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了解文憑試,掌握出題趨勢 認識你的對手 1 本書特色 1. 香港若要就標準工時達成共識,你認為將遇到甚麼障礙? DSE 2015 卷二 題 2a 參考 2. 「標準工時對提升港人生活素質是必須的。」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 DSE 2015 卷二 題 2b 參考 鑑古知今:過往文憑試只有1次問及勞工權益議題(標準工時),而未曾 直接問及香港貧窮問題。由於貧窮問題與生活素質的關係密切,因此,與 貧窮相關的議題(如貧富懸殊、最低工資、全民退休保障、稅制改革等) 可視為文憑試的大熱題目。 熱門考問方向:港府應否擴闊稅基,以改善貧富懸殊問題?就制定全民退 休保障方案時,不同持份者之間可能出現甚麼價值衝突? 題目 「提供現金援助是改善本地貧窮問題的最有效方法。」你是否同意 這看法?論證你的看法。 立場: 最有效 1. 即時減輕 受助人的 經濟壓力 現金援助相對其他政策如提供職業培訓或興建公屋 等更有即時效果,能直接為受惠者提供資金,使他們 能即時減輕經濟壓力,是脫貧的直接及有效途徑。 比較準則:有效性(即時效果) 2. 針對受助 人的需要 現金援助能按不同的對象,針對受助人的特定需要 作出安排,有效改善貧窮問題。 比較準則:靈活性、針對性 3. 惠及不同 階層的市 現金援助能以不同措施來惠及不同的年齡層,如書 簿津貼幫助學生、生果金幫助長者及在職交通津貼 資助在職人士等,反映現金援助具普及性,能有效改 善社會現存各類貧窮問題。 比較準則:普及性 立場: 不是最 有效 1. 引致反效 果,令市 民對福利 造成依賴 現金援助或會引致反效果,如令貧窮人士過度依賴 社會福利,削弱自力更生的動力,未能有效改善貧窮 問題。 比較準則:反效果 2. 其他措施 更具根治 其他措施可能更具根治性,如增建公屋,能從根本地 紓緩港人在住屋層面的沉重負擔。 比較準則:有效性(根治問題) 3. 其他措施 更具長遠 效果 其他措施可能更能達至長遠的減貧效果,如提供家 庭託管服務或加強職業再培訓計劃,使基層市民更 容易就業,透過工作自力改善生活狀況。 比較準則:有效性(長遠效果) 參考 上卷三 題型拆解心法 7 拆解比較題 題眼 1 政策比較(頁 94 96列舉 DSE 過往考問 範圍,助考生了解 議題的熱門程度及 出題方向分析文憑試的考問 範圍、出題方向、 考評局資訊,助考 制訂溫習及應考 策略精選熱門考問範圍, 列舉題目示例,並提 供參考答題方向,助 考生備戰文憑試。

1 認識你的對手 - MPEPdse.mpep.com.hk/ls/pdf/LS_UserGuide.pdf · 8 ` lg\ %f1¶ G 58 ` lgH "ûHÍ%RS 05 3 8» 6×HY Q¦F·*¶c^"û/ GI£L 5 -)Z:6Î0+54N G3 8»6× HY,çG ! ] z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1 認識你的對手 - MPEPdse.mpep.com.hk/ls/pdf/LS_UserGuide.pdf · 8 ` lg\ %f1¶ G 58 ` lgH "ûHÍ%RS 05 3 8» 6×HY Q¦F·*¶c^"û/ GI£L 5 -)Z:6Î0+54N G3 8»6× HY,çG ! ] z

了解文憑試,掌握出題趨勢

認識你的對手1本書特色

1. 香港若要就標準工時達成共識,你認為將遇到甚麼障礙?

DSE 2015 卷二 題 2a參考

2. 「標準工時對提升港人生活素質是必須的。」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 DSE 2015 卷二 題 2b參考

2. 關愛基金2011年成立,為經濟上有困難的市民(如「N無人士」)提供援助。

3. 公共福利金 計劃

為嚴重殘疾或 65歲或以上人士提供現金津貼。

傷殘津貼、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等。

4. 貧窮線2013年釐訂,有助社會各界了解貧窮情況及評估扶貧措施的成效。

5. 終身年金計劃2018年推出,專為 65歲或以上人士而設的公共年金計劃。但計劃反應一般,被批評回報率低、不確定性高、可動用的應

急資金減少等。

6. 標準工時政府仍就標準工時立法進行研究,以為勞工爭取合理加班報

酬,保障勞工權益。

7. 取消強積金 對沖

政府正就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進行研究,保障勞工的退休權

益。

8. 集體談判權有指政府應恢復集體談判權,確保勞工得到公平待遇及合理

職業保障。

9. 全民退休保障有指政府應制定全民退休保障,確保長者能夠得到基本的生

活保障。

10. 稅制改革有指政府應改革稅制,擴闊稅基,如開徵資產增值稅、商品及

服務稅、遺產稅等,以增加政府收入,並更公平地重新分配社

會財富。

參考 本章議題 27 中國社會問題,了解中國所面對的貧窮問題及紓緩措施。

152 精解題型 × 議題 DSE通識奪星7式

今日香港

鑑古知今:過往文憑試只有1次問及勞工權益議題(標準工時),而未曾

直接問及香港貧窮問題。由於貧窮問題與生活素質的關係密切,因此,與

貧窮相關的議題(如貧富懸殊、最低工資、全民退休保障、稅制改革等)

可視為文憑試的大熱題目。

熱門考問方向:港府應否擴闊稅基,以改善貧富懸殊問題?就制定全民退

休保障方案時,不同持份者之間可能出現甚麼價值衝突?

題目 「提供現金援助是改善本地貧窮問題的最有效方法。」你是否同意這看法?論證你的看法。

立場:最有效

1. 即時減輕受助人的經濟壓力

現金援助相對其他政策如提供職業培訓或興建公屋等更有即時效果,能直接為受惠者提供資金,使他們能即時減輕經濟壓力,是脫貧的直接及有效途徑。

比較準則:有效性(即時效果)

2. 針對受助人的需要

現金援助能按不同的對象,針對受助人的特定需要作出安排,有效改善貧窮問題。

比較準則:靈活性、針對性

3. 惠及不同階層的市民

現金援助能以不同措施來惠及不同的年齡層,如書簿津貼幫助學生、生果金幫助長者及在職交通津貼資助在職人士等,反映現金援助具普及性,能有效改善社會現存各類貧窮問題。 比較準則:普及性

立場:不是最有效

1. 引致反效果,令市民對福利造成依賴

現金援助或會引致反效果,如令貧窮人士過度依賴社會福利,削弱自力更生的動力,未能有效改善貧窮問題。 比較準則:反效果

2. 其他措施更具根治性

其他措施可能更具根治性,如增建公屋,能從根本地紓緩港人在住屋層面的沉重負擔。

比較準則:有效性(根治問題)

3. 其他措施更具長遠效果

其他措施可能更能達至長遠的減貧效果,如提供家庭託管服務或加強職業再培訓計劃,使基層市民更容易就業,透過工作自力改善生活狀況。

比較準則:有效性(長遠效果)

參考 上卷三 • 題型拆解心法 7 拆解比較題 題眼 1政策比較(頁 94至 96)

153精解題型 × 議題 DSE通識奪星7式

今日香港

列舉 DSE過往考問範圍,助考生了解

議題的熱門程度及

出題方向。

分析文憑試的考問

範圍、出題方向、

考評局資訊,助考

生制訂溫習及應考

策略。

精選熱門考問範圍,

列舉題目示例,並提

供參考答題方向,助

考生備戰文憑試。

Page 2: 1 認識你的對手 - MPEPdse.mpep.com.hk/ls/pdf/LS_UserGuide.pdf · 8 ` lg\ %f1¶ G 58 ` lgH "ûHÍ%RS 05 3 8» 6×HY Q¦F·*¶c^"û/ GI£L 5 -)Z:6Î0+54N G3 8»6× HY,çG ! ] z

認清如何失分,了解怎樣得分

知己知彼2

步驟 技巧 說明

1. 試前必備

理解政府角色及 責任

政府是政策制定的主要持份者,考生需要先理解政府的角色及責任,才能合理地分析政府應否推行某政策。

參考 詳細分析見本節「政府的功能及責任」

理解政府措施優劣

政府可以實行的措施有很多,考生需要先理解各種常見可行措施的優劣或獨特性,才能客觀全面地分析某政策

應否推行。

參考 詳細分析見本節「精破題眼」

2. 審題

審題度眼

以下題眼的考問焦點有異:

u 針對「政府應否推行措施」,考生只需代入政府的 角色,全面地審視政府是否有責任推行政策;

u 對「政府應否推行某個特定措施」,考生除了需同樣代入政府的角色外,更要深入分析該項特定方法的獨特

性。

換位思考

除了代入政府的角色,考生亦需要代入其他相關持份者,分析政策對他們(或對不同範疇)的影響,以展現

換位思考能力。

3. 答題

訂出推行政策準則

提出衡量應否推行政策的準則,繼而全面地審視政策,如合理性、可行性、有效性等。

層層推論

考生可先簡述未有具體政策前的情況,再略述政策的內容或細節,然後才深入論證政策的預期成效,以扣連題目

的提問重點。

注意討論情境

留意題目有否規限討論的範圍,如題目注明香港,討論內容必須符合香港社會的情境。

�篇幅不均:政策分析題的重點在於分析政策應否推行,但不少考生錯

失焦點,花費過多篇幅描述現況、現存問題、問題的成因或政策的影響

等,而沒有正反分析政策的內容或檢討預期成效。

�角度單一:不少考生僅從單一持份者的角度或某個衡量準則分析政策,

未能「換位思考」及從多個衡量準則分析,導致內容流於表面。

80 精解題型 × 議題 DSE通識奪星7式

心法5

 拆解政策分析題

政府的常見功能及責任

掌握政府的功能及責任,有助考生在分析政府政策時,建立適切的衡量或評價準則。以下為一些常見例子:

功能及責任 作用

收集市民意見、制訂有利市民的政策、平衡

社會各方利益

提升生活素質

保障市民的人權、自由、健康及財產等 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推行社會資源再分配

(如透過稅收推動社會福利政策)

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

制訂發展策略

(如「大市場小政府」、維護公平競爭環境)

提升生活素質、提升全球競爭力

輔助、規管、支援國家或城市的經濟發展 提升全球競爭力

配合國際發展趨勢,應對全球問題 提升全球競爭力

推動文化保育、歷史及文化教育 促進身份認同和愛國觀念

�回答政府應否推行某政策時,考生需要先考慮政府的責任。

� �但是,這些責任往往因應不同地區的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等而有所分

別。

��北歐國家重視政府資源再分配的角色,所以較多人民期望政府主動干

預自由市場,推動社會公平和平等;

��香港較重視「大市場、小政府」原則,所以每當政府出手干預自由市

場時,都會引起社會上莫大的爭議。

81精解題型 × 議題 DSE通識奪星7式

心法5

 拆解政策分析題

題眼 5 政策研究/民間合作

優點 限制

可行性對持份者沒即時影響,故

較可行時效性 未能即時解決現存問題

認受性

能運用外界資源,獨立機構

有較高認受性,亦有較高的

公眾參與度

成本 效益

耗用大量公帑,研究亦不

一定被政府接納,成本效

益存疑

�針對「有效性」:某些政策可能有很高的「有效性」,但「可行性」不高。

為改善空氣質素,立法規定所有市民均須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這政策

能減少車輛數目,令污染物相應減少,使空氣更清新。但政策影響不

同持份者、損害社會經濟,更侵犯市民的人權與自由,所以「可行性」

自然低。

針對「可行性」:雖然「可行性低」是有效反對政策的論點,惟「可行

性高」卻不能有效支持政策。

現時政府財政充裕,所以應該立法禁止青少年整容。這個論點雖然

可行,惟極之牽強,因財政充裕與立法禁止青少年整容沒有必然的

因果關係。

針對「覆蓋性」:另外,考生宜靈活運用「覆蓋性」這項比較準則。

以發展大型基本運輸設施為例,設施雖影響部分市民的個人利益,

但能惠及整體社會的經濟及社會福祉,所以按「覆蓋性」準則來

分析,我們便應支持基本運輸設施。

然而,這種「少數服從多數」(或效益大於代價便應推行)的思維並

不一定正確,因為民眾的意願可能是非理性的,「多數決」或會衍生

「多數人的暴政」(即將多數人的『普通/低價值』利益凌駕少數人的

『根本/高價值』利益之上,忽略小眾的聲音)。

參考 下卷議題 18 民主制度,了解民主制度的定義、好處、壞處及爭議。(頁 183至 184)

87精解題型 × 議題 DSE通識奪星7式

心法5

 拆解政策分析題

分析常見失分

陷阱,助考生

趨吉避凶。

【初階】說明基本程度

的答題技巧及注意事項,

助考生按學習進度研習。

【高階】展示奪星

程度的答題技巧及

注意事項,助考生

按學習進度修練。

Page 3: 1 認識你的對手 - MPEPdse.mpep.com.hk/ls/pdf/LS_UserGuide.pdf · 8 ` lg\ %f1¶ G 58 ` lgH "ûHÍ%RS 05 3 8» 6×HY Q¦F·*¶c^"û/ GI£L 5 -)Z:6Î0+54N G3 8»6× HY,çG ! ] z

3. 答題

描述四部曲

每段的結構應包含:

1主題句 2引用數據 3分析數據

4 歸納現象

形容 數據變化

除了運用「上升」、「下降」、「平穩」等動詞來描述數據的轉變之外,考生亦需運用形容詞描述數據變化,如「持

續」、「大幅」、「急劇」、「輕微」等,並指出轉變幅度,

如「上升兩倍」。

善用 概念說明

運用概念歸納及整合資料,如將多個國內生產總值較高的國家歸納為「已發展國家」;

宜善用概念來概括,一針見血地交待整個數據所呈現的現象,如「呈現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等。

盲目抄寫:純粹將數據改成文字,或抄錄所有數據,但沒有揀選具代表性

的數據來描述,因而未能分析數據所呈現的現象、趨勢或規律。

答非所問:不必要地解釋現象的原因或延伸影響,偏離題目的作答要求。

顧此失彼:參考歷屆試題,部分題目的提問重點並非只要求資料描述,而

是同時考問資料所呈現的現象及其潛在影響。不少考生顧此失彼,未能

同時回答兩項重點。

題眼 1 趨勢/轉變/變化

回應這類題眼的重點在於描述數據隨着時間推演而產生的變化,作答重點包括:

單項數據轉變(如上升、下降、先升後降、達至最高點或最低點等);

多項數據轉變的比較(如項目之間的差異擴大或縮窄、項目之間的順序維持

不變等);

數據轉變的幅度變化(如升幅放緩、急劇下降等)。

41精解題型 × 議題 DSE通識奪星7式

心法1

 拆解數據描述題

心法1 拆解數據描述題

題眼速覽

題眼 1 趨勢/轉變/變化題眼 2 模式/看法/特徵/形態/結論題眼 3 表現

卷一 資料回應題

1. 利用資料,描述某議會組成的兩個主要特徵。

特徵題眼2 DSE 2019 題 1b參考5分

2. 根據資料,就兩個地區之間義工流動,闡述兩個結論。

結論題眼2 DSE 2018 題 1a參考4分

3. 描述資料所示在某段期間的兩個普遍趨勢。

趨勢題眼1 DSE 2018 題 2a參考4分

步驟 技巧 說明

1. 試前必備

理解 圖表特性

圓形圖通常用作顯示比率或百分比;

棒形圖通常用作顯示事物出現的頻率或次數;

折線圖通常用作展現某段時間內同一事項的變化或趨勢(甚至預測趨勢)。

2. 審題

觀察 圖表資料

仔細閱讀圖表的標題,並注意軸線(包括縱軸及橫軸)或欄目所表示的對象事物,以及查找相關的單位、比例及圖

表說明。

審題度眼 這種題型的提問字眼較多元化,而相關作答要求均有所不同。

留意 論點數量

數據描述題一般佔 4至 5分,所以通常需要回答至少兩項現象或重點。

綜合 資料分析

如果數據資料較為複雜,考生需要先歸納項目,然後全面分析資料背後所呈現的現象。

40 精解題型 × 議題 DSE通識奪星7式

心法1

 拆解數據描述題

觀摩上品答題,掌握如何應用各種取分技巧到答題

觀摩名師3

示範如何破解常見提問字眼,

分析考問方向及答題重點,

助考生掌握精準審題法門。

展示題型拆解心法,逐步

傳授關鍵答題步驟及技巧。

Page 4: 1 認識你的對手 - MPEPdse.mpep.com.hk/ls/pdf/LS_UserGuide.pdf · 8 ` lg\ %f1¶ G 58 ` lgH "ûHÍ%RS 05 3 8» 6×HY Q¦F·*¶c^"û/ GI£L 5 -)Z:6Î0+54N G3 8»6× HY,çG ! ] z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 A:香港的本地生產蔬菜所佔比例

資料B:香港的農地(蔬菜及花卉)面積

年份 1999 2005 2010 2015

公頃 880 520 450 408資料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

資料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

題目 描述資料所示香港農業的趨勢。 (4分)

DSE 2016 卷一 題 1a參考

描述四部曲

1主題句 2引用資料 3分析數據 4 歸納現象

%

年份

11.7

4.5

2.51.8 1.7

0

2

4

6

8

10

12

20172015201020051999

能準確抄錄資料中的數字及單位,並明確指出首尾年份的數據,以及當

中的轉折點(如有)。

能歸納類近的升勢或跌勢項目、比較多項數據的轉變,並運用概念概括

整個數據所呈現的現象。

42 精解題型 × 議題 DSE通識奪星7式

心法1

 拆解數據描述題

示範如何應用各種

答題技巧,展示破

關奪星方法。

1 首先,在農地面積方面,資料顯示香港種植蔬菜及花卉的農地面

積呈現持續減少的趨勢。 2 根據資料 B,香港的農地(蔬菜及花卉)面積

由 1999年的 880公頃大幅減少至 2005年的 520公頃,繼而逐漸減至

2015年 408公頃, 3 在 16年間減少幅度超過五成/一半。 4 這反映香港

種植蔬菜及花卉的可耕地面積持續縮小。

1 其次,在蔬菜需求方面,資料顯示香港的本地生產蔬菜所佔比例持

續下降的趨勢。 2 根據資料 A,本地生產蔬菜佔整體的比例從 1999年接

近 12%大幅下降至 2010年約 2.5%,繼而逐漸跌至 2017年約 2%, 3

在 18年間下降超過八成, 4 反映本地生產蔬菜的所佔比例愈趨下降,而本

地蔬菜的產量明顯並不足以應付本地需求,供不應求的問題越趨嚴重。

4 總括而言,由 1999年至 2015年之間,香港種植蔬菜的農地面積

大幅減少,而同時期本地生產蔬菜的所佔比例亦隨之大跌,顯示香港的蔬

菜生產難以自給自足。

題眼 2 模式/看法/特徵/形態/結論

回應這類題眼的重點在於描述數據之間的關係及所呈現的規律,作答重點包括:

個別數據的兩極(如項目的最高點或最低點);

多項數據之間的比較(如項目A比項目B高出若干%/項目A與項目B的

最大或最小差異);

多項數據之間的關係(如項目A與項目B呈正比例或反比例關係)。

考生除了要準確描述單項數據轉變外,也需要分析數據的幅度變化,如特意

描述耕地面積在某些年份的跌幅較大或較小。

此外,若圖表出現多於1個項目的變化,考生則需要比較多項數據,並應合

併觀察當中的趨勢。

43精解題型 × 議題 DSE通識奪星7式

心法1

 拆解數據描述題

針對「5**應用示範」,深入

淺出評論如何

應對題目,助

考生理解答題

關鍵技巧。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 A:香港的本地生產蔬菜所佔比例

資料B:香港的農地(蔬菜及花卉)面積

年份 1999 2005 2010 2015

公頃 880 520 450 408資料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

資料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

題目 描述資料所示香港農業的趨勢。 (4分)

DSE 2016 卷一 題 1a參考

描述四部曲

1主題句 2引用資料 3分析數據 4 歸納現象

%

年份

11.7

4.5

2.51.8 1.7

0

2

4

6

8

10

12

20172015201020051999

能準確抄錄資料中的數字及單位,並明確指出首尾年份的數據,以及當

中的轉折點(如有)。

能歸納類近的升勢或跌勢項目、比較多項數據的轉變,並運用概念概括

整個數據所呈現的現象。

42 精解題型 × 議題 DSE通識奪星7式

心法1

 拆解數據描述題

1 首先,在農地面積方面,資料顯示香港種植蔬菜及花卉的農地面

積呈現持續減少的趨勢。 2 根據資料 B,香港的農地(蔬菜及花卉)面積

由 1999年的 880公頃大幅減少至 2005年的 520公頃,繼而逐漸減至

2015年 408公頃, 3 在 16年間減少幅度超過五成/一半。 4 這反映香港

種植蔬菜及花卉的可耕地面積持續縮小。

1 其次,在蔬菜需求方面,資料顯示香港的本地生產蔬菜所佔比例持

續下降的趨勢。 2 根據資料 A,本地生產蔬菜佔整體的比例從 1999年接

近 12%大幅下降至 2010年約 2.5%,繼而逐漸跌至 2017年約 2%, 3

在 18年間下降超過八成, 4 反映本地生產蔬菜的所佔比例愈趨下降,而本

地蔬菜的產量明顯並不足以應付本地需求,供不應求的問題越趨嚴重。

4 總括而言,由 1999年至 2015年之間,香港種植蔬菜的農地面積

大幅減少,而同時期本地生產蔬菜的所佔比例亦隨之大跌,顯示香港的蔬

菜生產難以自給自足。

題眼 2 模式/看法/特徵/形態/結論

回應這類題眼的重點在於描述數據之間的關係及所呈現的規律,作答重點包括:

個別數據的兩極(如項目的最高點或最低點);

多項數據之間的比較(如項目A比項目B高出若干%/項目A與項目B的

最大或最小差異);

多項數據之間的關係(如項目A與項目B呈正比例或反比例關係)。

考生除了要準確描述單項數據轉變外,也需要分析數據的幅度變化,如特意

描述耕地面積在某些年份的跌幅較大或較小。

此外,若圖表出現多於1個項目的變化,考生則需要比較多項數據,並應合

併觀察當中的趨勢。

43精解題型 × 議題 DSE通識奪星7式

心法1

 拆解數據描述題

Page 5: 1 認識你的對手 - MPEPdse.mpep.com.hk/ls/pdf/LS_UserGuide.pdf · 8 ` lg\ %f1¶ G 58 ` lgH "ûHÍ%RS 05 3 8» 6×HY Q¦F·*¶c^"û/ GI£L 5 -)Z:6Î0+54N G3 8»6× HY,çG ! ] z

集合各門技巧,應對變幻實戰,靈活變通實踐各種奪星技巧

靈活實踐4

示範如何由議題概

念「連繫」至其他單

元重點,助學生開拓

跨單元思考意識。

定義

管治效能:是指政府能否適切地制定及實施政策,以回應社會訴求,從而有效治理社會,促進社會穩定發展和進步。

管治期望:隨着教育水平、公民意識和政治意識提高,市民對政府的管治期望亦會相應提高。

議題 17 管治效能 DSE出現指數 ★★★★☆

相關單元

衡量管治效能的準則 跨單元

1. 公眾參與

管治效能高的政府能透過公眾諮詢或公眾參與,全面考量不同階層市民的需求,並平衡不同持份者的利益,凝聚社會共

識。

近年香港多項涉及重要公共政策的諮詢,如政改方案、全民退保及西九文化區興建故宮博物館等,都被批評為假諮詢,

公眾參與度不足。

2. 回應社會 訴求

管治效能高的政府能對焦社會問題的核心,並履行社會責任,以回應社會問題及市民訴求。

住屋是近年香港市民普遍關心的民生議題。若政府未能有效回應社會訴求,市民便會質疑政府的管治效能。

3. 政策透明度

管治效能高的政府在施政上應具透明度,讓社會有效監察政府運作及制衡政府權力。

透過立法會質詢、司法機關制衡或公民社會監察等。

相反,假如政府施政欠缺透明度,會被公眾質疑「黑箱作業」。

政府就元朗橫洲發展「摸底」一事被質疑「官商鄉黑」勾結,削弱其管治效能。

4. 施政效率

管治效能高的政府能迅速推出有利民生的政策,並容易獲得立法會或相關持份者的支持。

相反,若行政立法關係緊張,議員或以「拉布」等方式拖延或阻撓議案,政府的施政效率和管治效能將受打擊。

就《逃犯條例》修訂,主持立法會法案委員會會議的民主黨涂謹申全程處理規程問題,令委員會無法運作,被建制派批評

「瘋狂拉布」。

178 精解題型 × 議題 DSE通識奪星7式

今日香港

4. 可行性

政府應考慮政策的可行性(如是否具備財政資源、人力資源、技術

資源、自然條件)、社會大眾對政策的認受性,以及中港兩地的權力

關係。

有議員提出政府應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但政府質疑計劃將增加公共財政開支,認為財政不可持續。

5. 有效性

政府應確保政策能有效回應社會問題,維護公眾利益。

政府推出《戶外燈光約章》以減少香港光污染問題,但不少環保團體質疑政策欠約束力,淪為「無牙老虎」,未能有效解決問

題。

6. 成本效益

政府應確保政策合乎成本效益、資源用得其所。

港珠澳大橋或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的建造成本高昂,不少市民質疑工程的成本效益,擔心淪為「大白象工程」,浪費公帑。

參考 本章議題 30 政治體制改革,了解中國政府在管治上面對的挑戰、對社會問題的回應及成效。(頁 225至 227)

1. 「新聞自由度高能增加港府的管治效能。」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

DSE 2015 卷二 題 1b 參考

2. 指出及說明香港政府可能面對的兩項管治困難。

DSE 2014 卷一 題 1a參考

3. 「多元的政治組織能增加港府的管治效能。」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

DSE 2012 卷一 題 3c參考

跨單元

180 精解題型 × 議題 DSE通識奪星7式

今日香港

5. 政府認受性

管治效能高的政府獲社會大眾認可,具備高度的公信力及認受性,能有效率地推行各項政策。

香港行政長官目前並非由普選產生,被認為缺乏民意授權,認受性低,令施政舉步維艱。

6. 官員質素

管治效能高的政府擁有穩定的公務員團隊,以及大量有遠見和高度執行力的政治人才,有助提升政策質素。

相反,若政府官員操守不當,如有誠信、濫權或貪污瀆職等問題,便會損害官員的穩定性及政府的管治威信。

政府回應社會訴求需要考慮的因素 跨單元

1. 迫切性

政府應按不同訴求的迫切性及重要性,判斷它們的緩急輕重,從而

決定政策的先後次序。

香港現存的 3個填堆區快將飽和,問題具有迫切性,政府須適時推出解決政策,如「三堆一爐」方案,以紓緩其迫切問題。

2. 合理性

政府應考慮其角色及責任,推行與權責相應的政策。

政府推行最低工資政策時,商界曾多番質疑政府干預自由市場,超出政府的責任所在。

3. 獨特性

政府應考慮建議的方案是否無可取代、具有其獨特性或優於其他替

代方案。

政府有意透過填海開拓土地,惟市民質疑這方法是否最佳選擇。

著名社會學家韋伯提出,「認受性」的來源可分為以下3種:

傳統型權威:是基於人民對既有習俗傳統的尊重,如血脈繼承;

魅力型權威:源自政治家本身出色的領袖特質,如新加坡已故建國總理李光

耀;

法制型權威:重視政府官員是否透過大眾所認同的程序篩選,如民主程序。

由於中國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香港行政長官等並非由普選產生,經常被

批評欠缺認受性。

179精解題型 × 議題 DSE通識奪星7式

今日香港

刪繁就簡地介紹應

試所需的學術理

論,助考生提升答

題深度。

鑑古知今:過往文憑試曾多次考問與管治效能相關的問題,是單元二「今

日香港」的「重中之重」,因此,與管治效能相關的議題和概念可視為文

憑試的大熱題目。

熱門考問方向:考生應掌握衡量管治效能的不同向度,並能多角度地分析

不同概念或情況(如政治組織、新聞自由、司法覆核等)對政府管治效能

的影響。

立場:可行性不高(採用「同段比較」的方法)�

1主題句 2概念應用:政治參與 3例子

4 申論 5 概念應用:管治效能

1 市民高度的政治參與能提升政策透明度。 2 市民高度的政治參與意味

公民社會成熟,市民積極監察政府施政,限制及制衡政府的權力。 3 例如,

港府於 2012年打算於全港中小學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但因部分教材內

容被指偏頗,觸發多名市民上街遊行表達不滿,促成「反國教風波」,最終

逼使政府擱置開科。 4 + 5 這反映市民高度的政治參與能起積極的監察作

用,迫使政府保持施政透明,有助提升政策落實的透明度,制衡政府的權

力,確保政府權力不會獨大,體現問責精神,提升香港政府的管治效能。

題目 「市民高度的政治參與會提升香港政府的管治效能。」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

拆題步驟

1. 應用政治參與的含義、方式、例子。

2. 應用衡量管治效能的準則,如施政效率、官員質素、政策廣泛性、政策透

明度、政府認受性、回應社會訴求等。

3. 解說市民高度的政治參與會否提升香港政府的管治效能。

示範

181精解題型 × 議題 DSE通識奪星7式

今日香港

示範如何由議題概

念「轉化」至實戰

應用,助考生掌握

概念應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