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001 TopFloor October 2010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顶层》是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关注艺术市场的财经杂志,以“当代艺术价值判断”为办刊宗旨。通过对宏观经济环境和艺术市场交易与数据的深入研究,致力于提供专业、独立的艺术品价值评估与收藏投资建议。 本刊立足纸媒,瞄准高净值人群精准发行,同时通过微博、网站、线下活动等形式增强网络及社会影响力,拉近财富阶层与艺术圈的距离。品牌栏目有“顶层评估报告”、“拍卖解码”、“TAAC评级”、“深度专题”、“特别策划”、“顶层榜”等。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001

TopFloorOctober 2010

Page 2: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002

Page 3: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拍卖解码

风起苏富比

2010 年苏富比秋拍以突破

30 亿港元的总成交验证了关

注者的期待,而张晓刚 1992

年所作《创世篇:一个共和

国的诞生 二号》成功拍出

4555 万元,则无疑是一个最

直接最强烈的信号。

P16

04 特别策划

06 卷首

07 顶层排行榜

10 精华

12 微博

14 枪火

画廊生意经

外滩艺术生态圈

身处外滩的画廊,从诞生之

日期就注定了身份的复杂性。

不仅仅是画廊,可以是所谓

上流阶层交际的场所,可以

是某种商业行为的锦上添花,

也可以是某个地产品牌的附

属产业。

P46

2010 年 10 月 4 日,香港苏富比秋拍“重要欧洲收藏家收藏”专场,丁乙 2005 年所作的《十示之六》经过 20 轮以上竞价,最终以 735.06 万元,再度打破丁乙的个人拍卖纪录。

《顶层》月刊

每月 5 日出版 逢拍卖季微调出刊日期本期为十月号

人物

方力钧:青皮决定脑袋你感觉不到他试图用任何油

滑的态度、天花乱坠的术语

来高度诠释他自己的作品。

画坛“天王巨星”方力钧显

然非常想与观众沟通他的画

作、他对人生的感受、思考、

态度。

P33

目录 Contents

供图 / 香港苏富比

Page 4: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TopFloor

2010

主办: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出品人:吕建明

出版:休闲杂志社

协办:上海顶层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主编:杨寅华

副总经理:汤晶

社址:杭州市体育场路 218 号

国内统一刊号:CN33-1308

国际刊号:ISSN1005-0728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1004000088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发行代号:M5178

国内总发行:浙江省报刊发行局

承印: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盛元印务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曲宽海 周庆艺

杂志定价:20RMB 30HKD

刊期:单月刊

Editorial Division 编辑机构:《顶层》编辑部 TopFloor Magazine

Chief Editor 执行主编:胡湖 Hu Hu

Planning Director 策划总监:程煜 Cheng Yu

Editor & Reporter 记者编辑:潘丽 顾婳琳 李夏 Pan Li Gu Hualin Li Xia

Design Director 视觉总监:南睿 Nan Ray

Designer 美术编辑:程琳 Cheng Lin

Features Editor 专题编辑:Amanda

Assistant Editor 编辑助理:陈晓文 Chen Xiaowen

Special Reporters 特约记者:沈崴崴 李静 杜卡 徐友玲 Shen Weiwei Li Jing Du Ka Xu Youlin

English Editor 英文编辑:Wallace

上海编辑部:上海市浦东大道 1089 号启泰阁 12 楼 D 座

Suite D, 12F qitaige, Citic Pent-Ox Metropolis Business Hotel, 1089 Pudong Ave. Shanghai

Tel(Shanghai) 电话:021-50280887 021-50281639-807Correspondents Beijing 北京记者站:马莉 Ma Li

Address 北京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郁花园二里 34 号 5 单元 501

Beijing City, Unit 501, No 34, Yu Garden, Daxing District

Tel 电话:010-60242290

Correspondents Chongqing 重庆记者站:李兴强 Li Xingqiang

Address 重庆地址:重庆市四川美术学院 350 号信箱

Chongqing City, Sichuan Academy of Fine Arts PO Box 350Tel 电话:023-68515753

Contributors E-mail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资讯邮箱:[email protected]

Operating Division 广告代理:上海顶层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Operation Director 运营总监:马登科 Ma Dengke

Bus Business E-mail 商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总机:021-50281639

Fax 传真:021-50281639-802本刊新浪微博 : @ 顶层杂志 V http://t.sina.com.cn/topfloor

AMRC 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

内容合作:

平台合作:

档期 Schedule

时间 拍卖行 专场 / 地址

2010-11-3 上海恒利 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 14:00 上海大剧院八楼望星空宴会厅

2010-11-18 中鼎国际 中国油画专场 13:30 北京嘉里中心大酒店

2010-11-20 北京华辰 中国油画及雕塑 14:30 北京伯豪瑞廷酒店

2010-11-21 际华春秋 中国油画 亚洲大酒店

2010-11-22 北京诚轩 中国油画及雕塑 11:00 北京昆仑饭店

2010-11-22 北京中汉 中国油画15:00 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二楼宴会 A 厅

2010-11-23 中国嘉德 中国油画(上)14:30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南厅

2010-11-23 中国嘉德 中国雕塑系列专场——京津雕塑16:00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南厅

2010-11-23 中国嘉德 中国油画(下)17:00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南厅

2010-11-23 中国嘉德 开拓与奠基18:30 ——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先驱专场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南厅

2010-11-24 香港邦瀚斯 中国书画 / 二十世纪及当代亚洲艺术12:00 香港港岛香格里拉酒店

2010-11-24 北京永乐 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19:00 北京银泰中心柏悦酒店

2010-11-26 日本伊斯特 当代艺术及西洋美术17:00 香港 JW 万豪酒店宴会厅

2010-11-26 A|A|A|A 当代艺术18:00 日本亲和 香港展览中心

2010-11-27 亚洲联合拍卖会 当代艺术13:00 香港展览中心

2010-11-27 香港佳士得 亚洲当代艺术19:00 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晚间拍卖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大会堂

2010-11-28 香港佳士得 中国二十世纪艺术日间拍卖10:00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大会堂

2010-11-28 香港佳士得 亚洲当代艺术日间拍卖14:30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大会堂

2010-11-28 北纬拍卖 中外油画19:30 北京长城饭店二层大宴会厅

2010-11-29 罗芙奥 (香港) 现代与当代艺术11:30 香港君悦酒店 ( 宴会大礼堂 )

2010-12-1 北京保利 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19:30 北京亚洲大酒店

2010-12-2 北京保利 现当代中国艺术13:30 北京亚洲大酒店

2010-12-5 北京匡时 油画雕塑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Page 5: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62 72

52

76

78

74

80

94

96

92

86

69

58

66

22

30

42

26

28

深度专题

想象秋拍 [ 上 ] 今秋油画及当代艺术的精品

陆续登场亮相,究竟哪些拍

品值得关注和买进,哪些拍

品又不宜轻易出手?本刊推

出特别专题,针对六家拍卖

行进行分析与预测,在这个

注定将改写历史的秋季,让

我们一起来想象秋拍!

香港佳士得夜场千万级作品阵容鼎盛,

日场主推早期当代佳作。

北京保利夜 场 看 写 实 油 画 携 手 冲 击

千万,日场无甚可观。

北京匡时天价作品缺席,但对百万元级

别作品和二线艺术家的挖掘整

理凸显专业精神与良苦用心。

北京翰海破亿?黑马?写实 PK ?越

是悬念越精彩。

人物

“我彭鸣亮是个特殊的人”

财评

艺术品和金融:以结婚为前提开始交往热钱杀到,买家群里出现了

近三成新面孔,其中,来自

金融界的新买家十分神秘。

他们的出现,以及未来的持

续进入,将令中国艺术品行

业不管是拍品、市场、艺术

家还是从业人员,均面临一

次巨大的重新估值机会。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及其管理流程艺术品投资基金的主要特点

是独立托管、专业管理、组

合投资、独立核算、风险共

担和收益共享。许多人都认

为,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前景

值得期待。

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格: 能否与估价相合 ?

现场

上海艺博会:5 天 7 千万今年上海艺博会的“名人效

应”依然劲爆,最著名的就

是罗丹的雕塑《加莱义民》,

标价 400 万欧元 ( 约合 4000

万人民币 ),是上海艺博会

有史以来参展作品中身价最

高的一件。

2010“上海当代”价值重构下的购买趣味

论坛

亚洲当代艺术:

收藏什么、何时收藏、如何收藏?

看展

每个人的东湖

艺术,以塑料的名义集结

全球视角

市场诱导下的“艺数家”

P62P22 P80 P86

周边

当代艺术家具的别致风韵

吴亮答问

中国当代艺术之六

艺术与技术革新 “这些小细节在历史上容易

被忽略,它虽然不是决定性

的,但绝对是一个关键。要

有 一 种 理 性 思 维, 细 节 和

细节之间,小事和大历史之

间,它们可能是有逻辑联系

的”。——吴亮

TopFloor English

The art ecosystem of the Bund

2010 Shanghai ContemporaryPurchase interest after the reconstruction of values

读者反馈表

24

目录 Contents

Page 6: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04

特别策划 Unique

@ 机构微博推荐: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

上海外滩美术馆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连州国际摄影节

中国艺术品拍卖中心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证大当代艺术陈列馆

柏生美术馆

满瑞斋

三潴画廊

华氏画廊

ART 珠海画廊

站台中国

西泠印社拍卖

北京艺莱空间

博客画廊

北京艺门画廊

JamesCohan 画廊

罗卡当代艺术空间

纯粹艺术空间

仁艺术中心

北大视觉图像研究中心

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

@ 拍卖行 / 画廊 / 美术馆从业者:

克哩斯多

谢扬 Stacie

卢子铭

周大爲

星空间掌柜 marryyes

Miya 告诉你不能怕

Vevina 雯

秘书西风

阎玉婷

曹宇 JamieCao

楠楠 _ 今日美术馆

于晓芹

jiaojiaomouart

古镜

ShanghART_Summer

@ 艺术家 / 艺术团体:

邱黯雄

徐震啊

艺术革命家杜应红

辛云鹏

陈学刚

陈劭雄

祁志龙

石玩玩

仇晓飞 _

陈 x 晓 x 云

焦應奇

于向溟

刘楚筠和王燮达

艺术家金锋 _esx

尔雅之玉

陆平原长征计划胡志明小道

双飞艺术中心

东湖艺术计划

吞图图像研究小组

@ 策展人 / 批评家 / 学者:

吕立新

不举手不发言

策展人顾振清

策展人张海涛

夏彦国

王春辰

鲍栋

程美信

戴卓群艺文志

武文龙

@ 艺术媒体:

99 艺术网杨凯

艺术时代 Arttime

ARTINFOCHINA 艺讯中国

艺术 _ISSUE_Projects

郭赟

嘿乐乐

李明 inHiArt

刘彧宽

孙国胜

宋继瑞

灰狼老史

付晓东

艺术收藏

李静天天过年

唐莉 tangli

暖大人

许城 peking

罗忠学

@ 其他:

胖猫头

码字机器

吕青青

肖戈

Irene 围脖

量子 LIANGZI

菠萝 Meeker

宁之路

鸣沙轩主人

美术史那点事儿

@ 超过两个月以上未更新的 :

JamesCohan 画廊

甘学

CIGE

俏江南张兰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白兔美术馆

中汉拍卖

邱黯雄

收藏家赵庆伟

站台孙宁

艺术界 LEAP

本刊 10 月中旬开通“微博”栏目专用 ID“艺术圈”,专门关注当代艺术圈相关人士,同时也便于博友按图索骥。首次调查共关注 300 人,根据人物身份和机构性质分成各种类别,按照粉丝数量制作了相应的榜单。排名仅供参考,并不完全代表各微博真实的人气和质量。我们相信微博会改变艺术,艺术也可以改变微博。

Page 7: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05

TopFloorOctober 2010

Page 8: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06

卷首 Editor's Note

微博启示录

八月中旬《顶层》杂志官方微博开通,经过两个多月的

持续更新,现在已经发布了 600 多条微博,其中绝大部分为

原创,收获粉丝 3500 多个,这个数量还在以每天 50 个以上

的速度增长。

通过微博,我们与很多圈内圈外的机构和相关人士建立

了联系,《顶层》的网络影响力也在短时间内上升显著,极

大的弥补了纸媒本身的不足。

已经沦为不折不扣“微博控”的我,完全没有预料到,

当几个月前抱着好奇点开这个“极简主义”风格的网页时,

微博会如此迅速地改变我和这本杂志。仅仅一年时间,微博

彻底颠覆了网络江湖的格局,其成功所带来的启示值得每一

个行业仔细玩味。

数据化生存:微博在设计上的最高明之处,在于将一切

抽象成一个极其简单的数字——粉丝数。这个数字悬挂在微

博最显眼的位置,提醒和催促着每一个用户,让他们时刻为

自己的影响力而焦虑,这种焦虑鞭打着每一个但凡有点虚荣

心的用户,催促他们主动压榨自己的每一点时间、思想和创

造力,由此培养出一个具备庞大基数与超强粘连度的用户

群体。

在艺术市场中,艺术品的价值很早就通过各种数字来体

现,比如创作年代、作品尺幅、出版次数、展览纪录、拍卖

价格等等。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在抵抗这种简单粗暴,但

却实用有效的价值判断方式。在这个数据化生存的时代,通

过数据说话是谁也逃脱不了的宿命,哪怕是神圣而高贵的艺

术,在数据面前再美丽的伪装也都无处遁形。

自媒体时代:敏锐的媒体很快就可意识到微博作为媒体

平台的天然优势,比如一本实际发行 5 万本的杂志,可以通

过努力更新与推广,在微博上拥有超过 50 万个以上的粉丝,

APOCAlyPSe OF MiCrOBlOg

每发布一则微博可能被转发 5000 次以上,收获评论 1000 多条。

在此之前,这样的影响力与回馈度是纸媒不可想象的。

不过,微博更彻底的革新在于,它用一个简单的输入框

配上转发和评论功能,就将普通用户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媒体,

个人的影响力与媒体被放到同一竞技场,传播资讯与观点这

个本来只有媒体才有的特权,被证明单凭个人就可做到,而

且完全可以做得比媒体团队更好。

艺术圈早就有这样的先知,看穿了纸媒的无能与局限,

明白了影响力与话语权才能实现艺术价值,以及包藏在艺术

价值背后的企图心。写博客、出杂志、办网站的艺术家和机构,

都是此中先行者。而现在,谁都可以通过微博来放大自己的

声音。

让艺媒惭愧的是,果真有很多圈内人可以做到,用粉丝

数轻易的击败曾经高高在上,控制着话语特权的专业杂志和

网站。这无疑是艺媒诞生以来遭遇的最大挑战,当人人都可

以成为媒体,艺媒怎样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

打破再打破:微博每一天都在摧毁自以为是的各种小圈

子,打破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用户之间的屏障,而艺术圈

迟早会被微博在某种程度上毁灭。

微博是创作素材的集中营,也是艺术观念的生产基地。

当以观念自许的当代艺术家登陆微博平台,铺天盖地的社会

现实与思想言论撞击着你的创造力,介入社会的捷径摆在面

前,再没有必要和借口与自己自娱自乐。

在“@ 顶层杂志”诞生后的这两个多月,我们关注了微

博上大部分与当代艺术相关的人士,目前有大约 300 多个,

但这个数字每天都在上升。微博今后的发展目前还难以估测,

但有一点已经几乎可以肯定,如果你不想成为落伍者,那么

微博迟早都会等到你来。

Page 9: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07

TopFloorOctober 2010

TopFloorOctober 2010

顶层艺术评估中心

Page 10: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08

Page 11: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09

TopFloorOctober 2010

顶层艺术评估中心

Page 12: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10

《罗博报告》首次启动

年度艺术家评选,集合全球

5 位权威策展人、批评家、

收藏家的专业意见,将奖项

授予五位华人艺术家。他们

分别是蔡国强、刘野、周春

芽、曾梵志和张洹。从这些

艺术家的作品中,任何走在

时代前沿的精英都可以读出

共鸣和理解,寻求自身理想

的认同。这五位艺术家用丰

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

了文化的传承、当下的声音、

未来的可能性。他们各自的

创作和生活经历或有不同:

有的人把世界当做游戏的舞

台;引领公众的思考;有的

人沉浸于内心世界的追问;

把 历 代 大 师 作 为 超 越 的 对

象;也有人找一处山水佳境

安心创作。

来自各个媒体的声音,像 万 花 筒 一 样, 从 不同 的 角 度 对 艺 术 结 构再 重 组。 纯 艺 术 媒 体虽 然 经 营 惨 淡, 但 依然 层 出 不 穷。 而 在 强势 媒 体 的 边 边 角 角,当 代 艺 术 也 在 顽 强 的生 长, 逐 渐 从 可 有 可无 的 点 缀 变 成 给 杂 志加 分 的 必 备 武器。从这些媒体的精华素中,可 以 看 到 艺 术 的 五 花八门。

“极品之选”2010 年度罗博艺术家出炉

《罗博报告》 2010 年 10 月号

颗 颗 / 心 远

吴亚男

为什么选这五位艺术家

作为首届“极品之选”罗博

艺术家,评选委员会的专家

给出了如下的理由。

亚洲文化基金会负责人

赵颖思博士 (Mellisa Chiu) 这

样评论蔡国强:“蔡国强的

火药作品行走在毁灭与创造

的边沿,激荡出力量和迷人

的吸引力,这已经成为他个

人的标志。另一方面,他的

作品一直试图与公众建立某

种心理上的连接,他是真正

属于世界的艺术家。”

“刘野是内心异常纯净

的艺术家,无论外界给他多

少名利和褒奖,他始终沉浸

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在作

品中呈现最深刻也最本真的

自己。刘野,真正的画如其

人。在平淡冲和中,寻求生

命的真义。”评选专家张明

给出了这样的评论。

德国戴西勒 • 费乌尔莱

爵士 (Sir Désiré Feuerle) 则

称 :“周春芽的创作引导了

中国收藏家的趣味,像生命

一般富饶而丰美,混合着内

心的躁动与喜悦。他很巧妙

地把师从德国表现主义的经

验运用到反映东方哲思的主

题里,并能很稳定地保有自

己作品的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曾梵志

作为一个真正画家的雄心,

他决心与艺术史上的历代的

大师一较高下,因此有着绝

不重复自己的勇气。”点评

专家苏富比 ( 纽约 ) 资深副

总 裁 唐 冠 科 (John Tancock)

1

搜狐文化2010 年 9 月 21 日

今春在香港佳士得或是

北京保利拍卖台上,刘益谦

的太太王薇一直是拍卖官注

视的对象,深怕错过她的任

何一次她举牌。继“红色经典”

大出风头后,王薇同时为中

国年轻当代艺术家倾注了很

大的心血。王薇在翰海拍下

的李晖《琥珀龙》,成交价

超过百万人民币;同样在翰

海她还购得了韦嘉及高瑀作

品。在香港佳士得,王薇再

度出手拍得高瑀一张 2003 年

的作品《闹海》。2009 年在

保利以 72.8 万拍下的陈可巨

幅《隔岸观火》,当时创下

了陈可作品价格新高。《隔

岸观火》曾在 2006 年纽约苏

富比亮相过,当时以 4.5 万美

元成交,时隔三年价钱翻了

三倍。谷公馆的谷浩宇甚至

表示 70、80 后市场已经是整

个泛华人的概念;诚轩拍卖

70 后艺术家:作品越不受到好评,越爆红

2

这样评价曾梵志。

说 到 张 洹, 策 展 人 林

似 竹 女 士 (Britta Erikson) 评

价道:“张洹最初是以行为

艺术家的姿态被艺术界认知

的,他以身体触动了当下的

准则,随后,我们看到他的

灵感延续到更广阔的领域,

雕塑、装置、绘画,你无法

预知他的未来。”

精华 Other Media

Page 13: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11

TopFloorOctober 2010

去年秋天,伦敦当代艺

术 拍 卖 充 满 了 活 力, 随 之

在 纽 约 的 印 象 派 和 现 代 艺

术 品 拍 卖 也 相 当 活 跃, 一

个 经 销 商 之 后 告 诉 我 这 是

因 为“ 每 个 人 都 受 够 了 金

融危机后的压抑 , 而开始大

笔 花 钱 会 让 他 们 再 次 感 觉

良好。”

毕 加 索 和 贾 科 梅 蒂

分 别 以 1.064 亿 美 元 以 及

1.042 亿美元在拍卖会上成

交。 如 此 火 爆 的 艺 术 市 场

现况,到底意味着什么 ?

佳 士 得 首 席 执 行 官

爱 德 华 • 多 尔 曼 (Edward

Dolman) 说 :“ 我 们 对 现

在 这 个 看 似 非 常 强 劲 的 市

场 真 的 感 到 惊 讶! 而 且 这

股 动 力 不 只 局 限 于 高 端 市

场。” 佳 士 得 当 代 艺 术 部

的 前 负 责 人 尼 尔 • 梅 尔 泽

(Neal Meltzer) 补充道:“艺

术 市 场 已 成 为 其 他 市 场 观

摩 的 对 象, 为 了 解 最 富 有

的人都在追寻什么。”

收藏家的回归米尔顿 • 爱斯特罗 (Milton Esterow)

沈嘉禄

《艺术与投资》 2010 年 10 月刊 4

《新民周刊》 2010 年第 38 期

马未都相信,再过十年

二十年以后,社会上有大量

财富没去处,如何处置自己

的财产,会成为富人的心病。

那时,人们对财富观念也应

该更新了,会有越来越多的

人愿意将自己的钱拿出来,

捐给公益组织,投入文化事业。

马未都决定将自己的收

藏品悉数捐给观复博物馆,

因为他觉得民间捐物是国家

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来源之一,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

马未都:积富时代的财富观

3

的谭波也认为:“70、80 艺

术家作品本来就一直有本地

藏家在支持,近期更有新藏

家加入。”

资深艺术经理人伍劲对

70、80 后藏家做了以下分析:

“ 2010 年春拍 70、80 新生代

艺术家中,尹朝阳有泰康人

寿陈东升、王薇、民生银行

支持;李晖有王薇以及台湾、

香港藏家;仇晓飞和高瑀,

王薇也在买。这些藏家都是

主流藏家,力量非常结实。”

陈可在翰海破百万的《海

盗》据说由保利的富二代员

工拿下,圈内笑言这是小女

孩买小女孩的东西,但也从

一个侧面显示出内地富二代

收藏品味与本国艺术品接上

了轨道。

效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中国私人博物馆一直不够正

规,遑论强大,其中的原因

就是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有

人以为,私人与国家是对立

的,大公无私嘛。其实在很

多情况下,私人与国家不是

对立的,没有人哪有社会,

没有社会哪有国家?我们建

私人博物馆就是想破除这种

陈旧观念。在一个成熟的法

制国家,在一个文化昌盛的

环境里,私人的财富实际上

也是国家财富的重要体现。

那么涉及文物方面,也应该

持同样观点。 美国的博物馆

有 8000 多家,私人与国家的

比例为 6 比 4,而目前中国的

博物馆才 2000 家,私人博物

馆占的比例极少。其实,民

间收藏是国家收藏的重要补

充,它是另一种更有活力、

更有草根形态的文化表达。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民间

博物馆确实会出现向自己捐

钱捐物的行为,比如大型国

企办一个行业博物馆,它靠

的是数额巨大行政补贴进行

运营,所以这样的博物馆生

存比较容易。国家博物馆现

在开始实行免票参观的制度

了,因为它是用纳税人的钱

办的博物馆,应该免票。而

观复博物馆是赞助人合办的,

不花纳税人一分钱,还给国

家缴税,而且生存得非常好。

当然也有些私人博物馆建得

相当堂皇,相当气派,显示

了快速崛起的经济实力。世

界上历史悠久、口碑也不错

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必定

有一个基金会在运作,相对

独立地行使着董事长赋予的

权利,英国维多利亚 • 阿尔

伯特博物馆和美国比尔 • 盖

茨基金会就是很好的典范。

个人在理事会里不是说了算

的,所有重大的事项都需要

集体讨论决定。

苏 富 比 首 席 执 行 官 威

廉姆 • 鲁普雷希特 (William

Ruprecht) 指 出:“ 由 于 金

融 环 境 回 暖, 有 钱 人 就 重

新 回 到 艺 术 市 场, 这 使 得

艺 术 市 场 比 整 体 经 济 恢 复

得 更 快。 反 之, 艺 术 市 场

的 恶 化 速 度 也 会 超 过 全 球

经 济。 所 以 说 艺 术 市 场 涨

了快 , 跌了也快”。

对于这个回归的市场,

画 廊 与 拍 卖 行 持 不 同 的 见

解, Acquavella 画 廊 在 纽

约 的 董 事 迈 克 尔 • 芬 德 莱

解 释 道:“ 拍 卖 行 每 年 就

那 么 几 天 或 几 个 晚 上 是 他

们 的 销 售 日 …… 而 画 廊 全

年 随 时 都 要 做 买 卖 的。 拍

卖 只 代 表 了 艺 术 市 场 冰 山

的 一 角, 是 个 让 新 闻 界 和

公 众 能 看 到 的 一 角。 作 为

一 级 市 场 的 画 廊 能 意 识 到

上 涨 和 低 潮, 但 并 不 像 拍

卖 行 幅 度 那 么 大; 因 为 我

们 的 买 卖 是 不 同 的, 这 一

切 都 依 赖 于 作 品。 市 场 确

实 是 同 一 个, 情 况 也 逐 渐

好 转, 但 我 们 只 是 以 不 同

的角度观察这个市场。”

当 谈 到 中 国 当 代 艺 术

市 场, 鲁 普 雷 希 特 表 现 得

异 常 兴 奋,“ 中 国 仍 然 是

令 人 难 以 置 信 的 重 要! 财

富 的 增 长 和 对 不 同 种 类 艺

术 的 兴 趣 的 增 长 是 相 当 显

著 的。 中 国 的 买 家 已 然 非

常 活 跃 于 世 界 各 地, 包 括

香港,纽约,巴黎,伦敦。

他们购买艺术品、房子,从

而使他们的资产多样化。”

Page 14: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12

@ 嘉德在线 :英国媒体报

道, 中 国 艺 术 家 艾 未 未 在

Tate 搞了个装置作品:一片

葵瓜子儿!远看灰蒙蒙的地

毯,细瞧,每一颗都是在景

德镇烧造、上色的陶瓷制品,

仿生仿得很成功。孩子们被

鼓励跑上葵瓜子儿地毯,甚

至可以躺下,如果他们愿意的话。

2010 年 10 月 12 日 09:13

@ 没顶公司:吴亮发表新作

《八个艺术家的形象素描》,

说艺术家的故事比作品流传

更久远。“李山有一次对我

说:艺术家最后留下的是故

事,而不是作品,更不是别

人对艺术家的评论。一千年

后,又有几个人知道郑板桥

生前画的那几根竹子,郑板

桥的故事才流芳百世。李山

说, 故事是最后的赢家。

10 月 8 日 16:25

@ 刘嘉远: 当下最重要的

事,就是不要让任何文艺工

作者活在别人的裆下。

——韩寒

10 月 19 日 00:40

@ 焦应奇: 职称是人们乐

于张扬的称谓,我不属此类。

自 97 年离开央美去美研所

再也没有申请评定过职称。

现在,职称和能力的关系于

某些人是真的,于另一些人

( 似乎更多 ) 便是假的。我不

在意这个被别人来评定的东

西。但当一些“错误”发生时,

自己应该说明并恳请好心的

主办方更正,展览简介如此,

讲座的招贴也一样。

10 月 12 日 11:39

@ 陈 Ray:艺术所谓是如

此的高尚,归根到底还是服

务商人。除非把艺术再上升

@ 眠琴山房:苏富比一件清

代瓷器拍出世界记录,国内

的媒体纷纷打电话采访我。

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大

众传媒对国际品牌公司的迷

信。如果这记录诞生在国内,

很多人先要问的是:真拍假

拍?是否炒作? 这状况真的

很让人无奈。

10 月 8 日 16:58 @ 蒋志:微博也展现了它的

微控,比如,不能搜索包含

任何文字的微博,比如,在

作者那能看到自己发表的文

字,但是它已经被隐藏了。

作者还以为言论很自由呢?

呵呵,是的,让你说,但是,

你不被看到。这相当于软禁么?

10 月 9 日 00:16

@sun 妈:欧洲最大当代艺

术收藏家之一控制 gucci 集

团的 Francois Pinault 近日秘

密行动于北京,一部破黑车

带路领着两辆奔驰两辆宝马

长驱 798、草场地、环铁各

地极速巡视各种艺术家工作

室和画廊空间等,6 个中外

美女翻译模特等陪伴左右,

气 势 凛 人 吓 坏 周 边 村 民。

Pinault 在 art review 2009 全

球艺术权力百强榜排第 6 位。

10 月 5 日 09:30

@ 杨千 - 说画 @ 皮皮 inging :

十年前元宵节看灯,第一次

牵她的手,从头到尾都不曾

分开。她的手很小巧,肉呼

呼的,但是手指和手掌的比

例很好;从指尖往下微渐粗;

握在手里特别软很舒服。 手

背上,手指和手掌的关节处

有一个个小坑。她的右手小

指第一个关节可以朝手背方

向 折 大 概 45 度 角, 呵 呵,

不知道原因。爱已逝,留念。

9 月 13 日 18:13

推荐关注:@ 杨千 - 说画 @ 祁志龙

@ARTLINKART @ 双飞艺术中心

@ 尤伦斯 UCCA @ 吴俊勇

@ 包一峰 @ 皮山动画 @ 周大为

@ 金山玫瑰谷 @ 仇晓飞

@ 戴卓群艺文志 @ 小水 99

@ 今日美术馆 @ 策展人张海涛

@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

@ 冯小刚:文 化 精英 都 标

榜反商业 , 但商业不动声色 ,

谁前卫谁先锋就给谁标高价 ,

用基金大品牌赞助你 , 把前

卫变成新时尚 , 看的懂的给

一百万 , 看不懂的给一千万 ,

给足你面子 , 把反商业的作

品变成最具商业价值的稀有

商品 , 把你的愤世嫉俗变成

苏富比佳士得居高不下的拍

品 , 沦为富人家里标榜品味

的标配 , 反商业 ? 除非商业

没有看上你。

9 月 3 日 22:59

微博 Micro-blogging

一个层次,艺术家却又自己

就变成了商人。如此推理,

艺术是商业的踏脚石,商业

是艺术的未来。相比之下,

直接从商的人,比从艺术升

华到商人的人,要来得更直

接,更痛快,且更高尚。

9 月 21 日 17:39

Page 15: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13

TopFloorOctober 2010

有朋友在我办公室坐着,谈起艺术品投

资,脑子里就浮现出长江商学院在广

告上用瘦金体写的三个字:势、道、术。

不知长江的势、道、术与韩非子的法、

术、势有没有渊源关系。韩非子结合了商鞅

之“法”,申不害之“术”以及慎到之“势”;

以“法”为中心,将法、术、势有机地结合

起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君主集权专制的制

度思想。佛祖的“法”,与“道”等义,韩

非的“法”,是刑名之法。读商学院,求“道”,

更求“法”,“法”是用“道”这幅漂亮图

画卷着的匕首,欲见血封喉的。今天的商业,

若能象比尔盖茨成为编制规则的人,自然就

为这个市场,定下了法度。

马云就已经做开了为市场写规则,定法

度的美梦了。可惜中国历朝历代,势从来到

不了商人这一边。马云此时,不该急着图穷

匕现的。 “道”这面旗帜,是要高高飘扬的,

“势”不可侵削,但是可用于侵削他人的“术”,

回报是大大的。

有点牵强附会吧?是的,可这牵强附

会还有个谱。说起当代艺术品的投资,就

一点谱都没有了。现在这个社会,真正会

画画的,已经只配在公园和地铁,给人家

画肖像了。而有些连素描也不会的朋友,

却在艺术品市场上叱咤风云。凭什么呢?

凭的就是势、道、术。

罗马时代,决定葡萄酒标准的是罗马人

的口味;工业革命时代,英国人定了酒的排

名,1855 年起拉菲一直排在第一;二战以后,

粗俗的美国人给红酒定下了更大、更黑、更

强的标准,罗伯特 . 帕克的一篇文章可以左

右市场价格。“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

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

人主之筋力也。”

津巴布韦的钞票和美国的钞票印刷一

样精美吧?可是津巴布韦的钞票还是纸头值

钱,而美国人用两张花花绿绿的纸头,想换

什么就换什么。势也!当代艺术品,自己的

价值已经无关紧要,关键看她的背书人是谁。

如果仗背书人的“势”就能成就一个画

家,这样也太简单了点了。这样,“道”就

呼之欲出了,这个“道”,不是终极真理那

个道,不是客观规律那个道,不是行为规范

那个道, 而是一个预设的假想的道,一个观

念,一个概念,一个主义。观念先行,主题

先行,坚决贯彻背书人的意志,成为当代艺

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

我经常将当代观念先行的概念化的艺术

现象与文革时期的文化艺术现象相对比,认

为中国的文革艺术,将在世界当代艺术史上,

留下最重要的一章。事实上,今天革命成了

当代艺术唯一的道了,艺术家的道迷失了以

后,背书人的道也迷失了,艺术界嗡嗡嘤嘤,

一片梦话。

当代艺术逢佛杀佛,逢祖杀祖,见什么

反什么,革不了别人的命,恨不得革自己的

命,什么都敢画,什么都敢做,大便也堂而

皇之登堂入室,甚至将被当权者扔进牢里作

为人生目标。可在大多数国家,因观念入牢

哪这么容易。但在有可能因观念入牢的国家,

这观念够不够坐牢的级别,成评判艺术品优

劣的主要标准了。

现在这社会,朋友难找,敌人也难找啊,

能直接揪住了开打的敌人,就更难找了。也

应了一句话,叫功夫在诗外。画家最首要的

任务不是画画,而是要找一个敌人出来,就

象在文革时,有的人只能在枕头边抓敌人了。

其实艺术本来就没什么正道。艺术,只

用以考验社会对人性的容忍度,呈现该社会

条件下个人自由的广度和深度,统一的道确

实令人厌恶。但是为反对而反对,为革命而

革命,或者为反革命而反革命,又将人性自

由推到了二重背反的尴尬境地。然而不管怎

么说,生活还是要继续吧?游戏还是要进行

吧?如果有一桩生意我到死还在参与的话,

那就是当代艺术品投资。你不觉得人民币象

美元一样也越来越可爱并艺术起来了吗?

经济发展了,钱多了,或者说钱印得多

了,靠一百元面值的人民币作一般等价物,

俗了。刚富起来的人秀名牌,后来秀汽车房

子,再后来就秀游艇私人飞机私人酒庄,最

后秀艺术品。人民银行不会发行百万面值

千万甚至亿元面值的钞票,但商业社会会自

主发行,那就是艺术品,问题是谁是为这钞

票背书的人。这就牵涉到“术”的问题了,

允许我卖个关子,不讲了,留待去商学院讲,

赚点讲课费。也有人在商学院讲艺术品投资,

讲什么美学社会学,那是忽悠人的,或是文

人意淫,其与钱的关系,如同焦大与林妹妹

的关系。就此打住,顺便为日后的生计,留

个伏笔。

︱微博艺语︱

本文根据吕建明先生微博文字整理

微博地址:http://t.sina.com.cn/tcljm

THe PHilOSOPHy OF ArT inveSTMenT

艺术品投资的

势道术

□ 吕建明︱文

Page 16: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14

第六届宋庄艺术节引爆口水战:

你该 OUT 还是我该 OUT

□ 本刊编辑部︱整理

THe 6th SOngzHuAng ArT FeSTivAl AriSeS FlAMe wAr: yOU shOUld OUT Or I shOUld OUT?

第六届宋庄艺术节于 9 月 10 日开

幕,请来了“大话王”韩乔生和

两个美女模特担当开幕式主持。韩乔生

中规中矩一字未错,倒是美女主持把“栗

宪庭”说成了“贾宪庭”;领导讲话加

主旋律歌舞的“春晚”式官方风格的盛

大开幕式,最终引发了一场盛大的口水战。

9 月 11 日,就在开幕式的第二天,

徐家玲在博客上撰文奚落:“……栗宪

庭成了‘贾宪庭’,可谓本次艺术节开

幕式的最大亮点。一整场开幕式下来就

像模仿春晚、模仿张艺谋的奥运会,既

有主题歌《宋庄的翅膀》,也有感恩涕

零无限正确领导的《宋庄赋》,就连礼

仪小姐的礼服、场外游晃的吉祥物都形

似奥运会的创意。”

9 月 21 日,艺术批评家吕澎在博

客上撰文《宋庄及其象征》,比较了圆

明园艺术村追求自由的特征和宋庄对政

府管理与市场商业的妥协,文末写道:

“2010 年 9 月,以‘跨界’为主题的

第六届宋庄艺术节开幕。这时,人们彻

底地感受到了政府的参与与控制,并已

很难发现宋庄当初的‘野生精神’。”

9 月 22 日,艺术节总策划岳路平

发表博文《吕澎,连同一个时代 OUT

了!》,用一种“重口味”的语气写道:“不

就是说栗宪庭承认跟商业和政府合作的

必要性,导致了宋庄的尴尬吗?说这话

的时候,我不知道吕澎有没有觉得自己

很掩耳盗铃?你的‘改造历史’都弄到

鸟巢边上了,你还好意思在这里假装清

高!跟政府合作怎么了?跟商业合作又

怎么样?你的那一套什么官方管理、控

制的陈词滥调,完全是原教旨主义的批

评理论,政府 / 民间的二元对立思维一

直在控制着你的思维方式。野生的意义

是什么,就是一句话:‘为创造力的释

放创造条件,而不是去规划它。’”

9 月 23 日,岳路平再度撰文《再

论“一个时代 OUT 了”》:“中国的

当代艺术明明是在西方和当下中国统治

者之间的夹缝中来回切换,什么时候有

过有效的‘民间 / 政府’博弈,如果有

一点,我倒是在当下的宋庄发现了一些

苗头。……在我看来,是两种路线之争:

第一条路线是——在不放弃原则的基

础下,用开放的心态来跟政府合作,第

二条路线是——固执地认为一跟政府合

作就是投降,就是招安,就是放弃独立

的操守,知识分子的原则。很明确地,

我认为第一条路线更为务实,更有建设

性。”

9 月 24 日,程美信发表博文《岳

路平也该 OUT 了》:“岳路平说‘民

间 / 政府二元划分是幻觉,在中国,你

常常可以挑逗政府抓你,然后马上跑到

西方去撒娇,哭闹,老这么干,也太不

成熟了吧?’一位 21 世纪的中国青年,

竟然说出这种混帐话语,别说可以挑逗

政府了,批评政府、监督权力本是公民

合法权利,同时也是社会公民的应尽义

务。在中国挑逗政府要被抓,连跑到西

方去伸冤诉苦竟被说成是不成熟的‘撒

娇、哭闹’。这样的国家、这样的青年

是毫无人性道义可言的。殊不知,一个

当代国家,如果还有政治流亡者,它已

是全体国人的巨大耻辱,表明这个国家

没有理性智慧和政治能力解决内部矛

盾。”

9 月 25 日,王文彬发表博文《其

实谁也不该 OUT》,把程美信和岳路平

比作“秀才遇到大兵”,以“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口号,提出“我们的方法

可以改变,只要我们的心中有自由的目

标。”

好一场“OUT”混战,有个网友跟

帖——“都 OUT 了 IN 谁呀!”

枪火 Gun Fire

Page 17: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15

TopFloorOctober 2010

附:

第六节宋庄艺术节总策划岳路平与艺术工作者梁克刚的微博对话

梁克刚:宋庄的未来在于特色和如何保

持边缘状态和对主流系统的抵抗和审

视,而不是野心勃勃地想一网打尽,艺

术原本就是要消解中心主义的,现在却

在建立中心,当代艺术、摇滚、现代戏

剧、新诗歌眼下都早已成为显学了。

岳路平:那要看是保持小边缘,还是保

持大边缘;小抵抗还是大抵抗;小消解

还是大消解;“烈日西藏”展览和“刘

湘晨纪录片展映”引导观众反思被意识

形态和消费主义格式化和简化的西藏和

新疆形象,这已经逼近人文关怀和文化

责任的临界点了。谁比我们更边缘?

梁克刚:宋庄没有实验性和尖锐就毫无

价值,仅仅能成为山寨 798 而已,CAD

是我最早于2005年初建议给胡介报的,

只是个地产策划概念,在艺术本身是不

成立的,六七年了,宋庄有没有真正培

养出一个叫得响的展览品牌,大家感觉

一提宋庄艺术节就是乱糟糟的庙会感觉。

岳路平:宋庄的现实条件和宋庄画家村

的历史成因,导致了庙会的必然性,但

是庙会不过是表面。开幕式上,栗宪庭

强调了 1,软件和硬件的关系;2,多

元与当代的关系;3,艺术节和日常创

作的关系。这三大关系可以视作对你的

忧虑的回应。宋庄也许根本不需要一个

什么“展览品牌”,宋庄的社会结构,

政治经济生活结构,都逼迫着产生一个

独特的东西,今年我提出了“现成村”

的概念来回应了这种逼迫。

梁克刚:缺乏少而精、小而锐的好展览,

模式毫无创新,完全就是群众运动,好

比阿 Q 的鼓噪“革命了 ! 同去!同去!”,

几年下来虽然越来越热闹但结构建设、

质量和学术建树十分有限,村镇两级利

益博弈、对产业的一厢情愿与对艺术批

评精神的自我阉割内耗了太多的能量和

机遇。

岳路平:刘湘晨的纪录片放映,芒克组

织的诗歌朗诵,尤雁子的《雁归巢》,

我觉得都是你说的要么少而精,要么小

而锐的展览,活动和演出。至于“村镇

两级利益博弈”问题,我建议你关注网

上已经发出的 3+X ( 金锋、原弓、左小

祖咒 ) 参加美丽心灵计划的作品。

梁克刚:但这次感到的是一种盛极而衰

的开端,请恕我直言,宋庄本来的价值

就是一个民间野蛮生长的顽强样本,而

越来越多政府色彩和产业图谋最终一定

是宋庄的掘墓人,本来艺术家有机会在

宋庄找到一些有限的自由,有可能成为

自己的主人,而现在将这种权利机会送

出去了,成为被基层政府和农民管理的

对象。

岳路平:在中国威权统治的整体现实下

面,我认为宋庄即使不是最优选择,

也是次优选择,这里的艺术家租地就是

30 年,美术馆画廊都是民营占多,政

府想摧毁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宋庄的

民间和政府间的博弈在中国环境里已经

相当可以了。

梁克刚:因为你付出了心血,尽力维护

自己所做的一切我很容易理解,我并不

质疑你的真诚,但在表面的热闹和繁荣

里面其实有很多大是大非的问题在你不

了解原初的真相内幕情况下是无法形成

正确的判断的。你有没有反思和怀疑过

自己今天对于所谓产业化热衷和对于希

望各种主流媒体接纳赞扬的状态早已不

知不觉的越过了知识分子该警惕的那条

界线,或者你本来内心就不曾有过这样

的抵抗。近几年常有艺术界的朋友说,

我们不能老破坏老反对了,我们该建设

了,我对此十分质疑,你有没有想过

三十年来我们真正破坏掉了什么吗?我

们在还没有赢得对意识形态压制的战役

时就又遭遇了经济与资本的主力军,我

们其实从来没赢过什么!

1

2

3

1. 著名央视主持人 韩乔生 ( 中 )2. 著名美术批评家、策展人栗宪庭开幕致辞3. “大宋影视”为岳路平老师打造的全新形象

本文根据 @ 岳路平 @ 艺术工作者梁克刚 新浪微博整理,全文可参看岳路平老师新浪博客。

Page 18: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16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风起苏富比SOTHeBy'S AuCTiOn DeCODing□ 顶层艺术评估中心︱文 供图:香港苏富比

Page 19: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17

TopFloorOctober 2010

九月底十月初,中秋与国庆临近,稍显混乱的放假安排并没有影响到信风

一般准时的苏富比秋拍。10 月 2 日至 8 日,一连 7 天 15 个专场,一个

又一个新的纪录验证着关注者的期待,苏富比不负众望,以突破 30 亿港

元的总成交刷新了香港历史上任何拍卖会的纪录。

相比春拍,苏富自身总额的增幅高达 53.22%,一举超越了春拍创下纪录的香

港佳士得、中国嘉德,直逼领头羊北京保利。不过,这样的比较注定只具备很短暂

的意义,有了苏富比这颗定心丸,不愁后头没有好戏。

具体分析各个专场的成交额,与今年春拍相比,可以发现增幅最高的是“瓷器

杂项”版块,成交增量达到总增量的 73.75%;其次则为“亚洲当代艺术”专场,

成交增量达到总增量的 10.24%;再次则为“红酒”专场,成交增量达到总增量的

5.31%,其他场次变化不大。

Page 20: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18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半数折戟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苏富比今秋虽

然总成交额打破纪录,但油画及当代艺

术 4 个专场 41122.68 万元的成交总额,

离 08 年春 44848.7 万元的最高纪录还

有一步之遥,而拖后腿的主要就是“20

世纪艺术”专场。

老油画大件估价过高:此次“20

世纪艺术”11987.49 万元的成交额虽然

是历年同类专场最高,但 69.42% 的成

交率却仅次于 08 年秋拍。在估值超过

300 万港元的 15 件作品中,徐悲鸿、

陈逸飞、吴大羽、朱沅芷、赵春翔、朱

德群、陈澄波等人的 7 件高价拍品全部

流拍。其中,吴大羽、赵春翔估价均为

个人历史最高,朱沅芷的估价也达到了

个人历史第三高,徐悲鸿、陈逸飞、朱

德群估价相对不高但作品一般,陈澄波

则在大陆买家中缺少人气。

整体来看,百万级别以上的好作品

比以往都多,显示巨大的胃口和雄心,

可惜价格的高企阻碍了买家的热情。老

油画大师的价值从长远来看还有巨大的

潜力,但短期内难如当代艺术一样在拍

卖场上迅速被拔高,除了流通量、审美

趣味的原因之外,投资回报率、变现能

力等也是造成老油画热度不高的关键因

素。要引燃这块不温不火的市场,还需

要对艺术家和作品进行长久的精耕细作。

千万元级作品成交疲软:此 次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专场”和“亚洲当

代艺术”专场各有 4 件作品突破千万元,

超过历届苏富比拍卖,但现场竞拍的气

氛却大相径庭,当代专场千万级作品除

蔡国强外,张晓刚、曾梵志的作品竞价

均达到 20 次以上;而 20 世纪油画专场

千万级作品除吴冠中的一件估价 500-

700 万港币的《北国山村》竞价达到 20

次,以 1084.26 万成交之外,其他三件

作品中,赵无极《18-10-60》为 10 次,

廖继春《西班牙古城》为 6 次,常玉《碎

花毯上的粉红裸女》为 7 次,远低于当

代作品,这三件作品均以刚刚踩线的最

低估价 1200 万港元成交,加佣金合人

民币 1250.9 万元。

悄然分化的各式阵营:20 世纪油

画的成交往往波澜不惊,但平静的市场

表现之下,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

背景的艺术家,一直没有停止过震荡和

调整,从此次专场的结果可以较为明显

的看出这种趋势。

在千万元级别的老油画大师中,赵

无极、吴冠中、常玉的成交情况要稳定

得多。赵无极上拍 6 件,仅一件流拍,

其中 3 件超过最高估价成交;吴冠中有

2 件油画上拍,但开拍前小幅的《桑园》

撤拍,只剩一件封面作品《北国山村》

供买家角逐,这件作品成为全场竞争

最激烈的作品,虽最低估价仅 500 万港

元,尺幅也小,却得以跻身千万元成交

拍品之列;常玉的市场资历比前两者要

浅,但凭借在金融危机中逆势聚集的人

气,成为近几年台湾市场运作的最成功

案例。刘海粟、丁衍庸、庞薰琹等人的

油画作品因流通量低,一旦现身往往能

保证成交,但缺乏大件作品而难以拍出

高价。而朱德群、陈澄波、吴大羽、朱

沅芷、赵春翔等虽然同样可以名列早期

大师之列,但市场表现一直未见明显而

稳固的起色,这一点与赵无极、吴冠中

等截然不同。

建国后成长起来的传统油画代表

艺术家中,陈逸飞虽然刚刚在春拍中以

6114 万港元的高价刷新纪录,但其“水

乡”和“仕女”系列却并未因此随之升

值,很多作品流拍如故,此次一件创作

于 1981 年的《远离黑暗》,是其“水

上图 . 常玉 1930 年代作 《碎花毯上的粉红裸女》 1230.93 万元成交

下图 . 吴冠中 1974 年作 《北国山村》 1084.26 万元成交

Page 21: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19

TopFloorOctober 2010

乡”系列中最早的一批作品,但也只拍

出 263.65 万元。王怀庆是在世的少有

能问鼎千万元的艺术家,但其个人资历、

艺术的独创性及相关评价还远无定论,

其市场能否再有进一步的突破,仍然是

个未知数。写实画派中,艾轩一直是领

军人物,但近年来风头已被王沂东盖过,

后者代表性作品的价位已经达到千万,

无论现场人气和藏家的支持度,都俨然

成为写实版块的新标杆。

重要欧洲收藏家收藏:卷土重来

2008 年春拍,当代艺术第一波行

情达到顶峰,苏富比适机推出“当代中

国艺术重要珍藏 - 仕丹莱收藏”专场,

全场 108 件拍品共拍出 1.25 亿元,成

交率高达 90.72%,张晓刚 1995 年作《血

缘:大家庭三号》以 4263 万元天价成交,

创下了当时艺术家的最高纪录。

时隔两年半,市场盛而衰,衰而再

盛,第二波行情转瞬间扑面而至,欧洲

藏家也应时而动,抱着一样的目的带来

了不一样的东西。相比“仕丹莱”,此

次专场规模要小很多,一共只有 38 件

拍品,且并无 F4 等的大件,很多都购

自上海、香港的画廊和纽约、伦敦的苏

富比拍卖行,主打上海本土当代艺术家

作品。

余友涵、丁乙最给力:两人是佳

士得春拍冒出的黑马,作为春拍结束后

第一场大型拍卖,苏富比自然少不了两

人的作品,结果再次爆冷,余友涵拍出

577.93 万 元, 丁 乙 拍 出 735.06 万 元,

竞价均高达 30 次以上,携手打破 5 个

月前刚刚创下的个人纪录,直接让这个

小专场成为两人的个人表演。同一专场

的张晓刚和方力钧作品虽然也拍到了

500 万元以上,但竞价都未超过 10 次,

灯光都给了余友涵和丁乙。

丁乙这件 2005 年所作的《十示之

六》尺幅为 320×440cm,由大小不等

的 6 件作品组成,每件均价在 100-200

万之间,相比以往的《十示》系列,涨

幅并不突出。而余友涵作于 1995 年的

《招手的毛泽东》,是当年购画者为了

装饰房屋,向余友涵定制的,与他一件

1990 年创作的同名作品图式几乎一样,

这件定制作品虽尺寸大出一倍有余,但

其创作年代与艺术价值并不及今年佳士

得春拍拍出 370.52 万的那一张。因此,

相比已有六十多件拍卖纪录的丁乙,只

有十几件拍卖纪录的余友涵虽是丁乙的

老师,但却当之无愧的成为被市场重新

发现的“新星”,一年之内两破纪录,

而这仅仅还只是一个开始。

李山、李松松 PK:两人本身没有

可比性,李山是上海本土老资格的当代

艺术家,市场交易稳定,李松松是活跃

在北京的 70 后艺术家,进入拍卖市场

的时间和作品量都十分有限,但这个专

场却无意中让两人发生了碰撞。李山

1999 年创作的《胭脂系列》是这个专

场的封底作品,也是苏富比至今为止征

集到的最好的一件李山的作品,作品本

身也很抢眼,估价 150-200 万港元,竞

价 10 次,成交价 179.84 万元。而李松

松作于 2007 年的《放下你的鞭子》,

估价 200-300 万港元,竞价 10 次,成

交价 274.12 万元,刷新了李松松的个

人拍卖纪录,也高出了李山这件封底作

品。这样的比较不会有实际的结果,但

从中却可以看到到 70 后艺术家的成长

速度,并对他们的市场地位和真实价值

有更具体直观的感受。

香格纳与其他艺术家:上海艺术家

如周铁海、浦捷、杨振中、邬一名等的

作品基本都源自香格纳画廊,多数均以

较低价格成交。被作为图录封面的杨振

中的一组估价 20-25 万港元的照片《轻

而易举》流拍。周铁海 2005 年作《威

灵顿公爵》估价 22-28 万港元,成交价

38.19 万元。其他值得关注的作品中,

王度 2001 年的装置作品《不予置评》

估价 120-180 万港元,这件作品曾在

2007 年的纽约苏富比春拍上以 206.18

万成交,此次估价降低为购入价的一半,

但最终无人问津。

李山1999 年作 《胭脂系列》 179.84 万元成交

Page 22: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20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亚洲当代艺术:可圈可点

此次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共 179 件

拍品,日韩艺术家作品数约占三分之一,

成 交 率 达 77.09%,17974.74 万 元 的 总

成交额刷新了历届苏富比拍卖亚洲当代

艺术专场的纪录,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欲望单元的外衣:放置在开头的

“欲望单元”,作品的搭配别具匠心,

中日韩三国的艺术作品通过对情欲的不

同表达而联系起来,呈现出开放且绰约

多姿的奇特景观。然而这层惑人的外衣

却轻易的被市场撕破,20 多件作品中,

以周春芽、杨少斌为代表的艺术家作品

拍出了几百万的价格,而其他日韩艺术

家的作品多半在 30 万元以下,日韩当

代与中国当代的较量早已不在一个层次

上,这个小单元就是很好的例子。

张晓刚再创世:张晓刚这件 1992

年作的《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

二号》,毫无疑问是此次苏富比当代专

场最重要的作品,苏富比也史无前例的

单独为这件作品制作了图录。可以说,

这件作品的成交结果,将不仅探测出张

晓刚自己作品的市场顶部,同时也代表

了当代艺术顶尖作品在经济危机之后可

以重新达到的真实高度。这件作品在张

晓刚所有作品中的分量与《踱步》之于

陈逸飞、《协和医院三联画》之于曾梵

志是一样的,正是《踱步》的高调成交

给2009年的油画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而《创世篇 二号》的成交结果也必将

直接刺激《协和三联画》以及所有当代

艺术一线、一流作品的升值幅度。从某

种意义上说,这件作品必须成交,且必

须高价成交。

当晚八点半左右,这件作品被抬进

拍卖现场,这是当天唯一一件真身出现

在拍卖台前的作品,经过 30 次以上的

激烈竞投,这件作品最终以 4600 万港

元落槌,加佣金合人民币 4555.31 万元,

打破了张晓刚的个人单价记录,代表着

张晓刚 1992 年作 《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 4555.32 万元

上图 . 曾梵志 1999 年作 《面具系列》 1084.27 万元

下图 . 刘野 1997-1998 年作《无题》,曾在香港苏富比2008 年秋拍以 1142 万元成交,此次仅拍出 937.60 万元

Page 23: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21

TopFloorOctober 2010

当代艺术顶级作品重回历史高位。可以

想象,在这件作品成交之后,当代艺术

的各等级作品的价位随即开始板块运

动,大量作品的价格将出现不同尺度的

上调,而这一切都会在今年秋拍的其他

场次见到分晓。

曾梵志最抗跌:2008 秋拍之后,

天价明星艺术家的作品纷纷惜售难得一

见,只有曾梵志的作品无论在上拍数

量还是成交价格上,都显示强烈的抗跌

性,这点基本已成为市场的共识。此次

苏富比秋拍,曾梵志上拍 7 件作品全部

成交,包括 1994 年 -2005 年间各阶段

的作品,不仅全部成交,且有两件作品

突破千万,现场竞拍十分激烈,如作

于 1999 年的一件《面具系列》,估价

600-800 万港元,经过 20 次以上的竞拍,

最终成交价达到 1084.26 万元。另一件

2005 年作《肖像》,估价 80-100 万港元,

成交价达 221.74 万元,几乎是最低估

价的 3 倍有余。

除了抗跌之外,曾梵志作品的市场

表现还表现出成熟与合理的一面,在品

相好的作品高价成交的同时,品相一般

的作品并没有跟着疯涨。如此次上拍的

2004 年作《无题》,估价 100-150 万港元,

其着色与题材都不具备代表性,拍卖现

场也没有表现太大的兴趣,竞价 9 次,

137.93 万元成交。

刘野和方力钧的意外:作为曾经

的一线与将来的一线,方力钧与刘野此

次拍卖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刘野今年

春拍在苏富比刚刚刷新个人纪录,但并

没有趁势再下一城。方力钧是这次苏富

比的主打之一,精心搜求了各个时期的

5 件作品,结果却都不尽如人意。刘野

1997-1998 年作《无题》,曾在香港苏

富比 2008 年秋拍以 1142 万元成交,此

次仅拍出 937.60 万元。而方力钧上拍

的 1998 年作《1998.8.30》,曾在 2008

年北京保利春拍以 1064 万元成交,此

次仅拍出 839.83 万元。若只计算数据,

则这两件主要作品的二度上拍非但没有

增值,反而都各亏损 200 万元以上。

这两件之外的作品,也少有出色表

现。刘野无一件作品突破千万,只有一

件 2006 年作、图式较特别的《Miffy 想

成为艺术家》,竞价超过 15 此,最后

以 190.31 万元成交,是最低估价的 3

倍。方力钧则只有一件作于 1989 年的

《无题》,也是迄今为止市场所见最早

的“光头”符号作品,估价 240-300 万

港元,引起了现场很大兴趣,最终以

986.49 万元成交,并赢得了现场掌声。

尽管如此,其他几件作品的黯淡成交,

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两人在市场中的真

实排位。

其他:除去日韩艺术家之后,中

国当代的作品只剩下 120 余件,很多艺

术家都只有一件作品出现,难以进行统

计和比较,只能择要做简单分析。其中

王广义上拍数有 5 件之多,全部在最低

估价附近成交,虽无高价作品,但成交

却有很大的保障。较少在拍场上引起注

意的王劲松,这次上拍了一件创作于

1996 年 总 尺 幅 达 230.2×616.8cm 的 八

屏画《大繁荣》,最低估价达 380 万港元,

成交价为 336.98 万元。蔡国强、周春

芽、隋建国都上拍两件作品且成交,刘

小东、叶永青等各上拍一件作品且成交,

唐志冈、毛旭辉、谷文达则各有得失。

70 后艺术家之中,李松松上升势头明显,

仇晓飞和陈可则动静不大。此外,陈箴、

俸正杰、罗氏兄弟的流拍也应引起注意。

香港苏富比秋拍的突破是足以写进历史

的,但对于今年的秋拍大戏而言,苏富

比的戏份已经结束,它以自身的飞跃传

递出一个明确而强烈的信号,几十家或

老牌或新生的拍卖行已磨拳擦掌,究竟

还有什么样的现实在准备挑战想象的极

限呢?

秋风起兮,大幕正启。

方力钧 1998 年作《1998.8.30》,曾在 2008 年北京保利春拍以 1064 万元成交,此次仅拍出 839.83 万元

Page 24: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22

深度专题 Feature

想象秋拍 [ 上 ]

iMAgine THe AuTuMn AuCTiOnS

22

□ 顶层艺术评估中心︱文

Page 25: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23

TopFloorOctober 2010

今年春拍一结束,各种对秋拍的期望和预测就一直是圈内外热议的话题。进入 10 月,随着各个拍卖行预展的启动,以及媒体资料和官方网站拍品信息的公布,今秋油画及当代艺术的精品陆续登场亮相,究竟哪些拍品值得关注和买进,哪些拍品又不宜轻易出手?本刊推出特别专题,

连续两月分上下两篇针对香港佳士得、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翰海、上海泓盛、西泠拍卖六家拍卖行进行分析与预测,在这个注定将改写历史的秋季,让我们一起来想象秋拍!

下表是 TAAC 综合多种因素,对今年秋拍各大拍卖行部分重要拍品按照五星制进行的评级,结果仅供参考。我们将在每场拍卖之前,在本刊

新浪官方微博上发布我们对该拍卖专场作品的评级,并通过现场的观察和成交结果检验我们的分析与预测。

Page 26: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24

香港佳士得

深度专题 Feature

在春拍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总成交

额夺魁之后,香港佳士得 2010

年秋拍的帷幕又将在 12 月 6 日拉开。

从目前各个拍卖行公布的拍品信息来

看,前有苏富比刚刚创下的张晓刚《创

世篇二号》4555 万元的纪录,后有保

利推出的实际估值不低于前者的曾梵志

《协和医院三联画》。高估值的单件作

品佳士得这次不占优势,但要论油画及

当代艺术板块拍品的整体数量与质量,

佳士得无疑仍将在今年继续扮演领头羊

的角色。下面仅就 27 日的“亚洲当代

艺术及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夜场”和 28

日的“亚洲当代艺术日场”中值得关注

的重要作品作一个简单的勾勒。

夜场:千万级作品阵容鼎盛此次佳士得夜场共 44 件作品,如

果延续春拍“白手套”100% 成交的纪录,

则夜场的成交总额将会在 2-3 亿港元之

间。算上两件“咨询价”的作品,最高

估价达到千万港元的作品有 8 件,另有

5 件作品有望冲击千万,是整个秋拍高

价作品最集中的一个专场。

常玉、吴冠中、蔡国强、曾梵志:

此四人作品均属顶级作品,过千万应无

悬念。常玉 1950 年代作《花盆与菊》

为咨询价,曾在 2006 年香港佳士得秋

拍上拍出 3040.96 万元,时隔 4 年再次

上拍,预期必定更高,如若成交,极有

可能刷新常玉的最高单价纪录,夜场能

够再续春拍的辉煌,这件作品的成败至

关重要。常玉另一件作品《玫瑰》品相

也很不错,很有可能破千万。

吴冠中 1975 年作《御花园 - 故宫白

皮松》,尺寸不大,为 72.5×53.5cm,

但其品相为今年秋拍所有吴冠中油画作

品中最佳,掩藏于松树背后的皇家气派,

也很附后现今市场的口味,这件作品的

竞拍预计会相当激烈,成交额有可能超

越该专场估值更高的其他作品。

蔡国强 1997 年作《寻找外星人》,

是其目前为止拍场第一件“咨询价”的

作品。苏富比 2007 年秋拍曾拍出一件

蔡国强 2000 年作《延长万里长城一万

米 - 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第十号(五张一

组)》,成交价 2048.75 万元,位居目

前蔡国强拍卖单价纪录第二位,而此次

上拍的《寻找外星人》在题材、创作年

代和尺幅上均超越前者。蔡国强目前最

高单价纪录为 7424.75 万元,这意味着

2000-7000万元之间的真空即将被打破。

曾梵志 1996 年作《面具系列》,

是 夜 场 图 录 的 封 面 作 品, 尺 寸 达

200×180cm,画面中包含 3 个姿态各异

的面具男子,在拍场所见“面具”系列中,

其复杂和精致仅次于 1996 年所作,拍

出曾梵志最高价纪录 6707.7 万元的《面

具系列 No.6》。与蔡国强类似,曾梵志

的拍卖单价在 2000-7000 万元区间内也

存在空挡,从目前曾梵志市场的强劲反

弹趋势来看,这件作品没有任何理由不

被看好。

陈澄波、朱铭、赵无极:陈澄波

1929 年作《太湖别墅》,91×116.5cm,

此次估价 1800 万 -2600 万港元,比他

拍出 3000 万以上的 3 张作品创作年代

都早四五年左右,尺寸则几乎一样,有

望冲击 3000 万。相比常玉, 拍卖市场

对陈澄波的炒作少一些,但其人气相对

也不足一些,这件作品的成交因此具备

一定的不确定性。朱铭 1982 年创作的

铜雕《掰开太极》,高度超过 2 米,此

次估价 1,000 -1,800 万港元,作为朱铭

单元的主打作品,也是备受瞩目。此外,

赵无极夜场有四件作品上拍,虽然都不

是顶级精品,但赵无极作品拍卖市场成

熟度最高的 20 世纪油画大事,其中至

少有两件具备冲击千万元的实力。

张晓刚、岳敏君、毛旭辉:张晓刚

夜场的 3 件作品时间跨度很大,不过都

不是第一流的作品;岳敏君的 2 件作品

年代较早,但品相也不够好;毛旭辉作

为西南当代艺术家老将,这次推出的代

表作值得关注。

日场:主推早期当代佳作亚洲当代艺术日场共有 268 件作

品,最高估价上百万港元的有 27 件。

打头阵的是两张余友涵的作品,余友涵

是今年拍卖市场最大的一匹黑马,这次

佳士得征集到的两件作品尺幅虽不大,

但年代都较早,应该会引起一番厮杀。

周春芽的一件 1999 年作《石头系

列》估价 600-800 万港元,是日场估价

最高的作品,也是周春芽迄今为止拍场

估价最高作品。这件作品曾在 2007 年

香港佳士得春拍上拍,估价 100-150 万

港元,成交价 760 万元。此作尺幅达

149.7×298.6cm,是周春芽“石头系列”

后期的大成之作,但并非最佳作品。目

前周春芽作品的市场行情在稳健中保持

着缓慢的上升态势,但如果要依靠这件

作品实现周春芽千万级别拍卖纪录零的

突破,则很有些勉强。

当代艺术名家的作品大多以早期为

主,如张晓刚、曾梵志、刘野、谷文达、

叶永青等都有很早的作品出现,对市场

来说比其他常见的作品更吸引人。新人

和年轻艺术家中,尹朝阳、李松松、管

勇、李真等值得关注。

夜 场 千 万 级作 品 阵 容 鼎盛, 日 场 主推 早 期 当 代佳作。

Page 27: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25

TopFloorOctober 2010

5. 曾梵志 1996 年作《面具系列》布面油画 200×180cm估价 : 11200-1800 万港元

6. 张晓刚 1989 年作《无题》纸本油彩 71.7×53cm估价 : 70-90 万港元

7. 朱铭 1982 年创作《掰开太极》铜雕 122×149×288cm估价 : 1000-1800 万港元

4. 蔡国强 1997 年作《寻找外星人》( 局部 ) 火药爆破 水墨纸本 275×3200cm 咨询价

1. 王沂东 1995-1996 年作《山里的新娘》布面油画 190×180cm估价 : 450-650 万港元

2. 吴冠中 1975 年作《御花园 - 故宫白皮松》布面油画 73.8×54.7cm估价 : 900-1200 万港元

3. 常玉 1950 年代作《青花盆与菊》布面油画 123.5×93.6cm咨询价

5

1 2

64

3

7

Page 28: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26

深度专题 Feature

北京保利

靠当代艺术起家的北京保利迎来了

五周年秋拍,与过去动辄三四个

专场,或者一口气推出两个夜场相比,

这次秋拍的场次安排非常普通,仅一个

夜场一个日场,不过比较具体的拍品质

量,可以发现实际上与春拍差别不大,

主要作品基本都集中在夜场拍卖,日场

则乏善可陈。

夜场:本土化的野心此次夜场共上拍 68 件拍品,总估

值在 2.17-3.25 亿元之间,与佳士得夜

场总估值相当,其中 5 位艺术家的 7 件

作品的最高估值突破了千万元。值得注

意的是,与佳士得夜场主推 20 世纪大

师不同,保利夜场主推的曾梵志、刘小

东、方力钧、冷军、艾轩均为当代中国

艺术的领军人物。

曾梵志的破亿使命:曾梵志 1992

年作《协和医院》三联画在此次夜场中

估值只有 800-1500 万元,但这与今年

佳士得春拍陈逸飞《四重奏》从 400 万

港元起拍一样,不过是障眼法。无论是

从这件作品的实际价值,还是从保利之

前大张旗鼓的宣传来看,这件作品无疑

是保利夜场最焦点的作品,尤其是 10

月初,尺寸仅为该作三分之一的张晓刚

《创世篇 二号》拍出 4555 万元之后,

市场对这件作品的预期便直线上升,正

如圈内风传的那样,这件作品肩负着当

代艺术首次破亿的使命。

在今春近现代书画正式进入亿元

时代,陈逸飞也拍到五千多万之后,油

画及当代艺术“破亿”便成为热议的话

题。《协和医院》毋庸置疑是曾梵志最

重要的作品,其意义等同于《创世篇》

之于张晓刚和《踱步》之于陈逸飞,都

是艺术家在转型期间具备总结和开创意

义的巨制。但“破亿”的影响不仅限于

艺术家个人,对目前整个现当代艺术的

市场价值序列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最

直接的影响就是高价作品和低价作品这

两级的彻底断裂,一线艺术家与二三线

艺术家的市场行情越拉越开,形成难以

填补的鸿沟。考虑到目前当代艺术板块

二三线在回暖上的滞后,以及一线艺术

家事实上已经重回 07 年的价格高位,

急着破亿看起来对市场的长远发展并无

益处。

刘小东蓄势待发:此次刘小东有

两件作品最高估值达到了 3000 万元级

别,分别是 1996 年作《违章》和 2007

年作《青藏铁路》。前者是刘小东九十

年代的重要代表作,参加过多次重要展

览,出版著录量也很大;后者则与拍

出高价的《三峡新移民》、《温床》在

题材、创作方式上一脉相承,尺幅达到

250×200cm×5。

作为学院派里最成功的艺术家之

一,刘小东及其作品具有学术上的保证,

近期开办的个展也来势汹汹,但客观的

分析其市场现状,可以发现刘小东作品

的流通量与流通率相对 F4 与曾梵志等

而言都不算高,尤其是高价作品的藏家

群体还需要时间培育,每年拍卖市场的

出货量也不稳定。作为投资而言,这里

面蕴藏着风险,也意味着机会。

艾轩、冷军、王沂东携手冲千万:

写实画派近两年在市场上一直稳中有

升,但一线写实名家的作品一般控制在

千万元以内,而此次保利夜场似乎打算

打破这一市场常态,冷军 2005 年作《肖

像 之 像 —— 小 罗》 估 价 达 到 了 1500-

2500 万元,艾轩 2009 年作《圣山》估

值达到了 800-1200 万元,王沂东则有

3 件作品最高估价超过了 800 万元。在

目前的成交记录中,只有王沂东有两件

作品突破过千万。三人中以冷军的精品

最为稀缺,就其创作实力、艺术价值和

市场认可度而言,这一估价虽然大胆,

但却是冒险一试的,哪怕流拍,并不会

明显影响到冷军其他作品的行情。而艾

轩和王沂东的作品则相对常见,且这次

拿出的作品并不具备很强的不可替代

性,如果流拍,则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相

同风格作品的行情。写实艺术近两年市

场价格的上扬与 08 秋之后当代艺术的

走低是紧密相关的,对写实的力捧,反

映了买家的谨慎心态,但当代艺术发展

的趋势以及其投资品德属性都决定了写

实艺术将在未来继续被边缘化,而今天

这种写实艺术与当代艺术在估值上分庭

抗礼的现象只可能是短暂的。

其他:夜场中虽然一口气推出了 8

件吴冠中作品,但可惜都不是精品,陈

逸飞同样没有精品出现;刘野、刘炜和

向京的作品有可观之处,何多苓、赵半狄

作品的估价则达到了历史最高,值得关注。

日场:看上去很不美虽然保利历来好东西都是优先放在

夜场,日场捡剩下的,成交额也往往只

是夜场的一个零头,但这次日场相比以

前,似乎更加惨不忍睹。一共 215 件作

品中,前面一半是一连串沉闷的写实作

品,而后面的当代部分也以粗糙的二三

流作品居多,如周春芽、尹朝阳、方力

钧、丁乙、蔡国强、韦嘉、管勇等的作

品均非精品。

仔细比较之下,谷文达、庞茂琨、

毛焰的作品还算入眼。

夜场看写实油画携手冲击千万,日场无甚可观。

Page 29: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27

TopFloorOctober 2010

1. 吴冠中 1994 年作《红花宅院》布面油画 91x65cm 估价:RMB 8,000,000 - 12,000,000

4. 曾梵志 1992 年作《协和医院》布面油画 150x116cm x3估价:RMB 8,000,000 - 15,000,000

5. 刘小东 2007 年作《青藏铁路》 布面油画 250x200cm x5估价:RMB 15,000,000 - 35,000,000

2. 吴冠中 1975 年作《北京·雪》 布面油画 72x45cm 估价:RMB 6,000,000 - 8,000,000

3. 刘野 1996 年作《齐白石知道蒙德里安》 布面油画 80×65cm估价:RMB 4,000,000 - 6,000,000

1 2 3

4

5

Page 30: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28

深度专题 Feature

北京匡时

匡时今年也迎来自己的五周年,秋

拍仍然坚持求精不求量,没有贪

大冒进,这次油画雕塑专场选件的专业

与全面,可以作为行业范本。

该专场作品数量为 144 件,相比最

近两季只有 20 件左右的增长,总估值

在 0.87-1.16 亿元之间,和今年春拍相

当。虽然依旧缺少千万级别的拍品,但

重要艺术家几乎无一缺席,且绝不滥竽

充数,涵盖了大部分经过市场淘洗过的

热门作品,排列整齐、一目了然。

早期油画:前 30 余件均为早期油

画,可以看出对早期油画史的用心爬梳。

最难得是有好几个大件。如关良 1940

年代所作的布面油画《灵岩山》,吴作

人 1961 年作《秋山晚炊》等,行家应

该不会放过。

杭州艺专大师:这一单元作品量

较少,主要是林风眠、吴冠中、赵无

极、朱德群的作品。其中吴冠中作品多

达 4 件,3 件纸本彩墨,1 件油画。今

年秋拍各大拍卖公司都在征集吴冠中的

油画,但鲜有精品,这次匡时的这张

1976 年作木板油画《漓江》,尺幅只

有 44.5×44.5cm,但却是技法成熟之作。

另 一 件 赵 无 极 1961 年 的 作 品

《5.12.61》, 尺 寸 为 60×92cm, 色 调

为少见的大红色,估价 780-980 万元。

在 今 年 10 月 苏 富 比 秋 拍 上, 一 件 构

图相似,作于 1960 年的大红色调作品

《18-10-60》成交价为 1230.93 万元,

尺幅则达到 196×116cm,是匡时这件

的 4 倍。相比之下,这件《5.12.61》的

估值稍稍有些偏高,但内地这样的作品

少见,还是值得一试。

学院经典与写实主义:写实油画是

今年秋拍的一大热门,但同时也最容易

鱼目混珠。匡时只选了十余件作品,避

免了良莠不齐,主推靳尚谊、陈丹青、

王沂东、陈逸飞等名家。

王沂东无疑是今年秋拍最受关注

的写实艺术家,各个拍卖行都不遗余

力的征集他的精品。匡时推出的这件

《 红 绣 球》 创 作 于 2004 年, 尺 幅 为

100×150cm。这件作品曾在 2008 年中

鼎国际春拍上拍出 847 万元,目前位列

王沂东最高单价第五位。和其他拍卖行

这次征集的王沂东作品比起来,这件《红

绣球》属于中上之作,600-800 万的价

格属于比较谨慎的估价。因这件《红绣

球》几乎是今年秋拍所有王沂东上拍精

品中最后上拍的一件,所以之前几件作

品的成交情况都会影响到这件。从近一

两年王沂东作品的上涨势头来看,这件

《红绣球》超过 800 万成交的可能性很大。

八五新潮:八五新潮时期的现当代

作品由于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和艺术价

值,极少见于拍场,此次匡时竟征集到

7 件之多,包括舒群、耿建翌、张培力、

夏小万等美术史上不可能绕过的名字。

舒群 1986 年作《绝对原则二》、

夏小万 1987 年作《生灵》为两位艺术

家目前拍场上出现的最好作品,很有可

能创下艺术家拍卖最新纪录。耿建翌

1985 年作《洗头》虽然曾在 2006 年嘉

德秋拍上流拍,这次出现已是市场洗牌

之后,按目前市场对早期作品的追捧来

看,这一单元爆出高价不算意外。

当代艺术名家名作:当代艺术作品

的数量占据整个专场的一半,最低估价

超过百万的有 10 件,而十万到百万级

别的作品也有很多亮点,几乎涵盖了大

部分具有市场潜力的 70 后艺术家,还

包括了很少在北京拍场出现的上海艺术

家孙良和刘大鸿的作品。

在高价作品中,主推的是刘野、

方力钧、岳敏君、周春芽和尹朝阳。刘

野在春拍刷新了个人纪录,但在今年香

港苏富比和上海恒利的秋拍中却不温不

火,这次匡时上拍的这件 2000 年作《中

午的蒙德里安》,尺寸为 90×90cm,

属于刘野的中上之作,580-780 的预估

价稍显大胆。

方力钧虽然在苏富比秋拍上也显

出颓势,但这次上拍的 2003 年作版画

《2003.2.1》,尺寸达 400×852cm,是

目前拍卖中唯一可见的巨幅彩色版画,

在展览、出版和公共收藏上,这套作品

有着漂亮的履历,200-300 万是很合理

的预估价。

周春芽这次上拍两件百万级作品,

其中 1992 年作《黑色的线条 红色的人

体》08 年春拍曾在匡时拍出 319.2 万

元,虽然已经是第三次上拍,但这件作

品曾获得 1992 年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

术双年展的最高奖,周春芽早期作品很

少参加重要展览,获奖则更是凤毛麟

角,此次预估价为 320-420 万,涨幅并

不大,值得拿下。另外,周春芽还有一

件 2010 年的新作《冬天已经过去》,

预估价 200-280 万,适合尝鲜,作为投

资来看则不便宜。

此外,岳敏君 1999 年创作的《大

烟囱》是今年秋拍岳敏君最好的一件,

尹朝阳的两张也可能成为竞拍热门,尤

其是在嘉德推出千万级别的尹朝阳作品

之后。

天 价 作 品 缺 席, 但 对百万元级别作品和二线艺术家的挖掘整理凸显专业精神与良苦用心。

Page 31: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29

TopFloorOctober 2010

1

26

4

3 7

5

1. 周春芽 1992 年作 《黑色的线条 红色的人体》布面油画 200×160cm 估价:RMB 3,500,000 - 4,500,000

2. 舒群 1986 年作 《绝对原则二》布面油画 110×100cm 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

3. 耿建翌 1985 年作 《洗头》布面油画 174x105cm估价:RMB 1,000,000 - 1,500,000

4. 刘野 2000 年作 《中午的蒙德里安》 布面丙烯 90x90cm估价:RMB 5,800,000 - 7,800,000

5. 王沂东 2004 年作 《红绣球》布面油画 100×150cm 估价:RMB 6,000,000 - 8,000,000

6. 岳敏君 1999 年作《大烟囱》布面油画 300×150cm估价:RMB 4,000,000 - 5,000,000

7. 赵无极 1961 年作 《5.12.61》布面油画 60×92cm 估价:RMB 7,800,000 - 9,800,000

Page 32: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30

深度专题 Feature

北京翰海

从2009 年开始,翰海的油画雕塑

专场接连发力,先是 09 年秋拍

陈逸飞《长笛手》拍出 3248 万元,到

今年春拍《长江万里图》油画长卷又以

5712 万元刷新吴冠中拍卖纪录,在内

地高价油画作品的成交上,目前只有翰

海可以与保利斗个旗鼓相当。

今年秋拍,翰海仍然继续高价精品

路线,两个油画雕塑专场共上拍 153 件

作品,比春拍反而减少了 50 余件,但

千万元级别的作品仍然保持在至少 3

件以上,剩下的作品中也潜伏着不少

黑马。

祖师爷出山探顶供奉康雍乾三朝的宫廷画师郎世

宁,可谓中国油画祖师爷级的人物,被

称为“西洋画师第一人”。为满足皇宫

需要,郎世宁流传后世的大多为山水花

鸟书画作品,油画则极为少见,能确定

为真品的只有 5 件,分散于各国博物馆。

此次上拍的纸本油画《纯惠贵妃像》,

经权威专家鉴定,确属真迹无疑。

这件作品除了尺幅、材质等美中不

足外,几乎具备了所有创造天价的条件:

历史漫长、血统高贵、来源可靠、故事

曲折,最重要的是,仅此一件还可以流

通,绝对独一无二。这种国宝级的稀缺

性,与目前创造出高价的吴冠中、陈逸

飞、张晓刚、曾梵志等都不可同日而语。

《纯惠贵妃像》虽是油画,但对其市场

价值评估,应更多的参考古代珍稀书画

以及郎世宁自己的价格尺度。

不过,越稀缺的作品,其成交价偶

然性越大。郎世宁的书画已在 2008 年

突破亿元大关,而古代书画也早已进

入亿元时代,后者从 2009 年起就正式

步入亿元时代,此次翰海大胆的给出

4000-5000 万的估价,对这件作品的期

望不言而喻。

陈逸飞 PK 写实画派翰海在今年春拍创下了吴冠中油画

的纪录,但此次在其他拍卖行纷纷推出

吴冠中作品之际,唯独翰海没有动作。

此次的大件依旧是陈逸飞,从《长笛手》、

《二重奏》,再到这次的《父与子》,

不难发现一些渊源,如果价格持续向好,

也许翰海将成为未来陈逸飞的主场。

严格意义上,陈逸飞可以归入中国

写实画派,但从市场表现来看,一直都

是陈逸飞走在前面。今年,这样的格局

产生了变化,大量艾轩、杨飞云、王沂

东的作品出现在各个拍卖行秋拍上,部

分代表作预估价已经突破千万,而同样

是中上之作,陈逸飞的很多作品估价反

而被写实画派所超越,与此同时,陈逸

飞的一流作品则难觅踪迹,以致写实画

派风头之健,俨然已盖过了老油画与当

代艺术。

《父与子》是今年秋拍唯一一件可

以与北京写实画派争锋的作品,陈逸飞

拍场最早拍出高价的就是西藏系列,但

近两年高价都集中在其红色历史题材和

音乐人物系列,只有 2007 年有两件重

量级的作品上拍,其中《龙眼》在嘉德

秋拍以 1019.2 万元拍出,而另一件就

是这件《父与子》,同年在纽约苏富比

春拍上拍,估价 50-70 万美元,成交价

421.74 万元。这个价格离此次翰海给出

的 1800-2500 万的估价有很大差距,但

关键的一点是,2007 年 5 月中国嘉德

以 4032 万拍出《黄河颂》,陈逸飞顶

级作品上涨到四五千万的价位,今年春

拍音乐人物系列后来居上,实际上已经

将陈逸飞精品推高到亿元级别。因此,

作为西藏题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父

与子》的这一估价还算合理,成交应被

看好。

当代艺术谁是黑马作为市场最活跃,风险也最高的版

块,当代艺术经历了泡沫和洗牌之后,

一线艺术家基本站稳阵脚,但随之而来

的是审美疲劳和新鲜感的丧失。今年春

拍虽然开始挖掘现当代早期作品,但真

正给市场带来刺激与兴奋的却是对重要

艺术家的重新发现,比如苏富比拍出的

余友涵、丁乙,以及翰海拍出的袁庆一。

这次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场,虽

然主打刘小东估价 1500-1800 万的《白

胖子》,但几匹 “准黑马”却更加惹眼。

从翰海的宣传来看,凌徽涛的《墙那边

在讨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展望的

《坐着的女孩》、李天元的《冶子》最

有可能爆冷。

这三件作品分别作于 1985、1990

和 1991 年,或有重要著录,或参加过

重要展览,或获得重要奖项。其中,凌

徽涛的作品市场存量太少,展望则相反,

拍卖价格和数量都已趋于稳定。只有李

天元 1994 年就有作品出现在首届嘉德

油画拍卖上,近年来也连续 6 年有作品

在北京、长三角和纽约的拍场上拍,但

尚未经过明显的炒作,具备市场基础与

后续增长空间。作为李天元最重要作

品的《冶子》,必定为眼光独到的买

家锁定。

破亿?黑马?写实 PK ?越是悬念越精彩。

Page 33: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31

TopFloorOctober 2010

5

12 6

4

37

1. 刘小东 1995 年作 《白胖子》油彩布面 250×152cm 估价:RMB 15,000,000 - 18,000,000

2. 尹朝阳 2005 年作 《迷》油彩布面 180×280cm 估价:RMB 1,000,000 - 1,500,000

3. 高瑀 2006 年作《妄河豚之宴》丙烯布面 200×400cm 估价:RMB 400,000 - 500,000

4. 李天元 1991 年作《冶子》 油彩布面 91×73cm 估价:RMB 2,200,000 - 2,800,000

6. 李贵君 2006 年作《温情》 油彩布面 140×100cm 估价:RMB 1,800,000-2,200,000

5. 郎世宁作于清乾隆初年 《纯惠贵妃像》油彩 多层高丽纸 54.5×42cm 估价:RMB 40,000,000 -50,000,000

7. 陈逸飞1995 年作 《父与子》 油彩布面 198.7×198.7cm 估价:RMB 18,000,000-25,000,000

Page 34: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32

人物 People

□ 本刊特约记者 雷天︱文

方力钧:青皮决定脑袋Fang lIjUn, peOple’s arTIsT: A BAlD HeAD DeTerMineS THe BrAin

Page 35: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33

TopFloorOctober 2010

8 月 21 日,方力钧个展《方力钧》在今日美术馆展出,除了他的绘画和装置作品外,还展出了方力钧大量的资料、手稿和早期习作,首次以全面回顾的方式,让大家认识这位著名当代艺术家。此前不久,方力钧出版了首部文字自传《像野狗一样生存》。

9 月 2 日,经过多方接洽,终于在今日美术馆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和这位“画坛 F4”之一的天王级艺术家做了一个近三个小时长时段深度访谈。

和他画作中著名的符号化“光头”所呈现的“青皮”“无赖”“玩世”大相径庭,方力钧本人聊起天来,却是一个特别认真的人,你感觉不到任何他试图用油滑的态度、天花乱坠的术语来高度诠释他自己的作品。和那些屁股坐稳了位置、占据话语权高度,因此对受众完全不屑一顾的某某大师、某某导演极为不同,画坛“天王巨星”方力钧显然非常愿意与观众沟通他的画作、他对人生的感受、思考和态度;他努力地用比喻、举例各种修辞,试图精确地描述他的画作、他的思考。虽然最后的结果可能仍有些云山雾罩,或者,越比喻越把意思弄得很离谱。不过这都无关大局,你得了解,他是真心诚意地想和你交流。

老方说,你 ( 艺术家 ) 必须得踏踏实实、干干净净地承认你是有需求要让大家接受你的,你是渴望让大家认同你的,这个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看起来,他像是一位深明权力规则,虽然已经拥有话语权地位,但却认同民主模式的艺术家。假如说,在现有权力结构下,多数人是屁股决定脑袋。那他可真是异类!

肉食者鄙,卑贱者最聪明。人民的艺术家方力钧,青皮决定脑袋。

《方力钧》: 我希望用这个展览呈现一个艺术家完整的生长历程

雷天:先请您谈谈做这个展览的

起因。

方力钧:这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结合

在一起的展览。首先做这个事情对自己

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对于十几岁考中专,

二十来岁考大学的时候还记忆犹新,好

像还是昨天的事情。但是又不得不承认

现在的你已经是一个中年艺术家,好像

稀里糊涂地就过来了。所以把自己的以

前做一个梳理,对自我认识来讲也是特

别有意义的事情。

另外一点,这还应该是一个本职工

作。比如说我们以前的展览,基本上就

是把结果拿出来展示,基本上从 1989

年之后,都是采取这样的一个方式。但

是它是什么样的一颗种子?是怎么样孕

育的?怎么样破土的?怎么样成长的?

都不在以前这种展览范围之内。

再一个,我们的社会,我说的不仅

仅是我们中国的社会,我指的是更广泛

的概念,个体和社会,或者个体和这个

世界,个体和不同的各种体制之间的矛

盾会越来越尖锐化。目前看起来是传媒

很普及,很先进,很快捷,但是个体的

诉求和个体生存的真实表达的可能性反

倒越来越小了。长期以来,我们既不满

足于这样的一个状态,又找不到一个比

较合适的表达自我诉求的渠道,我们到

底怎么样去看待和对待这样一种状态。

我自己慢慢也觉得,好像除了自己做一

些实际的工作之外,也没有什么更好的

办法,所以这也是(做这次展览)一个

非常大的原因。

雷天:我到今日美术馆看您这个画

展,画里呈现有很多历史的事件,包括

采访手记:不同时期的作品旁边都有对当时政治、

社会、艺术界大事的注释,您是希望通

过这样的全面展示来呈现一位艺术家个

体表达的变化,呈现一个变化逻辑,但

有些东西可能是突然出现,正好成了现

代艺术的一个新符号,有无限的解读空

间。比如光头的出现。

方力钧:那组画是大学毕业创作的

一部分,那时候还年轻,可能荷尔蒙起

的作用很大,年青人喜欢调皮,喜欢恶

作剧,对社会有点自己的看法,有点意

见。所以那些画是生理上的潜意识的提

示,顺理成章,很自然。

其他的很多解释都是在光头的形象

出现,被大家争议以后,再找理由去解

释它的。比如说这个光头很暧昧,比较

抹煞人的个性,但当时画之前肯定是没

有这样想问题的。有意思的是,在画的

过程中这种是决胜的语言自然而然地包

含了那些因素。其实这没有办法考证,

我想,肯定是它在视觉上提供了多种可

能性。之后当这个问题被不断地追问几

百遍的时候,自己不得已就当真了,就

得想一想到底为什么画一个光头。目前

能够找得到的最早的理由就是我们十几

岁读中专的时候,校长逼着我们剃头,

剃短头,然后一帮人恶作剧,全部都理

成光头了。那个时候卫生条件不好,人

们没有习惯理光头,长头发突然要变成

光头,然后青皮、头屑,突然间理光头

之后,在阳光照耀下的那种泛着的光泽,

都是非常刺眼的,让人无论从生理上还

是 ( 心理上 ),都是不可忍受的这样一

种状态。结果把这个校长搞得很狼狈,

因为校长自己忘了提前说“不可以理光

头”,所以发了一顿脾气,也没有什么

办法。

可能是我潜意识里有这么一个根,

这是一个又做坏事、又不被惩罚的一种

可能性。但开始把它作为画里的主体出

Page 36: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34

现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样一种潜意识,

其实我自己也搞不清楚。

这个是一个阶段性的寻根,寻到这

儿了。当然,这个话题肯定也还不能够

结束,因为还会有人不断地提出问题,

我也试图看看能不能从自己的记忆里面

提供其他的理论根据。也许某一天发现

一个可能更重要的,比它更早的根据,

就不知道了。

艺术家与国家的关系:你无法和你的命运抗争

雷天:在画展之前,您出了一本《像

野狗一样生存》,您非常强调艺术家的

自由状态、自由表达。我不知道您是怎

么看待艺术家的国家属性问题?比如文

艺复兴时期,但丁就讲过,“我的国家

是全世界。”“难道我不在佛罗伦萨这

个城市和它的人民面前屈身辱节,我便

不能思索宝贵的真理么?况且我并不缺

少面包吃。”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不会太

多考虑自己的国家归属。

方力钧:这个问题可能有几个方面

的因素,从物理属性的角度而言,你肯

定是属于自己的国家,这没有什么可以

商量的。另外从精神或者文化的角度来

分析,滋养我们的,或者我们所吸收的

养料大约 90% 以上都源自于中国的文

化传统,所以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属于

人物 People

方力钧 2008.8 360×250cm 布面油画

Page 37: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35

TopFloorOctober 2010

这个国家。第三点,国家有各种各样解

释的可能性。比如,国家有的时候是行

政概念,主权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文

化概念,种族概念,有各式各样的模糊

边缘或者界限。从地域上讲,我是生在

邯郸的,是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国的国家

的概念。

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国家

是一个暴力统治的工具,不是说你个人

愿意跟国家产生什么样的关系,你就可

以去选择的。并不是你想成为这个国家

的公民就可以成为,你想逃脱就可以逃

脱的。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讨论的余

地是没有的。因为你以一个个人生活化

的方式去讨论个体和国家的这种可能性

的时候,对个体而言是一个硬伤——你

不可能让一个微小的生命和时刻运行着

的强大的机器发生比较近的碰撞,或者

是摩擦。个体除了内心的认同,还需要

有一些非常具体的适应和服从,这一点

你是没有任何的选择的。

但丁的这样一个说法我们是可以

想象得到的。从精神层面而言,他可以

说我是超越国家的,我是世界的。其实

我们的公民,或者我们街上的很多小孩

都会说:我是世界化的,我是有世界观

的,或者说叫超国界或者超国家的。这

从理论和精神的层面来解释是没有问题

的,但是从个人的从属关系上来时,它

是有问题的。因为国家对个人的要求是

一个强制性的,不是你愿意或者不愿意

的,所以这个问题讨论的前提就已经不存

在了。

雷天:但丁所处的历史时期并没有

名族国家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直到文艺

复兴之后才兴起。其实我问这个问题是

想说,您如果没有经历在中国的这些个

人体验,或者在艺术圈,您这些画不是

以中国为背景,可能不会在世界范围内

引起那么多关注。

方力钧:如果把某个艺术家的个人

创作和这个国家,也许不能称为国家,

而是个人与其所生存的环境联系在一

起,这其实就是一种命运。无论你的命

运是幸运还是不幸,最终的结果是辉煌

还是悲惨——这其实都是一样的。因为

既然是命运,你就无法与你的命运抗争。

所以如果我把自己的命运和我所从

事的艺术创作割裂开来,抛弃自己的命

运,从别的地方找到充足的养分和理由,

重新建设文化或者建设艺术,我想这个

过程太累了。所以我的创作都是与个人

的经历有关,与中国有关。

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无法找回古代绘画传统中汪洋大海

雷天:我们看八大山人、看董其昌,

感到他们画作中超越动物性的人性高贵

的表现,也有一些比较富丽深层的东西。

方力钧 2007.8.15 360x750cm 布面油画

Page 38: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36

人物 People

方力钧 2007 52x41.5x40cm 综合材料

方力钧 2007.8.30 120x120cmx3,

Page 39: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37

TopFloorOctober 2010

是不是可以说,文革之后,被改造之后

的中国文化习俗、环境放大了人的动物

性的层面?比如艺术界,之前中国文化

是一个大江大海,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

大江大海里游;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

原因,变成了一条阴沟,里面就只有小

龙虾、或者泥鳅这样的动物,是不是可

以打这样一个比喻?

方力钧: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所包含

的内容以及它的形成原因就能解释这个

艺术环境转变的原因。古时候人和资源

的比例没有现在那么紧张,像八大山人、

董其昌这样的显赫身世使他们在财富分

配上占据了相对优越的位置,他们可能

没有生存的紧迫感。而如今,一方面我

们的资源不够分配,另外我们的分配制

度极不公平。生存的焦虑成为了我们这

个社会的特征,更不用提人们如何优雅

地生活。

雷天:但像石涛他们的生活是很清

苦的,八大也不是说有多优裕。

方力钧:这个我们必须得拿出物证

来。比如说他如果要是吃鸡蛋,这个鸡

蛋是超市买呢?还是他的仆人、家人或

者自家院落里面就可以养的?当时人的

普遍愿望是怎么样的?他为了生存,需

要付出多大的劳动,或者多辛苦才能交

换到生活必需品?所以,其实这好像已

经很难有可比性了。

雷天:您是觉得以前的这些画家,

基本上解决了生存的焦虑,不会因为生

存而发愁。

方力钧:是这样吧!相对而言,当

人和自然,人与人之间处于相对和谐的

前提下,他可能还有这种闲情逸致,还

有创作的可能性。

我朋友办了个宋元山水画展览,他

问我们每人是否能就各自所喜欢的那幅

画,写一篇关于宋人山水画的文章。结

果我一进展场就卡壳了,我实在没有办

法进入到这种山水画的状态中。以一个

现在的人,以一个我们的生存经验,再

突然回到去论述一个宋人的山水画,我

觉得我的本事是完全没有了。

其实我觉得这个话题就变得,我们

都希望用一个比较片面的,一个格式化

的方式把某一个话题给他固定了,然后

我们找到一种终极的解决方法,但是这

是不可能存在的。

雷天:80 年代西学热的时候,国

内的文化状态是延续“五四”,批判中

国文化的,这些年重提中国文化倒是主

流。看起来您仍是批判的态度。

方力钧:其实如果说我是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一个批判的态度,我觉得这个

太高抬我了,我既没有这个学问,也没

有这个力量。就个人而言,我只是试图

能够全面一点,不要过于片面或者过于

主观地把一个局部当成一个整体。

梵高与野狗:我们总想把一个观念固定化,这很荒唐

雷天:您多次强调您思考绘画的

着眼点在于关系——通过画面构建人

和人、人和理想或者人和自然的世界关

系。您不耻梵高只有激情,他像动物一

样生存。有两个问题,一是像野狗一样

生存的梵高,看起来您并不太欣赏,可

否具体解释您所期望的独立自由的野狗

精神?

方力钧:谈到梵高这个话题的时

候是九十年代初期,整个中国的艺术界

基本上还是把梵高作为唯一的榜样,年

轻艺术家都做好了思想准备,做梵高这

样的艺术家。之所以这么过激地批评梵

高,实际上是意味着梵高不是唯一的可

能性。艺术的生态应该是非常丰富的,

各种可能性都可以存在。是这样的一个

语言环境。

其实我理解的梵高更像是一只疯

狗,不是像一只野狗。当然了,这个不

是说对梵高本身的不恭敬。

有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把一个梦想,

或者一个世界观、哲学观当成生活指标

来要求,尤其当这种世界观是用一种口

语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时候,人们更希

望看你在这样一个社会里面如何像野狗

一样生存、处事。其实这个“野狗”的

比喻有点像铁轨一样,有指导意义,有

共同建构和承载的意义。铁轨没有并在

一起的可能性,所以你不可能把你的世

界观真正一比一地放在现实生活里面找

论据,否则即便你撒谎也找不到这样的

关系。

雷天:您认为梵高只有激情,但

是海德格尔在梵高的《农鞋》里看到

的似乎并非只有激情,而正是您所期望

的——在此世界中所有的根基性“关

系”,“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

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宁静

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

朦胧的冬眠。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

靠性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

困的无言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

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您怎么看

待这个解释?或者您可以再具体解释您

所期望通过画作构建的“关系”?

方力钧:其实一个好的艺术家,或

者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作品完成后挂在

美术馆里面,这个作品还在继续,它是

有生命力的。它与不同身份、阅历,不

同 知 识 水 平 的 观 众 会 产 生 不 一 样 的

关系。

我觉得梵高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

家,他的作品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

Page 40: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38

间会有不同的认识。我在说这段话的时

候,可能更多的是在我写这个文章或者

说这段话的时候,那一瞬间对他的一种

判断。但具体到某一幅作品,可能我是

非常喜欢和崇拜的。他能够在野地里面,

在一个太阳地底下现场写生,能够画出

这么伟大的作品,对我而言简直是不可

想象的。

我们对语言的选择和问题的选择,

可能都是不全面的,带有一定的欺骗性,

这种欺骗性不仅是对读者或观众,对我

自己也是同样的。我们总想把什么东西

固定化,其实这种努力大部分都是荒唐

的,或者达不到你所预期的结果。

我要通过画作重新构建和个体的关系:努力地呈现绘画中被忽略的个体

雷天:您能不能再具体谈一下您想

通过这个画作构建什么关系?

方力钧:所谓的这种构建关系,其

实也有一个上下文的关系。比如我有个

非常个人化的强烈感觉,就是我们生活

的这个时代,个人经常是被严重忽略的,

或者是被人为的忽略的。我个人觉得我

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个人往往是被严重忽

略的,或者是被认为的忽略的。可是当

个人反映在我们的文艺作品中的时候,

好像每个人都得到了非常好的照顾。这

一点无论在以前的样板戏还是现在的美

术作品中都能得到体现。比如以前会画

华国锋主席和农民、工人在一起,或者

毛主席和农民在一起。现在我们的画家

会画张三、李四的肖像,而这些肖像主

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被重视的,或者境

遇很糟,但在美术作品中,他们有名有

姓。这就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每一个个

体都被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被照顾的很好。

如果我是一个出身非常好的,享受

到了这种“张三、李四”待遇这样的人,

我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做这样的艺术家。

但我自己的经历只能选择作为一种假象

的反叛者,或者一种不同意见的身份。

在这样的语境下,我才能谈你刚才的这

个问题,论证这种关系。

如何论证这种关系呢?其实它可以

当做技术问题来推敲。因为艺术家的任

何一个想法都是一个物化的过程,每个

人都有感情,都有好恶和判断。这个社

会又不要求艺术家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其实也不存在一个正确的判断。每一个

人都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能力,但艺术家

的难题在于如何物化它,你有没有把它

物化的能力。

首先进入技术层面,这就与光头紧

密相关了。因为这个人的个人身份被撤

销了,那么自然地,语言的重点没有办

法放到对某一个人的猜测上,我就把这

些东西都搞虚了。

第二就是选择道具。比如在画水之

前,我知道有博科尼这么一个人也在画

与水有关的作品。他画的是游泳池里的

水,他的水暗指了一种中产阶级,有钱

阶级或者资本主义的一种状态。而我不

允许这个水是在游泳池里的,我不允许

它是有边界的。我所指的水就是一种生

命和周围的关系。

再比如说,我把地域或者环境的可

能性抽空了,这样又有一大块向我所描

写的或者我所理解的关系靠拢了。

我和观众的关系:我需要不断从观众的反馈中调整自己

雷天:您希望您的画作不只靠激情

和构图吸引观众,一方面您希望能让观

人物 People

Page 41: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39

TopFloorOctober 2010

众在一秒到三秒钟之内读完画作,另一

方面您又希望给观众留下回味的空间。

一个是画作的表现力(快速吸引观众),

一个是画作对于内涵的表达 ( 能引起观

众回味 )。您怎么协调表现力和表达内

涵之间的关系。

方力钧:如果一个话题不具有挑战

性的话,也不会成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我一直是这样想问题的——当这个问题

被我意识到,然后当这个问题被我当做

一个问题并试图去解决的时候,我就已

经“上道”了。至于我到底解决了多少,

是不是就能够像我预期的那样表现得非

常好?这和我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

题是有非常大的差别的。

至于你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其实

我觉得不应该由我来回答。观众在某件

作品上的反映对我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就是这个人只能有机会看一眼的时候,方力钧 《40800mm》 4080x6x15cm 压克力

方力钧 2008.10.1 270x840cm 布面油画

Page 42: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40

他能不能得到应该得到的东西?当他看

过一眼作品之后,是否有可能把这个作

品搬回家?过了十年、二十年之后,,

他还有没有东西足以支持他在更长的时

间里还喜爱这个作品?这对于艺术家而

言就是一种指导作用,对我而言,它

的好处在于对我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我不能片面。

雷天:这样会不会存在一个歧异,

比如有一些画作,您想表达的是这样一

个意思,是根据一分钟看画的观众来打

发的。但是经过各种各样不同的解读,

变成了一幅旷世名作,会不会有这样的

状况?

方力钧:这里面有一个相互牵连的

关系链条。首先这个关系链条就是艺术

家和观众,或者和大众之间是什么样的

关系。传统上倾向于把这种关系分裂开

来:艺术家或者是为自己做作品、为市

场做作品,为观众做作品。其实艺术家

与观众、与市场、与大众的关系是一个

非常完美的整体。因为我们必须认识到,

人类共性的平台远远大于差异性。

第二个,这些关系虽然是一体的,

但毕竟你是你,我是我,我个人和这个

社会,和群体是不一样的。你必须得踏

踏实实、干干净净的承认你是有需求要

让大家接受你的,你是渴望让大家认同

你的,这个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所以

我必须不断的从观众身上反馈的信息中

调整我自己,这不是一个丢人的事情。

我和市场的关系:在野外架网网鸟

雷天:但是有一个问题,比如您的

画作里面有很多经验,包括您与社会的

关系、当年生活的一些烙印——您在圆

明园与宋庄的经历。这些我作为一个中

国的普通观众,或者说国外的观众都不

太熟悉。有一些国外的观众,他们对中

国的想象可能认为就是您画的状态,但

是可能有一些国内观众认为您的画作不

是他心目中的想象。您会根据观众调节

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您所理想的观众

是什么样的?

方力钧:打个比方,一个人去野外

架一个网来网鸟,网鸟的时候,他不针

对任何一只鸟,也不拒绝任何一只鸟。

他网到的只是撞到网里的鸟,这也很像

酒吧里提供的柠檬汁。理论上,柠檬汁

是为每一位顾客准备的,但事实上只有

点这个柠檬汁的顾客才能喝到它。所以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玩,很滑稽的预设

前提。

雷天:类似姜太公钓鱼。

方力钧:对,我比姜太公钓鱼实际

多了。

艺术家、观众和社会的关系,当你

提供服务的时候,你要揣摩别人的心思,

提供别人需要的产品,获得市场或者是

获得别人的喜欢,这种可能性是很有效

的方法。另外你可能是一个稀有物种,

比如说美国人和非洲人飞到成都来看大

熊猫,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熊猫,

当他看到大熊猫之后,并不会因为这个

观众在南非的时候是也拉屎,所以他就

不喜欢看大熊猫拉屎了。也就是说,如

果你是一个稀有品种或稀有物种,无论

你做什么,你所有的行为都会成为社会

关注的焦点,大家渴望能够看到,渴望

能够拥有。

所以我们对于艺术家的判断就很有

意思的。有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一个艺术

家本体到底是一个什么。我们仅仅把这

个艺术家的作品当成一个结果,然后这

个结果有它的这种商业价值,这种判断

其实是很滞后的,而且也是很低级的理

解。因为无论你说到哪一点,都是有一

个相对的关系存在,当你忽略了这种关

系的时候,最美妙的地方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我们把所有这些最美妙的细节

人物 People

方力钧 2008 秋 250x360cm 布面油画

Page 43: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41

TopFloorOctober 2010

都忽略掉了,那我们这个世界或者我们

这个生活还存在什么吗?

我和权力系统的关系:你要知道你在绞肉机下的无奈生存

雷天:有人把你的画分成几个系

列:光头 & 玩世系列、泳生 & 永生系列、

儿童 & 蝶变系列、普天同庆 & 彩色江

山系列,这其中的变化是不是也体现了

你与生存环境的互动关系?您认为艺术

的本质是瓦解、消解权力和话语,艺术

家的本质是无政府主义。您现在是更顺

应这个社会,还是通过开饭馆、参加画

展等各种社会活动更清晰看清这个世界

的游戏规则,然后通过画作去瓦解您所

认知的权力话语?

方力钧:其实很难说是否能起到这

样的作用。因为无论是动物性、社会性,

还是文明和人类秩序的要求,都倾

向于加强权力系统的统治。的确,

权力系统是在不断地被加强。

而瓦解这种权力系统是对个人

有意义的。要知道你是在一个

无奈挣扎的前提下生活的,

你必须设计出你是无奈的,而

且你是在挣扎的前提下的“美

好生活”。如果你不知道,你

以为你是很了不起的,你可以设

计出一套你自以为了不起的生活的

构想,这个本质是不同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

讲,我更倾向于是

对个人有益

的权力系统。

雷天:这些年,您是不是对权力的

游戏规则认识得更清楚了?比如您开饭

馆,要跟工商局打交道,跟卫生检查的

人也要搞好关系,您是否会亲自涉及到

种种问题当中?

方力钧:我们要客观地认识到为什

么会有权利系统,为什么这个系统强大

到没有人可以动摇,这样才能有一个态

度。我经常会想权力系统其实是一个“绞

肉机”,它绞的不仅仅是别人的肉,是

肉它都可以绞。所以你也可以加入进去,

但加入进去的时候,你不一定是按电纽

的那个人,也许是被塞进去的那个人;

你也可能选择不绞进去,但你不绞进去

的时候,你还是会被这个权力系统随便

拿来按进去。

如果你要选择这样一个角色,你必

须意识到在什么情况

下 别 人 会 把 你 塞

到这个绞肉机里

面去。我想这

是一个事关生

存的,很

现 实 也

很急迫的

事情。所以

我所想要强调

的 是, 你 有 没

有这样的一个认

识?当你有这

个认识

的时候,可能你的处境和处理方式是不

一样的。

雷天:最后问您一个问题,当然

这个问题可能评论家回答更合适一点,

但是我想知道您的答案。您的绘画作品

曾与崔健的音乐、王朔的小说一道成为

时代的标志,所以我想具体聊聊您的画

作对今天我们这个时代的影响。王朔是

作家,他的语言曾经颠覆了整个社会的

表达方式;崔健的摇滚唤醒过一代人的

心灵,当然,这与他的歌词的内涵也息

息相关;前两者都有具体的文字表现,

而您的画作是观看,影响人对自身存在

状态的认知以及对自己和社会关系的认

知。我想从改变“观看”这一角度来阐

释您的画作对人的影响。

方力钧:就像你说的,这应该是一

个评论家来说的一个问题。我所关心的

还是个体,比如新的物种在面临各种选

择的时候,可能会呈现出一个大家以前

没有预想到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我想就

已经有其自身的意义了。

如果我们只有一种选择性的时候,

第二种选择性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

们有两种选择性的时候,那么第三种选

择给我们的空间是多大?哪怕我们已经

有了一万种选择性的时候,我们也绝对

非常珍爱或者珍视第一万零一种的选择

性。我觉得这是人类所面临的最艰巨、

最挣扎的工作。可惜的是,我们现在所

有努力的结果差不多都在一项一项地剥

夺我们的可能性。无论是从资本主义消

费市场的角度,还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

甚至是从语言的、民族的,传统文化

的人为淘汰或者自然淘汰的角度,

其实我们原本都有一万多钟的选择

性;但事实上,我们却在一种似乎

不可逆转的形式下工作着,好像

睡醒了,我们就少几种选择。

Page 44: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42

□ 本刊特约记者 沈崴崴︱文

今天在静安寺或者人民广场地铁站,你都能看到一排耀眼的灯箱广告,是色泽鲜艳的抽象画,下角一行印刷体“彭鸣亮油画”。他的画还出现在公交车站、楼盘广告画册、电信磁卡……更重要的是,这些广告全部是他自己的个人行为。

“我彭鸣亮 是个特殊的人”

peng MInglIang: i AM A SPeCiAl PerSOn

人物 People

Page 45: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43

TopFloorOctober 2010

有人讲他是上海最会经营的画家,

有人说他的画很烂,也有人力挺

他。他二十多年前就发财致富,但却争

议缠身;他八十年代就开始出名,却从

不与画廊签约合作。他如何看待当下的

艺术?如何看待自己?以下内文,全部

采用彭鸣亮先生的原话。

“中国艺术出了大问题”中国艺术出了大问题!艺术的本质

是什么?艺术的本质是对形式的创造。

我们都搞错了!那些艺术杂志,总是在

作品内容里面翻花样,而且找的那些所

谓的当代画家——什么叫当代画家?当

代画家应该给现代的人和将来的人贡献

什么?——都搞错掉了。

装置、录像、动画什么的都是在模

仿,更没意义!完全是在抄袭别人,还

不如把外国那些好的作品直接拿过来给

大家看。我觉得很遗憾,中国人到现在

为止还没搞清楚艺术的真谛到底是什么。

很悲哀,很悲哀。我跟你讲这个悲

哀是什么,我就跟你讲一个道理你就会

明白:你在成千上万的画里面看到毕加

索的画,就会耳目一新,不用看名字就

知道是毕加索的,是吧?至于他画的是

什么、表现的这个人是谁?你根本就不

会去想,完全给你的就是一种形式一种

视觉。你看我们现在出问题出在什么地

方?一是画这些丑恶的人,攻击现代社

会或者攻击共产党,用这样的内容来吸

引人,来吸引和讨好国外的那些政治团

体或者反对中国或者抱有某种政治目的

的人。

我真的觉得我们现在的美术评论界

还有媒体、画家、收藏家都在犯错误。

你去看现在的展览,根本就不懂绘画!

老百姓闯进美术馆,看到展览,搞得清

楚哪个是谁吧?一定要看名字。我到现

在还没搞清楚这个大头是谁画的、那个

脸是谁画的——这个就是错的。

那些绿狗、桃花——太差了!那个

绿狗,绝对是抄袭,有个美国雕塑家早

就做过了,全是绿狗!桃花是中国最最

传统的,中国画里面画桃花的人多得不

得了,只不过他用的是油画。他在形式

上突破了什么呢?在色彩上突破了还是

构图上突破了还是什么突破了呢?我真

搞不懂人们喜欢它什么?我是很老实的

讲,他们几个人,我真的搞不清楚,因

为他们都是以这种乱七八糟来取胜。所

以说中国现在深刻的在思考艺术、追求

艺术的人,真的太少太少了!那些当代

艺术展我都不看,寄给我杂志我翻一翻。

如果我有机会能够在公开的媒体,我一

定会讲的:犯错误啦。那些艺术作品怎

么可能卖得这么贵?而且这么疯狂的

追求?

“中国的老油画也很差”我推崇毕加索、马蒂斯、康定斯基,

我绝对倾向于现代艺术。现代艺术之后

的整个当代艺术,中国的我否定。国外

的当代艺术家,我喜欢安迪 . 沃霍尔,

因为他是创造,他创造了波普。

现在拍卖行也是,怎么会追捧那

些清末民国的画家?他们把两个背景、

两个板块搞错了。时代造就人,乱世出

军事家、出英雄;盛世出艺术家、经济

学家,我也不要指名,就这一圈画家,

他们出生在清朝要灭亡的时代,他最好

的时期在民国——这是什么概念?就是

说,在中国的殖民地军阀混战的时候,

这一批画家怎么可能有我们现在这种鼎

盛时期的——现在是几百年来我们最好

的年代——那些板块里面的人好呢?

中国的老油画也不好!太差!还

是在抄袭!(记者:那吴冠中呢?)我

为吴冠中写了篇文章,我来念给你听:

如果说吴冠中为中国美术做出了贡献的

话,我认为他的贡献是一个极其勤奋的

探险者和勘探者。如果你想寻找一条通

向罗马的路,那吴冠中已帮你探询过很

多并证明是走不通的通向罗马的路。于

是你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如果你想找一

个真正的金矿的话,同样吴冠中已帮你

勘探过并证明不是金矿的矿。同样你也

可以省很多力。另外吴冠中比很多所谓

前辈的画家所谓的大师要强很多,因为

吴冠中知道要打通一条自己的路,并为

之而努力,而那些“大师”却从来也不

知道要挖出自己的金矿,他们一生都在

别人的金矿里打工。——我指的就是所

谓的“老油画”,中国的老油画太不成

熟啦,无论技艺还是形式,他们只是做

到了一个传播作用,无论徐悲鸿也好林

风眠也好。怎么会喜欢他们的呢?我真

是觉得莫名其妙!——从吴冠中身上你

可以证明要想创作出自己的艺术你必须

为之而努力奋斗,但奋斗和勤奋不一定

能寻找一条你的路,其实这也是一种冒

险。梵高找到了自己的路、属于他自己

的金矿,可是当他找到的时候,他的代

价是年轻的生命和一生的痛苦与挣扎。

毕加索是幸运的,他很早就找到了属于

自己的金矿,可他最了不起的是他永不

满足,他一生在挖一个又一个的金矿,

而且命中率很高。到了晚年体力不行了,

但他还在继续的挖,就像一个贪婪的野

兽。有些所谓“大师”,只是在别人的

金矿里改良一些挖矿的技术而已,只是

帮矿主挖出了更多的金子。更可悲的是,

那些所谓“大师”,有的人一生还是在

铁矿里打工。

“我很早就很有钱了”1987 年我在静安文化馆做第一个

展览的时候就开始卖画了,当时从做镜

框到召集媒体到印请柬,全是我一个人。

来买画的是我朋友的朋友,是个美国人。

“我彭鸣亮 是个特殊的人”

Page 46: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44

后来很多老外都来找我,其实我是最早

把画卖给老外的人,现在那些所谓的艺

术家不能比的。

我很早就很有钱,那些在体制里

的人看到我都羡慕死了。当时我卖画全

拿的兑换券,兑换券在那个时候可以进

入五星级宾馆吃饭买面包什么的。人家

几十块钱工资的时候,我一张画卖三千

块;别人在讲万元户的时候,我一张画

就卖掉 1 万 2 千多元。而且这个完全是

市场的,我没有平台,都是人家自发来

买的。所以我讲我的画真正经过市场考

验,不像那些人在拍卖行拼命拉高,然

后上百万上千万卖给别人。我做的所有

广告,只是讲“彭鸣亮油画”,我没讲

过我是最好的画家,我就是把我的东西

赤裸裸的给你看,你喜欢你就收藏,而

且我的价格都是自然浮动,比如讲我的

画现在是十万元一张,今年有十个人来

向我买,我就涨到十五万。因为我来不

及画的,我是这么形成我的价格,完全

是市场化的。

上海美术馆我做过两次展览。第一

次是 1989 年,1989 年在上海美术馆做

展览是什么概念?只有大师才能在那里

办个展。上海美术馆规格很高很严的,

还要上海文化局批,我彭鸣亮办到了。

因为有了我第一次在静安文化馆的展

览,所以有了第二次我在美术馆办画展。

我任何事情都有铺垫的,静安区文化馆

办展览的时候,上海所有的媒体全部大

篇幅报道,那么文化局就知道有个年轻

画家彭鸣亮。所以我去文化局的时候,

他们已经知道我了。

在文化馆美术馆做展览,收入不需

要跟他们分成,不过要向他们付钱。但

是第二次在上海美术馆就没付钱,是他

们的邀请展。现在在上海美术馆办展览

容易了,场馆可以出租了。彭鸣亮永远

走在别人前头,当别人参加美协的时候,

我已经在上海美术馆办展览了。我也没

想过参加美协,我是独行侠。我这个人

与生俱来的奇怪,我生命力很强,从小

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所以我性格很急,

有点结巴,很多人讲是我的思维太快,

嘴巴跟不上。

“他们有我这样的公众知名度吗?”

我为什么不找画廊代理?因为我没

碰到跟我一样有远大理想的、能够把事

业做大的、能够对绘画有深刻理解的人。

我没法给他们代理。

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我的广告牌,以

前从来没有人做过。压力很大的。第一

次做是在 2003 年,做在淮海路、高安路、

枫林路,路边灯箱。要经过市容管理局

和工商局的批准,他们也是第一次碰到

这种状况,很怕,不敢(批)。后来我

说服他们:第一我是抽象绘画,是美感,

我们城市太硬了,出门就是钢筋水泥,

到处都是商业广告,我们上海一定要有

文化,我自己掏钱来美化这个城市,我

不会在广告里说一句我彭鸣亮的画怎么

好,我也不会把我的电话号码放在上面。

做灯箱跟我卖画没关系。我这个人

就是要把真正好的东西带给人民,带给

这个社会。我们这个社会在艺术上是误

导的,我没办法,我只有靠这个。什么

是真正美的东西?要原创的,要美的,

要能走得进公共空间的。翻开美术史,

哪个伟大画家的画走不进公共空间?都

是走得了公共空间的人才能成为伟大的

画家。梵高的画莫奈的画都能够挂在人

家的家里、街头,米罗的画能够烧成瓷

板在墙面上,他们行吗?他们的画能够

放在一个很时尚的地方吗?

你说上海的画廊造就过一个像我

彭鸣亮这样的人吗?上海的画廊培养过

一个比我彭鸣亮名气更大的人吗?你现

在拿出几个画家的名字,拿到马路上,

他们有我这样的公众知名度吗?什么叫

最最有名啊?一个最伟大的画家他的公

众知名度肯定是最最大的,而不是几个

画家在那里搞来搞去。为什么我要在这

么多的地方放这么多广告牌?绝大多数

上海世纪大道站,彭鸣亮的地铁灯箱广告

人物 People

Page 47: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45

TopFloorOctober 2010

画家只想到要在美术馆展览、在画廊展

览,我是把整个上海当成美术馆,这种

气格他们有吗?他们也做不到。你叫他

们每个月烧掉 500 万?现在我的广告牌

一个月最少 500 万,我已经做掉一个多

亿。他们的画不是很贵吗?一张卖掉几

千万,做一点这个东西不是毛毛雨吗?

为什么不做呢?静安寺地铁下面的广告

牌,7 万 2 千块钱一块、一个月,我 20 块;

世纪大道,我 20 块;人民广场我一百块,

还有公交车。现在莘庄地铁站那个大屏

幕都在放我的宣传片。这就是市场,这

就是实力说话。不用问彭鸣亮的画卖多

少钱,这就是消费。

卖画这个话题我很避讳的,别人问

我价格多少我都不讲的。我的兴奋点就

是要把我创造的绘画语言、要把这个艺

术给传播开来,我想为这个社会做出正

确的贡献,要让更多人知道艺术是什么、

为什么需要艺术、好的艺术是什么、我

们的民族需要什么样的艺术。

“我认为我的画将来是无价之宝”

绝大部分藏家是疯狂喜欢我的画,

这种疯狂我也不想讲给别人听,他们真

的痴迷,连做梦都会想到这张画。我认

为我的画将来是无价之宝,很多收藏我

画的人,都想成为路德维希这样的人,

他们是为了保护好这个艺术品,让后人

知道他们的眼界和欣赏力,是把这个事

情当事业来做,而不是卖掉。他们绝对

不是富豪,但真的喜欢我的画。我是没

有看到其他画家有这么好素质的收藏群

体,他们那些画,都是为了运作、炒作、

卖掉。

我为什么不在艺术媒体做宣传?第

一:那些主流的专业媒体我觉得发行的

面太狭窄,只给画廊、画家,很少有精

英白领去订这种杂志的。我彭鸣亮是个

特殊的人,不管主流的也好非主流的也

好不懂画的也好,他们已经知道我了,

该看到我画的人都看到了,我现在已经

是,几乎上海人十个有八个都看过我的

画了吧,在主流杂志上登或不登对我来

说是一样的。而且我觉得现在的主流艺

术杂志办得太差了,思想不解放。我喜

欢时尚杂志,他们倒反而开放,时尚杂

志登我太多太多了。艺术杂志很保守,

登来登去这么几个人。而且现在的艺术

杂志我太明白了,绝大多数都是卖版面的。

做台历、电信磁卡都是我推广计划

里的一项,我有很多点子、很多想法。

跟楼盘合作是开发商主动来找我的,比

如盛大金磐,他们还给我出场费,他们

觉得我的画适合挂在他们的楼盘里。我

跟你讲将来这个市场会有多需要,有个

人跟我讲——不知道准确不准确,但是

是个信号——上海有 120 幢比较好的楼

盘,里面放的画 80% 是抽象画。

我跟你说句实实在在的话:我很寂

寞,我很痛苦,很少碰到知音,很少碰

到对绘画有深刻理解的人。我觉得中国

的艺术要起来不是靠一两个人或是一小

撮人,而是要整个观念的转变,朝一个

正确的方向走。我相信现在只是暂时的,

所谓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画,会昙花一现,

没法持续。

彭鸣亮《水潺月》 80x70cm 2006

Page 48: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46

外滩 艺术生态圈THe ArT eCOSySTeM OF THe BunD□ 本刊记者 潘丽︱文

外滩作为重要地标,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外滩被誉为上海城市之根,这里有浓缩近代文明的万国建筑群,有频频在影视剧里露脸的外白渡桥,有国际著名奢侈品牌的专卖店,也有常年的游人如织……近来,艺术机构的不断进驻,如沪申画廊、外滩 18号画廊、外滩美术馆、和平饭店斯沃琪艺术中心……为浮华、热闹的外滩又添加一个艺术的标签。

画廊生意经 Gallery Business

46

Page 49: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47

TopFloorOctober 2010

建筑本身就是艺术与世界其他优秀建筑相比,外滩的

建筑就单体而言不是最经典的,但外滩

建筑群却让世人惊叹。在浦江沿岸的这

短短的 1700 米之中,外滩连贯竖立着

数十座“万国建筑”,西方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派、哥特式、罗

马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的、折衷

主义的……花样繁复,简直成为现代建

筑的博物馆。艺术空间置身在一栋精致、

有着岁月故事的建筑里,本事就是件充

满美感的事件。

沪申画廊位于外滩广东路路口一幢

欧式建筑里。这栋建筑物建于 1916 年,

是上海第一幢钢结构建筑,当时被认为

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建筑有七层,总体设计上采取了新古典

主义与近现代主义相混合的折衷主义方式。

美妙的建筑本身就是艺术,一次好

的展览能将建筑空间充分使用,并将

作品与空间的关系处理得恰当好

处、相得益彰。

曾与沪申画廊多次

合作的顾德新对该画

廊 的 空

间格外钟情,在 2005 年到 2008 年的三

次个展中,他把画廊空间当作自己的作

品加以整体利用。

沪申画廊内部有处中庭气势不凡,

中庭呈梯形体、垂直高度有 20 米,透

过廊柱可见四层以上各楼层,棕褐色铁

面圆形廊柱逐渐合拢,通向顶楼。这处

中庭,在 2007 年的个展中,被顾德新

改造成了一个湖蓝色的池塘,上面撒放

的密密麻麻的假苍蝇,而 2008 年,中

庭中的大理石和木头柱子也变身为顾德

新所营造的虚拟空间的视觉元素。另外

画廊沿街的窗户在顾德新眼中,也成为

沟通展厅与公共空间的媒介。

2010 年外滩美术馆的开幕展也是

建筑空间与布展完美结合的范例。

上海外滩美术馆座落于上海黄浦江

与苏州河交汇之处的外滩源片区,前身

是建成于 1932 年的亚洲文会大楼。英

国著名建筑师 David Chipperfield 对其进

行了整修,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为

了满足现代美术馆的展览功能,将建

筑最上部的三层空间连通起来。

《 蔡 国 强: 农

民达芬奇》将外滩

美术馆的每一

处空间完美

利 用 了,

建 筑

TopFloorOctober 2010

47

Page 50: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48

的外墙被刷上了标题,“不知如何降下”,

这也是该展览的口号之一;建筑的顶端

则放着一件展品:农民杜文达的飞碟。

这些都呈现在公共区域,来来往往的路

人不进美术馆就能看到,彰显出“无墙

美术馆”的现代美术馆理念。而建筑体

内的六层,每一层被定义了不同的主题,

展览层次丰富且鲜明。这个很主流很和

谐的展,一如蔡国强之前的《收租院》,

颇受争议。在一场全是别人的展品的展

览里,蔡国强的身份究竟是什么?蔡国

强很谦虚的说,自己不是展览的主角,

主角是那些农民,自己只是讲故事的人。

不过从布展的每一处细节里,都能看到

蔡国强的用心和创意:外墙的标语,展

厅内现植的草坪、飞翔的小鸟、现代的

投影装置,就连楼梯的过道白墙都被他

利用了,书写着数百位农民的名字……

但是建筑太美,有时也会喧宾夺主。

2010 年 6 月沪申画廊举办的《超空间》

展,观者对展品兴致寥寥,却纷纷把相

机镜头朝上,猛拍中庭。

艺术机构的高端路线身处外滩的画廊,从诞生之日起就

注定了身份的复杂性。不仅仅是画廊,

可以是所谓上流阶层交际的场所,可以

是某种商业行为的锦上添花,也可以是

某个地产品牌的附属产业。

沪申画廊所处的外滩三号,现在已

是上海乃至全国顶级的时尚场所。一楼

是阿玛尼旗舰店,二、三楼是法国依云

的水疗中心;四层以上则是高级餐厅,

如 Jean Georges 法国餐厅、黄浦会等。

身处奢华之地的沪申画廊,自成立

之初走的就是高端路线。筹建之初,画

廊便代表“外滩三号”与上海美术馆联

合举办了“都市营造——2002 上海双

年展”,赢得了国内外艺术界的广泛关

注,而画廊的开幕展也集结了张晓刚、

方力钧、林书民、隋建国等一批在中国

当代艺术史上熠熠生光的名字。这家按

照博物馆标准设计的画廊,目标是成为

中国现代艺术馆藏的翘楚,并与纽约、

伦敦、巴黎、柏林、东京等顶尖私人画

廊建立合作关系。

沪申画廊当年的风光离不开翁菱。

翁菱 1996 年开始主持中央美院画廊,

2004 成为沪申画廊的第一任总监,可

以说沪申画廊是她一手创办的,她的个

人能力让沪申迅速拥有了国际一线顶级

画廊的声誉。翁菱对外滩有着自己独特

的认知:“外滩既是老百姓的(全国人

民都来外滩散步),也是资本家的(这

里从来就是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也是

艺术家的(外滩诞生了多少艺术作品),

这是城市最精华的部分,是城市的心脏,

是发展也是脉络,我的理想就是在这里

开一个最顶级的中国当代艺术画廊,让

中国的主流社会和精英阶层理解并接受

当代艺术。”

2008 年翁菱离开沪申画廊后,沪

申的光芒慢慢褪去。可是底子好,撼动

农民杜文达的飞碟

画廊生意经 Gallery Business

Page 51: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49

TopFloorOctober 2010

不了它的地位,岳敏君、隈研吾等大腕

儿依然将其作为上海展的首选。现在,

沪申画廊会定期举办一些慈善晚宴,各

界名流出席,如国际名模吕燕就是常客,

这里星光熠熠,充满着上流阶层的奢华

味道。以画廊为始,在艺术的名义下,

沪申画廊成为一个拥有巨大包容力的舞

台,各界名流在此欢聚、共舞,正如翁

菱当年所言,“除了艺术,你还有什么

手段,可以让政界、学界、商界、金融界、

艺术界最精英的人士坐在一张桌子边,

共商大计?”或许对于现在的沪申而言,

是否在当代艺术圈葆有持久的关注度也

不再重要,艺术只是某种形式或表象。

2009 年 6 月,外滩 18 号的艺术沙

龙变身为画廊。外滩 18 号,位于外滩

南京路口,原为英国渣打银行驻中国的

总部。与外滩三号一样,这座著名建

筑修复后的肌体里,驻扎进了各种奢侈

品牌: Cartier、Zegna、珠宝皇帝卡地

亚、顶级钟表制造商百达翡丽,还有世

界著名艺术品收藏者 Berko 家族在中国

开设的唯一一家经营欧洲名画的 Berko

Gallery(百鹤高画廊)。而四到七楼一

样也云集了高档餐厅和奢华酒吧。

年轻的法国女艺术家唐妮诗是 18

号画廊的现任艺术总监。唐妮诗有着

骄人的履历:17 岁时举办了她的第一

精品店

外滩 18 号画廊

Page 52: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50

个展览。1999 年创办自己艺术画廊,

2006 年在巴黎合伙创立了当代艺术展

“ShowOff”。2007 年,被法国文化部

授予艺术文化骑士勋章。

外籍艺术总监的加盟让 18 号画廊

有了更开阔的国际视野。虽然 18 号画

廊也会举办国内新锐艺术家(如马良、

杨泳樑等)的个展,但它与中国当代艺

术的粘连感不并强,更像是国际年轻

艺术家的舞台。很多国外艺术家在中

国的处女秀奉献给了 18 号画廊,如意

大利的 laurina paperina、法国的 Hubert

Barrere。展览的形式多样,涂鸦、漫画、

多媒体装置、时装……艺术的跨界让我

们嗅到了鲜亮活泼的气息。这或许与唐

妮诗的身份有关,她现在巴黎时尚集团

任副总裁,将时尚、艺术、设计混搭是

她的长项。

外滩的平民面孔在哪里?外滩的艺术格调从来就不缺奢华。

2010 年五月,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精

品博览会(SFJAF)将场地从市中心的

上海展览中心搬到了洛克 • 外滩源。

洛克 • 外滩源号称小外滩源,北至

南苏州路、南至北京东路、西至虎丘路、

东至圆明园路,其中包括原为英国领事

馆的“外滩源壹号”。外滩源被专家称

为上海现代城市之源,而洛克 • 外滩则

又处于外滩源的核心地带。在这个配有

保安、只对 VIP 观众开放的高档博览会,

吸引了 20 家国内外艺术品收藏家和珠

宝商,展示了法国的古董家具、珠宝、

中东的古董挂毯、中国宋朝时期青铜佛

像等稀世珍宝。

可是外滩艺术的平民面孔又在哪

里?毕竟,外滩是属于公众的、是开放

外滩 18 号画廊

画廊生意经 Gallery Business

Page 53: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51

TopFloorOctober 2010

的,而非私有的、封闭的。2010 年五月,

外滩美术馆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艺术

机构开放、公益性的一面。开幕展《农

民达芬奇》的基调已经将这个新兴美术

馆的定位显现出来:有创意、富有正面

的社会性、面向大众、关注当下。

这座民营美术馆让我们看到另一种

高贵:不是纸醉金迷式的物质,而是精

神。与外滩那些身处奢华场所的艺术机

构不同,这里的展览是顶级的、但不浮

华喧闹;这里的建筑是一流的,但内部

装饰简单干净;这里常常大牌云集,但

不是为了奢华的派对,而是免费向大众

开放的讲座。

一般的讲座,请到国内艺术界的

大腕儿就算很有水准了,但外滩美术馆

一出手,那叫一个阔绰。出现在《蔡国

强:农民达芬奇》的研讨会的嘉宾有:

中原佑介、Thomas Krens 、南条史生、

David Ross、Germano Celant……他们担

任着或担任过国际著名美术馆的馆长、

资深策展人,是在国际当代艺术具有话

语权的人。外滩美术馆的馆长赖香伶一

直很推崇“无墙美术馆”的概念,她希

望把美术馆的活动带出所谓美学空间的

“墙”,超越这个“墙”的限制。除了

在展览期间,会办一些相关的讲座,美

术馆后面的广场也将变身为公共空间,

放一些露天电影、举办室外音乐会等等,

在美术馆“墙”外的在公共空间也会配

置一些艺术品,让公众在走动时就能看到。

和外滩其他的艺术机构不同,外滩

美术馆是公益性的、非营利的。赖香伶

表示,在未来的规划上,他们会注重呈

现的外滩在的多元化。“以前的外滩曾

有新闻的、宗教的、建筑的、艺术的等

各类活动,我们希望外滩美术馆也可以

做到这样,所以我们鼓励跨界,和不同

的艺术文化领域合作,比如设计创意、

建筑。”赖香伶说。

外滩美术馆的展示空间的有限,让

具有史观铺陈的展览无法实现,在今后

的策展重点上,“如何很贴切、敏锐地

反映中国社会语境之下的当代议题,包

括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的议题将是我们

今后努力的方向。”赖香伶说。除了继

续与国际知名、成熟的艺术家合作外,

赖香伶也希望多多接触年轻艺术家,与

他们合作。

时尚创意基地的初露端倪作为时尚之地的外滩吸引了越来越

多品牌的入驻,在时尚与艺术联姻的大

气候下,2010 年 5 月 26 日,斯沃琪艺

术中心成立。作为一块表,斯沃琪大有

看头。斯沃琪与艺术的合作始于 1985

年,琪琪 • 毕加索 (Kiki Picasso) 在巴黎

为 140 枚斯沃琪腕表揭幕。随后,凯

斯 • 哈林 (Keith Haring) 也于次年推出 4

款“斯沃琪艺术家特别款腕表”。在过

去的 25 年中,斯沃琪与国际知名艺术

家频繁合作,如阿嘉莎 • 鲁兹 • 德拉普

拉达 (Agatha Ruiz de la Prada)、黑泽明、

安妮 • 莱柏维兹 (Annie Leibovitz)、阿纳

尔多 • 波莫多罗 (Arnaldo Pomodoro)、白

南准、小野洋子……还有中国的岳敏君。

斯沃琪艺术中心入驻在外滩著名的

地标建筑和平饭店内。首先亮相的斯沃

琪精品店看上去更像是处精致的画廊。

空间主色调为白色,螺旋形的楼梯、柔

软植物状的展架,凸显出展示品的绚丽

多彩。而斯沃琪艺术中心随后还有一系

列让人期待的惊喜亮相:比如艺术家工

作室。这个工作室将邀请世界各地的艺

术家来此入住,艺术家可以在此免费入

住三个月到半年,只要离开时留下一份

他们在此入住期间创作的绘画、雕刻、

室内设计等作品。今后,这些艺术品将

成为斯沃琪集团在设计手表时的灵感来

源,制作出只有这一艺术中心才有的精

品手表。

2010 年 2 月,上海进入了联合国

创建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上海成

为继台北、香港后的中国创意之都。目

前上海有近百个创意产业园区,虽然外

滩的创意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但以外滩

的特殊地位,势必会吸引越来越多国际

创意品牌的入驻。

斯沃琪艺术中心

Page 54: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52

亚洲当代艺术:收藏什么、何时收藏、如何收藏? —— 侯瀚如主持 2010“上海当代”收藏家论坛

COnTeMpOrary arT In asIa: wHAT, wHen AnD HOw TO COlleCT?

□ 本刊编辑部︱整理

Frances Morris侯瀚如 Alexandra Munroe Kathy Halbreich

Suhanya Raffel

王璜生

Uli Sigg

Raiji Kuroda Tan Boon Hui张子康

论坛 Forum

Page 55: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53

TopFloorOctober 2010

侯瀚如:其实本来艺术博览会都是买卖的事

情,像我们这种人基本上是没什么事可

干的。但是后来我一想,好像还是有点

儿事可干,因为这个买卖不光是个买卖

的问题,也涉及到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

市场;这个市场不光是关于一些很高级

的消费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于我们

这个社会怎么去保存文化艺术的成果、

怎么解禁我们的历史。特别是在今天,

中国和亚洲的艺术市场的发展几乎是到

了爆发的一种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当

代艺术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作为在这个

专业里工作的人,有什么样的责任、通

过什么样的方式去保存这个意义?我想

在这点上艺术和市场的关系就可以结合

起来,就是说怎么透过市场的力量来帮

助我们建立关于这段历史的收藏。相信

今天当代艺术在个人收藏方面已经积累

了很丰富、很深厚的一些成果,但是很

多成果并没有被公众所看到;而同时我

们也看到有很多新的公立或私立博物馆

正在建立当中,但是这些博物馆往往没

有资源去获得最好的当代艺术作品,那

这个时候怎么把私人和公众的力量结合

起来,使得我们能够建立更好的博物馆

收藏或者公共机构的收藏,这是非常紧

迫的一个任务。

9月 9 日,著名策展人及艺术评论

家侯瀚如先生联合“上海当代”博

览会共同组织了论坛《收藏亚洲当代艺

术:收藏什么、何时收藏、如何收藏?》,

聚焦美术馆和艺术基金等公共机构应如

何建立亚洲当代艺术藏品。对公共收藏

部分的讨论分成三部分:中国大背景、

亚洲大背景、西方大背景,最后由著名

的私人收藏家乌利 . 希克和侯瀚如的对

话完美收尾。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王璜生:我以前在广东美术馆,现在在中央

美术学院美术馆。就中国官方博物馆对

当代艺术的收藏而言,广东美术馆应该

说是做得比较前的,从 1997 年成立之

初就注意到这个问题,而在 2002 年开

始正式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当时很多人

觉得,如果中国官方机构不抓紧收藏的

话,很多作品都会流到国外机构,那对

今后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都会有很大的

阻碍。广东美术馆作为官方美术馆,对

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相对来说有着非常

大的正面作用。

中国官方美术机构介入当代艺术

收藏首先碰到的很大问题就是,官方美

术馆高度重视传统艺术,对正在发生的

当代艺术不敢有大的作为,而且往往在

资金方面也没有得到好的保障、没有好

的规划。这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包括

最高规格的上海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在

内。尽管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有非常多的

海外收藏,也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梳理、

给予了一定的定位,但是我希望能够尽

快建立起中国美术馆的收藏平台,是在

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首届广州三

年展的思考,对当代实验艺术进行了学

术上的梳理和介入,大胆进行当代艺术

收藏。

我们非常遗憾的是,在整个当代

艺术的收藏及思考中,没办法有效的自

我建构并形成对中国当代艺术相对完整

的有序的体系。那么,虽然近年来广东

美术馆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有了

初步的收藏,但是比较重要的、有代表

性的作品还是收不到。从 80 年代发生

到现在非常活跃的当代艺术发展历程,

如果没有完整有序的有代表性的收藏,

那是很难给这段艺术史一个理性的叙述

的。作为官方美术馆,对历史阶段的文

化发展的推动是负有很大责任的,像美

国的 MOMA 对早期抽象主义的推动,

我记得科隆博物馆的馆长曾经很骄傲的

对我讲,他们对美国的波普艺术有非常

完整的和优秀的收藏。

现在我到了中央美院的美术馆,

它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但是一直以

来在当代艺术的收藏方面基本是空白。

它有非常好的古代收藏、以及从上世纪

30 年代到 70 年代的收藏。现在我们增

加的部分就是当代艺术,并且重点针对

中央美院的年轻艺术家以及出身于中央

美院、在当代艺术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的艺术家,同时对在校的学生做出一个

收藏判断。比如我们收藏了一些今年中

央美院毕业的研究生作品,像高洪波的

作品;还有一件全部用刺绣做出来的高

度写实的空间,名叫《花家地》,表现

的是美院宿舍的 9 楼;还有一个作品也

非常有意思,他将安迪 . 沃霍尔、博伊

斯等艺术家用生活用品创作的作品,全

部回归到生活中去,这个作品叫《一居

室》,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把杜尚的小便

池都回归到生活本身中去。

今日美术馆馆长

张子康:今日美术馆从当初的雏形到现在相

对成熟的美术馆形态,是经历了一个过

程的,这同样也是中国对美术馆收藏的

一个认知过程。刚才侯瀚如先生介绍我

们是私人美术馆,但是在现在中国的体

制下,真正的私人美术馆还不能成立,

实际上我们叫“民营非企美术馆”。在

中国,合法的、能够拿到执照的美术馆

只有两种:一是公立的,一是民营非企

的。美国有国立美术馆、私立美术馆、

私人美术馆,但是中国的民营非企既不

Page 56: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54

同于美国的私立美术馆也不同于美国的

私人美术馆,非公有非私有,非马非驴,

实际上是中国发展时期的一个产物。它

跟美国的私立美术馆之所以不同,是因

为属性不一样,因为中国的民营非企美

术馆的资产归民政局处理,而不是归董

事会,美国是归董事会处理的,中国的

美术家协会也同样是民营非企的执照。

今日美术馆成立于 2002 年,这个

时期房地产商崛起,出来了一批私人发

起的私立美术馆,但是真正的合法化是

在 2006 年,我们是第一家得到了执照

的公益性私立美术馆。2005 年以前,

金典集团的房地产商如张宝全先生购买

了一部分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这些作品

我们经过梳理,把能够达到学术质量的,

作为捐赠纳入到公益性收藏,其他的作

品还是归房地产商所有。当时中国美术

馆、上海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在中国当

代艺术收藏方面还存在着政策的问题,

因为他们的收藏需要政府的认可,所以

当时还有一定的难度。这个时候今日美

术馆收藏了一批比较重要的作品,但是

这一段的收藏不能形成体系。我们这两

年重点放在学术的梳理上,然后考虑怎

么把收藏体系化。

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特别分散,哪

个机构都没能把大部分重要作品收集在

一个地方,很多作品分散在私人手里。

现在我们的收藏是两个线路:一是

对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当代艺术中的关

系和位置的梳理,我们更多地进行了文

献的收集和资料整理以及学术梳理,在

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实物收藏。比如说我

们做了方力钧个人发展的文献展览,从

最早的作品到现在的历程。如果你不了

解这一代艺术家的个人经历、社会背景,

你就不可能理解中国当代艺术。另一方

面,今日美术馆在考虑怎么在收藏上不

受商业的干扰,来做学术化的体系化的

收藏,这是我们的一个课题。今日美术

馆利用了国外的既有机制,即民主化的

收藏定位机制,而非一人主张个人独断

的传统模式,由此获得更科学更准确的

收藏定位。

现在我们还在建立一个数字化收藏

的体系,估计明年年底会向公众公布。

我们会把今日集团其他的私人收藏全部

纳入这个虚拟系统。我觉得在中国对当

代艺术的认知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所

以我们用这样一种虚拟收藏的概念来推

动对此的认知。

新加坡美术馆馆长

Tan Boon Hui:东南亚的当代艺术从上世纪 80 年

代开始发展,到了现在全球化的年代,

所有的想法都在快速流通,纽约刚刚发

生的事情可能很快就被亚洲艺术家知道

并且做出回应,这种更紧密而且快速的

互动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生产的

方法,更多的不同的媒介和材料被应用,

呈现在我们面前是更加技术化、完成度

更高的作品。

美术馆的责任是做出尽可能完整的

收藏,即使这些藏品很难被不是这个区

域的人所理解。东南亚地区的美术馆为

缺乏资源和支持所苦,东南亚有很多国

立美术馆,但是除了新加坡美术馆之外,

大多数美术馆都不能做出超越地区性的

完整的收藏。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

拍卖公司、画廊和私人收藏家对这个区

域的贡献更多帮助了艺术家对自己的定

位,也推动了艺术发展和前进。对新的

年轻艺术家来说这个力量非常有用,不

仅超越了国立美术馆的能力和界限,同

时我们也不能忘记,正是拍卖行建立和

定义了所谓东南亚当代艺术的体系。比

较不良的一面是,只有一小群艺术能够

被看到,只有一小群艺术家能够得到关

注,同时在金融危机下,艺术家的创作

生涯也经历了高和低的反差。

美术馆的收藏着重在艺术家个人的

发展和整个区域的艺术发展上,这样的

结果能让更多人在第一市场而不是到第

二市场也就是拍卖行来购买艺术,这对

美术馆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

我们就可以专注在想要告诉大众的信

息上。

论坛现场

论坛 Forum

Page 57: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55

TopFloorOctober 2010

布里斯班昆士兰美术馆策展及收藏发展项目副总监

Suhanya Raffel:

亚太三年展是昆士兰美术馆进行

收藏的很重要的机制,也是很重要的指

标。昆士兰美术馆的收藏还有一个特色

是,它非常强调地点,和别的美术馆收

藏把讨论艺术作品和艺术史作为唯一的

收藏标准不同,昆士兰美术馆的收藏强

调在地理位置所产生的艺术事件和艺术

生产。

作为一个公共美术馆,我们的预算

很有限。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尽量做丰

富的有深度的收藏。1996 年我们收藏

了向蔡国强委托制作的作品,亚太三年

展和昆士兰美术馆非常紧密的和不同地

区的策展人合作。在美术馆的馆长游说

政府增加了更多的预算之后,昆士兰美

术馆有了第二个馆址,所以 2006 年亚

太三年展有非常卓越的进展。2009 年

亚太三年展,我们收藏了杨少斌、长征

计划等,而且我们很荣幸在非常早的时

候就收藏了徐冰的作品《天书》。我们

另一个来自中国的项目是张晓刚的展

览,张晓刚让我们展出了他学生时期的

作品,这些作品从来还没对公众展出过,

他的作品展示了中国艺术家在一些历史

时期所经历过的事情。

古根汉姆美术馆亚洲艺术高级策展人

Alexandra Munroe:

西方美术馆其实是刚刚从零开始建

立亚洲当代艺术的收藏,16 年前,我

在日本福冈参加一个日本战后前卫艺术

的展览,当时没有一个机构和机制能够

很好地研究亚洲当代艺术的生产。当时

西方在教育和学术上都不知道该拿亚洲

当代艺术怎么办,因为亚洲当代艺术的

生存和存在方式都在他们想象之外。

我是西方第一个被指定做亚洲当代

艺术的策划人,2005 年古根汉姆董事

会指定了我,因为再不跟上的话就要落

后了,亚洲的艺术生产已经非常活跃。

每个艺术收藏机构的背景、历史不一样,

收藏方式不一样。不光是西方的艺术机

构跟亚洲的不一样,西方与西方之间的

艺术机构也不一样。比如说古根汉姆和

MOMA 都想收藏亚洲当代艺术,但是方

式不一样,很多方面都有很大差别。

古根汉姆收藏的亚洲艺术第一个是

白南准,然后是蔡国强。在购物和收藏

之间,在娱乐和艺术之间,主要问题是

建立什么样的理论框架。古根汉姆对亚

洲当代艺术的收藏是深度收藏,而不像

MOMA 是百科全书式的,古根汉姆的重

点放在一些独特的艺术家和专项的深度

收藏上面。我们也从各地的双年展去收

集作品,比如曹斐的作品就收集了好几

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订购作

品,几乎有 60% 的作品是根据场地专

门去订购的。

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国际艺术收藏项目总监

Frances Morris:泰特成立于 1897 年,是一个国家

美术馆,本来一直聚焦当地艺术,比如

从 17 世纪开始到今天的英国艺术品。

从 1930 年开始收藏国际艺术作品,有

超现实主义作品、战后的艺术作品等等。

2007 年,泰特发展了一项收藏亚太地

区艺术品的项目,支持者多半都是收藏

家,还特地成立了一个中东部门,筹备

了两个新的委员会——南亚和北非。以

上措施显示泰特美术馆正在全面展开对

亚洲当代艺术的收藏。

泰特对亚洲当代艺术的收藏重点放

在两块:一是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二是

重要的当代艺术家。而对于作品媒介的

种类也在增加,比如表演艺术和摄影,

以前泰特是不收的,现在也开始收藏了。

泰特的另一个特点是所有的收藏

决定都来源于亲自去做的研究,而不是

依赖于博览会和拍卖场。很多收藏的作

品都来源于艺术展览本身,比如徐震的

《8848》、杨福东的《雀村以东》、张

恩利画的“水桶”系列以及陈箴的作品等。

著名私人收藏家

乌利 . 希克我是在上世纪 70 年代来到中国,

那时我是个商人,因为生意的关系,慢

慢领悟到我对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和中

国的现实其实并不了解。自从我的学生

时代开始就对西方当代艺术有非常的兴

趣,所以很自然的,我对中国产生的当

代艺术发生了兴趣,希望中国当代艺

术能够提供我接触到中国现实的一个方

式。在当时,没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我就把关注的焦点转移

到这里。大多数私人收藏家是根据自己

的趣味来收藏的,但对中国当代艺术,

我不是这个出发点。

当时我非常惊讶的发现,中国没有

任何人关注当代艺术的生产,所以我就

兴起了这个念头,希望从机构的角度做

文献式的收藏,包括所有艺术生产的媒

介,做一个全面式的收藏。我没有任何

犹豫也没有任何阻碍就开始了,我的收

藏包括 2000 件艺术作品,包含了各种

创作媒介。

中国当代艺术跟中国的发展密不可

分,尤其是 1979 年以来的 30 年,所以

我希望我的收藏能够反映中国经济、文

化、社会的发展。对我而言,中国当代

Page 58: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56

艺术也是我跟中国取得联系的方式,是

我跟中国以外的观众进行沟通的一种媒

介。我希望能够反映,在这样一个急速

发展的全球语境之下,中国的艺术究竟

在进行什么样的生产?这个主题在过去

几年被密集讨论,在接下来的几年还会

被密切关注。而在接下来的几年我会有

一个关注点:究竟是谁塑造了中国当代

艺术的历史?究竟是谁在推动中国当代

艺术的发展?这是最近发生在艺术家之

间的密切讨论。

在 90 年代早期,我发现中国有非

常多杰出的艺术家,但是不为中国以外

的国家所知,所以我设立了一个中国

当代艺术奖项,希望能让很多国际重要

策展人和专家来到这个地方,亲眼看

到中国的艺术生产;并且他们在回去以

后,会邀请中国艺术家参与他们的艺术

项目,让杰出的中国艺术家能够有更多

的参与国际艺术项目的机会。在我设立

奖项的时候,也有一个自私的动机,那

个时候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个系统并不是

透明的,也没有太多的资源能够去了解

整个中国的当代艺术生产到底是怎么回

事。当时没有书籍,没有网络,没有什

么展览可以提供你作为参考的资讯。所

以,透过这个奖项,我也拥有了一个方

法,从艺术家那里取得了关于他们艺术

创作的资讯。之后我还设立了中国艺术

批评的奖项,也是出于相似的原因,我

希望中国的艺术批评能够得到更多的来

自国际上的关注。所以我认为我自己更

多的是个研究者,而不是收藏家。

在过去几年中,我的收藏在世界很

多美术馆都做过巡回展出。在这些巡回

展里,展出的只是我收藏的一部分,不

是全部,因为每次展出都是不同的组合,

没有人知道这 2000 件作品究竟是怎么

一回事。我认为巡回展扮演了一个非常

有效的角色,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让更

多人理解到来自中国的艺术生产的广度

和深度。在世界各地已经有非常多来自

中国的艺术展,但是没有任何的展览体

现出高质量的全面性。在这样一个特殊

的现实和情境之下,像我这样的收藏展

是非常重要的。邀请我去展览的艺术机

构都因此达到了空前的成功。比如在巴

西,就有 50 万人去看我的收藏展。

最终我希望我的收藏品能回到中

国,让中国人民亲眼看到这些属于他们

的艺术品,因为他们到目前为止还尚未

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深度。一个收藏无

论是私人的还是公共的,最重要的是要

让公众能够看到。

论坛现场

论坛 Forum

Page 59: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57

TopFloorOctober 2010

Page 60: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58

所谓艺术品投资基金,是指根据风

险共担和收益共享的基本原则,

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基

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运作,以

艺术品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投资和独立

核算,以获得投资收益的艺术品理财服

务。艺术品投资基金的主要特点是独立

托管、专业管理、组合投资、独立核算、

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近年来,艺术品

投资基金开始悄然进入人们的视野,并

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人都认为,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前景值得期待。这是

因为,一方面,艺术品投资基金可以把

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并且通过

艺术品投资组合,尽可能地控制风险,

增加收益;另一方面,艺术品投资基金

的管理人员要么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

要么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由这些专业

艺术银行的理念

人士管理艺术品投资基金,应该可以大

大降低自己的运作成本和投资风险。

根 据 发 行 方 式 的 不 同, 艺 术 品

投资基金可以分为私募基金 (Privately

Offered Fund) 和公募基金 (Public Offering

of Fund)。所谓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开

方式向社会特定公众发行受益凭证,以

便募集资金的投资基金。具体来说,既

可以通过签订委托投资合同的方式组建

契约型投资基金,也可以通过共同出资

入股成立股份公司的方式组建公司型投

资基金。所谓公募基金,则是指以公开

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发行受益凭证,

以便募集资金的投资基金。与私募基金

不同,公募基金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

监管下,定期向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

运作比较规范,信息相对透明。根据运

作方式的不同,艺术品投资基金还可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及其管理流程THe running PATTern AnD MAnAgeMenT OF ArT inveSTMenT FunD

︱艺术新财富︱

财评 Art Market

□ 马健︱文

作者介绍北京大学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艺术产业部副部长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Page 61: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59

TopFloorOctober 2010

以分为封闭式基金(Closed-end Fund)

和 开 放 式 基 金(Opened-end Fund)。

所谓封闭式基金,是指经核准的基金份

额总额在基金合同期限内固定不变,基

金份额可以在依法设立的交易场所交

易,但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得申请赎回的

基金。所谓开放式基金,则是指基金份

额总额不固定,基金份额可以在基金合

同约定的时间和场所申购或者赎回的基

金。总的来看,目前艺术品投资基金的

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艺术品组合投资

模式、艺术家信托投资模式和艺术品对

冲投资模式。

一 . 艺术品组合投资模式

就 国 外 艺 术 品 投 资 基 金 的 现 状

来 说, 包 括 美 国 艺 术 基 金(American

Art Fund) 和 中 国 投 资 基 金(China

Investment Fund)在内的许多艺术品投

资基金都以 5~10 年为投资周期。其收

费方式通常是收取占投资总额 1.5%~5%

不等的管理费用,如果年收益率超过

6%,再另外从超额利润中收取 20% 的

分红。具体来说,这些艺术品投资基

金的投资范围也各不相同。例如,英

国 美 术 管 理 服 务 有 限 公 司(Fine Art

Management Services Ltd.) 执 行 总 裁 霍

夫曼(Hoffman)管理的美术基金 I 就

将投资范围锁定在古典艺术、现代艺

术、当代艺术和印象派艺术这四个领

域, 其 投 资 比 重 分 别 为 30%~35%、

15%~20%、35%~50% 和 15%~20%。

2004 年,英国美术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从 15 个国家的投资者手中募集了约 3.5

亿美元,个人投资者初始投入资金的

门槛为 25 万美元。自美术基金成立以

来,美术基金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高达

58%。在经过了最初的 3 年锁定期后,

投资者就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基金份

额。在随后的 3~7 年时间里,美术基

金将向投资者提供每年 10%~15% 不等

的年复合投资收益。美术基金向投资者

收取 0.25% 的认购费和 2% 的管理费。

在基金解封以后,当年平均投资收益率

超过 6% 时,美术基金还能提取一定比

例的分红。这些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投资

手法更是大相径庭。最具特色的当数美

国菲门乌德艺术品投资基金(Fernwood

Art Investments),菲门乌德艺术品投

资基金的旗下拥有两大基金,各以 1 亿

美元为募集目标。其中的一个基金以

每 2 年为一个投资周期,接受投资者的

委托从事艺术品投资;另一个基金则以

50% 的资金购买艺术品,另外 50% 的

资金则用于提升这些艺术品的知名度,

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抬高这些艺术品的价位。

二 . 艺术家信托投资模式

除上述直接针对艺术品的艺术品

投资基金以外,还有一类直接针对艺术

家的艺术品投资基金,例如美国的艺术

家共同信托(Artist Pension Trust)和艺

术经纪人基金(Art Dealer Fund)。当

然,在这类艺术品投资基金中,最有创

意的还属艺术家共同信托。艺术家共同

信托是世界上第一家专门针对新生代艺

术家和著名艺术家,以“以物代币”为

特征的中长期信托投资计划。艺术家共

同信托由总部设在纽约的共同艺术公司

(Mutual Art)创办,现已建立纽约、

洛杉矶、伦敦、柏林、北京、墨西哥

城、圣保罗、孟买、曼谷、伊斯坦布尔

共 10 个信托中心。每个信托中心都会

通过自己的艺术家遴选委员会精心挑选

本地区的 250 名艺术家,成立本地区的

艺术家共同信托。艺术家共同信托参考

了社会保险的运作模式,将艺术与金融

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艺术家共同信托

的投资者(参与者)是艺术家,但艺术

家共同信托需要艺术家提供的并非资

金,而是作品。在加入艺术家共同信托

的 20 年中,艺术家每年都要向艺术家

共同信托提供 1 件自己的作品,然而,

艺术家共同信托并不支付现金购买这

些作品,艺术家仍然拥有这些作品的所

有权,只是把这些作品的经营权委托给

了艺术家共同信托。艺术家共同信托的

专家团队具体负责这些作品的销售。按

Page 62: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60

照他们的信托投资计划,准备在 10 年

以后才将这些作品推向市场,但销售时

机将视艺术品市场的具体情况而定,以

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当艺术家

提供给艺术家共同信托的某件作品被销

售以后,艺术家本人将获得销售收入的

40%,另外的 40% 将划入艺术家共同信

托的集体公积金账户,剩下的 20% 则

作为艺术家共同信托的管理费用。每一

位参与艺术家共同信托的艺术家都可以

从集体公积金账户中分享一份均等的投

资收益。艺术家共同信托的优势在于:

第一,艺术家既可以获得当期收入,又

可以分享未来的收益;第二,艺术家可

以通过投资组合来规避自己作品的市场

风险;第三,艺术家共同信托可以最大

程度地整合资源,高效运作。

三 . 艺术品对冲投资模式

值得一提的艺术品投资基金还有英

国美术投资咨询公司 (Artistic Investment

Advisers) 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只艺术品对

冲基金——艺术交易基金 (Art Trading

Fund)。据艺术交易基金的创始人之一

威廉姆斯 (Williams) 介绍,“艺术品交

易基金已经与 10 位成名的艺术家签订

了协议,专门为其创作作品,基金有

权利优先购买这些艺术家的作品,预

计基金 1/3 的收益将来自这些在世艺术

家。余下的收益则来自于一般的艺术

品买卖,印象派、后印象派、现代以

及当代艺术都会有所涉及,且油画、

素描、水彩和雕塑等多种形式亦包括其

中,选择范围极为宽泛。”当然,艺术

交易基金的最大特色还在于它采用对冲

的方式来规避艺术品投资风险。艺术交

易基金从证券市场上选择那些与艺术品

市场关系密切的股票,例如苏富比公司

(Sotheby’s)或者历峰集团(Richemont)

之类的奢侈品公司,并买下这些股票的

看跌期权(Put Options)。这样的话,

如果艺术品市场下跌,这些股票也会下

跌,艺术交易基金则可以将这些股票以

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艺术品跌

价的风险得到对冲。虽然这种做法还算

不上真正的对冲基金,因为苏富比拍卖

公司的股票走势并非完全与艺术品市场

走势同步。苏富比拍卖公司股票价格的

下跌很可能是由于非艺术品市场因素,

例如整个证券市场的下跌或者苏富比拍

卖公司本身的经营问题。但不管怎样,

艺术交易基金通过对冲交易规避艺术品

投资风险的思路,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据威廉姆斯透露,艺术交易基金的长

期计划是开发一种类似于道 • 琼斯指数

(Dow Jones Indexes) 的艺术品指数,分

别反映艺术品市场上不同板块的走势情

况。在此基础上,投资者可以进行对冲

交易,规避投资风险。作为一种衍生工

具基金,艺术品对冲基金的出现,不仅

增加了一种新的艺术品投资渠道和风险

规避方式,而且体现了艺术品金融化趋

势的新方向。

四 .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组织架构

就艺术品投资基金而言,“管好基

金管理者”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键所

在。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运作必须透明,

才能给投资者足够的信心,但这恰恰又

是最难做到的。为此,艺术品投资基金

在成立之前就应该设计出尽量透明的

监督管理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建

立透明化的运作模式和规范化的组织架

构,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来对整个运作过

程进行全方位监管,甚至在某些时候主

动缚住自己的双手,这既是对投资者的

利益负责任之举,也是保护管理者自己

的最有效途径。虽然管理制度的完善不

可避免地会增加运营成本,但这却是从

制度上规范基金运作,保护投资者合法

权益的重要保障(见图 1 和图 2)。

五 .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管理流程

虽然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具体管理流

程不尽相同,但对于有志于不断做大的

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基金而言,必须满

足相关监管机构的管理流程规范和信息

披露要求。换句话说,理清艺术品投资

基金的管理流程,不仅是减少暗箱操作,

加强规范化管理之事;而且是维护基金

品牌,保护投资者利益之举。对于刚刚

起步的中国艺术品投资基金而言,规范

化的投资流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见图

3、图 4 和图 5)。

对于艺术品投资基金来说,理清艺

术品投资的管理流程显然具有非常重要

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揭开艺术品投资基

金的神秘面纱。近年来,虽然国内的艺

术品投资基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从理论

探讨走向了实际运作,但同国外的艺术

品投资基金相比,国内的艺术品投资基

金,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

都存在理论准备不足和实践经验欠缺的

双重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因信息披

露有限,啧啧称赞者有之,翘首企足者

有之,数黑论黄者有之,面誉背毁者有

之。真可谓毁誉不一。西谚有云:“魔

鬼 总 是 藏 在 细 节 里。”(Devils are in

Details)。如果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管理

者和鼓吹者,只是一味大谈诸如独立托

管、专业管理、组合投资、独立核算、

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之类的优点长处,

而对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管理流程细节避

而不谈的话,不仅无助于取得投资者和

社会公众的信任,而且可能被基金管理

者暗中把好经“念”坏掉。

第二,有利于控制艺术品投资基金

的道德风险。对于艺术品投资基金来说,

道德风险当属首当其冲的投资风险。在

财评 Art Market

Page 63: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61

TopFloorOctober 2010

寻找原因。将投资的成败明确地归因于

个人头上,有利于基金管理者恪尽职守、

如履薄冰。同时,也给投资者一个合理

的交待。既有助于总结艺术品投资基金

的成功经验,也有利于吸取艺术品投资

基金的失败教训。

六 .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发展前景

2007 年,中国民生银行发布的《艺

术品银行业务发展研究报告》指出:

“高收入阶层中有超过 20% 的人群有

收藏的习惯。其中,艺术品价值大约平

均相当于其全部资产的 5%。这意味着,

整个高收入阶层大约可以支付超过其财

产 1% 的部分投入到艺术品收藏。假设

全国个人储蓄总额其中 16 万亿元中有

50% 属于高收入阶层,则意味着,至少

每年 800 亿元资金在理论上是可以用于

投资艺术品的。”2010 年 3 月,中共

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

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

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要求:

“适当放宽准入条件,鼓励风险投资基

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

积极进入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前景广阔

的新兴文化业态。”事实上,艺术品投

资基金正是助推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创新

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这样的大背景

下,能否寻找到艺术与金融紧密对接的

有效模式就成为了直接影响艺术资本市

场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而艺术品投资

基金恰恰能够在艺术与金融的对接中发

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运作模式的

合理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锁定投资者的

投资风险;或者通过运作模式的大胆创

新,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获得高额收益。

总而言之,以独立托管、专业管理、组

合投资、独立核算、风险共担和收益共

享为特点的艺术品投资基金将在艺术资

本市场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筛选艺术品 充分依靠鉴定专家与市场专家

调查与鉴定 以市场数据和专家意见为依据

确定投资方案 根据调研报告确定投资方案

实施投资方案 执行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方案

投资后的管理 严格确保艺术品的收藏安全

图1.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

图3.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投资流程管理

图2.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管理架构

图4.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投资决策流程 图5.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尽职调查流程

资产管理人(信托投资公司)

艺术品投资基金管理团队

投资者(委托人)

签订投资合同

未通过项目库

决策委员

决策委员

鉴定专家

市场专家

投资决策委员会

投资顾问委员会

艺术品市场(画廊 / 拍卖行)

投资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

项目筛选

初步鉴定

项目初定

市场分析

品鉴论证

投资预算

专家研讨

意见汇总

调研报告

投资项目筛选

投资项目初审

项目尽职调查

设计投资方案设计投资方案

确定投资方案

实施投资方案

确定投资方案

顺利变现出局 投资后的管理

真伪鉴定估价

市场分析论证

实际运作人(艺术品投资基金)

资金托管人(银行)

未通过

通过

未通过

投资界,假公济私和中饱私囊之类的事

情可谓不绝于耳。如何通过制度设计,

最大程度地控制道德风险,既防止基金

管理者因为一时的贪恋而铸成大错,更

保障基金投资者的本金安全和投资收益

安全,就成为了投资基金管理流程设计

中的关键环节。规范化的投资决策流程

设计和尽职调查流程管理,不仅可以在

投资基金大获丰收时合理地论功行赏,

而且能够在投资基金折戟沉沙时冷静地

Page 64: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62

艺术品和金融:以结婚为前提开始交往arT and FInanCe: TO inTerCOurSe in THe PrOCOnDiTiOn OF MArriAge□ 詹皓︱文

2010 年上半年的春拍放出国内拍卖

业有史以来最大成交量,启动中国

艺术品全面涨价的序幕,国内艺术品拍

卖排名前十的公司上半年总共取得了

143 亿元的成交量,而去年全年的这一

数字才 151 亿元;今年春拍,中国嘉德、

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匡时、西泠等国

内最大的几家拍卖公司成交额与去年同

期相比,平均上涨了三至五倍!

热钱杀到,买家群里出现了近三成

新面孔,其中,来自金融界的新买家十

分神秘,他们的出现,以及未来的持续

进入,将令中国艺术品行业不管是拍品、

市场、艺术家还是从业人员,均面临一

次巨大的重新估值机会。

一 . 热钱中晃动金融资本身影

对于媒体反映的艺术品市场热钱杀

到现象,有些人反对“游资炒作”的提

法。匡时老总董国强认为,艺术品的特

殊属性决定了它并不是游资重点关注的

领域,游资本身是一种投机性资本,是

短期热钱,而艺术品投资则是一种中长

期行为,虽然去年以来很多艺术品出现

了翻番甚至翻几番的井喷行情,但没有

一个行家敢说,今年你买的艺术品,明

年就可以转手获利。对于艺术品的投资

期限,一般都还是期待三五年甚至更长

时间。董国强确认,今年新进的买家占

英国著名雕塑家 Anish Kapoor 设计的 B.zero 1 系列玫瑰金与精钢相间戒指

财评 Art Market

︱艺指禅︱

作者介绍 《新闻晚报》资深艺术新闻记者

Page 65: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63

TopFloorOctober 2010

金牌经纪人便是艺术基金最理想的操盘手

四分之一以上,大多是资本雄

厚的企业主,很多来自地产和

金融行业,他们是做好了个人

收藏、长期持有的打算的。

朵云轩拍卖公司的袁慧敏

认为,说游资,不如说“三栖

资金”更准确,因为有许多买

家本身的资金就在房产、股市

和艺术品市场之间不断逐利栖

息。

不少拍卖公司人士确认,

今年春拍,的确出现不少金融

业的买家,他们的行为神秘,

买了东西就走,不罗嗦,很少

跟拍卖公司人员进行交流。业

内人士认为,其神秘的入市动

作值得高度重视,金融资本的

特性很有可能带动中国艺术品

市场发生一次巨大的重新估值

机遇。

二 . 艺术品基金早有雏形

其实,金融和艺术的瓜葛早已发生,

许多老牌画廊、机构,本身就有深厚的

金融背景,而有些业内操盘手早在进行

着类似于艺术基金的操作。

在上海,最老牌的几家画廊,大多

有银行金融业人士的参与和背景,其市

场行为虽然未采用直接的金融手法,但

金融资本对艺术市场的介入,则是于新

世纪之初就已埋下了伏笔。

有些画廊机构的操盘手本身就对艺

术品市场规律十分娴熟,时间一长,就

对利用金融杠杆操作更多艺术品发生了

浓厚的兴趣。有的机构负责人本身替客

户买卖艺术品,长期的操作,自己不免

手痒。某画廊负责人就曾与密友一起出

资购买了不少艺术家的原创作品,由于

眼光准确,市场感觉好,快进快出,虽

利润不高,但也小有斩获。这其实就是

艺术基金的雏形。

还有的艺术机构操盘手,在帮助重

要客户分析、购买、出售艺术品后,获

得一定佣金,这些人,在业内长期被称

为“经纪人”,其中的金牌经纪人便是

艺术基金最理想的操盘手。

三 . 艺术基金在内地吹响号角

在业内,目前已诞生了十多家艺术

基金以及相关的信托产品、理财产品,

比较著名的是民生银行非凡一号、二号

艺术基金,国投盛世宝藏 1 号保利艺术

品投资信托、国投飞龙艺术品基金保利

2 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德美兴业世博

艺术基金、德美皇家丝织品基金以及和

君西岸经典油画投资基金等。

各项艺术基金和理财产品的

规模从几千万到几个亿。国内第

一个西方油画投资基金和君西岸

经典油画投资基金招募到 5000 万

元,门槛为 200 万元;国投盛世

宝藏 1 号保利艺术品投资信托的

发行规模为 4650 万元,国投飞龙

艺术品基金保利 2 号集合资金信

托计划为 3000 万元,门槛为 50

万元;民生非凡二号的门槛也是

50 万元,民生非凡一号门槛则为

100 万元,而它也是目前为止唯

一结束并向社会公开收益的艺术

基金,民生非凡一号两年期的收

益率为 25%。

各 艺 术 基 金 的 资 金 投 向 各

异,有重点购买中国近现代书画、

古代书画和中国当代艺术品的,

有收购上海世博会主题馆重要展

品的,有针对古代皇家丝织品的,

也有专门投资西方经典油画的,

还有针对藏家手中当代著名国画

家作品的。

各艺术基金的运作方法也略有不

同。比如某银行的艺术基金有银行、信

托公司与艺术投资顾问公司三方共同参

与,银行为托管银行,信托公司提供信

托服务,艺术顾问公司则提供核心的艺

术品购买与投资建议;艺术顾问涵盖了

多位艺术专家,而由市场资深人士担任

的基金经理则负责艺术品的购买与出

售;基金有投资决策委员会,每一件艺

术品的买卖均需投资决策委员会批准;

为保证客户利益,基金到期后,如艺术

品无法出售,则艺术顾问公司将以不低

于购入价 5%的价格回购,艺术顾问公

司被要求提供保证金;基金的银行管理

费为 2%,信托投资公司的信托报酬为

1.5%,艺术顾问的报酬为 2%;艺术

品的购入渠道包括与艺术家直接交易、

艺术品和金融:以结婚为前提开始交往

Page 66: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64

杨培江 2001 年作 《山涧小溪》 杨培江油画作品

拍卖行购入以及其他交易途径并举。

四 . 金融“进犯”艺术界方法多

目前,金融业“进犯”艺术界的方

法很多,也将金融运作的习惯思维带进

市场,犹如三四年前的一波艺术品行情

时,地产商运用了他们的习惯思路进军

艺术界。那时,不少地产商自己开了画

廊,地点就在自己的楼盘里;也有开发

商将大型艺术品安置在小区里作为景观

和房产的卖点;甚至有开发商将楼盘开

发成了艺术楼盘,除了赋予小区艺术气

息外,还涉足艺术地产,如上海的联洋

社区和大拇指广场等。

另一种是高举高打型。比如民生现

代美术馆,唯恐天下不知,第一个开幕

大展就直奔“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这

样宏大、连国家美术馆都无力运作的主题。

还有就是成立艺术品私募基金。这

类基金目前仍很隐形,一般老牌画廊机

构会获得委托,成为私募基金的操盘者。

还有的企业或投资人,看准了艺术

品市场的巨大潜力,在国家鼓励文化创

意产业的大背景下,积极运作艺术品产

业,最终实现上市融资的目标。目前上

海朵云轩已有上市计划,而上海匡时文

化发展有限公司是由法人股大王刘益谦

等出资参与,旗下快速布局拍卖公司和

画廊,未来目标也是成为上市公司。另

外,艺术媒体里的网络大鳄雅昌艺术网,

其母公司雅昌集团已准备上市,上市资

产中就包括业务增长迅速的艺术网站。

国外银行对艺术品的深度介入,

也渐渐影响了中国。瑞士嘉盛莱宝银行

赞助上海双年展以及艺术家方少华的个

展,获得了巨大的反响,一批海外私人

银行的身影由此在中国艺术圈中亮相,

海外私人银行的模式也影响到国内银行

界,一些内地银行开始了对艺术活动的

更多资助,同时把私人银行的业务范围

渐渐向艺术品市场扩展。

今年,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投入

运营后,国内首个基于“权益拆分”模

式的艺术品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

完成发售,这是艺术品和金融市场里吃

螃蟹的举动。 “权益拆分”,就是将

资产的所有权以及其产生的权益进行拆

分,投资者可以通过认购拆分的份数,

来获得该物品的部分所有权和部分收

益,类似于股票,这意味着今后艺术品

能像股票一样进行投资。此次发售的资

产包配置了画家杨培江的 4 幅油画及风

格唯美的 8 幅宣纸彩墨作品,市场估价

约在 600 万元,以 240 万元的价格由深

圳文交所认定的交易商天禄琳琅公司作

为发行代理商和挂牌保荐人进行发行。

资产包分成 1000 份,其中天禄琳琅持

有不低于 20% 的份额。购买资产包没

有限额,份额持有人可将所持份额标价

杨培江 2008 年作 《山涧》

财评 Art Market

Page 67: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65

TopFloorOctober 2010

在深圳文交所出售,只要有人收购即可

变现,份额持有人也可将份额拿到小额

贷款公司进行质押,这样,实现了金融

和艺术品真正的双向流通和艺术品市场

的资金杠杆效应。未来,这种资产包模

式将涉及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坛巨匠,

可能对艺术品市场造成进一步的重大

影响。

五 . 市场将发生深刻变化

金融与艺术目前只是羞答答地开始

初步接触,一旦双方关系转浓,感情加

深,对金融而言,仅仅是滴水之于大海,

增加了点拉拢客户的手段和间接的品牌

美誉度而已,而给中国艺术品市场带来

的,则可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中

国艺术品市场从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看,

正处在爆发初期,而目前的年交易总量

不过几百个亿,仅相当于沪深股市低迷

时一天的成交量。一旦金融资金能持续

流入,加上金融杠杆效应的体现,艺术

品将全面涨价。而市场也将发生相应的

深刻变化。

1. 以往藏家、行家主导的市场行

情将可能向机构行情变化。在市场里以

往一向是懂的人主导市场,但是金融资

本介入后,由于其资金量大,加上杠杆

效应,他们为快速建仓,往往会大肆拔

高市场价位,由于钱不是自己的,下起

手来会非常“狠”,这一两年来,已在

部分板块上出现了拍品成交价格大大超

过预估价,导致理性的藏家、行家在现

场看不懂,最后只好被迫作壁上观的现象。

2. 挖掘市场洼地将成为一项长久

的工作。金融资本进入后,由于资金吞

吐量大,更需要对艺术品价值洼地的研

究判断,发现整体价值低估的板块,会

迅速填平。德美皇家丝织品基金所发掘

的皇家丝织品就是一块价值洼地,而且

适合中等量的资金进出操作。

3. 更多不懂行的人被吸引进市场。

大多数人都知道艺术品好,但因为不懂

行,水太深,不敢介入,看到市场一涨

再涨,只能徒唤奈何。但有了艺术品基

金后,人们可以有更多机会在艺术品上

进行投资了。你不懂不要紧,由懂行的

人来帮你操作,你不知道买什么艺术品

不要紧,基金会合理地分配在不同的艺

术品种里,取得平均收益。这在个人藏

家单打独斗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4. 市场将有更多客观标准出现。

艺术品市场一大特色就是主观性强,很

多鉴定靠感觉,画的好坏无法得到公允

评价和估值,甚至大家认为这正是艺术

品行业的魅力。金融产品的特性正相反,

需要大量科学客观的评估标准,所有市

场行为都是以客观的调查、研究、数据

和分析为依据。若干年前,某年轻艺术

家的一批作品申请在银行办抵押贷款,

虽然同银行关系好,但由于没有先例,

缺乏评估标准,银行高层十分苦恼,最

后是“特事特办”才通过了抵押贷款,

这样的艺术品贷款例子,多年来就成了

神秘的传说。今后,艺术品将和其他金

融产品一样,有保险、资产评估、信托

管理、抵押贷款等,而对于艺术品的行

情判断,也会通过一系列的指数走势来

数字化分析判断出未来的行情走向。德

美艺嘉艺术基金即依托了“梅摩艺术品

指数”而创建,在其创始人梅建平博士

看来,该指数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过可量

化的标准科学地评估艺术品及艺术家的

真实价值,由此分析得出那些低于市场

平均价值的艺术家及其作品,通过我们

的投资让其回归到应有的水平上去。

5. 艺术品的“真精稀”成为第一

要务。对于中国艺术品的市场前景,很

少有人不看好,但是对于最大的风险,

也有专家提出了警示。在市场里跌打滚

爬了二十多年的著名艺术品经纪人王定

乾,面对火爆的市场给出的风险提示是

首先一定要买真品。他认为中国艺术品

市场长期上升势头无可质疑,但如果玩

家或者机构买到一件假货,对市场就是

重创。另外,买精品和市场上稀缺的东

西,虽然会贵点,但保证了价值,遇到

危机,也相对容易抵御。

6. 风险提示必不可少。金融资本

进入,艺术品升幅可能加大的同时,风

险提示也必不可少。比如,长期稳定上

涨的艺术品行情如果发生震荡,或者遇

到金融危机之类发生下挫时,艺术品基

金很可能亏损;另外,由于目前国内艺

术品基金普遍为封闭式操作,而且封闭

期限多为两至三年的短期,而艺术品增

值方式大多为长线投资,因此,在封闭

期满时,所投资的艺术品行情尚未发动,

也只能按照约定卖出,这样很可能造成

一定损失。因此,在参与艺术品基金投

资时,各位投资人在看好中国艺术品市

场行情的大前提下,一定要对相应的风

险做到心里有数;同时,各类艺术品基

金在招募时,也应主动做好风险提示

工作。

2010 年 4 月 25 日北京“国粹苑·国粹艺术银行全球创意节”开幕

Page 68: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66

□ 刘晓丹︱文

︱晓丹市点︱

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格:能否与估价相合?

在持续走热的绘画市场中,经常会

传来“xx 的作品以超出估价的 x

倍成交,再创 xx 最高价格纪录”的报道。

对此,读者通常的感受是艺术市场之热、

某拍卖行之火、某板块之畅销、某画家

之受追捧,等等。但该种报道同时透露

出的信息是,作品拍卖前的估价与最终

的成交价,极不相符。

其实,这种估价不够准确的现象,

在拍卖市场中相当普遍。

这里以“新生代”代表画家刘小

东作品的拍卖数据为例,可见一斑。

2000-2009 年的十年间,刘小东作品共

上拍 150 余件。在 122 件有估价的成交

作品中,成交价合于估价区间的有 42

件、仅占总成交量 1/3,而成交价高于

估价的有 77 件、占总成交量近 2/3,另

有 3 件的成交价低于估价。将成交作品

分成 6 个价格段可以发现,除 10 万元

以下和 1000 万元以上的 6 件,另 4 个

价格段中,成交价合于估价和高于估价

的比例基本一致。可见,“估不准”属

于常态 ( 见表 1、图 1)。

除了个别拍卖行的故意人为,“估

不准”大多属于“天灾”。

给艺术品准确估价,是很多人的迫

切愿望。祝君波曾在他的《艺术品拍卖

与投资实战教程》一书中,阐述了拍卖

公司估价的三种具体依据:其一,从艺

术品的真伪、品相的好坏、玩赏性的强

弱、名家与非名家、精品与非精品、少

与多等方面,分析艺术品的自身价值;

其二,参考以前和当前的市场行情,包

括拍卖价及画廊、文物店的通行价;其

三,充分考虑委托人的意愿。如此多方

综合以寻求合理价格,显然是谨慎和理

性的。

这种理性态度,很接近经济学中关

于“理性人”的假设。

“理性人”假设是将经济活动中的

人抽象化,是微观经济学的最基本前提。

该假设认为:人的经济行为是理性的;

人不仅能理性地确定自己的需要,而且

能够理性地选择最优化手段加以满足。

这意味着,“理性人”能够罗列所有满

足自己需要的备选方案,并且能够预见

所有备选方案的实施后果,从而做出最

优选择。艺术品拍卖公司的估价,其实

是尽力使自己处于“理性人”立场。而

在竞买者一方,只有和拍卖公司一样,

“理性”地从多方面分析艺术品的自

身价值、从多方面参考艺术品的市场行

情,从而得出所有竞买方案并做出最优

选择,才可能使成交价与估价一致。

竞买者的行为能否如此“理性”呢?

可能性极小。因为人做到完全理性

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明确所有与目标相

关的信息,必须可以接受收集信息的成

本,必须能够及时、完全、准确的处理

信息。但由于现实中信息的不完全性,

人又并非全知全能,所以关于“理性人”

的诸多假设很难成立。相反,行为心理

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的决策并不

都是理性的。获得 2002 年度“诺贝尔

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卡尼曼发现,因

为可供利用的数据有限,人们的选择具

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无法做出经济

学意义的概率推断,人们依靠直观经验

做出的决策,经常会偏离“理性人”的

最优选择。

最典型的情况,是倾向于“小数法

则”。

“小数法则”与经济学中的“大数

法则”相对。所谓“大数法则”,是指

随机现象在大量重复后,能够出现必然

规律。例如,每次抛掷硬币出现正面或

反面是偶然的,而大量重复投掷时,出

现正面或反面的概率各是 50%。并且,

样本越大 ( 抛掷次数越多 ),对概率的

偏离越小。但现实中,人们却往往会忽

CAn THe AuCTiOn Prize OF ArT MATCH THe evAluATiOn?

财评 Art Market

作者介绍首都师范大学 美术史论硕士现任教于鞍山师范学院美术系美术史论及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专家

Page 69: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67

TopFloorOctober 2010

视样本的大小,误以为小样本与大样本

的概率相同,这便是“小数法则”。例

如,当抛掷硬币连续 10 次出现正面时,

便觉得下一次抛掷很可能出现反面。而

实际上,每次抛掷硬币出现正面或反面

仍是偶然的,与之前出现正面的次数

无关。

在艺术品市场中,许多购藏者通常

会运用“小数法则”。

当购藏者看到某位画家的作品连续

几年上涨时,就会认为该画家作品必将

继续畅销,但实际上,那也许是炒家在

托抬价格、伺机出货。同样,当购藏者

看到某个板块价格普涨时,就会认为该

板块所有画家都将走红,但实际上,并

不是板块内所有画家的行情完全同步,

总有例外发生。

刘小东作品市场在 2005 年突然发

力,便与中国油画市场的整体趋热有关

( 见表 2、图 2)。

2005 年,刘小东作品上拍量多达

22 件,成交率为 100%。而 2004 年的

成交量仅 1 件,此前 5 年间成交量的总

和仅 8 件。其实此前一年,赵无极、

吴冠中、陈逸飞等油画大家的成交量

已经开始放大,特别 2005 年赵无极的

《June-Octobre1985》在春拍以 1900 余

万元成交、徐悲鸿的《珍妮小姐画像》

在秋拍以 2200 万元成交,给市场加注

了兴奋剂。前辈画家的火爆,让购藏者

对刘小东作品市场充满信心。刘小东作

品不仅在 2005 年春拍上拍量激增,而

且进入 11 月后接连 8 件作品成交价超

过百万。相对于拍卖行估价的“理性”,

竞买者显得极度狂热,22 件成交作品

仅1件合于估价区间,其余全部高于估价。

市场也非一味狂热,刘小东作品市

场在接下来的 2 年进入调整期。

2006、2007 年,刘小东作品虽然

上拍量继续居高不下,分别达 50 件、

0-10万 10-50万 50-100万 100-200万 200-1000万 1000万- 总计

高于估价件数及比重 0 19 17 23 16 2 77

0% 61% 68% 59% 76% 100% 63%

合于估价件数及比重 2 11 8 16 5 0 42

50% 35% 32% 41% 24% 0% 34%

低于估价件数及比重 2 1 0 0 0 0 3

50% 3% 0% 0% 0% 0% 2%

成交件数 4 31 25 39 21 2 122

表1. 刘小东作品各价格段拍卖成交价与估价比照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网2010-8)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总计

高于估价件数及比重 0 0 1 1 1 21 24 22 4 3 77

0% 0% 33% 100% 100% 95% 48% 61% 17% 43% 52%

合于估价件数及比重 1 0 2 0 0 1 15 9 10 4 42

50% 0% 67% 0% 0% 5% 30% 25% 43% 57% 28%

低于估价件数及比重 1 1 0 0 0 0 1 0 0 0 3

50% 25% 0% 0% 0% 0% 2% 0% 0% 0% 2%

流拍件数及比重 0 3 0 0 0 0 10 5 9 0 27

0% 75% 0% 0% 0% 0% 20% 14% 39% 0% 18%

上拍件数 2 4 3 1 1 22 50 36 23 7 149

表2. 刘小东作品2000-2009年拍卖成交价与估价比照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网2010-8)

0

10

20

30

40

0-10万 10-50万 50-100万 100-200万 200-1000万 1000万-

成交件数 高于估价件数 合于估价件数 低于估价件数

图1.刘小东作品各价格段拍卖成交价与估价比照

图2.刘小东作品2000-2009年拍卖成交价与估价比照

0

10

20

30

40

5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总件数 高于估价件数 合于估价件数

低于估价件数 流拍件数

Page 70: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68

36 件,但成交率下降为 80%、86%。与

估价相比,成交价在趋于“理性”,合

于估价区间的分别上升为 30%、25%,

高于估价的分别下降为 48%、61%。尤

其值得注意的是,两年分别出现 20%

和 14% 的流拍。因为拍卖行一般不会

容许底价高于估价,所以流拍作品可以

视作竞买者最高出价低于估价。购藏者

热情渐冷是否由于大盘“熄火”了呢?

不是。事实上,2006、2007 年正是中

国油画市场最火爆的年份,刘小东的《三

峡新移民》和《笑话》也是在这两年分

别创造了 2200 万、1200 万的天价。

市场冷静的原因,是拍卖行理性估

价和竞拍者主观决策的双向调适。

拍卖行的理性估价和竞拍者的主观

决策,恰好体现了主流经济学和“行为

经济学”的基本特征。主流经济学的“理

3

1. 刘小东 1990 年作 《笑话 》, 180×195cm, 北京 保 利 2007 年 秋 拍 估价 380-480 万, 成 交 价1232 万元。

2. 刘小东 1997 年作 《民工打麻将》( 又名《赌博》), 160×200cm ,中国嘉德2010 年春拍,估价 880-1200 万元 ,成交价 1008万元。

3. 刘小东 2005 年作 ,《儿时朋友都胖了系列二号 -力王》

2

1 性人假设”虽然一直遭受怀疑,但由其

推导的结论,确实可以解释绝大多数的

经济行为。而“行为经济学”所揭示的

许多非理性行为,正在成为主流经济学

的补充和修正。在艺术市场实践中,拍

卖行估价所参考的市场行情,就包括了

购藏者的非理性行为;而竞拍者的决策,

也在尽量获取信息,使自己理性起来。

应该说,估价和成交价,正是二者相互

参照的产物。2006、2007 年刘小东作

品成交价向估价的“理性”趋近,同

时也是估价“与时俱进”的结果,相比

2005 年,2006 和 2007 年的平均估价分

别提高至 1.7 倍、2.8 倍。

那么,成交价和估价会在不断磨合

中趋同吗?

不会。由于理性和非理性永远共

同主宰人类的经济行为,使估价和成交

价永远不能完全一致。正因此,人们都

只是将拍卖行的估价作为参考,不会因

为它与成交价相差悬殊加以指责。继续

观察刘小东作品的市场走势还会发现,

2008 年的状况与 2005 年刚好相反,其

原理与 2005 年大致相似,只是情势相

反。而之后,便自然进入了下一个“理

性估价和主观决策双向调适”的轮回。

财评 Art Market

Page 71: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69

TopFloorOctober 2010

吴亮文学、艺术评论家现《上海文化》杂志主编。

刘晶晶原《艺术世界》杂志编辑,现《小说界》杂志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之六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no.6

毕加索 《哭泣的女人》

艺术与技术革新Ar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吴亮:这种所谓写实绘画的技术,

把艺术作为幻觉的任务差不多全部解决

以后,还不会直接产生出什么印象派野

兽派,还有好多其它原因。以前画家一

直到户外画速写风景、草稿,然后带到

家里来慢慢弄,在画室最终完成。后来

外光派在森林中画,山上,海边,支起

画架现场画,戴顶遮阳帽穿个工装裤,

在现场画油画一定有个前提——油彩颜

料能够随身携带。早先的蛋彩画,颜料

要磨半天,再用鸡蛋搅和,后来用亚麻

油调制,在野外不能操作,风一吹,掉

片落叶,灰土扬起,昂贵的颜料就完蛋

了。由于牙膏式的颜料发明,外光派应

运而生,管装颜料有一个很大的优点,

能随身携带,需要多少挤多少,用松节

油去稀释,甚至挤出来就能用。这些小

细节在历史上容易被忽略,它虽然不是

决定性的,但它绝对是一个关键。

六十年代为什么发生大面积的性解

放?有思潮的原因,反叛,大麻,音乐,

群居,但还有一个技术背景——避孕套

被发明了。以前男人女人要在婚前或婚

外做爱会有一个麻烦,可能会怀孕,人

工堕胎在天主教国家很麻烦,对身体也

会有伤害。用了这个廉价避孕套,不用

担心怀孕,就没什么忌讳了。历史就是

由这样一些小小的发明推动的,还有盘

尼西林的发明,肺结核大量被治愈,其

后果是浪漫主义开始衰退了,因为浪漫

主义艺术家多半患有肺结核,而肺结核

会使人产生狂躁和激愤。鲁迅在晚年写

了那么多愤世嫉俗的文章,就是因为肺

结核。很多人,浪漫主义者,神经质,

奇思怪想,熬夜,咳嗽,一写作就滔滔

不绝,肺结核是他们的灵感之母。现在

的艺术家不再受肺结核的困扰,灵感也

没有了,于是只好求助药物,流行嗑药了。

刘晶晶:模拟这个肺结核的亢奋

状态。

吴亮:倒不是刻意模拟,这个毒品

或致幻药物——这里又有一个它们自身

的历史,有一本书叫《上瘾五百年》,

写烟草、咖啡、酒、大麻、海洛因、可

卡因……太多了。还有好多品种为什么

没有普及,比如槟榔,因为体积大,

不容易保存,运输就不方便,贸易有成

本问题,槟榔还会变质啊。一些非常小

的细节,都很有意思,我觉得这些小细

节有时候真的足以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

吴亮答问 Wu Liang's Point

Page 72: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70

法,但它们太微不足道,被湮没了。还

有一个细节是关于列宾的,列宾晚年为

什么画得越来越蓝,人物的面孔越来越

发青?原因十分简单:列宾的眼珠玻璃

体发黄了,他怎么画都觉得颜色还不够

绿,看起来怎么看都发黄,他就不断加

青蓝色。

刘晶晶:那真是人老珠黄。

吴亮:人们就把这个现象视为列宾

晚年风格的转变,美术史家把它作为风

格的转变,一个蓝色时期出现了。这都

是一些杂闻轶事,从各种角落看来的,

我记得不一定很准确,你可以听着玩。

思考问题我喜欢是两种极端,一种干脆

很抽象,要么就特别注意那些小细节,

这样能产生一种互补,产生一种很大的

想像空间,不要把自己框死,那么绝对

化,完全是概念;但也不要被许多琐碎

的趣闻迷住,不然就只剩一堆好玩的零

碎谈资了,好玩的事很多,但要有一种

理性思维,细节和细节之间,小事和大

历史之间,它们可能是有逻辑联系的。

刘晶晶:您刚说艺术家嗑药……

吴亮:对,比如那些搞音乐的。搞

音乐需要现场感,除了嗑药使人忘我,

还会营造一种气氛,相互感染,现场一

定要动起来。我自己不大去这种地方,

有时候,偶尔朋友要去玩我也就一起去

看看,其实那儿不是一个让你看的地方,

那儿需要的是你的耳朵。九十年代初流

行蹦迪,我们去一家大酒店的迪厅。蹦

迪的时候音乐震耳欲聋我觉得没法聊天

了,耳膜心脏很难受,后来他们拉我一

起去舞池蹦,奇怪,我的耳膜不疼了,

心脏也不难受了,因为我动了,不再是

局外人。你应该有类似体会,在旁边坐

着,砰砰,砰砰,每一锤都砸在你心脏

上,一点儿受不了,等你去蹦的时候你

发现耳朵不聋了,音乐弥漫在你体内,

血液沸腾痛快极了。所以你一定要参与,

参与进去之后你就开始叫啊什么的,这

是一种原始欲望,可能来自生物本能,

也许是一种潜伏的遗传。好多经验都起

因于一种化学反应,有的是直接的药物

反应,酒精反应,有的就是一种声音,

气氛,灯光,产生一种真真假假、虚幻

的感觉,迷幻的暗示,它把日常隔离了,

然后,你的本性你的下意识你的欲望你

的动物性,全都释放出来。

摄影发明以后还仍然有人在画写实

画,安格尔就是在摄影出现以后。也有

一些艺术家利用了摄影,德加就是其中

较早的一个。他画舞女的那些画视野很

偏,角度倾斜,中心人物常出于画面的

边缘。这种动感作品如今天照相机抓拍

一样,不可能是现场写生的,一个女人

在跳舞在旋转,灯光这么照过来,德加

显然在楼上包厢看到这一幕,不知道他

是不是用照相机,我猜想他可能用铅笔

速写下来,但我想他的视觉经验以及趣

味肯定和摄影有关,因为照片提供了好

多不同的视角。我们看印象派的那些风

景画,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感觉——画

家的视线在离地面一米多的距离。架子

就这么放的,地平线在这个高度,你看

德库宁 作品 保罗·塞尚《三浴女》

吴亮答问 Wu Liang's Point

Page 73: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71

TopFloorOctober 2010

得出的。肖像也是,被画的人跟画家在

一个视平面,很少有楼上画楼下,没有

便携式照相机,谁会有这样的取景意识

呢?摄影,这是我的猜测,德加肯定看

过一组俯拍的照片,觉得看人是可以这

么俯看的。

刘晶晶:他们一定也在楼上包厢看

过芭蕾舞剧。

吴亮:但是不会有这个意识,直到

这个视角用摄影图片固定下来之后,才

有这个意识。比如说我这样,你会觉得

我的手很怪,但看照片就不怪,你相信

照片的逼真,以后就认同这个视角了。

还有一些人,艺术史上有些人是不

怀好意的,说塞尚是画人体画不准啦,

塞尚确实一直都很佩服德罗克洛瓦,这

是大家都知道的,德罗克洛瓦画人体一

定是比塞尚准确得多的。你看塞尚画那

些几个洗澡的女人,我在大都会看到这

幅巨作,太难看了,几个女人很硕大很

粗壮,就像干枯的树干,你不能用安格

尔或雷诺阿的标准去欣赏它,你得先被

它的气势镇住。假如我们的视觉习惯是

安格尔式的,或者用雷诺阿那种眼光,

那种很漂亮的,外光的,闪烁的……但

塞尚那个女人体就是难看。塞尚画静物

好,结实,硬梆梆的苹果,没关系,静

物就不是女人嘛,女人我们都太熟了。

但后来等你看到毕加索画哭泣的女人之

后,你就能认同塞尚的大浴女了。然后

你再看德库宁,毕加索的女人又妩媚了,

因为德库宁那些美国女人,像猪一样肥

壮像牛一样凶悍,都是被教会的,你会

改变自己,他们是大师啊。

对,这里面还有一个大师灵晕的

问题。本雅明有一个词用来形容古典艺

术的终结。“灵晕消逝”,在当代,灵

晕作品消失了,明星的灵晕出现了。这

个变化很重要,作品的灵晕消失了,但

艺术家的光环出现了。一个小便器是没

有灵晕的,但是杜尚有灵晕,我们被吓

坏了。在受洗仪式上一个主教拿碗水,

朝你头顶洒一洒——别人洒没有用,别

人洒他还要骂你:“你怎么把水洒在我

头上?”——圣水,那个叫主教的人穿

个主教衣袍,管风琴弥撒曲那么一响,

神圣感把你笼罩了,还有圣水的点化。

这个圣水怎么来的?是一套仪式给它

的,就一个特殊场所仪式,一个人物一

个动作,行了。这种宗教仪式的灵晕都

靠一套仪式……同样的灵晕,这里是把

艺术家变成偶像,变成明星,变成一个

超凡人物,一件普通物品都是艺术品,

一幅坏画都是杰作,因为什么?因为知

识——历史、传奇、故事、教科书,杜

尚!他是杜尚!

刘晶晶:据说杜尚的国际象棋下得

很好。

吴亮:不好,不算太好。

刘晶晶:那么业余棋手里面他应该

下得算很好,很多人这么捧他。

吴亮:那么说这话的人肯定是因为

崇拜他。杜尚是国家队的,好像是一个

比较次要的棋手,这个其实无所谓。

德加《舞台上的舞女》

Page 74: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72

上海艺博会:5 天,7 千万元

□ 本刊特约记者 沈崴崴︱文

达利《超现实主义牛顿》 青铜雕塑

现场 Scene

袁峥嵘《梦露的中国梦》 陶瓷 2009

本届上海艺博会喊出的口号是“让

收藏成为风尚”,5 天内,5 万

人次的观众蜂拥而入,观赏着 6000 余

件艺术作品。上海艺博会上的作品素来

普遍属于“卖相好”的类型,今年的现

场成交量接近 7 千万元人民币,比去年

增加了 2 千万元,交出了一份让买卖方

都满意的答卷,于 9 月 12 日下午胜利

闭幕。

各花入各眼本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展示面积达

24000 平方,设不同规格的展位 150 个,

再度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艺术品交易

盛会。

在展览布局上,共设四大展馆,分

为中外画廊专区、中国陶瓷艺术馆、青

年艺术家推介展。其中,“中国书画作

品展”、“城市雕塑作品主题展”、“艺

术法兰西”、“群星璀璨”、“拉美艺

术专区”等专题展缤纷亮相。

对于藏家来说,完全可以找到各自

喜欢的作品,不仅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罗

丹、毕加索、达利、莫奈、阿曼、朱德

群等世界艺术大师的原作,还有收藏家

梦寐以求的中国大师的精彩画卷,如张

大千、林风眠、关良、齐白石、吴湖帆、

陈佩秋、方增先等;同时,当代艺术的

名将佳作也纷纷登场,如陈逸飞、罗中

立、陈丹青等。即使更偏爱实验风格的

藏家,也可以在“青年艺术家推介展”

里欣赏到新锐风格的作品。

shanghaI COnTeMpOrary: ¥70,000,000 in 5 DAyS

Page 75: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73

TopFloorOctober 2010

由于今年中国艺术市场继续回暖,

这使所有参展画廊的信心倍增,在作品

的定价上明显高于去年,尽管价格上涨,

但艺博会场内整个买气不减。 华氏画

廊、大剧院画廊、煌杰画廊等是率先成

交的一批画廊,如华氏代理的油画家李

强、SML 集团代理的油画家俞中保,他

们的作品被收藏家全部纳入囊中;煌杰

画廊携来参展的韩敏国画作品,以及路

画廊携来的张桂铭国画作品也受到买家

追捧。

“艺术法兰西”主题展更是成交踊

跃,小型雕塑和具有异域风情的油画纷

纷被买家收购,参展的法国画廊都惊叹

上海艺术市场的消费力。

在大件高额作品的成交上,我国台

湾现代画廊携来参展的大型雕塑《冲向

胜利》,以一百万人民币的身价为上海

某房地产公司购藏。某机构携来参展的

吴冠中国画作品也以高价成交。

名人效应十三年来,诸多世界大师通过上海

艺博会这个平台,得以与国内观众见面,

比如罗丹、毕加索、达利、马蒂斯、莫

奈、夏加尔、伦勃朗……等等。今年上

海艺博会的“名人效应”依然劲爆,最

著名的就是罗丹的雕塑《加莱义民》,

高 2.2 米、长度为 2.66 米,不仅是首次

来中国展出,而且标价为 400 万欧元 ( 约

合人民币 4000 千万元 ),是上海艺术博

览会有史以来参展作品中身价最高的

一件。

由澳大利亚著名雕塑家德拉哥 . 马

林 . 薛林纳创作的大型青铜雕塑《圣雄

甘地》,也在上海艺博会上展出。携带

其作品前来的展商说,薛林纳认识圣雄

甘地的女儿英迪拉 . 甘地,这尊雕塑是

他 1974 年在新德里创作的。在创作中,

薛林纳运用“罗丹”触摸法,即只用手

指来塑形,不借助任何的工具。他没有

过多追求外形骨骼轮廓的塑造,而是把

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肌肉细节的精心打磨

上,他简化了头部的形状,并最大化地

雕琢面部表情。此外,达利著名的“软

表”、毕加索的小幅作品,都在上海艺

博会上展出。

中国传统艺术方面,怡琴画廊和煌

杰画廊以 360 平方米的超大展位规模联

手推出主题展——“中国书画作品展”。

怡琴画廊精心挑选了自明清以来的经典

绘画及书法作品 300 余件,如黄宾虹、

吴昌硕、李可染、傅抱石、徐悲鸿、张

大千、林风眠、关良、齐白石、溥儒、

吴湖帆等。而其中的书法作品,更是怡

琴画廊的最大亮点,有皇帝御笔、状元

书法、名臣及晚清民国名家书法等,而

且在最能反映时代潮流的更替和文化价

值的状元书法作品中,有明代申时行、

清代汪应铨、姚文田、洪钧等 23 人的

传世之作,如此众多的书法精品集中展

出,在上海艺博会 14 年历史中尚属首

次。煌杰画廊推出的陶冷月、应野平、

谢稚柳、陈佩秋、刘旦宅、华三川、韩

敏、苏小松等人的作品也是收藏家垂涎

的“绝世美味”。

新人势力2006 年,上海艺博会与王林教授

共同商榷如何以学术推动并规范大陆艺

术市场,这才有了“上海艺博会艺术家

推介展”,每年一度劈出专门场地邀请

批评家来推荐青年艺术家作品,这个板

块让上海艺博会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

今年,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艺术

家推介展”的水平和质量,首次采用了

海选的方式,得票数最高的前七位艺术

家获“特别推介奖”,并举行颁奖仪式。

今年的“青年艺术家推介展”邀请了三

位著名评论家、策展人,他们分别是黄

笃、陆蓉之、郑娜作为推介评审人,整

合并甄选海内外艺术家资源,挖掘青年

艺术家的创造潜能,最后共选出 69 名

青年艺术家入选。本次“青年艺术家推

介展”单元具有非常鲜明的美学倾向——

轻松、快乐、实验、个性与创新。

Page 76: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74

2010“上海当代”

价值重构下的购买趣味2010 SHAngHAi COnTeMPOrAry, The FUn OF pUrChase Under The reCOnsTrUCTIOn OF valUe□ 本刊特约记者 沈崴崴︱文

9月 8 日至 12 日,近 3 万名观众涌

入上海展览中心,观看第四届上海

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简称“上

海当代”)。本届“上海当代”继续致

力于对艺术品价值的再探讨,整个展览

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了“学术性与商业性

结合”的主题,来自世界顶级美术馆的

高层们和国际大收藏家一起,展现了与

艺术拍卖市场颇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购

买趣味。

买卖:销售稳固9 月 8 日预览开始后,便有参展画

廊确认了其稳固的销售。长征空间表示,

展会预览一开始,其画廊就有着不俗的

销售,展望于 2006 年创作的雕塑在展

会开始一小时内就被一台湾藏家购买,

朱昱的两件作品也在短时间内被一上海

藏家订购。大未来耿画廊有着骄人的销

售,许江的《又见葵园》系列在展会第

二天已售出 95%,买家多为亚洲藏家。

一直参加上海当代的意大利常青画廊得

到了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与印度尼

西亚藏家的关注,Antony Gormley 新创

作的雕塑被一中国藏家买走。常青画廊

总监 Mario Cristiani 表示“ShContemporary

巩固了其在亚太地区领先展会的地位”。

位于上海与巴黎的 18 画廊 -Madga

Danysz 画廊很高兴地透露其展出作品的

95% 均已销售。来自柏林的 Eigen+Art

画廊赞赏了上海当代对年轻画廊的支

持。 该 画 廊 代 理 的 Neo Rauch 与 Tim

2010“上海当代”展览现场

现场 Scene

Page 77: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75

TopFloorOctober 2010

Eitel 的 作 品 受 到 青 睐。Neo Rauch 于

1995 年创作的作品《Kanal》,售价高

达六位数,很快就被预订,除此以外,

Matthias Weischer 于 1999 年创作的作品

《House》,售价也达六位数。来自土

耳其伊斯坦布尔的 Cagla Cabaoglu 画廊

将他们的作品卖给了北京与台湾的美术

机构。第一次参展的来自于雅典与塞萨

洛尼基的 Kalfayan 画廊的艺术家 Antonis

Donef 曾获上海艺术屋奖,其作品也受

到了很大的关注。由该艺术家于 2010

年耗时六个月特别为 ShContemporary 创

作的尺寸为 220*170 厘米的大幅作品

《无题》被一中国藏家以 55000 美元购买。

由 26 位艺术家共同演绎的大型群

展“发现—价值重构”单元是由 Mami

Kataoka、徐文瑞和秦思源共同策展。

策展团队试图对于不同价值体系提出疑

问,通过艺术家们的作品,对当代艺术

的本体性以及其市场化保持怀疑态度。

由艺术家赵半狄制作的一系列中国乡村

小孩子的照片被售出。

论坛:重构价值9 月 9 日,中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和

策展人侯瀚如主持的论坛《收藏亚洲当

代艺术:收藏什么、何时收藏、如何收

藏?》,从上午 11:30 一直延续到下午

5:30 分左右,时间漫长,但却座无虚席,

主办方甚至需要特别加设临时座位,仍

有不少人站立四周聆听。

参加论坛的主讲者有不少来自世

界顶级的美术馆,比如新加坡美术馆馆

长 Tan Boon Hui、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副馆长 Kathy Halbreich、伦敦泰特现代

艺术馆国际艺术收藏项目总监 Frances

Morris、布里斯班昆士兰美术馆策展及

收藏发展项目副总监 Suhanya Raffel、纽

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艺术高级策展人

Alexandra Munroe、日本福冈亚洲美术

馆总策展人黑田雷儿等等。论坛的最后

一个环节原本安排的是两位私人收藏家

的对话——被称为“中国著名草根收藏

家”的管艺和瑞士著名收藏家 Uli Sigg

的对话,但在展会开始前两天,管艺确

认因事不能前来,成为本次论坛的一大

遗憾,最终由侯瀚如与 Uli Sigg 完成了

一场对话。

来自这些顶级美术馆的演讲者用大

量的图片辅助说明了自己的收藏趣味,

体现了一种不约而同的价值观:对学术

性、实践性作品的强烈关注。就中国艺

术家的作品而言,古根海姆美术馆对曹

斐作品的收藏、泰特美术馆对徐震、杨

福东等的作品收藏,都属于拍卖场上极

少见到的艺术家及作品,彻底体现出与

拍卖场不同的收藏线路。

另一场论坛《价值重构:当代艺术

价值的创造与确定》由北京合艺典藏、

英国的 ArtTactic 与“上海当代”合作

举办。该论坛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

分邀请了国内外重要美术机构的负责

人,包括苏格兰国立美术馆馆长 Simon

Groom 和喜马拉雅美术馆馆长沈其斌,

主要讨论艺术系统如何创造价值。第二

部分由国内外藏家组成,包括印尼藏

家 Deddy Kusuma、香港藏家仇浩然、

北京藏家乔志斌等等,讨论价值的另一

端——消费艺术价值的群体。

藏家:CDP 扩容亚 太 区 收 藏 家 发 展 项 目( 简 称

CDP)是“上海当代”去年推出的一个

长期的项目,去年的“上海当代”有

260 多名来自中国、亚洲各地、美国以

及欧洲的收藏家出席晚宴并见证了 CDP

的正式启动。之后的两个月内,CDP 已

经吸引了 200 多名新藏家加入项目。

今年是 CDP 成立一周年,有超过

350 位嘉宾参加,晚宴之后的 VIP 派对

更有将近 1500 位宾客参与。本届“上

海当代”迎来了许多顶级的收藏家和艺

术专业人士,包括意大利收藏家及威尼

斯佩吉 . 古根海姆美术馆顾问委员会成

员 Marino Golinelli 夫妇,台湾收藏家及

荣嘉文化艺术基金会创办人叶荣嘉,下

一届威尼斯双年展总监 Bice Curiger,

法国收藏家及 DSL 收藏创办人 Sylvain

Levy 夫妇,印尼收藏家及 OHD 美术馆

创办人 Hong Dijien Oei ( 黄鸿仁 ),印尼

收藏家 Deddy Kusuma ( 林运强 ),驻伦

敦的沙特公主 Nauf Bender,荷兰收藏

家、策展人及泰特现代美术馆亚太区采

购委员会成员 Cees Hedrikse,印尼收藏

家 Budi Tek,美国收藏家 Fritz Kaiser 夫

妇,意大利收藏家及威尼斯佩吉 . 古根

海姆美术馆顾问委员会成员 Davide Blei

Simonati 夫妇,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艾尔

吉兹当代艺术馆创办人 Can Elgiz 夫妇,

瑞士收藏家 Uli Sigg,以及驻纽约及上

海的收藏家靳羽西等等。

今年 CDP 还特别协助北京合艺典

藏出版了中国当代收藏的第一本专著

《藏家养成计划-入门篇》。CDP 与多

家银行及品牌联合举办艺术沙龙,为其

高端客户提供了解当代艺术及收藏的契

机。2010 年初,CDP 推出了官方网站

www.shc-cdp.com,为那些刚开启收藏

之旅的新藏家服务,让他们可以在这里

找到一些需要的资源。

Page 78: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76

她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也是毛泽东在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他们说她“一年四季风情万种,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其春来山明水秀、鸟语花香;夏来万人湖滨戏水,南国海滨风光;秋来枫叶满山红遍,桂

花十里飘香;冬来万千候鸟,满湖觅食欢唱”。她的名字,叫作东湖。

在城市剧烈的变化过程中,与武汉人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她也难以幸免。集中了 50 多项“全球最先进的”娱乐设施的大型主题公园、两个“生态低碳”的高档楼盘、将湖岸与水面圈进需要高价门票的公园、或许还有其他悄悄进行着的众多项目,她似乎正逐渐从每个居民的东湖变化为仅供 “高端成功人士”享用的“生态低碳社区”。

这时候,李巨川和李郁,一个生于 60 年代的武汉建筑师和一个生于 70 年代的武汉艺术家,喊出了“让我们立刻去接近这些湖岸和水面吧,也许这是我们自由地享用东湖的最后机会”的口号。于是乎,便有了 2010 年 6 月 25日至 8 月 25 日期间东湖沿岸边的那出“每个人的东湖”。以下为本刊选出的部分作品和评论。http://www.donghu2010.org/

01

造型跳东湖

匡 舟, 服 装 设 计 师,1987 年 生, 现居武汉。张轩,摄影师和美术编辑,1987 年生,现居武汉。

2010 年 7 月 31 日,武汉大学凌波门外的水域,一群年轻人,买好最牛 X的 bikini, 穿 上 最 牛 X 的 装 备, 找 个牛 X 的摄影师,帮我们来个一辈子都特别给力的照片,到老的时候回忆今天我们穿着自己最牛的衣服,跳入武汉东湖!!!!

01

看展 Exhibition

Page 79: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77

TopFloorOctober 2010

海市蜃楼系列 之一

巫术:2010 东湖鬼不会来信

和两百亩一起散步

BMX 跳湖游戏

炭叹,艺术家,1982 年生,现居住在北京和武汉。

2010 年 7 月 23 日至 25 日,在东湖沿岸各处,一个虚拟的 2100 年的房地产项目——“最后的东湖豪庭”,在东湖已没有水面的情况下,进行了大规模拆迁,重新制造了一片人工的东湖,成为武汉唯一一处供上流社会居住的“湖景房”。

杜庆春,电影学院教师,1971 年生,现居北京。 炭叹,艺术家,1982 年生,现居北京和武汉。

2010 年 8 月 8 日下午,在已开工的华侨城项目围墙外(原东湖渔场大门前道路),杜庆春和炭叹用多封杜兄写的文字搭建起了一个“两百亩”形状的“结界”,一张张烧掉,和东湖鬼进行沟通。

李淦,建筑师,1971 年生,现居北京。李涟,建筑师,1971 年生,现居深圳。李锋,编码师,1972 年生,现居上海。将武汉东湖中“两百亩”湖面轮廓等比例带入到 Google Map 浏览器中。通过与日常熟知环境的尺度比照,让不同城市的人们感知到我们这片可能将会失去的东湖有多大。无论你在哪里,每个人都可以伴着这片东湖自由地在全球虚拟行走。这个夏天,让我们和这两百亩一起散步。

在 donghu2010.org网站上,链接了谷歌的“在较大的地图中查看”到的武汉东湖沿岸2010 年 8 月 25 日 前的样貌。

刘真宇,自由职业者,1985 年生,现居武汉。

2010 年 7 月 18 日下午,东湖南路,武大凌波门附近的水域,一辆 BMX,一个使用湖边泥土堆积成的土坡(面朝东湖),数十位BMX 技术指导,以及充足的啤酒饮料,骑着BMX(一种花式小轮自行车)冲出抛台,跳入东湖。

04

03

02

05

Page 80: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78

5

塑料,是工业化社会最常见的材质,充斥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鄙夷或赞美。一方面认为它低级、廉价,罗兰 • 巴特说“它只能保留最平庸无奇的化学外貌”;而塑料同时

让波普设计、反设计的设计师们推崇备至。当艺术与塑料相遇,又能碰撞出怎么的面貌? 8 月亮相上海民生美术馆的韩国当代艺术群展《塑料公园》,用 16 名艺术家的 64 件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塑料化艺术的多样文本。

艺术,以塑料的名义集结

□ 本刊记者 潘丽︱文

plasTIC garden—KOreAn COnTeMPOrAry ArT 2010

13

4

1. 李庸白《圣母怜子图》2. 郑秀珍作品3. 卢尚均《为了崇拜者》4. 崔正化《生生活活》细部5. 陈起钟《Discover》6. 咸进作品

看展 Exhibition

2

Page 81: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79

TopFloorOctober 2010

塑料:庸常生活的艳俗表象用塑料做艺术,崔正化是韩国最

具代表性的艺术家。2008 年他曾在巴

黎做过《塑料天堂》的个展,不知尹在

甲的“塑料公园”是否受其启发。这次

的作品《生生活活》用了“site-specific

installation”手法:把民生美术馆的一

部分包裹成他的作品。开展前的一小时,

崔正化还在忙着布展:在美术馆的门廊

里悬挂气球,然后随意地弄破,地上躺

着五彩的尸骸——他说“气球也会自杀、

或他杀,就像任何生命体一样”。

除了气球,该作品还包括用荧光

纸包裹的吧台,以及入口处的一道珠

帘——这让美术馆看上去像个超大的

KTV 包厢。珠帘是崔正化受上海小贩

指点从义乌淘来的,他一点不掩饰对义

乌的热爱,就他热爱韩国的传统市场

Moran 一样——他跑去买大量的一次性

饭盒——这些饭盒成了 2005 年威尼斯

双年展韩国馆的红色屋顶。

当日常的塑料用品变身为大型的公

共装置时,无论造型如何,材料本身就

足以给人刺激,引发关于生活的思考:

塑料平庸、廉价、艳丽,或许就是现实

世界的艳俗表象;而塑料又不会变质腐

烂、是长久的,这是平庸生活的坚实内核。

这种由作品材质带来的效果,同样

出现在卢尚均的作品中。他用塑料打造

佛像的模子,并用日常的装饰亮片将其

覆盖。只是批上了亮片,具有宗教符号

感的佛像立刻世俗化了,金殿上的威严

荡然无存。

用塑料为卡通时代铸型除了现实的世俗世界,该展中塑

料还表达了一个虚拟的卡通世界。塑料

和卡通的时间脉络上的发展几乎是平行

的:当 19 世纪的赛璐珞(celluloid)蔓

延到日常生活时,卡通文化也开始在欧

洲兴起。一个是工业时代的物质表皮,

一个是精神表征,当这两者相遇时,又

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李庸白的《圣母怜子图》,将传统

的基督教题材做了卡通化的演绎,充满

了未来感,就造型而言是对米开朗基罗

雕塑名作的戏仿。 “圣母”“圣子”

是两个外貌一样的塑料电子人、且没有

性别,最有意思的是,这两者本是一体,

是同一塑料塑形中的模具和胚子。李庸

白通过该作品,想表达的是“自我在怀

抱着死去的自我”。

年轻的李炯玖则给卡通人物照起了

X 光,平面的、可爱的卡通人物在他那

里变成了立体的、严肃的、具有生物学

意义的骨骼标本。塑料的电子人、卡通

人物的骨骼,都是对我们现有经验的挑

战,并引发我们对未知领域的思考。

和全球 80 后一样,陈起钟是被影

像哺育的一代,但镜头的背后是什么?

从纪实频道“Discovery”入手,陈起钟

挑衅了所谓的真实。故事被装在一个小

箱子里:有宇航员、飞船、摄像机、月

球表面……在这个用于摆拍的微观世界

里,一切变得反讽,宇航员成了人偶,

摄像机成了玩具。这反讽很精妙,让人

想起电影《楚门的世界》:一切都是虚

构,都是被事先设定的,是被拍摄的。

这是卡通一代对世界的反思:我们被虚

拟哺育长大,但终有一天会跳出虚拟,

去质疑甚至打破。

“塑料艺术”的正名该展以塑料为名,很容易把人们

的视线集中在“塑料”本身。其实,塑

料在当代艺术的运用并不新鲜。上世纪

60 年代,当塑料开始被广泛应用便受

到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垂青,将其拓展到

创作领域,美国当代著名的波普艺术家

杰夫 • 昆斯 (Jeff Koons) 就曾使用过

塑料。

只是,作为当代艺术表达的万千

材质中的一种,塑料并没有庞大到作为

热门或主流。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以为

plastic art 是“塑料艺术”的意思,并以

为“塑料艺术”是种概念或流派。其实

plastic art 指的是造形艺术的意思,当

代艺术领域根本没有“塑料艺术”的说

法。旅法的当代艺术评论家费大为告诉

记者,欧洲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把

“美术”称之为“造型艺术”,法语里

是 art plastic,就连法国普通居民都会把

这个词误以为是“塑料艺术”。

6

Page 82: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80

全球视角 Global View

arti$ts and the Market市场诱导下的“艺数家”□ By Paul Klein

那些曾经被禁止的主题,包括种族、性、宗教和毒品在我们这个时代成为了艺

术家和评论家竞相表现的主题。然而,在许多人眼中金钱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也许是唯一禁忌的课题。这种厌恶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六个世纪之前——那时候艺术

家创作作品不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仅仅是为了他们所钟爱的艺术。19 世纪末,

随着一个竞争的艺术市场的崛起,艺术经济开始进入公众的视线。一些评论家开始

把昂贵的价格作为艺术家成功的标志。像安迪 • 沃霍尔就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家

形象,他公开承认艺术家是财富的集大成者。虽然沃霍尔的标杆现在已经被许多重

要的当代艺术家赶超,但是艺术界中仍有很多人始终认为经济上的成功并不能激励

艺术家。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对经济学理解得不透彻,还因为我们对美术史的认识也

有限。所以,从历史的角度对艺术家和艺术市场之间的关系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可以

更好地帮助我们梳理正确的态度。

Page 83: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81

TopFloorOctober 2010

文艺复兴的理想主义中世纪的艺术家曾经一度被认为只

是靠体力工作赚钱养家的工匠。13 世

纪晚期,画家工会第一次在意大利成

立,这种做法迅速在全欧洲扩散。雕塑

家、建筑师和水泥工、泥瓦匠一起很快

也加入了协会的队伍。随着艺术家经济

地位的提高,协会的监管开始不受控

制。1434 年,意大利著名建筑师菲利波 •

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公

然拒绝支付建筑工人协会会费而被捕,

11 天后由于教会方面的干涉而被释放。

尽管协会对于艺术家的监管权力度不断

减少,但是公众对于艺术家的看法(即

体力工匠)仍然未变。即便是米开朗基

罗这样的大师,他的家人当时也对他从

事艺术的选择而感到羞愧。

当艺术家试图摆脱协会争取自由的

同时,他们的经济收入也开始发生了变

化。中世纪的艺术家待遇和其他工匠一

样,直到 15 世纪中期,佛罗伦萨的大

主教提出“除了工作量,艺术家还应该

根据他们所应用到的技术和经验领取报

酬,这种要求或多或少是合理的。”

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艺术家想要

通过一种全新的行为约束来提升自身的

形象。15 世纪早期,画家切尼诺 • 切

里尼 (Cennino Cennini) 建议同辈的行为

应该和新提升的地位与时俱进,“艺术

家的生活应该总是好像在学习神学、哲

学或者其他科学一样受到控制。”他认

为事业的崇高和工作的动力有关系,“一

些人从事艺术是因为贫穷和需要,但是

另一部分人追求艺术纯粹出于对热爱和

崇高的追求。”所以,艺术家不应该为

了经济利益工作而是应该为了所热爱的

艺术事业而努力创作。雷欧 • 巴蒂斯

特 • 阿 尔 伯 蒂 (Leon Battista Alberti) 在

他 1435 年写的论文《绘画艺术》(“On

Painting”) 中告诉有抱负的艺术家,绘

画本身就会给人带来快乐,如果画家精

心创作,那么其他的鲜花、财富和名誉

也会随之而来。他鼓励艺术家要追求名

望,但同时又警告艺术家莫要垂涎财富。

艺术品价格不应该由劳动时间决

定,而取决于其中的绘画技巧,许多艺

术家对这个经济杠杆原理深谙其道。像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威尼斯派画家

提香 (Titian) 就以高超的技法、耐心和

韧性悉心培养作品的经济价值,他不是

那种不考虑经济价值的传统意义上的艺

术家;所以除非是委托作品,否则他

几乎不会动笔。提香作品中那真挚的

情感、无敌的技巧只是他用来出售作

品时候的众多砝码之一,他精明地用

艺术进一步推动他的事业。文艺复兴

盛期的其他艺术大师,包括布拉曼特

(Bramante)、拉斐尔 (Raphael) 和米开朗

基罗 (Michelangelo) 也不能免俗,靠才

能累积了大量的财富。

有意思的是,尽管有些事情在艺术

家的心中已经心照不宣,可是似乎其他

人并不能接受艺术家公开表露对金钱的

关心和喜爱。1648 年法国政府授权成

立皇家美术协会 (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协会会员不允许参与任何经济方

面的活动,包括禁止开设画廊出售作品。

虽然现实是艺术家靠卖画为生,但是学

院派艺术清晰地表达了对于金钱考量的

Andy Warhol Jeff KoonsDamien Hirst

Page 84: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82

不屑。杰出的艺术家,理论上来说他不

为金钱而是为了追求个人和国家的荣誉

而创作,这就好像贵族一样,自己消费

自己的作品,而不是从别人的销售中获

得利益。

现代艺术的市场振兴19 世纪末的巴黎,艺术市场中的

一些变化促使艺术界对价格产生了不同

的态度。之前由政府主导的赞助制度被

竞争性的艺术市场所取代。1874 年,

一批野心勃勃的艺术家组织了一个小型

展览,打破了之前由官方举办的沙龙垄

断展出新艺术的专制。当时,沙龙保守

的评判委员会拒绝接受一群年轻艺术家

充满创意的作品参加展览。结果,克劳

德 • 莫 奈 (Claude Monet)、 卡 米 耶 • 毕

沙罗 (Camille Pissarro) 和一些朋友就组

织了一个独立的展览,展出了包括奥古

斯特 •雷诺阿 (Auguste Renoir)、埃德加 •

德 加 (Edgar Degas) 和 保 尔 • 塞 尚 (Paul

Cézanne) 等 29 位艺术家的作品。尽管

展览最初的影响有限,但是却开创了一

个新的纪元,艺术家的声望不再靠沙龙,

而建立是于独立的群展。1874 年之后,

沙龙不再有权决定艺术家职业生涯的是

否成功;在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大环境

下,艺术家的成功是由更多样化的客户

团体而决定的。来自由巴黎、美国的中

产阶级组成的新近收藏家开始购买印象

派和后印象派画家的创新作品,艺术收

藏不再是贵族的专利。

安迪 • 沃霍尔的钱经安 迪 • 沃 霍 尔 (Andy Warhol) 果 断

地和持续了五个世纪之久的漠视金钱的

神圣传统决裂了,他从不隐藏表达自己

对金钱着迷,他爱赚钱! 1962 年,沃

霍尔用丝网漏印的方法在画布上创作多

重摄影图像,在现代艺术界引发了一场

革命。该技术最有名的作品是玛丽莲梦

露的系列肖像画,这是沃霍尔八月份听

到她去世的消息后创作的。在此之前,

沃霍尔第一次采用丝网漏印法创造的图

案是各种不同面值的纸币。在助手的启

发下 ( 他的助手是商业艺术家 ),沃霍

尔把他的美钞作品拿去印刷店转换成丝

网印刷,就这样他的第一批丝网漏印技

术的作品诞生了,并成为他之后职业生

涯的标志。用金钱图案可以算是沃霍尔

的真心告白,他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回

忆录中写道:“最后,一个女性朋友问

了我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你最爱什

么?’就这样,我开始用钱做为绘画的

主题。”

1975 年, 沃 霍 尔 发 表 了《 安 迪 •

沃霍尔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书中他否认了绘画是一个光荣

的职业。在名为“艺术”的章节里他对

有人觉得“艺术家是特别的”提出了疑

义,因为在他看来艺术家这只是一份工

作。对于讨论艺术和商业之间关系的话

题,他明显更有热情,“商业艺术由艺

术发展而来……商业上的成功是最迷人

的艺术形式。在嬉皮时代,人们抵制了

商业的想法——他们认为‘金钱是邪恶

的’、‘工作是可恶的’,但是赚钱本

身就是门艺术,而好的生意策略就是最

棒的艺术。”

塞尚 《玩纸牌者》

安迪 . 沃霍尔美元衍生品

全球视角 Global View

Page 85: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83

TopFloorOctober 2010

后沃霍尔时代:艺术家和评论家的选择

继沃霍尔之后,几乎没有艺术家公

开承认自己是物质主义者,直到杰夫 •

昆斯(Jeff Koons)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

出现。他的作品有吸尘器和篮球等消费

产品,以及框架广告和海报,这对波普

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昆斯对于

艺术成就和市场关系的理念也可以通过

沃霍尔之前所创立的艺术家形象所实现。

昆斯的目标是“使艺术和娱乐业、

电影、流行音乐和广告产业一样,有着

相同的政治影响力”,而达成这个目标

需要艺术家心态上的改变。“曾几何时,

艺术家只需对国王或者教皇轻声耳语几

句就会有政治影响。现在,他们必须要

面对上百万人。”所以,他渴望“与尽

可能多的听众交流。”

昆斯的理念促使他想要把作品卖到

尽可能最高的价格。“这与贪婪无关。

而关乎于要求在政治的舞台上被严肃对

待。我是想说,人们看待作品的认真程

度是和作品的价值互相联系的。”市场

是艺术界最重要的声音,“市场是最伟

大的评论家。”艺术界里声称自己优于

市场的判断的人仅想要“保留他们的那

一点点权力……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是他

们不会让市场决定行情。”然而,事实

上,市场的判断一定超过了个人,“市

场绝对代表了真正的力量,因为它吸收

了所有个人的想法和许多其他见解。”

达 明 • 赫 斯 特 (Damien Hirst), 英

国最赚钱的明星艺术家之一,觉得成功

的艺术家不被赞赏。“我认为尤其在英

Jeff Koons《兔子》 1986

Damien Hirst VS 众媒体

Page 86: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84

国,人们反对任何形式的成功。他们喜

欢那些在贫困线挣扎并把耳朵割掉的艺

术家。然而,如果艺术家在赚钱,他们

情愿这个人在建筑工地拼命,在阁楼油

漆。我不得不说,这是个奇怪的问题。”

赫斯特看穿了形式上的伪装,认为艺术

有物质方面的价值,“艺术是关于生活

的,艺术界是和金钱相关的。这两条我

已经得到了证实,但可悲的是,我是唯

一一个知道这个的人。很多时候,大家

都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对于市场决定

艺术价值的这一事实,他并不感到困扰,

他说:“我是世界上少数会说‘我知道

每件东西的价值’的人,世界上每件东

西的价值取决于任何其他愿意支付它价

格的人,就是如此简单。”

赫斯特虽然是艺术家,但是他最

初成名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的艺术,而

是他的领导才能。1998 年,当他还在

金史密斯学院 (Goldsmiths College) 学习

艺术的时候,他在伦敦港区政府大楼策

划举办了《冻结》(Freeze)的群展,

参展的都是他的同学。现在人们评价赫

斯特主办的这个《冻结》展引领了一场

全新的艺术运动,他之后的活动同样反

应了他在领导方面的天赋,因为他能

不断地引公众的注意力。而这个公众

的注意力通常是由经济的关注而产生

的。所以朱利安 • 斯塔拉布拉斯 (Julian

Stallabrass) 注意到“不论如何努力寻找,

都无法找到一篇达米尔 • 赫斯特不提及

金钱的文章。”

由赫斯特树立的物质主义形象所

产生的吸引公众的能力貌似可以和他的

先驱沃霍尔一拼高下。《纽约时报》的

编辑直言不讳地把赫斯特归为物质主义

者,并讽刺“赫斯特已经从艺术家变成

了艺术对冲基金的经理。”他们还补充

道,“没有艺术家能做到像赫斯特那样

把自己的作品价格推升到这样一个聪明

的高度。”如果沃霍尔仍旧在世,他很

可能会对赫斯特感到很骄傲,不过他恐

怕还会因为赫斯特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成

就超过自己而略有一点点不愉快吧。

由此可见,即使在后沃霍尔时代,

艺术界仍有不少人对于金钱和艺术的关

系保留了意见,评论家和学者常公然抨

击价格是无意义的。1978 年,罗伯特 •

休斯 (Robert Hughes) 称“艺术品的价格

纯粹是非理性的欲望指数”。而到了

2005 年,耶鲁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的评

论仍像 19 世纪法国的学者那样,“我

们不会认为艺术家的成功和他在市场上

的成功有什么联系。”艺术市场挑动着

这些敏感的审美神经,并且随着价格的

上升,这种不适感愈演愈烈。

但是最近几十年,一些重要的评论

家对于市场价格开始有了一些积极的看

法。1988 年,《纽约客》的艺术评论

家彼得 • 施杰尔达 (Peter Schjeldahl) 参

加了他的第一次拍卖,因为他相信蓬勃

的艺术市场会发生的妙事会比那些在工

作室、画廊或美术馆里所发生的事情更

出人意料。虽然他本人很少对经济上的

繁荣表现出兴奋或雀跃,甚至有时还称

这种情况是残暴的,但是他不得不承认

自己在苏富比拍卖行见证的那次拍卖会

的成交价格相对总体而言还是合理的,

“我必须承认美金对于作品的艺术判断

能力要优于其他人,包括评论家。”这

并不难理解,也许就是因为金钱的压力

可以让思想更好地集中在一起。另外,

高昂的艺术价格还会对未来的艺术供给

产生有利的影响。短期内也会产生许多

有野心的艺术家,其中也会诞生像杰

夫 • 昆斯这样的先驱者。所以艺术市场

对于艺术家的发展而言是一件好事情。

然而让人失望的是,大批评论家和

学者都坚持艺术市场是非理性的,价格

并不能象征作品在艺术方面的重要性。

艺术学者必须克服他们对经济的厌恶,

才能更精密地检测艺术市场内的变化对

于艺术家态度和行为上的影响。如果他

们做不到这一点,他们会因为艺术评论

和 价 格 的 脱 节 而 无 法 赶 上 艺 术 家 的

脚步。

1. 达明 • 赫斯特作品屏贴2. 达明 • 赫斯特和他的作品《来自贫民窟的问候》

2

1

全球视角 Global View

Page 87: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85

TopFloorOctober 2010

Page 88: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86

□ 杜卡︱文 供图:英国宝龙、纽约苏富比、上海泓盛、程昕东画廊

艺术与设计的交汇地带,孕育着无限可能性。尤其是到了 20 世纪之后,二者的边界更为模糊。兼备“实际的用”和“观念的用”的作品,日渐被纳入到收藏家的视野。

实际的用 观念的用

当代艺术家具的别致风韵

realIsTIC Usage and IdeaIsTIC Usage: THe unique FlAvOur OF COnTeMPOrAry ArT FurniTure

1

周边 Edge

86

Page 89: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87

TopFloorOctober 2010

2

1. 由 Olivier Mourgue 设计的一对 DJINN 休闲椅,1965 年 作,1,000 英 镑 (1900 美 元 ),2010 年 8月 10 日,伦敦佳士得。

2. “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对“人体形”开放式金属落地灯具,1970 年代,2,125 英镑 (4,038 美元 ),2010 年 8 月 10 日,伦敦佳士得。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艺术品拍卖在

夏天的时候都在休息,因为收藏

家们大多出国度假了。但是,佳士得在

南肯辛顿 (South Kensington) 的“室内装

饰”(Interiors) 拍卖会并没有暂停。为

了满足新进买家和老练收藏家的多元需

求,这场拍卖准备了家具、灯具、陶瓷、

织绣等丰富拍品。其中,在 8 月 10 日

拍卖的一批战后家具,以经典的设计和

极具吸引力的价格,博得众多买家的欢

心。譬如,由 Olivier Mourgue 设计的一

对 DJINN 休闲椅(图 1),线条简约流

畅,并且十分符合人体力学。坐上去,

没有一个地方不舒服 ! 这对设计与 1965

年的椅子,今天看来一点不过时,反而

更耐人寻味,成交价 1,000 英镑(1900

美元),相当值得。另一对“人体形”

开放式金属落地灯具(图 2),有一个

幽默而浪漫的名字——“罗密欧与朱丽

叶”, 设计于 1970 年代。纯金属立体

质感,加上颇有艺术创意的绝佳外形,

以 2,125 英镑(4,038 美元)顺利卖出。

这些既完全实用又饱含艺术价值和时光

沉淀的战后家具,目前价格亦十分合理,

成为越来越多艺术收藏者和爱好者的心

爱之物。

现代的家具 古董的价在 2000 年前后,懂设计的内行买

家开始抢购二战后的家具设计精品。更

早些说,二战后的现代风格的家具从

上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陆续被收藏。在

此之前,大多数人只是关注高端的 Art

Deco 或者流线形外观的现代家具。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后的

设计艺术品无疑将成为新一代收藏家的

古董。“人们总是想要收藏上个世纪最

好的东西。譬如,很多藏家已经收藏了

Tiffany 的台灯,而他们看到最好的二战

前的家具已经被博物馆陈列起来。那还

Page 90: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88

越来越多的古董家具商以此盈利。于是,

这个市场的交易越来越活跃。许多家

庭,如果他们仍保留着 1960 年代买的

Herman Miller 的椅子,他们或许知道这

东西现在挺值些钱了。再比如说,一个

George Nelson 的珠宝盒,如今都能至少

卖到 8000 美元呢。如果我们回去问:

“妈妈,你相信吗?一个 Nelson 珠宝

盒 8000 美金!”妈妈一定会说:“哇!”

纽约和伦敦力挺当代艺术家具

苏富比“20 世纪装饰艺术部”专

家 James Zemaitis 透露:“2000 年以后,

大家对 20 世纪家具的关注逐渐增多。

连以前很顶级的古董家具收藏家也开始

买 20 世纪的家具。比如纽约现代艺术

博 物 馆(MoMA) 的 馆 长 Marie-Josée

Kravis, 还 有 美 国 金 融 投 资 家 Henry

Kravis 的妻子,都在买一些比较现代甚

至当代的家具作品。”Kravis 太太早先

主要收藏传统的法国家具,但是大约 5、

6 年前她向 MoMA 捐赠了一件由当代设

计 师 Jeroen Johan Verhoeven 在 2004 年

设计完成的曲线造型的桌子(限量 20

张),名为“灰姑娘木桌”(Cinderella

Table),(图 3)并成为 MoMA 的永久

收藏。随后,伦敦的维多利亚 & 阿尔贝

特 博 物 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

也将其中一件“灰姑娘木桌”收为馆藏。

希望并不是巧合,在 2006 年 12 月的纽

约苏富比拍卖上,这款木桌(不同编号)

以 4.2 万美元的价格成为一大亮点。

像 MoMA 这样的博物馆,将一件

当代的设计艺术品收为永久馆藏,这显

然是一个强有力的学术认可。对于收藏

家来说,好比是一个“安全购买”的

保障。的确,在现当代艺术品的收藏领

域,MoMA 已经有 80 年的历史了,它

是学术上的权威,也是潮流的缔造者。

剩下什么呢?1945年之后的家具精品,

尚能较容易在市场上遇到。”纽约的一

位古董家具店老板 Zesty Meyers 分析说。

“希望这些买了战后家具的人们

能有足够的耐心与智慧,将藏品保存

20 年到 30 年,而不是马上又卖出来。”

Meyers 接着说。这样的话,从上世纪

50 年代到世纪末的限量版的家具精品

将很有可能升值,因为那时候这些设计

艺术品已经成为对下一代人们有历史价

值的物品了。

宝龙拍卖行“20 世纪装饰艺术”

专家 Frank Maraschiello 说,“战后家具

主要是采用最新的材料和技术来批量生

产大众可以消费得起的产品,而不再是

像以前那样讲求高级定制。比如,当你

在 20 世纪初,买一盏 Tiffany Studios 的

台灯,虽然在那个时候,这样的台灯也

已经是所谓的‘产品’了,但它仍然是

手工制作的,大概要 500 美元。这在当

时可是一大笔钱!一般民众买不起。还

有 鲁 曼 (Emile-Jacques Ruhlmann) 在 上

世纪 20 年代设计制作的椅子,很可能

和它被摆放进的那幢房子一样价钱!这

些都是给非常非常富有的阶层准备的。”

二战后就大为改观了。一时间,许

多很优秀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们开始

为商业公司做设计,中产阶级也可以买

到设计十分精良而价格也能承受的产品

了。设计师们怀着乌托邦的理想,希望

能为大众服务。这正是大约一个世纪前

发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对设计

师所倡导的理论:你的考虑周到的实用

美观的设计能提升使用者的生活质量,

让他们的生活更健康更平等。于是,二

战后,运用新材料(例如胶合板、不锈

钢、玻璃纤维等)而设计的产品,更轻

便、更节省空间并且实用耐用。

这些设计产品到上世纪 70 和 80 年

代后,也一点不过时,而且还升值了。

MoMA“设计艺术部”的策展人 Paola

Antonelli 说:“我们有一个积极而活跃

的建筑与设计委员会,还有几位董事会

的成员,他们不仅热衷收藏设计艺术品,

还喜欢在生活中使用它们。其中一些是

这个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品味

决定着潮流的动向。”

当代艺术收藏家也爱当代家具

除了像 MoMA 和 V&A 这样的现代

艺术博物馆的支持,一些新近的收藏家

也是搅动 20 世纪家具收藏市场的主要

力量。他们不仅买 20 世纪的家具物件,

还在平行的现当代绘画的拍卖上燃烧激

情。或者,换句话说,他们买当代绘画

和装置的同时也需要艺术感极佳的当代

家具与之匹配。

一些重要的当代艺术收藏家,比

如 高 端 时 尚 品 牌 Coach 的 总 裁 Reed

Krakoff,,迈阿密地产商 Craig Robins,

华尔街期货商人 Robert Rubin,希腊工

业巨头 Dakis Joannou 等等,也都收藏

20 世纪的家具精品。

苏富比专家 James Zemaitis 说,“我

们的客人中 90% 都也同时收藏当代艺

术。”佳士得的情况也是如此。佳士得

的专家 Joshua Holdeman 介绍到,“我

每天都要和佳士得当代艺术部门的同事

3

3. Jeroen Johan Verhoeven在 2004 年设计完成的 “灰姑娘木桌”。

周边 Edge

Page 91: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89

TopFloorOctober 2010

沟通 8 到 10 次。我们有太多共同的客人。

因为现在的收藏家,他们是用各种的艺

术品来装点布置整个空间,而不仅只关

注墙上挂什么。”

Holdeman 就曾看到一位买家需要

找 极 简 派 雕 塑 家 Donald Judd 设 计 的

四四方方的床,来搭配他已经收藏的

Judd 的几何线条的雕塑。或者,某位收

藏家的室内设计师想要一对由当红设计

明星 Ron Arad 出品的曲线外形的限量

版的座椅,来搭配当代艺术明星 Cecily

Brown 的抽象裸体油画。

而从价格上来看,现在想买一张安

迪 . 沃霍尔的原作,估计要 8 位数的美

金,而达明 . 赫斯特的作品在拍卖会上

也要 6 位数到 7 位数的英镑。甚至刚从

学校毕业的年轻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也

可以卖到 200 多万美元。但战后的设计

艺术品目前价格还不太昂贵,而且升值

潜力很大。“在设计艺术品的领域,大

约 20 万美元就可能买到一件比较珍贵

的有历史价值的作品,存世也许只有一、

两件的那种。这比名家的绘画或装置等

其它媒材的作品便宜多了”,菲利普斯

拍卖行的专家 Marcus Tremonto 如是说。

限量版的价格节节高一些当代艺术感很强的限量版家具

的价格,近 5 年来在拍卖场上跳跃式上

涨。譬如当红设计师 Ron Arad 的 4 把

名为 "Tom Vac" 的钢制座椅在 2007 年 6

月的苏富比卖到 1.92 万美元,在 1997

年当这些限量 500 把的钢椅才面世时,

是 1000 美元一把。还有一张由设计师

兄弟 Ronan 和 Erwan Bouroullec 在 2002

年推出的名为 "Lit Clos" 的床 ( 限量 8

张 ),在 2006 年夏天菲利普斯

的拍卖上也以 9.6 万美元成

交,这几乎是初始价格的

两倍。

2006 年 6 月, 纽

约苏富比以 96.8 万美元

拍出了设计师马克 . 纽

森 (Marc Newson) 在

20 年 前 设 计 的 铝 制

Lockheed 长椅原型

(Prototype),这成为在世设计师中,

家 具 作 品 当 时 最 高 的 拍 卖 纪 录。( 图

4) 2007 年 5 月, 佳 士 得 拍 卖 了 Marc

Newson 于 1986 年设计的 Pod Of Drawers

立柜原型,105 万美元的成交天价打破

了一年前在苏富比卖出的那件 Lockheed

长椅的纪录。然而,仅仅 2001 年时,

当一个 Newson 的座椅在菲利普斯卖到

5 万美元时,就被看作是了不得的新

闻了。

大 约 9 年 前,Marc Newson 和 Tom

Dixon 等知名设计师所做的产品设计原

4

4. 马克 . 纽森 1985 年设计的 Lockheed 长椅原型 。成交价:$968,000 纽约苏富比 2006 年 6 月。

89

Page 92: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90

型在拍卖上价格明显上升,进而带动了

限量版家具市场的火热。买家们认为收

藏限量版的东西,不失为一个拥有原创

性质的艺术品的途径,所以愿意付几倍

于批量生产的商品的价钱。最近,这些

限量版的设计艺术品,行情越来越好。

于是,制造商和画廊开始与明星

设计师合作限量版,以创造出新的收藏

品。比如瑞士家具品牌 Vitra 就发布了

一个由当今最炙手可热的设计师 Frank

Gehry 和 Zaha Hadid 创意设计的带有实

验色彩的高端系列。价格从 7000 到 1.9

万美元不等,版数则从 6 个到 24 个不

等。接着,Friedman Benda 画廊也推出

了一套由 Marcel Wanders 设计的大理石

长椅,限量 20 件,每件大约 4 万美元。

不过,这位 Marcel Wanders 也和其他绝

大多数当代设计师一样,同时也为许多

高端商业品牌做产品。在 2009 年的意

大利米兰家具展上,他为意大利灯具名

牌 Flos 设计的 Can Can 吊灯(图 5),

相当实用,相当闷骚。它有着类似钢盔

的密实造型,从外面看起黑不溜秋的,

平淡无奇,但从下往上看,灯罩内的空

间被层层白布波浪状地分割开来。当灯

亮起,白布会呈现出半透明的柔美质感,

洒下隐约的阴影。

中国作品蓄势待发欧美的这些兼备“实际的用”与“观

念的用”的设计作品,在艺术与商业的

交叉地带拓展出广阔的疆域,两边都是

香饽饽。而在中国,设计界与艺术界的

融合与互动,似乎还未达到如此地紧密。

在国外,著名设计师如明星般被时尚媒

体列入名流的采访名单,而国内目前的

现状恐怕还是设计师以“实际的用”为

主,而“观念的用”则是艺术家可选的

思考主题之一。不过,近十年来中国设

计界和当代艺术界均得到蓬勃发展,多

少还是推动了交叉领域的跟进。比如,

邵帆和师建民,就是深耕于此的两位设

计艺术家。

在邵帆充满包容和纠缠的桌椅世界

里,观者可以品味到古典的极致韵味与

现代流行元素的张扬质感。且看他设计

的椅子,线条明朗,在古典筋骨之中加

入自己特有的现代设计元素,可谓他的

旗帜性风格。艺术家把古旧的太师椅和

现代的板式家具拼接在一起,“传统”

和“现代”之间相互碰撞、相互陪衬又

5

6

5. Marcel Wanders 为意大利灯具名牌 Flos 设计的 Can Can 吊灯。

周边 Edge

Page 93: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91

TopFloorOctober 2010

相互破坏的关系以直观的方式被呈现出

来。邵帆说:“我就是把明清家具元素

与现代质感的材质这两种元素分解重组

了一遍,运用的是一种解构的方法,而

创作也演变成了游戏的过程。”在“打

破与重建”的手法之下,人们可以从他

的作品联想到传统中国的家庭伦理结

构。严格的对称、摆放的位置原本都是

等级制度的痕迹和缩影,然而邵帆却以

非常轻松的方式,对古典家具做了“变

形”。

师建民创作的椅子,更准确地说,

应该是“带有功能性的雕塑装置”。(图

6、7)作品应用金属和石头这样坚硬的

材质,使技术和美感融合为一体,呈现

出来的造型是如同中国书法般行云流水

的效果,充满了天马行空的飘逸与浪

漫。在他独特的桌椅作品之中,实用价

值似乎已经远远让位于审美愉悦与观念

突破,透出艺术家个人生命的温和雅致

与高贵气韵。

当然,这二位只是独树一帜的代

表。在他们的视觉经验中,包含着对传

统的依恋,也酝酿着对现代艺术的渴望。

7

8

6. 师建民《空墩》7. 师建民《开光绣墩》8. 师建民《佛手》36.8 万元 上海泓盛 2010 年 6 月 27 日

9. 邵帆《曲院风荷》126.5 万元 上海泓盛 2010 年 6 月 27 日

与西方当代设计艺术家们充满几何线条

的、极其简洁理性的作品相比,中国当

代的设计艺术作品明显多了一层东方的

温柔敦厚。他们摸索视觉艺术领域和设

计领域之间艺术可能性,用纯粹的中国

哲学来创作,而不是简单地将中国元素

作为视觉符号来运用。

虽然,目前这样类似的作品在市场

上的表现还没有特别高调,但是作品深

层的文化内涵,支持着这些作品的艺术

性,同时也已经吸引了一众收藏家的目

光。在上海泓盛拍卖公司今年 6 月 27

日尝试性推出的“当代设计”专场中,

28 件拍品卖出 16 件,总额 264.27 万元。

成交率虽然只有 57.14%,成交总额也

不到 300 万元,但是其中邵帆的代表作

《曲院风荷》以 126.5 万元拔得头筹(图

9),师建民的《佛手》以 36.8 万元位

居第二(图 8),均表现出强大号召力。

相信随着收藏群体对这种跨界的设计艺

术品的深入认识,会日渐欣赏到它们的

实用之美、形式之美和观念之美,以及

作为限量精品的必然升值潜力。

Page 94: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92

The Bund, recognized as the root of Shanghai city, has witnessed a constant expansion of art institutes, including Shanghai Gallery of Art, Gallery 18, Rockbund Art Museum, Peace Hotel Swatch Art Center, which add one after another artistic tag to the flamboyant territory. Unlike other well-known art districts in the country, the art ecology of the Bund presents different kinds of quality - elegance, high-end, diversification - which constitute unique specime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eco-space.

architecture itself is artnever have the architectural

complex along the Bund failed to draw admiration. At the simply 1700-meter long bank continuously stand dozens of "international-style buildings", a display of western classicism, neoclassicism, Art Deco, gothic style, romanesque, renaissance, mix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 and eclecticism -- all these like a museum of modern architectures.

Shanghai gallery of Art has seven storeys, whose design generally adopts eclectic combination of neoclassicism and modernism. The gorgeous building, in essence, is art in itself. Dexin gu exceptionally favors SgA, who cooperated several times with the gallery and utilized it as an integral part of his own works in his three personal exhibitions during 2005 and 2008.

There is an imposing courtyard in the inner of the building, which for example was transformed by Dexin gu into a lake blue pond with thickly dotted fake flies in his 2007 personal show. in 2008, marble and wooden pillars were also turned into visual

The arT eCOsysTeM OF The BUnd By Pan li

Photo By Pan Li

elements of the virtual space the artist created. even windows along the streets became media as showroom and the public space.

The rockbund Art Museum opening ceremony 2010 was another case in point of a perfect marriage of building space and exhibition. guoqiang CAi: Peasant da vinci exploited each inch of the art museum. The exterior wall was painted the title "never leArneD HOw TO lAnD", one of the exhibition slogans;

An article: Da Wenda's flying saucer was laid on the top of the building, both of which were shown at the public space accessible to passersby the "walless museum" philosophy of modern art museum.

high-end strategy of art Institute

located at Three on the Bund, Shanghai gallery of Art is one of the top modern places not only in Shanghai but also in the country. On

TopFloor English

Page 95: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TopFloor English

the first floor stands Armani flagfish store, whereas on the second and third floor is Evian SPA Center and exquisite restaurants on the fourth floor and above.

Shanghai gallery of Art is surrounded by luxuries and has adopted a high-end strategy from its opening. initially the gallery co-held "urban Planning -- 2002 Shanghai Biennial" with Shanghai Art Museum on behalf of Three on the Bund. A list of brilliant names in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world, such as Xiaogang zHAng, lijun FAng, Shumin lin, Jianguo Sui, etc shone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The gallery was designed in accordance with museum norm to become best of all and establish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op private galleries in new york, london, Paris, Berlin and Tokyo.

in June 2009, the art salon at Bund 18 was turned into a gallery and young French artist Ms Magda Danysz was appointed current art executive. She held her first personal show at the age of 17. in 1999, she opened her own art gallery. She then co-curated contemporary art show "ShowOff" in Parris in 2006 and in the following year, she was granted France Art and literature Knight Medal by French Department of Culture.

in spite of sporadic personal shows of domestic new artists, like liang MA and yongliang yAng, the Bund 18 gallery is more like an arena for international young artists than strictly confined in the scen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Many foreign artists gave their debut to the gallery, like italian artist laurina paperina and French artist Hubert Barrere. it presents a range of exhibitions, from graffiti, cartoon, multimedia device to fashion, giving off a vivid and brisk scent.

Where can the average face be found on the Bund ?

The artistic style of the Bund never lacks luxuries. in May 2010,

the second Shanghai Fine Jewellery and Art Fair (SFJAF) relocated its exhibition venue from Shanghai exhibition Center to rockbund. This high-end art fair is equipped with security and only opens to viP visitors. it appeals to some twenty artwork collectors and jewelry dealers at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evel, presenting priceless treasures, from French antique furniture and jewellery, antique tapestry from Middle east, to bronze Buddha statues of Chinese Song Dynasty.

But where is the average face on the Bund? After all, the Bund is an open place which belongs to the public rather than a privately-owned enclosure. The opening show, Peasant da vinci, clearly positioned the tone of this new emerging art gallery: it's creative and positively socialistic, open to the public and focusing the status quo.

unlike other art institutes on the Bund, the non-commercial rockbund Art Museum serves the public. galaxies of celebrities gather at this privately-operated art museum not for sumptuous parties but for gratuitous lectures open to the public. guests who attended symposium of guoqiang CAi: Peasant da vinci are yusuke nakahara, Thomas Krens, Fumio nanjo, David ross, germano Celant, with the right of discourse in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arena. lai Hsiang ling, the curator of rAM has been advocating the concept of "walless gallery" and she hopes to

convey the idea that the concept of so-called art space "wall" is able to defy the limitation of "wall" through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Fashion & Originality Centre takes shape

May 26th 2010, Swatch Art Center was established.

The marriage of Swatch and art started in 1985 when Kiki Picasso unveiled the 140 Swatch watches. After then, Keith Haring also launched four series of Swatch Artist Collection in the following year. Over the past twenty-five years, Swatch Group frequently work with well-known artists, Agatha ruiz de la Prada, Akira Kurosawa, Annie leibovitz, Arnaldo Pomodoro, nam June Paik, yoko Ono, and Minjun yue.

Swatch Art Centre settled into famous landmark, Peace Hotel, on the Bund, followed by a series of intriguingly surprising debuts, for example a studio for artists. Artists throughout the world will be invited to the studio and be allowed a free stay for three months to half a year as long as the artist leaves a piece of painting, sculpture, interior decoration during their stay. Hereafter, these artworks will become the source of inspiration of Swatch group to create delicate watch exclusively to the art center.

in February 2010, Shanghai joined "Creative Cities network" founded by united nations and became another creative city in China after Taibei and Hongkong.

93

Page 96: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94

Transaction: stable salesexhibitors reported steady sales

not before long the preview on September 8. long March Space, as soon as the Fair opened, confirmed a profitable sales - a 2006 sculpture by wang zHAn was sold to a Taiwanese buyer within the first hour, while two pieces of yu zHu's works were also bought by a Shanghainese collector shortly after. Tina Keng gallery reported excellent sales: 95% of works including the majority of Jiang XU's Sunflower series of large-scale paintings were sold by the second

2010 Shanghai Contemporarypurchase interest after the reconstruction of values

From the 8 and 12 of Sep, nearly 30,000 visitors streamed into Shanghai Exhibition Center for the fourth annual edition of ShContemporary, once again discussing art value, the marriage of academy and commerce, from different angles. Moreover, the exhibition revealed unique value judgement and collecting taste from art auction market with executives from international scale art museums and prominent collectors.

day to Asian collectors. long time italian exhibitor galleria Continua received great interest from Chinese, Taiwanese, and indonesian collectors, with a major new sculpture by Antony gormley selling to a Chinese buyer. galleria Continua's director Mario Cristiani said that "ShContemporary has definitely secured its place in Asia."

18 gallery Madga Danysz based on Shanghai and Paris were pleased to report that 95% of displayed works were sold. eigen+Art gallery from Berlin enthused about

ShContemporary's support for young galleries. The gallery received keen interest on works by neo rauch and Tim eitel. neo rauch's painting Kanal, 195, priced in the high six figures, was quickly reserved, in addition to Matthias weicher's House, 1999, also priced in the six figures. gallery Cagla Cabaoglu (istanbul) sold all their works at the fair to museums in Beijing and Taipei. First time exhibitors Kalfayan galleries (Athens and Thessaloniki) saw extraordinary response to Art House Shanghai Award winner Antonis Donef's works of ink and paper laid down on canvas. The highlight was the large-scale 220X170cm 2010 untitled work which the artist spent six months creating especially for ShContemporary and which sold for roughly uSD 55,000 to a Chinese buyer.

The group show Discoveries:

TopFloor English

Page 97: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revalue which consisted of 26 artists curated by Mami Kataoka, Manray Hsu, and Colin Chinnery asked pertinent questions about the meaning of valu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e aim of the show was to question the nature of the art market within its own commercial context, but it also received commercial recognition. Among sales in Discoveries was a complete series of photos by children created for Bandi zHAO's engagement project in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Forum: re-valueOn September 9, a conference

organized with curator Hou Hanru on the theme "Collecting Asian Contemporary Art: what, when and How?" lasted from 11.30 to 5.30. Despite long hours, all seats were occupied, and even with extra seats, there were still standing audience.

invited speakers included Tan Boon Hui, Director, Singapore Art Museum; Kathy Halbreich, Deputy Director, MoMA new york, Frances Morris, Head of Collections, international art, Tate Modern london; Suhanya raffel, Head of Asian & Pacific Art, Queensland Art Gallery; Alexandra Munroe, Senior Curator on Asian Art, Solomon guggenheim Museum ny; rajii Kuroda, Chief Curator, Fukuoka Asian Art Museum and so forth. uli Sigg, private collector - Switzerland. Alexandra Munroe spoke of ShContemporary's place in the Shanghai art scene. "The show feels messier, edgier, younger, and more experimental (than other fairs in the area). The final part were planned a dialogue between two private collectors, i.e., yi guAn, a famous grass-root collector and Swiss collector uli Sigg. unfortunately, two days before the Fair, yi guAn confirmed that he would have to be absent, leaving the dialogue to Hanru HOu and uli Sigg, a regret of the Fair.

Speakers from these top art

museums explained their collecting preference by a range of visual aids, reflecting a coincident value, great concern to academic and experimental artwork. For the works by Chinese artists, guggenheim Museum collected works by Fei CAO while Tate gallery was interested in zhen Xu and Fudong yAng, a distinct choice considering rare participation of artists and their works in the auction market.

Another forum, the re-value: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value in Contemporary Art, hosted by uACC & ArtTactic in collaboration with ShContemporary, was split between two full-house sessions. In the first seminar invited representatives which included among others Simon groom,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galleries of Scotland and qibin SHen, Director of the Himalayas Museum of Art; discussed the art system that constructs the value from art; then collectors such as Deddy Kusuma from indonesia; Hallam Chow from Hong Kong and qiao zhibing from Beijing among others, discussed value from the other side, those who recognize and consume the value in art.

Collector: Cdp expansionAsia Pacific Collector

Development Program, or CDP is a long going program launched by ShContemporary last year. During last ShContemporary, 260 collectors from Asian, european regions as well as China and uS attended the dinner party and witnessed the official start of CDP. Two months later, CDP attracted 200 more emerging collectors.

On the first birthday of CDP, over 350 guests attended the celebration party before nearly 1500 guests at the viP party. 2010 ShContemporary greeted a number of collectors and art professionals, including italian collector and Advisory Board members of the Peggy guggenheim Marino golinelli; rongjia yeH,

collector and the founder of rongjia yeH Culture & Art Foundation, Taiwan; Bice Curiger, director of the next venice Biennale; Sylvain levy and Dominique levy, founders of DSl Collection, France; Hong Dijien Oei, collector and founder of OHD Museum, indonesia; Dedyy Kusuma, indonesia collector, HrH Princess nauf Bendar Al Saud, london; Cees Hedrikse, collector, curator and Tate Modern Asia Pacific Acquisitions Committee member, netherlands; Budi Tek, indonesian collector; Fritz and Birgit Kaiser, collectors from uSA; Daid Blei and Sandra Simonati, collectors and Advisory Board members of the 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 of venice, italy; Can and Sevda elgiz, founders of the elgi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istanbul, Turkey; uli Sigg, Swiss collector ; yuesai Kan, collector, Shanghai/ new york, etc.

This year, CDP assists uACC publishing the first exclusive work about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collection, a introductory Guide to be collector. it also sponsors art salon with banks and brands to provide its high-end customers an opportunity of collecting and understanding contemporary art. in the beginning of 2010, CDP built an official website www.shc-cdp.com, helping emerging collectors to find useful resources.

95

TopFloor English

Page 98: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赠阅说明:为促进《顶层》杂志的改进并增强与读者的互动和联系,希望您能仔细填写以下表格,我们将不再免费给未提交反馈表的读者寄送杂志。 来信请寄 : 上海市浦东大道 1089 号中信五牛城启泰阁 12 楼 D 座《顶层》杂志编辑部收 ,邮编 200135。 (若不便邮寄反馈表,也可给本刊编辑部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发送一封邮件,您会收到一封电子版反馈表的自动回复,填写后回复即可。)

读者基本信息 ( 必填 )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代:

联系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手机: Email:

教育程度: □ 高中 □ 大专 □ 本科 □ 研究生以上 □ 海外留学

职业:□ 画廊、艺术馆、拍卖行管理人员□ 收藏家、收藏机构□ 艺术品投资者□ 艺术家

□ 批评家、策展人、美院教师□ 其他艺术从业人员□ 国家干部、政府领导、国企中高层□ 外企中高层

□ 民营企业主、老板、民营企业中高层□ 证券、基金、银行等金融业资深从业者□ 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 其他职业

个人年薪:□ 15 万以下 □ 15-50 万 □ 50-100 万 □ 100-500 万 □ 500-1000 万 □ 1000-5000 万 □ 5000 万以上

获得《顶层》杂志的方式:□ 订阅 □ 杂志展示 □ 书报摊购买 □ 限时赠阅 □ 借阅 □ 网络阅读 □ 其他

您阅读一期《顶层》会用时:□ 30 分钟以内 □ 30 ~ 60 分钟 □ 1 ~ 3 小时 □ 3 小时以上

您阅读《顶层》时,通常是:□ 先看标题,如果感兴趣就往下看 □ 挑自己喜欢的固定版面或栏目看 □ 从头到尾仔细看 □ 无固定的阅读习惯

您对《顶层》下列方面的表现有何评价:准确客观 具权威性 □ 好 □ 一般 □ 差 充分翔实 信息量大 □ 好 □ 一般 □ 差报道及时 时效性强 □ 好 □ 一般 □ 差 内容好看 可读性强 □ 好 □ 一般 □ 差注重深度 富有理性 □ 好 □ 一般 □ 差

您喜欢阅读《顶层》的哪些版块 ( 可多选 ):□ 顶层评估报告 □ 人物 □ 拍卖解码 □ 深度专题 □ 市场报告 □ 画廊生意经 □ 财评 □ 全球视角 □ 吴亮问答 □ 看展 □ 周边 □ 顶层艺术拍卖榜 □ 小栏目

您对《顶层》的封面和板式设计有何评价:□ 封面主题突出、设计感强、主流大气 □ 图文紧凑,版式很具财经感 □ 封面欠缺艺术性,无作品图 □ 文字太密,图片太少 □ 其他

请写下您对《顶层》的具体改进建议 :

读者反馈表

Page 99: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读者反馈表

Page 100: 《顶层》 TopFloor Magazine  2010.10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