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環環環環環環環環環環環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Upload
    loe

  • View
    8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環評法制之目的 最重要者,在於藉由所設計之程序性規範,令政府機關之行為,凡涉及環境影響者,均應將相關資訊呈現 – 非僅使公眾得以知悉,亦應使相關機關能於決策中將環境因素納入其最終考量 , 並確保行政機關之決定被充分考量及具備告知性( informed decisions ) 。 再者,隨環境科學之發展,政府部門亦愈加瞭解環保規範極需科學作為依據,惟相關資訊非僅存有 資訊缺口 ( data gaps ),亦具有 不確定性 ( scientific uncertainty ),因此,期能以環評法之 程序性規範 ,跨科際整合,以落實對環境之保護。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環評法制之目的bull 最重要者在於藉由所設計之程序性規範令政府機關之行

為凡涉及環境影響者均應將相關資訊呈現 ndashbull 非僅使公眾得以知悉亦應使相關機關能於決策中將環境因素納入其最終考量並確保行政機關之決定被充分考量及具備告知性( informed decisions)

bull 再者隨環境科學之發展政府部門亦愈加瞭解環保規範極需科學作為依據惟相關資訊非僅存有 資訊缺口( data gaps)亦具有 不確定性( scientific uncertainty )因此期能以環評法之 程序性規範跨科際整合以落實對環境之保護

bull 自民主觀點以言 Sunstein 教授指出依據 James Madison 提出之審議民主 (deliberative democracy) 要求 ndash

bull 必須存在有充分之資訊如此公民始得以真正做到監督政府以及從事意見之辯論

bull 將機關決策程序公開使大眾監督及大眾參與進而提升機關及程序透明及課責性( accountability ) 此亦符合行政法基本價值

bull 簡言之行政機關應於此等行政程序中實現程序基本價值

bull 透明( transparency )bull 課責 (accountability) bull 公眾參與 (public participation) bull 環評法制之程序設計在於使行政機關決策制定程序藉由

程序義務之附加及環境資訊之揭露得以透明化如此並可促進機關決定之可責性

bull 再者藉由程序義務之控制包括公眾參與之納入此等程序基本價值便得於環評法規範中獲得實現

bull (資訊揭露 公民參與)

bull 立法背景bull 原依行政院草案環境影響說明書及環境影響評估書之審查權限係交由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主導之惟經立法院委員會聯席審查意見及二讀程序朝野協商轉換為環評主管機關

bull 條文之改變bull 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同」環評主管機關審查修正為由目的事業主管機

關「轉送」環評主管機關審查(審查權因此轉移)bull 環說書或評估書未經完成審查前經開發許可者由環評主管機關函請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撤銷」亦修正為開發許可「無效」(否決權)(第 14條)

bull 增列環說書或評估書非經核准不得變更bull 1994年 12月 15 日三讀通過同年 12月 30 日總統公佈施行bull 重要增修( 20031 )第二階段環評「聽證」程序修正為「公聽會」bull 許可後無效之處理回歸行政程序法之規定將現行第 14條 1 項後段「並

由主管機關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註銷之」予以刪除回歸適用行政程序法之撤銷或廢止之規定

bull 於第 23 條增列 8 9 10 11 項規定仿照環境基本法空氣污染防制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等將公民訴訟條款納入

bull 應實施環評之對象與範圍bull 1 開發行為(個案環評)bull 環評法第 5 條規定所列之開發行為對於環境有「不良影

響之虞」(施行細則第 6 條)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bull (重大影響之虞者 ndash 二階環評 ndash 施行細則第 19 條)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即範圍認定標準」 --

正面表列(篩選制度 -- Screening) ndash bull 自所在位置規模(面積)等規定開發行為應實施環評之

條件 Ex 第 19 條遊樂區之開發bull 2 政策環評(環評法第 26 條)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 -- bull 與列舉之開發行為直接相關且經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核定之事項」有影響環境之虞者

bull 環評審查與開發許可分離bull 雙程序雙主管機關 ndash bull 「環評審查程序」與「開發許可程序」bull 「環評主管機關」與「目的事業主管機關」bull 開發單位所檢具之環境影響說明書係附隨於開發行為許可之申請

一併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環評主管機關審查 sect 7 (轉送前的審核)

bull 環評主管機關作成審查結論後再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此結論決定是否核發開發許可

bull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任務bull 受理開發單位提出之環說書或評估書並轉送之bull 第二階段環評之現場勘察及舉行公聽會並製作相關紀錄送環評

主管機關追蹤管制 sect 12

bull (公開說明會 ndash 開發單位 sect 7 8監督機關 ndash 環評主管機關)

bull 二階段之環評程序bull 環評主管機關審查結論( 50 日內需作成審查結論並公告)通過

有條件通過應續行第二階段環評不應開發施行細則 sect 43

bull 通過及有條件通過毋需進入二階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查後核發開發許可

bull 審查結論之定性bull 有條件通過之決定 ndash 行政處分「有條件」 bull 應續行二階環評之決定屬中間處置非處分bull 公眾參與bull 申請開發許可前 ndash 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bull 第一階段環評程序bull 第二階段環評程序範疇界定bull 聽證(中科 + 健康風險)(行政程序法參照)bul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n6wfwOEHUI

依法應辦理程序名稱 第二階段環評(依據)

第一階段環評(依據) 性質

一階環評開發行為規劃

1 公開開發計畫資訊 (指定網站及書面通知相關機關)

times ˇ(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 5 條之 1)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2 檢討評估範疇或召開範疇界定會議

times ˇ(同上)

3民眾參與表達意見 times ˇ(同上)

一階環評作成說明書前

4說明會 (公聽會協調會討論會 )

times ˇ(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 10條之 1)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5民眾參與表達意見 times ˇ(同上)

6公開展覽計畫內容 times ˇ(同上)

7 說明會辦理情形及民眾意見處理回應編製於說明書

times ˇ(同上)

一階環評審查說明書初稿 8 將說明書初稿公開於網路徵詢意見

times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之 1)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一階環評作成審查結論後

9舉行公開說明會 times ˇ(環評法第 7條第 3項環評法施行細則第2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二階環評審查評估書初稿前

10公開陳列說明書及刊載審查結論

ˇ(環評法第 8條第 1項)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環評規定精神】

資訊公開

11舉行公開說明會 ˇ(環評法第 8條第 2項環評法施行細則第2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二階環評審查評估書初稿 12機關及當地居民向開發單位提出書面意見

ˇ(環評法第 9條)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3界定評估範疇 ˇ(環評法第 10條)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4將評估書初稿公開於網路徵詢意見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之 1)

times(但說明書業依同規定辦

理)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5辦理現場勘察及公聽會

ˇ(環評法第 1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聽會作業要

點)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審查說明書及評估書初

稿)

16辦理現場勘察(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審查)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7民眾旁聽及陳述意見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8專家會議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9環評書件審查會議時間及地點等審查資訊公開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作成審查結論後)

20公開審查結論及環評委員會紀錄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資訊公開

面向 聽證(裁量與強制) 公聽會

適用範圍僅以行政程序法或其他法律有規定時有適用故非一律適用於

所有行政行為無相關限制

參加人範圍 特定相對人 不限於特定人

程序嚴密度 正式言詞辯論程序 便宜性規定

效力行政機關做成相關行政處分時應斟酌聽證

結果無一定之法拘束力

bull 環評審查結論bull 「審查結論」與「綜合評述」 ndashbull 開發單位承諾之性質與定性bull 環評法第條 16 17條 ndash 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僅要求開發單位

將之納入環評書件內容而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即非系爭條文所限制之對象)

bull -- 亦涉及施行細則第 43 條第 37 條之適用問題bull 結論若係未予通過即有「否決權」效果之產生bull 未獲通過之開發行為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性方案重新環

評主管機關審查bull (限制第 14條 3 項認定標準第 32 條)(淡北道路案)bull 針對審查結論之落實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追蹤環評主管機

關負責監督bull 如逾三年始實施開發行為開發單位應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

對策檢討報告送審始得實施開發行為

美國 我國審查機關係屬分散制由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之(稱之為主導機關)

係屬集中制中央係由環保署擔任環評審查之主管機關

審查結論僅為決策程序中之一環尚非屬最終決定(處分)因此亦非司法審查之對象

經實務判決認定環評審查結論係屬一對外發生法律效力之行政處分自亦當然係屬司法得予以審查之對象

審查結論不具否決效力 明文規定此一否決效力以約束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逕自予以開發許可之核發

美國與我國法制主要不同之處

bull 公民訴訟第 23條 ndash bull 賦予公民之監督手段本條之規定屬於客觀訴訟原則僅需有踐行書面告之環評主管機關程序者較易承認其當事人適格

bull 環評通過後原申請內容變更bull 施行細則第 36 37 38 條之規定bull 實務重要爭點bull 1 迴避問題(環署函釋與程序正義之再思考)bull 2 規避環評爭議(認定標準篩選制度之檢討)bull 3 有條件通過審查結論之定性(附款之討論)bull 4 行政爭訟之當事人適格(程序權保護規範)bull 5 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之關係(審查結論撤銷開發許可效力

如何未經環評之定義)bull 6 原申請內容發生變更時之應有處理(差異分析內容對照表

bull 再者(除以上爭點外)依本法第 14條第 2項之規定經主管機關審查認定不應開發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為開發

ndash行為之許可此項但書並規定 bull 但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方案重新送主管機關審查bull 允許本已經認定不應開發之開發案得藉由開發單位另行提

出已遭拒絕之開發計畫之替代性方案重新再進行環評程序實有廣開後門之嫌

bull 再者程序機制不復存在行政資源顯有浪費bull (舉凡機關決策範疇界定現場探勘以及公眾參與於

此必須依賴科學之繁複決策程序中所耗費之行政資源乃至於社會資源不可謂之不大)

bull 實乃根本地牴觸環評法於環評程序進行中對於替代性方案應予審酌之要求(環評法第 6 條第 8 款參照)

bull 又環評審查委員會之設置運作等(涉及正當程序之組織公正性要求 ndash 釋字 709 )均備受爭議

bull 正當程序中的迴避要求bull 美麗灣案件(最高行 101年度判字第 55號判決)涉及迴避

義務(行政程序法 sect32 33 )(促參條例)bull 釋字 601- 迴避bull (涉及大法官俸給僅因反射作用而迴避恐造成違憲案件

無從透過司法機制予以解決此種結果完全喪失迴避制度之意旨)

bull 環保署 99年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 ndash 號函釋 判決肯認bull 核釋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為開發單位時「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均屬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 ) 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

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台東縣旅遊局)

bull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台東縣正副縣長)

bull (二 ) 開發單位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均屬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為了效率而犧牲程序正義 bull 最高行 92年判字第 550 號 ndash bull 訴願法第 55 條bull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委員對於訴願事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參與審議」

bull 利害關係之界定 bull 凡對於訴願事件具有法律上倫理上情感上職務上

及經濟 上之利害關係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均應自行迴避 ndash 程序正義

bull 解決建議bull 綜計處重新界定開會人數計算基礎bull 學者補選環評委員(實務認為不可行)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2: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環評法制之目的bull 最重要者在於藉由所設計之程序性規範令政府機關之行

為凡涉及環境影響者均應將相關資訊呈現 ndashbull 非僅使公眾得以知悉亦應使相關機關能於決策中將環境因素納入其最終考量並確保行政機關之決定被充分考量及具備告知性( informed decisions)

bull 再者隨環境科學之發展政府部門亦愈加瞭解環保規範極需科學作為依據惟相關資訊非僅存有 資訊缺口( data gaps)亦具有 不確定性( scientific uncertainty )因此期能以環評法之 程序性規範跨科際整合以落實對環境之保護

bull 自民主觀點以言 Sunstein 教授指出依據 James Madison 提出之審議民主 (deliberative democracy) 要求 ndash

bull 必須存在有充分之資訊如此公民始得以真正做到監督政府以及從事意見之辯論

bull 將機關決策程序公開使大眾監督及大眾參與進而提升機關及程序透明及課責性( accountability ) 此亦符合行政法基本價值

bull 簡言之行政機關應於此等行政程序中實現程序基本價值

bull 透明( transparency )bull 課責 (accountability) bull 公眾參與 (public participation) bull 環評法制之程序設計在於使行政機關決策制定程序藉由

程序義務之附加及環境資訊之揭露得以透明化如此並可促進機關決定之可責性

bull 再者藉由程序義務之控制包括公眾參與之納入此等程序基本價值便得於環評法規範中獲得實現

bull (資訊揭露 公民參與)

bull 立法背景bull 原依行政院草案環境影響說明書及環境影響評估書之審查權限係交由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主導之惟經立法院委員會聯席審查意見及二讀程序朝野協商轉換為環評主管機關

bull 條文之改變bull 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同」環評主管機關審查修正為由目的事業主管機

關「轉送」環評主管機關審查(審查權因此轉移)bull 環說書或評估書未經完成審查前經開發許可者由環評主管機關函請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撤銷」亦修正為開發許可「無效」(否決權)(第 14條)

bull 增列環說書或評估書非經核准不得變更bull 1994年 12月 15 日三讀通過同年 12月 30 日總統公佈施行bull 重要增修( 20031 )第二階段環評「聽證」程序修正為「公聽會」bull 許可後無效之處理回歸行政程序法之規定將現行第 14條 1 項後段「並

由主管機關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註銷之」予以刪除回歸適用行政程序法之撤銷或廢止之規定

bull 於第 23 條增列 8 9 10 11 項規定仿照環境基本法空氣污染防制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等將公民訴訟條款納入

bull 應實施環評之對象與範圍bull 1 開發行為(個案環評)bull 環評法第 5 條規定所列之開發行為對於環境有「不良影

響之虞」(施行細則第 6 條)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bull (重大影響之虞者 ndash 二階環評 ndash 施行細則第 19 條)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即範圍認定標準」 --

正面表列(篩選制度 -- Screening) ndash bull 自所在位置規模(面積)等規定開發行為應實施環評之

條件 Ex 第 19 條遊樂區之開發bull 2 政策環評(環評法第 26 條)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 -- bull 與列舉之開發行為直接相關且經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核定之事項」有影響環境之虞者

bull 環評審查與開發許可分離bull 雙程序雙主管機關 ndash bull 「環評審查程序」與「開發許可程序」bull 「環評主管機關」與「目的事業主管機關」bull 開發單位所檢具之環境影響說明書係附隨於開發行為許可之申請

一併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環評主管機關審查 sect 7 (轉送前的審核)

bull 環評主管機關作成審查結論後再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此結論決定是否核發開發許可

bull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任務bull 受理開發單位提出之環說書或評估書並轉送之bull 第二階段環評之現場勘察及舉行公聽會並製作相關紀錄送環評

主管機關追蹤管制 sect 12

bull (公開說明會 ndash 開發單位 sect 7 8監督機關 ndash 環評主管機關)

bull 二階段之環評程序bull 環評主管機關審查結論( 50 日內需作成審查結論並公告)通過

有條件通過應續行第二階段環評不應開發施行細則 sect 43

bull 通過及有條件通過毋需進入二階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查後核發開發許可

bull 審查結論之定性bull 有條件通過之決定 ndash 行政處分「有條件」 bull 應續行二階環評之決定屬中間處置非處分bull 公眾參與bull 申請開發許可前 ndash 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bull 第一階段環評程序bull 第二階段環評程序範疇界定bull 聽證(中科 + 健康風險)(行政程序法參照)bul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n6wfwOEHUI

依法應辦理程序名稱 第二階段環評(依據)

第一階段環評(依據) 性質

一階環評開發行為規劃

1 公開開發計畫資訊 (指定網站及書面通知相關機關)

times ˇ(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 5 條之 1)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2 檢討評估範疇或召開範疇界定會議

times ˇ(同上)

3民眾參與表達意見 times ˇ(同上)

一階環評作成說明書前

4說明會 (公聽會協調會討論會 )

times ˇ(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 10條之 1)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5民眾參與表達意見 times ˇ(同上)

6公開展覽計畫內容 times ˇ(同上)

7 說明會辦理情形及民眾意見處理回應編製於說明書

times ˇ(同上)

一階環評審查說明書初稿 8 將說明書初稿公開於網路徵詢意見

times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之 1)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一階環評作成審查結論後

9舉行公開說明會 times ˇ(環評法第 7條第 3項環評法施行細則第2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二階環評審查評估書初稿前

10公開陳列說明書及刊載審查結論

ˇ(環評法第 8條第 1項)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環評規定精神】

資訊公開

11舉行公開說明會 ˇ(環評法第 8條第 2項環評法施行細則第2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二階環評審查評估書初稿 12機關及當地居民向開發單位提出書面意見

ˇ(環評法第 9條)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3界定評估範疇 ˇ(環評法第 10條)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4將評估書初稿公開於網路徵詢意見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之 1)

times(但說明書業依同規定辦

理)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5辦理現場勘察及公聽會

ˇ(環評法第 1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聽會作業要

點)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審查說明書及評估書初

稿)

16辦理現場勘察(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審查)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7民眾旁聽及陳述意見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8專家會議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9環評書件審查會議時間及地點等審查資訊公開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作成審查結論後)

20公開審查結論及環評委員會紀錄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資訊公開

面向 聽證(裁量與強制) 公聽會

適用範圍僅以行政程序法或其他法律有規定時有適用故非一律適用於

所有行政行為無相關限制

參加人範圍 特定相對人 不限於特定人

程序嚴密度 正式言詞辯論程序 便宜性規定

效力行政機關做成相關行政處分時應斟酌聽證

結果無一定之法拘束力

bull 環評審查結論bull 「審查結論」與「綜合評述」 ndashbull 開發單位承諾之性質與定性bull 環評法第條 16 17條 ndash 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僅要求開發單位

將之納入環評書件內容而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即非系爭條文所限制之對象)

bull -- 亦涉及施行細則第 43 條第 37 條之適用問題bull 結論若係未予通過即有「否決權」效果之產生bull 未獲通過之開發行為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性方案重新環

評主管機關審查bull (限制第 14條 3 項認定標準第 32 條)(淡北道路案)bull 針對審查結論之落實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追蹤環評主管機

關負責監督bull 如逾三年始實施開發行為開發單位應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

對策檢討報告送審始得實施開發行為

美國 我國審查機關係屬分散制由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之(稱之為主導機關)

係屬集中制中央係由環保署擔任環評審查之主管機關

審查結論僅為決策程序中之一環尚非屬最終決定(處分)因此亦非司法審查之對象

經實務判決認定環評審查結論係屬一對外發生法律效力之行政處分自亦當然係屬司法得予以審查之對象

審查結論不具否決效力 明文規定此一否決效力以約束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逕自予以開發許可之核發

美國與我國法制主要不同之處

bull 公民訴訟第 23條 ndash bull 賦予公民之監督手段本條之規定屬於客觀訴訟原則僅需有踐行書面告之環評主管機關程序者較易承認其當事人適格

bull 環評通過後原申請內容變更bull 施行細則第 36 37 38 條之規定bull 實務重要爭點bull 1 迴避問題(環署函釋與程序正義之再思考)bull 2 規避環評爭議(認定標準篩選制度之檢討)bull 3 有條件通過審查結論之定性(附款之討論)bull 4 行政爭訟之當事人適格(程序權保護規範)bull 5 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之關係(審查結論撤銷開發許可效力

如何未經環評之定義)bull 6 原申請內容發生變更時之應有處理(差異分析內容對照表

bull 再者(除以上爭點外)依本法第 14條第 2項之規定經主管機關審查認定不應開發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為開發

ndash行為之許可此項但書並規定 bull 但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方案重新送主管機關審查bull 允許本已經認定不應開發之開發案得藉由開發單位另行提

出已遭拒絕之開發計畫之替代性方案重新再進行環評程序實有廣開後門之嫌

bull 再者程序機制不復存在行政資源顯有浪費bull (舉凡機關決策範疇界定現場探勘以及公眾參與於

此必須依賴科學之繁複決策程序中所耗費之行政資源乃至於社會資源不可謂之不大)

bull 實乃根本地牴觸環評法於環評程序進行中對於替代性方案應予審酌之要求(環評法第 6 條第 8 款參照)

bull 又環評審查委員會之設置運作等(涉及正當程序之組織公正性要求 ndash 釋字 709 )均備受爭議

bull 正當程序中的迴避要求bull 美麗灣案件(最高行 101年度判字第 55號判決)涉及迴避

義務(行政程序法 sect32 33 )(促參條例)bull 釋字 601- 迴避bull (涉及大法官俸給僅因反射作用而迴避恐造成違憲案件

無從透過司法機制予以解決此種結果完全喪失迴避制度之意旨)

bull 環保署 99年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 ndash 號函釋 判決肯認bull 核釋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為開發單位時「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均屬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 ) 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

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台東縣旅遊局)

bull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台東縣正副縣長)

bull (二 ) 開發單位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均屬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為了效率而犧牲程序正義 bull 最高行 92年判字第 550 號 ndash bull 訴願法第 55 條bull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委員對於訴願事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參與審議」

bull 利害關係之界定 bull 凡對於訴願事件具有法律上倫理上情感上職務上

及經濟 上之利害關係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均應自行迴避 ndash 程序正義

bull 解決建議bull 綜計處重新界定開會人數計算基礎bull 學者補選環評委員(實務認為不可行)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3: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將機關決策程序公開使大眾監督及大眾參與進而提升機關及程序透明及課責性( accountability ) 此亦符合行政法基本價值

bull 簡言之行政機關應於此等行政程序中實現程序基本價值

bull 透明( transparency )bull 課責 (accountability) bull 公眾參與 (public participation) bull 環評法制之程序設計在於使行政機關決策制定程序藉由

程序義務之附加及環境資訊之揭露得以透明化如此並可促進機關決定之可責性

bull 再者藉由程序義務之控制包括公眾參與之納入此等程序基本價值便得於環評法規範中獲得實現

bull (資訊揭露 公民參與)

bull 立法背景bull 原依行政院草案環境影響說明書及環境影響評估書之審查權限係交由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主導之惟經立法院委員會聯席審查意見及二讀程序朝野協商轉換為環評主管機關

bull 條文之改變bull 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同」環評主管機關審查修正為由目的事業主管機

關「轉送」環評主管機關審查(審查權因此轉移)bull 環說書或評估書未經完成審查前經開發許可者由環評主管機關函請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撤銷」亦修正為開發許可「無效」(否決權)(第 14條)

bull 增列環說書或評估書非經核准不得變更bull 1994年 12月 15 日三讀通過同年 12月 30 日總統公佈施行bull 重要增修( 20031 )第二階段環評「聽證」程序修正為「公聽會」bull 許可後無效之處理回歸行政程序法之規定將現行第 14條 1 項後段「並

由主管機關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註銷之」予以刪除回歸適用行政程序法之撤銷或廢止之規定

bull 於第 23 條增列 8 9 10 11 項規定仿照環境基本法空氣污染防制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等將公民訴訟條款納入

bull 應實施環評之對象與範圍bull 1 開發行為(個案環評)bull 環評法第 5 條規定所列之開發行為對於環境有「不良影

響之虞」(施行細則第 6 條)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bull (重大影響之虞者 ndash 二階環評 ndash 施行細則第 19 條)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即範圍認定標準」 --

正面表列(篩選制度 -- Screening) ndash bull 自所在位置規模(面積)等規定開發行為應實施環評之

條件 Ex 第 19 條遊樂區之開發bull 2 政策環評(環評法第 26 條)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 -- bull 與列舉之開發行為直接相關且經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核定之事項」有影響環境之虞者

bull 環評審查與開發許可分離bull 雙程序雙主管機關 ndash bull 「環評審查程序」與「開發許可程序」bull 「環評主管機關」與「目的事業主管機關」bull 開發單位所檢具之環境影響說明書係附隨於開發行為許可之申請

一併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環評主管機關審查 sect 7 (轉送前的審核)

bull 環評主管機關作成審查結論後再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此結論決定是否核發開發許可

bull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任務bull 受理開發單位提出之環說書或評估書並轉送之bull 第二階段環評之現場勘察及舉行公聽會並製作相關紀錄送環評

主管機關追蹤管制 sect 12

bull (公開說明會 ndash 開發單位 sect 7 8監督機關 ndash 環評主管機關)

bull 二階段之環評程序bull 環評主管機關審查結論( 50 日內需作成審查結論並公告)通過

有條件通過應續行第二階段環評不應開發施行細則 sect 43

bull 通過及有條件通過毋需進入二階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查後核發開發許可

bull 審查結論之定性bull 有條件通過之決定 ndash 行政處分「有條件」 bull 應續行二階環評之決定屬中間處置非處分bull 公眾參與bull 申請開發許可前 ndash 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bull 第一階段環評程序bull 第二階段環評程序範疇界定bull 聽證(中科 + 健康風險)(行政程序法參照)bul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n6wfwOEHUI

依法應辦理程序名稱 第二階段環評(依據)

第一階段環評(依據) 性質

一階環評開發行為規劃

1 公開開發計畫資訊 (指定網站及書面通知相關機關)

times ˇ(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 5 條之 1)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2 檢討評估範疇或召開範疇界定會議

times ˇ(同上)

3民眾參與表達意見 times ˇ(同上)

一階環評作成說明書前

4說明會 (公聽會協調會討論會 )

times ˇ(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 10條之 1)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5民眾參與表達意見 times ˇ(同上)

6公開展覽計畫內容 times ˇ(同上)

7 說明會辦理情形及民眾意見處理回應編製於說明書

times ˇ(同上)

一階環評審查說明書初稿 8 將說明書初稿公開於網路徵詢意見

times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之 1)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一階環評作成審查結論後

9舉行公開說明會 times ˇ(環評法第 7條第 3項環評法施行細則第2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二階環評審查評估書初稿前

10公開陳列說明書及刊載審查結論

ˇ(環評法第 8條第 1項)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環評規定精神】

資訊公開

11舉行公開說明會 ˇ(環評法第 8條第 2項環評法施行細則第2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二階環評審查評估書初稿 12機關及當地居民向開發單位提出書面意見

ˇ(環評法第 9條)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3界定評估範疇 ˇ(環評法第 10條)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4將評估書初稿公開於網路徵詢意見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之 1)

times(但說明書業依同規定辦

理)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5辦理現場勘察及公聽會

ˇ(環評法第 1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聽會作業要

點)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審查說明書及評估書初

稿)

16辦理現場勘察(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審查)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7民眾旁聽及陳述意見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8專家會議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9環評書件審查會議時間及地點等審查資訊公開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作成審查結論後)

20公開審查結論及環評委員會紀錄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資訊公開

面向 聽證(裁量與強制) 公聽會

適用範圍僅以行政程序法或其他法律有規定時有適用故非一律適用於

所有行政行為無相關限制

參加人範圍 特定相對人 不限於特定人

程序嚴密度 正式言詞辯論程序 便宜性規定

效力行政機關做成相關行政處分時應斟酌聽證

結果無一定之法拘束力

bull 環評審查結論bull 「審查結論」與「綜合評述」 ndashbull 開發單位承諾之性質與定性bull 環評法第條 16 17條 ndash 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僅要求開發單位

將之納入環評書件內容而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即非系爭條文所限制之對象)

bull -- 亦涉及施行細則第 43 條第 37 條之適用問題bull 結論若係未予通過即有「否決權」效果之產生bull 未獲通過之開發行為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性方案重新環

評主管機關審查bull (限制第 14條 3 項認定標準第 32 條)(淡北道路案)bull 針對審查結論之落實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追蹤環評主管機

關負責監督bull 如逾三年始實施開發行為開發單位應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

對策檢討報告送審始得實施開發行為

美國 我國審查機關係屬分散制由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之(稱之為主導機關)

係屬集中制中央係由環保署擔任環評審查之主管機關

審查結論僅為決策程序中之一環尚非屬最終決定(處分)因此亦非司法審查之對象

經實務判決認定環評審查結論係屬一對外發生法律效力之行政處分自亦當然係屬司法得予以審查之對象

審查結論不具否決效力 明文規定此一否決效力以約束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逕自予以開發許可之核發

美國與我國法制主要不同之處

bull 公民訴訟第 23條 ndash bull 賦予公民之監督手段本條之規定屬於客觀訴訟原則僅需有踐行書面告之環評主管機關程序者較易承認其當事人適格

bull 環評通過後原申請內容變更bull 施行細則第 36 37 38 條之規定bull 實務重要爭點bull 1 迴避問題(環署函釋與程序正義之再思考)bull 2 規避環評爭議(認定標準篩選制度之檢討)bull 3 有條件通過審查結論之定性(附款之討論)bull 4 行政爭訟之當事人適格(程序權保護規範)bull 5 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之關係(審查結論撤銷開發許可效力

如何未經環評之定義)bull 6 原申請內容發生變更時之應有處理(差異分析內容對照表

bull 再者(除以上爭點外)依本法第 14條第 2項之規定經主管機關審查認定不應開發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為開發

ndash行為之許可此項但書並規定 bull 但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方案重新送主管機關審查bull 允許本已經認定不應開發之開發案得藉由開發單位另行提

出已遭拒絕之開發計畫之替代性方案重新再進行環評程序實有廣開後門之嫌

bull 再者程序機制不復存在行政資源顯有浪費bull (舉凡機關決策範疇界定現場探勘以及公眾參與於

此必須依賴科學之繁複決策程序中所耗費之行政資源乃至於社會資源不可謂之不大)

bull 實乃根本地牴觸環評法於環評程序進行中對於替代性方案應予審酌之要求(環評法第 6 條第 8 款參照)

bull 又環評審查委員會之設置運作等(涉及正當程序之組織公正性要求 ndash 釋字 709 )均備受爭議

bull 正當程序中的迴避要求bull 美麗灣案件(最高行 101年度判字第 55號判決)涉及迴避

義務(行政程序法 sect32 33 )(促參條例)bull 釋字 601- 迴避bull (涉及大法官俸給僅因反射作用而迴避恐造成違憲案件

無從透過司法機制予以解決此種結果完全喪失迴避制度之意旨)

bull 環保署 99年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 ndash 號函釋 判決肯認bull 核釋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為開發單位時「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均屬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 ) 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

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台東縣旅遊局)

bull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台東縣正副縣長)

bull (二 ) 開發單位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均屬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為了效率而犧牲程序正義 bull 最高行 92年判字第 550 號 ndash bull 訴願法第 55 條bull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委員對於訴願事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參與審議」

bull 利害關係之界定 bull 凡對於訴願事件具有法律上倫理上情感上職務上

及經濟 上之利害關係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均應自行迴避 ndash 程序正義

bull 解決建議bull 綜計處重新界定開會人數計算基礎bull 學者補選環評委員(實務認為不可行)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4: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立法背景bull 原依行政院草案環境影響說明書及環境影響評估書之審查權限係交由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主導之惟經立法院委員會聯席審查意見及二讀程序朝野協商轉換為環評主管機關

bull 條文之改變bull 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同」環評主管機關審查修正為由目的事業主管機

關「轉送」環評主管機關審查(審查權因此轉移)bull 環說書或評估書未經完成審查前經開發許可者由環評主管機關函請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撤銷」亦修正為開發許可「無效」(否決權)(第 14條)

bull 增列環說書或評估書非經核准不得變更bull 1994年 12月 15 日三讀通過同年 12月 30 日總統公佈施行bull 重要增修( 20031 )第二階段環評「聽證」程序修正為「公聽會」bull 許可後無效之處理回歸行政程序法之規定將現行第 14條 1 項後段「並

由主管機關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註銷之」予以刪除回歸適用行政程序法之撤銷或廢止之規定

bull 於第 23 條增列 8 9 10 11 項規定仿照環境基本法空氣污染防制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等將公民訴訟條款納入

bull 應實施環評之對象與範圍bull 1 開發行為(個案環評)bull 環評法第 5 條規定所列之開發行為對於環境有「不良影

響之虞」(施行細則第 6 條)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bull (重大影響之虞者 ndash 二階環評 ndash 施行細則第 19 條)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即範圍認定標準」 --

正面表列(篩選制度 -- Screening) ndash bull 自所在位置規模(面積)等規定開發行為應實施環評之

條件 Ex 第 19 條遊樂區之開發bull 2 政策環評(環評法第 26 條)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 -- bull 與列舉之開發行為直接相關且經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核定之事項」有影響環境之虞者

bull 環評審查與開發許可分離bull 雙程序雙主管機關 ndash bull 「環評審查程序」與「開發許可程序」bull 「環評主管機關」與「目的事業主管機關」bull 開發單位所檢具之環境影響說明書係附隨於開發行為許可之申請

一併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環評主管機關審查 sect 7 (轉送前的審核)

bull 環評主管機關作成審查結論後再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此結論決定是否核發開發許可

bull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任務bull 受理開發單位提出之環說書或評估書並轉送之bull 第二階段環評之現場勘察及舉行公聽會並製作相關紀錄送環評

主管機關追蹤管制 sect 12

bull (公開說明會 ndash 開發單位 sect 7 8監督機關 ndash 環評主管機關)

bull 二階段之環評程序bull 環評主管機關審查結論( 50 日內需作成審查結論並公告)通過

有條件通過應續行第二階段環評不應開發施行細則 sect 43

bull 通過及有條件通過毋需進入二階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查後核發開發許可

bull 審查結論之定性bull 有條件通過之決定 ndash 行政處分「有條件」 bull 應續行二階環評之決定屬中間處置非處分bull 公眾參與bull 申請開發許可前 ndash 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bull 第一階段環評程序bull 第二階段環評程序範疇界定bull 聽證(中科 + 健康風險)(行政程序法參照)bul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n6wfwOEHUI

依法應辦理程序名稱 第二階段環評(依據)

第一階段環評(依據) 性質

一階環評開發行為規劃

1 公開開發計畫資訊 (指定網站及書面通知相關機關)

times ˇ(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 5 條之 1)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2 檢討評估範疇或召開範疇界定會議

times ˇ(同上)

3民眾參與表達意見 times ˇ(同上)

一階環評作成說明書前

4說明會 (公聽會協調會討論會 )

times ˇ(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 10條之 1)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5民眾參與表達意見 times ˇ(同上)

6公開展覽計畫內容 times ˇ(同上)

7 說明會辦理情形及民眾意見處理回應編製於說明書

times ˇ(同上)

一階環評審查說明書初稿 8 將說明書初稿公開於網路徵詢意見

times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之 1)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一階環評作成審查結論後

9舉行公開說明會 times ˇ(環評法第 7條第 3項環評法施行細則第2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二階環評審查評估書初稿前

10公開陳列說明書及刊載審查結論

ˇ(環評法第 8條第 1項)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環評規定精神】

資訊公開

11舉行公開說明會 ˇ(環評法第 8條第 2項環評法施行細則第2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二階環評審查評估書初稿 12機關及當地居民向開發單位提出書面意見

ˇ(環評法第 9條)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3界定評估範疇 ˇ(環評法第 10條)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4將評估書初稿公開於網路徵詢意見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之 1)

times(但說明書業依同規定辦

理)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5辦理現場勘察及公聽會

ˇ(環評法第 1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聽會作業要

點)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審查說明書及評估書初

稿)

16辦理現場勘察(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審查)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7民眾旁聽及陳述意見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8專家會議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9環評書件審查會議時間及地點等審查資訊公開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作成審查結論後)

20公開審查結論及環評委員會紀錄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資訊公開

面向 聽證(裁量與強制) 公聽會

適用範圍僅以行政程序法或其他法律有規定時有適用故非一律適用於

所有行政行為無相關限制

參加人範圍 特定相對人 不限於特定人

程序嚴密度 正式言詞辯論程序 便宜性規定

效力行政機關做成相關行政處分時應斟酌聽證

結果無一定之法拘束力

bull 環評審查結論bull 「審查結論」與「綜合評述」 ndashbull 開發單位承諾之性質與定性bull 環評法第條 16 17條 ndash 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僅要求開發單位

將之納入環評書件內容而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即非系爭條文所限制之對象)

bull -- 亦涉及施行細則第 43 條第 37 條之適用問題bull 結論若係未予通過即有「否決權」效果之產生bull 未獲通過之開發行為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性方案重新環

評主管機關審查bull (限制第 14條 3 項認定標準第 32 條)(淡北道路案)bull 針對審查結論之落實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追蹤環評主管機

關負責監督bull 如逾三年始實施開發行為開發單位應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

對策檢討報告送審始得實施開發行為

美國 我國審查機關係屬分散制由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之(稱之為主導機關)

係屬集中制中央係由環保署擔任環評審查之主管機關

審查結論僅為決策程序中之一環尚非屬最終決定(處分)因此亦非司法審查之對象

經實務判決認定環評審查結論係屬一對外發生法律效力之行政處分自亦當然係屬司法得予以審查之對象

審查結論不具否決效力 明文規定此一否決效力以約束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逕自予以開發許可之核發

美國與我國法制主要不同之處

bull 公民訴訟第 23條 ndash bull 賦予公民之監督手段本條之規定屬於客觀訴訟原則僅需有踐行書面告之環評主管機關程序者較易承認其當事人適格

bull 環評通過後原申請內容變更bull 施行細則第 36 37 38 條之規定bull 實務重要爭點bull 1 迴避問題(環署函釋與程序正義之再思考)bull 2 規避環評爭議(認定標準篩選制度之檢討)bull 3 有條件通過審查結論之定性(附款之討論)bull 4 行政爭訟之當事人適格(程序權保護規範)bull 5 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之關係(審查結論撤銷開發許可效力

如何未經環評之定義)bull 6 原申請內容發生變更時之應有處理(差異分析內容對照表

bull 再者(除以上爭點外)依本法第 14條第 2項之規定經主管機關審查認定不應開發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為開發

ndash行為之許可此項但書並規定 bull 但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方案重新送主管機關審查bull 允許本已經認定不應開發之開發案得藉由開發單位另行提

出已遭拒絕之開發計畫之替代性方案重新再進行環評程序實有廣開後門之嫌

bull 再者程序機制不復存在行政資源顯有浪費bull (舉凡機關決策範疇界定現場探勘以及公眾參與於

此必須依賴科學之繁複決策程序中所耗費之行政資源乃至於社會資源不可謂之不大)

bull 實乃根本地牴觸環評法於環評程序進行中對於替代性方案應予審酌之要求(環評法第 6 條第 8 款參照)

bull 又環評審查委員會之設置運作等(涉及正當程序之組織公正性要求 ndash 釋字 709 )均備受爭議

bull 正當程序中的迴避要求bull 美麗灣案件(最高行 101年度判字第 55號判決)涉及迴避

義務(行政程序法 sect32 33 )(促參條例)bull 釋字 601- 迴避bull (涉及大法官俸給僅因反射作用而迴避恐造成違憲案件

無從透過司法機制予以解決此種結果完全喪失迴避制度之意旨)

bull 環保署 99年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 ndash 號函釋 判決肯認bull 核釋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為開發單位時「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均屬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 ) 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

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台東縣旅遊局)

bull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台東縣正副縣長)

bull (二 ) 開發單位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均屬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為了效率而犧牲程序正義 bull 最高行 92年判字第 550 號 ndash bull 訴願法第 55 條bull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委員對於訴願事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參與審議」

bull 利害關係之界定 bull 凡對於訴願事件具有法律上倫理上情感上職務上

及經濟 上之利害關係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均應自行迴避 ndash 程序正義

bull 解決建議bull 綜計處重新界定開會人數計算基礎bull 學者補選環評委員(實務認為不可行)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5: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應實施環評之對象與範圍bull 1 開發行為(個案環評)bull 環評法第 5 條規定所列之開發行為對於環境有「不良影

響之虞」(施行細則第 6 條)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bull (重大影響之虞者 ndash 二階環評 ndash 施行細則第 19 條)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即範圍認定標準」 --

正面表列(篩選制度 -- Screening) ndash bull 自所在位置規模(面積)等規定開發行為應實施環評之

條件 Ex 第 19 條遊樂區之開發bull 2 政策環評(環評法第 26 條)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 -- bull 與列舉之開發行為直接相關且經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核定之事項」有影響環境之虞者

bull 環評審查與開發許可分離bull 雙程序雙主管機關 ndash bull 「環評審查程序」與「開發許可程序」bull 「環評主管機關」與「目的事業主管機關」bull 開發單位所檢具之環境影響說明書係附隨於開發行為許可之申請

一併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環評主管機關審查 sect 7 (轉送前的審核)

bull 環評主管機關作成審查結論後再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此結論決定是否核發開發許可

bull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任務bull 受理開發單位提出之環說書或評估書並轉送之bull 第二階段環評之現場勘察及舉行公聽會並製作相關紀錄送環評

主管機關追蹤管制 sect 12

bull (公開說明會 ndash 開發單位 sect 7 8監督機關 ndash 環評主管機關)

bull 二階段之環評程序bull 環評主管機關審查結論( 50 日內需作成審查結論並公告)通過

有條件通過應續行第二階段環評不應開發施行細則 sect 43

bull 通過及有條件通過毋需進入二階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查後核發開發許可

bull 審查結論之定性bull 有條件通過之決定 ndash 行政處分「有條件」 bull 應續行二階環評之決定屬中間處置非處分bull 公眾參與bull 申請開發許可前 ndash 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bull 第一階段環評程序bull 第二階段環評程序範疇界定bull 聽證(中科 + 健康風險)(行政程序法參照)bul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n6wfwOEHUI

依法應辦理程序名稱 第二階段環評(依據)

第一階段環評(依據) 性質

一階環評開發行為規劃

1 公開開發計畫資訊 (指定網站及書面通知相關機關)

times ˇ(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 5 條之 1)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2 檢討評估範疇或召開範疇界定會議

times ˇ(同上)

3民眾參與表達意見 times ˇ(同上)

一階環評作成說明書前

4說明會 (公聽會協調會討論會 )

times ˇ(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 10條之 1)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5民眾參與表達意見 times ˇ(同上)

6公開展覽計畫內容 times ˇ(同上)

7 說明會辦理情形及民眾意見處理回應編製於說明書

times ˇ(同上)

一階環評審查說明書初稿 8 將說明書初稿公開於網路徵詢意見

times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之 1)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一階環評作成審查結論後

9舉行公開說明會 times ˇ(環評法第 7條第 3項環評法施行細則第2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二階環評審查評估書初稿前

10公開陳列說明書及刊載審查結論

ˇ(環評法第 8條第 1項)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環評規定精神】

資訊公開

11舉行公開說明會 ˇ(環評法第 8條第 2項環評法施行細則第2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二階環評審查評估書初稿 12機關及當地居民向開發單位提出書面意見

ˇ(環評法第 9條)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3界定評估範疇 ˇ(環評法第 10條)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4將評估書初稿公開於網路徵詢意見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之 1)

times(但說明書業依同規定辦

理)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5辦理現場勘察及公聽會

ˇ(環評法第 1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聽會作業要

點)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審查說明書及評估書初

稿)

16辦理現場勘察(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審查)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7民眾旁聽及陳述意見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8專家會議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9環評書件審查會議時間及地點等審查資訊公開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作成審查結論後)

20公開審查結論及環評委員會紀錄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資訊公開

面向 聽證(裁量與強制) 公聽會

適用範圍僅以行政程序法或其他法律有規定時有適用故非一律適用於

所有行政行為無相關限制

參加人範圍 特定相對人 不限於特定人

程序嚴密度 正式言詞辯論程序 便宜性規定

效力行政機關做成相關行政處分時應斟酌聽證

結果無一定之法拘束力

bull 環評審查結論bull 「審查結論」與「綜合評述」 ndashbull 開發單位承諾之性質與定性bull 環評法第條 16 17條 ndash 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僅要求開發單位

將之納入環評書件內容而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即非系爭條文所限制之對象)

bull -- 亦涉及施行細則第 43 條第 37 條之適用問題bull 結論若係未予通過即有「否決權」效果之產生bull 未獲通過之開發行為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性方案重新環

評主管機關審查bull (限制第 14條 3 項認定標準第 32 條)(淡北道路案)bull 針對審查結論之落實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追蹤環評主管機

關負責監督bull 如逾三年始實施開發行為開發單位應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

對策檢討報告送審始得實施開發行為

美國 我國審查機關係屬分散制由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之(稱之為主導機關)

係屬集中制中央係由環保署擔任環評審查之主管機關

審查結論僅為決策程序中之一環尚非屬最終決定(處分)因此亦非司法審查之對象

經實務判決認定環評審查結論係屬一對外發生法律效力之行政處分自亦當然係屬司法得予以審查之對象

審查結論不具否決效力 明文規定此一否決效力以約束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逕自予以開發許可之核發

美國與我國法制主要不同之處

bull 公民訴訟第 23條 ndash bull 賦予公民之監督手段本條之規定屬於客觀訴訟原則僅需有踐行書面告之環評主管機關程序者較易承認其當事人適格

bull 環評通過後原申請內容變更bull 施行細則第 36 37 38 條之規定bull 實務重要爭點bull 1 迴避問題(環署函釋與程序正義之再思考)bull 2 規避環評爭議(認定標準篩選制度之檢討)bull 3 有條件通過審查結論之定性(附款之討論)bull 4 行政爭訟之當事人適格(程序權保護規範)bull 5 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之關係(審查結論撤銷開發許可效力

如何未經環評之定義)bull 6 原申請內容發生變更時之應有處理(差異分析內容對照表

bull 再者(除以上爭點外)依本法第 14條第 2項之規定經主管機關審查認定不應開發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為開發

ndash行為之許可此項但書並規定 bull 但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方案重新送主管機關審查bull 允許本已經認定不應開發之開發案得藉由開發單位另行提

出已遭拒絕之開發計畫之替代性方案重新再進行環評程序實有廣開後門之嫌

bull 再者程序機制不復存在行政資源顯有浪費bull (舉凡機關決策範疇界定現場探勘以及公眾參與於

此必須依賴科學之繁複決策程序中所耗費之行政資源乃至於社會資源不可謂之不大)

bull 實乃根本地牴觸環評法於環評程序進行中對於替代性方案應予審酌之要求(環評法第 6 條第 8 款參照)

bull 又環評審查委員會之設置運作等(涉及正當程序之組織公正性要求 ndash 釋字 709 )均備受爭議

bull 正當程序中的迴避要求bull 美麗灣案件(最高行 101年度判字第 55號判決)涉及迴避

義務(行政程序法 sect32 33 )(促參條例)bull 釋字 601- 迴避bull (涉及大法官俸給僅因反射作用而迴避恐造成違憲案件

無從透過司法機制予以解決此種結果完全喪失迴避制度之意旨)

bull 環保署 99年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 ndash 號函釋 判決肯認bull 核釋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為開發單位時「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均屬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 ) 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

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台東縣旅遊局)

bull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台東縣正副縣長)

bull (二 ) 開發單位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均屬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為了效率而犧牲程序正義 bull 最高行 92年判字第 550 號 ndash bull 訴願法第 55 條bull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委員對於訴願事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參與審議」

bull 利害關係之界定 bull 凡對於訴願事件具有法律上倫理上情感上職務上

及經濟 上之利害關係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均應自行迴避 ndash 程序正義

bull 解決建議bull 綜計處重新界定開會人數計算基礎bull 學者補選環評委員(實務認為不可行)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6: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環評審查與開發許可分離bull 雙程序雙主管機關 ndash bull 「環評審查程序」與「開發許可程序」bull 「環評主管機關」與「目的事業主管機關」bull 開發單位所檢具之環境影響說明書係附隨於開發行為許可之申請

一併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環評主管機關審查 sect 7 (轉送前的審核)

bull 環評主管機關作成審查結論後再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此結論決定是否核發開發許可

bull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任務bull 受理開發單位提出之環說書或評估書並轉送之bull 第二階段環評之現場勘察及舉行公聽會並製作相關紀錄送環評

主管機關追蹤管制 sect 12

bull (公開說明會 ndash 開發單位 sect 7 8監督機關 ndash 環評主管機關)

bull 二階段之環評程序bull 環評主管機關審查結論( 50 日內需作成審查結論並公告)通過

有條件通過應續行第二階段環評不應開發施行細則 sect 43

bull 通過及有條件通過毋需進入二階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查後核發開發許可

bull 審查結論之定性bull 有條件通過之決定 ndash 行政處分「有條件」 bull 應續行二階環評之決定屬中間處置非處分bull 公眾參與bull 申請開發許可前 ndash 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bull 第一階段環評程序bull 第二階段環評程序範疇界定bull 聽證(中科 + 健康風險)(行政程序法參照)bul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n6wfwOEHUI

依法應辦理程序名稱 第二階段環評(依據)

第一階段環評(依據) 性質

一階環評開發行為規劃

1 公開開發計畫資訊 (指定網站及書面通知相關機關)

times ˇ(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 5 條之 1)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2 檢討評估範疇或召開範疇界定會議

times ˇ(同上)

3民眾參與表達意見 times ˇ(同上)

一階環評作成說明書前

4說明會 (公聽會協調會討論會 )

times ˇ(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 10條之 1)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5民眾參與表達意見 times ˇ(同上)

6公開展覽計畫內容 times ˇ(同上)

7 說明會辦理情形及民眾意見處理回應編製於說明書

times ˇ(同上)

一階環評審查說明書初稿 8 將說明書初稿公開於網路徵詢意見

times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之 1)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一階環評作成審查結論後

9舉行公開說明會 times ˇ(環評法第 7條第 3項環評法施行細則第2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二階環評審查評估書初稿前

10公開陳列說明書及刊載審查結論

ˇ(環評法第 8條第 1項)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環評規定精神】

資訊公開

11舉行公開說明會 ˇ(環評法第 8條第 2項環評法施行細則第2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二階環評審查評估書初稿 12機關及當地居民向開發單位提出書面意見

ˇ(環評法第 9條)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3界定評估範疇 ˇ(環評法第 10條)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4將評估書初稿公開於網路徵詢意見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之 1)

times(但說明書業依同規定辦

理)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5辦理現場勘察及公聽會

ˇ(環評法第 1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聽會作業要

點)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審查說明書及評估書初

稿)

16辦理現場勘察(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審查)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7民眾旁聽及陳述意見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8專家會議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9環評書件審查會議時間及地點等審查資訊公開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作成審查結論後)

20公開審查結論及環評委員會紀錄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資訊公開

面向 聽證(裁量與強制) 公聽會

適用範圍僅以行政程序法或其他法律有規定時有適用故非一律適用於

所有行政行為無相關限制

參加人範圍 特定相對人 不限於特定人

程序嚴密度 正式言詞辯論程序 便宜性規定

效力行政機關做成相關行政處分時應斟酌聽證

結果無一定之法拘束力

bull 環評審查結論bull 「審查結論」與「綜合評述」 ndashbull 開發單位承諾之性質與定性bull 環評法第條 16 17條 ndash 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僅要求開發單位

將之納入環評書件內容而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即非系爭條文所限制之對象)

bull -- 亦涉及施行細則第 43 條第 37 條之適用問題bull 結論若係未予通過即有「否決權」效果之產生bull 未獲通過之開發行為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性方案重新環

評主管機關審查bull (限制第 14條 3 項認定標準第 32 條)(淡北道路案)bull 針對審查結論之落實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追蹤環評主管機

關負責監督bull 如逾三年始實施開發行為開發單位應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

對策檢討報告送審始得實施開發行為

美國 我國審查機關係屬分散制由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之(稱之為主導機關)

係屬集中制中央係由環保署擔任環評審查之主管機關

審查結論僅為決策程序中之一環尚非屬最終決定(處分)因此亦非司法審查之對象

經實務判決認定環評審查結論係屬一對外發生法律效力之行政處分自亦當然係屬司法得予以審查之對象

審查結論不具否決效力 明文規定此一否決效力以約束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逕自予以開發許可之核發

美國與我國法制主要不同之處

bull 公民訴訟第 23條 ndash bull 賦予公民之監督手段本條之規定屬於客觀訴訟原則僅需有踐行書面告之環評主管機關程序者較易承認其當事人適格

bull 環評通過後原申請內容變更bull 施行細則第 36 37 38 條之規定bull 實務重要爭點bull 1 迴避問題(環署函釋與程序正義之再思考)bull 2 規避環評爭議(認定標準篩選制度之檢討)bull 3 有條件通過審查結論之定性(附款之討論)bull 4 行政爭訟之當事人適格(程序權保護規範)bull 5 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之關係(審查結論撤銷開發許可效力

如何未經環評之定義)bull 6 原申請內容發生變更時之應有處理(差異分析內容對照表

bull 再者(除以上爭點外)依本法第 14條第 2項之規定經主管機關審查認定不應開發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為開發

ndash行為之許可此項但書並規定 bull 但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方案重新送主管機關審查bull 允許本已經認定不應開發之開發案得藉由開發單位另行提

出已遭拒絕之開發計畫之替代性方案重新再進行環評程序實有廣開後門之嫌

bull 再者程序機制不復存在行政資源顯有浪費bull (舉凡機關決策範疇界定現場探勘以及公眾參與於

此必須依賴科學之繁複決策程序中所耗費之行政資源乃至於社會資源不可謂之不大)

bull 實乃根本地牴觸環評法於環評程序進行中對於替代性方案應予審酌之要求(環評法第 6 條第 8 款參照)

bull 又環評審查委員會之設置運作等(涉及正當程序之組織公正性要求 ndash 釋字 709 )均備受爭議

bull 正當程序中的迴避要求bull 美麗灣案件(最高行 101年度判字第 55號判決)涉及迴避

義務(行政程序法 sect32 33 )(促參條例)bull 釋字 601- 迴避bull (涉及大法官俸給僅因反射作用而迴避恐造成違憲案件

無從透過司法機制予以解決此種結果完全喪失迴避制度之意旨)

bull 環保署 99年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 ndash 號函釋 判決肯認bull 核釋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為開發單位時「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均屬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 ) 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

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台東縣旅遊局)

bull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台東縣正副縣長)

bull (二 ) 開發單位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均屬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為了效率而犧牲程序正義 bull 最高行 92年判字第 550 號 ndash bull 訴願法第 55 條bull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委員對於訴願事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參與審議」

bull 利害關係之界定 bull 凡對於訴願事件具有法律上倫理上情感上職務上

及經濟 上之利害關係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均應自行迴避 ndash 程序正義

bull 解決建議bull 綜計處重新界定開會人數計算基礎bull 學者補選環評委員(實務認為不可行)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7: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二階段之環評程序bull 環評主管機關審查結論( 50 日內需作成審查結論並公告)通過

有條件通過應續行第二階段環評不應開發施行細則 sect 43

bull 通過及有條件通過毋需進入二階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查後核發開發許可

bull 審查結論之定性bull 有條件通過之決定 ndash 行政處分「有條件」 bull 應續行二階環評之決定屬中間處置非處分bull 公眾參與bull 申請開發許可前 ndash 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bull 第一階段環評程序bull 第二階段環評程序範疇界定bull 聽證(中科 + 健康風險)(行政程序法參照)bul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n6wfwOEHUI

依法應辦理程序名稱 第二階段環評(依據)

第一階段環評(依據) 性質

一階環評開發行為規劃

1 公開開發計畫資訊 (指定網站及書面通知相關機關)

times ˇ(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 5 條之 1)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2 檢討評估範疇或召開範疇界定會議

times ˇ(同上)

3民眾參與表達意見 times ˇ(同上)

一階環評作成說明書前

4說明會 (公聽會協調會討論會 )

times ˇ(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 10條之 1)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5民眾參與表達意見 times ˇ(同上)

6公開展覽計畫內容 times ˇ(同上)

7 說明會辦理情形及民眾意見處理回應編製於說明書

times ˇ(同上)

一階環評審查說明書初稿 8 將說明書初稿公開於網路徵詢意見

times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之 1)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一階環評作成審查結論後

9舉行公開說明會 times ˇ(環評法第 7條第 3項環評法施行細則第2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二階環評審查評估書初稿前

10公開陳列說明書及刊載審查結論

ˇ(環評法第 8條第 1項)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環評規定精神】

資訊公開

11舉行公開說明會 ˇ(環評法第 8條第 2項環評法施行細則第2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二階環評審查評估書初稿 12機關及當地居民向開發單位提出書面意見

ˇ(環評法第 9條)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3界定評估範疇 ˇ(環評法第 10條)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4將評估書初稿公開於網路徵詢意見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之 1)

times(但說明書業依同規定辦

理)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5辦理現場勘察及公聽會

ˇ(環評法第 1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聽會作業要

點)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審查說明書及評估書初

稿)

16辦理現場勘察(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審查)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7民眾旁聽及陳述意見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8專家會議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9環評書件審查會議時間及地點等審查資訊公開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作成審查結論後)

20公開審查結論及環評委員會紀錄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資訊公開

面向 聽證(裁量與強制) 公聽會

適用範圍僅以行政程序法或其他法律有規定時有適用故非一律適用於

所有行政行為無相關限制

參加人範圍 特定相對人 不限於特定人

程序嚴密度 正式言詞辯論程序 便宜性規定

效力行政機關做成相關行政處分時應斟酌聽證

結果無一定之法拘束力

bull 環評審查結論bull 「審查結論」與「綜合評述」 ndashbull 開發單位承諾之性質與定性bull 環評法第條 16 17條 ndash 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僅要求開發單位

將之納入環評書件內容而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即非系爭條文所限制之對象)

bull -- 亦涉及施行細則第 43 條第 37 條之適用問題bull 結論若係未予通過即有「否決權」效果之產生bull 未獲通過之開發行為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性方案重新環

評主管機關審查bull (限制第 14條 3 項認定標準第 32 條)(淡北道路案)bull 針對審查結論之落實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追蹤環評主管機

關負責監督bull 如逾三年始實施開發行為開發單位應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

對策檢討報告送審始得實施開發行為

美國 我國審查機關係屬分散制由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之(稱之為主導機關)

係屬集中制中央係由環保署擔任環評審查之主管機關

審查結論僅為決策程序中之一環尚非屬最終決定(處分)因此亦非司法審查之對象

經實務判決認定環評審查結論係屬一對外發生法律效力之行政處分自亦當然係屬司法得予以審查之對象

審查結論不具否決效力 明文規定此一否決效力以約束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逕自予以開發許可之核發

美國與我國法制主要不同之處

bull 公民訴訟第 23條 ndash bull 賦予公民之監督手段本條之規定屬於客觀訴訟原則僅需有踐行書面告之環評主管機關程序者較易承認其當事人適格

bull 環評通過後原申請內容變更bull 施行細則第 36 37 38 條之規定bull 實務重要爭點bull 1 迴避問題(環署函釋與程序正義之再思考)bull 2 規避環評爭議(認定標準篩選制度之檢討)bull 3 有條件通過審查結論之定性(附款之討論)bull 4 行政爭訟之當事人適格(程序權保護規範)bull 5 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之關係(審查結論撤銷開發許可效力

如何未經環評之定義)bull 6 原申請內容發生變更時之應有處理(差異分析內容對照表

bull 再者(除以上爭點外)依本法第 14條第 2項之規定經主管機關審查認定不應開發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為開發

ndash行為之許可此項但書並規定 bull 但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方案重新送主管機關審查bull 允許本已經認定不應開發之開發案得藉由開發單位另行提

出已遭拒絕之開發計畫之替代性方案重新再進行環評程序實有廣開後門之嫌

bull 再者程序機制不復存在行政資源顯有浪費bull (舉凡機關決策範疇界定現場探勘以及公眾參與於

此必須依賴科學之繁複決策程序中所耗費之行政資源乃至於社會資源不可謂之不大)

bull 實乃根本地牴觸環評法於環評程序進行中對於替代性方案應予審酌之要求(環評法第 6 條第 8 款參照)

bull 又環評審查委員會之設置運作等(涉及正當程序之組織公正性要求 ndash 釋字 709 )均備受爭議

bull 正當程序中的迴避要求bull 美麗灣案件(最高行 101年度判字第 55號判決)涉及迴避

義務(行政程序法 sect32 33 )(促參條例)bull 釋字 601- 迴避bull (涉及大法官俸給僅因反射作用而迴避恐造成違憲案件

無從透過司法機制予以解決此種結果完全喪失迴避制度之意旨)

bull 環保署 99年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 ndash 號函釋 判決肯認bull 核釋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為開發單位時「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均屬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 ) 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

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台東縣旅遊局)

bull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台東縣正副縣長)

bull (二 ) 開發單位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均屬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為了效率而犧牲程序正義 bull 最高行 92年判字第 550 號 ndash bull 訴願法第 55 條bull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委員對於訴願事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參與審議」

bull 利害關係之界定 bull 凡對於訴願事件具有法律上倫理上情感上職務上

及經濟 上之利害關係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均應自行迴避 ndash 程序正義

bull 解決建議bull 綜計處重新界定開會人數計算基礎bull 學者補選環評委員(實務認為不可行)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8: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依法應辦理程序名稱 第二階段環評(依據)

第一階段環評(依據) 性質

一階環評開發行為規劃

1 公開開發計畫資訊 (指定網站及書面通知相關機關)

times ˇ(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 5 條之 1)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2 檢討評估範疇或召開範疇界定會議

times ˇ(同上)

3民眾參與表達意見 times ˇ(同上)

一階環評作成說明書前

4說明會 (公聽會協調會討論會 )

times ˇ(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 10條之 1)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5民眾參與表達意見 times ˇ(同上)

6公開展覽計畫內容 times ˇ(同上)

7 說明會辦理情形及民眾意見處理回應編製於說明書

times ˇ(同上)

一階環評審查說明書初稿 8 將說明書初稿公開於網路徵詢意見

times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之 1)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一階環評作成審查結論後

9舉行公開說明會 times ˇ(環評法第 7條第 3項環評法施行細則第2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二階環評審查評估書初稿前

10公開陳列說明書及刊載審查結論

ˇ(環評法第 8條第 1項)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環評規定精神】

資訊公開

11舉行公開說明會 ˇ(環評法第 8條第 2項環評法施行細則第2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二階環評審查評估書初稿 12機關及當地居民向開發單位提出書面意見

ˇ(環評法第 9條)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3界定評估範疇 ˇ(環評法第 10條)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4將評估書初稿公開於網路徵詢意見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之 1)

times(但說明書業依同規定辦

理)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5辦理現場勘察及公聽會

ˇ(環評法第 1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聽會作業要

點)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審查說明書及評估書初

稿)

16辦理現場勘察(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審查)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7民眾旁聽及陳述意見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8專家會議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9環評書件審查會議時間及地點等審查資訊公開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作成審查結論後)

20公開審查結論及環評委員會紀錄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資訊公開

面向 聽證(裁量與強制) 公聽會

適用範圍僅以行政程序法或其他法律有規定時有適用故非一律適用於

所有行政行為無相關限制

參加人範圍 特定相對人 不限於特定人

程序嚴密度 正式言詞辯論程序 便宜性規定

效力行政機關做成相關行政處分時應斟酌聽證

結果無一定之法拘束力

bull 環評審查結論bull 「審查結論」與「綜合評述」 ndashbull 開發單位承諾之性質與定性bull 環評法第條 16 17條 ndash 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僅要求開發單位

將之納入環評書件內容而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即非系爭條文所限制之對象)

bull -- 亦涉及施行細則第 43 條第 37 條之適用問題bull 結論若係未予通過即有「否決權」效果之產生bull 未獲通過之開發行為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性方案重新環

評主管機關審查bull (限制第 14條 3 項認定標準第 32 條)(淡北道路案)bull 針對審查結論之落實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追蹤環評主管機

關負責監督bull 如逾三年始實施開發行為開發單位應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

對策檢討報告送審始得實施開發行為

美國 我國審查機關係屬分散制由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之(稱之為主導機關)

係屬集中制中央係由環保署擔任環評審查之主管機關

審查結論僅為決策程序中之一環尚非屬最終決定(處分)因此亦非司法審查之對象

經實務判決認定環評審查結論係屬一對外發生法律效力之行政處分自亦當然係屬司法得予以審查之對象

審查結論不具否決效力 明文規定此一否決效力以約束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逕自予以開發許可之核發

美國與我國法制主要不同之處

bull 公民訴訟第 23條 ndash bull 賦予公民之監督手段本條之規定屬於客觀訴訟原則僅需有踐行書面告之環評主管機關程序者較易承認其當事人適格

bull 環評通過後原申請內容變更bull 施行細則第 36 37 38 條之規定bull 實務重要爭點bull 1 迴避問題(環署函釋與程序正義之再思考)bull 2 規避環評爭議(認定標準篩選制度之檢討)bull 3 有條件通過審查結論之定性(附款之討論)bull 4 行政爭訟之當事人適格(程序權保護規範)bull 5 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之關係(審查結論撤銷開發許可效力

如何未經環評之定義)bull 6 原申請內容發生變更時之應有處理(差異分析內容對照表

bull 再者(除以上爭點外)依本法第 14條第 2項之規定經主管機關審查認定不應開發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為開發

ndash行為之許可此項但書並規定 bull 但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方案重新送主管機關審查bull 允許本已經認定不應開發之開發案得藉由開發單位另行提

出已遭拒絕之開發計畫之替代性方案重新再進行環評程序實有廣開後門之嫌

bull 再者程序機制不復存在行政資源顯有浪費bull (舉凡機關決策範疇界定現場探勘以及公眾參與於

此必須依賴科學之繁複決策程序中所耗費之行政資源乃至於社會資源不可謂之不大)

bull 實乃根本地牴觸環評法於環評程序進行中對於替代性方案應予審酌之要求(環評法第 6 條第 8 款參照)

bull 又環評審查委員會之設置運作等(涉及正當程序之組織公正性要求 ndash 釋字 709 )均備受爭議

bull 正當程序中的迴避要求bull 美麗灣案件(最高行 101年度判字第 55號判決)涉及迴避

義務(行政程序法 sect32 33 )(促參條例)bull 釋字 601- 迴避bull (涉及大法官俸給僅因反射作用而迴避恐造成違憲案件

無從透過司法機制予以解決此種結果完全喪失迴避制度之意旨)

bull 環保署 99年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 ndash 號函釋 判決肯認bull 核釋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為開發單位時「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均屬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 ) 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

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台東縣旅遊局)

bull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台東縣正副縣長)

bull (二 ) 開發單位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均屬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為了效率而犧牲程序正義 bull 最高行 92年判字第 550 號 ndash bull 訴願法第 55 條bull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委員對於訴願事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參與審議」

bull 利害關係之界定 bull 凡對於訴願事件具有法律上倫理上情感上職務上

及經濟 上之利害關係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均應自行迴避 ndash 程序正義

bull 解決建議bull 綜計處重新界定開會人數計算基礎bull 學者補選環評委員(實務認為不可行)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9: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二階環評審查評估書初稿前

10公開陳列說明書及刊載審查結論

ˇ(環評法第 8條第 1項)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環評規定精神】

資訊公開

11舉行公開說明會 ˇ(環評法第 8條第 2項環評法施行細則第2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二階環評審查評估書初稿 12機關及當地居民向開發單位提出書面意見

ˇ(環評法第 9條)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3界定評估範疇 ˇ(環評法第 10條)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4將評估書初稿公開於網路徵詢意見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之 1)

times(但說明書業依同規定辦

理)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5辦理現場勘察及公聽會

ˇ(環評法第 12條及環境影響評估公聽會作業要

點)

times【但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已納入本二階

環評規定精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審查說明書及評估書初

稿)

16辦理現場勘察(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審查)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7民眾旁聽及陳述意見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8專家會議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9環評書件審查會議時間及地點等審查資訊公開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作成審查結論後)

20公開審查結論及環評委員會紀錄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資訊公開

面向 聽證(裁量與強制) 公聽會

適用範圍僅以行政程序法或其他法律有規定時有適用故非一律適用於

所有行政行為無相關限制

參加人範圍 特定相對人 不限於特定人

程序嚴密度 正式言詞辯論程序 便宜性規定

效力行政機關做成相關行政處分時應斟酌聽證

結果無一定之法拘束力

bull 環評審查結論bull 「審查結論」與「綜合評述」 ndashbull 開發單位承諾之性質與定性bull 環評法第條 16 17條 ndash 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僅要求開發單位

將之納入環評書件內容而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即非系爭條文所限制之對象)

bull -- 亦涉及施行細則第 43 條第 37 條之適用問題bull 結論若係未予通過即有「否決權」效果之產生bull 未獲通過之開發行為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性方案重新環

評主管機關審查bull (限制第 14條 3 項認定標準第 32 條)(淡北道路案)bull 針對審查結論之落實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追蹤環評主管機

關負責監督bull 如逾三年始實施開發行為開發單位應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

對策檢討報告送審始得實施開發行為

美國 我國審查機關係屬分散制由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之(稱之為主導機關)

係屬集中制中央係由環保署擔任環評審查之主管機關

審查結論僅為決策程序中之一環尚非屬最終決定(處分)因此亦非司法審查之對象

經實務判決認定環評審查結論係屬一對外發生法律效力之行政處分自亦當然係屬司法得予以審查之對象

審查結論不具否決效力 明文規定此一否決效力以約束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逕自予以開發許可之核發

美國與我國法制主要不同之處

bull 公民訴訟第 23條 ndash bull 賦予公民之監督手段本條之規定屬於客觀訴訟原則僅需有踐行書面告之環評主管機關程序者較易承認其當事人適格

bull 環評通過後原申請內容變更bull 施行細則第 36 37 38 條之規定bull 實務重要爭點bull 1 迴避問題(環署函釋與程序正義之再思考)bull 2 規避環評爭議(認定標準篩選制度之檢討)bull 3 有條件通過審查結論之定性(附款之討論)bull 4 行政爭訟之當事人適格(程序權保護規範)bull 5 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之關係(審查結論撤銷開發許可效力

如何未經環評之定義)bull 6 原申請內容發生變更時之應有處理(差異分析內容對照表

bull 再者(除以上爭點外)依本法第 14條第 2項之規定經主管機關審查認定不應開發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為開發

ndash行為之許可此項但書並規定 bull 但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方案重新送主管機關審查bull 允許本已經認定不應開發之開發案得藉由開發單位另行提

出已遭拒絕之開發計畫之替代性方案重新再進行環評程序實有廣開後門之嫌

bull 再者程序機制不復存在行政資源顯有浪費bull (舉凡機關決策範疇界定現場探勘以及公眾參與於

此必須依賴科學之繁複決策程序中所耗費之行政資源乃至於社會資源不可謂之不大)

bull 實乃根本地牴觸環評法於環評程序進行中對於替代性方案應予審酌之要求(環評法第 6 條第 8 款參照)

bull 又環評審查委員會之設置運作等(涉及正當程序之組織公正性要求 ndash 釋字 709 )均備受爭議

bull 正當程序中的迴避要求bull 美麗灣案件(最高行 101年度判字第 55號判決)涉及迴避

義務(行政程序法 sect32 33 )(促參條例)bull 釋字 601- 迴避bull (涉及大法官俸給僅因反射作用而迴避恐造成違憲案件

無從透過司法機制予以解決此種結果完全喪失迴避制度之意旨)

bull 環保署 99年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 ndash 號函釋 判決肯認bull 核釋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為開發單位時「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均屬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 ) 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

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台東縣旅遊局)

bull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台東縣正副縣長)

bull (二 ) 開發單位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均屬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為了效率而犧牲程序正義 bull 最高行 92年判字第 550 號 ndash bull 訴願法第 55 條bull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委員對於訴願事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參與審議」

bull 利害關係之界定 bull 凡對於訴願事件具有法律上倫理上情感上職務上

及經濟 上之利害關係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均應自行迴避 ndash 程序正義

bull 解決建議bull 綜計處重新界定開會人數計算基礎bull 學者補選環評委員(實務認為不可行)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10: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審查說明書及評估書初

稿)

16辦理現場勘察(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審查)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ˇ(辦理說明書評估書審

查標準作業流程) 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7民眾旁聽及陳述意見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4點及旁聽要點

第 2點)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18專家會議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

ˇ(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

要點第 3點)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19環評書件審查會議時間及地點等審查資訊公開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ˇ(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

書件查詢系統」)

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機關參與

一階及二階環評共通程序(作成審查結論後)

20公開審查結論及環評委員會紀錄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ˇ(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及第 30條) 資訊公開

面向 聽證(裁量與強制) 公聽會

適用範圍僅以行政程序法或其他法律有規定時有適用故非一律適用於

所有行政行為無相關限制

參加人範圍 特定相對人 不限於特定人

程序嚴密度 正式言詞辯論程序 便宜性規定

效力行政機關做成相關行政處分時應斟酌聽證

結果無一定之法拘束力

bull 環評審查結論bull 「審查結論」與「綜合評述」 ndashbull 開發單位承諾之性質與定性bull 環評法第條 16 17條 ndash 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僅要求開發單位

將之納入環評書件內容而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即非系爭條文所限制之對象)

bull -- 亦涉及施行細則第 43 條第 37 條之適用問題bull 結論若係未予通過即有「否決權」效果之產生bull 未獲通過之開發行為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性方案重新環

評主管機關審查bull (限制第 14條 3 項認定標準第 32 條)(淡北道路案)bull 針對審查結論之落實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追蹤環評主管機

關負責監督bull 如逾三年始實施開發行為開發單位應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

對策檢討報告送審始得實施開發行為

美國 我國審查機關係屬分散制由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之(稱之為主導機關)

係屬集中制中央係由環保署擔任環評審查之主管機關

審查結論僅為決策程序中之一環尚非屬最終決定(處分)因此亦非司法審查之對象

經實務判決認定環評審查結論係屬一對外發生法律效力之行政處分自亦當然係屬司法得予以審查之對象

審查結論不具否決效力 明文規定此一否決效力以約束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逕自予以開發許可之核發

美國與我國法制主要不同之處

bull 公民訴訟第 23條 ndash bull 賦予公民之監督手段本條之規定屬於客觀訴訟原則僅需有踐行書面告之環評主管機關程序者較易承認其當事人適格

bull 環評通過後原申請內容變更bull 施行細則第 36 37 38 條之規定bull 實務重要爭點bull 1 迴避問題(環署函釋與程序正義之再思考)bull 2 規避環評爭議(認定標準篩選制度之檢討)bull 3 有條件通過審查結論之定性(附款之討論)bull 4 行政爭訟之當事人適格(程序權保護規範)bull 5 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之關係(審查結論撤銷開發許可效力

如何未經環評之定義)bull 6 原申請內容發生變更時之應有處理(差異分析內容對照表

bull 再者(除以上爭點外)依本法第 14條第 2項之規定經主管機關審查認定不應開發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為開發

ndash行為之許可此項但書並規定 bull 但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方案重新送主管機關審查bull 允許本已經認定不應開發之開發案得藉由開發單位另行提

出已遭拒絕之開發計畫之替代性方案重新再進行環評程序實有廣開後門之嫌

bull 再者程序機制不復存在行政資源顯有浪費bull (舉凡機關決策範疇界定現場探勘以及公眾參與於

此必須依賴科學之繁複決策程序中所耗費之行政資源乃至於社會資源不可謂之不大)

bull 實乃根本地牴觸環評法於環評程序進行中對於替代性方案應予審酌之要求(環評法第 6 條第 8 款參照)

bull 又環評審查委員會之設置運作等(涉及正當程序之組織公正性要求 ndash 釋字 709 )均備受爭議

bull 正當程序中的迴避要求bull 美麗灣案件(最高行 101年度判字第 55號判決)涉及迴避

義務(行政程序法 sect32 33 )(促參條例)bull 釋字 601- 迴避bull (涉及大法官俸給僅因反射作用而迴避恐造成違憲案件

無從透過司法機制予以解決此種結果完全喪失迴避制度之意旨)

bull 環保署 99年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 ndash 號函釋 判決肯認bull 核釋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為開發單位時「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均屬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 ) 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

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台東縣旅遊局)

bull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台東縣正副縣長)

bull (二 ) 開發單位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均屬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為了效率而犧牲程序正義 bull 最高行 92年判字第 550 號 ndash bull 訴願法第 55 條bull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委員對於訴願事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參與審議」

bull 利害關係之界定 bull 凡對於訴願事件具有法律上倫理上情感上職務上

及經濟 上之利害關係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均應自行迴避 ndash 程序正義

bull 解決建議bull 綜計處重新界定開會人數計算基礎bull 學者補選環評委員(實務認為不可行)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11: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面向 聽證(裁量與強制) 公聽會

適用範圍僅以行政程序法或其他法律有規定時有適用故非一律適用於

所有行政行為無相關限制

參加人範圍 特定相對人 不限於特定人

程序嚴密度 正式言詞辯論程序 便宜性規定

效力行政機關做成相關行政處分時應斟酌聽證

結果無一定之法拘束力

bull 環評審查結論bull 「審查結論」與「綜合評述」 ndashbull 開發單位承諾之性質與定性bull 環評法第條 16 17條 ndash 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僅要求開發單位

將之納入環評書件內容而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即非系爭條文所限制之對象)

bull -- 亦涉及施行細則第 43 條第 37 條之適用問題bull 結論若係未予通過即有「否決權」效果之產生bull 未獲通過之開發行為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性方案重新環

評主管機關審查bull (限制第 14條 3 項認定標準第 32 條)(淡北道路案)bull 針對審查結論之落實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追蹤環評主管機

關負責監督bull 如逾三年始實施開發行為開發單位應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

對策檢討報告送審始得實施開發行為

美國 我國審查機關係屬分散制由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之(稱之為主導機關)

係屬集中制中央係由環保署擔任環評審查之主管機關

審查結論僅為決策程序中之一環尚非屬最終決定(處分)因此亦非司法審查之對象

經實務判決認定環評審查結論係屬一對外發生法律效力之行政處分自亦當然係屬司法得予以審查之對象

審查結論不具否決效力 明文規定此一否決效力以約束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逕自予以開發許可之核發

美國與我國法制主要不同之處

bull 公民訴訟第 23條 ndash bull 賦予公民之監督手段本條之規定屬於客觀訴訟原則僅需有踐行書面告之環評主管機關程序者較易承認其當事人適格

bull 環評通過後原申請內容變更bull 施行細則第 36 37 38 條之規定bull 實務重要爭點bull 1 迴避問題(環署函釋與程序正義之再思考)bull 2 規避環評爭議(認定標準篩選制度之檢討)bull 3 有條件通過審查結論之定性(附款之討論)bull 4 行政爭訟之當事人適格(程序權保護規範)bull 5 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之關係(審查結論撤銷開發許可效力

如何未經環評之定義)bull 6 原申請內容發生變更時之應有處理(差異分析內容對照表

bull 再者(除以上爭點外)依本法第 14條第 2項之規定經主管機關審查認定不應開發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為開發

ndash行為之許可此項但書並規定 bull 但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方案重新送主管機關審查bull 允許本已經認定不應開發之開發案得藉由開發單位另行提

出已遭拒絕之開發計畫之替代性方案重新再進行環評程序實有廣開後門之嫌

bull 再者程序機制不復存在行政資源顯有浪費bull (舉凡機關決策範疇界定現場探勘以及公眾參與於

此必須依賴科學之繁複決策程序中所耗費之行政資源乃至於社會資源不可謂之不大)

bull 實乃根本地牴觸環評法於環評程序進行中對於替代性方案應予審酌之要求(環評法第 6 條第 8 款參照)

bull 又環評審查委員會之設置運作等(涉及正當程序之組織公正性要求 ndash 釋字 709 )均備受爭議

bull 正當程序中的迴避要求bull 美麗灣案件(最高行 101年度判字第 55號判決)涉及迴避

義務(行政程序法 sect32 33 )(促參條例)bull 釋字 601- 迴避bull (涉及大法官俸給僅因反射作用而迴避恐造成違憲案件

無從透過司法機制予以解決此種結果完全喪失迴避制度之意旨)

bull 環保署 99年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 ndash 號函釋 判決肯認bull 核釋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為開發單位時「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均屬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 ) 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

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台東縣旅遊局)

bull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台東縣正副縣長)

bull (二 ) 開發單位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均屬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為了效率而犧牲程序正義 bull 最高行 92年判字第 550 號 ndash bull 訴願法第 55 條bull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委員對於訴願事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參與審議」

bull 利害關係之界定 bull 凡對於訴願事件具有法律上倫理上情感上職務上

及經濟 上之利害關係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均應自行迴避 ndash 程序正義

bull 解決建議bull 綜計處重新界定開會人數計算基礎bull 學者補選環評委員(實務認為不可行)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12: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環評審查結論bull 「審查結論」與「綜合評述」 ndashbull 開發單位承諾之性質與定性bull 環評法第條 16 17條 ndash 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僅要求開發單位

將之納入環評書件內容而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即非系爭條文所限制之對象)

bull -- 亦涉及施行細則第 43 條第 37 條之適用問題bull 結論若係未予通過即有「否決權」效果之產生bull 未獲通過之開發行為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性方案重新環

評主管機關審查bull (限制第 14條 3 項認定標準第 32 條)(淡北道路案)bull 針對審查結論之落實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追蹤環評主管機

關負責監督bull 如逾三年始實施開發行為開發單位應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

對策檢討報告送審始得實施開發行為

美國 我國審查機關係屬分散制由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之(稱之為主導機關)

係屬集中制中央係由環保署擔任環評審查之主管機關

審查結論僅為決策程序中之一環尚非屬最終決定(處分)因此亦非司法審查之對象

經實務判決認定環評審查結論係屬一對外發生法律效力之行政處分自亦當然係屬司法得予以審查之對象

審查結論不具否決效力 明文規定此一否決效力以約束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逕自予以開發許可之核發

美國與我國法制主要不同之處

bull 公民訴訟第 23條 ndash bull 賦予公民之監督手段本條之規定屬於客觀訴訟原則僅需有踐行書面告之環評主管機關程序者較易承認其當事人適格

bull 環評通過後原申請內容變更bull 施行細則第 36 37 38 條之規定bull 實務重要爭點bull 1 迴避問題(環署函釋與程序正義之再思考)bull 2 規避環評爭議(認定標準篩選制度之檢討)bull 3 有條件通過審查結論之定性(附款之討論)bull 4 行政爭訟之當事人適格(程序權保護規範)bull 5 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之關係(審查結論撤銷開發許可效力

如何未經環評之定義)bull 6 原申請內容發生變更時之應有處理(差異分析內容對照表

bull 再者(除以上爭點外)依本法第 14條第 2項之規定經主管機關審查認定不應開發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為開發

ndash行為之許可此項但書並規定 bull 但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方案重新送主管機關審查bull 允許本已經認定不應開發之開發案得藉由開發單位另行提

出已遭拒絕之開發計畫之替代性方案重新再進行環評程序實有廣開後門之嫌

bull 再者程序機制不復存在行政資源顯有浪費bull (舉凡機關決策範疇界定現場探勘以及公眾參與於

此必須依賴科學之繁複決策程序中所耗費之行政資源乃至於社會資源不可謂之不大)

bull 實乃根本地牴觸環評法於環評程序進行中對於替代性方案應予審酌之要求(環評法第 6 條第 8 款參照)

bull 又環評審查委員會之設置運作等(涉及正當程序之組織公正性要求 ndash 釋字 709 )均備受爭議

bull 正當程序中的迴避要求bull 美麗灣案件(最高行 101年度判字第 55號判決)涉及迴避

義務(行政程序法 sect32 33 )(促參條例)bull 釋字 601- 迴避bull (涉及大法官俸給僅因反射作用而迴避恐造成違憲案件

無從透過司法機制予以解決此種結果完全喪失迴避制度之意旨)

bull 環保署 99年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 ndash 號函釋 判決肯認bull 核釋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為開發單位時「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均屬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 ) 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

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台東縣旅遊局)

bull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台東縣正副縣長)

bull (二 ) 開發單位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均屬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為了效率而犧牲程序正義 bull 最高行 92年判字第 550 號 ndash bull 訴願法第 55 條bull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委員對於訴願事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參與審議」

bull 利害關係之界定 bull 凡對於訴願事件具有法律上倫理上情感上職務上

及經濟 上之利害關係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均應自行迴避 ndash 程序正義

bull 解決建議bull 綜計處重新界定開會人數計算基礎bull 學者補選環評委員(實務認為不可行)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13: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美國 我國審查機關係屬分散制由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之(稱之為主導機關)

係屬集中制中央係由環保署擔任環評審查之主管機關

審查結論僅為決策程序中之一環尚非屬最終決定(處分)因此亦非司法審查之對象

經實務判決認定環評審查結論係屬一對外發生法律效力之行政處分自亦當然係屬司法得予以審查之對象

審查結論不具否決效力 明文規定此一否決效力以約束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逕自予以開發許可之核發

美國與我國法制主要不同之處

bull 公民訴訟第 23條 ndash bull 賦予公民之監督手段本條之規定屬於客觀訴訟原則僅需有踐行書面告之環評主管機關程序者較易承認其當事人適格

bull 環評通過後原申請內容變更bull 施行細則第 36 37 38 條之規定bull 實務重要爭點bull 1 迴避問題(環署函釋與程序正義之再思考)bull 2 規避環評爭議(認定標準篩選制度之檢討)bull 3 有條件通過審查結論之定性(附款之討論)bull 4 行政爭訟之當事人適格(程序權保護規範)bull 5 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之關係(審查結論撤銷開發許可效力

如何未經環評之定義)bull 6 原申請內容發生變更時之應有處理(差異分析內容對照表

bull 再者(除以上爭點外)依本法第 14條第 2項之規定經主管機關審查認定不應開發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為開發

ndash行為之許可此項但書並規定 bull 但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方案重新送主管機關審查bull 允許本已經認定不應開發之開發案得藉由開發單位另行提

出已遭拒絕之開發計畫之替代性方案重新再進行環評程序實有廣開後門之嫌

bull 再者程序機制不復存在行政資源顯有浪費bull (舉凡機關決策範疇界定現場探勘以及公眾參與於

此必須依賴科學之繁複決策程序中所耗費之行政資源乃至於社會資源不可謂之不大)

bull 實乃根本地牴觸環評法於環評程序進行中對於替代性方案應予審酌之要求(環評法第 6 條第 8 款參照)

bull 又環評審查委員會之設置運作等(涉及正當程序之組織公正性要求 ndash 釋字 709 )均備受爭議

bull 正當程序中的迴避要求bull 美麗灣案件(最高行 101年度判字第 55號判決)涉及迴避

義務(行政程序法 sect32 33 )(促參條例)bull 釋字 601- 迴避bull (涉及大法官俸給僅因反射作用而迴避恐造成違憲案件

無從透過司法機制予以解決此種結果完全喪失迴避制度之意旨)

bull 環保署 99年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 ndash 號函釋 判決肯認bull 核釋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為開發單位時「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均屬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 ) 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

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台東縣旅遊局)

bull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台東縣正副縣長)

bull (二 ) 開發單位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均屬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為了效率而犧牲程序正義 bull 最高行 92年判字第 550 號 ndash bull 訴願法第 55 條bull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委員對於訴願事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參與審議」

bull 利害關係之界定 bull 凡對於訴願事件具有法律上倫理上情感上職務上

及經濟 上之利害關係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均應自行迴避 ndash 程序正義

bull 解決建議bull 綜計處重新界定開會人數計算基礎bull 學者補選環評委員(實務認為不可行)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14: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公民訴訟第 23條 ndash bull 賦予公民之監督手段本條之規定屬於客觀訴訟原則僅需有踐行書面告之環評主管機關程序者較易承認其當事人適格

bull 環評通過後原申請內容變更bull 施行細則第 36 37 38 條之規定bull 實務重要爭點bull 1 迴避問題(環署函釋與程序正義之再思考)bull 2 規避環評爭議(認定標準篩選制度之檢討)bull 3 有條件通過審查結論之定性(附款之討論)bull 4 行政爭訟之當事人適格(程序權保護規範)bull 5 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之關係(審查結論撤銷開發許可效力

如何未經環評之定義)bull 6 原申請內容發生變更時之應有處理(差異分析內容對照表

bull 再者(除以上爭點外)依本法第 14條第 2項之規定經主管機關審查認定不應開發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為開發

ndash行為之許可此項但書並規定 bull 但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方案重新送主管機關審查bull 允許本已經認定不應開發之開發案得藉由開發單位另行提

出已遭拒絕之開發計畫之替代性方案重新再進行環評程序實有廣開後門之嫌

bull 再者程序機制不復存在行政資源顯有浪費bull (舉凡機關決策範疇界定現場探勘以及公眾參與於

此必須依賴科學之繁複決策程序中所耗費之行政資源乃至於社會資源不可謂之不大)

bull 實乃根本地牴觸環評法於環評程序進行中對於替代性方案應予審酌之要求(環評法第 6 條第 8 款參照)

bull 又環評審查委員會之設置運作等(涉及正當程序之組織公正性要求 ndash 釋字 709 )均備受爭議

bull 正當程序中的迴避要求bull 美麗灣案件(最高行 101年度判字第 55號判決)涉及迴避

義務(行政程序法 sect32 33 )(促參條例)bull 釋字 601- 迴避bull (涉及大法官俸給僅因反射作用而迴避恐造成違憲案件

無從透過司法機制予以解決此種結果完全喪失迴避制度之意旨)

bull 環保署 99年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 ndash 號函釋 判決肯認bull 核釋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為開發單位時「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均屬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 ) 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

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台東縣旅遊局)

bull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台東縣正副縣長)

bull (二 ) 開發單位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均屬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為了效率而犧牲程序正義 bull 最高行 92年判字第 550 號 ndash bull 訴願法第 55 條bull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委員對於訴願事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參與審議」

bull 利害關係之界定 bull 凡對於訴願事件具有法律上倫理上情感上職務上

及經濟 上之利害關係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均應自行迴避 ndash 程序正義

bull 解決建議bull 綜計處重新界定開會人數計算基礎bull 學者補選環評委員(實務認為不可行)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15: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再者(除以上爭點外)依本法第 14條第 2項之規定經主管機關審查認定不應開發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為開發

ndash行為之許可此項但書並規定 bull 但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方案重新送主管機關審查bull 允許本已經認定不應開發之開發案得藉由開發單位另行提

出已遭拒絕之開發計畫之替代性方案重新再進行環評程序實有廣開後門之嫌

bull 再者程序機制不復存在行政資源顯有浪費bull (舉凡機關決策範疇界定現場探勘以及公眾參與於

此必須依賴科學之繁複決策程序中所耗費之行政資源乃至於社會資源不可謂之不大)

bull 實乃根本地牴觸環評法於環評程序進行中對於替代性方案應予審酌之要求(環評法第 6 條第 8 款參照)

bull 又環評審查委員會之設置運作等(涉及正當程序之組織公正性要求 ndash 釋字 709 )均備受爭議

bull 正當程序中的迴避要求bull 美麗灣案件(最高行 101年度判字第 55號判決)涉及迴避

義務(行政程序法 sect32 33 )(促參條例)bull 釋字 601- 迴避bull (涉及大法官俸給僅因反射作用而迴避恐造成違憲案件

無從透過司法機制予以解決此種結果完全喪失迴避制度之意旨)

bull 環保署 99年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 ndash 號函釋 判決肯認bull 核釋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為開發單位時「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均屬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 ) 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

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台東縣旅遊局)

bull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台東縣正副縣長)

bull (二 ) 開發單位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均屬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為了效率而犧牲程序正義 bull 最高行 92年判字第 550 號 ndash bull 訴願法第 55 條bull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委員對於訴願事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參與審議」

bull 利害關係之界定 bull 凡對於訴願事件具有法律上倫理上情感上職務上

及經濟 上之利害關係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均應自行迴避 ndash 程序正義

bull 解決建議bull 綜計處重新界定開會人數計算基礎bull 學者補選環評委員(實務認為不可行)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16: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正當程序中的迴避要求bull 美麗灣案件(最高行 101年度判字第 55號判決)涉及迴避

義務(行政程序法 sect32 33 )(促參條例)bull 釋字 601- 迴避bull (涉及大法官俸給僅因反射作用而迴避恐造成違憲案件

無從透過司法機制予以解決此種結果完全喪失迴避制度之意旨)

bull 環保署 99年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 ndash 號函釋 判決肯認bull 核釋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為開發單位時「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均屬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 ) 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

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台東縣旅遊局)

bull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台東縣正副縣長)

bull (二 ) 開發單位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均屬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為了效率而犧牲程序正義 bull 最高行 92年判字第 550 號 ndash bull 訴願法第 55 條bull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委員對於訴願事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參與審議」

bull 利害關係之界定 bull 凡對於訴願事件具有法律上倫理上情感上職務上

及經濟 上之利害關係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均應自行迴避 ndash 程序正義

bull 解決建議bull 綜計處重新界定開會人數計算基礎bull 學者補選環評委員(實務認為不可行)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17: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 ) 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

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台東縣旅遊局)

bull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台東縣正副縣長)

bull (二 ) 開發單位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或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均屬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

bull 為了效率而犧牲程序正義 bull 最高行 92年判字第 550 號 ndash bull 訴願法第 55 條bull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委員對於訴願事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參與審議」

bull 利害關係之界定 bull 凡對於訴願事件具有法律上倫理上情感上職務上

及經濟 上之利害關係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均應自行迴避 ndash 程序正義

bull 解決建議bull 綜計處重新界定開會人數計算基礎bull 學者補選環評委員(實務認為不可行)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18: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為了效率而犧牲程序正義 bull 最高行 92年判字第 550 號 ndash bull 訴願法第 55 條bull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委員對於訴願事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參與審議」

bull 利害關係之界定 bull 凡對於訴願事件具有法律上倫理上情感上職務上

及經濟 上之利害關係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均應自行迴避 ndash 程序正義

bull 解決建議bull 綜計處重新界定開會人數計算基礎bull 學者補選環評委員(實務認為不可行)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19: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令 中華民國 101年 11月 28日bull 環署綜字第 1010106976A號bull 核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三條第二項有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規定補充說明如下

bull 一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開發單位或其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單位其應迴避表決者如下

bull (一 ) 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主辦單位局長處長)

bull (二 ) 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如縣(市)長副縣(市)長秘書長等〕

bull 二本解釋令發布生效前業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之案件不適用前項規定

bull 三關於委員應出席人數之計算方式(涉及開會決議等)應將迴避表決之委員人數予以扣除作為委員總數之基準

bull 四本署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環署綜字第0九九00二五五二四號令自即日廢止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20: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相對環署綜字第 0990025524函釋新函釋針對舊函釋部份bull 「二審查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之開發案件bull (一)開發單位為民間機構前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員僅指該府代表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應迴避表決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不屬之」

bull 似乎有待進一步論述 ndash bull 新函釋有無涵蓋此一部份bull 且因新函釋亦同時廢止了此部份之適用今依促參法之規定

倘開發單位係屬民間機構則督導開發案件主辦單位之環評委員要否迴避容有疑義

bull 依舊函釋毋需迴避(因此受到學者質疑)在新函釋適用下是否即必須迴避

bull (新函釋僅強調地方政府於促參法下為主辦單位時之適用情形)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21: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篩選制度(正面表列)bull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條第 1 項 ndash 開發行為若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之虞時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同條第 2項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ndash

bull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bull 舉例bull 倘屬認定標準附表二之工業類別(例如廢料處理業汽機車製造業或石油化學中間原料工業)申請開發面積達一定限制 -- 位於都市土地 5公頃非都市土地 10公頃則系爭開發案即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應由何機關進行認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評主管機關)何時點應進行認定(是否於申請許可開發行為前即可請求主管機關協助認定且此一認定之法律性質為何)以及應以何基準予以認定相關法令均無具體之明文規定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22: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實務上 有藉由分割開發土地等化整為零之方式以規避環評審查(杉原海水浴場)

bull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已修正為採累積開發面積「一定規模以上」作為判準但

bull 實務上發生A開發案必須進行環評位於A開發案周遭之B開發案依認定標準無須進行環評而復依環評法第 6條第2項第 6款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就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進行評估並記載於環境影響評估文件 ndash

bull 亦即A開發案之環評必須將B開發案之影響納入評估中惟B開發單位毋需擔負任何環評責任

bull 即使依環評法第 15條同一場所有二個以上之開發行為同時實施者得合併進行評估此一規定自仍無法要求依認定標準毋需進行環評之開發案既已解除之環評義務之回復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23: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整體而言我國現行環評法及認定標準之規範採取正面表列之立法例以列舉之方式透過前述「產業類別」之規定(參照認定標準之附表一至附表四)加上「一定規模」「所在地區位」等標準來認定相關開發行為究否具有對環境不良之影響進而決定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日本法制之設計bull 一方面採取正面表列清楚列出事業種類(第一種事業乃係絕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事業)

bull 此外為避免掛一漏萬增加概括條款之規定比照前述事業種類倘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必要者授權主管機關得以行政命令之方式進一步規定之(第二種事業則為應實施篩選對象之事業)

bull 配合此一概括條款機關在透過訂定實施細則之方式增定興辦造成事業項目以供審酌認定之依據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24: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美國法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進行與否爭點並非在於開發案之大小著重的應係 ndash

bull 系爭開發行為對環境所可能造成影響之大小bull 環評制度之設計既係要求政府機關決定應當藉由環評程序

將環境價值納入政策決定之考量中 ndash

bull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之進行當為決策程序之原則僅於例外之情況下(除外類別或緊急情況)方才允許無須進行環評(尚有除外類別適用之例外情況必需予以審酌以判斷有無例外之例外狀況存在)

bull (對於除外類別並要求應當定期檢討其適當性除外類別之訂定與檢討程序並要求應有公眾參與)

bull 即使美國實務運作上為人詬病者亦係進入二階環評 (EIS) 案件幾稀然至少於實務上依據國家環境政策法之要求著實做到 廣開一階環評 (EA) 之門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25: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爭議bull 實務上有條件通過環評之審查結論可分為三種類型bull 第一種情形如環評審查結論所附之「條件」係要求開發單位就環說書或評估書初稿中本應記載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此違反環評法第 13-1條第 1項之規定

bull 第二種情形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標準如環評審查結論係要求開發行為須符合一定之用水量上限生化需氧量最大限值懸浮固體最大限值放流水重金屬濃度最大限值等因環評審查結論於作成並公告後即生效故本質上並非附條件之行政處分

bull 究其性質可知相關事項係環評審查結論內容主要之部分目的係確立開發行為內容在質與量之範圍以達到減緩開發行為對於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確保環境品質之保護因此屬於環評審查結論之「內容規範」本質上即為環評審查結論之具體主要事項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26: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第三種情形課予開發單位一定之行為義務bull 如 202兵工廠之環評審查結論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綠建築標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該行為義務本質上係得獨立於環評審查結論性質應為一負擔

bull 只要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並未違背環境保護之目的附加之負擔與目的之間並無不當之聯結此附負擔之環評審查結論應為合法

bull 德國法另有以「修正之負擔」「修正之許可」論述此「有條件通過」之性質 -- 主要涉及情形 -- 是授益處分中許可之程度已不及於申請之內容或許可內容與申請內容悖離等於駁回申請人提出之申請而另行核發與申請內容不符之許可

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由於案件事實尚未明確基於公益或法規範對相對人之重大利益儘先為略式審查保留事後終局確定決定之一種規制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27: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bull 定義暫時性行政處分既謂處分自仍具備規制效力僅係因其

定性的特殊性故只具暫行性規制效力尚有待後續作成終局之行政處分以取代先前所做成之暫時性處分之謂

bull 又須先為強調者正因為行政機關容有作成終局處分之可能(實也期待其要能做成)行政機關尚不受其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拘束(相對人甚至無法主張對於暫時性行政處分有所謂之信賴保護)

bull 之所以作成暫時性行政處分乃基於「相關法律事實之調查尚未終局確定」但對於當事人申請存在有合理利益並實有做成終局決定之可能性時因此容許行政機關於此一時點初步藉由對於事實與法律基礎的「略式審查」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予以規範

bull 所得稅暫繳及事後經核定而有溢繳情事致應辦理退稅事宜依所得稅法第 67條以下及所得稅法第 100條(第 2項)規定即屬是例

bull 又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為例第 4條第 3項bull 中央主管機關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必要時得依風險評估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告對特定產品或特定地區之產品採取下列管理措施一限制或停止輸入查驗製造及加工之方式或條件二下架封存限期回收限期改製沒入銷毀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28: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論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與既有對於處分得附附款之規定予以區別本文有質疑之處

bull 以行政處分附解除條件為例論者主張解除條件係針對未來不確定之事實但暫時性行政處分乃係因為針對現在不確定之事實而作成的

bull 吾人或應問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為例主管機關對於有違法之嫌者得命暫停作業或下架針對處分之本身係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所進行的專業判斷而得出的裁量結果與通常的處分作成實難未有何重大不同

bull 相對的此一處分亦須待將來之確定繫諸於將來之事實一旦主管機關認為沒有違法情勢自應令其得為作業之重啓或得將產品再為上架

bull 二者之差異恐僅係論者描述方式之不同bull 環保與食安的相關案件究否有終局事實調查完畢之可

能bull 對於當事人的信賴保護恐有嚴重侵害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29: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針對淡北道路一案學者主張應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所謂的行政先行之方式將系爭開發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惟為避免損害擴大開發單位應考慮暫緩施工

bull 亦即學者建議應於市政府運作過程議會要求將組織規程陳報議會雖然依據法歸無庸提報但仍行提報議會將該提報之程序認屬非屬強行規定之任意性多行程序

bull 原處分依法仍應上訴但因應外界不同聲音多作暫時性之多行程序暫行第二階段審查程序

bull 學者欲將「暫時性行政處分」適用到環境影響評估尤其針對「附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結論」(吾人或應將訂定名為「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以檢討此一附附款(包括條件或負擔)之當否問題

bull 再者學者以主管機關主動將開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決定論以「暫時性行政處分」以期論證此一決定之適當性並藉由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以期補正既有環評審查結論之瑕疵待做出二階環評之終局決定後進而取代先前的暫時性行政處分並使此一二階環評審查結論能滿足環評法之規定進而取代之前被質疑甚至被法院撤銷的審查結論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30: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對於逕赴二階之決定若要認定係屬(暫時性)行政處分容有再為論述之必要 ndash

bull 我國實務將環評審查結論定性為行政處分(實已有爭議)但並未將一階環評審查應進入二階環評之決定定性成行政處分這恐僅係行政機關內部決定(論者有謂可以程序再開作為法理上之依據)

bull 即使毋需先行界定此一逕赴二階決定之法律上定性但對於進入二階的審查就所得之審查結論能否補正先前遭致法院撤銷的環評結論甚至補正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先前環評審查結論所核發的開發許可亦有疑義

bull 以前者言恐難因此就地合法終究前一環評程序以遭致撤銷係屬自始不存在後來的二階環評應屬新的環評程序(因此仍需檢驗此一新的環評程序有無符合環評法相關規範)

bull 比較可以討論的係開發許可之核發可否以後面環評審查通過之結論作為就地合法的基礎

bull 此爭議端視對於開發許可核發之程序瑕疵是否係屬重大可否經由後續程序與以補正然而以學說暨實務之多數看法(中科三期相關意見以及最近的美麗灣停工判決)似乎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31: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小結bull 暫時性行政處分拙見固然對之有所質疑惟基於學說以及修法可能之趨勢吾人或可嘗試藉由此一概念論述附檢緩措施之環評審查結論之適法性進而突破法院在此之見解

bull 依建議修正條文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94條之一第一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作成暫時性處分但非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僅得依申請作成暫時性處分

bull 一行政處分基礎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無法即時查明或仍在其他有權機關審理確定中致未能終結調查確認為維護公益或當事人權益而有先行作成處分之必要者

bull 職此如前論者述暫時性行政處分應具備有bull 即時需求性不確定性及暫時性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結論若具備此特徵應尚非法所不許

bull 惟是否可作為因應淡北道路等案之措施容需再為斟酌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32: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美國現行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常藉由有條件之(減緩措施 -- mitigation measures )無顯著性環境影響評估( FONSI )規避環境影響報告書(二階環評)之要求

bull 有學者肯認這是符合所謂之可適應性之環境規範( adaptive management )上發展之趨勢

bull 亦即因著環境保護上所需之科學特性(尤其是科學之不確定性)當下之評估確實很難確保在未來發展上是否有新危害會發生因此附上之減緩措施得隨著發展適時反應環境保護之所需

bull 並鑒於環境影響評估之定位在於提供決策上所需之環境資訊學者甚至主張採取附條件之無重大影響之判斷反而得成為機關運作上之常態( default rule )

bull 但其亦強調應當著重在於之後之監督以確保該所附之減緩環境影響之措施得落實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33: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此做法並成為美國環境品質委員會( CEQ )對於聯邦行政機關之行政指引( guidance )

bull 在其提出之草案中其甚至認為透過 mitigation 以及 monitoring除將未來之發展納入考量使得決策得具備環境適應性亦促進行政決策之透明及可責

bull -- 符合歐巴馬總統上任時所要求要落實之公開政府bull 據統計每年聯邦機關有五萬個環境影響說明書( EA

)結論為無顯著性環境影響( FONSI )每年只有進行約五百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EIS )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34: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環評審查結論與開發許可核發(兩個處分)之關係bull 臺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 101年 9月 20日判決(裁字第 1888號裁定)縣政府應命令美麗灣公司停止開發行為該渡假村原已興建完成建物主體部分是否為違建如為違建環署能否依地方制度法第 76條規定代行拆除

bull 本案原經以擴大開發為由重新實施環評而以有條件通過審查惟遭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55號判決撤銷環署可否代行環評

bull 又確定判決 ndash 高高行 100 年度訴更二字第 36號判決bull 課予台東縣政府應依環評法第 22 條之規定命停止開發惟如已興建完成之建物其建築執照之效力為何

bull 建造執照之效力尚非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ndash 尚難據以認定系爭建物係屬違建

bull 地方制度法第 76條直轄市縣 ( 市 ) 鄉 ( 鎮市 ) 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嚴重危害公益 或妨礙地方政務正常運作其適於代行處理者得分別由行政院中央各 該主管機關縣政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逾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 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35: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多階段行政行為 v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陳春生大法官(釋字 709 )bull 都更 ndash 都市計劃 = 行政計畫 ndash 多階段行政行為(階段化行

政程序)各個階段之決定具有外部效力當事人可以對其決定加以救濟

bull 各個階段應加以整體觀察 ndash bull 都市更新地區單元劃定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階段都市更新事業核定權利變換等階段所為之決定 ndash 均可對之救濟

bull 多階段行政處分bull 多數行政機關協力完成一個行政處分bull 最後階段之行為方才屬於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bull 行政程序法第 92條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

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36: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依最高行 100 年判字第 2263號判決bull 已通過之環評審查結論嗣後遭撤銷後原開發許可究係應予撤

銷或廢止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處理(無效處分得撤銷處分)

bull ndash 原所核發之開發許可並非當然無效bull 「建照」尚非屬環評法第 14 條所規定之許可bull 因此非前述之許可亦非判決效力所及建照之認定即應

由核發建照之主管機關予以認定bull 因涉建築法之執行主管機關為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規定之代執行即非屬環保署之權限bull 代執行環評 ndash

bull 環評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因此依地方制度法第 76 條須地方政府依法應作為而不做為致嚴重危害公益中央主管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間內為之逾時仍無作為者方才得為代行處理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37: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另外針對環評中開發業者之「承諾」 -- bull 應使之成為最終處分之一部抑或是要求開發單位應將之納

入環評書件之內容使之成為申請內容之一部容有爭議bull (亦有主張系爭承諾或應屬協定之性質)bull 此問題關係到實務運作上法律禁止事後對於前者(處分)

之變更而對於後者(申請內容)係得以於主管機關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事後之變更(參閱環評法第 16條 17 條)

bull (論者有將之連結到「附條件」之環評審查結論 -- 未將系爭承諾定性為申請內容之一部)

bull 針對可變更之部份bull 涉及「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變更內容對照表」 -- 即應依

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36條以下規定分別進行審核備查抑或應就變更部份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38: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bull 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涉及環境保護事項之變更無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

bull 但計畫產能或規模降低基地內設施局部調整位置提昇環保設施之處理等級或效率既有設備提昇產能而污染總量未增加變更內容對環境品質維護有利者屬環境監測計畫者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其變更得檢附變更內容對照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第一項)

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第二項)

bull (第 38條開發單位變更原申請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39: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施行細則第 37條開發單位依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內容

bull 開發單位 -- 秀岡山莊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業經環署審查通過嗣後康橋高中與永柏公司陸續經秀崗公司同意加入成為共同開發公司並經環署備查(施行細則第37 條第二項)

bull 然秀崗公司破產下轄之土地後經法院拍賣分別為拍定人取得各該所有權(秀崗公司已不存在無法藉由其同意而取得開發單位之地位)

bull 今掬月公司(取得所有權人之授權)欲加入成為開發公司因如何為之要否不然整體開發計畫將無以為繼原通過環評所附之各該承諾亦無以為之反倒造成對環境極大之危害

bull 永柏公司拒絕同意甚至衍生出「開發權」之問題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40: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開發單位變更 ndash bull 環評法 sect16 環說書(評估書)之變更須經主管機關及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bull 施行細則第 37 條第 2 項bull 前項變更未涉及環境保護事項者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備查

bull 然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必須由開發單位申請 bull 學者bull 「依職權重開原環評程序」 -- 行政程序法 sect117 (逾法定救濟

期間之違法處分之職權撤銷) 123 (授與利益之合法處分之職權廢止 ndash 除斥期間二年內) 128 (具備所列各款情事 ndash 五年但因係有利於當事人應不排斥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重開行政程序)

bull 逕以「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受理並進行審理」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41: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環保署環署綜字第 1010046055號令bull 【解釋日期】 101年 06月 05 日bull 【解釋內容】 核釋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社區開發案因原申請之開發單位破產或其他因素致無法繼續履行原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其新取得原開發行為(或場所)範圍內土地之所有權人(含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得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受土地所有權人委託者應另檢附土地所有權人委託書)及願依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內容及審查結論確實執行之承諾書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核後為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 7條規定之開發單位並就其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42: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確定應否實施環評

強制實施環評

個案預審(篩選)

一般性

場址關聯性

應環評

無須環評

實施環評之程序

界定評估範疇

調查環境影響

描述環境影響

民眾參與機關參與

綜合描述

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

核發開發行為許可之程序

環境評估(作成開發許可決定時應予參酌)

公告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43: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bull 第三條下列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工業政策礦業開發政策水利開發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能源政策畜牧政策交通政策廢棄物處理政策放射性核廢料之處理政策其他政策

bull 啓動機制(第四條)bull 主動 --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bull 被動 -- 非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政策研提機關認有影響環境之虞者得準用本辦法規定由政策研提機關辦理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bull 政策研提機關作成之評估說明書應徵詢中央主管機關意見並得徵詢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予以參酌修正 sect7

bull 政策研提機關於政策報請行政院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時應檢附評估說明書 sect8 (無通過與否之問題)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44: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政策名稱 政策細項一工業政策 工業區設置

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二礦業開發政策 砂石開發供應三水利開發政策 水資源開發政策四土地使用政策 高爾夫球場設置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變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僅適用面積 10公頃以上者)直轄市縣 (市 )區域計畫

五能源政策 能源開發政策六交通政策 重大鐵公路發展七廢棄物處理政策 垃圾處理(焚化爐轉型為地區生

質能源中心及掩埋場活化再生)事業廢棄物清理

八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政策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45: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美國法之政策環評bull 所謂的 major federal actions 包括了 1 adoption of official

policy 2 adoption of formal plans 3 adoption of programs 4 approval of specific projects

bull 因此不論是 policy plans programs projects 都可該當所謂的 agency action 也因此當然均有環評之適用

bull 相對於針對特定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美國法上所謂的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PEIS) 其實處理的包括了政策 (policy) 規劃(計畫) (plans) 以及計畫(方案) (programs) (基本上是從抽象到具體)

bull 例如一個 program 可能包括好幾個 projects bull PEIS 所針對的係較為廣泛之聯邦政府行為 (policies plans

and programs) 其中包括相關之特定行為有所聯結發生於同一區域抑或是特定行為間有著相關類似性舉凡時間點影響替代性方執行方式以及主題內容等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46: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相對於個案環評 PEIS 基本上應係以廣泛評估為基礎bull PEIS 應當具全面性完整性但卻毋需過為細緻只是應以何種標準進行判斷仍有待進一步澄清

bull 我國法上所謂之「政策環評」一般認為等同於美國法上之 PEIS 但究竟指涉的係前述的政策規劃抑或是計畫猶待進一步釐清

bull 美國 PEIS 希望能提供主管機關於進行個案環評時得以藉由已經作成之相關環評資料減輕評估上之負擔避免重複的環評進而促進行正程序之效率

bull 美國 PEIS 提供了行政機關相當大的裁量權限並且對於評估之結果往往聯結到可適應性之環境管理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此乃個案環評採取減緩措施之論證基礎之一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47: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環評審查委員會相關爭議bull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3 條第 1 項之規定環評主管機關(中央

為環保署)應設置「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並依同條第 3項授權主管機關訂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

bull 依據組織章程第 3 4 條之規定委員會應設置委員共 21 人除主任委員(環保署署長)以及副主任委員(環保署副署長)外研考會副主委國科會副主委農委會副主委經建會副主委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等 5 人屬於政府機關代表(此部份亦會隨著機關組織之調整而改變)其餘委員 14 人則由主任委員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中予以聘兼

bull 針對上訴委員 14 人之遴選環保署得設「遴選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為召集人並由相關專家學者 5 人以及機關代表 5 人組成(政府代表分別為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之代表)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48: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依組織規程第 7條之規定對於一般性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所進行之審查得由主任委員指派委員一人以擔任召集人召集委員及專家學者( 5至 9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提報委員會議核定

bull 復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 2 3點之規定專案小組(視個案特性由環評委員專家學者 8至 14人組成)得於環評審查會議開議前召開「初審會議」

bull 再者專案小組亦可視需要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符合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所定推薦程序與專業資格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要點 3第 4 6項)

bull 專家會議作成之處理建議並應作為初會審會議討論之參考(要點 3第 7項)

bull 小結 ndash 爭點委員會的民主正當性中立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 專家會議中的專家學者 ndash 定性專案小組中的專家學者可否進行實質審查(雖後經委員會核定)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49: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1 署長對於環評委員之聘任從遴選委員聘任開始即掌握絕對之主導權接著再針對遴選委員之建議名單亦可予以調整

bull 2 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之組成方式官方代表有七人占三分之一之比重只要再加上幾位專家學者之支持便可獲得過半數

bull 3 環保署長於兼任環評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表決過程中如有爭議可動員裁決之權力更顯示其於審議制度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bull 4 專家學者委員(環評委員會中之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第 6款規定了「其他經遴選委員會專案認定者」提供了行政機關得以透過專案認定挑選其屬意之人選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50: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其領域分為 14 類原則上應以每一領域遴選一位專家學者委員

bull 這些領域可否涵括系爭開發案所會對環境造成所有可能之影響bull 在各自專業領域上這些萬中選一之專家學者有無可能形成其專業之獨斷性亦即淪於學術專業之一言堂

bull 甚者科學界本有之同儕審查是否反而透過環評程序合法地被忽略進而合法化該代表可能有之專業獨斷

bull 再者兩年之任期形成這些專家學者委員要在兩年任期中審盡所有送交之開發案在如此負擔沈重下如何確保專家學者委員真能落實審查

bull 更甚者環評大會審查結論之作成依循傳統民主表決之方式甚至強調決議之做成已非多數決而係共識決似乎強化了民主提升了專業評估之正當性 ndash

bull 然而此際不僅是政策介入了科學(參與表決者包括行政部門之代表 ndash 固然其係合法之環評委員會之成員)更是錯誤理解對科學評估應有之認識誤讓不同專業之專家學者委員竟能審視評估非屬自身專業領域之環境影響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51: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關於「專案小組中專家學者」以及「專家會議中專家學者」之組成在規範設計上亦存有相當疑義

bull 專案小組究否應納入非屬環評委員成員之專家學者(禁止再授權)

bull 專案小組中之專家學者究應如何定位bull (行政助手必須依照行政機關之指示而為相關必要之行為

)bull 學者bull 專案小組尚非屬行政機關之性質專案小組應僅係從事「輔助

行政機關為行為」提供專家意見參與之機會bull 但依規定專案小組之初審結論固然仍須經由環評委員會審查

且此一初審結論實已經由環評委員參與既已係屬實質審查要難認為其對環評委員會毫無任何拘束力

bull 專家會議中之專家學者或可視為行政程序法上所規範之鑑定人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52: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公民訴訟與環境法上當事人適格bull 國家之環境保護義務 ndash 強調環境保護為國家主要的任務

環境保護是國家制度賴以存立的基礎如果國家不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將喪失其存立的正當性

bull 然而即便國家有環境保護之義務仍難以直接導出人民有請求之權利

bull 釋字 469 號解釋 ndash 採取了權利保護規範理論使人民權益之保障獲得進一步之提升 ndash 但是本於環境保護的特性如此規範實仍難收到環境保護之效因為 ndash

bull 因果關係之認定以及舉證責任 ndash 為因應環境問題之特性因此(必須)受到一定之修正

bull 行政救濟即採用了「公民訴訟」制度跳脫傳統個人權利保護之重心而係以公共利益之維護確保行政之客觀合法性為目的以期環境保護得以真正落實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53: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公民訴訟( citizen suit )的目的與功能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bull 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公民訴訟乃係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制度係為公益之維護所設

bull 與傳統權利救濟之理論(需就自己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有損害)不同

bull 傳統之訴訟係以主觀訴訟為據而公民訴訟並非以救濟訴訟當事人之權利為目的性質上屬於客觀訴訟

bull 公民訴訟有別於團體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35條)係以公益促進為建制的目的

bull 公民訴訟條款係賦予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發企業違反法定環保義務或督促主管機關積極執法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54: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當事人適格作為訴訟條件之功能bull 當事人適格乃裁判性之要件其判斷基準在於訴訟請求之一造是否於應受司法審查之爭議中( justiciable controversy )具有足夠之利益( sufficient stake )以尋求法院的裁判

bull 此項理論之政策目的bull 確保法院在判決前有完整之訴辯利益保護法院不致浪費時

間在輕率或干擾性之訴訟及對行政行為之干擾僅限於有實質影響之虞的情形

bull 從 權力分立 中法院角色之考量bull 此可維護法院正當性之需求bull 若任由當事人起訴而使法院介入廣泛的公共爭議將影響民主代議機制以及法院本身的尊嚴與形象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55: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美國憲法 -- Art Section 2Ⅲ ndash to all ldquocasesrdquo amp to ldquocontroversiesrdquo (具體案件與爭議 ) ndash 司法審查的限制

bull 不僅僅是司法裁判行使的前提條件(審判權管轄權)也建構出權力部門應有的權力分配(涉及權力分立)

bull Justiciability 包括有bull 1 當事人適格( standing) -- standing doctrine embraces

several judicially self-imposed limits on the exercise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bull 2 案件是否已達或已逾可為裁判之程度( ripe amp moot )bull 3 是否為諮詢意見的提供( advisory opinions )bull 4 是否屬於政治問題( political questions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保護法院免於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避免過早介入)bull 法院不應淪為一般牢騷抱怨的裁決者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56: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A three-pronged test (憲法的限制)1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in-Fact)

(a) 具體的( concrete )以及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b) 實際的( actual )以及立即的( imminent ) -- 非推測的( conjectural )非假設的( hypothetical )2 因果關係( causal connection ) 存在於所宣稱的損害與可溯及於被告的行為之間3 可賠償性 the injury will be redressed by a favorable decision

bull Prudential limitations ndash (法院判決提出的限制)bull the zone of interests (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範圍 ) bull 原告主張的利益必須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以及落於該利益範圍之內

bull 我 ndash 新保護規範說 ndash 釋字 469號解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57: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從「共和理論」來論述環境議題上的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具有強化民主及照顧公益之功能

bull 強調環境的公共機能以決定當事人適格的問題 -- 而非如權力分立下仍狹隘地以個人利益所受之損害為認定當事人適格之依據

bull 環境問題先天上有其自然意味的公共性(資訊揭露) -- 故而應從環境問題的此一特徵廣泛承認當事人(環保團體)之適格

bull 法院透過對當事人適格之放寬使當事人得以透過訴訟參與環境政策的形成如此得以補充整體環境因應機制的功能

bull (美國法院藉由「當事人適格」「案件成熟度」等憲法標準參與環境政策之形塑)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58: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擴張 - Non-economic injuries

bull Sierra Club v Morton 405 US727( 1972)

bull Sierra Club 提起訴訟主張對於在國家公園內建築滑雪度假中心係違反聯邦法律因此要求法院頒布禁制令禁止聯邦官員對於該計畫予以許可

bull 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第 702 條之規定人民因行政機關之行為(此一行為也須符合相關法律下之定義 --sect704 final action )受到法律上之錯誤嚴重之影響或侵害時人民有權請求司法救濟

bull 法院認為原告必須陳明其已遭受或將會遭受所害才具備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單純對環境問題關心此一「利益」不論其持續多久以及社團資格上是如何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均並不足以使之當事人適格該當

bull 然法院肯認事實上損害包括經濟上損害也包括了環境上美的及生物上的損害( arearsquos aesthetics and ecology )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59: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United States v Students Challenging Regulatory Agency Procedures 412 US 669 (1973)

bull 擴張到經濟上娛樂上以及美的事務上的損害bull 如其必須付出更多的費用才能去釣魚去森林和河邊遊玩bull 本案中最高法院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為了生態之維護而提起訴訟係具備當事人適格

bull 學者認為此案使得在環境訴訟上就當事人適格之判斷範圍達到了頂峰

bull Congressional Power to Create Standing (由國會立法所授與的) - ex sect(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 1946) -- authorizes suit by ldquoany person adversely affected or aggrieved by agency act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a relevant statuterdquo (此外程序權資訊獲取權 ndash 限於法律明文)

bull 根據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其因行政機關作為而權益受到影響就可據此提起對該機關之訴訟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60: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原則上法院在判定當事人適格與否係以權利是否受有侵害為依據

bull 只是所謂的「損害」 ndash

bull 最高法院在 Sierra Club( 1972 )的案件中主張亦包括了 經濟上的損害( economic injury )以及 事實上的損害( injury in fact )而不再侷限於「法律上的權利」

bull 本案雖然否定了原告當事人適格(因其未說明損受損害為何)但就損害的範圍即 利益範疇( zone of interests )擴張至環保與美景的維護

bull 另外在 SCRAP( 1973 )之案件中藉由肯認五個法學院學生(其並非所謂的環保團社團)為了生態而提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使當事人適格之範圍可說是放到最寬

bull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61: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Injury in Fact ndash 限縮bull Lujan v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497 US 871 (1990)bul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主張土地管理局( BLM )

之土地使用計畫( land withdrawal review program )違反了聯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 FLPMA )以及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NEPA )符合行政程序法( APA )第706 條之恣意暨任意標準及裁量濫用等違法情事

bull 然而法院認為原告之成員 Peterson 和 Erman 所主張行政機關所做的決定中有兩項決定涉及到其在鄰近土地上之使用權益係欠缺了當事人適格因為其主張不足以支持其當事人適格之要求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62: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其近一步指出要符合 APAsect702 之規定bull 第一必須表明受到機關作為的影響且此一機關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上之定義如 APAsect704 必須是最後的決定( the final action )

bull ( FLPMA及 NEPA 並未賦予人民得以提起訴訟的權利)bull 第二必須證明其因機關行為受有嚴重影響或侵害而就

所受損害必須符合相關法條之規定亦即必須對符合利益範圍( zone of interests )的規範下所受到的侵害才得以提起訴訟

bull 原告並無提出特定事實證明依 APAsect702 有權提起此訴 ndashbull 原告並未表明其會員 Peterson 和 Erman 之利益確實受到

機關行為之影響因其僅宣稱所謂的「鄰近」( in the vicinity )之不特定土地的使用受有影響這樣的主張無法證明 具體損害的事實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63: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似乎改變了以往對環境訴訟上當事人適格的寬鬆認定

bull 亦即單純的論述環境上就美的及生態上的享受已不能滿足法院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要求

bull必須具體指陳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才可該當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64: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504 US 555 (1992)bull 瀕臨危險物種法 (ESA) 將保育瀕臨危險物種之責任區分給內政及商業部來負責要求每一聯邦機關應與相關部門協商以確保機關之作為不會危及物種之存續及其棲息地

bull 但在 1986年內政部重新解釋 ESA限制條文只適用於美國之地理上及公海上的範圍

bull 原告於是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該命令係錯誤的並發布禁制令要求行政機關應重新發布其命令以修正原本的命令

bull Scalia 表示原告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亦即 事實上遭受侵害必須是具體的特定的實際而立即的侵害以及所受之損害係法律上所保護的利益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65: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程序性義務的違反bull 對於行政機關程序義務的違反是否當然賦予當事人有當事人適格的地位

bull 最高法院法官 Scalia 表示原告仍應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當事人適格

bull 即使強調程序權利原告之當事人適格與否仍須視其所受之損害是否特定是否係被告之行為所造成等以為判斷

bull 行政機關單純的程序義務的違反不能據以認定所有人都可因此來加以訴追(除非法律明文授予程序權 ndash 如德國法授予經認可之環保團體參與權)

bull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仍必須該當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66: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因此雖然其成員宣稱於不確定的未來會再造訪該地則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但這樣的主張未能滿足立即損害 (imminent injury) 之要求

bull 原告也未能說 明 redress-ability (可賠償性) bull 本案原告所聲稱的僅是單純對機關之抱怨bull 對於公眾利益之維護是國會和總統之功能bull 若允許此一利益轉變成個別權利可供人民提起訴訟而不管其有無受到具體的侵害 ndash

bull 造成法院竊取總統憲法上的責任如此有違權力分立的要求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67: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Blackmun J and OrsquoConner J ndash bull failing to follow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statutes can be

equivalent to disregarding the substanti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stake

bull The majorityrsquos blanket prohibition against procedural injuries(程序損害) is too broad an exclusion to set forth

bull In such cases for an agency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procedural requirement as long as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a threatened concrete interest of the plaintiff the violation is sufficient to grant the plaintiff standing

bull 若是違反程序義務只要該義務本就是用來保護原告的具體利益一旦該義務違反應就足夠賦予其當事人適格之地位(即使環評程序符合其定義另外要處理的美國法上不認為環評審查結論是處分 ndash final action 抑有進者即使認定係屬處分今造成居民權益受害的究係環評審查結論抑或是應係開發許可)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68: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Scalia 大法官主筆這兩件案子均認為「事實上之損害」 --

bull 必須是 具體的( concrete )特定的( particularized )實際或立即的( actual or imminent )

bull 因此在 Lujan v NWF 案件中 --bull Scalia 便說到即便假設原告所稱受影響之利益(娛樂

的美的享受)足以支持其符合 APA 之規定但原告仍未表明其事實上所受損害究竟為何

bull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的案件中 -- bull 即便原告陳述於一定之將來可能無法再觀賞到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此一主張並不符合實際或立即的損害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69: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傳統民事訴訟的實務上就訴訟要件分為bull 1 訴訟要件 -- 又可分為bull 絕對訴訟要件(不待當事人抗辯法院逕依職權加以調

查)bull 相對訴訟要件(須待當事人抗辯責問法院才能予以調查)

bull 認定若是不合法係以裁定駁回bull 2 權利保護要件 -- 可分為bull 訴訟法上權利保護要件(如當事人適格保護必要要件 -- 保護利益)

bull 實體法上權利保護要件(本案判決)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70: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我國行政訴訟之「訴訟權能」及「訴訟利益」bull 「訴訟權能」 -- bull 其功能係在於排除單純的利益訴訟也就是要求原告必須

說明其權利受違法損害的可能性bull 從 權力分立 的角度來看其亦具有保護行政權之功能

在不構成個人權利之侵害下其執行公權力得免於司法的審查

bull 「訴訟利益」 -- bull 在於保護法院免於受到不正及不必要之利用bull 其係指 人民具有值得保護之利益而必須透過法院才得以

獲得救濟 時方才允許其使用法院bull 此乃源自於濫用訴訟權利之禁制也就是行使權利上之誠

實信用原則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71: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訴訟權能」該當於當事人適格之要件bull 「訴訟利益」相當於 保護必要要件之保護利益bull 二者皆屬訴訟法上權利保護之要件法院針對其所下的判決似應以非本案判決為之(對於當事人能力當事人之訴訟能力等則以裁定為之)

bull 最高行 90年 6 月庭長法官聯席會議bull 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各款係屬廣義之訴的利益要件由於各款具有公益性應由法院依職權調查如有欠缺或命補正而不能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bull 至於欠缺當事人適格權益保護必要之要件屬於狹義的「訴的利益」之欠缺此等要件是否欠缺常須審酌當事人之實體上法律關係始能判斷自以判決方式為之較能對當人之訴訟程序權為周全之保障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72: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基本上美國法制上之公民訴訟內涵可分為bull 1 原告適格(前已述及)bull 2 訴訟種類與起訴事由bull 公民訴訟之被告包括私人企業政府機關及環保署長bull 前者乃因其違反法定或主管機關核定之污染防治義務bull 後者則是因其疏於執行該等法定義務 bull 3 限制要件bull 為避免行政機關執法上資源調配之權限受到干預對於行

政行為提起訴訟限於行政機關之非裁量行為bull 此外必須是政府疏於執法才可提起若是行政機關已採取必要之措施便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bull 提起公民訴訟必須先踐行一定期日之事先告知(學者稱此告知義務為公民訴訟之精髓)

bull (有告鬆動針對毒性污染物緊急事件等)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73: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4 判決內容授權法院發布禁制令以及得處以罰鍰 bull 5 訴訟參加基本上係以訴訟經濟紛爭解決為目的 bull 6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公民訴訟的目的並非損害賠償而是督促執法為了落實

制度之目的法院得斟酌判定律師費用與當事人之一方此外如專家鑑定費亦同

bull (即便是未完全勝訴之一造若是對公益的促進有其貢獻時亦得判發相當之訴訟費用)

bull 7 調查權bull 法院得授權原告進入被告污染源之場所進行必要的採樣與偵測

bull 8 管轄法院係以被告污染者的污染所在地或違法事實發生地之聯邦地方法院為管轄之法院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74: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81條規定bull 「公私場所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

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一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命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必要之訴訟費用予對維護空氣品質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二項)

bull 「第一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三項)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75: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環評法第 23條bull 開發單位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敘明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第 8項)

bull 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第 9項)

bull 行政法院為前項判決時得依職權判令被告機關支付適當律師費用偵測鑑定費用或其他訴訟費用予對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具體貢獻之原告(第 10項)

bull 第八項之書面告知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1項)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76: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原告適格本法規定「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提起此一訴訟

bull -- 其與公民訴訟係就 非關自己權益事項 而提起訴訟之特性自有差異

bull -- 此外僅限於公益團體 而非任何團體亦與典型之公民訴訟不同

bull 提起訴訟之對象則限於主管機關尚不及於私人企業bull -- 由於我國採取司法二元制之故亦即行政訴訟之對象僅

限於行政機關之行為bull 限制要件須是行政機關 怠於執行其職務bull 訴訟之提起(判決內容)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之行政處分或其他職務之行為 ndash

bull 就訴訟種類而言仍係回歸行政訴訟法上所規定之相關訴訟類型(排除行政訴訟有關訴願前置主義要求)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77: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訴訟提起前亦須踐行告知義務(限制要件)並有「等待期間」之規定

bull -- 亦係在讓主管機關得以知悉違法之情事並給予機關得採取適當措施之機會以避免不當干預主管機關執法之調配並防止民眾之濫訴以減少法院之負擔

bull 訴訟參加以及管轄法院bull 亦係回歸行政訴訟法相關之規定以為依據bull 律師費用與其他訴訟費用bull 亦係採取美國法制之精神期使落實公民訴訟建制之目的

與功能bull 調查證據bull 則依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係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來

加以調查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78: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本係仿自美國潔淨水法相關制度自與其有所類似

bull 僅空汙法所規定者過於簡潔因此就不足之部分自應回歸其訴訟之本質即有行政訴訟法之適用

bull 針對當事人適格之部分我國似乎仍囿於傳統訴訟理論限於受害之人才可提起訴訟

bull 如此實與行政訴訟法第 9 條維護公益訴訟之規定有間bull 行政訴訟法第九條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

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bull 然而若以美國潔淨水法而言其雖於第 1365 條之規定除依本條之限制外任何公民均得自行起訴

bull 但依前述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似乎仍有 APA第 702 條之限制即必須權益受有損害方可為之在如此解釋之下似乎與我國相關規定雷同惟其利益範圍之認定較我為寬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79: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針對個人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美國法制在此或可以為參考bull 藉擴張對利益範圍認定達到對當事人適格認定之放寬bull 如此可謹守權力分立的界線使法院不會過度侵犯行政權之範疇也避免造成法院審理上的負擔

bull 終究即便是具有客觀訴訟之性質仍非得任由一般人民濫為起訴(除非透過法律明文)

bull 否則即如大法官 Scalia 在 Lujan v Defenders of Wildlife 中指出若依原告主張予以推論(未陳明其受有具體之損害)地球上的任何一人只要具有對研究或觀賞瀕臨絕種動物之興趣均可提起訴訟此不當乃不言可喻

bull 針對公益團體之當事人適格 ndash

bull 應以經認可之公益團體就相關之環境議題由法律規定其得具有當事人之適格

bull 此即回歸公民訴訟建制之應有的目的與功能也符合我行政訴訟法第 9 條之規定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80: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條規定bull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法人於其章程所訂目的範圍內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就一定之法律關係授與訴訟實施權者得為公共利益提起訴訟

bull 此一規定就同法第 9 條即前所述之維護公益訴訟容有杆格之處以美國法角度而言公民訴訟與所謂的團體訴訟是有所不同的

bull 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人民團體以成員權益受侵害並以自己起訴當事人適格要件 ndash 除法律明定否則僅於系爭法律或行政措施造成該團體「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德國法院人民團體得否經由憲法基本權之「國家保護義務之功能」之角度出發將原子能法之場址先行決定之裁決(處分)定性為具有保護第三人(民間環保團體)之效果並從而正當化訴訟權能 -- 否定之強調原子能法之規定並不在於保障結社自由(新保護規範理論程序利益)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81: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061 號判決bull 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原告) v 台南縣政府(被告)業

者進行差異分析報告並經同意備查(處分)bull 法院法律上所稱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乃指權利

主體所感受之各式各樣主觀利益中(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情感等)透過實體法規範之選擇將之劃分而出以法規範之力量加以保障 (法律明文)

bull 所謂利害關係人係指違法行政處分之結果導致其現已存在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影響者而言若僅具經濟上情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者不屬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審查 就法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 綜合判斷可得知該規定亦有保障特定之意旨

bull 然原告難謂其有何權利或法律利益受到系爭處分侵害bull 備查=處分業者無須補環評環評通過=處分=程序不利益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82: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之備查 ndash 行政處分bull 環評法之環差書製作規定具有保護第三人規範效力bull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並非程序性機制而已而是進一

步具有實質規範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性質其有關規定整體而言已經超過抽象之環境利益之保障進一步保護居民之生命身體健康財產

bull 行政訴訟法第 9 條(須有法律規定 ndash 環評法第 23 條)bull 行政訴訟法第 35 條(由多數有共同利益之社員 授與訴訟

實施權 ndash 訴訟擔當)bull 原告(人民團體)究否有無受到侵害(法院否定之)bull 學者鄉鎮得提起抽象之規範違憲審查bull 鄉鎮為維護居民權利應得以土地使用計畫權受到侵害而滿足當事人適格之要求自我訴訟上值得肯認之利益

bull 類如本案於德國 -- 公益環保團體應得提起團體訴訟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83: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最高行 99判 30判決意旨bull 1 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未依環評法第 8條之規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剝奪環評法賦予居民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等相關權利當地居民權益即因而受侵害故得以利害關係人身份提起行政訴訟

bull 2 環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係屬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該當判斷恣意濫用(判斷餘地)

bull 3 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之情形下遽認對國民健康及安全無重大影響毋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而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構成未考慮相關因素而有裁量濫用之違法

bull (也就是說依法院見解本案存有環評法第 8條第一項以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所規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

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84: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當事人適格bull 學者提出bull 可因施行細則之規定授與一定之利害關係人的當事人適格之地位 ndash

bull 環評法第 8 條前條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

bull 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9條本法第 8條所稱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係指下列情形之一者

bull 第 5款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

bull 職此符合施行細則第五款即應依母法續行二階環評要否不然即屬對當地居民權益之侵害

bull 有無不利影響係法律授權機關判斷bull 凡不進二階都屬對當地居民權益有所侵害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85: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對於第一點判決主旨 -- bull 是否應當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重點應當在於國會已授權行政機關來判斷所謂的『重大影響』

bull 當事人適格與否以未進入第二階段之環評來論證似有待商榷(權利保護規範)

bull 何謂『程序參與權』(須有法律明文授予)( American Farm Bureau v United States EPA 121 F Supp 2d 84

(2000) -- 固然程序義務的違反可減輕原告對於當事人適格之舉證責任但仍必須該當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準)

肯認法院判決主旨第二點(針對判斷餘地之審查) ndash

但對於開發單位制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時之內部不同意見之爭議實難逕以此認定『足見』本案資料並不完整

行政機關最後的決定倘若不採周委員的意見機關是可以以其他說理其他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最後的決定 -- 只是在本案環保署似乎根本沒有其他說理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86: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不確定法律概念係屬法律授與行政機關相當程度判斷餘地之權限司法應予以尊重但行政法院仍以審查為原則然倘屬於判斷餘地之範圍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法院仍應尊重行政機關之決定惟若行政機關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司法機關仍得依法撤銷或變更

bull 較低之審查密度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撤銷或變更其可資審查之情形包括

bull 1 行政機關所為判斷是否出於錯誤事實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bull 2 法律概念涉及事實關係時其涵攝有無明顯錯誤bull 3 對法律概念解釋有無明顯違背解釋法則或牴觸既存上位規範bull 4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有違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bull 5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與事物無關考量違反不當連結禁止bull 6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法定之正當程序bull 7 作成判斷之行政機關組織是否合法且有判斷之權限bull 8 行政機關之判斷是否違反相關法治國家應遵守之原理原則如平等原則公益原則等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87: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法院第三點判決主旨(違法裁量 ndash 裁量不足 -- 應考慮而未(慎重)考慮權衡失重者)

bull 判斷有無重大影響以決定是否續行二階環評實應屬機關的職權機關仍可抗辯其認定是無重大影響(只是機關未能提夠足夠之說理)

bull 行政裁量機關基於法律授權於適用法規時本於行政目的於數種可能法律效果中自行選擇適當者

bull 法院之審查需受限制 ndash bull 因一定範圍內之合目的性行政活動不宜由法院審查且因

行政裁量具專門性技術性與公益性不適宜由法院審查bull 惟裁量並非完全之放任行政裁量仍須遵守法律優越原則

誠信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bull 如裁量係基於法律條款之授權時尤不得違反授權之目的或超越授權之範圍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88: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bull 正因為資料的不完整何以能判斷真的有重大影響(似乎即無學者所主張得依細則部份可認為未進二階即屬對當事人權益受到侵害)

bull 法院實不能以其對科學的認知來代行政機關作判斷更何況法院在此也未提出足夠的說理小結bull 因此法院應有之做法審查結論係屬恣意之違法決定

應予以撤銷發回之bull 惟學者有主張法院應可逕自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代替行政機關做出有重大影響之結論)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
Page 89: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簡介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適用與討論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 Slide 70
  • Slide 71
  • Slide 72
  • Slide 73
  • Slide 74
  • Slide 75
  • Slide 76
  • Slide 77
  • Slide 78
  • Slide 79
  • Slide 80
  • Slide 81
  • Slide 82
  • Slide 83
  • Slide 84
  • Slide 85
  • Slide 86
  • Slide 87
  • Slide 88
  • Slide 89
  • Slide 90
  • Slide 91
  • Slide 92
  • Slide 93
  • Slide 94
  • Slide 95
  • Slide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