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國國 國國 () 國 國國國國國 國 國國國國國國國國 國 國國國 國 國國國國國 國 國國國國國 國 國國國 國 國國國國 國 國國國 國國 國 國國 國 國國國國 國國 國 國國國國國 國國國 () 國國國國 國國國國國國國 國國國國 國國國國國國國 國國國國 國國國國

國文(二)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國文(二). 第 一 課 海灘上種花 第 二 課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第 三 課 六國論 第 四 課 火車與稻田 第 五 課 送董邵南序 第 六 課 我和書 第 七 課 岳陽樓記. 第 八 課 琵琶行 并序 第 九 課 下棋 第 十 課 醉翁亭記 第十一課 呼蘭河傳選(二則) 第十二課 劉姥姥進大觀園 第十三課 題燕太子丹傳後 第十四課 樂府詩選. 一、特殊修辭介紹-排比 二、徐志摩的感情世界 三、課外補充   (一)雪花的快樂 (二)戀愛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第一課 海灘上種花. 回總目錄.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國文(二)

國文(二)第 一 課 海灘上種花

第 二 課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第 三 課 六國論

第 四 課 火車與稻田

第 五 課 送董邵南序

第 六 課 我和書

第 七 課 岳陽樓記

第 八 課 琵琶行并序

第 九 課 下棋

第 十 課 醉翁亭記

第十一課 呼蘭河傳選(二則)

第十二課 劉姥姥進大觀園

第十三課 題燕太子丹傳後

第十四課 樂府詩選

Page 2: 國文(二)

第一課 海灘上種花

一、特殊修辭介紹-排比二、徐志摩的感情世界三、課外補充  (一)雪花的快樂  (二)戀愛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回總目錄

Page 3: 國文(二)

一、特殊修辭介紹-排比

回目錄

2. 這單純的爛漫的天真是最永久最有力量的東西,陽光燒不焦他,狂風吹不倒他,海水沖不了他,黑暗掩不了他。

理論:用結構相似的句法,接二連三地表現出同範圍、同性質的意象,稱為「排比」。

實例:

3. 我們這樣醜陋的變態的人心與社會憑什麼權利可以問青天要陽光,問地面要青草,問飛鳥要音樂,問花朵要顏色?

說明:在形構上,本文多疊句,乃至累牘般的排比句,堆垛結果,反形成志摩散文特殊穠麗、誠摯、強烈的風

格 美,特具鮮明的個人色彩。

1. 他就知道拿花來栽,拿水去澆,只要那花在地上站直了他就歡喜,他就樂。

Page 4: 國文(二)

二、徐志摩的感情世界在徐志摩生命中有三個女人占重要地位。一九一五年,與張幼儀結褵。一九二○年秋,在倫敦與林徽音相識,旋即陷入情網。一九二二年,與張幼儀離異,育有二子。一九二五年初,與陸小曼戀愛,二人結識時,陸氏已羅敷有夫(其夫王賡,亦志摩友人)。一九二五年三月,次子德生(彼得)因病夭折。一九二六年八月,與陸小曼訂婚;同年十月,在北京結婚。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徐志摩由南京搭機飛北平,飛機觸山失事,遇難而死,年僅三十六。

下一頁

Page 5: 國文(二)

回目錄

◎張幼儀 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很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徐志摩我已經放手讓感情操縱我的生命,我愛,我在,至於是在天堂或者是在地獄,我都不能怨。

◎徐志摩寫陸小曼 要多少相思 才能換上天的一點同情?

◎徐志摩對林徽音 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的感情世界

Page 6: 國文(二)

三、課外補充-(一)雪花的快樂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裡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颺,飛颺,飛颺,──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颺,飛颺,飛颺,──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裡娟娟的飛舞,認明了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裡探望── 飛颺,飛颺,飛颺,──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藉我的身輕,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說明:此詩寫於與張幼儀離異後,重新追求自由戀愛的心情寫照。

下一頁

Page 7: 國文(二)

課外補充-(二)戀愛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戀愛他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他來的時候我還不曾出世;太陽為我照上了二十幾個年頭,我只是個孩子,認不識半點愁;忽然有一天──我又愛又恨那一天──我心坎裡癢齊齊的有些不連牽,那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的上當,有人說是受傷──你摸摸我的胸膛──他來的時候我還不曾出世,戀愛他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這來我變了,一隻沒籠頭的馬,跑遍了荒涼的人生的曠野;

下一頁

Page 8: 國文(二)

課外補充-(二)戀愛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又像是那古時間獻璞玉的楚人,手指著心窩,說這裡面有真有真,你不信時一刀拉破我的心頭肉,看那血淋淋的一掬是玉不是玉; 血!那無情的宰割,我的靈魂!是誰逼迫我發最後的疑問?

疑問!這回我自己幸喜我的夢醒,上帝,我沒有病,再不來對你呻吟!我再不想成仙,蓬萊不是我的分;我只要這地面,情願安分的做人,──從此再不問戀愛是什麼一回事,反正他來的時候我還不曾出世! (一九二五年)

回目錄

Page 9: 國文(二)

第二課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一、特殊修辭介紹-轉品

二、王維與孟浩然之比較

三、課外補充-

  (一)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二)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四、相關知識補充-月份之代稱詞 回總目錄

Page 10: 國文(二)

一、特殊修辭介紹-轉品 理論:一個詞彙,改變其原來詞性而在語文中

出現,稱為「轉品」。

實例:1.  與山僧「飯」訖而去 2.  輞水「淪漣」,與月上下 3.  露「溼」青皋 4.  「麥」隴朝雊 

名詞作動詞

名詞作形容詞形容詞作動詞

名詞作動詞

回目錄

Page 11: 國文(二)

二、王維與孟浩然之比較

人  物 王  維 孟 浩 然字  號 字摩詰,世稱王右丞,詩佛 世稱孟襄陽生命情調 年二十一中進士,官至尚書

右丞,因功成身退,寧靜樂觀

少好節義,嘗隱於鹿門山,科第不順,因懷才不遇,時露寂寞傷懷之情

詩  風 詩格高妙,後期山水田園詩淡遠閒靜

其詩風格清遠,語言明澈

著  作 〈王摩詰全集〉 〈孟浩然集〉相  關評  論

蘇軾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李白云:「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王維與孟浩然雖同為盛唐自然派詩人,但卻因仕途成就不同而風格略異,常成為後世比較的對象。

回目錄

Page 12: 國文(二)

(一)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二)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三、課外補充語譯

語譯

題解 回目錄

Page 13: 國文(二)

題解:二詩皆選自〈王右丞集〉。前者為五

言律詩,詠初秋野之景,清適宜人。

後者為七言律詩,寫輞川久雨,作

者獨居之感。二詩皆流露出恬淡閒

適的氣息。

課外補充

回上文

Page 14: 國文(二)

課外補充語譯:寒秋的山色變得更深綠了,潺潺的秋

水緩緩地流著。我拄著手杖,佇立在柴門外,迎著晚風聽暮蟬鳴叫。渡口處只賸落日餘暉在水面,村落裡裊裊升起縷縷炊煙。剛好碰到你喝醉了歸來,在我的門前縱情高歌。

回上文

Page 15: 國文(二)

課外補充語譯:一連下了好幾天的雨,空疏的樹林裡,炊飯的

煙火也緩緩地升起。原來是種田的人家蒸著藜菜,煮著黍米,要送到東邊的田野裡。一片廣大的水田上,白鷺上下飛舞著,夏天濃陰的樹木裡,黃鶯不停地鳴叫著。我在山中習慣寧靜生活,早上喜歡看那開放的槿花,在松下吃清素的齋菜,常常採摘那帶露的葵菜。我這個村野老人已經不再與人爭奪地位了,海鷗還為了什麼懷疑我呢?

回上文

Page 16: 國文(二)

四、相關知識補充-月份之代稱詞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孟春 仲春 季春 孟夏 仲夏 季夏楊月 杏月 花月 農月 榴月 荷月 蠶月 蒲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孟秋 仲秋 季秋 孟冬 仲冬 季冬蟬月 桂月 菊月 陽月 葭月 臘月瓜月 楓月 小陽春

霜月

本課首句「近臘月下」意即「快十二月了」。據中國民間所傳,各月皆有其特殊名稱,整理於下表:

回目錄

Page 17: 國文(二)

第三課 六國論 

一、特殊修辭介紹-映襯

二、文體介紹-論

三、課外補充-蘇轍〈六國論〉

四、相關知識補充-矛

回總目錄

Page 18: 國文(二)

一、特殊修辭介紹-映襯 理論:在語文中,把兩種不同的,特別是相反的觀念

   或事實,對列起來,兩相比較,從而使語氣增

   強,使意義明顯的修辭方法,稱為「映襯」。實例:1.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2.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

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4.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回目錄

Page 19: 國文(二)

二、文體介紹-論

  按韻書:「論者,議也。」梁〈昭明文選〉所載,論有二體:一曰「史論」,乃史臣於傳末作論議,以斷其人之善惡,若司馬遷之論項籍、商鞅是也;二曰「論」,則學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事人物,或評經史之言,正其訛謬,如賈生之論秦過、江統之論徙戎、柳子厚之論守道、守官是也。

回目錄

Page 20: 國文(二)

三、課外補充-蘇轍〈六國論〉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安於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於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間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題解

回目錄

Page 21: 國文(二)

課外補充題解:本篇屬於論辯類的古文,也是一篇史

論的文章。蘇轍借戰國時六國-韓、趙、魏、齊、楚、燕的史實,縱論六國所以被秦國滅亡的原因。本段大意是在說明當時六國昧於眼前的小利,而撕毀盟約,自相殘殺,使秦人坐收漁利,致使六國先後遭滅亡的命運。其議論,可謂別開生面,而自創一說。 回上文

Page 22: 國文(二)

四、相關知識補充-矛

  矛,刺殺兵器。上古稱矛,唐以後叫槍,長一丈八尺的矛也稱槊。由矛頭和長柄組成。原始社會有石矛、骨矛,用做狩獵工具。而後用於直刺、扎挑和投擲的一種長桿格鬥兵器。

回目錄

圖源出處:中華古文明大圖集-社稷,宜新文化,第 131 頁

Page 23: 國文(二)

第四課 火車與稻田 

一、特殊修辭介紹-摹寫

二、趣味閩南語-諺語、歇後語

三、耕織圖

回總目錄

Page 24: 國文(二)

一、特殊修辭介紹-摹寫 理論:對事物的各種感受,加以形容描述,稱為「摹

寫」。摹寫的對象,包括聽覺、嗅覺、味覺、

觸覺等的感受。實例:1.火車來了,噹噹噹噹噹──。2.父親正在拔草,右手抓住草梗最底下一截,噗一聲,草根與碎土隨著手勢離地而起。

4.火車進站了,震耳的磨鐵聲混和長長一聲「汽──」。

回目錄

3.火車到了,空 空 空  ──。

Page 25: 國文(二)

二、趣味閩南語-諺語、歇後語

(一)諺語1.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拜鋤頭 2.頂司管下司,鋤頭管畚箕3.四月初八,一點雨,一尾蟲,一個娘仔嫁九個翁

 4.四月芒種雨,五月無焦土,六月火燒埔 

飲水思源各有管轄

因四月初八下雨不利收成,連帶此日出生的女子,婚姻也受詛咒。(翁指丈夫)

芒種日下雨,整個五月都會下雨,六月則是酷熱天。

下一頁

Page 26: 國文(二)

趣味閩南語-諺語、歇後語(二)歇後語1.墓仔埔放炮2.六月芥菜3.阿婆仔吹粿4.石門水庫淹大水5.十二月天睏厝頂6.黑矸仔裝豆油7.青瞑看戲8.賣鴨卵的車倒擔

吵死人假有心

倒貼擋不住凍霜

無塊看跟人笑

看破回目錄

Page 27: 國文(二)

三、耕織圖

耖/耖是耕後將土塊打碎整平,以待播種。此法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到唐宋時期更加完善。

耨/耨是鬆土除草的意思。

耘/耘是一種中耕方法,是播種之後、收穫之前的田間管理。

秋收回目錄

Page 28: 國文(二)

圖源出處:中華古文明大圖集-神農,宜新文化,第 216 頁。 回上文

Page 29: 國文(二)

圖源出處:中華古文明大圖集-神農,宜新文化,第 217 頁。 回上文

Page 30: 國文(二)

圖源出處:中華古文明大圖集-神農,宜新文化,第 217 頁。回上文

Page 31: 國文(二)

秋收

圖源出處:中華古文明大圖集-神農,宜新文化,第 217 頁。回上文

Page 32: 國文(二)

第五課 送董邵南序

一、特殊修辭介紹-婉曲法、借代法

二、韓愈的文學主張與影響

三、韓愈軼事

回總目錄

Page 33: 國文(二)

一、特殊修辭介紹(一)婉曲法1.曲折:用紆徐的言辭來代替直截的表達,故意使

文句與含義紆曲。2.微辭:把不願直陳的話,避開正面,用側面來表達,使人在隱微婉曲的文辭中,體味那隱藏不露的巧意。

3.吞吐:不以直率噴薄的筆法來表達辭意,而只在將說未說之時,強自壓抑,用吞多吐少的語句,欲放還收。

4.含蓄:以撇開正面,不露機鋒的句子,從側面道出,但不說盡,使情餘言外,要讀者自去尋譯,方感意味深長。

下一頁

Page 34: 國文(二)

特殊修辭介紹  本文末段「為我弔望諸君之墓,而觀於其巿,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韓愈托董生代其向望諸君、屠狗者致意:「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表面上是向古人昭告,實則向董生暗示「明天子在上」,既然如此,董生又何必千里迢迢北上覓求遇合,勸阻之意在婉曲中昭然若揭。

(二)借代法1.連不得志於「有司」

2.復有昔時「屠狗者」乎 

古代官吏各有司職,此處借指主持進士考試的主考官。

本指屠狗為業的人,在此借指燕、趙之地不得志的豪俠義士。

回目錄

Page 35: 國文(二)

二、韓愈的文學主張與影響(一)文學主張1.載道文學觀:韓愈認為寫作文章的目的,在於

「載道」,也就是以古文宣傳儒家道德教化,故而排斥佛老。

2.提倡古文運動:為了矯正當時文壇內容空洞、華而不實的風尚,排除六朝以來駢儷文體,恢復三代兩漢時代自然、質樸的文體。

(二)文學影響1.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稱頌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2.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鈔〉,率先將韓愈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回目錄

Page 36: 國文(二)

三、韓愈軼事1.韓愈被貶潮州,某日出巡,車駕被一僧人所衝撞,侍者隨即將此僧人帶到韓愈面前聽候發落。原來此位僧人正是法號「無本」的賈島。賈島告訴韓愈自己正在吟誦詩句,斟酌苦思「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之「敲」字,究竟該用「推」字或「敲」字,一時不察才衝撞了韓愈車駕。韓愈一聽十分高興,當下便與賈島研究討論。最後決定選定「敲」字,「推敲」一詞即由此而來。經過此事件,二人成為莫逆之交,賈島後來還接受了韓愈的勸說,還俗讀書。

下一頁

Page 37: 國文(二)

韓愈軼事

2. 潮州任內,惡溪中的鱷魚,常上岸吞食生畜,搗毀人民家產,弄得百姓人心惶惶。於是韓愈宰殺一羊一豬,親自到溪旁祭拜,並且作〈祭鱷魚文〉一文,厲言恫嚇。結果一夜之間,溪中風雷暴起,豪雨漲溪,鱷魚為之西徙六十里。

回目錄

Page 38: 國文(二)

第六課 我和書

一、特殊修辭介紹-引用

二、梁實秋談讀書

三、古代名人讀書名言

四、現代名人讀書名言

回總目錄

Page 39: 國文(二)

一、特殊修辭介紹-引用 理論:語文中援用別人的話或典故、俗語等等,稱為

「引用」。引用是利用一般人對權威的崇拜及對大眾意見的尊重,以加強自己言論的說服力。

實例:1.《晉書.皇甫謐傳》說:「謐耽玩典籍,忘寢與食,

時人謂之書淫。」2.西方書癡「麵包可少而書不可少」的崇高境界,以及《北史.李謐傳》上「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

3.班乃特說得好:「一本好書之是否為好書,以及你配不配稱它做好書,要看你是否已讀完它。」

回目錄

Page 40: 國文(二)

二、梁實秋談讀書   梁實秋對讀書有獨到的見解。他說:「一部篇幅多的作品,令人望而生畏,莫以為需要等待一個夠長的空暇期間方可開卷,那樣等待往往即是長期的展緩。要讀,立刻就讀,此時此地立刻開始。」「讀書就像品茗一般,要細細的品味,更要深深的領略。」「一口氣讀完一部書,那部書多半是軟性讀物。第一流作品大概都是硬性的─有時竟像硬果一般的難以咬裂。所以不要性急,最好是固定的時間,採一定的速度,每日讀若干頁,持之以恆,久必竣事。」提到讀書秘訣,他說:「利用零碎的時間,古人所謂『枕上、馬上、廁上』,亦無非是教人隨時努力讀書而已。」

回目錄

Page 41: 國文(二)

三、古代名人讀書名言

西漢劉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回目錄

東漢王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

清王豫:「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戰國荀子:「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清黃宗羲:「學則智,不學則愚。」清申涵光:「學則樂,君子無處非學,故無處非樂。」

唐韓愈:「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業精於勤,荒於嬉。」

唐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Page 42: 國文(二)

四、現代名人讀書名言—中國

劉真:「一個人不能一天不吃飯,也不應該一天不讀書。吃飯為『維持生命』所必需;讀書為『充實生命』所必需。做為一個『現代人』,兩者同樣重要。」

黎東方:「讀書大概好比煮飯一樣,火候到時顆顆米全熟,然而火力卻是慢慢蓄積起來的。」

吳大猷:「為自己而念書,不在功名利祿、應付考試,這種動機單純求知,是天下一大快事。」

東方白:「好書如明鏡,使人人在書中看到他自己。」

臧克家:「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下一頁

Page 43: 國文(二)

現代名人讀書名言—西洋

斯邁爾斯:「人的品格可從他所讀的書判斷,猶如可從他交往的朋友判斷出來一樣。」

南恩:「裡面沒有書籍的屋子,好像沒有窗戶的樓房。」

約翰.羅斯金:「書只有在被人再三反覆閱讀,並且引用時,才算是有用的。」

柯里葉爾:「書籍是幼年人的導師,是老年人的侍者,在岑寂的時候,書籍使我們歡娛,遠離一切的痛苦。」

孟德斯鳩:「愛好讀書,可使人將生活中的厭倦時辰變為愉快時分。」

回目錄

Page 44: 國文(二)

第七課 岳陽樓記

一、特殊修辭介紹-借代

二、范仲淹〈岳陽樓記〉雨景、晴景對比

三、相關圖片-岳陽樓、洞庭湖

回總目錄

Page 45: 國文(二)

一、特殊修辭介紹-借代

理論:在談話或行文中,放棄經常使用的本名  或語句不用,而另找其他名稱或語句來  代替。

實例:

1. 「錦鱗」游泳

2.居「廟堂」之高處

3. 「江湖」之遠

代魚兒

代朝廷

代草野回目錄

Page 46: 國文(二)

二、范仲淹〈岳陽樓記〉雨景、晴景對比

雨   景 晴   景視覺 日星隱耀 山岳潛形 上下天光 一碧萬頃聽覺 陰風怒號 虎嘯猿啼 沙鷗群鳴 漁歌互答

嗅覺 冷風撲鼻 久雨霉濃 岸芷汀蘭 芳香盈鼻

觸覺 霪雨霏霏 溼黏難適 和風煦日 體舒氣爽

情境 滿目蕭然 感極而悲 把酒臨風 其喜洋洋

意境 去國懷鄉 憂讒畏譏 心曠神怡 寵辱偕忘

回目錄

Page 47: 國文(二)

三、相關圖片-岳陽樓

圖源出處:中國大陸風光名勝,將門文物出版,民八七年,第 123 頁下一頁

Page 48: 國文(二)

相關圖片-洞庭湖

圖源出處:中國古文明大圖集— 文淵,宜新文化,第 210 頁回目錄

Page 49: 國文(二)

第八課 琵琶行并序

一、特殊修辭介紹-譬喻

二、文學理論補充-古體詩與樂府詩

三、琵琶釋名

四、琵琶行圖軸

回總目錄

Page 50: 國文(二)

一、特殊修辭介紹-譬喻 理論:譬喻是常用的修辭方法,其中又可細

  分為:1.明喻:凡「喻體」、「喻詞」、「喻依」

三者具備的譬喻。2.略喻:凡省略「喻詞」,只有「喻體」、

「喻依」的譬喻。3.借喻:凡省略「喻體」、「喻詞」,只剩

「喻依」的譬喻。實例

回目錄

Page 51: 國文(二)

回上文

1. 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明喻兼映襯)2.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略喻省

「如」字)3.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借喻兼對偶)4. 水泉冷澀絃凝絕。(略喻)

5.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借喻兼對偶)

6. 四絃一聲如裂帛。(明喻)

7.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明喻)

實例:

Page 52: 國文(二)

二、文學理論補充-古體詩與樂府詩 古 體 詩 樂 府 詩

名 稱 古詩之名始於唐,係別於近體詩而言

本官署之名稱,始於漢武帝之設立

作 者 年世緜邈失其姓名外,大多為有名文人之作品

來源包含民間採集和士人仿作,前者大抵失其姓名

音樂性 不配樂,不可歌,只可誦 可被管絃(中唐元、白新樂府不可歌)

形 式 句式多較嚴整,多五、七言,亦見雜言

句式自由、多長短句

發 展 五言詩起於東漢班固〈詠史詩〉,七言詩始於曹丕〈燕歌行〉

起於西漢,盛於魏晉南北朝

影 響 五言絕句自五言古詩來 五言古詩自樂府發展來,七言絕句源自南北朝樂府小詩

回目錄

Page 53: 國文(二)

三、琵琶釋名   蓋自秦、漢、三國、六朝至隋唐時期,「琵琶」一詞乃為多種抱彈式撥弦樂器之總稱。以琵琶為樂器之名者,始見於東漢末劉熙〈釋名.釋樂器〉云: 「枇杷本出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卻曰杷,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可知「枇」與「杷」原為抱彈弦樂器上之二種彈奏手法也。約至晉代以後,方由琴瑟之屬聯繫而及至新創「琵琶」二字。是以漢唐之時,凡以所謂「推手前曰枇,引手卻曰杷」之抱彈樂器者,一律統稱為「琵琶」。直至宋代,琵琶一詞才由廣義而狹義,用以專指梨腹四弦之曲項琵琶為主,而沿用至今。回目錄

Page 54: 國文(二)

四、琵琶行圖軸

圖源出處:中華古文明大圖集-文淵,宜新文化,第 229 頁

回目錄

Page 55: 國文(二)

第九課 下棋一、特殊修辭介紹-引用

二、課外補充-

  (一)梁實秋曾自述雅舍的由來

  (二)文章製造機

  (三)侍女妙答

三、弈棋圖回總目錄

Page 56: 國文(二)

一、特殊修辭介紹-引用

2. 暗用:引用時不曾指明出處。

宋人筆記曾載有一段故事:「李訥僕射,性卞急……都忘其恚矣。」(〈南部新書〉)

(1)這時節你「行有餘力」便可以點起一枝煙。

1. 明引:明白指出所引的話出自何處。

(2) 自古博弈並稱,全是屬於賭的一類,而且只是比「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略勝一籌而已。 

(3) 這是一種「鬥智不鬥力」的遊戲。  (4) 常有有閒階級的人士下棋消遣,「不為無益之

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  回目錄

Page 57: 國文(二)

二、課外補充-(一)梁氏自述雅舍由來

  「抗戰期間,我在重慶。五四大轟炸那一年,我疏散到北碚鄉下。吳景超、龔業雅伉儷也一同疏散到北碚。景超是我清華同班同學,業雅是我妹妹亞紫北平女大同班同學,我和他們合資在北碚買了一幢房子,房子在路邊山坡上,沒有門牌,郵遞不便。有一天晚上景超提議給這幢房子題個名字,以資識別。我想了一下說,『不妨利用業雅的名字名之為「雅舍」』,第二天我們就找木匠做了一個木牌,用木樁插在路邊,由我大書『雅舍』二字於其上,雅舍名緣來如此,並非如某些人之所誤會以為是自命風雅。」

下一頁

Page 58: 國文(二)

課外補充-(二)文章製造機

  梁實秋前半生教書,常自諷「教書匠」。後半生從事譯著,自嘲為「爬方格動物」。既老,又遭降格,給女兒文薔的信中說:「 XX 報電話來了,說葉公超死了,限我一小時內寫一篇文字,第二天未見刊出,原來是尚未死。今天他死了,可以刊出了。 XX� 報不饒我,也要我寫一篇,限兩小時交卷,也只好寫了,像一架製造文章的機器。」

下一頁

Page 59: 國文(二)

課外補充-(三)侍女妙答

  有一次,梁實秋與女兒文薔及親朋好友到漁家莊餐廳歡宴,酒菜齊全,唯獨白飯久等不來。經一催二催之後,仍不見白飯蹤影。梁先生不耐,俟服務小姐入室上菜之際,戲問曰:「怎樣飯還不來?是不是稻子還沒收割?」服務小姐連眼都沒眨一下,答稱:「還沒插秧呢!」

回目錄

Page 60: 國文(二)

三、弈棋圖

文人墨客愛下圍棋,不管是在雅室之內,還是在山上大石旁,棋手馬上就會全身心投入,不少仕女亦精通棋路,弈棋是一種高雅的享受。  圖源出處:中國古文明大圖集-世風,宜新文化,第 83、 84頁

回目錄

Page 61: 國文(二)

第十課 醉翁亭記

一、善用虛字

二、課外補充-歐陽脩〈憶滁州幽谷〉

三、歐陽脩軼聞趣事

四、相關知識補充-何謂投壺

回總目錄

Page 62: 國文(二)

一、善用虛字

  〈醉翁亭記〉繁用「也」、「而」等虛字的結果,造成全文舒緩從容、迂迴婉轉之風格,歷來評家以為該文之最特出處;羅大經於〈鶴林玉露〉中對歐文之善用虛字,甚且讚道:「韓柳用奇字、重字,歐陽唯用平常輕虛字,而妙麗古雅,自不可及。」

回目錄

Page 63: 國文(二)

二、課外補充-歐陽脩〈憶滁州幽谷〉

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遠近紅;

當年殷勤皆手植,而今開落任春風;

主人不覺悲華髮,野老猶能說醉翁;

誰與援琴親寫取,夜泉聲在翠微中。

回目錄

Page 64: 國文(二)

三、歐陽脩軼聞趣事(一)作文在三上  歐陽脩自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二)謹慎為文  歐陽脩到了晚年,仍常將舊作反覆修改,至半夜不眠。夫人勸阻他說:「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歐陽脩笑說:「不畏先生嗔,卻怕後生笑矣。」

下一頁

Page 65: 國文(二)

歐陽脩軼聞趣事(三)字斟句酌  歐陽脩曾為韓琦作〈相州晝錦堂記〉,文首有二句:「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韓琦收到此文,非常欣賞。數日後,歐陽脩又派人送來一抄本,此抄本與前抄本無異,只是在首二句各加一個「而」字─「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添加「而」字後,使文氣疏緩有致,可見歐陽脩字斟句酌之功夫。

資料來源:林子鈞著,〈六一居士歐陽脩〉,莊嚴出版社

回目錄

Page 66: 國文(二)

四、相關知識補充-何謂投壺  投壺是將矢投入壺中,視其入壺的多寡為勝負的一種禮,也可視為一種比賽、一種遊戲。大約是賓客為一方,主人及子弟為一方,「司射」擔任裁判兼記分員。其規則是矢頭先入的才得分;主客雙方輪流投,如果一方連續投,雖入亦不計分。勝的一方斟罰酒給不勝的一方喝。罰酒飲過之後,為勝利的一方安置一個籌碼 ─ 叫做「馬」,如果有一方已得了三「馬」,就飲一爵慶賀的酒。

回目錄

Page 67: 國文(二)

第十一課 呼蘭河傳選(二則)

一、特殊修辭介紹-誇飾

二、蕭紅的文字風格

三、「放河燈」和「放天燈」有何不同

回總目錄

Page 68: 國文(二)

一、特殊修辭介紹-誇飾 理論:誇飾是指在語文中描寫事物時,故意誇張鋪飾,使

之超過客觀的事實,以引人注意的一種修辭技巧。 實例:1. 破草房有上半間,買上二斗豆子,煮一點鹽豆下飯吃,就是一年。

2. 從胡同的東頭喊,胡同向西頭都聽到了。3. 不但頭髮亂了,就是那些疙瘩針也都跳出來了,好像這女人的髮捲上被射了不少的小箭頭。

4. 頭是禿的,一隻耳朵上掛著鉗子,瘦得像個乾柳條。5. 雖然他們的手也黑得夠厲害的,但總還認得出來那是手,而不是別的什麼,唯有他的手是連認也認不出來了。

回目錄

Page 69: 國文(二)

二、蕭紅的文字風格   蕭紅的文字特色,是一再的字句類疊或文意重複,例如「河燈被鬼托著投生」就寫了五次,這乃構成她文章的詩化、音樂性和舒緩性,同時並能在鋪陳情節的氣氛上,達到高度的情緒感染。蕭紅寫作文章有一種「跟著感覺走」的隨性自如,不欣賞的人例如蕭軍,就曾批評她結構鬆散,殊不知這正是蕭紅文字魅力的所在。

回目錄

Page 70: 國文(二)

蕭紅的文字風格1. 這一天若是每個鬼托著一個河燈,就可

得以脫生。2. 七月十五這夜生的孩子,怕是都不大好,

多半都是野鬼托著個蓮花燈投生而來的。3. 諸位男鬼女鬼,趕快托著燈去投生吧。4. 始終沒有覺得河燈是被鬼們托著走了的

感覺。5. 於是就真像被鬼一個一個的托著走了。

回上文

Page 71: 國文(二)

三、「放河燈」和「放天燈」有何不同   這兩個慶典儀式雖然對象不同:前者為「鬼」,後者為「人」;節日不同:前者在中元節,後者在元宵節,但同樣都具有「祈福」的美意,都是在黑暗裡點燈,然後隨著燈一個個的消失不見。  利用熱氣球原理製成的天燈,最早起源於三國時代,為諸葛孔明為了在城內傳遞軍情所製作,因此又稱為「孔明燈」。約在清道光年間,先民將天燈由大陸福建惠安、安溪傳入臺灣的十分寮地區,由於當地曾鬧過土匪,村民就向山中逃匿,待土匪走後,留守的人就在夜間放天燈作為信號,告知山上避難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由於當日正是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此後十分地區村民便在每年的這一天,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並向鄰村互報平安,因此天燈又有了「祈福燈」、「平安燈」的別稱。

回目錄

Page 72: 國文(二)

第十二課 劉姥姥進大觀園

一、特殊修辭介紹-轉品、鑲嵌

二、課外補充-公關有術

三、紅樓夢燈謎選

四、紅樓夢重要人物關係表回總目錄

Page 73: 國文(二)

一、特殊修辭介紹-轉品、鑲嵌(一)轉品說明:「轉品」修辭的運用可使語言簡省,新穎

  而具體,同時意蘊更加豐富。實例:1.賈母揀了一朵大紅的「簪」在鬢上

2.(劉姥姥)卻「鼓」著腮幫子名詞作動詞用的轉品,凸起脹大之意

名詞作動詞用的轉品,「簪」用來描述將折枝菊花視如髮簪插入頭髮的動作

下一頁

Page 74: 國文(二)

特殊修辭介紹-轉品、鑲嵌

(二)鑲嵌說著把一盤子花「橫三豎四」的插了一頭。 「鑲嵌」中的「鑲字格」,鑲入「三」、「四」的數字,是用以凸顯菊花「橫」的「豎」的插滿一頭的景象,並使文氣舒緩,語意鄭重而富趣味

回目錄

Page 75: 國文(二)

二、課外補充-公關有術

下一頁

  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時,還缺乏經驗,說話直來直去,見了鳳姐便直道鄉下家境艱難,只得求助。王熙鳳給了劉姥姥二十兩銀子,姥姥這才不虛此行。第二次拉贊助時,劉姥姥公關術大有長進,充分運用她老於世故的優勢,一下子拉來一百零八兩銀子的贊助。  劉姥姥的公關術「巧」。「功」,指創意,公關貴在創意,傑出的創意是公關的靈魂,它體現了公關者的水平和智慧。  第二次進榮國府求援時,劉姥姥隻字不提困難、求助這類的詞語。這次她打著答謝的旗號進榮國府,而且帶了棗子、野菜等土產作為禮物。話說得也巧:「好容易今年

Page 76: 國文(二)

課外補充-公關有術多打了兩石糧食,瓜果菜蔬也豐盛。這是頭一起摘下來的,並沒敢賣呢,留的尖兒,孝敬姑奶奶、姑娘們嘗嘗。姑娘們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膩了,吃個野菜兒,也算我們的窮心。」 既然是答謝來的,關係便是平等的,自己不但不用低三下四,對方也絕不會給臉色看。賈府也是個顧面子的大家,必定以禮相待。劉姥姥因此得以在榮國府住下,揭開她公關活動的序曲。 劉姥姥這位鄉下老太太,雖然沒什麼文化,但卻頗懂人情事故,每進大觀園,都為大觀園帶來許多笑聲,又達到目的,堪稱公關有術。

回目錄

Page 77: 國文(二)

(一)猴子身輕站樹梢(射一果名)(二)身自端方,體自堅硬。雖不能言,有言必應。

(射一用物)(三)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

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射一用物)(四)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因何鎮日亂

紛紛,只為陰陽數不同(射一用物)(五)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游絲一斷渾

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射一玩物)

三、紅樓夢燈謎選

荔枝

回目錄

硯臺

爆竹

算盤

風箏

Page 78: 國文(二)

四、紅樓夢重要人物關係表寧國公

榮國公

賈代化 賈敬 賈珍 賈蓉

賈代善 賈赦

尤氏(繼配) 秦可卿惜春

賈珠(早歿)

巧姐

王熙鳳 平兒(妾)

邢夫人

迎春

  史太君 (賈母) (*鴛鴦)

賈政李紈

賈璉

王夫人趙姨娘

元春(貴妃)

賈蘭

下一頁

Page 79: 國文(二)

紅樓夢重要人物關係表

註:「 」表示夫妻關係,*表示丫鬟

寶玉(*襲人、晴雯)

寶釵探春(趙姨娘生)賈環(趙姨娘生)

賈敏

林如海 林黛玉(*紫鵑)

史太君史湘雲

王熙鳳王夫人薛姨媽

薛姨媽薛蟠薛寶釵薛

回目錄

Page 80: 國文(二)

第十三課 題燕太子丹傳後

一、特殊修辭介紹

二、課外補充-陶淵明〈詠荊軻〉

三、相關圖片-秦始皇

回總目錄

Page 81: 國文(二)

一、特殊修辭介紹實例:

說明:

回目錄

始皇之道,異於齊桓,曹沬功成,荊軻殺身,其所遭者然也。這一句中有兩組對比,一組是君王的始皇、齊桓,這是背信與守信的對比;一組是刺客的荊軻、曹沬,這是失敗與成功的對比。在對比映襯之下,更顯出荊軻所遭遇的環境已大不同,及不能有所分辨的不智。除了映襯之外,此一例句還運用其他的修辭技巧:在「始皇、齊桓」之後不依序接「荊軻、曹沬」,而顛倒成為「曹沬、荊軻」,若將其約簡為「秦、齊,齊、秦」,則其形式符合頂真與回文修辭法的要求;「功成」與「殺身」兩個語詞中的動詞,一在後、一在前,這是錯綜修辭法中的交蹉語次。短短四句中,語意飽滿豐富而形式多變新奇,卻又不見斧鑿之痕,實是難得。

Page 82: 國文(二)

二、課外補充-陶淵明〈詠荊軻〉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雄髮指危冠,猛氣衝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廷。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說明

回目錄

Page 83: 國文(二)

課外補充-陶淵明〈詠荊軻〉說明:陶淵明〈詠荊軻〉詩,慷慨激昂、悲壯淋漓,充滿

豪放之氣,純由歌頌的立場寫荊軻。全詩共三十句,前二十六句藉敘事以讚揚荊軻,以「君子死知己」肯定荊軻的義氣,以「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讚揚荊軻的義行,以「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說明事雖不成,亦足令秦始皇膽戰心驚,故至篇末,雖有「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略帶貶意的感歎,卻只輕輕帶過,轉而以抒情的筆調,詠歎出「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肯定荊軻的行事,並藉荊軻以抒發其身處易代的不平之氣。與李翱由貶抑的角度進行議論,其間差異,至為明顯。

回上文

Page 84: 國文(二)

三、相關圖片-秦始皇

圖源出處:中華古文明大圖集-始祖,宜新文化,第 211 頁

回目錄

Page 85: 國文(二)

第十四課 樂府詩選

一、特殊修辭介紹-頂真

二、樂府詩整理

三、樂府的五種涵義

四、樂府詩與古體詩的比較

回總目錄

Page 86: 國文(二)

一、特殊修辭介紹-頂真

理論:前一句的結尾,作為下一句的起頭,稱為「頂   真」。在同一段語文中,有連續或不連續的幾   句,使用頂真法的,稱為「聯珠格」。實例: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可見。

回目錄

Page 87: 國文(二)

二、樂府詩整理(一)名義 1.官署:官掌國家祭典樂制。秦代已有;漢代更張,成立於漢武帝,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以蒐集和制作詩樂。

2.詩體:後人將樂府官署所採集和制作之詩樂稱為「樂府詩」。

(二)內容  從宋代郭茂倩編集〈樂府詩集〉來看: 1. 時代:上起唐虞,下迄五代。分為十二類,多民間歌謠,有士人所作、有胡樂。

2. 特色:語言、內容樸質。3. 以五言樂府最突出。 下一頁

Page 88: 國文(二)

樂府詩整理(三)形式1.常用歌(〈長恨歌〉)、行(〈琵琶行〉)、吟 (〈遊子吟〉)等為題。2.句數不限、句法參差、無須平仄對仗、押韻寬鬆 (偶數句須押韻)。

(四)其他   宋人長短句也稱樂府,如:〈東坡樂府〉;元人散曲也稱樂府,如:〈小山樂府〉(張可久的散曲集) 回目錄

Page 89: 國文(二)

三、樂府的五種涵義

1.漢代管理音樂的機構。2.最原始的民間歌詞。3.文學家新作的歌詞。4.文學家模仿歌詞作的詩,題目仍用原來

的題目。5.文學家模仿歌詞作的詩,題目自創。

回目錄

Page 90: 國文(二)

四、樂府詩與古體詩的比較

詩  體 樂 府 詩 古 體 詩

作  者 多為民間所作 多為士大夫作 

音樂意義 入樂,可歌  只可誦,不入樂

句  式 多長短句   多五、七言  

內  容 多敘事    多抒情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