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2019 年第 3 期(总第 63 期)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2019 10 ※ 本期导读 ※ 哲学学院 2019 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顺利举办 首届复旦大学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顺利举行 “生命政治与族群认同”国际学术讨论会顺利举行 ♦ 2019 年“复旦大学-慕尼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德国哲学” 研究生暑期学校顺利召开 “江南儒学”国际学术会议顺利举行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2019 年迎新大会顺利举行 中国哲学的丰富性再现——荒木见悟与中日儒学国际研讨会 顺利举行 哲学学院党委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归根故里 播种冀望——朱晓玫的音乐世界”顺利举行 “理解的本质与价值”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马克思哲学与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杜威哲学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第十二届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复旦大学校内论坛 圆满举行

2019 - Fudan University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2019 - Fudan University

2019 年第 3 期(总第 63 期)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2019 年 10 月

※ 本期导读 ※

♦ 哲学学院 2019 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顺利举办

♦ 首届复旦大学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顺利举行

♦ “生命政治与族群认同”国际学术讨论会顺利举行

♦ 2019 年“复旦大学-慕尼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德国哲学”

研究生暑期学校顺利召开

♦ “江南儒学”国际学术会议顺利举行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2019 年迎新大会顺利举行

♦ 中国哲学的丰富性再现——荒木见悟与中日儒学国际研讨会

顺利举行

♦ 哲学学院党委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 “归根故里 播种冀望——朱晓玫的音乐世界”顺利举行

♦ “理解的本质与价值”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 “马克思哲学与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 “杜威哲学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 第十二届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复旦大学校内论坛

圆满举行

Page 2: 2019 - Fudan University

♦ 社会理论小型论坛:城市际性概念及其讨论顺利举行

♦ 哲学学院党委组织教职工开展浙江绍兴新农村建设

国情教育实践活动

♦ 第三届哲学博士后论坛——生活世界与实践理性顺利举行

哲学学院 2019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顺利举办

2019年 7月 5日上午 9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第五届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在复

旦大学光华楼西辅楼 505室正式开营。本次活动继续得到全国各高校优秀学子的广泛关注,

报名积极踊跃,人数再创新高。经过哲学学院评审小组的严格审核,共有来自北京大学、复

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清华

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重

庆大学、兰州大学等 24所知名高校的 69位优秀同学入选本次夏令营营员名单。开营仪式由

哲学学院院长助理于明志老师主持,哲学学院副院长林晖教授、副书记耿昭华老师分别致开

幕辞,研究生教务陶香君老师也一同出席。

林晖教授对营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营员们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内尽可能的熟悉复

旦大学及哲学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新建立的哲学院系之一,拥有

悠久的历史及较高的国内外知名度,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特色明显,是各位同学继续深造的

理想之地。他重点向各位同学介绍了哲学学院各学科点的基本概况及研究特色,期望通过复

旦大学哲学学院这一平台,能给有志于从事哲学研究的青年学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并希

望通过此次活动中增进各校师生友谊,促进学术交流。耿昭华老师则在致辞中提及,希望通

过本次夏令营活动,能够使各位同学在了解复旦、认知复旦的过程中,同时不断认识自己的

Page 3: 2019 - Fudan University

愿望和未来深造的目标,从而将认知转化为行动,身体力行地在学术探究、综合发展的道路

上阔步前行,从而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开营仪式结束后,所有营员与哲学学院教师一起在光华楼西辅楼外合影留意。随后,哲

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吴猛副教授、中国哲学学科何俊教授,分别带来“马克思的‘否

定’概念”、“由西返中与由博返约:马一浮早期思想的分析”两场高质量学术报告,为各位

营员带来极好的学术体验,获益良多。

讲座期间,营员们踊跃提问,积极向两位老师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请教,两位老师

也用各自精妙风趣的回答赢得了营员同学的阵阵掌声。下午 3 点-5 点,哲学学院按相关专

业分组举办学科师生见面座谈会,邀请到各专业优秀教师代表出席,就学科自身特色、学科

队伍情况、整体研究方向等内容为各位同学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与各位同学展开了充分交流,

了解大家的学业进展及未来规划设想,气氛热烈而融洽。

本次活动自 7月 5日开始,活动安排紧凑丰富,并根据学校有关工作要求进行改进,包

括首日的专题学术报告、师生座谈和新增加的学科知识考察,以及 7月 6日的面对面学术研

讨、报告交流等内容,充分向各位同学展现出复旦哲院扎根学术、引领时代的良好氛围。哲

学学院衷心希望各位同学在复旦大学三天的交流学习过程中能有所收获,从而实现促进各高

校间师生相互交流与学习、增进营员同学对复旦大学以及哲学学院了解的活动初衷。此外,

本次夏令营首次评选出优秀营员和候补优秀营员,对各校优秀同学们参加活动期间的表现予

以积极肯定,未来期待各位营员同学报考复旦哲院、实现自身学术理想!

首届复旦大学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顺利举行

2019年 7月 8日至 7月 12日,首届复旦大学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

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 102名优秀中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本届哲学课堂以“认识自我”

为主题,采取主题讲座、通识讲座、小组学习及学生论坛的方式,邀请 8位教授、4位讲师、

6位研究生参加课程指导,引领学生们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寻找自我之旅。

Page 4: 2019 - Fudan University

暑期哲学课堂开幕讲座于 7月 8日上午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吴文政报告厅举办。哲学学院

党委书记袁新教授和先验之维刘学良校友分别致辞,对各位中学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鼓励青少年在哲学中探寻自我、追求自我。

随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德峰教授带来第一场主题讲座“认识你自己”。王老师讲座

风格极富魅力,激情洋溢,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讲到中国哲学儒释道三家关

于“人”的深刻洞见,将原本艰深复杂的哲学观点讲的通俗易懂,不时有妙语金句,引起学

生的阵阵笑语。

随后几天,进行了主题讲座和通识讲座,分别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徐英瑾教授主讲“身

体与心灵”; 郑召利教授主讲“知识变革与批判思维”;郁喆隽副教授主讲“自我同一性”

问题;张志林教授主讲“科学哲学与科学学习”等,为同学们奉献了思想的盛宴。

除了主题和通识讲座,本次中学生哲学课堂特别安排每天下午进行文本精读与写作课程,

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 5位研究生分组带领中学生对哲学文本进行精读,讨论相关的哲学问

题,并指导他们进行论文的写作。鼓励中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相互之间进行深入的讨

论和交流,经过四天的精读、讨论和写作训练,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

每位正式学员都完成了一篇较长篇幅的文章。

7 月 12 日是中学生哲学论坛,上午为分组论坛,由各组助教主持,每位同学宣讲了自

己的论文,分别邀请孙宁、王聚、张寅、祁涛、刘学良五位老师进入各个小组,分别对学生

的论文进行点评和指导。最终,各位老师和助教在每组选出 2篇优秀论文,共选出了 10篇

优秀论文在下午的总论坛上进行展示。获得优秀论文的 10位同学依次上台宣讲自己的观点,

他们神采奕奕、侃侃而谈,凸显了中学生思想的丰富和潜力。10 位优秀论文作者获得了复

旦大学哲学学院颁发的优秀论文证书。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王新生教授做了闭幕致辞,王老师高度评价了中学生们学习哲

学的热情和努力,为大家更为详细地讲解了复旦大学和复旦哲学学院的各方面情况,并为学

生关心的博雅杯招生做了介绍。

随后,2019 年国际哲学奥林匹克银牌获得者林燕盈同学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参加国际哲

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经历,鼓励各位中学生放眼世界,勇于挑战自己。

最后,刘学良博士对为期五天的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暨中学生哲学论坛做了总结,宣布

本次活动的结束。大家一起合照留念,在欢声笑语中本次暑期哲学课堂完满落下帷幕。

“生命政治与族群认同”国际学术讨论会顺利举行

2019 年 7 月 13-14 日,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美国天

主教大学哲学与价值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生命政治与族群认同”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复旦

大学顺利召开,邹诗鹏教授、王新生教授为本次会议负责人。来自世界各地高等院校、研究

机构的 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会议开幕式由胡业评 、王新生、Joã o J. Vila-Chã 主持,并深切缅怀了沈清松先生

为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所做出的贡献。

13 日上午的会议主要从“生命政治与现代性”以及“生命政治与人类共同体价值”

展开,会议分别由孙伟平教授、Kunchapudi Srinivas教授、龚群教授、Dariusz Dobrzański

教授主持。João J. Vila-Chã 教授的发言主题是“生命政治与权力的模糊性”;王天恩教

Page 5: 2019 - Fudan University

授从“现代性、生命政治与信息政治”展开论述;蓝江教授的发言主题是“生产与治理:生

命政治的视差之见”;孙伟平教授以立足“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讨

论;Astrid Vicas 教授的发言主题是“人类学和民族学与福柯相遇:生命权力、分层、排

斥、权力和权威”;林青副教授的发言主题是“历史唯物主义与生命政治学”,与会学者分

别就主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

13 日下午的会议分设两个分会场依次展开讨论。第一分会场讨论主题分别是“犹太人、

解放话语与民族主义”,“民族国家与民族认同”,由张寅与洪子云,张梧与陆凯华主持。

Dariusz Dobrzański 的发言题目为“《文学新闻》杂志关于犹太人问题与反犹主义的话语”;

陆凯华的发言题目为“无政治权利的政治权力——再论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中的‘反犹

立场’”;张米兰的发言题目为“民族主义研究的类型考察”;Kunchapudi Srinivas的发

言题目为“重建民族国家背景下的生命政治”;洪子云的发言题目为“查尔斯·泰勒关于民

族主义和族群认同的讨论”;Kim Jayson G. Villezca的发言题目为“去菲律宾化的菲律宾

民族主义的生命[语言]—政治”;Olayiwola Victor Ojo 的发言题目为“非洲的政治竞争

和民族认同:对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的见解”。

第二分会场主题分别是“生命政治与族群政治”,“生命政治的理论资源”,由蓝江与何

善斌,闫婧与 Abey Koshy主持。张梧的发言题目为“从族群政治角度反思生命政治范式——

对阿甘本生命政治理论的批判性解读”;Geetesh Nirban 的发言题目为“《博伽梵歌》中

的瑜伽意识:作为印度民族认同的精神气质”;闫婧的发言题目为“反身性自我认同与认同

的运动——吉登斯与卡斯特的认同理论比较”;李嘉弘的发言题目为“福柯论对自我的治理

和新自由主义”;梁冰洋的发言题目为“施蒂纳个人无政府主义中的生命政治维度”;关山

彤的发言题目为“哈特与奈格里对马克思思想的承继——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生命政治批

判”。两个分会场分别就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14 日上午的会议分别由胡业评与 João J. Vila-Chã,王新生与 Astrid Vicas 主持。

龚群的发言题目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民族国家的复兴”;邹诗鹏的发言题目为“族群实践

中的生活政治智慧”;王新生的发言题目为“伊斯兰诞生的启蒙维度”;Abey Koshy 主要

从“对德勒兹与加塔里的思考”中展开讨论,何善斌的发言题目为“健康与敌对的社会分

Page 6: 2019 - Fudan University

化”,张寅的发言题目为“生命权力之外的过度权力”。

会议闭幕式由邹诗鹏与胡业评主持,两位在闭幕式致辞中分别表达了展开长期交流合作

的愿景,希望为学术界、人类文明的进步尽绵薄之力。

2019 年“复旦大学-慕尼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德国哲学”

研究生暑期学校顺利召开

由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资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慕尼黑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

院 3所哲学院系共同主办的复旦大学 2019年“复旦大学-慕尼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德国哲

学”研究生暑期学校,于 2019年 8月 5日-8月 14日在复旦大学如期召开。这一项目的设

立缘起于 2017年慕尼黑大学哲学系时任系主任 Axel Hutter教授 2017年来访复旦大学及中

国人民大学期间,与两校哲学院系共同倡议这一构想,旨在促进各院校间德国哲学研究学者

及学生的学术交流,培养未来的德国哲学研究人才,推动德国哲学研究的总体发展。经过近

1年半的多方沟通及前期筹备,最终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首次举办这一研究生暑期学校。本

次暑期学校作为 2019年复旦大学系列研究生暑期学校活动的其中一项,得到了复旦大学研

究生院的大力支持。自 2019 年 5月启动报名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的各相关学

科近 200名青年学者及研究生报名申请,经过本次暑期学校专家评审组的综合评估,最终共

有来自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

范大学等在内的全国 10余所高校 50位硕博研究生及青年教师入选本次暑期学校学员名单。

8月 6日上午 9点,暑期学校于复旦大学光华楼西辅楼 506室正式开幕,由复旦大学哲

学学院副院长林晖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张双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

玮副教授、慕尼黑大学哲学系高级讲师 Thomas Wyrwich博士分别代表三所哲学院系对本次

Page 7: 2019 - Fudan University

暑期学校的意义、安排及构想做了相应说明,并对于通过设立这一研究生交流学习项目,持

续促进各校同学间的学术交流表达了相应期待。张双利教授代表哲学学院欢迎所有参与本次

活动的教师及同学的到来,也祝愿各位学员同学能通过本次暑期学校收获满满。

本届暑期学校授课主题为“德国古典哲学”,邀请到来自慕尼黑大学的 Thomas Wyrwich 博士

及 Franz-Alois Fischer博士、哈勒大学的 Stefan Lang博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张志伟

教授、谢地坤教授,以及来自复旦大学的张汝伦教授、邓安庆教授共 7位专家学者开设相关

课程讲座共 16讲,涵盖德国古典哲学三大名家——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的相关前沿

研究,包括康德批判哲学中的“自由”概念、费希特的自我意识理论、黑格尔的法哲学理论

等主题,课程安排可谓密集详实。在为期 10天的学习过程里,各校学员同学除了通过精彩

纷呈的讲座感受中外学者的学识学养外,还通过积极参与 3次学员讨论,与各校学员相互切

磋、增进友谊,并与全程参与讨论的 3位外籍教师交流互动,收获满满。

最后,本届暑期学校于 8月 14日举行简短的结业仪式,由哲学学院副院长张双利教授

向 48位各校硕博研究生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并勉励各位同学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日益精

进。复旦大学刘敏达、程思淼,北京大学潘楚璇分别代表所在各讨论小组发表学习感言,并

感谢主办方对本次暑期学校活动的精心安排。根据各主办单位商议,2020年第二届德国哲

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期待与各位老师同学再次相会,共同进步。

“江南儒学”国际学术会议顺利举行

2019年 8月 29至 30 日,“江南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在复旦大学召开。本次国际学术

会议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主办,来自中、日、韩等国的近 50 位学者

参加了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复旦大学何俊教授主持。在开幕式致辞中,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教授对江

南儒学研究论域的提出过程作了简要说明,指出江南儒学在面对现代性的问题上展现出了开

Page 8: 2019 - Fudan University

创性的态势,推动江南儒学的展开有助于呈现其精神气质与风貌,彰显儒家在全球化的时代

中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的生命力。孙向晨教授对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希望与会学者群

策群力,深挖“江南儒学”这一概念,以使其在当代的意义和生命力得到全方位的展现。

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陈来教

授首先总结了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建立以来的三个面向:一、立足江南,二、面向东亚,三、

放眼世界;其次,回答了“谁之江南”、“何种儒学”这两个问题。陈来教授指出,江南儒

学应以上海为中心进行建构性的研究,在空间上突出重点,在时间上则应重视近三百年江南

儒学文化史的发展脉络以及与上海的关系;而“何种儒学”则应该是多种文化形态的儒学,

而非局限于单一的儒家哲学,它还包含理学、经学、国学视角的学术化形态与注重多学科方

法的社会化等形态。

开幕式后,第一组大会主题报告环节由华东师范大学方旭东教授主持。浙江大学董平教

授从地理的江南、文化的江南、记忆中的江南三方面出发,探讨了“江南”这一概念的历史

演进与理学建构。首尔大学金英敏教授作《METAPHYSICAL REPUBLIC: THE POLITICAL VISION

OF NEO- CONFUCIANISM》报告,通过比较两宋的社会思潮,对理学的政治视野进行了讨论。

日本学习院大学东阳文化研究所王瑞来教授则聚焦于江南儒学在南宋至元这一历史时期内

的发展历程,回答了宋元变革中江南儒学的特征和变化。复旦大学徐洪兴教授厘定了“江南

儒学”的研究起点,以北宋胡瑗的“苏湖之学”作为肇端,考察了胡瑗“明体达用”教育宗

旨的动因与成功原因,指出其中涵盖了江南儒学既关注义理,亦讲求功利与实效的基本特征。

第二组大会主题报告环节由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主持。中央党校乔清举教授“接着”阳

明的思路,对“南镇观花”的哲学意蕴进行推进性展开。苏州大学周可真教授以明末清初的

代表性思想家、江南儒学的典型人物顾炎武为例,揭示出明清江南儒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和三

种基本类型:重视实行的心性实学、重视实证的考据实学和重视实用的经世实学,为认识明

清江南儒学提供了经典的案例。北京大学干春松教授认为,江南儒学突出以上海为中心,要

关注近现代的儒学转型。华东师范大学陈赟教授阐释了杨国荣先生的“具体形上学”,揭示

出江南儒家形上学的新形态,进一步展现了江南儒学的现代性关切。

在随后的分组报告中,与会学者分为两组,进行从多个角度对“江南儒学”进行了考辨

与探讨。第一组由厦门大学朱人求教授和上饶师范学院徐公喜教授主持,小组成员主要从:

江南儒学“再定义”、朱子学与江南儒学、其他儒学的研究话题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既有

总体性的揭示,又有个案性的阐发。

8月 30日上午,第三场大会报告由杭州师范大学范立舟教授主持。西北师范大学张立

恩教授详列元代江南《春秋》学家及著作数量,对其区域分布、师承谱系及其思想特点特点

进行了分析与考述。中央民族大学孙宝山教授从心性学到经世学的转换出发,对黄宗羲经世

学的形成、西学对其经世学的影响以及其经世学吸收西学的模式等问题进行探讨,揭示了中

国传统学术在西学传入后新的变化轨迹。山东大学翟奎凤教授则以南大、浙大、复旦的校训

校歌为媒介,透视了儒家文化在近现代江南地区的传承与发展。

最后一场大会报告由北京大学杨立华教授主持。南昌大学杨柱才教授将陆九渊放在宋明

理学史的脉络中考察,认为象山心学是对传统儒学的重大突破,在宋代和朱子理学双峰并峙。

元明以来出现“朱陆合汇”现象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胡发贵研究员立

足文化差异论,从先秦哲学的文本出发,勾勒出作为“南方之强”的精神镜象。他认为“南

方之强”具有低调谦逊、坚韧顽强、厚德载物、以及能处人所不能处,忍人所不能忍的典范

品格。复旦大学吴震教授指出,“浙学”的名称来由或与朱子有关。在 12至 16世纪的四百

年之间,浙学至少有五种不同的形态及其源流。从文化发展的视野看,浙学作为地方知识既

有地域性又有超越地域的普遍性特征。

Page 9: 2019 - Fudan University

随后,两组分组讨论主持人代表朱人求教授与张天杰教授对小组发言情况进行了总结。大会

闭幕式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何俊教授主持并致辞。何俊教授总结,本次会议论文所涉及的研

究方法多样,既有传统的研究,又有比较研究、文献考据研究等,其研究内容展现出多样性

与丰富性,更关注到了江南儒学的当代探索与呈现。概言之,本次会议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与会学者对于“江南性”问题的聚焦;二是对于江南儒学现代性的关怀。何俊教授最后

表示,江南儒学已纳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的长线发展规划,今后将进

一步丰富办会的形式,以推进江南儒学的研究进程。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2019 年迎新大会顺利举行

2019年 9月 10日,哲学学院 2019年迎新生大会在光华楼东辅楼 102室隆重举行。本

次大会由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耿昭华老师主持,哲学学院党政领导班子、2019级新生班导

师,云南大学委培生,2019 级新生辅导员、2019级全体新生参加。

首先,为了帮助大家尽快熟悉学院熟悉老师,哲学学院党委书记袁新老师结合老师们的

专业研究方向,向新生们介绍了到场的各位老师。 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老师为全体新生致欢迎辞。孙老师指出,要获得一个丰富的大学生

活,自信是第一要求。哲学的自信是一种自知自己无知的自信,为了获得这种自信,孙老师

认为,第一要做到超越,超越蝇营狗苟的小我,努力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审视自己,刨析自

己;第二要明确地敢于否定过去地自己,承认自己的无知,它意味着一种解放,意味着从过

去的偏见陋见中解放出来;第三是开放。当人有勇气以否定自我,就意味着一种开放,就可

以随时随地接纳他人的看法,能够接纳新的知识,也能够接纳一个新的世界。

Page 10: 2019 - Fudan University

辅导员们是同学们学院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今年,青年教师祁涛,“人才工程预备

队”二期队员薛宏伟老师,“人才工程预备队”一期队员蒋雨语同学分别担任博士、硕士和

本科新生班的辅导员。学院党委书记袁新和院长孙向晨为几位新生班辅导员颁发了聘书。 祁涛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分享了自己在哲学学习中的感想和体悟,他指出每个哲学学院的

学生不可避免会碰到这样的现实处境:门外比门内喧嚣,一进入生活,柏拉图、康德、黑格

尔马上就消失了,脑海里全是外在世俗的标准。面对这种处境,祁老师希望各位同学能从哲

学学院院训“守护思想,引领时代”中获得启发,从自己的生命之中内生出真正的思想,以

思想的内在尺度去守护哲学家的思想,去做时代的光明与热风,而不是跟着时代的俗见随声

附和,无论未来的人生如何,内心深处都还是一个读书人的底色。 2016级本科老生代表苏思齐讲述了自己在哲院三年的所思所感,并向各位同学提出了

三条学习建议,首先可以适当保留一些高中的自我管理习惯,其次借助学校宽广的平台,多

和老师交流,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最后她提醒同学们需要尽早开始考虑今后的规划。 本科新生代表白妤佳借用“风会从四面八方吹来”,表达了她对新鲜未知的复旦哲院生

活的憧憬和热爱,并励志用心践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在追寻梦想与真理的道路

上认识真实的自己,并遇见全新的自己、更好的自己。 硕士新生代表叶泳妍向同学们分享了她对于哲学学习的领悟。她认为尽管形而上学曾无

数次被宣告破产,虽然科学长歌猛进,但人们仍然需要哲学。“哲学不能提供面包,却能提

供自由和不朽。”美国报纸上的这句话虽仍有待证明,但叶泳妍同学认为哲学是她个人清醒、

坚定乃至骄傲的选择。 博士新生代表谢声远结合自身研究方向 “古典功利主义”,向各位博士新生分享了自

己对未来“幸福”的博士生活的理解。他认为博士生不应只独自沉迷学术,幸福不只不仅仅

来源于思考哲学问题,阅读著作,参加会议,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平静的内心,没有主动

去认识一些优秀的学者或朋友,那么心灵的快乐或灵魂上的幸福便无从谈起。因此,他希望

各位博士生们能够真正在生活上,而非仅仅在理论上理解幸福的包容性和完满性,结成幸福

的命运共同体。 留学生新生代表法大古表达了他对于中国、对于复旦的向往。他认为复旦深厚的学术底

蕴、完善的技术和基础设施能让每个留学生在自己的领域获得专业的帮助,而中国哲学和中

国文化是自己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他期许未来能继续勤奋耕耘,与中国同

学共同进步。 学生代表发言结束后,于主席台第一排就坐的各位哲学学院教师代表一起为新生代表佩

戴院徽;适逢 9月 10日教师节,学生代表向老师们赠送教师节礼物,向他们表达感谢和祝

福。哲学学院学生会主席傅文嘉同学带领全体新生进行入学宣誓。仪式是开始,更是期许,

2019级新生同学将带着老师们的期望和祝福迎接属于他们的复旦生活。 最后,全体师生齐唱校歌,为此次迎新大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新的旅程即将展开,祝愿哲学学院 2019级新生同学在未来的复旦时光中都能成长为更

加优秀的自己!

中国哲学的丰富性再现——荒木见悟与中日儒学国际研讨会

顺利举行

Page 11: 2019 - Fudan University

2019 年 9 月 14 日至 15 日,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上海儒学院主办、上海市儒学研究

会与中华日本哲学会协办的“中国哲学的丰富性再现——荒木见悟与中日儒学国际研讨会”

在复旦大学举行。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院长陈来教授,上海儒学院执

行副院长、上海市儒学研究会会长吴震教授,复旦大学何俊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韩东育教授,

以及由荒木见悟弟子吉田公平教授率领的日本学者团队,共有 30 余位学者出席会议。会议

就荒木见悟教授(1917-2017)在中国哲学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学术贡献及其研究方法,同时

围绕中日儒学如何展示中国哲学丰富性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深入的交流。

14日上午,复旦大学吴震教授主持开幕式,清华大学陈来教授与日本东洋大学吉田公

平教授做开幕致辞和主题讲演。陈来教授表示,荒木见悟先生的研究在佛教,尤其是华严经、

如来藏的研究,以及宋明理学中朱子学、阳明学的研究等方面皆有着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

是荒木先生由佛教研究转向阳明学研究,这样一种独到的研究思路和学术取向值得注意。与

此类似,欧洲现象学家耿宁也是最初研究佛教的唯识学,后来转向阳明学,并写下了《人生

第一等事》的巨著。东西方两位重要学者的学思历程都有着深入的佛学训练,这对于我国学

术界的未来研究具有启发意义,值得我们省思。

吉田公平教授提到此次会议的缘起是 2018年 10 月在日本佐贺县举行的研究会中,吴震

教授倡议举办荒木先生的学术研讨会,并最终将主题定为“中国哲学的丰富性再现”。作为

荒木先生的弟子,吉田先生对此次会议的召开和各位学者的到来表示由衷感谢。这是一次十

分难得的机会,可以让中日两国学界再一次思考和学习荒木先生的研究成果,探究中国哲学

所蕴含的丰富思想资源,并促进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国哲学的丰富性及其当代价值。

随后,陈来教授发表主题报告《“万物同体”与王阳明思想的晚年发展》,提出王阳明晚

年居越之时以“万物同体”的观念为重点,一方面以其追求内心生活高远的精神境界和宇宙

体验,另一方面在价值观上体现为对生民苦难的一种悲悯情怀。从良知学的角度看,万物一

体的思想不仅引起了良知内涵的变化,也明确引导了致良知实践方向的变化,是王阳明晚年

思想发展的重要部分。

在开幕式的大会报告环节,日本市来津由彦教授、台湾廖肇亨教授、浙江社科院钱明研

究员以及荒木弟子荒木龙太郎教授分别作了学术报告。市来教授就荒木先生《(新版)佛教

与儒教》第三章“朱子的哲学”展开了专题讨论;廖肇亨教授则从佛教研究的视角提出,荒

木先生的学术起于佛教而又终于佛教,从华严学的思维方式出发,通过《佛教与儒教》寻绎

Page 12: 2019 - Fudan University

儒佛两教的相互关系,与传统的佛学研究不同,荒木先生的研究有其哲学视野,往往先立其

大本,但绝不作悬空之论断,以严谨的文献解读为学术根基,故其立言有本有据;钱明研究

员《日本九州学派的成立与展开》强调了日本中国哲学研究中,与东京学派、京都学派鼎足

而立的九州学派。九州学派的奠基者可以上溯至誉为“西海二程子”的楠本端山、楠本硕水

兄弟,楠本家的后人楠本正继(1896-1963)出任九州大学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第一任教授,

培养了冈田武彦、荒木见悟等二十世纪后半期著名的中国哲学大家。直至现在,以各种研究

会的形式,九州地区的儒学研究依然活跃。

随后,与会学者就荒木先生的学思历程、儒学及佛学研究等方面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

的学术探讨。关于荒木先生的研究方法论,与会学者集中探讨了荒木先生的“本来性—现实

性”这一哲学图式问题,例如中纯夫《“本来性与现实性”小论》和吴震《作为哲学方法论

的“本来性—现实性”——读荒木见悟〈佛教与儒教〉》;另外,早坂俊广《论荒木见悟的“南

宋功利学”研究》、藤井伦明《荒木见悟先生宋明思想研究之特色——以其朱子学研究为探

讨中心》也对此问题有所涉及。明代思想荒木先生一生努力开拓的研究领域,相关著述也最

为丰富,故此次会议就此领域发表的论文也比较集中,例如:小路口聪《心创造理——荒木

见悟教授“心即理”解释的可能性》、三浦秀一《邹元标与良知心学》、何俊、周嘉涛《云栖

袾宏对天主教的回应》、锅岛亚朱华《明末新四书学的发展》;陈畅《“四句教”的伦理困境

及其解决之道——兼评荒木见悟先生的四句教诠释》、方旭东《“悟,致知焉尽矣”——禅学

对诠释王阳明思想的一个启发》、伊香贺隆《荒木见悟先生的聂双江研究》、播本崇史《荒木

见悟先生的排耶论与万物一体论》、陈晓杰《荒木见悟先生〈明代思想研究〉译者解说》。佛

教思想研究是荒木先生一个重要领域,此次论文有:吴孟谦《荒木见悟先生关于〈楞严经〉

的研究》、张崑将《荒木见悟〈忧国烈火禅〉之评介》。

以整个东亚思想文化的视野反思荒木先生的研究以及探讨东亚文化自身的性格,相关论

文有:泽井启一《荒木见悟与日本思想史研究》、韩东育《“化道为术”与日本哲学传统》、

林美茂《井上哲次郎与“中国哲学”的诞生——以〈东洋哲学史〉讲稿笔记为线索》、王小

林《试论“孝”思想在日本的变异》、周磊《东亚儒学视域下的“气学”转向》、崔在穆《〈今

献汇言〉及在韩国的传播》(论文参会)。有关荒木先生学行履历的分析介绍,探究荒木先生

的生命以及求道历程,其论文有:鹤成久章《荒木见悟博士的福冈学艺大学在职时代的研究》、

辻井义辉《荒木見悟博士“哲学”研究之核心》、申绪璐《述论荒木见悟先生的〈通向释迦

堂之路〉》、田尻祐一郎《我的回忆——“荒木论文”与江户思想史研究》(论文参会)。

15日下午的闭幕仪式上,陈来教授指出大家在探究荒木见悟先生之研究成果的同时,

也有学者提出了“反思与超越”、“商榷与补充”,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开辟中国

哲学研究的新局面,值得认真思考。陈来教授提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推进荒木先生未竟

的研究工作:一是荒木先生的研究偏重心学,而宋明理学研究需要注意朱子学与阳明学研究

的平衡;二是在二十世纪学者的研究中,有些学者重视明清思想中的现代性因素,强调晚期

封建社会中已包含近代主义和启蒙意义,但是在新的时代,是否还要将思想的外在性看作价

值评判的重要标准,这是值得反思的;三是要注意思想有内在的精神,也有外在的变型,研

究过程中应当对此展开全面的分析和掌握,不能仅突出外源性因素对思想发生与发展的影响。

吉田公平教授在闭幕致辞中指出,我们反思荒木先生的研究,目的是希望在荒木先生以

及同时代其他学者的业绩中,寻找对我们当下儒学思想研究的启发意义,进而探索能够提供

给人类世界的共同思想资源。本次会议的倡议者和组织者吴震教授指出荒木先生的学术研究

有三个重要特征:独创性、思想性和实证性。荒木的研究视域非常广阔,在日本中国学的学

术界可谓是一位最具哲学思辨性的学者。当然,荒木先生的研究还有专题性强的特色,往往

涉及前人没有关注过的人物个案或冷僻课题,在研究手法上,也特别注重对文献的广泛收集

和深入解读。总之,荒木中国学的研究在当今东亚学术界仍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和学术价值。

Page 13: 2019 - Fudan University

哲学学院党委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2019 年 9 月 17 日下午,在校党委统一指导部署下,哲学学院党委在光华西主楼 2401

室举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全体教师党

员及部分学生党员代表与会,学校主题教育巡回指导组第四组组长沈志宏老师一同参会。

学院党委书记袁新结合《复旦大学党委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

施方案》,介绍了本次主题教育的总体要求与工作安排,对学院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及各基

层支部的相关活动提出了学院的具体计划;要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

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并强调在主题教育过程中突显哲学理论特色,深挖问题,结合调研

形成整改方案,积极促进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发挥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以健康昂扬的姿

态喜迎建国七十周年。

动员大会前,学院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讨论了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以及本学期党委工作

安排。动员大会后,学院各基层支部分别召开了专题支部组织生活会,细化相关工作安排,

形成本支部的具体方案。

自 9月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以来,结合校党委和督导组的相关要求和指导,根据学习方案,

截止 10 月底,学院党委中心组先后组织了 8次专题学习研讨会,开展了 3次专题调研会,

听取 2场专题报告会,并完成了 1次调研成果交流会,1次对照党章找差距专题学习会;各

教工支部开展学习活动 8次,学生支部开展专题学习活动 17次。

期间,学院党委还组织了多项主题学习活动,其中包括,9 月 29 日,组织参观”壮丽

70 年,奋进新时代——复旦大学建国 70 周年成就展览”;10月 11日,组织党员集体赴中

共四大会址学习;10 月 19日,哲学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参加全校“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

歌会,喜获金奖;10月 25-27日,组织学院师生赴绍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

以多种方式深化和巩固主题教育的学习成果,保障学院的学术研究和“三全育人”工作的有

序开展。

Page 14: 2019 - Fudan University

“归根故里 播种冀望——朱晓玫的音乐世界”顺利举行 2019年 9月 20日晚 19:30,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哲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通识教

育中心、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云音符共同主办的“归根故里,播种翼望高校巡讲——朱

晓玫的音乐世界”在第五教学楼 5301 顺利举行。知名法籍华裔钢琴家朱晓玫老师、著名音

乐评论人米歇尔·莫拉(Michel Mollard)先生以及新一代钢琴家、舞台导演顾劼亭女士出

席此次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校内外音乐艺术爱好者前来,300余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

2019年 9月 20日晚 19:30,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哲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通识教

育中心、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云音符共同主办的“归根故里,播种翼望高校巡讲——朱

晓玫的音乐世界”在第五教学楼 5301 顺利举行。知名法籍华裔钢琴家朱晓玫老师、著名音

乐评论人米歇尔·莫拉(Michel Mollard)先生以及新一代钢琴家、舞台导演顾劼亭女士出

席此次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校内外音乐艺术爱好者前来,300余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

此次分享会以聊天的形式展开,嘉宾们带着自己对于音乐独特的感受与理解走进复旦,

与复旦师生共话关于音乐艺术审美的表达方式。

活动伊始,朱晓玫老师娓娓道来自己与巴赫的三次结缘。从 5岁时纯粹的喜欢,到在张

家界最艰辛的日子里用巴赫平均律来暖手,再至留学国外时苦练《哥德堡变奏曲》。种种特

别的缘分使得她对巴赫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现场通过分享自己在医院与监狱的演奏经历,

观众对于朱老师所说的巴赫“使人沉静”的魅力有了更深的感受。

谈及复调音乐,米歇尔先生配合着播放现场经典音乐片段,向大家普及复调音乐的发展

历程,同时涉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的探讨,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音乐也会拥有不同的受众。

朱晓玫老师接着讲到复调的音乐更是一种对话,表达着不同的风格、性格与哲学,随即

分享了自己在六百多场演奏会中罕有的两次忘我的境界。朱老师认为演奏家应该藏在音乐背

后,将音乐本身呈现于观众面前。

活动在所有嘉宾的对谈中推向高潮。全程氛围轻松,嘉宾们亲切幽默,观众们笑声不断。

当被问及中西方文化更多的是冲撞还是融合时,朱晓玫老师说道,“去了法国四十年却没有

异乡之感”,莫拉也附和道:“自己对于中国也很亲切,最喜欢称自己是个河南人。”这也

说明了文化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只是输出与输入的方式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同的显现。

Page 15: 2019 - Fudan University

之后朱晓玫老师和米歇尔先生分享了他们三天拍一部关于“巴赫与中国思想家老子”

电影的趣事,米歇尔对音乐与商业关系问题的幽默回答也将现场的气氛再次推向一个小高潮。

最后朱老师谈到了自己在音乐学习道路上师长教化作用的重要性,也对年轻人提出了一

些建议:做音乐需要悟性与耐力,不可哗众取宠、走捷径。对于听众而言,最好的音乐在于

打动人,而不是单一的技巧性。对于演奏者本人来说,享受音乐所带来的满足感,则是一种

最高境界的快乐。

问答环节中,朱老师与观众们亲切交流,从朴素、自然、忠于原谱的练习方法到对于莫

扎特不惧死亡的人生态度的看法,交流中既有专业的知识交流,也有对于音乐的单纯的感受。

虽已至分享会的结尾,观众热情未有半分消退。

在全场的热烈掌声及欢呼声中,本次活动圆满告终。聆听朱晓玫老师东西方的成长经历,

感受不同地域的艺术文化体验,共话关于音乐艺术审美的表达方式,通过这次对谈,观众们

得以走近巴赫,聆听钢琴大师朱晓玫老师的精彩故事。

“理解的本质与价值”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2019年 9月 28日,“理解的本质

与价值”工作坊在哲学学院举行。本

次会议围绕当代知识论的前沿话题

“理解”展开了深度的对话。本次参

会人员有来自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

范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厦门大学、

上海大学与复旦大学的老师和同学。

张庆熊教授致开幕辞,他简明扼要地

回顾了理解这一话题在当代哲学中

的发展史及研究意义。方红庆副教授

回顾了当代知识论从知识到理解转

型的内在思想发展脉络。徐竹副教授

结合认知信任的话题谈了理解的习

得问题。杨威副教授系统地介绍了狄

尔泰的理解概念。李主斌副教授从知

识论和科学哲学的视角探讨了理解

与解释的关系。刘小涛副教授介绍了

一种对信念以真理为目标的倾向主

义解读。王奇琦博士介绍了道德领域

理解与自明性的关系。陈嘉明教授介

绍了一种与因果解释不同的新兴的

理解观。整个会议围绕理解的不同种

类,理解的内涵要求,以及理解与科

学解释的关系作用等问题展开了深

Page 16: 2019 - Fudan University

入的讨论。

通过这次会议,由我院主办的《现代外国哲学》杂志也征集到了优秀的稿源,并且将在

下一期中刊出“理解”的专栏。

“马克思哲学与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重思马克思哲学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热门议题。马

克思哲学与社会主义运动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的当代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等

等,都引起了广泛的热议。2019 年 10 月 12 日,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当代国外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举办的“马克思哲学与社会主义”会议,邀请了国内相关青年学者与资

深编辑与会,共同探讨相关议题。

本次会议分为四个主题:社会关系与社会主义;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内涵;青年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黑格尔法哲学及其共产主义的论述;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张

梧区分了“社会联系”与“社会关系”两组概念,认为社会联系是人和人之间互动的交往关

系,社会关系的概念更具有历史性的意涵,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关系更加具有基础

性地位。复旦大学张寅的论文讨论了社会现实中的“存在学说”,认为社会话语并不经常显

示自身的存在规定,黑格尔没有明确做到的地方,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克服了这一问题。本单

元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杨洪源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林青分别讨论了马克思

对蒲鲁东的批判,以及社会主义的“言说方式”。

第二场关于中国道路与中国现实。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陈祥勤提出,现代社会主义有三项

经典主题:启蒙理念的继承,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以及替代性方案的探寻。复旦大学哲学

学院的鲁绍臣以“实在主体”的概念为出发,重新界定了作为新文明类型的社会主义。复旦

Page 17: 2019 - Fudan University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户晓坤介绍了当今俄罗斯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上海财经

大学人文学院的康翟则重思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第三场的第一位发言人是复旦大学的吴猛,他回顾了青年恩格斯转向共产主义的历程,

重点突出了现存社会如何以过程的方式呈现自身的客观性力量,是理解他转变的哲学内涵。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冯波,借助黑格尔的规范性政治来重构马克思的理论基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袁立国认为青年马克思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问题,转向社会本身的

问题,是其转向共产主义的关键。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乔戈,重视黑格尔法哲学

中的有机国家,认为这是一条超越浪漫主义的道路。

最后一场讨论是关于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林钊,比较了马克思

和托尔维尔的理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袁蓓介绍了巴迪欧的共产主义原则,中国社

会科学院的韩蒙提示了青年马克思思想的社会主义起源,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祁涛提出理解

圣西门学说,要从社会科学与社会主义的双重进路中加以理解。

“杜威哲学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时逢杜威诞辰 160周年暨访华百年之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杜威中心于 2019年 19日至

20日期间举办了以“杜威哲学的当代意义”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共计 30余位来自德

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与国内学者围绕杜威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政治

哲学,以及杜威思想在当代的影响等论题,展开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

10 月 19日上午,杜威中心主任陈亚军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张双利教授代表哲学学

院致欢迎词,随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发言介绍了“杜威精选集”的出版情况。近

年来,为面向各类读者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杜威全集、杜威文选、杜威精选

集等系列丛书,进一步的杜威研究系列也正在积极筹划中。

在上午首场“主旨发言”环节,北京大学安乐哲(Roger Ames)教授做了题为“杜威的

Page 18: 2019 - Fudan University

国际主义和变化中的地缘政治秩序下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报告,安乐哲教授指出,“一带一

路战略”中所蕴含的“共赢”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可以为“平等”和“多元”等价值

提供合理解释,这一点恰与杜威的民主与国际主义思想有着共鸣。安乐哲教授进一步讨论了

运用杜威思想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理论依据的可能。山西大学江怡教授在题为“同道抑或批

评者?——杜威和分析哲学”的报告中讨论了杜威与维也纳学派间的思想同异,在厘清杜威

对受维也纳学派思想影响的美国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态度的同时,江怡教授阐述了杜威哲学

的自身特质。随后,华东师范大学童世骏教授做了题为“不对称主体间的平等交往何以可能?”

的报告,主要关注诸如师生这类“不对称”的主体间何以可能进行平等交往的问题;童世骏

教授吸纳了杜威的教育哲学以及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思想资源,指出教育的意义在于促

进学生的成长,而成长指的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是从现在的经验向未来的经验的扩展。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平等地“引导”而非不平等地“教导”。

经过短暂的午餐和休息,10月 19日下午的第一场报告中,福特汉姆大学格林(Judith

Green)教授分享了百年之前的杜威两年访华之旅对其晚期思想的影响,以及因此为美国文

化带来的间接影响。杭州师范大学的瓦克斯(Leonard Waks)教授比较了杜威和孔子的民主

观念,阐明了中国式民主的独特和有益的内涵。武汉大学朱志方教授阐述了之于皮尔士语言

哲学而言十分重要的“实用主义原理”,基于与弗雷格式的语言哲学的比较,朱志方教授认

为皮尔士的语言哲学有着自然主义的底色。第二场报告中,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加里森(Jim

Garrison)教授讨论了将创造性民主作为一种避免虚无主义的审美策略的可能性,华东师范

大学郁振华教授比较了海德格尔哲学与实用主义的思想观念,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温海明教授讨论了杜威哲学和儒学之间的关联,引发了国外学者对儒学的兴趣。

10月 20日上午,来自德国科隆大学的纽伯特(Stefan Neubert)教授、美国乔治·桑

塔亚纳协会的鲁宾(Richard Rubin)教授,以及日本神户大学伸男(Kazashi Nobuo)教授

在第一场报告中分别就杜威的观察方法、对哲学的重构,以及杜威在日本的影响作了报告。

第二场报告中,德州农工大学的帕帕斯(Gregory Pappas)教授讨论了运用杜威的探究方法

解决当前一些哲学问题的可能,女王大学的约翰逊(James Johnston)教授讨论了杜威在形

式逻辑领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约翰逊教授也围绕实在论问题深刻讨论了杜威和布兰顿之间

的思想关联和分歧。香港优才书院李业富教授讨论了杜威进步教育的主要内蕴,以及对当代

教育思想的影响。

10月 20日下午的第一场发言中,华东师范大学顾红亮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杜威在五四

运动期间的活动;杜威与中国的影响是双向的,顾红亮教授既讨论了杜威工具论在当时的影

响,也对访华之旅对杜威本人带来了何种影响进行了探究。随后,纽约大学伍兹(David Woods)

教授讨论了杜威参与式民主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可能应用,德国科隆大学王蕾博士讨论了杜

威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在第二场发言中,黑龙江大学高来源教授、中南大学徐陶副

教授、盐城工学院马荣博士、复旦大学陈佳和刘华初教授等一批国内青年学者集体“亮相”。

高来源教授以“指号”为切入点,深刻讨论了杜威的语言哲学思想;徐陶副教授澄清了杜威

形而上学思想的分层;马荣博士基于杜威的《公众及其问题》一书阐述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特

征;陈佳博士讨论了艺术经验对哲学二元论的克服;刘华初教授则深入挖掘了杜威哲学中所

蕴含的中国思想。五位青年学者的集中报告呈现了国内杜威研究的多元面相。

两天的会议紧凑而紧张,但在思想的殿堂中,与会学者均忘却了疲惫。尤为值得一提的

是,87岁高龄的著名哲学家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教授全程列席均积极参与了讨

论,他对学术的热忱感染了所有人。伯恩斯坦教授在会议结束之际表达了对复旦大学哲学学

院和杜威中心的感谢,与会学者纷纷表示此次会议提供了一次非常难得的交流机会,会议最

终在热烈的掌声中完美落幕。

Page 19: 2019 - Fudan University

第十二届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复旦大学校内论坛

圆满举行

2019 年 10 月 19 日,在这个金风送爽的日子里,第十二届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学术论

坛复旦大学校内论坛于光华楼圆满举行。经特邀专家评审老师的层层审核,本届论坛共有来

自中哲、外哲、马哲方向的 17 篇学术论文参会。论坛评审委员会将会通过本次分论坛来评

选出优秀论文以代表复旦大学参加即将举办的南北五校论坛,同其他高校的学子们交流学术,

共同进步。

开幕式上,哲学学院副院长林晖教授代表学院对积极参加本次论坛的优秀硕士生与博士

生表示欢迎,并指出本届论坛未设特定主题的目的,正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多领域的交流对话,

拓展学术视野,更好地进行跨学科的思考与探讨。林晖老师高兴地表示,这次博士生论坛除

了博士生,还有许多硕士生踊跃参加,并且参会论文的总体质量很高。他希望同学们能以本

次论坛为契机,见贤思齐,有所收获,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开幕式后,论坛分为中哲、外哲与马哲三大分会场开始进行,报告同学与评议老师们在

愉快的氛围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思想的碰撞迸射出新的火花。

论坛还评出了一类论文 8篇,论文的作者宋一帆、张润坤、金瑞、崔丽俐、林靖宇、李

宗宜、刘敏达、马雨乔同时入选第十二届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报告名单;另外评出

二类论文 9篇。

至此,第十二届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复旦大学校内论坛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校

内论坛的交流切磋,同学们进一步拓展了学术视野,在报告讨论和老师点评中纵深对问题的

思考。让我们共同期待 11 月即将举行的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以学术对话促思想

激荡!

Page 20: 2019 - Fudan University

社会理论小型论坛:城市际性概念及其讨论顺利举行 2019年 10月 25日,由《探索与争鸣》杂志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复旦大学当代国

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的社会理论小型论坛:城市际性概念及其讨论在光华西主楼

2401举行。来自哲学、社会学、地理科学、文艺理论以及传播学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一场

跨学科讨论。

《探索与争鸣》的叶祝弟主编

首先发言,他指出,邹诗鹏教授提

出的“城市际性”概念,是一个全

新的、原创性强的概念,是基于中

国城市实践提出的,这个新概念深

刻地介入了中国的现实,将成为城

市理论研究的一个标识性概念。就

如习总书记所言,这是一个需要思

想也能产生思想的时代,把目光投

向现实的自觉性将会促进现实和学

术思想的碰撞。叶主编认为,“城市

际性”这一概念能够引发学术团体

的探索和争鸣,并期待带来城市研

究的新气象。

接下来各位专家学者做了主题

发言,首先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

邹诗鹏教授,他也是本次论坛的发

起者和组织者。邹教授说明了提出

城市际性这一概念的理论资源,即

基于哲学的概念思维、主体间性概

念以及社会理论的想象力,以及现

实来源,即随着中国特有的都市一

体化和都市圈现象形成的社会事实的描述及其评价。南京大学哲学系胡大平教授从城市的定

义入手,谈了城市际性概念所揭示出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效应。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的陈忠教授从实践的维度、理论上的来历以及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空缺三个维度谈了城市际性

的重要性。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陈友华教授以“城市际性的理论与实践——以长三角都市一

体化为例”为主题,提出了一些同诗鹏教授不同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动态》的强

乃社编审指出,城市际性概念有可能是一个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概念,可能会有力地回应后

现代城市的若干疑难问题;它也值得引起我们进一步的思考,那就是在城际关系中,伴随着

一些大城市的溢出和另一些城市的被压迫,城市际本身可能会被消解掉,城市际性是否已蕴

含了反城市际性?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汪行福教授从城市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角度谈了对

城市际性的理解,认为城市际性概念主要应当作为一个批判性分析的概念。上海市政府发展

研究中心的李显波博士指出,城市际性概念可能引起一种全新的城市思维与城市理论,并且

是一个独立的、自洽的理论系统,其不仅来自于并基于中国的都市经验,而且具有很好的实

践效应,也具有较为显著的资政意义。苏州大学哲学系的庄友刚教授认为当代城市发展存在

一些悖论性趋势,值得引入城市际性问题的讨论中,比如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对抗、我国的区

域化、一体化的推动机制的孤立化视角、城市区域一体化方式的多样化等。华东师范大学地

理科学学院叶超教授指出,城市和城市存在联系的实践或事实从古到今都有,而城市际性概

Page 21: 2019 - Fudan University

念更多地是要把握当代的体验,然后从 Urban,Urbanity, Urbanization谈了城市概念的区

分,最后谈了跨学科研究城市际性的感受,认为城市际性研究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人的问题,

放置在人和人的社会交往,去进行人的经验、感情、价值等实际的研究,而不是抽象的百万

人口、交通流这样的实证展示。浙江传媒大学的杨向荣教授从现代性对人的生存带来的后果

来谈论城市际性话题,从城市际性中出现的审美现代性以及城市下的人所面临的生存姿态和

生存焦虑两方面加以展开。复旦大学的郁喆隽副教授从定义问题、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角度

以及从城市际性到城市间性三个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现代人的本质是断根,作为对

未来的憧憬,完全可以再提出一个新的概念 Transurbanity,超越现在的断根人模式,既尊

重传统,又接受新技术的挑战,这样就可以比较完整地思考基于现有的基础我们是否有改善

的可能这个问题。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的任政副研究员从都市性和城市际性的概念区分以及各

自对应的不同意义入手展开论述,指出关注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联系已经成为研究城市前景的

趋势,这也是研究城市际性的价值意义所在。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生助理研究员闫婧从西方

城市进程和我国城市发展进行对比来阐释城市际性,并提出相关问题。

论坛的最后,邹诗鹏教授从城市际性概念的意义与性质、城市际性概念的边界问题和城

市际性的精神文化层面三个方面作了总结和回应,本次论坛圆满结束。

哲学学院党委组织教职工开展

浙江绍兴新农村建设国情教育实践活动

2019年 10月 25-27日,结合校党委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相关安排,

在教师工作部的支持下,哲学学院党委结合本院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组织教师赴浙江绍兴

开展为期 2天的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赴绍兴社会实践活动与哲学学院党委与绍兴图书馆联合开展的“学哲学、用哲学”越州

Page 22: 2019 - Fudan University

讲坛系列活动的主旨立意相得益彰。10月 26日上午,学院社会实践考察团队由党委书记袁

新带领,一行共 50人赴绍兴县西南部湖塘街道的香林村考察。26日下午,学院社会实践团

走访绍兴唯一的“浙江最美村庄” 棠棣村。

赴绍兴新农村社会实践期间,考察团还先后就近赴绍兴上述名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

习,包括徐锡麟故居、蔡元培纪念馆、周恩来祖居、鲁迅故里等。每一处的参观学习,都让

老师们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以蔡元培、周恩来、鲁迅等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志士仁人,始终以家

国天下、民族复兴、百姓康乐为初心与使命,担当起来了民族复兴先行者的历史重任。每到

一处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给老师们带来了一场场精神洗礼,再一次切身体悟了仁人志士

救国救民、矢志不渝的博大胸怀。

第三届哲学博士后论坛——生活世界与实践理性顺利举行

2019年 10月 26至 27日,第三届哲学博士后论坛“生活世界与实践理性”在复旦大学

光华西主楼 2401 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来自中国社科院、天津师

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浙江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政法大学

与复旦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二十多位年轻学者围绕“生活世界与实践理性”这

一主题积极交流、深入研讨。

10 月 26日上午 9点,论坛开幕,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张庆熊教授致辞

并主持第一场报告。张庆熊教授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前两届论坛,从哲学史和问题本身着力

阐发了生活世界和实践理性的要义,以及本次论坛的主旨,并期望年轻学者积极参与类似学

Page 23: 2019 - Fudan University

术会议,切磋学问,交流思想。随后,第一场报告开始,报告人及题目依次为:上海理工大

学刘科的“功利主义与美德伦理的破与立——一种以整体和未来为导向的思考”、浙江财经

大学李金鑫的“罗尔斯对康德式‘人的观念’的实验性反思——从‘基本善’概念谈起”、

天津师范大学王艳秀的“描述的形而上学及其实践运用——对规范性正义的方法论反思”、

中国社科院刘曙辉的“社会距离与人际信任”、上海社科院韩玮的“以‘自然’为伦理学奠

基是否可能”、上海社科院马庆的“意识形态与个人认同:一个初步考察”、山东省委党校夏

自魁的“生活世界的形而上学之维”。

下午,第二场报告由西北政法大学的刘剑涛老师主持。兰州大学的张睿明、第二军医大

学的杨威、上海师范大学的张娜、广东警官学院的卢文忠、复旦大学的张晨耕、复旦大学的

叶晓璐、华东师范大学的吴娱玉分别作了题为“‘量论’心学的本体论——熊十力的‘内圣’

开出‘新外王’”、“低俗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参照下巴塔耶早期思想的

一个考察”、“黑格尔‘他人中介’的马克思主义批判”、“论新批判者的生活世界——对《德

意志意识形态》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思索”、“后现代性视域中的现代性:反叛还是延续?”

“改变需要抑或是改变世界?——谈纳斯鲍姆的《欲望的治疗》”以及“后殖民理论中的民

族元素在中国的折射”的报告。

27 日上午,第三场报告由上海社科院的马庆老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的段世磊、武汉

大学的李宜、西北政法大学的刘剑涛与张兴娟、黑河学院的于志杰、复旦大学的吴东颖与李

金恒分别作了题为“‘东洋道德’与‘西洋伦理’——西田几多郎对康德‘人格’概念的吸

收与转化”、“简论莱布尼茨形而上学对生活世界张力阙如的启发”、“阿伦特的良心观念”、

“切己的当下经验可达吗?——对布洛赫与海德格尔的一次比较尝试”、“从自我之思到存在

之思——论海德格尔哲学的现象学走向”、“纯加悖论与辛普森逆转”以及“康德的自由概念

与恶的问题”的报告。随后,论坛闭幕式举行。

本届博士后论坛的报告质量颇高,每场报告之后的讨论阶段自由而激烈,青年学者充满

学术热情,在两天的研讨中热切交流研究成果,相互启发,建立学术友谊,圆满实现了博士

后论坛的宗旨

♦ 教学科研

• 2019级本科新生共报到 66人,其中 4名插班生,4名留学生。2019级新生导师共 8人:

王春明(组长)、白彤东、陈伟、罗亚玲、汪行福、谢晶、杨睿之、郁喆隽。

• 9月 28日,2020年度推荐免试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正式启动,通过哲学学院前期组织开

展的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对各院校优秀大学生的综合考察,最终共有 35名夏令营优秀

营员及候补优秀营员拟录取为我院推免生(含直博生 1名)。未来哲学学院将持续优化招

生流程,提升招生阶段质量控制,积极选拔各校优秀学生前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深造进

学。

• 10 月 17 日上午,文科科研处罗长远、张怡副处长及肖卫民老师、严明老师和左昌柱老

师到哲学学院进行调研,哲学学院的科研分管领导张双利老师、科研秘书叶晓璐老师以

及各学科的教师代表参会,一起就科研项目的申报、学科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为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思路。

• 我院陈居渊老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周易图学史研究”和吴震老师的国家社科基

Page 24: 2019 - Fudan University

金重大项目“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都通过中期评估,获得滚动资助。

♦ 研工/学工

•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发挥党员同志在志愿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2019

年 9 月 26 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本科生联合支部和 19 级研究生党支部部分成员参加

了由曲阳路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开展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曲阳

社区 2019 年‘迎国庆’”大型为民服务活动。

• 10 月 11 日下午,为重温建国七十周年来党的光辉历程,哲学学院组织开展参观中共

“四大会址”活动,学院党委书记袁新,党委副书记邵强进、耿昭华等二十余名师生党

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 10 月 19 日晚 18:30,“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复旦师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合唱比赛小合唱场在相辉堂北堂拉开了帷幕,哲学学院于第 14个出场,一首《四

海》和《祖国,慈祥的母亲》震撼全场,哲院师生们一个月来的共同努力没有白费,最

终取得了小合唱总分第一的好成绩,顺利拿下金奖。

♦ 博士后

• 9 月 24 日下午,在光华西主楼 2409 和 2410 举行博士后开题报告和出站报告,参加本次

开题报告的博士后有:朱林蕃、廖海华、张晨耕、张耀、段世磊、吴娱玉和夏自魁;参加

出站报告的有王志强和孙琳。

• 9 月 24 日晚上,在光华西主楼 2409 举行了博士后沙龙,本次沙龙的主题是:“不是批判

者的‘批判者’——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新批判者问题的深层思索”,由卢文忠主

讲,张晨耕点评。

♦ 外事

• 9 月 7 日,匈牙利布达佩斯罗兰大学哲学系主任 Csaba Olay 教授来访,开设了为期三周

的研究生研讨课程,主题为西方近代哲学专题(从马基雅维利到休谟)。匈牙利布达佩斯罗

兰大学是我院伊拉斯谟项目合作伙伴,每年通过伊拉斯谟项目展开欧盟奖学金支持的教师、

学生互访。

• 9 月 21 日,德国莱比锡大学 Christian Schmidt 教授来访,面向本院研究生开设了西方

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课程,为期四周。

• 10月 22日,维也纳大学哲学系主任 Hans Schmid教授来访,哲学学院完成接待工作,并

进行了合作洽谈。当日,他在光华楼西主楼 2401 做了主题为 Evil in Action:

Augustine’s Pear Theft Case 的讲座,讲座由罗亚玲副教授主持。

• 10月 24日及 25日,约翰内斯堡大学人文学院行政院长 Alex Broadbent在光华楼西主楼

2401和 2404做了两场讲座,主题分别为 The Inquiry Model of Medicine和 Evolution,

Reasoning and Causal Nihilism。讲座由我院教授 Malcolm Forster主持。

• 10 月,我们学院与德国科隆大学共同申请欧盟 ERASMUS+项目通过,并签订合作协议。我

院将在 2020 年-2022 年与科隆大学展开学生交换、学者交换等各方面的合作。参与师生

将得到欧盟奖学金资助。我们学院现有两大 ERASMUS+奖学金项目,分别与匈牙利布达佩

斯罗兰大学、德国科隆大学合作。

• 10月 31日,英国伯明翰大学国际联络处 Nina Morris女士来访。我们学院与伯明翰大学

现有本科生“2+2”双学位项目。2018 级本科生将在明年通过此项目赴英国学习。Nina

Morris女士此行为我们学院本科生举办宣讲会一场。

Page 25: 2019 - Fudan University

♦ 工会

• 9月 29日上午,全院离退休老师及部分高龄老师家属、教工第四支部全体党员欢聚一堂,

共同庆祝重阳佳节。活动由学院工会副主席王晓萍老师组织,学院退休党支部书记魏洪钟

老师主持,学院分党委副书记邵强进老师代表学院党政班子向退休教职工们致以节日的问

候,并介绍了学院一年来的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学生培养等各方面的情况。为了进一步

丰富敬老活动形式,提升活动内涵,在活动中还特别安排了退休党支部和教工第四支部共

建,两个支部共同学习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口袋读本。

• 10月29日,2019年复旦大学教工乒乓球团体赛比赛在工会乒乓房举行,哲学学院王新生、

林宏星和高雅洁参加了本次比赛。哲院分在乙组,一共要打四场,分别对阵材料系、高分

子系、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和航空航天系。三位老师奋力拼搏,虽然第一场对阵材料系时遇

到强敌,以 1:2失利,但在接下来的三场比赛中,越战越勇,最终以胜三场负一场的成绩

获得亚军。

♦ 学院其他工作

• 哲学学院与绍兴图书馆举办的“学哲学用哲学”系列讲座继续举行,7月 1日,吴猛老师

在绍兴图书馆主讲了“今天如何重读《共产党宣言》”;8 月 30 日,邵强进老师在绍兴图

书馆主讲了“汉语与中国人的思维”;9 月 29 日,袁新老师在绍兴图书馆主讲了“中国

文明史格局中的中国共产党:选择、使命与特点”;10 月 26 日,郁喆隽老师在越秀外国

语学院主讲“电影中的哲学问题”。每次讲座都受到当地市民或师生的好评。

• 10月 16日,中南大学哲学系蒋美仕教授一行来访开展专题调研,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邵

强进教授、院长助理于明志老师出席参加会见。会谈期间,邵强进教授与蒋美仕教授分别

介绍了复旦大学、中南大学两校哲学院系的基本情况、学科优势及发展规划,随后于明志

老师针对调研主题,对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基本思路、课程设置、办学

特色等方面做了具体介绍。会谈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顺利进行。

• 10月 18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徐飞、副书记张鹏举、办公室主任范婷等一行

人来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开展双一流学科建设专题调研,哲学学院副院长王新生、林晖,

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邵强进、耿昭华,哲学学院院长助理才清华、于明志等出席座谈。中

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徐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邵强进分别就两校哲学学

科基本情况、学科优势、办学特色等方面做了总体介绍,之后哲学学院副院长王新生、林

晖,院长助理才清华、于明志,院务秘书汤克凤分别围绕调研主题,对复旦哲学在相关事

务方面的情况和特色做了介绍,双方间共话哲学学科未来发展方向,会谈气氛轻松而热烈。

2019 年 7月-10 月哲学学院学术讲座一览(学术会议除外)

主题 主讲人 嘉宾介绍 时间 地点

江南儒学系列讲座:儒学研究

方法的再讨论 陈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教授 2019.9.18 光华西主 2404

Page 26: 2019 - Fudan University

The Right of Politics 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Philosopher: On the

Intention of Jean-Jacques Rousseau's

Social Contract

Heinrich

MEIER

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

教授 2019.9.18 光华西主 2401

斯宾诺莎·唯物主义讲座

季 米 特 里

斯·瓦尔祖

拉基斯

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

副教授 2019.9.20 光华西主 2604

博士后沙龙:不是批判者的

“批判者”——基于《德意志

意识形态》对新批判者问题的

深层思索

卢文忠 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

流动站 2019.9.24 光华西主 2409

Fudan Logic Seminar: 算法随机

性理论:它的哲学和数学方面 喻 良 南京大学数学系 2019.9.27 光华西主 2401

Another Enlightenment Philosophy

(1): Do we have the same mind? Anne-Lise Rey 巴黎南泰尔大学教授 2019.10.11 光华西主 2401

Another Enlightenment Philosophy

(2): Emilie du Châtelet, an

Enlightment’s philosopher?

Anne-Lise Rey 巴黎南泰尔大学教授 2019.10.14 光华西主 2401

Another Enlightenment Philosophy

(3): Olympe de Gouges and the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and the Female Citizen

Anne-Lise Rey 巴黎南泰尔大学教授 2019.10.16 光华西主 2401

Fudan Logic Seminar: 可计算性

理论的组合数学推论 刘 路

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

学院 2019.10.13 光华西主 2403

福柯与精神分析的二重性 Philippe Sabot

法国里尔大学哲学

系、法国福柯研究中

2019.10.14 光华西主 2401

书法语中国文化理论系列讲

座之一:书法:三个关键词 邱振中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2019.10.15 光华西主 2301

书法语中国文化理论系列讲

座之二:书法与当代文化理论 邱振中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2019.10.16 光华西主 2301

“复旦-杜威讲座”第三期:

: 伯恩斯坦论自然主义(1)

John Dewey’s Naturalism

Richard J.

Bernstein

Vera List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t 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2019.10.15 光华西主 2401

Page 27: 2019 - Fudan University

“复旦-杜威讲座”第三期:

伯恩斯坦论自然主义(2):

Liberal Naturalism

Richard J.

Bernstein

Vera List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t 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2019.10.16 光华西主 2401

“复旦-杜威讲座”第三期:

伯恩斯坦论自然主义(3):

John Dewey’s Living Legacy

Richard J.

Bernstein

Vera List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t 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2019.10.17 光华西主 2401

Foucault, Beckett and Merleau-Ponty

on postwar philosophical reassessment Claude Imbert

巴黎高师荣休教授、

欧洲科学院院士 2019.10.16 光华西主 2501

朱子知识论的三层结构(英

文)

Stephen C.

Angle( 安 靖

如)

维思大学教授 2019.10.21 光华西主 2401

何为实践智慧?慎思、感知以

及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

阅读

Denis McManus 南安普顿大学哲学系 2019.10.21 光华西主 2301

社会理论系列讲座:行动中的

恶:以奥古斯丁偷梨案为例

Hans Bernhard

Schmid

维也纳大学哲学系主

任 2019.10.22 光华西主 2401

"哲学+科学"系列讲座第 3

期:从远航探险到牛顿革命:

15-17 世纪西方科学

陈方正 香港中文大学原所

长,荣誉高级研究员 2019.10.22 光华西主 240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历史”

系列讲座:《资本论》与现代

性问题

仰海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2019.10.22 光华西辅 510

伦理学研究生沙龙第一场:社

会性自然法的构建与困境—

—浅析曾芬多夫的“社会

性”概念及康德、黑格尔的推

进和超越

蒋 益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伦

理学专业博士生 2019.10.22 光华西主 2301

English Lectures: Contemporary

Theories of Equality in Normative

Philosophy(1):John Rawls’ Theory

of Democratic Equality

Magali Bessone 巴黎第一大学 2019.10.24 光华西主 2301

Page 28: 2019 - Fudan University

English Lectures: Contemporary

Theories of Equality in Normative

Philosophy(2):Between Equality

of Resources and Equality of Welfare:

Amartya Sen and Sandra Nussbaum’s

Capabilities Approach

Magali Bessone 巴黎第一大学 2019.10.24 光华西主 2401

English Lectures: Contemporary

Theories of Equality in Normative

Philosophy ( 3 ): Complex and

Ralational Equality: Michael Walzer

and Eizabeth Anderson

Magali Bessone 巴黎第一大学 2019.10.31 光华西主 2401

Plus :The 哲学 科学工作坊

Inquiry Model of Medicine Alex Broadbent 约翰内斯堡大学 2019.10.24 光华西主 2401

Plus Evolution, 哲学 科学工作坊:

Reasoning and Causal Nihilism Alex Broadbent 约翰内斯堡大学 2019.10.25 光华西主 2404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

系·因明讲座:东亚唯识学中

的他心问题

李晶晶 莱顿大学哲学研究所

博士 2019.10.25 光华西主 2401

谈谈康德哲学的翻译问题 谢地坤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

院教授 2019.10.28 光华西主 240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历史”

系列讲座:马克思与都市 胡大平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2019.10.25 光华西主 501

犍陀罗佛教造像的性质及内

容 古正美

佛教史及佛教艺术史

研究专家,美国威斯

康辛大学南亚学系博

2019.10.29 光华西主 2301

伦理学研究生沙龙第二场:康

德“动机”概念的区分/试论

黑格尔的家庭观

马雨乔 /叶

彬清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伦

理学专业硕士生 2019.10.31 光华西主 2410

英文讲座:庄子“物化”思想

的非本质化意涵 庄锦章

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

授 2019.10.31 光华西主 2401

获得更多资讯,请访问:

“复旦哲院学生”、“复旦哲学人”微信号

Page 29: 2019 - Fudan University

本期编辑:叶晓璐 审核:邵强进、耿昭华 信息截止日期:2019 年 10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