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 3 2014年11月29日-2014年12月5日 每逢周六出版 PP17868/09/2013 (033026) www.chineseweekly.com.my 免费 FREE COPY 107 大马华人 C HINESE W EEKLY 从马来文及伊班文版《圣经》被 没收所引发的争议,我们可以清 楚看到,政党轮替并没有办法解 决宗教及种族的问题,反而可能 让这些课题加剧,破坏我国好不 容易维持下来的社会和谐稳定。 2011发表“宋谷代表回教”论述 砂行动党如何超越 “宗教保守”迷思? 网络收费难保永续经营 新闻媒体莫忘道德守则 Published by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 Akademi Kewartawanan & Informasi Taima Printed by Percetakan Advanco Sdn. Bhd. Address 4C & 4D, Jalan PJS 1/29, Taman Petaling Utama, Jalan Kelang Lama, 4615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77828871 Fax 603-77842871 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www.chineseweekly.com.my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周刊 编辑部 [email protected] | 发行部 [email protected] | 行政部 [email protected] 8 9 6 7 含“阿拉”字眼《圣经》“物归原主” 宗教和谐应成最重要考量 扫描登入 扫描登入 中日关系 症结难解 在此要指出的是中日关系之所以在安倍上台的这两年多来搞 到“剑拔弩张”,与钓鱼岛主权争议与参拜靖国神社有着密切关 系,但这两个问题都不是只局限在中日之间的孤立问题,同时与美 日在东亚大搞军事围堵中国有更密切的关系。 4

第107期 中日关系症结难解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 含“阿拉”字眼《圣经》“物归原主” * 中日关系症结难解 * 安倍为何提早大选? * 网络收费难保永续经营 新闻媒体莫忘道德守则 * “宋谷代表回教”论述 砂行动党如何超越“宗教保守”迷思? *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领路人 * 50个改变世界的创意(第2篇) www.chineseweekly.com.my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107期 中日关系症结难解

2 3

2014年11月29日-2014年12月5日

每逢周六出版PP17868/09/2013 (033026)

www.chineseweekly.com.my

免费 FREE COPY

第107期大马华人周刊

CHINESE WEEKLY

从马来文及伊班文版《圣经》被没收所引发的争议,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政党轮替并没有办法解决宗教及种族的问题,反而可能让这些课题加剧,破坏我国好不容易维持下来的社会和谐稳定。

2011发表“宋谷代表回教”论述

砂行动党如何超越“宗教保守”迷思?

网络收费难保永续经营 新闻媒体莫忘道德守则

Published by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 Akademi Kewartawanan & Informasi Taima Printed by Percetakan Advanco Sdn. Bhd. Address 4C & 4D, Jalan PJS 1/29, Taman Petaling Utama, Jalan Kelang Lama, 4615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77828871 Fax 603-77842871 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www.chineseweekly.com.my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周刊

编辑部 [email protected] | 发行部 [email protected] | 行政部 [email protected]

8 9

6 7含“阿拉”字眼《圣经》“物归原主”宗教和谐应成最重要考量

我们的网站

扫描登入扫描登入

中日关系

症结难解在此要指出的是中日关系之所以在安倍上台的这两年多来搞

到“剑拔弩张”,与钓鱼岛主权争议与参拜靖国神社有着密切关

系,但这两个问题都不是只局限在中日之间的孤立问题,同时与美

日在东亚大搞军事围堵中国有更密切的关系。

4

Page 2: 第107期 中日关系症结难解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2

专 题

阿兹敏阿里出任雪州大臣短短两个月后,之前被雪州宗教局扣留的321本含有“阿拉”字眼的马来文及伊班文版《圣经》,终于还给马来西亚圣

经协会。这从今年一月开始发生的事件,告个段落。

对此,雪州民主行动党主席潘俭伟,对该党发表怀疑阿兹敏不可能把这些《圣经》还给基督教徒的言论,表示抱歉。他不忘提到前州务大臣丹斯里卡立在9个月的时间里无法解决的问题,阿兹敏却在短短的60天内解决。

含“阿拉”字眼

阿兹敏百忍成金任大臣

他说:“我们不应该质疑。阿兹敏坐言起行。他的坚持、诚意以及有原则的追求以维护民联在此课题的立场以及捍卫宪法精神,随着《圣经》归还给基督教徒后,很快的获得回报。”

民众假如不善忘的话,民联三党曾把卡立当作是其有效行政的样板,大事吹捧。可是,后来因为民联共主拿督斯里安华自己才知道的原因,觉得卡立是个负资产,而要换掉他。在撤换雪州州务大臣的风波时,阿兹敏是现成的州议员,安华何以不选阿兹敏,而去搞个“加影行动”?

明显的,安华与火箭的领袖一样,都不信任阿兹敏;阿兹敏忍功了得,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保持低调,最终如愿得到雪州大臣的宝座。这不是安华,也不是行动党领袖想看到的结果。无论如何,生米已煮成饭,火箭大赞阿兹敏,是形势所逼。

夸大阿兹敏在处理《圣经》的事件,是华人政治领袖为了表态而不顾事实的通病的表现。

阿兹敏要面对更多更大的挑战

我们不要忘记,要管好雪州,不是件容易的事。阿兹敏还需要面对更多更大的挑战。我们且拭目以待,看看行动党有什么话可说。况且,民 联 在 撤 换 雪 州 大 臣 卡 立 事 件 上 的 矛盾,让人怀疑民联在《圣经》课题上到底有什么样的政治立场。

此外,潘俭伟的所谓宪法精神,指的是什么?至少根据雪州1988年非伊斯兰教法令(穆斯林发展管制),印刷以及分发含有“阿拉”字眼的《圣经》,是 违 法 的 。 可 是 , 根 据 我 们 所 观 察 到的,民联(其实人民公正党并没有正式表明立场,只是个别领袖有发表意见)并没有“一致”的立场。

而对这个课题的争论,不少发言者把此课题当作是非穆斯林不应该被阻止使用”阿拉”字眼的课题。换句话说,如果民联真的是捍卫宪法的话,就有必要告诉其支持者,“阿拉”字眼的使用,在我国只限于穆斯林。可是,这个松散的政治联盟没那么做,反而让这课题继续延烧,多多少少使到不少民众感到担忧。

因此,要和平的解决问题,并不在民联的议事日程。而此解决的方案,也不是民联领袖想看到的。

归还的《圣经》不能在雪州流通

根据报道,雪州伊斯兰教理事会主席拿督莫哈末依沙11月14日在把《圣经》移交给砂拉越主教拿督波利拉博的仪式上表示,这些《圣经》只能在砂拉越州内由基督徒使用,而不能在雪兰莪州内流通。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课题的解决,是对其他宗教信仰的尊重以及对国内各宗教的敏感性的维持。

雪州政府归还马来文及伊班文版《圣经》,阿兹敏的支持者(包括潘俭伟在内)迫不及待的代阿兹敏抢功劳,实在太过戏剧化了,因此离事实是非常的远。例如,有某些人认为,这个简单的事件,为何要花那么长的时间解决?

根据报道,这案件本来是交给法庭检控,但是有检控官决定不采取行动对付任何一方,同时也没有指示要如何处理这批《圣经》,但有发出指示根据法律处理这些《圣经》。

雪州伊斯兰教理事会就此事请示雪州苏丹,苏丹殿下御令把这些被没收的《圣经》归还给砂拉越基督教会。

“物归原主”

宗教和谐应成 最重要考量

阿兹敏阿里

潘俭伟

《圣经》

Page 3: 第107期 中日关系症结难解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3

专 题

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解决方案

到目前为此,我们还没看到有人对含有“阿拉”字眼的马来文及伊班文版《圣经》的归还在刻意挑事端。我们不要忘记,不是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够接受这个解决方案。例如,保守的穆斯林或者执意要使用“阿拉”字眼的非穆斯林,都会从各自的立场认为是一种挫败。

现在的关键是,政客不要再把“宗教政治化”,试图让某些宗教信徒感觉到受压迫或者威胁,并通过媒体推波助澜。这对民众之间的关系不利,也对国家的安全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个时候谈安全稳定,有些人会想到那是马哈迪时代麻醉人民的“宣传手段”,让人民只注重追求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不看民主、自由及人权等问题。

以此借口来抨击安全稳定,让大家专注经济发展的人,往往是因为政治的需要或者是个人的理想。例如,对那些因政治需要而抨击安全稳定的人而言,政府如果能够继续在经济、就业等方面给予保障,他们执政的机会就非常的渺茫,因此就会试图把民众注意力转移到抽象的概念,例如自由、平等以及人权。

有些人批评,华人在过去太务实怕死怕乱,因此一直支持国阵。华裔选民甚至在1999年全国大选,因为怕乱而“一面倒”支持国阵,救了国阵政权。这些批评的根据是:华人已经被国阵剥削欺压,竟然还要支持这样一个腐败的政府。

实际上,持这种说法的人是夸大其词。在2013年全国大选前,华人选民投票都是务实的。即使在1999年全国大选,华裔选民支持国阵的人数也不会超过50%。也就是说,华裔向来的投票倾向,都是走稳妥的路线,不会一面倒支持某个政党或阵线。

雪州苏丹扮演关键角色

因 此 , 把 归还《圣经》当作是 阿 兹 敏 的 功劳,完全忽略了雪州苏丹在此课题上扮演的关键角色。毕竟,有关伊斯兰教的事务,包括在苏丹的权限内,州务大臣扮演次要,或者是无足轻重的角色。我们也不要忘记阿兹敏

在宣誓就职时,表明了对苏丹的效忠。潘俭伟把阿兹敏捧得那么高,会不会构成对苏丹的不敬?

如果不是因为民联共主要撤换卡立,拉拉扯扯近六个月,这

课题非常可能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提早解决。可是,卡立没有这个机会,王室更加需要花时间先来解决州务大臣的问题。

而现在臭名昭彰的“加影行动”,在三月份出台,实际上却是在去年年底已经开始策划。

从时间顺序来看,先有”加影行动“,后来才发生《圣经》被没收事件。可是,在民联宣传里,这课题却被当作是撤换卡立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这叫做“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当然,我们也没忘记这《圣经》事件,也被安华及其军师拉菲兹等,夸大其词为巫统刻意制造的课题来打击民联,因此唯有通过安华出任大臣,才能挡住巫统的攻势。

对许多华裔以及城市马来人而言,民联这一“巫统牌”可谓屡试不爽。也因为如此,民联(以人民公正党与行动党为主导)把这课题简单化,不从法律及宪法的角度来看这课题的复杂与敏感,而是纯粹以党派斗争的角度来看这问题。而在外面看热闹者,尤其是那些认为“只要是民联就不会错”的人士,则以宗教信仰自由来看此课题,忽略了我国联邦宪法、国情及个别州宪法对宗教信仰的影响(包括某些字眼的使用)。

华人放弃稳妥选择冒险

2013年全国大选,是一个转折点。绝 大 部 分 的 华 裔 选 民 都 选 择 反 对 国阵,放弃了稳妥路线,选择了冒险的途径。

从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华裔基本上在经济上是比较过得去的族群,因此需要在政治上取得突破,因此就有了“华人政治海啸”—也就是通 过 选 票 显 示 华 人 对 政 府 的 极 度 不满。

当然,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情况又不一样。我们都看到即使在欧洲先进的民主国家,对政府不满,选民换政府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点:政党要中选执政,就要投民所好,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民粹主义”。

实际的情况也是如此。得民心者组织政府,但是不能兑现选举许下的承诺,却是毫无例外的。因此,同样的选民再用手中的一票,在来届大选“教训”他们之前寄予厚望的政党。

对此现象,有一种论点是:年轻一代对他们的经济状况不如他们祖辈父辈一代而对政府在经济表现感到极度不满,认为是政府亏待了他们,因此就有了反对政府的倾向。

世界上多数有选举的民主国家,都经过了多次的政权轮替;换政府是常态,因此对整个国家不会带来结构上的威胁。而且,政权轮替因为产生了统治精英,在互相制衡方面能够取得的成效不值一提。

对华人不会有负面影响?

所以,我国华裔出现前所未有的反政府情绪,主要是相信两线制能够让政党互相制衡,华裔的政治前景会更好,而对我国社会的安全稳定,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也就是政党轮替,对华人的前途只会有正面的影响,不会有负面的影响。

看来,国内局势的发展,并不如华裔想象的那么简单。民联执政的两州,已经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贪腐现象,与其争取选民时所做的种种承诺有巨大的落差。

而从马来文及伊班文版《圣经》被没收所引发的争议,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政党轮替并没有办法解决宗教及种族的问 题 , 反 而 可 能 让 这 些 课 题 加 剧 ( 例如,民联三党尤其是人民公正党,为了争取东马非穆斯林土著的选票,会玩弄宗教课题),破坏我国好不容易维持下来的社会和谐稳定。

我国华裔也许应该认识到,如果巫裔及其他土著仍然希望保持现状,华裔保险的选择就是以时间换空间,而不是在这个时候以非常有限的空间把未来当赌注。在这方面,华裔需要从中华文化传统里的处事哲学里找答案,而不是向行动党、马华、民政、人民公正党或者巫统找答案。

闹得满城风雨的马来文版及伊班文版《圣经》,最终“物归原主”,但是有关问题能不能回到事件发生之前的互相尊重、克制,不要公开争论,还得看大家对国家宗教和谐、种族和谐以及社会稳定的坚持。

Page 4: 第107期 中日关系症结难解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4

症结难解早在“亚太经合组织”召开前,

便有消息不断传出,日本首相安倍想要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在过程中,安倍还派出多位过去在位时友华的首相或高官充当和事佬,大抵是把安倍想打破僵局的条件也提出来了,

如此搞了好几个月,最后才正式派出代表敲定习安会面的条件,也就是中日会谈最后达成的四点共识。

纵 目 天 下

双方承认对钓岛“存有不同主张”

除了“历史”有不同的解读空间之外,第二要点涉及的钓鱼岛问题,写的是:“双方认识到围绕钓鱼岛等东海海域近年来出现的紧张局势存在不同主张。”这样写法没点出钓鱼岛的问题是出于对主权谁属存 在 着 争 议 , 而 是 围 绕 在 这

个岛屿的海域出现紧张是因为有“不同主张”,什么“主张”没写明,也就说明双

方没法不避开这个不同“主张”是什么,否则没法下笔,只好退而求其次,承认“不同主张”的存在,只要先见面为下次继续打破僵局,也就差强人意了。

其他两点涉及:重启政治、外交和安全对话,也都一样模糊化,没什么具体对话的议题,但也非不着边际,明摆着造成紧张关系的诸多问题已在过去安倍上位的两年多不断浮上台面,不开对话机制则已,否则自会连珠炮式地提上议事日程。

习安会面只是打开“对话之门”

也正是因为习安会面存在着四点共识的模糊空间,两人见面时,习没笑面相迎,连伸手相握谁先伸手?和其他元首见面时有多少笑容,都被新闻界当成报道的要点。总的来说,一般观察到多认

为顶多只是打破不见面的记录,至于僵局是否被真正打破,还有待以后的“对话”去进一步落实谈判的议题。

一般的国际谈判,当两国关系进入“剑拔弩张”的境界时,所引发紧张的利益冲突歧见太大,没法有妥协的空间,也就没法作出正式判断,因为要谈判必须要先有利益妥协的空间,否则只能靠“对话”去摸底,有了底之后,才会有谈判的议题,否则不会把谈判双方推到桌上去吵架。由此看来,中日关系在习安会面后,只能说是“对话”的门刚被打开,今后有无正式谈判去化解紧张,就要看有没有敲出什么议题了。

美日围堵中国影响日中关系

在此要指出的是中日关系之所以在安倍上台的这两年多来搞到“剑拔弩张”,与钓鱼岛主权争议与参拜靖国神社有着密切关系,但这两个问题都不是只局限在中日之间的孤立问题,同时与美日在东亚大搞军事围堵中国有更密切的关系。

换言之,如果不是奥巴马上台后大肆宣传“中国威胁”与大动作部署“第一岛链”与“第二岛链”的军事战略围堵中国,口口声声要重回东亚来反制“中国威胁”,中日关系便不会突然恶化。要不是美国拉同日本大搞“东亚安全平台”,鼓励日本终结宪法第九条限制全面建军的规定,两年之间令到安倍因着围堵中国而四处拉拢中国周边国家参与美日主导的反华军事外交结盟,甚至支持菲律宾与越南对中国作出强硬的争夺南中国海岛屿主权的军事行动,还在东盟分化十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甚至连印度也成为日本反华的外交结盟的对象。

郑赤琰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院长、

马来西亚政党研究中心主任

中日关系

“四点共识”内容含糊如果就四点共识的文字来论,并不具体,而是存在着模糊的

空间,就以扰攘了两国关系的两大要点来说,第一是有关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中国最看不下去的就是日本的官要如国会议员与部长走去参拜里头供奉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国际法庭判为战犯者的牌位的靖国神社,尤其是首相去参拜,因为这意味着日本并不以史为鉴,仍把侵略他国的战犯当神来祭拜,等于宣明今后仍会以侵略世界各国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为光荣的英雄行径?

可是就在这点上,显然安倍不愿写明高官政要不参拜的承诺,只写上:“确认遵守中日过去数十年达成的四个政治文件,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精神克服政治障碍。”对中国来说,所指的“四个政治文件”已包含了承认侵华的历史不要再发生,当然也表明参拜靖国神社是在伤害中国人民的感受,伤害两国人民的友谊,既然不写明不拜靖国神社,写明“正视历史”也就不言而喻了。

不过,当习安会面的半个小时里,习却说到了“村山谈话”,村山富市在1995年首相任内时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十周年发表讲话,向亚洲人民致歉,称要深刻反省日本侵略战争历史,汲取教训,不要再犯。习提到了“村山谈话”也会写在习安会面的史册上,虽不在共识文件中,见面时的会谈也是正式的的记录,最少也有备忘的作用。

Page 5: 第107期 中日关系症结难解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5

国 际 漫 步

大马华人周刊

CHINESE WEEKLY马上登入 专页按

www.facebook.com/ChineseWeekly 赞扫描登入

随时浏览更多有关华人社会的评论与报道!

不但外交和动作如此,甚至连同美国进行区内的反华军事援助,例如对越菲两国的军援。所有这些行动,看在中国眼里,日本也就明目张胆变成了美国反华的帮凶。

也 正 是 因 为 帮 凶 的 问题,令到拜靖国神社与钓鱼岛 变 得 格 外 尖 锐 的 危 险 问题,拜祭战犯说明发动侵略战争变成合法化合理化合情化,日本当年侵华也就大可说成是“中国威胁”而迫使日本侵占中国来化解日本所受 威 胁 , 同 时 也 可 进 而 刻画“中国威胁”在当下的现实意义了。因此这个历史是非也就变得的特别刺人,不能轻易放过!

中国设“防空识别区”

反制美日

钓鱼岛的争议也同样因着 帮 凶 的 问 题 而 变 得 尖 锐化,对美日来说,此时美国开声说要协同日本采用军事防守钓鱼岛,其军事意义是要在钓鱼岛周边部署军事据点,挡住中国海军航向太平洋的出口,因为一旦中国占有钓鱼岛,中国海军便可在此岛周边设防反制美日联盟所建构的“第一岛链”打开缺口。日本在此时此刻全力以赴要争到钓鱼岛的战略考量,看在中国眼里,也就特别显得丑陋,中国要在此领域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其反制的意义在此。

由此看来,摆在前面的中日对话,不单是钓鱼岛与靖国神社的问题,同时也是美日军事结盟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问题。只要美国仍天天吹嘘“中国威胁论”,仍 大 事 搞 美 日 军 事 围 堵 中国,中日关系没法“对话”!

当然,对话也许存在着希望,借此唤醒日本人的理性,不要重蹈过去的战争祸害,但是要日本挣脱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日本由军事占领到政治、经济、思想战略所作出的种种设计与制度的锁套,谈何容易,中日关系不乐观,症结在此!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宣布,在11月21日解散众议院,

提早在12月14日举行大选,比正常年份大选提早两年举行。

安倍进行这项“政治赌博”,是因为他经过估算后,认为提早大选对他领导的自由民主党与公明党合组的联合政府有利,应该会获胜,他可以继续担任首相。从现有的形势来分析,他的估算还相当合理。

安倍民望一再下跌

至于安倍提早举行的大选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民望下跌,他在大约两年前的支持率高达70多巴仙,下跌到目前的44%。他要在民意继续下跌、民怨沸腾之前举行大选,以免在国会的四年期限届满时才如期举行大选,失去政权的机会高。

至于他的民望会不断下跌,主要是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以及日本对中国关系欠佳两大因素。

近20年来,日本经济长期萎靡不整,人民的生活水准不升反降,被称为“失落的一个世代 ” 。 人 民 对 政 府 不 满 , 影 响 到 政 局 稳 定 ;政局不稳又影响到没有一贯的经济政策,使经济持续走下坡。最近以来,日本经历过政党轮替 , 而 首 相 更 是 如 走 马 灯 般 不 断 更 换 , 在 世的“前首相”已经可以组成一支足球队!

安倍之前也曾担任过一次自民党政府首相,由 于 被 经 济 课 题 搞 得 焦 头 烂 额 而 下 台 。 两 年前,安倍复出,承诺要重振萎靡的经济,结果领导自民党大败执政的民主党政府,回锅当首相。

印钞票刺激经济失败

他推出的“安倍经济学”并没有惊人之处,只是拾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牙慧,提出“量化宽松”措施,主要是多印钞票,希望市面上流通

的货币增加会助长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复苏。然而事与愿违,日本国内总生产不升反降,在今年第二季萎缩7.3%,第三季又再萎缩1.6%,事实上已经陷入衰退。

因此安倍被迫提早举行大选,以免今后经济更糟时,自民党会在大选中失去政权 。

安倍在第一次任首相时,对中国相当友好,还曾到北京进行官式访问。

对中国采取敌视立场

在重做冯妇后,他一改对华政策,对中国采取敌视立场。包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不承认与中国对该岛有主权纠纷;废弃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变相恢复军国主义。这两项大动作都引起中国不满,决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与安倍举行高峰会谈。中国还派军舰和战机到钓鱼岛水域巡航,两国关系紧张。

日方感到事态严重,一再派大员到中国疏通。最后双方达致“四点共识”,包括日本默认钓鱼岛存在主权纠纷,习近平才在于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勉强与安倍进行双边会谈,但习近平的态度非常冷谈,两国关系并没有“解冻”。日本与中国交恶,也是自民党政府声望下跌的其中一个因素。

40%选票就胜操胜券

尽管安倍和自民党不受人民欢迎,但日本反对党一盘散沙,死气沉沉,主要反对党民主党也毫无振作的迹象。

在日本的多党制下,在2012年的大选,自民党只取得约40%的选票,却拿到60多巴仙的议席。只要自民党在提到举行的大选中获得相同比例的选票,安倍仍然稳操胜券。

但他能够振兴日本经济或真正改善日中关系,确实存有疑问的。

提早大选?林金树

安倍为何安倍为何

Page 6: 第107期 中日关系症结难解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6

网络世界

网媒要出奇制胜压力颇大

网媒除了必须寻找收入来源,例如广告营收或读者付费,也得随时如上战场一般,跟无所不在的对手竞争,免予受时代洪流淘汰。网媒必须在管理营销、技术掌握、人才资源、内容创新等方面,出奇制胜,随时走在时代前端,压力颇大。

表面上看来,《当今》2002年推介的英文版收费制(2005年创办的中文版,2011年起才实施收费),带来一定的成效,实际上并不如此。因为研究《当今》的兴起过程,其草创艰难初期,有“贵人”扶持一把,提供一笔首发资金,助她奠定基础,并没有“白手成家”的骄傲经历。

其总编辑颜重庆承认,2004年时,总部设于美国纽约的媒体发展投资基金(MDIF),注入一笔130万令吉股金,及时挽救恶劣情况。我们都知晓,尽管互联网媒体移动平台是虚拟的,但维持其生命力,离不开现实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市场经济。更重要的,任何网媒都无法期望,一开始即赚钱。

M D I F 是什么团体呢?其 两 位 创 办人,上个世纪

的东西方冷战时期,对东欧苏联等铁幕国,展开自由化宣传运动。他们把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即通过媒体建立“自由和繁荣”社会的构思,带到其他国家内。自1996年开始,该组织投资1亿3千万美元(约4.2亿令吉),辅助36国的105家“独立媒体”,协助她们生存壮大。

索罗斯资助《当今大马》扎根

《当今》4组股东,除了2名联合创办人,即颜重庆和詹德兰,各掌29%股权外,便是有份投资的MDIF,占有29%股权,而雇员则掌握其余13%股权。虽然如此,此等透明度,无法解释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例如只要有两方面的29%,有所异动,就能掌控58%股权,左右董事部的控制权。

《当今》网页资讯,设立的常见问答录(仅有英文版),提及一个问题:“我听说乔治 • 索罗斯(国际知名金融大亨)赞助《当今》,这是否真的?”《当今》答覆,证实有这回事,其投资单位MDIF,以及捐献单位“开放社会基金”(OSF),都与索罗斯有关联。

《当今》辩护说,其信念为,与支持新闻自由的本地或国际团体合作,目标是为了社会公益,商业化是可行的。

此外,她强调,这类捐献(来自受西方自由思维的国际人权或媒体组织),并不是主要收入来源。她时刻坚持,编采团队独立自主,自由报导国内和国际课题,恪守专业新闻准则。

小总结是,《当今》扎根稳固,存活下来,挽 救 她 的 , 不 是 收 费 订 阅 制 , 而 是 及 时 雨 的MDIF,还有其他来自西方国家的捐献金!

订阅费不是安稳护身符

《当今》受到强大的对手,如《大马局内人》(Malaysian Insider)和《自由今日大马》(Free Malaysia Today)等竞争。后两者拥有强大的大财团支持,让网民免费浏览。这样的局面,《当今》如何应对呢?如果了解,其从飘摇到稳固的历史阶段,不难明白个中奥妙。订阅费收入来源,并不是网媒的安稳护身符。

收费浏览不是万灵丹。若是如此,2012年国庆日时候,另一家中文原生新闻网媒《独立新闻在线》,每月连5-6万令吉操作费也无法筹集,被逼熄灯关台。那时,《当今》和《独立》,联手推出读者订阅优惠配套,无法确保共存,只有有母体撑腰的《当今》中文版,因为财经巩固,得以一台独大。

回顾网络世界,网媒来势汹汹,威胁传统平面媒体机构,无法抵御潮流侵袭的,只有选择关门大吉。但一些出版报刊,如美国老牌大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 德 国 新 闻 期 刊 《 明 镜 周刊》,或是新加坡的《联合

网络收费难保永续经营

新闻媒体莫忘道德守则

关山渡

网络新闻媒体《当今大马》(Malaysiakini),今年11月庆祝创立15周年。这家网媒,长时期屹立不倒,逃过2001年全球网络泡沫爆发危机,并且在我国政坛发展中,扮演要

角,朝野都格外注意。剖析其生存之道,让我们有所领悟,反省媒体生态未来。特别是,网络浏览收费制度,是否确保媒体永续经营?还是需要另辟路径,找寻生路?

此际,我们当恭贺《当今》成就,从最初的简单网页架构,到今天推出多媒体界面,吸引2百50万读者人次,面子书也有82万余人跟随者。还有,重要的一点,该网站似乎已摆脱财政困境,其最近展开的“一人一砖,共筑《当今大马》”运动,也筹得近170万令吉经费。

Page 7: 第107期 中日关系症结难解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7

网络世界

早报》,网络版纷纷实施收费阅读机制,减轻发行量骤降巨大损失,也一石二鸟,吸引读者回流印刷版。

只有中英文版联合收费

这种自己打自己措施,是无可奈何的做法。许多新闻媒体的网络版,推介阶段,都是宣扬免费文化,但最后无法取得开支平衡,逼得要收费,薄利多销。《当今》遭遇大同小异,捐献义款和广告收入,无法弥补日常营运开支,最后还是选择收费。但《当今》的做法大不相同,因为英、中、巫和淡(淡米尔)文中,只有前二者联合收费,后两者却继续保持免费开放。

收费新闻网站,只是看语文来定价,这说明了什么?

照理说,我国的官方语文为马来文,这个版本应该读者较多,收费无可厚非。但《当今》让其他语文源流读者,不公平地也支付巫文版开销,不单减少收入所得,也让人猜疑,这是否有某些目的,包括意图影响保守马来社会?所以宁可放弃在商言商,读者一律为浏览收费的规定?也照这种说法,《当今》的商业模式,难逃政治议程渗透。

大选期间《当今》供免费阅读

还有一种现象,《当今》虽然推行收费制度,但在特定时日,例如2013年的5.05大选竞选期,或是各场国州补选,即实行短暂的“免费阅读”优惠。这样,虽然可以招徕一些读者,免费尽情阅读,但难掩与主流媒体竞争的用意。此外,对于付费读者,是否让他们成为牺牲品,失去消费人的公平权利?

《当今》总编辑颜重庆,11月中,配合15周年纪念,发表《大亨独享言论自由》网络一文,颇有“警告”读者的意味。即“新闻消费者必须身体力行,若读者不为新闻掏腰包,将有许多大亨愿意这么做”。言下之意,若付费制失败,最后,享有新闻自由者,将不是马来西亚人,而是“这些大亨”。

颜重庆预言,网络世界跟真实世界没有分别。当媒体集团,纷纷移师到网络世界,届时一如我们在传统媒体平台,所见的操控与支配活动,必然出现。他提及,网媒广告的竞争对手,也包括巨擘如谷歌、面子书、雅虎、微软与美国在线(AOL)等非媒体机构。在互联网时代,广告客户比以往更有议价能力。

颜重庆(上)和詹德兰(下)

颜重庆与马哈迪的观点不谋而合有趣的是,《当今》马来文版,特别提到前新闻部长丹斯里再努汀,

于其个人部落格的回应。再努汀质问,《当今》是否害怕竞争者挑战,例如来自《大马局内人》的幕后金主?他说,颜重庆的观点,与1985年时的首相敦马哈迪,评论环球新闻自由的立场,两者不谋而合。

马哈迪当时说,控制者主宰媒体内容,可以是业主、主编或广告收购商,他们有能力过滤真理,为所欲为。再努汀引述马哈迪1993年联大会议言论,指控国际媒体大亨,多数属于“大哥”人马,并非专业新闻从业员。再努汀数落《当今》,在人民心目中,基于某些心知肚明的理由,其威望大不如前。

我们不妨来注意另一点,《当今》处理新闻手法,与传统的新闻学守则,到底有什么差别?网媒为迎合读者,其中特点,就是设立读者留言,设下最低或是全无审查过滤,发言者身份也受隐匿保护。以这种方法,结合社交媒体互动交流,确保网媒经营忠实用户社群,创造更高价值,美其名造就自由平等对话平台。

一些读者滥用付费发言权

新闻留言板,说得好听,让读者加入互动,发表创意看法,参与组织或传播资讯。但是,也有一些读者,仗着付费可以自由发言的特权,人身攻击,谩骂发泄情绪,内容全无价值。此外,网媒的“读者来函”栏位,等同报章的言论版,但不设稿费,很多时候,变相成政党文告发表园地。

近期,《当今》制造不少网络话题。首先是今年5月16日,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不满登嘉楼宪政危机新闻中,《当今》刊登的两篇“你怎么说”读者留言,有诽谤成分,要求48小时内道歉不果,最后入禀民事起诉。这宗案件,标示政治人物,难忍网媒的高度自由空间,因此做出相应行动,要求网民对言论负责。

再来,10月3日,马华中委宣布,由于《当今》过去的表现,禁止她派员采访11日及12日第61届中央代表大会。无论如何,《当今》记者当天到场执行任务,并通过设于大会外的闭路电视直播,获得一手消息,包括指首相“威胁”华裔选票的言论。但或许是出自报复心态,总会长拿督斯里廖仲莱,以及其他领袖的开幕演词正文,竟全部销声匿迹。

最近的一单,11月13日,北京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论坛(APEC),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礼貌迎接我国首相夫妇。《当今》却打出花絮新闻,标题《亚太峰会出现多个尴尬画面,罗斯玛站错位需彭丽媛提点》。

小小站位移动被放大为“出糗”

不过是小小的站位移动,方便取镜,竟放大成“出糗”,还附上剪辑片段丑化抹黑。遗憾的,读者留言,许多还附和冷嘲热讽一番。

如此,真不知《当今》是否忘不了政治?真的需要报导负面新闻,才能迎合低俗平庸读者的口味,博君莞尔一笑?网媒习惯性的注重负面角度,所以制造出与政府对抗的印象。却又以揭发贪污舞弊、为弱势团体发声为口号,有时候难免会适得其反。

网络界缺乏的,为一套完整机制,监督和审查任何网媒,是否有行差踏错。譬如,关系全民的消费税,已是势在必行,若一味反对,消极抵抗,缺少正面教育,开导应对方法,那么网媒的叫嚣,也会变成毫无意义。

所以说,正逢《当今》周年,我们应该省思,不是新闻开销,收费若干的问题。而是怎样让网媒,能够积极地扮演第四权的角色,遵守严格的新闻道德操守,发挥真正的公正、查证和平衡原则,而非虚有其表而已。

Page 8: 第107期 中日关系症结难解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8

东马视野

议会开幕拒绝穿官方礼服

当时,出席开幕仪式的砂行动党全体12位州议员,选择身着西式大衣服装而拒绝穿官方礼仪服装。

砂 州 执 政 联 盟 - 砂 州 国 阵 的 5 5 位 州 议员;砂州在野联盟,即砂行动党的政治盟友-砂人民公正党的3位州议员;1位独立议员,皆按照官方礼仪大大方方穿上官方礼服。

行动党州议员选择不穿官方礼服的主要理由包括下列:

(一)在马来西亚宪法下,不能强制

一个人戴宋谷,因为宋谷代表回教。

(二)订制官服浪费公款,官服的制

作费用介于2000至4000令吉之间,若该

党12位州议员都定制官服的话,需花费

约2万4000令吉公款,为此该党认为没

这个必要来浪费公款。

(三)虽然大马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

出任槟城州首席部长于出席槟城州州议

会会议典礼时戴宋谷,但不代表砂行动

党议员也要跟随林冠英的做法。

根据上述的第(一)项理由,显然,砂行动党把官方礼服的式样牵扯上宗教关系,即是把砂州州立法议会官方礼服的礼帽,当成是一顶宋谷,而宋谷是“回教象征”物。

砂行动党以似是而非的宗教关系来拒穿砂州州立法议会官方礼服,是让人感到遗憾和担忧的,理由是一向来义正词严坚决反对宗教和种族主义的砂行动党,竟然却以宗教当作拒穿官方礼服的挡箭牌。

在此,笔者想对砂行动党提出一些质询,以理清疑惑:

(1)为何砂行动党一定要把宗教牵扯到砂州州立法议会官方礼服上?若砂行动党坚持拒绝穿着州立法议会官方礼服的话,难道没其它更好的理由吗?

(2)砂行动党如何确定砂州州立法议会官方礼服的礼帽就是“宋谷”?又如何正确界定“宋谷”和“回教”之间的定义及关系呢?

(3)砂行动党口中的“宋谷”是指马来西亚的马来同胞的服饰吗?而族群服饰就等于官方礼服吗?

笔者认为提出上述质询是很重要的,疑虑的理由包括:

砂州是“一个马来西亚”典范

(1)砂拉越州是一个马来西亚精神的模范州,这里没有宗教偏执和种族偏执等偏执主义问题,是一个多元族群和谐共处,团结一致的天府之邦。

既然如此,砂行动党为何要挑起砂州州立法议会官方礼服的礼帽是“宋谷”,而“宋谷”是“代表回教”的议题?

砂行动党以宗教来作为其州议员拒绝穿着官服的理由,委实与该党创党宗旨之

一的“向马来西亚人民灌输国民团结…”精神背道而驰。

(2)砂行动党的全体12位州议员都是华裔非回教徒(即是非穆斯林),砂行动党以宗教作为拒绝穿官服的理由,是否会造成回教徒同胞(即是穆斯林同胞)对砂行动党的华裔人民代议士的误会呢?

(3)砂行动党全体12位州议员的州选区,华裔选民占了相对多数,而这12位州

锺永有

砂行动党如何超越

“宗教保守”

?根据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行动党)的官方网站,该党创立宗旨为:

以宪制途径在马来西亚建立一个民主社会主义之社会。

促进及维护马来西亚之完整与独立自由。

保持马来西亚以马来西亚全体成年公民普选权为基础的民主国家。

消除现有制度的财富和机会不平等的现象;建立新的经济秩序,好让所有公民均享有工作权利,并能够享有其劳动和技能所生产之全部经济成果;确保一切凡是因为疾病、衰弱或年老而无法工作者获得合理的生活及社会保障。

向马来西亚人民灌输国民团结、自尊与自立的精神,并激发人民奋发创造一个繁荣、稳定以及公平的社会。

通过一切合法与宪制途径宣扬上述目标,包括刊物和报纸的印刷、出版和发行。

创党宗旨的第(五)项强调了“向马来西亚人民灌输国民团结…”精神。

而在灌输这精神,行动党在实际做了什么样的工作?本文要探讨的,就是砂州行动党与落实这精神的议题。

在2011年4月16日举行的砂拉越州州选举,砂行动党赢得12个州议席(砂州总共有71个州议席),比在2006年5月20日举行的州选举赢得6个州议席,刚好多出一倍。同年6月21日,砂州召开州立法议会会议,按立法议会程序礼仪,州立法议会会议召开前会举行一项庄严的开幕仪式。

2011发表“宋谷代表回教”论述

迷 思一

Page 9: 第107期 中日关系症结难解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9

东马视野

议员能够在2011年州选举时胜选,华裔选民的支持功不可没。

可是,砂行动党州议员对宗教的如此理解和态度,是否会让广大非华裔同胞对华裔同胞产生误会或误解,把砂行动党的思维等同于砂拉越州华裔/华人对待宗教和族群的思维?

(4)砂行动党全体12位州议员2011年在12个州选区的胜选,不纯粹是获得华裔/华人选民和非穆斯林选民的投票支持,也同时获得部分非华裔/非华人选民和穆斯林选民的投票支持。

可是,砂行动党的族群服饰观和宗教观,是否让那些支持该党的非华裔/非华人选民和穆斯林选民感觉不好受或尴尬不友好感觉?

接下来,让我们来讨论砂行动党所提出的第(二)项全体12位州议员拒绝穿着官服的理由:订制官服浪费公款。

针对第(二)项,笔者想对砂行动党提出的质询有下列:

(1)无论州议员的服务任期多久多长,砂州州立法议会官方礼服是只限一人一套吗?还是,一年订制一套?又或州议员可随心所欲订制多少套都无妨?

(2)砂行动党对其全体12位州议员拒绝订制官服,为砂拉越人民节省约2万4000令吉公款感到光荣,为全体250万砂拉越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砂行动党州议员接受大幅度加薪

可是,在2013年5月21日砂州立法议会会议,朝野人民代议士一致通过“2013年行政和州立法议员法案”,砂州州议员每月薪金从原本4500令吉增加到1万5000令吉,而起薪可追算到2012年1月(即总共追薪17个月)。

于2013年7月21日召开的民主行动党砂州联委会会议也通过了议决案,即是要求该党12位州议员,把所追算得到的17个月州议员薪金当中的25%捐献(相等于每个州议员捐献4万5000令吉)给党,作为该党进军砂乡区基金,总金额为54万令吉。

为何强调说订制官服属浪费公款行为的砂行动党,当触及增加州议员薪金利益时,却又转而支持并接受州议员加薪呢?

若按照砂行动党的“为人民省钱”的原则,应该直截了当拒绝州议员加薪,每月继续领取4500令吉旧薪酬,而非1万5000令吉。

那接下来的日子一直到今天,砂行动党12位州议员是否每个月都一直继续不断把“额外所得的月收入”(即只接受领取每月4500令吉,多过此数额全部捐出回馈社会福利或归还给州政府)全都捐献出来回馈社会,以彰显砂行动党的“为人民省钱决心”呢?若没选择这样做的话,为什么?

(3)砂行动党于2011年拒绝州议会官服的决定,是否意味着未来“永远”都不会让其州议员订制和穿砂州州立法议会官方

礼服呢?

若未来有一天砂行动党改变主意,转而决定让砂行动党州议员订制官服的话,若根据通货膨胀率计算的话,那费用岂不是更加多,砂州州政府须为砂行动党州议员的官服“买单”吗?还是到时候砂行动党州议员自愿承担开销呢?

接 下 来 让 我 们 来 讨 论 第( 三 ) 项 议题,即虽然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出任槟城州首席部长于出席槟城州州议会会议典礼时戴“宋谷”,但不代表砂行动党议员也要跟随该党最高领袖林冠英的做法。

当官的行动党州议员戴宋谷

纵观不仅是由林冠英领导的民联槟城州 州 政 府 , 由 民 联 当 政 的 雪 兰 莪 州 的 行动党州议员,都按照官方程序礼仪在州立法议会会议开幕式穿着官服,包括头戴形如 “ 宋 谷 ” 的 官 帽 。 民 联 在 霹 雳 州 执 政时,行动党的州行政议员也着官服。在担任反对党议员时嘲笑马华行政议员穿官服的邓章钦,在出任雪州议长和高级行政议员时也都身穿官服。

让人感到疑惑的是,为何赢得砂拉越州以城市区华裔/华人选民占相对多数州选区的砂行动党,选择走向“保守”作风,而不是“开明”作风呢?

砂行动党一直宣称拥有“自主权”,摆明有权“自作主张”,不必凡事听命于西马半岛的行动党总舵司令台的指示或做法。

如果情况确实是如此的话,砂行动党即使是做出让人感到不可理喻的决定,西马的行动党也不能过问,包括身为堂堂秘书长的林冠英,以示尊重东马砂行动党。

一直到今天,砂行动党还未公开对所谓“官帽”代表“回教”的决定作出检讨,那等于说砂行动党于2011年州选举大胜之后的决定是继续生效的。

如果砂行动党在政治上的行事作风是如此这般的话:

(1)砂行动党若被定义为“城市华人政党”是成立的;

(2)砂行动党若被定义为“宗教保守”政党是成立的;

(3)砂行动党自诩有“自主权”,这“自主权”相当于“特权”,非砂行动党人无权干涉“内政”;

(4)砂行动党的“砂拉越之梦”开拓乡区计划,难以吸引到土著同胞支持,尤其难以说服砂土著穆斯林积极参加砂行动党;

(5)砂行动党因伊斯兰党欲落实伊刑法计划,而作出中止与同为砂民联盟友-砂伊斯兰党、砂人民公正党政治往来和砂州州

议席分配谈判的议决,是不能成立的,理由是砂行动党与伊斯兰党同属“宗教保守”政党,不必五十步笑百步。

(6)砂行动党对西马半岛右翼非政府组织-土著权威组织(Perkasa)、马来西亚穆斯林连线(ISMA)所作出的抨击无法成立,理由是砂行动党还未公开对其所谓“官帽”代表“回教”的决定作出严谨检讨,并因本身的“宗教保守”失误作风向人民道歉。

在这样的情况,砂行动党若持续对诸如土著权威组织、马来西亚穆斯林连线等组织作出义正词严的抨击和指正的话,将失去“正当性”。

行动党定性为多元种族政党,砂行动党对其所谓“官帽”代表“回教”显得极大讽刺,何况是在最没宗教和种族主义偏执色彩的砂拉越。

只要砂行动党的政治对手反诘:“你砂行动党的所谓“官帽”代表“回教”,如何向砂拉越人民交代?”砂行动党应如何反应?

Page 10: 第107期 中日关系症结难解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10

华人研究

陈立勋

马来西亚华商在 中国

美国史丹福大学硕士生研究东亚国际关系

和平崛起中的

完结篇

2、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领路人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一方面面临海外企业对于国内市场份额抢占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也对“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的无限机遇充满期待。但是由于政府长期的政策扶持、关税保护等因素,国内的企业在和国外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处于下风。范爱军、王建认为,中国中小企业存在着包括融资不畅、人才缺乏、管理不善、信息不足等劣势,但是通过与海外华商的合作,充分利用文化上的同质性、紧密的血缘和地缘关系、广泛的经济联系和香港的中介作用,采用建立合资或合作企业、商业联盟、共同投资、外包合同等方式,以上的劣势是可以克服的。

推动世界华商网络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郭令裕在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闭幕式上指出:90年代提出要建立世界华商“有作用的联系网络”的世界华商大会及其推动的华商网络,不仅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华侨华人的经济联系和经济发展,也将拓展各国经济的对外联系,促进华侨华人居住国经济的发展。《亚洲周刊》200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按照公司市值进行排名的全球华商企业前1000强均位于亚洲,除去港澳台和大陆的923家企业,余下77家总部设立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和泰国五个东南亚国家。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认为,世界华商网络的中心在大中华区域(港澳台和中国大陆),向外辐射至东南亚地区,而亚洲则是世界华商网络的核心区域,其余地区的华商经济实力仍相对较弱。

牛津大学教授那哈皮特(Janine Nahapiet)曾提出:社会资本对于知识资本的创造具有促进作用,而通过设立合作组织或是制度性背景能显著提升社会资本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海外华商“通过华商网络……实现了资源、信息的共享,降低了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的纽带关系……实现对中国大陆投资领域、规模以及行业不断扩大”。

但是海外华人资本的进入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重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特别是对于中国中小企业来说,这些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利润低下、质量不高、缺乏长期发展规划、研发能力不足,在中国经济转型期间,低端制造业和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中小企业发展方向的转型势在必行。

如此一来,向海外华商进行学习的必要性开始显现:一方面,同国内企业相比,他们具有更强的资本实力和更加了解国外

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水平,另一方面,同一般的外商企业相比,他们更了解国内的服务业的文化和风俗。

浙江华立集团2001年9月份收购飞利浦CDMA移动通信部门,使华立集团成功登陆美国市场,这次资本运作即是借助了华商的力量,因为飞利浦的CDMA部门中,有过半数的员工为华人。新加坡学者曾针对当地华人建筑公司的伙伴关系做过一项定量研究,结果显示中华文化能够促进公司间伙伴关系的构建,在公司和客户的交易过程中,相同的文化语言背景也降低了其中的交易成本。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前期工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从中国近年来对马来西亚的直接投资情况,可以看出,中国自2005年以来对马投资数额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但是,从绝对数额上看,2010年,中国对马来西亚直接投资存量为70880万美元,位列东盟十国第八位,而同期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位于东盟第三位。由此可见,中国对马投资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东盟-中国自贸区的建立,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互动将进一步深化,作为东盟国家最具实力的华商集团,在其中能够起到桥梁的作用。“在当今这样一个资本与天赋不分国界的时代,华人正可以担任一个桥梁的角色,去连通整个亚洲的资金、观念、市场与谋略,并进行广泛交流,共创新世纪。”

3、新时期中国塑造正面形象的有效媒介

苏珊•斯特兰奇曾提出了的“联系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的概念,与约瑟夫 • 奈提出的“硬实力”与“软实力”有着较为相似的含义,从海外华商的政治地位来看,除了泰国、新加坡的已经完全“本土化”的华人以外,其他国家中的华人仍处于政治上的弱势地位。

三、中国和平发展各时期马来西亚华商所起的作用

角色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图八:

Page 11: 第107期 中日关系症结难解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11

华人研究

马来西亚华裔人口的特点

马来西亚作为本文主要研究对象,其华裔人口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数量 截至2010年,华人人口占总人口约24.6%,随着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逐渐走低,该国华人比例在2040年预计将降至总人口的18.4%。大部分华裔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如吉隆坡、槟城、八打灵再也、新山、马六甲、亚庇、怡保等地,据笔者计算,在马来西亚前15个人口规模最大的地方行政区中,共居住了369万华人,占到华人总数的57.7%;

二、经济 马来西亚前十名富豪中华人占八席,财富净资产约占73.72%。投资领域包括棕榈油、航运、物业、银行、赌场、房地产、电力、媒体等。2008年全社会股权分配华人占34.9%(马来族占21.9%),相对于2000年华人占38.9%(马来族22.8%),两族的经济差距正在逐渐减小;

三、政治 2013年大选风波过后,由于执政联盟中华基政党马华公会和民政党宣布“不入阁”,马政府新内阁57名正副部长中,华裔仅两人。在马来西亚222个国会选区中,华人占优势的选区为30个,相对于2008年大选的32个有所下降;

四、文化 马来西亚华社拥有除大中华区域以外最为完整的华人文化和华教体系,拥有包括华文小学、华文独立中学和拉曼大学在内的一整套华文教育系统和教育领导组织——董教总。

马来西亚华人人口比例在不断下降,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导致了政府在选区划分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这势必会导致当地华人的政治影响力不断下降,选票的含金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说,作为马来西亚人口第二多的种族,大马华人的政治影响力还是十分可观的,目前内阁仅两名正副部长的情况也将在下次大选过后得到根本的改善。针对马来西亚华人的特征,除了与当地华商进行经贸往来以外,中国政府可通过公共外交、民间外交、教育合作等形式对当地的华人社会施加影响,以获得更大的影响力。(编者按:马华与民政已重返内阁。)

中国利用海外华裔提升“软实力”

笔者认为中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利用海外华人提升自身“软实力”。

第一,通过设立“孔子学院”或是邀请更多的华人来中国留学,可以让更多华裔感受中国文化,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孔子学院”的建设被认为是当前中国发展软实力的重要形式,但在实践中,“孔子学院”的建设忽视了华侨华人因素。这种状况与中国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要求是不对称的;而在公共外交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脱离过去通过大规模、高密度的广告投放宣传国家形象的方式。可借鉴的是美国文化的传播手段,利用诸如电影、音乐、艺术、高新技术、传统节日创新等更为间接的方式吸引他国的年轻人;

第二,根据董教总发布的数据,政府补贴的华小拥有14%的非华族学生,而独立经营的独中则只有1.7%的友族就读。这一方面说明了在有政府补贴,免收学费的华小,其他族裔的学生是很乐意学习中文和感受中华文化的;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独立中学收取学费较为高昂的情况下,他族的学生就不太愿意选择就读于华校了。针对这个情况,中国的教育部门可以和董总进行合作,通过非官方的联合办学或者民间资助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华族学生进入华校学习,加深其对于中华文化的好感与认识;

第三,中国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带动下,应通过自身努力,利用华商作为桥梁,更多接触他国本土商人,通过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经贸往来,加强中国与他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在马来西亚的案例中我们可以认为,巫族对于马政坛的影响力是远远大于华族的,通过与巫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更为直接和有效地提升中马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华商放心地与中国商人进行合作,摆脱华商留给世界“华商网络是一个封闭性的网络”的不良印象,减少居住国对于资本外流的担忧。

中国应凝聚海外华人的力量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对外移民时期、经济发展状况与移民的知识组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期单纯的劳力输出使得中国在海外的第一批移民难以获取当地社会的政治领导地位(新加坡是个特例),这些移民们对于政治权力的争夺也没有明显的兴趣。但这一情况在第二代移民群体成长成熟后将出现明显的逆转。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的副作用是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选择移民。虽然部分学者担心中国精英的大量外流会导致国家的“智力流失”,但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台湾作为一个可以借鉴的先例,证明了高端人才的外流并非百害而

无一利。

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渐上升,华人在海外的经济、政治地位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但考虑到海外华人对于曾经的祖国中国的认同感已逐渐式微,期望通过政

治上的影响力获取当地华人的支持已十分困难。作为替代选择,中国应通过组织或支持国际性的华人大会、华

人组织,通过媒体、学术交流、传统节日、体育比赛等形式凝聚海外华人的力量,增加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若能重新建立海外华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对于其居住国的经济、政治影响力

也能够得到相应增强。

海外华人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包括改革开放初期的直接投资,中国入世后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提供经验和突破口,以及通过构建国际性华商网络促进信息更为顺畅地流通。但是

受到于居住国政治环境的影响,海外华商对于中国大陆的直接投资数额不多,更多的资金是以香港作为跳板流

入中国。而中国作为地区性大国在地缘政治中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也势必会形成一个以大中华地区(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为中心的华人经济圈。

华人对中马关系发展举足轻重

通过分析本文研究的对象国马来西亚对华投资和大选数据我们还可以发现,华人在中马关系、中国发展和马来西亚政治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我们能够善用海外的华人资源,创新公共外交手段,中国的软实力将得到更为有效的发挥。

要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选定目标群体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通过教育、艺术、体育、科技、电影、音乐等非传统手段吸引对象国的华族与非华族年轻一代,能更为有效地施加中国的影响力。同时中国也应注意对海外华侨的保护,包括构建更为友善的地区大国形象和推动建立更为开放的华商网络以抵消“中国威胁论”和排华情绪造成的消极影响。

四、结论

Page 12: 第107期 中日关系症结难解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12

高山客

他山之石

50 个改变世界的 创意 第 篇2

6 乌干达的“好希望社团发展基金会”

在乌干达首都坎巴拉成立,有四十八位活躍成员,他们每次开会贡献1000乌干达先令,大概是马币一块二,加上一次性的入会费5000先令(约马币六元)。每个月他们开会两次讨论成员间有谁需要钱,

决定后就发款,並拟定还款计划。如此他们在有急用时,可以向基金申贷,不必向人借钱,保留了尊严。

7 法国L’Agenc du Don en Nature组织法 国 的 L ’ A g e n c

du Don en Nature组织,专门向商家针对销售不出 的 商 品 以 极 廉 价 收购,然后以远低于成本的价钱卖给有需要的贫困人家。在法国有870万人生活在贫穷线下。而法国每年因销售不出而要抛弃的商品,价值在6亿欧元左右。这组织抢救了要被抛弃的商品,同时造福了众多穷人。

8 以科技低成本的发明造福贫困人民日 本 人 T o s h i h i r o

Nakamura在2007年被联合 国 派 往 西 非 塞 拉 利昂工作期间,被一间瑞士公司制造的水过滤系统(造价只需不到十美元,且高度有效)深深吸引住。因此,他决定投身到以科技低成本的

发明来造福贫困人民。先后引进了太阳能充电器,水过滤系统,並同时负责筹款以资助开销。四年间共有二十万人以上在印尼、越南和肯雅等贫穷国家得到援助,改善了生活。

9 让盲人能使用的平板电脑保 加 利 亚 的 M s

Kristina Tsvetanova在工艺大学修读最后一年,偶然发现了人们习惯使用的平板电脑不适合盲人使用,当下她和男友和弟弟着手 以 他 们 的 3 D 和 电脑软件技术成功的开发适合盲人使用的平板电脑。目前全世界有4千万的盲人以及两亿八千五百万视力微弱的人。随着这项发明及推广,将会有千千万万的人会受惠。这种平板电脑的定价为每台2000欧元。 Ms Kristina等会找支援盲人的团体,图书馆、学校等机构为买家。

10 走出赤贫的道路

Daniel Elber在苏黎世担任银行主管。50岁时,他在印尼峇厘岛度假时,看到岛上有众多的妇女在乞讨。心里纳闷的想,为何在天堂般的巴厘岛会有那么多的乞丐。在深入的研究了这个现象后,他想与其让这些妇女从乡村里跑到旅游区乞讨,为何不让这些妇女作为响导,把游客带到她们的村子及周围山区作生态旅游呢?于是Daniel Elber成为第一个被村妇带到村里的旅客。从那天起,他训练了五十位村妇从事旅游巴厘岛乡下的向导,一日游的向导费为80瑞士法郎。起先,村妇们都很腼腆,向顾客作介绍时,都不敢望着顾客的眼神。随着生活的日益改善及能说较流利的英语后,如今这些村妇展现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接着Daniel Elber和他的团队协助村里的人发展土特产如烤腰豆、编制吊床、草蓆等工艺品卖给游客。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目前巴厘岛的乞丐减少。最后是希望能够绝迹。

11 慈善流动咖啡座夏 天 的 奥 斯

陆气温高达三十摄氏度,在城中的钢筋水泥中形成了热力锅。有两位年轻人为了使奥斯陆更有生气活力,于是搞了 个 流 动 咖 啡档,在市区各地流动售卖咖啡及冷饮。由于咖啡档的利润是充作慈善用途,引起了众多人的兴趣,也愿意付出较高的代价喝杯饮料。咖啡档同时也成了一个社交中心,使奥斯陆成为一个更有风味、更为温馨的城市。

12 废弃的摄影厂房循环再利用在法国被废弃的前柯达摄影厂房,厂地有7千平方米。2011

年开始,Id’ess Service 利用柯达的废弃材料,培训人们如何回收,循环再利用,同时也提供了职业训练,和社会上所需的各种服务结合起来。至今已有四万五千人曾因失业在此学到新的技能,而找到了固定职业。

13 十亿块砖Mr. Prasoon Kumar,一位成功的建筑师,在世界各地设计了

超过一万间的房子。在他房子设计越来越高档时,却不断困扰于世界各地住在贫民窟的人却一点也没减少。单在孟买,就有超过一千万人是住在贫民窟里。而Kumar更关注的是那些连在贫民窟都住不起的流浪人。Kumar运用了他的专长,为无家可归的人们设计集合居住、托儿服务、职业培训的社区式居所,在取得几个非营利组织的支持后,Kumar以新加坡做基地,向贫穷国家推展。

他的第一项计划是在孟买把一座废弃的建筑物改建为住所,收容约100名街童,并将设立工厂训练他们具有一技之长。他也在柬埔寨的金边和印度的喀拉拉州推行类似计划。他也设立“十亿块砖”计划,为马来西亚沙巴州非法移民的孩子设立一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