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情牵加影 主编:蔡安琪 编辑:刘美穗 加影事纪 牵动你心 2012年 8月份 第一期 九月刊 11 报导:陈永纬、张振云 锡米山新村还隐藏了个矿湖。 二战时期 加影华人的心路历程 锡米山新村的 老情怀 入锡米山市,走在新 村小径上,我们一路 寻找着锡米山新村留下的老情 怀。回忆起先辈们漂洋过海来 到“南洋”的日子。他们生活于 斯,工作于斯,与各民族共同生 活和共享资源,携手扩张建设, 为马来西亚奠下开国基础。 锡米山的由来 锡米山(Sungai Chua)发源自朱 雅河,据加影州议员李成金透露,至 今仍无法考究朱雅河的真正来历。根 据民间说法,Sungai Chua的“Chua” 即是福建籍或潮州籍的华人常用的姓 氏——蔡。但早期的锡米山却未曾出 现过任何具有影响力的蔡氏族裔,足 以让后人以其姓氏命地名。而当地村 民也不曾称朱雅河为“蔡河”。 李成金也指出,以前锡米山含有 丰富的锡矿,经由矿家开发后盛产锡 米。被聘用前来开采锡米的工人都以 锡米山作为当地地名。锡米山聚集了 许多客家人,而客家人较喜欢住在靠 山的高坡地带并以农务为生,恰好锡 村民在咖啡店里下棋打发时间。 锡米山的基业 许多村民都喜欢到咖啡店喝杯茶,谈 谈天,说说笑。 这是一家修理脚踏车的店,老板非常亲切。 米山因锡矿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当地丰富的锡矿吸引了赵 煜、陆佑及邱冠鸿等著名的大矿家前来开矿,而最早前来 锡米山开矿的矿家则是刘祖禁。 在发现锡米山新村内拥有大量的锡米后,从事割胶或杂工的村 民大部分都转行当采矿工人。当时依然留在锡米山内经营矿场的主要 人物,是来自呀吃的锡矿大亨张昆灵。 锡矿业及橡胶业的发展 然而,橡胶业的发展更把锡米山的经济推向繁盛的另一个时 代。正当马来亚华人锡矿的发展处于繁荣时期时,锡米山华人的人口 也同时开始不断地增加。早期的橡胶业,更是马来亚以最早的经济产 品种植于加影。 “加影橡胶园丘有限公司”成立后,乌鲁冷岳区的华人纷纷加 入橡胶种植的行业。后来,锡米山的锡矿业经历了两次的经济大萧 条,其中包括日军侵略且占领马来亚期间以及英军撤退到南部时,大 部份的锡矿都被摧毁了,连同橡胶园也遭受破坏。另外,英军与马来 西亚共产党的内战期间,同样也影响了锡矿和胶园的发展。 矿业与橡胶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锡米山并且留下了许多痕 迹。现今锡米山大部份的废矿湖已不复存在,而是改头换面成了工业 区,另一段三十英亩的废矿湖也成了休闲区,其余的则成了房屋住宅 区及商业发展中心。 锡米山的学校 早前的锡米山有两间学校,分别是乐育与中华。由于锡米山成 了新村移植区,附近的村民被逼纷纷迁入,造成人口剧增,学生人数 也比原来的人数超出三倍。后来,有人倡议将两校合并,另建一间名 为培华的华小,以收容乐育与中华两校的学生,以应付学生人数剧增 的问题。 新村建校一事获得人们的大力支持,并合力拨款,终于在1952年 正式开工兴建,并于1952年4月由霍刚略先生担任首任校长。同年的 5月12日新校正式开课,新校也奉教育当局之意而改名为“锡米山学 校”。 (本文整理自大蓝图外的发展:锡米山新村的变迁) 摄影:颜宝莹 陈年老旧的屋子,让人有种回到过去70年代的感觉。 米山的特征正符合了客家人的居住 与生活习惯。 新村的开始 1948年,马来亚进入紧急状 态,同时掀起马来亚大规模军事剿 共的战争序幕。英殖民政府采取“ 毕礼斯计划”,利用铁丝网把外地 区隔开来,强制把该区附近的居民 集中到移植区内,并制止森林边区 的居民向马来西亚共产党提供物品 及情报。 马来西亚的新村就是当年的 移植区,而锡米山新村就是其中之 一。当年,锡米山新村的村民过着 被铁丝网围着及军警看守的生活, 而且必须登记以获得身份证明。此 外,食物的供给以配制式发放给村 民,村民当时的活动也受到军警的 限制,不得随意进出新村。 锡米山新村自移植以来都以华 人居住为主。如今,新村里已拥有 较完善的基本设备,居民也能和睦 共处并共享经济的繁荣。这一切的 历史与故事都不该被世人所遗忘。

11 锡米山新村的老情怀 - newera.edu.my · 锡米山的由来 锡米山(Sungai Chua)发源自朱 雅河,据加影州议员李成金透露,至 今仍无法考究朱雅河的真正来历。根

  • Upload
    others

  • View
    2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11 锡米山新村的老情怀 - newera.edu.my · 锡米山的由来 锡米山(Sungai Chua)发源自朱 雅河,据加影州议员李成金透露,至 今仍无法考究朱雅河的真正来历。根

情牵加影主编:蔡安琪 编辑:刘美穗

加影事纪 牵动你心2012年 8月份 第一期 九月刊 11报导:陈永纬、张振云

锡米山新村还隐藏了个矿湖。

二战时期 加影华人的心路历程锡米山新村的老情怀

踏入锡米山市,走在新村小径上,我们一路

寻找着锡米山新村留下的老情怀。回忆起先辈们漂洋过海来到“南洋”的日子。他们生活于斯,工作于斯,与各民族共同生活和共享资源,携手扩张建设,为马来西亚奠下开国基础。

锡米山的由来

锡米山(Sungai Chua)发源自朱雅河,据加影州议员李成金透露,至今仍无法考究朱雅河的真正来历。根据民间说法,Sungai Chua的“Chua”即是福建籍或潮州籍的华人常用的姓氏——蔡。但早期的锡米山却未曾出现过任何具有影响力的蔡氏族裔,足以让后人以其姓氏命地名。而当地村民也不曾称朱雅河为“蔡河”。

李成金也指出,以前锡米山含有丰富的锡矿,经由矿家开发后盛产锡米。被聘用前来开采锡米的工人都以锡米山作为当地地名。锡米山聚集了许多客家人,而客家人较喜欢住在靠山的高坡地带并以农务为生,恰好锡

村民在咖啡店里下棋打发时间。

锡米山的基业

许多村民都喜欢到咖啡店喝杯茶,谈谈天,说说笑。

这是一家修理脚踏车的店,老板非常亲切。

锡米山因锡矿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当地丰富的锡矿吸引了赵煜、陆佑及邱冠鸿等著名的大矿家前来开矿,而最早前来

锡米山开矿的矿家则是刘祖禁。

在发现锡米山新村内拥有大量的锡米后,从事割胶或杂工的村民大部分都转行当采矿工人。当时依然留在锡米山内经营矿场的主要人物,是来自呀吃的锡矿大亨张昆灵。

锡矿业及橡胶业的发展

然而,橡胶业的发展更把锡米山的经济推向繁盛的另一个时代。正当马来亚华人锡矿的发展处于繁荣时期时,锡米山华人的人口也同时开始不断地增加。早期的橡胶业,更是马来亚以最早的经济产品种植于加影。

“加影橡胶园丘有限公司”成立后,乌鲁冷岳区的华人纷纷加入橡胶种植的行业。后来,锡米山的锡矿业经历了两次的经济大萧条,其中包括日军侵略且占领马来亚期间以及英军撤退到南部时,大部份的锡矿都被摧毁了,连同橡胶园也遭受破坏。另外,英军与马来西亚共产党的内战期间,同样也影响了锡矿和胶园的发展。

矿业与橡胶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锡米山并且留下了许多痕迹。现今锡米山大部份的废矿湖已不复存在,而是改头换面成了工业区,另一段三十英亩的废矿湖也成了休闲区,其余的则成了房屋住宅区及商业发展中心。

锡米山的学校

早前的锡米山有两间学校,分别是乐育与中华。由于锡米山成了新村移植区,附近的村民被逼纷纷迁入,造成人口剧增,学生人数也比原来的人数超出三倍。后来,有人倡议将两校合并,另建一间名为培华的华小,以收容乐育与中华两校的学生,以应付学生人数剧增的问题。

新村建校一事获得人们的大力支持,并合力拨款,终于在1952年正式开工兴建,并于1952年4月由霍刚略先生担任首任校长。同年的5月12日新校正式开课,新校也奉教育当局之意而改名为“锡米山学校”。

(本文整理自大蓝图外的发展:锡米山新村的变迁)

摄影:颜宝莹

陈年老旧的屋子,让人有种回到过去70年代的感觉。

米山的特征正符合了客家人的居住与生活习惯。

新村的开始

1 9 4 8 年 , 马 来 亚 进 入 紧 急 状态,同时掀起马来亚大规模军事剿共的战争序幕。英殖民政府采取“毕礼斯计划”,利用铁丝网把外地区隔开来,强制把该区附近的居民集中到移植区内,并制止森林边区的居民向马来西亚共产党提供物品及情报。

马 来 西 亚 的 新 村 就 是 当 年 的移植区,而锡米山新村就是其中之一。当年,锡米山新村的村民过着被铁丝网围着及军警看守的生活,而且必须登记以获得身份证明。此外,食物的供给以配制式发放给村民,村民当时的活动也受到军警的限制,不得随意进出新村。

锡米山新村自移植以来都以华人居住为主。如今,新村里已拥有较完善的基本设备,居民也能和睦共处并共享经济的繁荣。这一切的历史与故事都不该被世人所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