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残残残残残残残 残残残残残残残 残残残残残残残残 残残残 残残 残残残残 残残残残残 残残残残残 、、体、、 残残残残 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 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 残残残残残 残残残残残 残残 残残残 残 、、、体、 残残残 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残 、。

残疾人福利概述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残疾人福利概述.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中国把残疾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等五大类。. 构成残疾的要素 : 病理要素 。 由于疾病或外伤所导致的一种现代医学条件下尚无法使之完全“复原”的器官或组织的“终局状态”。这种终局状态的存在,是残疾的病理要素,又称病理损害。这是残疾的必备要素 生理功能障碍要素。有病理损害导致的躯体生理功能或精神心理功能的低下或丧失。这是残疾的生理功能障碍要素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残疾人福利概述

残疾人福利概述残疾人福利概述

•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 中国把残疾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等五大类。

Page 2: 残疾人福利概述

• 构成残疾的要素 :• 病理要素。由于疾病或外伤所导致的一种现代医学

条件下尚无法使之完全“复原”的器官或组织的“终局状态”。这种终局状态的存在,是残疾的病理要素,又称病理损害。这是残疾的必备要素

• 生理功能障碍要素。有病理损害导致的躯体生理功能或精神心理功能的低下或丧失。这是残疾的生理功能障碍要素

• 社会角色障碍。由于生理功能障碍或病理损害造成的在完成与其年龄、性别、文化相适应的社会角色方面的困难,这是残疾的社会角色障碍。又称社会功能障碍、社会环境障碍

Page 3: 残疾人福利概述

• 残疾的原因 :• 先天性残疾,是指出生时或出生后在外形结构方面异常

或有缺陷、功能障碍、代谢异常、智力低下等疾病,美国的疾病控制中心对先天性残疾检测的病种达 160 多种。先天性残疾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就具有的疾病和损伤;二是胎儿在产出时在产道中发生的疾病和损伤。这些疾病和损伤,有些在出生时用肉眼能够看得见或辨认出,有些在出生后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我国先天性残疾儿童总数每年高达 80 万至 120 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 4 %~ 6 %

• 后天性残疾,包括传染性疾病致残,非传染性疾病致残( 躯体疾病,精神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酗酒、吸毒、滥用药物等 ) ,创伤、伤害致残 ( 交通事故、工伤、其他意外伤害 ) 以及其他原因致残

Page 4: 残疾人福利概述

什么是残疾什么是残疾

• 世界卫生组织 1980 年的《国际缺陷、残疾和障碍分类》中区分了这三个概念:

• 缺陷( Impairment ,有译为缺损、能力障碍与形态异常)是指人的心理、生理或解剖结构或功能的缺失或畸形。损伤是器官层次上给人带来的麻烦,包括四肢、器官或其他身体结构的缺陷或缺失以及精神功能的缺陷或缺失。缺陷的例子包括失明、耳聋、单眼失明、肢体瘫痪、截肢、智障、只有部分视力、失声、哑巴等。这是从生物学观点所领会的残疾

Page 5: 残疾人福利概述

• 残疾( Disablement ,有译为“能力低下”)是指一个人的活动能力从正常人的角度看(由于身体的损伤)受到限制或完全缺失。它描述了损伤引起的身体功能的限制或活动能力的限制。残疾是对一个人的身体功能缺乏的描述。残疾包括视力减弱、说话不清、听力衰减;移动或上楼梯困难;抓举物体、洗澡、吃饭、上厕所不便。这是从日常活动功能角度理解的残疾

Page 6: 残疾人福利概述

• 障碍( Handicap )是指一个人由于损伤或残疾而导致的不利状况,这种状况限制或阻止个人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某一方面功能的发挥。这个术语也是对残疾人所处境况的分类。障碍描述了身体受到损伤或残疾的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这种地位使他们与其他人相比处于劣势。这种劣势出现在他们和特定的环境和文化交往的过程中。障碍的例子包括卧床不起或不能出门,不能使用公共交通,没有社会交往等。这是从社会角色扮演的角度理解的残疾

Page 7: 残疾人福利概述

国际社会残疾人观的演变国际社会残疾人观的演变 • 医疗模式(第二次大战以前)的主要观点有:①残疾问题是医学问题。残疾是一种缺陷,是残疾人与非残疾人相比的一种能力缺乏与功能限制;②残疾问题是个人问题。由于残疾与障碍缘于个人的缺陷,因而个人应该对残疾与障碍负责。残疾人是一个被动的、病态的、不能独立的、需要医疗和救济的群体 ,残疾人是“非正常人” 。

• 依据这一模式的观点,社会处理残疾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和慈善等。社会视残疾人为病人,通过治疗与康复尽力帮助残疾者重建身体功能,使其达到正常社会或某个岗位的要求 ,社会本着人道的考虑,将残疾人作为福利与慈善的对象,通过救助与施舍使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

Page 8: 残疾人福利概述

• 社会模式的主要观点有:①残疾问题是人权问题。任何对残疾人有意或无意的歧视,其本身就是对基本人权的侵犯;②残疾问题是社会和发展问题。残疾人所遭遇的困难主要不是残疾导致的,而是社会造成的,是不健康的社会态度与政策共同造成了对残疾人的普遍的社会排斥与隔离

• 依据这一模式,社会处理残疾问题的方法是权利和支持。社会将残疾人作为平等的权利主体和所在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获益者,注重残疾人融入社区与社会普遍面临的各种障碍,致力于通过消除环境障碍和改变社会态度等支持措施,保证残疾人平等权利的实现

Page 9: 残疾人福利概述

残疾人的特殊权利残疾人的特殊权利 • ①康复权:康复是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提高

生存质量,增强参与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康复是残疾人迫切需要的基本需求,也是残疾人的一项特有权利。《残疾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国家和社会采取康复措施,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康复器械、生活自助具、特殊用品和其他辅助器具的研制、生产、供应、维修服务。”

• ②特殊教育权: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了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Page 10: 残疾人福利概述

• ③劳动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职业的权利。劳动是人们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残疾人群体也享有劳动就业权这一基本人权,只要其具备劳动能力,就不能应因其残疾而被剥夺参加劳动的机会

• ④文化生活权:是广大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得到了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多项国际公约的确认。公民文化权利包括四个基本方面:公民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公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公民的文化成果受到保护的权利。残疾人也应该平等地享受这一基本人权

Page 11: 残疾人福利概述

• ⑥社会环境权:环境权是指特定的主体对环境资源所享有的法定权利。对公民个人和企业来说,就是享有在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主要包括环境资源的利用权、环境状况的知情权和环境侵害的请求权。残疾人享有出行、工作、休闲娱乐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并且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设的物质环境的权利

• 无障碍环境的设计是“残疾人”拥有的一种权利,也是国家给予残疾公民的福利

• 2006 年 12 月 30日通过的《残疾人权利公约》中指出, 缔约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残疾人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无障碍地进出物质环境,使用交通工具,利用信息和通信,包括信息和通信技术和系统,以及享用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向公众开放或提供的其他设施和服务

Page 12: 残疾人福利概述

•康复残疾人的研究把环境特点确定为: 可得性——你能到达你想去的地方吗? 便利性——你能做你想做的事吗? 资源可供性——你的特殊要求能满足吗? 特殊支持——你能被周围的人所接受吗? 平等——你能与其他人一样被平等相待吗?

Page 13: 残疾人福利概述

无障碍环境无障碍环境

• 无障碍环境包括两大部分: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

• 物质环境无障碍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

• 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计标准大致有六个方面:

Page 14: 残疾人福利概述

• (1) 在一切公共建筑的入口处设置取代台阶的坡道,其坡度应不大于 1/ 12 ; (2) 在盲人经常出入处设置盲道,在十字路口设置利于盲人辩向的音响设施; (3)门的净空廊宽度要在 0. 8米以上,采用旋转门的需另设残疾人入口; (4) 所有建筑物走廊的净空宽度应在 1. 3米以上;

(5)公厕应设有带扶手的座式便器,门隔断应做成外开式或推拉式,以保证内部空间便于轮椅进入; (6)电梯的入口净宽均应在 0. 8米以上

Page 15: 残疾人福利概述

• 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语言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如影视作品、节目字幕、解说、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等

• 信息无障碍工作内容是:• 1 、计算机设施和网络资源的无障碍。硬件、软

件、接入设备等计算机设施要考虑肢体残疾人士、盲人、聋人的需求;

• 2 、公共传媒的信息无障碍。• 3、公共交通的信息无障碍。在交通工具内和进

出站台要有有给盲人的语音提示和电子字幕显示。到站,既要有声音报站,还要有字幕显示站名;

Page 16: 残疾人福利概述

• 4 、通信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无障碍。为盲人提供语音化的服务的通讯设备(如手机、小灵通), 110 、 120 、 119 这些公众电话能够有接收短信息的功能以方便聋人使用;

• 5、公共场所的信息无障碍。图书馆设置盲读专柜和盲人有声阅览室;银行的自助取款机、存款机,要有针对弱视和失明人士的设计有声的报告;公园、影院、医院、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服务行业的服务型窗口要配字幕滚屏,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等有解说或广播的地方,应该准备书面解说稿,供聋人取用;

• 6 、电子产品的信息无障碍,电子产品,比如说掌上电脑、电子辞典、电子记事本等,应有有声设置,以便盲人使用。应该设计有语音报时表、语音体温计等方便盲人使用的产品;对于聋人来说,需要振动手表,婴儿哭声视觉报警器、非法侵入视觉报警器等

Page 17: 残疾人福利概述

我国残疾人的基本状况我国残疾人的基本状况 • 2006 年 4 月 1日我国残疾人已经达到了 8296 万,

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6.34%,联合国提供的数据是残疾人占世界总人口的 10%

• 按东、中、西部比较的话,东部地区的残疾比例是 6.20%,中部是 6.49%,西部是 6.78%;

• 每个省的残疾比例来说,七个省残疾比例在 7%以上,这七个省也都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另外像一些人口输出大省,像四川、湖北、湖南、安徽等人口输出大省的残疾人比例相对高一点,而广州、深圳、上海的残疾人比例就不高,因为是人口流入地,青壮年比较多

Page 18: 残疾人福利概述

残疾人种类及比重残疾人种类及比重

• 视力残疾1233万人(14.86%) • 听力残疾2004万人(24.1%) • 言语残疾127万人(1. 5%) • 肢体残疾2412万人(29.07%) • 智力残疾554万人(6.68%) • 精神残疾614万人(7.40%) • 多重残疾1352万人(16. 30%)

Page 19: 残疾人福利概述

残疾人口的年龄构成残疾人口的年龄构成

• 0-14岁的残疾人口为 387万人,占 4.66% • 15-59岁的人口为 3493万人,占 42.10% • 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 4416 万人,占 53.2

4%(65 岁及以上的人口为 3755万人,占45.26%)

Page 20: 残疾人福利概述

残疾人口的城乡分布残疾人口的城乡分布

• 全国残疾人口中,城镇残疾人口为 2071 万人,占 24.96%

•农村残疾人口为 6225万人,占 75.04%

Page 21: 残疾人福利概述

残疾人口的残疾等级构成残疾人口的残疾等级构成

• 全国残疾人口中,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为 2457万人,占 29.62%

• 残疾等级为三、四级的中度和轻度残疾人为 5839 万人,占 70.38%

Page 22: 残疾人福利概述

残疾人口的受教育情况残疾人口的受教育情况

• 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 246 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 2.96%。其中视力残疾儿童 13万,听力残疾儿童 11 万,言语残疾儿童 17万,肢体残疾儿童 48 万,智力残疾儿童 76 万,精神残疾儿童 6万,多重残疾儿童 75万

• 各类别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比例为:视力残疾儿童 79.07%,听力残疾儿童 85.05%,言语残疾儿童 76.92%,肢体残疾儿童 80.36%,智力残疾儿童 64.86%,精神残疾儿童 69.42%,多重残疾儿童 40.99%

Page 23: 残疾人福利概述

• 残疾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 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有 3591 万,文盲率为 43.29 %,而全国人口的文盲率为 6.72%。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残疾人为 94 万,占全部残疾人口的 1. 13%,而全国人口有大学程度的有 6764 万,占全国人口的 5.18 % 。在 6-14岁的 246 万学龄残疾儿童中,有 63.19 %的残疾儿童正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这一比例大大低于全国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平均水平( 97%以上)

Page 24: 残疾人福利概述

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

• 全国 15 岁及以上残疾人口中,未婚人口 982 万人,占 12.42%;

• 在婚有配偶的人口 4811 万人,占 60.82% •离婚及丧偶人口 2116 万人,占 26.76%

Page 25: 残疾人福利概述

残疾人口的就业与有关社会保障情况残疾人口的就业与有关社会保障情况

• 2005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城镇残疾人口中,在业的残疾人为 297万人,不在业的残疾人为 470 万人

• 城镇残疾人口中,有 275万人享受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城镇残疾人口总数的 13.28%。9.75%的城镇残疾人领取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救济

• 农村残疾人口中,有 319 万人享受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农村残疾人口总数的 5.12%。 11.68 %的农村残疾人领取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救济

Page 26: 残疾人福利概述

残疾人家庭户的收入残疾人家庭户的收入

• 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 2005年人均全部收入,城镇为 4864元,农村为 2260元,而当年全国人均收入水平城镇为 11321元,农村为 4631元, 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

• 12.95%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低于 683元, 7.96 %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在 684元至 944元之间

Page 27: 残疾人福利概述

残疾人曾接受的扶助、服务和需求残疾人曾接受的扶助、服务和需求

• 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与已经提供的服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 残疾人曾接受过医疗服务与医疗救助、贫困救助与扶持、康复训练与服务和辅助器具配备服务的比例分别占残疾总人口的 35.61 %、 12.53%、 8.45%和 7.31 %,而对以上四项需求的比例分别达到残疾总人口的 72.78 %、 67.78 %、 27.69 %和 38.56 %

Page 28: 残疾人福利概述

残疾人的生活环境残疾人的生活环境

•据调查全国大概无房和危房的残疾人超过 100 万

• 残疾人所在社区(村、居委会)中, 68.13%的社区距离最近的法律服务所(司法所)在 5公里以内

• 21.86 %的社区距离最近的特殊教育学校(班)在 5公里以内

• 47.35%的社区建有文化活动站(室), 71.95%的社区设有卫生室(所、站)

Page 29: 残疾人福利概述

美国残疾人 生活情况美国残疾人 生活情况• 美国是残疾人的天堂。 在任何公共场合都有残疾人坦然的身影,最大限度地为残疾人提供便利,在美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 美国对残疾的界定很宽泛,连 600度以上的近视眼都算。按此统计,目前美国约有 5100 万人患有残疾

• 政府把一个个最琐碎的生活细节,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如美国残疾人不仅可以领到足以应付日常生活的补助金,而且在应聘工作时,也享受着和正常人同样的权益,甚至还会获得一些“殊遇”。企业招工时,雇主不能以身体为由把残疾人拒之门外;进入单位后,雇主必须修建残疾员工抵达办公室的无障碍通道,尽一切可能为他们提供便利

Page 30: 残疾人福利概述

• 美国政府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免费提供电瓶车,以便能在无障碍人行横道上自由行走

• 在商店,所有残疾人都可以开着电瓶车购物;大街上,残疾人有专用停车位(比正常车位大一倍);体育场,有残疾人的专用看台等辅助设施,就连迪斯尼乐园里儿童小火车的每节车厢,都有残疾人的专用踏板

Page 31: 残疾人福利概述

• 在美国,对残疾人的关怀早已形成了一种文化,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孩子刚刚懂事,就学这些东西

• 在儿童博物馆有各种残疾人的用具,让孩子去玩。这些东西不仅包括轮椅、盲人用的手杖,甚至还有假肢,有缺胳膊断腿的孩子以及他们如何使用这些假肢的照片。小孩戴上遮眼罩,手持盲人的探路杖,在特别设置的路线走一圈,体会盲人的感觉

Page 32: 残疾人福利概述

• 2006 年 12 月,美国一男子因占用残疾人停车位而被判当众道歉

• 该男子将汽车违规停放在残疾人专用车位上,他因此受到的处罚也显得颇为奇特:他必须站在一家杂货店门前,身上挂着一个写明自己所犯错误的牌子,牌子上写着:“我不是一个残疾人,却把车停在了这里,我真的感到很抱歉。”

• 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该男子应当被判处30 天监禁或是交纳 325美元的罚款,但法官认为 “这样做总比掏出很多钱去交罚款要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