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税税税税 税税税 税税 税税税税 税税税 税税 税税税税 税税税税税 税税税 税税税税税

税收基础

  • Upload
    annot

  • View
    51

  • Download
    2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税收基础. 第四章 所得、收益税制.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 学习目标. 税收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基本要素和计算、申报办法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这两种的构成要素,并能正确计算、缴纳税款。.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 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及特点. 二、征税对象. 三、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四、企业所得税税率.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六、应纳所得税额的确定. 七、税收优惠. 八、源泉扣缴. 九、特别纳税调整. 十、征税管理.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第四章 所得、收益税制第四章 所得、收益税制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

Page 2: 税收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基本要素和计算、申报办法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这两种的构成要素,并能正确计算、缴纳税款。

学习目标

税收基础

Page 3: 税收基础

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

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及特点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及特点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四、企业所得税税率四、企业所得税税率三、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三、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六、应纳所得税额的确定六、应纳所得税额的确定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八、源泉扣缴八、源泉扣缴七、税收优惠七、税收优惠

十、征税管理十、征税管理九、特别纳税调整九、特别纳税调整

Page 4: 税收基础

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及特点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及特点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 一一 )) 概念 概念 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一种规范形式,是目前我国主体税种之一。 《企业所得税法》于 2007 年 3 月 16 日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 200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Page 5: 税收基础

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及特点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及特点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 二二 )) 特点 特点

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1. 税法与会计制度适当分离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所得额,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它与会计利润有一定的差异。 2. 在统一比例税率基础上实行优惠照顾 企业所得税贯彻量能负担原则,即所得多的多征,所得少的少征,无所得的不征。

Page 6: 税收基础

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 一一 )) 征税对象的确定原则 征税对象的确定原则

Page 7: 税收基础

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 二二 )) 征税对象确定的具体内容 征税对象确定的具体内容

Page 8: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 二二 )) 征税对象确定的具体内容 征税对象确定的具体内容

实际联系,是指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拥有据以取得所得的股权、债权,以及拥有、管理、控制据以取得所得的财产等。

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

Page 9: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三、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三、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 ( 以下统称企业 ) 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Page 10: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三、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三、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 一一 )) 居民企业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 ( 地区 ) 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Page 11: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三、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三、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 二二 )) 非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 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 ( 地区 ) 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Page 12: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四、企业所得税税率 四、企业所得税税率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 25%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20% 。

Page 13: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

Page 14: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一一 )) 收入总额的确定 收入总额的确定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

Page 15: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二二 )) 不征税收入的范围 不征税收入的范围

Page 16: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1. 一般原则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Page 17: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1. 一般原则

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除《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复扣除。

Page 18: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1. 一般原则

Page 19: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2.具体规定

(1)工资薪金支出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所称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Page 20: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2.具体规定

(2)保险费 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 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

Page 21: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2.具体规定

(2)保险费 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 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准予扣除。

Page 22: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2.具体规定

(3)借款费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 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 12 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扣除。

Page 23: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2.具体规定

(3)借款费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

①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 ②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

Page 24: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2.具体规定

(4)汇兑损失 企业在货币交易中,以及纳税年度终了时将人民币以外的货币性资产、负债按照期末即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算为人民币时产生的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以及与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相关的部分外,准予扣除。

Page 25: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2.具体规定

(5)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14%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2% 的部分,准予扣除。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2.5% 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Page 26: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2.具体规定

(6) 业务招待费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 60% 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 ( 营业 ) 收入的 5‰。

销售 ( 营业 ) 收入是指纳税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其他有关活动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Page 27: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2.具体规定

(7)广告宣传费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 ( 营业 ) 收入 15% 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Page 28: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2.具体规定

(8)专项资金 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上述专项资金提取后改变用途的,不得扣除。

Page 29: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2.具体规定

(9)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 ①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 ②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

Page 30: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2.具体规定

(10)劳动保护支出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准予扣除。

Page 31: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2.具体规定

(11) 企业之间或内部机构之间的费用 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Page 32: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2.具体规定

(12) 支付给总机构的费用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与其中国境外总机构发生的与该机构、场所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能够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费用汇集范围、定额、分配依据和方法等证明文件,并合理分摊的,准予扣除。

Page 33: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2.具体规定

(13) 公益性捐赠支出 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 12% 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Page 34: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2.具体规定

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

(13) 公益性捐赠支出

①依法登记,具有法人资格; ②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且不以营利为目的; ③全部资产及其增值为该法人所有; ④收益和营运结余主要用于符合该法人设立目的的事业; ⑤终止后的剩余财产不归属任何个人或者营利组织;

Page 35: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三 )) 各项扣除的确定各项扣除的确定 2.具体规定

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

(13) 公益性捐赠支出

⑥不经营与其设立目的无关的业务; ⑦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⑧捐赠者不以任何形式参与社会团体财产的分配; 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民政部门等登记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

Page 36: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四四 )) 不得扣除的项目 不得扣除的项目

Page 37: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

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

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  

Page 38: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1.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 12 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Page 39: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1.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Page 40: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1.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Page 41: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1.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 ①房屋、建筑物,为 20 年。 ②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 10 年。 ③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 5 年。 ④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 4年。 ⑤电子设备,为 3 年。 

Page 42: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1.固定资产

(4)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 ①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 ②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③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④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⑤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 ⑥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⑦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  

Page 43: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2. 生产性生物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农产品、提供劳务或者出租等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Page 44: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2. 生产性生物资产

(1)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计税基础 ①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②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Page 45: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2. 生产性生物资产

(2)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 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自生产性生物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计净残值。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Page 46: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2. 生产性生物资产

(3) 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规定 ①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 10 年。 ②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 3 年。

Page 47: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3.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Page 48: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3. 无形资产

(1) 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 ①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②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③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Page 49: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3. 无形资产

(2) 无形资产的摊销 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 10 年。 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

Page 50: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3. 无形资产

(2) 无形资产的摊销 无形资产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 ①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 ②自创商誉。 ③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 ④其他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的无形资产。

Page 51: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4.长期待摊费用

Page 52: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5.投资资产

投资资产是指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形成的资产。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 投资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 ①通过支付货币资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 ②通过支付货币资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Page 53: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6.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者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Page 54: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6.存货

存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  ①通过支付货币资金方式取得的存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②通过支付货币资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存货,以该存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③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以产出或者采收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为成本。 企业使用或者销售的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

Page 55: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五五 )) 资产的税务处理 资产的税务处理 7.转让资产

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和财产净值,是指有关资产、财产的计税基础减除已经按照规定扣除的折旧、折耗、摊销、准备金等后的余额。

Page 56: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六六 )) 亏损弥补 亏损弥补

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

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纳税人上年度发生亏损,可由当年所得弥补,当年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弥补,但弥补期最长不超过 5 年,弥补期从亏损年度后一年算起,连续五年内不论是盈利或亏损,都作为实际弥补年限计算。五年内又发生年度亏损,也必须从亏损年度后一年算起,先亏先补,按顺序连续计算补亏期限,不允许将每个亏损年度的亏损相加和连续弥补期相加,更不得断开计算。

Page 57: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六六 )) 亏损弥补 亏损弥补 [例 4.1]设某企业 2003—2011 年的盈亏情况如表 4-1所示:

表 4-1 某企业 2003—2011 年的盈亏情况

Page 58: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六六 )) 亏损弥补 亏损弥补 解答:

①2003 年度的亏损弥补期为 2004—2008 年,可依次用2004、 2006 、 2008 年的盈利弥补, 2008 年弥补亏损后尚有 5万元盈利。 ②2005 年度的亏损弥补期为 2006—2010 年,因 2006年的盈利和 2008 年度的一部分盈利已弥补 2003 年的亏损,因此只能依次用 2008 年剩余的 5万元和 2009年、 2010年的盈利弥补,弥补后尚有 5万元亏损不能延续到 2011 年,只能用企业以后年度的税后利润自行解决。

Page 59: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六六 )) 亏损弥补 亏损弥补 解答:

③2007 年度的亏损延续弥补至 2012 年,因 2008 年、 2009年和 2010 年盈利已弥补 2005 年度亏损, 2011 年的盈利 15万元可弥补 2007 年度亏损 10万元,多余 5万元应依法纳税。

Page 60: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七七 )) 非居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非居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①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②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③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的实际计算方法是:纳税人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加减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后的数额。

Page 61: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七七 )) 非居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非居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例 4.2]某公司当年实现利润总额为 600万元。税务机关经过检查发现该企业当年有以下几项支出均已列支:①支付职工工资总额 60万元;②提取职工工会、福利、教育三项经费 11.1万元;③赞助明星演唱会 12万元;④国库券利息收入 16万元。计算该公司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解答: ①工资可据实扣除。 ②职工工会、福利、教育经费可据实扣除。 ③非广告性赞助不得在税前列支,应调增 12万元。 ④国债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应调减 16万元。 该公司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600+ 12 - 16 = 596(万元 )

Page 62: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六、应纳税额 六、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是指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务院的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

Page 63: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六、应纳税额 六、应纳税额

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 ①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税所得。 ②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应税所得。

Page 64: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六、应纳税额 六、应纳税额

[例 4.3]某企业境内所得为 850万元,同期从境外取得所得 150万元,境外实际交纳所得税 60万元。计算该企业本年度应纳所得税额。 解答: 所得税扣除限额= (850+ 150)×25%×150÷(850+ 150) = 37.5(万元 ) ∵37.5万元 <60万元 ∴可全额扣除 该企业应纳所得税额= (850+ 150)×25% - 37.5 = 250 - 37.5 = 212.5(万元 ) 未抵免的余额 22.5万元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

Page 65: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六、应纳税额 六、应纳税额

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控制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中属于该项所得负担的部分,可以作为该居民企业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在规定的抵免限额内抵免。 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抵免企业所得税税额时,应当提供中国境外税务机关出具的税款所属年度的有关纳税凭证。

Page 66: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六、应纳税额 六、应纳税额

[例 4.4]某市化肥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08年度发生相关业务如下表所示,计算 2008 年度该企业应纳多少企业所得税。

Page 67: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六、应纳税额 六、应纳税额

解答:

(1) 弥补亏损前应纳税所得额= 6000 - 3000 - 48 - 50 - 800 = 1652(万元 ) (2)2006 年度、 2007 年度亏损额可以进行弥补。 (3)2008 年应纳税所得额= 1652 - (60+ 40) = 1552(万元 ) (4)2008 年应纳所得税额= 1552×25% = 388(万元 )

Page 68: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七、税收优惠 七、税收优惠

(( 一一 )) 企业的免税收入项目 企业的免税收入项目 (1) 国债利息收入。 (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3) 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4)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Page 69: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七、税收优惠 七、税收优惠

(( 二二 )) 企业的免、减征企业所得税项目 企业的免、减征企业所得税项目 1. 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①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  ②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  ③中药材的种植。  ④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⑤牲畜、家禽的饲养。  ⑥林产品的采集。  ⑦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  ⑧远洋捕捞。

(1) 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Page 70: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七、税收优惠 七、税收优惠

(( 二二 )) 企业的免、减征企业所得税项目 企业的免、减征企业所得税项目

(2) 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①花卉、茶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 ②海水养殖、内陆养殖。

1. 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Page 71: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七、税收优惠 七、税收优惠

(( 二二 )) 企业的免、减征企业所得税项目 企业的免、减征企业所得税项目 2. 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

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是指《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电力、水利等项目。

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以上项目,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Page 72: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七、税收优惠 七、税收优惠

(( 二二 )) 企业的免、减征企业所得税项目 企业的免、减征企业所得税项目 3. 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项目的具体条件和范围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Page 73: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七、税收优惠 七、税收优惠

(( 二二 )) 企业的免、减征企业所得税项目 企业的免、减征企业所得税项目 4.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 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 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Page 74: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七、税收优惠 七、税收优惠

(( 二二 )) 企业的免、减征企业所得税项目 企业的免、减征企业所得税项目 5. 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非居民企业取得《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 ( 五 ) 项规定的所得,减按 10%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所得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 (1) 外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 (2) 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政府和居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 (3) 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所得。

Page 75: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七、税收优惠 七、税收优惠

(( 三三 )) 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 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 20%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所称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1)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 100 人,资产总额不超过 3 000万元。

(2) 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 80 人,资产总额不超过 1 000万元。

Page 76: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七、税收优惠 七、税收优惠

(( 四四 )) 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 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 1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1) 产品 (服务 )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2)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 (3)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 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 (4)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 (5)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Page 77: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七、税收优惠 七、税收优惠

(( 五五 )) 民族自治地方的税收优惠 民族自治地方的税收优惠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自治州、自治县决定减征或者免征的,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所称民族自治地方,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对民族自治地方内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不得减征或者免征企业所得税。

Page 78: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七、税收优惠 七、税收优惠

(( 六六 )) 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的项目 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的项目 1.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 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Page 79: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七、税收优惠 七、税收优惠

(( 六六 )) 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的项目 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的项目 2.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

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 100%加计扣除。残疾人员的范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

Page 80: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七、税收优惠 七、税收优惠

(( 七七 )) 其他优惠项目 其他优惠项目 1.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2 年以上的。按照其投资额的 70% 在股权持有满 2 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Page 81: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七、税收优惠 七、税收优惠

(( 七七 )) 其他优惠项目 其他优惠项目 2. 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Page 82: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七、税收优惠 七、税收优惠

(( 七七 )) 其他优惠项目 其他优惠项目 3. 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

减计收入,是指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按减按 90%计入收入总额。

Page 83: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七、税收优惠 七、税收优惠

(( 七七 )) 其他优惠项目 其他优惠项目 4. 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

税额抵免,是指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 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 5 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Page 84: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八、源泉扣缴 八、源泉扣缴

对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征税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税款由扣缴义务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时,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

支付人,是指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对非居民企业直接负有支付相关款项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支付,包括现金支付、汇拨支付、转账支付和权益兑价支付等货币支付和非货币支付。 到期应支付的款项,是指支付人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应当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的应付款项。

Page 85: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对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取得工程作业和劳务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税务机关可以指定工程价款或者劳务费的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

可以指定扣缴义务人的情形,包括: ①预计工程作业或者提供劳务期限不足一个纳税年度,且有证据表明不履行纳税义务的。 ②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或者临时税务登记,且未委托中国境内的代理人履行纳税义务的。 ③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或者预缴申报的。

八、源泉扣缴 八、源泉扣缴

Page 86: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九、特别纳税调整 九、特别纳税调整

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企业与其关联方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劳务发生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分摊。

关联方,是指与企业有下列关联关系之一的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1) 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控制关系。 (2)直接或者间接地同为第三者控制。(3) 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他关系。独立交易原则,是指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按照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常规进行业务往来遵循的原则。

Page 87: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九、特别纳税调整 九、特别纳税调整

所称合理方法,包括:  (1)可比非受控价格法,是指按照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进行相同或者类似业务往来的价格进行定价的方法。  (2)再销售价格法,是指按照从关联方购进商品再销售给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方的价格,减除相同或者类似业务的销售毛利进行定价的方法。  (3) 成本加成法,是指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进行定价的方法。  (4)交易净利润法,是指按照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进行相同或者类似业务往来取得的净利润水平确定利润的方法。

  (5) 利润分割法,是指将企业与其关联方的合并利润或者亏损在各方之间采用合理标准进行分配的方法。  (6) 其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方法。

Page 88: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九、特别纳税调整 九、特别纳税调整

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与其关联方之间业务往来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税务机关与企业协商、确认后,达成预约定价安排。预约定价安排,是指企业就其未来年度关联交易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与税务机关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协商、确认后达成的协议。

Page 89: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九、特别纳税调整 九、特别纳税调整

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应当就其与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附送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 ①与关联业务往来有关的价格、费用的制定标准、计算方法和说明等同期资料。 ②关联业务往来所涉及的财产、财产使用权、劳务等的再销售 (转让 )价格或者最终销售 (转让 )价格的相关资料。 ③与关联业务调查有关的其他企业应当提供的与被调查企业可比的产品价格、定价方式以及利润水平等资料。 ④其他与关联业务往来有关的资料。

Page 90: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九、特别纳税调整 九、特别纳税调整

企业不提供与其关联方之间业务往来资料,或者提供虚假、不完整资料,未能真实反映其关联业务往来情况的,税务机关有权依法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核定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参照同类或者类似企业的利润率水平核定。  ②按照企业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  ③按照关联企业集团整体利润的合理比例核定。  ④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Page 91: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九、特别纳税调整 九、特别纳税调整

由居民企业,或者由居民企业和中国居民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低于规定税率水平 (25%) 的国家 ( 地区 ) 的企业,并非由于合理的经营需要而对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的,上述利润中应归属于该居民企业的部分,应当计入该居民企业的当期收入。 ①居民企业或者中国居民直接或者间接单一持有外国企业10% 以上有表决权股份,且由其共同持有该外国企业 50%以上股份。 ②居民企业,或者居民企业和中国居民持股比例没有达到第 ( 一 ) 项规定的标准,但在股份、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对该外国企业构成实质控制。

Page 92: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九、特别纳税调整 九、特别纳税调整

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债权性投资,是指企业直接或者间接从关联方获得的,需要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或者需要以其他具有支付利息性质的方式予以补偿的融资。 企业间接从关联方获得的债权性投资,包括: ①关联方通过无关联第三方提供的债权性投资; ②无关联第三方提供的、由关联方担保且负有连带责任的债权性投资; ③其他间接从关联方获得的具有负债实质的债权性投资。 权益性投资,是指企业接受的不需要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拥有所有权的投资。

Page 93: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九、特别纳税调整 九、特别纳税调整

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

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是指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企业作出特别纳税调整的,应当对补征的税款,自税款所属纳税年度的次年 6 月 1 日起至补缴税款之日止的期间,按日加收利息。规定加收的利息,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Page 94: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九、特别纳税调整 九、特别纳税调整

税务机关依照规定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按照国务院规定加收利息。利息应当按照税款所属纳税年度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与补税期间同期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加 5 个百分点计算。

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或者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安排的,税务机关有权在该业务发生的纳税年度起 10 年内,进行纳税调整。

Page 95: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十、征收管理 十、征收管理

(( 一一 )) 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

企业登记注册地,是指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登记注册的住所地。

Page 96: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十、征收管理 十、征收管理

(( 二二 )) 纳税时间 纳税时间 企业所得税按纳税年度计算。纳税年度自公历 1 月 1 日起至 12 月 31 日止。 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足十二个月的,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年度。 企业依法清算时,应当以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纳税年度。

Page 97: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十、征收管理 十、征收管理

(( 三三 )) 申报缴纳 申报缴纳 企业所得税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

Page 98: 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一节

十、征收管理 十、征收管理

(( 三三 )) 申报缴纳 申报缴纳

Page 99: 税收基础

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四、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四、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三、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三、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的纳税办法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的纳税办法七、个人所得税减免规定七、个人所得税减免规定

Page 100: 税收基础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Page 101: 税收基础

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 1 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也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住所是指公民长期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

居民纳税人应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纳税,非居民纳税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纳税。 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 365 日。临时离境的,不扣减日数。所说的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不超过 30 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 90 日的离境。

Page 102: 税收基础

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是指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所说的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是指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

下列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1)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   (2) 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3)转让中国境内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或者在中国境内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4) 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5) 从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Page 103: 税收基础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Page 104: 税收基础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二二 ))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Page 105: 税收基础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三三 )) 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

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Page 106: 税收基础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四四 )) 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Page 107: 税收基础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五五 )) 稿酬的所得 稿酬的所得 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Page 108: 税收基础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六六 ))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Page 109: 税收基础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七七 ))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Page 110: 税收基础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八八 ))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Page 111: 税收基础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九九 )) 财产转让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近年内国家对股票转让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Page 112: 税收基础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十十 )) 偶然所得 偶然所得 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

(( 十一十一 )) 经国务院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经国务院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Page 113: 税收基础

四、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四、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Page 114: 税收基础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纳税的所得减去按规定标准扣除费用后的余额。个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所得为实物的,应按照取得的凭证上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的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Page 115: 税收基础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1)工资、薪金所得,按月计征,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 2 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Page 116: 税收基础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按年计征,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所说的成本、费用,是指纳税义务人从事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说的损失,是指纳税义务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

Page 117: 税收基础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3)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按年计征,以某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所说的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义务人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合同规定分得的经营利润和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所说的减除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 2 000元。

Page 118: 税收基础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4)劳动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按次计征,每次收入不超过 4 000元的,减除费用 800元; 4 000元以上的,减除 20% 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Page 119: 税收基础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 财产转让所得,按次计征,以转让财产的收入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财产原值,是指:①有价证券,为买入价以及买入时按照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②建筑物,为建造费或者购进价格以及其他有关费用;③土地使用权,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开发土地的费用以及其他有关费用;④机器设备、车船,为购进价格、运输费、安装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⑤其他财产,参照以上方法确定。 纳税义务人未提供完整、准确的财产原值凭证,不能正确计算财产原值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财产原值。 合理费用,是指卖出财产时按照规定支付的有关费用。

Page 120: 税收基础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6)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征,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每次收入,税法规定是指:   (1)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2)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3)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一项特许权的一次许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4) 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5)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6)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Page 121: 税收基础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二二 )) 特别规定 特别规定 (1)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捐赠,是指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 30% 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Page 122: 税收基础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二二 )) 特别规定 特别规定 (2)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Page 123: 税收基础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二二 )) 特别规定 特别规定 (2)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Page 124: 税收基础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二二 )) 特别规定 特别规定 (3) 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

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是指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

附加减除费用,是指每月在减除 1 6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减除 3 200 的费用。

Page 125: 税收基础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二二 )) 特别规定 特别规定 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是指:

①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 ②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 ③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 ④财政部确定的其他人员。

Page 126: 税收基础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二二 )) 特别规定 特别规定 (4)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应当分别计算应纳税额。

Page 127: 税收基础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二二 )) 特别规定 特别规定 (5) 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义务人境外所得依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Page 128: 税收基础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二二 )) 特别规定 特别规定 ①依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区别不同国家或者地区和不同应税项目,依照税法规定的费用减除标准和适用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同一国家或者地区内不同应税项目的应纳税额之和,为该国家或者地区的扣除限额。

Page 129: 税收基础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二二 )) 特别规定 特别规定 ②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外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际已经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低于依照规定计算出的该国家或者地区扣除限额的,应当在中国缴纳差额部分的税款;超过该国家或者地区扣除限额的,其超过部分不得在本纳税年度的应纳税额中扣除,但是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的该国家或者地区扣除限额的余额中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Page 130: 税收基础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二二 )) 特别规定 特别规定 ③纳税义务人依照税法的规定申请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时,应当提供境外税务机关填发的完税凭证原件。

Page 131: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税表如表 4-2 、表 4-3 、表 4-4所示。

Page 132: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表 4-2 税率表 1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

注:①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 ( 成本,损失 ) 后的所得额。  ②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 (单位 ) 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Page 133: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表 4-3 税率表 2

(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

注:①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 ( 成本,损失 ) 后的所得额。  ②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 (单位 ) 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Page 134: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表 4-4 税率表 3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

注:①表中的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②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 (单位 ) 代付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Page 135: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例 4.5]某纳税人每月领取工资 3800元。计算应纳税额。

解答: 应纳税额= (3800 - 2000)×10% - 25 = 155(元 )

Page 136: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例 4.6]某纳税人每月在 A单位领取工资 2 000元,在B单位领取工资 1 900元。计算应纳税额。

解答: 应纳税额= (2000+ 1900 - 2000)×10% - 25 = 165(元 )

Page 137: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例 4.7]某外商投资企业外籍雇员 6 月工资 12 000元。计算应纳税额。

解答: 应纳税额= (12000 - 2000 - 3200)×20% - 375 = 985(元 )

Page 138: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例 4.8]某公司代其雇员交纳个人所得税, 9月支付给张明的不含税工资为 6 675元。该企业应为张明交个人所得税。

解答:应纳税所得额= ( 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额-速算扣除数 )÷(1 -税率 ) = (6 675 - 2 000 - 375)÷(1 - 20

%)= 5 375(元 )

应纳税所得额= 5375×20% - 375 = 700(元 )

Page 139: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例 4.9]某公司职工王某在 1 月份取得单位发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为 12 000元,取得当月工资收入为 2 600元,则王某 1 月份取得的工资及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款为多少?

Page 140: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1)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 12 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Page 141: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2) 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第 1步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

①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 ( 或等于 ) 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则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②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则

应纳税额= (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 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Page 142: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3)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4) 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的单位,个人取得年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按上述第 (2) 条、第 (3) 条规定执行。 (5)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6) 对无住所个人取得第 5步的各种名目奖金,如果该个人当月在我国境内没有纳税义务,或者该个人由于出入境原因导致当月在我国工作时间不满 1 个月的,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我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奖金征税问题的通知》计算纳税。

Page 143: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解答:

1. 计算王某 1 月份取得的工资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 (2 600 - 2 000)×10% - 25 = 35(元 )

Page 144: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解答:

(1) 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2. 计算王某 1 月份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商数=全年一次性奖金÷12 个月= 12 000÷12 = 1 000(元/月 ) 1 000元 /月所对应的适用税率为 10% ,速算扣除数为 25元。

(2) 应纳税额= 12 000×10% - 25 = 1 175(元 )

Page 145: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解答:

3.王某 1 月份取得的工资及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 35+ 1 175 = 1 210(元 )

Page 146: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例 4.10]刘某在 1 月份取得单位发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为 5 400元,取得当月工资收入为 1 400元,则刘某 1 月份取得的工资及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款为多少?

Page 147: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解答:

1.由于刘某 1 月份取得的工资收入为 1 400元,低于费用扣除额 2 000元,所以应纳税额为 0 。

Page 148: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解答:

2. 计算刘某 1 月份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1) 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商数 =(5 400-600)÷12 = 4 800÷12 = 400(元 /月 ) 400元 /月所对应的适用税率为 5% ,速算扣除数为 0 。 (2)根据第⑴项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 =(5 400 - 600)×5% - 0 = 4 800×5% - 0 =240(元 )

Page 149: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解答:

3.刘某 1 月份取得的工资及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 0+ 240 = 240(元 )

Page 150: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二二 ))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其应纳税所得额按照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由于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应纳税额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方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分别计算按月预缴税额和年终汇算清缴税额。

Page 151: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二二 ))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 [例 4.11]某市一个体酒家 9月全月营业额为 15 000元,购进鸡、鸭、鱼、肉、菜、面粉、大米等 7 000元,全月共交纳电费、水费、房租等 600元,交纳其他税费合计 280元,支付当月工资 1 100元, 1—8 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为 44 600元, 1—8 月已预缴个人所得税为 10 387.50元。计算该个体户 9月份应纳所得税额。 解答:9月份应纳税所得额= 1 5000 - 7 000 - 600 - 280 - 1100 =6020(元 ) 9月份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44 600+ 6 020 = 50 620(元 )9月份应预缴所得税额= 50620×35% - 6750 - 10387.50 = 579.5(元 )

Page 152: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二二 ))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 [例 4.12]某个体运输户某年有关经营数据资料:

本年度耗用燃料 250 000元;耗用轮胎 11 000元;折旧费 35 000元;车辆保修费 25 000元;支付司机工资福利费24 000元;交纳养路费 13 000元;交纳车船使用费 4 800元;支付管理费用 4 000元;行车事故损失 37 500元;获保险公司赔款 20 000元;全年运输收入 520 000元;交纳税金及附加 16 800元;营业外收入 40 000元;营业外支出27 000元;财务费用 4 000元;上年度亏损 8 000元; 2007 年已预缴所得税 14 400元。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个体户 2007 年应纳所得税。

Page 153: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二二 ))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 解答:

(1) 营业成本= 250 000+ 11 000+ 35 000+ 25 000+ 24 000+13 000 + 37 500 - 20000 = 375500(元) (2) 营业利润= 520 000 - 375 500 - 16 800 = 127 700(元 )

(3) 利润总额= 127 700+ 40 000 - 27 000 - 4 800 - 4 000 = 131 900(元 ) (4) 应纳税所得额= 131 900 - 8 000 = 123 900(元 )

(5) 应纳所得税= 123 900×35% - 6 750 = 36 615(元 )

(6) 应补税款= 36 615 - 14 400 = 22 215(元 )

Page 154: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三三 )) 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计税方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 法 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其个人所得税应纳税

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必要费用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Page 155: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三三 )) 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计税方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 法 [例 4.13] 1 月 1 日王华与事业单位签订承包合同经营商店,根据合同协议承包期为一年,王华全年上交费用 30 000元,年终商店实现利润总额为 80 000元。 计算王华个人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解答:

(1) 应纳税所得额=承包经营利润-上交费用-每月费用扣减合计 = 80 000 - 30 000 - 2 000×12 = 26 000(元 )

(2) 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26 000×20% - 1 250 = 3 950(元 )

Page 156: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四四 )) 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20% 的比例税率。

(1) 对于每次取得劳务报酬所得 4000元以下的减除 800元费用后乘以 20% 税率,即: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 每次收入- 800)×20%

Page 157: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四四 )) 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20% 的比例税率。

(2) 每次收入在 4000元以上的,应减支 20% 费用后乘以20% 的税率,即: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1 - 20%)×20%

Page 158: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四四 )) 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20% 的比例税率。

(3) 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 20 000元~ 50 000元的部分加征五成,超过 50 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即: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次收入额×(1 - 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Page 159: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四四 )) 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例 4.14]赵某于参加营业性演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为 80 000元。计算应纳税额。

解答: 应纳税所得额= 80 000×(1 - 20%) = 64 000(元 )

应纳税额= 64 000×40% - 7 000 = 18 600(元 )

Page 160: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五五 )) 稿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稿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稿酬所得适用于 20% 的比例税款,并按规定对应纳税额减征 30% ,即实际缴纳税额是应纳税额的 70% 。

(1) 每次收入不足 4 000元的,则: 应纳税额= ( 每次收入额- 800)×20%×(1 - 30%)

(2) 每次收入在 4 000元以上的,则: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 - 20%)×20%×(1 - 30%)

Page 161: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例 4.15]某教授取得一书稿酬收入 15 000元,计算应纳税额。

解答: 应纳税额= 15000×(1 - 20%)×20%×(1 - 30%) = 1680(元 )

(( 五五 )) 稿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稿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Page 162: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六六 )) 特许权使用费财产租赁所得的计税方法 特许权使用费财产租赁所得的计税方法 (1) 每次收入不足 4 000元的,则:

应纳税额= ( 每次收入额- 800)×20%

(2) 每次收入在 4 000元以上的,则: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 - 20%)×20%

Page 163: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七七 )) 利息、股息、红利、偶然所得的计税方法 利息、股息、红利、偶然所得的计税方法 以每次取得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不得从收入中扣除任何费用。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20%

Page 164: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八八 )) 财产转让所得的计税方法 财产转让所得的计税方法 财产转让所得的所得税计算公式 :

应纳税额= ( 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 )×20%

Page 165: 税收基础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八八 )) 财产转让所得的计税方法 财产转让所得的计税方法 [例 4.16]某人原建房一栋,造价 40 000元,支付有关费用 2 500元。一年后,该人转让房屋,售价 70 000元,在交易中支付有关费用 3 000元。计算应纳税额。

解答: 应纳税额= [70 000 - (40 000+2 500) - 3 000]×20% = 4 900(元 )

Page 166: 税收基础

七、个人所得税减免规定 七、个人所得税减免规定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免纳规定 免纳规定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 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国债利息,是指个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而取得的利息所得。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是指个人持有经国务院批准发行的金融债券而取得的利息所得。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

Page 167: 税收基础

七、个人所得税减免规定 七、个人所得税减免规定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免纳规定 免纳规定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福利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救济金,是指国家民政部门支付给个人的生活困难补助费。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Page 168: 税收基础

七、个人所得税减免规定 七、个人所得税减免规定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免纳规定 免纳规定 8. 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规定免税的所得。

9. 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定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 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Page 169: 税收基础

七、个人所得税减免规定 七、个人所得税减免规定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二二 )) 减税规定 减税规定

具体个人所得税减征的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Page 170: 税收基础

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 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一一 )) 代扣代缴 代扣代缴 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在向个人支付应税款项时,应当依照税法规定代扣税款,按时缴库,并专项记载备查。支付,包括现金支付、汇拨支付、转账支付和以有价证券、实物以及其他形式的支付。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 2% 的手续费。付给扣缴义务人手续费时,应当按月填开收入退还书发给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持收入退还书向指定的银行办理退库手续。

Page 171: 税收基础

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 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二二 )) 自行申报 自行申报

年所得 12万元以上的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 3 个月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自行申报的纳税义务人,在申报纳税时,其在中国境内已扣缴的税款,准予按照规定从应纳税额中扣除。 纳税义务人兼有应税所得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所得的,按项分别计算纳税。在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应税所得的,同项所得合并计算纳税。

Page 172: 税收基础

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 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三三 )) 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 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的税款,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应纳的税款,都应当在次月七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Page 173: 税收基础

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 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三三 )) 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 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义务人在次月七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由纳税义务人在次月七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Page 174: 税收基础

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 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三三 )) 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 3.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由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三十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纳税义务人在一年内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每次所得后的七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4. 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应当在年度终了后三十日内,将应纳的税款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Page 175: 税收基础

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 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

税收基础 >> 第四章 >> 第二节

(( 四四 )) 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 自行申报纳税人,应该在取得所得的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纳税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该在户籍所在地税务机关或指定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在两处以上取得收入的,可选择并固定在其中一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各项所得的计算,以人民币为单位。所得为外国货币的,按照国家外汇管理机关规定的外汇牌价折合成人民币缴纳税款。所得为外国货币的,应当按照填开完税凭证的上一月最后一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