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 9 12 本版编辑:方文国 电话: 010-67078075 8 E-mail:[email protected] 图书二维码 别给整“歪”了 二维码技术以其简洁的视觉呈 现、便利的使用方式和丰富多样的 信息承载,俨然成为图书出版的新 利器,越来越受到各个出版社的重 视。翻阅书店陈列的图书,随书附 赠二维码的不在少数,然而若论其 使用感受,可谓喜忧参半。 从观察与掌握到的情况来看, 有些二维码与纸质图书基本做到了 有机融合,既能最大限度拓展纸质 书的内容维度,又便于使用与收 藏。可与此同时,却也有不少的二维 码无异于“鸡肋”。它们中有些扫描 后不过是起到了关注出版社公众号 或作者公众号的作用;有些与相关商 家合作,一经扫描便链接到相应的推 荐餐厅、景点、书店,等等。还有一些 图书附赠的二维码,仅在新书出版后 一至两年内可以使用,一旦过期则无 法登录。这样的二维码,充其量也就 是宣传噱头、导流通道,是出版社借 机谋取商业利益的一种手段。 难怪,对于图书二维码,许多读 者不予认同。他们中不少人觉得, 那些没有多少实质内容的二维码看 着就让人不舒心,不要也罢。既然, 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二维码应用 能够为图书出版业发展赢得新的转 机,那么,作为相关出版社最好是因 势利导,本着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想 方设法利用好它,努力多为读者奉 献一些纸质书内容之外的有益文化 资源。如果,出版社只是考虑到自 身,仅仅着眼于经济利益,把二维码 当作了市场营销工具来使用,那么 只能说,好端端的科技利器偏偏给 整“歪”了,不仅有损读者对于图书 二维码的认知,而且,未免使相关出 版社因此而面临惟利是图、缺乏诚 意等诟病。 不可否认,出版社真心诚意地 努力应用好图书二维码,借此推出 种种视频、音频及文字资源,会增加 一定的技术维护成本,可对此,需要 出版经营者辩证分析看待。关于图 书二维码,读者感觉物超所值,出版 社日常维护到位了,谁又能说,它不 会成为所对应图书最大的卖点,不 会成为相关出版社获得读者青睐的 得力支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朗读者》刚一上市即获热销,谈及 书中二维码的开发与维护,该书责 任编辑坦言, “事实上,像《朗读者》 卖得这么好,跟销量对比的话,成本 就是微乎其微了。” 为了充分利用二维码技术,给 广大读者提供更为稳定、便捷的阅 读服务,继《朗读者》成功之后,人民 文学出版社目前正准备筹划推出一 个集成的 APP,今后该社越来越多 的人文类图书,将以视听结合的方 式上传到这个 APP 上,供读者使 用。由此不难看出,眼光长远的出 版社,已经做得够好却还继续致力 于做得更好,引得读者翘首企盼,相 反,那些只想着自己的出版社,紧盯 经济利益始终走不出二维码使用误 区,致使读者视之为鸡肋凭生厌烦, 这种因出版经营理念不同而导致的 马太效应,发展下去究竟会带来怎 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山西省长治市 周慧虹 “耳朵阅读”时代,亟 待补上版权保护课 时下,以听代读、颇为便捷的听 书俨然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所 谓听书指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通 过手机终端下载相关软件,通过听 的方式来“看书”,即聆听播音者阅 读文学作品或者聆听播音者依书上 内容所讲的故事。近年来,国内听 书网站的发展呈喷发态势,目前大 大小小的听书网站及听书渠道多达 200 多个。虽说,听书颇受读者喜 欢,用户庞大,但高歌猛进的听书业 却陷入版权纠纷。 听书作品这种新阅读方式在这 些年开始流行起来,随之听书版权保 护也浮出水面。一方面,在市面上有 很多盗版的听书作品,这不光影响了 听书者的阅读体验,还让整条听书产 业链受创,正版方没有回报就不会再 有投入,这将导致正版的质量越来越 差,数量越来越少,用户能听到的好 作品也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个体用 户中,也有很多人不满足于单向的 “听书”,而是自己做“主播”、将录播 的有声读物放到网上,此前, “喜马拉 雅”、 “懒人听书” “窄播”等著名听书 电台,只是一方面在受众实现自己 主播梦想的同时,也陷入了侵权境 地。据悉,中国听书作品反盗版联 盟要向时下正风靡的听书软件盗版 侵权行为宣战,推进听书行业的正 版化进程。 听书版权不仅涉及文字版权, 还有音频版权。取得文字版权的途 径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文字作者自 己上传文字作品;二是市场购买,对 热门书、畅销书进行版权购买引进; 三是合作渠道取得,如盛大文学旗 下的天方听书网与同属盛大文学的 起点中文网、潇湘书院、红袖添香、 小说阅读网等兄弟网站合作,获取 网站上大批原创文学作品。至于音 频版权的取得,也分自制音频、购买 音频、合作音频等多种途径。而不 管通过哪种途径引进哪种版权,付 费应该是必不可少。当然,根据引 进渠道与作品畅销度的差异,付费 形式和种类也各不相同。 尽管《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 拥有网络信息传播权,录音录像制作 者使用他人作品制作录音录像制品, 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 酬。但法律人士认为,听书作品维权 并不容易,一方面,建立一个听书网 站的成本极低,大部分听书网站都依 靠广告赚取收入,因此盗版的有声读 物数量越多、种类越全,网站流量也 就越大,相应的广告就会越多,这刺 激了更多的盗版商加入。在现存的 百余家听书网站中,大部分听书网站 都提供免费的盗版有声读物下载,种 类齐全,更新迅速。另一方面,听书 作品往往分为文字和声音两种版权, 在版权的鉴定和取证上面较有难 度。此前,很多版权方更多的是单打 独斗,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却收效甚 微,如今希望通过联盟的方式,进行 “抱团自救”。 随着国内电子书市场发展迅速, 阅读形式也愈发多样化,除了以文字 呈现的电子阅读器,一些有声电子书 工具也逐渐受到读者欢迎。但在听 书市场步入快车道后,盗版听书作品 也大量涌现,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肆意 传播,对受众及行业都造成严重消极 影响。中国听书作品反盗版联盟表 示,盗版不仅导致整条听书产业链受 创,正版方没有回报就不会再有投 入, “使得正版的质量越来越差,数量 越来越少,用户能听到的好作品也越 来越少”,也伤害了用户利益。目前, 国内听书行业发展仍处于发展初期 阶段,对比文字、视频行业的发展历 程,听书行业出现盗版侵权现象,是 新兴产业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 程。虽说一两起诉讼不能改变整个 行业的“潜规则”,但通过整个行业的 “抱团自救”, “自救”的目的不是让诉 讼成为治疗听书盗版侵权的“药”,而 把它当作“药引子”。应该说,打击听 书盗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 通过不断的“抱团自救”,一点点改 变,才能最终建立起一个健康的行业 规则。 江苏省连云港市 吴学安 课本循环使用还须 做得更细致一些 9 3 日开学第一天,珠海高 新区金峰学校的家长就发现,学校 给孩子发放的一些书籍是旧课本, 一些旧课本还存在严重破损情况。 校方就此回应称,循环使用旧课本 符合省教育厅规定,这些课本并未 向家长收取费用。珠海高新区迅速 介入对此事进行调查后回应记者 称,金峰学校在审核循环使用课本 时把关不严,已责令学校购买新书, 替换有缺页和涂改的循环课本。( 9 月 6 日《羊城晚报》 中小学课本循环使用,尤其是 对于像《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 等平时课程安排较少,课本磨损程 度也较轻的课本教材的循环使用, 是得到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 大力倡导和鼓励的。中小学课本循 环使用的具体操作,就是把上一年 级的课本在学生结束期末学习以后 统一收集起来,然后发给下一届的 学生继续使用。 课本循环使用有很多好处,比 如可以减少纸张资源的消耗,符合 低碳环保的时代要求;比如可以培 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避免 资源浪费等等。尤其是从全国范围 内数亿中小学生的数量来看,如果 这一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执 行,那么一年节约的社会资源,显然 是十分可观的。 但是推行这一制度需要一个基 本的前提,那就是不能妨碍中小学生 对课本的正常使用,不能因为课本循 环使用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如 果没有了这个前提基础,那么也就失 去了推行课本循环使用的意义。像 新闻中珠海高新区这所学校部分学 生遭遇的情况,就属于此类。孩子们 拿到手里的循环课本,不但存在陈旧 破损的情况,而且还有缺页、漏页的, 带有不文明涂鸦的等等。 如此一来,不但会影响拿到课 本的学生的正常学习,而且会让学 生感觉自己受不到了不公平的对 待。为什么同一个班级或学校,别 的学生拿到的课本就是全新的或者 是没有破损,保存比较完好的,而自 己拿到的就是破破烂烂的?这对本 来就处于心理敏感年龄的孩子,无 疑是一种伤害,尽管这种伤害并不 是故意的。 这说明,中小学课本循环使用 这一制度没有问题,但是需要把这 项工作做得更加细致,以最大限度 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比 如在把循环课本发给学生之前,老 师或学校应该对每本课本进行认真 的检查、筛选,过于破损、缺页、存在 污秽的,就不适合继续给下一届学 生使用。再比如要从每一级学生开 始,就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做出 必要的规定和规范,要求他们珍惜 爱护手中的课本,以方便留给学弟 学妹们使用。 广西桂林市 苑广阔 唐诗也需要“去伪存真” 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几 首唐诗,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更是在 孩子牙牙学语时就教他们背唐诗。 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诗词类文化节 目的热播,更是掀起了学唐诗的热 潮。然而,我们现在所读的唐诗都是 真的唐诗吗?它们的艺术性如何? 我们是否读懂了?上海古籍出版社 新近出版的《唐诗求是》汇集了唐代 文学研究专家陈尚君多年在重编全 唐诗及其研究过程中的重大创获,它 向人们传递了一个信息—离读懂 唐诗,我们还差得很远很远。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全唐诗》都 是唐代的诗,但陈尚君的研究证明 “也未必”。《全唐诗》说的是唐诗,但 对所收录的唐诗未充分考证鉴别。 《全唐诗》收诗为49403 1555 句,而 迄今发现的该书以外的唐五代佚诗 已经超过8000 首,在该书已收诗中, 误收唐以前和宋以后的诗已知就超 1200 首,分别见于两人或更多人 名下之互见诗,据统计也有 6800 首。至于作者小传之缺误,诗歌录文 之讹误,更是在所难免。所谓的《全 唐诗》,其实名不副实,由于该书成书 仓促,加之未充分考证鉴别,《全唐 诗》只是一般的诗集,在历史上其作 用未必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我们熟悉的《静夜思》,都认为是 李白的著名诗篇。但事实是,李白 《静夜思》的通行文本是经过明代李 攀龙修改的,而且在唐宋时几乎无人 称赞,时人更欣赏的是他的《玉阶 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 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时人认为, 相较《静夜思》的直奔主题、晓畅明 白,《玉阶怨》则朦胧精致,晶莹富丽, 对环境之渲染、对情绪的表达,意境 高雅,让人想象无穷。《静夜思》是耳 熟能详,是朗朗上口,但浅白也是事 实,浅白未必是好诗吧。诗歌讲究的 是意境美,含蓄美,直达主题而浅白, 在现代也未必认为是好诗。王之涣 的《登鹳雀楼》,几乎可以确认不是王 之涣所写。陈子昂的代表作,唐宋人 推崇的是《感遇》和《蓟丘览古》,而 《登幽州台歌》的“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到明末方被提出。 至于诗意的理解,更是今时不同 往日。比如,今天很少有人理解孟浩 然“春眠不觉晓”的主旨是伤春。韩 翃《寒食》中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 烟散入五侯家”,如今不少人认为具 有讽刺意味,但此诗曾获德宗皇帝赞 赏,是很高妙的颂德。应该说诗歌艺 术之优劣高下,见仁见智,但唐宋人 和明清人阅读兴趣已经有很大不同 也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解读诗歌 要受到客观环境和主观心境的影响, 一首诗歌有多种解读也很正常,就像 《哈姆莱特》千人读就有一千个哈姆 莱特一样,诗歌也是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理解。再说,诗歌没有国界,但解 读者有阶级性,谁解读都是为自己服 务的。 当前,国学热盛行,传承古典文 化是好事。但是,诗歌在传承中也会 发生变化,即使是许多脍炙人口的名 篇,也并非是最初的文本面貌。有的 诗歌是越改越好,但有些诗歌受改写 者的影响也会出现以讹传讹。《全唐 诗》未必全是唐诗就是证明。我们在 传承古典文化时,也要去伪存真,不 要张冠李戴,也不要弄虚作假,不是 唐朝的就不是唐朝的,更不要把明朝 的穿越到唐朝。中华文明是博大精 深,但传承就要传承文明,不能传承 虚假的文化,更要尊重事实,宋诗绝 不能称之为唐诗。 河北省赤城县 张魁兴

2018 9 12 本版编辑:方文国 电话:010-67078075 E …epaper.gmw.cn/zhdsb/images/2018-09/12/08/2018091208_pdf.pdf8 2018 年9 月12 日 本版编辑:方文国 电话:010-67078075

  • Upload
    others

  • View
    3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2018 9 12 本版编辑:方文国 电话:010-67078075 E …epaper.gmw.cn/zhdsb/images/2018-09/12/08/2018091208_pdf.pdf8 2018 年9 月12 日 本版编辑:方文国 电话:010-67078075

2018年9月12日 ■本版编辑:方文国 ■电话:010-670780758 ■E-mail:[email protected]看 法图书二维码别给整“歪”了

二维码技术以其简洁的视觉呈

现、便利的使用方式和丰富多样的

信息承载,俨然成为图书出版的新

利器,越来越受到各个出版社的重

视。翻阅书店陈列的图书,随书附

赠二维码的不在少数,然而若论其

使用感受,可谓喜忧参半。

从观察与掌握到的情况来看,

有些二维码与纸质图书基本做到了

有机融合,既能最大限度拓展纸质

书的内容维度,又便于使用与收

藏。可与此同时,却也有不少的二维

码无异于“鸡肋”。它们中有些扫描

后不过是起到了关注出版社公众号

或作者公众号的作用;有些与相关商

家合作,一经扫描便链接到相应的推

荐餐厅、景点、书店,等等。还有一些

图书附赠的二维码,仅在新书出版后

一至两年内可以使用,一旦过期则无

法登录。这样的二维码,充其量也就

是宣传噱头、导流通道,是出版社借

机谋取商业利益的一种手段。

难怪,对于图书二维码,许多读

者不予认同。他们中不少人觉得,

那些没有多少实质内容的二维码看

着就让人不舒心,不要也罢。既然,

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二维码应用

能够为图书出版业发展赢得新的转

机,那么,作为相关出版社最好是因

势利导,本着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想

方设法利用好它,努力多为读者奉

献一些纸质书内容之外的有益文化

资源。如果,出版社只是考虑到自

身,仅仅着眼于经济利益,把二维码

当作了市场营销工具来使用,那么

只能说,好端端的科技利器偏偏给

整“歪”了,不仅有损读者对于图书

二维码的认知,而且,未免使相关出

版社因此而面临惟利是图、缺乏诚

意等诟病。

不可否认,出版社真心诚意地

努力应用好图书二维码,借此推出

种种视频、音频及文字资源,会增加

一定的技术维护成本,可对此,需要

出版经营者辩证分析看待。关于图

书二维码,读者感觉物超所值,出版

社日常维护到位了,谁又能说,它不

会成为所对应图书最大的卖点,不

会成为相关出版社获得读者青睐的

得力支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朗读者》刚一上市即获热销,谈及

书中二维码的开发与维护,该书责

任编辑坦言,“事实上,像《朗读者》

卖得这么好,跟销量对比的话,成本

就是微乎其微了。”

为了充分利用二维码技术,给

广大读者提供更为稳定、便捷的阅

读服务,继《朗读者》成功之后,人民

文学出版社目前正准备筹划推出一

个集成的APP,今后该社越来越多

的人文类图书,将以视听结合的方

式上传到这个 APP 上,供读者使

用。由此不难看出,眼光长远的出

版社,已经做得够好却还继续致力

于做得更好,引得读者翘首企盼,相

反,那些只想着自己的出版社,紧盯

经济利益始终走不出二维码使用误

区,致使读者视之为鸡肋凭生厌烦,

这种因出版经营理念不同而导致的

马太效应,发展下去究竟会带来怎

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山西省长治市 周慧虹

“耳朵阅读”时代,亟待补上版权保护课

时下,以听代读、颇为便捷的听

书俨然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所

谓听书指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通

过手机终端下载相关软件,通过听

的方式来“看书”,即聆听播音者阅

读文学作品或者聆听播音者依书上

内容所讲的故事。近年来,国内听

书网站的发展呈喷发态势,目前大

大小小的听书网站及听书渠道多达

200 多个。虽说,听书颇受读者喜

欢,用户庞大,但高歌猛进的听书业

却陷入版权纠纷。

听书作品这种新阅读方式在这

些年开始流行起来,随之听书版权保

护也浮出水面。一方面,在市面上有

很多盗版的听书作品,这不光影响了

听书者的阅读体验,还让整条听书产

业链受创,正版方没有回报就不会再

有投入,这将导致正版的质量越来越

差,数量越来越少,用户能听到的好

作品也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个体用

户中,也有很多人不满足于单向的

“听书”,而是自己做“主播”、将录播

的有声读物放到网上,此前,“喜马拉

雅”、“懒人听书”“窄播”等著名听书

电台,只是一方面在受众实现自己

主播梦想的同时,也陷入了侵权境

地。据悉,中国听书作品反盗版联

盟要向时下正风靡的听书软件盗版

侵权行为宣战,推进听书行业的正

版化进程。

听书版权不仅涉及文字版权,

还有音频版权。取得文字版权的途

径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文字作者自

己上传文字作品;二是市场购买,对

热门书、畅销书进行版权购买引进;

三是合作渠道取得,如盛大文学旗

下的天方听书网与同属盛大文学的

起点中文网、潇湘书院、红袖添香、

小说阅读网等兄弟网站合作,获取

网站上大批原创文学作品。至于音

频版权的取得,也分自制音频、购买

音频、合作音频等多种途径。而不

管通过哪种途径引进哪种版权,付

费应该是必不可少。当然,根据引

进渠道与作品畅销度的差异,付费

形式和种类也各不相同。

尽管《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

拥有网络信息传播权,录音录像制作

者使用他人作品制作录音录像制品,

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

酬。但法律人士认为,听书作品维权

并不容易,一方面,建立一个听书网

站的成本极低,大部分听书网站都依

靠广告赚取收入,因此盗版的有声读

物数量越多、种类越全,网站流量也

就越大,相应的广告就会越多,这刺

激了更多的盗版商加入。在现存的

百余家听书网站中,大部分听书网站

都提供免费的盗版有声读物下载,种

类齐全,更新迅速。另一方面,听书

作品往往分为文字和声音两种版权,

在版权的鉴定和取证上面较有难

度。此前,很多版权方更多的是单打

独斗,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却收效甚

微,如今希望通过联盟的方式,进行

“抱团自救”。

随着国内电子书市场发展迅速,

阅读形式也愈发多样化,除了以文字

呈现的电子阅读器,一些有声电子书

工具也逐渐受到读者欢迎。但在听

书市场步入快车道后,盗版听书作品

也大量涌现,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肆意

传播,对受众及行业都造成严重消极

影响。中国听书作品反盗版联盟表

示,盗版不仅导致整条听书产业链受

创,正版方没有回报就不会再有投

入,“使得正版的质量越来越差,数量

越来越少,用户能听到的好作品也越

来越少”,也伤害了用户利益。目前,

国内听书行业发展仍处于发展初期

阶段,对比文字、视频行业的发展历

程,听书行业出现盗版侵权现象,是

新兴产业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

程。虽说一两起诉讼不能改变整个

行业的“潜规则”,但通过整个行业的

“抱团自救”,“自救”的目的不是让诉

讼成为治疗听书盗版侵权的“药”,而

把它当作“药引子”。应该说,打击听

书盗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

通过不断的“抱团自救”,一点点改

变,才能最终建立起一个健康的行业

规则。

江苏省连云港市 吴学安

课本循环使用还须做得更细致一些

在9月3日开学第一天,珠海高

新区金峰学校的家长就发现,学校

给孩子发放的一些书籍是旧课本,

一些旧课本还存在严重破损情况。

校方就此回应称,循环使用旧课本

符合省教育厅规定,这些课本并未

向家长收取费用。珠海高新区迅速

介入对此事进行调查后回应记者

称,金峰学校在审核循环使用课本

时把关不严,已责令学校购买新书,

替换有缺页和涂改的循环课本。(9

月6日《羊城晚报》)

中小学课本循环使用,尤其是

对于像《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

等平时课程安排较少,课本磨损程

度也较轻的课本教材的循环使用,

是得到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

大力倡导和鼓励的。中小学课本循

环使用的具体操作,就是把上一年

级的课本在学生结束期末学习以后

统一收集起来,然后发给下一届的

学生继续使用。

课本循环使用有很多好处,比

如可以减少纸张资源的消耗,符合

低碳环保的时代要求;比如可以培

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避免

资源浪费等等。尤其是从全国范围

内数亿中小学生的数量来看,如果

这一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执

行,那么一年节约的社会资源,显然

是十分可观的。

但是推行这一制度需要一个基

本的前提,那就是不能妨碍中小学生

对课本的正常使用,不能因为课本循

环使用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如

果没有了这个前提基础,那么也就失

去了推行课本循环使用的意义。像

新闻中珠海高新区这所学校部分学

生遭遇的情况,就属于此类。孩子们

拿到手里的循环课本,不但存在陈旧

破损的情况,而且还有缺页、漏页的,

带有不文明涂鸦的等等。

如此一来,不但会影响拿到课

本的学生的正常学习,而且会让学

生感觉自己受不到了不公平的对

待。为什么同一个班级或学校,别

的学生拿到的课本就是全新的或者

是没有破损,保存比较完好的,而自

己拿到的就是破破烂烂的?这对本

来就处于心理敏感年龄的孩子,无

疑是一种伤害,尽管这种伤害并不

是故意的。

这说明,中小学课本循环使用

这一制度没有问题,但是需要把这

项工作做得更加细致,以最大限度

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比

如在把循环课本发给学生之前,老

师或学校应该对每本课本进行认真

的检查、筛选,过于破损、缺页、存在

污秽的,就不适合继续给下一届学

生使用。再比如要从每一级学生开

始,就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做出

必要的规定和规范,要求他们珍惜

爱护手中的课本,以方便留给学弟

学妹们使用。

广西桂林市 苑广阔

唐诗也需要“去伪存真”

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几

首唐诗,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更是在

孩子牙牙学语时就教他们背唐诗。

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诗词类文化节

目的热播,更是掀起了学唐诗的热

潮。然而,我们现在所读的唐诗都是

真的唐诗吗?它们的艺术性如何?

我们是否读懂了?上海古籍出版社

新近出版的《唐诗求是》汇集了唐代

文学研究专家陈尚君多年在重编全

唐诗及其研究过程中的重大创获,它

向人们传递了一个信息——离读懂

唐诗,我们还差得很远很远。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全唐诗》都

是唐代的诗,但陈尚君的研究证明

“也未必”。《全唐诗》说的是唐诗,但

对所收录的唐诗未充分考证鉴别。

《全唐诗》收诗为49403首1555句,而

迄今发现的该书以外的唐五代佚诗

已经超过8000首,在该书已收诗中,

误收唐以前和宋以后的诗已知就超

过1200首,分别见于两人或更多人

名下之互见诗,据统计也有 6800首。至于作者小传之缺误,诗歌录文

之讹误,更是在所难免。所谓的《全

唐诗》,其实名不副实,由于该书成书

仓促,加之未充分考证鉴别,《全唐

诗》只是一般的诗集,在历史上其作

用未必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我们熟悉的《静夜思》,都认为是

李白的著名诗篇。但事实是,李白

《静夜思》的通行文本是经过明代李

攀龙修改的,而且在唐宋时几乎无人

称赞,时人更欣赏的是他的《玉阶

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

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时人认为,

相较《静夜思》的直奔主题、晓畅明

白,《玉阶怨》则朦胧精致,晶莹富丽,

对环境之渲染、对情绪的表达,意境

高雅,让人想象无穷。《静夜思》是耳

熟能详,是朗朗上口,但浅白也是事

实,浅白未必是好诗吧。诗歌讲究的

是意境美,含蓄美,直达主题而浅白,

在现代也未必认为是好诗。王之涣

的《登鹳雀楼》,几乎可以确认不是王

之涣所写。陈子昂的代表作,唐宋人

推崇的是《感遇》和《蓟丘览古》,而

《登幽州台歌》的“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到明末方被提出。

至于诗意的理解,更是今时不同

往日。比如,今天很少有人理解孟浩

然“春眠不觉晓”的主旨是伤春。韩

翃《寒食》中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

烟散入五侯家”,如今不少人认为具

有讽刺意味,但此诗曾获德宗皇帝赞

赏,是很高妙的颂德。应该说诗歌艺

术之优劣高下,见仁见智,但唐宋人

和明清人阅读兴趣已经有很大不同

也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解读诗歌

要受到客观环境和主观心境的影响,

一首诗歌有多种解读也很正常,就像

《哈姆莱特》千人读就有一千个哈姆

莱特一样,诗歌也是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理解。再说,诗歌没有国界,但解

读者有阶级性,谁解读都是为自己服

务的。

当前,国学热盛行,传承古典文

化是好事。但是,诗歌在传承中也会

发生变化,即使是许多脍炙人口的名

篇,也并非是最初的文本面貌。有的

诗歌是越改越好,但有些诗歌受改写

者的影响也会出现以讹传讹。《全唐

诗》未必全是唐诗就是证明。我们在

传承古典文化时,也要去伪存真,不

要张冠李戴,也不要弄虚作假,不是

唐朝的就不是唐朝的,更不要把明朝

的穿越到唐朝。中华文明是博大精

深,但传承就要传承文明,不能传承

虚假的文化,更要尊重事实,宋诗绝

不能称之为唐诗。

河北省赤城县 张魁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