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土土土土土 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

土豆與花生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土豆與花生

土豆與花生 — 從認知語義學觀點看兩岸詞彙的差異

Page 2: 土豆與花生

詞 (word) 是能夠獨立表意的最小語言單位。人們如何創造新詞來表達概念呢?

Page 3: 土豆與花生

熊貓?貓熊?既是指稱同一種動物,為何創製出不同的詞彙形式?

Page 4: 土豆與花生

魚尾獅?獅頭魚?對於可能的命名形式,使用者如何選擇?選擇的認知機制何在?

Page 5: 土豆與花生

大統沙拉油引起政府重視, 規定以後任何油品,一定要標示清楚內容物,若辣椒油沒辣椒,花生油沒花生,就重罰!我朋友剛剛昏倒了… …因為 … 他賣 … 嬰兒油!!! 這還不是最慘的。。 聽說“萬金油”老闆已經準備跑路了。。。

笑話一則:名不符實?

不含太陽

Page 6: 土豆與花生

語言表達與認知能力緊密相連

Page 7: 土豆與花生
Page 8: 土豆與花生
Page 9: 土豆與花生
Page 10: 土豆與花生

語法學

語義學語用學

Page 11: 土豆與花生

詞彙研究的幾條路徑

1. 語法學—詞語形式之間的結構關係

2. 語義學—詞語形式與所指事物之間的對應

3. 語用學—語境因素對詞語使用所造成的影響

4. 歷史語言學—詞語的歷史演變規律及其動因

Page 12: 土豆與花生

認知語言學提出統合解釋• 形式與意義相關—意義驅動語法,探究

語言形式所反映的概念結構;• 語義與語用相連—詞義的理解、演變,

與語境密不可分

Page 13: 土豆與花生

演講要點

1. 理論介紹— 鳥瞰漢語詞彙義學的流變, 闡述認知語義學的論點

2. 成果分享— 詞彙學研究的認知轉向3. 展望未來— 以兩岸詞彙的對比研究為例

Page 14: 土豆與花生

1. 詞彙語義學流變及 認知語義學理論

Page 15: 土豆與花生

歷史語文語義學

結構主義語義學

生成主義語義學

新結構主義語義學 認知語義學

資料來源:德克‧吉拉茲( Dirk Geeraerts )《歐美詞彙語義學理論》 ,p311

Page 16: 土豆與花生

歷史語文語義學關注詞義變化,以書面文獻為主要材料,探究詞義變化的類型、方式及原因

Page 17: 土豆與花生

對象 任務 內容 性質

訓詁 需要加以註釋的

典籍

註解典籍 標點、校勘、 具體實踐

傳統訓詁學 典籍與訓詁專著 註解訓詁典籍 字義考證 具體實踐

現代訓詁學 古代文獻語言的

詞義

探索語言文字之

系統與根源

歸納出經驗性原

則與規律

描述規律

當代訓詁學 古代文獻語言的

詞義

解釋詞義歷時演

化的內在機制與

動態歷程

原則、規律之理論

化與系統化

解釋成因

當代訓詁學—循歷史語文語義學路徑

Page 18: 土豆與花生

1.擴大 2.縮小 3.變易

4.轉移 5.深化 6.虛化

詞義演變的邏輯分類

Page 19: 土豆與花生

傳統邏輯分類方法,侷限在詞義變化的識別與分類上,將詞義變異歸因於自然演變的結果,較少從語言使用者的個別行為上,探求語義演變的動力。布雷阿爾( Michel Bréal,1832-1915 ),轉向心理學路徑,從說話者的心理認知,探求詞義演變的原因。

Page 20: 土豆與花生

以思維聯想規律為線索,結合漢語的特點,可將引申規律區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類似聯想—相似引申、比喻引申• 關係聯想—相關引申、動靜引申、虛實

引申、借代引申• 對比聯想—正反引申• 接近聯想—接近引申

詞義引申的心理聯想

Page 21: 土豆與花生

把守 執掌 面臨 阻擋

處某時或某地 判決 面對

抵押 合宜 擔任 當作

當鋪 抵押品

對等 相當

詞義的引申模式—以「當」字為例

Page 22: 土豆與花生

索緒爾( 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 )的語言學理論,促進結構主義語義學的興起

• 語言( langue )是自治的符號系統,而非取決於個人心理活動的言語行為(parole)

• 語言描述的重點應是共時的而非歷時的

Page 23: 土豆與花生

詞語如同馬賽克碎片必須放置在更大的系統之中,方能確認其地位與價值

Page 24: 土豆與花生

歷史語文語義學 結構主義語義學語言觀 詞義涉及個體心理認知 詞義不涉及語言外部因素

研究焦點 原子主義(個別詞項) 結構主義(整體系統)

研究路徑 歷時 共時研究主題 詞義演變類型與動力 詞義的聚合、組合關係

Page 25: 土豆與花生

單音詞— 馬、牛、草、書 單純詞 聯綿詞— 徘徊、躊躇、玄黃

複音詞 音譯詞— 沙發、坦克 疊音詞— 關關、丁丁 擬聲詞— 叮咚、乒乓

前綴(prefixation)—老鷹、阿華

派生詞(derivation) 後綴(suffixatiuon)—桌子、拳頭

疊音附加—綠油油、白花花

合成詞(complex) 編插附加—糊里糊塗

並列(聯合)式—語言、美麗、打擊

複合詞(compound) 偏正式—火車、鐵路、電燈

主謂式—地震、心跳、耳鳴

動補式—推翻、提高、打破

動賓式—宣言、碰壁、發誓

詞語的組合關係

Page 26: 土豆與花生

結構主義語義學研究詞與詞之間的意義關係,並以附著語素 -nym 來顯示,主要有以下幾種:1. 上下義( hyponym )

葡萄、蘋果(下層意義)→水果(上層意義)

2. 同義詞( synonym )• 近義 -- 清楚 /明白、美麗 /漂亮• 等義—玉米 /番麥、莫札特 /莫差爾特

3. 反義詞( antonym )• 互補反義詞—生 /死、男 /女• 程度反義詞—美 /醜、大 / 小、好 /壞• 相對反義詞—買 / 賣、受 /授

詞語的聚合關係

Page 27: 土豆與花生

除了解詞語之間的意義關係外,也涉及詞義與字形、字音產生諸種糾葛,例如:1. 多義詞( polysenym )

父在母先亡—存在、在… .2. 同音異義字( homonym )

五箱 /五香、保健 /寶劍3. 同形異義字( homograph )

花朵 / 花錢、稻米 /五米深

Page 28: 土豆與花生

「水果」語義場蘋果 草莓 香蕉 檸檬

含籽的部分可食

+ + + +

木本植物 + - + +

多汁 + + - +

甜的 + + + -

餐後甜點 + + + -

語義場理論與語義特徵分析法

Page 29: 土豆與花生

形式語言學—客觀主義語言反映現實世界,語法形式具有自主性、自足性、任意性。語言研究可排除歷史文化、後天環境的干擾

Page 30: 土豆與花生

計算機隱喻

Page 31: 土豆與花生

形式主義語言學—去人性化、去語境化

Page 32: 土豆與花生

語言反映大腦對於事物的認知;語法形式具有理據性,既得自於身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的互動經驗,也會受到歷史文化的影響。語言研究不能忽略肉體經驗與文化語境

認知語言學 —體驗哲學

Page 33: 土豆與花生

意義就是身體經驗的概念化語言使用者在與現實世界的互動經驗中形成概念結構;而語言形式反映概念結構。因此,語言現象既有其心理、生理的基礎,也是歷史與文化的產物

現實世界 認知

語言形式

Page 34: 土豆與花生

現實世界

概念結構

互動體驗

劃分範疇意象圖式

認知模型語言形式

認知

投射 投射

影響 影響

Page 35: 土豆與花生

身體與世界的互動體驗

Page 36: 土豆與花生

George Lakoff(1987 “)以英語介詞 over” 為例,透過意象—圖式的描寫方

式,藉由標示出射體(trajector)與界標(landmark)在認知域中相對位置,動

“態地展示出 over” 在不同語境中所體現出的概念結構,如下圖所示:

一詞多義的意象圖式—以 over 為例

Page 37: 土豆與花生

過 1 過 2 過 3

1.八仙過 1海2.周成過 2臺灣3.諸葛亮才智過 3 人

「過」字的一詞多義

--摘錄自蕭宇超( 1997 )

Page 38: 土豆與花生

「椅子擺完了」(次第掃瞄—連續狀態)

「椅子擺好了」(總括掃瞄—單一狀態)

這些椅子擺好了 這把椅子擺好了這些咖啡沖好了 這杯咖啡沖好了這些椅子擺完了 * 這把椅子擺完了這些咖啡沖完了 * 這杯咖啡沖完了

「好了」「完了」的細微差異

Page 39: 土豆與花生

魚尾獅 獅頭魚

Page 40: 土豆與花生

一只手錶

一支手錶

一塊手錶

Page 41: 土豆與花生

範疇化—以顏色詞為例

Page 42: 土豆與花生
Page 43: 土豆與花生
Page 44: 土豆與花生

原型理論( prototype theory )

挑戰傳統的經典範疇論,提出以下修正觀點:1.劃歸同一範疇的成員,彼此具家族相似性,卻不必然有一組共同特徵2.範疇之間的界線模糊3.範疇內,成員地位並不均等,有中心與邊緣之分

Page 45: 土豆與花生

對於杯、碗認知的差異

Page 46: 土豆與花生
Page 47: 土豆與花生
Page 48: 土豆與花生

●年紀大

●動作慢

●常有病痛

●車齡大

●速度慢

●經常故障

來源域—老人 目標域—汽車

「老爺車」一詞的概念隱喻

Page 49: 土豆與花生

概念整合( conceptual blending )理論

以成語「口若懸河」為例• Generic space— 連續流

動• Input 1—郭象的話語• Input 2— 倒懸的河流• Blend space—郭象的話

語如同倒懸河流,滔滔不絕地灌注,永無枯竭之時

Page 50: 土豆與花生

吉拉茲( Dirk Geeraerts )總結認知語義學主要觀點:1.堅信意義的語境動態性與語用靈活性2.信奉意義是一種超越詞語層面的認知現象3. 主張意義的理解與視角化密切相關

-- 《歐美詞彙語義學理論》 ,p.205

Page 51: 土豆與花生

2. 成果分享 — 詞彙學的認知轉向

Page 52: 土豆與花生

2-1. 成果分享之一

連綿詞—論語音象似性

Page 53: 土豆與花生

根據你的直覺,哪個圖形應命名為Kiki ? 哪個圖形應命名為 bouba ?為何會有如此感覺呢?

Page 54: 土豆與花生

聯覺 /通感( Synesthesia )

聲音與物體的結合並非約定俗成、全然任意。基於大腦的聯覺,聲音往往能與顏色、形狀、質地…等其他感知能力相串聯。

Page 55: 土豆與花生

…… 是以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沈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婉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故「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日出之容,「漉漉」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嚶嚶」學草蟲之韻;「皎日」、「嘒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窮形;並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矣,雖復思經千載,將何易奪?

--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篇》

Page 56: 土豆與花生

連綿詞多用以於形容寫貌

Page 57: 土豆與花生

詞例 聲紐 開合 等第 聲調 韻部 擬音

崔巍 清/疑 合/合 一/一 平/平 微 [*tsu i-* ĭw i]

嶄巖 莊/疑 開/開 二/二 平/平 談 [*team-*eam]

巀嶭 從/疑 開/開 一/一 入/入 月 [*dz t-* t]

嵯峨 從/疑 開/開 一/一 平/平 歌 [*dzai-*ai]

屹崒 疑/從 開/合 三/三 入/入 物 [* ĭ t-*dzĭw t]

崨嶪 從/疑 開/開 四/三 入/入 葉 [*dzĭap-* ĭap]

崢嶸 崇/匣 開/合 二/二 平/平 耕 [*de -* oe ]

岑崟 崇/疑 開/開 三/三 平/平 侵 [*dĭm-* ĭm]

崱嶷 從/疑 開/開 三/三 入/入 職 [*tsĭk-* ĭk]

嶕嶢 從/疑 開/開 四/四 平/平 宵 [*tsĭau-* ĭau]

追溯此組聯綿詞的造詞理據,當與 dz-、-的聲母類型有關,透過聲音的

聽覺感受與發音時舌位變化描摹山勢之尖聳、交錯,與形容牙齒不齊之「齟齬」、

「齖齔」等詞音近義通,具有同源關係。重言、聯綿詞具語音象徵性,透過語

音的仿擬造成迴旋反復的音響效果,進而同時喚起其他感官的聯覺反應,故多

作為形容寫貌之詞,在文學作品中顯得詞特別活躍。

Page 58: 土豆與花生

2-2. 成果分享之二

同源詞族的系聯— 從原型觀點論詞語衍化的脈絡

Page 59: 土豆與花生

完形心理學的視覺法則 (Gestalt Principle)

Page 60: 土豆與花生
Page 61: 土豆與花生

蜾蠃 果臝 螻蛄

佝僂

窟窿

Page 62: 土豆與花生

[清]程瑤田(1725-1814)《果臝轉語記》所云:「聲隨形命,字依聲立。屢變其

物而不易其名;屢易其文而弗離其聲」。聯綿詞即是藉由此種派生方式不斷擴充

外延。以下茲舉「果臝」k-/l-詞族為例,將「果臝」詞族分成「圜全義」、「屈

拱義」、「下凹義」、「旋轉義」、「塊狀義」五個詞群,藉由詞群間的相互關係說

明聯綿詞孳乳增多的途徑與過程:

1. 圜全義— …果臝、栝樓、蜾臝、骨碌、囫圇 。

2. 屈拱義— …佝僂、穹隆、枸簍、句廉、卷婁 。

3. 下凹義— …窟窿、康梁、洼寥 。

4. 旋轉義— …轂輪、轆轤 。

5. 塊狀義— …塊壘、穀侖 。

圜全

屈拱 下凹

旋轉

塊狀

Page 63: 土豆與花生

2-3. 成果分享之三

流俗詞源的自組織現象—非範疇化、再範疇化之認知機制

Page 64: 土豆與花生

範疇化→非範疇化→再範疇化

Page 65: 土豆與花生

今天的詞法曾是昨天的句法;( Today’s morphology is yesterday’s syntax. )

今天的句法曾是昨天的章法。( Today's syntax is yesterday's discourse. )

-- Givón

語法化的過程與方向

Page 66: 土豆與花生

朱彥(2004:265)將複合詞的語義構詞過程,分解成以下四個步驟:

Ⅰ Ⅱ Ⅲ Ⅳ

基本框架 凸顯

場景(義域) 框架壓模 複合詞

複合框架 排序

• 臥病:( a :臥),因為,( a :病)• 白菜:〈菜,有,(菜幫:白)〉• 湯匙:(人,舀,湯),憑藉,匙• 陣亡:( a :亡),在,陣地• 天牛:〈(蟲:飛),在,天空〉,像,牛• 睡蓮:〈(蓮:關閉),在,夜間〉,像,〈(人: 睡),在,夜間〉

詞彙化的編碼過程

Page 67: 土豆與花生

詞語 詞義(概念義) 外部形式 內部形式

語音形式 語法結構

黑板 用木頭或玻璃等製成的可以在上面用粉筆寫字的黑色平版

x p 定中結構

黑色的平板

木耳 菌的一種,生長在腐朽的樹幹上,形狀如人耳,黑褐色,膠質,外面密生柔軟的短毛。可供食用。

mu 定中結構

長在木頭上,狀如人耳的菌類

口紅 化妝品,用來涂在嘴唇上使顏色紅潤

kou

xu

主謂結構

塗在口上使其紅潤

謝幕 演出閉幕後觀眾鼓掌時,演員站在台前向觀眾敬禮,答謝觀眾的盛意

ie mu 動賓結構

布幕降下,演員答謝觀眾

詞語的內部形式

Page 68: 土豆與花生

類型/詞語 字義(語素義) 語法結構 內部形式 字組義(詞義)

.Ⅰ 牛車 牛、車 定中結構 牛拉的車 牛拉的車

.Ⅱ 宸翰 宸(帝王)、翰(筆) 定中結構 帝王的筆跡 帝王寫的字

Ⅲ.黑洞 黑、洞 定中結構 黑色的洞 恆星演變的最後階段。中子星

內縮而成的巨大引力場,使得

它所發射的電磁波都無法向外

傳播,變成看不見的孤立天體。

.Ⅳ貓魚 貓、魚 定中結構 餵貓吃的小魚 餵貓吃的小魚

.Ⅴ 花生 花、生

落花而生果實 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互生,

有長柄,小葉倒卵形或卵形,

花黃色,子房下的柄深入地下

才結果。果仁可榨油,也可以

吃。

.Ⅵ慈烏 慈(慈孝)、烏(烏

鴉)

定中結構 黑色的烏鴉 鳥,嘴大而直,全身羽毛黑色,

翼有綠光。

Page 69: 土豆與花生

自然語言是的複雜系統( complex system ),詞語內部形式的動態演化,正體現出耗散結構(非平衡系統)的自組織過程

流俗詞源是內部形式的重新建構

Page 70: 土豆與花生

再範疇化過程之心理機制

Page 71: 土豆與花生

• 鶿烏→慈烏

鶿烏,即黑色的烏鴉。《大戴禮記‧夏小正》:「十月黑鳥浴。黑鳥者何也?烏也」。《廣雅‧釋鳥》:「慈烏,烏也」。即如張永言( 1981 : 144 )所述以「茲」得聲之字多有「黑色」之義,後來此義逐漸消散而不為人所熟知,後人遂熟悉之「慈」字來替代,烏鴉於是成為「慈孝之鳥」,進一步又虛構出烏鴉反哺的傳說。(張紹麒, 2000 :97 )

Page 72: 土豆與花生

• 木樨肉→木須肉

「木樨」通稱「桂花」。北京口語忌諱說「蛋」字,因打碎的雞蛋經過烹調之後顏色、形狀與桂花近似,故以「木樨」代指「雞蛋」。「木樨肉」即是雞蛋炒豬肉,因「木樨」 [mu i]二字連讀時,語音產生順同化作用而訛讀為「木須」 [mu y] ,後人不解「木須肉」即是「木樨肉」之音轉,或將「木須」解釋為「食材均切成條狀,猶如加工木材剩下之木屑」,或在食材中另外加入「木耳」以符合「木須」之名。

Page 73: 土豆與花生

2-4. 成果分享之四

經籍訓解的悖論— 以意象圖式解釋反訓的成因

Page 74: 土豆與花生

反訓並非訓詁條例,而是特殊的一詞多義現象,即同一詞語卻包含著意義正反對立的兩個義項

經籍訓解的悖論( paradox )

Page 75: 土豆與花生

A B A B A B A B A B

C C C C C a. b. c. d. e.

臭 臭 臭 臭 臭 香

臭 --穢氣。又:香氣。•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孚部》:「人通於鼻者謂之臭。臭者,氣也。《書‧盤庚》:“無起穢以自臭”。疏:“古者香氣穢氣皆名為臭”。」

• 《周易‧繫辭上》:「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尚書‧盤庚》:「若乘舟,汝弗濟,臭厥載」。孔

傳:「言不徙之害,如舟在水中流,不度,臭敗其所載物。」

Page 76: 土豆與花生

a. b.

置 --廢棄。又:設立。• 《說文》:「置,赦也」。《廣雅‧釋詁‧四》:「置,立也」。

• 《國語‧周語》:「今以小忿棄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韋昭注:「置,廢也」。

• 《禮記‧雜記》:「無子則為之置後。」鄭玄注:「置,猶立也」。

意象圖式之凸顯不同

Page 77: 土豆與花生

曩 --久。又:不久。• 《爾雅‧釋詁》:「曩,久也。」又《釋言》:「曩,曏也。」《說文》:「曩,曏也。」「曏,不久也。」

• 《漢書‧賈誼傳》:「假設天下如曩時,淮陰侯尚王楚。」

• 《列子‧黃帝》:「曩吾以汝為達,今汝之鄙至此乎。」

認知參照點的差異

Page 78: 土豆與花生

2-5. 成果分享之五

語言中的琥珀— 從概念整合觀點理解閩南諺語的意涵

Page 79: 土豆與花生

隱喻型諺語就如同樹脂分子石化成固態的琥珀一般,經過語義融合之後,諺語中的個別詞語已失去原本獨立表義的特性,質變成相互依存、彼此制約的整體。

諺語—語言中的琥珀

Page 80: 土豆與花生

框架—歹竹 框架—歹人

非典型(好筍)

檔位 1

檔位 N

次檔位— 歹筍

檔位 1

檔位 N

「歹竹出好筍」的語義框架

Page 81: 土豆與花生

場景--狗吃食物

檔位 1 場景—人類行動

檔位 N—豬肝 非典型

(骨頭)

檔位 N+1—結果(成功) 說明:****表示刪除

************

次檔位 1

次檔位 N

肝組織(無骨) *********

檔位 1

檔位 N

檔位 N+1—結果(成功) **********

「枵狗數想豬肝骨」的語義框架

Page 82: 土豆與花生

●豬市

●豬母 ●牛

●牛墟

●牲口 ●交易處

●母豬 ●牛墟

●人物

●場所

「豬母牽對牛墟去」的概念整合

Page 83: 土豆與花生

3. 展望未來— 兩岸詞彙對比研究

Page 84: 土豆與花生

對於兩岸詞彙差異的研究,到目前為止,都僅侷限於局部的觀察與描述,而缺乏全面系統性分析,更遑論理論性的架構與解釋。

兩岸詞彙研究方興未艾

Page 85: 土豆與花生

1. 如何確定詞語之間的可對比性?2. 如何發掘可供相互對比的詞語?3. 如何收集語料?如何辨識詞語

的代表性?4. 如何建立系統描寫詞語差異的

理論框架?5. 如何解釋詞語在語用與功能上

的差別?6. 如何探究兩岸詞語之互相滲透, 及其語言層次?

可再思索的大問題

Page 86: 土豆與花生

兩岸詞彙對比的基本原則

如何確認詞彙之間具有可比性呢?吳禮權( 2011 )提出三項基本原則:1.蒐集材料不能只侷限於報紙雜誌2. 以兩岸現行標準語為對象,不可混入方言、 古語3.確認雙方詞語的特定含意,避免概念錯位

--〈還原海峽兩岸現代漢語詞彙差異的真實面貌〉 ,p.17

Page 87: 土豆與花生

藉助語料庫與數位分析工具

中央研究院「中文詞彙特

性速描系統」( Chinese

Word Sketch )

Page 88: 土豆與花生

洪嘉馡、黃居仁( 2008 )提出從語料庫中抽取兩岸對應詞彙的研究方法,並分析該研究方法之所以創新的原因:1. 由一個大量語料( GigaWord Corpus ,

約 11 億字),且同時擁有大陸與臺灣語料,藉此自動發掘新的詞彙差異

2. 在發掘詞彙差異之際,又同時可以取出差異詞彙在語法與語義上的對比

--〈語料庫為本的兩岸對應詞彙發掘〉 ,p.225

Page 89: 土豆與花生

大陸普通話與臺灣國語,同出一源,雖因兩岸阻隔而有所差異,但大體上仍是「同大於異」。故學者多將對比焦點集中在「同形異義」、 「同義異形」兩大類

Page 90: 土豆與花生

國語(臺灣) 普通話(大陸)

同素逆序道地 地道宵夜 夜宵

同模異素冰棒 冰棍硬碟 硬盤

同義異構

失業 下崗警察 公安計程車 出租車貨櫃 集裝箱

同義異形詞

Page 91: 土豆與花生

同形異義詞

國語(臺灣) 普通話(大陸)

高考 高等公務人員考試

高等學校入學考試

脫產 為躲避法律責任而脫出財產

脫離勞動生產

公車 公共汽車 公家的車外教 外來傳入的宗教 在中國任教的外

籍教師土豆 花生的別名 馬鈴薯

Page 92: 土豆與花生

相同形式、理據卻指向不同物體

Page 93: 土豆與花生

國語(臺灣) 普通話(大陸)花生 花生土豆(閩南語)

馬鈴薯 馬鈴薯土豆(東北方言)

「土豆」對應不同的語言層次

臺灣國語或大陸普通話,雖均以北京話為基礎方言,但不免受到其他方言或外來語的影響,形成語言層次疊置的現象。

Page 94: 土豆與花生

兩岸詞彙因阻隔而分化,自然也隨著交流而聚合。如何探究兩岸詞彙的互動關係,勢必是未來值得開展的新方向。

Page 95: 土豆與花生

結語

Page 96: 土豆與花生

臺灣當前漢語詞彙學研究能量不足,幾近陷入停滯狀態,亟待注入更大的推力。

Page 97: 土豆與花生

多數漢語詞彙學研究者,仍拘執結構主義的觀點,將詞彙視為自治的符號系統

Page 98: 土豆與花生

詞語的符號編碼、詞義的生成與理解,均反映言談者的概念結構,與大腦的認知能力緊密相關

Page 99: 土豆與花生

視角不同,詞語編碼亦隨之有別

Page 100: 土豆與花生

認知語義學的理論與方法,能為漢語詞彙學研究挹注新的能量

Page 101: 土豆與花生

轉向認知語義學的路徑,有助於跳脫結構主義的拘束,發現漢語詞彙研究

的新世界

Page 102: 土豆與花生

王松木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