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4C & 4D, Jalan PJS 1/29, Taman Petaling Utama, Jalan Kelang Lama, 4615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77828871 Fax 603-77842871 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www.chineseweekly.com.my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周刊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 Akademi Kewartawanan & Informasi Taima ( 编辑部 ) [email protected] ( 发行部 ) [email protected] ( 行政部 ) [email protected] 大马华人 C HINESE W EEKLY 免费 第79期 FREE COPY 每逢周六出版 2014年5月3日-2014年5月9日 PP17868/09/2013 (033026) www.chineseweekly.com.my 大马华人 C HINESE W EEKLY 4C & 4D, Jalan PJS 1/29, Taman Petaling Utama, Jalan Kelang Lama, 4615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77828871 Fax 603-77842871 Printed by Percetakan Advanco Sdn. Bhd. Published by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 Akademi Kewartawanan & Informasi Taima 精彩内容 受自卑综合症 (Inadequacy Syndrome)所困。这种行为 的症状,即因为缺少他人关注 或认可,无法面对新挑战或新 格局,故采取一些激烈或极端 立场,作为保护自己之道。 马中建交促进 东南亚和平与发展 自卑综合症混淆网络 双重标准议题不可取 净水供应短缺 大家需居安思危 6-7 4-5 8-9 更多内容见 2-3 行动党不敢不愿 承受责任 理念不符客观政治条件 民主行动 党的喉舌《火 箭报》月刊(英文 版)主编辑旺哈密迪哈 密,2014年4月8日在网媒 《马来西亚局内人》发表了 一篇《民主行动党不是马华2.0 》的文章。文章一开头就提到,在 许多人看来,民主行动党仍然被视为 是众多的华裔领袖与党员的政治组织,因 此,时常让人以为它是个华人政党。

第79期 行动党不甘不愿承受责任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 行动党不甘不愿承受责任 理念不符合客观政治条件 * 自卑综合症混淆网络 双重标准遗体不可取 * 净水供应短缺 居安思危 * 中华文化的科技基因有待加强 * 奥巴马来亚 “再平衡 ”难得逞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79期 行动党不甘不愿承受责任

4C & 4D, Jalan PJS 1/29, Taman Petaling Utama, Jalan Kelang Lama, 4615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77828871 Fax 603-77842871 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www.chineseweekly.com.my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周刊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 Akademi Kewartawanan & Informasi Taima

( 编辑部 ) [email protected]( 发行部 ) [email protected]( 行政部 ) [email protected]

大马华人周刊

CHINESE WEEKLY

免费

第79期FREE COPY

每逢周六出版

2014年5月3日-2014年5月9日

PP17868/09/2013 (033026)

www.chineseweekly.com.my

大马华人周刊

CHINESE WEEKLY

4C & 4D, Jalan PJS 1/29, Taman Petaling Utama, Jalan Kelang Lama, 4615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77828871 Fax 603-77842871 Printed by Percetakan Advanco Sdn. Bhd. Published by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 Akademi Kewartawanan & Informasi Taima

精彩内容

深受 自 卑 综 合 症( I n a d e q u a c y

Syndrome)所困。这种行为的症状,即因为缺少他人关注或认可,无法面对新挑战或新格局,故采取一些激烈或极端立场,作为保护自己之道。

马中建交促进 东南亚和平与发展

自卑综合症混淆网络双重标准议题不可取

净水供应短缺大家需居安思危

6-7

4-5

8-9

更多内容见 2-3

行动党不敢不愿

承受责任

理念不符客观政治条件

民 主 行 动党 的 喉 舌 《 火

箭 报 》 月 刊 ( 英 文版)主编辑旺哈密迪哈

密,2014年4月8日在网媒《马来西亚局内人》发表了

一篇《民主行动党不是马华2.0》的文章。文章一开头就提到,在

许多人看来,民主行动党仍然被视为是众多的华裔领袖与党员的政治组织,因

此,时常让人以为它是个华人政党。

Page 2: 第79期 行动党不甘不愿承受责任

Chinese Weekly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2

“可是,马来西亚真正的华人政党是马华。只有华人参与这个政党,它只注重为华人社会服务,即使实际上它更注重华裔马来西亚资本家以及他们的政府朋党。”

他认为,也因为其华人特征,马华不是全马来西亚的组织。它只是局限在代表我国人口比例不超过25%的华社。熟悉行动党“标准运作程序”的人,都可以预测接下来的几个段落讲的是什么:国阵是种族主义的缩影,种族主义伤害到每个人,包括那些反对马来人至上论者的马来人。

对像旺哈密迪所谓的“开明马来人”,在批评国阵里主要种族政党的时候,往往忽略或者故意省略国阵成员党其实也包括多元种族政党,例如民政党、人民进步党以及砂劳越人民联合党和沙巴团结党等等。

民政党、人民进步党以及民主行动党,都是多元种族政党。这三个政党都面对同样的问题:党员以及领袖不够多元。民政党与民主行动党以华裔为主;人民进步党以印裔为主。

多元种族政党无法单独发挥多元理念

实际上,三党都是“阿邦阿烈”,因为客观政治环境的限制,不能单独在政治上发挥其多元理念。在民主社会,政党作为政府与人民的桥梁,要争取的是选民的支持,只问目的,手段是工具。任何政党要生存,要执政,当然是要保住某个群体的支持。

显然的,一些所谓“开明派”的人,把政治理想与政治现实混为一谈。我们不是否认,政治理想都不符合政治现实,而是要说政治理想并不等于政治现实。因此,我们会发现到即使这些开明派人士认为,比起国阵,民联三党更加多元,但却没有促请三党干脆组织成单一多元种族政党,不需要“分工合作”:行动党争取

华人支持,由人民公正党以及伊斯兰党争取马来人/穆斯林选民的支持。因为这样的“分工合作”方式,仍然脱离不了国阵模式。因此,民联三党呐喊要消除种族政治,却走上国阵种族政治的老路,可说是言行不一。

所以,旺哈密迪说行动党不是种族政党,不只是捍卫华社的权益,而是为所有马来西亚人的权益斗争。该党的第一个口号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也就是马来西亚属于每个马来西亚人,每个人不论种族或宗教,都有平等的机会,而这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常态。这只是一个理想。

他继续老黄卖瓜的说,从成立那一天开始,民主行动党就是一个多元种族的政党,但是巫统主导的政府,从不间断的误用国家机关以及媒体诋毁民主行动党,错误指控民主行动党是个种族主义政党。而在50年来不断被灌输这样的谎言,不让人奇怪的是一些马来人相信那是事实。他们相信民主行动党是个华人政党,只为华人的权益斗争。

华裔也相信行动党捍卫华人权益

旺哈密迪指控国阵,无法超越党派意识或者说意识形态,但他也不忘记提醒其读者:不只马来人相信民主行动党是为华人权益斗争,一些华裔也同样相信民主行动党捍卫华人权益。

他提到,一些华人,实际上以为民主行动党是马华2.0,也就是马来西亚华人的替代政党而加入或支持民主行动党。

他说:“这些人一定会认为,因为马华帮不到他们,民主行动党是第二个最佳选择。这样的思维方式本质上是种族性的,只会加激隔离与种族憎恨。”

对于这样的想像,他认为一些民主行动党领袖以及党员,有必要意识到民主行动党是开放给所有马来西亚

专 题

民主行动党的喉舌《火箭报》月刊(英文版)主编辑旺哈密迪哈密,2014年4月8日在网媒《马来西亚局内人》发表了一篇《民主行动党不是马华2.0》的文章。文章一开头就提到,在许多人看来,民主行动党仍然被视为是众多的华裔领袖与党员的政治组织,因此,时常让人以为它是个华人政党。 旺哈密迪哈密

民政党

人民进步党

砂劳越人民联合党

沙巴团结党

行动党不敢不愿

承受责任

理念不符客观政治条件

Page 3: 第79期 行动党不甘不愿承受责任

Chinese Weekly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3

专 题

人的,其意识形态是社会民主主义,其核心价值是自由、公正以及团结。行动党也相信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宗教信仰是个人的,不是属于某个族群或者某个宗教组织。无论如何,高喊理想主义而没有付诸实践这些良好正面的基本价值,在现实生活里并没有什么意义。

旺哈密迪高举民主行动党的理想旗帜,但低头则似乎无奈的承认有些华裔(其实是很多华裔)认为,民主行动党的确是马华2.0。他的无奈,正好反映了为何民主行动党成立50年来,只能大谈理想,但在实践上原地踏步,只能在华人选区立足。我国政治浓得化不开的种族意识,在我国独立了接近六十年,并不见得消减,反而有越来越浓厚的迹象。

其实,把民主行动党当作是马华2.0,并不仅仅是指行动党取代马华代表华人(对大部分华人而言,即使马华曾为数以百万计的华人争取到公民权,马华并不因此代表华人)。另外一个意思是:民主行动党如果真的成为执政中央政府的一员,也会面对和马华同样面对的困境:马华声称代表华社,但在华社看来却无法做到;行动党虽然没有声称代表华社,但华社却期望甚至是一厢情愿的以为它代表华社。

行动党在2013年第13届全国大选狂胜,是建立在马华的惨败,而不是巫统。另外,行动党的主要势力在城市选区,而城市选区以华人为主。反观巫统的势力主要集中在以巫裔及其他土著为主的乡村选区。行动党无法动摇巫统的根基,因此,巫统在乡区可谓一枝独秀。

言论表达了无法兑现的忧虑

或许,作为行动党机关报的主编,旺哈密迪的言论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行动党无法满足或者兑现华社的期望的忧虑。他如果了解行动党长期以来如何向华社宣传,如何挑起华裔“被巫统主导的国阵压迫”的情绪,那他就不会提出“民主行动党不是马华2.0”这样的问题。

所以,要是华社对民主行动党需要捍卫华人权益的期望越来越高,那我们可以肯定的说那是民主行动党咎由自取,不能怪华裔普遍上存有有这样的想法。行动党宣传华人受联盟/国阵压迫,让华社认为马来西亚各族可以平起平坐——关键包括政治权力的平起平坐。行动党的这种宣传,在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在1965年分家之前就开始。

李光耀要行动党取代马华

众 所 周 知 , 李 光 耀 领 导 的 人 民 行 动党,毫不掩饰认为马华在联盟(国阵的前身)的地位,不能反映“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如果人民行动党能够打入联盟取代马华,那主要包括华裔在内的 族 群 , 大 家 都 能 够平起平坐;民主行动党成立的其中一个目的,至少在林吉祥主导行动党开始,就是延续人民行动党的目标 : 打 倒 马 华 , 取 代马华,在政府里要当家又当权,华裔就可扬眉吐气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党中央领袖口口声声高喊“马来西亚人优先”,但实际上无法跳出种族政治的框框。你难道要否认行动党在2013年全国大选的空前表现,不是因为华裔选民的孤注一掷?

如果说以巫统为主导的国阵鼓吹种族主义,那民主行动党并没有以非种族主义的手法给予反击。

我们都知道,该党某些领袖,在华人为主的听众前,宣称马来西亚华人是二等公民。作为锁定要挑起不满的政治宣传,这对听众是管用的;可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华人族群本位的言论,不符合事实。

二等公民就无法当部长首长

在我们承认政府的确是实施了一些偏向土著的政策(我们当然不要忘记这并没有违反宪法),但是把自己以及其他华人贬为二等公民,除了鼓动华裔的不满,而且是自欺欺人。说实在的,如果是“二等公民”,华裔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就会有许多限制,更不要说在公务员体系里担任高职位,当联邦部长、州首席部长了。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马华当年登高一呼,结合华社民间力量说服、协助非公民华裔入籍马来西亚,华裔可以在各个领袖发挥所长吗?

此外,在攻击巫统以及亲巫统的组织为种族主义者的时候,民主行动党实际上也为种族主义煽风点火。因为绝大多数人(包括批评他人种族主义者),对“种族主义”的意思是其实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大的盲点就是以为指控他人是种族主义者,本身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

种族主义,或者更确切的说,以身份认同的立场发言,并不是个社会道德问题。这其实是个人言论以及选择的自由,更是个人的民主权利。无可避免的,在选择一个身份认同的同时,就是对其他身份认同的排挤。如果华裔对这个基本的原则没有一定的了解,就非常容易跌入语言的圈套。

行动党得到华裔支持,必须维护华社利益

更进一步说,如果我们真的已经是超越种族的话,那么诸如马来社会、华人社会以及印裔社会等的名词,就没有存在的空间,由“公民社会”这名词取而代之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行动党的政治斗争的理想,与马来西亚政治的客观环境背道而驰。

马来西亚华裔有意无意的,会站在族群的角度来看许多问题,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实,但我们往往因为面

子问题,强烈否认。其中在华社相当流行的想法是,行动党赢得更多国州议席或者说民联三党形成了一股与国阵抗衡的势力,华人的地位就提升。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没有宪法根据,也没有事实根据。现实的例子是,行动党在505大选取得空前胜利,华人的地位有提高吗?

也许,行动党通过迂回的方式,让友族来告诉大家不要把民主行动党当作是马华2.0,告诉华社民主行

动党是全民政党,不是代表华裔的政党。问题是,火箭喝的是华社的奶。从民主角度来看,民主行动党的绝大部分支持者是华裔,其国州议员

在华裔选民全力支持下当选,就有必要以他们的利益为主要考量。现在有人放话说民主行动党是全民政党,这到底是哪一

门民主?

Page 4: 第79期 行动党不甘不愿承受责任

Chinese Weekly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4

关山渡

网络世界

时下 我 国 许 多 热门 课 题 , 社 会

评价缺乏正确角度,主要是无法管制的网络信息,摇 身 成 为 主 导 舆 论 的 主流,左右众多民众的立场和判断力。这是令人感到遗 憾 的 , 其 实 网 络 应 该辅 助 传 统 媒 体 , 不 是 取代之。其职责也在扩大视野,从多方面多方位关怀

课题。与此同时,个人的喜怒哀乐情绪,也应尽可能避免带入评价之中,以免产生双重标准。

采取激烈立场保护自己不久前,前首相署部长再益于个人部落

格中,写下一篇文章,题为《穆斯林领袖请醒醒》,华文译本有报章转载。他提出一个概念,即某些西马的穆斯林领袖,深受自卑综合症(Inadequacy Syndrome)所困。这种行为的症状,即因为缺少他人关注或认可,无法面对新挑战或新格局,故采取一些激烈或极端立场,作为保护自己之道。

再益指明的对象,即是民事法庭和伊斯兰法庭的冲突抵触,以及伊斯兰党即将提呈的伊斯兰刑事法事态中,某些朝野领袖的不寻常表现。他抨击这些领袖,为取得他们渴望的赏识,不愿承认这个国家是建立在世俗民主体制的原则,不断地提升自我意识,终究搞出更大的问题。

借失联客机博取政治同情这些原则,如果我们套用于某些网民的情况,也无不可。例如,

自卑综合症的网民,或许在政治领域感到深切失望,因此借MH370超大灾难,飞机失踪的漫长期间,提出许多似是而非、混淆人心的言论,试图取得政治同情心。某些网民加入抨击初期的讯息紊乱状况,鞭挞官员的疏忽,激烈程度不输国外同道。

必须釐清的事情为,搜寻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弊病,并不与危机处理方式失败有关,而是官僚系统臃肿,或是繁文缛节程序,制造了更多新状况。这种情况,有人形容为墨菲定律,不仅是我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所常见,甚至号称信息自由流通、经济繁荣发达的国家,也难逃此一类劫难。

韩国沉船搜救不力一个明显的例子,4月中韩国济州岛船难。这艘载有476人,达6000

吨位的“岁月号”邮轮,不幸肇祸造成百余人罹难,多名搭客失踪多日,遗体打捞上岸。船长船员的渎职失态、疏散不力,虽然事后迅速通报搜救单位,但紧急措施漏洞百出。譬如到场方才发觉潜水器材不够,甚至连搭客人数也未精确统计。

地方官员拖延上报总统府不说,其他单位也反应缓慢。为了赶上黄金救援时间,当局声称派出百架直升机、多艘船艇、众多蛙人,但驻守现场的失踪者家属,毫不留情的揭穿这些报大数谎言。要知道,韩国受视为亚洲进步国家,而长期面对北方共产主义朝鲜的军事,甚至核子威胁,也使到这个国家常年备战,面对危机游刃有余。

大难当前,惊慌失措,尤其是人类的贪生怕死本色,更显露无遗,“岁月号”的船长弃船逃生就反映这种低劣本质。面对严重人为灾难,韩国朴槿惠政府,已经尽可能弥补缺憾。然而,媒体却大事报道当局的失误,也产生不必要的社会乱象,为生还者制造压力,例如带队的某中学副校长,选择自杀,因为舆论鞭挞令他觉得愧对丧生的学生,选择以自杀“赎罪”。

有人说,2011年的3.11大地震海啸天灾,日本人表现出良好国民品质,灾场没有慌乱,也不见广泛的治安失控状况。但不要忘记,福岛核电厂受海啸侵袭,全厂报销。即使过了3年,有毒辐射物,也未有妥当处理方案。间中,掌管大权的东京电力公司,隐瞒不少敏感资料,还试图淡化辐射危险。危机处理方式不是从缺,而是对于这种前所未见的大挑战,缺少完善对策。

日韩反对党没有把灾难政治化无论是韩国或日本,危机意识一样难受考验,却有一个共同点,

即启动后,民众要求优先救灾善后,有人提出建议和补救措施,让政

自卑综合症混淆网络双重标准议题不可取

马航客机失联反映

前首相署部长再益

Page 5: 第79期 行动党不甘不愿承受责任

Chinese Weekly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5

网络世界

网络对MH370充满阴谋论回头来看,遍寻多天不获的马航MH370,

占据网络舆论不少空间,看来可以继续发酵。不少的网客,附和社交网上的阴谋论,却缺乏真凭实据,模糊了未来的调查工作。而可以预见的,当最后报告出炉,肯定涌现许多事后孔明,或是夸大刚巧碰准的预测。

网 络 有 诸 多 要 求 , 却 鲜 少 发 挥 激 励 作用。4月20日,载有159名乘员及7名机组人员的马航MH192客机,从吉隆坡飞往印度班加罗尔(Bangalore)时,因右翼起落架发生故障,被逼折返。在空中盘旋逾4小时后,终于紧急降落吉隆坡国际机场,全机无恙。而机长按照标准作业,漂亮的完成任务,功不可没。

网民没有赞扬MH192机师MH370事件记忆犹新,但对航空安全挑剔

的某些网民,航空知识贫乏,却不知空中盘旋是正常措施,以便把机上的燃油消耗掉。某些网民登录雷达映像网页,跟踪航机航线,最后甚至有人惊呼飞机不见,原来是已经降落。

这些经验,不能不说某些网络人,抱着看热闹心态,看待一场飞行危机。代交通部长希山慕丁赞扬机长表现,指示马航2天内呈上报告,只有主流报章和少数网民引述。

MH192事件,当局已经学习到即时应对突发事件。不单空中交通管制中心指挥得法,连行程受耽误的搭客,受安排入住酒店,隔天再继续行程。而3月24日,飞往首尔的MH066客机发生供电问题,在香港机场安全迫降。这样的故障频繁,有时是巧合,有时属于常态,其他航空公司的班机,不时也传出类似事故的,不是马航专有。

3月24日晚,首相纳吉沉痛宣布,根据英国航空失事调查局(AAIB),以及英国卫星公司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的卫星数据分析结果,MH370客机于印度洋中央终结飞行。可是,多日以来,多国队伍无法寻觅任何残骸,也找不到黑箱,因此搜寻单位再重新思考定位,间中并没有任何过错。

MH370客机闹得激烈当儿,首相政治秘书王乃志接受中国网易专访,曾提出一个论点,即MH370航班失联,所有的看法都取决于当时

历史条件。譬如一千多年前的王安石变法,是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和能力做出的改革。同样的,两个星期的消息,是根据当时知道的客观条件做出的推断。可是随着事件发展,两星期后的条件不同了,并不属于双重标准。

国人冷嘲热讽外国人无法重建信心

令人惋惜的,产业界消息说,今年或者有60%的中国人,因为该事件,暂缓来马投资房地产。这种暂时性的情绪干扰,是会否演变成长期困扰?就要看当局表现,如何改变占了重要环节的网络舆论。若国人依旧冷嘲热讽,散播负面焦虑情绪,那么外国人肯定无法重建信心。

网络上的许多猜测预言,联想力无限上纲,并无科学根据支持。然而,它们具有影响力,甚至左右失踪搭客家属的心绪,为当局构成更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网民衡量议题双重标准,却一再受到考验。例如MH370客机,有两位以假护照登机的伊朗人,引起轩然大波。然而,据英国《镜报》网站4月5日报道,一名秃头且留有山羊胡须的男子巴伯,粗心大意使用女友的护照,不仅成功登机,还安全入境西班牙。他过后自首,也大公无私的揭发机场关卡的巨大纰漏,为何媒体不大事报道呢?

西方媒体“双重标准” 苛责中国

采纳双重标准的,也包括居心不良、带有国际政治议程的西方媒体。例如印度洋搜寻期间,西方媒体苛责,中国“帮倒忙”,提供错误信息,导致搜寻一无所获。更有极端观点出现,指中国“展示肌肉,炫耀武力”,趁危难时刻,探测收集目标海域情报。中国军机在澳大利亚降错了机场,也证明是捏造的谎言。而美国、英国、澳洲和日本等“先进国”也参加搜救,为何也没有发现失联客机或黑箱?

无可否认,中国动用了21颗卫星、10余艘大型舰船和数十架侦查飞机投入搜寻,始终是国际主力力量,虽然未有收获,其实一早大家都知道搜寻工作困难重重,何须吹毛求疵?抱着双重标准信念者,也许是患上自卑综合症。时时刻刻提出中国“军事威胁论”。真正的目的,在于挑拨离间马中关系,让两国政府人民相互猜疑。

凡是遇到巨大天灾人祸,无论是网络或网媒,到底是发扬正能量,还是一股破坏力量?我们在MH370空难中,目睹和体会,才会珍惜这段难得的经验!很不幸的,政治人物主宰的网络,很难看到解决事情的建设意见,反而让诽谤中伤、落井下石的论调泛滥,只因为他们的自卑综合症,难道由他们治理国家,一切困难杂症,一秒钟内都完结了?

府可以集中资源精力,全力挽救大局,而不是应对没有意义的指责和谩骂。灾难期间,韩新国家党政府,日本民主党(2011年时期是执政党)政府,从不必担心政敌以灾难作为政治筹码,成为大选课题,这是他们成熟的地方。

民众清楚了解,官僚行政体制与时代脱节,才是许多沟通问题的根源。本地的网民,不少人将MH370飞机失踪课题,全然政治化,认为是执政党过失,在位领袖饱受抨击。而独立民调中心数据显示,千余名受访者中,26%认为政府值得信任,另外54%认为当局有所隐瞒,基本上反映网络上的一般印象。

无 可 否 认 , 网 络 舆 论 的 素 质 , 也代表国民文化水平达到何种程度。若是网络不能有理性言论,许多事件,经过网络新闻或社交媒体的渲染,放大某些焦点,引入偏颇观点,或许有不同的体会,也会约束我们的正确评价能力。信息误导下,英雄也可以变狗熊,反过来也一样,以讹传讹的破坏性大得惊人。

美国救火车故意辗死中国女生

2013年7月,韩亚一架波音777客机,于美国三藩市机场跑道坠毁。机客307人中,有3人罹难,其中一个为中国女生。一度以为,她被抛到跑道上重伤不治,祸不单行下,被防火泡沫掩盖,再被消防车无情辗压。今年初网络消息揭露,真正调查结果令人讶异,原来消防员早就留意到她,却执意驶过并导致其死亡。

美 国 拯 救 单 位 辩 称 , 当 时 情 况 紧急,司机要援救困在失火中的飞机其他搭 客 , 因 此 作 出 艰 难 决 定 。 女 学 生 的家人因为这点,聘请律师起诉三藩市单位,称救援人员态度鲁莽、训练无方、判断失准,因此索赔。这个案例给于的教训为,任何问责调查,过程中可能发掘出新的论点,因此不能过早地下结论。

代交通部长希山慕丁与MH192的机师

韩国韩亚航空公司的波音777客机在美国旧金山机场降落时坠毁。

Page 6: 第79期 行动党不甘不愿承受责任

Chinese Weekly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6

东马视野

马 顺

马来西亚首善之区巴生河流域,人口集中、工商业界发达,用水量自然是全马之冠。因此,如何确保水供不受影响,有关单位

需要在净水供应到广大消费者前的各个环节,从长计议,以免老百姓的日常作息以及工商业的运行受到影响。

令人遗憾的,最近几个月来巴生河流域一带的居民以及工商业等,却得饱受节水配水的苦。许多人或会好奇的问:之前说天旱导致缺水,可是巴生河流域一带最近几乎天天下雨,为何居民还不能享受正常的水供?此问题,带出了雪州以及吉隆坡与布城水荒的症结:水源足够,但能够供人们使用(包括饮用)的净水却“供不应求”。

净水供应短缺

许多人也许知道,不管是河水或者水坝里的水,都得先获得处理,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过滤。早在2008年全国大选之前,中央政府以及雪州政府已经预测到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工场等的发展,雪州需要建立冷岳第二过滤站(Langat 2)。

这个计划的设想是:不能完全依赖成为雪州水供的主要来源的雪兰莪河,因此需要从彭亨河引进没处理过的水,在Langat 2过滤。当时的政府预测,到了2014年,巴生河流域将出现水供紧张的局面。换句话说,Langat2计划,就是要解决雪州等地的净水供应问题。可是,2008年全国大选后,雪州政权易手,拥有决定这项过滤站计划是否能照走的新政府不认同Langat 2建设的紧迫性,还认为巴生河流域要到2019年水供才会短缺。

也 因 为 如 此 , L a n g a t 2 计 划 成 了 个 政治课题,雪州政府一直与中央政府僵持不下。要是雪州政府为了人民的利益着想,早就有必要与中央政府配合,而不是一意孤行。Langat 2若按原定计划完成,巴生河流域一带的居民就没有必要面对水源充足,净水不够用的尴尬局面。

然而,从净水供应不足,也可同时让我们深思水的重要。纵观全世界近五十年来许多区域已经陆续出现日益明显的可利用淡水资源紧缺情况,而有些地区的缺水形势更是严峻又紧张。专家预计到了2025年,全世界有多达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亿庞大人口将面对缺水难题。

石油危机之后是水源危机

其实,联合国早于1972年举行的全球“第一次环境与发展大会”就开宗明义预先

提出了严正警告,指世界继能源枯竭的石油危机之后,全球所将面临的下一个危机是水资源缺乏问题。

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也警戒全世界人类对于食用水之需求量,每年正以640亿立方米快速增长,估计到了2030年时全球有47%人口是居住在缺水区,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居民也将被迫迁徙他处以求生存。

回顾全球工业革命发源地英国的工业革命于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而工业革命所激发的动力向欧洲和全球扩张之后,法国、德国、苏联(俄罗斯)、美国、日本诸国,也迈入工业革命,而到了19世纪末这些国家都陆续完成了本身的工业革命,实现国家迈向工业化,并以大规模和快速度作为工农商业生产和经济开发经营为主轴,加上全球人口随之快速增长(目前全球总人口已达70亿),以至于全世界的淡水用量也高速倍增。

根据估计,从1900年到1975年这个时期,全球的农业领域用水量增加7倍、工业领域用水量则增加20倍,不仅如此,近50年来,全球在工农业及相关领域的用水量,正以每年4%至8%的速度持续增加,全球的淡水供应与需求的紧张关系日趋明显。

97.5%属于盐水不能直接成为饮用水

地球是一个被水包裹的蔚蓝色行星,可是,在这个地球上可供饮用的水,也就是淡水量实际上只有那么一点点。地球面积有70.8%被水所覆盖,不过,当中97.5%的水是属于咸水,无法直接作为饮用水。

地球的淡水量仅占地球总水量2.5%,而这区区2.5%的淡水量,当中的87%却是人类难以利用的,原因是这些淡水是存在于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山峰、冻土地带的冰雪,而真正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淡水是存在于湖泊、河川、地下水,这仅仅占地球总水量约0.26%,即便如此,这么少的淡水量也基本能满足地球人类和其它动植物的用水需求。

地球出现缺水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的淡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也就是说,大约65%的淡水资源水量,是集中于全球不超过10个国家;反观,约占全球总人口约40%的80个国家及地区,却面临程度不一的缺水窘境,当中的26个国家的3亿人口,是生活在完全缺水状态,某些地区更因旱情严重而导致严重的卫生、饥荒、疾病传播、战乱问题。

根据淡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巴西、俄罗 斯 、 加 拿 大 、 中 国 、 美 国 、 印 度 尼 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刚果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高占全球淡水资源60%。

缺 水 也 攸 关 全 球 气 候 出 现 了 异 常 情况,地表降雨不均匀。还有,区域国家不重视水源管理,以至于管理水源不当,例如平时没做好有效蓄水、有效输水,错误使用水资源的认知,尤其是个人浪费水的生活习惯;与此同时,各种人为污染行为更加剧了水资源供需出现紧张情况。

关于人为污染全球水体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迄今,估计全球每年大约有5000亿立方米污水遭排入海洋、湖泊、河川,造成全球超过35.5亿立方米水体被污染。

其实,当前的全球水资源问题,已经

大家需居安思危

Page 7: 第79期 行动党不甘不愿承受责任

Chinese Weekly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7

全球水资源分布图

整理:宜居城市研究室(www.elivecity.cn)

东马视野

不是单纯的资源问题,而是关系到全球的各个国家或各个区域的经济可持续性成长、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与生存的战略性高度议题。

水已经成为战略资源

因此,日渐显现稀缺的珍贵水资源已和石油资源一样,在全球已晋级成为战略性资源,未来的水资源紧张关系,可能引发更多外交摩擦,甚至于激起潜在的战乱风险——争夺淡水资源。

为了石油和天然气等天然资源,全球区域国家启动军力展开资源争夺战,合纵连横进行国防和外交角力,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同样地,水资源的争夺战纠纷,也是一个可触动区域国家之间进行军事角力的潜在引燃点。

全球人类也必须做好心理准备,由于淡水资源不足,未来的世界的水资源价格,很可能比起石油价格来得更加昂贵。

这种淡水比汽油来得贵的情况,目前已经出现在淡水稀缺的国家和地区,白开水的售价高得惊人。

西马部份地区实行制水

即 使 是 淡 水 资 源 相 对 丰 沛 的 国家,例如西马半岛这次就发生预想不到的从2013年年尾迄今2014年4月降雨量少过滤站不足,而不得不实施社区和商业区间歇性断水(节水)、或以水车轮流配水的权宜之计安排。

这也可让大家,前瞻思考马来西亚未来的水供和其它资源效率策略,应如何有效开发、有效管理和有效利用,以应对接下来可能随时来临的更大挑战。

至于东马的沙巴和砂拉越,虽然说地广人稀,地大物博,不过,也应该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以免发生预想不到的大难而措手不及。

还有,西马半岛的各个州属之间应如何在资源上互相协调和互相支援,好比说应该考虑建设一条贯通整个西马半岛的“大西马输水管”,一旦哪个州或地区出现水资源供应紧缺时,可即时启动东南西北输送食用水。

还有,人口密度、工商业活动相对集中、活跃的西马半岛(马来西亚总人口达3000万,西马半岛总人口2400万人,东马的砂拉越州人口250万人、沙巴州人口320万人),对于淡水资源的需求量日增是可以理解的。

可以探讨兴建海水淡化厂

因此,为了有备无患,政府应探讨在西马半岛兴建海水淡化厂(把含盐咸海水变成无盐淡水),或兴建更多污水过滤厂(把污水过滤成可食用的新生水,好比新加坡的新生水),利用高科技方法来生产足够淡水的可行性。当然,高科技的项目投资耗资不菲。

至于位处婆罗洲岛西部的东马沙巴州、砂拉越州、汶莱国三邦,是否也应探讨兴建一条贯通三邦之间的“婆罗洲水管”?以应付未来三邦人口增多、工农商业活动发展蓬勃之需求。

还有,两地之间隔着一个距离宽约1000哩的南中国海的东马和西马,两地之间的资源应如何能进一步有效互补?这值得进一步讨论,集思广益以找出一个可执行的最佳方案。

国家人均用水量

(m3/s)农业用水比例

(%)水资源利用率(%)

人均水资源量小于2000m3

新加坡 84 4 31.7

约旦 172 65 32.1

阿尔及利亚 180 60 30.4

英国 205 3 16.6

波兰 321 11 21.9

南非 358 72 26.6

突尼斯 380 89 79.5

以色列 407 79 84.4

摩洛哥 427 92 36.2

沙特阿拉伯 497 47 -

科威特 525 4 -

韩国 632 46 41.8

阿联酋 884 8 45

比利时 917 4 72.2

人均水资源量大于10000m3

玻利维亚 201 85 0.4

巴西 246 59 0.5

奥地利 303 9 2.6

瑞典 342 9 1.6

芬兰 440 3 1.9

挪威 488 8 0.5

新西兰 589 44 1

匈牙利 661 36 5.7

马来西亚 759 47 2.1

俄罗斯 790 23 2.7

澳大利亚 933 33 4.3

阿根廷 1042 73 2.8

加拿大 1602 12 1.6

智利 1626 89 3.6

人均水资源量在2000m3~10000m3

牙买加 159 86 3.9

瑞士 173 4 2.4

丹麦 233 43 9.2

越南 414 78 7.7

叙利亚 435 83 9.4

荷兰 518 34 8.7

希腊 523 63 8.6

德国 579 20 27.1

土耳其 584 57 17.3

泰国 602 90 17.8

印度 611 93 18.2

法国 665 15 19.1

乌克兰 673 30 40

菲律宾 685 61 9.1

日本 736 50 16.6

葡萄牙 738 48 10.5

西班牙 781 62 27.6

墨西哥 899 86 21.7

埃及 955 85 -

意大利 985 59 33.7

罗马尼亚 1134 59 12.5

阿富汗 1830 99 52

美国 1870 42 18.9

巴基斯坦 2054 98 32.8

哈萨克斯坦 2294 79 30.2

乌兹别克斯坦 4122 84 76.4

世界各国人均用水量统计

Page 8: 第79期 行动党不甘不愿承受责任

Chinese Weekly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8

华人研究

马中建交促进东南亚和平与发展

东姑采取亲西方外交立场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在马来亚/马来西亚执政时期,是从

1957年到1970年。他执行“亲西方”外交政策,在外交上反共反华,包括反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在经济上延续了与包括英国在内的英联邦国家的紧密联系,与中国的贸易非常有限。这与当时的冷战背景,意识形态对立以及马来亚共产党以武装斗争反抗马来西亚政府都有关系。不过,马来西亚不曾加入美国拼凑的反共集团“东南亚条约组织”。

1969年5月10日第三届全国大选,联盟政府遭受重挫。不幸又发生513种族冲突事件。当局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中止国会,成立以副首相敦拉萨为首的国家行动理事会全权处理国家事务。敦拉萨掌控了实权。1970年9月,东姑辞职,敦拉萨正式接任首相。国会民主在1971年恢复。

敦拉萨改变外交政策敦拉萨上台后,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他步步为营,按部就

班的推行各种政策,对内要稳定政权,对外要促进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以便马来西亚能够在和平稳定的内外有利环境中取得经济成长和各领域的发展。

他推行“新经济政策”,扶植在经济领域处于弱势的马来人和其他土著,消除他们的不满,以实现社会稳定。

政治上,他扩大执政团队的阵容,把联盟扩大为国民阵线,除原有的巫统、马华公会、印度国大党三个代表三大民族的政党之外,拉拢原属反对党的民政党、人民进步党、回教党以及砂捞越州的人民联合党加入执政团队,这使到囯阵巩固了在国会内的地位,以及使到全国13个州都由国阵的成员党执政,使到政局稳定,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外交上,敦拉萨在1974年5月底率团访问中国,并签署马中建交协定,得到各民族人民(尤其是华人)的支持。这可以从敦拉萨从中国访问归来之后不久宣布在8月举行全国大选,囯阵获得压倒性胜利反映出来。(在国会154个议席中,国阵赢得135席,占了议席总数的87%。囯阵也在全部13个州执政)。在那之后,囯阵在历届大选中都取得国会过半议席,顺利在联邦政府执政至今。

主张东南亚成为“和平、自由、中立区”

敦拉萨上台后,审时度势,在权衡各种利害关系之后,认为改变外交政策对马来西亚和整个东南亚更有利,因而从东姑时代的“亲西方”“反共”的外交政策,改变为“中立”,“不结盟”。不过,为了避免冲击太大,他采取的是“渐进式”的方式。

例如,在和中国建交之前,他先和苏联和东欧的其他共产国家以及越南和朝鲜建交,以免突然和中国建交在国内引起太大的反弹。

首相 拿 督 斯 里 纳 吉 将 在 5 月 间官式访问中国,以纪念马中

建交40周年。他此行是延续其先父、第二任首相敦拉萨与中国建交的初衷,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中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关系,实现双赢,为两国人民造福。

敦拉萨是有远见卓识的政治领袖,他当年与中国建交,不但有助于稳定我国的政局,也为东南亚区域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林金树1974年5月底,敦拉萨首相到北京展开破冰之旅,与毛泽东主席亲切握手。

2013年10月,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访马,与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在晚宴开始前合影。

Page 9: 第79期 行动党不甘不愿承受责任

Chinese Weekly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9

华人研究

从他在1970年9月上任,到1974年5月访华及宣布马中建交,中间相隔了将近四年,显示了敦拉萨稳扎稳打的务实处事作风。

首先,在国际外交的大方向他促使马来 西 亚 加 强 与 以 印 度 , 埃 及 等 国 家 为 首的“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那个时代,冷战方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集团 和 以 苏 联 为 首 的 共 产 东 方 集 团 严 重 对峙、争锋相对,在全世界争夺霸权。美,苏各有一批盟国助威。

不过,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有许多新兴国家既不亲美也不亲苏,而是采取“不结盟”的立场。这些国家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多数。它们志同道合,组成在 事 实 上 结 盟 的 “ 不 结 盟 运 动 ” , 形 成美,苏两大集团之外的“第三势力”,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东姑当首相的时代马来西亚亲英,属于美国集团的一员。现在敦拉萨使马来西 亚 加 强 与 不 结 盟 运 动 的 关 系 , 表 明 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马来西亚原本就与西方国家建交,敦拉萨上台后与苏联集团国家建交,有强化这种“中立”的含义。

在东南亚地区,早在1967年,马来西亚就与印尼、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组成“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

希望摆脱强国对东南亚的干预1971年11月27日,在吉隆坡召开的东

盟外长特别会议上,在马来西亚主催下发表 《 东南亚和平,自由与中立区宣言》,表明五个成员国决定尽一切努力,以赢得外国强国对东南亚作为一个和平,自由和中立区的承认和尊重,并摆脱外国强国对东南亚的任何方式和形式的干预,展现了东盟国家要和美国、苏联及中国保持“等距离”,并要求它们不要干涉东南亚的事务,以维护东南亚国家的权利与利益。

敦拉萨认为,要促使中国协助维护东南亚的和平,自由与中立,东南亚各国必须与中国建交。马来西亚以身作则,在当时的东盟五国中,率先与中国建交。(印尼原本与中国有邦交,但在1965年印尼发生军事政变后,苏哈多政府与中国断交)。

建交之后,马中关系不断发展

马来西亚与中国建交之后,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各领域的交流异常密切。双方高层领袖频密互访,次级领导层的互访更是络绎不绝。马中经贸不断成长,中国成为马来西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国,2013年两国双边贸易突破1千亿美元。

不过,敦拉萨所主张的东南亚成立“和平、自由、中立区”,以及不要外来大国干涉,无法在短期内实现。主要关键在于美国和越南。

那时美国针对越南的越南战争正在激烈的进行着,美国还把战火延烧到柬埔寨和寮国。1973年美越签署停火协定,美军从印支三邦撤走。在这期间,美国是造成东南亚战乱的最主要因素。

北越在1975年发动对南越的战争,使越南实现统一。统一之后的越南,是造成东南亚局势动荡的根源。越南统一后展开排华,造成以华人为主的越南“船民”“投奔怒海”,数十万人在海中丧命,另有数十万人流落在东南亚各国,造成困扰。

敦拉萨遗愿基本实现1978年年底越南占领柬埔寨,造成柬埔

寨难民逃入泰国东面。中国在1979年初发动“惩越战争”,都是越南的“区域霸权主义”造成的。直到苏联瓦解,越南失去靠山,在1992年从柬埔寨撤军,东南亚才恢复和平与稳定。

进入21世纪,东南亚国家都实行民主化或采取改革开放政策。10个国家都加入东盟,而且成立东盟自由贸易区,通过经济成长改善人民生活。敦拉萨所提倡的东南亚成为“和平,自由与中立区”的遗愿基本上实现。

敦拉萨于1974年访问中国时,游览了中国著名古迹----万里长城。周恩來在北京接待敦拉薩時,第一句話是:我等待閣下的到來很久了。

曾永森展开“乒乓外交”

大马在与中国建交之前,在1971年先派联盟秘书长曾永森以马来西亚乒乓总会会长的身份展开“乒乓外交”,会见周恩来总理,探讨建交的条件。

从1972年4月到1974年4月,马中官方正式展开建交谈判,由我国驻联合国代表查加利亚和中国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在纽约举行。据悉,谈判共进行了14次。从谈判时间之长以及次数之多,以及中间多次因未能消除歧见而中断谈判,可见谈判过程相当艰巨。

据丹斯里曾永森指出,其中一个棘手问题,是30万名持有红色身份证的华裔的国籍问题。中方认为他们是中国公民,马来西亚坚称他们是马来西亚公民。曾永森建议,两国先行建交,让这30万人决定到中国大使馆登记为中国公民,或是自动成为马来西亚公民。这项建议获得双方接纳之后,建交问题便水到渠成。

敦拉萨仿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美中未有邦交的情况下在1972年访华的先例,亲自率领庞大的官方代表团,在1974年5月28日至6月2日访问中国。那时中国总理周恩来已经病重住院,但在医院特准下他在5月28日设欢迎宴招待敦拉萨一行人,并在29日与敦拉萨会谈。敦拉萨也和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举行会谈。

5月31日,敦拉萨和周恩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马中建交公报,马来西亚成为第一个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东盟国家。

在马来西亚之后,泰国与菲律宾也与中国建立邦交。印尼迟至1990年才与中国复交。新加坡更是最迟与中国建交的东南亚国家。(缅甸以及印度支那三邦的越南,柬埔寨与寮国很早就与中国建交,但当时它们都还不是东盟成员国。)

Page 10: 第79期 行动党不甘不愿承受责任

Chinese Weekly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10

他山之石

中国在过去三千多年中,有二千八百年是处于超级强国的地位。其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其科技也一路遥遥领先,大约三百多年前才开

始落后于西方。

中国的超强、富裕一路来使中国天朝沾沾自喜,把自己当成是世界的中心,无需向外扩张掳掠。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编制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在七次下西洋找不到建文帝之后,竟然把整个船队烧毁了。还实施海禁,禁止人民出海。一百一十多年后,麦哲伦得到西班牙女王的资助,要了几艘船环绕地球探险。他的母舰只有郑和下西洋的主舰的一半大。可见郑和下西洋时,海军实力之鼎盛。中国从世界第一海洋大国在焚舰并实施海禁后,自贬为纯内陆国家。

中华文化的科技基因有待加强

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东亚病夫”

一直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的炮舰轰醒了不可一世的清皇朝。其后列强见猎心喜,轮番的侵略中国,没多久,中 国 就 从 超 级 强 国 沦 为 东 亚 病 夫 。 至今,“东亚病夫”的称号仍是中华民族心中疾痛的症候。

鸦片战争使中国政府,精英分子痛定思痛,反思西方列强是什么一回事,而中国遭遇什么问题,能如何自救,并恢复昔日中华文明的光彩。

经探索后,一致的答案是,必须搞现代化,发展科技。科技乃是救国、强国之本。

搞一系列科技强国政策

因此清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搞科技发展的政策,其中有“洋务运动”,派大批学生出国学习新科技,开办江南造船厂等工业,建立现代化的军队等。“五四运动”时,中国的精英阶层加强对科技的的推崇,其中著名的口号是中国需 要 两 位 先 生 来 救 国 , 他 们 是 赛 先 生(SCIENCE科学)和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大批热血青年为了救国而入学拜赛先生和德先生为师,也出了不少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如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吴健雄等。但共同背景

是他们都是在中国打好基础学科,再到美国后才使他们登上各自领域的巅峰,因为在中国当时没有能力设立科

学研究所、实验室等。

新中国坚持搞“两弹一星”

新中国成立时,一穷二白,但比起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更加注重科技的发展。在和苏联决裂后,跑自力更生的科技发展道路。在六十年代初,饿殍遍野时,坚持把“两弹一星”(原子弹与核子 弹 以 及 人 造 卫 星 ) 搞 出 来 。 文 革 十年,尽管连教育都中断了,科学研究在被保护下,仍有些发展,但基本上是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科技是中国的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从历届领导人多是科学或工程科系出身就可知道中国对发展科技是如何的重视。而中国这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可说是不错,就数量来说,现在中国每年的大专理工毕业生数量全球最多,科学论文发表也已居全球第一,尽管其含金量是属于偏低的,工业方面也有不少人已崭露头角。总的来说,中国正迈步走向科技强国的道路上。

英美人从小接触科学知识

但是生活在中国,人们不会感到它是一个很注重科技的国家,科技的事基本上都局限于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有搞研发的大企业里头,和普通民众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把英、美社会和中国相比,在英美,人们从小,小孩的电视节目、图书、教育就接触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到处会接触到科学知识 的 东 西 , 不 论 是 在 学 校 、 电 视 、 媒体、社区图书馆,都随时随地接触到有关于科学的东西。时事杂志如《时代周刊》、《经济学人》等都有特别的篇幅

报导、分析、评论科技课题。报章上每有重大科技讯息必以大篇幅深入报道和评论。

中 学 的 文 学 课 有 一 部 分 是 科 幻 文学,和传记与非传记文学并行。历史课本除了改朝换代外,有很多是关于科学发现、发明、工业革命的历史,上历史课会知道科学发展对人类历史的巨大影响。我们看美国有线电视、历史频道、探索频道、BBC的知识频道等都有大量有关科技的节目,其节目包括上索太空宇 宙 、 微 至 粒 子 结 构 , 日 常 用 品 如 牙膏,刮胡子刀如何生产等,也有不少纪录。报导中国及伊斯兰文明古代的科技文明,有关科技的节目,天天都有。

华人社群不重视科技

反观中国大陆及海外华人社群的社会如台湾、香港等基本上不是生活在一个高度重视科技的社会里,电视节目鲜少有关科技的。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英文媒体比中文媒介更加重视科技方面的报道,例如:全球最多华人阅读的《亚洲周刊》没有科技专栏,香港华文主流报章《信报》、《明报》、《星岛日报》等对于科技方面的报导比英文报《南华早报》少。

在高度重视科技发展的新加坡,华文报《联合早报》有关科技方面的报导只是当一般性新闻,而英文报《海峡时报》则对重大科技讯息都会有大篇幅及专题报道。在我国,英文报《星报》、《新海峡时报》对科技方面的专题报导就比《星洲日报》、《南洋商报》多。华文媒体没有重视科技方面的报道及评论。

山 客

Page 11: 第79期 行动党不甘不愿承受责任

Chinese Weekly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11

他山之石

中国近三百年落后的原因

中国做了数千年的超级强国,如何在近三百年突然衰败,沦为东亚病

夫,励精图强至今,还跻不上科技强国的行列?撇开历史政治动荡的原因,且先看看中国在近三百年如何突然落后。原因包括:

• 以自我为中心,封闭。由于中国中原地

区富足,比起其他地方都好, 造成中华

民族以自我为中心,使到思想相对封闭

保守。

• 汉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束

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自由。

• 科举制度的教育,只注重治国平天下的

大道理,对于技术,通称为术,是不入

教育殿堂的。

• 儒家崇尚复古,克己复礼。今人是比不

上古人的,在这种思维下,搞创新意念

往往被视为异端。

由于皇朝对技术的不重视,众多中华民族的发明只是止于当时实用所需而搞,实用的目的达到了就跟着废弃了,没有再精益求精的,有系统的持续发展下去。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古代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活字印刷,曾对世界具有巨大影响,但之后就没有系统的再接再厉深入发展下去。

儒、释、道都不崇尚科技

除了历朝政府不重视科技外,中华文化的三大主流思想儒、释、道,都缺乏引导人们崇尚科学技术发展,或鼓励提倡创意的元素。直到如今,科技文化仍未形成中华文化的一个主流。虽然大家都知道科技至为重要,家长大都希望子女以及莘莘学子本身,都大部分希望能考入大学的理、工科系,但主要原因是理、工科系的毕业生出路较好。因为出路较好而对读理、工科系产生兴趣,而不是因为从小就浸濡在一个富有科学文化的环境中,从小就对科技的事物有兴趣。中国在早期,很多人选修理工科是本着一种救国救民的爱国情操,后来选修理、工科的是因为受到将来会有较好的出路原因所驱使。

中国要更快的成为科技强国,营造一个富有科学文化的环境至为重要。让小孩从小就热爱科技,就会造就将来大批有献身为自己热爱学科的热情,终身不渝,不为利益所动的大专生及科技人

才,如此才会涌现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同时,在搞科研,要更注重基本理论研究,不应只注重实用科技,

寻求快速利益回报。

李约瑟著《中国科技史》

英国的科学家李约瑟已故在1930年代,在英国碰上一些中国学 生 , 这 些 学生 的 科 学 学 术成 绩 非 常 好 ,令 他 很 好 奇 ,觉 得 为 何 这 些来 自 极 落 后 的国 家 的 学 生 ,怎 么 科 学 成 绩

会那么好。就这样,驱使他脱离本身的生物化学本行,转而投身于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终生不渝。

其研究成果,写出《中国科技史》这 部 巨 著 , 其 深 入 及 详 尽 , 至 今 无 人能及。目前以李约瑟为名的研究所THE NEEHAM RESEARCH INSTITUTE在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方面享有最高声誉。而这研究所是非营利组织,靠社会捐赠而维持的,像他这类的科学家学者在西方是很多的,塑造成这种高尚人格的精神是:兴趣——热爱——使命,赚大钱不是他们的人生目标。

中华文化圈必须打造科技氛围

中华文化圈要如何打造这样的一个科 技 文 化 氛 围 呢 ? 看 看 科 技 发 达 的 国家,就可得到答案。科技先进国家首先有一个全民热爱科技的国民。孩子从小就接触到科技性,有创意的玩具。LEGO玩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让孩子们从玩具中接触到科技及创意。

接着有大量科幻的儿童文学,在启蒙 教 育 就 强 调 科 技 的 重 要 。 在 学 校 教育 , 除 了 科 学 课 , 历 史 课 也 应 突 显 科技 发 展 对 人 类 历 史 发 展 的 重 大 影 响 。文 学 课 里 , 科 幻 小 说 应 列 为 文 学 里 的一个门派。美国已故著名科幻作家Issac Asimov,在美国文学界享有极高声誉。他科幻小说中有一些幻想如今已变成有理可依,可实现的事。

譬如说人脑思想时神经元的波动可以用够敏感的感应器加以数码化,再用网际网络传到另一个地方的机器人接收器,进而指挥机器人做事;运用科技使人的意念可以指挥机器人的时代,已可以预期出现。科幻文学始祖H.G.Wells 享有文学大师的地位,其科幻著作《时间机器》(Time Machine)被视为经典,科幻文学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对探索未知,充满兴趣。美国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常在影展夺奖。George Lucas 的《星球大战》(Star War)是科幻电影的经典之作,长留史册。

中文媒体应有科技深度报道

中文媒体在推广科技文化扮演很重要角色。大众媒体应该有科技专栏,有一批科技记者,科技专栏写作者,对科技的重大发现,发展作及时的报导评论。去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近几十年大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上帝粒子。在英文媒介的杂志、报章,可以看到大量的报导、分析、评论,而中文媒介则更多的只是当一般新闻。没有深度的报道和分析。这一年来,科技界有众多的重要发展如制作业3D打印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运用,贝岩油气开采技术的突破等等,鲜少看到中文媒体有这些方面的深入报导及评论。

电视节目纪录片应有较多有关科技的报导、纪录片。美国的历史频道和英国BBC知识频道都已拍了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纪录片,且毫不掩饰的说中国在活版印刷、水利工程等科技比西方领先了多少百年的事实,而且这些节目 都 有 中 文 字 幕 向 中 文 语 系 的 观 众 播送。

这些有关中国科技史的制作似乎比中华文化圈内电视节目所拍摄的还多。在台湾,地面上,地下的电视台有整百台之多。中国全国的电视台随时随地可看到的也有几十家。是时候,中华文化圈的电视台从众多的娱乐歌舞节目中,抽出一些时间播放有关科技的节目,更重 要 的 是 要 有 以 中 文 制 作 的 有 关 科 技的,让科技节目走入家庭电视节目里。

科技应与文化齐头并进

中华文化圈的人必须全面了解科技对强国、对文化的发展上至关重要。环顾世界,没有一个科技强国,其文化是落后的。同时,没有一个落后的文化,其科技是强盛的,科技与文化的强弱是齐头并进退的。中华文化圈的各阶层的人如都能正确重视科技,在家庭里、学校 里 、 媒 体 、 影 视 、 社 会 都 能 朝 着 重视、推动并教育人们,科技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东西,普遍让人们接近它,喜欢它。如此,中华文化的科技基因,必定会加速增强。强国、强民、强文化的梦将会加速达到。

Page 12: 第79期 行动党不甘不愿承受责任

Chinese Weekly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12

国际漫步

美国总统奥巴马,从4月23日起,对亚洲4个国家日本,

韩国,马来西亚及菲律宾进行官式访问,作为他推行“亚洲再平衡”政策的一部分。

这次访问原本定在去年底进行,但由于 奥 巴 马 与 国 会 “ 斗 法 ” , 双 方 僵 持 不下,导致美国政府机构“停摆”,他不得不留在国内处理,因此展延到本月才进行访问。

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事实上他是黑白混血儿,父亲是肯雅籍黑 人 , 母 亲 是 美 国 白 人 , 他 在 夏 威 夷 出生,因此有资格出任美国总统)。但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下,他的行事比白人更像白人,在美国的相对国力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第一”的全球霸权,他提出美国“重返亚洲”,实行“亚洲再平衡”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目的是要围堵“和平崛起”、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的中国。但揆诸国际现实,奥巴马的如意算盘打不响。

美国第一次围堵相对有效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就曾经实行围堵,包括军事上仓围堵,外交上孤立,经济上禁运。具体的体现是,美国亲自派兵介入韩战与越战,在朝鲜半岛直接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交锋,在越南也与中国派遣入越、但没有公开的中国军队作战。这两场战争的结果,韩战是在美国没有打胜仗的情况下“休战”,越战则是以美军失败告终。

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禁运,的确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出不利的影响。直到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美国和中国建交,西方企业大举到中国投资,中国经济才迅速成长。

外交上,美国本身不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不与中国建交,也阻止西方国家以及依附美国的小国与中国建交,更阻扰中国加入联合国。直到尼克松总统为了要利用 中 国 与 美 国 联 手 抗 衡 苏 联 在 全 球 的 扩张,亲自到中国访问之后,中国才得以在1971年加入联合国,以及和全球的绝大多数国家建交。

换言之,当年美国对中国的围堵相对有效,至少延迟了中国的发展。

中国建立远洋海军

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快速成长之后,各方面的实力已经大为提高,尤其决心建立“蓝海海军”,冲破美国在军事上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走向世界海洋。

另一方面,小布什总统大打“反恐战争”,由美国直接出兵占领阿富汗与伊拉克,劳师远征,劳军伤财,使美国国力大损。

而在这十多年中,中国国力增长有目共睹,使美国统治阶层感到恐慌,深怕美国失去“世界第一”的霸权地位,因此迫使奥巴马政府提出“亚洲再平衡”政策。

美国利用盟国干扰中国

美国这一次再围堵中国,与第一次围堵有绝大的不同,那就是不再由美国亲自出马,而是由盟国“代劳”,利用它们来干扰中国。这方面是由于中美国力此长彼消,美国要单独对付中国力不从心。二是美中经贸关系密切,两国具有全球数额最大的双边贸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国再也不能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因为必须付出太大的代价,美国的企业也不会答应。

奥巴马采用“廉价”的方式来对付中国,一是在中日钓鱼岛主权争议上支持日本,二是在南中国海岛屿主权争执上唆使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对抗。

因此,奥巴马在访问日本时,表示美国 欢 迎 加 强 军 力 和 为 “ 集 体 自 卫 权 ” 松绑 。 他 亲 口 说 美 日 安 保 条 约 适 用 于 钓 鱼岛 , 等 于 是 鼓 励 日 本 与 中 国 进 行 军 事 对抗 , 以 激 化 日 本 和 中 国 的 矛 盾 , 美 国 乐得“坐山观虎斗”。

美 日 原 本 也 要 拉 拢 韩 国 参 与 围 堵 中国。但日本与韩国也有岛屿主权争议,又有二战课题困扰,使日韩关系紧张,加上韩国总统朴槿惠表明将与中国友好,使围堵出现缺口。

奥巴马到菲律宾访问时,美菲将签署新的防卫协议。美国恢复在菲律宾驻军。美国也将加强菲律宾的军力,并鼓励菲律宾在岛屿主权纠纷上与中国对抗。但菲律宾毕竟是小国,此举是蜉蝣撼大树,作用不大。

美国与欧盟在欧洲实行欧盟与北约东扩,对俄罗斯展开包围,在乌克兰终于面临俄罗斯的反击,无法“再东扩”。

中国成为东亚强国

奥巴马美其名为“重返亚洲”实为围堵中国的政策,在中国国力加强和展开反制的情况下,即使这回奥巴马亲自出马访问东亚国家,也不可能有实际效果。但他怂 恿 日 本 与 中 国 对 抗 , 将 使 日 中 对 立 加剧,对东亚的区域和平不利。

无论如何,中国成为东亚强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它成为世界强国的日子也不会太远。这是美国阻止不了的。

马懿民

“再平衡”难得逞奥巴马来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