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上海高校 本科市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2014 2014 2014 2014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学校名称 上海中医药大学 课程名称 中药药剂学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 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院系、教研室 中药学院药剂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 冯年平 申报日期 2014.05.15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

2014 年度) 本科市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 shutcmcc.shutcm.edu.cn/G2S/eWebEditor/uploadfile/20140527213800308.pdf · PPT 为教具,讲课 ... ethosomes fortopical delivery

  • Upload
    others

  • View
    1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上海高校

本科市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2014201420142014 年度)年度)年度)年度)

学 校 名 称 上海中医药大学

课 程 名 称 中药药剂学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院系、教研室 中药学院药剂教研室

课 程 负 责 人 冯年平

申 报 日 期 2014.05.15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

填填填填 写写写写 要要要要 求求求求

一、 以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

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

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

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111.... 课程概况课程概况课程概况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中药药剂学 课程性质 专业课

课程对象中药专业本科

中英合作药学专业外国留学生、专科

课程学时(学分)140 学时(理论

70,实践 70)学分 10.0

选用教材及出版社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中药药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简述课程建设历史和获奖情况简述课程建设历史和获奖情况简述课程建设历史和获奖情况简述课程建设历史和获奖情况

该课程自 20 世纪 70 年代年设立以来,即被定位为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多年来,

在钟立贤教授和徐莲英教授等著名前辈专家的带领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和协作创新的学术氛围。目前已被我校包括研究生、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中英合作

药学专业、外国留学生以及专科生等多专业、层次设立为专业主干课程。

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传统优势课程之一,课程建设一直受到学校高度重视和大

力支持。近年来,课程项目组致力于教学改革研究,努力探索和尝试新形式下的先

进的教学方法。课程项目组先后承担上海市教委“教学高地”重点建设项目、上海中

医药大学课程建设项目等多项教学研究课题,进行了诸如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SSL(Scene simulated learning)等新型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对现有教

学内容进行结构优化和资料完善,并积极开设相关选修课程,组织编写课程讲义。

2008 年被评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

目前,中药药剂学课程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中药药剂学科为上海市教

委重点学科,药学实验教学实验中心为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学科还拥有中药药剂

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基地,

这些为本课程在科研、教学上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在全国同类中医药院校中居于领先地位,具

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历来教研团队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和教

授经验,取得显著成效。与国内同类课程相比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综合

实力、教学水平和学术地位在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课程近三年开课情况统计课程近三年开课情况统计课程近三年开课情况统计课程近三年开课情况统计(学校教务处填写)

学 期年

级学生数

学生评教 校督导组评教

填写排名情况(名次/总数)

2011-2012 12792.2390/127

讲授口齿清楚,思路清晰,

教学内容组织动画,图表配

合讲解,使枯燥内容变得比

较生动。

2012-2013 13193.31

104/131

经常就问题提问,让学生跟

着讲课思路理解新知识,

讲解清晰,举例恰当。

2013-2014 15691.41 分258/415

PPT 为教具,讲课过程中能

举临时实例,比较生动。

简述课程评教情况简述课程评教情况简述课程评教情况简述课程评教情况

作为中药学专业必修课的《中药药剂学》课程自设立起即被定位为药学各专业

的专业主干课程并发展成为学校优势学科。《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紧跟上海中医

药大学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确立了理论课教学与

实践课教学并重、并行、融合的教学理念。并进行了双语教学、PBL教学方法研究,

探索SSL(模拟情境教学法)在授课中的应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2.2.教学团队概况教学团队概况教学团队概况教学团队概况

2-12-12-12-1课程负责人情况课程负责人情况课程负责人情况课程负责人情况(其他主讲教师可参照填写,最多填写 3人)

基本信息

姓 名 冯年平 性 别男 出生年月 1967.8

学历/学位 博士

研究生

职 称教授 职 务 药剂教研室

主任

E-mail npfeng@

hotmail.com

电 话51322198 手 机 18049732659

所在院系 中药学院 研究领域 中药制药新技术、中药

新型给药系统

授课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

人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等;

1.1.1.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111))))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教学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周学时 学生总数

中药药剂学 中药学本科 6 550

药物新剂型的

理论与实践

研究生 5 120

药学文献检索 中药学、

药学本科

6 500

((((2222)))) 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生总数

医院药学见习 中药学本科 50

毕业论文 中药学本科 30

毕业论文 研究生 18

教学研究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获得的

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等

1111....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中药药剂学重点课程建设. 上海市教委 (2008-2010)

(2)中药药剂学科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上海市教委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子课题(2005-2008)

(3) 中药药剂学骨干课程建设.上海中医药大学 (2007-2009)

2222.... 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

冯年平等. 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药学教育.2002,18(1):15

3333....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霍英东基金会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冯年平,2004)

(2)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中药药剂学》(2008 )

(3)中药药剂学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

成果二等奖 (2008)

(4)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博士生导师(冯年平,2010)

(5)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冯年平,2010)

4.4.4.4. 主编的规划教材主编的规划教材主编的规划教材主编的规划教材

(1)药剂学(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教材),ISBN 978-7-5132-0331-9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3,副主编

(2)现代中药制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ISBN 978-7-117-12584-0/R·12585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5 常务副主编

(3)药剂学实验(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教材),ISBN 978-7-5132-1349-3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4,副主编

学术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承担部分);在国

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等

1.1.1.1.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 1)冬凌草甲素口服自微乳给药系统的研究 .上海市科委纳米专

项.2008-2010,主持

(2)中药脐敷贴剂的研究. 上海市科委中药现代化专项. 2007-2010,主持

(3)乌药总碱抗类风湿关节炎候选药物研究,科技部,制剂负责人.2009-2010

(5)中药醇质体及其经皮吸收机理研究. 教育部. 2009-2011,主持

(6)中药纳米技术研究,上海市教委创新平台.2011-2013,主持

(7)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难溶性中药组分固体分散体 ,教育部博士点基

金.2013-2015,主持

2.2.2.2. 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主要主要主要主要 SCISCISCISCI 论文(含通讯作者论文(含通讯作者论文(含通讯作者论文(含通讯作者))))::::

1. Zhang Yong-Tai, Han Meng-qing, Shen Li-Na, Zhao Ji-Hui, FengFengFengFeng Nian-PingNian-PingNian-PingNian-Ping*.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formulated for transdermal aconitine administration and

evaluated in vitro and in vivo. JournalJournalJournalJournal ofofofof BiomedicalBiomedicalBiomedicalBiomedical Nanotechnology.Nanotechnology.Nanotechnology.Nanotechnology. 2014.4,2014.4,2014.4,2014.4, inininin

presspresspresspress

2. Rong Tan, Mengmeng Niu, Jihui Zhao, Ying Liu, Nianping Feng .Preparation of

vincristine sulfate-loaded poly (butylc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s modified with

pluronic F127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lymphatic tissue targeting. JournalJournalJournalJournal ofofofof DrugDrugDrugDrug

TargetingTargetingTargetingTargeting 2014.4,Available online

3. Zhang YT, Xu YM, Zhang SJ, Zhao JH, Wang Z, Xu DQ, FengFengFengFengNPNPNPNP. In vivo

microdialysi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ransfersomes as a novel transdermal delivery

vehicle for cinnamic acid. DrugDrugDrugDrug DevDevDevDev IndIndIndInd Pharm.Pharm.Pharm.Pharm. 2014;40(3):301-307

4. Yong-Tai Zhang, Li-Na Shen, Ji-Hui Zhao, Nian-PingNian-PingNian-PingNian-Ping FengFengFengFeng. Evaluation of psoralen

ethosomes for topical delivery in rats by using in vivo microdialysis. IntIntIntInt JJJJ

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medicine 2014:9 669–678

5. Li-Na Shen, Yong-Tai Zhang, Qin Wang, Ling Xu,Nian-PingNian-PingNian-PingNian-Ping FengFengFengFeng. Enhanced in

vitro and in vivo skin deposition of apigenin delivered using ethosomes. IntIntIntInt JJJJ

Pharm,Pharm,Pharm,Pharm, 2014 ,460(1-2):280-288

6. Yi-qing Zhao Li-ping Wang, Chao Ma, Kun Zhao, Ying Liu, Nian-pingNian-pingNian-pingNian-ping FengFengFengFe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etrandrine-phospholipid complex loaded lipid

nanocapsules as potential oral carriers. IntIntIntInt JJJJ 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medicine.2013:8,4169-4181

7. Shi F,Yang G ,Ren J,Du Y,FengFengFengFengNPNPNPNP. Formulation design,preparation, and in vitro

and in vivo characterization of β-elemence-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IntIntIntInt

JJJJ 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medicine. 2013:8,2533-41

8. Zhang SJ, Zhang YT, Zhao JH, Shen LN, Shi F, FengFengFengFengNPNPNPNP. Preparation and in vitro

anti-tumor properties of toad venom extract-loade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Pharmazie.Pharmazie.Pharmazie.Pharmazie. 2013:68(8),653-660

9. Zhang YT, Huang ZB, Zhang SJ, Zhao JH, Wang Z, Liu Y, FengFengFengFengNPNPNPNP. In vitro

cellular uptake of evodiamine and rutaecarpine using a microemulsion. IntIntIntInt JJJJ

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medicine. 2012,7: 2465-2472

10. Feng Shi, Ji-Hui Zhao, Ying Liu, Zhi Wang, Yong-Tai Zhang, Nian-PingNian-PingNian-PingNian-Ping FengFengFengFe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frankincense and myrrh oil. IntIntIntInt JJJJ 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medicine. 2012,7: 2033-2043

11. Zhi-Qiang Chen, Ying Liu, Ji-Hui Zhao, Lan Wang, Nian-PingNian-PingNian-PingNian-Ping FengFengFengFeng. Improved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the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 indirubin by a supersaturatable

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IntIntIntInt JJJJ 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medicine. 2012,7:

1115-1125

12. Jie Xu, Ji-Hui Zhao, Ying Liu, Nian-PingNian-PingNian-PingNian-Ping FengFengFengFeng,Yong-Tai Zhang. RGD modified

poly (lactic acid) nanoparticles enhances tumor targeting efficiency of oridonin. IntIntIntInt

JJJJ 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medicine. 2012,7:211–219

13. Yong-Tai Zhang, Ji-Hui Zhao, Su-Juan Zhang, Yang-Zi Zhong, Zhi Wang, Ying Liu,

Feng Shi, Nian-PingNian-PingNian-PingNian-Ping FengFengFengFeng. Enhanced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evodiamine and

rutaecarpine using microemulsion. IntIntIntInt JJJJ 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medicine. 2011,6:2469–2482

14. Ji-Hui Zhao,Li Ji, Hui Wang,Zhi-Qiang Chen,Yong-Tai Zhang, Ying Liu, Nian-PingNian-PingNian-PingNian-Ping

FengFengFengFeng. Microemulsion-based novel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 of

tetramethylpyrazine: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IntIntIntInt JJJJ

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medicine. 2011;6 :1611–1619.

15. Ying Liu, Pengfei Wang, Chen Sun, Jihui Zhao, Yang Du, Feng Shi, NianpingNianpingNianpingNianping

FengFengFengFeng. Bioadhesion and enhanced bioavailability by wheat germ agglutinin-grafted

lipid nanoparticles for oral delivery of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 bufalin. IntIntIntInt JJJJ

PharmPharmPharmPharm. 2011,419(1-2):260-265

16. Songming Li, Ying Liu, Tao Liu, Ling Zhao, Jihui Zhao, NianpingNianpingNianpingNianping FengFengFengFeng.

Development and in-vivo assessment of the bioavailability of oridonin solid

dispersions by the gas anti-solvent technique.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JournalJournalJournalJournal ofofofof

PharmaceuticsPharmaceuticsPharmaceuticsPharmaceutics, 2011,411(1-2):172-177

17. Ying Liu, Pengfei Wang, Chen Sun, NianpingNianpingNianpingNianping FengFengFengFeng, Wuxiong Zhou, Yang Yang,

Rong Tan,Zhiqiang Chen, Shan Wu, Jihui Zhao. Wheat germ agglutinin-grafted

lipid nanoparticles: preparation and in vitro evalu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with

Caco-2 monolayers.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JournalJournalJournalJournal ofofofof Pharmaceutics.Pharmaceutics.Pharmaceutics.Pharmaceutics. 2010;

397:155–163

18. Ying LIU, Zhi Qiang CHEN, Xin ZHANG, NianNianNianNian PingPingPingPing FENGFENGFENGFENG, Ji Hui ZHAO, Shan

WU, and Rong TAN. An Improved Formulation Screening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Appli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ChemicalChemicalChemicalChemical &&&& PharmaceuticalPharmaceuticalPharmaceuticalPharmaceutical BulletinBulletinBulletinBulletin 2010,58(1):16-22

3.3.3.3. 获得的学术奖励获得的学术奖励获得的学术奖励获得的学术奖励

(1)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第 1.(2007)

(2)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第 1.(2008.)

(3)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上海市医学会. 第 3.(2008)

(4)上海药学科技奖三等奖. 上海市药学会. 第 1.(2007)

(5)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第 3.(2010.)

(6)明治生命科学奖. 明治生命科学奖管理委员会(2011)

(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基本信息

姓 名 陶建生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3.9

学历/学位 大学 职 称 教授 职 务 教师

E-mail taoja@

sohu.com

电 话 51322190 手 机 13661941489

所在院系 中药学院 研究领域 中药制药新技术、

中药新药研究

授课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等;

1.1.1.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111))))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教学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周学时 学生总数

药事管理 本科 6 500

药用辅料 本科 6 500

药物新剂型的理

论与实践

研究生 5 120

2.2.2.2. 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

指导硕博士研究生十余名,完成毕业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

教学研究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等

1111....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中药学教育高地建设项目.上海市教委教育高地建设项目(2005-2008)

2222....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上海市教书育人优秀个人(陶建生,2007)

3.3.3.3. 主编的规划教材主编的规划教材主编的规划教材主编的规划教材

中药药剂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07.(副主编)

学术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承担部分);在国

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等

1.1.1.1.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百部生物碱分散片的研究.上海市科委.2006-2009,负责人

(2)基于纳米 HAP 载体的 20(s)-原人参二醇缓释微球载药机理 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人 2012 年 1 月-2012 年 12 月

(3)20(s)-原人参二醇自微乳释药系统的制备和体内外评价上海市科委

负责人 2010 年-2012 年

(4)双相固定化酶制备中药糖苷类成分代谢产物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员会主要参加 2012 年-2015 年

2.2.2.2. 近五年近五年近五年近五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杨骏,张彤, 李婷, 蔡贞贞, 陶建生.舒腰胶囊中有毒生物碱的检查中成

药.2014,36(1):114-118.

(2)陈玉玺, 浦益琼, 张彤, 陶建生, 王冰. 难溶性小分子药物微球体内外

释放及相关性研究进展.中成药.2014,35(12):2721-2725.

(3)许丽雯, 奚之骏, 杨铭, 陶建生. RP-HPLC 法同时测定镇惊泻火颗粒中

丹 参 素 钠 、 原 儿 茶 醛 、 丹 酚 酸 B 和 甘 草 苷 . 中 成

药.2014,35(10):2157-2159.

(4)浦益琼, 王冰,张彤, 李俊松, 陶建生,.大孔树脂柱层析法制备茜草总

醌提取物的实验研究. 中成药.2013,35(9):1900-1905.

(5)刘艳平, 丁越, 张彤, 王冰, 蔡贞贞, 陶建生.知母皂苷 BⅡ的提取及

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中药材.2013,36(6):994-998.

(6)丁越, 张彤, 陶建生,李梦艺, 蔡贞贞,栀子苷和栀子苷元血浆蛋白结

合率的 HPLC 法测定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43(10):857-860.

(7)毛冰冰, 张彤, 王冰, 陶建生.20(S)-原人参二醇干混悬剂的处方及

初步质量研究.中成药.2012,34(9):1680-1684.

(8)徐本亮, 王冰,浦益琼, 陶建生,张彤.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丹皮酚片

剂处方.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7):56-59.

(9)杨骏, 李婷, 张彤, 蔡贞贞, 陶建生.地龙舒腰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中

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2,43(6):471-474

(10)丁越, 张彤,陶建生.正丁醇萃取技术制备高纯度栀子苷的工艺研究.

中国新药杂志. 2012,21(14):1596-1599.

(11)张李赢,杨轶舜,张 彤,丁 越,蔡贞贞,陶建生.牛蒡苷元制备方法的研究.

中药材.2012,35(3):467-471.

(12)浦益琼,王冰,张彤,陶建生,丁越.茜草提取物中大叶茜草素测定的方法

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6):94-96.

3.3.3.3. 获得的学术奖励获得的学术奖励获得的学术奖励获得的学术奖励

(1)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人民政府.参加,2011,200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参加,

2003

(3)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一次 上海市医学科技奖奖励委员会 参加

2010

(4)上海市教育成果奖二等奖 负责 2013

基本

信息

姓 名 魏莉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70.5

学历/学位 博士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职 务

E-mail Weilitcm

@163.com

电 话 51322197 手 机 13818541918

所在院系 中药学院 研究领域 中药制药新技术、

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授课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

人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

生总人数)等;

1.1.1.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111)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教学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周学时 学生总数

中药药剂学 中药学本科 5 650

中药药剂学 中药学专科 3 250

制药工程学 中药学本科 4 36

中药调剂学 中药学专科 6 250

药物新剂型的理

论与实践

研究生 4 50

中药制药工程学 研究生 4 120

((((2222)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周学时 学生总数

中药制药

综合性实验

中药学本科 42 320

专业实验(四) 中药学专科 8 320

中药药剂学 中药学本科 4 250

传统制药技术 中医专业 8 200

医院药剂科见习 中药学本科 12 100

毕业论文 研究生 6

毕业论文 本科生 10

教学研究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

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获

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等

1111....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中药药剂学中成型技术教学录像制作(2006-2007)中药学教学高地

建设子项目

(2) 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的改进(2011-2012) 上海中医药大学十一期课

程建设项目

(3) 中药制药基本理论与技术(2013-2014)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课程

建设项目

(4) 制药工程课程建设(2014-2015) 上海中医药大学十三期课程建设

项目

2222.... 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

(1) 魏莉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 中医药导

报.2008,14(6):145-146

(2) 王政,魏莉*.利用 SPSS 软件实现药学实验中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 .数

理医学杂志.2014,27(1):99-102 (通讯作者)

3333....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2008)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届“杏林学者”(2009)

4.4.4.4. 主编的规划教材主编的规划教材主编的规划教材主编的规划教材

(1) 药剂学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4 编委

(2) 中药制药工艺技术解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编委

(3) 中药制药工程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编委

学术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承担部分);在国

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等

1.1.1.1.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09YZ128):热熔包衣技术改善丹参及其

复方浸膏粉吸湿性的研究(2009-2011);主持人

(2)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0873445):含糖配基中药成份体内靶向规律

及其机理的研究(2009 -2011);排名第二

(3)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中医辨证治疗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的疗效评价

研究(2007-2010); 二级监察

( 4)上海市教委创新团队:复方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团队

(2009-2013)“复方中药新型递药系统研究”方向负责人

(5)上海市科委中药现代化项目:中药复方地黄胶囊治疗帕金森病新药

开发研究(2012-2015);药学负责

(6)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沪创新 J-58):三七花的新药研究

(2005-2008);第二主持人

(7)上海市科委中药现代化项目(05DZ19102-1):培本方防治过敏性哮

喘的新药研究(2005-2008);药学负责

(8)上海市科委中药现代化项目(06DZ19712):抗心绞痛新药—可欣舒

的开发研究(2007-2009);药学负责

2.2.2.2. 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张娜,姜文雅, 魏莉*,陈挺.热熔包衣技术对丹参颗粒吸湿性的影响研

究.中成药.2013,35(1):187-189

(2)Youhua Wang, Pei-gang Qian, Ping Liu, Li Wei. Min Cao, Li Zhou,

Duan Zhou ﹡ and Zhixiu Lin ﹡ . The effects of Panax notoginseng

flower extract on changes of TGF- β / Smads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 in Heart Remodeling of Human Chymase Gene Transgenic

Mice. 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 2012 Jun;5(6):1443-8

(3)魏莉,林洁,曾佳,王志.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小儿麻甘口腔崩解片

的制备工艺 中成药 2010, 14(6):1120-1123.

(4)魏莉,林洁.粉末包衣法改善小儿麻甘方口感与吸湿性的研究.中成

药.2008,30(8):1135

( 5)王志 ,魏莉 *,陈挺 .银黄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中草

药,2008,39(4):515-517.

(6)王志,魏莉*,陈挺.三七总皂苷口腔崩解片的处方优化 .中国中药杂

志,2008,33(14):1676-1680.

(7)魏莉,周浩.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三七花蕾总皂苷的研究 .中药

材.2008,31(9):126-129

3.3.3.3. 获得的学术奖励获得的学术奖励获得的学术奖励获得的学术奖励

(1)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2009

(2)上海市优秀发明三等奖,排名第二,2007

2-22-22-22-2 教学队伍情况教学队伍情况教学队伍情况教学队伍情况

教学队伍概况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学位 职 称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冯年平 男 1967.8 博士研究生 教授理论课主讲

科研性实践教学主带

陶建生 男 1953.9 本科学士 教授理论课主讲

科研性实践教学主带

冯 怡 女 1961.7 博士研究生 教授理论课主讲

科研性实践教学主带

魏 莉 女 1970.5 博士研究生 教授理论课主讲

教学实验主带

林 晓 男 1974.11 博士研究生 教授理论课主讲

教学实验主带

沈 岚 女 1975.1 博士研究生 教授理论课主讲

教学实验主带

修彦凤 女 1974.10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理论课主讲

教学实验主带

董志颖 女 1965.1 本科学士 副研究员理论课主讲

教学实验主带

赵继会 男 1977.6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理论课主讲

教学实验主带

刘 颖 女 1978.5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理论课主讲

教学实验主带

张永太 男 1980.6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理论课主讲

教学实验主带

张 彤 男 1972.6 博士研究生 教授理论课主讲

科研性实践教学主带

王长虹 男 1964.6 博士研究生 研究员 科研性实践教学主带

魏 海 男 1969.2 博士研究生 研究员 科研性实践教学主带

王 志 女 1976.9 博士研究生 讲师理论课主讲

教学实验主带

朱春赟 男 1982.11 硕士研究生 实验师 教学实验辅带

王湘林 男 1957.6 本科 实验师 实验准备与辅带

王 靖 女 1983.2 本科 实验师 实验准备与辅带

薛海萍 女 1984.10 本科 实验师 实验准备与辅带

简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简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简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简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

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等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等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等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等

本课程教学队伍现有专职教师 12 名,外聘教师 6 人。其中,教授 9 名、副教授

5 名、讲师 1 名、实验师 4 名;博士生导师 6 名、硕士生导师 5 名;具有博士学位者

12 名。

具备良好的人才梯队结构:教学队伍具备良好的梯队结构,有 10 余人次入选

上海市、教育部等各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1 名、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2 名、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1 人、上海市教委“曙

光学者”2 人、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3 人、上海市教委骨干教师 1 人、上

海市教委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计划入选者 4 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培

养计划入选者 4 人。

具备良好的年龄结构:课程项目组专职教师平均年龄 41 周岁,45 岁以上 3 人,

35-45岁 6 人,其余均在 35 岁以下,思维活跃,创造力强。

具备合理的学缘结构:教师分别来自加拿大 Alberta 大学药学院(1 人)、中国

药科大学(2 人)、北京大学药学院(1 人)、沈阳药科大学(2 人)、新疆医科大

学药学院(1 人)等药学院校和山东中医药大学(1 人)、南京中医药大学(1 人)

等兄弟院校以及本校。

具备合理的师生比:目前师生比例约 1:10(包括中药学专业和中英联合办学药

学专业学生),师资配置较为优越。

简述近三年来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简述近三年来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简述近三年来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简述近三年来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1.1.1.1. 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教学改革

中药药剂学是对中药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重要学科,是中药学专业

的主干课程。随着学科的发展,中药药剂学在保持其传统特色的同时、也逐渐吸收

了现代药剂学的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而得到迅速发展,不断产生了新的分

支课程和交叉课程(如: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代动力学、中药制药工程等),以

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包括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的课程体系已经形成。

随着中药学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增加以及本科和大专等多层次教学的

需要,中药药剂学已包含了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近年来,我们以现代教育观念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改变以往“以教师为

中心”的被动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

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课程项目组致力于教

学改革研究,努力探索和尝试新形式下的先进的教学方法。课程项目组先后承担上

海市教委“教学高地”重点建设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建设项目等多项教学研究

课题,进行了诸如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SSL(Scene simulated learning)

等新型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结构优化和资料完善,并积极开

设相关选修课程,组织编写课程讲义。

课程项目组积极尝试双语教学,以适应当今日益全球化的社会环境,目前,一

支专业性强、素质较高的双语教学师资团队已经形成。

2.2.2.2. 教学研究成果教学研究成果教学研究成果教学研究成果

《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课程被评为课程被评为课程被评为课程被评为 2008200820082008 年度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年度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年度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年度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具体的教学研具体的教学研具体的教学研具体的教学研

究成果如下:究成果如下:究成果如下:究成果如下:

2.12.12.12.1 近近近近 3333年承担的教学课题年承担的教学课题年承担的教学课题年承担的教学课题

(1)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十三期课程建设项目:SSL 教学法在《专业实验四》教

学中的应用研究.2013

(2)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十三期课程建设项目:制药工程课程建设.2013

(3)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十三期课程建设项目:药剂学双语教学教材选编.2013

(4)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十二期课程建设项目:基于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的《中

药制剂分析》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完善.2012

(5)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十二期课程建设项目:《药学英语》教辅材料编写.2012

(6)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十一期课程建设项目:基于“讨论式”学习模式的《中

药制剂分析》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完善.2011

(7)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十一期课程建设项目: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的改进.2011.

(8)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十一期课程建设项目: “5E”教学模式在药学文献检索

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1.

(8)第十一期校级课程建设“《中药炮制学》课程考评指标体系及应用改革”.2011

2.22.22.22.2 近近近近 3333年教学研究成果年教学研究成果年教学研究成果年教学研究成果

2.2.12.2.12.2.12.2.1 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教材建设

(1)陶建生(副主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陶建生(副主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中国

中医药出版社,2003.

(3)冯年平(副主编).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教材:药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1.

(4)冯年平(常务副主编). 现代中药制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5)冯年平(副主编). 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教材:药剂学实验.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2013.4,副主编

(6)冯年平(副主编). 物理药剂学.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

科学出版社,2005.

(7)冯年平(副主编). 中成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8)冯怡(副主编)《中药药剂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

(9)陶建生(副主编).《中药药剂学习题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

(10)陶建生(副主编).《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药剂学部分》执业药师考

试辅导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1)冯年平(主编).中药提取分离技术原理与应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12) 冯怡(编委).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制剂分析.中国

中医药出版社,2003.

(13)魏莉(编委).中药学本科教材:中药制药工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14)徐莲英(主编). 中药制药工艺技术解析.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5)徐莲英(主编). 中药药剂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16)沈岚(编委)中药药剂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6

(17)沈岚(编委)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

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药制剂分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

(18)刘颖(编委)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

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药药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2.2.22.2.22.2.22.2.2 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

1. 王政,魏莉*.利用SPSS 软件实现药学实验中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数理医学杂

志.2014,27(1):99-102

2. 沈岚,林晓,冯怡. “由繁入简”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内容梳理与完善.中医教育.

2013,32(3):45-48. (获 2013 年校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

3. 修彦凤 ,张永太 ,冯年平 .中药炮制学课程形成性成绩的评价方式初探 .中医教

育,2013,32(2):26-28

4. 沈岚,林晓,冯怡. PBL 教学法在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中的运用.中国中医

药信息杂志.2012,19(6):95-96. (获 2012 年校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

5. 王志 ,冯年平 .”5E”教学模式在药学文献检索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药学教

育.2012,28(4):48-51.(获 2012 年校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

6. 沈岚,马诗瑜,周宁慧,等. 中药学专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中医教

育.2012,31(3):31-33.

7. 林晓,沈岚,冯怡. 关于中医药院校开设基础药剂学课程的思考. 中国中医药信

息杂志.2012,19(1):97-98.

8. 沈岚,林晓,冯怡. 基于“讨论式”教学法的《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完

善. 中医教育. 2011,30(5):29-31.(获 2011 年校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

9. 林晓 冯怡 沈岚. 中药专业开设中药制药综合性实验的实践与思考. 中医教

育.2011,30(3):25-27.

10. 林晓 沈岚 冯怡. 《中药药剂学》教学法的思考.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

(7):635-637.

11. 张永太,修彦凤,冯年平. 陶建生.影像教学资料在 SSL 教学法中的应用.中医教

育,2011,30(3):34-36. (获 2011年校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

12. 修彦凤,张永太,冯年平.中医专业开设《中药传统制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 [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5):14-15.

13. 张永太,修彦凤,冯年平.SSL 教学法在高职教育实验课程中的应用[J].药学教

育,2008,(2):53-55.

14. 魏莉.《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与思考[J].中医药导报,2008,14(6):

145-146.

15. 沈岚,冯年平,林晓.中药制剂分析 PBL 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J].药学教育,

2007,23(6):25-26.

16. 刘颖 , 冯年平 , 郑杭生 , 林晓 .药剂学双语教学实践 [J]. 安徽医药,

2007,11(8):767-767.

17. 张永太 ,修彦凤 ,冯年平 .“遗忘规律”在 SSL 教学法中的应用 [J].药学教育,

2007,23(4):24-26.

18. 张永太,修彦凤,冯年平.《中药炮制学》SPSL 教学法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

学报,2006,20(4):20-22.

19. 修彦凤,张永太,冯年平. 中药制药综合性实验的实践与反思. 时珍国医国药

2009,20(10):2580-2581

20. 冯年平,范广平,陶建生,等.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药学教育

2002,18(1):15-15,14.

2.2.32.2.32.2.32.2.3 获得奖励获得奖励获得奖励获得奖励

(1)陶建生:上海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07)

(2)冯年平:霍英东基金会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2003)

(3)冯年平等,中药药剂学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上海中医药大学教

学成果二等奖 (2008)

(4)沈岚: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论文(2013、2012、2011),上海中医药

大学第十一、十二期课程建设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5)张永太: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论文(2011);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文明

岗(2006)

(6)王志: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论文(2012);上海中医药大学中青年教师课

堂教学竞赛奖(2008)

(7)赵继会: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三届双语教学竞赛三等奖(2012)上海中医药

大学第十二期课程建设院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8)林晓: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二届双语教学竞赛三等奖(2010)上海中医药大

学十大杰出青年(2009)

(9)刘颖: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二届双语教学竞赛三等奖(2010)

(10)魏莉: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教师(2008)

(11)修彦凤: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青年(2008)

3.3.3.3. 解决的问题解决的问题解决的问题解决的问题

(1)教材编写与优化:积极组织、参与课程相关教材和讲义的编写,根据当代

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教材/讲义内容的组织与改革,使其更适应于教学需要。

(2)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积极运用 CAI 等教学手段,开展 PBL、SSL 等教

学方法的探索,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热情,促进了教学

质量的提高。

(3)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完善:积极创新,不忘继承,在开设制药工程学、生

物药剂学等现代药剂学课程并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同时,组织开设中药

传统制药技术课程,受到同学欢迎。

(4)双语教学稳步推进:经过九年尝试与探索,双语教学从无到有,教学内容

与方法不断完善,目前,双语教学已从主干课程向衍生课程推进,双语教学师资队

伍初具规模。

简述近三年来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简述近三年来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简述近三年来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简述近三年来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 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深造:先后有刘颖、张永太、王志、朱春赟 4 位老师进行

在职深造,目前已有 3 位获得博士学位。

2.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 PBL 等教学方法的专业培训,支持青年教师进行学校组织

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培训及英语口语培训。修彦凤参加了我校组织的三明治和微格教

学方法培训班。

3. 帮助、鼓励青年教师申报教学、科研课题。截至目前,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

每人均负责(过)至少1 项不同层次的教学改革课题和科研课题,其中有3项国家自

然基金青年基金。

4. 组织青年教师进修、培训与出国交流:根据学校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目的

地组织教学团队中的中青年教师学习交流。如赵继会老师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访问

学者;林晓老师赴新加坡理工大学学习交流;张永太赴复旦大学做访问学者。

5.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教研室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以加

强与各兄弟院校、科研所的交流。我们每年组织教师参加药物制剂大会,学人之长,

补己之短,使青年教师增长了见识。

3.3.3.3.课程描述课程描述课程描述课程描述3-1 简述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课程教学目标

上海中医药大学创立于 1956 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

高等院校之一。学校拥有 600 多名专家和教授,1 名两院院士,多名全国名中

医、上海市名中医以及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等。建校近 50 年来,为国家培养

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的办学

目标是朝着高层次、研究教学型、外向型方向不断努力,努力建成为国内一流、

世界著名的中医药大学。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将学生的培养工作列为学校最重

要的工作之一,紧跟学科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式,开展了一系列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如在全校开展 PBL 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应用,实施本科生

导师制,探索跨专业、跨学科和跨学校学习,开展本科生个性化培养工程等,培

养基础扎实、学有专长,适应性强的中医药专业人才。目前,学校生源情况良好。

我校的中药学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 2009 年学科评

估中名列第一。

作为中药学专业必修课的《中药药剂学》课程自设立起即被定位为药学各专

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并发展成为学校优势学科。《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紧跟上海

中医药大学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确立了理论课

教学与实践课教学并重、并行、融合的教学理念。通过对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

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要求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

识和技能;熟悉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药剂学进展概况及制剂专用

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和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

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全部为高级以上职称,并全部实施多媒体教学。

为使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设置、安排了大量的实践课程,如

在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与理论课程章节相配套的《专业实验四》实验课程,

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即得到实践锻炼;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开展为期6 周的

《医院药学实习》实践课程,让学生接触到医院药学工作中实际的制药、配药与

用药过程,更加深对本课程与中药学学科重要性的理解;在学生进入毕业论文实

习前夕,进行《中药制药综合性实验》实践课程教学,安排3 个系统的中药制药

实验,从药材的鉴别、炮提取直至制剂成型与质量检查,让学生熟悉中药制剂的

制备的全过程。

经过30 余年的建设与发展,本课程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已处于领先水平。课

程组将进一步努力,将本课程建设成为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先进、

适合于多层次人才培养的精品课程。

3-2 课程内容(包括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含实践教学活动的课程需说明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全书共 22 章,在“绪论(3 学时)”之后,分 3 大部分:

第一部分将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归纳在“药剂制备基础知识”

中,内容广泛涉及到粉碎、筛析、混合、制粒,中药材的提取、分离、浓缩与精

制,配合介绍散剂、浸出药剂、液体药剂等剂型(第 2~7 章,14 学时);

第二部分以“中药剂型”基本上按液体、半固体、固体、气体剂型顺序编排(第

8~17 章,32 学时),详细介绍了每种剂型的特点、制备、质量标准等内容;

第三部分以“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与疗效” (第 18~22 章,19 学时),

充实了许多药物制剂新技术;最后讲述制剂与疗效的关系,并简单介绍中药的研

制程序及注意事项。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针对中药药剂学综合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强的特点,教学团队设计、建立了

较为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基本实验技能、医院药学实习和制药综合

实验等 3 个模块,分别安排在理论课教学的同时、理论课教学结束后以及毕业

专题实习之前等三个不同的阶段,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

中药药剂学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教学效果良好。

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实验课教学尤为重要。本

实践课程的设计思想主要突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旨在让学生在大量实践中加深

对《中药药剂学》课程的认识与理解。

课程组建立了包括基本实验技能、医院药学实习和制药综合实验等 3 个模

块的课程体系,并安排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使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践,加深对

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中药药剂学全面而系统的认识。

《中药药剂学》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其

中的医院药学实习实践模块教学为例,课程实施后,学生普遍对《中药药剂学》

课程更加重视,更加深了作为药学专业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增强了职业素养。

1.1.1.1. 基本技能实验模块:基本技能实验模块:基本技能实验模块:基本技能实验模块:

(1)实验讲解、清洗仪器 4 学时

(2)散剂 4 学时

(3)药酒 4 学时

(4)液体药剂 4 学时

(5)煎膏剂 4 学时

(6)栓剂 4 学时

(7)软膏 4 学时

(8)注射剂 12 学时

(9)颗粒剂 8 学时

(10)片剂 8 学时

(11)微囊 4 学时

(12)溶出度 4 学时

(13)青霉素 G 钾盐稳定性 8 学时

(14)考试 4 学时

2.2.2.2. 医院药学实践模块医院药学实践模块医院药学实践模块医院药学实践模块

医院药学实习内容根据各医院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实习期间学生依照医院药

剂科人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课题组为每位同学发放一册《医院药学实习手册》,

其内容包括:每日实习日记、一周小结、带教老师意见以及考核评分等内容等。

3.3.3.3. 制药综合实验模块制药综合实验模块制药综合实验模块制药综合实验模块

(1)专题讲座 8 学时

(2)银黄口服液 24 学时

(3)罗布麻冲剂 24 学时

(4)丹皮酚注射液 26 学时

3-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中药药剂学》课程重点在中药制剂基础知识、药物剂型与制剂技术等,综

合性和应用性强、知识点较多,在教学中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完美结合,让

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本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难点问

题。

教学团队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在改进理论课教学方法的

同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和

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首先,实现了本课程全程多媒体教学,同

时积极开展 CAI 教学、PBL 和 SSL 等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实践教学

方面,建立了包括基本实验技能、医院药学实习和制药综合实验等 3 个模块的

课程体系,并安排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实践中,加深对理论

知识的理解:在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进行中药药剂学基本实验技能实践;结束后,

组织学生到驻沪各大医院药学部或药剂科实习,让学生在现实应用中反刍理论知

识;在学生毕业实习之前,再安排中药制药综合实验课程,使学生对中药药剂学

的理论和应用知识有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认识。

3-4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教学、指导方法(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

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组织形式:

基本技能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基本技能模块:通过各种剂型的处方设计、制备和质量检查等内容,使学生

掌握和熟悉中药制剂单元操作技术、各类剂型的特点、制备方法等基本实验技能,

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在系统讲授实验内容之后,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对

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即时指导。

医院药学实习模块医院药学实习模块医院药学实习模块医院药学实习模块:组织学生进行 6 周医院药学部或药剂科见习,聘请医院

药剂科专业人员做兼职指导教师,学生在药学部各科室进行实践,增加对医院药

剂学工作的客观认识,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与医院带教老师密切协作、

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与学生沟通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制药综合实验模块制药综合实验模块制药综合实验模块制药综合实验模块:在学生毕业实习前夕,安排 3 个较为完整的专题实验,

使学生熟悉中药制药的全过程,对学生的各项相关实验操作技能进行“串联”式训

练,帮助学生纠正不规范操作方式,使其在后续的实习甚至工作中具有较好的适

应能力。教师先行组织 4 个与实验相关的综合讲座,之后进入实践环节,在学生

操作过程中对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即时指导。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1.1.1. 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

1.11.11.11.1 多媒体教学手段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普遍使用

中药药剂学理论课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高质量的电子课件的运用,以图像、

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提高教学效果。

1.21.21.21.2双语教学的实施双语教学的实施双语教学的实施双语教学的实施

积极组织实施双语教学,培养双语教学队伍,先后选派 3 名青年教师出国进

修,选编药剂学双语教学讲义,引导学生检索英文文献,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水

平,拓展学生的视野。

针对我校中药学院中英合作药学班的具体情况,对对实验课程采取中外教师

联合带教的方式,深受学生好评。

在双语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探索:①为了获得较好的课堂效果,根据

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重点突破专业词汇。在授课前1 至

2 周,教师把专业词汇罗列出来,需要重点掌握的专业词汇还配有英文解释,便于学

生做好预习。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熟练掌握国外原版教材的

内容,还要把所讲授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英语表达出来,同时根据课堂内容的难易

程度,适当调节课程进度,以便学生消化吸收。②教师在每次上课前,用 5 -10 min

左右的时间启发学生用英语复述上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对学生的错误及时更正。

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的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③重视学生对教学工

作的反馈。不定期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调查反馈,通过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来改正教

学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实践证明这对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非常有益。

1.31.31.31.3 PBLPBLPBLPBL与与与与 SSLSSLSSLSSL等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教学方法的应用

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增加师生互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取得了良好效果。

PBL 教学法是我校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教学团队积极实践并展开相关研

究。如针对中药制剂分析的问题设计的进行了研究:①问题必须具备开放性。认

为 PBL 教学法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为“以学生讨论为中心”,使学生研究

和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拓展和延伸。同时,PBL 教学法又具有各抒己见、学术

自由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通常 5~6 人 1 组,将本学科

与相关学科、直接与间接实践经验、个人与他人的专业优势有机联系起来。因此,

设计的问题应没有固定化、模式化的“正确”的答案,而应该是一个不断可以完善的

方案,答案有其动态发展性。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各抒己见,对

小组活动的优良性负责,最终小组内部达成一致意见,推选代表进行观点陈述。同

时由于问题的开放性,班级汇总讨论时各小组间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各有不同,

出现组别之间的争论。通过这种良性的思想碰撞和教师的“点睛”式引导,所提出的

解决方案就会越来越完善,在此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对所获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的能力的目的。②问题必须设定在一定的情景中。问题情景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

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促动因子之一,可提高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和延长学生对信

息的记忆时间。就中药制剂分析课程性质而言,问题必须将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

中药药剂学等专业知识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结合起来,教师可根据实

际的学科领域和教学环境构建问题情景。③问题必须呈动态发展性。问题的动态

发展性是跟随药品领域的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不断修

订而体现的。最典型的如药品质量标准从原先的单指标控制,到多指标控制,再到

指纹图谱的整体控制。因此,在对问题的设置及参考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

虑到这一点,随着当前的药品政策及科技发展而动态变化。④中药制剂分析与化学

药品的药物分析不同。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干扰较多,药效物质基础不甚明确,被测

成分含量较低、差异较大。评价中药制剂的质量不能简单套用化学药物的分析方

法,而需要用综合的、宏观的、多指标的方法来进行,这就决定了问题的复杂性。

SSL 教学法即基于情境模拟下的教学法,其理论基础是基于认知教学理论中

的“情境认知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复杂、多元的,知识的获得受

到相应的问题情境的限制。教学团队对 SSL 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具

体实施程序见下图:

概述章节 SSL 教学

讨论与引申

系统章节的 SSL 教学

小组互动、讨论

现场情景检验

评价体系

总结

CAI

教学 实验室

中药房、饮

片厂

实验操作

书面考试

反馈

SSLSSLSSLSSL教学法实施流程教学法实施流程教学法实施流程教学法实施流程

对参加本教学法授课的学生发放 30 份调查问卷,满意率为 96.7%。对比传统

方式授课班(A 班)与 SSL 方法授课班(B 班)学生书面考试成绩,结果如下:

AAAA、、、、BBBB 班学生课程书面成绩考试试卷分析报告班学生课程书面成绩考试试卷分析报告班学生课程书面成绩考试试卷分析报告班学生课程书面成绩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n1n1n1n1 ==== n2n2n2n2 ==== 30)30)30)30)

书面成绩试卷分析(见表 1) 显示:试卷难易程度适宜,学生成绩正态分布良好,

比较发现 B 班(SSL 教学班) 成绩明显好于 A 班(传统方法教学班) 。

2.2.2.2. 实验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2.12.12.12.1 基本技能实验基本技能实验基本技能实验基本技能实验

《中药药剂学》基本技能实验的教学注重在以下方面:①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实验安排在《中药药剂学》理论课授课两周后开始, 这时正好在相关理论课学习

之后, 不仅可以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②内容

设置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实验内容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各种剂型的全面覆盖,

又要考虑常用剂型的重点掌握,以及制备过程中的单元操作的学习。在教材的选用

上, 使用自编实验教材, 经过多年的应用和不断改进, 比较成熟。③着重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能力。④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拍摄并逐渐积累相关多媒体课

件, 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使学生掌握操作要点。

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2.22.22.2 医院药学实习医院药学实习医院药学实习医院药学实习

医院药学实习为时 6 周,在全市各大型医院药学部或药剂科进行,聘请医院

药剂科专业人员做兼职指导教师,教师与医院带教老师密切协作、跟踪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与学生沟通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32.32.32.3制药综合性实验制药综合性实验制药综合性实验制药综合性实验

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开设了中药制药综合性实验。

采用专题实验形式,培养学生对中药制药全过程的整体认识。教学中开设专

题讲座,使学生对实验中可能用到的技术方法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有较为全面、整

体的了解。

3-5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1.1.1. 教材选用与建设教材选用与建设教材选用与建设教材选用与建设

我们一直坚持使用国家规划或推荐优秀教材以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在教材

建设方面,陶建设教授、冯年平教授、魏莉教授、沈岚教授、林晓教授、刘颖副

教授分别参加了国内多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任副主编或编委。

目前本课程选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

(中国中药出版社 ,杨明主编)作为本科学生教材。

主要参考教材:

高等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药药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张兆旺、范碧亭主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崔福德

主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习题集》,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张兆旺主编(本校陶建生教授副主编)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药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李范

珠主编(本校冯年平教授副主编)

同时,根据学校实际,自编了多种校内教材(讲义),主要有:《中药药剂专

业实验》、《中药制药综合实验》、《医院药学实习手册》、《药剂学双语教学讲义》、

《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等。

2.2.2.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的使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的使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的使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的使用

2.1 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检索、阅读相关专业文

献,并采用 PBL 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2 注重加强试题库建设。针对教学内容的每个章节,建立了试题库,为学

生知识的复习、巩固、强化、自我测试等提供了便利。

2.3 积极开发、应用 CAI 课件、多媒体及网络教学。

3.3.3.3. 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结合学科发展和本校实际,教学团队编写了多种校内教材和讲义,注重对实

验教材及其内容的及时更新。目前,实验内容包括基本技能实验、设计型综合性

实验、开放式实践等多种形式,使我校药学专业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理论知

识、操作技能、科学思维、职业素养均得到锻炼与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4.4.4. 实践性教学环境实践性教学环境实践性教学环境实践性教学环境

基本技能实验和制药综合实验均在我校““““药学类药学类药学类药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

成。

依托学科优势,我校从 1998 年起开始教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将归属于

各教研室的实验室重组与合并,成立了二级学院管理的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2002 年,学校为配合创新型中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整合资源,建设开放

型实验教学技术平台,实现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的互通,又将各二级学院的教学实

验中心加以整合,历时 1 年完成了校级实验教学中心的组建,包括中药学和中医

学两个重要组成部分。2003 年,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在新校区正式运行,相当于独

立的二级教学单位建制。实验教学中心的工作接受主管校长的全面领导,中心重

大决策向学校实验室建设委员会提出征询意见,中心主任具体贯彻实施。2006 年,

中心通过“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评审,成为上海市医药类实验教学示范中

心。2007 年 10 月,中心以中药学实验室为主体,申报并获批准成为“药学类”国

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根据高等中药学教育的特点,围绕高层次、创新型、外向型的总体目标,实

验教学中心从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注重个性、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

体系原则出发,建立了以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基本型、综合型、创

新型实验分布合理,分层次、多模块实验课程相互衔接的现代中药学的实验教学

体系。实验教学范围以本科生为主、涵盖研究生等各层次教育。

在管理模式上,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四条途径,整合拓展实验教学资源空间。

一是实验教学中心突出服务学科的功能定位,依托二级学院学科、教研室,通过

建立实验教学研究组的形式,联合中心与学科,统一制定实验教学的整体方案,

保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相互协调。二是发挥中心的纽带作用,充分利用

学校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资源,通过建立科研实验室向教学开放及科研导师

聘任制度,建立中药创新型实验教学平台。三是通过建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等学

术管理组织,统筹全校实验设备的配置,加强实验设备建设的规划和论证,使全

校实验设备资源实现开放、共享。四是利用中心中药学、中医学两个实验教学平

台,使实验体系实现医药学科的交叉融合,充分体现中医药理论在中医教学中的

指导意义,形成中医、中药学两大专业实验体系相互开放的格局。实现了“统建

统管、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了一支稳定

的、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互通,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可

持续发展的实验教学队伍。

实验教学中心下设的药学实验室有理化基础及仪器分析实验室、专业基础实

验室(包括药用植物及生药学实验室、药理学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中药药

剂及中药炮制实验室、中药标本陈列室及中药百草园)、专业综合实验室、创新

研究实验室(包括中药生物工程研究室、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穆拉德中药现代

化研究中心、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制药工程实验室等)。中心面向全校本专科生、

研究生开设不同层次的实验课程,同时也为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

提供实验技术平台。

实验教学中心拥有设备总资产值 3419 万元,实验室面积达 15200 平方米,

承担实验课 38 门,开设各类药学实验 315 项,覆盖中医学(医药结合方向)、中

药学、药学(中英合作)、中药制药等 4 个专业,年学生人数 900 余人,2006-2007

学年完成实验人时数 163936,其中有综合性实验课程比例达 82%。此外,部分药

学类课程尚对中医专业开设。

医院药学实践在签约的上海市 20 余家大中型医院药学部或药剂科(见下表)

完成。

医院药学实践单位医院药学实践单位医院药学实践单位医院药学实践单位 带教教师带教教师带教教师带教教师 实习单位联系人实习单位联系人实习单位联系人实习单位联系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沈岚 周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林晓 王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林晓 王凌

上海市中山医院 刘颖 戴佩芳

上海市华山医院 魏莉 付文焕

上海市新华医院 赵继会 田怀平

上海市东方医院 修彦凤 肖蕾

上海市瑞金医院 沈岚 杨莉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王志 韩吉

上海市仁济医院 王志 逄晓云

上海市中医医院 魏莉 王惠新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赵继会 仲霞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 修彦凤 陶红慧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 赵继会 吴飞华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 魏莉 刘解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

院长宁分院

董志颖 刘占文

上海市浦东人民医院 张永太 邓筱华

上海市浦东中医医院 张永太 周涛

上海市肿瘤医院 刘颖 于波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院 董志颖 舒成喆

上海市长宁区红十字医院 董志颖 董小燕

5.5.5.5. 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目前学校校园网络已覆盖包括学生生活区在内的所有学校所属区域,为网络

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通过校园网可方便地查阅学校购买的中、英文大型数据

库,为学生获得知识提供便利。

3-6 考核内容与方法

考核内容与方法考核内容与方法考核内容与方法考核内容与方法

基础技能模块基础技能模块基础技能模块基础技能模块:侧重平时实验要求,结合报告及各部分实验结果进行评分。

实验成绩由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考试 3 部分组成,具体的分数分配为,

平时表现 20 分,实验报告 40 分,实验操作考试 40 分。

医院药学实习模块医院药学实习模块医院药学实习模块医院药学实习模块:医院药学实习模块成绩由 3 部分组成,分别为:学生自

评成绩;医院指导老师评分成绩由医院负责学生实习的工作人员根据学生实际表

现,对每位学生予以评分;带教老师评价为教研室负责该学生实习工作的老师,

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给学生打分。课程组为每位同学配备 1 本医院药学实习手

册,学生必须完成实习日志、周记等记录,由医院指导教师按照手册评分办法登

记学生每周成绩,实习结束后汇总,综合评分,作为学生最终考评分数。

制药综合实验模块制药综合实验模块制药综合实验模块制药综合实验模块:侧重平时实验要求,结合报告及各部分实验结果进行评

分。实验成绩由平时表现、实验报告 2 部分组成,各占 50%。

3-8 简述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1)针对中药药剂学综合性与应用性强的特点,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创造性地

开设了中药制药综合实验课,注重加强学生对中药制药全过程的理解和对中药药

剂学的整体认识。

(2)探索性地将对传统制药技术的继承与对现代药剂学知识的学习相结合,

注重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以科研引领教学。

(3)教学新方法的研究与实践:PBL 和 SSL 等教学方法的应用,促进了师

生互动;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外语素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我校中药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

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 2009 年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中药药剂学课程为上海市教

委重点建设课程,上海中医药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目前有专职教师 12 名,兼职教师 6 人。专职教师中教授 5 名(博士生导师 3 名),

副教授 5 名(硕士生导师 6 名),讲师 1 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 9 名,专职教

师分别来自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兄弟院校,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年轻富有创

造力,学缘结构合理。

本课程设立历史悠久,培养了一大批在行业内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及技术

骨干。中药药剂学实验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证为三级实验室;中药药剂学学

科现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中药制药工程中心现为教育部工程中心;中

药药剂学课程建设体系为上海市教委教育高地特色学科—中药学的重要内容;教

学实验中心现为国家级示范中心。

无论是硬件设施、软件条件,还是在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材建设、教学

方法、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本课程及所在学科的综合实力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

领先地位。

3-9 简述课程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及今后改进的措施

(1)课程组申报精品课程起步较晚,相关内容及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充实与完善。

(2)实验教学的现场授课影像资料有待进一步丰富。

4.4.4.4.政策保障政策保障政策保障政策保障

高等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现实任务,也是高等教育发展

的必然趋势。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锻炼高素质的

师资队伍,健全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上海中医药大

学一贯重视教学质量,并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在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工作中的作用。

学校通过制订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制度保证和稳定的投入,为建设高水平的精品

课程创造了条件,并以教育部“五个一流”(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

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建设、一流的教学管理)为标准作为精品课程建设

的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1.由主管教学领导和校内著名教授组成,成立校级的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委员会,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况与发展方向,制定学校精品课程发展规划,

作为全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呈报校长会议审阅,通过后由教务处

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具体负责实施;

2.重视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每年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大力进

行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的立项工作。校级课程建设项目每年约设 100 余项,结

教学改革项目,通过分析当代社会对医学教育发展和对中医学人才基本知识、能

力和素质的要求,重点在课程内容改革、讨论式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实践教学

改革、多媒体教学手段改革和教学研究等领域进行建设,并从历年完成的优秀课

程建设项目中选取 5-10 项推荐为市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上述项目均给予匹配

专项经费以保证建设投入,市级项目经费除上级教委专项投入外,学校另设立基

金给予资助。近 3 年来,学校每年用于课程和教材建设的经费投入均不少于 50

万元。

3.强化对课程和教材建设考核力度和方法。学校将课程和教材建设纳入严格考

核体系,由学院和学校两级分别对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最后结果实施检查。检

查参照科研评价要求对课程建设项目开展分阶段考核,凡按计划书设定的进度进

行实施、中期检查考核通过的项目给予继续进行建设,并按考核结果确定进一步

经费资助额度;未通过中期检查的项目将责成学院督促其整改,并再次组织专家

检查通过后才给予经费资助进一步建设。年度检查评审采取按不同建设类别分别

设专场进行评审,突出分类指导,确保评审工作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4.完善有关激励机制,每年对优秀建设项目进行奖励。为了推动精品课程

建设的深度与广度,学校除将课程建设开展情况列为教师岗级考核工作量计算范

围外,每年在校级专项奖励中设精品课程建设奖,对各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和团队

进行奖励,奖励额度等同于科技成果奖,并在一级岗位评定中对市级以上的精品

课程予以倾斜。除物质奖励外,学校重视运用校内外有关宣传工具对得奖的精品

课程建设项目,以及项目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给予褒扬,对他们的事迹给予报道宣

传,

在校内营造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氛围。

5.精品课程项目建设与队伍锻炼、人员培训相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围绕建设要求,开展一系列相关师资进

修和培训工作,在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管理手段改革、现代教育

技术运用、双语教学能力培养等多方面进行精品课程团队间成员的培训,通过以

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以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促进教师素质和教

学能力提高,适应新时期新阶段教育学的不断发展。

通过实施以上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目前我校已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建设

成果:学校现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 5 门,上海市精品课程 10 门,校级精品

课程 25 门。目前在建课程建设项目共 100 余项。课程涉及公共课、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并在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创新,尤其在网络教

学、PBL 教学、实验(实践)教学、双语教学等项目上逐渐实现重点突破,已有

一定数量的反映教学改革成果的论文发表在有关高等医学教育的杂志上。数支优

秀的教学团队也已经在校内纷纷涌现出来,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4-2简述对本课程建设、遴选推荐和后续建设的规划等举措

1111 建设目标与步骤建设目标与步骤建设目标与步骤建设目标与步骤

课程项目组经过比较国内同类院校同类课程和我校其他课程情况,做出以下

建设目标:

(1)依照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完善各项资料,力

争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2)继续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努力探索适合于本课程教学的、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质量的教学方法。

(3)加强双语教学,规范双语教学教材,优化双语教学方法,形成特色。

(4)丰富教学影像资料,完善试卷库建设,充实本课程网络教学资源。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1. 加强本门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参加有关教学和科研培

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2. 以学科建设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

内容。

3. 加强精品课程年度考核,并制订激励措施,保证建设经费的投入。对于检查

不达标的课程,督促有关教研室和负责人限期整改。

4. 做好学校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他课程建设。

5. 通过学校课程中心网络平台,整合学校精品课程,促进学校网络教学,使每

个学生都能充分利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学习相关知识。

5.5.5.5.推荐意见推荐意见推荐意见推荐意见

5-1 课程负责人

本人承诺:表中所填内容均真实有效,并将在精品课程荣誉有效期内继续承

担课程的主讲任务。

签 字:

日 期:

5-2 教务处意见

本课程符合上海市级精品课程申报要求,已按相关程序完成了校内遴选推

荐工作(评审专家组名单、专家意见等附后)。

课程申报材料等已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在学校网站上公示。

微课程视频将/已在学校招生宣传网站上发布。

负责人签字(盖章):

日 期:

5-3 学校意见

主管校长签字(盖章):

日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