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第 第第第

第六讲:义和团运动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六讲:义和团运动. 主讲:张华腾. 第六讲 义和团运动. 概言.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六讲:义和团运动

第六讲:义和团运动

主讲:张华腾

Page 2: 第六讲:义和团运动

第六讲 义和团运动概言

这一部分时间也不长, 1898 - 1901 ,处于 19 、 20 世纪之交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震惊、震撼了中华民族,各个阶级、各个阶层都曾提出挽救民族危机的方案和措施,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革命救国的方案,资产阶级维新派尝试变法维新,走的是改革的道路。而以下层农民为主的劳动群众,则以义和团的组织形式,直接举起了扶清灭洋的大旗。实际上中国历史的发展,决非如此简单。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是毫无疑问的,代表了中国的民气。但这种落后的方式是不足取的,帝国主义借口帮助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八个列强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更大的灾难。清政府、西太后在此期间扮演了一个非常可耻的角色,利用义和团以泄与列强矛盾的私愤,出卖义和团以与列强妥协。义和团期间的社会矛盾是极其复杂的。关于对义和团的研究和评价,忽高忽底,文革前任意拔高,与太平天国一样高的不能再高了。文革中又被林彪、四人帮集团所利用,成为造反派的楷模和榜样。文革后又被贬低,视之为封建蒙昧主义。我们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客观的认识这一历史事件。

Page 3: 第六讲:义和团运动

参考书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7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中华书局 1959年廖一中等:《义和团运动史》牟安石:《义和团抵抗列强瓜分史》经济日报社 1996 年路遥:《义和团研究 100 年》,齐鲁书社 2000 年结合教材,简要提示:

1 、晚清教案的起因教材第 94 - 95页总结 5条2 、主要教案天津教案 1870 年大足教案——余栋臣起义 1898 年

Page 4: 第六讲:义和团运动

3 、义和团的兴起义和团兴起于山东,高涨于直隶京津地区,遍布北半部中国

4 、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口号的两面性:扶清具有保卫中国的意义,也有扶保请王朝的意义,扶清口号的提出,反映了中国社会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变化,帝国主义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的矛盾。这一口号的提出,广泛争取了清朝爱国官僚、士大夫和清军将士的同情,从而扩大了义和团运动的群众基础。然而扶清的概念模糊了对请王朝的认识,以致于被清政府利用和出卖。灭洋就是反对和消灭外国侵略者,反映了中国人的民气和不甘受侵略和压迫的斗争精神。然而不分青红皂白地反对和打击一切洋人、洋教和洋人、洋教有关系的人和事务,带有盲目的排外倾向,从而扩大了打击面。诸如留洋的学生,主张向外国学习的人,分别冠于二毛子、三毛子的称号,从西洋学来的铁路、电线、机器等都在反对之列,从现代化的角度看是对现代化的反动。可以说是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利用了下层人民群众的落后性而进行的一场反现代化运动。

Page 5: 第六讲:义和团运动

5 、八国联军侵华大沽保卫战西太后向各国宣战天津都统衙门—— 1900 年 7月 14日天津沦陷,列强在天津设立天津都统衙门,对天津进行殖民统治。 1901 年八国联军撤军后,这个统治机构仍然存在,继续对天津进行统治,直到 1902 年 8月袁世凯等与列强谈判,才正式接管天津,该衙门撤销。天津都统衙门统治天津达 2 年之久。8月 14日西太后逃离北京, 8月 15日北京沦陷,北京 40 年后再次遭到列强的侵掠和破坏

6 、东南互保当北方军民与侵华的侵略者进行浴血奋战之时, 1900 、 6 、 26日,东南督抚代表与驻上海的各国领事签订了《东南互保章程》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主要内容是上海租界归各国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这就是所谓的东南互保。最初参加互保的主要是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不久,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等也参加进来,使互保范围达十余省。

Page 6: 第六讲:义和团运动

东南互保是在清政府与列强宣战的前提下,地方督抚采取的自由行动,他们与列强妥协,防止义和团扩大到东南地区。但也有制止列强侵略扩大到东南确保东南地区稳定的一面。义和团时期,东南地区的稳定确保了中国政局没有全局糜烂的态势。

7 、自立军勤王或者说起义义和团兴起后,在海外活动的保皇派康有为、梁启超等积极活动,试图乘局面混乱的情况下,得到英国的支持,迎接光绪皇帝南迁,在南方建立政府。于是派骨干唐才常回国组织军队勤王。唐才常于1900 年在汉口组织自立军,设立自立军总部,准备在 8 、 9日同时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大举。但由于康有为的经费没有到达,起义一再延期。而安徽没有接到通知,按期起义,很快失败。唐才常无奈,准备于 8 、 23日在武汉三镇同时起义, 21日唐才常被捕,起义失败。这又是康有为的一次天真浪漫的武装斗争。

Page 7: 第六讲:义和团运动

8 、《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教材 102 - 103页)

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加深了;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或者说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基本确立,如教材 73页。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