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4.2 山山山山山

4.2 山地的形成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4.2 山地的形成. 本节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认识山地的形成,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 技能目标 以山地为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3. 情感目标 认识不同的山地类型,培养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认识山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强尊重自然规律的认识。. 喜马拉雅山. 临朐 朐山. 沂山歪头崮. 庐山. 人 间 四 月 芳 菲 尽 山 寺 桃 花 始 盛 开. 富士山 ---- 日本人眼中的“神岳”. 情景导入. 喜马拉雅山.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4.2   山地的形成

4.2 山地的形成

Page 2: 4.2   山地的形成

本节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认识山地的形成,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 技能目标 以山地为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3. 情感目标 认识不同的山地类型,培养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

精神。 认识山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强尊重自然规律的

认识。

Page 3: 4.2   山地的形成

喜马拉雅山

Page 4: 4.2   山地的形成

沂山歪头崮 临朐 朐山

Page 5: 4.2   山地的形成

庐山

人 间 四 月 芳 菲 尽

山 寺 桃 花 始 盛 开

Page 6: 4.2   山地的形成

富士山 ---- 日本人眼中的“神岳”

Page 7: 4.2   山地的形成

当我们欣赏这些山岳风景时,除了赞叹这些山岳外表上 的奇特美丽与雄伟壮观之外,我们更应该用一双“地理的慧眼”来看它们: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又有哪些类型呢?让我们认真学习本节,探索其中的奥秘。

喜马拉雅山

庐山

富士山 ---- 日本人眼中的“神岳”

Page 8: 4.2   山地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一)褶皱山 1 、褶皱 ( 1 )概念: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

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Page 9: 4.2   山地的形成

(2) 基本单位:褶曲

背斜与向斜的比较

含义:

基本形态

褶皱的一个弯曲

背斜

向斜

Page 10: 4.2   山地的形成

褶曲

形态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地形形态

侵蚀前地形(内力作用)

侵蚀后地形(外力作用)

背斜

向斜

向上拱起

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山岭

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为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褶皱形成地貌歌诀:“ 背”上拱,成山岭,

易侵蚀,变谷地;“ 向”下弯,难成山,

质坚硬,终成岭。

Page 11: 4.2   山地的形成

背斜山

Page 12: 4.2   山地的形成

向斜谷

Page 13: 4.2   山地的形成

向斜成山

背斜成谷

地形倒置

Page 14: 4.2   山地的形成

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 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存场所 向斜有利于地下水的储存 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因为背斜岩层的走向呈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存地下水,便于施工

背斜顶部地带岩石破碎,易开采,适宜建采石场

Page 15: 4.2   山地的形成

活动1、根据背斜和向斜岩层的分布特征,判断下面的褶皱哪部分是背斜、哪部分是向斜,并说说形成的山岭是背斜山岭还是向斜山岭。

2、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考虑背斜和向斜的构造,应该选择在甲地还是乙地?

乙甲甲

Page 16: 4.2   山地的形成

活 动 答 案1 、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由于岩层差异侵蚀,形成山岭的是向斜。

2 、应选择乙地建隧道。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

Page 17: 4.2   山地的形成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 1、试判断甲和乙,何处为背斜,何处为向斜?并说明理由。 2、试用实线(表示存在的地层)和虚线(表示缺失的地层)将地层连接起来。

Page 18: 4.2   山地的形成

2. 褶皱山 ( 1 )含义: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地

或谷地的总称。 ( 2 )褶皱山的分布举例: ( 3 )褶皱山成因:板块构造学说

Page 19: 4.2   山地的形成
Page 20: 4.2   山地的形成

2. 褶皱山 ( 1 )含义: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地

或谷地的总称。 ( 2 )褶皱山的分布举例: ( 3 )褶皱山成因:板块构造学说

Page 21: 4.2   山地的形成

阿尔卑斯—喜玛拉雅山系

南北

美洲

西部

的科迪勒

拉山

Page 22: 4.2   山地的形成

2. 褶皱山 ( 1 )含义: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地

或谷地的总称。 ( 2 )褶皱山的分布举例: ( 3 )褶皱山成因:板块构造学说

Page 23: 4.2   山地的形成
Page 24: 4.2   山地的形成

(二)断块山 1. 断层 ( 1 )含义:

( 2 )实践意义 断层处岩石破碎,不稳定,易诱发断裂活动,

破坏工程,水库易渗漏。建设铁路、公路、桥梁、水库时应避开断层处。

断层处岩石破碎,岩隙水容易沿断层线出露,往往形成泉和湖泊,常有沟谷和河流发育。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Page 25: 4.2   山地的形成

2 、断层地貌

地貌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泰山和庐山

Page 26: 4.2   山地的形成

2 、断层地貌

3 、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谷地,统称为断块山。

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泰山和庐山

地貌

Page 27: 4.2   山地的形成

褶皱和断层构造的区别

构造类型

受力情况

岩层变化

地表形态 主要区别

褶皱

断层

压力

压力或张力

波状弯曲变形

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高大的褶皱山脉 

断块山地

岩层未失去连续完整性

岩层失去了连续完整性

Page 28: 4.2   山地的形成

喜马拉雅山

褶皱山

Page 29: 4.2   山地的形成

庐山

人 间 四 月 芳 菲 尽

山 寺 桃 花 始 盛 开

断块山

Page 30: 4.2   山地的形成

沂山歪头崮 小断块山

Page 31: 4.2   山地的形成

富士山 ---- 日本人眼中的“神岳”

临朐 朐山

Page 32: 4.2   山地的形成

(三)火山1.火山的形成

处在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 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如东非高原)

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火山(如富士山)

Page 33: 4.2   山地的形成

2.火山的结构 没有破坏的:呈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

火山口

破坏后的: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 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 积而成的锥形体。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长白山天池火山口

Page 34: 4.2   山地的形成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山地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2. 山地影响交通线路的分布 在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山区优先发展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理由:公路比铁路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影响:山区的交通线主要以公路为主

Page 35: 4.2   山地的形成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山地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2. 山地影响交通线路的分布

3. 山地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延伸方向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如在陡坡上建成“之”字形弯曲。

在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山区优先发展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理由:公路比铁路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影响:山区的交通线主要以公路为主

Page 36: 4.2   山地的形成

山区公路选线的原则

Page 37: 4.2   山地的形成

课堂小结

褶皱山

断块山

火山

山地的成因类型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影响运输方式的选择

影响运输线路的分布

影响运输线路延伸方向

Page 38: 4.2   山地的形成

1、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问答下列问题。

(1)从褶曲的基本形态上讲,图中 a处是 ,

在地形上是 地形成因是 ,

(2)从褶曲的基本形态上讲, b 处是 ,在地形上是 ,地形成因是 。

向斜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

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背斜 山岭 岩层向上拱起形成

巩固练习

Page 39: 4.2   山地的形成

(3)图中 c处是 ,判断依据是

该处由于 常发育有沟谷和河流。

(4)从成因上讲, d 山称 山,它是 相对上升的岩块。它与我国的喜马拉雅山成因 ,此山在形态上的最突出特点是 。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 地貌。

断层 岩体发生破裂,而且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和位移

岩石破碎

断块 断层 不同

有陡崖 低地或谷地

Page 40: 4.2   山地的形成

⑴按褶皱的基本形态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___,该地质构造在外力侵蚀严重的地区常形成___(山峰,谷地)地形。

⑵在储集层,由于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三者比重差异而产生的分异规律是:①层是_____, ②层是___,③层是___。

不透水层 储集层

③ a

2 、读某地储油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背斜

谷地

天然气石油 水

Page 41: 4.2   山地的形成

⑶图中的储油构造经过一段时间的开采之后,抽出油量会逐渐减少,这时采用向油井中注水的办法,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岩层 a 形成时期的地质环境是( ) A 沉积作用为主 B 火山爆发 C 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D 风化作用为主

水的比重大,注入的水会下沉到储集层的最下部,从而抬高石油的液面,增加石油的可开采量。

A

不透水层 储集层

③ a

Page 42: 4.2   山地的形成

3. 有关山岳对交通运输影响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山岳地区的交通线以铁路为主 , 公路次之 B. 山岳地区的交通线以公路为主 , 铁路次之 C. 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 , 地址宜远离河谷地

带 D. 为了降低修建成本 , 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应

以直线走向为主

B

Page 43: 4.2   山地的形成

课后作业

2 、导学练第 77 页 B 组 1——8 题。1 、课本第 76 页活动第 2 题。

Page 44: 4.2   山地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