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总第382期57 一、引言 股利分配政策一直是金融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将公司 的收益在内部留存和投资者分配之间进行合理规划,制定出合 理的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考量,也是维护 投资者权益的要义之一。目前在看待股利分配政策的问题上, 有一些实务界人士也是有一定分歧。虽然,主流观点认为,证 券市场监管机构应该适当干预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激励公司 发放现金股利。他们主张现金股利的分配可以给投资者带来现 实的投资收益,又可以减少上市公司圈钱行为和证券市场的被 正常的投机。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少数观点认为上市公司的股 利分配政策不能一刀切,应该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发展需要, 鼓励公司制度的检查,过分约束公司分配情况可能继续扭曲上 市公司分配政策。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是否有一刀切的嫌 疑?股票股利是否失去了存在价值?在市场上股票股利消失是 市场选择的原因还是监管机构政策导向的原因?中国股票市场 成立20多年来,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结构不断调整,股票股利和 现金股利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近年来,现金股利对股票 股利更是替代明显,甚至于在2012年代表公司留存收益的纯股 票股利彻底消失这是否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或者还是一个 二、股利分配政策理论 股利政策研究起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西方资本市场。 1965年,John Lintner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实 证理论模型”。后来逐步演变成传统和现代的股利理论。传统 的股利分配理论包括两大学术流派:股利无关论(代表人物是 Miller and Modigliani,1961)和股利相关论(代表人物是 Gorden,1962)。前者认为,股利分配对公司股票价格不会产 生任何影响;而后者则提出税差论和一鸟在手理论,两种理论 都认为分配政策对公司股价有较强影响。股利分配理论早期分 析的侧重点是股利分配的宣告时股票市场价格的反应。而后来 演化的新的股利政策理论不但研究分配政策对股价的影响,还 进一步探究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和内在机制,由此新生了一系 列新的理论,如表1所示。 三、我国上市公司不同股利政策市场反应的实证研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选择的总体为2012年派发股利的1802家上市公 司,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 如表2示,2012年在中国市场有1802家上市企业分配了股 利。同时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我们对1802个样本进行筛选时 遵循以下原则: 1.剔除ST的公司。此种公司财务状况复杂,市场反应也和 正常公司有所不同。有的ST公司存在高转送的情况,属于非正 常股利分配的情形,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2.剔除了B股,公司现金分配为港元,与其他上市企业的 评价标准不同(如他的现金分配的计价单位是港元)。 3. 剔除的其他标准。包括公司分配方案没有通过股东大 中国A股纯股票股利消失之谜 ——基于2012年A股股利分配状况公告效应的研究 韩文丽 付 竹 严筱波 摘 要:本文通过对股利分配理论的梳理,分析了中国A股市场对于不同股利分配政策的公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反应偏好 股票股利分配,而上市公司却偏好现金股利分配。本文从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监管层三个层面对此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关 对策建议。 关键词:股票股利 现金股利 公告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50-2013(05)-0057-05 作者简介:韩文丽(1971-),女,四川成都人,副教授,供职于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区域经济。 付竹(1983-),女,湖南岳阳人,讲师,供职于四川外语学院国际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严筱波(1987-),男,四川德阳人,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成都 610031 四川外语学院 重庆 400031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成都 611130) 证券与保险

中国A股纯股票股利消失之谜 - cff.org.cn · 股利更是替代明显,甚至于在2012年代表公司留存收益的纯股 票股利彻底消失,这是否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或者还是一个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中国A股纯股票股利消失之谜 - cff.org.cn · 股利更是替代明显,甚至于在2012年代表公司留存收益的纯股 票股利彻底消失,这是否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或者还是一个

总第382期■ 57

一、引言

股利分配政策一直是金融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将公司

的收益在内部留存和投资者分配之间进行合理规划,制定出合

理的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考量,也是维护

投资者权益的要义之一。目前在看待股利分配政策的问题上,

有一些实务界人士也是有一定分歧。虽然,主流观点认为,证

券市场监管机构应该适当干预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激励公司

发放现金股利。他们主张现金股利的分配可以给投资者带来现

实的投资收益,又可以减少上市公司圈钱行为和证券市场的被

正常的投机。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少数观点认为上市公司的股

利分配政策不能一刀切,应该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发展需要,

鼓励公司制度的检查,过分约束公司分配情况可能继续扭曲上

市公司分配政策。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是否有一刀切的嫌

疑?股票股利是否失去了存在价值?在市场上股票股利消失是

市场选择的原因还是监管机构政策导向的原因?中国股票市场

成立20多年来,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结构不断调整,股票股利和

现金股利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近年来,现金股利对股票

股利更是替代明显,甚至于在2012年代表公司留存收益的纯股

票股利彻底消失,这是否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或者还是一个

迷。

二、股利分配政策理论

股利政策研究起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西方资本市场。

1965年,John Lintner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实

证理论模型”。后来逐步演变成传统和现代的股利理论。传统

的股利分配理论包括两大学术流派:股利无关论(代表人物是

Miller and Modigliani,1961)和股利相关论(代表人物是

Gorden,1962)。前者认为,股利分配对公司股票价格不会产

生任何影响;而后者则提出税差论和一鸟在手理论,两种理论

都认为分配政策对公司股价有较强影响。股利分配理论早期分

析的侧重点是股利分配的宣告时股票市场价格的反应。而后来

演化的新的股利政策理论不但研究分配政策对股价的影响,还

进一步探究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和内在机制,由此新生了一系

列新的理论,如表1所示。

三、我国上市公司不同股利政策市场反应的实证研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选择的总体为2012年派发股利的1802家上市公

司,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

如表2示,2012年在中国市场有1802家上市企业分配了股

利。同时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我们对1802个样本进行筛选时

遵循以下原则:

1.剔除ST的公司。此种公司财务状况复杂,市场反应也和

正常公司有所不同。有的ST公司存在高转送的情况,属于非正

常股利分配的情形,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2.剔除了B股,公司现金分配为港元,与其他上市企业的

评价标准不同(如他的现金分配的计价单位是港元)。

3.剔除的其他标准。包括公司分配方案没有通过股东大

中国A股纯股票股利消失之谜

——基于2012年A股股利分配状况公告效应的研究

韩文丽 付 竹 严筱波

摘 要:本文通过对股利分配理论的梳理,分析了中国A股市场对于不同股利分配政策的公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反应偏好

股票股利分配,而上市公司却偏好现金股利分配。本文从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监管层三个层面对此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关

对策建议。

关键词:股票股利 现金股利 公告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50-2013(05)-0057-05

作者简介:韩文丽(1971-),女,四川成都人,副教授,供职于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区域经济。

付竹(1983-),女,湖南岳阳人,讲师,供职于四川外语学院国际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严筱波(1987-),男,四川德阳人,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成都 610031 四川外语学院 重庆 400031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成都 611130)

证券与保险

Page 2: 中国A股纯股票股利消失之谜 - cff.org.cn · 股利更是替代明显,甚至于在2012年代表公司留存收益的纯股 票股利彻底消失,这是否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或者还是一个

■2013年第5期58

表1 股利政策理论研究发展路径

主要理论名称 主要贡献者 主要观点

传统股利理

论股利无关论

(MM理论)

Miller、Modigliani

Miller和Modigliani认为,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反映了所有有用的信息,获得额外利润的

机会是不存在的,投资者只能得到平均市场收益。企业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或者说企业

的投资决策。股票价格的变动并不能归因于股利增减本身,而应归因于股利所包含的有关企业未来盈利的信

息。而投资者并不关心他们的收入是来源于资本利得还是股利收入。

一鸟在手理论 GordonGordon认为,股利与资本利得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收入,对于比较现实的投资者来说,由于股票价格波动

较大,他们更偏好实实在在的股利。因为股利的支付可以消除投资者心中对企业盈利能力不确定性的忧虑。

税差理论 Brennan

Brennan(1970)认为,投资者偏好资本利得,由于政府对股利收入征收的税率往往要比对资本利得征收

的税率要高,因此在投资者看来,股利实质上减少了投资者到手的利益。投资者的目标是使税后的收益最大

化,因此当资本利得和股利收益存在税收差异,企业保留盈余,少发放股利或者不发放股利才是对投资者最

有利的。此外,股利在收到的时候就要纳税,而资本利得可以在出售股票的时候才需要缴纳,因此,通过持

有股票延迟实现资本利得,从而延迟缴纳资本利得所得税的时间,享受到递延纳税带来的好处。

代理理论 Jensen、MeeklingJensen认为,受托人的管理人员偏好去提高消费,降低工作强度。简森和梅克林将代理成本区分为监督

成本、守约成本和剩余损失。

信号理论John Linter、

Pettit

由于股利信息的不对称,股利的信号传递便有了窗口的作用,投资者能够透过管理层的股利分配行为来

分析公司经营状况和未来前景,从而来判断股价的合理性。

会、同时发放A、B股股利的公司、资料缺失、数据不全、由于

股利公告时间是周末或者是公告日停牌导致股票价格不连续。

最后,按股利政策的性质不同把样本分划为三组,得到

如下结果:纯现金股利1294个样本,混合股利64个样本,共计

1358个样本。

本文主要采用事件研究法将股票按股利政策种类划分,

考察不同种类的股利政策的回报是否有明显的区别。事件日为

股利分配预案公告日,事件窗口为[-3,0]、[0,3]、[-10,0]、

[0,10]、[-10,10]。公司股利公告日和窗口期股票价格数据来

源于CSMAR数据库。沪深300、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均来源

于新浪财经。

(二)累计超额收益率(CAR)模型

累计超额收益率(CAR)定义为样本在事件期内超额收益

率的累加。若股利发放公告时有显著地股利信号传递效应,则

可以观察到在股利公告前后附近CAR显著不等于0。实证检验结

果如下:

如表3所示,混合股利在事件窗口[-10,10]内的累计超额

收益率为0.046722,在10%的显著水平上都显著不等于0,在90%

的置信区间都显著不等于0,也就是说存在混合股利在整个事件

窗口存在累计超额收益率,而在[-3,0)、[0,10]和[-10,10]

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显著不为0。结合

其他T值不显著的区间,可以分析得到在[-10,3)区间,公告信

息还不够清晰,市场的反应还不够剧烈。到了[-3,0)这个区间

泄露的公告信息比较清晰了,市场在股利公告前提前做出了调

整。而由于提前的调整,在[0,3)时间段,股价的反应比较平

稳,甚至有些股票出现反方向调整,有一种解释是说在公告股

利当天投资者有些失望,投资者不仅看重派现的高低,还要参

考股价的相对位置。[3,10]时段累计超额收益率的T值又显著说

明公告的信息在前一段时间并并没有完全释放,在[3,10]时段

公告的滞后效应发生,股价继续波动。而在整体的[-10,10],

超额收益率在统计上显著存在,CAR从数值来说基本上大于1%,

混合股票的公告效应显著。

现金股利发放公司的股票在所有考察期的时间段都不显

著,无论将显著性水平设在5%或10%,在统计意义上股利公告的

信息都没有产生累计超额收益率。而从CAR的数值上看,在整个

期间也没有CAR超过0.5%,多数数值在0.2%左右,超额收益率在

均值上远低于混合股利的超额收益率。以上可以说明发放现金

股利公司的公告效应本身不显著,当然也就低于发放混合股利

公司股票的超额收益率了。

(三)回归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结果

上文中事件研究的T检验方法对各种条件下的公告效应进

行了定性的分析。但是,超额收益到底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每

个因素影响的程度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我们提出两个假设:

假设1:样本i的正常收益率为 mii rar β+= 。

假设2:这里我们给个假设 εβββα ++++= XPGCAR *** 6540

即CAR和被送股比、转增比和派现比三个因素有关系,且为线性

关系。理由如下,CAR是由于公告产生的超额累计收益率。所以

证券与保险

Page 3: 中国A股纯股票股利消失之谜 - cff.org.cn · 股利更是替代明显,甚至于在2012年代表公司留存收益的纯股 票股利彻底消失,这是否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或者还是一个

总第382期■ 59

我们不考虑宏观影响、行业影响和公司自身状况影响,而考虑

股利公告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送股、转增和派现。而公告的送

股比(G)、转增比(P)和派息比(X)分别反映了股利公告送股、

转增和派现三方面的内容。G为送股比,如10股送2股,送股比

为0.2。P为转增比,如10股转增2股,转增比为0.2。X为派息

比,如10股送2元,派息比为0.2。这三种分配方式以简单的方

式代表了股利公告的主要内容。我们充分相信投资者是通过三

个因素,结合公司经营状况,做出自己的判断影响股价变动。

相对前文中的t检验,这三个因素仍然能够反映公司股利分配方

式,更重要的是送股率、派息率的高低与超额收益的关系,我

们能一定程度上对因素的影响有定量的认识。

由假设条件1以及CAR的定义可知:

i

1t

t0mi

1t

t0i

t1

t0miiii a*)01(r-r)]r(a-r[ ttCAR −−=+= ∑∑∑ ββ (1)

其中, iCAR 是样本i在t0、t1时刻的超额累计收益率, mr是市场收益率, ir 是样本i的收益率。

∑ ∑ ∑∑∑∑= = ==

==n

1i

n

1i 1

1t

0tmi

1t

0ti

n

1ii *)t0-(t1

n1-r

n1-r

n1CAR

n1 n

iiaCAR β (2)

CAR是n只股票的超额累计收益率。 iCAR 是样本i在t0、t1

时刻的超额累计收益率, mr 是市场收益率, ir 是样本i的收益

率。

由假设条件2我们有

εβββαβ ++++=== ∑ ∑ ∑∑∑∑= = ==

XPGaCARn

ii ****)t0-(t1

n1-r

n1-r

n1CAR

n1

6540

n

1i

n

1i 1

1t

0tmi

1t

0ti

n

1ii

(3)

转化上式可得:

εββββα ++++++=∑ ∑∑∑∑= ==

XPGan

ii ***r

n1*)t0-(t1

n1r

n1

654

n

1i

n

1i

1t

0tmi

10

1t

0ti

(4)

令R= ∑∑=

n

1i

1t

0tirn

1 ,α = ∑=

+n

iia

10 *)t0-(t1

n1α , β = ∑∑

=

n

1i

1t

0tmirn

1 β

则有 εββββα +++++= XPGRR **** 654m (5)

由于我们选择了三个板块的股票的进行回归,引入两

个控制变量D 1、D 2,(D 1,D 2)=(1,0)表示股票在主板上市,

(D1,D2)=(0,1)表示股票在中小板上市,(D1,D2)=(1,1)表示股票

在创业板上市。则回归方程变型为

εββββββα +++++++= XPGRDDRDRDR ********** 654m3213m222m111

其中G、P、X分别反映了股利公告时三方面的内容。G为送

股比,如10股送2股,送股比为0.2。P为转增比,如10股转增2

股,转增比为0.2。X为派息比,如10股送2元,派息比为0.2。

这三种分配方式以简单的方式代表了股利公告的主要内容。我

们充分相信投资者是通过三个因素,并结合公司经营状况,做

出自己的判断影响股价变动。相对前文中的t检验,这三个因素

仍然能够反映公司股利分配方式,更重要的是送股率、派息率

的高低与超额收益的关系,我们能一定程度上对因素的影响有

定量的认识。

本文考察两期的超额收益率情况。因变量分别为预案公告

前(-10,0)时段(模型I)的累计收益R(-10,0)、预案公告后

[0,10]时段(模型II)的累计收益R[0,10]。模型一、模型二

的计量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模型对两个窗口期收益率和影响因素的考察,我们可

知:

混合股利的公告效应大于现金股利。从模型的系数大小1.

和t值的显著性可以看出,无论在公告前期还是公告以后混合股

利的股票受股票股利的影响大于现金股利。

混合股利中股票股利部分的影响大于现金股利,从数2.

值上看在前后两期的股票股利效应为正,而现金股利的数值较

小,t值在前期也不够显著。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上文中的混合股利和股票股利的比较实证研究,我们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上市公司的股票股利政策都具有市场反应,支持了信号

传递假说。但是市场对股票股利的偏好和西方资本市场的公告

反应并不相同。在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对混合股利和高额现

金股利存在偏好。而这个结论和西方资本市场的股票公告效应

相反,西方没有对纯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的偏好。导致这种结

果的原因可能是:(1)我国证券市场和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有

所不同,在非成熟经济体的公司有较好成长性,投资者愿意放

弃现在金额较少的现金股利选择公司未来的资本利得。同时,

对资本利得的偏好也是投资者对风险偏好,投资者投资于成长

性的公司留存风险,而得以分享与风险对等的收益。同时,我

们注意到市场也不是排斥所有的现金股利,对于高额现金股利

市场还是有正面的反应,这也说明有效性得到了提高,投资者

正确的股利观念正在形成。(2)由2012年我国现金股利分配情

况看,现阶段我国现金股利分配数额较小,而税负效应的叠加

降低了现金股利的信号传递效应。(3)由投资者非理性追捧送

转股票因素造成了股利公告日的“填权效应”过度投机。

2.公司偏好现金股票股利,从公司财务管理的角度看,

公积转增资本对发行股票股利有替代作用。从某种角度说,股

票股利和公积转增资本有一定的替代作用。股本不可能无限扩

大,公司偏好发行股票股利后会减少了股票股利所增加股本的

空间,进而影响股票股利的发放。另外,从监管层面而言,多

数低额现金股利是出于监管部门的压力,现金股利比重的提高

和监管机构的约束息息相关。首先,证监会把公司现金分红作

为其再融资的必要条件,同时,发放现金股利也有利于企业降

低净经营性资产,提高净经营资产的收益率,来达到公司再融

资标准。我们也要注意的高额派现公司的股票的超额收益。和

低额度基于监管要求派现不同,发放金额较大现金股利的上市

公司,虽然也存在大投资者操纵股利分配政策的行为。但实际

上,中小投资者也在这种政策中获利,因派现金额度不同而有

εββββββα +++++++= XPGRDDRDRDR ********** 654m3213m222m111

εβββαβ ++++=== ∑ ∑ ∑∑∑∑= = ==

XPGaCARn

ii ****)t0-(t1

n1-r

n1-r

n1CAR

n1

6540

n

1i

n

1i 1

1t

0tmi

1t

0ti

n

1ii

证券与保险

m1 m2 m3

Page 4: 中国A股纯股票股利消失之谜 - cff.org.cn · 股利更是替代明显,甚至于在2012年代表公司留存收益的纯股 票股利彻底消失,这是否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或者还是一个

■2013年第5期60

不同的公告反应。

3.股利的分配结构不合理,股票股利没有被充分利用,而

现金股利发放金额偏小。(1)我们股票股利的份额只占分配

股利公司总数的5%。而以现金分配方式为主的西方市场股票股

利的比重也高于我国的比重(如在美国,股票股利的比重15%以

上)。从另一方面来说,现金股利分配公司利润情况,过去10

年我国上市公司整体派息率(即现金股利/净利润的比例)仅为

32%,低于西方市场的50%~60%的派息率。以美国上市公司为

例,其税后利润的40%~60%用于支付红利,占公司净现金流的

20%左右。而且,分配的及时性也不一致,美国多数的上市公司

都是每一季度进行分红。(2)国内上市公司分配情况

显示,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企业,比主板上市企业

更偏好现金股利,这种情况是极为不合理的。从公司

的经营周期理论来看,主板公司的投资机会发展潜力

是次于中小板的,而中小板的增长是低于创业板企业

的。从公司资金的需求情况来看创业板的融资需求是

大于中小板的,而成熟的主板企业的资金需要也应是

小于创业板企业的。但只从现金股利的分配情况看,

我们是得不到这个结论。当然,考虑到监管机构的政

策引导—再融资对公司现金股利的要求,我们也可以

认为创业板的融资偏好使得公司喜欢配发现金股利。

4.混合股利和现金股利相比较有更大的正短期的

公告效应,表示市场整体偏好包含股票股利的混合股

利。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公告效应可能有市场投机

因素影响,但无论其中动机如何,市场偏好混合股利

而不是小额的现金股利。同时,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

政策和投资者的偏好存在差异,也就是说投资者偏好

股票股利而上市公司偏好现金股利。公司按照自身利

益选择股利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多数投资者的

利益,忽视了市场的选择。

(二)建议与启示

1.对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普通投资者是指在信

息和资金方面和机构投资者比较处于劣势的投资者,

这些投资者不可能提前得到股利分配的私有信息。但

由于普通投资者可以灵活利用市场对股票股利的公告

反应,采取以下能够在大概率情况下能盈利的投资策

略。加强对投资者教育,使投资者认清对高送转财务

本质,股票股利并不是对投资者真正的补偿,并不是

和现金股利类似的实质性利润分配行为,强化投资者

投机中风险认识,倡导股票价值投资理念。

2.对于上市公司的启示。第一,制定公司股利

政策时要综合考虑公司自身的发展需要和投资者的偏

好。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股利政策的公告效应是不

同的。现金股利能带来实质性的分配,而股票股利带

来了超额收益的填权效应和未来的资本利得。公司既

要从投资者现实利益出发(如考虑投资者对股票股利

的偏好),又从自身投资需要看,在保证投资者回报

时,通过利润留存而不是新发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从分配现

金股利金额大小看,金额较大的股利分配政策可以为投资者现

时带来优厚的收益,但为了适应企业发展,上市公司同样需要

留存大量的收益。但是,低额支付的现金股利和超额积累的公

司其股利政策的出台市场也出现明显的负效应。而高额的现金

股利必然应该和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丰富的现金流一致。但就上

文的观点看,公司必须在股利政策制定时理顺和投资者的关

系,维护两者共同的利益。第二,保持股利政策的连续性和稳

定性。投资者在判断股利政策和公司价值时主要是通过持续性

的现金流来判断。而我国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波动性很强、

证券与保险

表2 2012年各版块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单位:个

现金股利

发放家数

所占

比例

股票股利

发放家数

所占

比例

混合股利

发放家数

所占

比例

分配

家数

主板 722 93.82% 0 0.00% 51 6.18% 917

中小板 637 96.37% 0 0.00% 23 3.63% 660

创业板 364 98.64% 0 0.00% 5 1.36% 369

总计 1723 95.62% 0 0.00% 79 4.38% 1802

表3 在事件窗口不同股利分配下股票的CAR数值及显著性检验

混合股利 现金股利

CAR T值 P值 CAR T值 P值

[-3,0) 0.002342 0.495536 0.6229 0.001236 0.216111 0.8299

[0,3] 0.017251 1.733108 0.0908 -0.003864 -0.481729 0.6324

[-10,0) 0.018566 1.829113 0.0748 5.40e-05 0.005619 0.9955

[0,10] 0.028156 2.225523 0.0317 0.002046 0.224564 0.8234

[-10,10] 0.046722 2.799779 0.0078 0.002100 0.156388 0.8765

表4 模型I、模型II回归结果

自变量 模型I:R(-10,0) 模型II:R[0,10]

系数估计值 T值 P值 系数估计值 T值 P值

α 0.174684 1.124882 0.2646 0.084316 0.66418 0.5088

11 * mRD 0.893567 13.31017 0.0000 0.760526 5.861512 0.0000

22 * mRD 0.9004 12.83902 0.0000 0.797824 5.756478 0.0000

321 ** mRDD -0.17536 -0.06648 0.9472 0.654769 2.369652 0.0207

G 0.341956 2.056798 0.0436 1.049468 3.468093 0.0009

P 0.221256 2.455146 0.0167 0.012456 0.058887 0.9532

X -0.00055 -0.00497 0.9960 0.750788 2.848754 0.0058

2R 0.773793 0.488039

Page 5: 中国A股纯股票股利消失之谜 - cff.org.cn · 股利更是替代明显,甚至于在2012年代表公司留存收益的纯股 票股利彻底消失,这是否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或者还是一个

总第382期■ 61

随意性也很浅。究其原因,上市公司对股利发放缺乏认识也缺

乏重视,当然也和公司本身的经营业绩有关,我国上市公司的

营业不是很稳定。所以,近期监管机构要求新上市公司对自己

股利分配政策有一定规划,要求公开透明。第三,上市公司应

重视公司信息和二级市场股价的联系,恪守诚信。上市公司发

放低额股利,多数都是由于政策监管和市场环境的约束,有的

是或为了达到净资产收益率,或为了达到监管机构要求的再融

资的现金股利要求。但是,基于上市公司投资者责任的角度,

这是一种是迎合市场监管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分配股利是上市

公司回报投资者的方式,而不是公司再融资的工具。上市公司

只有从公司治理入手,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提高公司的盈利

水平和投资回报,而不是通过所谓的技巧对策去迎合监管的要

求,维护好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

3.对监管机构的建议。我们看到公司分配机制和股利分

配公告中存在的过度投机行为,都需要监管机构改进监管,加

强引导。第一,在股利分配机制建设中,监管部门的职能应该

明确,避免越过度管理。上市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适

合的股利分配政策,监管当局不能过分约束,在考虑机制设置

时也要考虑灵活有效性。比如中国市场上,股票股利没有被合

理的利用,既提高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又没有提高投资者的回

报率,这些和监管部门的再融资的股利政策有关系。当然世界

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凡是都需要取舍折中。监管部门有自

己明确的监督职能,要把市场中标的的价值应该由市场自己决

定,上市公司和股市的参与者在规则中自己取舍权益和承担风

险。上市公司分配何种股利包含了以后长期经营的信息,而这

些是否匹配投资者的分析,都应由市场的参与者去平衡收益和

风险。比如在公告效应时存在超额收益,解决这种投机行为的

方法教育是一部分,更多的是投资工具的设置,让收益和风险

匹配。市场上的参与者有投资者和上市公司,而监管部门坚守

自己的职责——制定和完善规则,不能过分的干预市场,避免

可能存在的职能越位。同时我们应看到我国证券市场的进步,

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理念逐渐成型,但和其他国家市场有不小的

差距,特别是维护投资者平等地位方面。这些都急需证券监督

管理部门的规范,在规则的适当性和适用性上有所提高。对于

股票股利的发放,对于快速成长的公司,在再融资政策上有一

定的区别,证券监管当局可以适当考虑其收入增长指标和利润

增长指标,对于有高成长性的公司应该一刀切的考虑当下的现

金回报,允许企业通过高积累实现增长。但是这时,证券监管

当局应该切实加强对其资金使用和效率的监管,保证投资者回

报。而针对上市公司分配少量现金,来增加企业净资产收益

率,来满足再融资要求的。监管机构可以考核其他指标衡量公

司经营状况和投资机会。只有监管当局更加耐心细致的监管要

求,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进行有理有据地引导,使上市公司切

实履行对投资者职责,才能使投资者和上市公司、证券市场共

同发展。第二,规范上市公司发放股利信息公布,防止出现信

息提前泄露。第三,监管市场异常波动,内幕交易和庄家做市

的监管。特别是高转送股票的市场“异象”,防止有信息优势

的大资金坐庄操纵股价,通过大幅炒高股票价格等投机行为获

取巨额收益。第四,加强对普通投资者的教育。教育内容有两

点:一是培养投资者正确的投资理念,教育正确地投资技巧。

在市场中大多是股票的现金股利年收益达不到三个月定期存款

利率水平时,资本利得是重要的获利方式,无论是投资还是投

机,投资者更多的是要从股票买卖中获利。所以在中国股市目

前的投资环境下,正确的投资观念不是说要什么价值投资,而

是要注意收益和风险的匹配,注意不要因为错误的认识而冒很

大的风险,出现收益却不匹配的情况。比如,让他们明白看清

股票股利市场效应和实质的特点。广大的投资者在对市场热点

都有的清楚认识后,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庄家有越难以利用

投资者认识不足和偏差获得超额收益,那么市场就越公平,市

场效率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Miller,M.H.and E Modigliani Dividendpolicy,

growth and the valuation of shares[J].Journal of

Business,1961(34).

[2]Fama,E.E and H.Babiak.Dividendpolicy:

An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68(63).

[3]Green,Richard C.Ex-day behavior with dividend

preference and limitations to short-term.arbitrage:the

case of Swedish lottery bend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9(53).

[4]Miller,Morton H. and Kevin Rock. Dividend Policy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J].Journal of Finance.

1985(9).

[5]Pettit. Dividend announcoments,security

performance and capital market efficiency[J].Journal of

Finance,1972(27).

[6]Conroy,Eades and Harris. A test of the relative

pricing effects of dividends and earnings:Evidence

from simult an eousannouncements in Japan[J].Journal of

Finance,2000(3).

[7]Healy,Paul M.and Krislma G Palepu.Earnings

Information conveyed by dividend Initiations and

Omission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21).

责任编辑:赵 阳

证券与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