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对于考生来说,拿到全国I卷的作文题,最初并不会感到有多大的难度。题目的中心 观点是劳动,劳动创造价值,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 的优秀传统,属于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但是,要做成有理有据的有序文章,这样的人所共知的观念,还有些抽象,幸而题目提 供了一系列思想资源,如,传统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但是仅沿着 这样的思路去写,可发挥的余地也不大。 撰文/孙绍振 A4 今日 · 关注 2019年6月8日 星期六 责编/蒋怡丹 美编/刘哲姝 据了解,厦门和广东某些学 校,在模拟性考试中,也有涉及 劳动的作文话题,但是,平面性 铺展,无从深入。全国卷的命题, 显然意识到了脱离当代生活的 矛盾,必然流于抽象,考生潜在 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绪也无从发 挥。其高明在于:热爱劳动,这 是一种愿望,一种共识,但是, 停留于共识,行文只能在表面 上滑行。只有提出了与之对立 的方面,才能让劳动命题在矛盾 中深入。 命题提供了相当的素材,有 感性的,如怕苦怕累雇人代劳; 也有理性的,如科技进步,人工 智能发达的前景等等。 对立的素材,对立中有统 一,在具体矛盾中分析其辩证的 转化,已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哲学 基础。这样的命题,表面上,似 乎有些老生常谈;但是,其中的 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 灵魂,其内在的意涵,乃是为青 少年在世界观形成时期提供方 法论,把立人的根本放在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这是根本 的根本。 著名学者孙绍振连续15年为本报独家撰写高考作文题点评文章 写演讲稿是历史性大突破 为语文教学敲响醒世之钟 今年我省高考启用的是 全国Ι卷,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 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 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 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 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 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 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 “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 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 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 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 “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 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 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 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 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 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 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 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 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 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演讲稿和其他作文在规律上,有重大的 区别。对这样的区别无知,就很难做出好文 章,如果作为演讲稿拿来照本宣科地念,效果 肯定很差。 由于篇幅的限制,我这里稍稍点一下, 二者在语言上的主要的差异: 第一,由于演讲的现场感,演讲的语言, 至少要相当口语化。而我们的语言学专家, 对演讲中古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词汇的 重大区别,从来就没有作为一个问题提出。 例如,“他们失败了”。在散文中,这是很 正常的,而在演讲到情绪激昂的时候,就可能 不够味,不如“他们完蛋了”。一般文章说“把 他杀了”,在书面作文中也就可以了,在演讲 时说“把他宰了”,就会耸动听众的情绪。 死亡,在书面作文时可以说过世、亡故, 但是,在演讲时,就可能不够劲,不如“翘辫 子”。“这种意见应该反对”,这是散文语言, 在演讲时如果改成“这种说法应该粉碎”,就 比较到位。 以上仅仅是就词汇方面粗略的举例。其实 演讲在现场互动,在鼓动,在率性,在幽默等方 面,都有相当丰富、系统的特殊规律,这是一门 严肃的学科,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厦门市质检曾经有和全国卷 相似的命题: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庆油 田,到这个世纪的马云说到“一个时代有一 个时代的劳动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劳 动精神”,要求写篇“演讲稿”。不但题目很 像,而且文体要求也很像。 可惜的是,厦门市的同仁们并没有意识 到演讲稿与一般抒情散文的区别,因而没有 展开对这一当前日益重要的文体的研究,故 考生大抵仍然停留在一般散文与演讲体散 文的共同性上。 2019 年全国卷的最大亮点, 可能还并不仅如此,更精彩的 是,文体上要求:演讲稿。这个亮 点太亮了,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巨 大突破。 传统的科举考试,乃至百年 的作文命题,都是做文章,从来 没有一次命题的文体要求是演 讲稿。在潜意识中,吾人都以为 写文章和演讲没有多大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是阅读、作文 和口头交流三位一体的。作为口 头交际的演讲和作文虽然是两 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但是实际 上,二者通常是被混为一谈的, 演讲比赛也是背讲稿居多。因为 高考并未把口头交际作为考核 的内容,故演讲就被淹没了。这 就造成了我国国民素质在现场 口语交流方面的薄弱。 矛盾分析并不是没有价值 导向,而是寓导向性于开放性之 中,细心的考生不能不注意, 2019年命题的导向性,与往年略 有不同,不是潜在的,而是明确 的: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但是,又不是过去那种强制 性的主题性命题,而是在规定性 之下,留下了自主立意的空间: “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 希望与建议。”这一点,不能忽 略,这里有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在核心价值统一之下,仍然留下 相当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题目提供了一系列轻视劳 动的反面素材,似乎无序,有相 当感性的,如怕苦怕累,雇人代 劳;也有相当理性的,如,人工智 能的进步等等。 题目的要求,“结合材料内 容”。这里,就有一个化无序为 有序的任务,最起码的办法,乃 是分类。如,轻视劳动的观念, 一是感性上怕苦怕累;二是理 性上的空想,认为人工智能可 能代替一切。 要自主立意,首先就要把这 两方面的思想障碍加以分析。这 并不是很简单地否定就能把文 章写好的。 关于人工智能的前景,就有 很多可讨论的空间,这里有现实 的未来的时间距离问题,还有人 工智能与人的劳动之间是否能 够全部重合的问题。考生在这 里,有很大自由想象天地。 这是从宏观上,对全人类 而言的。但是,命题切合实际, 限定在学校,对象只能针对本 校同学。这里就有许多具体的、 特殊的、感性的生活素材,成为 立论的依据。而立论并不要求 有严格的雄辩性,只要提出自 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 与建议”。在这里,关键是自己 的,而不是别人的,只有与他人 不同的,才有特点,文章才有竞 争力。 演讲这门学问很大。在美国,中学就有 演讲课程(public speaking),在大学有演 讲学,有演讲系,有演讲博士、演讲教授。而 我们在这个学科上,还是一片空白。我们一 些权威语言学家,在演讲理论和实践上是比 较落伍的。 他们往往重复一些西方的语境理论,实 际是空洞的。从语用上说,离开了文体感,脱 离了书面写作和演讲现场的缩短心理距离, 语境啊,语言的活用啊,最后是落空的。 实际上,他们对文体感的修养是阙如 的。今年全国卷出现这样的题目,实在是为 我们的语文教学敲响一声迟到的醒世之钟。 正是由于我们的语文教育家、语言学者的知 识结构上的不足,导致我们的学者、企业家、 官员在现场交流时,往往离不开念讲稿,眼 睛看着稿子。眼睛是灵魂的窗子,拿着稿子, 就把现场交流的窗子关闭了。结果是眼大无 光,目中无人。 把立人的根本放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 这是根本的根本 1 命题导向性与往年略有不同,不是潜在的, 而是明确的 2 演讲稿这个亮点太亮了,可以说是历史性 的巨大突破 3 演讲稿和其他作文在规律 上,有重大的区别 4 这样的题目,为语文教学 敲响一声迟到的醒世之钟 5 2018 年《厦门晚报》刊发孙绍振 教授独家撰写的高考作文题点评 文章。 昨日,2019 年高考 的首场考试受到关注,焦 点是作文题。本报再次邀 请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 学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教 授为大家点评高考作文 题。这也是他连续 15 年 为本报独家撰写高考作 文题点评文章。 链接 编者按

190608 WA04 要闻成长Cepaper.xmnn.cn/xmwb/20190608/04.pdf对于考生来说,拿到全国I卷的作文题,最初并不会感到有多大的难度。题目的中心 观点是劳动,劳动创造价值,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

  • Upload
    others

  • View
    2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190608 WA04 要闻成长Cepaper.xmnn.cn/xmwb/20190608/04.pdf对于考生来说,拿到全国I卷的作文题,最初并不会感到有多大的难度。题目的中心 观点是劳动,劳动创造价值,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

对于考生来说,拿到全国I卷的作文题,最初并不会感到有多大的难度。题目的中心观点是劳动,劳动创造价值,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属于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但是,要做成有理有据的有序文章,这样的人所共知的观念,还有些抽象,幸而题目提供了一系列思想资源,如,传统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夙兴夜寐,洒扫庭内”。但是仅沿着这样的思路去写,可发挥的余地也不大。 撰文/孙绍振

A4 今日·关注 2019年6月8日 星期六责编/蒋怡丹 美编/刘哲姝

据了解,厦门和广东某些学校,在模拟性考试中,也有涉及劳动的作文话题,但是,平面性铺展,无从深入。全国卷的命题,显然意识到了脱离当代生活的矛盾,必然流于抽象,考生潜在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绪也无从发挥。其高明在于:热爱劳动,这是一种愿望,一种共识,但是,停留于共识,行文只能在表面上滑行。只有提出了与之对立的方面,才能让劳动命题在矛盾中深入。

命题提供了相当的素材,有

感性的,如怕苦怕累雇人代劳;也有理性的,如科技进步,人工智能发达的前景等等。

对立的素材,对立中有统一,在具体矛盾中分析其辩证的转化,已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哲学基础。这样的命题,表面上,似乎有些老生常谈;但是,其中的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其内在的意涵,乃是为青少年在世界观形成时期提供方法论,把立人的根本放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这是根本的根本。

著名学者孙绍振连续15年为本报独家撰写高考作文题点评文章——

写演讲稿是历史性大突破为语文教学敲响醒世之钟

今年我省高考启用的是全国Ι卷,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

“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

“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演讲稿和其他作文在规律上,有重大的区别。对这样的区别无知,就很难做出好文章,如果作为演讲稿拿来照本宣科地念,效果肯定很差。

由于篇幅的限制,我这里稍稍点一下,二者在语言上的主要的差异:

第一,由于演讲的现场感,演讲的语言,至少要相当口语化。而我们的语言学专家,对演讲中古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词汇的重大区别,从来就没有作为一个问题提出。

例如,“他们失败了”。在散文中,这是很正常的,而在演讲到情绪激昂的时候,就可能不够味,不如“他们完蛋了”。一般文章说“把他杀了”,在书面作文中也就可以了,在演讲时说“把他宰了”,就会耸动听众的情绪。

死亡,在书面作文时可以说过世、亡故,但是,在演讲时,就可能不够劲,不如“翘辫子”。“这种意见应该反对”,这是散文语言,在演讲时如果改成“这种说法应该粉碎”,就比较到位。

以上仅仅是就词汇方面粗略的举例。其实演讲在现场互动,在鼓动,在率性,在幽默等方面,都有相当丰富、系统的特殊规律,这是一门严肃的学科,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厦门市质检曾经有和全国卷相似的命题: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庆油田,到这个世纪的马云说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劳动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劳动精神”,要求写篇“演讲稿”。不但题目很像,而且文体要求也很像。

可惜的是,厦门市的同仁们并没有意识到演讲稿与一般抒情散文的区别,因而没有展开对这一当前日益重要的文体的研究,故考生大抵仍然停留在一般散文与演讲体散文的共同性上。

2019年全国卷的最大亮点,可能还并不仅如此,更精彩的是,文体上要求:演讲稿。这个亮点太亮了,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巨大突破。

传统的科举考试,乃至百年的作文命题,都是做文章,从来没有一次命题的文体要求是演讲稿。在潜意识中,吾人都以为写文章和演讲没有多大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是阅读、作文和口头交流三位一体的。作为口头交际的演讲和作文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但是实际上,二者通常是被混为一谈的,演讲比赛也是背讲稿居多。因为高考并未把口头交际作为考核的内容,故演讲就被淹没了。这就造成了我国国民素质在现场口语交流方面的薄弱。

矛盾分析并不是没有价值导向,而是寓导向性于开放性之中,细心的考生不能不注意,2019年命题的导向性,与往年略有不同,不是潜在的,而是明确的: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但是,又不是过去那种强制性的主题性命题,而是在规定性之下,留下了自主立意的空间:

“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这一点,不能忽略,这里有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在核心价值统一之下,仍然留下相当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题目提供了一系列轻视劳动的反面素材,似乎无序,有相当感性的,如怕苦怕累,雇人代劳;也有相当理性的,如,人工智能的进步等等。

题目的要求,“结合材料内容”。这里,就有一个化无序为有序的任务,最起码的办法,乃是分类。如,轻视劳动的观念,一是感性上怕苦怕累;二是理

性上的空想,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代替一切。

要自主立意,首先就要把这两方面的思想障碍加以分析。这并不是很简单地否定就能把文章写好的。

关于人工智能的前景,就有很多可讨论的空间,这里有现实的未来的时间距离问题,还有人工智能与人的劳动之间是否能够全部重合的问题。考生在这里,有很大自由想象天地。

这是从宏观上,对全人类而言的。但是,命题切合实际,限定在学校,对象只能针对本校同学。这里就有许多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生活素材,成为立论的依据。而立论并不要求有严格的雄辩性,只要提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在这里,关键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只有与他人不同的,才有特点,文章才有竞争力。

演讲这门学问很大。在美国,中学就有演讲课程(public speaking),在大学有演讲学,有演讲系,有演讲博士、演讲教授。而我们在这个学科上,还是一片空白。我们一些权威语言学家,在演讲理论和实践上是比较落伍的。

他们往往重复一些西方的语境理论,实际是空洞的。从语用上说,离开了文体感,脱离了书面写作和演讲现场的缩短心理距离,语境啊,语言的活用啊,最后是落空的。

实际上,他们对文体感的修养是阙如的。今年全国卷出现这样的题目,实在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敲响一声迟到的醒世之钟。正是由于我们的语文教育家、语言学者的知识结构上的不足,导致我们的学者、企业家、官员在现场交流时,往往离不开念讲稿,眼睛看着稿子。眼睛是灵魂的窗子,拿着稿子,就把现场交流的窗子关闭了。结果是眼大无光,目中无人。

把立人的根本放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这是根本的根本1

命题导向性与往年略有不同,不是潜在的,而是明确的2

演讲稿这个亮点太亮了,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巨大突破3

演讲稿和其他作文在规律上,有重大的区别4

这样的题目,为语文教学敲响一声迟到的醒世之钟5

■2018年《厦门晚报》刊发孙绍振教授独家撰写的高考作文题点评文章。

昨日,2019 年高考的首场考试受到关注,焦点是作文题。本报再次邀请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教授为大家点评高考作文题。这也是他连续15年为本报独家撰写高考作文题点评文章。

链接

编者按

Page 2: 190608 WA04 要闻成长Cepaper.xmnn.cn/xmwb/20190608/04.pdf对于考生来说,拿到全国I卷的作文题,最初并不会感到有多大的难度。题目的中心 观点是劳动,劳动创造价值,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

A52019年6月8日 星期六责编/蒋怡丹 美编/刘哲姝

孙绍振教授还是一位以幽默著称的演讲家,如何写好演讲稿,他有独到的见解——

演讲稿的语言要明快到有面对面的感觉

许多人写不好演讲词,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不明

白一个道理:演讲和作文不同,文章的读者是单独一人,而演讲则面对众人。

一人自由,可断断续续,且不受他人影响;多人共聚一室,情绪受周围的影响。他人的笑声或嘘声、会场的活跃或沉闷都会鼓舞或打击每一个人的情绪。

更重要的是,演讲者与听众面对面,不像文章作者与读者互不相见,读者的情绪、反应不影响作者的情绪,而在会场上,演讲者不单纯是发出信息,同时又在现场接受听众的信息反馈,现场的反应立即影响演讲者的信心、情绪、才智的发挥,甚至决定其成败。

■孙绍振教授近照。记者吴慧泉今年5月

摄于厦门

佳作节选 演讲词的第一要义:有个性的思想和情绪

严格地说,演讲是三角信息的相互交流。

在演讲会场中,如果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三方面能够互相沟通,情绪自由、自然、自发的交流,形成一种浓郁的现场心领神会情绪氛围,有了这种氛围,哪怕是无声的体态语言,都能引发满场欢笑和掌声。如果这三方面不能顺畅沟通,则任何美妙的语言都难以得到起码的感应。

听众无动于衷,对于演讲者的情绪无疑是一种消极的刺激。

为了创造最佳效果,就不能以传达一般的思想和情绪为满足。演讲词的第一要义就是必须是你自己特别的、有个性的思想和情绪,最忌的是老生常谈,尤其一些人所共知的大话、套话、

空话。必须记住,在台上讲话,是

代表你自己,因而现成的、流行的话语要越少越好,你必须努力把你在生活中最为精彩,最能代表你自己个性和心灵特点的话讲出来。

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因为,那些现成的话语有某种优势,不动脑筋就可以说出来。但是这样的话又有一个缺点:不管什么人讲出来都是一样的,一点没有新鲜感。没有新鲜感就没有吸引力;把没有吸引力的话,在大庭广众之间滔滔不绝地大讲一通,除了叫人昏昏欲睡以外,没有什么用处。

韩愈说:“唯陈言之务去。”说的是写文章,对于演讲稿,更是这样。

演讲稿特别要求:语言明快有面对面的感觉

演讲稿与一般写文章相比,还有一个特别的要求,那就要有现场感。所谓现场感就是,你要有一种强烈的意识,每一句话都是讲给那些带着不同的思想情绪,怀着不同的关切的听众听的。他们都很可爱,就是有一点不够可爱,那就是:随时随地可能走神、开小差。

你的语言必须唤起他们的

注意,使他们的精神集中。所以演讲稿的语言一定要明快,明快到有一种面对面的感觉。

要有现场感,用语的力度就得和一般文章不同。比如,在一般文章,你反对一种观念,只要说,这是不对的,就成了,但是在演讲中,就要带一点情绪。你可以说

“这是错误的”,可能还是不够分量,你可以说“这是荒谬的”。

演讲成功的关键:说什么都能引起现场共鸣

演讲成功的关键在于:不管说什么,都足以引起现场的交流效果。这就要求演讲者善于运用现场现象引起共同感受。福建师大中文系的卢佳音在以《假如没有改革开放》为题的演讲中,本来准备的开头是:

“今天我做了一个小小的统计,刚才上台的 18 位演讲选手当中,穿着14种款式的衣服,10种颜色,九种发型,除了性别,一如既往的只有两种之外,我们的色彩变得丰富了,选择变得多元了。这就是改革带给我们的真真切切的变化……”

但是,到了临场,她觉得这样引起共鸣的力度还不够,就临时把稿子改动了:

“谢谢大家的掌声。我分析

了一下,掌声这么热烈,有三个原因:一是,我是师大的学生,鼓掌的都是我的啦啦队;二是,大家都听累了,累坏了,精疲力竭,终于是最后一名选手上台了,可以松一口气了;三是,我今天穿的还算漂亮。我之所以这样穿着打扮站在这里,实际上是改革的功劳。”

她一说听众就笑了,笑是心理最短的距离,接下来就是热烈的掌声。

现场共鸣,有时并不一定要有充分的道理,有时则相反,来一点非理性的语言更能产生一点自我调侃的幽默感。即兴发挥能造成一种现场沟通,其力量远远要比脱离现场美丽的文字要大得多。

演讲中的大忌:分散的论点和被动的例子

为了充分调动听众的注意力,你的话不能空泛,你发出的信息,要有一点想象的刺激力。因而,你的话必须十分精练,十分集中。你的野心不要太大,不要指望你的一番话,会改变人家多少年来形成的观念,但是可以推动他思考。

在普通文章中可以讲十个问题,在演讲词中最多只能讲两三个问题,而且这两三个问题还得很紧密地在逻辑上串联起来,以层层推演的方式,一环扣一环地展开。

这时最忌的是平面罗列,尤其成为大忌的是先亮论点,后举

例子。这只能使听众停止思考,甚至昏昏欲睡。分散的论点和被动的(亦即无分析的,不能发展论点的)例子,无异于催眠曲。

许多大学教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其讲课效果往往十分凄惨,其原因概不外于此。“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短短几十分钟之中,想把好几个问题都讲得很清楚,野心太大。

1996年在福建某大学举行的一次关于税务问题的演讲竞赛中,许多参赛者都犯了论点分散的毛病,力求全面的结果恰恰是很不全面。其中两个参赛者集中在一个论点上,却取得了冠军和亚军。

因版面篇幅所限,全文请扫码“厦门教育圈”阅读。

■著名学者孙绍振教授还是一位以幽默著称的演讲家,这是他的著作

《文学性讲演录》封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