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漫话“春”灯谜 江更生 古称隐语、廋辞的谜语,自 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元宵灯 节有“好事者”将谜黏于纱灯上 任人猜射后,灯与谜便结下不解 之缘,从而诞生了“灯谜”一词。 又因灯谜常现身于新春佳节,故 灯谜又名“春灯谜”,简称为“春 灯”或“春谜”等。 笔者从小喜欢猜谜,至老弥 笃。在众多的春灯谜中,我尤其 偏爱一些植入春天元素的作品, 曾戏呼其为“春”灯谜。记得在读 初中时,见到一条流传很久的字 谜,其谜面为“春雨连绵妻独 宿”,至今印象深刻。猜射此谜, 需如手剥春笋一般,层层除壳方 见佳蔬本相。先将谜面视作“春! 雨连绵!妻独宿”,再把“雨连绵” 解作没有太阳,即“无日”之意, 继而从“妻独宿”三字中悟出“夫 不在”之意。“春”字里既无“日”, 又“夫”不在,那么只剩下个“一” 字了,那就是谜底。这是一条典 型的“离合体”灯谜。后来,接触 灯谜多了,终觉得那些专以拆拼 为能事的“离合体”谜,是远不及 别解巧妙、扣合浑成的“会意体” 灯谜引人入胜。下面介绍几条以 古典诗词为谜面的“会意体” “春”灯谜。第一条是以宋代诗人 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春 色满园关不 住”作题,要求 打《水浒传》诨 号二。猜射此 谜时,须将其 下句“一枝红杏出墙来”结合起 来思考,谜底便可迎刃而解,原 来是“一枝花、没遮拦”(注:别解 为“一枝红杏花无有遮拦地伸出 墙外”)。第二条是以宋代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诗中名句 “春江水暖鸭先知”挂面,打疾病 名“禽流感”,这儿谜底已巧妙地 别解为“家禽鸭子在河流中感到 水暖”。第三条以唐代诗人贺知 章吟咏春风细柳的佳句“不知细 叶谁裁出”为题面,要求打食品 加工方法一。此谜可如前谜,仍 采用“承上启下”手法破底。诗的 下一句是“二月春风似剪刀”,那 不正是面句所提问题的答案吗。 于此,可从中悟出将柳叶裁剪成 细细模样的自然是“春风”所干。 这么一来,谜底便昭然若揭了, 乃“自然风干” (注:别解为 “自然是春风 所干”)。上述 三谜皆熔盎然 春意与嗢噱谐趣于一炉的妙筑, 耐人玩味。 不过。有些带有动人故事的 “春”灯谜则更具迷人魅力。浙江 乐清老谜家李振洲有条入选《现 代灯谜精品集》的好谜,谜面是 唐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中的 结句:“桃花依旧笑春风”,要求 打《唐诗三百首》篇目二。综观全 诗,可以获知诗人去年的今天"长安南庄邂逅一位姑娘,她那美 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互相映 " 而如今临此,却已物是人非, 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对着春风。 所以谜底为“《独不见》、《佳人》” (注:别解为“单单不见佳人”), 此谜以唐诗扣唐诗篇目,颇具本 地风光雅趣。无独有偶。海上谜 家刘茂业也有一条蕴含爱情故 事的“春”灯谜:“伤心桥下春波 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打文学名 词二)。谜面撷自宋代诗人陆游 晚年游绍兴沈园时的诗作名句。 七十五岁的诗人来到四十多年 前曾与前妻唐琬来过的沈园,欲 重寻芳踪,见小桥春波依旧,当 年翩若惊鸿的唐氏早已离异而 亡,触景伤情,以诗怀人,由此意 思可以求出谜底为“游记、唐诗” (注:别解为“陆游记挂着唐琬的 诗句”),一名一姓。别解入谜,且 扣合自如,允 称佳构。 春天的 故事唱不尽 明请看本栏 读春记 春之声系列之一 新民网:www.xinmin.cn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25 2018年 3月15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贺小钢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也说正山小种 何亮亮 我曾做直播评论:北京的钓鱼台国 宾馆习近平主席伉俪与英国首相特雷 莎·梅和丈夫菲利普·梅茶叙,据我们在 北京的记者报道说,中英领导人喝的是 红茶—— 正山小种。特雷莎·梅说,我们 在英国也喝这种茶…… 这使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在福州 首次接触正山小种 的情形。有一次与 家父一起到福州的 温泉路,那里有一 家外贸公司开设的 小商店,出售出口的食品、茶与工艺品, 平日门可罗雀。那时喝茶之风尚不盛,没 有专门的茶店,食品商店的柜台有数种 茶出售,多为福州的名产茉莉花茶。家父 喜欢喝茉莉花茶,也喝红茶和乌龙茶(铁 观音)。我是在工厂期间开始喝茶的,同 室的一个老工人来自安溪,那是铁观音 的故乡,他以自制的炉子烹水沏功夫茶, 自然是家乡带来的铁观音,每次沏茶,如 我在房间里必邀我同饮,久之乃 成习。 在外贸商店买的铁观音,圆 罐,半斤装,贴一纸片说明品种和 产地,售价 #$ 元,开罐之后,浓香 扑鼻。多年后家父谈起那种铁观音,惋惜 此后再也难遇此种好茶。 那次在外贸商店,看到正山小种,家 父如获至宝,他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 首次到武夷山,主人款以正山小种,其特 有的浓郁茶味,印象深刻。因此立即购 之,回家品尝。正山小种最大的特色是有 松烟香,做奶茶最佳,加柠檬亦佳。据外 贸系统的朋友说,他们每年都到武夷山 正山小种的原产地收购,取上佳质量者 两箱,此为英国王室所订购,从未中断。 梅姨在北京饮正山小种,正是其来有自。 据载,正山小种的鲜叶原料采自武 夷山自然保护区菜茶群体,因云雾缭绕、 雨量充沛,形成优异品质。它的起源据说 是在 %&'( 年(明隆庆二年)采茶季节,军 队路过武夷山桐木村,茶农为避军人,无 法将采摘的茶青制作茶叶,第二天茶叶 已发酵,茶农以当地马尾松干柴炭焙烘 干,因之有烟熏松 香味,意外培育出 一种新的红茶。%' 世纪末 %) 世纪初, 正山小种由荷兰商 人带入欧洲,随后又传入英国皇室,英国 人的下午茶首选就是正山小种。 “正山”指的是桐木及与桐木周边相 同海拔、相同地域、以相同传统工艺制 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统称“正 山小种”,“正山”既有正宗之义,而“小 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正山小种 又称桐木关小种。 说起来,正山小种引发的改变历史 的战争,包括英荷战争、美国独立 战争中的波士顿茶党事件和后来 的鸦片战争,今日有关茶叶引发 的战争书籍甚多,读者诸君有兴 趣不妨一读。联想到今日的一带 一路,实在令人感慨系之。 手头有几本关于红茶的书,作者分 别是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日本的女性, 中国大陆 《红茶雅颂》(作者吴雅珍、杨 巍)专章介绍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台湾地 区叶怡兰《寻味·红茶》(有大陆版)则对 正山小种不置一词,看来见识不足;日本 作山若子则在《饮茶笔记》(中文版)中有 一页介绍正山小种,还附以英文 *+, -+./ -01230./ ,在香港的国货公司能 买到福建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品的 4$$ 装正山小种,就是用这个英文名称。 尿 我国为糖尿病大国。大国者,患病人数多也。近据 中国医学论坛报援引国际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的 资料说:中国糖尿病人数已达 %5%#6 亿,而糖尿病前期 者在成人中已超过半数!实在让人吃惊。 如此多的人患着或将会患上同样的一种严重的疾 病,这就成了全社会的一个公共卫生问 题了。糖尿病可治,但关键在防,而欲预 防其病,必先知其何以生病。 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有遗传因素存在者,糖尿病的发病率高 出其他人 4 # 倍。但糖尿病并不属于 一般概念上的遗传性疾病,并非父母患 有糖尿病者,子女必定会患此病。遗传因 素更多地表现在其子女对糖尿病的致病 因素更为“易感”。 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常说的是“多 吃、少动”。其实这只能称为“风险因素”, 即多吃、少动者患糖尿病的风险较大,并 非一旦多吃、少动必定会生糖尿病。但这 个因素却是人们“可控”的因素。 随着我国民众生活的改善,膳食健 康问题丞需引起关注。近年在健康教育 的宣传方面,多局限于批评饮食的“西化”,“洋快餐”固 非佳品,但日日食用“洋快餐”者终究少数,我国传统饮 食变化的趋势亦极需关注:如今人们脂肪与动物性食 品摄入量不断增加,也有一部分民众淀粉类食品诸如 米饭、馒头之类摄入量过大,而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则皆 显不足。其结果是摄入的总热量超标,过多的脂肪导致 肥胖,大量的淀粉类食物直接增加了胰岛的负担。 如今的工作许多都已经自动化了,甚至日常生活 中的活动也被汽车、电梯、洗衣机之类代劳了,因此运 动应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行为。 可惜调查显示在我国成人中能坚持日常 体育锻炼者只 %%56,换言之,几乎近 6$的成人并无运动的习惯。 糖尿病的风险因素除了遗传、饮食、 活动之外,超重乃至肥胖亦是重要的风险因素。不过,人 之所以胖,实在是与“多吃、少动”,亦与遗传因素有关的。 年龄亦是风险因素之一,确实目前多见的 4 型糖尿病主 要发生于中老年人。不过,年龄亦是不可控因素,因为人 都要老的。吸烟与嗜酒却是糖尿病“可控”的风险因素。吸 烟者把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吸收入血,进入胰腺,损害胰岛功 能,胰岛素产量下降,使二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至少增加 7& 。嗜酒者酒精损伤胰腺,多有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 存在,胰岛功能受损,自然亦增加了糖尿病发作风险。 我国糖尿病病人过亿,当然要靠医生治疗。大量的 糖尿病前期的人如何才能避免发展为糖尿病?那就需 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努力规避相关风险因素:遗传与 年龄为不可控因素,且不去谈它。饮食的健康问题、体 育锻炼问题、控制体重问题、戒烟限酒问题,皆已是迫 在眉睫之事了。 努力避开糖尿病的风险,生命的航船才能顺利到 达幸福的彼岸。 又想起左泥老师是在 前几天,我去作家协会,见 办公室姑娘在处理旧书报 便过去帮忙,在搬走一张 旧桌子拉开抽屉时,发现 几张散落的旧照片,是黑 白报名照,像是作协老会 员。有几张熟悉的 面孔,其中就有左 泥老师。 照片上的左泥 老师像上世纪 ($ 年代做同事时一 样,清瘦,高颧骨上 架了黑色半框眼 镜,抿着嘴唇微笑。 我有点难过了,知 道他已在很多年前 去世,而我自从离开出版 社之后,只回去看望过他 一两次,还是为了出版自 己的书。 左泥老师出生于 %64& 年,原籍江苏泰兴。 他很高,仙风道骨,如果穿 上长衫,手里卷了线装书, 飘走过来,活脱就是古代 诗书贤达。我调进绍兴路 )7 号上班时,他在我斜对 面办公室,那是文学一室, 文艺出版社重镇,出版的 都是中国文坛最重要的长 篇小说,还有一本著名文 学杂志叫《小说界》。 当时我二十多岁,坐 在文艺理论室小办公室当 小编务,可我不喜欢看深 奥枯燥的文艺理论 著作,爱读小说,对 创作型作家仰慕得 不得了。身在理论 室,心在文学室,常 常耳朵竖起来听斜 对面的动静,看他 们编辑以及编务将 全国大腕作家迎来 送往,请客吃饭,开 笔会,坐游轮,羡慕 他们咋这么忙。 每天中午我们 )7 的人都去 &7 号人民出版 社大食堂吃饭,手拿一只 搪瓷碗一把调羹,敲敲打 打荡马路过去,再荡回来。 左泥老师总是很晚下楼, 又很早就回办公室。他不 苟言笑,孤独一人,慢吞吞 的。有一次左泥老师主动 招呼我,让我一惊,他说认 识我父母亲。我没敢问他 什么,只知道左泥老师是 资深文学编辑,并不是领 导。从办公室门缝里看进 去,他一直是趴在稿纸堆 上严肃工作的状态。 有一次我们在绍兴路 上一同走回办公室,一路无 语。在传达室门口,左泥老 师脸上突然露出顽皮的笑 容,他说,小孔,你怎么有 时候打扮得像公主,有时 候是牧羊女?我低头看自 己那天身上穿着很长,料 子飘荡的花衬衫,外面又罩 了网状的背心,细裤腿加中 靴,那是当时流行的披披搭 搭“波西米亚风”, 我自以为很时髦, 却不知道人家看上 去颜色杂乱。我一 下脸红,嗫嚅了几 句,也反驳不了,赶紧逃回 办公室。 我与左泥老师稍微走 得近一点是 %667 年,那时 留学生文学很时兴,文学 一室做了套“西洋镜丛 书”,而我随留学潮出国两 年后,没能回到出版社,就 在家写了个长篇小说,想 拿到老东家问问能不能出 版。这是我的处女作,我一 点把握也没有。交稿以后 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整天 焦虑不安。隔了三个月,我 壮胆去出版社左泥老师办 公室问稿子的下落,主编 正好在接一个很长的电 话,坐在窗前的左泥老师 向我招手,我过去,他指着 正在看的一沓书稿说,你 的稿子在我这里,写得不 错。我涨红脸说:真的吗? 左泥老师,我我……第一 次写小说,等了好几个月 我信心也没了。左泥老师 说,不急不急,我已经在终 审了,我看完就可以发排。 他翻出几张折页,问了我 几个问题,说可能会有一 些删改,我连连点头答应。 后来这本《东洋金银梦》在 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很快 被日本近代文艺社翻译出 版,其中左泥老师对我的 帮助肯定太重要了。 其实左泥老师本人就 是作家,上世纪 &$ 年代就 写了很好的小说。上世纪 '$ 年代已在上海作协《收 获》《上海文学》 举办的创 作学习班里负责辅导业余 作者,他兢兢业业谦虚谨 慎。在特殊年代,他以善良 的人性帮助老作家 脱离险境。待到改革 开放,他首先站出来 主持编选《重放的 鲜花》这本老作家 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 版《重放的鲜花》在全国引 起巨大反响,“如惊蛰的春 雷,预告大地的复苏”。 像左泥老师那样一生 低调从事文学出版工作, 扶持年轻作家的我知道很 多,而亲身经历的只有他 一位。当我自己也当编辑 以后,我去看望过他一次。 我记得他说话声音很轻, 他对我说,你们做杂志采 访很多名人,名家,你们不 能光盯着热门的人啊,有 很多老作家现在很寂寞, 没有人理睬。我呆愣片刻, 他说,比如王西彦,他指指 外面马路,就住在那里,他 是一个很好的作家,现在 几乎被遗忘了。他还举了 几个例子,看看我那么呆 滞,也就叹口气罢了。 世上有些人难得见 面,难得交谈,却会在自 己的生命中留下印记,我 想,这就是人的魅力,人 格的力量吧。左泥老师笑 话我打扮的话令我常常想 起,反省自己的审美。而他 关于不能冷落老作家的 话,更是令我感受到人身 上应该具有的正直、公平 与善良。 晨记 田学森 微语记 人生之炼,需事上 见。清修所得,易虚,其 佳者得气静,临事气动, 非心静,不定。 《菜 根 谭》有 言8 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 觉有味;面上揭开十层甲,面目才无可憎。 故而作画山中与世事体验同行,可知空寂与尘世 之滋味,起念转念于无念之隙。 经纶世务者需知山水之清音,远离人事者当体世 间之万象。心相互为表里,形成于一点一滴。 酒庄 四首 临窗思 独步临窗望九天 书中星斗守屋檐 余心远近光芒在 淡抹万象若丹田 太湖石 湖波烟雨荡胸间 犹有山石可鉴天 漏皱怀歌添瘦透 只存岁月在楼前 果茶 茶开香宇雅情来 内外风云守小台 果入胃中人坐地 闲游履月显襟怀 老叶春归 枯荣本在自然间 步履功名一任天 我看杏黄八百叶 人高艺美似春还 红叶白云图 国画 沈舜安

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贺小钢 编辑邮 …xmwb.xinmin.cn/resfile/2018-03-15/A25/A25.pdf · 墙外”)。第二条是以宋代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诗中名句

  • Upload
    others

  • View
    2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贺小钢 编辑邮 …xmwb.xinmin.cn/resfile/2018-03-15/A25/A25.pdf · 墙外”)。第二条是以宋代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诗中名句

漫话“春”灯谜江更生

! ! ! !古称隐语、廋辞的谜语,自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元宵灯节有“好事者”将谜黏于纱灯上任人猜射后,灯与谜便结下不解之缘,从而诞生了“灯谜”一词。又因灯谜常现身于新春佳节,故灯谜又名“春灯谜”,简称为“春灯”或“春谜”等。

笔者从小喜欢猜谜,至老弥笃。在众多的春灯谜中,我尤其偏爱一些植入春天元素的作品,曾戏呼其为“春”灯谜。记得在读初中时,见到一条流传很久的字谜,其谜面为“春雨连绵妻独宿”,至今印象深刻。猜射此谜,需如手剥春笋一般,层层除壳方见佳蔬本相。先将谜面视作“春!

雨连绵!妻独宿”,再把“雨连绵”解作没有太阳,即“无日”之意,继而从“妻独宿”三字中悟出“夫不在”之意。“春”字里既无“日”,又“夫”不在,那么只剩下个“一”字了,那就是谜底。这是一条典型的“离合体”灯谜。后来,接触

灯谜多了,终觉得那些专以拆拼为能事的“离合体”谜,是远不及别解巧妙、扣合浑成的“会意体”灯谜引人入胜。下面介绍几条以古典诗词为谜面的“会意体”“春”灯谜。第一条是以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春色 满 园 关 不住”作题,要求打《水浒传》诨号二。猜射此谜时,须将其下句“一枝红杏出墙来”结合起来思考,谜底便可迎刃而解,原来是“一枝花、没遮拦”(注:别解为“一枝红杏花无有遮拦地伸出墙外”)。第二条是以宋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诗中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挂面,打疾病名“禽流感”,这儿谜底已巧妙地别解为“家禽鸭子在河流中感到水暖”。第三条以唐代诗人贺知章吟咏春风细柳的佳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为题面,要求打食品

加工方法一。此谜可如前谜,仍采用“承上启下”手法破底。诗的下一句是“二月春风似剪刀”,那不正是面句所提问题的答案吗。于此,可从中悟出将柳叶裁剪成细细模样的自然是“春风”所干。这么一来,谜底便昭然若揭了,

乃“自然风干”(注:别解为“自然是春风所干”)。上述三谜皆熔盎然

春意与嗢噱谐趣于一炉的妙筑,耐人玩味。不过。有些带有动人故事的

“春”灯谜则更具迷人魅力。浙江乐清老谜家李振洲有条入选《现代灯谜精品集》的好谜,谜面是唐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中的结句:“桃花依旧笑春风”,要求打《唐诗三百首》篇目二。综观全诗,可以获知诗人去年的今天"在长安南庄邂逅一位姑娘,她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互相映

衬"而如今临此,却已物是人非,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对着春风。所以谜底为“《独不见》、《佳人》”(注:别解为“单单不见佳人”),此谜以唐诗扣唐诗篇目,颇具本地风光雅趣。无独有偶。海上谜家刘茂业也有一条蕴含爱情故事的“春”灯谜:“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打文学名词二)。谜面撷自宋代诗人陆游晚年游绍兴沈园时的诗作名句。七十五岁的诗人来到四十多年前曾与前妻唐琬来过的沈园,欲重寻芳踪,见小桥春波依旧,当年翩若惊鸿的唐氏早已离异而亡,触景伤情,以诗怀人,由此意思可以求出谜底为“游记、唐诗”(注:别解为“陆游记挂着唐琬的诗句”),一名一姓。别解入谜,且

扣合自如,允称佳构。

!春天的

故事"唱不尽#

明请看本栏$

读春记

十日谈春之声系列之一

新民网:www.xinmin.cn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25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贺小钢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也说正山小种何亮亮

! ! ! !我曾做直播评论: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习近平主席伉俪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和丈夫菲利普·梅茶叙,据我们在北京的记者报道说,中英领导人喝的是红茶———正山小种。特雷莎·梅说,我们在英国也喝这种茶……这使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在福州

首次接触正山小种的情形。有一次与家父一起到福州的温泉路,那里有一家外贸公司开设的小商店,出售出口的食品、茶与工艺品,平日门可罗雀。那时喝茶之风尚不盛,没有专门的茶店,食品商店的柜台有数种茶出售,多为福州的名产茉莉花茶。家父喜欢喝茉莉花茶,也喝红茶和乌龙茶(铁观音)。我是在工厂期间开始喝茶的,同室的一个老工人来自安溪,那是铁观音的故乡,他以自制的炉子烹水沏功夫茶,自然是家乡带来的铁观音,每次沏茶,如我在房间里必邀我同饮,久之乃成习。

在外贸商店买的铁观音,圆罐,半斤装,贴一纸片说明品种和产地,售价 #$元,开罐之后,浓香扑鼻。多年后家父谈起那种铁观音,惋惜此后再也难遇此种好茶。那次在外贸商店,看到正山小种,家

父如获至宝,他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首次到武夷山,主人款以正山小种,其特有的浓郁茶味,印象深刻。因此立即购之,回家品尝。正山小种最大的特色是有松烟香,做奶茶最佳,加柠檬亦佳。据外贸系统的朋友说,他们每年都到武夷山正山小种的原产地收购,取上佳质量者两箱,此为英国王室所订购,从未中断。梅姨在北京饮正山小种,正是其来有自。

据载,正山小种的鲜叶原料采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菜茶群体,因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形成优异品质。它的起源据说是在 %&'(年(明隆庆二年)采茶季节,军队路过武夷山桐木村,茶农为避军人,无法将采摘的茶青制作茶叶,第二天茶叶已发酵,茶农以当地马尾松干柴炭焙烘

干,因之有烟熏松香味,意外培育出一种新的红茶。%'

世纪末 %)世纪初,正山小种由荷兰商

人带入欧洲,随后又传入英国皇室,英国人的下午茶首选就是正山小种。“正山”指的是桐木及与桐木周边相

同海拔、相同地域、以相同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统称“正山小种”,“正山”既有正宗之义,而“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正山小种又称桐木关小种。说起来,正山小种引发的改变历史的战争,包括英荷战争、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波士顿茶党事件和后来的鸦片战争,今日有关茶叶引发的战争书籍甚多,读者诸君有兴趣不妨一读。联想到今日的一带

一路,实在令人感慨系之。手头有几本关于红茶的书,作者分

别是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日本的女性,中国大陆《红茶雅颂》(作者吴雅珍、杨巍)专章介绍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台湾地区叶怡兰《寻味·红茶》(有大陆版)则对正山小种不置一词,看来见识不足;日本作山若子则在《饮茶笔记》(中文版)中有一页介绍正山小种,还附以英文 *+,

-+./ -01230./,在香港的国货公司能买到福建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品的 4$$克装正山小种,就是用这个英文名称。

糖尿病的风险从何而来

杨秉辉

! ! ! !我国为糖尿病大国。大国者,患病人数多也。近据中国医学论坛报援引国际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的资料说:中国糖尿病人数已达 %5%#6亿,而糖尿病前期者在成人中已超过半数!实在让人吃惊。如此多的人患着或将会患上同样的一种严重的疾

病,这就成了全社会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了。糖尿病可治,但关键在防,而欲预防其病,必先知其何以生病。

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有遗传因素存在者,糖尿病的发病率高出其他人 4至 #倍。但糖尿病并不属于一般概念上的遗传性疾病,并非父母患有糖尿病者,子女必定会患此病。遗传因素更多地表现在其子女对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更为“易感”。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常说的是“多

吃、少动”。其实这只能称为“风险因素”,即多吃、少动者患糖尿病的风险较大,并非一旦多吃、少动必定会生糖尿病。但这个因素却是人们“可控”的因素。随着我国民众生活的改善,膳食健

康问题丞需引起关注。近年在健康教育的宣传方面,多局限于批评饮食的“西化”,“洋快餐”固非佳品,但日日食用“洋快餐”者终究少数,我国传统饮食变化的趋势亦极需关注:如今人们脂肪与动物性食品摄入量不断增加,也有一部分民众淀粉类食品诸如米饭、馒头之类摄入量过大,而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则皆显不足。其结果是摄入的总热量超标,过多的脂肪导致肥胖,大量的淀粉类食物直接增加了胰岛的负担。如今的工作许多都已经自动化了,甚至日常生活

中的活动也被汽车、电梯、洗衣机之类代劳了,因此运动应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行为。可惜调查显示在我国成人中能坚持日常体育锻炼者只 %%56!,换言之,几乎近6$!的成人并无运动的习惯。糖尿病的风险因素除了遗传、饮食、

活动之外,超重乃至肥胖亦是重要的风险因素。不过,人之所以胖,实在是与“多吃、少动”,亦与遗传因素有关的。年龄亦是风险因素之一,确实目前多见的 4型糖尿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不过,年龄亦是不可控因素,因为人都要老的。吸烟与嗜酒却是糖尿病“可控”的风险因素。吸烟者把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吸收入血,进入胰腺,损害胰岛功能,胰岛素产量下降,使二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至少增加7&!。嗜酒者酒精损伤胰腺,多有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存在,胰岛功能受损,自然亦增加了糖尿病发作风险。我国糖尿病病人过亿,当然要靠医生治疗。大量的

糖尿病前期的人如何才能避免发展为糖尿病?那就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努力规避相关风险因素:遗传与年龄为不可控因素,且不去谈它。饮食的健康问题、体育锻炼问题、控制体重问题、戒烟限酒问题,皆已是迫在眉睫之事了。努力避开糖尿病的风险,生命的航船才能顺利到

达幸福的彼岸。

左泥老师

孔明珠

! ! ! !又想起左泥老师是在前几天,我去作家协会,见办公室姑娘在处理旧书报便过去帮忙,在搬走一张旧桌子拉开抽屉时,发现几张散落的旧照片,是黑白报名照,像是作协老会员。有几张熟悉的面孔,其中就有左泥老师。照片上的左泥

老师像上世纪 ($

年代做同事时一样,清瘦,高颧骨上架了黑色半框眼镜,抿着嘴唇微笑。我有点难过了,知道他已在很多年前去世,而我自从离开出版社之后,只回去看望过他一两次,还是为了出版自己的书。

左泥老师出生于%64&年,原籍江苏泰兴。他很高,仙风道骨,如果穿上长衫,手里卷了线装书,飘走过来,活脱就是古代诗书贤达。我调进绍兴路)7号上班时,他在我斜对面办公室,那是文学一室,

文艺出版社重镇,出版的都是中国文坛最重要的长篇小说,还有一本著名文学杂志叫《小说界》。

当时我二十多岁,坐在文艺理论室小办公室当小编务,可我不喜欢看深

奥枯燥的文艺理论著作,爱读小说,对创作型作家仰慕得不得了。身在理论室,心在文学室,常常耳朵竖起来听斜对面的动静,看他们编辑以及编务将全国大腕作家迎来送往,请客吃饭,开笔会,坐游轮,羡慕

他们咋这么忙。每天中午我们 )7 号

的人都去 &7 号人民出版社大食堂吃饭,手拿一只搪瓷碗一把调羹,敲敲打打荡马路过去,再荡回来。左泥老师总是很晚下楼,又很早就回办公室。他不苟言笑,孤独一人,慢吞吞的。有一次左泥老师主动招呼我,让我一惊,他说认识我父母亲。我没敢问他

什么,只知道左泥老师是资深文学编辑,并不是领导。从办公室门缝里看进去,他一直是趴在稿纸堆上严肃工作的状态。

有一次我们在绍兴路上一同走回办公室,一路无语。在传达室门口,左泥老师脸上突然露出顽皮的笑容,他说,小孔,你怎么有时候打扮得像公主,有时候是牧羊女?我低头看自己那天身上穿着很长,料子飘荡的花衬衫,外面又罩了网状的背心,细裤腿加中靴,那是当时流行的披披搭搭“波西米亚风”,我自以为很时髦,却不知道人家看上去颜色杂乱。我一下脸红,嗫嚅了几句,也反驳不了,赶紧逃回办公室。我与左泥老师稍微走

得近一点是 %667年,那时留学生文学很时兴,文学一室做了套“西洋镜丛书”,而我随留学潮出国两年后,没能回到出版社,就在家写了个长篇小说,想拿到老东家问问能不能出版。这是我的处女作,我一点把握也没有。交稿以后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整天焦虑不安。隔了三个月,我壮胆去出版社左泥老师办公室问稿子的下落,主编正好在接一个很长的电话,坐在窗前的左泥老师向我招手,我过去,他指着正在看的一沓书稿说,你的稿子在我这里,写得不错。我涨红脸说:真的吗?左泥老师,我我……第一次写小说,等了好几个月我信心也没了。左泥老师说,不急不急,我已经在终审了,我看完就可以发排。他翻出几张折页,问了我几个问题,说可能会有一些删改,我连连点头答应。后来这本《东洋金银梦》在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很快被日本近代文艺社翻译出

版,其中左泥老师对我的帮助肯定太重要了。其实左泥老师本人就

是作家,上世纪 &$年代就写了很好的小说。上世纪'$年代已在上海作协《收获》《上海文学》举办的创作学习班里负责辅导业余作者,他兢兢业业谦虚谨慎。在特殊年代,他以善良

的人性帮助老作家脱离险境。待到改革开放,他首先站出来主持编选《重放的鲜花》这本老作家

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重放的鲜花》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如惊蛰的春雷,预告大地的复苏”。

像左泥老师那样一生低调从事文学出版工作,扶持年轻作家的我知道很多,而亲身经历的只有他一位。当我自己也当编辑以后,我去看望过他一次。我记得他说话声音很轻,他对我说,你们做杂志采访很多名人,名家,你们不能光盯着热门的人啊,有很多老作家现在很寂寞,没有人理睬。我呆愣片刻,他说,比如王西彦,他指指外面马路,就住在那里,他是一个很好的作家,现在几乎被遗忘了。他还举了几个例子,看看我那么呆滞,也就叹口气罢了。

世上有些人难得见面,难得交谈,却会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印记,我想,这就是人的魅力,人格的力量吧。左泥老师笑话我打扮的话令我常常想起,反省自己的审美。而他关于不能冷落老作家的话,更是令我感受到人身上应该具有的正直、公平与善良。

晨 记

田学森

%%%微语记

! ! ! !人生之炼,需事上见。清修所得,易虚,其佳者得气静,临事气动,非心静,不定。《菜根谭》有言 8胸

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面上揭开十层甲,面目才无可憎。故而作画山中与世事体验同行,可知空寂与尘世

之滋味,起念转念于无念之隙。经纶世务者需知山水之清音,远离人事者当体世

间之万象。心相互为表里,形成于一点一滴。

酒庄 !四首"

费 碟

! ! ! ! ! ! ! !临窗思

独步临窗望九天!

书中星斗守屋檐"

余心远近光芒在!

淡抹万象若丹田"

太湖石

湖波烟雨荡胸间!

犹有山石可鉴天"

漏皱怀歌添瘦透!

只存岁月在楼前"

果 茶

茶开香宇雅情来!

内外风云守小台"

果入胃中人坐地!

闲游履月显襟怀"

老叶春归

枯荣本在自然间!

步履功名一任天"

我看杏黄八百叶!

人高艺美似春还# 红叶白云图 &国画' 沈舜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