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l.chinatimes.com.tw 責任主編/李金蓮 編輯/周月英 100416日/星期六 20 開卷 過法國作家尚路易‧傅尼葉( Jean Louis Fournier)《爸爸, 我們去哪裡?》(寶瓶)的讀者,幾乎 都會被深深打動。身為兩個身心障礙兒 的父親,傅尼葉卻能以輕盈的筆調,幽 默地寫出為人父的心聲。 台灣讀者所陌生的傅尼葉,在法國是 大名鼎鼎的作家與電視編導,尤以幽默 詼諧的風格風靡大眾。但這位出過20多 本書、編導過多部影集與紀錄片的名人 ,直到2008年、年屆70歲時,才首度以 《爸爸,我們去哪裡?》公開自己養育 身障兒的心路歷程。該書出版後在法國 引起廣大迴響,創下始料未及的銷售佳 績;2009年台灣引進出版,同樣感動許 多讀者,已有5萬本的銷售佳績。 其實早在11年前,台灣便曾出版傅尼 葉的另一部著作《爸爸沒殺人》,近日 寶瓶出版公司重新推出這部作品。書中 ,傅尼葉的角色調換成了孩童,用童真 的口吻描述童年,道出他對酒鬼父親的 複雜心情。 一個是寫父親,一個是身為父親,兩 個角色,傅尼葉同樣難為。老天彷彿總 是賜給他艱難的考驗,而他對抗命運的 方式,就是一種自我解嘲式的幽默,透 過這樣的書寫,與悲傷和解。 例如在《爸爸,我們去哪裡?》他誠實寫道:「他們說,擁有這樣的孩 子,是上天給的特別禮物。我只想說, 老天,您太多禮了!」然後他又對自己 說:「尚路易,你是他們的爸爸, 好意思嘲笑自己的兩個小孩……我 會不好意思。我還是一樣愛他們啊 《爸爸沒殺人》是傅尼葉寫於61 的作品,此時他父親已過世近半世 他自己都稱得上是個老父親了。在 ,他仍化身為不懂世事的小男孩, 自己那段被酗酒爸爸搞砸了的爛童 儘管身為醫生的兒子,但童年的 葉連個像樣的生活都過不起,因為 天天買醉,在酒館花掉大把大把的銀子 。而媽媽只好出門工作,努力帶大4個 孩子。 在這本書中,他描寫爸爸曾爛醉到把 車開進甜菜園裡,還有爸爸很喜歡自殺 ,會拿出手術刀,切開手臂上的血管, 等到發現沒人理他時,再急忙跑進診間 為自己包紮。 台灣版新序中,傅尼葉表示:「我們 真的很愛他(父親),可是卻沒有辦法 和他一起生活。我一直以為有一天他會 戒了酒,然而葬禮的那一天,我想著他 究竟還是喝酒喝到生命結束,心中不禁 難過萬分。」但他仍不改幽默地說:「 假如我那醫生爸爸是台灣人的話,他會 喝台啤,不然就是喝高粱。」 父親的傷害、兒子的缺陷,或許是傅 尼葉生命中永遠無法彌補的缺口。而他 所能做的,就是訴諸書寫,因此他曾說 :「命運太折磨我的孩子,所以我想寫 書,從文學給予他們彌補。」 ▲在法國大名鼎鼎的作家與電視編導傅尼葉。 ▼傅尼葉小時候與爸爸合影。 (寶瓶提供) 春天宜旅遊,貓上癮啦! 天到了,貓想起某一年春暖花開 時,貓耳朵跟好友豬尾巴去澎湖 吹海風,想不到今年豬尾巴身邊多了一 隻粉紅豬,找到他真正的春天了。貓出 遊沒伴,那就…讀讀旅行書過乾癮吧這年頭,所有的台北單身女子不是家 裡養隻貓,就是休假時來一趟背包客旅 行,所以領養流浪貓是王道,各種旅行 書盛行也不奇怪了。不過,貓在書店裡 可從來不翻那種一看就是觀光客才買的 簡易旅遊書。因為文青「不是遊客,而 是旅人」(部落客「個人意見」語)嘛 ,身為文青貓,一定要扶一下黑框眼鏡 (貓偶爾也會戴眼鏡裝氣質),然後若 無其事地從書櫃上拿起保羅‧索魯的《 旅行上癮者》或《暗星薩伐旅》(皆馬 可孛羅)。 喵嗚~坦白說,索魯爺爺的書厚得跟 磚塊一樣,貓拿久了五十肩差點發作。 而且這種大咖程度太高,不適合腿短油 多的肥貓,所以這天,貓高高興興從書 店裡叼走的,是黃麗如的《極南》(時 周)啦。 黃麗如藝高人膽大,出門旅行很少計 畫,連到冰天雪地的南極都是臨時 成行。書裡圖文並茂,人文和自然兼具 ,自曝被企鵝群的臭味襲擊、被海豹狂 追的糗事,也描寫阿根廷酒館的南美風 情,讓貓的心蠢蠢欲動,都忍不住想從 門縫溜出去玩啦。 嫌南極不過癮的話,還可以跟著吉莉 安‧羅賓森的《我的小探險》(早安財 經)神遊世界,追隨海明威、勞倫斯等 名作家的腳步行旅。喵嗚~不管啦,貓 決定放下稿子,去享受一隻貓的旅行了 。這個周末別找我,因為,貓不在家! 貓耳朵 書 故 事 ⊙林欣誼(本報記者) 傅尼葉的懺情二 繼《爸爸,我們去哪裡?》後,再出版《爸爸沒殺人》 說傅尼葉的書是他為自己 而寫的「懺情錄」,恐有人 深不以為然,甚至跳出來自我捍 衛,那就是傅尼葉的前妻、一 對殘障兒的母親布呂內(Agnes Brunet)。《爸爸,我們去哪裡 ?》出版隔年,她慎重地成立 網站,以一篇長文澄清她遭受 的種種誤解,疾呼:「本書是 虛構的小說,如果讀者完全當 真,那將是天大的遺憾。」 布呂內憤怒而冷靜地表示,她 並非如傅尼葉在書中暗指的,拋 棄孩子與他離 婚。事實上, 她不僅在離婚 前費心為大兒 子馬修找到最 適合的療養院 ,離婚後也帶 著小兒子托馬 同住、照料他 好幾年。即使 再婚後,她還特地搬家,以就近照 料同樣被送往療養院的托馬。 而最讓布呂內傷心難過的,是傅 尼葉在書中將兒子描繪成「丟臉、 無用、毫無情感交流」的不堪模樣 。她充滿憐愛地說:「我的孩子非 常可愛,他們會說話、會大笑,像 我們一樣有自己鮮明的個性。我相 信他們是活得快樂的……尤其托馬 更善於逗大家開心。他愛唱歌、開 玩笑,他認得每個人,還喜歡幫他 源和協助,根本沒時間 可憐自己!」相對於傅 「我只想在書裡重塑他們」,布呂 內則在網站貼出不少親子同樂的家 庭相片。 即使在真實的世界裡,真相也有 各種詮釋。文學不能給任何人豁免 權,但文學的獨特力量,就在於它 讓人心有了被撫慰、洗滌與昇華的 可能。至於傅尼葉究竟是個偉大的 ,還是糟糕的父親?或許只能說, 文學永遠大於作者,我們不用、也 無法在現實世界裡定奪他的人生。

⊙林欣誼(本報記者) 妻子的心聲: 虛構的小說episte.math.ntu.edu.tw/pdf/openbook_20110416.pdf · 父親的傷害、兒子的缺陷,或許是傅 尼葉生命中永遠無法彌補的缺口。而他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林欣誼(本報記者) 妻子的心聲: 虛構的小說episte.math.ntu.edu.tw/pdf/openbook_20110416.pdf · 父親的傷害、兒子的缺陷,或許是傅 尼葉生命中永遠無法彌補的缺口。而他

[email protected]

責任主編/李金蓮 編輯/周月英

100年4月16日/星期六20開卷

讀過法國作家尚路易‧傅尼葉(

Jean Louis Fournier)《爸爸,

我們去哪裡?》(寶瓶)的讀者,幾乎

都會被深深打動。身為兩個身心障礙兒

的父親,傅尼葉卻能以輕盈的筆調,幽

默地寫出為人父的心聲。

 台灣讀者所陌生的傅尼葉,在法國是

大名鼎鼎的作家與電視編導,尤以幽默

詼諧的風格風靡大眾。但這位出過20多

本書、編導過多部影集與紀錄片的名人

,直到2008年、年屆70歲時,才首度以

《爸爸,我們去哪裡?》公開自己養育

身障兒的心路歷程。該書出版後在法國

引起廣大迴響,創下始料未及的銷售佳

績;2009年台灣引進出版,同樣感動許

多讀者,已有5萬本的銷售佳績。

 其實早在11年前,台灣便曾出版傅尼

葉的另一部著作《爸爸沒殺人》,近日

寶瓶出版公司重新推出這部作品。書中

,傅尼葉的角色調換成了孩童,用童真

的口吻描述童年,道出他對酒鬼父親的

複雜心情。

 一個是寫父親,一個是身為父親,兩

個角色,傅尼葉同樣難為。老天彷彿總

是賜給他艱難的考驗,而他對抗命運的

方式,就是一種自我解嘲式的幽默,透

過這樣的書寫,與悲傷和解。

 例如在《爸爸,我們去哪裡?》中,

他誠實寫道:「他們說,擁有這樣的孩

子,是上天給的特別禮物。我只想說,

老天,您太多禮了!」然後他又對自己

說:「尚路易,你是他們的爸爸,怎麼

好意思嘲笑自己的兩個小孩……我怎麼

會不好意思。我還是一樣愛他們啊。」

 《爸爸沒殺人》是傅尼葉寫於61歲時

的作品,此時他父親已過世近半世紀,

他自己都稱得上是個老父親了。在書中

,他仍化身為不懂世事的小男孩,調侃

自己那段被酗酒爸爸搞砸了的爛童年。

 儘管身為醫生的兒子,但童年的

葉連個像樣的生活都過不起,因為爸爸

天天買醉,在酒館花掉大把大把的銀子

。而媽媽只好出門工作,努力帶大4個

孩子。

 在這本書中,他描寫爸爸曾爛醉到把

車開進甜菜園裡,還有爸爸很喜歡自殺

,會拿出手術刀,切開手臂上的血管,

等到發現沒人理他時,再急忙跑進診間

為自己包紮。

 台灣版新序中,傅尼葉表示:「我們

真的很愛他(父親),可是卻沒有辦法

和他一起生活。我一直以為有一天他會

戒了酒,然而葬禮的那一天,我想著他

究竟還是喝酒喝到生命結束,心中不禁

難過萬分。」但他仍不改幽默地說:「

假如我那醫生爸爸是台灣人的話,他會

喝台啤,不然就是喝高粱。」

 父親的傷害、兒子的缺陷,或許是傅

尼葉生命中永遠無法彌補的缺口。而他

所能做的,就是訴諸書寫,因此他曾說

:「命運太折磨我的孩子,所以我想寫

書,從文學給予他們彌補。」

虛構的小說妻子的心聲:妻子的心聲:

▲在法國大名鼎鼎的作家與電視編導傅尼葉。

▼傅尼葉小時候與爸爸合影。 (寶瓶提供)

春天宜旅遊,貓上癮啦!

春天到了,貓想起某一年春暖花開

時,貓耳朵跟好友豬尾巴去澎湖

吹海風,想不到今年豬尾巴身邊多了一

隻粉紅豬,找到他真正的春天了。貓出

遊沒伴,那就…讀讀旅行書過乾癮吧。

 這年頭,所有的台北單身女子不是家

裡養隻貓,就是休假時來一趟背包客旅

行,所以領養流浪貓是王道,各種旅行

書盛行也不奇怪了。不過,貓在書店裡

可從來不翻那種一看就是觀光客才買的

簡易旅遊書。因為文青「不是遊客,而

是旅人」(部落客「個人意見」語)嘛

,身為文青貓,一定要扶一下黑框眼鏡

(貓偶爾也會戴眼鏡裝氣質),然後若

無其事地從書櫃上拿起保羅‧索魯的《

旅行上癮者》或《暗星薩伐旅》(皆馬

可孛羅)。

 喵嗚~坦白說,索魯爺爺的書厚得跟

磚塊一樣,貓拿久了五十肩差點發作。

而且這種大咖程度太高,不適合腿短油

多的肥貓,所以這天,貓高高興興從書

店裡叼走的,是黃麗如的《極南》(時

周)啦。

 黃麗如藝高人膽大,出門旅行很少計

畫,連到冰天雪地的南極都是臨時

成行。書裡圖文並茂,人文和自然兼具

,自曝被企鵝群的臭味襲擊、被海豹狂

追的糗事,也描寫阿根廷酒館的南美風

情,讓貓的心蠢蠢欲動,都忍不住想從

門縫溜出去玩啦。

 嫌南極不過癮的話,還可以跟著吉莉

安‧羅賓森的《我的小探險》(早安財

經)神遊世界,追隨海明威、勞倫斯等

名作家的腳步行旅。喵嗚~不管啦,貓

決定放下稿子,去享受一隻貓的旅行了

。這個周末別找我,因為,貓不在家!

周記寫

貓耳朵

書 故 事 ⊙林欣誼(本報記者)

傅尼葉的懺情二書

E-mail:[email protected]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

虛構的小說妻子的心聲:妻子的心聲:

說:「尚路易,你是他們的爸爸,怎麼

好意思嘲笑自己的兩個小孩……我怎麼

會不好意思。我還是一樣愛他們啊。」

 《爸爸沒殺人》是傅尼葉寫於61歲時

的作品,此時他父親已過世近半世紀,

他自己都稱得上是個老父親了。在書中

,他仍化身為不懂世事的小男孩,調侃

自己那段被酗酒爸爸搞砸了的爛童年。

童年的傅尼

葉連個像樣的生活都過不起,因為爸爸

天天買醉,在酒館花掉大把大把的銀子

的懺情二書

▌E-mail

妻子的心聲:妻子的心聲:

的懺情二書繼《爸爸,我們去哪裡?》後,再出版《爸爸沒殺人》

若說傅尼葉的書是他為自己

而寫的「懺情錄」,恐有人

深不以為然,甚至跳出來自我捍

衛,那就是傅尼葉的前妻、一

對殘障兒的母親布呂內(Agnes

Brunet)。《爸爸,我們去哪裡

?》出版隔年,她慎重地成立

網站,以一篇長文澄清她遭受

的種種誤解,疾呼:「本書是

虛構的小說,如果讀者完全當

真,那將是天大的遺憾。」

 布呂內憤怒而冷靜地表示,她

並非如傅尼葉在書中暗指的,拋

棄孩子與他離

婚。事實上,

她不僅在離婚

前費心為大兒

子馬修找到最

適合的療養院

,離婚後也帶

著小兒子托馬

同住、照料他

好幾年。即使

再婚後,她還特地搬家,以就近照

料同樣被送往療養院的托馬。

 而最讓布呂內傷心難過的,是傅

尼葉在書中將兒子描繪成「丟臉、

無用、毫無情感交流」的不堪模樣

。她充滿憐愛地說:「我的孩子非

常可愛,他們會說話、會大笑,像

我們一樣有自己鮮明的個性。我相

信他們是活得快樂的……尤其托馬

更善於逗大家開心。他愛唱歌、開

玩笑,他認得每個人,還喜歡幫他

們取搞笑的綽號。」

 她也以親身經驗印證「為母

則強」,強調比起父親們總是

對孩子抱著極大期望,因此

容易失望、受到打擊,「母

親們則更實際,就像我忙

著照料孩子、找尋各種資

源和協助,根本沒時間

可憐自己!」相對於傅

尼葉拒絕公開兒子的照片,表示

「我只想在書裡重塑他們」,布呂

內則在網站貼出不少親子同樂的家

庭相片。

 即使在真實的世界裡,真相也有

各種詮釋。文學不能給任何人豁免

權,但文學的獨特力量,就在於它

讓人心有了被撫慰、洗滌與昇華的

可能。至於傅尼葉究竟是個偉大的

,還是糟糕的父親?或許只能說,

文學永遠大於作者,我們不用、也

無法在現實世界裡定奪他的人生。

畫,連到冰天雪地的南極都是臨時

們取搞笑的綽號。」

 她也以親身經驗印證「為母

則強」,強調比起父親們總是

對孩子抱著極大期望,因此

容易失望、受到打擊,「母

親們則更實際,就像我忙

著照料孩子、找尋各種資

尼葉拒絕公開兒子的照片,表示

Page 2: ⊙林欣誼(本報記者) 妻子的心聲: 虛構的小說episte.math.ntu.edu.tw/pdf/openbook_20110416.pdf · 父親的傷害、兒子的缺陷,或許是傅 尼葉生命中永遠無法彌補的缺口。而他

▌E-mail:[email protected]

中華民國100年4月16日/星期六22開卷

書︱評

責任主編/李金蓮 編輯/周月英

我的妻子是恐怖分子長

久以來,關於小說這門藝術一直

涉及兩種極端性質的討論,我們

一方面承認小說不可能脫離虛構,一方

面又認為小說寫得越像真的越好。美國

文學巨擘亨利‧詹姆斯曾說,「真實感

」是小說至高無上的美德,少了這個特

點,縱有再多其他優點亦屬枉然。許多

現代主義藝術家都曾嘗試縮短虛構與真

實的距離,他們致力追求一種不帶人工

雜質的創作,發展出諸如意識流的前衛

技巧,認為小說最高的藝術形式應如鏡

面般完全是人類真實世界的反映。

 就反映現實這點,卡黛哈在《攻擊》

這部作品中確已盡其所能。這本小說沒

有複雜的情節與結構,主題簡單明確而

且直接。卡黛哈以一個類似「天堂症候

群」的自殺事件,藉由幸福幻滅的主角

阿敏對真相的追尋,一步步揭開外人所

⊙陳彥明/輯 新 書 布 告

 知名歷史學家杜蘭的《世界文明

史》被譽為20世紀的《史記》,本

書是這套鉅著的最終結論。杜氏對

文明史有獨到見解,諸如:誰生育

率高,誰就寫歷史;戰爭是歷史常

態,和平不是;人性改變歷史,歷

史並未改變人性等觀點,對於我們

了解現今世界,有醍醐灌頂之效。

 引領60年代反叛風潮的「垮世代

」經典代表作。作者以7年時間在橫

貫美國兩岸的公路上浪遊,而只以

3星期即完成此書。「自發性寫作」

的風格,充分展現當年時代氛圍。

新譯本添加豐富的註釋,有助讀者

理解半世紀前一群奔波在路上的青

年,彷徨激越孤獨瘋狂的心靈。

 小說家羅位育以高中國文教師身

分,記敘與師友學生的互動,以及

教學的心思和回味。作者擅長說故

事,也長於理解心事,面對青澀純

真學生的喜怒哀樂嗔戀得意失志,

或猜想,或躊躇,謹慎細心地應對

著敏感的心靈。課堂上下的吉光片

羽,充滿善意與溫馨。

■讀歷史,我可以學會什麼?威爾‧杜蘭等著,吳墨譯,大是文化,270元;歷史

■在路上傑克‧凱魯亞克著,何穎怡譯,漫遊者文化,400元;小說

■各就各位羅位育著,有鹿文化,250元;散文

▲ 阿爾及利亞

作家雅斯米納

‧卡黛哈。

(法新社資料

照片)

攻擊 L’attenta

書︱評

■攻擊

沒錯,讀《神去村》時,

很容易聯想到宮崎駿(

或說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

。這部清新幽默的少年成長

小說,儼然就是男生版《回

憶的點點滴滴》。同樣以鄉

野林地為背景,幽緩抒情的

步調,主角因為遠離都市,

接受素樸風土人情的浸潤洗

禮,因而經歷了生活和心靈

的蛻變。

 故事結構並不複雜,人物設定也十分

傳統,有正直善良帶點傻氣的少年主角

、粗魯莽撞但工藝熟巧的男配角;有俊

秀篤實的青年東家,也有面惡心善的老

師傅。當然,少不得還有美麗的老闆娘

和少女,才得以展開成長小說常見的愛

情憧憬與滋長。

 小說與宮峻駿投合的另一點,在於其

中反文明、解構科技迷思、對自然尊重

敬畏、對山林大地景仰拜服的態度。全

書的重頭戲是關於林木的養護

和採伐作業,起雪、整地、土

堰、栽苗、疏伐…,故事發生

的一年期間,恰好完整交代了

林業技術的一個回合。而神隱

、賞櫻、廟會、山林火災、大山祗神祭

等事件,則讓故事跌宕起伏,在專業的

山林知識之外添加豐富趣味的枝葉。

 日本的林業是夕陽產業,但這群山林

中的男子並不悲情落寞。他們守住古老

的植木專業,反而能開創出新的榮景。

至於誤闖山林的少年──成長小說最重

要的是啟蒙和蛻變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少年最後會不會留在神去村?和女孩

的戀情能不能開花結果?作者沒有告訴

我們,而那一點也不重要了。

■哪啊哪啊神去村三浦紫苑著,王蘊潔譯,新經典

文化公司,280元;小說

山林裡的點點滴滴 異之所以無法被包容,乃是由於缺乏溝

通,因此救贖的可能在於彼此的相識與

交流。在這個習慣把自我價值觀強加於

他人身上的世界,雙向的聆聽與對話,

可能比強者的精密武器或弱者的恐怖攻

擊,更有助於化解衝突悲劇。他的小說

是基於這個目的而書寫的,正因如此,

那些屬於技巧上的呆板與僵硬,倒無損

於這部小說存在的價值。

 對台灣讀者來說,恐怖攻擊事件似乎

只會發生在電視新聞畫面裡,但這並不

表示我們可以完全置身事外。卡黛哈讓

主角自己最後也碰上炸彈事件,顯然明

白昭示,人人都有遭遇恐怖攻擊的可能

,充耳不聞只會讓自己死得莫名其妙。

話說回來,這部小說的情節設計倒也

不經意說明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難度:

在主角的妻子引爆炸彈發動自殺攻擊之

前,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枕邊人竟然是

恐怖分子。如果連朝夕相處的愛人心中

的想法都如此難以理解,我們又如何指

望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敵對族群,能放

下仇恨化解誤會?

⊙何致和(作家)

雅斯米納‧卡黛哈(Yasmina Khadra)著,繆詠華譯,木馬文化公司,280元;小說

⊙尹荷風(文字工作者)

不瞭解的阿拉伯世界。他用小

說寫出21世紀初的巴勒斯坦情

勢,近距離再現了無所不在的

種族仇恨與一觸即發的以巴衝

突,整部作品無一不能讓我們

與真實事件相互參照關聯。

 儘管如此,若以詹姆斯的標

準,《攻擊》這本小說恐怕離

完美的藝術形式還有段距離。小

說外在反映的現實,與內在那種

近似有機體的真實感,畢竟不能

一概而論。卡黛哈選擇以單刀直

入的方式,讓主角擔任敘事者,自述遭

逢巨變後的心路歷程,但他在這部分的

表現卻是稚拙大於靈巧。不僅如此,企

圖性極強的主題展示,讓小說屢屢出現

關於思想的爭辯,就連最能營造臨場感

的對白,都被卡黛哈大量用來作為討論

觀念的平台,生硬度與嚴肅性幾乎可與

「對話錄」或「教義問答」媲美。

 詹姆斯、喬伊斯等人的影響力無遠弗

屆,迄今許多作家仍服膺小說藝術的一

項普遍規則:小說應該「展示」生活,

作者最好不發一語退場旁觀,盡量少站

出來說三講四陳述道理。但在20世紀60

年代,美國文學批評家韋恩‧布斯卻曾

質疑這種藝術標準。他以修辭學觀點提

出「隱含作者」的概念,強調作者與讀

者的互動關係,認為作者在小說中的「

講述」並不能也沒必要消滅,因為「小

說是作為可以交流的東西而存在的」,

作者不可能完全做到客觀與中立。

 從《攻擊》的寫作形式來看,卡黛哈

所抱持的小說理念應與布斯相去不遠。

與其說他的書寫是為了展示現實,不如

說是為了化解誤會。對卡黛哈而言,差

Page 3: ⊙林欣誼(本報記者) 妻子的心聲: 虛構的小說episte.math.ntu.edu.tw/pdf/openbook_20110416.pdf · 父親的傷害、兒子的缺陷,或許是傅 尼葉生命中永遠無法彌補的缺口。而他

▌E-mail:[email protected]

為了安全起見,咖啡館只營業到下午3

點。

 雖然有了這些令人鼓舞的成績,但實

際的狀況卻遠比想像中嚴苛:整個阿拉

責任主編/李金蓮 編輯/周月英

中華民國100年4月16日/星期六 開卷23

逛過阿拉伯市集的人,大概很難忘

懷那種全方位的觸感:走在既像

室內又像室外的空間裡,天光戲劇性地

灑下來,雕花銅盤、鏨鏤銀器、彩嵌玻

璃、繡著阿拉伯文的絲綢……,所有的

東西就這樣失去重力地飄浮在身邊,彷

彿管絃名曲《波斯市場》瞬間被擴增實

境化了。

 在一個現實比科技更科幻的時代裡,

這種光天化日下的觸感反而像是解脫了

時空,一切都消融在可以觸摸的當下。

對我們這些精打細算到先去書店翻書、

再上網路買書的小氣讀者來說,阿拉伯

的露天書市喚起的不只是回憶,還有另

一番早已逝去的雍容。

一條書街的歷史

 巴格達的重慶南路—穆塔那比(

al-Mutanabi)街,近來又開始欣欣向

榮,重現往日的榮光。這條名街的歷史

可以上溯到阿拔斯王朝(8至13世紀)

,也就是歷史課本裡的「黑衣大食」。

大食人曾在怛羅斯大敗唐朝安西節度使

高仙芝,不少史家更願意把這一仗視為

造紙術西傳的決定性戰役。

 巴格達商家通常會將書本大大方方地

擺到街道上來,下面墊著油布或木條架

子,一條書毯就這樣在大街上迤邐而行

。街道的盡頭通往底格里斯河,岸上立

著一尊穆塔那比的雕像。這位10世紀的

詩人隻手伸向天空,像在吟詩,又似乎

在向繆斯乞靈。

 巴格達的「明星咖啡館」—夏邦達

咖啡(Shahbandar Cafe)也座落在這

條街上。這家1917年成立的知識分子集

散地,早已成為外國記者打探民情的必

訪之地,甚至有人認為:這裡才是真正

的國會!

殺書行動

 阿拉伯的文化界流傳著這麼一句口號

:「開羅寫、貝魯特印、巴格達讀。」

不過伊拉克國家圖書館館長艾思康德(

Saad Eskander)卻一度無奈表示,實

際的情況更像是「開羅寫、貝魯特印、

巴格達毀。」

 過去30年來,軍警常在這條街上搜索

禁書或影本,不少書商也因此琅璫入獄

,甚至賠上性命。書街雖然躲過了戰火

,卻躲不過2007年3月的一場自殺炸彈

攻擊。轟天一響奪走了30條人命,只留

下火光中漫天飛舞的書頁,夏邦達咖啡

也被炸成斷垣殘壁……。

 2008年底,修護過的書街重新開張,

但是巴格達依然不是一個不設防城市。

儘管蒙面的恐怖分子和美國大兵已經不

再招搖過市,不過襲擊事件還是家常便

飯。對書商來說,最大顧忌便是安全,

只要一有風吹草動,生意立刻下滑。

不死的書街

 所幸這一兩年來,人潮逐漸回籠,穆

塔那比街再次成為愛書人流連忘返的去

處,尤其是到了星期五。不少書商同時

也身兼出版社,經濟、政治、歷史、科

學、語文方面的圖書成為買家新寵,就

連馬克思也在這裡找到了知音。

 夏邦達咖啡的牆上掛著爆炸受難者的

肖像,左上角別著一條追悼的黑絲帶。

對不少老一輩的人來說,在這裡吸著水

煙、談時論事,時光似乎倒流了,一切

又回到了海珊還沒有掌權的時代。不過

  兩位藝術家利用掃描式顯微鏡,將植物的花粉、

種子、果實等部位放大,豔麗的

色彩、複雜多樣的結構和圖案令

人嘆為觀止,猶如一場視覺的饗

宴。文字部分由植物學家執筆,

從花粉、孢子與種子的差異,到

各種授粉傳播機制,帶領讀者窺

看植物繁衍演化的綺麗世界。

Google搜尋引擎改變了資訊生態

系統,也改變許多人的閱讀形態甚

至思惟模式。在各種便利進步的讚

美 下,作者反思Google普及後可

能潛在的危機,指出其全球化意識

形態產生的文化偏執,Google圖書

搜尋計畫引發的爭議,資訊超載與

知識破碎化等問題。

 早慧博學又熱愛電影的少女芙琉

,經歷了神祕美女教師漢娜的離奇

死亡,無趣乏味的人生從此改觀。

書中以36篇經典名著的選讀報告作

為章節,大量文學經典的梗,融合

黑色電影的驚悚懸疑,少女的人生

從幻滅到成長,也帶出美國文化薰

陶下營造的華麗假面。

新 書 布 告 ⊙陳彥明/輯

國 際 書 市 極 短 訊

●艾可的最新小說《布拉格公墓》(

Il cimitero di Praga)在義大利開出紅盤

,法文版日前上市,連帶也把「反猶疑

雲」帶到了巴黎。艾可這次拿來開刀的

「經典」正是轟動一時、如今還在作祟

的《猶太賢士議定書》。在這本20世紀

初出現的陰謀論偽書中,「猶太賢士們

」大談如何以經濟、公職等種種手段來

控制世界,因此也常被當成反猶的論據

,工業鉅子福特和希特勒都是該書的「

擁護者」。《布拉格公墓》的故事就在

暗殺和影響歐洲未來的政治陰謀中展開

:究竟猶太人是無辜的受害者,還是《

議定書》中有幾分實情?艾可宣稱書中

人物並非虛構,媒體也不忘指責他混淆

真假,看來作者和讀者又可以捉對廝殺

了。

●連連看:紐約的Discovery Time

Square從本月5日到9月5日展出《哈利

波特》電影中的服裝和道具,哈迷可

以線上參觀一下( bit.ly/mQyHx)。

蘇格蘭國立圖書館推出一項德政,在

谷歌地圖上疊上18世紀以來的歷史地圖

( bit.ly/CoSO),威士忌迷和地圖迷

且來共襄盛舉。狄更斯的耶誕鬼故事

《小氣財神》下個月即將出現一本不算

太惡搞的漫畫版( bit.ly/hjgrDs),

畫風頗見犀利。Flavorwire選出了20大「小說結尾」( bit.ly/hv9K0U),參

考看看。4月是美國的國家詩歌月,來

聽聽李歐納‧科恩早期的吟詩錄音(

bit.ly/fl vCdx)。不少人都提過納博

科夫的優雅,這段他在瑞士買報紙的視

訊( bit.ly/hrowSF)可資證明。

以線上參觀一下(

「小說結尾」(

訊(

●本版出現 者皆為短網址,歡迎上網

點閱延伸資訊。

太惡搞的漫畫版(

伊拉克穆塔那比書街。

(法新社資料照片)

▲巴格達夏邦達咖啡館是知識分子集散地。

(法新社資料照片)

■植物的異色世界沃夫岡‧史督匹等著,鍾慧元譯,大石文化,850元;科普

■Google化的危機希瓦‧維迪亞那桑著,彭玲林譯,商周出版,300元;資訊

■校園祕案瑪芮莎‧珮索著,陳佳琳譯,時報出版,450元;小說

世│界│書│房 ⊙郭光宇

巴格達歷史悠久的穆塔那比書街,曾引來軍警搜索禁書、恐怖分子招搖過市。

近年來人潮逐漸回籠,再次成為愛書人流連忘返的去處。

巴格達書街再生乘著紙頁的飛毯

伯世界至今仍有二成多的人口是文盲,

只有2%的人1年看過1本書。也因此,穆

塔那比街所傳達出來的希望,儘管是那

麼地微弱,卻也令人感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