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国之战使鸦片战争后百年间丧失的民族自尊心得到恢复 长江日报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 是什么?您曾经说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胜 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心理支撑 点”,为什么这样说? 李庆刚: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军 威,粉碎了美帝国主义扩大侵略进而把新 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企图,极大提升了 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巍然屹立在世 界东方,真正成为任何人都不敢小觑的重 要政治和军事大国。 针对美国强加给新中国的这场战争, 毛泽东指出:“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 但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 打到底”。 朝鲜战争从“三八”线开始,最终又基 本回到原地,可以说以平局结束。而抗美 援朝战争是从鸭绿江边开始,最后将世界 上技术水平最强的对手击退400—500公 里,使我国获得了重要的战略缓冲和安全 纵深,当然是伟大的胜利。它打破了美军 “不可战胜”的神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 战。这一仗,打出了新中国几十年的和平 建设环境。 通过这一战,毛泽东摸透了美国人的 底。他指出:“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 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 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 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 那么一回事。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 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 毛泽东还指出:“胜利的信念是打出来 的,是斗争中间得出来的。比如,美国人是 可以打的,这是一条经验。这条经验,只有 打才能取得。美国人是可以打的,而且是 可以打败的。要打破那种美国人不可打、 不可以打败的神话。” 美国方面也承认,中国在这场战争中 显示了坚强有力的领导和巨大的力量。 美国学者沃尔特·G·赫姆斯在《朝鲜战争 中的美国陆军—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 斗前线》一书中说:“它再也不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赢得了声誉”“提高 了地位”。 可以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得 鸦片战争后百年间丧失的民族自尊心就 此得到恢复,从而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 大复兴的心理支撑点。它也雄辩地证 明: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 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 的。 “毛泽东的军队正因为有信仰,他的军队就具有强大的力量” 长江日报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年抗美 援朝,毛主席用诗意的语言总结胜利之道: 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抗美 援朝对于我国人民军队的建设有哪些重点 意义? 李庆刚:总结抗美援朝的意义,有两大 成果最值得重视:一是打出了几百公里的 安全纵深;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进 行现代战争的军事经验。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人民军队是靠 大刀长矛和“小米加步枪”的装备水平进 行战争的,对手主要是国民党军和侵华日 军。尽管他们的武器装备明显优于人民 军队,但总体水平并不高,作战基本还是 依靠地面部队。抗美援朝战争则不同,美 军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当时所有最现 代化的武器装备,实行的是陆海空军联 合、全方位立体作战。而志愿军武器装备 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无法与美军 相比,谈不上制空权,更谈不上制海权。 但是通过战争,我们的人民军队在战争中 得到了锻炼。 在朝鲜战场上轮番作战的部队达到 290万人。1953年9月,毛泽东在总结抗美 援朝的胜利和意义时说:“抗美援朝战争是 个大学校,我们在那里实行大演习,这个演 习比办军事学校好。”“我们中国人民志愿 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 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 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 实际作战的经验。” 在战争中,中方消耗了560万吨物资, 美国则消耗了7300万吨物资。中方消耗 了25万吨弹药,美军则消耗了330万吨弹 药。敌方在装备和技术上虽占绝对优势, 但志愿军在作战技术和作战意志上远远 优于敌人。 美国海军陆战队曾评价:虽然中国红 军是一支农民军队……它也是一支第一流 的军队。曾任联合国军司令的李奇微在其 回忆录中说:“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守卫在 孤零零的碉堡(碉堡四周堆放着沙袋,设置 着铁丝网,可以在各个方向上对付敌人的 攻击)中的士兵往往吃惊地发现,四五个穿 着胶底鞋的中国人已不声不响地潜入他们 与前哨警戒线之间的地带。这时信号弹就 会从敌人战线那边升起,疯狂的军号声就 会把我方哨兵吓进碉堡,几乎来不及发出 口令,战斗就打响了。” 毛泽东曾说,美国人钢多气少,我们虽 钢少但气多。这个气,就是士气就是意 志。在战争中志愿军意志强于敌手的例子 比比皆是。如在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期间 的长津湖战役中,虽然诸多客观条件对志 愿军第9兵团极端不利,但第9兵团依然表 现了主力部队的优异素质,以顽强的意志, 把美军陆战第一师打得节节败退。 上甘岭战役更加体现出志愿军的士气 与意志强于对手。美军原计划用两个营的 兵力、 5天时间、伤亡200人拿下上甘岭。然 而却打了 43 天,动用了 6 万余人,向两个小 山头倾泻了 190 万发炮弹和 5000 枚巨型炸 弹,伤亡了 2 万余人,仍未拿下。 上甘岭战役的指挥员秦基伟将军说: 上甘岭之战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他 说:上甘岭战役“既是敌我双方军力的较 量,又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观、两种思 想体系的较量”。 大卫·哈伯斯塔姆在其《最寒冷的冬 天》一书中指出:“毛泽东的军队正因为有 信仰,他的军队就具有强大的力量。”这说 到了根本上。 抗美援朝运动向世人展示觉醒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长江日报在志愿军打响入朝作战第一 仗的次日,党和政府在国内发动了一场声势 浩大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如何评价 抗美援朝运动? 李庆刚:这场运动的蓬勃发展,不仅有 力地支援了志愿军在战场上的作战,也有 力地促进了国内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1950 年 10 月 26 日 ,中 共 中 央 发 出 关 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同日,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 员会在北京成立,负责领导全国人民的 抗美援朝运动。在“抗美援朝,保家卫 国”的号召下,全国掀起参军、参战、支前 的热潮。 抗美援朝运动是一场物质上和道义上 直接支援朝鲜战场的大规模群众性政治 运动,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 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民族复兴的伟大 战争,向世人展示觉醒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 胜的,也使世界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及泱泱大 国的实力和尊严,其历史意义和启示在于, 党的领导和群众支持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法 宝。通过抗美援朝胜利,毛泽东总结指出: “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 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 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中国人民有这么 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 可以干。我们有人民的支持。在抗美援朝 战争中,人民踊跃报名参军。对报名参军 的人挑得很严,百里挑一,人们说比挑女婿 还严。如果美帝国主义要再打,我们就跟 它再打下去。”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以 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采取边打边建 边稳方针,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 反革命“三套锣鼓一起敲”,极大地调动了 全国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创造性,不但没有 使国家建设倒退,反而使国民经济恢复的 任务顺利完成,为大规模经济建设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毛泽东说:“帝国主义侵略者 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 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这是一条伟大的经验。毛泽东的这些重要 论断,发人深省,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总结和 思考。 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 抗美援朝胜利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心理支撑点 长江日报记者柯立 李煦 ݓದᆽ჻फ ჱӔԛݓቔᅞ㜰ᇛ ༢ਙᆞᄝᇗ ᅚषđᇏနč ࡅݓ ᆟ ࿐ ჽĎᇏ ܋ڬᇶ౩ې൳ӉರБҐ٠ൈ ඪğෙಖൈ ۯ㜰ᇛđ ჱӔ႕ཙ၇ಖթ ᄝđ ܤ ؍ൎಯऎ Ⴕᇗေၩၬb ჱ Ӕᅞᆚ০đ൞ᇏ ቂሼཟնگ ᆦӪb 抗美援朝战争的 胜利,使得鸦片战争后 百年间丧失的民族自 尊心就此得到恢复,从 而成为中华民族走向 伟大复兴的心理支撑 点。它也雄辩地证明: 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 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 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 不可战胜的。 采访嘉宾: 李庆刚中央党校(国家 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 89岁的孙德礼有很多事记不得了,可提起 当年在部队学的歌,他却能一字不差地唱出来。 “打仗像猛虎,冲锋在头阵,完成任务坚决 又认真,为人民牺牲也甘心。”他边唱边打拍子, 声音铿锵有力。 孙德礼的家在辽宁省丹东市,与朝鲜隔江 相望。70年前,首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跨过 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就包括19岁 的他。 保家卫国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战火很快烧 到鸭绿江畔,侵朝美军经常侵犯中国领空,空袭 边境城市和村庄,炸死炸伤很多中国平民。 为消除外部威胁、保卫新中国,应朝方请 求,1950 年 10 月 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 绿江,于25日打响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仗。 彼时,新中国刚成立一年,志愿军武器装备 落后、海空力量尤其薄弱。刚赢得二战的美军 则是世界上最强的军队之一。人们将这场对抗 比喻成婴儿与壮汉之间的战斗。 在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里,有这样一组 对比:战争初期,美军一个约有 1.7 万至 2.5 万兵 力的步兵师配有坦克 149 辆、装甲车 35 辆、榴弹 炮 72 门,而志愿军一个约有 5 万人的军,这三种 武器的数量均为零。 “我们当时什么都没有,只有不怕死的胆 量。”孙德礼说。 时至今日,这位老步兵仍记得自己用“土办 法”炸毁美军坦克的经历。 “为了躲避飞机扫射,我躲在路边的壕沟里 慢慢靠近行进的坦克,找准机会一下冲上去,拉 开坦克舱门,扔进 5 颗手榴弹。”孙德礼说。 炸掉第一辆坦克后,后边的坦克就投降了。 战场上,孙德礼数次死里逃生。他曾头部 中弹昏迷多日,也曾被埋在炸塌的碉堡里一个 多小时。 “当时感觉自己活不了了,但我不怕。保家 卫国,死了也光荣。”幸好有根柱子为他撑起一 个可以喘息的缝隙,让他等到了增援部队解救。 孙德礼所在的志愿军38军,是第一批入朝 作战的部队之一,因战功赫赫被誉为“万岁军”。 据统计,截至 1953 年 7 月交战各方签署《朝 鲜停战协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入朝参战的 部队超过 290 万人次,共毙伤俘敌 71 万余人,志 愿军自身伤亡 36 万余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 授舒健大校说,抗美援朝战争改变了100多年 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际 地位。 铭记英雄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志愿军烈士墓 前一年四季鲜花不断。200米长的弧形烈士英 名墙上,镌刻着17万多个名字。随着一些无名 烈士的身份得到确认,英名墙上的名字还在陆 续增加。 陵园管理中心宣传教育科科长王春婕说, 每年约有 15 万人来这里缅怀烈士。 “来这里扫墓,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集体记 忆。”她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祭 奠,包括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这里也许是一 本让人过目不忘的历史教科书。” 41岁的王春婕在陵园工作了16年。这期 间最令她动容的,是 2014 年 3 月 28 日首批在韩 志愿军烈士遗骸的灵柩抵达时的场景。 “许多志愿军老兵和烈士家属自发在路边 等候。当载着棺椁的大巴车驶近时,一名家属 边哭边喊:‘爸爸,爸爸,你回家了!’”忆及这一 幕,王春婕泪眼婆娑。 “其实,她并不知道回来的有没有她父亲。” 王春婕说,这些烈士大多是无名烈士。 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 骸回到故土。至此,已有716名在韩牺牲的志 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全部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 烈士陵园。 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战士张国瀛是执行迎接 任务的士兵之一。 “我不知道我抱着的烈士的名字,但他牺牲 时也许和我一样年轻。” 27 岁的他说。 在陵园里,不时能听到飞机的阵阵轰鸣。 不远处的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 司,是中国重要的战机研制和生产基地。 88 岁的志愿军老兵孙德山常来祭奠战友, 这里埋葬着他的老团长朱德昌。 1951 年 5 月,时任志愿军后勤 3 分部 12 大 站分站长的朱德昌,在朝鲜新幕执行任务时被 战机机枪击中牺牲。孙德山也在同一次战斗中 头部受伤。 “这场战争我们牺牲巨大,因为当时没有制 空权。如果战友们今天能听到我们战机的轰鸣 声,一定会很欣慰。”站在烈士墓前的孙德山说。 新的征程 鸭绿江上,70年前被美军炸毁的断桥已经 成为丹东一处地标性景点。 与家人一起前来的辽宁阜新游客徐凤阁, 面朝着对岸,拄着拐杖在桥边休息。 “我父亲当年就是从这里往返朝鲜的。”79 岁的徐凤阁说。 他说自己的父亲是志愿军部队的司机,负 责往朝鲜送新兵、往国内送伤病员。父亲参军 后,母亲抚养他和妹妹,历尽艰辛。 “因为操劳,我母亲 1967 年就去世了,到死 都没看过电视,更别说旅游了。”他说。 徐凤阁从阜新一家工厂退休后,与妻子走 遍了大江南北。 “生活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70年间,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2019年,全国居民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达 30733 元 ,比 2013 年 增 长 67%。中国承诺今年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70年前,我们一穷二白,拼命抵挡了外来 侵略。如今,我们的国家和国防力量强大多了, 更不能任人宰割。”家住丹东的志愿军老兵李生 华说。 “我们纪念这场战争,从中汲取力量。我 们不惧怕任何霸凌,有信心、有能力捍卫国家 领土的完整。”88 岁的李生华说。 孙德礼的外孙女张钰唯小时候隐约听过外 祖父打仗的经历。但直到上大学,她才逐渐了 解那段历史,感叹外祖父的伟大。 她说,当年志愿军的凝聚力和斗争精神,对 如今的青年人也很重要。 张钰唯说,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战 斗中,各行各业的人都克服了很多困难,投身抗 “疫”,也涌现出许多新时代的英雄。 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张钰唯在家准备 毕业论文和线上答辩,随后从武汉理工大学硕 士毕业。她计划继续深造,将来做一名大学教 师。 “我们应该传承先辈们面对和克服困难的 精神,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26 岁的张钰唯 说。 新华社沈阳 10 月 21 日电 (记者吕秋平 徐扬 高爽) 中国铭记抗美援朝战争汲取前进力量 11 2020 年 10 月 23 日 星期五 责编:彭学武 美编:刘岩 版式:三刚 责校:孙婷 70 70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责编:彭学武 美编:刘岩 版式:三刚 ...cjrb.cjn.cn/images/2020-10/23/11/23R11C.pdf2011/10/23  · 会从敌人战线那边升起,疯狂的军号声就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责编:彭学武 美编:刘岩 版式:三刚 ...cjrb.cjn.cn/images/2020-10/23/11/23R11C.pdf2011/10/23  · 会从敌人战线那边升起,疯狂的军号声就

立国之战使鸦片战争后百年间丧失的民族自尊心得到恢复

长江日报: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您曾经说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心理支撑点”,为什么这样说?

李庆刚: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军威,粉碎了美帝国主义扩大侵略进而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企图,极大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真正成为任何人都不敢小觑的重要政治和军事大国。

针对美国强加给新中国的这场战争,毛泽东指出:“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但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

朝鲜战争从“三八”线开始,最终又基本回到原地,可以说以平局结束。而抗美援朝战争是从鸭绿江边开始,最后将世界

上技术水平最强的对手击退 400—500 公里,使我国获得了重要的战略缓冲和安全纵深,当然是伟大的胜利。它打破了美军

“不可战胜”的神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一仗,打出了新中国几十年的和平建设环境。

通过这一战,毛泽东摸透了美国人的底。他指出:“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

毛泽东还指出:“胜利的信念是打出来的,是斗争中间得出来的。比如,美国人是可以打的,这是一条经验。这条经验,只有打才能取得。美国人是可以打的,而且是

可以打败的。要打破那种美国人不可打、不可以打败的神话。”

美国方面也承认,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显示了坚强有力的领导和巨大的力量。美国学者沃尔特·G·赫姆斯在《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一书中说:“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赢得了声誉”“提高了地位”。

可以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得鸦片战争后百年间丧失的民族自尊心就此得到恢复,从而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心理支撑点。它也雄辩地证明: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毛泽东的军队正因为有信仰,他的军队就具有强大的力量”

长江日报: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年抗美援朝,毛主席用诗意的语言总结胜利之道: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抗美援朝对于我国人民军队的建设有哪些重点意义?

李庆刚:总结抗美援朝的意义,有两大成果最值得重视:一是打出了几百公里的安全纵深;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进行现代战争的军事经验。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人民军队是靠大刀长矛和“小米加步枪”的装备水平进行战争的,对手主要是国民党军和侵华日军。尽管他们的武器装备明显优于人民军队,但总体水平并不高,作战基本还是依靠地面部队。抗美援朝战争则不同,美军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当时所有最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实行的是陆海空军联合、全方位立体作战。而志愿军武器装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无法与美军相比,谈不上制空权,更谈不上制海权。但是通过战争,我们的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得到了锻炼。

在朝鲜战场上轮番作战的部队达到290万人。1953年9月,毛泽东在总结抗美

援朝的胜利和意义时说:“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我们在那里实行大演习,这个演习比办军事学校好。”“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实际作战的经验。”

在战争中,中方消耗了560万吨物资,美国则消耗了 7300 万吨物资。中方消耗了 25 万吨弹药,美军则消耗了 330 万吨弹药。敌方在装备和技术上虽占绝对优势,但志愿军在作战技术和作战意志上远远优于敌人。

美国海军陆战队曾评价:虽然中国红军是一支农民军队……它也是一支第一流的军队。曾任联合国军司令的李奇微在其回忆录中说:“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守卫在孤零零的碉堡(碉堡四周堆放着沙袋,设置着铁丝网,可以在各个方向上对付敌人的攻击)中的士兵往往吃惊地发现,四五个穿着胶底鞋的中国人已不声不响地潜入他们与前哨警戒线之间的地带。这时信号弹就会从敌人战线那边升起,疯狂的军号声就会把我方哨兵吓进碉堡,几乎来不及发出

口令,战斗就打响了。”毛泽东曾说,美国人钢多气少,我们虽

钢少但气多。这个气,就是士气就是意志。在战争中志愿军意志强于敌手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在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期间的长津湖战役中,虽然诸多客观条件对志愿军第9兵团极端不利,但第9兵团依然表现了主力部队的优异素质,以顽强的意志,把美军陆战第一师打得节节败退。

上甘岭战役更加体现出志愿军的士气与意志强于对手。美军原计划用两个营的兵力、5天时间、伤亡200人拿下上甘岭。然而却打了43天,动用了6万余人,向两个小山头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巨型炸弹,伤亡了2万余人,仍未拿下。

上甘岭战役的指挥员秦基伟将军说:上甘岭之战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他说:上甘岭战役“既是敌我双方军力的较量,又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观、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

大卫·哈伯斯塔姆在其《最寒冷的冬天》一书中指出:“毛泽东的军队正因为有信仰,他的军队就具有强大的力量。”这说到了根本上。

抗美援朝运动向世人展示觉醒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长江日报:在志愿军打响入朝作战第一仗的次日,党和政府在国内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如何评价抗美援朝运动?

李庆刚:这场运动的蓬勃发展,不仅有力地支援了志愿军在战场上的作战,也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1950年10 月 26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同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在北京成立,负责领导全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全国掀起参军、参战、支前的热潮。

抗美援朝运动是一场物质上和道义上

直接支援朝鲜战场的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民族复兴的伟大战争,向世人展示觉醒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也使世界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及泱泱大国的实力和尊严,其历史意义和启示在于,党的领导和群众支持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法宝。通过抗美援朝胜利,毛泽东总结指出:

“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我们有人民的支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踊跃报名参军。对报名参军

的人挑得很严,百里挑一,人们说比挑女婿还严。如果美帝国主义要再打,我们就跟它再打下去。”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采取边打边建边稳方针,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套锣鼓一起敲”,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创造性,不但没有使国家建设倒退,反而使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顺利完成,为大规模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毛泽东说:“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这是一条伟大的经验。毛泽东的这些重要论断,发人深省,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总结和思考。

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

抗美援朝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心理支撑点

长江日报记者柯立 李煦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

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

系列纪念活动正在隆重

展开,中央党校(国家行

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

部副主任李庆刚教授近

日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

说:虽然时隔 70 周年,抗

美 援 朝 的 影 响 依 然 存

在,回顾这段历史仍具

有重要的意义。抗美援

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华

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心

理支撑点。

抗美援朝战争的

胜利,使得鸦片战争后

百年间丧失的民族自

尊心就此得到恢复,从

而成为中华民族走向

伟大复兴的心理支撑

点。它也雄辩地证明:

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

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

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

不可战胜的。

采访嘉宾:李庆刚 中央党校(国家

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

89岁的孙德礼有很多事记不得了,可提起当年在部队学的歌,他却能一字不差地唱出来。

“打仗像猛虎,冲锋在头阵,完成任务坚决又认真,为人民牺牲也甘心。”他边唱边打拍子,声音铿锵有力。

孙德礼的家在辽宁省丹东市,与朝鲜隔江相望。70年前,首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就包括 19 岁的他。

保家卫国

1950 年 6 月,朝鲜内战爆发。战火很快烧到鸭绿江畔,侵朝美军经常侵犯中国领空,空袭边境城市和村庄,炸死炸伤很多中国平民。

为消除外部威胁、保卫新中国,应朝方请求,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于25日打响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仗。

彼时,新中国刚成立一年,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海空力量尤其薄弱。刚赢得二战的美军则是世界上最强的军队之一。人们将这场对抗比喻成婴儿与壮汉之间的战斗。

在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里,有这样一组对比:战争初期,美军一个约有1.7万至2.5万兵力的步兵师配有坦克149辆、装甲车35辆、榴弹炮72门,而志愿军一个约有5万人的军,这三种武器的数量均为零。

“我们当时什么都没有,只有不怕死的胆

量。”孙德礼说。时至今日,这位老步兵仍记得自己用“土办

法”炸毁美军坦克的经历。“为了躲避飞机扫射,我躲在路边的壕沟里

慢慢靠近行进的坦克,找准机会一下冲上去,拉开坦克舱门,扔进5颗手榴弹。”孙德礼说。

炸掉第一辆坦克后,后边的坦克就投降了。战场上,孙德礼数次死里逃生。他曾头部

中弹昏迷多日,也曾被埋在炸塌的碉堡里一个多小时。

“当时感觉自己活不了了,但我不怕。保家卫国,死了也光荣。”幸好有根柱子为他撑起一个可以喘息的缝隙,让他等到了增援部队解救。

孙德礼所在的志愿军38军,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之一,因战功赫赫被誉为“万岁军”。

据统计,截至1953年7月交战各方签署《朝鲜停战协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入朝参战的部队超过290万人次,共毙伤俘敌71万余人,志愿军自身伤亡36万余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舒健大校说,抗美援朝战争改变了 100 多年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铭记英雄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志愿军烈士墓前一年四季鲜花不断。200米长的弧形烈士英

名墙上,镌刻着17万多个名字。随着一些无名烈士的身份得到确认,英名墙上的名字还在陆续增加。

陵园管理中心宣传教育科科长王春婕说,每年约有15万人来这里缅怀烈士。

“来这里扫墓,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她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祭奠,包括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这里也许是一本让人过目不忘的历史教科书。”

41 岁的王春婕在陵园工作了 16 年。这期间最令她动容的,是2014年3月28日首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的灵柩抵达时的场景。

“许多志愿军老兵和烈士家属自发在路边等候。当载着棺椁的大巴车驶近时,一名家属边哭边喊:‘爸爸,爸爸,你回家了!’”忆及这一幕,王春婕泪眼婆娑。

“其实,她并不知道回来的有没有她父亲。”王春婕说,这些烈士大多是无名烈士。

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故土。至此,已有 716 名在韩牺牲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全部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战士张国瀛是执行迎接任务的士兵之一。

“我不知道我抱着的烈士的名字,但他牺牲时也许和我一样年轻。”27岁的他说。

在陵园里,不时能听到飞机的阵阵轰鸣。不远处的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

司,是中国重要的战机研制和生产基地。88岁的志愿军老兵孙德山常来祭奠战友,

这里埋葬着他的老团长朱德昌。1951 年 5 月,时任志愿军后勤 3 分部 12 大

站分站长的朱德昌,在朝鲜新幕执行任务时被战机机枪击中牺牲。孙德山也在同一次战斗中头部受伤。

“这场战争我们牺牲巨大,因为当时没有制空权。如果战友们今天能听到我们战机的轰鸣声,一定会很欣慰。”站在烈士墓前的孙德山说。

新的征程

鸭绿江上,70年前被美军炸毁的断桥已经成为丹东一处地标性景点。

与家人一起前来的辽宁阜新游客徐凤阁,面朝着对岸,拄着拐杖在桥边休息。

“我父亲当年就是从这里往返朝鲜的。”79岁的徐凤阁说。

他说自己的父亲是志愿军部队的司机,负责往朝鲜送新兵、往国内送伤病员。父亲参军后,母亲抚养他和妹妹,历尽艰辛。

“因为操劳,我母亲1967年就去世了,到死都没看过电视,更别说旅游了。”他说。

徐凤阁从阜新一家工厂退休后,与妻子走遍了大江南北。“生活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70年间,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 可 支 配 收 入 达 30733 元 ,比 2013 年 增 长67%。中国承诺今年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70年前,我们一穷二白,拼命抵挡了外来侵略。如今,我们的国家和国防力量强大多了,更不能任人宰割。”家住丹东的志愿军老兵李生华说。

“我们纪念这场战争,从中汲取力量。我们不惧怕任何霸凌,有信心、有能力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88岁的李生华说。

孙德礼的外孙女张钰唯小时候隐约听过外祖父打仗的经历。但直到上大学,她才逐渐了解那段历史,感叹外祖父的伟大。

她说,当年志愿军的凝聚力和斗争精神,对如今的青年人也很重要。

张钰唯说,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战斗中,各行各业的人都克服了很多困难,投身抗

“疫”,也涌现出许多新时代的英雄。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张钰唯在家准备

毕业论文和线上答辩,随后从武汉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她计划继续深造,将来做一名大学教师。

“我们应该传承先辈们面对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26岁的张钰唯说。

新华社沈阳10月21日电(记者吕秋平 徐扬 高爽)

中国铭记抗美援朝战争汲取前进力量

11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责编:彭学武 美编:刘岩 版式:三刚 责校:孙婷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踏平坎坷奔复兴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