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上的时候,刘放终于向我交代了实 情,他说他再也没法忍受下去了,他觉得 这个问题压在心里像石头一样沉重,像刀 子一样尖锐。他跟我说了村子里的传言, 又说了去镇上找那人理论的经过,还说了 向许嫂问责的事情。他每说一件事,我的 泪水就会更浓一层。直到我的喉咙里咳 出血来,刘放心里的结仍然没有解开。 后来我说,你要真介意的话,我就把 孩子打掉,这样总可以了吧。 刘放突然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 就说,这事以后谁也不许提了,就当没发 生过好了。我点点头,继续抹着眼泪,刘 放就又说起宽慰我的话来。 刘放是个粗人,他从来不知道什么叫 心细,做起事来像扬散沙一样,说起话来 像吐钢钉一样。所以他哪里会说什么宽 慰人的话呢?我坐在旁边,看着他东拉西 扯,那种感觉简直比嚼草料还难受。 后来我和刘放是怎么吵起来的呢?这 事还要从许嫂讲起。 今天早上,刘放本来是要去镇上做工 的,和我这么一闹,他也没了心情,就说去 他妈那里待会儿。等他走了以后,我本打 算到许嫂那里跟她道歉的,我一直觉得自 己对不住她,毕竟我们俩以往走得很近, 让刘放这么一折腾,互相也不走动了。虽 然她的嘴不严实,但心是正的。更何况其 他人私下里都在孤立她,我就更加不忍心 与她断了来往。 可就在我将要出门的时候,刘放又折 了回来。一进门他就冲我嚷嚷起来,我之 前怎么跟你说的,不让你跟许嫂这个多嘴 的婆娘来往,你非不听。这回可好,全村 人都知道那件事了,我的脸让你丢尽了。 别出声,听着 我说你这是吃的哪门子枪药,刚才还好 好的。刘放进到里屋,把门关了,指着我说, 你自己干的好事,就不要在这里装了。我还 是不明白他的意思,就叫他把话说清楚。 刘放说,刚才我遇见许嫂,许嫂跟我交 代,她从别人那里听了一耳朵,这事是你自 己跟别人说的。这下可好,日防夜防,家贼 难防。你说以后我还怎么见人?我爸妈怎 么见人?我孩子长大了怎么见人? 我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就把茶几上的 玻璃杯摔了。我说,你就没考虑过,我如果 把这事传出去,我自己就不怕没脸见人吗? 后来刘放说出了这辈子都令我痛心 的话,他说,你本来就是贱人,还不好意思 让别人看见吗? 我当时一下子崩溃了,我说我要和许 嫂对质。刘放不让,说还嫌不够丢人吗。 其实要想拆穿许嫂的话并不难,难的 是刘放根本不愿意相信我。现在你应该 知道,世上没有天衣无缝的谎言,只有天 衣无缝的傻×。后来我骂他,你妈×的, 这事说来说去怎么成我的错了。如果当 初不是你把那人领到家里来,我能被他强 奸了吗?如果再倒下去,就说说你赌博的 事,你这么大个人了,不知道学好,净干一 些败家的事情。如果再倒下去,就得说说 我爸,当初要不是我爸觉得你爸人不错, 怎么会把我嫁给你呢!但是我既然嫁给你 了,我就认命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我 哪能想到随了你这么个没心没肺的胳膊 肘往外拐的王八蛋呢! 我一边骂他一边摔东西,他就在旁边 看着,什么也不管。等东西摔得差不多了, 刘放迎上来扇了我一耳 光,直接把我扇到地上。 我的头发乱了,嘴角破 了,牙龈里不停地往外冒 着鲜血,我的肚子受到震 荡开始痛起来,我的裤子 湿了,那是尿,是我憋了 很久都没撒出来的一泡 尿。我的胳膊也在流血, 那上面全是口子,是被我 刚刚打碎的玻璃杯的碎 碴子割出来的。 (17) 三天后,被感化的纺织厂主们向甘地投 降,答应将劳资纠纷提交仲裁。事态以双方 的妥协而结束。 此时,全印度都知道了这位当代圣哲,他 的思想被奉为圭臬,追随者影从云集。也是 在这段时间,另一位印度的骄傲—大诗人 泰戈尔赠给甘地一个至高的尊称:圣雄。 1921 年,甘地在印度四处宣讲非暴力,当 印度人表现出暴力倾向时,他以绝食来加以 规劝,后来认识到时机尚不成熟,甘地叫停了 全社会范围的不合作运动,只保持抵制英国 纺织品。甘地在这一年宣布,今后放弃一切 西式服饰,只穿土布织的腰布,礼仪场合在上 身搭一块乡村式的披肩“恰达”,他为世人熟 知的“半裸的苦行僧”形象就此诞生。 最后一次绝食持续121小时30分钟,又 以胜利告终 新德里向南1200多公里,马哈拉施特 邦,浦那。如今,这座城市有了新的偶像维纳雅克 · 达摩达尔 · 沙瓦迦尔。 他已经65岁,他的早期履历又与甘地、 真纳相似,所不同者在于,他选择的是最激进 的民族主义和暴力革命思潮。不同于甘地反 对种姓制之弊,沙瓦迦尔推崇婆罗门精英主 义,为此甚至吸纳了一部分纳粹观点,认为婆 罗门作为“古雅利安人”后裔,先天高人一 等。1948年1月14日,甘地在新德里发起绝 食的次日,就有几位来自浦那的信徒赶到沙 瓦迦尔位于孟买的别墅求见。 获得接见的这两位,分别叫做纳斯拉姆 · 古德斯、纳拉扬 · 阿普特,都是印度国家党成 员。时年37岁的古德斯,自小受严格的婆罗 门教育,很以种姓为荣,年轻时他曾是甘地非 暴力运动的积极分子,以至于因之坐牢,但牢 狱之灾让他转而相信“非暴力”是软弱无能 的,于是改弦更张,投效沙瓦迦尔。当一天前 听说甘地绝食要求向巴基斯坦付钱,古德斯出 奇愤怒,认为甘地是讹诈政府,背叛民族,他和 阿普特决定要有所行动,阻止甘地,必要的话, 杀死他。故而他们来孟买,求教于领袖,同来 的大胡子叫迪迦巴 · 拜奇,是印度大会党外围 党员,经营杂货店,暗地里 从事武器走私,古德斯通过 他搞到了一支自制手枪,就 藏在那面手鼓里。 会面很简单,叩拜教主 后,阿普特汇报了他们的计 划,沙瓦迦尔不置可否不能留下与事件有关的证 据,这位伦敦法学院毕业生 深谙此理—只是检查了一 下他们准备的枪械,随口嘉 勉几句,就打发他们离开了。 新德里,比拉尔府。甘 地躺在简陋的床榻上,对迫近的危险并无察 觉。度过前两天的饥饿期后,体内脂肪早已 耗尽,得不到食物摄入,身体的能耗,将只能 从体内蛋白质中走账,这是真正的蚕食生命。 更令他难受的是,他感到印度正在背离 他的非暴力理想,尼赫鲁和财政部长瓦拉巴 · 帕特尔强烈反对向巴基斯坦付款。而一 向是他坚强后盾的印度人民态度也起了变 化,同在这一天,比拉尔府外游行队伍里响起 了“让甘地去死”的呼声。但接下来,加尔各 答奇迹的一幕在新德里重演。甘地的第18 次、也是最后一次绝食,持续了 121 小时 30 分 钟,又以胜利告终。此时是中午12点45分, 消息传出后,新德里一城欢腾,直至次日,来 向甘地祝福的市民仍排成长龙,充盈着比拉 尔府前的街道。 甘地坚持不设安检,携带枪支弹药的几 名刺客顺利混入 在这座巨大宅院的背后某个人迹罕至的 角落里,却聚着几个面露愤恨的人—正是古 德斯一伙。18 日,他们在新德里聚齐,听说政 府在“甘地胁迫下”付钱给巴基斯坦,古德斯怒 火中烧,发誓要处决这个“民族叛徒”。现在他 们有两支性能糟糕的枪,以及若干炸药,但除 了外围成员拜奇,谁都没摸过枪,突击练习的 效果很不理想,谁都没把握担当击毙甘地的大 任,最终只能制订了一个协同作战计划。 (16) 也许在入学挑选时就 知道这些学生会在中考和高 中毕业时考到好成绩,所以 学校更期望能让他们成为全 面的人。家长们送孩子去学 校是为了 (考试) 结果,而 学校虽然会满足这样的期望 值,但更多考虑的是塑造一 个有个性的人,提供给学生 们个性发展的机会,我也认 为也许后者才是让这些学校 的考试结果更好的原因。 我知道有些学校非常 注重学术,一直在教啊、教啊、教啊,但幸 运的是,我自己从来没有这样的经验。在 W,教课的老师总是给我们很多课程外的东 西,比如历史,历史老师们非常喜欢历史, 他们试图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关于历史的一 切,而不只是考试需要的内容。 问:你小学上的 The Hall School 是伦敦 走读男校里中学升学成绩最好的一所,在那 里也是同样的经验吗? 答:是。可以说在The Hall,也是类似 的经历。老师们总是围绕着每个科目尽量多 地给学生各种知识。4 年级之前是集体学 习,之后因为不同的学生要准备中学入学考 试,学生们被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而最顶 尖的学生会得到学术的不断挑战,学校不是 为准备考试,而是根据学生的能力不断教下 去,这样有的学生也许在进入温切斯特公学 或者 W 之前就已经达到了 GSCE 的程度,这 是因为这些孩子在这门课上的潜力被激发出 来了。我个人非常喜欢地理和数学,也特别 喜欢那种你永远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的感觉。 问:那么,小学的学习和中学有没有区 别呢? 答:中学更多的是激发自我学习和自我 挑战。在 W,课业里总有很多在学习大纲之 外的项目,比如地理中的“全球变暖”主 题,首先会教考试需要的内容,但是在此之 外,也得做自己的调研,这门课学下来,学 生既要准备考试,更要完成基于调研之外的 小论文 (essay)。所以考试知识是一部分,但 围绕课目的更广阔的信息和思维方式才是更 重要的部分。 家长付出高额学费,应该是对私立学校 的价值观认同,希望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才,而不是简单的考试结果 问:说到所有的好的私立学校都着重开 发学生的潜力,谈论学生是如何全面发展 的。但家长们都有一个疑问,当孩子们花很 多的时间去做音乐、体育和其他自己喜欢的 东西,培养个性,但在参加各顶尖学校的考 试时,首先被考核的是学术。即使大家都谈 论A Level的结果,A*是最高的级别,但你 可以是 99 分的 A*,也可以是 89 分的 A*1。 从你在 W 的经历和你的同学们来看,你们如 何平衡学术和全面发展的问题呢? 答:也许近年来学术竞争越来越激烈 了。但我和我的朋友们确实没花很多时间在 学习上。学校有很多额外的课目,必须选 择,比如体育,每周除了学习,还必须做非 课业的项目,即使到了课业最重的高中,我 们也保持每周两次的体育课,还有 4 周为单 位的非考试的课目 Options Block,然后是 8 周的Options Block,主要是“文化透视”和 “普通选项”。(“文化透视”旨在给予提高全 球视野下的文化和批评意识,包括心理学原 理、想象力的历史渊源、英国宪法的未来 等,而“普通选项”则是直接与大学课程有 关的课目,比如人类学、语言学;或者拓展 现有科目视野的,比如希腊悲剧、爱尔兰文 学;或者是实用技巧,比如如何做义工、手 语、照明艺术、电影剪辑等等。—笔者 注)从戏剧到演讲的课后俱乐部,贯穿了整 个 5 年的中学时间。也许有些学生在考试时 是凭借不可忽视的学术成绩进入的,但在 W 学习之后,也能对学业外的许多知识侃侃而 谈,有所了解。如果你找不到自己有兴趣的 科目,还可以自己建立俱乐部。我知道有个 学生在 Highgate School 对“保护古建筑”感 兴趣,他就在学校做了这样的俱乐部,而我 对地理感兴趣,也对保护古建筑与保有绿化 的部分感兴趣,我也在 W 设计了保护传统绿 地的项目。 如果回到你的问题,我觉得也许两者都 要吧,既要学业尖子生,也要全面发展的孩 子。 其实有的时候也很不公平,因为有的小 孩子在小时候对学术感兴趣,但有的不感兴 趣,而 W 只在 9 年级和 12 年级招生,所以如 果那之前没有准备好,就会失去入学的机 会。教育体系分层这么早,让孩子们甚至没 有机会去想应该怎么做或者也许能怎么做, 就已经被考试的结果分到了不同的学校,所 以我也觉得我们的教育系统很不完美。当 然,世界上其他的教育系统也不完美。 问:比起公立学校的系统,私立学校还 是有一些空间让孩子们成为某些人,或者选 择不做某种人的。 答:对。当然也有很多出色的公立学 校,有些公立学校其实是私立教育和公立教 育的中间产物,比如 QE Boys。 (13) 1933 年春,二姐允和与周有光在上 海成婚,西式婚礼,吃的也是西餐,亲朋 来宾济济一堂,充和的昆曲又是一个亮 点。但充和不懂世故,她按照自己的想 法去选曲目,唱了《佳期》。《西厢记》里的 《佳期》剧情虽含蓄,却也不乏人间春意, 中国式婚礼本就不缺暧昧的闹洞房环 节,以为喜庆,在这样的场合,唱一段古 典的暧昧情节,也不失风雅。充和对昆 曲,一直怀着纯真的意趣,她总以应景为 宜,不去过多地追究背后的隐喻;换句话 说,她还不够成熟、世故。对于第一个姐 姐的婚礼,她更是满心欢喜,她想以最热 切的情绪表达祝福,至于《佳期》这样的 戏和词,在她看来,再合适不过了,意在 形先,心在意先,充和一直这样诠释着自 己的昆曲。 紧接着是三姐的婚事,沈从文到张家 上门求亲,充和对他印象深刻。一个很会 讲故事的作家,温文尔雅,缺乏自信,却义 无反顾,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爱的梦想。 “那时我爸爸同继母仍在上海,沈二哥同 三姐去上海看他们。会见后,爸爸同他很 谈得来,这次的相会,的确有被相亲的意 思。” 与此同时,大姐与昔日的昆曲名角顾 传玠之间隐隐约约的爱恋似乎也到了“佳 期”。姐姐们接连好事不断,让充和为之 欣然,和家里的弟弟一样,她喜欢参与这 种喜事,乐意看到这样的美满。只是她自 己,更愿意陷入另外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 的“好事”,并乐意与姐姐一起分享。在学 校里,她致信三姐: 三姊! 这封信是向你诉苦的,也许是告状 的,被告是谁呢?是我们房间的老鼠。真 是讨厌得很,老在书架上跑来跑去,写好 给你的一封信给它撕得不成样子。还在 日记簿的封面上撒了一摊尿。真拿它没 办法。 同房间的一位同 学,她从亲戚处带了一 匹(注:原文如此)猫来, 今天才来,一半怕羞,一 半想家,怪可怜的,我不 去窘它。它是个女孩 子,性情温柔,但是一对 眼睛非常英俊,听见那 里有响动,眼睛非常凝 神地听,跳起来也很勇 敢,因此我们的英文先 生给它个名字叫罗蕊林 (Rosaline)。也怕多人,在没有人时,我从 床底下把它抱起来抚慰它,马上就和我熟 了。 今日果然没有老鼠声音了,这是罗蕊 林之功也。以后,还把许多粟子谷拖到书 架里去。尿,屎,真糟透了,和它拍照给 你。 小妹十二、十七 重回上海,充和似乎又找到了童年的 乐趣。她不大去考虑大人们的事情,更愿 意把心思放在这些小闲事上,似乎这也是 她自我弥补童年缺憾的一种方式。但在 学业方面,她并不气馁,并鼓起勇气报考 了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只是在报考时用了 个化名,这可能是她还不够自信的隐约表 现。只是结果令人意外,她被超常规录取 了,而且还上了当时的报纸。 昔日上海的张宅里也充满这种热闹 和雅趣吧,兜兜转转,似乎历史又“回光返 照”了 时间到了1946 年秋,此时的上海充 满了喜悦和欣然。战争的胜利让很多人 感觉终于呼出了一大口气,前途大好。 张家十姐弟第一次聚首上海,一家团 圆。二姐、三姐都已经有了孩子,大姐已 经成婚,六个弟弟也各有事业并有成家 者。充和的年龄已经不小了,但家人从来 不去干涉她的婚事,一如已经去世的张冀 牖,从来不干涉儿女们的人生大事。孑然 一身的充和,虽显得有些形单影只,但又 是充实和忙碌的。她忙前忙后地组织团 聚事宜,在上海懿园一处老将军的大宅院 里,十姐弟和他们的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 需要安排。 全家互诉衷肠,讲述战时各自的情 况,以及对于未来的计划,并商量着恢复 苏州之家,尤其是父亲创办的乐益女中。 充和踊跃担当,她不仅拿出仅有的积蓄, 还当了首饰。对于父亲,她总有一种不同 于三姐妹的别样感受。况且她是一个人, 暂时还不需要为小家庭考虑。战时的历 练,让她对于未来的工作信心满满,而且 此时她已经接到了邀请。战后百废待兴, 院校正需要她这样的人才。 姐弟们在久久空置的府邸里唱响了 昆曲,一家人中有的是演员,小生、闺门 旦、正旦、小花旦……昔日上海的张宅里 也充满这种热闹和雅趣吧,兜兜转转,似 乎历史又“回光返照”了。只是旧貌新 颜,物是人非,老者已逝,新生的正在茁 长。 (6) 连载 2017年11月4日 期六 新闻热线 8244111 广告热线 8248965 02 B 专刊部主办 责编 / 古力

B 连载 - xnwbw.comxnwbw.com/page/1/2017-11/04/B02/20171104B02_pdf.pdf · 我的头发乱了 ,嘴角破 了,牙龈里不停地往外冒 着鲜血,我的肚子受到震 荡开始痛起来,我的裤子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早上的时候,刘放终于向我交代了实情,他说他再也没法忍受下去了,他觉得这个问题压在心里像石头一样沉重,像刀子一样尖锐。他跟我说了村子里的传言,又说了去镇上找那人理论的经过,还说了向许嫂问责的事情。他每说一件事,我的泪水就会更浓一层。直到我的喉咙里咳出血来,刘放心里的结仍然没有解开。

后来我说,你要真介意的话,我就把孩子打掉,这样总可以了吧。

刘放突然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就说,这事以后谁也不许提了,就当没发生过好了。我点点头,继续抹着眼泪,刘放就又说起宽慰我的话来。

刘放是个粗人,他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心细,做起事来像扬散沙一样,说起话来像吐钢钉一样。所以他哪里会说什么宽慰人的话呢?我坐在旁边,看着他东拉西扯,那种感觉简直比嚼草料还难受。

后来我和刘放是怎么吵起来的呢?这事还要从许嫂讲起。

今天早上,刘放本来是要去镇上做工的,和我这么一闹,他也没了心情,就说去他妈那里待会儿。等他走了以后,我本打算到许嫂那里跟她道歉的,我一直觉得自己对不住她,毕竟我们俩以往走得很近,让刘放这么一折腾,互相也不走动了。虽然她的嘴不严实,但心是正的。更何况其他人私下里都在孤立她,我就更加不忍心与她断了来往。

可就在我将要出门的时候,刘放又折了回来。一进门他就冲我嚷嚷起来,我之前怎么跟你说的,不让你跟许嫂这个多嘴的婆娘来往,你非不听。这回可好,全村人都知道那件事了,我的脸让你丢尽了。

别出声,听着我说你这是吃的哪门子枪药,刚才还好

好的。刘放进到里屋,把门关了,指着我说,你自己干的好事,就不要在这里装了。我还是不明白他的意思,就叫他把话说清楚。

刘放说,刚才我遇见许嫂,许嫂跟我交

代,她从别人那里听了一耳朵,这事是你自己跟别人说的。这下可好,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你说以后我还怎么见人?我爸妈怎么见人?我孩子长大了怎么见人?

我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就把茶几上的玻璃杯摔了。我说,你就没考虑过,我如果把这事传出去,我自己就不怕没脸见人吗?

后来刘放说出了这辈子都令我痛心的话,他说,你本来就是贱人,还不好意思让别人看见吗?

我当时一下子崩溃了,我说我要和许嫂对质。刘放不让,说还嫌不够丢人吗。

其实要想拆穿许嫂的话并不难,难的是刘放根本不愿意相信我。现在你应该知道,世上没有天衣无缝的谎言,只有天衣无缝的傻×。后来我骂他,你妈×的,这事说来说去怎么成我的错了。如果当初不是你把那人领到家里来,我能被他强奸了吗?如果再倒下去,就说说你赌博的事,你这么大个人了,不知道学好,净干一些败家的事情。如果再倒下去,就得说说我爸,当初要不是我爸觉得你爸人不错,怎么会把我嫁给你呢!但是我既然嫁给你了,我就认命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我哪能想到随了你这么个没心没肺的胳膊肘往外拐的王八蛋呢!

我一边骂他一边摔东西,他就在旁边看着,什么也不管。等东西摔得差不多了,刘放迎上来扇了我一耳光,直接把我扇到地上。我的头发乱了,嘴角破了,牙龈里不停地往外冒着鲜血,我的肚子受到震荡开始痛起来,我的裤子湿了,那是尿,是我憋了很久都没撒出来的一泡尿。我的胳膊也在流血,那上面全是口子,是被我刚刚打碎的玻璃杯的碎碴子割出来的。

(17)

三天后,被感化的纺织厂主们向甘地投降,答应将劳资纠纷提交仲裁。事态以双方的妥协而结束。

此时,全印度都知道了这位当代圣哲,他的思想被奉为圭臬,追随者影从云集。也是在这段时间,另一位印度的骄傲——大诗人泰戈尔赠给甘地一个至高的尊称:圣雄。

1921年,甘地在印度四处宣讲非暴力,当印度人表现出暴力倾向时,他以绝食来加以规劝,后来认识到时机尚不成熟,甘地叫停了全社会范围的不合作运动,只保持抵制英国纺织品。甘地在这一年宣布,今后放弃一切西式服饰,只穿土布织的腰布,礼仪场合在上身搭一块乡村式的披肩“恰达”,他为世人熟知的“半裸的苦行僧”形象就此诞生。

最后一次绝食持续121小时30分钟,又以胜利告终

新德里向南 1200 多公里,马哈拉施特邦,浦那。如今,这座城市有了新的偶像——维纳雅克·达摩达尔·沙瓦迦尔。

他已经 65 岁,他的早期履历又与甘地、真纳相似,所不同者在于,他选择的是最激进的民族主义和暴力革命思潮。不同于甘地反对种姓制之弊,沙瓦迦尔推崇婆罗门精英主义,为此甚至吸纳了一部分纳粹观点,认为婆罗门作为“古雅利安人”后裔,先天高人一等。1948年1月14日,甘地在新德里发起绝食的次日,就有几位来自浦那的信徒赶到沙瓦迦尔位于孟买的别墅求见。

获得接见的这两位,分别叫做纳斯拉姆·古德斯、纳拉扬·阿普特,都是印度国家党成员。时年37岁的古德斯,自小受严格的婆罗门教育,很以种姓为荣,年轻时他曾是甘地非暴力运动的积极分子,以至于因之坐牢,但牢狱之灾让他转而相信“非暴力”是软弱无能的,于是改弦更张,投效沙瓦迦尔。当一天前听说甘地绝食要求向巴基斯坦付钱,古德斯出奇愤怒,认为甘地是讹诈政府,背叛民族,他和阿普特决定要有所行动,阻止甘地,必要的话,杀死他。故而他们来孟买,求教于领袖,同来的大胡子叫迪迦巴·拜奇,是印度大会党外围

党员,经营杂货店,暗地里从事武器走私,古德斯通过他搞到了一支自制手枪,就藏在那面手鼓里。

会面很简单,叩拜教主后,阿普特汇报了他们的计划,沙瓦迦尔不置可否——不能留下与事件有关的证据,这位伦敦法学院毕业生深谙此理——只是检查了一下他们准备的枪械,随口嘉勉几句,就打发他们离开了。

新德里,比拉尔府。甘地躺在简陋的床榻上,对迫近的危险并无察觉。度过前两天的饥饿期后,体内脂肪早已耗尽,得不到食物摄入,身体的能耗,将只能从体内蛋白质中走账,这是真正的蚕食生命。

更令他难受的是,他感到印度正在背离他的非暴力理想,尼赫鲁和财政部长瓦拉巴伊·帕特尔强烈反对向巴基斯坦付款。而一向是他坚强后盾的印度人民态度也起了变化,同在这一天,比拉尔府外游行队伍里响起了“让甘地去死”的呼声。但接下来,加尔各答奇迹的一幕在新德里重演。甘地的第 18次、也是最后一次绝食,持续了121小时30分钟,又以胜利告终。此时是中午12点45分,消息传出后,新德里一城欢腾,直至次日,来向甘地祝福的市民仍排成长龙,充盈着比拉尔府前的街道。

甘地坚持不设安检,携带枪支弹药的几名刺客顺利混入

在这座巨大宅院的背后某个人迹罕至的角落里,却聚着几个面露愤恨的人——正是古德斯一伙。18日,他们在新德里聚齐,听说政府在“甘地胁迫下”付钱给巴基斯坦,古德斯怒火中烧,发誓要处决这个“民族叛徒”。现在他们有两支性能糟糕的枪,以及若干炸药,但除了外围成员拜奇,谁都没摸过枪,突击练习的效果很不理想,谁都没把握担当击毙甘地的大任,最终只能制订了一个协同作战计划。

(16)

也许在入学挑选时就知道这些学生会在中考和高中毕业时考到好成绩,所以学校更期望能让他们成为全面的人。家长们送孩子去学校是为了(考试)结果,而学校虽然会满足这样的期望值,但更多考虑的是塑造一个有个性的人,提供给学生们个性发展的机会,我也认为也许后者才是让这些学校的考试结果更好的原因。

我知道有些学校非常注重学术,一直在教啊、教啊、教啊,但幸运的是,我自己从来没有这样的经验。在W,教课的老师总是给我们很多课程外的东西,比如历史,历史老师们非常喜欢历史,他们试图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关于历史的一切,而不只是考试需要的内容。

问:你小学上的The Hall School是伦敦走读男校里中学升学成绩最好的一所,在那里也是同样的经验吗?

答:是。可以说在The Hall,也是类似的经历。老师们总是围绕着每个科目尽量多地给学生各种知识。4 年级之前是集体学习,之后因为不同的学生要准备中学入学考试,学生们被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而最顶尖的学生会得到学术的不断挑战,学校不是为准备考试,而是根据学生的能力不断教下去,这样有的学生也许在进入温切斯特公学或者W之前就已经达到了GSCE的程度,这是因为这些孩子在这门课上的潜力被激发出来了。我个人非常喜欢地理和数学,也特别喜欢那种你永远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的感觉。

问:那么,小学的学习和中学有没有区别呢?

答:中学更多的是激发自我学习和自我挑战。在W,课业里总有很多在学习大纲之外的项目,比如地理中的“全球变暖”主题,首先会教考试需要的内容,但是在此之外,也得做自己的调研,这门课学下来,学生既要准备考试,更要完成基于调研之外的小论文(essay)。所以考试知识是一部分,但围绕课目的更广阔的信息和思维方式才是更重要的部分。

家长付出高额学费,应该是对私立学校的价值观认同,希望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简单的考试结果

问:说到所有的好的私立学校都着重开发学生的潜力,谈论学生是如何全面发展的。但家长们都有一个疑问,当孩子们花很多的时间去做音乐、体育和其他自己喜欢的

东西,培养个性,但在参加各顶尖学校的考试时,首先被考核的是学术。即使大家都谈论A Level的结果,A*是最高的级别,但你可以是 99 分的 A*,也可以是 89 分的 A*1。从你在W的经历和你的同学们来看,你们如何平衡学术和全面发展的问题呢?

答:也许近年来学术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但我和我的朋友们确实没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学校有很多额外的课目,必须选择,比如体育,每周除了学习,还必须做非课业的项目,即使到了课业最重的高中,我们也保持每周两次的体育课,还有4周为单位的非考试的课目Options Block,然后是8周的Options Block,主要是“文化透视”和

“普通选项”。(“文化透视”旨在给予提高全球视野下的文化和批评意识,包括心理学原理、想象力的历史渊源、英国宪法的未来等,而“普通选项”则是直接与大学课程有关的课目,比如人类学、语言学;或者拓展现有科目视野的,比如希腊悲剧、爱尔兰文学;或者是实用技巧,比如如何做义工、手语、照明艺术、电影剪辑等等。——笔者注)从戏剧到演讲的课后俱乐部,贯穿了整个5年的中学时间。也许有些学生在考试时是凭借不可忽视的学术成绩进入的,但在W学习之后,也能对学业外的许多知识侃侃而谈,有所了解。如果你找不到自己有兴趣的科目,还可以自己建立俱乐部。我知道有个学生在Highgate School对“保护古建筑”感兴趣,他就在学校做了这样的俱乐部,而我对地理感兴趣,也对保护古建筑与保有绿化的部分感兴趣,我也在W设计了保护传统绿地的项目。

如果回到你的问题,我觉得也许两者都要吧,既要学业尖子生,也要全面发展的孩子。

其实有的时候也很不公平,因为有的小孩子在小时候对学术感兴趣,但有的不感兴趣,而W只在9年级和12年级招生,所以如果那之前没有准备好,就会失去入学的机会。教育体系分层这么早,让孩子们甚至没有机会去想应该怎么做或者也许能怎么做,就已经被考试的结果分到了不同的学校,所以我也觉得我们的教育系统很不完美。当然,世界上其他的教育系统也不完美。

问:比起公立学校的系统,私立学校还是有一些空间让孩子们成为某些人,或者选择不做某种人的。

答:对。当然也有很多出色的公立学校,有些公立学校其实是私立教育和公立教育的中间产物,比如QE Boys。

(13)

偏见

傲慢与与

1933 年春,二姐允和与周有光在上海成婚,西式婚礼,吃的也是西餐,亲朋来宾济济一堂,充和的昆曲又是一个亮点。但充和不懂世故,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曲目,唱了《佳期》。《西厢记》里的

《佳期》剧情虽含蓄,却也不乏人间春意,中国式婚礼本就不缺暧昧的闹洞房环节,以为喜庆,在这样的场合,唱一段古典的暧昧情节,也不失风雅。充和对昆曲,一直怀着纯真的意趣,她总以应景为宜,不去过多地追究背后的隐喻;换句话说,她还不够成熟、世故。对于第一个姐姐的婚礼,她更是满心欢喜,她想以最热切的情绪表达祝福,至于《佳期》这样的戏和词,在她看来,再合适不过了,意在形先,心在意先,充和一直这样诠释着自己的昆曲。

紧接着是三姐的婚事,沈从文到张家上门求亲,充和对他印象深刻。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作家,温文尔雅,缺乏自信,却义无反顾,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爱的梦想。

“那时我爸爸同继母仍在上海,沈二哥同三姐去上海看他们。会见后,爸爸同他很谈得来,这次的相会,的确有被相亲的意思。”

与此同时,大姐与昔日的昆曲名角顾传玠之间隐隐约约的爱恋似乎也到了“佳期”。姐姐们接连好事不断,让充和为之欣然,和家里的弟弟一样,她喜欢参与这种喜事,乐意看到这样的美满。只是她自己,更愿意陷入另外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好事”,并乐意与姐姐一起分享。在学校里,她致信三姐:

三姊!这封信是向你诉苦的,也许是告状

的,被告是谁呢?是我们房间的老鼠。真是讨厌得很,老在书架上跑来跑去,写好给你的一封信给它撕得不成样子。还在日记簿的封面上撒了一摊尿。真拿它没

办法。同 房 间 的 一 位 同

学,她从亲戚处带了一匹(注:原文如此)猫来,今天才来,一半怕羞,一半想家,怪可怜的,我不去窘它。它是个女孩子,性情温柔,但是一对眼睛非常英俊,听见那里有响动,眼睛非常凝神地听,跳起来也很勇敢,因此我们的英文先生给它个名字叫罗蕊林

(Rosaline)。也怕多人,在没有人时,我从床底下把它抱起来抚慰它,马上就和我熟了。

今日果然没有老鼠声音了,这是罗蕊林之功也。以后,还把许多粟子谷拖到书架里去。尿,屎,真糟透了,和它拍照给你。

小妹 十二、十七重回上海,充和似乎又找到了童年的

乐趣。她不大去考虑大人们的事情,更愿意把心思放在这些小闲事上,似乎这也是她自我弥补童年缺憾的一种方式。但在学业方面,她并不气馁,并鼓起勇气报考了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只是在报考时用了个化名,这可能是她还不够自信的隐约表现。只是结果令人意外,她被超常规录取了,而且还上了当时的报纸。

昔日上海的张宅里也充满这种热闹和雅趣吧,兜兜转转,似乎历史又“回光返照”了

时间到了 1946 年秋,此时的上海充满了喜悦和欣然。战争的胜利让很多人感觉终于呼出了一大口气,前途大好。

张家十姐弟第一次聚首上海,一家团圆。二姐、三姐都已经有了孩子,大姐已经成婚,六个弟弟也各有事业并有成家者。充和的年龄已经不小了,但家人从来不去干涉她的婚事,一如已经去世的张冀牖,从来不干涉儿女们的人生大事。孑然一身的充和,虽显得有些形单影只,但又是充实和忙碌的。她忙前忙后地组织团聚事宜,在上海懿园一处老将军的大宅院里,十姐弟和他们的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安排。

全家互诉衷肠,讲述战时各自的情况,以及对于未来的计划,并商量着恢复苏州之家,尤其是父亲创办的乐益女中。充和踊跃担当,她不仅拿出仅有的积蓄,还当了首饰。对于父亲,她总有一种不同于三姐妹的别样感受。况且她是一个人,暂时还不需要为小家庭考虑。战时的历练,让她对于未来的工作信心满满,而且此时她已经接到了邀请。战后百废待兴,院校正需要她这样的人才。

姐弟们在久久空置的府邸里唱响了昆曲,一家人中有的是演员,小生、闺门旦、正旦、小花旦……昔日上海的张宅里也充满这种热闹和雅趣吧,兜兜转转,似乎历史又“回光返照”了。只是旧貌新颜,物是人非,老者已逝,新生的正在茁长。(6)

一生充和

一生充和

连载2017年11月4日 星期六

新闻热线8244111

广告热线8248965

02B 专刊部主办责编 / 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