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2017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中國文學科 教師會議 1120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 1

2017弡掇港巫學帬憑当橠 巫國帬學科 昐搁會熚 · 当庱構思彧帬應思当主人翁與「慙帔」的關係, 幎帕「起悎」的晚意,彔帬巫「慙帔」的帔情與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2017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中國文學科 教師會議

11月20日 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

1

2

試卷一 文學創作

試卷一 文學創作(佔全科總分百分之三十四)

• 朋友,起來 (選題率:53%)

• 遲來的驚喜 (選題率:47%)

3

評核重點

• 立意取材

• 寫作技巧

創意和想像、描寫和觀察、論述和說明、布局謀篇、

修辭技巧、語言風格……

• 情感和體會是否真切和感人 (效果)

4

解題及寫作要求

題一 「朋友,起來」

5

(1) 解題

「朋友」是彼此友好的人,其中可以有不同的種類,由點頭之交到生死知己,從不知身在何方的「網友」到摯愛寵物、日夕相伴的玩偶,雖屬單方面感情投入,亦可視為「朋友」;甚或在日常生活裏,對陌生人表示友好,也可以稱對方為「朋友」。

「起來」可指動作,即由臥而坐,或由坐而立,亦可引伸為心理、精神上的振作。

6

考生構思行文應思考主人翁與「朋友」的關係,以及「起來」的涵意,而文中「朋友」的友情與「起來」應有密切關係。

文章內容宜清楚解釋要求朋友起來的原因,以及這要求對篇中人物的意義和價值。考生可抒發或描寫此短語出現的原因、氣氛、感情或想法。

7

• 如考生論述「朋友,起來」這句話的意義及作用,只要言之成理,亦無不可。

• 即使通篇未有出現「朋友,起來」這句話,只要能完全表達當中精神,亦無不可。

• 如文中只着重描寫或說明朋友交往的經歷或友情,卻沒有意識扣連「朋友」與「起來」二者的關係,則有扣題不佳之弊。

8

(2)寫作要求

本題有兩個部分考生須敍述或描寫清楚:

一是「朋友」,考生應交代朋友間的友誼,當中或深或淺,或不同的交往經歷。

二是「起來」的背景、原因及感情,甚或伸延至「起來」產生的後果。

考生的立意和取材並無規限,但必須扣連以上兩項,清楚表明兩者的關係。

9

判斷文章高下,可考慮以下幾點:

1. 內容取材是否深刻。若作品只涉及事實層面,例如只簡單交代人物交往經過,以及請求朋友起來的因由,卻描述單薄,抒情浮淺,議論欠詳,沒有緊扣朋友與起來之間的關係或意義,則有欠深度,表現平庸。

2. 所抒發的感情是否具感染力/所發表的議論是否具說服力。

3. 如考生別具創意,並有意識地運用恰當的文學手法,則顯示有較高的創作能力。

10

題二 「遲來的驚喜」

11

(1) 解題

「遲」可指後於規定的或合適的時間,如遲到。題目中的「遲來」可指遲到這種行為,亦可指延遲後才出現的狀況,舉凡不按時而至的情況,都屬於「遲來」。

「驚喜」是主觀心情或感覺,代表當事人遇上的事情,在他意料以外卻又令他開心高興,可以是因驚而喜,或由驚轉喜,或是驚喜交集;亦可分為「驚」與「喜」,即驚奇、驚慌、詫異,以及高興、開心、感動。無論採以上哪種解釋,都必須包括「驚喜」的感覺。

12

• 考生可發揮自身創意,構想「遲來」的是什麼人、事情、物件、感受等,只要緊扣「遲來」的意思,言之成理,能發揮情志,則符合題目的要求。

• 如考生運用恰當的文學筆法,構思取材別樹一幟,只要不離題旨,合於情理,亦應接受。例如:以「遲來」作主體,探討它帶給人的驚喜,作哲理上的省思,或思考「遲來」與「準時而至」,何者方是驚喜,又或議論「遲來」是驚或是喜,亦合題旨。

13

(2) 寫作要求

本題有兩個部分考生須敍述或描寫清楚:

一是「遲來」,考生要在文章內寫明「遲來」所指為何,是一個人、一件事、一個狀況等。

二是「驚喜」這感覺。

考生的立意和取材並無規限,但必須扣連以上兩項。文章內容必須有「遲來」的部分;以及述寫由「遲來」而引發的「驚喜」,或由「遲來」論及「驚喜」。無論記敍、抒情或議論,「遲來」與「驚喜」均為文章的主要部分,不可或缺,否則恐會扣題不準。

14

判斷文章高下,可考慮以下幾點:

1. 內容取材是否深刻。若作品只涉及事實層面,只浮泛交代「遲到」的經過和人事,而未能深入描述和刻畫「遲來」所引發的反應、感受和思想,或未能說明「遲來」與「驚喜」的關係,則有欠深度。再者,文章是否能夠呈現「驚喜」這感覺,不至有偏頗,又或是能否把「驚喜」的情感變化生動地表達出來。如只能片面或單調地寫驚或喜,則有欠深刻。

2. 「遲來」與「驚喜」的關係是否緊扣而合理,是否情理交融。

15

判斷文章高下,可考慮以下幾點:

3. 所抒發的感情是否深刻具感染力/所發表的議論是否具說服力。

4. 如考生寫作時有意識地運用恰當的文學技巧,則顯示有較高的創作能力。

16

• 本卷旨在測驗考生之構思與寫作能力,評分時,分別就內容與技巧兩方面考慮(各佔50%)

• 各品級之分數換算有如下表:

評分方法

17

品第 內容(10分) 技巧(10分)

上上 10 10

上中 9 9

上下 8 8

中上 7 7

中中上 6 6

中中下 5 5

中下 4 4

下上 3 3

下中 2 2

下下 1 1

不入品 0 0

18

• 倘文章內容嚴重偏離題旨:

• 內容分不能高於下上(即3分);

• 技巧方面則視乎情況而定,可酌量扣分。

19

朋友,起來:考生一般表現

本題特色有三:

一是以「朋友」為題,從而考核考生書寫人物情誼的能力;

二是題中的「起來」既可實指具體動作,也可引伸為心

理、精神上的振作,考生書寫其中一個意思,或兩者涵

意兼備,均無不可。就考生實際取材而論,則以採用

「起來」的引伸義者較多;

20

朋友,起來:考生一般表現

三是「朋友」的友情與「起來」應有密切關係,若文章取

「起來」的引伸義,則主角請求朋友起來,除了可以有

「言之成理」的因由之外,也應涉及書寫朋友之間由於

關係親近,因而能產生「動之以情」、互相扶持╱砥礪

的作用。

極少數考生鮮有書寫文章中「朋友」的關係,有扣題不

準之嫌;本題離題之作絕無僅有。

21

朋友,起來:考生一般表現

本題較常見情節有三:

一是書寫主角與同窗好友一同學習,對方在公開試成績不如

意――全靠主人翁孜孜勸勉,同窗得以振作;

二是實寫運動員在競賽中跌倒,在友人的關懷鼓勵下,重拾

信心再次起步;

三是寫友人遭逢嚴重意外,行動不便以致意志消沉,幸得朋

友日夕陪伴,終能積極面對人生。

22

朋友,起來:考生一般表現 立意取材 —

• 上品文章,以人物形象鮮明、情感內斂深厚、立意創新深刻取

勝。例如,有考卷寫主角遇上交通意外,意識迷糊間,腦際的

美麗想像,和現實所置身的凶險情境交疊在一起:別人的着急

和主角的自在形成強烈對比,貫穿其間的,是醫護人員、意外

現場途人和朋友聲聲的「起來」――其中「朋友,起來」出自

不同人物口中,意思各不相同:如醫護人員不知傷者姓名,故

以「朋友」相稱;意外現場途人「都像為朋友祈禱着:起來

啊!」主角的同學則是相知相交的朋友,聲聲起來尤其着緊。

這些對照,使文章顯得立體豐厚。

23

朋友,起來:考生一般表現 立意取材 —

• 中品文章,能寫出完整情節,但偶爾犯上布局不嚴,稍欠肌理

之弊。例如寫成績優異的朋友每天以「朋友,起來」鼓勵主角

學習,後來主角卻收不到對方的信息,原來對方承受不了沉重

的學習壓力,一蹶不振,主角反過來以「朋友,起來」為對方

加油。當中友人的「倒下」毫無徵兆,予人突兀之感;個別文

章或只顧凸顯「朋友,起來」這句話,未有營造朋友間的感情,

反令不斷出現的主題句顯得嘮叨。

• 下品文章,多屬無病呻吟,朋友之間的情感變化毫無鋪墊,何

以呼喚「朋友,起來」也突然而來,結構混亂。

24

朋友,起來:考生一般表現 寫作技巧 —

• 上品文章,往往能有機地扣連友情的張力,並以細緻、多

變的筆法敍寫朋友「起來」前後複雜的思緒變化,令人物

所面對的艱難與所表現的堅強,躍然紙上;又或能以中心

意象、統一氛圍串連全文,營造別具個性的文學風格。如

寫「一張張的紙在擺動,仔細看,原來紙上有着不同顏色

的記號,還有一些專心一志,努力勤奮所留下的足印。醒

目的螢光筆則在路上,任由溫熱的鮮紅色為它們點綴一

番。」這些文句或能以動感的描寫筆法,鮮活呈現場景,

文句流麗,暢快自然。

25

朋友,起來:考生一般表現 寫作技巧 —

• 中品文章,雖或有少量描寫景物的文句,可是多屬套語;

或敍述多於呈現;或平鋪直敍,缺乏感染力。

• 下品文章,或詞不達意,或人物形象非常平面,或全無描

寫,或情節嚴重犯駁,凡此均屬較大失誤。

26

遲來的驚喜:考生一般表現 • 本題特色在於:

「遲來」引導考生須兼顧——

①人物對某些事物原有的預想,

②因「遲來」而出現的思緒或情感變化,以及

③何以這些事物最終出現的狀況,致使人物「驚喜」。

27

遲來的驚喜:考生一般表現

• 絕大多數考生能夠扣緊題目,交代故事中「遲來」的

所指,以及由「遲來」而引發的「驚喜」。

• 極少數考生未有注意「驚」和「驚喜」的分別,通篇

文章只泛寫「驚恐」,卻隻字未曾涉及「喜悅」;倘

有此失誤,則屬偏離題旨。

28

遲來的驚喜:考生一般表現 • 本題較常見的情節:

一是寫主角過生日,本預期親友為自己慶祝,但因親友未能分

身╱或他們故弄玄虛,遲遲未在自己的生日會出現,主角失

落之際,親友現身,主角驚喜連連;

二是寫主角等待各種重要考試或申請的結果,但因郵遞或人為

錯誤,使主角一度以為自己期望落空,到了終於得知結果得

償所願時,尤其喜出望外;

三是寫父母子女關係長久疏離,為人父母╱子女者盼望消除隔

膜,卻得不到回應,心灰意冷時,突然得到對方溫情的關懷,

感觸驚喜。

29

遲來的驚喜:考生一般表現 立意取材 —

• 上品文章結構嚴謹,情節用心鋪排,或善用伏筆呼應,漸近建

立人物形象,情懷細膩。如以兩代情切入,以母親大半生的經

歷為文章主軸,書寫兒子原來對母親的印象是「母親一生並無

驚喜」,一切別人的驚喜在她「只道是當時尋常」;然而當母

親患了腦退化症,誤認了孫兒為兒子,又誤認了兒子是去世多

年的丈夫,在母親的腦際中就重現了當年自己老來產子的一幕,

亦讓兒子體會到自己的出生其實是母親最重要的「遲來的驚

喜」。文中「遲來的驚喜」有二,一是母親老來得子,二是兒

子遲了察覺母親這樣珍視自己的出生。

30

遲來的驚喜:考生一般表現 立意取材 —

• 中品文章如寫主角立志成為鋼琴家,參加鋼琴演奏公開賽,得

獎名單在比賽後三天才揭曉,結果榜上無名失意非常,後來卻

得悉自己入圍,網上沒有他的名字只是技術失誤,因此有遲來

的驚喜。這些內容尚能扣題,但如果書寫人物心理變化不夠細

緻,記述瑣碎,則會影響了文章應有的感染力。

• 下品文章人物形象極模糊,遑論彰顯個性,或情節嚴重失真,

或人物情緒過於大起大落,十分浮誇。

31

遲來的驚喜:考生一般表現 寫作技巧 —

• 上品考卷每能嫻熟運用各種文學手法,營造屬於自己的創意,筆

觸變化多端,並能以統一格調貫穿全文。如寫年邁母親「那一排

假牙,展露空氣中,那皺紋和眯着的眼睛交織成了平靜的山水

畫」,使母親老年的面相顯出平靜、安穩且深邃的氣質。或寫

「護士小姐,把包裹好的孩子抱到我面前,粉紅色的小拳頭以及

那銅鈴般的笑聲(我也不知道為何當時會覺得是笑聲)讓我的心

裏出現了久違的甜,甜到嘴角都是酸的。」其中狀寫嬰兒稚嫩的

膚色、響亮的喊聲,以及孩子帶給主角甜在心頭的感受,都十分

具象;兼之遣詞用字鏗鏘悅耳,運用括號帶出人物的直觀反應

等,均呈現了作者上佳的文學筆法。

32

遲來的驚喜:考生一般表現 寫作技巧 —

• 中品文章,大致尚能文從字順,敍事結構完整,但有時候出現較

多旁枝末節,拉鬆了文章的布局;或有時候敍事過於平穩,讀者

閱覽文章開篇,幾乎已能預示結局:如寫一位感情豐富深受同學

歡迎的女老師出席謝師宴,畢業同學卻刻意冷落老師,原來,同

學早為老師準備了「遲來的驚喜」表達謝意―― 如此情節或欠

缺創意,或較難營造柳暗花明、出乎意料的文學效果。

• 下品文章,常見毛病是組織極鬆散,「遲來」與「驚喜」欠合理

扣連,文筆幼嫩,沙石極多。

33

考生整體表現

• 考生一般能審慎釋題,針對題目要求塑造人物形象、

構思故事,串連情節。

• 本年特色在於兩道題目分別有「起來」、「驚喜」為

題眼,由此帶出振作、喜悅之意,因此考卷中述及

「死別」的情節,較之過去數年大幅減少,也避免了

考生犯上「誤以為死亡即能賺人熱淚」的錯誤,誠屬

可喜。

34

考生整體表現

• 考生無論寫作哪一道題目,均須注意刻畫人物

情緒,並交代情節的前因後果――因此當「人

物的情緒變化」和「情節變化」兩相扣連,大

部分考生都能寫出人物形象的若干發展,極扁

平和兩極化的人物也因此減少了。

35

考生整體表現

• 在上述總體現象上,上品考卷常能做到人物個性鮮明、

情懷自然流露、情節轉折順暢、立意發人深省、感情

真摯動人。中品文章一般亦能做到人物形象統一,故

事完整,並能運用若干文學筆法,豐富文章的藝術效

果。少數被評為下品的文章,除了因嚴重離題所致外,

也由於立意浮淺、情節犯駁、文句稚拙、或幾無修辭

技巧所致。

36

評語 文章扣題,布局取材亦見合理,有意識運用不同

的文學手法。文章提及的「朋友,起來」,是指

同學間的友情,彼此的鼓勵與關懷。作者能清楚

扣連「朋友」與「起來」的關係,並以這短語作

為文章主題。

38

文章以倒敍開首,「我」在咖啡室凝望着窗外雨景,憶起過往

與同班好友相處的難忘片段。文章第一次出現「朋友,起來」

這句話,是「我」呼喚一起宿營的同學起床,趕上山觀賞日

出。第二次的「朋友,起來」,是同學對「我」的慰問。文章

中段加插父母爭吵一幕,女兒傷心失望,原意本為下文鋪塾,

帶出同學的安慰,向「我」說出「朋友,起來」這句話。按理

同學的鼓勵才是重點,可惜作者描寫父母的爭執和個人內心的

掙扎,相比同學的慰問更具體深刻,如第八段「那夜的我瑟縮

在床角,聽着房外的聲音從小變大,最後一聲巨響作結,這注

定是無眠的夜。」作者能恰當運用呈現的手法,感情自然。但

朋友之間的相處,友情的描畫卻略嫌浮泛表面。

39

文章布局虛實交錯,內容來回現實與回憶不同的時空,

沒有平鋪直敍之弊。但是虛實時空轉接有交代不清之處,

引致出現「夢中夢」的情景,稍令人疑惑。考生展現了

基本的描寫能力,能因應主題適當運用語言及手法,如

嘗試以景襯情,情景配合。例如「宿營的第一天,天空

穿灰霧的薄紗,圍着几絲輕煙,並下着細雨。小雨點聚

在一起化成大水珠,重重地滴在我早以被興奮點燃的心

而蒸發掉。那是初春的第一場細雨,一旁的山頭被一層

層的煙雨隔絕,如同古代山水畫般的美,但也不如山下

的一群帶着青春氣息的我們。」

40

文中又以雨景前後呼應,例如第一段「外面的煙

雨令我從匆忙的道中停下,走進來后……」,之

後第12段「雨後的街道是另一番美景。城市大雨

洗滌、淨化……」結構恰當,場景氣氛一貫,具

表達能力。文句整體通順達意,創作意念尚見清

晰、完整。

評語 通篇扣題寫作,取材獨特,文章敍寫兩頭棕熊在

馬戲團的遭遇,以動物權益為題材,批評人類為

謀取私利,恣意傷害其他動物,主題深刻具批判

性。

43

文中以「我」為敍事者,「我」是被人類捕獲的

棕熊,進入馬戲團後,為了馬戲表演被迫接受嚴

苛的訓練,經常被虐打摧殘。後來,另一頭被捕

的棕熊也進了馬戲團,成為「我」的唯一朋友。

最後,新來的棕熊因傷而表演失敗,導致訓練員

下令要將牠人道毁滅,「我」為了保護朋友而犧

牲自己。「我」中槍受重傷後,被拖出帳幕,臨

死前在星光下想像與朋友在自由的草原奔跑,心

靈上終得到解放,文章至此收結。

44

考生準確地按題目要求構思文章,情節內容詳略得

宜,創作意念豐富,結構精妙,能充分合理地闡釋

「朋友」與「起來」二者的關係,亦巧妙地運用適

切的語言和文學手法。文中的「朋友」有兩個意

思,首二段的「朋友」是指殘酷的訓練員,「朋

友,起來」這句話是反語,也是「我」的惡夢。其

他段落的「朋友」才是指受傷的棕熊,是「我」的

真正朋友,「朋友,起來」這句話是支持及安慰,

營造出反襯的效果。

45

文章內容情節用心鋪排,善用伏筆呼應,想像獨

特豐富。例如第三段預先交代棕熊因被人類狩捕

而受傷,中段呼應因這傷勢導致訓練失準,繼而

被訓練員不斷鞭打,傷勢加劇,為下文表演失敗

而被殺埋下伏筆。又例如第四段作者先以棕熊的

對話,勾起了「我」過往在草原川流間自由自在

生活的回憶,與文末「我」中槍後想像與朋友

「載欣載奔於滿是螢火虫的草原上。再沒有皮

鞭、疼痛、煎熬」的意象相呼應。

46

文章敍事條理分明,描寫具體生動,文筆流麗通順,展

現個人風格。例如第六段寫「我」的回憶,「在川流上

的我,急奔的四肢掀動無數浪花,身上毛髮被浸濕。口

中的魚被利牙咬破,那流出的鮮血刺激觸動我野性的脈

絡。那是何等的自由快活」,又例如第十九段寫「我」

在表演中幫助朋友「我趕緊走到他身邊,用力的用鼻子

把他的後背挺起。我又用自己的肩去推他,只望能讓他

起來。我悲鳴道:『朋友,起來啊!』我的悲鳴嗚咽被

停止,那手執皮鞭的人一腳踹開了我。」創作意念新

穎,對素材觀察敏銳入微,具優異的表達能力。筆觸偶

有煽情,但整體情感自然,瑕不掩瑜。

47

評語 文章故事完整,內容情節符合題目要求,清楚闡述「驚

喜」的內容,有合理交代「遲來」的原因。文章以第一

人稱敍事,「我」因失戀而回鄉療傷,與婆婆同住一段

時間,察覺到婆婆對早年上戰場後音訊全無的爺爺念念

不忘。後來,「我」透過互聯網聯絡到爺爺的舊下屬,

原來他保存了爺爺的遺物,就是一封六十年前寫給婆婆

的信。婆婆多年後才確認到爺爺的死訊,並閲讀到他的

親筆書信,這就是一份遲來了六十年的驚喜。

49

作者多以敍事推展情節,人物形象清晰,經常利

用婆婆往事及行為動作以塑造其剛中帶柔的「鐵

娘子」性格。例如寫婆婆每天風雨不改下田耕

作,數十年來不願改嫁,獨力撫養兒子成人。她

又拒絕兒子搬到城市居住要求,獨自留守故居,

原來一直期盼收到爺爺的消息。然而,文章偏向

流水帳式敍事,未能細緻描畫婆婆的外形樣貌,

亦欠缺恰當的心理描寫,致使人物形象欠立體,

情感稍欠深刻。

50

文句通順達意,對素材的觀察亦見準確,去取得

宜,表達能力尚可。例如末段描寫婆婆閲畢爺爺「遲

來的書信」,「如今在我眼前的不是鐵娘子,也不是

頑固老太婆,只是一個滿懷愛意的少女,向愛人哭

訴着她多年來的思念。」行文淺白。文末寫「我」

在互聯網張貼尋人啟事,得以聯絡到爺爺的下屬,

並將「遲來的驚喜」交到婆婆手中,在構思上略欠

合理鋪排,稍予人突兀之感。

51

評語 文章緊扣題旨,結構嚴謹精妙,感情真摯細膩,

描寫生動具體。文章敍寫「我」的弟弟有過度活

躍症,語言及學習能力發展遲緩,亦欠自理能

力,經常打翻家裏物件,情緒起伏極大。媽媽與

身為姊姊的「我」要虛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照顧

他的起居生活。「我」多年來都渴望弟弟能親口

向她說聲「姐姐」。文章末段弟弟不經意地對她

説出這兩個字,為「我」帶來遲來的的驚喜。

53

文章情節編排用心,對素材觀察敏銳入微。作者

選取習以為常的生活片段,刻畫場景具體真實,

人物描寫生動傳神,能因應主題巧妙適切運用語

言及手法。例如文章開首敍寫姊姊外出回家,

「原本整整齊齊的家一轉瞬只剩下一盤狼藉。沙

發上被一本本色彩繽紛的圖畫書鋪滿,一本疊一

本的,視線轉到地下又堆滿了凌亂的玩具……已

知這是弟弟的『傑作』。」文章中段又以鄰居兩

姊弟相處的情景與自己作比對。

另外,文中刻意敍寫弟弟兩次穿衣服的過程,藉

此描寫過度活躍小孩的情狀,亦有前後呼應的效

果,情節推展合理,結構嚴謹精妙。文章第五段

寫媽媽幫弟弟穿衣的情景,「經過一翻折騰弟弟

終於把衣服穿好,只見他兩淚連連不停啜泣,旁

邊的母親卻是滿頭大汗,大大的汗珠從臉頰流過,

滴落在她的衣服上。」這為後來三人回家後,母親

要求「我」為弟弟換衣服,引致姊弟產生衝突,埋

下伏筆。

55

第八段「母親叫我與弟弟換服,可回想起早上我

已經知道這是一場艱辛的任務。看見累透的母親

我又不忍拒絕她的請求。」換衣服過程中,弟弟

掙扎好動,重重踹了姐姐的肚子,令她既痛楚又

傷心。文章第九至十段是重要轉折,描寫兩姊弟

的行為互動,描繪二人的感情,並帶出「遲來的

驚喜」這題旨。

56

「我更沒有再看弟弟一眼,然後衝入房間,大聲

地關了門。我用被子蓋過了頭,躲在被子裏……

我揭開了被子,看到的竟是弟弟,他跑到了我的

門前,光着了上身,而手上竟拿起了我準備替他

換的衣服。我沉默不語,他便一步一步地走過

來。一下子,他用力地拉了一下我的手,然後又

揮動着手上的衣服。他水靈靈的雙眼看着我,

『姐……姐……』他竟緩緩地叫了我,我感到又

驚又喜卻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57

人物形象立體,善以行為細節描寫人物情貌,筆觸

細膩,情感自然,文采豐富,沒有煽情造作之弊。

例如「那刺耳的尖叫聲隨着傳來……只見弟弟用盡

所有力氣掙扎,在地上不停翻滾,雙手連續地打着

地。可是,旁邊的母親則像司空見慣一樣,先吸了

一口大大的氣,然後再冷靜地安撫他。即使他不斷

啼哭母親也未曾生氣,只因弟弟也不想如此。」文

中充分見出作者寫弟弟吵鬧好動而又依賴家人的特

點,亦能深刻描寫媽媽冷靜而富耐性及愛心的性格。

意念完整清晰,不落俗套。

58

一般評論及建議

• 過去本卷的考試報告已經指出:蹈襲他人創作橋段、

徒具概念、以流水賬方式書寫人物一生經歷、人物形

象極端地二元對立、情節誇張失實、內容追求險怪、

胡亂寫景或無端說理、措辭不文不白,都是本卷大忌。

• 針對本年考生表現,尚可提出以下三點:

59

一般評論及建議 其一

是否能建立統一格調、中心意象,往往是本卷文章能否臻至上品的關鍵。例如,文章寫清晨景緻,如雨後初晴,通篇文章能否扣緊「清新」的觀念書寫早晨百態呢?又如文章以運動會為題,如作者開篇以大量金戈鐵馬式的比喻狀寫健兒英姿―― 接續大可一直延續與此相關的意象,不宜一時說高山流水、一時說海洋世界、忽然又以城市繁華的物象為喻;否則會導致個別比喻雖然貼切,但通觀全文卻筆法蕪雜之弊。

60

一般評論及建議 其二

古今名著名篇,自是永垂不朽、歷久彌新,也足可為今人取法。但「取法乎上」的方式,應是「師其意不師其辭」,考生應時時省記:不可誤以為引述古人名字、名句,即等同創作。如文章過多地提及詩騷李杜、韓柳歐蘇,不僅未能營造文學效果,反有「賣弄」之嫌。與此相類,運用成語、諺語的多寡,絕不是本卷判斷文章高下的根據。出色的文章固然可以旁徵博引、也可以獨出機杼――分別優次的,端視通觀全文所營造的文學效果。考生宜多構築自己的文學形象,寫出「自己」的文章。

61

一般評論及建議 其三

人物對世界和自我的認識,需要點滴累積,也需要時間,才能讓自己或別人的心靈慢慢變得醇厚和馥郁。當頭棒喝,然後大徹大悟的例子不是沒有,但畢竟不多見。考生書寫學習經歷、人物抉擇時,不妨更注意拿揑分寸,讓人物作出合符情景和情理的反應和感悟,適可而止。例如:僅寫一次旅途經歷,不必放大至「今生無悔」的高度。反之,若干考卷純粹寫家中兄弟姐妹間一次強嘴而不失溫情的俏皮事,只要寫得真實,自可讓人感同身受,體味箇中情趣,並讓人明瞭親人之間的耍性子,其實源於彼此親暱的信心,亦可見其道理,不落俗套。

62

一般評論及建議

總之,文學來自敢於直面人生「真實感受」的勇氣,我們盼望同學能建立欣賞、評價文學的能力,更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

本卷題為「文學創作」,考卷中那些發乎真情,不故作喧嘩騷動的文章,讀之往住使人心動。我們期望看到考生每一段年輕的筆跡,都洋溢着真誠的善良,以及坦誠的愛和美。

63

試卷二 文學賞析

64

評核目標

1. 文學作品的感悟、理解和鑑賞能力;

2. 創作不同類型文學作品的能力;

3. 對中國文學的認識;

4. 學習興趣、態度和習慣;

5. 審美情趣和品德情意;

6. 對家庭、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意識。

65

設卷精神 與 答題要求

1. 佔全科總分66%,考試時間為兩小時。

2. 試題結合本科「課程及評估指引」所列舉之指定作品與

課外作品設問。

3. 共設四題,各題分額相同,考生選答其二。

66

本卷考核重點

1. 理解作品

2. 分析內容、作法

3. 對作品有所體會

4. 評論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手法

5. 文學基礎知識

67

考核篇章

題號 課內篇章 課外篇章

1 《莊子‧庖丁解牛》 袁宏道《養生主》(節錄)

2 陶潛《歸去來辭(並序)》 王若虛《題淵明歸去來圖》五首 余光中《又回來了》

3 杜甫《登高》 周邦彥《齊天樂》

庾信《晚秋》 張可久〔雙調‧折桂令〕《九日》

4 姚克《西施》 陳寶珍《角色的反駁》

68

考核重點 69

題號 問題重點 分額 考核重點

1 (a)

(i) 《庖丁解牛》中養生的作用、文惠君所得的養生之道 2、4 理解內容

(ii)「聖人」的養生之道中,符合文惠君所得的養生之道 3 理解內容

(b)

(i) 言及「良庖」和「族庖」用刀情況對表達主題的作用 4 分析寫作手法

(ii) 主人對「神女」先迎後送的原因、故事說明的道理 3、4 理解及分析內容

(c)

(i) 運用寓言說理的好處 4 分析寫作手法

(ii) 評論不宜以誇飾手法說理一說 6 評論

2 (a)

(i) 「雲」、「鳥」和「孤松」的寄意、「雲」和「鳥」帶出的看法

6、3 理解及分析內容

(ii) 陶潛歸途上及「我」再次回來後的心情 4、4 理解及分析內容

(b)

(i) 序的作用 3 分析寫作手法

(ii) 三句問句對表達主題的作用 6 分析內容及寫作手法

(c) 王若虛對陶潛歸隱是否欣賞 4 分析及評論主題

70

題號 問題重點 分額 考核重點

3 (a) 作品體制、修辭手法、句子所寄托的情懷 1、9

文學常識、分析內容及作法

(b)

(i) 說明藉空間的轉換,層層渲染淒寒秋意 6 分析內容及作法

(ii) 歡娛的場景、場景的作用 4、2 理解內容及分析寫作作法

(c)

(i) 指出及說明聲、色、勢、態的用字 4 分析寫作手法

(ii) 「凝」與「捲」何者較為精煉 4 比較及評論寫作手法

4

(a)

(i) 夫差有雄心而自負、西施具絕頂的聰明 3、3 理解內容

(ii) 角色甲在離婚後變得能幹、獨立和漂亮、角色甲「真正」的生存價值

3、3 理解及分析內容

(b) (i) 伍子胥和伯嚭的主要矛盾、矛盾衝突對劇情發展的作用 3、3 分析內容及作法

(ii) 「甲」與「某作家」存在的矛盾、在表達主題上的作用 3、3 分析內容及作法

(c) 贊成有顛覆傳統,才會有創新/繼承傳統,也會有創新 6 綜合比較及評論

考核重點

評分準則

評分時,須考慮答案是否切合提問之要求,亦須考慮以下各

項:

1.立論是否明晰;

2.論證是否穩妥;

3.析述是否完足;

4.行文是否條暢。

如考生答案內容充實、論點完足,當屬上品。如考生答案能

提出切當而獨到之觀點,縱使篇幅不多,倘發揮深入,言之

成理,亦無損其位列上品之機會。於質量互補之原則下,此

類答案亦可評予高分。

71

評分準則

上品: 4分 兩項俱備,析述詳審。

中品: 2-3分 兩項俱備,析述簡略。【或】僅列一項,析述詳審。

下品: 1分 僅列一項,析述不足。

1. 評分準則舉隅:

2. 如考生別有體會,言之成理,閲卷員亦可給分。

上品: 4分 論點精確,析述詳審。

中品: 2-3分 論點清楚,析述尚可。

下品: 1分 有論點,析述不足。

上品: 4分 具比較意識,論點精確,析述詳審。

中品: 2-3分 具比較意識,論點恰當,析述簡略。

下品: 1分 比較意識薄弱,有論點,析述不足。

72

各題選題率

題號 選題百分率

1 76

2 33

3 50

4 41

73

第1題

74

(a) (i) 《庖丁解牛》中,莊子認為養生有什麼作用?(2分) 又文末提

到文惠君「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其所得的養生之道為

何?試析言之。(4分)

(ii) 引文言及「聖人」的養生之道,當中何者符合文惠君所得

的養生之道?試就引文加以說明。(3分)

(b) (i) 《庖丁解牛》中言及「良庖」和「族庖」用刀的情況,這

對表達主題有什麼作用?試略加說明。(4分)

(ii) 引文言及「神女」和「醜女」的故事。為什麼故事中主人

對「神女」先迎後送?(3分) 又作者藉此故事說明什麼道

理?試加析述。(4分)

(c) (i) 《庖丁解牛》及引文均運用寓言說理。試以其中一篇為

例,說明運用寓言說理的好處。(4分)

(ii) 有論者認為文學作品中,不宜以誇飾手法說理。你同意

嗎?試就平日所習為例,抒發己見。(6分)

考生表現 佳處 不足之處

(a) ․多能引用原文作答。

․多能指出聖人養生之道

在「順應自然」。

• 對養生作用的析述不大理想。

• 未能擷取緊扣「養生之道」的原文作答。

• 只引錄聖人「任天而行」等句而不作析述。

(b) ․能言及良庖、族庖與庖

丁產生襯托對比效果,

以凸顯「養生之道」。

․能言及神女可帶來好運

,醜女帶來惡運。

• 少數考生不言及庖丁,或混淆良庖與族庖

的用刀情況。

• 能提及「禍福相依並存」,未緊扣「有生

必有死」和「一般人貪生怕死」等道理。

• 抄錄原文者多,析述欠詳,或誤解文意。

(c)

․能言及具體易明和生動

有趣等運用寓言的好處。

․較佳者能舉例說明道理

如何艱深、故事如何具

體生動而令人易明白。

• 下品者僅說及比喻的好處。

• 忽略題目中「說理」一語,誤舉不少非說

理文字為例以說明是否不宜以誇飾說理。

• 只能列舉原文,未能就誇飾手法對說理造

成的影響作完足論述。

75

1(b)(i)示例一 《庖丁解牛》中言及「良庖」和「族庖」用刀的情況,這對表達主題有什麼

作用?試略加說明。(4分)

兩者用刀的情況能襯托出庖丁所用的方法較佳。及突顯庖丁所用的順應自然

去解牛之法有效,達到文章主題—— 養生。

「族庖」為違反自然之道的人,「良庖」為略懂卻不太會用自然之道的人。

而兩者對牛的自然身體結構為不懂及略懂,所用的解牛方法停留於「切」及

「割」,因此「族庖」「月更刀」,「良庖」「歲更刀」,代表精神的刀經

常因受損而更換,反映不順應自然之道有損精神。

而兩者能襯托出按牛天然身體結構解牛的庖丁用薄刀片穿梭在牛的關節空隙

之間,刀避免碰撞受損,因此用了十九年仍「若新發於硎」,猶如剛磨好

般。「良庖」、「族庖」不順應自然之道解牛,「庖丁」順應自然,刀因而

避免受損,能突出順應自然可以保存精神健康,達到養生的主題。

76

上品:準確指出襯托作用,就「良庖」、「族庖」與「庖丁」

用刀的情況作對照,從而說明如何突顯主題,析述詳審。

1(b)(i)示例二

77

《庖丁解牛》中言及「良庖」和「族庖」用刀的情況,這對表達主題有什

麼作用?試略加說明。(4分)

「良庖」是每年換刀一次,切割牛肉,而「族庖」是每月換刀一次,解牛時胡

亂切。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良庖比較熟悉牛隻,根據紋理切

割牛隻,所以需要一年換刀一次。而族庖對牛隻只胡亂砍,胡亂切割,不跟結

構,每月就要換刀一次,因為刀容易被切壞。

以上良庖與族庖用刀情況是用來襯托順應天意可養生的主題。刀子喻為人的生

命而良、族庖的用刀方法襯托庖丁用刀方法,庖丁用刀十九年如新發於硎。突

顯得養生之道後,不會再磨損刀片,不對自己造成傷害,良、族庖的用刀法突

出養生之道的主題。

中品:準確指出襯托作用,惟「良庖」、「族庖」與「庖

丁」用刀的情況未能一一對照,且說明稍有偏差,析述簡

略。

1(b)(i)示例三 《庖丁解牛》中言及「良庖」和「族庖」用刀的情況,這對表達主題有什麼

作用?試略加說明。(4分)

《庖丁解牛》中所提及的「良庖」和「族庖」用刀的情況,對表達主題有更

深化、強化的作用。

首先《庖丁解牛》想表達的主題是希望人們能夠明白養生之道,使人明白順

應自然的重要性。族庖月更刀,砍也。良庖歲更刀,割也。而庖丁解牛十九

年,而他的刀刃若新發於硎。良庖歲更刀,代表人們不善養生。而族庖月更

刀,砍也,代表人們不會養生。「良庖」和「族庖」用刀情況,比喻現今的

人不懂養生,懂養生但不善養生的人。這樣以「族庖」「良庖」用刀的情

況,可以加強文章主題,希望人們明白養生之道。

78

下品:僅能粗略指出有深化作用,且多引原文交代「良庖」、「族庖」

與「庖丁」用刀的情況,析述不足。

1(c)(ii)示例一 有論者認為文學作品中,不宜以誇飾手法說理。你同意嗎?試就平日所習為

例,抒發己見。(6分)

不同意。首先,以誇飾手法說理有助突出文章主題。以誇飾手法能把重點效

果放大,使讀者眼前一亮,突顯文章想表達的主題。庖丁解牛中,作者以誇

飾手法放大庖丁高超的解牛技藝「乃中經首之會」,「合於桑林之舞」,分

別在聲音及動態方面有超人之處。當文惠君讚嘆及問道「技蓋至此乎?」庖

丁則點出自己是按「道」的思想解牛,有助證明以道的養生之道解牛能有與

眾不同的良好效果,突出順應自然的正面主題方向。

又如庖丁解牛過程「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亦誇飾庖丁非按

自身所見解牛,而是用感應牛的天然結構以解牛,突出順應自然的重要性。

另外,誇飾手法能增添文章趣味性。說理文章比較沉悶一致,吸引力低。但

若增添誇飾部分,如庖丁解牛中庖丁的高超技藝,則使人眼前一亮,亦加深

對文章的印象。

79

1(c)(ii)示例一(續)

有論者認為文學作品中,不宜以誇飾手法說理。你同意嗎?試就平日所習為

例,抒發己見。(6分)

有人認為誇飾會使文章失真,在說理文章上不適用,惟我認為只要並非在說

理部分,如庖丁解牛悟道的部分加入,其對文章的影響不大,反而會有上述

正面效果。因此,我不認同此說法。

80

上品:能就說理文章的特點立論,指出誇飾的效果,並以庖丁解牛為

例論述;又就「不宜」加以反駁,立場明確,論點精確,論述清晰詳

審。

1(c)(ii)示例二

81

有論者認為文學作品中,不宜以誇飾手法說理。你同意嗎?試就平日所習

為例,抒發己見。(6分)

我不同意。如庖丁解牛的故事中,作者以誇飾來形容庖丁的技藝高超。寫其

「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

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誇張描寫庖丁人刀合一,配合音

樂節奏和猶如舞蹈一樣宰牛,令到庖丁的技藝高超有所強調,令文章能夠生動

有趣,傳神地表達庖丁爐火純青的宰牛技術,令讀者留下深刻印象,而且,能

夠回應主題,熟習養生之道後的遊刃有餘和好處,也不影響全文的完整性。

中品:能以庖丁解牛這篇說理文章為例,說明誇飾在說明道理的好

處,立場明確,論點恰當,論述較簡略。

1(c)(ii)示例三

有論者認為文學作品中,不宜以誇飾手法說理。你同意嗎?試就平日所習為

例,抒發己見。(6分)

我不同意。第一,以誇張手法說理突顯道理,如《庖丁解牛》中說庖丁合於

《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以庖丁手觸,肩倚等動作像《桑林》的

舞蹈,其聲似《經首》的節奏,這誇張讓人覺得庖丁極厲害,突顯養生之道

的厲害,點明養生之道的重要。而《將進酒》說:「朝如青絲暮成雪」,誇

張地描繪時光易逝,故更能突顯要及時行樂的道理。

第二,以誇張手法說理增加文章趣味性,吸引讀者看,如《庖丁解牛》說庖

丁「怵然為戒,視為止」,使讀者跟着庖丁一起緊張謹慎起來,趣味性高。

又如《竇娥冤》說:「真個下雪了」,以不可思議的誇張手法使人毛骨悚

然,使文章不會只有較沉悶的說理部分,有其趣味。

82

下品:能概略指出誇飾在說明道理的好處,雖有立場,論

點恰當,惟例子有偏差,論述不足。

第2題

83

(a) (i) 陶潛《歸去來辭(並序)》提及「雲」、「鳥」和「孤松」,

各有何寄意?(6分) 又《題淵明歸去來圖》第二首藉「雲」和

「鳥」帶出什麼看法?試加析述。(3分)

(ii) 《歸去來辭(並序)》寫「歸去」,《又回來了》寫「回來」。

試分述陶潛歸途上及「我」再次回來後的心情。(4分、4分)

(b) (i) 試說明《歸去來辭(並序)》中「序」的作用。(3分)

(ii) 試分別指出下列問句對表達主題的作用:(6分)

① 田園將蕪胡不歸? 陶潛《歸去來辭(並序)》

② 借問先生有底憂? 王若虛《題淵明歸去來圖》

③ 是逃學的頑童又回到課堂? 是越獄的舊犯又回到鐵窗? 余光中《又回來了》

(c)

王若虛對陶潛歸隱,是否欣賞?試綜合《題淵明歸去來圖》五首,

談談你的看法。(4分)

考生表現

佳處 不足之處

(a) ․熟讀原文。佳者能掌握雲、鳥

、孤松的特點並結合陶潛之志

作答。

․多能引錄原文或擷取「惆悵」

和「失望」等詞作答。

․稍遜者只能引錄原文,未能指出事

物特點而直言其寄意。

․多未說明王若虛對陶潛仕與隱以至

對人生進退的看法。

․對心情的析述欠詳審或僅及一端。

(b) ․能引錄原文並輔以適切解說以

見「序」的作用。

․第一句表現不錯,能指出運用

了反問以肯定歸隱的決心。

․第二句只能作字面解釋,未能延伸

說明陶潛只是表面快樂,心底仍有

憂愁。

․第三句多就字面解說,未指出「以

問為答」或強調「又」。

(c)

․能總括首四首詩作回應。 ․少能將首四首與第五首對照評論。

․多錯誤理解。

84

2 (c)示例一 王若虛對陶潛歸隱,是否欣賞?試綜合《題淵明歸去來圖》五首,談談你的看

法。(4分)

我認為王若虛對陶潛歸隱並不完全欣賞。第一至四首詩中,王若虛對陶潛

歸隱略有微言。作者認為陶潛未真正覺悟,否則他對於歸隱的決定,便不

用「向人誇」,更應明白仕與隱只須從一己心意,無須說「世相違」等

語。同時,在歸隱後陶潛亦應心無罣礙,又何須「銷憂」 、感慨人生「行

休」 。由此可見,陶潛於世未忘情,並非真正的「歸隱」 ,作者並不欣

賞。

然王若虛認為陶潛雖未真正放下,但他能在人人醉心名利的情況下,做到

「不為五斗米折腰」 ,其風骨品格,足可名垂千載。

故綜觀五首詩,可見作者認同陶潛的風骨節操,但對其未能真切忘情歸

隱,則仍有批評。

85

上品:能就是否欣賞陶潛歸隱立論,並準確綜合五首作品

的詩意論述,立場明確,論點清晰,析述詳審。

2 (c)示例二 王若虛對陶潛歸隱,是否欣賞?試綜合《題淵明歸去來圖》五首,談談你的看

法。(4分)

我認為王若虛對陶潛歸隱是欣賞的。雖然前三首中質疑陶潛的做法,又認

為「豈必田園始是家」,「何須更說世相遺」等,但這些都是一般人的習

慣和本性,可能陶潛跟王若虛的處世態度性格有所不同,不能作為一個不

欣賞的理由。而結尾兩首寫「看君於世未忘情」,仍能對隱居表示敬佩,

而「名利醉心濃似酒,貪夫滾滾死紅塵」表達到塵世的吸引,可以讓人視

生死而無物,而陶潛則能只是因為不想折腰而放棄榮華富貴,物質慾望,

可見陶潛是一個值得欣賞的人。因此王若虛對陶潛是欣賞的。

86

中品:能就是否欣賞陶潛歸隱立論,並能大致綜合五首作品的詩意論

述,立場明確,論點清晰,惟對前四首的析述較為簡略,未算完備。

2 (c)示例三 王若虛對陶潛歸隱,是否欣賞?試綜合《題淵明歸去來圖》五首,談談你的看

法。(4分)

王若虛對陶潛歸隱並不欣賞。首先,王若虛認為歸隱是一種精神境界,

「此心若識真歸處,豈必田園始是家」若人有真心歸隱,大隱隱於市也

可,無須一定要到田園裏去,「我自欲歸歸便了,何須更說世相遺」人心

歸隱便是真的歸隱,不用與世相遺,王若虛認為歸隱不一定與世隔絕,而

是精神境界,因此他不欣賞陶潛到田園歸隱。加之,王若虛認為陶潛尚有

名利之心,「得時草木竟欣榮,頗為行休惜此生。乘化樂天知浪語,看君

於世未忘情」陶潛雖說自己樂天知命,卻為自己一生短暫而憂心,可見他

不如自己所說的那樣豁達,仍是「名利醉心」的,可見王若虛不欣賞陶潛

歸隱。

87

下品:能就是否欣賞陶潛歸隱立論,惟未能準確綜合五首作品的詩意

論述,雖立場明確,有論點,但析述間或有誤,闡述粗疏。

第3題 88

(a) 請完成下表。(10分)

(b) (i) 《齊天樂》和《晚秋》均藉空間的轉換,層層渲染淒寒的秋

意。試從兩篇分別舉例加以說明。(3分、3分)

(ii) 《齊天樂》和〔雙調‧折桂令〕《九日》均有節日歡娛的場

景,試分述之。(4分 ) 又節日場景在兩篇中,同樣有什麼作

用?試略加說明。(2分)

(c) (i) 《登高》精於用字,首聯寫登高所見,刻畫了景物的聲、色、

勢、態,試指出有關用字加以說明。(4分)

(ii) 《晚秋》亦精於用字,如:「濕庭凝墜露,摶風捲落槐」。句

中的「凝」與「捲」,你認為何者較為精煉?試加以比較說

明。(4分)

考生表現

佳處 不足之處

(a) ․問修辭手法,表現良好。

․多能寫出周邦彥暗用車胤囊

螢典故,表現良好。

․誤以庾信《晚秋》為五言律詩。

․未能準確析述《晚秋》數行歸雁與作

者飄泊異鄉淒涼之情相關。

․析述無邊蕭索落葉、洶湧東流逝水之

景略見粗疏。

(b) ․佳者能指出由戶外轉至室內

及由近景推向遠景,層層渲

染晚秋的淒涼氣氛。

․佳者能點出歡娛場景的作用

為樂景襯哀情,並舉例說明。

․下者只析述有關文句,未涉轉換空間。

․節日歡娛場景的答案多未完足。

․下者未言樂景襯哀情,僅從內容角度

析述。

(c)

․佳者能從形態、動靜方面比

較「凝」與「捲」,闡述詳

備。

․多以分析意象或賞析詩句方式作答,

未從用字分析其精妙之處。

․多僅從摹狀立論比較「凝」與「捲」

,未有兼及寄情。

89

3(b)(i)示例一

《齊天樂》和《晚秋》均藉空間的轉換,層層渲染淒寒的秋意。試從兩篇分別

舉例加以說明。(3分、3分)

《齊天樂》中藉空間由室外轉換至室內,渲染淒寒秋意。文中「綠蕪凋盡

臺城路」是室外的綠草、植物因晚秋而凋零之景,由視覺帶出晚秋草凋零

的淒寒、無生氣的秋意。再由室外「暮雨生寒,鳴蛩勸織」的觸覺上晚秋

之雨冰冷和聽覺上鳴蛩仿如勸人織衣過冬的淒清,帶出淒寒的秋意。但後

文以「雲窗靜掩」帶出空間已由室外轉為室內,其後「嘆重拂羅裀,頓疏

花簟」由加被褥的舉動可知秋意濃,而作者卻孤身離家在外的淒寒之傷。

淒寒秋意更添一層。

《晚秋》中空間由地面轉換至天空。「階」「槐」「庭」是石階、槐樹和

庭院,皆是地上之物,以石階的寒氣迫人,庭院濕漉漉和槐樹落葉,此為

漸冷、有雨和無生氣的深秋。由自然景物的淒清、壓抑渲染淒寒秋意。

90

3(b)(i)示例一(續) 《齊天樂》和《晚秋》均藉空間的轉換,層層渲染淒寒的秋意。試從兩篇分別

舉例加以說明。(3分、3分)

而後視線升至天空,以寫「雲峰」、「霾」、「雁」帶出高聳入雲山峰,

蓋天之霧和空中南飛的雁等秋天特有之景,帶出淒寒的秋意。通過空間由

地面轉至天空,令秋意有所聚結,令其淒寒之感層層遞進。

91

上品:準確交代兩篇在空間上的轉換,通過說明在不同空間的景象,分

析如何渲染淒寒的秋意,析述詳審。

3 (b)(i)示例二 《齊天樂》和《晚秋》均藉空間的轉換,層層渲染淒寒的秋意。試從兩篇分別

舉例加以說明。(3分、3分)

《齊天樂》寫室外至室內的空間轉換。詞中首句「綠蕪凋盡臺城路」所寫的

景物為室外街道上草木凋謝的蕭瑟之景,所寫的秋景闊大,但慢慢轉入室內

漸聞深閣裁剪,後寫「雲窗靜掩」,真正的轉入室內,而這時因為秋風寒冷,

令作者不得不「重拂羅裀,頓疏花簟」可見秋意漸漸深入至作者也感受到涼

意,而要重鋪床褥。

而《晚秋》一詩中則是由室內轉換到室外。詩中首聯寫「疏索望寒階」可見

詩人在室內望向外面的階梯,而「寒」則點出了當時秋天的冷意。然後詩人

開始走出室內,見了庭中露水凝聚,又捲起落葉,可見寒氣之迫人,其秋意

漸漸深入。最後寫日落之景,雁兒遠飛,景色從庭內的微小事物到外面大雁

飛去的闊大,可見其空間轉換。

92

中品:尚能交代兩篇在空間上的轉換,《齊天樂》一篇能簡

略說明景物如何渲染淒寒的秋意;《晚秋》一篇則析述簡略

且有偏差。

3 (b)(i)示例三 《齊天樂》和《晚秋》均藉空間的轉換,層層渲染淒寒的秋意。試從兩篇分別

舉例加以說明。(3分、3分)

在《齊天樂》中,作者先描述他在房中的活動。「暮雨生寒,鳴蛩勸織。雲

窗靜掩。」他在房中因為下雨的緣故而感到格外的寒冷,而借蛩的鳴叫聲突

出他在旅途上孤獨無依的淒慘之感。

而在《晚秋》中,作者先描述自己在庭院中「疏索望寒階」,又在庭院中看見

露水凝固和風捲落葉之景——「濕庭凝墜露,摶風捲落槐」之後,他把視線轉

到遠處——「日氣斜還冷,雲峰晚更霾」,帶出黃昏之時天氣更轉寒冷而山峰

都遭到霧霾所瀰漫,可見秋意淒寒。

93

下品:僅能指出《晚秋》一篇在空間上的轉換,並簡略說明景物如何渲

染淒寒的秋意,析述不足。

3(c)(ii)示例一 《晚秋》亦精於用字,如:「濕庭凝墜露,摶風捲落槐」。句中的「凝」與

「捲」,你認為何者較為精煉?試加以比較說明。(4分)

我認為引文句中「凝」與「捲」二字,「捲」更為精煉。

「摶風捲落槐」寫落葉凋零,落在地上,卻被迴旋的風吹起。除了狀寫秋

景外,「捲」字更是描寫作者心中愁緒同樣迴轉着,可見作者的思憶同樣

翻滾不斷,有融情入景之意,可見其精煉。而且「捲」字是動作詞,仔細

地刻劃了秋葉迴旋轉動的情況,有視覺描寫的勢態。

相反,「凝」只是露水凝滯了,沒有動作,難以如「捲」一樣具體呈現事

物的勢態,在抒情方面只見詩人鬱結的憂思,情感的凝聚,未充分反映作者

撩動的心情,倦客思家的愁緒時刻縈繞不斷。

94

上品:能兼及摹狀與寄情兩方面比較「凝」與「捲」何者較精煉,具比

較意識,論點精確,析述詳審。

3 (c)(ii)示例二 《晚秋》亦精於用字,如:「濕庭凝墜露,摶風捲落槐」。句中的「凝」與

「捲」,你認為何者較為精煉?試加以比較說明。(4分)

我認為「捲」字用得較精煉。

「摶風捲落槐」描寫了秋風刮得猛烈,迴旋的風把槐樹的落葉都給捲起來。

作者選用「捲」而非「吹」等字,形象化地突顯了秋風的剛烈,把樹葉捲起

盤旋空中,而非純粹地吹起落葉,將落葉紛飛的形態勾勒出,亦將秋風的氣

勢加強,表現得淋漓盡致。

「濕庭凝墜露」描寫的是秋天的霜露凝結於庭園中的場景, 「凝」字能樸

實地將露凝墜的形態狀寫,卻未能把霜露凝重繁多的特點表現,較之欠缺秋

天的特色,因此不比「捲」字用得精煉。

95

中品:僅能就摹狀方面比較「凝」與「捲」何者較精煉,雖具比較意

識,論點精確,惟析述欠全面。

3 (c)(ii)示例三 《晚秋》亦精於用字,如:「濕庭凝墜露,摶風捲落槐」。句中的「凝」與

「捲」,你認為何者較為精煉?試加以比較說明。(4分)

我認為「凝」字更精煉。

「濕庭凝墜露」帶出了露水在庭中經濕氣的聚集後不易消散,仿佛被凝固了

一般,更能帶出文中淒寒秋意的描繪,更為傳神。

而「摶風捲落槐」示意迴旋的狂風捲起滿地的落葉,顯肅殺之感,卻只按字

面意思解釋,並無新意。

96

下品:僅能就摹狀方面比較「凝」與「捲」何者較精煉,雖具比較意

識,有論點,惟析述不足。

第4題 97

(a) (i) 《西施》中的夫差有雄心而自負,西施具絕頂的聰明。試各舉一例

加以說明。(3分、3分)

(ii) 《角色的反駁》中,角色甲在離婚後變得能幹、獨立和漂亮,何以見

得?(3分) 角色甲又多次提到「生存的價值」,你認為她「真正」的

生存價值是什麼?試略加申述。(3分)

(b) (i) 《西施》(第一幕獻美) 中,伍子胥和伯嚭展開多次衝突,他們之間的

主要矛盾是什麼?試加析述。(3分) 又試以伍、伯廷爭為例,說明矛

盾衝突對劇情發展所起的作用。(3分)

(ii) 《角色的反駁》中,小說安排「甲」反駁「某作家」對自己角色的設

定,「甲」與「某作家」存在什麼矛盾? 又這樣安排,在表達主題

上有何作用?試加以說明。(3分、3分)

(c)

細閱以下對話: 允行:我認為文學作品只有顛覆傳統,才會有創新。正如《西施》中,范蠡與西施不是一對情

侶,這樣故事才會精彩。

有容:我認為繼承傳統,也會有創新。《竇娥冤》雖然取材自傳統小說,卻能翻出新意,成為經

典。

你贊成哪一位的看法?試以平日所習為例,抒發己見。(6分)

考生表現

佳處 不足之處

(a) ․能分析夫差的「自負」

及西施的「聰明」。

․「雄心」一問,語焉不詳;對「絕頂」的

聰明,則析述簡略。

․將人物性格與人物外貌相混。

․角色甲能幹獨立、漂亮一問,以及「真

正」的生存價值一項,答案多未完足。

(b) ․能簡言伍子胥和伯嚭的

主要矛盾在政見不同。

․能點出角色甲與某作家

價值觀不同。

․析述伯嚭政見時,僅及一端。

․僅泛言矛盾衝突可以推動劇情發展。

․多未言及角色甲與某作家對「女性價值」

的看法不同。

․對角色設定的作用泛泛而談,不切旨意。

(c)

․用例恰當,上者能正反

立論,論點飽滿。

․下者或論點偏差,或例子闕如,或例子有

誤,或析述未當等,文意不足。

98

4(a) (ii)示例一 《角色的反駁》中,角色甲在離婚後變得能幹、獨立和漂亮,何以見得? (3分)

角色甲又多次提到「生存的價值」,你認為她「真正」的生存價值是什麼?試

略加申述。(3分)

角色甲能幹的形象出自她離了婚後靠個人的努力拼搏直至過上富裕的生活,

而獨立是由於角色乙指出甲在離婚後過得比離婚前更愜意了,可見她的堅強

不屈。而美麗出於文末甲的自白,指出自己富「吸引力」,從小男生到事業

成功的中年男人都喜歡她,而且有角色丙這個男朋友。綜合以上種種描寫,

都塑造出其獨立、能幹、美麗的特質。

我認她「真正」的生存價值,在於個人的自身成就而非憑藉他人才有的價

值,是一種有別於傳統觀念或世俗標準對女性的要求。例如她不希望以「傳

宗接代」為人生目標,亦不求異性青睞或事業成功,也不要藉事業成功取得

名譽地位,而是要求自己有獨立自主的人格,不為別人而活,以找尋真正的

自我品格,尋找自己的內涵、修養。

99

上品:準確理解文意,指出角色甲能幹、獨立和漂亮之

處。亦能按文意發揮,說明角色甲「不追求」和「追求」

的價值,析述詳審。

4(a)(ii)示例二 《角色的反駁》中,角色甲在離婚後變得能幹、獨立和漂亮,何以見得? (3分)

角色甲又多次提到「生存的價值」,你認為她「真正」的生存價值是什麼?試略

加申述。(3分)

角色甲離婚後變得「有吸引力」,使小男生和事業成功的中年男人都喜歡

她,可見她離婚後能幹獨立,她有屬於自己的事業,靠自己的努力熬到什麼

都有。加上,角色甲在離婚後有角色丙這一男朋友,可見她能幹獨立,漂

亮。而角色丙亦稱讚她「這麼漂亮能幹」。由此可見她離婚後變得能幹、獨

立、漂亮。

她「真正」的生存價值為從自身而散發的光芒,為了自己而活下去。文中提

到角色甲寧願沒有新男友,讓她發掘「在傳宗接代,吸引男人、事業成功以

外的價值」,即是她所希望的生存價值並不是建基於任何人或事,如孩子、

男人、事業,而是她一個人時,也能找到的生存方向目標,是為了自己而生

存。

100

中品:準確理解文意,大致指出角色甲能幹、獨立和漂亮

之處。亦能按文意發揮,指出角色甲「不追求」和「追

求」什麼,析述簡略。

4(a) (ii)示例三 《角色的反駁》中,角色甲在離婚後變得能幹、獨立和漂亮,何以見得? (3分)

角色甲又多次提到「生存的價值」,你認為她「真正」的生存價值是什麼?試

略加申述。(3分)

角色甲在離婚後變得能幹、獨立和漂亮。她因為離婚後,不再依靠老公,因

此變得獨立,而她亦能「靠自己努力熬到什麼都有」,故可見她的能幹,而

她的漂亮,可以從前夫再見她的悔恨,而情敵嫉妒中可見。相反前夫則老了

十年似的,而情敵也變成「黃臉婆」,因此能相比下更漂亮。

我認為她「真正」的生存價值是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脫離舊思想的框框。

101

下品:大致理解文意,僅能指出角色甲部分能幹、獨立之處。尚能按文

意發揮,指出角色甲「不追求」和「追求」什麼,惟未加析述。

整體表現

1. 熟習課文,用心學習。

2. 具比較意識,能加以兼論。

3. 分析說明、賞析評鑑,仍待改善:

• 審題不周,誤解 / 忽略關鍵字

• 理解力弱,望文生義

• 止於背誦,欠缺分析

• 褒貶任聲,詆毀古人

• 各持一端,割裂討論

• 避重就輕,比例失衡

4. 未辨別課外篇章與指定篇章當中細微之處。

102

建議

平日學習

1. 以誦習文本為主,勿依賴二手分析。

2. 多閱讀課外讀物,文言、白話須兼顧。

3. 博觀且慎思明辨,分析主題、風格等。

4. 需親炙老師請益,同儕宜切磋論學。

臨場應試

1. 小心審視題旨,掌握答題方向。

2. 答題詳略得宜,注意時間分配。

103

-完-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