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本期除了介紹工作假期動態之外,亦專訪三位地方推手,花蓮縣玉里春日國小謝明賢老師、 O'rip 生活旅人有限公司黃啟瑞先生及花蓮市公所文觀所李佳蓉小姐,藉此瞭解他們全心全意 為花東這片土地付出的感動。 特別報導與東臺灣工作假期同時舉辦之富里鄉「修修老屋體驗營」,從老屋修繕的過程中認識昔日人文風情及社會面貌,未來也期待讀者能與花東這片淨土有更多交流的發生。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Page 2: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目錄(Contents)

01 分署長的話(Editor’s Note) 02

不只要認識花東,更要參與|陳分署長 繼鳴

02 本月焦點(Featured Article) 03

花蓮遇見里-東臺灣工作假期 / 編輯團隊

-花蓮場域「逆旅溝仔尾-巷弄藏寶圖」

-玉里場域「重返失落空間-刻劃老宿舍記憶」

03 焦點人物 16

謝明賢。站在教育崗位上的地方工作者 / 編輯團隊

黃啟瑞、李佳蓉。花蓮市後山人才洄游計畫幕後推手 / 編輯團隊

04 特別報導 22

富里修修老屋體驗營 / 風禾創藝有限公司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發刊緣起

100 年 7 月開始,本計畫始發行「東臺灣

養生休閒產業推廣及人才東移主題電子

報」,結合最新計畫相關訊息及具相關焦

點文章之書寫,將本計畫相關推動理念、

執行成果轉化為一般民眾最方便閱讀的

媒材,獲得不少訂閱者支持與後續詢問。

去年電子報月發行份數近 600 份,今年將

持續維持並戮力提升品質,預計從 104 年

02 月至 104 年 11 月間共發行六期。期盼

讓更多有心嚮往養生休閒生活與移居東

臺灣潛在之移居人口,藉此電子報之管道

更深入了解東臺灣樂活 Lifestyle。

發行機關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發 行 人 陳繼鳴

總 策 劃 姚克勛

編輯委員 馮輝昇、謝正昌、李君如、

藍明鑑、王聖銘

主 編 林昌黎

校 稿 賴怡君

執行團隊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總 編 輯 許晉誌

作品編輯 黃琦恩

美術編輯 余佳諭

採訪編輯 潘則伃

訂閱網址 www.easthealthpark.com.tw/

出版日期 中華民國 104 年 11 月出版

Page 3: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2

不只要認識花東,更要參與

作者|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陳分署長 繼鳴

本分署推動之「花東地區養生休閒產業及人才東移

計畫」,積極補助鄉鎮市公所各自以地方產業及社

會鏈結為基礎,互相交流以醞釀形成在地聯絡網,

作為促發地方合作的場域,及承擔人才回流移居的

平台窗口。

本期焦點主題為「花蓮遇見里─東臺灣工作假期」

活動,甫於十月份在花蓮市與玉里鎮舉行,吸引了

眾多本地與外地青年學子共同參與。花蓮市及玉里

鎮公所經由兩年計畫補助,觸動了地方的社會網絡。在地居民、二代返鄉、新進移民、在地

產業與地方社群,都在這個觸動的過程彼此鏈結,許多創新的合作模式在玉里鎮及花蓮市萌

芽並發展出預期外的效益。而過程中形成的在地聯網絡,已可作為花蓮市與玉里推動工作假

期之基礎,藉著各種實作課程、活動及交流,讓參與的青年學子能夠找到融入地方的契機,

深刻地認識在地生活內涵,並從中體會生活在花東地區的充實美好。

本期除了介紹工作假期動態之外,亦專訪三位地方推手,花蓮縣玉里春日國小謝明賢老師、

O'rip 生活旅人有限公司黃啟瑞先生及花蓮市公所文觀所李佳蓉小姐,藉此瞭解他們全心全意

為花東這片土地付出的感動。特別報導與東臺灣工作假期同時舉辦之富里鄉「修修老屋體驗

營」,從老屋修繕的過程中認識昔日人文風情及社會面貌,未來也期待讀者能與花東這片淨土

有更多交流的發生。

分署長的話(Editor’s Note)

Page 4: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3

花蓮遇見里─東臺灣工作假期

撰文、照片提供|編輯團隊

工作假期 (Working Holiday) 的流行風氣近年已普及全臺,它是一種新興的假期型式,於閒暇時自願性參加義

務工作,藉著勞力或專長來回饋地方及環境,並獲得自我休閒放鬆的假期,其中又以花東地區更為盛行 (打工換

宿也是類似的性質),有鑑於目前受補助推動「花東地區養生休閒產業及促進人才東移計畫」之鄉鎮公所亦希望

藉此擴大人才交流的面向,帶動青年暫離原本生活圈,深入偏鄉生活的行為,進而影響他們對花東的想像,甚

至根留花東,因此本分署委託輔導團隊藉此機會籌劃為期 6 日的工作假期活動。

籌備階段自 103、104 年度補助之 11 個鄉鎮公所中,就目前執

行進度及階段成果評估適當的示範交流場域,並依地方需求媒

合相關人才,串連公所平台、村里長、社區居民及地方社群、在

地大學互動交流,透過工作假期之辦理作為地方演練的實驗活

動,藉此與地方對談、了解地方脈絡,促進青年交流互動,並作

為後續持續鏈結之基礎,以提高移居花東地區之契機。

經過初步訪談後,選擇正在實驗性操作學生團隊與地方串連之

花蓮市公所,以及目前已經有青年社群運作之玉里鎮公所為今

年度活動之示範操作地點。

本月焦點(Featured Article)

花蓮遇見里-東臺灣工作假期

活動時間:104 年 10 月 7 至 12 日

招募對象:18~35 歲有興趣之青年

操作示範處:花蓮市、玉里鎮

操作議題

花蓮場域:溝仔尾地區導覽系統及接引

遊程策劃及行銷策略研擬

玉里場域:玉里河東地區閒置空間活化

及地方農特產品包裝行銷。

Page 5: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4

本次工作假期兩場域操作的議題及推動之手法雖不同,但在地方皆積極參與及接待,同時亦有在地青年鼎力相

助加入活動行列,上下一氣呵成,讓參與活動的學員非以一般觀光遊玩的形式來認識地方,而是藉自身專才轉

換成協助地方推動的力量,並同時深入體驗當地的生活及步調。

兩場域學員與玉里在地青年交流

玉里場域學員試玩花蓮場域研發之溝仔尾桌遊

花蓮市場域學員至玉里場域交流

Page 6: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5

花蓮市公所「看見山海之城-後山人才洄游計畫」正在以「溝仔尾來 J」系列活動作為示範點,本次工作假期主

軸亦希望就此議題進行延伸,除了與東華大學藝創系合作進行的街區策展外,還有什麼可以作為工作假期的實

作議題?

在一次討論中,花蓮市公所承辦人李佳蓉提出新穎想法「何不與溝仔尾結合發展大富翁遊戲?」這個點子讓大

家眼睛為之一亮,開始想像該如何進行。因此定調工作假期將以設計「溝仔尾」桌遊豐富溝仔尾地區遊程策劃

及行銷之目標,發展出一套有別以往的街區導覽地圖。O’rip 生活旅人有限公司的黃啟瑞更邀請蔡濠吉老師 (花

蓮人,多媒體動畫藝術背景,近年回鄉耕耘) 擔任講師、主計里張憲聰里長等加入地方接引團隊。

花蓮場域「逆旅溝仔尾-巷弄藏寶圖」

Page 7: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6

當不插電遊戲進入實境漫遊

為辦理花蓮場域的工作假期可謂是經歷九彎十八拐後才定案,通過種種阻礙終於在 10 月 7 日順利開始。研發遊

戲不是短短一個禮拜能完成的事,要特別感謝參與的學員做到了!

就文化性質的遊戲設計,的確牽涉層面更廣闊,除了基本遊戲的概念,有更多歷史文化的考量,這次工作假期

的桌遊開發實作,對地方是個開端,也是另一種想像,藉由此次經驗注入更多能量來迎接未來的可能性。

Page 8: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7

工作假期花蓮場域日誌

Day1 什麼叫做桌遊?

〈逆旅溝仔尾,巷弄藏寶圖〉有兩個重點,第一清楚了解基本溝仔

尾的背景,第二遊戲設計的邏輯。拉近彼此距離的最好辦法就是互

動,因此大家試玩「妙語說書人」,藉由遊戲讓學員熟悉彼此。

Day2 認識溝仔尾!

認識溝仔尾,先由張里長帶路走入巷弄間「…過去繁華街區內的 831

部隊就是俗稱的「軍中樂園」,而自由大排這段延伸到太平洋的水

溝,牽起多少在地故事。除了暗娼,還有熱鬧的小吃街、冰果室、

西服店、戲院等…」,之後蔡老師再帶領我們走進設計遊戲的邏輯

思考。

Day3 溝仔尾 x 桌遊什麼樣的桌遊?

第一階段遊戲企劃發想,也是最耗時的階段!從文獻資料、街區地

圖到書籍查閱,加上老師適度的提醒、學員的磨合與激盪,將靈光

一閃的天馬行空想像內容利用便利貼寫下來,討論出角色職務與時

代背景的結合方向。

Day4 桌遊細節設定

開始針對大綱架構分層討論,包括更細微的角色設定、歷史事件所

帶來的影響、美術設計風格、角色生存立基點以及職業轉換、道具

使用,及最後的勝利機制等。假想著發生事件後資源(屋子、聲望、

物資、幸福值)的分配、職業的變化,以事件環節來連結地方情感,

還原溝仔尾的地理空間,確立了桌遊的雛形架構。

Day5 試玩、修改再確認,桌遊草案出爐!

針對前一日的桌遊雛形,分成三組「測試組」、「設計組」、「編

輯組」進行。「先有 70 分,再求更好!」在美編的堅持下有了完整

的地圖呈現,經由測試發現遊戲的問題,編輯則在每一測試環節的

變動總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確認明白,不管最後評價如何依舊為你

們的成果掌聲鼓勵鼓勵。

Page 9: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8

林君蓉 (右圖,左)

設計桌遊前安排了解文化背景和深入當地的解說,讓我重新認識了老花蓮的過去!工作假期以參與者的「軟實

力」來貢獻地方,相較於勞力付出來說,並不特別輕鬆,但似乎又更具意義和價值!藉由政府補助和企業執行,

花蓮絕對值得透過這樣短短的時間來進行深刻的接觸,這種在體制內做體制外的事真的很能振奮人心!!!

雖然沒有參與到活動最核心的階段,但整體感

覺非常充實!希望下次活動事前的安排與規劃

可以更完整、資訊傳達也能更有效率!謝謝!

鄭怡玲 (右圖,右)

雖然在花蓮讀書這麼久,對於溝仔尾的歷史文

化、相關議題也僅只是「聽過」,卻沒有深入了

解,透過這次工作假期,從不同單位、不同立場

的人們口中去認識溝仔尾,同時激發我們對於

文化保存不同的想像,也認識更多的夥伴。

因為時間上的安排沒能全程參與感到非常可惜,看到最後的成果,其他學員們透過自己對於桌遊的喜愛、結合

自己的專長和所關心的議題,實際設計出一套遊戲時,感覺真的很棒!非常佩服他們!也非常感動所有致力於

關心花蓮的人們,O’rip、里長、春日國小的老師、奇客邦…這些對於環境、土地的關懷,對於社會議題的討論

是會長留人心的,謝謝你們讓大家看見屬於花蓮的問題,卻也同時享受著這片土地的美好!!!

宋如泰(左圖)

活動中的收穫是認識很多人、高密度研發的 EXP、文化與機制

的關係、時間的掌握、遊戲內容的社會觀感、素材媒介的挑選、

各種人的怪遇奇聞。

沒多少時間自由活動,早上時間塞滿滿,晚上累趴,然後收穫

和靈感很多,需要回去慢慢品味,下次讓我當講師玩看看!

Page 10: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9

莫德駿 (右圖)

參與活動對於桌遊的發

展與開發及溝仔尾、O’rip

的認識接觸,感受到文化

與在地情感的連結。

蠻喜歡也開心的能夠有

機會參與,認識很多在這

領域的人,真的很開心能

夠有所共鳴與學習。

朱智麒 (上圖)

透過實際策劃,又更了解溝仔尾的故事。常常走在花

蓮市區卻很少能有機會透過里長、啟瑞這樣人物的知

識背景及生活經驗分享,親身感受這座城市即使快要

被忘記卻不可抹滅真正存在過的樣貌。

很高興能有機會又認識了一些很特別的人,我們有著同

樣的理想,即便困難也願意花時間與勞力,等待美好的

願望成真,以及在雜亂的年代裡創造我們心目中真正善

意的發展和逐漸要被完成的正義。

范瀟瀟 (下圖,左)

對花蓮溝仔尾的歷史及文化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也讓自己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及處理問題的

能力有所提高,可以在極短的時間通過頭腦風暴和

同學策劃出桌遊的雛形,成就感十足!

作為一名來臺交換生,有這樣一個工作假期和優秀

的同學、老師在一起策劃出桌遊的雛形,我感到很

幸運。若沒有這次工作假期,我不會有機會認識溝

仔尾,不會意識到花蓮除了太魯閣之外還有很多地

點可以用來感受。我在這次工作假期中,發表出自

己的觀點,並得到團隊成員的尊重和認可,感到特

別開心。這幾天感謝在 O’rip 工作室各位指導老師

對我們的悉心照顧。工作假期雖然告一段落,但是

老師和團隊成員共同工作地場景已經在我腦海中

留下重重的一筆。

林佑君 (下圖,右)

學到桌遊的設計,很好玩,大家一起努力!

Page 11: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10

玉里河東地區在「玉里養生人文生活圈建置計畫」討論河東套裝行程的試辦過程中,玉里春日國小及春日部落

一直作為啟動示範,因此也延續以此為核心合作推動本次工作假期。經多次與玉里鎮公所及春日國小謝明賢老

師討論,工作假期操作之議題有兩大面向。其一:玉里河東沿縣道 193 周邊有許多破敗閒置空間,是否能夠進

行空間的景觀美質改善;其二:部落之農特產品在行銷上能夠有什麼樣的創意改進。

實作空間上選定春日國小對面閒置已久的舊工友宿舍,目前宿舍北側已有小菜園,內部則堆放雜物、屋頂有漏

水問題,春日國小未來將與五味屋合作,將於此經營二手文具及二手書屋,也作為未來提供換宿及交流的據點。

討論後工作假期將先進行空間清理及外牆粉刷彩繪,後續再由地方接手修繕及充實;而農特產品相關議題則以

春日禮辦供處目前展售的農產品為對象進行討論。過程中除了春日國小、吉羽計劃工作室外,亦邀請春日里陳

清廉里長、地方青年林昱丞、在地社群米 86 及奇客邦等加入組成地方接引團隊。

玉里場域「重返失落空間-刻劃老宿舍記憶」

Page 12: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11

「看天吃飯」這句話正好適合用來形容玉里場域的工作假期,只是需要稍微更正為「看天作畫」,工作假期天

氣不穩定,早上大太陽但接近中午時天空開始昏暗,下午偶爾也會有陣陣毛雨,牆面粉刷的工作也因此受阻往

後拖延,但氣候問題澆不熄學員活力,因此「如果每天到中午前都是好天氣的話,那我們提早七點出門去粉刷

吧!」

部落家屋牆面彩繪有學問

「為什麼傳統的族服是黑的?因為種子在黑暗的泥土中長出來,「黑」是生命力,而什麼時候會有紅色?受傷

流血的時候,所以紅其實不祥。為什麼傳統的族服、情人袋上的圖案是圓的、菱形的?因為植物的靈是溫和的、

是善的。所以囉!身上穿的、一般的家屋,只能用植物。而動物、人像在祭祀的房屋才會出現。」經由了解阿美

族文化的老師提點,對於「外牆能畫些什麼?」這個問題,大夥看著屋旁的菜園,決定以春日部落的代表植物

為彩繪主角,並寫上植物的阿美族名讓孩子們認識學習,包含葛鬱金、地瓜、芋頭、柚子、木鱉子、紅茄及瓦氏

鳳尾蕨等,由學員自由發揮於採繪於牆面,並邀請玉里在地擅長彩繪的青年人才協助指導。

Page 13: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12

活用素材佈置巧思增添展售吸引力

針對春日部落農特產品之包裝行銷議題,以本次工作假期之交流基地「春日禮辦供處」為討論範例。透過謝明

賢老師及農業達人黃偉峰大哥介紹,「春日禮辦供處」過去是孩子眼中的鬼屋,經地方自主力量,利用廢棄的

農具、颱風吹倒的樹木、學校廢棄的體健設施等物品巧手改造而成,提供給孩子及社區不一樣的交流空間。目

前前方作為地方農產品展售,後方作為交流或上課場所 (也是小朋友最愛的吃點心空間),由在地米 86 團隊經

營。針對農產品行銷包裝,由潘則伃老師、米 86 與學員利用自身專才討論交流,從消費者的感受及販售者與消

費者的互動出發,討論如何提昇展售佈置的豐富度及焦點,提高消費者的購買吸引力。

Page 14: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13

工作假期玉里場域日誌

Day1 返鄉青年帶你認識玉里市街

由二代返鄉青年阿竚 (藍色小山主廚) 及彥瑾 (Mjarlee 個人工作

室,插畫家) 帶著學員走訪市街,用自身成長經歷來分享玉里過去

重要發展地標及脈絡,從傳統市場下的玉水圳開始述說故事。

Day2 前進春日部落,開始大掃除

春日國小位於原名「織羅」的春日部落,為阿美族語中「不斷湧入、

不斷加入」的意思,有著阿美族、客家及閩南等族群居住,上午陳

清廉里長帶學員走訪春日部落,並邀請農業達人黃偉峰大哥介紹春

日稻米產業及彩繪米包裝體驗。下午阿清大哥帶著大家一起清掃老

宿舍空間,將內部空間初步清整。

Day3 外牆主題定調~植物大集合

玉里插畫家彥瑾及彩繪家志明探班,老宿舍牆面將以在地植物為主

題,大家翻著資料、一邊討論一邊構圖,並開始進行外牆清理。但

天空開始飄著烏雲,近中午時光復的天空已開始飄雨了,下午的粉

刷工作也得停工了。之後大家轉戰玉里市街,採買顏料工具並機動

協助玉里聯絡網實體平台的清理及成果展準備,時間一點也不浪費。

Day4 粉刷彩繪+手做練習

爲趕上進度大夥討論一早到場刷油漆~七點半就開工,5 人在一小

時內賣力粉刷!早餐後開始將昨日紙上的構圖,大筆揮灑在牆面上,

大夥歡笑聲不斷~到底會為老宿舍增添什麼色彩呢?

另一方面,農產展售要怎麼佈置才有吸引力,則伃老師、米 86 的郁

惠及學員們一起討論,並進行手練習。

Day5 分組趕工,大功告成!

一早先邀請東華小米園亦是在地返鄉青年馬耀(林昱承)帶大夥認識

小米園與春日國小的互動,並體驗種植小米及樹豆,這兩種作物種

植除了要有良好的溫度、氣候、土地外,種植技巧也大不同~

下午則兵分兩組分別彩繪牆面及農創展售佈置討論,有效率的即時

達成任務!

Page 15: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14

陳薏雯 (右圖)

透過學習耕作、彩繪、手作、

清理房子等,體驗不同的生

活,了解春日地區特色,也看

見學校及地方對這片土地的

用心。

周至善 (上圖)

很充實!體驗土地、自然與人的相互關係

從人文和土地出發,以文化為本,將藝術創

意融合為一,使產業文化增添多元文化之

風貌。

吳珮菁 (上圖)

對我來說,體驗不同型態的生活,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收

穫。來到玉里這個的寧靜小鎮後,我改變了平常的步調,體

驗了和往常不一樣的生活風格,也遇見了許多平時生活圈不

會遇到的人,因此這次的假期讓我的心靈很完滿。行程很自

由很愉快,幾乎一切都很完美,遇到了許多有趣的人,也體

驗了許多有趣的事。雖然因為上課的關係,無法全程參與。

如果未來還有機會的話,會好想再來參加類似這樣的活動。

Page 16: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15

洪子玄

第一天的小旅行,透過返鄉青年阿竚詳盡的導覽解說,得以

窺見玉里與在地居民之間深厚的情感連結。與先前曾參加過

的玉里小旅行相比,如果說八月的那場小旅行是以第三人稱

的形式講述玉里鎮民的集體回憶,這次工作假期的市街小旅

行導覽便是以第一人稱的在地人視角,透過個人生活史的述

說與回憶,建構出一套不同於文獻史料的玉里鎮史。

第二天開始,我們在春日部落居民們的帶領下認識春日,並

以此為老宿舍壁畫的概念發想基礎,我們決定以部落常見的植物作為壁畫的主題。與人一起作畫的過程很有趣,

從觀察其他人作畫的方式與風格,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而這棟老宿舍的外牆,便是不同的價值

觀與人生觀在經歷衝擊、理解與磨合的媒介,最後完成的壁畫,則是相異的價值觀交互作用後精彩的世界。不

同的筆觸與用色靜靜地訴說著作畫人的故事,對我而言,這幅畫不僅包含我們認識春日的過程,也是一個心靈

交流的經驗。

這五天的工作假期,是難得愜意、步調自在的日子,回歸生活的踏實感及認識地方、與人交流的過程,讓我們

處處都有所收穫。雖然最後因課業因素無法參與到最後一天的分享會,算是個人此行一個小小的遺憾,不過這

幾天悠閒中的充實沉澱,大概會是幾年後回首,仍然歷歷在目的深刻回憶吧!

Page 17: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16

謝明賢。站在教育崗位上的地方工作者

撰文|編輯團隊

謝明賢老師,目前任職於玉里鎮春日國小,同時也是奇客邦成員。

長達 24 年的時間在玉里鎮河東地區五所國小任職,過去六年曾擔

任春日國小教導主任。他的治學理念「學校應該不是設限的教育場

所,任何的教育合作機會都是把資源帶到河東、帶給孩子」,玉里

河東假日才藝學苑的發起,更是希望能教導孩子如何做一個「有人

文素養的藍領階級」。他要告訴孩子們:「原住民不是弱勢,玉里

更不是偏鄉」,期許在往後的十年、二十年,這群紮根在鄉土的孩

子們,將會為地方開啟更多創新與生活的可能性。

並不是要培養白領階級,而是優雅、具有人文素養的藍領階級

這是謝老師反覆強調的治學理念,他認為學校除了現行教育體系,

更要讓孩子從小學習生活與人文素養,讓孩子知道除了追求學業,

生涯發展還有更多可能。因此他認為治學的重點不應只是培養成績

優秀的學生,讓學生能到外地發展;反而是培養那些有機會留在本

地,成為地方要角的學生,具備應有的人文素養。因此謝老師希望

將學校打造成多元的學習環境,不設限任何教育合作的機會,特別

是非公部門的資源,才能讓教育的內涵更自由與豐富。

六年前,「玉里河東假日才藝學苑」的理念就此展開。謝老師向友

人募款,把資源帶進來,讓孩子能在課餘時間得到多元學習管道。

他也持續與不同的團體接觸,如東華大學原民院小米園會來帶農事

體驗的課程,文藻學院在寒假安排英文小家教,東吳大學固定的寒

令營、夏令營活動等,因為每一次合作都是將資源帶進學校,這些

不同形式的教育設計,為孩子帶來的學習刺激更勝於一般教育體制。

玉里河東假日才藝學苑 玉里河東假日才藝學苑,是由一些共同理念的

人,每月以小額集資的方式所創立的多元學習

環境,提供各種機會,讓每一個孩子靠自己的

努力成為不同領域的主角。我們不收濫情的功

德,因為那會讓偏鄉的孩子失去困苦的優勢,

我們不做免費的餵養,這裏的孩子,都會在他

們有能力時,回饋給這塊土地。因為我們始終

相信,人心的價值,才是改變的開始。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7%8E%89%E9%87%8C%E6%B2%B3%E6%9D%B1%E5%81%87%E6%97%A5%E6%89%8D%E8%97%9D%E5%AD%B8%E8%8B%91-573496822711431/

照片提供:吳珮菁

焦點人物(一)

Page 18: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17

由於這樣的教育理念,謝明賢老師比一般教育工作者有更多鏈結地方脈絡的機會,也深知目前地方工作的困境

與限制。對他來說,培養未來地方的領導人是更實際的行動。所以面對僵化的地方組織與團隊,他與理念相近

的地方友人保持開放性的合作關係,當要促成某些事務時,彼此能互助合作承擔工作。例如在地青年社群奇客

邦的成員就是謝明賢老師倚賴的夥伴,由於成員們就是在地人,在玉里生活和工作,他們可以告訴孩子們留在

家鄉生活有什麼模式,例如務農種稻可以像小劍劍(謝銘鍵,返鄉務農)那樣具有創意行銷,也可以像小林(李林

皇,返鄉務農)兼顧環境與品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藍圖。而且奇客邦有很多音樂專長的成員,可以教

孩子吉他、爵士鼓,讓孩子學習到不同的經驗。

照片來源:玉里河東假日才藝學苑 粉絲專頁

Page 19: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18

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辦理的「花蓮遇見里─東台灣工作假期」甫結束,謝明賢老師希望未來可以持續以專長換宿

方式媒合青年學子進入河東地區,進行環境景觀的改善或是產業創新的發揮,刺激地方有些改變。因為河東地

區地廣人稀,人口外移嚴重,許多屋舍,場所、牆面、甚至是公共建物的閒置,當地社區也無經費與人力維護。

如果有美術或景觀相關專長領域的人才進駐,並依當地的歷史與文化,比如河東地區就有原住民、客家、閩南、

平埔、灣生等多元的族群,或是當地過去曾有的職業與產業活動,整理出當地的社會脈絡並以景觀或是彩繪的

方式表現出來,這都能對當地的居民和學童帶來不同的感受與刺激,也為地方帶來生氣。

另外,農業是河東地區的主流,但是大多數的農民只懂得耕種,而不會行銷與包裝。如果有產業創新相關領域

的人才協助,把產業的可能性延伸出來,例如請講師教導手工皂的製作,材料搭配在地的米和葛鬱金,希望傳

達農產加工升級與產業創新的概念。雖然這不一定會對整體經濟帶來巨大的效益,但一定能夠讓家長看到地方

新的可能,相信這個可能會是地方創新的動力,也讓孩子知道在鄉下有另一種可能的生活模式。

對謝明賢老師來說,教育不只是一個職位,更是他關懷河東地區地方發展的實行崗位。他要透過這些方式告訴

孩子們:留在家鄉生活有許多種可能。希望透過教育的長期耕耘,讓孩子紮根在自己家鄉,開啟更多地方的可

能性。

照片提供:編輯團隊

Page 20: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19

黃啟瑞、李佳蓉。花蓮市後山人才洄游計畫幕後推手

撰文|編輯團隊

一位對地方公共議題不斷反思,一位來自公部門的體系,啟

瑞及佳蓉因計畫展開了合作模式,兩者同樣為了地方社區團

體,以實地走訪、地方挖掘故事及交流反饋等方式,營造更

多不一樣的想像及發展可能。

這幾年很明顯的是年輕人全部都開了咖啡廳,還有一些人投

資了民宿,不管是老房子活化利用或重新蓋建,留在這裡的

年輕人多以這兩件事為主,但只有「創業」這一種可能性嗎?

花蓮市已有不少年輕人返鄉、移居或創業,就花蓮市計畫執

行推動至今發現,年輕人該如何融入地方為現階段該著墨思

考的環節,若在地長輩、社區居民與在地/外地年青人對花

蓮市有更深入連結,與地方產生情感、了解及認同地方,相

對來說阻力會減少許多,不管是對移居、返鄉甚至是短期居

留的學生,更能夠感受這個城市的律動其實是很有趣的,因

而時時惦記著這個地方。藉此思考模式發展出讓原生居民有

機會與年輕人交流互動,創造出一個新的運作模式、自發

(主)性的。

花蓮市前期有「慢城花蓮」社群的產生,他們提供了後期來

到花蓮就業或創業引導的機制,有共同的聚會,也因為在臉

書行銷的熱潮下,讓年輕人在花蓮創業比較容易,可以透過

其他方式達到交流的目的因而停留在花蓮。因此公所在執行

此計畫過程中,進而思考的是只有創業這一種辦法可以進入

花蓮嗎?應該強化留下來的人與在地的關聯性,而非只侷限

於自己的活動範圍內,盡可能誘發公共參與的動機,增加人

與人接觸的面積。

黃啟瑞(o’rip 生活旅人工作室,負責人) 於 1996 年來到花蓮,於東華大學求學,做地方田野調查,

前後待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也因此瞭解了一些較不為人

知的花蓮,曾經也離開花蓮到台北又返回花蓮,有了一些特

質上的改變。

李佳蓉(花蓮市公所文觀所) 看見山海之城-後山人才洄游計畫承辦人

台中人,去年因公職分發來到了花蓮,承辦花蓮市看見山海

之城,後山人才洄游計畫,在計畫執行中從花蓮市的城市文

化發展脈絡了解、地方街區訪談及實際走坊社區認識不一

樣的花蓮。

(照片提供:編輯團隊)

焦點人物(二)

Page 21: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20

從發掘花蓮小觀光的美麗與哀愁,找出更多的可能性

從新興的文創產業回到早期不可或缺的產業結構裡,在大觀光未及的小觀光的境下,花蓮市內的歷史痕跡逐一

抹滅消失,諸如舊鐵道區曾經的繁華、舊花蓮港運輸出口、溝仔尾的大水溝加蓋成停車場及福住橋的拆遷,舊

產業(茶室、青山廣告社、西服店、戲院等)的興盛衰敗,甚至鮮少人知道作家張愛玲曾拜訪過的城隍廟,也在她

筆下留影。公所團隊、啟瑞與計工社區的張憲聰里長等作為領路人,從拜訪店家到地方情感連結,恢復歷史原

貌,致力要讓更多人發掘花蓮小觀光的美麗與哀愁。

從小規模三五好友小旅行,到串連起社區與大專院校策展的行動方案,延伸出「溝仔尾來 J」系列的活動,從交

流體驗活動之中,發掘社區需要的資源是什麼,將相關人才媒合融入地方,社區的轉變從原本畫地自限的主題

導覽,到現在開始嘗試其他路線的可能性,啟瑞說「我們扮演著觸媒的角色,開啟社區更多的想像,讓想像有

更多元,與社區有更多的互動結合,但出發點都是以實地走訪來發現他們的需求,找出切入的機會點,讓社區

有真正的資源可以使用。」

照片來源:看見山海之城-後山人才洄游計畫

Page 22: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21

從工作假期嘗試到常態化的專長換宿推動模式

計畫未來將推動公所版的專長換宿模式,本次與輔導團隊合作推動的工作假期是個嘗試。是一種對地方體系成

熟的表現,目標設定明確,客群來源或行銷廣告要對焦在特定族群,依循脈絡進行,附加的價值會更有效益。

工作假期中地方居民作為專業嚮導帶領參與學員以少人數、小範圍以及在地接待為原則,帶領大家漫遊花蓮,

體驗花蓮的慢活與人情味,同時認識不一樣的花蓮市,活動期間亦邀請蔡濠吉老師引導學員設計一套屬於花蓮

市的桌遊,活動中除了要瞭解桌遊設計的概念外,亦透過地方居民的引導認識花蓮市過去發展歷史及文化背景,

從中將遊戲與文化故事結合,也重新評估文化類型的桌遊是否有市場、可以怎麼樣變得好玩及還可以有什麼形

式呈現等,藉此工作假期交流與互動,未來將會是公所及地方思考的重要環節之一,進而融合回到花蓮市各社

區發展、地方意識及人才東移的議題上,朝向營造花蓮的美好生活努力。

照片提供:編輯團隊

Page 23: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22

富里修修老屋體驗營

撰文、照片提供|風禾創藝有限公司

從一場工作坊變成一個工作營

參與農村營造相關計畫至今,工作內容及操作手法一直很雷同,只是迎合多變化的趨勢,「課程」變成一場又

一場的「工作坊」,「發表活動」變成一定要結合「小市集」,行銷媒介從作文比賽、攝影比賽一路過度到現在

的「微電影」。但是農村的課題永遠是不變的,甚至可以說是沒解決過,越來越多年輕人移出,留下越來越多

閒置的房子,等待每年那幾天的春節或是中秋,才能與主人團聚。

許多空屋活化的提案,無論有多好的規劃與後續再利用的構想,碰到申請經費的問題就一定卡住,一路觀察這

個現象的我們,似乎也是那麼的無能為力。在 104 年度「富里農莊合作平臺實施計畫」啟動時,團隊的成員們

就期望能醞釀出不一樣的創意,來處理富里鄉空屋的問題,剛加入的夥伴甚至就「永續性」與「可複製性」這

個大議題在內部會議上提出討論,也因此開創了這次的「修修老屋體驗營」。

特別報導

Page 24: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23

如果看見一間破敗腐朽的老舊建築物,你會退卻三步,還是會親身感受歲月風華的氛圍呢?現在的人越來越注

重老屋的保存,並且也開始欣賞老屋所特有的時光記憶,在計畫初期閒置空屋盤點的過程中,面對許多美麗且

蘊含許多故事的老屋時,團隊的大家常常會有一種「如果我有錢,我要把它改造成…」的想法,在一次工作坊

企劃的討論中,我們決定走出會議室,以老屋作為工作坊的舞台。

Page 25: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24

老屋的選擇與前置作業

計畫初期盤點了將近 30 棟的老屋,但若是要選定一棟老屋作為活化標的,這棟老屋一定須要具有很強的公共

性,為能夠有效做出分析,團隊設計了量表,從「交通便利性」、「修繕可行性」、「空間利用性」、「社區連結

性」與「歷史背景性」五點進行老屋的評分,最後選定東里村道化路 40 號的老屋作為修繕標的。

為能將「工作坊」轉變成「工作營」,我們設計了不同的屬性串連,包含導覽解說以及在地歷史考察,之中也請

建築師進行勘查,鑑定相關結構安全性,配合架設專門活動粉絲頁進行宣傳,其實團隊最擔心的,是沒有人對

這樣一個老屋修繕活動感到興趣,人數是否能達到初期希望的 30 人?沒想到在志工招募開放後兩日就完成 30

多位志工的徵募,並且在 40 多人的狀況下提前結束,這才讓團隊成員真正放下心中的大石。

Page 26: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25

老屋體驗營

40 多人報名的志工營,如何有效利用人力是一大課題,在與社區夥伴們討論後,我們將修繕的工作分為「清

掃」、「木工」與「園藝」三組,並由社區媽媽、水電工及木工師傅們組成「支援組」,個別帶領修繕工作,與

志工們攜手一同修繕老屋。

活動一開始卸下老屋右側大木門,嘎嘎作響的木門開啟現今與過去連結的時空隧道,清掃組的成員拿著竹掃把

開始清掃著內部角落,做好修繕前的基礎工作。園藝組努力清理一旁的草地外,也大費周章清理原本像叢林的

後花園,讓人看了十分敬佩。木工組把原本在老屋裡的木頭搬到大門外,依照莊師傅的指示,利用工具把樹皮

給清理乾淨,由莊師傅把木頭加工成木椅,並把一片片木門的舊漆用砂紙磨去,磨過的木頭恢復原木的顏色,

再上護木漆保護木頭,也賦予木頭更亮麗的色彩。志工們利用汗水與老屋的對話,文史工作者潘資洲先生也用

錄影記錄下志工們努力的身影。

在修繕活動結束後志工們一起分享相關的心得,敘述每個人對於這活動的意義,有位住在花蓮市的先生說修繕

老屋讓他覺得感觸很深,看著居民與志工們一起修著老屋,他覺得這是連結社區與外地情感一份非常有意義的

活動,另外上個月他家的老屋才剛拆除,所以修繕時感到五味雜陳,希望之後還能持續辦理這樣的活動,保存

富里鄉的歷史老屋,持續串起社區意識。

Page 27: 【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二十五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二十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26

發展成可以自主操作的模式

在活動後期因應接受新聞採訪須要,我們開始計算相關活動成本,一個由網路號召的體驗志工營,如果不算上

團隊的企劃時間,當日所有修繕所利用的器具與材料只花費了 2 萬元,因此如果將相關機制更加模組化,活化

空屋也可以像是農事體驗的樣子進行操作。下一步團隊也希望開始與周邊社區進行合作,利用類似的模式協助

社區招募志工,來解決修繕老屋最大的人力成本,並且串連更多外地人與老屋的連結,希望能利用這一點一滴

的累積,讓有心做事的社區組織,不用再苦等相關申請經費,即可自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