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中国 容提 设计 求延 邓小 发展 社会 走上 改变 事务 过程 识到 身实 事务 的重 路也 进入 中国 特聘 访 nd ll仅取决也在 有赖 为密切 真谙所在 稳定 正成 要标 布赞 美关 界经 济与 20 0ua na li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 Upload
    others

  • View
    2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门 洪华

【 内容提要】 本文从 国 家 实 力 、 国 际 目 标 、 战 略设计 三 个 变 量 出 发 , 探 究 中

国 与 国 际 秩 序 的 关 系 。 本 文指 出 , 大 国 是 国 际秩 序 建构 和 重 塑 的 主 角 , 大 国

软硬实 力 增 强导 致其 利 益诉 求 延 展 , 在 国 际 秩 序 变 动 的 过 程 中 进行 主 导 或

被 动 的 战 略 设计 ,成 为 国 际秩序 变 革 的 实 际 推 动 者 , 并在 全球 和地 区 两 个层

面展 开 战 略 作为 。 中 国在 国 际秩 序 中 的 作 用 , 经 历 了一 个从 旁 观到 参 与 、 从

消 极 到 积 极 的 过程 。1 9 85 年 邓 小平 开 始提 出 和 平 与 发 展 主 题 , 为 中 国 融入

国 际 社会 和 全面 参 与 国 际 秩 序提供 了 战 略指 向 。 自 此 , 中 国 走 上 改 变 自 己 、

影 响 世界进 而 塑 造 世界 的 崛 起 之路 。 在 逐 步 全 面参 与 全球 事 务 的 过程 中 ,

中 国 深 刻 认 识 到 自 身 实 力 制 约 和 国 际定 位 的 重 要 性 , 把 东 亚合 作 视 为 中 国

参 与 国 际 事务 的 重 心所 在 , 其 国 际 秩序 建 设 思 路也 逐 步形 成 全球 与 地 区 并

行 的 态 势 。 进 入 2 1 世 纪 , 中 国 确 立“

融 入一

变 革一

塑 造”

的 大 战 略 框 架 , 抓

住 既 有 国 际 金 融 秩序 坍 塌 亟 需 重 建 的 机遇 , 积 极 回 应 国 际 社会 期 望 中 国 发

挥更 大 作 用 、 承担更 大 责 任 的 诉 求 , 在 地 区 和 全球层 面 推 动 国 际 秩序 重 塑 。

【关键词 】 中 国 崛 起 国 际秩序 国 家 实力 国 际 目 标 战 略研 究

【作者简介】 门 洪华 , 同 济 大 学 同 济 特聘教授 、 中 国 战 略研 究 院 院 长 , 现 为

东 京大 学 法学 部 访 问 教授 ( J apanFo und at ion Fe l low )

电 子信 箱 : m enho ngh uacanran@ 1 63 . c om

t国崛起之路的确立与逐步完善 ,不仅取决于国 内战略部署的实施 ,也在

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成功的 国际作为 ,是为密切结合国际国 内两个大

局的真谙之所在 。 在国际层面上 , 中国崛起之路与 国际秩序变革有着天然 的联

系 。 可以说 ,促成稳定 的国际秩序 ,被视为大国取得真正成功的重要标志 。

?秩

① 巴里 * 布赞 : 《 中 国 崛起过程 中 的 中 日 关 系 与 中美关系 》 , 《世界经 济 与政 治 》

20 06 年第 7 期 , 第 1 5—

1 8 页 。

《 国 际政 治 科 学 》2 0 1 6 年 第 1 卷 第 1 期 (总 第 1 期 ) , 第 60—

8 9 页 。

Quarterly Jou rna l of

In te rnat ion a lPol i ti c s

Page 2: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中 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6 1

序建设是任何一个 崛起大 国 必须 回答 的战 略和外交议题 。 随着 中 国 的崛

起 , 中 国如何看待和参与重塑 国际秩序 已经成为世界瞩 目 的 重要 问题 , 也成

为世界各 国观察 中 国 崛起效应 的重要标尺 。

国家兴衰 、全球化和地 区一

体化是当前推动世界变革 的三大动 力 。 国

家兴衰亘古有之 ,是形成和塑造世界面貌的 根本动力 , 全球化和地 区一

体化

相辅相成 ,推动了大国兴衰的步伐 ,改变 了 国家兴衰 的形式 。 全球化发展导

致新 的 国家兴衰 ,推动着地 区合作进程 。 全球 化改变着世界体 系 的 运作规

则 ,使得既有国际秩序 的“

民主赤字”

愈加 凸显 , 既给各 国发展带来 了新 的机

遇 , 同时也必然产生破坏性力量 。 国 家既有参与全球化 的渴望 ,又有着鞭长

莫及 的恐惧 , 各国深刻认识到 ,在全球化 和地区一体化并行 不悖 的时代 , 各

国 的繁荣只有在其所属地 区 的 整体共 同繁荣之中 才能得到保 障 。 基于此 ,

地 区合作向着一

体化 的方 向转化 , 地 区一体化愈发受到 国 家的 重视 。 在各

国 的秩序 目标上 ,国 际秩序与地 区秩序建设均体现 出重要价值 。 有鉴 于国

家主体性 的彰显 、地 区一体化 的加强 和全球治理 的 深人 , 国 家改革 、地 区合

作和全球治理促动多元并存 ,新 的秩序建设逻辑正在生成 。

中国崛起被视为影响 国 际秩序的重要力 量 ,其未来战略走 向 引 起 国 际

社会的高度关注 , 引动着世界主要国 家的战略调整 。 200 5 年 《 中 国和平发展

白 皮书 》提出 新的 国 际秩序 构想 ,

推动国 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 的方 向

发展”

,从而淡化了持续 3 0 余年的建立国 际新秩序 的倡议 , 标志着中 国 全面

融人国 际社会之后新 的政策导 向 ,并 以“

和谐世界”

作为标志性诉求 。 然而 ,

2 0 1 0 年以来 , 国际社会对中 国崛起的 战略走 向更为敏感 , 随着 中 国新的大战

略框架的逐步显现 ,金砖 国家开发银行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国 际制

度的构想与落实 ,

“一带一路

倡议的 提出 和实施 , 中 国是否正在试 图改变既

有国 际秩序而成为既有国 际秩序的 塑造者乃至挑 战者 , 成 为国 际社会观察

和看待 中国 崛起的重要标尺 。

本文从国家实力 、 国 际 目 标 、 战略设计三个主要 变量 出发 ,探究 中 国崛

起与 国际秩序 的关系 ,重点剖析 1 9 85 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主题以来 , 中

国如何确立 和丰富和平发展道路框架 , 如何 以此 为基础在 国 际秩 序构建方

面提出 自 己 的理念与主张 ,并进而付诸实践 。

本文的 主要观点是 : 国际秩序是大国之间权力分配 、利益分配和共有观

Page 3: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62国际政治科学 ( 20 1 6 年 第 1 期 )

念形成的 结果 ,国际秩序兼具稳定性与变革性 的特征 ;大 国崛起必然触及 国

际秩序建构 , 中 国崛起与 国际秩序的变革几近 同步而行 , 中 国必然就 如何重

塑国 际秩序提出 自 己 的 见解 , 改革开 放为 中 国全 面参 与 国 际社会提供了持

久的 动力 ,随着 国家实力 的 增强 , 中 国对 国际秩序变革 的影 响力 在提 高 ; 中

国是积极的 、建设性的 、 可预期的 、 重要的 国 际秩序塑造 者 , 中 国参 与 国 际秩

序重塑的主要路径是 , 强调以完善全球性 国际制度 的基本规则 为着眼点 , 尝

试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构 , 以此为基础积 累 国际秩序重塑 的经验 ,并

将重点放在地区秩序 的重构上 ,逐步加强 国际秩序建设 的议程创设能力 。

、 大国崛起与国际秩序互动的分析框架

国际社会 中 的“

秩序’’

( ord e r ) 指的是 国家 间正式或非正式 的安排 ,这些

安排为国家提供 了一种可预测的 、稳定的 国际环境 ,使它们通过基 于规则 的

互动来追求和平解决争端等集体 目标 。

① 赫德利 ? 布尔 ( Hedl eyBul l )指 出 ,

秩序指的是导致某种特定结果 的格局 ,

一种 旨 在实现 特定 目 标或价值的社

会生活安排 ;

?“

国 际秩序”

( internat iona lorder)指的是 国际行 为 的格局或布

局 ,它追求的是 国家社会基本 、 主要或普遍 的 目 标 ,包括维持 国际体系 和 国

家社会本身的生存 、维护国家的独立或外部主权 、 维护和平等 。

国际秩序多指 国家 间秩序 , 而“

世界秩序”

( worldor der ) 所关注 的不仅

是国 际秩序 ,还包括 国家内部 的秩序 以及涵盖 了国家体系 ( sy st emofs ta t es )

的世界政治体系 的秩序 。

? 国际秩序与世界秩序的差别在于 ,前者是由 国家

构成的秩序 ,后者强调其他行为体在世界秩序 中 的地位 和作用 。 斯坦利 ?

霍夫曼 (StanleyHof fman )认为 ,世界秩序是国 家间建立和睦关系 的一

种理

想化模式 ,是国家间友好共处 的重要条件和规范行为 的规章准则 , 是合理解

(DMuthiahA l

agappa ?ed . ,As ia nSecuri tyOrd er :In st rumen talandNorma t ive

Fea ture s iNevfY ork :Stanfo rd Un iv ers i ty Pr es s

*20 03 ) ,p .39 .

②Hed leyBu

l l ,TA eAwarcf ca/Soc zW

jy :A〇/Oni er znWorWP o/ z7 zV s

( NewYork :Colum biaUni

vers ityP res s ,1 980 ) ,p .1 .

③I bid , pp . 1 6-

2 0.

Page 4: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63

决争端冲突 、开展国 际合作 以求共 同发展 的有效手段和有序状态 。

世界秩序是延续人类社 会生活主要 目 的 的 安排 , 因此将是一

个持续 的

发展过程 ,没有终点 。

全球秩序"

( globalor de r)则 是更为宽泛的概念 ,不仅

包含着国际秩序 、 世界秩序所关涉 的范围 , 亦将 生态环 境保 护等低度政治

( lowpo l

i tic s )层面纳入其范畴 ,进一步将 国 际治理概念贯穿其 中 ,强调秩序

的整体性 、全球性 、复合相互依赖等特征 。

鉴于 国际社会仍将处于 民族 国 家时代 ,我们 的分析都是 以 国 际秩序为

出 发点 的 。 然而 ,在经济全球 化 的强 烈 冲击 之下 , 全球 治理的趋 势正在 显

现 ,将世界秩序乃至 全球秩序作 为分析 的依 归也是 符合历 史发展 潮流 的 。

实际上 ,关于秩序的 既有 分析 , 多是将 国 际秩序与世界秩序一

并研究 ,并 未

着意探究二者的不 同 。 由 于各 国都生活在 民族 国家体制之 中 , 大战之后建

立的秩序一

般也是 国际 (国家间 )秩序 , 而不是世界秩序 。

根据既有的理解 , 国际秩序包含 四个方面的 内容 。 第一

, 国 际秩序是某

时段各主要行为体基于实力造就 的格局 。 换言之 , 国 际秩序是建立在各

行为体尤其是主要国 家力量对 比基础之上的 , 是权力分配的 结果 。 第二 , 国

际秩序是某一

时期国 际社会各行为体围 绕一定 目 标 , 在利益基础 之上相互

作用 、相互斗争而确立的 国际行为规则和保障机制 , 即是国 家间尤其是大 国

之间利益分配的结果 。 第 三 ,

定时期的 国 际秩序是否稳定 ,往往取决于主

要大国在核心观念上能否达成和保持一致 、 有无默契或必 要 的妥协 , 换言

之 , 国际体 系 内共有观念 的形成将是决定 国 际秩序能否建立 、可否保持稳定

的关键性变量 。 第 四 , 国际秩序指的是 国 际社会 中 的主权国 家 、 国家集 团和

国际组织等行为体 ,按照某种原则 、 规范 、 目标和手段来处理彼此间 的关系 ,

以及所建立或维系 的某种 国际政治经济运行机制 和整体态势 , 也就是说 , 国

际制度是建构和维持 国际秩序的决定性变量 。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 国际秩序是国 际社会 中 主要行为体尤其是大 国权

力分配 、利益分配 、共有观念形成 的结果 , 而其主要表现 形式就是全球性 国

际制度的创立与运行 。

?Stanl eyHo ffman

,Prima cy

o rWorldOrd er-

.Amer ica nFore ignP ol i cy

s in c ethe

Co ld War CNewYork :McG r aw-H i

llBookCompan

y ,1 9 78 ) jpp .1 8 0-

1 9 0 .

Page 5: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6 4国际政治科学 ( 20 1 6 年 第 1 期 )

基于以上认识 ,我们可以说 , 国际秩序是一种 国际公共物 品 ( int ernat iona l

publ i cg oo ds ) ,它 由 各主要行为体尤其是大 国提供 ,又体现并 导致 了大 国之

间 的合作与冲突 。 国 际秩序之争 ,实 质上是权力之争 、利益之争 ,又主要表

现为观念之争 、 国际制度之争 。

一方面 ,鉴于大 国实力 的此消 彼长是一

种历

史规律 , 在实力基础上的利益分配 、主导观念 以及反映三种分配结构与进程

( pro ce ss ) 的 国际制度也将处于变动不居 的状态之中 , 国 际秩 序是一

个动态

的概念 , 变革性是其本质特征之一 。 另一方面 ,权力结构 、 利 益结构 、观念结

构 、 国际制度又存在某种程度 的稳定性 , 乃至滞后性 。 新 旧秩序的 转换将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 。 国 际政治经济秩序 的发展进程与速度取决于实力对 比 的

变化 ,而后者并不会迅速 冲击到 既有的 结构和 国际制度 , 国际秩序处于这些

结构与制度的顶端 ,故而滞后性也被视为国际秩序的基本特征之一 。

大国对国际秩序的影 响 巨大 。 布尔 ( H edleyBul l ) 指 出 ,大 国之所 以 能

够影响 国际秩序 ,只是因为构成国际体系 的 国家所拥有 的权力是不平等 的 ,

这使得国际关系格局简单化 , 大国也可能采取有助于维持或损害 国 际秩序

的政策 。 布尔通过分析发现 , 大国所维持 的 国 际秩序在整个 国 际社会得 到

了广泛的支持 ,然而 ,大 国总是面临着如何让其他 国家认 可 自 己 在国 际体 系

中发挥特殊作用这个 问题 。 世界是不 同权力 角 逐 的场所 ,任何 大 国都 不能

在此建立完全符合 自 己 利益的 秩序 。 鉴于此 , 大 国必须避免将 自 己 的 特殊

地位正式化和 明确化 ,努力避免采取引 人注 目 的破坏秩序的 行为 ,必须满足

或部分满足公正变革的要求 ,必须与二流强 国协调维持地区均势 。①

大国是秩序建构和重塑的主角 ,

一般规律是 ,大 国软硬实力 的增强导致

其利益诉求延展 ,新的 国际 目 标逐步形成 ,在 国际秩序变动 的过程 中进行主

导或被动 的战略设计 ,成为国 际秩序变革的实 际推动者 , 并在 全球和地区 两

个层面展开其战略作为 。20 世纪迄今 , 国际秩序变动频繁 ,秩序斗争从未停

歇 ,大国竞争也在此展开 。 在国 际秩序的 建构 中 , 国家实力是基础条件 , 而

观念变革往往发挥着先导性 的作用 。 随着全球 化和地 区一体化 的 深人发

展 ,全球治理 、地 区共 同体等理念被提 出 和逐步接受 ,而 既有 的 霸权主导观

①H edl eyBul

l ,TT

ieAmirc/i f ca ZSo c iety

:4〇/Ord erz

nWbrAiP o Zfhcs

pp.1 9 9

2 22 .

Page 6: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中国喱起与国际秩序变革65

念并未完全退 出历史舞台 ,传统思维与创新思维正在进行着激烈的 较量 ,秩

序重构在全球和地区 两个层面展开 。

二 、 国际秩序的历史演变

纵观 国际秩序的发展进程 ,其基础是不相关联 的多个地 区秩序并存 ,这

些秩序均以一

国主导 为基本特征 。 随着全球化的 冲击 (尤以 航海革命为重

要表现 )和大国兴衰 ,欧洲 地 区首先形成 了均势性秩序 , 欧洲 各列 强 因工业

革命而领风气之先 ,在全球拓殖 ,使得地区 秩序 向全球经济秩序进而 向全球

政治秩序扩张 , 经两次世界 大战而最终形 成 了全球意 义上 的 国 家 间秩 序 。

当然 , 全球秩序并未完全掩盖地 区秩序的努力 (或企 图 ) , 美国 在拉美建立的

霸权秩序 、苏联 在二战期 间 以及 其后在东 欧建立 的 霸权秩序均 可证 明之 。

二战之后 , 尤其是 20 世纪 6 0 年代以来 , 国际秩序变动的 突 出特征是 ,随着欧

洲 自 强和亚非拉 民族解放运动 的 深入开展 , 地 区共 同体秩序作为一种新形

式登上了历史舞 台 , 引领着全球秩 序变革时代 的来 临 。2 0 世 纪 90 年代迄

今 ,全球秩序的重塑和地 区秩序建构的勃兴成为国 际秩序建构 的突 出 特征 。

纵观古代历史 ,没有一个 国家拥有统驭世界 的力量 、影响力或遍及世界

的利益 ,也没有一种 国际体系 曾经达到全球规模 。 几个地区 秩序并存 , 其中

以 中 国为核心的东亚秩序集 中反映 了 中国 的传统政治思想和政治智慧 。 真

正的全球性体系 的出现有赖于地理大发现 。 从 1 5 世纪末开始 , 欧洲诸国强

力向外拓展 ,开创了稳定的全球航海体系 以 及随之而来 的全球规模的贸易

体系 。 到 1 9 世纪 中叶 , 当 中国也被殖 民体系所触及之际 ,

一个全球性的 国际

体系产生了 。 工业革命 、运输革命 、通讯革命等相 继而来 , 体系 内 部联 系 的

紧密最终造就了一个全球性 的国际经济秩序 。

在政治上 ,1 64 8 年 《威斯特伐

利亚条约 》的签署 ,承认了 国 家主权 平等的原 则 , 为 日 后所建立 的 国 际政治

秩序奠定了最原始 的政治基础 。 而值得 注意的是 ,造就这一 国 际秩序的 基

础条件就是欧洲均势秩序的形成并趋于稳定 。

1 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以 国际分工 的完成 、 世界市场和 世界货币 体系 的

出现 、殖民体系 的建立为主要标志 ,

一个世界性 的 国 际政治 经济体 系形 成

了 。 在这个体系 中 , 欧洲列强转型为现代 民族 国家 ,各 自 拥有 了保护 自 己不

Page 7: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66国际政治科学 ( 20 1 6 年 第 1 期 )

受侵略威胁和对外殖 民 扩张 的 实力 与强烈 意愿 。 大英帝 国 崛起为世界霸

主 , 同时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 国 , 日本也通过 明治维新成功崛起为亚

洲强 国 。1 9 世纪后半 叶最为突 出 的现象是 ,列强 内 外夹击 ,打碎了传统 的东

亚地区秩序 ;美 国放弃孤立 主义 , 不仅寻求美洲秩序 的 主导权 ( 以 门 罗 主义

为开端 ) ,而且开始插手东亚秩序重构 ( 以 占领菲律宾和提 出“

门 户 开放”

策为标志 欧洲均势秩序 因欧陆国 家兴衰而急遽变动 ,德 国通过统一

实现

崛起 ,成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的挑战性力量 。 这些强 国 通过战争进行互 动

的结果 ,就是第一个全球性国际秩序的 出 现 。 它 以 国际联盟 的建立 为依托 ,

以凡尔赛一华盛顿体 系 的确 立为标志 。 可以 说 ,这一 全球性 国家 间秩序的

确立是 20 世纪第一

次新秩序 的诉求 。

方面 , 它是理想主义思想实践 的成

果 ,代表 了寻求世界和平 的持久努力 ;另 一方面 ,它是 欧洲 国际秩序 向 全球

扩张 的延续 ,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 国 家间秩序 向全球 的延 续 ,始终带着浓

厚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 。

鉴于凡尔赛一

华盛顿秩序 的分赃性 质及其 内在 的不平 等性 , 该秩序的

不稳定是必然的 。 随着 20 世纪 20 、 30 年代德国的重新崛起和德 、 日 、意法西

斯主义思想的泛滥 , 冲击该秩序 的力量和意愿 已经磨刀霍霍 ,

一场新的世界

大战不可避免 。 这一时期突 出的现象是 ,美 国具有 了世界霸主 的实力 ,却拒

绝承担世界霸主的责任 , 而是伺机攫取世界性利益 ?

,社会主义苏联 的 崛起 ,

成为列强纵横捭阖 、准备战争的最佳借 口 。 因 而 , 第二 次世界大战既是世界

人民与法西斯主义的决 战 ,也代 表了资本 主义试 图 利用法西斯主义消灭社

会主义的努力 。 战争的结果是 ,法西斯主义被 消灭 了 , 而社会主义苏联却更

为壮大 ,这似乎成了如何建立战后国 际秩序的一个难题 。

二战结束前后各大 国建立国 际秩序 的努力 ,代表 了2 0 世纪第二次建立

新秩序的诉求 。 各大国遵循实力原则和利益原则 , 以划分势力范围 的 形式 ,

建立 了具有强 烈地缘 政治色彩 的雅尔塔秩序 。 与凡尔赛一华 盛顿秩序相

比 ,这一 国际秩序有 了巨 大进步 ,凝聚着世界人 民与法西斯极端统治浴血奋

战的 成果 ,并增添了社会主义色彩 。 其进步性体现在 ,政治上所创立的 联合

国确认 了 国家主权平等 、 民族 自决等原则 ;经 济上所创立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

① 门洪华 : 《霸权之翼 : 美 国 国际制度 战略研究 》 ,北京大学 出 版社 , 200 5,第 4 章 。

Page 8: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67

织 、世界银行 、关贸 总协定等 ,代表 了 促进全球经济发 展的 愿望和努 力 。 该

国际秩序是威斯特伐利亚秩序 向 全球 的延伸 , 主权平等原则成 为世界通行

的原则 ,将主权平等原则写人 《联合 国宪章 》是国 际秩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但是 ,该秩序并未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的 阴影 ,其主要表现就是苏

美争霸两极格局的 出现 ,导致世界陷 人冷战泥潭达数十年之久 。 其 中 ,美 国

巩 固美洲地区秩序 、 苏联确立东欧次地 区霸权秩序 ,是两者争霸的重要基础

条件 ,而社会主义苏联在本质上滑向 了帝 国 主义 的泥潭 。 除此之外 , 主导东

亚安全秩序确保了美 国在两强争 霸 中 的地缘优势 。 从某种 意义 上讲 ,二战

之后建立的雅尔塔秩序带有历史包 揪是必然 的 ,其不平 等性早在一

个世纪

之前 已经造就 ,这一秩序因而被称为“

国际政治 经济旧秩序”

国 际经济旧

秩序”

指的是 以发达国家剥削 和掠夺发展 中 国家和欠 发达 国家为特征 的 、 不

平等的 国 际经济秩序 ,包括以不合理的 国 际分工为基础的 国 际生产秩序 , 以

不平等交换为特征的 国际贸易秩序 , 以垄断为基础的 国际金融秩序等 。

际政治旧秩序”

指的是以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特征 的国际政治秩序 。

在看到 国 际政治经济 旧 秩序缺陷 的 同时 , 我们也要意识到其发生 的 内

在变革 。 从根本上看 ,这种变革来源于经济和技术的 发展 。 全球不 同地 区 、

不 同社会 的发展有快有 慢 ,这不仅取决 于其技术 、 生产和 贸易 的变化方式 ,

而且取决于对增加生产与财富的 新方式的接受能力 。 当世界上某些地 区 出

现进步的时候 ,其他地区就相对或 (有时 )绝 对地落后了 。

① 一方 面 , 信息革

命是世界变革 的决定性力量 ,它的出 现迅速改变 了 国 际竞争力 的对 比状况 ,

进一步拉大了 国家之间的 巨大差距 , 同时改变了 战争 乃至国家安全 的形态 ,

对未来的 国际秩序有着不可忽视 的重要影 响 。 另一

方 面 ,持续 的 经济增长

和世界市场经济已经缓和 了 国际关系 。 在当今时代 , 国家最经常 是通过经

济效率 、合作和国 际分工获得更多 的 收益 , 而不是通 过战争 、帝 国 主义和排

他性的经济形式 。② 但是 ,经济相互依赖和相互获益的前景并未消 除国家之

间 的竞争和不信任 ,贸易并不总是一种维护和平的力 量 。 此外 ,

一些 国家 的

① 保罗 ? 肯尼迪 : 《大国 的兴衰 》 , 蒋葆英等译 ,北京 : 中 国 经济 出 版 社 ,

1 98 9, 第

53 8页 。

② 罗伯特?

吉 尔平 : 《世界政 治 中 的战争 与 变 革 》 , 北京 : 中 国 人 民 大学 出 版社 ,

1 99 4,第 21 6 页 。

Page 9: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68国际政治科学 ( 2 0 1 6 年 第 1 期 )

富裕和全球大多数人的 贫困 造成 了世界的 巨 大鸿沟 ,成为造成不 和 的新力

量 。

① 国际秩序 的观念 、 国际机制亦 因此进人变革时代 。

首先 ,构成国际秩序基础的实力格局发生了 巨大的 变化 。 二战之后 , 大

国兴衰出现了戏剧性变化 ,强盛一时 的苏联帝 国轰然崩塌 ; 以 中 国为代表的

发展 中大国群体性崛起 , 冲击着既有的 全球权力格局和利益格局 ; 西欧国家

痛定思痛之后 ,联合 自 强成为地区主义加速发展的 先锋 , 通过欧盟的 建立 和

东扩 ,再次成为推动 国际变革的 核心力量 ;日 本先盛后衰 ,在冷 战 的夹缝 中

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甚至在 2 0 世纪 8 0 年代一度有“

购买”

美 国的迹

象 ,但 自 20 世纪 9 0 年代初至今 , 陷人 了“

失去 的年代”

( l〇 stde cade s ) ,其政

治右倾化搅动着东亚格局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第三世界崛起为 重要的

政治力量 ,

?并提出 了改革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 要求 。 实力格局变化产生的

最为突 出 的影响就是地 区秩序的重构 。 西欧共 同体秩序的 建构 ,领地 区合

作风气之先 ,推动 了其他地 区秩序 的 重构 。 其次 , 随着实力格 局的 变化 ,各

国提出 了相应的利益要求 ,利益格局也出现 了 巨大变革 ,这不仅体现在南北

之间 的利益 冲突上 ,也体现在北方 国家内部 。 再次 , 随着全球化的 深人和复

合相互依赖 ( c omp lexInt erdep endenc e ) 的加深, 国际合作成为主导性国际行

为 ,而全球治理等新观念逐步深人人心 , 构成国 际秩序的 主导观念也在悄然

变更 。 经济全球化在构建全球秩序 中发挥着 双刃 剑的 功用 , 相互依赖导致

国际竞争冲突更加激烈 ,而相互依赖本身也成为 制裁对方的工具 , 但它可能

会使得各国在处理冲突时采取 明智 的理性态度 ,用对话代替对抗 。③ 最后

国际机制 出现悄然变革 。 近代 以来 ,特别是第一 次世界大战结束 以来 , 国际

社会一直在寻求合作 ,也一直有着建立超 国家的世界秩序的 冲动 ,这种冲动

导致一系列 国际法和 国际政治规则 出现 ,并建立了一 系 列制度化 的组 织和

机构 。 随着权力分散化和 国际治理思想影响 的 扩大 , 以 及更 多国 家参与 国

际机制的制定与完善 , 国 际机制 的公正属 性也在进一

步体现 。 世 界转型 的

① 罗 伯特 ?

吉尔 平 : 《世界政 治 中 的 战 争与 变革 》 ,北京 : 中 国 人 民 大学 出 版 社 ,

1 9 94,第2 1 7

2 1 8页 。

② 王绳祖 主编 《 国际关系史 》 (第九卷 )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1 9 9 6 , 第 41

75 页 。

③ 鲁 品越 : 《产业结构 变迁 与 世界秩序 重 建——历史唯 物 主义 视野 中 的世界秩

序 》 , 《 中 国 社会科学 》 20 02 年第 3 期 ,第 4一

1 3 页 。

Page 10: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中国喔起与国际秩序变革69

加速冲击着既有的 国际秩序架构 ,催生 了基于共同利益的 国 际秩序重塑 , 国

际秩序转型 日 益体现为以 多极化为基础 , 以共同利 益 的汇聚及其制度化 、共

同责任的分担 (大国承担重要责任 、其他 国家分担责任 )为趋 向 。

由 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变化 , 国 际秩序 之争趋于激烈 。 冷战结束之前 , 建

立 国际新秩序的呼声主要来 自 第三世界 , 其 目 标是改变 自 身在 旧 的 国 际经

济秩序 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 为 民族经济 的发展创造有利 的 国 际环境 。 冷战

结束之初 , 发达 国家的 实力更加强大 ,力 主建立新秩序 。 美 国把建立世界新

秩序提升到 国家战略的高度 , 急于利用这一时机构筑一个确保美 国 领 导地

位的世界秩序 ;欧盟国家表明恢复欧洲 传统地位的 强烈愿望 ; 日本提 出 以 曰

美欧三极为主导建立国 际新秩 序的 主张 。 实 质上 , 发达 国 家所主张 的世界

新秩序是旧秩序 的延续和进一

步巩 固 , 即利 用既有优 势地位最大限度地维

护 自 身利益 ,通过维持现存国 际规则或制定有利 于 自 己 的 国 际规则 , 将所有

国家纳人其主导的国 际政治经济体系 。 进 人 21 世纪 ,各 国关于秩序建构 的

重心 回落 到地 区层面 ,尤其是 2 008 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 使得诸多

国家进一 步认识到地区合作 的价值 ,它们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 (尤以 二十 国

集团 的活动为表征 ) 的 同 时 ,着 力于地 区地 位的巩 固 ,通过 推 动地 区合 作探

究全球秩序重构的新路径 ,并为推动全球变革积蓄力量 。

三 、 中国与国际秩序关系的历史积淀

1 9 世纪之前 , 中国一

直在东亚相对孤立 的地缘政治环境 中发展 , 与世界

其他地区相对隔绝 。1 9 世纪中 期 , 欧洲列强用坚船利炮将 中 国 强行纳人其

主导的 国 际秩序 , 中 国从此开始 了 与 国际秩 序 曲折的互动 历程 。 中 国参与

国际秩序 明显表现为两个特征 : 从“

中 国之世界”

向“

世界之 中 国”

的转变 ,从“

局外者”

向“

局 内者”

的转变 。 二者相互交叉 、 相辅相成 , 导致 中 国在 国 际秩

序 中的 角 色几经变换 。

历史上 , 中 国科技曾千余年领世界风气之先 ,其经济规模在 1 9 世纪初期

仍雄居世界之冠 (见 图 1 ) 。 中国拥有 自 成体系 的悠久文 明 , 在东亚地 区形成

① 门洪华 : 《地区秩序构建的逻辑 》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 14 年第 7 期 ,第 5—

2 2 页 。

Page 11: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7 0M际政治 科学 (2 0 1 6 年 第 1 期 )

(%)

40 I

3 5—

-——

a20一̄

1 5

i iii i iii ii i i iiiii ? i iii i i iiitii iii i i ii ̄ i— -t _ i_ - i_ iii*

ii t i i i

〇 1 6028 04005 206407608 801 0001 1 201 240 1

3 60 1 48 0 丨 600 1 720丨 820 丨950 (年份)

西欧 美国 日本-中国|

图 1 中 国 国 内 生产 总值 (

GDP)占 世界的 比 重

公 元元年一 2 00 0 年 )

资料来 源 : Angu sMa dd i son , TTi efTco w owy : A/Vr.

pwHve , OE CD :P ar i s , 200 1 〇

了 自 成一体 的帝国体系 。 中 国儒家社会 的 政治秩序体 现出“

普天之下 , 莫非

王土 ;率土之滨 , 莫非王臣”

的天下统一格 局 。 这种格局构成所谓 的

华夷秩

序”

,完成了“

同心 圆式”

的 分成等级 的世界体制 ,可 以视之 为东亚秩 序 的 雏

形 。? 这种秩序把中 国文化看作是规范现实存在的 唯一 法则 , 中 国皇帝 的恩

德教化 四海 。 朝贡秩序是中 国 国 内政治统治关 系 即地方分权在对外关系 上

的延续和应用 , 它强调“

四夷顺而 中 国宁”

修文德服远人”

柔远人则 四方

归之 ,怀诸侯而天下畏之”

。 中 国 对“

华夷”

的 区 分是从 文 化上来强调 的 ,而

不是从种族上来强调 的 。

② 建立 以 中 国 为 中心 的经济体系 和 国 际秩序 , 目 的

是获得 国 内稳定 和繁 荣所需要 的外 部安全 ,通过“

予多取 少”

的 原则 处理周

边关系 , 是一种柔性 的 霸权秩序 。 古 代 中 国所 建立 的 地 区秩 序 以 朝贡制度

为核心 , 固 然有以 中 国为 中心 的 不平等之嫌 , 但其以 文化和 贸 易手段来维持

和平互利 的秩序则是可 以批判继承 的 。

传统 的 中国 社会 固步 自 封 ,缺乏创新精神 和扩张意识 。相形之下 ,摆脱

中世纪束缚的 欧洲迅速崛起 ,并加快 了对外扩张 的 步伐。1 7 世纪 , 欧洲 列强

就把殖民触角 伸到 了 中 国东南 沿海 。 1 9 世纪 , 在运用外交手段与清帝 国 建

① 费正 清 主 编 : 《 剑 桥 中 国 晚 清 史 》 下 卷 , 北 京 : 中 国 社会 科 学 出 版 社 ,1 98 5 ,

第 37 页 。

② 冯友兰 : 《 中 国哲学简史 》 ,北 京大学 出 版社 ,1 9 8 5

,第 2 2 1 页 。

Page 12: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中 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7 1

立更广泛 、更直接联系 的 努力接 连受挫后 , 西方列 强诉诸武 力 , 发动 了

列对华战争 ,用坚船利炮砸碎了 中 国天下一统 的格局思 想 , 将中 国强行纳人

西方列强主导的 国际秩序 。 中国经历 了从天下一

统格局 向现代意义上 的民

族国 家的转变 。 由 于被强迫纳人国 际秩序 , 中 国长期受到列强 的欺凌 ,领土

被肆意瓜分 ,更谈不上对主权 的维护了 。

进人 2 0 世纪 , 中 国对外交往的主要姿态 已经从 以天朝 上国 自 居变为争

取平等地位 。 随着 国际秩序 由地 区性扩展到全球——

其主要标志即 为国 际

联盟 的建立 , 中国积极参与 国 际秩序 的 意愿增强 了 。1 9 1 6 年 中 国参加 了 第

一次世界大战 , 自 近代 以来第一次成为战胜国 。 但是 ,在安 排未来 国际秩序

的 巴黎和会上 ,作为战胜国 的 中国不仅无权参与战后 的 国际秩序安排 ,其 自

身利益也无法得到维护 。 加人 国际联盟 是 中 国 融入 国 际社会 的重要 步骤 。

然而 , 日 本于 1 9 3 1 年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 , 中 国一度对 国际联盟 的争端解

决机制寄予厚望 ,国联虽然派出调查 团并发表 了调查报告 , 但该报告偏袒 曰

本 ,拒绝宣布 日 本为侵略者 ,导致国 联历史上第一次重大失败 。 直至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 , 中 国才再度在一

个从未有过的 多极世界中现身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 , 中 国 承担 了在远 东战场抗击 日 本侵略军主力 的

任务 , 为打败法西斯做 出 了 巨 大 的贡献 。 中 国作 为主要大 国参与 了联合 国

的成立过程 ,并成为拥有否决权的联合 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 国之一 , 中 国

第一次成为国际秩序的积极 参与者 。 然而 , 1 94 9 年 中 国共产党建立新中 国

之后 ,美国等主要西方 国家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继续 承认盘踞 台 湾的

蒋介石集团 ,支持其继续窃据联合国等 国 际组织的 席位 , 中 国大陆被排除在

既有全球性国 际制度之外 。 中 国领导人在权衡利 弊之后做 出 了 向苏联“一

边倒”

的外交决策 , 中 国 的战略抉择 以及随后爆发 的朝鲜战争对国 际秩序产

生了重大影响 。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 国际力量呈现大分化 、 大组合趋势 , 中苏盟友关系

破裂 ,社会主义 阵营宣告 瓦解 ; 资本 主义阵 营则呈 现美 欧 日 三足鼎 立 的 趋

势 ;发展中 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舞 台 。 中国 提 出 了“

两个中 间

地带”理论 ,要求

两条线作战”

,甚至“

四面 出击”

,进一步挑 战美苏霸权及其

① 基辛格 : 《大外交 》,顾淑馨 、林添贵译 ,海 口 , 海南 出版社 ,

1 99 8 ,第 9 页 。

Page 13: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7 2国际政治科学 ( 2 01 6 年 第 1 期 )

主导的 国际体系 。 进入 2 0 世纪 7 0 年代 ,在苏联霸权成 为 中 国主要威胁的 背

景下 , 中 国再一次调整 国际战略 ,提 出 了“

三个世界”

理论 ,与 美国 等西方 国

家的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1 9 7 1 年 10 月 , 中 国恢复 了在联合国 的常任理

事国席位 ,标志着 中 国赢得了更广阔 的 国际空间 ,但 中国对联合 国和其他 国

际组织的怀疑并没有立即消除 。

鉴于参与创立战后 国际秩序及被排除在秩序决策之外 的经历 , 中 国政

府坚决主张建立新型 国际关系 和 国 际秩序 。 1 9 5 3 年底 , 周恩 来在会见 印度

政府代表团 时 ,第一次提 出 了“

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

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的“

五项原则”

。 自 中 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以来 ,它 已 为世界绝大多数 国家所接受 ,不但在中 国 同这些 国家签署 的条

约 、 公报 、宣言 、声明等双边关系文件中 得到确认 ,而且在许多重要的 国际会

议上和一系列 国际文件中不断被 引用或重 申 。 这是中 国对国 际关系基本原

则的贡献 , 也是新 中 国完善国际秩序原则 的第一次重要尝试 。

中国一贯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建立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 主张 。

1 9 7 4 年邓小

平在第六次特别联大会议上 ,第一

次系 统地提出 了 中 国关 于建立 国 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 第一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起 国家之间 的政

治经济关系 ;第二 ,国 际经济事务应由 世界各国 共同管理 ;第三 ,世界贸 易应

当建立在平等互利 、互通有无的 基础上 ; 第 四 ,对发展 中 国家 的经济援助不

附带任何政治军事条件 , 应尊重受援 国 的 主权 ; 第五 , 国际社会应更多地对

发展中 国家提供技术援助等 。

1 9冗 年 , 中 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 的 政策 ,逐步深化融人 国际社会 的步

伐 。 中 国积极参与现有 的 国际规则 , 融人现存 国际体系 ,而不是想办法“

起炉灶”

。 中 国成为大多数全球性国 际制度的参与者 ,在对待地区制度上开

始采取建设性的态度 ,并表明 了继续 推进 中 国 与 国 际社会接轨 的愿 望 。 中

国 的国 际秩序观在不断充实和发展 。

综上所述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立 至今 , 中 国 就是 国际秩序 的 积极变革

① 赵全胜 : 《解读 中 国外交政 策 : 微观 、宏观相 结合 的研究方法 》 , 台北 :月 旦 出 版

社 ,1 9 9 9

,第1 0 5页 。

② 裴坚章 、 王泰平主编 : 《 中华人 民共和国 外交史 》 (第 三卷 ),北京 : 世界知识 出 版

社 , 1 9 9 9, 第480页 ,

Page 14: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中 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73

者 。 中 国 曾被排斥在国际秩序 的决策之外 ,经历 了从旁观到参与 、从消 极到

积极 的变化过程 ,其间 中 国对 国际秩序的认识得以逐步深化 。

四 、 中国融入世界的战略选择 ( 1 9 85—

2005)

1 9 78 年中共十一

届三 中全会的 召开 ,标志着 中国历史 的重大转折 ;1 9 8 2

年中共十二大进一步明确 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蓝 图 ,

1 98 5 年“

和平与发

展”

主题的提 出 ,为中 国融人国 际社会、 全 面参与 国 际秩序提供 了 战略思路 。

以此为基础 , 中国走上 了改变 自 己 、 影响世界 的崛起之路 。 在逐步全面参与

全球事务的过程 中 , 中 国还 深刻认识到 自 身实力 的 制约和 国 际定位 的重要

性 ,逐步把东亚合作视为 中 国参与 国 际事务 的重心所在 ,其 国 际秩序建设思

路也逐步形成全球与地区并行 的态势 。

十一届三 中全会标志着 中 国放弃“

以 阶级斗争 为纲”

的路线 , 确立了“

全 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的 战略 。 邓小平于 1 9 7 9 年 1 2 月 第一次

提 出在 2 0 世纪末把中 国建成“

小康”

社会 的理想 。1 9 82 年 中 共十二大确定

了在本世纪末国 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的小康 目 标 ,并 强调 8 0 年代“

反霸维和 、

祖国 统一 、现代化建设”

三 大任务的核心 在于把经济建设搞好 。 1 980—

1 9 85

年 , 中 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达 1 1 % ,超 出 了 中共十二大的战略预期 。 邓小

平以 此为基点 ,着手调研 中 国 国情 , 重新设计中 国 现代化 的 长远发展 目 标 ,

从而形成 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

三步走”

战略构想 。

① 1 987 年 4 月 30

日 ,邓小平第一次完整地阐述 了

三步走”

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 第一步是 国 民

生产总值在 80 年代翻一 番 (以 1 980 年为基数达到人均 500 美元 ); 第二步是

到 2 0 世纪末 国民生产 总值再翻一番 (达到人 均 1 000 美元 ) ; 第三步就是在

2 1 世纪用 3 0 年到 5 0 年再翻两番 ( 大体上达到人均 400 0 美元 ) 。② 19 87 年

中共十三大进一步 明确 了 中 国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本任务是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 。 国家总体战略 的调整是 中 国 国 际战略变革的 出 发点 ,其主题

① 中共中 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 : 《中 国改革开放史 》 , 沈 阳 : 辽 宁人 民 出 版社 ,

20 02,第7 3页 。

② 《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 ,北京 :人 民 出 版社 ,19 94

,第 2 26 页 。

Page 15: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7 4国际政治科学 ( 2 01 6 年 第 1 期 )

思想从军事安全 、 民族独立和 自 力更生转 到经济建设 、人 民 富强与开放参与

上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 的国 际环境 。

国际局势和 中 国 国 际环境 的 变化 ,也为 中 国 国际战略 的调整 提供 了历

史契机 。 苏攻美守的局势逆转 ,使 中 国的 国 际环境有所改善 , 中美于 1 9 7 9 年

1 月 1 日建立外交关系 。 由于美国政策的调整 , 中苏两国 同时产生了缓 和关

系 的主观战略愿望 ,此后经过 1 9 8 2—

1 9 8 9 年长达 7 年 1 2 轮 的政治磋商 , 双

方在各领域 的交往逐渐恢复 。

随着 中 国改革开放 的推展 , 中 国 巨大的 经济潜力 、市场潜力 吸引 了众多

的外来投资者 ,拓宽了 中国与其他 国家关系 的 内 容 ,使得 中 国对外关 系 发展

掀起了新 的高潮 。 中 国开启 并加速了 融入 国 际社会 的步伐 , 中 国与 国 际秩

序关系 的变革时代来临 。 自此 , 中 国成为推动国 际秩序 变革 的重要力量 , 而

且主动性不断增强 。

2 0 世纪 80 年代初 , 中 国进行 了具有基础性意义的重大 国际战略调整 。

这次战略调整的基础以观念转变为前提 : 从“

以 阶级斗争为纲”

转变为“

以经

济建设为中 心”

;对时代主题的认识从“

战争与革命”

转 为“

和平与发展”

。 对

时代 主题的判断首先始于 国 内共识 的 培育 ,并逐步向 国际社会公布 。1 9 7 7

年邓小平就讲到“

可以 争取延缓战争的爆发”

1 98 2 年讲到“

战争的 因素在增

长 ,制约战争的 因素也在增长”

。 1 9 85 年 3 月 4 日邓小平在会见 日 本代表团

时指出 :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 的 问题 ,带全球性 的 战略 问题 ,

一个是 和平问

题 ,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 问题 。

”①1 98 8 年 1 2 月 2 1 日 邓小平在会见 印

度总理拉吉夫 ? 甘地时再次指出 :

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个问题 ,

一个是和

平问题 ,

一个是发展问题 。

… …应 当把发展问题提 到全人类 的高度来认识 ,

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 解决 问题 。 只有这样 , 才会 明 了发展 问 题既是

发展中 国家 自 己的责任 ,也是发达 国家的 责任 。

”?

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提 出 ,是 中 国决策 者重新认识 中 国 与世界互动

关系 的转折点 。 以此为基础 , 中 国共产党 的执政理念实现 了从斗争 哲学到

建设哲学的转变 ,实现 了从 以 阶级斗 争为纲 到 以 经济建设为 中心 的 政治战

① 《邓小平文选 》第 三卷 , 第 1 05 页 。

② 同上书 , 第 2 8 1—

2 82 页 。

Page 16: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中 国嵋起与国际秩序变革75

略调整 、从教条主义 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

标准的思想 战略调整 、从计划

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经济 战略调 整 。 和平 与发展 时代 主题 的确立 ,

决定了 中 国大战略的趋 向 ,为 国 内外战略的总体协调奠定 了基础 。

这次战略调整以 1 9 82 年 9 月 中共十二大召 开 为标志 。 中 国 开始放弃

“一

条线”

的战略布局 ,进一步强调秉持独立 自 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 ,强调发展

与世界各国 的全方位外交关系 。 与此同 时 ,邓小平发展了“

三个世界”

理论 ,

提出 了“

东西南北”

问题 ,他说 :

和平问题是东西关系 问题 ,发展问题是南北

关系问题 。 概括起来 ,就是东西南北 四个字 。 南北 问题是核心问 题 。

”?基于

此 ,邓小平提出 了“

南北对话”

和“

南南合作”

的倡议 。

同 时 ,邓小平还提 出 了 以“一

国两制”

解决台 湾统一 问题和通过

搁置争

议 、共 同开发”

解决南海争端 的思路 。 随着 国 际形势 的发展和 中国 实力 的 增

强 ,邓小平将建立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为关注的战略重点 ,并 在冷战结束

前后率先提出 国际秩序建设 的命题 。1 98 8 年 ,邓小平 明确提出 , 国际新秩序

_

建设“

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 国际关系 的准则”

随着 中国总体战略 的调整 , 对外开放成 为中 国 国 际战略的 重要组成部

分 。 对外开放既是 引进资金 和技 术的 过程 ,更是一

个学 习先进观念和制度

的过程 ,也是融人 国际社会 、改变 中 国与 国 际秩序关系 的 重要路径 。 在这个

过程中 , 中 国加快了 融人 国际制度 的步 伐 。 由 于 历史积淀 因素 和现实境况

的制约 ,这一时期 中国 的战略尤 以参 与国 际经济制度为核心 ,体现 出 经济利

益导向和 目 标导向 的特征 。 中 国 开始 强调与 国 际潮 流接轨 ,着力 塑造 自身

国际秩序的积极参与者和严格执行者角 色 。

在此期间 , 中 国关于 国际社会的 观念发生 了变化 ,逐渐遵循 国 际社会的

规则 , 参与主要的全球性 国际制度 , 不再把革命当作 变革 国际社会 的 途径 ,

而把广泛参与 国际社会作为现代化 的前提和重要途径 , 因此 , 中 国 的潜力和

市场为国际社会竞相关注 , 中 国也 因融人 国 际社会而成为 引 动国 际秩序变

革的力量 ,这也是 20 世纪 80 年代 中国与诸大国关 系 向好的要素 。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 国 际形势发生了 深刻变化 , 苏东剧变 ,冷

① 《邓 小平文选 》第三卷 , 第 1 05 页 。

② 同上书 , 第 2 82—

2 83 页 。

Page 17: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76国际政治科学 ( 2 01 6 年 第 1 期 )

战结束 。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探索遭受重大挫折之际 , 中 国将走 向何方 ?

世界为之侧 目 ,更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国 家对 中 国封锁孤立 、促其激变 的 目

的 昭然 。 在这一重大的 历史关头 , 中国 逆水行舟 ,反而加快 了对外开放 的步

伐 。中 国利用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 高新技术产业 的劳动密集 型制

造业部门转移的机遇 ,进一步发展以 出 口为导向 的外 向型经济 。

与此 同时 ,面对冷 战后的 国际纷争 , 中 国创新性地提 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理论 ,从而将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意识形态 的漩涡 中解放出来 , 体现出 高

度的政治智慧和战略勇 气 。 1 9 9 2 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战略部署 , 中国开始步人持续高速发 展期 。 原定 于 200 0 年实现的 翻两

番战略 目 标提前 5 年实现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 了从贫 困到小康的跨越 , 中国

经济发展的潜力开始全面激发出 来 。1 9 9 0

2000 年 , 中 国 GDP 增长率达到

1 0.4% ,为全球诸大国之最 。 中 国的发展态势与世界格局变动 ,更促使美国

的一些战略家将 中国列为头号潜在战略对手 。

冷战结束前后 ,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 内 出 现 了严重挫折 , 中 国 国内

发生政治风波 ,加上经济体制 中一些深层 次矛盾的暴露 ,

改革 和发展遭遇 了

困难 。 在国际环境上 ,失去苏联 因素的美 国在战略上不再需要中 国力量 , 中

国成为美国战略家心 目 中最主要 的潜在对手之一

。 自 1 9 8 9 年 6 月 开始 , 美

国带头对中 国实行制裁 , 中美关系逆转并跌人低谷 , 双方开始在人权 、 贸 易

最惠国待遇 、 武器扩散等问题上激烈交锋 。

1 9 89 年下半年 ,邓小平针对国 内 外情势的 巨大变化 ,提 出 了

冷静观察 、

稳住 阵脚 、 沉着应对 、韬光养晦 、善于守拙 、决不 当头 、有所作为”

等一系列战

略方针 ,坚持不扛旗 、不 当头 ,避免 了因大 国对抗而导致的大局失控 ;坚持有

所作为 ,强调在涉及 中 国主权 、 国家安全等重 大利益 问题上不能没有 自 己 的

声音 ,冷静估量形势发展和利用机遇 ,在韬光养晦的基础上有所作为 。 这些

战略方针以韬光养晦为核心 , 以不扛旗 、 不 当头 、 不与西方搞 对抗 为基本策

略 ,从而顶住了西方制裁的压力 ,迅速打破 了 国 际反华势力的 遏制图谋 。 与

① 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 , 美 国 战略家就 中 国是 否会成为美 国及其东亚地 区 利益

之安全威胁 展 开 了 激 烈 的讨论 。 相 关 分 析 请参 见 Thom asJ .Ch ris ten sen

,“

P os ing

Pr ob l ems w i tho u tCa tch ingUp

:Ch in a

sR is eandChal lenge s fo rU .S .Secu rityPol ic

y ,

Interna t i ona lSecuri tyyVo

l .2 5?No. 4 ,Sp r ing 200 1

*pp.5-

4 0 。

Page 18: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中 国崛起 与国际秩序变革77

此 同时 , 中 国领导人在 国际战略上进行了一系列新部署 ,这尤其体现在国 际

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设思路 、 战略伙伴关系 的建立和塑造 、积极推动地 区合

作并力争把握主动权等方面 。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 ,邓小平剖析 了 国际局势的重大而深刻 的变化 ,提

出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1 9 90 年 1 2 月 2 4 日,邓小平

在同 中央几位负 责人的谈话 中指 出 :

在 国 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 可能 , 还是

要有所作为 。 作什么 ? 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 国 际政 治经济新秩序 。

?江泽

民等 中国主要领导人在 随后 的重要讲话和政 治报告 中 , 无不提及 国 际政 治

经济新秩序建设的 问 题 。 鉴 于 当时 的 国 际形 势 , 中 国推动建立 国 际政 治经

济新秩序 ,主要是强调西方强权 主导 国 际经 济秩序和掌握 国 际秩序话语权

的不平等性质 ,争取国 际舆论力量 的 同情和支持 ,进而把握 战略主动权 , 团

结和争取更多 国际合作的力量 ,推动国际环境 向着有利于我国的方 向 发展 。

当然 ,冷战结束之后 , 国 际秩序重 塑成为诸多 国家 的诉求 目 标 。 例如 ,

美国继续强调以其为领袖的 国际秩序主张 ,并致力于单极霸权追求 ; 日 本则

提 出美 日 欧三足鼎立 的 国际秩序 目 标 ;许多发 展中 国 家也 阐述 了对 国际秩

序变革的看法 。 中 国抓住这一热点话题 , 延续 了邓小平 以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为准则的思路 ,并在理论上予 以丰富 。

例如 ,2002 年 , 江泽民在 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 中 阐明 : 各国政治上应相

互尊重 ,共同协商 ,而不应把 自 己 的意志强加于人 ; 经济上应相互促进 ,共 同

发展 ,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文化上应相互借鉴 , 共同繁荣 , 而不应排斥其他

民族的文化 ;安全上应相互信任 ,共 同 维护 ,树立互信 、互利 、平 等和协作的

新安全观 ,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 ,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

20 03 年 5 月 28 日 ,胡锦涛在莫斯科国 际关系 学院发表 演讲 , 阐 述了 推

动建立公正合理 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五项主张 : 促进 国际关系 民主化 ;

维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 ; 树立互信 、互利 、 平等和协作 的新安全观 ;促进全

球经济均衡发展 ;尊重和发挥联合 国及其安理会的 重要作用 。 与此同 时 , 中

国把新秩序与多极化联系起来 ,把多极化视为推动 国际新秩序建设 的基本

① 《邓小平文选 》第 三卷 ,第 36 3 页 。

② 《 中 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 ,北京 :人民 出版社 ,2002 ,第 46 页 。

Page 19: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78国际政治科学 (2 0 1 6 年 第 1 期 )

背景 ,进而与俄罗斯 、法 国等通过联合声明 达成 了共 同推动多极化和 国 际秩

序建设 的战略意向 ,从而在国际秩序建设上获得 了重要的话语权 。

由于 中 国 国家实力得到 了较大增长 , 中 国与 国际社会的 合作愈加深人 ,

共 同利益有所增长 , 国家利益的相容性更强 ,这 为 中 国与 国际秩序的积极互

动提供 了重要支撑 ,也为 中 国在理念上 的主动权提供了动力条件 。

在实践上 ,鉴于冷战后西方国家制裁 的压力 和 周边环境变革的促动 , 中

国将与大国和周边关系 的改善视为重 中之重 ,推动与这些 国家建立伙伴关

系成为重要的战略举措 。 1 9 9 3 年 ,中 国与 巴西率先提 出建设“

战 略性伙伴关

系”

;1 9 94 年 , 中俄就新型

建设性伙伴关系”

达成共识 ,成 为 中 国第一个通过

联合声 明公开确认的伙伴关系 。 1 9 9 6 年 , 中 国 的伙伴关系 战略首先在周边

国家拓展开来 , 中 国与 巴基斯坦 、 尼泊尔建立 了伙伴关系 ;与俄罗斯的“

建设

性伙伴关系”

升级为“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 1 9 9 7 年 , 中法建立“

全 面伙伴关

系”

, 中美决定共同致力于“

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1 9 9 8 年 , 中 国 与英 国建

立“

全面伙伴关 系”

, 与欧盟建立“

面 向 2 1 世纪的长期稳定 的建设性伙伴关

系”

,与韩 国建立“

合作伙伴关系”

。 2 000 年 , 中 国与南非建立“

伙伴关系”

20 世纪 90 年代 中 国伙伴关系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

一方面改善 了 中 国 的

国际环境 , 另一方面也成为 中 国推动 国际秩序变革 的重要途径 。 迈人 2 1 世

纪 , 中 国 的伙伴关系战 略迎来 了新发展 ,迄今中 国 已 与 7 0 多个国家和 国家集

团建立了伙伴关系 ,形成遍布全球 的伙伴关系 网络 ,

?这种结伴而不结盟 的

伙伴战 略 ,是中 国对塑造新型 国际关系 、推动国际秩序建设的积极探索 。

冷战结束之后 , 国际社会尤其是在 中 国周 边 国家出 现 了“

中 国威胁论”

的潜流 ,这当然是某些国家有意为之 ,但 中 国崛起引 起的 震动也确实冲击着

周边国家 ,它们对中 国未来动 向 的不安也是客观存在的 。

方面 , 如何安抚

周边 、促进与周边 国家共享繁荣稳定 , 成为 中 国必须关注 的重大战 略议题 。

另一方面 , 中国深刻认识到 自 身的地 区大国定位 ,克制在 国际上一竞短长 的

冲动 ,将对东亚地区关系 的塑造确定为外交重心 ,开始把全球秩序建设与地

区秩序建设有效统一起来 , 实现了 中国 国际秩序思想和战略的创新 。

① 门 洪华 、刘笑 阳 : 《 中 国伙伴关 系 战略评估 与展 望 》 , 《世界经济 与政治 》 20 1 5 年

第 2 期 , 第 6 5—

9 5 页 。

Page 20: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中国崛起与 国际秩序变革7 9

随着 国家实力的上升 , 中国在东亚事务上 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自 2 0 世

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 , 中 国改变对地 区合作的 消极 、被动姿态 ,在 经济 、 安全 、

军事等方面与邻近国家展开 了积极合作 ,成为东亚 地区秩序建设 的推动者 。

在经济上 , 中 国提议创立 中 国一东盟 自 由 贸易 区 , 强调

1 0+ 3

(东盟 + 中 日

韩 )机制可 以作 为东亚地 区合作 的 主渠道 , 以逐步构 建地 区 经济 、 贸易 、 投

资 、安全的合作框架 ;在安全上 , 中国提 出 以互信 、互利 、平等 、协作为核心的

新安全观 ,通过上海合作 组织建设将新 安全观付诸实践 , 并将之 延伸到 中

国一

东盟 自 贸 区的构建之中 ,为 中 国参 与亚 洲地区 合作提供 了一种 积极 的

范式 ,

?中 国还加强 了与东盟 等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

?军事上 , 中国

积极拓宽与主要大国的合作 ,在反恐 、 防止核武 器扩散 、 开展联合军 事演习

等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 的 积极 姿态 。 中 国推 动的 东亚合作 机制代 表 了其

外交新思路 , 即在 自 己 利益攸关的地 区培育 和建立在共同 利益基 础之上的

平等 、合作 、互利 、互助的 地 区秩序 , 在建设性互 动 的过程 中 消 除各方长 期

积累 起来 的 隔 阂 和积 怨 , 探 索 并 逐步 确 立 国 家 间 关系 和 国 际 关 系 的 新

准则 。

自 1 99 7 年起 , 中国将“

负 责任大国”

作为其国际地位的标示 ,进一步关注

自 身 国际形象的树立 。 中 国正在从具有全球影响力 的 地区性 大国走 向世界

大国 ,并在全球的和平 、安全 和发展 中发挥越来 越重要的 作用 ,这 就要求 中

国进一步塑造 自 身在 国 际社会 中 负 责任 、建设性 、 可预期 的 大 国形象 ,提供

更多 的全球性和地区性公共物品 。 在 1 9 9 7—

1 9 9 9 年 的亚洲金融危机中 , 中

国开始有意识地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赢得了亚洲诸 国的赞誉和尊重 。

以此为开端 , 中 国的 国际战略由 内 向 性转为外 向性 , 中 国 积极融入 国际

社会 ,拓展战略利益 ,成 为国 际社会 的全面参 与者 。 对冷战后 的 中 国 而言 ,

打破外交孤立只是问题的第一

步 ,而如何成为被 国 际社会接受 、让 国际社会

放心 的大国才是战略重点 ,唯有如此 , 中 国才 可能确保实现国 家发展 目 标的

国 际环境 。 随着中国融人国际社会步伐的加快 ,中 国的战略空间在扩展 ,但遭

受外部冲击的脆弱性也在增加 。 而且 ,随着 中 国国家实力 的发展 ,

中 国威胁

① 门洪华 :《 中 国 战略文化 的 重构 :

项研究议程 》 , 《教学 与研究 》 200 6 年第 1 期 ,

第 5 7—

63 页 。

Page 21: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80国际政治科学 ( 20 1 6 年 第 1 期 )

论”

在特定时段内对中 国形成国际压力 。 欧美经济一

体化加快 , 对东亚经济合

作产生了 巨大的 国 际竞争压力 ,但也成为 中 国推动东亚一体化的 外在动力 。

中 国对 自 己所处的 国际环境有 了更为准确 的判断 ,对 自 己 的国家实力有了更

加客观的认识 ,所设定的国家 目标和国际 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 。

负 责任大国 的战略宣示 , 意味着 中 国 的 自 我认同 发生了 巨 大变 化 。 可

以说 , 中 国以 主权为中心 、独立 自 主大 国的传统认同与 负 责任大 国的 新认同

相关联 ,后者与融人 国际制度有着更直接的关联 , 即 中国 的 国家行为越来越

受到 国际制度的调节 。 中 国 明确意识到 加人 国际制度是打破包 围 、赢得 负

责任声誉的重要条件 。 在 国 际社会里或重大全球问 题上 , 中 国越来越融人

国际制度 ,变得更加合作 。 此外 , 中 国不仅扩大对 国际制度 的参与 , 在其 中

的行为也越来越积极 ,开始体现积极参与者的特征 ,其议程创设能力也有所

提高 。 通过国际制度的参与 、创设乃至主导 , 实现融人 国际社会 和拓展 国家

的战略利益 , 已 是 中 国既定的 战略选择 。 与此 同 时 , 中 国积极参 与既有 国际

制度的完善和新领域国际制度的创设 , 国际制度越来越打上 中 国 的 印记 , 中

国塑造 国际制 度的能力 也得 以提高 。

随着 国际地位的上升 , 中 国对待 国 际秩序 的观点更加包容辩证 。 中 国

认识到 ,既有 国际秩序 以西方为主导 , 确有许多不公正不合理 的地方 , 但 中

国在现有 国际秩序中 的地位 已呈逐步上升之势 。 此外 , 中 国进一步客观评

估了 现有 国际秩序的利弊 ,认识到在以联合国 为主导的 全球性制度体系 中 ,

中 国在政治方面 占据较明显 的有利地位 ,经济方面亦利大于弊 , 现有 国 际秩

序对中 国而言是一柄双刃 剑 : 随着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社会 ,促进 了 中国 的实

力增长和利益维护 ;但 由 于现有 国际秩序是 固有权力 、 利 益格局 的产 物 , 它

同时也对 中国 的实力增长 和利益拓展构成 了 限制 。 鉴 于此 , 中 国应 以 负责

任大国 的身份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的建设与变革 , 以渐进的方式 、 和平 的

方式 、 民主的方式改革现有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中不公正 、 不合理 的方面 。 同

时 , 中 国进一步认识到 国际秩序建设的艰 巨性 ,从务实的 角度积极推动东亚

秩序建设 ,并思考 国际秩序建设 的新思路 。

① 门 洪华 : 《压力 、认知与 国际形象——

关于中 国参与 国 际制度战略的 历史解释 》 ,

《世界经济 与政治 》2 00 5 年第 4 期 ,第 1 7—

22 页 。

Page 22: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中 国崛起 与国际秩序变革8 1

五 、 中 国塑造世界的战略路径 (20 0 5

2 0 1 5 )

进入 2 1 世纪 , 中 国崛起 的 步伐加快 ,GD P 规模连续 超过此前看起来似

乎 难 以企及 的 目 标 ,2 0 10 年超过 日 本成为世 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见 图 2 ) ; 中

国 的对外 贸易增长迅速 ,2 0 1 4 年成 为世界第

大对外 贸易 国 (见 图 3 ); 随着

走 出 去”

战略 的深人实施 ,尤其是金砖 国 家开发银行 、 亚洲 基础设施投资银

行 、

“一带一路

倡议 的提 出 和 实施 , 中 国对外投资进人加速时期 (见 图 4 ) 。

与 此同时 , 中 国高度重 视文化 软实 力 建设 ,进一 步夯 实 中 国 和 平 崛 起 的 基

础 ,全面深化融入 国际社会 ,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 自 身变 革 , 面对世 界金融失

序 的窘境 , 开始积极参与 到重塑 世界 的进程之中 , 融人一变革一塑造的 战 略

框架逐步形成 ,推动 国 际秩序变革成为 中 国大战 略的必有之义 。

进人 2 1 世纪 , 中 国和平发展的战 略框架搭建并 丰富起来 。 经过数十年

的探索和总结 , 中 国在 2 00 5 年发表 了 《 中 国 的 和平发展道路 》 白皮 书 ,提 出 了

走 和平发展道路的 主张 , 强调“

走 和平发展道路 ,就 是要把 中 国 国 内发展 与

对外开放统一起来 , 把 中 国 的发展与世界 的 发展联系 起来 , 把 中 国 人民 的根

(%)

40

3 5

V—

3 〇

2 5

20

i 〇-=二

\——

乙一一

::二上==_

V7

.—

-— ■ ?

T_

. .-?—一

0 1 I I I I「 I i

—M I I1 H—-

M—

_

t i _j_________L卜〇o 〇

〇—tN co寸 in '〇t

-' 〇o 〇

\ 〇—卜 oo on o—

OO OO OO OO OO Ov Os O'

n O'

i On On O'

n Os Ov ^ O O O O O O O O O O———

? ■

H — —广体似 、

o 〇 N 〇 N aN 〇 N Ch a\ 〇N 〇N 〇\ 〇s 〇v 〇N 〇N 〇 N 〇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

——

——— 一— 一— —

fN|

fs

r v

jr s

t^ <v

j fN

fs

lf^ f

Nj

ts l r'J

C'

4CN r'

J<N

——中国——美国

——

日本——

印度 ……东盟——俄罗斯

图 2 中 国 、 美 国 、 日 本 、 印 度 、 俄 罗斯 、东 盟 GDP 占世界 的 比重(

1 98 5—

2 0 1 5)

资料 来源 :

IMF , h t tp : / /www. imf .o rg/ ext e rna l/ pu b s/ f t /w eo/ 2 0 14 / 02 /weod a ta/ down loa d .as px 〇

注 : GDP 按照市场汇率进行计 算 , 2 0 1 5 年为估测 值 。

Page 23: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82国际 政治科学 ( 2 0 1 6 年 第 1 期 )

(%

1 6

14———

i 〇

rr iTTT^rff

7 -

八一' ̄■

.—匕 二^匕二— — _

y:

TT-

. >

Ss|

. . .

_

0" "一

T3

4=

_—一 _ —— _——

了二—lx、

”—

r >

—.

-一 、, 一一

2^ ;_

〇 r!

■1I 1 1 1L

1 1 11 1 1 I I 1 J___________——*

/^ ^〇 卜 〇〇 〇 〇—卜 〇〇 〇 〇—<N m寸i

/i vo卜 〇〇 〇 〇— cN m寸 __

00 00 00 00 00 O 0 n 0n 0n >^ 0n 0>

' 0'' 0

' 0n O O O O O O O O O O—( VF 4A^ ̄

av ON ONO

NO

NO

NO O N O

N C^ O

NO O

NO

sON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UJ

一— — 一 ― — — — — —

——

中国——美国

——

日本——

印度……东盟

——

俄罗斯

图 3 中 国 、 美 国 、 日本、 印 度 、俄 罗 斯 、 东 盟对外 贸 易 占世界的 比 重 (

1 9 85—

20 1 4)

资料来源 : UNCTAD , h ttp : / / unc ta d s t a t. unct ad .o rg/wd s/T ab leV i ewer/ t ab leV i ew.as px 〇

注 : 原始数据按 照现价闰 际美元计算 ;中 闰的数据仅包括中 国大陆 。

(%

3 5

m丨獻 慮 个而#補

10

\—

^:

c 乙/\

/7/、

、 ?

5■ ——

?■ '

7m-

,…

qr-

r i—

?-

i—

< J j.'

^k fii

t—

J-

?I IrI T i1 ^ *

^

in vo卜oo as o -H

tN m寸in vo r

-' OO ON O

—fN m寸 in v〇卜 oo os o— (N m -

sf,

〇〇 〇〇 〇〇 〇〇 〇〇 〇'

\ ^ \ 〇'

\ 〇N 〇'

1 〇N 〇\ 〇 '

1 〇N

〇N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f午份、

〇' 〇 \ 〇 〇 (^ 〇\ 〇 〇. (> >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 —— 一——

——— — — — —

f_? rs

rq f^ r sj

r^ C^ ('sj C

Nj f^ C '

J (N <N tN tN (N

—— 中国 ——美国 —— 曰 本 ——印度 …… 东盟 ——俄罗斯

图 4 中国 、美 国 、 日 本 、印 度 、俄 罗斯 、东盟对外投 资 占世界 的 比重 (1 98 5

2 01 4)

资料来源 : UNCTAD , htt p : / /un ct ads ta t .unc ta d .o rg /wds/Ta b leV i ew er/

t a b l eV i ew .as px 0

注 : 原始数据按照现价国 际美元计算 ; 中 国 的数据仅包括中 国 大陆 。

Page 24: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中国崛起 与国际秩序变革83

本利益与世界人 民的共 同利益结合起来”

? 中 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精髓 , 是

通过争取和平 的 国 际环境 来发展 自 己 , 同时又 以 自 己 的 发 展促 进世 界的

和平 。

以此为基础 , 中国提 出 了 全新 的 国 际秩序主张 。 中 国进一步认识到 国

际秩序建设的艰巨性 ,从务实的角 度积极推动东亚地 区秩序建设 ,并思考 国

际秩序建设的新思路 。 《 中 国 的和平发展道路 》 白 皮 书第一 次提 出

推动 国

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 的方 向发展”

的思想 。

? 这是一种新提法 , 表明 中

国愿意以负责任大 国的 身份参 与国 际政治经济 秩序 的变革 , 以渐进 、和平 、

民主的方式改革 国际秩序 。

与此相关 , 中国领导人提 出“

和谐社会”

的新纲领 ,并将这一

传 统理想引

申 到对 国际问题 的处理上 , 明确提 出 了“

和谐世界 、 和谐亚洲 、 和谐地 区”

理念 ,强调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互 为条件 。 和谐世界 的提法代 表了 中 国 国

际秩序的理想意识 , 和谐也是一种承诺 , 既是对 中 国 国 内 的 承诺 ,也是对整

个世界的承诺 。 这种承诺演化为责任 , 成为 中 国政府作为负 责任 大国 的 自

我战略约束 。 它表 明 中 国领导人明确意识到 了 中 国发展给国 际社会带来 的

影响 ,将和谐世界作为结合对内和谐 、对外合作的战略中间点 。

如果说和谐世界思想是一种理念表达 的话 , 而现实配合的 战略路径就

是共同利益和互利共赢 的追求 。

共 同利益”一词首次 出现在 1 9 9 7 年 9 月 中

共十五大政治报告 中 ,提出与发达国 家寻求共同利益汇合点 ; 中共十六大政

治报告提出 扩大与发达 国 家的共 同利益 ; 中 国领 导人提出 了 维护与 发展 中

国家的共同利益的主张 。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 出共同 利益 的 战略追求 : 共同

分享发展机遇 ,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 推进人类 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 中共

十八大报告指 出 :

倡导人类命运共 同体意识 ,在追求本国利益 时兼顾他 国

合理关切 ,在谋求本 国发展中促进各 国共 同发展 ,建立更加平等均衡 的新型

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 同舟共济 ,权责共担 ,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

中 国领导人 明确意识到 , 随着中 国全面参与 国 际事务 , 相关议程在迅速

① 中华人 民共和国 国务 院新闻办公室 : 《中 国 的和平发展 道路 》,h t t

p: / /www.

gov.

cn/ zheng ce/2 005-

1 2/ 22/ conten t_

26 1 5 75 6 .htm 。

② 中共 十八大报告将这一

思想进一步发展为“

推 动 国 际秩序和 国 际体系朝 着公正

合理 的方 向 发展”

Page 25: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84国际政治科学 ( 2 0 1 6 年 第 1 期 )

扩展 ,与其他国家寻求共同利益 的巩固和扩大是可能的 ,也是必要 的 。鉴于

中 国 已经成为世界和东亚地 区的 利益攸关方 , 以 强化 和扩大共 同利益作 为

国际战略指导原则有其可行性 ,符合中 国 的长远战略利益 。①

2 00 5 年 1 0 月 , 中共十六届 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互利共赢的 开放战略 , 强

调只 有坚持互利共贏 , 才能保障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持续贯彻下去 ,才能保障

我 国 的海外利益持续发展下去 , 才能既实现我 国发展 的战 略 目 标 , 又展现我

国和平发展的 良好 国际形象 。 互利共贏是在 中 国 国际竞争力 迅速提高 的情

况下就对外开放提出 的一项方针 , 体现了 中 国在实现 自 身发展之 际也高度

关注其他国家的利益 。

互利共贏被确定为新的历史 时期开放战略的 基本点 ,反映 了 中 国作为

负责任大国 的追求 。 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 , 中 国将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

赢的开放战略 ,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 经济强劲 、可 持续 、 平衡增长 。 中 国

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 , 支持发展 中 国家增强 自 主发展能力 。 中 国将加强 同

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 摩擦 。 中 国坚持

权利和义务相平衡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推动 贸易 和投资 自 由 化 、便利

化 ,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

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 ,新一届 中共 中 央 领导集体 大力 推进 国 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 的现代化建设 , 引领 中 国全面融人 国际社会并力 争发挥更 大

的 国际影响力 ,标志着中 国进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 时代 。 进人 2 1 世纪

的第二个十年 , 中国 国家实力有了更大提升 ,经济实力 和综合国力 位居世界

第二位 ,工业 增加值 和 对外 贸 易 额位 居世界 之首 。 十八大 报告 提 出 了 到

2 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发展 目 标 , 习近平提出 了“

中 国梦”

和“

两个一百

年”

的战略构想 。

以上述战略思想为指导 , 中 国决策者积极推动体制改革的深化 ,致力于

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 的 提升 。 与此 同时 , 中 国决策者积极参与 国

际事务 ,在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秩序建设上 , 体现 出 建设性 的参与者 和一定

意义上走 向主导者的姿态 , 中 国 的大 国作用凸 显 。 中 国决策者提出 的一系

列外交新理念 ,丰富 了 中 国 的外交思想体系 。 中 国决策者深刻认识到 中 国

① 门 洪华 : 《开放与 国 家战略体 系 》 ,北京 :人 民 出版社 ,200 8 ,第 1 9 9 202 页 。

Page 26: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85

崛起给世界带来的震撼 ,秉承“

达则兼善 天下”

的胸怀 ,坚持互利共赢的 战略

思路 ,强调与各国在利益汇合点的基础上开展合作 , 积极在力所能及的 范围

内承担更多 国际责任 , 与各 国建立和发展利益共 同体 、 责任共 同体 、命运共

同体 。 中 国倡导“

命运共 同体”

的 理念 , 提出 构建“

新型大国关系”

、共建“

绸之路经济带”

和“

2 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等一

系列新倡议 ,大力 弘扬新型义

利观 , 主张对发展 中国家义利并举 、义重 于利 ,把本 国发展 战略与 周边 国家 、

发展中 国家相对接 ,深化各 国之间 的互信合作 。

中国大力拓展 国家战略利益 , 致力 于开启 以共 同利益 、互利共贏、中 国

责任为核心 的新外交时代 。

① 面对 国际风云变幻 , 中国外交变得更加主动 ,

中国领导人向世界传递 中国 寻求合作与共贏的 强烈意愿 , 表达更加积极地

参与国际秩序构建和全球治理的立场 , 提出一

系列 重要倡议 ,达成诸 多重要

共识 ,直接影响地区利益格局 ,进而触动世界格局的 演变 , 有效增强 了 中 国

在国际事务尤其是地区事务上的发言权 。

中国提出并积极落实与美 国 的新型大国 关系 , 通过双边和多边场合促

进中美关系 的健康发展 。 中 国深刻认识到 中 国 崛起给全球 带来 的震动 , 申

明走和平发展道路 的强烈意愿 , 提出欢迎其他 国家搭乘 中 国发展列车的 倡

议 ,致力 于与世界各 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分享 发展红利 。 中国认识 到发展

同周边国家关系 的重要意义 ,提出 中 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是坚持“

与 邻为

善 、以邻为伴”

,坚持“

睦邻 、安邻 、 富邻”

,突 出体现“

亲 、诚 、 惠 、 容”

理念 。

? 中

国决策者为进一步拓展周边外交 提出 打造 中 国

东盟 自 贸 区“

升级版”

、建

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 1 世 纪海上 丝绸 之

路”

等倡议 , 呼吁各 国打造互利共赢 的“

利益共 同体”

和共 同发展繁荣 的“

运共 同体”

,大力提升与周边 国家的 战略合作关系 。

中国作为正在从地 区大 国 向全球大 国迈进的 国家 , 东亚作为其大战略

的地区重心显得尤 为重要 。 中 国致力 于其东亚战略的 升级 ,积极促进东亚

合作制度化 ,这包括 : 与东盟 国家开展的 上述一系列合作及设想 ,支持东亚

① 门洪华 : 《开启 中 国全面深化改革开 放 的新时代——

兼论未来 十年 中 国 的大 战

略走 向 》 , 《 学习 与探索 》 2 01 5 年第 8 期 , 第 4 1

4 5 页 。

② 《 习 近平谈治国 理政 》 , 北京 : 外 文出版社 ,20 1 4

,第 29 7 页 。

Page 27: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86国际政治科学 ( 20 1 6 年 第 1 期 )

国 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提出 建设“

孟 中 印缅经济走廊”

等构想 ,通

过引导地 区安排的方向 ,促进东亚 国家对 中 国崛起 的适应 ,发展开放性的全

地区合作 ,缓解东亚疑虑 ,凝聚共同利益 ,深化地区认 同 , 力争在新一轮东亚

乃至亚太秩序 的构建 中发挥强有力 的塑造和引导作用 。①

综上所述 , 中 国崛起 冲击并 改变着 国 际实力格局 、 利益格局 ; 中 国倡导

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安全观和综合安全观 、 国 际关系 民主化 、 文明多样

性 、 和谐世界 、 中 国梦等 ,成为影响 国际秩序变革的重要观念性因 素 ; 随着 中

国全面融入国 际社会 , 中 国不仅成为全球性 国际制度 的全面参与 者 ,而且 积

极参与地区制度的创立 ,成为 国际秩序重塑的重要力量 。

鉴于中国正处于崛起 的过程之 中 , 中 国 以建设性 、合作 、 可预期 的姿 态

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 向发展 。 在 国际政治秩 序方 面 , 中 国提倡

尊重世界文明 的多样性 ,积极推动 国 际关系 民 主化 , 提倡 多边 主义 , 提倡 综

合安全观 , 主张通过对话解决 国际争端 ; 在 国际经济秩序方 面 , 中 国 提倡 共

同繁荣 、共同发展 ,缩小南北差距 , 促进 全球经济 、社会 的 均衡和 可持续 发

展 。 在具体部署上 ,强调在全球层面上倡 导综合安全 观 ,强化合作安全规范

与制度保障 ;在地 区秩序层面上 ,积极促进地 区塑造能 力 , 构建地 区新秩序 ,

为国 际新秩序的建立创建地区基础 、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

中国抓住 了既有 国际金融秩序坍塌 、 亟需重建的机遇 , 回应国 际社会期

望中 国发挥更大作用 、承担更大责任 的诉求 , 在全球和地 区两个层面推动 国

际秩序重塑 。 在全球层面 , 中 国主张坚持维护联合国权威 、推动联合 国发挥

积作用 ,通过在全球构建 战略伙伴关系 网络延伸其 国际影响 力 ,通过“一带

路”

战略的实施 , 国家金融合作机制 的搭建 , 强化“

走 出 去”

战略 ,提升中 国

在国际社会方方面面 的作用 ,努力寻求把经济影 响力转化为政治影响力 。

在地 区层面上 , 中 国提出“

亲 、诚 、 惠 、容”

的 地 区秩序 观 , 发展开放性 的

全地 区合作 ,缓解东亚疑虑 ,凝聚共同利益 ,深化地区认 同 ,力 争在新一轮东

亚乃至亚洲秩序的构建中发挥强有力 的 塑造和 引 导作用 。 中 国 塑造 国际秩

序 ,着力于从技术性较强 、透明 度较高 、 中 国有一定优 势 的领域开始 , 如通过

主导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来推动国际金融秩序变革 。

① 门洪华 : 《论东亚秩序建构 的前景 》 , 《教学与研究 》 20 1 5 年第 2 期 ,第 5 6—

62 页 。

Page 28: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中国崛起与 国际秩序变革87

概言之 , 中 国开始在东亚的地区秩序和金融秩序两大领域发力 ,推动 国

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 以此为基础 , 以融人 国际社会 、推进 自 身

变革 、塑造 国际秩序为基本 内容的 中 国 和 平发展战略框架逐步搭建起来 , 中

国 的国际秩序建设思路 , 以 中 国国 家实力 的增长 为基础 , 在利益 (尤其是共

同利益 ) 、观念 、 国际制度建设等方面有 了较为丰富而立体的展现 。

六 、 以稳健步伐参与国际秩序的重塑

中 国崛起几近与 国 际秩序转 型 同步 , 中 国逐渐成 为重塑 国 际秩序 建设

的重要力量 。 当前 , 国际秩序转型为 中国 全面崛起提供了 国际条件 。 推动

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 向发展 , 是世界各 国愿望之所聚 ,也是中 国顺利

实现崛起 目 标的重要 国 际条件 。 从 历史 的 角度看 , 这是 中 国第一次有机会

在重塑全球秩序中发挥积极而全面的作用 。

全面研究并深刻认识中 国和平发展面临 的机遇与挑战 , 完善 中 国经济 、

政治 、社会 、文化 、生态 、安全六位一

体 的 战略布局 , 是 中国 建设性推动 国际

秩序变革的 前提 。 裘援平指 出 , 中国 的和 平发展道路决不会是一

条坦途 , 中

国处于 由 大国 向强 国发展的关键阶段 ,实现 和平 发展 目 标 的 干扰和阻力增

强 , 中 国更需认清内 外环境和 自 身处境 , 更需把握战略方 向并保持定力 ,更

需统筹内外工作 ,更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确保和平发展道路走稳走好 。?

巴里 ? 布赞 (Barry

Buzan )认为 ,要实现和平崛起的 目 标 , 中 国需要更多

关注和重视区域层面与全球层面国际社会 的 区别以 及两者 的互动 。 对中 国

来说 , 通向和平崛起 的途径之一 ,是首先要在 区域层次构建一个建立在亚洲

价值观基础上独特 的国际社会 。

黄仁伟指 出 , 2020 年 以前 , 中国须尽可能争取较有利 的全球性和地 区性

国 际体系 ,逐步实现 国际秩序的相对公正和合理 。 在今后 1 5 年左右的 时间

里 , 中 国对 国际体系转型 的影响力将主要发生在国际经济体系领域 。

① 裘援平 : 《 中 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的成 功探索 》 , 《求是 》 20 1 2 年第 20 期 , 第 2 9—

3 1 页 。

② 巴里 ? 布赞 : 《 中国能 和平崛起吗 》 , 《 国 际政治科学 》20 1 0 年第 2 期 ,第 1一

32 页 。

③ 黄仁伟 : 《 国 际体系转型与 中 国 和平发展道路 》 , 《毛 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 2 00 6

年第 5 期 ,第 5—

1 3 页 。

Page 29: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88国际政治科学 (20 1 6 年 第 1 期 )

唐家璇认为 , 中 国 的和平发展正站在新的 历史起点上 ,需要 我们从思想

理念上保驾护航 。 近现代历史上 ,任何 国家的 崛起都必然伴随着思想的 崛

起 ,对于 中 国这样一个正在探索一条史无前例发展道路 的社会主义 国家来

说 ,思想的崛起意义更加重大 。

崔立如则指 出 , 国际秩序重建进程 日 益与 中 国 国 家现代化进程密切相

关 , 因此中 国要在地 区框架和全球框架上思考 问题 , 把推进国家现代化 目 标

和 国际秩序重建的进程结合起来 ,两个进程同时推进 。

国际秩序重塑是系统工程 ,需要综合考虑从观念到实力 、 和利益的全面

构思 ,从双边到多边 、从地区到全球等逐步推进 ,具体有 以下方 面 。

第一

,强调实力提高 与 利益拓展 是 中 国积极参与 国 际秩序重 塑 的重要

基础 。

一个国家在新 旧秩序的转换 中和在新秩序 中扮演什么 角 色 , 有赖于

其 自 身 的综合 国力 。 国际秩序首先是实 力 分配 的产物 , 中 国 只有 崛起为更

加强盛的大国 ,才能成为 重塑 国际秩序 的积极 力量 。 国 家实力 的 增强 , 不仅

源于 国 内 市场 的发展和培育 ,还源于全球化条件下战略资源的获得 。

同样重要 的是 , 国家实 力 的增强 ,不仅 以硬实 力 的稳步上升 为标示 ,也

必须 以软实 力 的增强 为基础 , 我们 必须将提高软实 力 作为 增强 国 力 的 核心

之一 。 另一方面 , 国际秩序是利益分配的产物 ,只 有进

步拓展 中 国 国家战

略利益 ,才能有效地促进 国际秩序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变革 。

第二 ,强调观念 因素对国 际秩序建设 的重要 作用 。 中 国传统文化源远

流长 、博大精深 ,许多观念如“

协和万邦”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

背”

等 ,无不闪耀着哲理的 光芒 , 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中 国应进

步在 国

际秩序的 主流观念方面做出 贡献 。

第三 ,强调 国际制度对国际秩序建设 的作用 。 转 型 时期 , 国际矛盾往往

围绕对国际秩序发展有重要影响 的国 际规范展开 。 中国 应 以完善全球性 国

际制度的基本规则为着眼点 ,主动倡议乃至联合主导 国 际制度的修葺 、完善

和新国际制度的建立 ,提高议程创设能力 , 成为全球规则 的全面参与者和积

① 唐家璇 : 《 中 国和平发展的理论任务 》 ,《公共外交季刊 》201 1 年第 1 期 ,第 1一

5 页 。

② 崔 立如 : 《 把推进现 代化 和推 动 国 际秩 序 的 重建 结合 起 来 》 , 《 国 际关 系研 究 》

20 1 3 年第 1 期 ,第 1 3—

1 4 页 。

Page 30: 中国 崛 与 际秩spsir.tongji.edu.cn/Assets/userfiles/sys_eb538c1c-65ff...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61 序建设是任何 一个崛起大国必须回答的战略和外交议题

中 国崛起 与国际秩序变革89

极制定者 , 以制度建设促进国际秩序重塑 ,并有效维护和促进 中 国 国家战略

利益 。 与此同时 ,要强调联合国的作用并积极推动联合 国改革 , 以确保联合

国作为 国际制度基础的权威地位 。

第四 ,强调以东亚秩序建设为基点 。 充分认识 中 国崛起 的地区效应 , 有

效降低中 国崛起的负 面冲击力 ,促进地区稳定与共 同发展 ,完善东亚共 同体

的 中 国论述 ,推动地 区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 , 以共 同利益 为基础开展开放透

明 的东亚共同体建设 ,通过制度性 的合作发展东亚利益共同体 ,创立责任共

担 、 大国多担的责任共 同体 ,促成东亚命运共 同体 , 培育并巩固在 共同 利益

基础之上的平等 、合作 、互利 、互助 、开放 的东亚秩序 。

作为东亚关键的利益攸关方 , 中 国迎来了 为地区 发展做 出 更 大贡献 的

时代 , 中 国承担地区责任 ,应以 大有作为为 目 标 , 以 力 所能及为条件 , 以循序

渐进为原则 。 与此同 时 ,地 区事务纷 繁复杂 , 各国利益诉求不一

, 唯有逐 步

建立责任共担 、大国承担重要责任的责任共 同体 , 地区合作才能有更为牢固

的制度化基础 ,地区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才能逐步强化 。

鉴此 , 中 国要深化对地 区公共物品 的认识 , 与各 国一道确立地 区和平发

展的 目 标 ,评估地区国 家的根本利益诉求 ,做 到既能够雪 中送炭 ,又能够实

现共享繁荣 ,从而深化东亚命运共同体意识 ,实现东亚秩序 的重塑 。

第五 ,积极承担大 国责任 ,树立负责任 的 、建设性的 、 可预期的 国 际秩序

塑造者形象 。 在 国际社会 大转折 的 时代 ,基本道义原则 的价值不仅不会泯

灭 ,反而会不断提高 。

? 加强 国家间 的合作与协调 ,维护 国际道义 ,维护国 际

法基本原则 ,是树立道义大 国形象的重要途径 ,也是 中国 国家利益扩展到全

球的前提条件 。 中 国正在从具有全球影响力 的地 区大 国 向世界大 国迈进 ,

在全球和平 、安全 、发展 中 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这就要求 中 国进一步塑

造 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 国 的形象 , 提供更多的全球性 、 地 区性公共物品 , 成

为 国际秩序负责任的建设者和塑造者 。

① 近几年 阎学通对“

道义现实主义”

的诠释 ,集 中代表 了学术精英对道 义价值更 加

深人 的思考 D参见Yan X uetong ,

FromK eep

ing

aLowPro filetoStriving

toAchi evement,

C /i ine se Jowma Z〇/■P o ZMcs,Vo l

.7

, No_ 2, Sp ri ng

2 0 1 4, pp

_ 1 58-

1 84 ; 阎学

通 《道义现实主义 的 国际关系理论 》 , 《 国 际问题研究 》 2 01 4 年第 5 期 , 第 1 02—

1 2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