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選舉

8 2 Election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選舉

政治時事 -2009 年三合一選舉

縣市長選舉各地結果 :

國民黨 vs 民進黨得票率 ?

選舉制度的起源─ 解決「誰」當領導者的問題

人類產生領導者的方式 自行攫取(槍桿子出政權

) 從既有領導團體中選出,

如世襲君主制 [ 傳統 ] 選舉方式 [ 法律理性 ]:

韋伯 ( )Ma x We b e r 分類 魅力式 (charismatic) 傳統的 (traditional) 法律理性的 (legal-rational)

選舉制度之沿革─「誰」有投票權 (suffrage) ?

民主發展的初期,投票權是有限的,包含幾個層面的限制: 教育程度 / 知識 財產收入 / 階級 性別:例如英國: 1918 年 30 歲以上婦女有投票權;

到 1928 年才達到男女平權( 21 歲, 1970 後 18 歲)。

宗教:例如 1728-1793 英國的「天主教徒」沒有投票權

種族:例如 1965 年以前美國南方的黑人(必須通過識字測驗)

年齡:通常在 16-21 歲(台灣、日本 20 歲,韓國 19歲,英美 18 歲,德國某些城市之選舉 16 歲)

世界各國投票年齡紅 16 黃 17 綠 18 淺藍 19 藍 20 紫 21 粉紅 25

選舉制度

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 ( 又稱小選區制) 英、美兩國通用之選舉制 一個選區只選出一個名額,由得票數最高者當

選. 有利大黨,不利小黨 易造成兩黨制,如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 變型之「單一選區絕對多數制」:必須得票過

半才當選,若第一輪沒選出,必須由前二名進行二輪投票決選( run-off)

比例代表制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electoral system) 歐陸國家通用之選舉制:政黨列出名單,票投給黨 有利小黨生存,易造成多黨制 小黨林立,不利強有力政府產生

複席單記: 一個選區可以選出多個名額(相對多數) 我國舊國會議員選舉制度(經過多次演變)

舊制:區域複席單記 +比例代表制 新制:單一選區兩票制:區域單一選區 +政黨比例代表

單一選區兩票制: 94年 6月 10日最新「憲法增修條文」規定,我國第 7屆立委選舉改採此制,席次從 225減為 113席,任期從 3年改為 4年: 73席區域:單一選區( 31 萬 9360人為一選

區),票投給候選人。 6席原住民(山地 3+平地 3) 34席不分區與僑選:投票給政黨,得 5%以上

者才可分配席次。

73席區域立委選區劃分圖

台南市從 6席變成 2席

第 7屆立委選舉結果

共 113席 國民黨 81席 ( 51%得票率─ 72%席次) 民進黨 27席( 37%得票率─ 24%席次) 無盟 3席 親民黨 1席 無黨 1席

單一選區應選 4席,誰獲勝?

單一選區應選 4席,誰獲勝?

選區劃分 /gerrymander(傑利蠑螈、不公平選區劃分、竭力滿得)

原紅藍平衡的選區劃分,經過選區重劃之後,形成藍色政黨在四選區中可穩贏 3席

Gerrymander(=Gerry+ salamander傑利蠑螈)

1812 年 Massachusetts議會為執政的州長Elbridge Gerry重劃選區,以保證勝選,結果形成蠑螈狀,被當時政治漫畫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