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窗鸡年趣对严北老下联 杨鸿台 鸡年春节期间,大学同班同学微信 群里分外热闹,其中一件乐事就是应对 下联。 先是涉猎面广泛的健行同学转来一 条“当年复旦的名对”帖子,它记叙了上 世纪 !" 年代一次在复旦大学工会春节 团拜会上,富有文学素养的数学大家、时 任副校长苏步青教授,以座上两名教授 姓名拟出上联: “陈望道、卢于道,头头是 道”,随即请在座各位对出下联。陈望老 是大名鼎鼎的 语言学家、修 辞学家,时任 复旦校长,是 最早译出 《共 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译者,这也是毛 主席最早读到的译本;卢于老则是生物 学系教授,是九三学社上海地区主委。 苏步老话音一出,会场一片欢笑,笑 声刚落,只见哲学系严北溟教授起身口 占: “张梦闻、曹亨闻,默默无闻。”话毕, 他即对席上张、曹两位教授拱手致意,似 示“多有得罪”之意(其实张、曹当年分别 是动物学和新闻学名教授,只是 名气可能相对稍逊于陈、卢)。众 人闻之,掌声四起,钦佩严北老过 人的敏捷才思。 严北老当年由董必武介绍入 复旦担任教授,自幼家境贫寒,能熟练背 #""" 首唐诗,素有神童之誉,是复旦 为数不多的自学成才、著作等身的知名 哲学教授,且拥有从政、办报、受聘任教 于多所高校、国共和谈代表等传奇经历。 读了健行的转帖,记忆力超强的班 主任晋海生老师随即写来一帖: “严北老 巧对苏步青的上联,已在复旦几十年传 为美谈,但他还出了一个上联至今无人 应答。上世纪 $% 年代他在北京参加一个 哲学会议,看到一批后生崛起而欣慰,其 中卓有成就的有方立天、张立文、方克 立。他当场作一上联: ‘方立天、张立文、 立天立文方克立。’他当场征求下联,无 人应对。后他的学生写文章求助报端,几 十年过去了,也无人应对。” 这个故事当即引起了不自量力的我 的莫大兴趣,竟然不顾续貂之嫌,以改革 开放以来崭露头角的法律界才俊应对哲 坛新秀,写下了“王卫国、左卫民、卫国卫 民贺卫方”的下联(王、左、贺分别为民法 学、诉讼法学、 法制史专家), 自惭此下联因 受人名所困, 其最后一字应 为“卫”,即如果将“贺卫方”改为“贺方 卫”,下联在形式上就能和上联对仗了, 然而法学家的尊姓大名民事权利岂容 公然侵犯?此下联发给同学群后,诗词 佳作颇丰的世平同学建议将“贺卫方” 改换为“顾长卫”,我觉得如此十分符合 对仗要求,惜乎顾氏乃电影界名人,难 入法学界人选,只能割爱。 令人钦佩的是世平不信苏步 老下联 &% 多年无人应对的邪,他 接着一下子发来近 '" 条应对下 联,其中我觉得最令人叫绝的是 “何亚非、孙亚夫、亚飞亚夫王光 亚”(何,国侨办原副主任;孙,国台办原 副主任;王,国港澳办原副主任,他们均 为国内现代外交界人士),其对名人姓名 的记忆数量之丰和融会贯通之能,使我 顿觉自叹不如。华金同学的下联则显得 轻松幽默,他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张 国明、陈国珠、国明国珠周建国’,都是 我们班、我们学习小组的同学,可(入 选)否?”其人名入选概率如此之小且又 如此之巧合,读之令我忍俊不禁,再次拍 案称奇叫绝! 非遗在身边 旅游 新民网:www.xinmin.cn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A23 2017年 2月10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龚建星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走近那片蔚蓝 范海虹 去年三四月份,好友邀我同 去江西的婺源看菜花(没去成,得 知我去青海,她告诉我又错过了 看菜花的最好季节,如果早两个 月去,还可以看到在高原深蓝的 天空下(繁花金黄一片。我笑说: “菜花有什么看头?你小时还没看 够啊?”她跟着笑,只说不一样。 从西宁出发,青藏公路又直 又长,好像没有尽头。路上,是无 边无际的草,就像相濡以沫的兄 弟,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离湖岸 越近,湖的色彩也越浓重,四面都 是高原的气息,空气里全是天空 的味道。青海湖是美丽的,但不是 “杏花春雨江南”的秀美,却是“骏 马秋风冀北”的苍凉之美。尽管来 过几次,但当我再次站在湖边,还 是为眼前这原始、粗犷的西域风 情所折服。青海湖仿佛是一位身 着湖蓝色藏服,镶满了片片银饰, 浑身透着灿烂银光的母亲,一手 牵着地,一手撑着天。 青海湖不远,它在海子的诗 歌里,浸润情感:《七月不远:给青 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海子的 诗里交织着绝望、寂寞,可是即使 是绝望,海子也写得那么美) 他的 孤独如同“天堂的马匹”、 “马肚子 里有含毒的 野花”,如同 在荒木上爬满的一树繁花,悲凉地 使人落泪。如果那时,你熄灭海子的 爱情,会不会又是另一种结局?面对 海子,春暖花开,他生于现世却活于 太空,金色的麦穗和春暖花开终不 能平慰孤冷的尘世之心,活着比死 亡更痛苦,那么死就是最自然的事。 青海湖,如果你预料到宿命中那些 不可抗拒的悲剧,会不会在日升月 落的昼夜里,为这个孤独的诗人在 三千米之上的风中,夜夜祈祷,只为 一个单纯至情、澄澈善良的灵魂。或 许那样他便不会从青海湖走到日喀 则,又从日喀则走到了山海关…… 我侧头看着窗外:高原上的山 没有植被但却显得富有层次和棱 角,如画。远处,一大片黄灿灿的花 扑入眼帘,这是牧民为了赚游客的 钱特意晚种,所以花开得迟,在里面 拍照是要付钱的。湖这边花成海是 春,湖那边绿草坚强地生长像秋。看 到这一小片金黄,看着许多人在里 面兴高采烈看花、拍照,倒也真的勾 起我的闲愁几许。每个女生小时候 都有一个“花仙子”梦,从不奢求能 实现这个美梦的我,竟然在青海湖 畔填满了 人生的这 个遗憾。 人在旅途,总会遇到一些让你瞬间 感动的场景和人物,使我们曾经沧 桑的心灵园圃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青海湖不远,它在层层叠叠的历 史深处,睁开了如松宝石般的眼睛。 传说中,仓央嘉措在押解进京 途中,病逝于青海湖;传说中,好心 的解差将仓央嘉措私自释放,他最 后成为青海湖边的一个普通牧人, 诗酒风流着在青海湖边结束了余生 ……看到远处,虔诚磕着长头绕着 青海湖朝拜的信徒,心里莫名地触 动和伤感。弯下身,触碰冰冷的湖 水,也触摸到那温暖而苍凉的情僧 身影,突然想起一句话:宁愿用一生 等你发现,我在你身边从未走远。 匆匆地( 我又要离开了( 默默无 言地颠簸在青藏公路的车上,高原 景色之所以如此壮观,并不是因为 它有多么气势磅礴,而是因为它的 平和、宁静和宽容。当置身其中时, 我也禁不住地用一颗宽广的心去对 待尘世。“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 悄地来”。别了,青海湖,我只是一个 匆匆的路人,你不属于我,但是你包 容过我! 天空很蓝,没有云朵,心里心 外,两束阳光,接壤。 曾记得媒体采访行 人,问一个同样的问题:你 幸福吗?大多数人都回答 “幸福”,且说出一番理由。 其中一人,他支支吾吾,最 后勉强说“幸福吧!” 其实,这是一个草率 的提问。提问者的本意是 要人回答“幸福”。但幸福 是因时因地因心境 而异的。 曾经有一个电 视剧《幸福像花儿 一样》,不谈情节, 就它的内涵,我以 为有两层意思,一 是:幸福是美好的; 二是幸福是短暂 的。花因其美好而 人人喜欢,但好花 不常开。岂能每个 人都幸福?又怎能一生都 沉浸在幸福中呢? 这使我想起一件事。 那是前年,我早晨无 事回老家看看。折进村口, 看到宅上搭建起临时篷 帐,披麻戴孝的人忙着进 进出出,伴随着唢呐声和 哭号声。那是邻居金章伯 伯过世了。 前天我还见着他打招 呼,不好好的吗,怎么说走 就走了呢? 母亲说,金章伯伯是 吃着晚饭,趴在饭桌上去 世的。 深秋季节,稻谷已登 场。那天太阳很好,老人的 儿子晒了满场的稻谷。闲 不住是老农民的习 惯,其实根本不需 要老人干什么活, 但他早早地拿着翻 筢,有意无意地翻 着稻谷兼看鸡鸭。 门前就是一条大 路,他和走过的熟 人打招呼。停下来 就眯起眼凝望熟悉 的田畴、村庄、杂 草、丛树,似乎永远 也看不够。 他尽管已九十二岁 了,但眼不花耳不聋,年轻 人聊天,他也不插嘴,往往 只是在边上静静听。他明 白自己已不能切入年轻人 的话题了。那多半是边听 边瞭着田野远村微笑,那 笑意是晕化在他的皱纹里 的,无法用坦然、会心、满 足来形容,这是这个年龄 的老人特有的微笑。冬天 里,他常常戴着棉帽,穿着 棉袄棉裤,手相拢在袖管 里。他不喜欢儿女买的鸭 绒、丝绒的,即便被子,也 是老棉絮的。他说盖着心 里踏实。 除了我,小辈想听他 唠陈米烂谷子事的不多。 有时他见我站在场角,就 慢慢过来。我常常问他些 村里的旧事,他如数家珍, 一直从我的曾祖父说到祖 父及村里家族的兴替。说 着说着他突然会冒出一 句:这弟弟好来。我 的理解,那多半是 由于我的倾听。其 实,他也孤独。老伴 早早去世,虽然与 儿子住在一个檐下,但毕 竟少有人倾听。 他是个乐观的人,年 轻时肯定不乏幽默。有时 他儿子阿杜当着我们开他 的玩笑。见他健康硬朗,阿 杜就对一起聊天的说:老 头子身体好,与他年轻时 喝过两次农药遭过一次雷 打有关,把身体里的病菌 都杀灭了。大家朝他善意 地笑,他听后在一旁苦笑 *你们这帮囝不晓得,那 时多苦啊! 金章伯伯终其一生, 是个老农民,种田的老把 式。他说现在的社会真好, 吃穿不忧,即使生活在底层 的农民也不必担惊受怕。 他说的“担惊受怕”, 那是指他在新中国成立 前的经历。他曾给新四军 运军粮摇过船,被保安队 拉去养过马,也被土匪逼 着望过风。他复杂的背景 自然在“文革”遭 罪 。 其 实,那都是出于底层农民 的无奈。现在好了,那是 他从心底里发出的感激。 他喜欢吃肉,就隔三差五 地到肉庄上买来肥肉,掺 合黄豆,将砂锅放在灶膛 里炖。门前的河早被电镀 厂污染得一阵黄一阵黑, 但他还在里面淘米、洗 菜。他说自己喝这条河里 的水长大的,身子 好好的,哪有什么 毛病?但村里人喝 这条河里的水,年 轻人死了还不少。 这真是他那两次喝农药 一次雷击炼成的吗? 村里的老人都说,老 金章福气好来,那是前世 修的。上了年纪的农民都 相信因果报应,福气好是 指他说走就走,没有一点 痛苦折磨。 我猜想,他虽没有一 点告别这个世界的迹象。 但冥冥中似乎已感觉到 了。不然为什么要跟每个 路过的熟人打招呼呢?若 在平日里,他往往是看一 个人远远走来,不管那个 人看不看他,但他总是点 点头,再目送那人远去。而 那天却那么地道呢? 他一生即便屡遭磨 难,但其实是幸福的。他在 告别这个世界时,看到了 一场地金黄金黄的稻谷, 虽然没吃上新米饭,但吃着 肥肉炖黄豆。那是一个农民 的满足。满足就是幸福,即 便那满足是蛮细微的。 你说他幸福吗?他被 生活所迫而喝“二二三”农 药,那被拉去养马、望风, 以至于“文革”批斗,那肯 定不幸福。但当他生活无 忧,看到丰收的景象,那幸 福是不言而喻的。即便在 他踏入另一个世界的刹 那,他也是幸福的,因为他 满足,所以走得安详。 你若去问一个整天花 天酒地的人幸福吗?他也 不会觉得幸福。 只有尝到了人生的苦 与甜,才会感到幸福。 常常有人感叹幸福在 哪里?有人说幸福的密码 掌握在上帝手里。其实,幸 福的密码就在你心里,你 就是上帝,重要的是你不 要被纷扰的生活搅得忘记 了密码。 七夕会 甜爱路 高元兴 总喜欢在这里走走, 仿佛每走一步,就会碰撞 到一个甜蜜;总喜欢在这 里看看,仿佛每一抬头,就 会闪亮出一个爱恋。 这里,飘挂着岁月的呼唤,遥远而又亲近;这里,荡 漾着心灵的遐思,虚幻却又真实。这里,辉映着青春的 情境,闪闪烁烁,美好而真挚。 徜徉复徜徉,徘徊再徘徊。 依然是这样幽静,依然是这样温馨。这街头,依然 有这么多人,闪闪亮亮,来来往往。 是世间寻觅者?是红尘追梦人?当然,也有匆匆行 路客,留下一个个凝视与背影。 人生甜爱路,且行且珍惜。最美的希冀在这里,最 美的向往在这里。 翠嫩的水杉叶上,闪熠的太阳是宇宙间一颗“最相 思”的爱之红豆; “共此时”的月亮从银河捧出一片片最 纯洁的祝福,被丛丛绿色过滤的风轻轻地吹动着清新 甜柔的气息。 依依又恋恋,春光亦秋色。 岁月如流,朝花夕拾。人生,真的会那么甜爱吗?生 活,真的会永远那样优雅而美丽吗? 虽然梦境很美,终究也会清醒。这世界,爱并不是 全部。 即使甜爱,也会有苦涩的添加。 是的,如果太甜,就该加点盐;如果太柔,就该补点钙。 或许,经历过酸甜苦辣,这爱,才会幸福。 爱护公共自行车 杨克昌 线 使 使 使 使 寿 便 使 使 使 使 人月两团圆 朱渊 正月十五赏 花灯,乃中国传统 习俗。早在两汉时 期,《史记·乐书》就 有记载: “汉家祭祀 太一(天帝),以昏时祀到明。”这一天晚上,要灯火通 宵,将五牲、供果、酒菜摆在桌子上,对月烧香祭拜, 祈求天神赐福。元宵节祭祀燃灯的习俗,渐渐演变成 望月夜游、赏灯观灯。 皓月高悬之夜,点亮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大街上 入目皆是琳琅满目的花灯,街上还有各种杂耍和小 玩意,人们在点点灯火中吟诗作对,饮酒作乐。这元 宵,就仿佛是古代的狂欢节。更特别的是,凡到元宵 当晚,即便平时不被允许抛头露面的女子,亦可梳妆 打扮、华服美裙地跟着家人一同赏灯庆节。无数爱情 故事亦在这月圆之夜悄悄酝酿。 明代以后,上海属地的元宵灯会已十分普遍,其 中最热闹、最精彩还属上海县城的中心城隍庙、豫 园、县衙一带。每逢元宵佳节,各处男女老小前呼后 拥,纷至沓来;各种灯彩争奇斗艳,处处流光溢彩。光 绪元年出版的《瀛壖杂记》就对当时城隍庙灯会盛况 描述道: “城隍庙内园以及萃秀、点春诸胜处,……正 月初旬以来,重门阔启。……上元之夕,罗绮成群,管 弦如沸,火树银花,异常璀璨,园中茗寮重敞,游人毕 集。……远近亭台,灯火多于繁星。爆竹之声,累累如 贯珠不绝,借以争奇角胜。” 或许正应着这人月两团圆的喜庆,元宵赏灯的 习俗绵延至今,俨然是“非遗”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 现代的豫园灯会自 +,-, 年开始,新的灯会它巧妙利 用九曲桥的九曲长龙形状和特有水面条件,以湖心 亭与东方明珠遥相呼应为背景,创作了形象生动的 大型主题灯彩来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和灯彩文化。虽 说现如今的元宵灯会相比从前多了几分现代时尚, 然而,新旧文化交融之中花好月美人团圆的氛围并 不会改变。 眼看又是一个元宵佳节,团圆之日,不妨邀齐亲 朋好友去豫园潇洒走 一回:猜灯谜、吃汤 圆、逛庙会,过一个美 美的元宵节!

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责任编辑∶龚建星 编辑邮 …xmwb.xinmin.cn/resfile/2017-02-10/A23/A23.pdf · 他当场作一上联:‘方立天、张立文、 立天立文方克立。’他当场征求下联,无

  • Upload
    others

  • View
    2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同窗鸡年趣对严北老下联杨鸿台

! ! ! !鸡年春节期间,大学同班同学微信群里分外热闹,其中一件乐事就是应对下联。先是涉猎面广泛的健行同学转来一

条“当年复旦的名对”帖子,它记叙了上世纪 !"年代一次在复旦大学工会春节团拜会上,富有文学素养的数学大家、时任副校长苏步青教授,以座上两名教授姓名拟出上联:“陈望道、卢于道,头头是道”,随即请在座各位对出下联。陈望老是大名鼎鼎的语言学家、修辞学家,时任复旦校长,是最早译出《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译者,这也是毛主席最早读到的译本;卢于老则是生物学系教授,是九三学社上海地区主委。苏步老话音一出,会场一片欢笑,笑

声刚落,只见哲学系严北溟教授起身口占:“张梦闻、曹亨闻,默默无闻。”话毕,他即对席上张、曹两位教授拱手致意,似示“多有得罪”之意(其实张、曹当年分别是动物学和新闻学名教授,只是名气可能相对稍逊于陈、卢)。众人闻之,掌声四起,钦佩严北老过人的敏捷才思。严北老当年由董必武介绍入

复旦担任教授,自幼家境贫寒,能熟练背诵 #"""首唐诗,素有神童之誉,是复旦为数不多的自学成才、著作等身的知名哲学教授,且拥有从政、办报、受聘任教于多所高校、国共和谈代表等传奇经历。读了健行的转帖,记忆力超强的班

主任晋海生老师随即写来一帖:“严北老巧对苏步青的上联,已在复旦几十年传为美谈,但他还出了一个上联至今无人应答。上世纪 $%年代他在北京参加一个哲学会议,看到一批后生崛起而欣慰,其

中卓有成就的有方立天、张立文、方克立。他当场作一上联:‘方立天、张立文、立天立文方克立。’他当场征求下联,无人应对。后他的学生写文章求助报端,几十年过去了,也无人应对。”这个故事当即引起了不自量力的我

的莫大兴趣,竟然不顾续貂之嫌,以改革开放以来崭露头角的法律界才俊应对哲坛新秀,写下了“王卫国、左卫民、卫国卫民贺卫方”的下联(王、左、贺分别为民法

学、诉讼法学、法制史专家),自惭此下联因受人名所困,其最后一字应

为“卫”,即如果将“贺卫方”改为“贺方卫”,下联在形式上就能和上联对仗了,然而法学家的尊姓大名民事权利岂容公然侵犯?此下联发给同学群后,诗词佳作颇丰的世平同学建议将“贺卫方”改换为“顾长卫”,我觉得如此十分符合对仗要求,惜乎顾氏乃电影界名人,难入法学界人选,只能割爱。

令人钦佩的是世平不信苏步老下联 &%多年无人应对的邪,他接着一下子发来近 '"条应对下联,其中我觉得最令人叫绝的是“何亚非、孙亚夫、亚飞亚夫王光

亚”(何,国侨办原副主任;孙,国台办原副主任;王,国港澳办原副主任,他们均为国内现代外交界人士),其对名人姓名的记忆数量之丰和融会贯通之能,使我顿觉自叹不如。华金同学的下联则显得轻松幽默,他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张国明、陈国珠、国明国珠周建国’,都是我们班、我们学习小组的同学,可(入选)否?”其人名入选概率如此之小且又如此之巧合,读之令我忍俊不禁,再次拍案称奇叫绝!

非遗在身边

旅 游

新民网:www.xinmin.cn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A23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龚建星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走近那片蔚蓝范海虹

! ! ! !去年三四月份,好友邀我同去江西的婺源看菜花(没去成,得知我去青海,她告诉我又错过了看菜花的最好季节,如果早两个月去,还可以看到在高原深蓝的天空下(繁花金黄一片。我笑说:“菜花有什么看头?你小时还没看够啊?”她跟着笑,只说不一样。从西宁出发,青藏公路又直

又长,好像没有尽头。路上,是无边无际的草,就像相濡以沫的兄弟,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离湖岸越近,湖的色彩也越浓重,四面都是高原的气息,空气里全是天空的味道。青海湖是美丽的,但不是“杏花春雨江南”的秀美,却是“骏马秋风冀北”的苍凉之美。尽管来过几次,但当我再次站在湖边,还是为眼前这原始、粗犷的西域风情所折服。青海湖仿佛是一位身着湖蓝色藏服,镶满了片片银饰,浑身透着灿烂银光的母亲,一手牵着地,一手撑着天。青海湖不远,它在海子的诗

歌里,浸润情感:《七月不远:给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海子的诗里交织着绝望、寂寞,可是即使是绝望,海子也写得那么美)他的孤独如同“天堂的马匹”、“马肚子

里有含毒的野花”,如同

在荒木上爬满的一树繁花,悲凉地使人落泪。如果那时,你熄灭海子的爱情,会不会又是另一种结局?面对海子,春暖花开,他生于现世却活于太空,金色的麦穗和春暖花开终不能平慰孤冷的尘世之心,活着比死亡更痛苦,那么死就是最自然的事。青海湖,如果你预料到宿命中那些不可抗拒的悲剧,会不会在日升月落的昼夜里,为这个孤独的诗人在

三千米之上的风中,夜夜祈祷,只为一个单纯至情、澄澈善良的灵魂。或许那样他便不会从青海湖走到日喀则,又从日喀则走到了山海关……我侧头看着窗外:高原上的山

没有植被但却显得富有层次和棱角,如画。远处,一大片黄灿灿的花扑入眼帘,这是牧民为了赚游客的钱特意晚种,所以花开得迟,在里面拍照是要付钱的。湖这边花成海是春,湖那边绿草坚强地生长像秋。看到这一小片金黄,看着许多人在里面兴高采烈看花、拍照,倒也真的勾起我的闲愁几许。每个女生小时候都有一个“花仙子”梦,从不奢求能实现这个美梦的我,竟然在青海湖

畔填满了人生的这个遗憾。人在旅途,总会遇到一些让你瞬间感动的场景和人物,使我们曾经沧桑的心灵园圃绽放出美丽的花朵。青海湖不远,它在层层叠叠的历

史深处,睁开了如松宝石般的眼睛。传说中,仓央嘉措在押解进京

途中,病逝于青海湖;传说中,好心的解差将仓央嘉措私自释放,他最后成为青海湖边的一个普通牧人,诗酒风流着在青海湖边结束了余生……看到远处,虔诚磕着长头绕着青海湖朝拜的信徒,心里莫名地触动和伤感。弯下身,触碰冰冷的湖水,也触摸到那温暖而苍凉的情僧身影,突然想起一句话:宁愿用一生等你发现,我在你身边从未走远。

匆匆地(我又要离开了(默默无言地颠簸在青藏公路的车上,高原景色之所以如此壮观,并不是因为它有多么气势磅礴,而是因为它的平和、宁静和宽容。当置身其中时,我也禁不住地用一颗宽广的心去对待尘世。“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别了,青海湖,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路人,你不属于我,但是你包容过我!天空很蓝,没有云朵,心里心

外,两束阳光,接壤。

幸福密码

汤朔梅

! ! ! !曾记得媒体采访行人,问一个同样的问题:你幸福吗?大多数人都回答“幸福”,且说出一番理由。其中一人,他支支吾吾,最后勉强说“幸福吧!”其实,这是一个草率

的提问。提问者的本意是要人回答“幸福”。但幸福是因时因地因心境而异的。曾经有一个电

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不谈情节,就它的内涵,我以为有两层意思,一是:幸福是美好的;二是幸福是短暂的。花因其美好而人人喜欢,但好花不常开。岂能每个人都幸福?又怎能一生都沉浸在幸福中呢?这使我想起一件事。那是前年,我早晨无

事回老家看看。折进村口,看到宅上搭建起临时篷帐,披麻戴孝的人忙着进进出出,伴随着唢呐声和哭号声。那是邻居金章伯伯过世了。

前天我还见着他打招呼,不好好的吗,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母亲说,金章伯伯是

吃着晚饭,趴在饭桌上去世的。深秋季节,稻谷已登

场。那天太阳很好,老人的儿子晒了满场的稻谷。闲

不住是老农民的习惯,其实根本不需要老人干什么活,但他早早地拿着翻筢,有意无意地翻着稻谷兼看鸡鸭。门前就是一条大路,他和走过的熟人打招呼。停下来就眯起眼凝望熟悉的田畴、村庄、杂草、丛树,似乎永远

也看不够。他尽管已九十二岁

了,但眼不花耳不聋,年轻人聊天,他也不插嘴,往往只是在边上静静听。他明白自己已不能切入年轻人的话题了。那多半是边听边瞭着田野远村微笑,那笑意是晕化在他的皱纹里的,无法用坦然、会心、满

足来形容,这是这个年龄的老人特有的微笑。冬天里,他常常戴着棉帽,穿着棉袄棉裤,手相拢在袖管里。他不喜欢儿女买的鸭绒、丝绒的,即便被子,也是老棉絮的。他说盖着心里踏实。除了我,小辈想听他

唠陈米烂谷子事的不多。有时他见我站在场角,就慢慢过来。我常常问他些村里的旧事,他如数家珍,一直从我的曾祖父说到祖父及村里家族的兴替。说着说着他突然会冒出一句:这弟弟好来。我的理解,那多半是由于我的倾听。其实,他也孤独。老伴早早去世,虽然与儿子住在一个檐下,但毕竟少有人倾听。

他是个乐观的人,年轻时肯定不乏幽默。有时他儿子阿杜当着我们开他的玩笑。见他健康硬朗,阿杜就对一起聊天的说:老头子身体好,与他年轻时喝过两次农药遭过一次雷打有关,把身体里的病菌都杀灭了。大家朝他善意地笑,他听后在一旁苦笑说*你们这帮囝不晓得,那时多苦啊!

金章伯伯终其一生,是个老农民,种田的老把式。他说现在的社会真好,吃穿不忧,即使生活在底层的农民也不必担惊受怕。

他说的“担惊受怕”,

那是指他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经历。他曾给新四军运军粮摇过船,被保安队拉去养过马,也被土匪逼着望过风。他复杂的背景自然在“文革”遭罪。其实,那都是出于底层农民的无奈。现在好了,那是他从心底里发出的感激。他喜欢吃肉,就隔三差五地到肉庄上买来肥肉,掺合黄豆,将砂锅放在灶膛里炖。门前的河早被电镀厂污染得一阵黄一阵黑,但他还在里面淘米、洗菜。他说自己喝这条河里

的水长大的,身子好好的,哪有什么毛病?但村里人喝这条河里的水,年轻人死了还不少。

这真是他那两次喝农药一次雷击炼成的吗?

村里的老人都说,老金章福气好来,那是前世修的。上了年纪的农民都相信因果报应,福气好是指他说走就走,没有一点痛苦折磨。我猜想,他虽没有一

点告别这个世界的迹象。但冥冥中似乎已感觉到了。不然为什么要跟每个路过的熟人打招呼呢?若在平日里,他往往是看一个人远远走来,不管那个人看不看他,但他总是点点头,再目送那人远去。而那天却那么地道呢?

他一生即便屡遭磨难,但其实是幸福的。他在

告别这个世界时,看到了一场地金黄金黄的稻谷,虽然没吃上新米饭,但吃着肥肉炖黄豆。那是一个农民的满足。满足就是幸福,即便那满足是蛮细微的。你说他幸福吗?他被

生活所迫而喝“二二三”农药,那被拉去养马、望风,以至于“文革”批斗,那肯定不幸福。但当他生活无忧,看到丰收的景象,那幸福是不言而喻的。即便在他踏入另一个世界的刹那,他也是幸福的,因为他满足,所以走得安详。你若去问一个整天花

天酒地的人幸福吗?他也不会觉得幸福。只有尝到了人生的苦

与甜,才会感到幸福。常常有人感叹幸福在

哪里?有人说幸福的密码掌握在上帝手里。其实,幸福的密码就在你心里,你就是上帝,重要的是你不要被纷扰的生活搅得忘记了密码。

七夕会

甜爱路高元兴

! ! ! !总喜欢在这里走走,仿佛每走一步,就会碰撞到一个甜蜜;总喜欢在这里看看,仿佛每一抬头,就会闪亮出一个爱恋。

这里,飘挂着岁月的呼唤,遥远而又亲近;这里,荡漾着心灵的遐思,虚幻却又真实。这里,辉映着青春的情境,闪闪烁烁,美好而真挚。徜徉复徜徉,徘徊再徘徊。依然是这样幽静,依然是这样温馨。这街头,依然

有这么多人,闪闪亮亮,来来往往。是世间寻觅者?是红尘追梦人?当然,也有匆匆行

路客,留下一个个凝视与背影。人生甜爱路,且行且珍惜。最美的希冀在这里,最

美的向往在这里。翠嫩的水杉叶上,闪熠的太阳是宇宙间一颗“最相

思”的爱之红豆;“共此时”的月亮从银河捧出一片片最纯洁的祝福,被丛丛绿色过滤的风轻轻地吹动着清新甜柔的气息。依依又恋恋,春光亦秋色。岁月如流,朝花夕拾。人生,真的会那么甜爱吗?生

活,真的会永远那样优雅而美丽吗?虽然梦境很美,终究也会清醒。这世界,爱并不是

全部。即使甜爱,也会有苦涩的添加。是的,如果太甜,就该加点盐;如果太柔,就该补点钙。或许,经历过酸甜苦辣,这爱,才会幸福。

爱护公共自行车杨克昌

!

!

!

上海街头出现许多新型公共自行车!

橙色的车

轮!

银色的车架!

黑色的座垫和车把!

美观大方典

雅"

骑着这种公共自行车!轻盈快捷!为申城街头增

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可有的骑车人只管使用!

不加爱惜#

有的人

骑好了乱停乱摔乱踹#

有的骑速飞快!

在机动车

道上骑行!

险象环生#

有的在车上乱刻乱画!

有损

文明#

更有的人当成私家车!

长期占

用不归还$

$

诸如此类的不轨行为!

使公共自行车严重受损!

影响使用率

和使用寿命"

申城的公共自行车!

在座垫上有用

车一元

!

或半小时五角

"

的字样!

收取极

微薄的费用!

这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

部分!

是政府实施便民利民的举措之

一!

更是回归社会惠及百姓的民心工

程!是为民解难的一桩实事"

因此!每个

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人!

都要谨慎使用!

倍加爱护珍惜!

这也是骑车人精神文明

的具体体现"

公共自行车的维护保养尤为重要!

这就要靠有

关管理部门和使用人共同呵护!

发觉车辆有故障!

就要及时交有关部门维修!

不要带

病上路!

骑车人要遵守交通法规!

到安全行车"

另一方面!有关管理部

门要经常维修保养公共自行车!

使

其运转良好!让骑车人能正常骑行"

人月两团圆朱 渊

! ! ! ! !正月十五赏花灯,乃中国传统习俗。早在两汉时期,《史记·乐书》就有记载:“汉家祭祀太一(天帝),以昏时祀到明。”这一天晚上,要灯火通宵,将五牲、供果、酒菜摆在桌子上,对月烧香祭拜,祈求天神赐福。元宵节祭祀燃灯的习俗,渐渐演变成望月夜游、赏灯观灯。皓月高悬之夜,点亮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大街上

入目皆是琳琅满目的花灯,街上还有各种杂耍和小玩意,人们在点点灯火中吟诗作对,饮酒作乐。这元宵,就仿佛是古代的狂欢节。更特别的是,凡到元宵当晚,即便平时不被允许抛头露面的女子,亦可梳妆打扮、华服美裙地跟着家人一同赏灯庆节。无数爱情故事亦在这月圆之夜悄悄酝酿。明代以后,上海属地的元宵灯会已十分普遍,其

中最热闹、最精彩还属上海县城的中心城隍庙、豫园、县衙一带。每逢元宵佳节,各处男女老小前呼后拥,纷至沓来;各种灯彩争奇斗艳,处处流光溢彩。光绪元年出版的《瀛壖杂记》就对当时城隍庙灯会盛况描述道:“城隍庙内园以及萃秀、点春诸胜处,……正月初旬以来,重门阔启。……上元之夕,罗绮成群,管弦如沸,火树银花,异常璀璨,园中茗寮重敞,游人毕集。……远近亭台,灯火多于繁星。爆竹之声,累累如贯珠不绝,借以争奇角胜。”或许正应着这人月两团圆的喜庆,元宵赏灯的

习俗绵延至今,俨然是“非遗”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现代的豫园灯会自 +,-,年开始,新的灯会它巧妙利用九曲桥的九曲长龙形状和特有水面条件,以湖心亭与东方明珠遥相呼应为背景,创作了形象生动的大型主题灯彩来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和灯彩文化。虽说现如今的元宵灯会相比从前多了几分现代时尚,然而,新旧文化交融之中花好月美人团圆的氛围并不会改变。眼看又是一个元宵佳节,团圆之日,不妨邀齐亲

朋好友去豫园潇洒走一回:猜灯谜、吃汤圆、逛庙会,过一个美美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