26
Southwest Southwest Southwest Southwest university university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of of of science science science science and and and and technology technology technology 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自媒体时代新闻话语权的转移与重组 ——纸媒与自媒体的博弈研究 学院名称 文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 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生姓名 梁小雨 20095279 指导教师 乔闻钟 教授 二〇一三年六月

梁小雨 doc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梁小雨 doc

SouthwestSouthwestSouthwestSouthwest 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 ofofofof sciencesciencesciencescience andandandand technologytechnologytechnology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自媒体时代新闻话语权的转移与重组

——纸媒与自媒体的博弈研究

学 院 名 称 文学与艺术学院

专 业 名 称 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 生 姓 名 梁小雨

学 号 20095279

指 导 教 师 乔闻钟 教授

二〇一三年六月

Page 2: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

自媒体时代新闻话语权的转移与重组

——纸媒与自媒体的博弈研究

摘要:在自媒体出现以前,纸媒一直都占据着社会舆论引导者的地位,新闻话语

权成为了新闻专业人才的固有权力,但在自媒体时代,纸媒的舆论引导功能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冲击。作为一种平民媒介,自媒体对社会传播方式产生了极

大的变革,不同于传统媒体“传输—接受”式的自上而下的单一模式,它不仅打

破了传者与受众的界限,让信息在循环流动的模式下不断去伪存真,也对纸媒“内

容提供商”和“把关人”的地位产生了冲击。在此条件下,新闻话语权的转移与

重组也就显而易见,在“众声交织”的时代,纸媒的“求变”已是大势所趋。那

么,如何“变”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关键字:纸媒;自媒体;新闻话语权;博弈

Page 3: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I

The transfer and reorganization of the speaking right ofnews in the era of We Media——The study of game between Printed Media andWeMedia

AAAAbstract:bstract:bstract:bstract: Before the We Media arises, Printed Media occupied the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 and the right of speech is the inherent power of journalism professionals. But

in the era of WeMedia, the status of Printed Media is faced with unprecedented

pressure and impact. We Media, as a civilian medium, revolutionize the social mode

of mass media.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media’s single mode of

“transmission-receiving”, We Media breaks the limits between journalists and readers.

It not only helps eliminate the false news and retain the true one through the constant

flow of information, but also has impact on the status of Printed Media which is

known as “news provider” or “gatekeeper”. 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transfer and

reorganization of the speaking right of news is obvious. In the time of different

opinions,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inted Media is irreversible. So how to “transform”

is a topic that is worth considering.

KeyKeyKeyKeyWords:Words:Words:Words: Printed Media, We Media, the speaking right of news, game

Page 4: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II

目 录

第 1章 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现状..........................................................................................................1

1.3研究目的和意义..............................................................................................1

第 2章 新闻话语权的概说........................................................................................3

2.1 新闻话语和新闻话语权.................................................................................3

2.2新闻话语权地位的提升..................................................................................4

第 3章 自媒体的产生与现状....................................................................................6

3.1自媒体的由来及其形式..................................................................................6

3.1.1自媒体的由来.......................................................................................6

3.1.2自媒体的形式.......................................................................................6

3.2自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7

3.2.1内容源发生了改变...............................................................................7

3.2.2受众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7

3.2.3传播模式的改变...................................................................................8

第 4章 “媒体主导”到“受众主导”....................................................................9

4.1新闻话语权转移的表现..................................................................................9

4.1.1停刊的纸媒给业界敲响了警钟...........................................................9

4.1.2 纸媒构建受众思维的影响力在减弱..................................................9

4.1.3社会化媒体取代纸媒引领信息发布.................................................10

4.2自媒体时代新闻话语权的主导者——移动用户........................................10

4.2.1移动用户基数大,让信息来源更加广泛.........................................10

4.2.2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升级让信息传播更为快速便利..................... 11

4.2.3多个声音更易还原事件真相,增加真实性..................................... 11

4.2.4碎片化阅读,更加符合快餐时代读者的心理.................................12

第 5章 新闻话语权重构的困境..............................................................................13

5.1 纸媒曲解“融合”,用传统思维开发自媒体.............................................13

Page 5: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V

5.2自媒体自身的“能力缺陷”........................................................................14

5.2.1议程设置能力不够全面.....................................................................14

5.2.2过度娱乐化扭曲事实真相.................................................................14

第 6章 纸媒的“博弈之道”..................................................................................16

6.1引导舆论需做“融合”的功夫....................................................................16

6.2纸媒的角色定位............................................................................................17

6.2.1回归理性思考.....................................................................................17

6.2.2加强纸媒“内容提供商”的地位.....................................................17

6.2.3提升纸媒的“新闻整合能力”.........................................................17

6.2.4打造“三点新闻”——热点新闻、重点新闻、观点新闻.............18

结语..............................................................................................................................19

致谢..............................................................................................................................20

参考文献......................................................................................................................21

Page 6: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

第 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自媒体时代,受众的话语权经历了从边缘到中心的改变。各种不同的声音

通过多样的自媒体,快速的将世界各个角落的信息传递至四面八方,极大的冲击

着以纸媒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新闻话语权”地位。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

的声音”告知对与错,而是通过接收多方面传播的信息,并对事物做出自己的分

析和判断。

通过微博、博客、论坛、微信等信息接收终端,亲身经历新闻现场的人们比

纸媒更快速的传播信息,而其反映的内容也相对真实(因为纸媒在新闻真实性上

受到政治和行业标准化的限制,真实性反而有所减弱,而自媒体的掌控者大部分

是单纯的迅速发布真实的内容)。这对曾经在新闻话语权上占据优势地位的纸媒

的冲击不可谓不小,自媒体分担了纸媒在信息共享和新闻评论权威性上的优势,

“把关人”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宽广。

在此背景下,纸媒应当如何进行自身内部的重塑,进而在自媒体时代占据一

定地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因此本文以新闻话语权为中心点,探讨纸媒与

自媒体双方在博弈之中各自的优劣势,寻找出自媒体时代媒介发展规律,进而对

纸媒的“博弈之道”提出建设性意见。

1.2研究现状

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的延伸,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作为新时期的

信息传播平台,自媒体以其共享、互动、快捷的传播特点,日益改变着信息传播

方式,不断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很多研究都是以自媒体的定义、特点为立

足点。研究传统媒体的应对之举,很少有人从新闻话语权的角度探讨纸媒与自媒

体对此的博弈。而微博和博客的大热,则侧面印证了新闻话语权正逐渐从以纸媒

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转移到自媒体用户手中。纸媒目前仍处于被动改变的地位,对

自媒体时代媒介发展规律也仍处于探索研究之中,本文力图找出这些规律,进而

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网上搜索到的相关论文,基本是以微博为例,探讨自媒体的定义、特点、

Page 7: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

影响,分析其优势和劣势,从而“扬长避短”,找出纸媒的抵御措施。但笔者认

为两方博弈,仅仅“去粗取精”“扬长避短”是远远不够的,唯有抓住所博弈问

题的关键或中心,并围绕此关键点不断的适应、改变、并掌控之才是胜利之道。

换言之,纸媒要想与自媒体争夺新闻话语权,唯有使自身适应并掌控自媒体

时代的媒介发展规律,而不仅仅是利用其短处来发展自己的长处。在这当中,新

闻话语权的转移和重组规律则是关键所在,纸媒如何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权威

性,精准、高效的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培养受众对纸媒的“粘性”,进而掌握舆

论导向,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Page 8: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3

第 2章 新闻话语权的概说

2.1 新闻话语和新闻话语权

话语是一个抽象概念,但它附加在不同的文本符号、语言符号等外在形式中

就变得具象,成为一股无形的控制力量。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认为社会集团

的领导作用中一种是“精神和道德领导”形式,表现为文化领导权和话语权。简

单来说,话语就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社会控制力量,即葛兰西认为的“精神和

道德领导”的形式,其背后是各方的阶级利益,话语一旦形成,必然对社会建构

产生多样的作用。

在社会集团众多的话语形式中,新闻话语显然是极具影响力的一种,它通过

编制文本再现传媒事件,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进而引导社会舆论。

而就是在文本编制的过程中,权力应运而生。再现新闻事件,是建立在新闻事实

的基础上,结合编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规范而进行的编者的逻辑选择,在这

当中,新闻话语就变成了一种权力,即编者的权力,也可以理解为代言人的身份

象征。

关于新闻话语的定义,业界有不少争议,但大体都是从语言学角度来建构的。

例如刘晓畅在《新闻的话语与话语的新闻——解读作为话语的新闻》一文中指出:

“新闻话语(news discourse)是构筑在新闻信息(new information)的概念基础

上,对新闻从形式上和语义上的结构、用法及功能的表述 [1]。”而管成云在《新

闻话语的设置、表述与对抗》一文中认为:“新闻话语是新闻话语者在一定的社

会语境中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叙述与建构新闻事实的工具 [2]。”

概括来说,新闻话语是言语的一种(言语即话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它是建

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凭借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结合新闻语态、新闻修辞等编

制的“再现文本”。

新闻话语权是属于意识范畴的概念,是新闻文本编制过程中体现出的一种社

会控制力量,“它是新闻话语凭借代言人的身份随之而来的权力[3]”。这种身份的

[1]刘晓畅.新闻的话语与话语的新闻——解读作为话语的新闻[J].湖北社会科学, 2006( 1)

[2]管成云. 新闻话语的设置、表述与对抗[J].浙江传媒学院,2008(6)

[3]张继光.试论新闻话语权[J].太原大学学报,2012(12):82

Page 9: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4

代言人以记者为典型代表,其次则为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士。

因此一旦代言人转变,新闻话语权也将随之转移。在自媒体时代,这种转变

已然成为了发展趋势,广大的受众借助移动智能设备,引领了信息发布、分享,

并逐渐成为了新闻话语权新的代言人。

2.2新闻话语权地位的提升

纸媒从诞生开始,就一直掌握着新闻话语权,引导着社会舆论。信息是人们

生存的必备要素,纸媒凭借专业的记者队伍,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采集、印

刷技术,将采集到的四面八方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发布,无疑这是普通大众

无法做到的,传者掌控话语权,普通受众自然无法与实力强大的纸媒抗衡。这时

候新闻话语权对于处于被动接收的受众来说还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因此从传媒

行业到受众,对新闻话语权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新闻话语权被理所应当的认

为是归属于新闻从业者的。

广播一词最早出现在一战时期。1920年 10月 27号,世界上第一个商业性

电台——KDKA诞生,广播也由此进入了发展时期。KDKA的发展,让广播开

始慢慢进入新闻发布者的行列。1920年 11月 2号,KDKA趁美国大选,开始定

期广播,这一日也成为了世界广播诞生日。20年代是广播的发展时期,在新闻

发布上,广播的时效性高于纸媒,且其打破了阶层界限,不会读书识字的受众也

被纳入广播的听众范围,形象的口语传播方式也拉近了传者与受众的距离。

广播新闻在出现之初被一些人称为“空中新闻”,这一阶段,许多广播电台

为了吸引听众,开设了许多互动栏目,开始搭建起新闻行业与受众沟通的一个桥

梁,受众的意见渐渐影响编辑和记者的新闻采写方向,受众意见得到重视,新闻

话语权的转移也初露端倪。

随着时间的车轮,新闻传播来到了 20世纪 50年代,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技

术发展时期后,电视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图像传播历来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

电视兼具了时效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借助形象生动的画面以及多样的传播内容,

电视开始分化纸媒的新闻话语权。但其肤浅的内容也让纸媒有了新的发展契机,

纸媒开始注重深度和全面报道,并进一步加大对信息的海量发布,毕竟一期几十

分钟的新闻节目相比精挑细选的几十页的报纸,信息量要少很多。

在电视画面中,观众的需求被体现在淋漓尽致,电视制作者们从人物服装、

人物造型、场景、色彩、播报内容等等各方面,将观众的喜好设计进去,以迎合

Page 10: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5

观众,进而获得收视率。在这一时期,受众的新闻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电视在耀武扬威了几十年之

后,也逐渐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在新闻传播上,互联网的优势显而易见,不仅

有海量的信息、即时的传播,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互动性,从信息发布、信息转

载、论坛讨论中,人们不断的点击相关链接,不断的讨论爆料,让新闻得到了最

大化的传播。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从广播到电视,再到互联网,纸媒那些无实质

性突破的传播技术,使其渐落于人后。

虽然广播、电视分割了纸媒的话语权,但远没有撼动纸媒的新闻话语权。互

联网虽有很强的冲击力,但纸媒依然占据着“内容提供商”的有利地位,光是庞

大的新闻采集费用就让一些门户网站无力支付。且电脑不易携带,受众显然无法

随时随地发布亲身经历的新闻事件,因此也不过是“四分天下”的局面。但“风

水轮流转”,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手机和 Ipaid 等移动设备的技术革

新,让随时随地发布新闻成为了现实,移动用户人数众多,且散布于世界各个角

落,可以随时随地的发布最新资讯,不仅比媒体快,而且真实。虽然有学者认为

这些资讯不够专业,且真假难分,但是笔者认为正是这些不够专业的言语才更能

贴近受众、引起共鸣。而真假难分的特质则会引起广泛的讨论,常言道真理不辩

不明,同样,新闻也是不辩不明。

事实上,纸媒的新闻话语权优势真正开始走向衰落是在微博出现之后,微博

的切实互动传播,彻底扭转了纸媒的优势地位。微博不仅引领信息发布,而且也

为纸媒提供了众多的报道热点,例如近一两年频频出现的“房姐”、“房叔”“表

哥”等事件,均是首先有微博用户在微博上爆料,经过网友的转发引起讨论后,

进而各路媒体蜂拥而上。微博信息具备了新闻最大的特性——独家性,好奇心人

皆有之,独家的新闻才能引起广泛的讨论,而微博恰好具备这种优势,加之强大

的互动优势,以微博为主的自媒体,渐渐的将新闻话语权纳入囊中。

技术推动进步,传播移动化成为必然趋势。

Page 11: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6

第 3章 自媒体的产生与现状

3.1自媒体的由来及其形式

3.1.1自媒体的由来

2003年 1月美国 IT博客专栏作家 Dan Gillmor首次提出了“We Media”(即

自媒体)的概念。

2003年 7月,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学者联合提出的“We Media

(自媒体)”研究报告出版,该报告如此界定“We Media(自媒体):“We Media

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

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从外在形式来说,自媒体就是移动设备所载的客户端,是信息传递实现“现

实世界—网络世界——现实世界”的连接工具,例如微博、手机短信;就其内涵

来说,自媒体是一种分享信息、获取资讯的即时传播方式。

此外,笔者还要对自媒体和新媒体的概念做一下区分。

新媒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笔者认为新媒体是区别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

统媒体的以技术为先导、以互动为优势的新兴的多元化媒体。典型代表是互联网、

手机电视等。自媒体仍然是以技术为支撑,以互动为优势,所以笔者认为自媒体

是属于新媒体的范畴,是由新媒体衍生而来的概念,只是更加移动化和便携化。

3.1.2自媒体的形式

自媒体形式多样,我们日常所接触到邮件、论坛、手机短信、博客、微博等

都属于自媒体范畴 [1]。

在这当中,尤以微博和博客为典型代表。2003年木子美日记事件让普通百

姓意识到博客的存在,如今众多名人、机构、单位选择以博客为代表的自媒体首

先发布新闻,都绕过了举办新闻发布会或将声明转交传统媒体发表的“老路”。

在近十年的时间内,自媒体以其多样化、平民化、门槛低、传播迅速、互动性强

的优势,用“独家新闻”极大的占据了受众信息接受渠道,它的出现打破了受众

和传者的界限,人人都是受众,人人都可以成为传者,毋庸置疑,随着科技的日

益进步,自媒体必将发挥更为深远的影响。

[1]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5353.htm

Page 12: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7

3.2自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作为一种以“自由、开放、共享”为传播特征的媒介,自媒体赋予个人以力

量,只要个体掌握了一定的自媒体操作方式,都可以借助它与社会实现全面的交

流沟通。一方面自媒体的共享性、互动性,打破了纸媒的信息垄断,冲击了纸媒

“把关人”的权威性;另一方面自媒体的高效性,切断了纸媒的时效优势。

新兴的通讯方式时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历史的进程。自媒体的

开放性,容纳了多种多样的信息,也进一步扩大了传播的范围,每一个生活在自

媒体时代的受众,无一不受到自媒体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3.2.1内容源发生了改变

“全民记者”是近几年比较受关注的一个话题,自媒体为这个概念的实现提

供了发布平台,新闻传播的受众变成了新闻生产的源头,分散的内容源让传者与

受众的界限变得模糊。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媒体,微博、博客、微信等应用人群庞

大,就中国来说,据新浪于 2013年 2月 20号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 2012年 12

月底,其注册用户超过 5亿,同比增长 74%。 庞大的“全民记者”队伍催生了

海量的信息,借助自媒体发布平台,受众参与到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单一

的传播渠道开始变得多样化。

人类改变了技术,也改变了生活方式,在自媒体的帮助下,交换信息、获取

信息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们开始主动的向外界提供信息,也积

极地从外界获取信息,以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因此

随着自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内容源将会变得越来越庞大,信息采集不再是传媒行

业的独家优势。

3.2.2受众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

80、90所生活的时代被网络、手机、Ipad所包围,基本上很少接触报纸等

纸媒,他们从微薄、论坛、微信获取新闻资讯,实现人际交流,移动阅读成为了

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报纸历来所打的“怀旧牌”对他们显然不管用,因为在他们

的意识中,并没有对报纸的怀旧心态。

据官建文《从网络传播走向移动传播》一文中介绍:“2012年 12月份,移

动设备占到网站访问流量的 23%,比 2011年 12月份增长 84%,比 2011年 1月

份增长 283%。”由此可见,移动传播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新闻话语权也逐

渐从纸媒等传统媒体手中转移到移动用户的手中。人类历史上前进的每一步,最

Page 13: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8

初都是因为人们有需求才会有发明创造,才会有进步。因此受众阅读方式的改变

也必然催促着自媒体技术的进步,相辅相成,受众的阅读方式也就难以再回到曾

经的纸媒阅读时代。

3.2.3传播模式的改变

“人际传媒”是自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人际传媒”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模

式,具备“自意识、自增强、裂变式 [1]”的特点,例如微博转发的情况中,用户

基于自身对信息的好奇和兴趣进行转发,同时不断爆料补充原有信息,一旦开始,

就难以阻断信息的传播。在整个过程中,新闻会受到群体意识的影响,这同纸媒

的传播模式完全不同,纸媒发布的新闻仅受到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识影响,很少

依照群众意识,而且其信息是一次性传播,即使有跟踪报道,其时效性也有所减

弱。再者,纸媒发布的新闻受到主管单位的控制,一旦上级要求停止报道,那么

媒体就会及时禁声;而对于网络,要删除传播的信息及大量的转发是一件困难的

事。

总而言之,以报纸为代表的纸媒,在信息的共享和传播的权威性上受到了自

媒体极大的挑战,信息传播渠道开始变得多元化。现实证明,现如今在许多重大

社会事件上,自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远远快于主流媒体的发声速度。纸媒不再处

于信息传播的金字塔顶端。从边缘到中心,自媒体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信息传

播的重要媒介,并不断的影响着社会发展、变革的进程。

[1] 刘冰.新媒体变革——跨入人本传媒时代[J]. 传媒,2012(2)

Page 14: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9

第 4章 “媒体主导”到“受众主导”

4.1新闻话语权转移的表现

4.1.1停刊的纸媒给业界敲响了警钟

2009年 3月 27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出版了最后一期。

2011年 12月 14日,辉煌半个多世纪的《法兰西晚报》宣告停刊。

2012年,德国三大著名报纸《纽伦堡晚报》《法兰克福论坛报》《德国金融

时报》先后宣告停刊。

2012年 11月,美国著名的摇滚杂志《Spin》停止发行纸质版。

2012年 12月 31日,美国三大新闻类杂志之一的《新闻周刊》出版了最后

一期纸质版。

面对纸媒停刊的滚滚洪流,即使是稳居全球销量第三的《纽约时报》也在

2010年预测将告别纸质印刷时代。许多人开始宣扬“报纸末日论”,确实,在这

些无情的现实下,面对日益下降的发行量和大量转向网络的广告商,负债累累的

纸媒的未来实在堪忧。

报纸是话语权力实现的载体,没有了发表言论的载体,也就无所谓舆论影响

力,众多报纸的停刊,让纸媒的新闻话语权进一步分化和瓦解。

4.1.2 纸媒构建受众思维的影响力在减弱

毋庸置疑,判断力因人而异,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学识、不同的阶层都会影

响一个人对一件事的判断,一次判断也是一次思维构建的过程,普通大众很多时

候需要借助外力来构建客观、理性的思维,自然媒体是一个好的选择对象,因为

权威压倒一切。

在新闻学中,有不少理论贯穿了同一种思维,即传播者影响受众,或媒体影

响受众。比如在议程设置猜想中,麦库姆斯认为受众更倾向于关注媒体所关注的

对象,受众通过媒体了解世界,了解观点,进而不断改变自己的思维以适应媒体

所灌输的概念。再比如拉斯韦尔的五个W模式——何事(What)、何人(Who)、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故(Why)也是一种典型的传播者影响受众的

思维,五个W概括了新闻事件,媒体人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受众需要了解的全部。

而这些理论也进一步巩固了媒体在新闻话语权中的地位。

Page 15: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0

在很大程度上,传播者对受众的影响体现在言论上,纸媒也试图用言论来全

面构建受众的思维理性,而受众也很容易接受媒体针对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

因为受众潜意识里就信赖纸媒的权威性,毕竟没有消息来源的受众,纸媒是唯一

的选择。

但是自媒体的出现,却逐渐分化和转移了纸媒的新闻话语权。普通受众也有

了发布信息的平台,人人都可以传播新闻,传者和受众的界限被打破,受众从被

动接收转为主动传播,整个社会成为了一个信息循环流动的舆论场,在这个舆论

场中,受众从边缘走向中心,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媒体言论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来自业余受众的报道,似乎更受大众的青睐,也由此纸媒构建受众思维的影响力

逐渐减弱,一份没有人读的报纸何来的舆论影响力?

4.1.3社会化媒体取代纸媒引领信息发布

社会化媒体是对自媒体的一种形象的称呼,是相对于专业的媒体而言的,因

为其易接触,只要你有手机、ipaid,通过网络链接,即可随时随地分享信息,其

典型代表就是微博、微信。在信息发布这一点上,自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近几

年的热点事件基本是从微博开始传播的,而在这些新闻热点中,纸媒都处于被动

的地位,纸媒不再是新闻的发掘者,仅仅是扩大新闻事件影响的一个附属的传播

平台,纸媒的跟踪报道也成为了一种附属品。

就以上三点来看,新闻话语权已经开始转移,自媒体显然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总而言之,受众参与并引领新闻发布的行为,已经成为了定势,“全民皆记者”

也成为了一种新的传播模式,并日益推动着新闻话语权的转移。

4.2自媒体时代新闻话语权的主导者——移动用户

4.2.1移动用户基数大,让信息来源更加广泛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移动用户:“用车载、手持的话机或随身携带的通信设备在

移动中进行通信的用户 [1]。”随着移动设备和应用客户端的不断升级,移动传播

的时代显然已经开启。

在众多的移动设备中,手机用户数量最大。2012年 10月国际电信联盟(ITU)

发表数据称:“全球用户购买的手机数量已达 60亿部,其中中国和印度用户购买

了大约 20亿部手机,占总数的 1/3 [2]。”

[1]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871955.htm

[2]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871955.htm

Page 16: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1

ITU 在一份声明中称:“过去数年来,全球移动宽带服务的增速高达 40%,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是高达 78% [1]。”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Ipad看新闻、天

气预报,进行社交互动、生活分享。相对于纸媒固定的记者队伍,自媒体更有数

量上的优势,广泛的信息来源让新闻的“独家性”更加凸显。

4.2.2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升级让信息传播更为快速便利

在微博和各种论坛的手机客户端出现以前,移动传播基本处于小众的地位,

自媒体想要大范围的传播信息是很困难的,但移动终端技术彻底改变了社会传播

模式。移动设备不再仅仅是联络工具,它成了集娱乐、消费为一体的工具,人们

可以在手机上看新闻、发微博、逛淘宝、订购书籍、查阅天气预报,这些都让“分

享生活”成为了一个时尚的概念。

“据据皮尤研究中心的‘卓越新闻计划’显示,美国目前有 47%的用户使用

移动终端读取新闻[2]。”可见自媒体的发展与终端技术密不可分,可以说终端技

术决定了自媒体的命运。腾讯科技于 2012年 8月发布文章称:“5秒钟是大多数

手机用户能够容忍的最长加载时间,如果超过 5秒钟,74%的用户会关闭网页,

50%的用户会退出应用程序。”相信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有越来

越多的用户弃报纸、电视、广播,而选择移动客户端读取新闻,而这样的阅读习

惯也将随着时间的成长逐渐培养起来。

相较于报纸的单一模式,移动终端的优势显而易见,个性化的阅读、便捷的

获取途径、丰富的展现形式,点击链接即可获取更多更深层次的信息,回复留言

即可发表个人观点,技术的发展无一不是在为人们的便利生活服务。有这样便捷

的终端,谁还会去选择麻烦的报纸?

4.2.3多个声音更易还原事件真相,增加真实性

在自媒体出现之前,受众通过媒体的眼睛来认识这个世界,而编辑选择的新

闻事实是根据编辑自身经验,加之逻辑推理而得出的选择,不一定是真正的事实,

加上行业规则和上级压力,许多新闻就失去了原本的模样。

在纸媒看来,新闻一旦发布就算结束,但从自媒体立场上来看,新闻的发布

仅仅是一个开始,当事件得到巨大的关注力后,与新闻事件相关或知晓新闻事件

内情的人不断的爆料、不断的补充事实,受众们阅读了补充的信息后,加上自己

[1] 新浪科技 http://tech.sina.com.cn/t/2012-10-12/10477696489.shtml

[2] 王宇明.从移动新闻客户端看报业的数字化转型[J].传媒,2013(3)

Page 17: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2

的选择、判断、理解,最终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样多样的声音就出现了,事件的

真相也在不断的辩论争吵中得到呈现。事实真相的凸显需要一个传播过程,而这

个过程正是需要多样的声音来填满。

4.2.4碎片化阅读,更加符合快餐时代读者的心理

简短的手机短信、几百字的论坛帖、几十个字的微博、随时被删的邮件,这

些构成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模式,书不好卖、报纸一家家倒闭、杂志越来越难以为

继,似乎跟长篇大论沾上边的东西都不好过,碎片化的阅读模式驱赶了深层次的

思考,却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

纸媒的报道就像是一条线,将事件从开始、发展、高潮、结束一次性完整的

呈现,而碎片化的阅读模式则将这一条一条的线切断,使其变成一颗颗的小点,

很难说哪一种阅读模式更具优势,只是看其是否适应当下的社会趋势而已。在物

质远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以前,人们的娱乐活动乏善可陈,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

思考,但是这些在每天匆匆忙忙上班的人们面前,长时间的阅读变成了一件奢侈

的事情,快速、简短的了解信息才是他们所需要的。自媒体上所呈现出的内容正

是让人能快速记忆的视图化、图标式的符号,两相比较,受众自然选择有利于自

己的阅读方式。

对受众来说,纸媒最大的缺陷就是其线性阅读方式,读者只能按照文本呈现

的顺序阅读,一旦跳跃就会漏掉许多信息,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状况。但自媒体

用户可以通过检索进行选择性的阅读。

碎片化阅读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获取海量的信息,还让受众在阅读中感受到

轻松随意,这些都是纸媒难以做到的优势。

Page 18: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3

第 5章 新闻话语权重构的困境

5.1 纸媒曲解“融合”,用传统思维开发自媒体

面对自媒体的强势进攻,纸媒纷纷把触角伸向新媒体,电子版、手机报、新

闻网站、APP应用客户端,报业集团也纷纷成立全媒体中心,将纸媒、网站、手

机报整合在一起,但即使有种种发展策略,纸媒的影响力仍在逐日衰退。多平台

的进攻不仅没有促进纸媒的发展,反而使其分散了精力,不像新媒体一样专心致

志的专攻数字媒体。现下许多报业集团基本都采取了“纸媒为主,兼顾新媒体”

的发展策略,纸媒发展的自媒体仅仅处于集团的边缘位置。

难道这些传统媒体工作者们不懂自媒体?不明白科技时代新闻行业的发展

趋势?事实上许多媒体人都明白,未来的新闻行业必然是移动传播的天下,纸媒

终将会消失或者退居小众地位,但是为什么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依笔者看来,不

过是传统思维在作祟。许多记者、编辑依然抱着“媒体主导舆论”“无冕之王”

的想法在前进,依然用办报纸的传统思维在开疆拓土、盲目发展新媒体。即使现

在众多的报业集团建立起了全媒体架构,但依然是换汤不换药,自媒体仅仅是一

个附属品。

例如报纸电子版,虽然形式上是一种新方式,但其实质并没有什么改变。依

然是整版整版密密麻麻的内容,纸质版什么样,电子版也是什么样,既不像论坛

那样实现互动,也不像微博那样实现信息的快速更新,甚至阅读上也没有纸质版

方便——内容无法一次性完整呈现,需要用户多次的点击、上下的拉动,实在耗

人耐心。另一方面,电子版免费给网媒提供内容,无疑是自寻死路之举。更何况

免费的电子版让那些付费订购纸质版的读者情何以堪?

再比如,对于了解市场需求这方面来说,纸媒“市场调查”的方式显然收效

甚微。相较于重视阅读率、点击率的纸媒,“受众为中心”的观念使得自媒体重

视用户体验,因为只有在了解了用户的需求之后才能真正做出受人关注的议题。

从用户体验中,自媒体可以了解到用户的需求所在。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例,

这些用户更倾向于突发新闻、天气、体育和娱乐新闻等等,摘要式的新闻更受他

们的青睐,毕竟在搜索性上,自媒体远没有电脑来的便捷。因此自媒体中的内容

也多以突发新闻、体育和娱乐新闻、天气等为主,在当下多源的信息来源渠道中,

Page 19: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4

迎合受众需求的方式似乎更能取得一席之地。在这一方面,纸媒没有正确的将自

媒体的一些优势经验吸收过来,其固守传统的发展模式反而促成了自媒体的壮

大。

报纸会消失,报纸也会永恒。在自媒体时代甚至更远的未来,纸媒的纸质版

终将会停印,但是报纸会永恒,因为一旦纸媒和新媒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纸媒终将在网络上获得新生,毕竟纸媒的威望与专业实力是一般受众或者门户网

站所无法抗衡的。

5.2自媒体自身的“能力缺陷”

5.2.1议程设置能力不够全面

议程设置是用客观的方式表现主观的意愿,大众传播媒介在一段时间里有选

择性的集中报道,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媒体所提供的议题也就成了受众热议

的话题。

1972年,马尔科姆·麦克姆斯和唐纳德·肖提出:“大众传播可以通过提供

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的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

后顺序,即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1]。”

虽然受众可以凭借新技术分化媒体的议程设置的权力,但这种受众参与式的

议程设置因受到专业性和权威性的限制,其作用已大大弱化。一方面自媒体用户

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没有纸媒等传统媒体的专业队伍、资金实力、丰富的媒介

平台,其发布的信息也仅仅是辽阔海洋中的一滴水珠,仅仅能促进事件的发展,

却不能左右事件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发布的随意性使得受众在第一时间宣泄

情绪,切断了一个思考的过程,受众越来越缺乏思考,受众的个性和意识与传播

工具连为一体,一旦宣泄完毕,受众就会从议程设置中退下来,新闻事件也就不

了了之。这样简短的过程并不能让受众真正掌握新闻话语权,顶多是一个参与者。

5.2.2过度娱乐化扭曲事实真相

无道德无和谐,自媒体一方面加强了受众的话语权,一方面也为一些人提供

了炒作的可乘之机。不同于纸媒新闻报道的有序性、客观性,网络新闻混乱、真

假参杂、炒作大于事实,过于迎合受众的思维让任何事物都变成了可娱乐的对象,

娱乐至死的年代不利于社会道德体系的建构。

以讹传讹的现象在微博、论坛上层出不穷,受众的转发也许可以进一步推动

[1]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3987.htm

Page 20: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5

事实真相的呈现,也可能让事实真相偏离轨道,走得越来越远。血腥暴力低俗的

新闻内容不仅扭曲了受众新闻话语权的意义,也让全民传播开始偏离其既定的轨

道。高雅文化被肢解,个人隐私被曝光,浅层次的娱乐让受众缺乏深入的思考,

人们不再思考人生、理想或者宇宙,似乎当下的愉悦才是重点。这样的传播状态

是难以实现新闻话语权的转移的,受众缺乏掌握新闻话语权的能力,只能被传统

媒体掌控,无法表达出自己真实的声音。

Page 21: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6

第 6章 纸媒的“博弈之道”

6.1引导舆论需做“融合”的功夫

“受众本位”一直是新闻行业推崇的观点,但是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真正

实现媒体与受众的融合,才能开辟纸媒的新天地。

融合需做贴近的功夫,需做技术的功夫,需做思维的功夫。

做贴近的功夫就是纸媒的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上要贴近受众,而不仅仅是我

们常说的采访作风的贴近、内容的贴近,网络新闻语言上的可理解性、时尚性使

网民感觉新奇,有认同感。纸媒在语言表达上,一方面可以善加利用网络上的经

典语言,一方面可以利用网民的心理情感,激发网民的兴趣,例如人民日报活用

“屌丝”“元芳,你怎么看”等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受众对其的兴趣。

能用流行语言说话,也是纸媒走下“神坛”、贴近受众的表现。语言表达上的地

域性、生活性往往能使传播无限扩大。

做技术的功夫就是纸媒在今后的发展上要着力高端技术的开发,而不仅仅停

留在纸媒和新媒体的简单嫁接上,事实上做技术的工夫也是“受众本位”观点,

因为技术最终也是服务于受众。纸媒应当重视用户体验,深入挖掘数据,实现纸

媒、新媒体两者之间的联动采访,充分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实现互补,拓展纸媒

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有效互动。纸媒与移动终端的结合不仅要

保证传播路径的畅通,还要重视受众的接触意愿和阅读需求,如果仅仅是单纯的

将纸媒搬到移动终端上,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行为。“云报纸”的困境就是一

个最好的例证。

做思维的功夫就是纸媒应当承认自媒体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对抗并不是双

赢的方式,融合方能赢得一席之地。纸媒消失,纸媒也会永恒。失去纸质载体的

纸媒,或许不能称之为纸媒,但它的的确确仍是“纸媒”。纸媒的未来仍有可奋

斗的希望,专业性、权威性,以及长期积累的阅读习惯,加之雄厚的资本和丰富

的平台,仍可帮助纸媒开辟一片新天地。世界总是处在发展之中,现下流行的自

媒体也终将被新技术所取代,就像纸媒、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一样,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纸媒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的适应技术

的发展才能寻找到重生的契机。

Page 22: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7

6.2纸媒的角色定位

6.2.1回归理性思考

“独树一帜”向来是制胜的法宝之一。在当下娱乐至上的社会里,纸媒应当

摒弃随波逐流的做法,回归理性思考、理性报道,纸媒在发展最初也是凭借客观

公正的言论和报道才赢得了大批的读者,可以说客观公正是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当受众厌烦了网络上无止尽的炒作和娱乐时,理性报道的纸媒必然是最佳的选

择。在“全民记者”的时代,纸媒的权威性仍然被人们所认同。

“新闻专业主义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应当秉持的新闻职业精

神和服务规范[1]。”市场化中的媒体正是需要新闻专业主义的鞭策。在自媒体盛

行的时代,纸媒的调查性报道受到追捧,正是秉持了新闻专业主义,以“社会良

知”自居。的确,在一篇莺歌燕舞的花边新闻中,《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

值得受到尊重。 新闻话语权终将被客观公正的一方所掌握。

6.2.2加强纸媒“内容提供商”的地位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纸媒的发展虽有所减缓,但却并没有止步,很大程度上

这得益于其“内容提供商”的地位,毕竟仅是庞大的采访队伍所花费的资金就足

以让一些小小的门户网站倒闭。以中国的媒体为例,即使面对世界报业衰退的洪

流,中国的报业集团仍在不断的稳步前进,究其原因就是门户网站没有新闻采访

权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只有依靠纸媒所提供的新闻来吸引受众,进而吸引广告商。

在这样的契机下,纸媒仍有可发展之机。

因此纸媒在提供的新闻报道中,纸媒应当大力发掘真正的新闻热点,而非现

下一些都市报找猫找狗、火灾、寻人启事等等琐事,同时在语言表达上,纸媒应

当兼顾严肃和娱乐两方面,毕竟网络新闻有其不同于纸媒的传播特点,但是兼顾

并不等于盲目跟从,有事实、有论据、有卖点、有观点的真实的新闻才能得到受

众的认同。加强内容提供商的地位,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强采编队伍的专业素质,

尽量避免现下纸媒上出现的一些逻辑混乱、错别字不断、语言表达弱智的一些新

闻报道。

6.2.3提升纸媒的“新闻整合能力”

新闻整合是对新闻资源的提取、组合,进一步挖掘新闻的价值。相对于自媒

体信息发布的简单化、片面化,纸媒新闻整合能力的优势显而易见,因为新闻整

[1]金永剑.孙琰.浅谈新闻整合手段的运用[J].新闻传播,2006(2)

Page 23: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8

合需要大量的新闻素材和背景资料,这些都是单个的自媒体用户所不能轻易做到

的。通过新闻整合,完整的事件再现、丰富的相关链接的特点都让新闻报道更具

可读性。现下调查报道、深度报道的大热也印证了这一点,在某一个事件引起受

众的兴趣之后,受众必然会对事件的全貌产生更大的兴趣,这时纸媒的新闻整合

能力就体现了出来,多角度、多层次的全面呈现,让纸媒得到了受众的认可。

从某方面来说,新闻整合能力称得上纸媒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是自媒体所

缺乏的。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加强采编队伍的专业实力,还要加强纸媒应对

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如果一个新闻热点被网名们一点一点的呈现完整之后,纸

媒才做出反应,那么新闻也就成了旧闻,抢夺新闻话语权更无从谈起。

6.2.4打造三点新闻——热点新闻、重点新闻、观点新闻

自媒体时代信息资源呈爆炸式的呈现,纸媒想要方方面面都涉及的话无疑是

不现实的,哲学的矛盾论认为要解决问题必须“抓关键”“看主流”,以热点新闻、

重点新闻、观点新闻为主导,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措施。

热点新闻考验纸媒的反应速度,重点新闻考验纸媒的新闻策划能力,观点新

闻考验纸媒的舆论影响能力。一个媒体的舆论影响力也体现在对这三点新闻的报

道上——热点新闻可以获取受众的关注,重点新闻可以进行议程设置,引导受众

去“想什么”,观点新闻可以影响受众“怎么想”的问题。因此,在新闻话语权

重新构建的当下,纸媒应当重视这“三点新闻”。

Page 24: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9

结语

毋庸置疑,在自媒体时代,新闻话语权的转移已成既定事实,“全民记者”

的社会现状让纸媒的生存之路更加坎坷,这对纸媒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除去

新闻报道的改革,纸媒在发行模式、传播平台、行业体制、广告等方面都亟待改

变。总而言之,谁能取得受众的关注力,谁就能在引导舆论的路上走得更远。媒

介融合是大势所趋,构建仍在持续的过程之中,纸媒只有不断的适应社会需求的

变化,摸索出自己讲述时代故事的方式,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在“新闻话语权”

上分一杯羹。

Page 25: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0

致谢

生命就像是闪耀星空的流星,虽然美丽,却转瞬即逝,正如时光匆匆的脚步

带走的少女的美丽容颜一样,美丽、温柔、多情,却短暂。四年的大学生活,改

变的不仅仅是我渐渐老去的容颜,也是我的性格、我的思想、我的生活,这篇论

文自然无法代表我这四年所学到的知识与经验,却也是一个缩影。而在这个缩影

中,有着许多曾短暂停留过的身影,因为他们的参与,才使得这篇论文得以此姿

态呈现,感谢,是必不可少的。

这篇论文大到论文的论题选择,小到语言的组织表达,我的指导老师乔闻钟

教授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她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平易近

人的处世风范,都深深地感染着我,在此谨向乔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尊重。

此外,我还要感谢新闻系的所有任课老师,正是因为有你们这四年的悉心教

导,我才能成长为如今的我,或许不是最好,至少也做到了没第二个我。谢谢老

师们的爱护与帮助,学生在此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然还要特别感谢杨青山同学,在我写作论文期间,他给予了我不少的帮助

和支持。

这篇论文是我大学生涯的一个句点,结束亦是开始,希望我能铭记此时此刻

的心情,以感恩的姿态去开始新的人生旅程。

Page 26: 梁小雨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1

参考文献

(1)学位论文

[1]丁林. 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研究[D] . 渤海大学,2012:1

[2]韩丽. 自媒体发展及其文化问题[D] . 吉林大学,2011:1

[3]宋菲菲. 危机传播中电视新闻话语权研究[D] . 江西财经大学,2012:10

[4]曾庆香.试论新闻话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5]庄会晓. 从全民传播的发展趋势分析话语权转移[D] .中国海洋大学.2011

[6]梁希妹.泛媒时代的浅阅读现象研究[D] .辽宁大学.2012

(2)期刊文献

[1]刘晓畅.新闻的话语与话语的新闻——解读作为话语的新闻[J].湖北社会科学,

2006( 1)

[2]管成云. 新闻话语的设置、表述与对抗[J].浙江传媒学院,2008(6)

[3]张继光.试论新闻话语权[J].太原大学学报,2012(12):82

[4]官建文. 从网络传播走向移动传播[J].传媒,2013(2)

[5]刘冰. 新媒体变革——跨入人本传媒时代[J]. 传媒,2012(2)

[6]王宇明.从移动新闻客户端看报业的数字化转型[J].传媒,2013(3)

[7]丁卓菁.融媒背景下媒介发展的人性化现实建构力[J].现代视听,2012(12)

[8]任琦.传统报纸与数字平台的“联姻”[J].传媒,2012(10)

[9]孟建,赵元珂. 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J].国际新闻界,2006(7)

[10] 金永剑.孙琰.浅谈新闻整合手段的运用[J].新闻传播,2006(2)

(3)网络资源

[1]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5353.htm

[2]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871955.htm

[3] 新浪科技http://tech.sina.com.cn/t/2012-10-12/10477696489.shtml

[4]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39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