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值十九大闭幕不久,我看到一本 《奋楫者先》的小册子,作者王萌撷取习 近平同志的用典,以书法艺术的形式表 现出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奋楫者先!一看书名,摇桨奋楫,就 给人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逆水进取、力 争上游的弄潮儿印象,飞扬着顽强拼搏 的时代精神。书法是一门艺术。书亦有 道,书亦有法。这本小册子之所以使人 耳目一新,书法艺术自然韵味绵长,不 在话下,更重要的是让人在欣赏书法艺 术的同时,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风气。 习近平同志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 典名句,画龙点睛,言简义赅,给人以深 刻启迪,形成独有的“习式风格”。试以 习近平最新用典为例。10月 25日,习近 平同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 时说:“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 们一贯地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 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 满乾坤。’”他引用的是元代画家王冕 《墨梅》中的诗句。王冕生于元代,浙江 诸暨人,幼时家贫,当过牧牛娃,刻苦学 习,终成一代艺术大家,尤其擅长画梅。 他的《墨梅》诗曰:“我家洗砚池边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 留清气满乾坤。”习近平引用转、合这两 句诗,是表达共产党人的磊落胸怀,不 喜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不求虚名 浮誉,而是为着民族复兴,做实实在在 的工作,为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无私奉 献,使人民得到实惠,给世界带来芬芳。 这种“清气”,是共产党人的堂堂正正 的凛然正气,是上薄苍穹、充塞天地的 浩然正气,是清正廉洁、一尘不染的清 肃之风。习近平同志顺手拈来,恰到好 处,不需赘言,寓含深意。他的诸多文稿 中,巧妙用典比比皆是,可说不胜枚举。 习近平同志之所以频频用典,归根 到底,在于其所引之典本身固有的非凡 价值。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 究竟应该如何对待民族的传统文化? 首先,学习而不是妄自菲薄。中华 民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堪称浩如瀚 海,辉煌灿烂。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最 好的教科书。如司马迁的《史记》,既是 史家绝唱,又是文学巨著。典籍是前人实 践和智慧的结晶,是古圣先贤的谆谆开 示,是先人留给后人的丰厚遗产,是一座 价值无量的精神宝库。尤其治国理政的 理念和宏论,堪称古圣先贤对炎黄子孙 的政治交代。古人视文章为“经国之大 业,不朽之盛事”,是很有道理的。对此, 我们理应抱敬畏之心,认真学习,深刻领 会。遗憾的是,一度批判“厚古薄今”,提 倡“薄古厚今”,实际又演变成“是今非 古”,对古代文化轻蔑甚至一味排斥,这 就割断了历史、割断了民族之根。没有历 史便没有未来。悠久的历史文化,恰恰是 中国社会主义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习近 平同志热爱民族文化,若非日积月累地 学习,何能对这么多的古籍经典做到烂 熟于心,用起来得心应手?2015年元旦 前夕,在电视机前收看习近平主席新年 贺词的细心观众发现,主席身后书架的 显著位置放着一部《群书治要》。这是唐 太宗命令弘文馆学士编写的一部修身治 国宝典。正是这部书,开启了“贞观之 治”盛世。习近平同志借鉴历史文化,博 览古籍,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其次,继承而不是盲目批判。学习民 族文化,并不是学几句名言,记住几个典 故,装点门面,而是学以致用。斗转星移, 世事沧桑,几千年大浪淘沙,民族文化大 量失传,能到今天的,诸多精华之篇。当 然,泥沙俱下,其中也不乏糟粕。毛泽东 主席强调:“继承其民族性的精华,剔除 其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诞生于两千多年 前的孔孟之道,当然也带有时代烙印,但 是瑕不掩瑜。“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至理 名言,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宋朝宰相 赵普被誉为“半部论语安天下”。朱熹 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联合国 大厦中也悬挂着 “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习近平同志在 2014年 9月纪念 孔子诞辰 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的讲话中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 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 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 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 业。”这其实是告诉我们,在历史文化面 前所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再次,学习历史、诗词和伦理道德。 学什么,怎样学?民族文化底蕴丰厚,典 籍不可胜数。共产党人读书为文,更会 把目光投向干事创业、治国理政的大境 界。那么,该从哪里下手呢?不妨就从学 习习近平同志用典入手,由此推开门, 迈开步,逐步深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宝库。一是学史。古代文史一家。学习历 史,以史为鉴,可以看成败,明得失,知兴 替,牢记历史的教训,作为今日的借鉴。 二是学诗。诗言志。学诗可以陶情励志, 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腹有诗书气自 华”,学诗可以涵养人的气质和风度,增 加民族自信心。三是学伦理道德。文以载 道,学文在于明德。学伦理道德使人知廉 耻,懂荣辱,辨是非,修身养德,做高尚的 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 益于人民的人。总而言之,学习传统文 化,提高人的素养和综合素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 习无有止境,永远不能满足。锲而不 舍,积少成多,永不止步,终生学习,于 己、于家、于国大有裨益。学习要思考, 动脑筋,想问题,明辨是非,联系实际, 指导实践。在这方面,习近平同志身体 力行,走在前面。我们要像他那样,面 向未来,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 量,传达更多的“中国声音”,贡献更 多的“中国智慧”,为民族的伟大复兴 发挥出光和热。 社址:新城区富春路8号 邮编 221018 徐工商广字第 030003 号 总值班室 85690460 要闻采访部 85695710 党群工作室 85697229 政法工作室 85805907 三农工作室 85693598 工商工作室 85806880 民生工作室 85691619 文教体卫工作室 85690466 城建工作室 85692756 报纸出版部 85690457 85600164 新媒体出版部 80805093 广告中心 85690469 发行中心 85690141 徐州日报社印务中心承印 87799237 社址:新城区富春路8号 邮编 221018 徐工商广字第 030003 号 总值班室 85690460 要闻采访部 85695710 党群工作室 85697229 政法工作室 85805907 三农工作室 85693598 工商工作室 85806880 民生工作室 85691619 文教体卫工作室 85690466 城建工作室 85692756 报纸出版部 85690457 85600164 新媒体出版部 80805093 广告中心 85690469 发行中心 85690141 徐州日报社印务中心承印 87799237 社址:新城区富春路8号 邮编 221018 徐工商广字第 030003 号 总值班室 85690460 要闻采访部 85695710 党群工作室 85697229 政法工作室 85805907 三农工作室 85693598 工商工作室 85806880 民生工作室 85691619 文教体卫工作室 85690466 城建工作室 85692756 报纸出版部 85690457 85600164 新媒体出版部 80805093 广告中心 85690469 发行中心 85690141 徐州日报社印务中心承印 87799237 书里书外 ◎朱浩熙 从中华文化中 汲取智慧和力量 本地书事 ◎王华超 构筑新时代的文化星空 多少风物,俯仰之间,已为陈 迹。况千年流光,岁月如洗?然而, 正是那些点滴的文化遗存,成为一 个进入历史风景的窗口。我作为一 个丰县人,欣喜地注意到:以“文 化丰县”自励自强的丰县人,继 《当代诗人咏丰县》(徐宜升主 编)之后,再推新著《历朝名人咏 刘邦》(许砚君编注)、《大风逸 响》和《诗意与阳光》(张尊军主 编)。在此基础上,还有《古丰诗 征》(收录两汉到民国丰县籍作者 的诗词 3000余首)、《古丰诗综》 (收录两汉到民国外地文人赠酬 丰人或咏丰县风物的作品千余 首)待刊。丰县的有识之士和有志 学人始终保持着“为历史存正气, 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的 优秀传统,始终坚持“文以载道” 的社会责任感,构筑着让人仰望的 文化星空。我对此充满敬意。 我骄傲家乡丰县的水土孕育 了一代帝王刘邦。英国著名历史学 家汤因比说:“人类历史上对后世 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 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另一位是汉 高祖刘邦。” 明代思想家李贽更 说:“汉祖之神圣,尧以后一人 也。”毛泽东也说过:“汉朝的刘邦 是封建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个。” 1995年,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到沛 县参观,说起毛泽东确实是很欣赏 刘邦的。她说:“我学会的第一首 诗,是父亲教我的《大风歌》。”那 是在延安时期,有一天毛泽东把她 抱到马背上,一起在黄土地上溜 达。毛泽东提出要教女儿背诗,便 兴之所至地高声吟诵《大风歌》。 李讷问:“《大风歌》为什么只有 三句?” 毛泽东以他一贯的幽默 说:“这就叫千古绝唱嘛。”楚霸王 项羽则有《垓下歌》。《垓下歌》体 现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流露 出他的人格缺陷,即使到了兵败身 死的地步,他还不忘自己的武艺、 宝马和美人。《大风歌》就不一样 了,刘邦首先想到的虽然也是自 己,衣锦还乡、威加四海,但很快就 想到整个国家,要天下英才来镇守 四方。尤其是开头一句“大风起兮 云飞扬”,与项羽的“力拔山兮气 盖世”确有天壤之别。同为英雄, 一个心里想的是自己,一个心中装 的是国家,这就是两个英雄的根本 差别。最后,果真还是刘邦,成为汉 朝的开国皇帝,开辟了中华历史上 一个伟大的朝代。 在中国历史上,刘邦是一位充 满活力的历史人物,而诗词则是最 具魅力的文化活水。诗词是文化百 花园中最为葳蕤芬芳的一枝,是精 神源流中最富精神力量的一脉。诗 词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 华儿女共同的文化乡愁。诗之志, 歌之言,声之咏,音之律,是中华诗 词的四大要素。中华诗词有高傲的 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和亲切 的方式潜流在我们的血脉,滋养了 中华民族高贵而纯洁的心灵。中华 诗词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富含了美 好的情愫,展示出多彩的文化。诗 词滋养文化,文化成就诗词,传统 文化的密码就隐藏在诗词里。弘扬 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华诗词,它是 中华文化的本根;审视传统文化, 同样离不开中华诗词,它是中国文 化的标本,中华文明的活化石。 《历朝名人咏刘邦》的编注者许砚 君坦言:“刘邦及西汉王朝的传 奇,千年以来不曾停歇于历代文人 的笔下。大量存世的吟咏刘邦的 赞、诗、颂等作品,虽褒贬不一,却 无疑可以给学者研究刘邦提供充 足的借鉴与参考。遗憾的是,学界 至今没有一部专事收录的作品集。 基于此,作为刘邦家乡的学人责无 旁贷,因此有了此书的诞生。”此 言感人至深! 纵观古今中外,凡名士硕儒终 其一生大体上都在做两件事:一是 传道,二是布道。“传道”就是黄卷 青灯,攻入经典的内部,把前人学问 之精髓传承下去,不使之断流,再站 在巨人的肩膀上,力争创造新的经 典。“布道”就是把前人学问之精 髓,用贴近时代的语言,准确、生动 地说给现代读者听,让大家知道经 典到底好在哪里,从而使这些文化 精髓能够“化人文,致盛世”—— 两项工作的意义,都非同寻常。有学 者说,对待历史人物和传统文化,应 该具有的三种精神是:继往开来的 精神,科学扬弃的精神,以人为本 的精神。历史人物和传统文化蕴含 着历史的记忆,然时代在发展、社 会在进步,“世殊事异,事异备 变”,对历史人物和传统文化的热 爱自然也要本着科学的态度。 什么是学问?有学者认为学问 不仅仅是知识,它还包括思想、价 值和见识,一句话,它包括人类精 神文明最核心的一些东西。古人 云:学之为言,觉也;觉其所未知 也。追求学问也是这样。追求学问 不仅仅是追求纯粹的知识,也是在 追求人生的觉悟,所以古人才会将 学问放在一个非常崇高的地位。另 一方面,学问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 晶,追求学问就是试图掌握这份宝 贵的遗产。学问之宝贵,不仅仅像 古董那样在于古老和珍稀,更在于 能给世世代代的人们提供不竭的 智慧。一页中华历史,一波文化阔 澜。大江东去的豪迈、杨柳依依的 悱恻、长河落日的壮阔、彩笺尺素 的缠绵、马革裹尸的肝胆、海纳百 川的胸襟、乘风破浪的逸兴、青天 揽月的壮思—— 生命中的一切体 验和东方审美意境,都在中华传统 文化中有着鲜活的表达。构筑新时 代的文化星空,诸多有识之士和有 志之人还要持续不懈地努力! 2017年 12 月 12 日 星期二 □责编:张琦 美编:王良杰 校对:张霞男 □本版信箱:[email protected] 08

08 从中 构筑新时 - epaper.cnxz.com.cnepaper.cnxz.com.cn/xzrb/page/1/2017-12/12/08/2017121208_pdf.pdf · 花园中最为葳蕤芬芳的一枝,是精 神源流中最富精神力量的一脉。诗

  • Upload
    others

  • View
    5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08 从中 构筑新时 - epaper.cnxz.com.cnepaper.cnxz.com.cn/xzrb/page/1/2017-12/12/08/2017121208_pdf.pdf · 花园中最为葳蕤芬芳的一枝,是精 神源流中最富精神力量的一脉。诗

正值十九大闭幕不久,我看到一本

《奋楫者先》的小册子,作者王萌撷取习

近平同志的用典,以书法艺术的形式表

现出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奋楫者先!一看书名,摇桨奋楫,就

给人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逆水进取、力

争上游的弄潮儿印象,飞扬着顽强拼搏

的时代精神。书法是一门艺术。书亦有

道,书亦有法。这本小册子之所以使人

耳目一新,书法艺术自然韵味绵长,不

在话下,更重要的是让人在欣赏书法艺

术的同时,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风气。

习近平同志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

典名句,画龙点睛,言简义赅,给人以深

刻启迪,形成独有的“习式风格”。试以

习近平最新用典为例。10月25日,习近

平同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

时说:“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

们一贯地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

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

满乾坤。’”他引用的是元代画家王冕

《墨梅》中的诗句。王冕生于元代,浙江

诸暨人,幼时家贫,当过牧牛娃,刻苦学

习,终成一代艺术大家,尤其擅长画梅。

他的《墨梅》诗曰:“我家洗砚池边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

留清气满乾坤。”习近平引用转、合这两

句诗,是表达共产党人的磊落胸怀,不

喜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不求虚名

浮誉,而是为着民族复兴,做实实在在

的工作,为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无私奉

献,使人民得到实惠,给世界带来芬芳。

这种“清气”,是共产党人的堂堂正正

的凛然正气,是上薄苍穹、充塞天地的

浩然正气,是清正廉洁、一尘不染的清

肃之风。习近平同志顺手拈来,恰到好

处,不需赘言,寓含深意。他的诸多文稿

中,巧妙用典比比皆是,可说不胜枚举。

习近平同志之所以频频用典,归根

到底,在于其所引之典本身固有的非凡

价值。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

究竟应该如何对待民族的传统文化?

首先,学习而不是妄自菲薄。中华

民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堪称浩如瀚

海,辉煌灿烂。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最

好的教科书。如司马迁的《史记》,既是

史家绝唱,又是文学巨著。典籍是前人实

践和智慧的结晶,是古圣先贤的谆谆开

示,是先人留给后人的丰厚遗产,是一座

价值无量的精神宝库。尤其治国理政的

理念和宏论,堪称古圣先贤对炎黄子孙

的政治交代。古人视文章为“经国之大

业,不朽之盛事”,是很有道理的。对此,

我们理应抱敬畏之心,认真学习,深刻领

会。遗憾的是,一度批判“厚古薄今”,提

倡“薄古厚今”,实际又演变成“是今非

古”,对古代文化轻蔑甚至一味排斥,这

就割断了历史、割断了民族之根。没有历

史便没有未来。悠久的历史文化,恰恰是

中国社会主义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习近

平同志热爱民族文化,若非日积月累地

学习,何能对这么多的古籍经典做到烂

熟于心,用起来得心应手?2015年元旦

前夕,在电视机前收看习近平主席新年

贺词的细心观众发现,主席身后书架的

显著位置放着一部《群书治要》。这是唐

太宗命令弘文馆学士编写的一部修身治

国宝典。正是这部书,开启了“贞观之

治”盛世。习近平同志借鉴历史文化,博

览古籍,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其次,继承而不是盲目批判。学习民

族文化,并不是学几句名言,记住几个典

故,装点门面,而是学以致用。斗转星移,

世事沧桑,几千年大浪淘沙,民族文化大

量失传,能到今天的,诸多精华之篇。当

然,泥沙俱下,其中也不乏糟粕。毛泽东

主席强调:“继承其民族性的精华,剔除

其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诞生于两千多年

前的孔孟之道,当然也带有时代烙印,但

是瑕不掩瑜。“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至理

名言,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宋朝宰相

赵普被誉为“半部论语安天下”。朱熹

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联合国

大厦中也悬挂着“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9月纪念

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的讲话中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

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

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

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

业。”这其实是告诉我们,在历史文化面

前所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再次,学习历史、诗词和伦理道德。

学什么,怎样学?民族文化底蕴丰厚,典

籍不可胜数。共产党人读书为文,更会

把目光投向干事创业、治国理政的大境

界。那么,该从哪里下手呢?不妨就从学

习习近平同志用典入手,由此推开门,

迈开步,逐步深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宝库。一是学史。古代文史一家。学习历

史,以史为鉴,可以看成败,明得失,知兴

替,牢记历史的教训,作为今日的借鉴。

二是学诗。诗言志。学诗可以陶情励志,

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腹有诗书气自

华”,学诗可以涵养人的气质和风度,增

加民族自信心。三是学伦理道德。文以载

道,学文在于明德。学伦理道德使人知廉

耻,懂荣辱,辨是非,修身养德,做高尚的

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

益于人民的人。总而言之,学习传统文

化,提高人的素养和综合素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

习无有止境,永远不能满足。锲而不

舍,积少成多,永不止步,终生学习,于

己、于家、于国大有裨益。学习要思考,

动脑筋,想问题,明辨是非,联系实际,

指导实践。在这方面,习近平同志身体

力行,走在前面。我们要像他那样,面

向未来,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

量,传达更多的“中国声音”,贡献更

多的“中国智慧”,为民族的伟大复兴

发挥出光和热。

社址:新城区富春路 8号 邮编 221018 徐工商广字第 030003 号 总值班室 85690460 要闻采访部 85695710 党群工作室 85697229 政法工作室 85805907 三农工作室 85693598 工商工作室 85806880民生工作室 85691619 文教体卫工作室 85690466 城建工作室 85692756 报纸出版部 85690457 85600164 新媒体出版部 80805093 广告中心 85690469 发行中心 85690141 徐州日报社印务中心承印 87799237

社址:新城区富春路 8号 邮编 221018 徐工商广字第 030003 号 总值班室 85690460 要闻采访部 85695710 党群工作室 85697229 政法工作室 85805907 三农工作室 85693598 工商工作室 85806880民生工作室 85691619 文教体卫工作室 85690466 城建工作室 85692756 报纸出版部 85690457 85600164 新媒体出版部 80805093 广告中心 85690469 发行中心 85690141 徐州日报社印务中心承印 87799237

社址:新城区富春路 8号 邮编 221018 徐工商广字第 030003 号 总值班室 85690460 要闻采访部 85695710 党群工作室 85697229 政法工作室 85805907 三农工作室 85693598 工商工作室 85806880民生工作室 85691619 文教体卫工作室 85690466 城建工作室 85692756 报纸出版部 85690457 85600164 新媒体出版部 80805093 广告中心 85690469 发行中心 85690141 徐州日报社印务中心承印 87799237

■书里书外 ◎朱浩熙

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本地书事 ◎王华超

构筑新时代的文化星空多少风物,俯仰之间,已为陈

迹。况千年流光,岁月如洗?然而,

正是那些点滴的文化遗存,成为一

个进入历史风景的窗口。我作为一

个丰县人,欣喜地注意到:以“文

化丰县” 自励自强的丰县人,继

《当代诗人咏丰县》(徐宜升主

编)之后,再推新著《历朝名人咏

刘邦》(许砚君编注)、《大风逸

响》和《诗意与阳光》(张尊军主

编)。在此基础上,还有《古丰诗

征》(收录两汉到民国丰县籍作者

的诗词3000余首)、《古丰诗综》

(收录两汉到民国外地文人赠酬

丰人或咏丰县风物的作品千余

首)待刊。丰县的有识之士和有志

学人始终保持着“为历史存正气,

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的

优秀传统,始终坚持“文以载道”

的社会责任感,构筑着让人仰望的

文化星空。我对此充满敬意。

我骄傲家乡丰县的水土孕育

了一代帝王刘邦。英国著名历史学

家汤因比说:“人类历史上对后世

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

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另一位是汉

高祖刘邦。”明代思想家李贽更

说:“汉祖之神圣,尧以后一人

也。”毛泽东也说过:“汉朝的刘邦

是封建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个。”

1995年,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到沛

县参观,说起毛泽东确实是很欣赏

刘邦的。她说:“我学会的第一首

诗,是父亲教我的《大风歌》。”那

是在延安时期,有一天毛泽东把她

抱到马背上,一起在黄土地上溜

达。毛泽东提出要教女儿背诗,便

兴之所至地高声吟诵《大风歌》。

李讷问:“《大风歌》为什么只有

三句?”毛泽东以他一贯的幽默

说:“这就叫千古绝唱嘛。”楚霸王

项羽则有《垓下歌》。《垓下歌》体

现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流露

出他的人格缺陷,即使到了兵败身

死的地步,他还不忘自己的武艺、

宝马和美人。《大风歌》就不一样

了,刘邦首先想到的虽然也是自

己,衣锦还乡、威加四海,但很快就

想到整个国家,要天下英才来镇守

四方。尤其是开头一句“大风起兮

云飞扬”,与项羽的“力拔山兮气

盖世”确有天壤之别。同为英雄,

一个心里想的是自己,一个心中装

的是国家,这就是两个英雄的根本

差别。最后,果真还是刘邦,成为汉

朝的开国皇帝,开辟了中华历史上

一个伟大的朝代。

在中国历史上,刘邦是一位充

满活力的历史人物,而诗词则是最

具魅力的文化活水。诗词是文化百

花园中最为葳蕤芬芳的一枝,是精

神源流中最富精神力量的一脉。诗

词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

华儿女共同的文化乡愁。诗之志,

歌之言,声之咏,音之律,是中华诗

词的四大要素。中华诗词有高傲的

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和亲切

的方式潜流在我们的血脉,滋养了

中华民族高贵而纯洁的心灵。中华

诗词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富含了美

好的情愫,展示出多彩的文化。诗

词滋养文化,文化成就诗词,传统

文化的密码就隐藏在诗词里。弘扬

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华诗词,它是

中华文化的本根;审视传统文化,

同样离不开中华诗词,它是中国文

化的标本,中华文明的活化石。

《历朝名人咏刘邦》的编注者许砚

君坦言:“刘邦及西汉王朝的传

奇,千年以来不曾停歇于历代文人

的笔下。大量存世的吟咏刘邦的

赞、诗、颂等作品,虽褒贬不一,却

无疑可以给学者研究刘邦提供充

足的借鉴与参考。遗憾的是,学界

至今没有一部专事收录的作品集。

基于此,作为刘邦家乡的学人责无

旁贷,因此有了此书的诞生。”此

言感人至深!

纵观古今中外,凡名士硕儒终

其一生大体上都在做两件事:一是

传道,二是布道。“传道”就是黄卷

青灯,攻入经典的内部,把前人学问

之精髓传承下去,不使之断流,再站

在巨人的肩膀上,力争创造新的经

典。“布道”就是把前人学问之精

髓,用贴近时代的语言,准确、生动

地说给现代读者听,让大家知道经

典到底好在哪里,从而使这些文化

精髓能够“化人文,致盛世”———这

两项工作的意义,都非同寻常。有学

者说,对待历史人物和传统文化,应

该具有的三种精神是:继往开来的

精神,科学扬弃的精神,以人为本

的精神。历史人物和传统文化蕴含

着历史的记忆,然时代在发展、社

会在进步,“世殊事异,事异备

变”,对历史人物和传统文化的热

爱自然也要本着科学的态度。

什么是学问?有学者认为学问

不仅仅是知识,它还包括思想、价

值和见识,一句话,它包括人类精

神文明最核心的一些东西。古人

云:学之为言,觉也;觉其所未知

也。追求学问也是这样。追求学问

不仅仅是追求纯粹的知识,也是在

追求人生的觉悟,所以古人才会将

学问放在一个非常崇高的地位。另

一方面,学问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

晶,追求学问就是试图掌握这份宝

贵的遗产。学问之宝贵,不仅仅像

古董那样在于古老和珍稀,更在于

能给世世代代的人们提供不竭的

智慧。一页中华历史,一波文化阔

澜。大江东去的豪迈、杨柳依依的

悱恻、长河落日的壮阔、彩笺尺素

的缠绵、马革裹尸的肝胆、海纳百

川的胸襟、乘风破浪的逸兴、青天

揽月的壮思———生命中的一切体

验和东方审美意境,都在中华传统

文化中有着鲜活的表达。构筑新时

代的文化星空,诸多有识之士和有

志之人还要持续不懈地努力!

2017年 12月 12日 星期二

□责编:张琦 美编:王良杰 校对:张霞男

□本版信箱:[email protected]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