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49 輔助教學資源 教學 PPT 基礎閱讀力 畫出理解力 影音資源 主題動畫

現代詩選 - Xmedia

  • Upload
    others

  • View
    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現代詩選 - Xmedia

第九課

了解現代詩「藉景抒情」的創作手法與

意象經營。

習重點現代詩選1

149

輔助教學資源

. 教學 PPT

. 基礎閱讀力. 畫出理解力

影音資源

. 主題動畫

Page 2: 現代詩選 - Xmedia

教育部一○

八課綱規範﹁現代詩歌選﹂每學年至少一課,考量國、高中銜接之狀況,本課選文目的有二:

1

讓學生在既有的學習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兩岸相近時期卻不同風格的新詩。

2 本課所選︿再別康橋﹀及︿女工悲曲﹀均為藉景抒情的作品,兩者描繪之景物皆有星、月,然而所呈現的氛圍卻

截然不同,凸顯個人情感對詩歌創作的影響,學生可由此學習如何經營景物意象,以抒發情感。

國中學習過現代詩及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學生對現代詩、徐志摩與康橋應有初步認識,可由此提問。

教學提問

題目

參考答案

1

現代詩在形式上有何特色?與近

體詩有何差異?

項目

現代詩

近體詩

絕句

律詩

句數

不限

四句

律詩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字數

不限

分五言、七言

押韻

不限

偶數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不可換韻

對仗

無要求

可不對仗

頷聯、頸聯需對仗

2

徐志摩的文學風格特色為何?對

他筆下的康橋有什麼印象?

1

充滿浪漫色彩、詞藻華美。

2

學生自由回答,例如:風景優美︵春光爛縵、晚景溫存、夕照下的罌粟

如萬盞金燈等︶、適合讀書、適合騎腳踏車遊覽、可以任意休憩等。

選文說明

銜接有一套

| 為什麼學習這一課

如何引發學習動機

12

9-1

Page 3: 現代詩選 - Xmedia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搭配活動

1

認識現代詩的發展與風

格。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小詩珠璣

2

體察詩歌反映的真摯情

意和人道關懷。

探尋情緣脈絡

上工時,驚來遲

我看勞動者

3

學習藉景抒情的創作手

法及意象經營。

短句也是一首詩?

搭配活動請參閱﹁教師手冊—

多元評量活動篇﹂。

重大議題融入說明

1

生命教育:透過認識徐志摩追求愛、自由的經歷,

思考生命的美好價值為何。

搭配教材:﹁教師手冊—

多元評量活動篇:活動

3探尋情緣脈絡﹂。

2

生涯規劃教育:藉由︿女工悲曲﹀思考如何探索與

適應工作環境,以進一步評估生涯規劃與抉擇。

搭配教材:﹁教師手冊—

多元評量活動篇:活動

4上工時,驚來遲、活動5我看勞動者﹂。

這一課教什麼

教學指南

3文本意涵與寫作手法

1

藉由劉鶚︽老殘遊記︾及方莘新詩︿月升﹀,測驗

學生辨析詩文敘事、寫景手法的能力—

透過本課

學習現代詩的意象經營方法。

︻105統測︼

2 以︿再別康橋﹀詩句﹁波光裡的艷影,在我的心頭

蕩漾﹂,判斷描述事物是否為靜態—

掌握景物的

動態、靜態描寫方法。

︻103統測︼

瞄準統測

|大考考什麼

4

︵完整試題請參閱9-18﹁歷屆試題彙整﹂︶

9-2

Page 4: 現代詩選 - Xmedia

康河(River Cam),

河名,又譯作劍河,流經劍橋大學 150

題解現

代詩,又稱新詩、白話詩、自由詩,是以白話撰寫,不受

傳統格律束縛,形式自由,相對於﹁舊詩﹂的一種新式詩歌體

裁。民國初期的﹁白話文運動﹂催化了現代詩的誕生。

︿再別康橋﹀選自︽猛虎集︾。民國十七年,徐志摩重遊英

康橋,在歸國途中寫下這首詩,以康河從黃昏到夜晚的美景,

抒發對康橋這﹁精神依戀之鄉﹂依依難捨的心情。

︿女工悲曲﹀選自︽黑潮集︾,寫於日本

昭和七年︵民國二

十一年︶,藉由一名女工看錯天光,焦急趕至紡織工場,卻不得

進入的窘境,呈現勞動者在經濟型態改變後的弱勢。

一、再別康橋     

徐志摩

作者

原名章垿垿,後改名志摩。浙江 海寧人。生

於清德宗

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七︶,民

徐志摩

2

3見9-3

5見9-3

14

1

主張用白話文寫作的文學運動,又稱﹁新文學運動﹂。胡適於民

國六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文學改良要從﹁八事︵須言

之有物、不摹倣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爛調

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入手,開始提倡白

話文,陸續獲得學者支持,例如魯迅、陳獨秀等,最終取代文言

文,成為主流語文形式。

2

徐志摩的第三本

詩集,也是生前

最後一本出版的

詩集。名稱取自

英國浪漫主義詩

人威廉.布萊克

︵William

Blake

的作品︿猛虎﹀,

詩中的﹁猛虎﹂

形象雄偉而輝

煌,且有撼動天

地、照亮黑夜的

氣勢。徐志摩自

序﹁最近這幾年

生活不僅是極平

凡,簡直是到了

枯窘的深處﹂,

但對於這本書,

﹁我希望這是我

的一個真的復活

的機會﹂,書名

命意或可從中窺

知。

4

徐志摩︿康橋再

會罷﹀:﹁康

橋!汝永為我精

神依戀之鄉。﹂

又寫:﹁你是我

難得的知己﹂、

﹁康橋!你豈非

是我生命的泉

源﹂,展現出康

橋生活對徐志摩

的重要性。

徐志摩原依族譜被命名為章垿垿,字槱槱森。週歲時,被自稱能

摸骨算命的志恢和尚撫摩頭頂後,評價﹁必成大器﹂。後來

徐志摩赴美留學前夕,父親將他改字﹁志摩﹂,期盼他能實

現志恢和尚摩頂時﹁必成大器﹂之預言。後以字行,名志摩

6見9-3

經濟型態由以農業為主向工業化、資本主義化發展

Page 5: 現代詩選 - Xmedia

林徽因、泰戈爾及徐志摩三人合照

151 第九課 現代詩選 1

國二十年因空難身亡。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碩士。曾於北京大學、

中央大學教授西洋文學。

徐志摩早年師事梁啟超,深受啟發。赴美留學後,又到英國

劍橋大學研究文學。民國十一年返國,與梁實秋等人共組﹁新月

社﹂,因此有﹁新月派﹂的說法。因致力提倡格律體新詩,又稱

﹁格律詩派﹂。

徐志摩一生追求愛與自由,因此詩文創作極富浪漫色彩,在

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擅長抒情詩,詞藻華美、音韻

和諧。著有詩集︽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散文集︽巴

黎的鱗爪︾等,後人合編為︽徐志摩全集︾行世。

新月社與泰戈爾

「新月社」是以印度詩

人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的散文詩作《新月集》

(Crescent Moon)命名,徐志摩〈新月的態

度〉提及︰「它雖則不

是一個怎樣強有力的象

徵,但它那纖弱的一彎

分明暗示著、懷抱著未

來的圓滿。」1924年4月至5月末,「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

主」泰戈爾訪華期間,

不僅與徐志摩結成忘年

之交,甚至還幫他追求

林徽因,三人交情相當

深厚。

7

8

見9-5

9

0

見9-5

見9-5

8

民國七年,徐志

摩赴美讀經濟,

以備繼承家業。

取得碩士學位

後,為向仰慕的

英國哲學家羅素

求教,轉赴英國

劍橋大學,可惜

羅素已離職,徐

志摩只好暫入倫

敦政治經濟學

院。之後認識了

劍橋大學文學教

授狄更生,經由

他的介紹而進入

劍橋大學就讀。

Page 6: 現代詩選 - Xmedia

9-3

業,紡織工場即為其一。且因日人認為女工﹁有忍耐

力﹂、﹁能服從﹂,適合長時間勞動而不反抗,故工作

細瑣的紡織業女工比例高,在民國二○

年代,此是唯一

女工數超過男工數的工業。

可搭配課本頁157年表﹁臺灣經濟發展與女性勞動力﹂

講解使用。

文體介紹—

現代詩

源起

民國六年,胡適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文學

改良芻議﹀,引發白話文運動。之後又發表︿談

新詩﹀一文,稱白話詩為﹁新詩﹂。後續許多文

人開始擺脫傳統格律束縛,創作白話詩,︽新青

年︾雜誌首開刊登,還為白話詩開闢專欄。

名稱

1

現代詩:相對於﹁古典詩﹂而言。

2

新詩:相對於﹁舊詩﹂而言。

3

白話詩:相對於﹁文言詩﹂,以白話文創作。

4

自由詩:相對於有格律限制的古典詩,形式自

由,無格律限制。

寫作背景

1 再別康橋

民國十年,徐志摩就讀劍橋大學,此地優美景色與豐富

人文中打開了他的寫作之窗,對其人格啟迪與性靈成長影響

深遠。他曾在︿吸煙與文化﹀中表示:﹁我不敢說康橋給了

題解

補充注釋

3

康橋: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大學城,其構成主體﹁劍橋

大學﹂成立於一二○

九年,據說是由一群自牛津搬遷而

來的學者所建立。因為當時牛津發生了一起命案,卻一

直抓不到兇手,為平息居民的疑慮,儘管沒有確切證

據,仍將兩名牛津大學的教授判處絞刑,導致大學內人

心惶惶,不少教師選擇離開,因此到了劍橋。

5

黑潮集:楊華的早期作品,寫於其違反︽治安維持法︾

而入獄時,在他逝世後才被發現出版。名稱取自黑潮洋

流,此洋流位於太平洋,自菲律賓始,流經臺灣東岸,

抵達日本。洋流色澤深藍近黑,被日本人命名為﹁黑

潮﹂,水溫較高,能調節地球南北氣候,也是重要的漁

場。楊華以此為詩集名稱,含義有二:

1

試圖傳播臺灣精神、文化,與世界交流,如其詩集中

寫道:﹁時想引黑潮之洪濤,環流全球。﹂

2

表達對不義的反抗,如:﹁人們利己的心洗滌得乾淨。

/唉!洪濤何日發漫流?/唉!世人何日回頭?﹂

註:

近代詩人莫渝將楊華的新詩、小說、部分古典詩也輯入

︽黑潮集︾,由桂冠出版社出版,即本課出處,故︿女

工悲曲﹀不屬初始的︽黑潮集︾,但其意旨與︽黑潮

集︾有相通。

6

紡織工場:隨著日本政策推動,臺灣工業漸趨現代化經

營型態,新式工場興起,多為農產加工業或民生輕工

題解

Page 7: 現代詩選 - Xmedia

第九課 現代詩選1

9-4

啊!你們對於勞工們的心思,最好一天二十四點鐘都給你作

工,拼命地作工,勞工們的工錢,你們最好想減低到小而又

小的限度,你們把勞工們的勞力的結晶統統攘奪了,把他們

的心血統統吸乾了。﹂

處於此種時代背景下的楊華,一生窮愁潦倒,對弱勢族

群的處境有相當程度的體會,企圖藉詩作反映在產業結構改

變的社會中,勞工遭受壓迫的困境。

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徐志摩一生三度遊歷康橋,每一次都寫下以﹁康橋﹂為

名的作品,︿再別康橋﹀寫於第三次:

2

女工悲曲

日治時期︵一八九五∼一九四五︶,日本引入資本主

義、現代化等,使原以農業為主的臺灣向工業化發展,出現

了大量勞工。而日本政府及資本家將臺灣視為支持本國工

業、企業發展的後盾,要求以廉價的原料、人力進行大量生

產,以獲取更高利潤。勞工不僅工資低廉、工時長,還容易

受到欺壓,但處於有嚴格法令控制下的殖民社會,就業機會

少,勞工即使受到不公對待,多半也只能忍耐度日。例如楊

華在︿一個勞働者的死﹀中就明白控訴:﹁可惡的資本家

我多少學問或是教會了我什麼。我不敢說受了康橋的洗

禮,一個人就會變氣息,脫凡胎。我敢說的只是—

我的眼

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

寫作背景

作品名稱

內容簡介

第一次

民國十年春至十一年秋,徐志摩在劍橋大學讀書、遊覽、戀

愛,深深體會到康橋之美及對自己心靈的影響。回國後發表

懷念康橋的詩作。

︿康橋再會罷﹀

深情述說對康橋的眷戀,顯

示出康橋對徐志摩的啟發與

重要性。

第二次

民國十四年,因與陸小曼的感情有不少現實問題難以解決,

於是出遊歐洲,以暫時擺脫。重訪康橋後,隔年發表歌頌康

橋美好的散文名篇。

︿我所知道的康橋﹀

說明到康橋的原因,以及描

繪康橋的自然風光、人文生

活。

第三次

民國十七年秋天,因北洋政府崩解,社會動盪,加上與陸小

曼的婚姻出現危機,徐志摩出國遊歷,到英國時訪友未遇,

便獨自重遊康橋。回憶起往昔在康橋的美好生活,歷經現實

磨難的他不免心生感觸,在歸國途中將心情抒於筆端。

︿再別康橋﹀

重溫舊夢,並抒發依依難捨

的心情。

題解

Page 8: 現代詩選 - Xmedia

9-5

主張

1

內容上以抒情為主,重視抒發個人性靈。

2

形式上講求音韻節奏和諧、章句整齊、詞藻華

美。企圖矯正白話詩初期過度自由的弊病,重

建新詩的格律。

3

以聞一多提出的﹁三美﹂為重要準則:

1

建築美:形式勻稱,語句整齊。

2

繪畫美:用詞優美,形象鮮明。

3

音樂美:音韻和諧,富節奏感。

影響

1

開創新詩格律化。

2

因講究形式整齊,被譏為﹁豆腐乾體﹂。

生平事蹟

1

不用功的學霸

徐志摩自幼天資聰穎,杭州府中的同學郁達夫於︿志摩

在回憶裡﹀中曾追憶:﹁那個頭大尾巴小,戴著金邊近視眼

鏡的頑皮小孩,平時那樣的不用功,那樣的愛看小說—

平時拿在手裡的總是一卷在有光紙上印著石印細字的小本

子—

而考起來或作起文來卻總是分數得得最多的一個。﹂

2

從學經濟到開竅寫詩

徐志摩在美國學經濟時,認為自己只是忙於上課、聽

講、寫考卷等。到康橋卻是享受生活,忙於散步、划船、騎

自行車、閒談、吃下午茶、看閒書。因此在美兩年後還是個

﹁不含糊的草包﹂,在康橋卻﹁至少自己明白了原先只是一

肚子顢顢頇頇︵不明事理,糊裡糊塗︶﹂。他在康橋開始寫

作者

補充注釋

7

梁啟超:別號飲冰室主人。生於光緒二年︵一八七

六︶,卒於民國十八年。曾主辦︽時務報︾、︽新民叢

報︾等,大力宣傳改革,介紹西方學說,晚年則專心著

述、講學。著有︽飲冰室文集︾等。徐志摩中學時便十

分敬仰梁啟超的學識與文采,民國七年,經妻子張幼儀

兄長引介,正式拜梁啟超為師。

9

梁實秋:生於光緒二十九年︵一九○

三︶,卒於民國七

十六年。曾任國立編譯館︵今國家教育研究院︶館長、

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文風亦莊亦諧,寓意深遠,著有

︽雅舍小品︾、︽雅舍散文︾等,譯有︽莎士比亞全

集︾等。民國十一年,梁實秋請同學梁思成邀請徐志摩

演講,兩人因此相識,在文學上亦多有交流,因此共組

新月社。

0

新月社:

成立

民國十二年成立於北京,是以研究新詩理論與創

作為主的文學社團。

成員

徐志摩、胡適、梁實秋、聞一多、林徽因等,其

中多為英、美留學生,故受西方文藝思潮影響較

大,也影響其主張。

發展

民國十六年成立新月書店,隔年創辦︽新月︾月

刊、︽詩刊︾季刊,因提倡格律詩而獨樹一幟,

形成詩歌流派,稱﹁新月派﹂或﹁格律詩派﹂。

作者

Page 9: 現代詩選 - Xmedia

第九課 現代詩選1

9-6

2

靈魂伴侶林徽因

徐志摩在英國求學時與林徽因相識,外型清麗、多

才多藝的林徽因對他來說正是理想中的伴侶,於是對她

展開熱烈追求。林徽因雖被打動,卻礙於徐志摩已有家

室,讓她想起因失寵而悲傷的母親,無法忍受﹁一個失

去愛情的妻子被拋棄,而自己卻要去替代她的位置﹂,

因此決定放棄這段感情,選擇嫁給青梅竹馬的梁思成。

這段戀情雖然無疾而終,兩人的友誼卻始終持續。

徐志摩會搭上那班死亡飛機,正是因為要幫忙林徽因潤

色當晚一場演講的英文稿。可惜途中遇上濃霧,飛機不幸

撞向山壁而墜毀。後來梁思成從墜機現場撿回一塊飛機殘

骸,林徽因將之掛在臥室以為紀念,伴其一生。

3

再婚對象陸小曼

民國十三年,徐志摩在一次聚會上認識了友人王賡賡

的妻子陸小曼。陸小曼天生麗質,善繪畫,精通英、法

文,是社交名媛,與身為武官的王賡性情差距頗大,王

賡便常請徐志摩陪她一同遊樂,竟促使兩人不顧周遭反

對而陷入熱戀。歷經波折,陸小曼終於和王賡離婚,與

徐志摩再婚。婚禮上,來證婚的梁啟超教訓:﹁徐志

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

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以後務要痛改前

非,重新做人︙︙你們兩人都是過來人,離過婚又重新

結婚,都是用情不專。以後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願

你們這是最後一次結婚!﹂

詩,︽猛虎集︾的自序中說:﹁我的詩情真有些像是山洪爆

發,不分方向的亂衝。那就是我最早寫詩那半年,生命受了

一種偉大力量的震撼,什麼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顧

間散作繽紛的花雨。﹂

3

徐志摩的感情世界

徐志摩曾對梁啟超表示:﹁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

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這樣的想望

讓他與三名女子產生感情糾葛,影響了彼此的命運。

1

閨秀原配張幼儀

民國四年,徐志摩奉父母之命與從未見面的張幼儀

結婚,本來就頗為不滿。張幼儀雖是大家閨秀,擁有傳

統婦女美德,卻不獲深受西方思想薰陶的徐志摩喜愛,

更以﹁小腳﹂與﹁西服﹂的比喻來形容兩人的不協調。

因此徐志摩在康橋愛上林徽因後,向張幼儀提出離婚,

表明不能再繼續這段沒有自由及愛情的婚姻,否則便是

摧殘彼此的人格。

張幼儀同意離婚後,徐志摩的父親認她為義女,讓

她在徐家繼續掌權理財。後來張幼儀接任上海第一婦女

儲蓄銀行副總裁,將營業額轉虧為盈,又開辦第一間新

式時裝公司。她不僅照顧與徐志摩的孩子,奉養徐家雙

親,甚至還資助經濟困窘的徐志摩與陸小曼。她曾說:

﹁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

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有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

脫,變成另外一個人。﹂

作者

Page 10: 現代詩選 - Xmedia

9-7

3

再婚妻子陸小曼:

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復奚論,

欲死未能因母老;

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

遺文編就答君心。

4

友人蔡元培:

談詩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

了,隨遇自有樂土;

乘船可死,驅車可死,斗室坐臥也可死,死於飛機偶然

者,不必視為畏途。

5

徐志摩的文學世界

1

新詩擅長抒情,強調音樂美

徐志摩最擅長抒情詩,善以細膩筆觸表達豐富複雜

的情感,被譽為﹁浪漫主義的調情聖手﹂。他在形式上

進行廣泛的試驗與創新,注重整齊、勻稱、對比、和諧

之美。他對新詩最大的貢獻在於將音樂美放到了新詩創

作中的重要位置,認為勻稱、流動的音節,才能真正傳

達詩的生命及趣味。

2

散文熱情奔放,具詩意韻味

徐志摩曾把自己的筆比為﹁最不受羈絆的一匹野

馬﹂,在散文中隨意展現想法與情緒,毫無拘束。其中

蘊含奔放的熱情,豐富的想像,辭采華美流暢,語句節

奏鮮明,充滿詩意,因此有學者認為他大部分的散文可

謂是散文詩。

陸小曼縱情享樂,又染上鴉片癮,開銷龐大,使徐

志摩經濟陷入拮据,即使同時在三所學校兼課,課餘還

寫作賺取稿費,收入仍不敷使用。徐志摩逝世後,陸小

曼才逐漸振作,蒐集徐志摩遺作,編成︽志摩全集︾,

可惜好事多磨,直到陸小曼病逝,此書都未能出版。後

來才由香港商務印書館以此書為底本,重新整理成︽徐

志摩全集︾印行。

4

親友哀悼徐志摩的輓聯

徐志摩意外身亡後,不捨的親友紛紛題寫輓聯祭悼他,

輓聯中不僅傳達了他們對徐志摩離世的不捨,也呈現了徐志

摩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可以一觀。

1

父親徐申如︵四月喪妻,十一月又喪子︶:

考史詩所載,沉湘捉月,文人橫死,各有傷心,爾本超

然,豈期邂逅罡風,亦遭慘劫。

自襁襁褓褓以來,求學從師,夫婦保持,最憐獨子,母今逝

矣,忍使淒涼老父,重賦招魂。

注釋:

沉湘:指詩人屈原投湘江支流汨汨羅江而溺亡的故

事。/捉月:指詩人李白醉後跳入水中捉月而死

的傳說。/罡風:形容強烈的風。/襁褓:本指

包裹背負嬰兒的布被和帶子,後借指嬰兒時期。

2

原配張幼儀:

萬里快鵬飛,獨憾翳雲遂失路;

一朝驚鶴化,我憐弱息去招魂。

注釋:

鶴化:指化為仙鶴,比喻人的去世。

作者

Page 11: 現代詩選 - Xmedia

第九課 現代詩選1

9-8

閱讀指引學習單

現代詩選1:再別康橋

  年  班  號

姓名

3

對於作者在康橋的來去,第一節連用﹁輕輕的﹂來描

述,最後一節則連用﹁悄悄的﹂,這表現出作者的心情

為何?︵統整與解釋︶

答:

作者透過首尾呼應強調自己這名過客是﹁輕輕的﹂、

﹁悄悄的﹂來去,淡化了離別的影響,彷彿一切都不

會改變,康橋仍然是記憶中那樣的靜謐優美,自己也

無須悲傷,流露出豁達與瀟灑。但對應詩中作者對康

橋的眷戀之深,他的安靜來去反而更凸顯離別的悵惘

與無奈。

1

﹁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流露出怎麼

樣的情感?︵統整與解釋︶

答:

顯示作者沉醉在康橋溫柔優美的情境中,即使要化作

一條水草,也是心甘情願,因為這樣便能沉浸在康河

之中,與美好的康橋長久相伴,深切流露出作者對康

橋的親近與依戀。

2

作者原想﹁放歌﹂,為何卻又說﹁但我不能放歌,/悄

悄是別離的笙簫﹂?︵統整與解釋︶

答:

作者原本回憶起過往在康橋的美好歲月或遠大理想,

情緒變得愉悅高漲而想放歌,然而想到離別在即,情

緒轉為惆悵低落,悄然無聲才是適合離別的配樂,因

此引出後文的﹁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

簫﹂,藉景物的靜默來抒發內心的落寞離情。

三綜

閱讀指引學習單

Page 12: 現代詩選 - Xmedia

荇,水生植物名,葉呈卵圓形,夏天開黃花

榆,植物名,落葉喬木,高可達二十多公尺 152

課文與注釋

輕輕

3

3

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

3

3

的來;

我輕輕

3

3

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漾。

軟泥上的青荇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一二

𤊄

110 5

152

旨一

點出﹁離別﹂

主題。

旨二

描寫夕陽下的

河畔柳樹之美,抒

發陶醉之情。

旨三

描寫河中青荇

搖動姿態,抒發不

捨離去之情。

全詩七節,每節四行,偶數句押韻,每節轉韻,頗

具整齊與格律之美—

符合新月派特色。

問1

﹁在康河的柔

波裡,/我甘心做

一條水草﹂流露出

怎麼樣的情感

︵統整與解釋︶答

見9-8

1

在中國傳統文化

中象徵﹁離別﹂。

古代有﹁折柳送

別﹂的習俗,因

﹁柳﹂諧音﹁留﹂,

故贈柳枝以示挽

留、惜別之情。

2

招搖

1

搖動。例:軟泥

上的青荇,/油

油的在水底招

搖。

2

誇耀、張揚,以

引人注意。例:

招搖過市。

類疊

譬喻︵隱喻︶

1

2

告別

點出時間為傍晚,也代表在康橋度過的美好時光、回憶

連用﹁輕輕的﹂,顯示作者不願

驚動康橋的寧靜與和諧,流露溫

柔眷戀之情。告別時故作瀟灑的

招手,實則隱含依依不捨之情

﹁夕陽﹂的﹁金﹂輝增添了色彩

美感,﹁新娘﹂的比擬則使景物

﹁柳﹂更顯嫵媚可人,顯示作者

的喜愛之情

柳樹搖曳、波光蕩漾不僅是動態

實景的描述,也傳達出作者對康

橋的難以忘懷︻103統測︼

﹁招搖﹂寫出康橋似在招呼作

者,吸引作者沉浸其中

康橋柔美的情境讓作者陶醉,情

願化作一條水草待在河中,與康

橋長久相伴

Page 13: 現代詩選 - Xmedia

153 第九課 現代詩選 1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斕裡放歌。

四五

𡡅

15

豔影 美麗的身影,此指柳樹

在夕陽下的水中倒影。

蕩漾漾 原指水流波動,此指景

物與回憶在心中一再浮現。

𤊄

油油 有光澤的樣子。

招搖 搖動。

篙篙 撐船用的竿子。

漫溯溯 隨意的將船往上游撐

行。溯,逆流而上。

𡡅

斑斕斕 花紋鮮麗,光彩奪目。

此形容星輝燦爛。

放歌 大聲歌唱。

那榆蔭下的一「潭」

〈 再 別 康 橋 〉 中 的

「 潭 」 即 拜 倫 潭

(Byron's Pool),位於康河上游,英國詩人拜

倫(G e o r g e G o r d o n Byron, 1788-1824)就讀劍橋大學期間常遊此

地,因而得名。拜倫的

詩作歌頌自由,情感豐

沛,為浪漫主義文學泰

斗,也影響了後來到劍

橋求學的徐志摩。

拜倫

旨四

影,抒發對美好過

往的懷念之情。

旨五

描寫在星空下

泛舟尋夢,抒發愉

悅之情。

3

1

篙:音

篙。例:

長篙、撐篙。

2

槁,音

槁。例:

枯槁、槁木死

灰。

3

縞,音

縞。例:

縞素。

4

鎬,音

鎬。例:

十字鎬。

5

犒,音

犒。例:

犒勞、犒賞、犒

軍。

6

蒿,音

蒿。例:

茼蒿。

7

嵩,音

嵩。例:

嵩山。

4

1

溯:音

溯。例:漫溯、追溯、推本溯源、不溯既往。

2

塑,音

塑。例:塑膠、雕塑、塑造。

3

朔,音

朔。例:朔望、朔風、撲朔迷離。

*﹁溯﹂國語讀為

溯,但其實南方

官話︵江、浙、廣東等地語音︶發

碩音

﹁溯﹂與﹁歌﹂即為韻腳,也符合

新月派注重押韻的特色。

詩才橫溢,十九歲開始出版詩集,曾到歐洲各地旅行,豐富了寫作素材,自西班牙歸國後作《哈羅德遊記》,名聲大震。因參與希臘獨立戰爭,病死軍中,年僅三十六。著有詩集《海盜》、詩劇《曼夫雷 特 》 、 敘 事 詩《唐璜》等

轉化︵形象化︶

譬喻︵隱喻︶

譬喻︵明喻︶

3

4

見9-9

潭水在夕陽映照下如同彩虹般繽

紛美麗

由現實轉入內心,作者在康橋的

美好過往、夢想都沉澱於心,流

露追憶之情

承接上一節而回溯尋﹁夢﹂,回

憶當年初到此地,懷抱夢想的青

春時光,也使下句情緒轉為高昂

表面上描述星空景色,實際上也

代表過往的美妙時光或雄心壯志

Page 14: 現代詩選 - Xmedia

154 簫 笙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3

3簫3;

夏蟲也為我沉默

3

3

 沉默

3

3

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

3

3

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

3

3

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笙簫 皆為管樂器,此借指音

樂。

5 1

154

旨六

即,景物沉寂,心

情惆悵傷感。

旨七

呼應﹁離別﹂

主題,表面故作瀟

灑,實則充滿感

傷。

問3

對於作者在康

橋的來去,第一節

連用﹁輕輕的﹂來

描述,最後一節則

連用﹁悄悄的﹂,

這表現出作者的心

情為何?︵統整與

解釋︶答見9-8

問2

作者原想﹁放

歌﹂,為何卻又說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

簫﹂?︵統整與解

釋︶答見9-8

時間:從傍晚︵西天的雲彩、夕陽中的新娘︶到深夜︵星

輝斑斕、今晚的康橋︶。

空間:從天空︵西天的雲彩︶到河畔︵河畔的金柳︶、從

下游︵康河的柔波︶回溯到上游︵榆蔭下的一潭、向青草

更青處漫溯︶,再從河畔移轉到天空︵星輝斑斕︶。

類疊

轉化︵擬人化︶

倒裝︵今晚的康橋是沉默︵的︶︶

倒裝︵別離的笙簫是悄悄︵的︶︶

頂針

借代︵音樂︶首

尾兩節運用相似的語句及結構加以

呼應:

1

﹁悄悄的﹂呼應首節﹁輕輕的﹂,

也承襲前一節﹁沉默﹂的聽覺敘

寫,呈現離別時的靜默,流露出感

傷之情

2

首節以﹁作別西天的雲彩﹂點題,

代表告別美好的過去;末節以﹁不

帶走一片雲彩﹂作結,呈現作者的

看似瀟灑

︿再別康橋﹀的首尾兩句被劍橋大

學刻於石碑,今日已是大學內的熱

門景點︵補充見9-9︶

由前段夢幻燦爛的高潮轉為現實

低沉抑鬱的離別傷情,採用移情

手法,將作者的感情移置於夏

蟲、康橋,寫夏蟲、康橋也為離

別而惆悵,產生情景交融的美

感。並運用倒裝手法增添﹁悄

悄﹂、﹁沉默﹂的強度,營造出

沉浸於別情的哀傷氛圍,﹁此時

無聲勝有聲﹂的意境,更充滿渲

染力

Page 15: 現代詩選 - Xmedia

155 第九課 現代詩選 1

賞析

本詩以第一人稱抒發離別愁緒:詩人運用鮮明的意象,傳達他對康橋的依戀,在

淡然瀟灑的揮別中,流露惆悵感傷之情。

全詩分為七節。第一節連用三個﹁輕輕的﹂,流露徐志摩對康橋的眷戀,並以﹁作

別西天的雲彩﹂鋪墊詩境。第二、三、四節從﹁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到﹁榆

蔭下的一潭﹂,呈現出繽紛的色彩,代表往昔溫暖美好的回憶。第五節是全詩高潮,

運用泛舟尋夢的旅程,沉醉於往昔的青春時光。第六節筆鋒一轉,採用移情手法表達

離別的愁緒,而境隨情轉,康橋頓時了無聲息。詩人在時間上從傍晚寫到深夜,在空

間上從天空連結到河畔、從下游回溯上游,再從河畔移轉到天空。透過時空的變化,

寄託徘徊不去的深情。第七節再連用兩個﹁悄悄的﹂,除了延續惆悵情懷,在全詩的

結構上,更遙相呼應第一節。最終以﹁不帶走一片雲彩﹂收束全詩,遺留無限餘韻。

在寫作技巧方面,每節四行,每行字數相近,形式勻稱整齊,用詞華美,造成建

築美、繪畫美的視覺感受;而錯落有致的音節,造就強弱、高低的聽覺韻律,也展現

了格律上的音樂美。徐志摩以情、景交融的創作手法,結合古典韻律之美,使本詩成

為﹁新月派﹂的不朽名作。

Page 16: 現代詩選 - Xmedia

9-9(圖片出處:shutterstock圖庫)

形音義辨析

斕形

斕斑斕。

瀾力挽狂瀾、波瀾壯闊。

攔攔阻、攔截。

欄柵欄、專欄、備註欄、公布欄。

闌夜闌人靜、意興闌珊。

爛燦爛、絢爛、海枯石爛。

課文

劍橋大學的︿再別康橋﹀石碑

二○○

八年,英國

劍橋大學

國王學院在河畔設置了一

塊石碑,這塊石碑上刻著徐志摩︿再別康橋﹀的詩句: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

一片雲彩﹂。促成立碑的是劍橋大學教授艾倫.麥克法蘭

︵Alan M

acfarlane

︶,他曾在某次採訪中敘述了背後的故事:

曾經有人想砍掉劍橋大學某棵河畔柳樹,但卻遭到反

對,麥克法蘭覺得不解,後來才曉得原來是因為中國有一名

叫徐志摩的詩人寫了一首關於劍橋大學的詩︿再別康

橋﹀,詩中﹁河畔的金柳﹂正是那棵不能砍的柳樹。這是麥

克法蘭認識徐志摩的開端。

後來,麥克法蘭前往中國旅遊,當地人好奇詢問他從哪

裡來,他回答﹁劍橋大學﹂,並驚訝發現怎麼大家都異口同

聲:﹁哦,就是徐志摩︿再別康橋﹀提到的地方!﹂麥克法

蘭訝異於徐志摩的知名度及影響力,竟能讓這麼多人認識千

里之外的劍橋,因此對他產生興趣,開始閱讀他的作品,試

圖更了解他。麥克法蘭發現徐志摩在當時可謂是西方文化的

先行者,將西方文化帶入中國,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

流,於是建議劍橋大學為他立碑,既是紀念,也是希望藉此

吸引更多的華人優秀學生到劍橋求學。

之後這塊詩碑確實吸引了諸多華人遊客到劍橋大學參

觀,人數甚至多到讓校方將詩碑從不收參觀費用之處圈入收

費範圍內,需要購買門票才能進入欣賞。

課文/形音義辨析

Page 17: 現代詩選 - Xmedia

第九課 現代詩選1

9-10

文章結構表

描寫康橋美景,抒發依依離情

呼應﹁離別﹂主題

悄悄的我走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描寫康橋美景

︵藉景抒情︶

承 起

一二

描寫離別靜默景象

六七

點出﹁離別﹂主題

∼五

黃昏—

河畔—

金柳

黃昏─

河中─

榆蔭下的一潭

黃昏─

河中─

青荇

夜晚─

上游─

撐篙尋夢,滿載一船星輝

轉折—

但我不能放歌

輕輕的我走了︙︙作別西天的雲彩

景景 景景

在我的心頭蕩漾─

難以忘懷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懷念美好

甘心做一條水草─

不捨離去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愉悅激昂

原因─

別離

情情 情情

文章結構表

Page 18: 現代詩選 - Xmedia

156

二、女工悲曲     

楊華

作者

本名楊顯達,號敬亭,筆名楊華。日本

明治三

十三年︵一九○○

︶生於臺北,後遷居屏東。

昭和十一年︵民國二十五年︶因貧病交迫,英年早逝,有﹁薄命

詩人﹂、﹁孤魂詩人﹂之稱。

因為家境貧困、體弱多病,楊華沒有接受過完整的學校教

育,在刻苦自修後,以教授漢文維生。大正十二年︵民國十二

年︶加入﹁礪社﹂,其漢文詩多在此時期完成。昭和元年以︿小

詩﹀、︿燈光﹀獲獎,正式走向新文學創作之路。隔年因違反

︽治安維持法︾被捕入獄,其間創作五十三首新詩,後來集結出

版,題名為︽黑潮集︾。

楊華一生堅持使用漢文創作,也是嘗試以臺灣語文入詩的先

驅。其新詩具體呈現時代風貌,具社會改革意義。今有︽楊華作

品集︾行世。

楊 華

大正時代的臺灣一景

1

2

3

此法禁止一切與否定天皇制、否定私有財產制相關的結社或運動,違者處以有期徒刑

日治時期指閩南語

2

為日治時期屏東

的第一個古典漢

詩社團,名稱寓

有﹁砥礪學術﹂

之意,因有感於

日本引進新式教

育、教授日語

後,古典詩文日

漸衰頹,於是創

立此社,研討及

創作古典詩,並

成立義塾,教授

漢文,家境清寒

者可免除費用。

1

另有一說為生於一九○

六年︵桂冠出版之︽黑潮集︾、教育部

﹁教育百科.教育W

iki

﹂網站、東華大學﹁詩路﹂網站︶,但國

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網﹂、詩人羊子喬︵本名楊順明︶︽黑

潮輓歌—

楊華及其作品研究︾則認為楊華生於一九○

,本版

採曾親自走訪楊華舊居、親友等,調查較為詳盡的羊子喬說法。

3

參加新竹青年會

的白話詩比賽,

二詩分獲第二、

七名,︿小詩﹀

於︽臺灣民報︾

刊出。

Page 19: 現代詩選 - Xmedia

第九課 現代詩選1

9-11

作者

生平事蹟

1

貧病早逝,生平模糊

楊華一生在貧病交迫中度過,生平資料極少,他的身世

首見於公眾,竟然是在一九三六年︽臺灣新文學︾雜誌上的

一則啟事:﹁島上優秀的白話詩人楊華,因過度的詩作和為

生活苦鬥,約於兩個月前病倒在床,曾依靠私塾教師收入維

生,今已斷絕,生活陷入苦境,貧病交迫,與妻艱困度

日,亟待諸位文學同志捐款救援,以助其恢復元氣。屏東市

一六七貧民窟。﹂

楊華體弱多病,常因此中斷工作,沒有收入。又因為日

本引進新式學校,私塾沒落,作為私塾教師的楊華更是難以

維生,因肺結核病倒在床也無錢就醫,需經文學社團募

款、向朋友借錢以救急。但楊華最終因不想遺留債務,拖累

家人而選擇自縊,留下妻子與年僅三歲的女兒。

2

新舊文學,創作兼具

楊華本來是在私塾教授古典漢文,並加入以研討、推廣

古典漢詩為主的﹁礪社﹂。後來受到臺灣二○

、三○

年代新

文學運動的影響,開始自學白話文,從引介中國新文學的報

章書籍中汲取養分,嘗試以白話文寫作,因此作品中偶有模

仿痕跡。學者許俊雅認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歷史,新

文學的出發,本來就帶著學習模仿的道路前進,﹃接受外來

影響﹄、﹃模仿學習﹄並不能否定其獨創性,恰恰相反的是

從某一種文學間的接觸能引發出作家勃發的創造力。﹂之後

楊華投稿白話詩比賽獲獎,從此走上白話文創作之路。儘管

從作品數看來,楊華以創作白話詩為主,但他直到死前一年

都還有古典漢詩發表見報,可見他新舊文學兼有創作。

3

參與社運,不畏入獄

除了在創作中表達社會關懷,楊華更是身體力行參與社

會運動,加入﹁臺灣文化協會﹂。此協會由林獻堂、蔣渭水

等人創立,辦理各種講座、讀報社,以進行文化啟蒙,反對

殖民統治,鼓吹民族自治等。楊華也投入協會,甚至還設籍

於蔣渭水家中。他對社會運動的參與,也導致他被懷疑違反

︽治安維持法︾而遭逮捕入獄,在獄中寫下︽黑潮集︾。此

作在楊華逝世後才被發現,詩前有楊華自序:﹁這五十餘篇

小詩,是我在一九二七年二月五日為︽治安維持法︾違犯被

疑事件,被捕監禁在臺南刑務所裡時所作的。﹂詩作共有五

十三篇,但至今只見四十六篇,據當時刊登的︽臺灣新文

學︾編者所言,是因被抽起的篇章﹁於表現上很覺銳利,怕

把紙面戳破﹂,可見詩中流露不少對殖民政府的批判。

4

寫作特色

楊華的作品類型以新詩為主,是日治時期漢語新詩篇數

最多的詩人,計有三百二十八首,另外還寫有兩篇白話小說

及五十餘首古典漢詩。簡介如下:

1 新詩:

1 形式上受印度

泰戈爾短詩、日本俳句︵以五、七、五

共三句十七音組成的短詩︶、中國作家冰心與梁宗岱

作品等影響,以創作篇幅較短的小詩為主。這類小詩

的主要特色是:

作者

Page 20: 現代詩選 - Xmedia

9-12

3

透過對作者及本詩內容的認識,推論詩中表現出怎樣的

經濟型態?勞工階級的處境為何?︵統整與解釋︶

答:

1

作者生活於日治時期,當時經濟型態正走向資本主

義,為提升生產力,出現許多工場,所以需要大量

勞力,因此連女性也外出就業。

2

從詩中女工面對上工的態度,可以一窺當時勞工的

處境應該是較為弱勢,所以女工才不敢上工遲到,

寧願選擇餓著肚子、吹著寒風在工場門口等待上

工,也不敢回家休息,充分顯現勞工的無助。

1

用數行詩句來表達零碎的思想或情緒。

2 不各篇定名,而是集結數量不定的小詩,冠以一個

篇名或書名。

2

內容上抒發個人生命感受,或描寫日治時期臺灣人民

所受到的壓迫與侮辱,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

3

語言上堅持使用漢文,也開始運用臺灣語文,例如

︿女工悲曲﹀。

1

﹁莫遲疑,趕緊穿寒衣﹂表現出女工的態度為何?為什

麼?︵統整與解釋︶

答:

從女工強調﹁莫遲疑﹂,急著﹁穿寒衣﹂以出門上

工,可見她明顯是擔心遲到,表現得十分緊張、驚

慌。雖然詩中並未明言擔心遲到究竟是責任感使然,

或是害怕被罵、遭苛扣薪資,但字裡行間已然可見女

工在當時勞動環境下所承受的壓力。

2

本詩描述的時間變化為何?︵擷取與檢索︶

答:

由﹁星稀稀﹂、﹁月光﹂、﹁月又斜西﹂、﹁月落,

雞啼﹂可知是由夜晚到凌晨。

一綜

作者/閱讀指引學習單

4

技巧上運用譬喻、象徵,營造意象。

2

小說:僅有︿一個勞働者的死﹀及︿薄命﹀兩篇,前者

控訴資本家對勞工的壓榨,後者揭露傳統社會中童養媳

的悲苦,皆傳達出社會改革的意圖。

3

古典漢詩:抒寫個人性靈、自我覺醒。

閱讀指引學習單

現代詩選1:女工悲曲

  年  班  號

姓名

Page 21: 現代詩選 - Xmedia

課文與注釋

星稀稀

3

3

,風絲3

3絲3

淒清的月光照著伊,

搔3

搔3

面,拭開目睭,

疑是天光時。

天光時,正是上工時,

莫遲疑,趕緊穿寒衣。

走!走!走!

趕到紡織工場去,

鐵門鎖緊緊

3

3

,不得入去,

纔知受了月光欺。

想返去,月又斜西又驚來遲;

不返去,早飯未食腹裡空虛;

𤊄

絲絲 微弱。

目睭 閩南語,指眼睛。

𤊄

寒衣 冬日禦寒的衣服。

1895

1945

1959

1972

1945

1959

走向資本主義,為增加經

濟生產,鼓勵女性就業

女性仍被視為廉價補充人

力,常遭剝削、騷擾

戰後百業待興,政府推動

工業發展需大量勞力

教育程度提高、農耕工具

機械化等,促使更多女性

從農村家庭進入勞動市場

加工出口區需要能忍受單

調重複性工作的勞動力

經濟轉以服務業為主,就

業機會增加

大量年輕女性投入,為臺

灣經濟奇蹟做出極大貢獻

25-29歲女性勞動參與率約九成,超過美日韓,而

整體約七成從事服務業

日治時期

臺灣經濟發展與女性勞動力

戰後初期

出口導向時期

––

–≈

1510

15721世紀初

旨一

描寫淒冷月夜

中,女工被月光驚

醒,害怕上工遲到

的緊張。

旨二

描寫女工趕至

工場,得知真相後

進退兩難。

問1

﹁莫遲疑,趕

緊穿寒衣﹂表現出

女工的態度為何?

為什麼?︵統整與

解釋︶答見9-12

1

1

搔,音

搔。例:

搔搔面、隔靴搔

癢。

2

蚤,音

蚤。例:

蚤實以蕃︵柳宗

元︿種樹郭橐駝

傳﹀︶、跳蚤。

3

騷,音

騷。例:

騷擾、滿腹牢

騷、風騷、騷人

墨客。

3

1

同﹁才﹂,方、始、剛剛。例:纔知。

2

同﹁才﹂,僅。例:初極狹,纔通人。︵陶淵明︿桃花源記﹀︶

全詩四節,幾乎句句押韻,依閩南語

發音,主要押﹁i︵ㄧ︶﹂韻,包

括:絲、伊、時、衣、去、欺、遲、

虛、離、肢、枝、持、疲、啼。

*國語音

肘,意為深,與眼睛無

關,應為閩南語借漢字以表音。

補充見9-13補充見9-13

補充見9-13

類疊

類疊

類疊

類疊

類疊

轉化︵擬人化︶

映襯

頂針

13

閩南語,指天亮

指月亮西落,即將天亮

先連用三個﹁走﹂製造緊張感,對比之後﹁趕到﹂、﹁不得

入去﹂的落差而產生可悲感,

再敘述連月光都欺騙自己,傳

達出女工處於弱勢的哀戚

呈現女工進退失據的掙扎與無奈

先以稀疏的星、微弱的

風、淒清月光營造出淒

涼寒冷的場景,奠定本

詩基調,再從﹁景﹂聚

焦到﹁人﹂

間,於是產生﹁莫

遲疑﹂、﹁趕緊﹂

的自我催促,凸顯

女工的慌張

2

2

承上啟下,描寫

剛醒來﹁拭開目

睭﹂卻看不清天

光的﹁景﹂,又

用﹁疑﹂緊連後

續擔心上工遲到

的﹁情﹂,為後續

情節埋下伏筆。

閩南語,跑

Page 22: 現代詩選 - Xmedia

158

這時候,靜悄悄路上無人來去,

    冷清清荒草迷離,

    風颼颼颼颼冷透四肢,

    樹疏疏月影掛在樹枝。

等了等鐵門又不開,

陣陣

3

3

霜風較冷冰水,

冷呀!冷呀!

凍得伊腳縮手縮,難得支持,

等得伊身倦力疲,

直等到月落,雞啼。

𡡅

15

迷離 模糊難以分辨的樣子。

颼颼颼颼 寒冷的樣子。

霜風 閩南語,冷風。

𡡅

較冷 閩南語,比︙︙更冷。

支持 閩南語,支撐。

158

10

旨三

描寫女工等待

的冷寂場景,營造

孤單哀憐的氛圍。

旨四

描寫女工苦等

至天亮。

問2

本詩描述的時

間變化為何?︵擷

取與檢索︶答見9-12

問3

透過對作者及

本詩內容的認識,

推論詩中表現出怎

樣的經濟型態?勞

工階級的處境為

?︵統整與解

釋︶答見9-12

*另一義:狀聲詞,形容風吹、雨打

的聲音。

4

1

颼,音

颼。例:風颼颼。

2

瘦,音

瘦。例:面黃肌瘦。

3

嫂,音

嫂。例:兄嫂。

4

搜,音

搜。例:搜索。

5

餿,音

餿。例:餿主意、餿

水。

6

叟,音

叟。例:童叟無欺。

類疊

類疊

排比、類疊、摹寫︵視覺、觸覺︶

對偶

對偶

4

先點出女工最終選擇等待,再描寫等

待的場景:工場鐵門不開,工場外霜

風冰冷,令未進食的女工處於飢寒交

迫中。最後從女工的狀態︵身倦力

疲︶、外界的場景變化︵月落,雞

啼︶暗示等待時間之長,對比之前擔

心上工遲到的想法,更增添女工為謀

生而苦苦承受壓迫的無奈與悲哀

承接前一節

﹁想返去﹂

難,凸顯當

下處境的困

以冷清孤寂的場景烘

托女工的孤單無助,

弱勢形象更為鮮明

Page 23: 現代詩選 - Xmedia

159 第九課 現代詩選 1

賞析

本詩以第三人稱描寫女工的悲戚處境:因為看錯天光,擔心生計而慌張趕赴工場,

卻發現上班時間未到,進退失據。

全詩分為四節。第一節以景入情,原本靜謐的場景,卻因女工錯認﹁月光﹂為﹁天

光﹂,趕著上工,而使情境頓時變得緊張,可見工作帶給女工的壓力。第二節連用了

三個﹁走!﹂是用閩南語的﹁跑﹂和驚嘆號強化焦急神態,結果才發現是被月光欺騙;

窘迫未歇,緊接著又陷入﹁要不要返去﹂的矛盾掙扎。第三節以﹁靜悄悄﹂、﹁冷清清﹂、

﹁風颼颼﹂、﹁樹疏疏﹂連續四句的疊字勾勒出清寂畫面。第四節再將女工單薄的身

影置入,連用兩個﹁冷呀﹂反映孤苦無助的弱者面貌,最終以﹁直等到月落,雞啼﹂

收束全詩,遺留無限淒涼。

在寫作技巧方面,藉﹁摹寫﹂景物烘托出女工悲苦的處境,運用﹁對偶﹂追求形

式上的美觀與韻律,而大量的﹁類疊﹂,除了加強氛圍的急迫性、場景的孤寂感外,

也構成詩句的節奏。樸實的表現手法,真摯動人的內容,使本詩成為﹁臺灣詩﹂的傳

世佳作。

Page 24: 現代詩選 - Xmedia

9-13

課文

年表:﹁臺灣經濟發展與女性勞動力﹂補充

1

資本主義

一種經濟制度。特徵為由私人提供資本,藉僱傭方式進

行生產,產品透過市場競爭而獲利,利潤則歸私人所有。

2

女性仍被視為廉價補充人力

日本殖民政府曾推動幾項政策以鼓勵女性就業,例如:

廢除纏足、興辦女學、設立托兒所。但實際上女性在職場中

仍遭到歧視、剝削。例如在薪資方面,除了臺灣人薪資低於

日本人的狀況,女性的薪資還會比男性低,只有男性的一

半。

3

臺灣經濟奇蹟

指臺灣快速工業化,經濟高度發展,人均所得大量提升

的現象。據統計,在一九五○

至二○○

八年間,臺灣實質人

均所得成長倍數名列全球第三︵瞿宛文︽臺灣戰後經濟發展

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當時經濟快速發展的

狀況,使臺灣被列為亞洲四小龍︵指自一九六○

年代起,發

展迅速的四個亞洲經濟體,包括:臺灣、南韓、香港、新加

坡︶之一。

課文

Page 25: 現代詩選 - Xmedia

第九課 現代詩選1

9-14

文章結構表

描寫上工情境,抒發女工悲情

交代事件後續

承 起

一二三

描寫事件轉折

敘述事件起因

描寫事件發展

∼四

星稀稀,風絲絲,/淒清的月光照著伊

靜悄悄路上無人來去

風颼颼冷透四肢

鐵門不開

冷清清荒草迷離

樹疏疏月影掛在樹枝

陣陣霜風

月落,雞啼

想返去↓擔心遲到

走!走!走!/趕到紡織工場去

醒悟—

纔知受了月光欺

景景

疑已天光,趕緊準備上工的緊張驚慌

飢寒交迫、難以支撐的孤單、無奈與悲哀

不返去↓未吃早飯

鐵門鎖緊緊,不得入去

矛盾

情情

文章結構表

Page 26: 現代詩選 - Xmedia

160

問題與討論

一、

請朗讀︿再別康橋﹀一詩,並分享有哪些詩句可以明顯呈現出﹁音樂美﹂?

二、 ︿女工悲曲﹀一詩,運用了哪些﹁藉景抒情﹂的創作手法來描述女工的心境變化?請找出

詩句並加以闡述。

三、

康橋,是徐志摩的﹁精神依戀之鄉﹂;紡織工場,卻是楊華筆下讓女工提心吊膽的職業場

所。請從﹁不同空間帶來不同感受﹂的角度,闡述你對﹁教室﹂這個學習空間的觀察與想法。

請學生自由發揮。本題是搭配本課﹁藉景抒情﹂、﹁意象經營﹂的學習重點,設定以學生最常接觸的﹁教室﹂作為觀察

對象,思考此空間︵景︶會帶給自己什麼感受︵情︶,造成此感受的又是此空間中的什麼因素,以認識景物意象在營造

情境氛圍、抒發情感上的效用。學生可針對各類教室綜合闡述,或是針對某間特定的教室描寫,例如:一般教室、專科

教室、實驗教室、社團教室等,甚至是小學教室、國中教室、高中教室等。以下為參考答案:

﹁教室﹂對我來說,與﹁學習﹂密切相連,因此帶給我的感受主要是嚴肅的、安靜的,特別是國三會考前那段時間的教

室令我記憶猶新—

排列有序的桌椅被低著頭的同學背影隔開;沙沙作響的寫字聲、翻頁聲,在安靜的教室中被格外放

大;黑板角落不再是同學的塗鴉,取而代之的是鮮紅的考試倒數日,和不時更新的激勵話語。

詩句

女工的心境變化

疑是天光時。/天光時,正是上工時。

由於天亮即是上工時,女工看到光線映照就以為是天亮,

已是上工時間,可見女工內心的慌張。

月又斜西又驚來遲。

月亮將落未落,天將亮未亮,女工進退失據,內心掙扎。

靜悄悄路上無人來去,/冷清清荒草迷離,/風颼颼冷透

四肢,/樹疏疏月影掛在樹枝。

等了等鐵門又不開,/陣陣霜風較冷冰水。

女工獨自處在淒涼寒冷的環境中,內心孤單無助。

月落,雞啼。

終於等到﹁天亮﹂的無奈與悲哀。

一、

︿再別康橋﹀排列有致的句式自然形成整齊的音節,而每節第一、三行稍短一些,第二、

四行略長一點,再配合現代口語的押韻、重複語詞的穿插,使全詩呈現和諧有變化的節奏

感。請學生朗讀︿再別康橋﹀,或是聆聽他人線上分享的朗讀影音後自由分享。以下影音

連結提供參考:

︻男聲︼https://ltn.tw

/pihFrAg

 

︻女聲︼https://ltn.tw

/Zo5M

D45

 

︵擷取與檢索︶

︵統整與解釋︶

︵省思與評鑑︶

Page 27: 現代詩選 - Xmedia

161 第九課 現代詩選 1

自我評

自我評估答題狀況

知識與應用(寫題號)

理解與分析(寫題號)

答對

謹慎肯定

不太確定

答錯

粗心大意

準備不足待加強

一、知識與應用

︶1.

下列﹁ ﹂內的讀音,何組前後相同?

A漫﹁溯﹂/﹁朔﹂風

B斑﹁斕﹂/井﹁欄﹂

C﹁搔﹂面/﹁蚤﹂起

D﹁纔﹂知/﹁讒﹂言。

︶2.

︿女工悲曲﹀穿插﹁閩南語詞﹂,貼切表現出民間底層﹁作穡人﹂︵閩南語,指勞動

者︶的哀苦。下列文句所運用的﹁閩南語詞﹂,何者意義正確?

A在生一粒豆,﹁較﹂贏死後拜豬頭:比︙︙更︵臺灣俚語︶

B一到家,﹁伊﹂便冷得不堪,臉都發青了:你︵王禎和︿伊會唸咒﹀︶

C我身騎白馬啊∼﹁走﹂三關,改換素衣啊∼回中原:逃走︵歌仔戲劇目︽薛平貴︾

唱詞︶

D行到田中央,為著顧三頓,顧三頓,不驚田水冷﹁霜霜﹂:結凍變成霜雪︵臺灣歌

謠︿農村曲﹀︶。

BA

溯/

朔。

朔風:北風

斕/

搔/

蚤。

通﹁早﹂

才/

︵每題10分,共50分︶

疾行

寒冷的樣子

Page 28: 現代詩選 - Xmedia

162

︶3.

所謂﹁同義複詞﹂,指的是由兩個同義字組合成的複詞,如﹁難得支持﹂的﹁支

持﹂,單字﹁支﹂、﹁持﹂都有支撐、維持的意思。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不是

同義複詞?

A﹁遲疑﹂不決

B波光﹁蕩漾﹂

C﹁漫溯﹂河中

D內心﹁空虛﹂。

︵ ︶4. 下列有關徐志摩與楊華的敘述,何者正確?

A楊華一生追求愛與自由,詩文創作極富浪漫色彩

B徐志摩因空難身亡,英年早逝,所以有﹁薄命詩人﹂、﹁孤魂詩人﹂之稱

C楊華在獄中創作五十三首新詩,後來集結出版︽猛虎集︾,暗喻﹁苛政猛於虎﹂

D徐志摩與梁實秋等人共組﹁新月社﹂推廣現代詩;楊華加入﹁礪社﹂,創作漢文

詩。

︶5.

下列關於現代詩的敘述,何者正確?

A現代詩的誕生,催化了民初的﹁白話文運動﹂

B又稱近體詩,相對於﹁舊詩﹂的一種新式詩歌體裁

C形式自由,但受到徐志摩提倡的影響,現代詩仍需遵從傳統格律

D胡適提出以較接近口語的白話創作,其︽嘗試集︾是新詩史上第一本白話詩集。

CDD

﹁遲﹂﹁疑﹂都有猶豫的意思

↓ 此指徐志摩。楊華的新詩創作風格是呈現時代風貌,具社會改革意義

﹁薄命詩人﹂、﹁孤魂詩人﹂指楊華,因為他貧病交迫,英年早逝

楊華出版︽黑潮集︾。︽猛虎集︾是徐志摩詩集

現代詩不受傳統格律束縛,徐志摩致力提倡的格律體新詩,是講求音韻鏗鏘、詞藻華美,並非要求遵從傳統格律

﹁漫﹂指隨意,﹁溯﹂指逆流而上

﹁蕩﹂﹁漾﹂都有搖動的意思

﹁空﹂﹁虛﹂都有空無的意思

民初的﹁白話文運動﹂催化了現代詩的誕生

新詩、白話詩、自由詩

Page 29: 現代詩選 - Xmedia

163 第九課 現代詩選 1

二、理解與分析

︶6.

徐志摩︿康橋再會吧﹀自言:﹁康橋!汝永為我精神依戀之鄉!﹂下列敘述,何者最

符合徐志摩依戀康橋的心境?

A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B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C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D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7.

關於︿再別康橋﹀的寫作技巧,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以﹁夕陽中的新娘﹂比喻﹁金柳﹂,並用﹁豔影﹂﹁蕩漾﹂擬人手法呈現對情人的思念

B運用﹁夢﹂、﹁星輝﹂、﹁放歌﹂等重複語詞、頂針句法,使熱戀的心緒繚繞詩中

C﹁水草﹂、﹁天上虹﹂等譬喻生動,充滿美好如夢的奇想,也揭露了理想破滅的殘酷

D以﹁輕輕的我走了﹂展開、﹁悄悄的我走了﹂結束,首尾呼應,有迴環複沓的音樂

感。

︶8.

楊華創作︿女工悲曲﹀的目的,主要在說明什麼?

A經濟型態改變後的勞工處境 B工作家庭難兼顧的困窘情況

C傳統觀念已崩解的女性意識

D殖民政治高壓下的經濟困境。

CDA

8

A詩中主要反映在工業化、工場出現的經濟型態下,勞工受資本家壓迫的弱勢處境 

B詩中無家庭的相關描

述 

C本詩是以女工為主角反映勞工處境,並未特別強調女性意識的改變情況 

D本詩主要是反映勞工的職

場處境,並未特別強調殖民政治的高壓,也較看不出經濟困境。

表現離別在即的惆悵

呈現對往昔美好時光的追憶

抒發因離別而生的黯然神傷↓

顯示對康橋的難以忘懷

抒發了愉悅狂放的情懷

離別

︵每題10分,共50分︶

Page 30: 現代詩選 - Xmedia

164

本課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

︶9.

︿女工悲曲﹀無一字言悲,而悲隱然流露。下列對﹁女工之悲﹂的詮釋,何者正確?

A連用三個﹁走﹂字,表達被呼來喚去的卑微

B以﹁想返去﹂、﹁不返去﹂流露不知道該不該辭掉工作的掙扎

C鐵門不開、霜風吹來,﹁凍得腳縮手縮﹂、﹁等得身倦力疲﹂正是內外交迫的寫照

D﹁靜悄悄﹂、﹁冷清清﹂、﹁風颼颼﹂、﹁樹疏疏﹂的場景營造出女工不知被騙的迷惘。

︶10. 關於︿再別康橋﹀與︿女工悲曲﹀二詩的比較,下列何者正確?

選項

比較項目

〈再別康橋〉

〈女工悲曲〉

A

時序

凌晨到天亮

黃昏到黑夜

B

人物想法

詩人想留下卻不得不離去

女工想離去卻不得不留下

C

情緒轉折

從緊張、無奈到悲哀

從瀟灑、滿足到沉重

D

疊字作用

加強﹁景﹂的孤寂感

表達﹁人﹂的惆悵心

CB

強化焦急的心態

表達處在尷尬時間上的矛盾

掙扎

摹寫淒涼的場景,烘托出女工悲苦的處境

0

A由﹁西天的雲彩﹂、﹁夕陽﹂到﹁星輝﹂,可知︿再別康橋﹀的時序是黃昏到黑夜/由

﹁月光﹂、﹁月又斜西﹂到﹁月落,雞啼﹂,可知︿女工悲曲﹀的時序是夜晚到凌晨 

C︿再別康橋﹀是從故作瀟灑到回憶往昔美好,帶出最後不捨的惆悵/︿女工悲曲﹀是從

擔心上工遲到,緊張趕往工場,卻發現未到上班時間卻進退兩難的無奈,最後選擇忍餓受

凍的悲苦 

D︿再別康橋﹀第一節以﹁輕輕﹂展現不敢驚擾康橋的瀟灑,最後一節以﹁悄悄﹂傳遞落

寞黯淡的心情,都圍繞著詩人描述/︿女工悲曲﹀的﹁星稀稀﹂、﹁風絲絲﹂、﹁靜悄

悄﹂、﹁冷清清﹂、﹁風颼颼﹂、﹁樹疏疏﹂、﹁陣陣霜風﹂則都是加強景物的孤寂感

Page 31: 現代詩選 - Xmedia

第九課 現代詩選1

9-15

相關作品

徐志摩語錄

1

我恨的是庸凡,平常,瑣細,俗;我愛個性的表現。

︵︽愛眉小札︾︶

2

我生平最純粹可貴的教育是得之於自然界,田野,森

林,山谷,湖,草地,是我的課室;雲彩的變幻,晚霞

的絢爛,星月的隱現,田裡的麥浪是我的功課;瀑吼,

松濤,鳥語,雷聲是我的教師。我的官覺是他們忠謹的

學生,受教的弟子。︵︿雨後虹﹀︶

3

人類最大的使命,是製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飛!理想

的極度,想像的止境,從人到神!詩是翅膀上出世的;

哲理是在空中盤旋的。︵︿想飛﹀︶

4

青年永遠趨向反叛,愛好冒險;永遠如初度航海者,幻

想黃金機緣於浩淼的煙波之外;想割斷繫岸的纜繩,扯

起風帆,欣欣的投入無垠的懷抱。︵︿北載河海濱的幻

想﹀︶

5

一句話可以洩露你心靈的淺薄,一句話可以證明你自覺

的努力,一句話可以表示你思想的糊塗,一句話可以留

下永久的印象。︵︿話﹀︶

6 真朋友是相知,但相知談何容易。你要打開人家的心,

你先得打開你自己的,你要在你的心裡容納人家的心,

你先得把你的心推放到人家的心裡去。︵︿海灘上種

花﹀︶

修辭文法小教室

倒裝

1

釋義:語文中特意顛倒複詞詞素、句子成分或複句的通

常次序,而語法型態或關係卻未改變的,稱為倒裝。

2

舉例與說明:

1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別離的笙簫是悄悄︵的︶。

2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今晚的康橋是沉默︵的︶。

3

流著,溫馴的水波;流著,纏綿的恩怨。︵徐志摩

︿巴黎鱗爪﹀︶↓溫馴的水波流著,纏綿的恩怨流

著。

4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

柔嫩喜悅。︵林徽因︿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一句愛

的贊頌﹀︶↓你新鮮,像雪化後那片鵝黃;你柔嫩喜

悅,是初放芽的綠。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不己知﹂為﹁不知己﹂的倒裝。

6

徐噴以煙,使之沖煙飛鳴。︵沈復︿兒時記趣﹀︶↓

﹁徐噴以煙﹂為﹁以煙徐噴﹂的倒裝。

7

何必名山吾廬邪?︵李慈銘︿越縵堂日記選﹀︶↓吾

廬何必名山邪。

修辭文法小教室/相關作品

Page 32: 現代詩選 - Xmedia

9-16

現代詩發展概述

分期

代表流派

說明

代表詩人

民國

初期

嘗試時期

1

受白話文運動影響,以白話文寫詩。

2

一九二○

年胡適出版︽嘗試集︾,為中國第一本白話詩集。

胡適、劉半農

新月派

1 受西方文藝思潮影響,注重美的詮釋,講求形式、詞藻與音韻,強調﹁三美﹂:

建築美、繪畫美、音樂美。

2

形式整齊,有﹁格律詩派﹂、﹁方塊詩﹂、﹁豆腐乾體﹂之稱。自稱﹁帶著腳鐐

跳舞才跳得痛快﹂,卻反遭譏諷﹁脫去裹腳布,又穿上高跟鞋﹂。

徐志摩、聞一多、

林徽因

象徵派

1

引進法國象徵主義的表現手法。

2

語言晦澀,追求詩的神祕、朦朧美,感傷與頹廢色彩濃烈。

李金髮

現代派

1

得名於一九三二年創辦的︽現代︾雜誌。

2

改善象徵派過於晦澀的弊病,在真實與想像間取得平衡。

戴望舒、卞之琳、

何其芳

寫實主義

以抗戰為背景,描寫人民苦痛,寫出救國抗日的心聲。

艾青

臺灣

日治

時期

抗議意識

1

大致可分為三期:

1

奠基期︵一九二○

∼一九三二年︶:嘗試排除中

日傳統文學的束縛,開創新道

路,張我軍首先反對傳統詩歌,其︽亂都之戀︾是臺灣第一本現代詩詩集。

2

成熟期︵一九三二∼一九三七年︶:重社會寫實,記錄時代苦難,反映民眾生

活。

3

決戰期︵一九三七∼一九四五年︶:日本控制更為嚴苛,轉以較含蓄、反諷的

筆調來表達反抗意識。

2

以日語、漢語或臺灣語文寫作,強烈表露鄉土意識與民族認同。

張我軍、楊華、賴

現代詩發展概述

Page 33: 現代詩選 - Xmedia

第九課 現代詩選1

9-17

臺灣

戰後

現代詩社

1

一九五三年,紀弦創辦︽現代詩︾季刊,一九五六年進而創立現代詩社。

2

主張新詩乃﹁橫的移植︵向歐

美現代詩學習︶﹂,創作強調知性。

紀弦、楊喚、鄭愁

予、林泠

藍星詩社

1

一九五四年,覃子豪、余光中等人為反對﹁橫的移植﹂而成立。

2

強調新詩是﹁縱的繼承︵繼承傳統古詩詞︶﹂,繼承新月派詩風,創作傾向抒

情。

覃子豪、余光中、

周夢蝶、敻虹

創世紀詩

1 一九五四年由張默、洛夫、瘂弦︵創世紀鐵三角︶創立。

2 早期具政治色彩及中國風,後期強調詩的超現實性、獨創性與純粹性。

張默、洛夫、瘂弦

笠詩社

1

一九六四年由本土詩人組成,延續至今。

2

熱愛本土,具強烈臺灣意識,嘗試以母語創作,內容反映現實,風格質樸清新。

詹冰、林亨泰、白

萩、李敏勇、李魁

臺灣

八○年代

城鄉意識

描述鄉土,感懷傳統產業的鄉土詩。

吳晟、蕭蕭、向陽

描述城市,書寫都市人的特殊作為、心態。

渡也、陳義芝

族群詩

原住民自覺,控訴不公與壓迫,傳達族群的迷惘與傷痛。

瓦歷斯.諾幹、莫

那能

後現代主

1

追求解放個別主體及藝術形式,進行語言與形式實驗。

2

反對鄉土詩的寫實風格,取向國際、宏觀、都市、未來、多語混雜、多元議題。

蘇紹連、林燿德

後現代女

性主義

突破婉約限制,多樣變化呈現各類題材。

羅任玲、顏艾琳、

夏宇

臺灣

九○年代

至今

多元面向

百家爭鳴

寫實詩、超現實詩、生態詩、閩南語詩、客語詩、原住民詩、都市詩、新文言詩、返鄉詩、視覺詩、科

幻詩、圖象詩、漫畫詩、山水詩、抒情詩、禪詩、網路詩等多元發展。

現代詩發展概述

Page 34: 現代詩選 - Xmedia

9-18

2

下列詩句,何者屬於靜態事物的描述? A伐木聲丁丁

地飄出幽谷 B山風吹亂了窗紙上的松痕 C天空還是

我們祖先飛過的天空 D波光裡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

漾。

︻103統測︼

解析:

A描寫伐木動作發出的聲響。何其芳︿秋天﹀ B

描寫風中搖動的樹影。胡適︿秘魔崖月夜﹀ C

描寫﹁天空﹂的狀態為曾有﹁祖先飛過﹂,當下

的天空是靜態的,非動態。白萩︿雁﹀ D描寫

柳樹搖曳、波光蕩漾。徐志摩︿再別康橋﹀。

說明:

本題測驗學生的文意理解能力。需能掌握作者文

句中所用動詞的意義及呈現情境,以判斷描述的

事物是否屬於靜態。

C

歷屆試題彙整

文本意涵與寫作手法

1

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甲、

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

騁其千迴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

半中腰裡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

後,愈唱愈低,愈低愈細。︵劉鶚︽老殘遊記︾︶

乙、

黃昏的天空,龐大莫名的笑靨啊/在奔跑著紅髮雀

斑頑童的屋頂上/被踢起來的月亮/是一隻剛吃光

的鳳梨罐頭/鏗然作響︵方莘︿月升﹀︶

A﹁甲﹂描寫歌藝高超,﹁乙﹂描寫孩童嬉鬧 B﹁甲﹂、

﹁乙﹂皆藉視覺形象描寫聲音給人的感受 C﹁乙﹂用

鳳梨罐頭聲響讓月出的視覺感受變得新奇 D﹁甲﹂以

﹁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形容聲音迅速收斂。 ︻105統測︼

解析:

A乙描寫黃昏時分,太陽尚未完全落下、月亮已

升上天空的景象 B乙藉由聲音形容月亮乍升的

視覺景象 D甲﹁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形容短

時間內反覆曲折、迴繞的高超歌藝與聲音特質。

說明:

本題測驗學生對文意及寫作手法的辨析。學習本

課時,需理解作者呈現事物意象的方法及用意,

以提升判斷寫景標的、手法的能力。

C歷屆試題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