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审审审审审审审 审审审审审审审

审美距离和移情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审美距离和移情. 近代美学所侧重的问题是: “ 在美感经验中我们的心理活动是什样? ” 至于一般人所喜欢问的 “ 什么样的事物才能算是美 ” 的问题还在其次。 —— 朱光潜 《 文艺心理学 》. 对美的本质的探求. 美感经验的研究. 美. 美感. 什么是美感或美感经验呢?. 在风和日暖的时节,眼前尽是娇红嫩绿,面对这灿烂浓郁的世界, 心旷神怡,忘怀一切,时而觉得某一株花在向阳带笑,时而觉得某一个鸟的声音特别清脆,心中恍然有所悟。. 一、距离说. ● 距离说的提出 瑞士心理学家和美学家 ---- 布洛 ● 距离是指事物和人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审美距离和移情

审美距离和移情审美距离和移情

Page 2: 审美距离和移情

近代美学所侧重近代美学所侧重的问题是:的问题是:

 “在美感经验中 “在美感经验中我们的心理活动是什我们的心理活动是什样?”至于一般人所样?”至于一般人所喜欢问的“什么样的喜欢问的“什么样的事物才能算是美”的事物才能算是美”的问题还在其次。问题还在其次。 ———— 朱光潜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

Page 3: 审美距离和移情

对美的本质的探求对美的本质的探求 美感经验的研究美感经验的研究

美 美感

Page 4: 审美距离和移情

在风和日暖的时节,眼前尽是娇红嫩绿,面对这灿烂浓郁的世界,

心旷神怡,忘怀一切,时而觉得某一株花在向阳带笑,时而觉得某

一个鸟的声音特别清脆,心中恍然有所悟。

Page 5: 审美距离和移情

一、距离说一、距离说●● 距离说的提出距离说的提出 瑞士心理学家和美学家瑞士心理学家和美学家 -------- 布洛布洛 ●● 距离是指事物和人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距离是指事物和人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

离。 离。

Page 6: 审美距离和移情

●● 距离产生美距离产生美

Page 7: 审美距离和移情

诗人

商人

植物学

Page 8: 审美距离和移情

岸上绚丽的风光与水中美丽的倒影

Page 9: 审美距离和移情

舟还长沙

郭六芳

侬家家住两湖东,

十二珠帘夕阳红。

近日忽从江上望,

始知家在画图中。

Page 10: 审美距离和移情

曾经那倏忽一轮春秋的交集,曾经那倏忽一轮春秋的交集, 彼岸的梦幻美好到不真实,彼岸的梦幻美好到不真实, 此岸的芥蒂也隔膜得不真实。此岸的芥蒂也隔膜得不真实。

隔着时空的距离默默地观望,隔着时空的距离默默地观望, 些微的美也被恰到好处的间隔放大。些微的美也被恰到好处的间隔放大。 真空沉淀了与爱俱来的琐碎,真空沉淀了与爱俱来的琐碎, 于是那边的凝望刺痛了这厢的囫囵。于是那边的凝望刺痛了这厢的囫囵。

所以只有回忆永远是绯红色,所以只有回忆永远是绯红色, 所以更青翠的永远是邻家草。所以更青翠的永远是邻家草。

Page 11: 审美距离和移情
Page 12: 审美距离和移情
Page 13: 审美距离和移情

薄雾中宁静的村庄

Page 14: 审美距离和移情
Page 15: 审美距离和移情
Page 16: 审美距离和移情

《细雨漓

江》

李可染(1907

~1989)

中国现代中国画家。

作品:

《锺馗》、《牧牛图》

《屈原》、

《王羲之》、《牧童遥指杏花村》

《风雨归牧》

、《细雨漓江》等等。

Page 17: 审美距离和移情

【清】 焦秉贞

《仕女图

册》

清代画家、天文学家。山东济宁人。是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的门生。

通天文,擅画肖像,熟悉西方画法。他所画的人物、山水、楼观

的位置至近而远,至大而小,采用敏感透视法。

主要作品:《织耕图》、《张照肖像》、《列朝贤后故事》、

《秋千闲戏图》。

Page 18: 审美距离和移情
Page 19: 审美距离和移情
Page 20: 审美距离和移情

醉花阴 宋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Page 21: 审美距离和移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

婉约派词人的卓越代表。

Page 22: 审美距离和移情

有关帘的诗句:

王勃诗云: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宋人陈简斋海棠诗云:“

隔帘花叶有光

辉。”

陆放翁诗云:

垂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欧阳修蝶恋花中: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数。

Page 23: 审美距离和移情

●●审美不涉及利害理论审美不涉及利害理论 1818 世纪德国美学家—— 康德世纪德国美学家—— 康德

审美不涉利害——审美与功利、欲念无关。审美不涉利害——审美与功利、欲念无关。

《判断力批判》《判断力批判》

区分了美感和快感区分了美感和快感

一般快感都要涉及到利害计较,一般快感都要涉及到利害计较,

都只是欲念的满足 。都只是欲念的满足 。

Page 24: 审美距离和移情

[ 俄 ] 艾伊凡佐夫斯基 《九级浪》

“如果危险或痛苦太紧迫,它们就不能产生任何愉快,而只是恐怖。但是如果在某种 距离之外,或只受到了某种缓和,危险和痛苦也可以变成愉快。”

18 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 使用了“距离”这个术语。

Page 25: 审美距离和移情

北京著名画家 周智慧 油画

Page 26: 审美距离和移情

●●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要保持距离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要保持距离

不即不离不即不离 距离不及——实用功利距离不及——实用功利 距离太过——不能欣赏和理解对象距离太过——不能欣赏和理解对象

Page 27: 审美距离和移情

二、移情说二、移情说●●亚里士多德 《修辞学》亚里士多德 《修辞学》

“ 那些无耻的石头又滚回平原”

“矛头兴高采烈的闯进他的 胸膛”

Page 28: 审美距离和移情

鲦鱼出游从容,是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鱼乐也!

子 非 鱼,子 非 鱼,

安 知 鱼 之安 知 鱼 之乐 ?乐 ?

子非 我,安之我不知鱼之乐?

Page 29: 审美距离和移情

古希腊建筑中主要的三种柱式古希腊建筑中主要的三种柱式::

◆◆多立克柱式多立克柱式

◆◆ 爱奥尼亚柱式爱奥尼亚柱式

◆◆ 科林斯柱式 科林斯柱式

Page 30: 审美距离和移情

多利克式柱子比例粗壮,开间比较小,檐部比较重,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的圆锥台,没有柱础,雄强的柱身从台基面上拔地而起。粗壮的多利克式柱子收分比较明显。

波塞多尼亚的第一希拉神殿

Page 31: 审美距离和移情

爱奥尼式柱子比例修长,开间比较宽,檐部比较轻,柱头是精巧柔和的涡卷,柱础复杂,看上去富有弹性,爱奥尼式柱子纤巧而又柔和。

Page 32: 审美距离和移情

科林斯式柱子的柱头宛如一棵旺盛的忍冬草,其余部分用爱奥尼式的。直到希腊晚期才形成独特的风格。忍冬草成为建筑的重要装饰题材。

Page 33: 审美距离和移情

罗 马

Page 34: 审美距离和移情

Page 35: 审美距离和移情

●● 移情作用的定义移情作用的定义

用简单的话说,它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用简单的话说,它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 没有生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 没有生命的东西 看成有生命的东西, 仿佛它也有命的东西 看成有生命的东西, 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

Page 36: 审美距离和移情

●●审美的移情作用的 特征:审美的移情作用的 特征: 一、审美的对象不是对象的实体,而一、审美的对象不是对象的实体,而

是对象的形象。是对象的形象。 二、 审美的主体不是实用的 自我,而二、 审美的主体不是实用的 自我,而

是观照的 自我。是观照的 自我。 三、主体和对象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三、主体和对象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

系,而是 统一的关系。系,而是 统一的关系。

Page 37: 审美距离和移情

主客融合,物我同一主客融合,物我同一

由我及物—把我的感情移注于物由我及物—把我的感情移注于物由物及我—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由物及我—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

美感美感 ,,其实不过是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其实不过是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往复回流而已

Page 38: 审美距离和移情

三、格式塔同形同构说三、格式塔同形同构说

Page 39: 审美距离和移情

11 、、格式塔心理学简介格式塔心理学简介

诞生:诞生: 2020 世纪初发源于德国, 针对世纪初发源于德国, 针对构造主义心理学提出。格式塔是德语构造主义心理学提出。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Gestalt的音译,相当于英文的音译,相当于英文 ConfigConfigurationuration,含有“完形”、“整体”、,含有“完形”、“整体”、“全境”的意思,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全境”的意思,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

创始人物: 韦特墨、考夫卡、库洛创始人物: 韦特墨、考夫卡、库洛

Page 40: 审美距离和移情

22 、阿恩海姆简介、阿恩海姆简介 阿恩海姆阿恩海姆 (Rudolf Arnheim) (Rudolf Arnheim) 美国著名心美国著名心

理学家、美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 库理学家、美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 库洛的追随者,格式塔心理学最主要代 表,洛的追随者,格式塔心理学最主要代 表,毕生从事教 育和艺术心理方面的研究,颇毕生从事教 育和艺术心理方面的研究,颇有成就。有成就。

著作著作 ::《表现性的优先地位》、《艺 术与《表现性的优先地位》、《艺 术与视知 觉》、《走向艺术心理学〉等。其中视知 觉》、《走向艺术心理学〉等。其中《艺术与视知 觉》《艺术与视知 觉》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扛鼎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扛鼎之作。之作。

Page 41: 审美距离和移情

33 、观点、观点:: 自然物的运动、形状、自然物的运动、形状、

色彩是支配它们或创色彩是支配它们或创造它们的力的作用的造它们的力的作用的结果结果。。

““自然物的形状,往往是物理力作自然物的形状,往往是物理力作用之后 留下的痕迹,才把自然物的用之后 留下的痕迹,才把自然物的形状创造出来。大海波浪所具有的形状创造出来。大海波浪所具有的那种富有运动感的曲线,是由于海那种富有运动感的曲线,是由于海水的上 涨力受到海水本 身的重力的水的上 涨力受到海水本 身的重力的反作用之后才 弯曲过来的;树干、反作用之后才 弯曲过来的;树干、树枝和花朵的那些弯曲的、盘旋的树枝和花朵的那些弯曲的、盘旋的或隆起的形状,同样也保持和复现或隆起的形状,同样也保持和复现了一种生长力的运动。” 了一种生长力的运动。”

Page 42: 审美距离和移情
Page 43: 审美距离和移情
Page 44: 审美距离和移情

人内在的感人内在的感情活动也受情活动也受到力的支配到力的支配

Page 45: 审美距离和移情

如果外物中展示的力的式样和人的心理中如果外物中展示的力的式样和人的心理中展示的力的式样相类似,即外部事物运动展示的力的式样相类似,即外部事物运动和形状同人的心理同形同构,那么外物能和形状同人的心理同形同构,那么外物能引起人相应的感情活动。外物本身就能表引起人相应的感情活动。外物本身就能表现人的感情现人的感情 。。人并不是把自己的情感移人并不是把自己的情感移植到外物身上,而是外物的运动和形状本植到外物身上,而是外物的运动和形状本身就是一种表现,它们表现了某种人类情身就是一种表现,它们表现了某种人类情感。感。

Page 46: 审美距离和移情

舞蹈演员在用动作 表现悲哀的情感时,几乎都是舞蹈演员在用动作 表现悲哀的情感时,几乎都是一致的,这些动作“ 看上去都是缓慢的,每一种一致的,这些动作“ 看上去都是缓慢的,每一种动作的 幅度都很小, 每一个舞蹈动作的 造型也大动作的 幅度都很小, 每一个舞蹈动作的 造型也大多呈曲线形式,呈现出的张 力也都比较小;动作多呈曲线形式,呈现出的张 力也都比较小;动作的方向看上去是是变化,很不确定;身体看上去的方向看上去是是变化,很不确定;身体看上去似乎是在重力的支配下活动着,而不是在一 种内似乎是在重力的支配下活动着,而不是在一 种内在的主动的 力量的支配下活动着。”这样的舞蹈在的主动的 力量的支配下活动着。”这样的舞蹈动作恰恰和 悲哀的心理活动是异质同构的,因此,动作恰恰和 悲哀的心理活动是异质同构的,因此,我们能在这些舞蹈动作中 见到悲哀。不仅舞蹈动我们能在这些舞蹈动作中 见到悲哀。不仅舞蹈动作,而 且落日的 余晖,飘零的落叶,微微泛起涟作,而 且落日的 余晖,飘零的落叶,微微泛起涟漪的清澈的泉水都可以因为和我们的情感活动的漪的清澈的泉水都可以因为和我们的情感活动的力的模式同形同构而被 认为是美。 力的模式同形同构而被 认为是美。

Page 47: 审美距离和移情

上述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异质同构说有其上述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异质同构说有其合理因素,这一学说用外在世界(物理)合理因素,这一学说用外在世界(物理)与内在世界(心理)的“力”在形式结构与内在世界(心理)的“力”在形式结构上的对应关系,对审美性质的来源真正做上的对应关系,对审美性质的来源真正做了某些解释,指出,“一定的形式结构,了某些解释,指出,“一定的形式结构,因为同构感应,引发人们特定的 知觉情感,因为同构感应,引发人们特定的 知觉情感,从而具有审美素质。从而具有审美素质。

Page 48: 审美距离和移情

44 、、移情说与同形同构说的移情说与同形同构说的区别区别

移情说侧重主体—美是(有选择移情说侧重主体—美是(有选择性的)外物与人心相 融合的结果性的)外物与人心相 融合的结果

同形同构说侧重客体——美在外同形同构说侧重客体——美在外物本身物本身

Page 49: 审美距离和移情

题画松

万草已凉露

开国披古松

青山遍沧海

此树生何峰

孤根邈无倚

直立撑鸿蒙

端如君子身

挺如壮士胸

——李商隐

Page 50: 审美距离和移情

淮上与友人别

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

无名

淡黄柳

三眠未歇

乍到秋时节

一树斜阳蝉更咽

曾绾灞陵离别

絮已为萍凤卷叶

空凄切

长条莫轻折

苏小恨

倩他说

尽飘零

游冶章台客

红板桥空 湔裙人去

依旧晓风残月

——纳兰容若

Page 51: 审美距离和移情

春山淡冶而如

笑 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

Page 52: 审美距离和移情

文森特·凡高 Vincent van Gogh(1853 ~ 1890) :荷兰画家。代表作:《向日葵》、《鸢尾花》。绘画风格:炙烈的色彩,如火的激情。

Page 53: 审美距离和移情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明太祖朱元璋第 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写意画艺术大师。绘画风格: 冷峭凝练、生硬狂猛。

Page 54: 审美距离和移情

四、内摹仿四、内摹仿

Page 55: 审美距离和移情

11、内摹仿学说简介、内摹仿学说简介 内摹仿说是移情说的一种内摹仿说是移情说的一种 代表人物: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 谷鲁代表人物: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 谷鲁斯斯

Page 56: 审美距离和移情

22、观点:摹仿和游戏是本能,审美活动中二者、观点:摹仿和游戏是本能,审美活动中二者联系在一起,摹仿是审美活动的主要 内容。审美联系在一起,摹仿是审美活动的主要 内容。审美的摹仿不同于一般知觉的模仿,审美知觉仅表现的摹仿不同于一般知觉的模仿,审美知觉仅表现为心理的反应,不外露,故称内模仿,亦称象征为心理的反应,不外露,故称内模仿,亦称象征性模仿,是审美活动中复杂的生理、心理现象,性模仿,是审美活动中复杂的生理、心理现象,是主体根据审美对象的形态、动作及运动的外在是主体根据审美对象的形态、动作及运动的外在状态,在内心作出的 相应的模拟和重复,即人体状态,在内心作出的 相应的模拟和重复,即人体感官内部产生的一种潜在的模仿。感官内部产生的一种潜在的模仿。

Page 57: 审美距离和移情

汤姆生在观照花 瓶时的反应: “双眼盯着瓶底 ,双足就压在地上。接着随着瓶底向上提起,她自己的身体也向上提起,随着瓶体 上端展宽的瓶口的向下压力,自己也微微感觉到头部的向下压力,……有一套完整的平均分布的身体适应活动伴随着对瓶的观照。”——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Page 58: 审美距离和移情

33、内模仿的美学意义、内模仿的美学意义指出了美感的生理基础,有人把它称为指出了美感的生理基础,有人把它称为审美筋肉论或者艺术生理学审美筋肉论或者艺术生理学。。

Page 59: 审美距离和移情

颜真卿( 708——784),字清臣,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 字体方严正大、雄浑拙朴、大气磅礴,世称颜体,在书法史上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作品:《多宝塔感应碑》、《大唐中兴颂》、《颜家庙碑》。

黄山谷: “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褚薛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外。”

苏轼: “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 能事毕矣。”

《多宝塔感应碑》

Page 60: 审美距离和移情

柳公权 ( 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筋柳骨”。字体方圆兼施,平正精确,挺拔清朗,世称‘柳体 “。作品:《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功德碑》。

《玄秘塔碑》

Page 61: 审美距离和移情

赵孟頫 ,字子昂,号松雪,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宋宗室,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年十四,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后,他作为南宋遗逸而仕元朝,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他生 前“被遇五朝,官居一品,史满天下 ”。死后封魏国公 ,谥号文敏。

字体秀媚圆润,袅娜轻盈。《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

Page 62: 审美距离和移情
Page 63: 审美距离和移情

在上述例子中,筋肉运动起源于摹仿。筋肉在上述例子中,筋肉运动起源于摹仿。筋肉运动有时为了摹仿,有时为了适应,当外物运动有时为了摹仿,有时为了适应,当外物没有动作可摹仿时,感官就适应外物, 产生没有动作可摹仿时,感官就适应外物, 产生种种生理变化。下面我们以几首中国古典诗种种生理变化。下面我们以几首中国古典诗词为例说明之。词为例说明之。

Page 64: 审美距离和移情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桥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

李白

忆秦

Page 65: 审美距离和移情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

Page 66: 审美距离和移情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

案》

Page 67: 审美距离和移情

春花秋月何时

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

风故国不堪回首

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

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

煜 虞美人

Page 68: 审美距离和移情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

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

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

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

——林逋

Page 69: 审美距离和移情

总之,距离说和移情说是研究美感情感因素的有影响的两种总之,距离说和移情说是研究美感情感因素的有影响的两种理论。理论。

Page 70: 审美距离和移情

结束语:

把我们的胸襟像一朵花似地展开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了解它的意义体味它深沉的境地 ——宗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