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走近会计系 I 2016 年第 2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走近会计系

I

2016年第 2期

走走近近会会计计系系

22001111

年年第第 55

期期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

Page 2: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走近会计系

II

编委会

主编:李怡宗

执行主编:王百强

副主编(学术):何顶

编辑(学术):李涛、吴素云

副主编(就业):樊帅

编辑(就业):杨文君、赵健宇

副主编(生活):何捷

编辑(生活):陈硕、李绍坤

副主编(信息发布):周楷唐

编辑(信息发布): 纪宇

副主编(排版):汪荣飞

副主编(硕士):董骄阳

编辑:全体会计系硕士生

副主编(本科):董小华

编辑:全体会计系本科生

副主编(MPAcc):柏媛

校对:姜舒舒

微信平台负责人:杨文君

财务:李涛

本刊联系地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100871

联系电话:010-62767992,传真:010-62767992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Page 3: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I

目 录

编委会 ............................................................................................................................................ II

教师风采 ......................................................................................................................................... 1

学术经纬 ......................................................................................................................................... 3

学生天地 ....................................................................................................................................... 12

本科生专栏 ................................................................................................................................... 23

MPACC专栏 ................................................................................................................................. 27

Page 4: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教师风采

1

教师风采

我眼中的 TA

——我们的咏梅姐姐

虽然见了咏梅姐姐的时候会乖巧的叫“王老师”,但是私下里大家聊起审计老师的时候还

是想要称她为“咏梅姐姐”。

时常会想起那个下午,一边用手指敲着课桌,一边打着瞌睡等上课,衣着整洁、干练的咏

梅姐姐准时进入了教室,她说“工作的时候就要有工作的样子”。虽然后来我在课上总会神游,

课程内容也基本忘的七七八八了,但是这句话却一直记得。后来去实习或者做兼职也都用这句

话时刻提醒自己,虽然玩心很大,但是“工作的时候就要有工作的样子”。

还记得有一天上课的时候要提问,我习惯性的低下了头,咏梅姐姐竟然很“过分”的点名

提问:“思维广,你觉得这题怎么做?”根本不会做的我假装一脸呆萌:“老师,我不叫思维

广啊,您这样点名我可不回答。”真萌的咏梅姐姐一脸无辜的说:“但是你微信昵称就叫思维

广啊,你加我好友又没写备注。”哈哈,作为老师您真是可爱过头了哟。

其实在大家的想象中审计一定是一门无聊透顶的课程,单调枯燥的会计准则,规范化的会

计处理,数不清的会计凭证都在暗示着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大量重复性劳动。然而,在咏梅姐

姐教的审计课堂上从来不缺少趣味性,在课程内容单调乏味时,咏梅姐姐为了避免大家走神而

错过重要的知识,不时在讲义中穿插了一些打油诗和一些小笑话,虽然有的笑话梗很老,但还

是起到了调动大家积极性的作用。还记得“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审计狗~”,表面

教师风采

Page 5: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教师风采

2

上是对无聊的审计工作的吐槽,实际上却为我们精炼地总结了从事审计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

让我们对可能从事的行业有一个预判和了解。

不过要说最有趣的话还得是期末分组游戏。我们这些自以为狡猾的“小松鼠”和“大树”

还以为知道了您分组的规律呢,自己数好了人数要把熟悉的小伙伴凑在一组。抱在一团的我们

洋洋得意,可惜帅不过三秒,原来所有抱在一团的都注定没办法分到一组了。这样的分组方式,

我只想给 118 分,多出来的 18 分当然是以 666 的形式给出的啦。

在协助您准备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十周年纪念典礼的筹备工作时,我们再一次认

识到了咏梅姐姐对待工作的专注和热情,一次又一次的修改,随时随地迸发出的灵感,以及不

断丰富的素材,最终汇集成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十周年开幕仪式。

在您辅导我们毕业论文时,则是展现了您在学术上的认真和严谨。从选题到提纲,从初稿

到终稿,您耐心的辅导我们,在我们缺少思路时帮助我们激发灵感,在我们遇到问题时为我们

答疑解惑。记得最初选题时,我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只有一个大概的思路,是您在一次次交流中

帮助我总结归纳从前的研究方法,细分研究领域,最终确定了论文选题。在写论文的过程中,

您又一次次帮助我梳理思路、修改提纲、调整内容,是您的严谨求实,感染了我们这群学术研

究上的初学者,顺利地完成了毕业论文,更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首我们与咏梅姐姐在课堂上相识,在助研中深入接触,又在论文辅导中更加了解的全过

程,正像是我们在光华的四年本科生活的缩影,您于我们既是良师,可以请教学术问题,又是

益友,可以在生活中答疑解惑。虽然我们的本科学习已经结束,甚至很多同学已经走出北大的

校门,进入工作岗位或者出国深造,但是我知道在通讯录中始终有您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一位

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联系到的大姐姐,既可爱又认真。

(撰稿人:姜雪,李盛楠)

Page 6: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术经纬

3

学术经纬

北大光华 2013 届校友龚启辉师兄经验交流会

——薪酬抵税改革与企业薪酬安排

2016 年 3 月 23 日,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 2013 届校友龚启辉师兄回到母校,在光华老楼

215 跟会计系全体硕博生和金融系博士生进行交流。本科研究生办公室的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

丰盛的肉夹馍、三明治、咖啡和红茶,让 12 点下课的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术午

餐,聆听龚师兄分享近期研究成果——《薪酬抵税改革与企业薪酬安排》。

这篇文章主要关注 2008 年企业所得税改革中薪酬抵税政策变化对企业薪酬的影响,具体

是薪酬抵税改革是否会导致企业增加劳动力投资,是否对高管和普通员工存在不同的影响,对

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如何。企业所得税会通过税率和薪酬抵扣影响企业对劳动力的投资,如果

税率较高,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将受到压制,进而导致企业减少资本投资和劳动力投资;企业为

员工支付的薪酬如果不能全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进行抵扣,无疑也将增加企业对员工支付的

薪酬税收成本。本文主要研究薪酬抵税政策改革对员工薪酬的影响。

龚师兄介绍到,已有文献研究了 2008 年所得税改革对企业薪酬的影响,但在模型设计和

考察指标选择上存在局限。而这篇文章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所得税改革的外生事件前后

3 年的数据,并利用企业税负程度的差异构建了一个比较组,更加深入地考察薪酬抵税改革对

企业薪酬安排的影响。研究发现:(1)薪酬抵税改革提高了员工薪酬水平,而非雇员数量的

上升;(2)相比高管,薪酬水平的提高在普通员工身上表现更为明显;(3)薪酬抵税改革提

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学术经纬

Page 7: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术经纬

4

然后,龚师兄具体展开,详细阐述了每个研究假说背后的逻辑。接着,他介绍了研究模型

的设计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考虑到研究问题的特点,这篇文章设计了一个准双重差分模型,

即除了比较改革前后的差异外,还依据企业因税负程度不同而受到薪酬抵税改革影响程度的差

异构建了一个比较观察组,从而尽可能减少非税改事件所带来的噪声。随着龚师兄进一步展开

研究设计,此时同学们思路逐渐打开,开始踊跃提问。

会计系赵健宇就通货膨胀对薪酬影响提出疑问。龚师兄回答说,文章的薪酬数据已经分别

用 CPI 和 GDP 平减指数两个指标进行了调整,研究结论没有差异,结果依然显著。有同学对

DID 的研究设计表示困惑,龚师兄耐心仔细地解释了模型构建的原因以及好处。会计系姜舒舒

对固定效应产生疑惑,金融系吴文考虑金融危机是否干扰研究结果,龚师兄逐一详细解答,并

和同学们交流讨论。学术火花不断碰撞,气氛非常热烈。

随后,龚师兄阐述了主检验、横截面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研究结果支持研究假设,

结果很稳健。虽然论文报告已经结束,但是同学们的热情依旧高涨。在同学的要求下,龚师兄

详细地阐述了所得税改革的制度背景。由于研究设计中相关干扰因素较多,会计系吴素云联系

一篇相关文献,讨论类似的制度细节和研究方法能否借鉴到本文。赵健宇建议利用其中员工薪

酬低于计税工资标准的样本,通过 1 配多进行样本配对,进而更好的反映薪酬抵税改革的效应。

龚师兄非常赞同并感谢赵健宇同学的建议,打算利用这些制度细节进一步完善文章。

(会计系姜舒舒与龚师兄讨论固定效应)

最后,龚师兄跟我们简单分享了他最近发表的 TAR 文章经历,以及入职浙大后的工作经

历。他感慨道:“虽然现在工作压力很大,但是我很喜欢做学术的生活。”言语中流露出享受

和满足,学术热情感染了在座的师弟师妹。本次经验分享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撰稿人:吴素云)

Page 8: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术经纬

5

百年暨南,严谨求实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计论坛”于 2016 年 5 月 22 日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成功举办。光华会计系校友众多,且遍布祖

国大江南北。为了凝聚光华会计系的众多校友,加强光华会计系校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未

名会计论坛”从 2012 年开始举办,每年举行一届,旨在给光华会计系毕业的博士、在校的博

士生、在站以及出站的博士后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加强光华会计系毕业生的学术联系与合作、

增进友谊。来自祖国各地的光华会计系的在读或毕业的博士及博士后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这

次学术盛宴。本次论坛由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承办,感谢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的众多

光华校友对本次论坛提供的大力支持。在论坛上,老师和同学们积极讨论学术研究问题,交流

学习研究的心得,主讲嘉宾精彩的演讲赢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学术论文的交流也引发了大家

深入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开幕式:欢迎来到百年暨南

论坛的上午场由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的沈洪涛老师主持。沈老师代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对远

道而来的各位老师和同学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热情地邀请大家以后多来暨南大学交流学习。

沈老师也希望每年一届的“未名会计论坛”能够让广大光华会计人才凝聚在一起,通过彼此的

交流共同学习进步。

(李怡宗老师作教师代表发言)

Page 9: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术经纬

6

接下来,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系主任李怡宗老师和副主任罗炜老师进行了教师代表发言。

李怡宗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光华会计系近期发生的重大活动、在博士生培养方面的制度、对在校

博士生学术能力要求等等。鉴于近年来国内会计学博士逐渐严峻的就业形势,光华会计系对博

士生也相应制定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帮助同学们在毕业后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李老师的发

言也为在场的其他老师在博士生培养方面提供了借鉴。

(罗炜老师作教师代表发言)

在这之后,罗炜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从事多年学术研究的一些心得体会。罗老师认为,

目前国内很多会计学者的研究创意不够,往往局限于范围非常狭隘的话题。罗老师建议大家多

从事一些具有开创性的研究,例如管理会计便是值得研究的领域之一,目前国内学者在管理会

计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罗老师的发言引发了现场师生的深入思考,为大家在

未来的学术研究方面指出了新的方向。

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杨松博士为大家献上了题为“研究与实践”的精彩演讲。杨松博士结

合自己在中国国航多年的工作经历,为大家介绍了管理会计相关理论在实务中的具体应用。杨

松博士的报告精彩纷呈,内容涉及各个层面,无论是国航整体的集团定位、管控模式、风险管

理、业绩评价,还是和微观经营层面相关的航线规划、客机型号选择、飞行员招聘、客票销售

等等,杨博士都为我们进行了生动的讲解。杨博士在最后总结时感慨,学术可以促进实践,实

践同样有助于学术。

Page 10: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术经纬

7

(杨松博士做题为“研究与实践”的精彩演讲)

接下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叶康涛老师为大家献上了题为“企业战略与实证会计研究”

的精彩演讲。叶康涛老师表示,在会计学界数十年的研究历程中,我们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

例如对传统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代理理论的提出、制度经济学的飞速发展、宏观经济与微观

经济的结合,等等。叶老师认为,企业战略是未来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叶老师和大

家分享了很多自己已经完成的和正在进行中的企业战略方面的研究,为大家在学术研究方面提

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叶康涛老师做题为“企业战略与实证会计研究”的精彩演讲)

聚焦学术,求实创新

论坛的下午场主要是学术论文的交流,由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的饶品贵老师主持。南京财经

Page 11: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术经纬

8

大学的沈永建老师、苏州大学的权小锋老师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的博士生王百强

分别报告了题为《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真的是〈劳动合同法〉所致吗》《中国式卖空机制与公

司创新》《我国税收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了吗》的工作论文。对于每一篇论文,在场的老师和

同学都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内容涉及制度背景、选题意义、研究贡献、研究方法、度量模

型、变量选取等等。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论文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讨论

十分积极热烈。在讨论过程中,光华会计系的李老师和罗老师对每一篇论文都极具针对性地指

出了其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了完善论文的修改意见。老师们细致的点评和提问不仅帮

助报告者改善论文,同时也让现场的众多光华校友回想起曾经在光华学习生活、接受老师们谆

谆教诲的时光。

(沈永建老师、权小锋老师和王百强博士在未名会计论坛报告论文)

闭幕式:来年再相会

论坛的最后一项是讨论下一届会议的相关事宜,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叶康涛老师主持。

经过现场讨论,大家决定下一届“未名会计论坛”在北京举行。最后,李怡宗老师进行了总结

发言。李老师认为每年一次的“未名会计论坛”为光华会计系的博士和博士后提供了非常好的

交流平台,希望“未名会计论坛”能够越办越好。

(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Page 12: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术经纬

9

当晚,参会人员一起参加了晚宴。师生之间、同窗之间许久未见,借此机会共叙师生之情,

重温同窗之谊,毕业多年的校友们仿佛又回到了曾经在光华学习、生活的日子。虽然大家的去

向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但会计系始终是我们共同的家,未名会计论坛是我们欢聚的节日。在这

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划上了

圆满的句号,但会计系大家庭成员的心始终凝聚在一起。让我们带着对未来的期待,来年再相

会!

(撰稿人:王百强)

Page 13: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术经纬

10

新加坡管理大学 SOAR-2015 论坛

一年一度的 SOAR 博士生论坛(Doctoral Consortium)和专业研讨会(Accounting

Symposium)于 2015 年 12 月 8 日至 10 日在新加坡管理大学(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召开。此次博士生论坛由 SOAR 主办。

12 月 8 日为 SOAR 博士生论坛,在会计学院 Qiang Cheng 院长向参会人员致辞之后,特邀

来自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的 Rewen Lehavy 教授和来自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卢海教授做主题演

讲。Rewen Lehavy 教授报告了最新的工作论文,向博士生们展示了如何去做好研究,并且给

博士生们总结了“Top 10 Advice”。卢海教授也报告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向大家展示了他最近

刚拿到的 2007 年以来中国《新财富杂志》对分析师问卷调查的内部数据。通过这些有趣并且

宝贵的数据,卢海老师生动地说明了有价值的研究数据对于做好研究的重要性。下午的论坛更

加精彩,来自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的 Russell Lunholm 教授和 Rewen Lehavy教授一起

向大家讲解了美国顶级期刊投稿杂志需要注意的问题。Russell 教授特别强调写作功底

(Writing)是决定文章能否被录用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并且坦言如果作者的英文 Writing 不够

好,应该花钱找专业人员对 Writing 进行润色。

陈强院长和 Rewen Lehavy 教授 卢海教授的汇报

12 月 9 日和 10 日为 SOAR 专业研讨会,在 Qiang Cheng 院长向参会人员致辞之后,来自

各大顶级高校的知名学者在一起汇报自己的论文,并且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首先,9 日上午

Russell Lunholm 教授做了 Keynote Speech。随后,知名教授 Rajiv D Banker 向大家汇报自己最

新的研究论文“Implications of Impairment Decisions and Assets”,Russell 教授和 Banker 教授在

汇报中展现出来的演讲技巧让我收获颇丰。下午来自 Columbia University 的 Moritz Hiemann 教

Page 14: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术经纬

11

授和来自新加坡管理大学的 Xia Chen 教授为大家做了精彩报告。其中 Moritz Hiemann 教授是

做理论模型研究的学者,他的报告“Investment Kernels, Accounting Data and Intrinsic Value”向

大家展示了理论模型研究的精彩之处,并且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知名教授 Rajiv D Banker

10 日安排了 5 位相对年轻的老师进行报告,向大家展示了最优秀的青年学者的风采。他们

分别是来自 University of Chicago 的 Anya Kleymenova,来自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的 Vivian

W Fang,来自新加坡管理大学的 Jae Bum Kim,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 Thomas Bourveau 和来自

Indiana University的 Salman Arif。

经过一天的学习和交流,博士生们都觉得收获良多,不仅在嘉宾们的主题演讲中受到了启

发,也在平行论坛和小组讨论中交流了信息、收获了技巧。感谢 SMU 精心组织的 SOAR 博士

生论坛,为大家提供了此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此次论坛的参会嘉宾和博士生来自新加坡管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印度商学院、香港

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

Boston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Temple University、Indiana University of Bloomingt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和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等 20 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其中,参会博士生共 20 名。

(撰稿人:胡诗阳)

Page 15: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生天地

12

学生天地

毕业生寄语

会计系硕士生

张力珩

感恩命运的造化,使我与会计系、与光华、与燕园缘结六载,在最美的少年时光里,博雅塔

下,文墨涵濡,未名湖畔,优游涵泳。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无私付出。感谢小伙伴们互

相扶持,亲如一家。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人将别,能饮一杯无?

许佳

两年缘,一生情;前行路,长相忆。

周安儿

六载燕园情,一生光华人。

欧凯茜

在燕园的六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青春时光。这座园子陪伴我成长,我也见证了这座园

子的变迁。入学时热闹的五四路,黄昏时分的未名湖,公主楼下的银杏树,静园的紫藤萝瀑

布,都是记忆里最美的风景。感谢北大,感谢光华,感谢会计系大家庭,感谢每一位辛勤付

学生天地

Page 16: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生天地

13

出的老师,感谢每一位善良有爱的小伙伴。愿大家在人生新的旅途中不忘初心,淡定前行。

毕业快乐!

高洁

六年的燕园生活,最终逃不过一句你好一句再见。谢谢在这个园子里遇见的每个人,下次见

面,让我们一起举起回忆酿的甜,一起再乾一杯。

潘援

从支教生活到会计学系的硕士研究生,身份的转变,熟悉又陌生。刚开始对学术的不适应,

到现在对会计系的恋恋不舍,一切就在转瞬之间。两年时光飞逝,却也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美

好动人的时光。无休止地看论文讲论文,小组之间同学们嬉笑打闹,研究学术,一次又一次

地相聚,留下了一段段美好而动人的时光,愿友谊和幸福长存!

吕元稹

两年的日子快得有些毫无防备 开学的寄语尚在脑中 毕业的已然在手下了 很庆幸在这样美丽

的园子里 与美好的朋友老师有这段相遇相识相知的美妙 留不住的只能狠狠记住 某年某月某

地的某个静夜里 再倒腾出 再剪剪烛 再话话雨 再狠狠 感受一下

张清昱

很感激能在光华会计系度过自己的硕士阶段,这个和谐有爱的大家庭让我非常有归属感。困

难时无私的帮助,闲暇时 happy 的聚会,一次聊天,一起吃饭,都会让我觉得简单平淡中也

有很多真心的付出,温暖的陪伴。现在大家面临新的旅程,希望好好珍重,幸福平安!

王琪

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燕园第

六年,道一句珍重,后会有期。

Page 17: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生天地

14

会计系博士生

操群

七年前,为了追求梦想,我走进燕园里,在一湖一塔的图画中,在新楼旧楼辉映的日子里,

追寻着,师者的兼容并蓄,博学多才,无私的奉献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我,以您们为傲,

我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魏春燕

在光华度过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四年,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因思想,而光华”,独立思考

是走向学术生涯的第一步,感谢光华教会我们分析过去、看清现实和思考未来,更为重要的

是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理想和责任。

王博森

在北大的五年时光是快乐。我认识了一大批良师益友,收获知识的同时体会到了组织生活的

无比快乐。同学老师一次次及时的帮助使我难以忘怀。光阴荏苒,大家也都完成了各自的学

业,开始了新的生活。祝愿朋友们无论选择怎样继续书写人生,都能过的幸福美满!毕业,

并不是永久的别离,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再一次相聚!

郭放

五年时光荏苒,感恩于光华的老师们对我的栽培,感恩于光华的同学们对我的帮助。士不可

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愿与诸位同学共勉,厚积薄发,筑梦未来。

韩非池

光华在我的心中,是卓越的象征,在光华有卓越的老师,卓越的同学,更充满追求卓越的精

神,光华的精神让我明白,追求卓越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责任和奉

献,衷心感谢光华的老师和同学们给予我的一切,让我能更坚定地也更从容地追求卓越,活

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汪泓

四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感谢这段时间在光华会计系大家庭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毕

业不是分离,只是人生另一段旅途的开始,希望未来的日子我们依然可以共同前行。

Page 18: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生天地

15

陈思

感觉自己满怀着对北大的憧憬参加光华夏令营选拔的日子好像就在昨天,一晃却五年已过,

博士毕业就在眼前。在园子里的这五年里,很幸运遇到了博学多才,循循善诱,满怀学者之

气的老师们,结识了可以一起讨论学术交流 paper 也可以一起吐槽生活吃吃玩玩的小伙伴们。

而今大家即将开始生活的新篇章,愿君珍重,不忘初心。

章刚勇

我是半工半读地完成学业的。在北大这几年求学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博士学位,还

有学术的精进,以及北大人应有的“家国情怀”。

(整理人:欧凯茜)

Page 19: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生天地

16

会计博求职经验分享——学术篇

本期 1405 论坛为大家分享博士生去高校找教职工作的经验,希望对师弟师妹有参考意义。

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找工作之前的信息搜集。高校的教职信息或进人计划具体可以从四个渠道获得。一

是本专业的招聘会,如上海财经大学承办的会计学博士生学术研讨暨毕业意向交流会。二是学

术会议,如每年十二月举办的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设有博士生供需交流环节。此外,近

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开始赴国际学术会议招聘,如 AAA 和 AFA。三是学校网页和负责招聘的联

络人,高校一般会在每年 10 月至次年 4 月公布进人计划。四是向有意向的学院院长或系主任

询问,他们最了解本专业的用人需求。

第二方面是找工作的具体流程。首先是选择目标高校,最好确定三个层次的目标高校,首

选目标、次选目标和保底目标。然后根据了解到的市场需求信息和高校的进人计划进行筛选,

调整目标。确定目标之后,应全面了解目标高校对新进教师的要求,按要求准备应聘材料。这

个过程中最好了解一下市场竞争情况,如近年来香港和新加坡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大多回国内找

工作,国内土鳖博士的竞争也很激烈,因此,在应聘材料的准备中应突出自己的优势,明确自

己的竞争力。

应聘材料的准备主要是个人简历和推荐信,简历按照学术简历的格式写就可以,简单直观,

一般包括教育背景、论文、会议经历、奖励、助教和助研经历等信息。推荐信最好提前准备,

给老师留充分的准备时间,导师的推荐信一般是必须的,当然有的学校也要求本领域两位或三

位专家推荐信。提交简历之后,用人高校一般会在春季学期初组织面试和试讲,面试一般是报

告论文和专家提问。试讲环节大多是英文试讲,因为现在高校的英文教学任务量较大,一般都

会要求新进老师能用英文授课。面试之后就是洽谈环节了,学院负责人或人事处会明确待遇、

考核指标、教学任务等详细条款。

第三个方面是一些心得体会。第一个体会是早做准备,包括论文发表、英文论文、助教经

历和海外经历。一般国内高校的进人标准都包括发表论文的数量,且一类、二类期刊的论文发

表直接与待遇档次挂钩。英文的工作论文是求职的重要加分项,学校会组织教授委员会评估论

文的国际发表潜力,或直接去国际学术会议上听学术报告,接受简历。另一个趋势就是不少高

校开始将 SSCI、JCR 前 50%等期刊目录作为考核标准,注重新进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助教经

历也是要有的,尤其是会计专业,因为 MPAcc、ACCA 等项目对英文授课的需求,相关的助

教经历能提高授课能力。最后是海外经历,当然也很重要,如果在校期间没有海外交流经历,

最好有今后的交流访问计划和合作导师。

在学校选择方面的体会是一定要全面了解信息再做决策。如科研和教学任务,一般科研任

Page 20: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生天地

17

务重的教学量要求应比较低。考核要求包括考核指标(论文、课时、服务)、考核标准(如论

文数量)、薪酬业绩敏感性(年薪多大比例与业绩挂钩)。关于考核期间,当然是越长越好,一

般是 3 年中期考核,6 年晋升考核。关于考核的期刊目录,提前找负责人了解,因为不同学校

制定的标准会不一样,同一本期刊在某些学校算一类,在某些学校有可能是二类。关于学科方

向,了解高校关于学科的规划,有些学校注重学科平衡,对于人员紧缺的学科愿意降低进人标

准,而对于人员过剩的学科则会提高进人要求。

(撰稿人:魏春燕)

Page 21: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生天地

18

美国商科博士申请技巧贴

(现在看到这个表格,我都能回想起去年寒假在书房里查学校的场景)

昨天跟一个今年秋天要申请的朋友吃饭,很自然地聊了聊申请。由于大家申请的专业方向

不同,个人背景不同,如何选校如何申请或许各有各的方法。而每个同学的申请流程大都类似,

写写我申请季获得的一些小技巧,或许对于今后申请的同学们有启示。

先说两句题外话,回过头来看申请,我觉得有两句话很重要。

What counts can’t always be counted; what can be counted doesn’t always count. 据说爱因斯坦

说了这句话,也有人认为出自 William Bruce Cameron。我理解的意思就是那些重要的东西并不

都一定能被计算衡量,那些能被计算衡量的因素并不一定是重要的。在申请的时候,大家很多

时候关注语言成绩、GPA 等一些好衡量的东西。但是对于博士申请,很多重要的因素,比如研

究潜力,很难被量化衡量。

另一句话刚从一位女神同学的文章里看到:“校招和社招的重要区别就是,校招的同学会

努力证明自己适合你想招的任何岗位,而社招的人都会明确表明自己要做什么方向。如果方向

不匹配,也就不强求了。”博士学习是一个巨大的承诺(commitment),而作为申请者的我们更

应该向社招的应聘者一样找到合适自己的学校方向,而并不是盲目地大撒网,虽然我明白做到

这一点是很需要勇气的。

好啦,回归正题,说说我在申请过程中觉得有用的小技巧。

1、尽早开始熟悉学校。我是 15 年秋天申请,在 15 年的寒假我把 UTD、BYU 全球排名前

100 名的学校信息都检索了一遍。当时很多学校 14 年秋季申请的网申系统还没有关,于是我就

顺带把感兴趣学校的网申系统都熟悉了下。虽然今年申请的小伙伴们来不及逛网申系统了,但

是翻翻网站还是很必要的。

如题图所示,我列出了每个学校的排名、网页链接、博士项目联系人、平均就读时间、申

请截止日期、当前学生链接、先修课程、GPA、托福、GMAT、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近年毕

Page 22: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生天地

19

业生就业情况、研究方向、感兴趣的教授、可能能联系上的同学。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基本上每一个学校我都花了 2、3 个小时(除了第一眼就决定排除

的学校),但是后来这个 Excel 一直是我申请季用的最多的文件之一。同时呢,博士选校不能

光看排名啦,整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很自然能感觉到自己和学校的契合度(fit),在后续确定

最终申请学校名单、截止日期前提交网上等环节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2、关于网申系统。网申系统不同学校的界面不同,但大多大同小异,尤其是很多个人信

息内容。大家可以找一找有没有帮助填网申的插件或者浏览器,会帮助大家自动填充一些出现

过的信息(比如姓名生日地址教育背景等等),减少机械劳动,能够节约不少时间。有的学校

网申系统会不稳定,所以千万不要刷死线卡着截止日期提交。

3、关于托福 GMAT。尽早考,尽早考,尽早考。要做好考砸了,没考位了等等各种状况

的可能性。同时刷刷各个学校的网站看看有没有什么额外的要求,比如口语是不是要求大于

26,托福有效期算到什么时候(从申请到入学要整整一年呢),我是不会告诉你我多考了一次

托福就是因为几个学校的有效期是按照入学时间而非申请时间算的。不过之前考过了再考一次

其实压力没有那么大,花一周的时间调整下生物钟刷刷题就好。

4、关于 PS。同样,尽早写,尽早写,尽早写。我的第一版 PS 在八月底就写出初稿来了,

之后各种修改直到 11 月底才定稿,所以大家真的不要低估在 PS 上花的时间。同样,写 PS,

听取师长同学的修改意见,这个过程也是帮助你不断明确自己的优劣和申请方向的重要环节。

这个环节是个不断否定的环节,可能会有些压抑,但是这个环节你也能获得很多收获。

5、关于推荐信。申请过程中老师们真的会给大家不少帮助,但是老师们自己也很忙,所

以我们就要尽可能地帮老师节约时间。现在不少网申系统都会向推荐人的邮箱发邮件,之后再

由推荐人通过邮件里提供的链接提交推荐信。有的网申系统是在提交(submit)之后再向推荐

人发邮件,有的则是一保存推荐人邮箱就会发邮件,有的则需要大家用传统的方式提交纸质版

推荐信。我们的习惯可能是一天填完一家两家学校,但是这样就给推荐人提供了很多不方便,

因为老师每天都得给你提交推荐信。我的做法是将学校分为两次提交,这样老师们只要花两个

时间段帮你提交推荐信就好了。

6、关于情绪。申请季的确是一个压力很大的时间,填完网申系统仅仅是第一步,之后就

会进入每时每刻刷邮件等面试的状态(我至今保留着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刷邮件的习

惯)。在这个过程中,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吐槽吐槽,哪怕方向专业不那么相同,

你会发现他们能够给你许多正能量 O(∩_∩)O~

最后我想说,申请的过程很多时候是鼓励甚至逼迫你走出舒适区域(comfort)。尽可能享

受这个环节,抓住机会,努力争取,大家都会去到适合的学校。祝你好运!

今年八月我就要去北美开始我的会计博士学习啦,我会时不时写写自己读博生活的所思所

Page 23: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生天地

20

想。如果你想了解我的读博生活,请关注。

一个还没有主题的公众号。

写写学术,写写生活。

你想看什么,我就写什么。欢迎留言!

(撰稿人:周安儿)

Page 24: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生天地

21

出国读博前给老爸老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老爸老妈:

你俩应该没想到我会给你们写信吧。

上周心血来潮开了公众号,结果最激动的就是两位老妈。老妈迫不及待地分享到朋友圈,

兴奋地把朋友圈里的评论截图发给我。老妈一字一句从头读到尾,仔仔细细给我挑错别字,算

好了时差给我打电话。这激动的感觉,大概是因为你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窗口了解我的生活。

而这份对于了解的渴望,大概开始于十二年前我开始住校,六年前我离开家上大学,是再多的

视频电话也无法填补的,也随着我即将赴美开启五年的博士生活而不断加强吧。

那这周就给你们写封信吧。写写出发前想跟你们说的话。

老爸老妈,我希望你们任性些,像孩子般的那么任性。不要担心占用我的时间,不用担心

打扰我的生活,想跟我视频就跟我视频,想和我一去出去旅行就一起出去旅行,想我了就让我

回家或者来北京看我。学习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你们也同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不能压缩一

边的时间留给另一边,而应当高效地学习工作,同时高质量地享受和你们在一起的时间。扳扳

手指以后能在一起的时间恐怕会越来越少呢。所以要学会放心大胆毫无内疚感地骚扰我。就像

当年老妈在书房学习我故意在书房门口练习踏步一样,你们也可以耍个无赖。就像你们不想缺

席我成长的每个环节一样,我也不想缺席你们的生活。聊聊八卦,讲讲段子,老妈让我翻译翻

译化妆品的用法,老爸让我查查烤鳗鱼的做法,多好。

老爸老妈,我希望你们有自己的生活,就像你们现在这样。我希望你们在上班、处理家务,

还有教育孩子之外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你们已经忙碌了很多年啦,自己的工作,照顾老人,照

顾我,照顾朋友,是时候留些时间给你们自己啦。不管是钓鱼,和朋友们打牌聊天,或者是看

剧看小说,出门旅游,哪怕是发呆睡懒觉,真的,只要你们开心就好。想想你们六七十年代的

这代人,经历了种种变故,忙于生活,忙于给下一代最好的,是不是该学学我们九零后享受生

活的能力呢?是不是该学学怎么让自己享受最好的呢?不用担心我的生活,不用担心我的毕业

求职成家立业(说句实话担心了也没什么实质性作用呢哈哈)。你们的快乐也是我快乐的重要

来源,所以赶紧享受你们的生活吧。

老爸老妈,我希望你们照顾好自己,就像你们希望我一个人在外照顾好自己那样。我喜欢

看到老爸精心准备的早饭中饭晚饭,看看我在北京吃不到的螺丝汪刺马兰头菱角;我不希望你

们因为只有一个人回家吃饭就随便对付两口,就像你们从来不喜欢我随便应付晚饭一样。我也

希望你们和我一样开始健身,动一动出出汗,说不定哪天我们还能一起跑个马拉松哈哈。还有

老爸,少喝酒多吃菜,最近不流行喝酒流行运动。

Page 25: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学生天地

22

其实最后,也是我最想说的,是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让我有机会在 24 岁的时候还有机会

安安心心地在大学的象牙塔里待着,读自己想读的博士,不为衣食住行担忧,还要偶尔啃啃老,

而我周围的小伙伴们不少早已开始挣钱养家。谢谢你们让我任性地可以跨过整个大洋去读博士,

一去少说也是五年;而在这五年里,你们会慢慢变老,而我并不能时时刻刻在身边照顾你们。

所以,请你们照顾好自己。有首赞颂军嫂的歌里说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我想说,如果我能够

拿到博士学位,离不开老师小伙伴们的支持,也离不开你们的支持。谢谢你们!

这是我想对你们说的话。我想,这也是不少在外求学的孩子们想对父母说的话吧。希望你

们都能看到。请你们放心大胆地霸占我的时间,享受生活,也照顾好自己。

谢谢你们!

你们的宝贝女儿

2016 年 4 月 7 日

(撰稿人:周安儿)

Page 26: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本科生专栏

23

本科生专栏

走进会计系——会计俱乐部大事记

这个学期,改组之后的会计俱乐部,举办了会计俱乐部传统优秀项目会计文化节。

“会计文化节”是北京大学会计俱乐部(以下称为会计俱乐部)自 2007 年开始推出的精

品活动,至今已举办九届。之前 “2014 德勤之道-北大会计文化节”、“2015 安永菁英-北大会

计文化节”等都在会计业界的全力支持和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领导以及会计系老师的亲

切关怀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们在会计文化节的开幕式上邀请了北大光华会计系的李怡宗、陈磊教授、德勤会计事务

所的光华校友、MPAcc 的王沛先生以及 ACCA 的程颖女士作为嘉宾。会计学界业界的优秀前

辈齐聚一堂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让同学们对会计知识和发展前景有了更多的了解,贯彻了会计

俱乐部“传播会计知识”的理念。

我们还举办了会计文化节的会计案例大赛,通过初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经过评委们的审

核,最终,由周佳慧,张贤,尹娜组成的 XYZ team 获得了本次大赛的冠军。由杜汶鹤、郑璐

瑶、赵芸笛组成的四月的坂本队获得大赛第二名,由夏玥、张丛微、韩艺华组成的

DIVERGENT team 获得大赛第三名。来自 zootopia team 的王明珠同学以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优

异的现场发挥获得大赛最佳个人称号。这次案例大赛让同学们对于会计知识的应用有了更加深

入的理解,相信从选手们的精彩表现以及评委们的精辟点评中,会计之美为更多人所理解。

本科生专栏

Page 27: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本科生专栏

24

除了保持以往项目的优秀传统之外,会计俱乐部还做出一些新的有益探索。我们了解了广

大同学对于会计学未来职业学术的发展需求,举办了职业发展前景规划类型的系列活动,其中,

德勤企业参访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同学们既了解了企业的工作环境,又与光华的许多优秀校

友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坚定了对于会计学习的信心,

增加了对于会计学习的兴趣。

为了满足希望未来走上会计学术研究同学的需求,我们在学术活动方面也举办了许多干货

性质的活动。如密歇根州立大学会计硕士项目的宣讲会和出国就业保研午餐会,邀请优秀的学

长学姐给同学们传授学术之路的经验。充分考虑了出国读研和国内读研同学们的需求,让会计

学术发展之路更加清晰,减少了同学们对于未来的迷惘。

总而言之,在这个学期里。会计俱乐部的组织架构更加明晰,各部分工协作良好,举办了

许多优秀的活动,不仅扩大了会计俱乐部的影响力,更扩大了会计学的影响力,让更多同学体

验到了会计之美。我们会在新的学期里更加努力精进,希望会计俱乐部越来越好,希望北大光

华会计系越办越好,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会计,理解会计这门美丽优雅的商业语言。

(撰稿人:陈博川)

Page 28: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本科生专栏

25

会计系本科生申请出国经验分享

选择申请出国意味着拉开最长的战线,眼看着大三下学期同学们纷纷保研,大四上学期大

家又匆匆找工作各自奔前程,出国的我们只能在一个又一个选择间徘徊,在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前努力,或许要一直奋斗到大四的末尾。

选择

出国申请机会太多,因此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充分思考自己需要什么,做出最适合自

己的选择。

申请会计硕士就意味着与传统意义上的名校无缘。在所有开设会计硕士项目的美国大学里,

综合排名最高的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us news 14)、圣母大学(us news 17),而专业排名第

一、项目声誉极好的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在综排上要跌出美国前 50。因此,如果未来职

业发展目标是留在美国的话,应把申请重心放在就业率高的维克森林大学、地点较好的纽约大

学(今年新开设会计硕士专业)等,而不过多顾虑综排和国内声誉。但如果未来还是期望回国

的话,可以考虑兼顾综排较好的学校,或者申请会计以外的其他商科专业。

公派留学

美国硕士项目的学费往往较高,并且发放奖学金的学校较少。因此,如果未来期望回国工

作,可以考虑申请国家公派留学。如果申请学费资助并且通过,留学基金委员会将提供项目学

费,按月发放 1300-1700 美元的生活费,并承担往返机票费。换言之,就是国家 cover 整个留

学期间的基本费用。唯一的要求就是毕业后必须回国工作两年,工作领域和单位没有任何限制,

两年服务期之后也不再有任何要求。如果违约则要赔付违约金。

在收到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录取并决定去之后,我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得知了公派留学的

机会,抱着不如一试的心态申请了。申请公派研究生奖学金及学费资助只需要在网上申请,提

供自己的中英文学习计划、成绩单、英语成绩、两封校内校外教授推荐信、录取通知书等,并

在初审通过后进行一个 10-20 分钟的音质很头疼的一对三英文视频面试,然后就可以愉快而焦

虑地等待迟迟不出的申请结果了。

个人觉得决定申请结果最重要的就是本科学校、拟就读学校、专业和学习计划。北大学生

申请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如果就读的是海外名校也更容易一些。至于专业,虽然商科并不是

国家资助的重点学科,但实际中资助名额还是比较多的,完全可以尝试着申请一下。关于学习

计划,我感觉这是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一定要写得 reasonable,尤其是在出国留学

必要性和回国后从事工作对国家的意义。之后的面试也是围绕着学习计划进行的。

Page 29: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本科生专栏

26

在申请结果出来之后,如果收到更好的 offer,据说可以申请更换学校。在留学期间,可

以申请延长留学期限。个人觉得,如果毕业后回国意愿强,申请公派及学费资助是一个性价比

极高的选项。

时间轴

申请季从大四上学期开始,但针对申请的背景提升最好越早开始越好。申请从本质来说,

就是把客观存在的自己根据不同学校的要求修饰包装好,把自己的经历和能力串联成让对方学

校心动的一个故事。因此在申请中最核心的还是自己的经历、能力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

这些在短期内是很难有本质的提升的。

标准化考试成绩,如托福/雅思和 GRE/GMAT 等最好在大四上学期之前完成,尤其是

GRE 和 GMAT 有效期较长,完全可以在大三甚至大二完成,以减轻申请季的压力。

进入大四后,选校、文书、面试准备、有针对性地实习和学习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对

自己的申请重心和准备方向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正和完善。

从大四上的 10 月份到大四下学期都有可能有令人满意或不满意的申请结果出来,申请战

线拉多长完全取决于所申请学校的批次和结果。如果打算申请公派留学的话,必须在大四下的

4 月份前获得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如果在获得公派留学后拿到同专业更好的录取,也可以

尝试申请更换项目。

(撰稿人:张翔雁)

Page 30: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MPAcc 专栏

27

MPAcc专栏

永远在路上

——专访 2007 级校友叶向宇

“北大是指引你的路灯,更是你背后的敦促。”——叶向宇

MPAcc 专栏

Page 31: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MPAcc 专栏

28

放弃安逸,追求梦想

叶向宇如今已在北京打拼了 11 年有余。来京求学那几年,她先后获得了北科大 MBA 学位

和北大光华 MPAcc 学位证书,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双硕士。从小城市一名普通的中专生到

大专到本科再到京城知名学府的双硕士,看到的是叶向宇一步步坚持努力成就了她的求学梦想。

北大带给她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群有情怀、有理想的师生朋友。叶向宇在北大光华

MPAcc 成立十周年的庆典仪式上就曾经深情地提及她在北大的这段日子里给她以深深触动的恩

师们,包括帮助她进行职业规划的王亚平班主任,在困惑的时候给她指引了一盏明灯;教会她

严谨做人、认真做事,如何培养自身气质的台湾老师 May;带她深入灾区亲身体会什么是奉献

什么是社会责任的王立彦老师;以及对她各方面提出指导性建议的陆正飞导师……

自身的努力加上光华的平台,叶向宇慢慢地成长起来,既对自己的工作满怀热情,亦对生

活安然知足。虽然她总是说身边出类拔萃的同学太多太多,自己根本无法和他们相比,但是当

我们听她讲述自己这一路上的摸爬滚打时,分明觉得,成功或是优秀这样的字眼都不足以恰切

地形容一个人。她这一路走来背后的隐忍与坚持,黯淡时光里那颗不肯停息的勇敢的心,才是

值得诉说和尊敬的。

只管付出,莫问前程

靠自己的努力走进北大,成为光华人,叶向宇言谈中总是透出对这段燕园时光满满的怀念

与感激。一向善于分享、热心公益的叶向宇在北大的这段日子也是积极参加学院的各项活动,

从中既认识到了许多优秀的北大学子、丰富了自己的视野,也为学院项目中心的老师们分担了

联络和协调的工作。作为原北大 MPAcc 联合会、校友会的创始发起人之一,在去年 11 月校友

代表投票表决下,叶向宇成为了第三届 MPAcc 校友会的会长。

“我们校友会希望为校友们多办一些实事”。校友会换届之后,组织了两次颇受欢迎的金

融话题的专项分享活动,针对校友之所需,既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又着眼于校友们的职业方向。

通过校友会沟通了解,各级校友陆续投身创业的人数不断增加,叶向宇与其他理事考虑利用校

友会的平台整合力量,为这些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帮助。目前很多校友已经有了宝宝,因为要陪

孩子只能遗憾地错过校友会的活动,因此她和校友会理事打算以后多举办亲子家庭类型的活动,

还有一些养生、健身、娱乐性质的活动。因为校友会不仅是大家交流学习工作的地方,更是一

个大家分享生活乐趣的地方。

虽然目前的校友活动规模算不上多大,但是举办一场活动也颇费心力。每次举办活动,从

Page 32: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MPAcc 专栏

29

前期策划到后期执行,叶向宇说 MPAcc 校友会理事们都会分工,合理分配工作,在大家工作

之余抽出时间,齐心组织安排好校友会的各项活动。

在谈到为什么要投身校友会工作时,叶向宇只是朴素地说:“感恩之心,回馈学校,服务

校友,搭建好平台桥梁作用,让更多校友受益。”也许就是这么一股爱张罗、肯付出、不问回

报的精神头儿,让她不管在自己的工作上还是校友会的担当中,都颇具人气,汇聚了满满的正

能量。

其实早在光华读书期间,叶向宇就曾牵头为同学们争取到了一个海外交流的项目,虽然后

来阴差阳错自己反倒没有去成。提起这件事叶向宇只是会心一笑,说道毕竟为同学们争取到了

福利,只要有人受益就好。

如今,MPAcc 校友会经过历届负责人的培育,加上新一届领导者的进一步努力,已经渐渐

成熟,并试图将校友会打造成校友们的一个精神家园,在学院和校友之间更好地架起沟通的桥

梁,促进学院和校友之间的互动,促进学院各项目校友间的交流。现今,如何将校友会打造成

一个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组织,更是雪中送炭的家人——这正是叶向宇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坚持,只为心中的那份信仰与感动

毕业的时候虽然有留校的机会,但叶向宇还是执意想出去“闯一闯”。从离开家乡放弃公

务员破釜沉舟的气势,到北京求学失败转成功的斗志,到深入金融领域前沿阵地磨练心志的经

历,再到感悟生活,体会生命真谛。可能正是这份闯劲与执着支撑着叶向宇走出一条属于自己

的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一路走得风风火火,如今面对身边的年轻人,叶向宇也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与选人用人

标准。知恩感恩,先做人后做事。叶向宇校友至今十分感恩自己一路走来相随相伴的良师益友

们。回望这一路走来,虽坎坷,但叶向宇始终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幸运,遇到那么多值得感恩的

人。谈及此,叶向宇眼底透出闪烁的光芒。

作为一名北大人、光华人,叶向宇很珍视这个身份,她说,职场中,北大光华带给你的可

能是一种荣耀,然而这更是一种压力和动力。基层的工作虽辛苦,但是北大光华的尊严与信仰

使得叶向宇留了下来,坚持向前走。也正是这种信仰的支撑,叶向宇才能像今天这样,自然坦

荡,水到渠成。

原文刊登于《光华校友》2016 年春季刊

(撰稿人:光华校友事务中心 王虔琳)

Page 33: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MPAcc 专栏

30

班长说:光华 MPAcc 这两年的苦、甜与乐

2014 年 2 月,2014 级 MPAcc 的同学们伴随着早春明媚的阳光,踏入北大的校门,成为了

光华管理学院的一员。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两年半的时间一晃而过,当年这批青涩的学生就

要离开学校了,回首望去,这两年半可以用“苦、甜和乐”三个字形容。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表达了学习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

在职的求学者来说,五天的工作本来就辛苦,再牺牲周末的时间来读书,相信一般人都会望而

却步。然而光华 MPAcc 项目就有这样的魔力,让我们这些已经“苦不堪言”的人愿意放弃休

息时间,步入学习的殿堂。光华的学习的确苦,光华的教授们从未因为我们是在职的学生而放

松要求,严谨的学术要求和繁重的课后作业确实令我们认识到想拿到光华的学位,不是“混一

混”就能过关的。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与脱产学习不同,我们是带着工作中的疑问回到学校

Page 34: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MPAcc 专栏

31

中的,有针对性的重新回炉深造,将所学的内容与工作中的实际相结合,既可以弥补自身的短

板,又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相当于走了很大的捷径。班级中每位同学都收获了自身所需,在

已经明确职业方向的基础上,不断增进自身的知识水平,扩展自己的学术眼界,提升自己的工

作能力,着实吃到了学习带来的甜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回首这两年半,其实“乐”始终贯穿于其中。我们享

受到了师从名师之乐,志同道合之乐,忙里偷闲之乐。光华的教授均是业内的专家,能够做这

些名师的学生,实为人生之幸事。与同学们共同讨论完成小组作业,在课堂汇报考试上通力协

作,攻克难题,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实为人生之幸事。在 7+12 的连轴工作和学习过程

中,能够忙里偷闲,在学习和工作之余约上三五同学在校园中切磋篮球技艺,在食堂里大快朵

颐互相八卦,实为人生之幸事。

是的,这就是我们这两年半的学习生涯。在即将结束之际,有太多的感慨与不舍,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虽然以后各奔东西,但我们是永不分离的集体,

光华 MPAcc 人的精神永不磨灭。总之,感谢光华的教授们,感谢身边的同事们,感谢亲密的

家人们。毕业,只是我们继续奋斗的开始。

(撰稿人:2014 级 MPAcc 班长 柏媛 张鹏)

Page 35: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MPAcc 专栏

32

CPA 和 ACCA 考证经验分享

先交代下背景吧,本科读金融,在重庆银监局做了五年公务员,2014 年初到中融国际信

托,目前在光大信托任高级信托经理。在此期间考了 CPA、ACCA 和国家司法考试。

对于考证,CPA 是两年通过,司法考试是从报名到考试 3 个月通过,ACCA 比较曲折点,

考了有三年多。在此也想做个分享,希望能够对于考证的同学有些用处。

考证对于做金融是否有用?

非常有用,对于信托而言,一般招聘里面都有一条具有注会会计师、律师资格等优先。中

后台中最核心的风控岗位,一般是从四大过来的,大多具有注册会计师证书,其次是法律合规

岗,一般也要有律师证书。至于信托业务岗,信托经理分两种,一种是营销岗位,需要资源和

关系,能找到好项目。另外一种是产品岗位,需要具备财务和法律专业知识,能够对企业做尽

职调查,设计交易结构,撰写法律合同文本,办理各种抵质押手续等。

证书不仅仅是敲门砖,主要是工作中可以用到很多财务和法律专业知识,对于有志于在金

融领域有所发展的同学,还是早点考试,早点省心。当然对于某些资源丰富、经验丰富和个人

能力超强的大牛,证书可有可无。

CPA 如何备考?

对于注会考试,个人建议是每次多报几门。此考试具有磨炼意志作用,否则每年考个一两

门,要折腾好几年,确实比较痛苦。

对于备考方法,建议先听听网校的基础课程,在听完一遍的基础上,标注好重点,再把教

材看的滚瓜烂熟,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在考前可以适量做些历年考题。

ACCA 如何备考?

因为考完 CPA 和金融专业毕业,免考了 F1-F6。对于 ACCA 考试,由于未参加培训,个

人也不是很重视,剩下的 8 门课程,磕磕碰碰考了三年多,终于划上了句号。ACCA 考试难度

不大,关键在于掌握答题的思路,形成得分点。

ACCA 考试的重点相对集中,每年的考题相差不大。建议备考时,在通读 ACCA 教材的

基础上,把历年考试题都做一遍,分析 ACCA 考试的答题思路,形成规范的答题思路。有条

件的话还是去参加培训,基本上都能通过。

Page 36: 22001111 计 年第 55€¦ · ——记第五届未名会计论坛 一场春雨给五月的广州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在这舒适而又祥和的氛围中,第五届“未名会

MPAcc 专栏

33

坚持最重要

其实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于考试,既然决定考了,

就不要再犹豫,坚持一条路走到黑。记得考注册会计师时,每天学习十多个小时,累了就听听

歌,找朋友聊聊天。去年考司法考试时,由于工作繁忙和经常出差,下班和周末回家还要陪孩

子,基本上就是在地铁上做手机“粉笔司考”上的考题。结果坚持下来,也做了近一万道题。

出来工作了,不逼自己,基本上没有时间考试的。

(撰稿人:2014 级 MPAcc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