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崑山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專題研究報告 酒精燃料重組器製作及測試 Fabrication and research of reformer for methanol reforming 專題生: 4940H015 陳宗智 4940H016 陳佑明 4940H033 周弦篁 4940H038 施慶門 指導老師: 洪榮芳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Kun Shan University Tainan, Taiwan, R.O.C. a report on a special topic 29 Apr. 2009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四月

崑山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專題研究報告ir.lib.ks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601/1/專題製作.pdf · 4940H033 周弦篁 . 4940H038 施慶門 . 指導老師: 洪榮芳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崑 山 科 技 大 學 機 械 工 程 系

    專 題 研 究 報 告

    酒精燃料重組器製作及測試

    Fabrication and research of reformer for methanol reforming

    專題生:

    4940H015 陳宗智

    4940H016 陳佑明

    4940H033 周弦篁

    4940H038 施慶門

    指導老師: 洪榮芳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Kun Shan University

    Tainan, Taiwan, R.O.C. a report on a special topic

    29 Apr. 2009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四月

    http://tw.dictionary.yahoo.com/search?ei=UTF-8&p=%E5%B0%88%E9%A1%8C%E5%A0%B1%E5%91%8Ahttp://tw.dictionary.yahoo.com/search?ei=UTF-8&p=%E5%B0%88%E9%A1%8C%E5%A0%B1%E5%91%8Ahttp://tw.dictionary.yahoo.com/search?ei=UTF-8&p=%E5%B0%88%E9%A1%8C%E5%A0%B1%E5%91%8Ahttp://tw.dictionary.yahoo.com/search?ei=UTF-8&p=%E5%B0%88%E9%A1%8C%E5%A0%B1%E5%91%8Ahttp://tw.dictionary.yahoo.com/search?ei=UTF-8&p=%E5%B0%88%E9%A1%8C%E5%A0%B1%E5%91%8Ahttp://tw.dictionary.yahoo.com/search?ei=UTF-8&p=%E5%B0%88%E9%A1%8C%E5%A0%B1%E5%91%8A

  • 酒精燃料重組器製作及測試

    陳宗智 陳佑明 周弦篁 施慶門

    崑山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摘要

    本專題製作針對一小型甲醇重組器之熱傳損失進行探討。研究方

    法係以甲醇燃料搭配一定的空氣量,在原系統與使用熱回收來進行熱

    傳損失之探討。其實驗參數包括加熱功率、O2/C 比、甲醇進料率與

    重組方式。探討加熱功率對冷起動方式至穩態時的壁面溫度、壁面熱

    傳及冷起動溫度至穩態溫度所需時間的影響關係,並探討壁面熱傳和

    產出氣體濃度、產率之間的影響關係。

    當甲醇進料率 20.5cc/min 及 O2/C 比在 0.37 的條件下,來進行部

    分氧化重組法,並從冷起動暫態至穩態的熱傳損失進行探討。而操作

    方式為原系統及熱回收等不同操作條件下進行試驗,以期使重組器的

    整體效率提升。從實驗結果發現,使用熱回收之後的熱傳損失在暫態

    過程中最高降低 17~37kJ/min,而穩態方面則降低了 4~6kJ/min。另外

    甲醇轉化效率當使用熱回收以後有明顯的提升,在暫態反應時最佳提

    升 10%左右,在穩態反應時則提升 2~3%。穩態氫氣產率也從 53%增

    加至 58%。

    i

  • 關鍵字:甲醇重組器、熱傳損失、產氫、熱回收

    ii

  • 誌謝

    時光匆匆,光陰如逝,轉眼間我們四年級即將畢業,面臨這個畢

    業之際,我們必須把大學必修之實務專題這門重要的學分通過,因此

    我們選擇來到了“洪門”也就是“車輛能源實驗室”來完成我們該做的

    事並且在此學習更多的東西。

    進入了這間實驗室首先我們要感謝洪榮芳教授使學生們有這個

    榮幸進入本車輛能源實驗室學習,由衷的感謝老師的殷切指導、諄諄

    教誨並且以包容心和耐心的指導我們完成此專題實作。

    在實驗過程也要感謝廖奕瑋學長他不畏辛苦的帶領我們做完實

    務專題,引領我們看很多資料,也教導許多我們所不了解的資訊,同

    時也協助我們參加了許多研討會在此非常感謝。

    我們也要感謝實驗室其他的學長:邱韋丞、温智升…等,也是不

    畏辛苦的教導我們其他的資訊,同時也關心我們的進度與給我們良好

    的建議有關於將來的出路與生活上遇到的困難。

    另外也要感謝我們的競爭對手鍾華榮、邱建文、曾偉誠、陳聰智,

    因為有這組的競爭對手跟我們互相勉勵與競爭,使我們更有上進心來

    做每件事情,使每件事情都能夠做的更完美。

    iii

  • 目錄

    頁數

    摘要 --------------------------------------------------------------- i

    誌謝 --------------------------------------------------------------- iii

    目錄 --------------------------------------------------------------- iv

    表目錄 --------------------------------------------------------------- vi

    圖目錄 --------------------------------------------------------------- vii

    一、 緒論--------------------------------------------------------- 1

    1-1 前言--------------------------------------------------------- 1

    1-2 國內文獻--------------------------------------------------- 2

    1-3 國外文獻--------------------------------------------------- 4

    1-4 研究目的--------------------------------------------------- 5

    二、 實驗原理及反應式--------------------------------------- 6

    2.1 甲醇重組反應--------------------------------------------- 6

    2-2-1 部分氧化法 POX---------------------------------------- 6

    2-2-2 水蒸氣重組------------------------------------------------ 7

    2-2-3 自發熱重組法------------------------------------------- 8

    三、 實驗設備與方法---------------------------------------- 9

    3-1 甲醇重組器---------------------------------------------- 9

    3-1-1 重組器本體---------------------------------------------- 11

    3-1-2 觸媒------------------------------------------------------- 13

    3-1-3 燃料供應系統------------------------------------------- 14

    3-1-4 溫度控制系統------------------------------------------- 19

    3-1-5 氣體取樣分析系統------------------------------------- 23

    3-1-6 氣相色層分析儀基本原理---------------------------- 23

    3-1-7 車用廢氣分析儀---------------------------------------- 25

    iv

  • 3-1-8 氣相層析儀檢量線製作------------------------------- 27

    3-2 實驗規劃------------------------------------------------- 28

    3-3 實驗參數設定------------------------------------------- 29

    3-4 實驗方法與步驟---------------------------------------- 30

    四、 結果與討論------------------------------------------------ 32

    4-1 甲醇重組器性能測試------------------------------------ 32

    4-2 不同操作條件對重組性能的影響比較--------------- 33

    4-3 重組器反應參數之分析探討--------------------------- 37

    五、 結論及未來方向與建議-------------------------------- 40

    5-1 結論--------------------------------------------------------- 40

    5-2 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40

    參考文獻 --------------------------------------------------------------- 42

    v

  • 表目錄

    頁數

    表 3-1 甲醇重組器規----------------------------------------------- 9

    表 3-2 流量計規格表----------------------------------------------- 15

    表 3-3 車用廢氣分析儀詳細規格-------------------------------- 26

    表 3-4 GC 用之標準氣體之氣體成分( Vol.% )---------------- 28

    表 3-5 甲醇進料率與 O2/C 比設定的範圍---------------------- 30

    表 4-1 重組器於不同操作條件下,原系統及熱回收暫態之

    反應焓及熱傳損失對氫氣產率的影響-----------------

    38

    vi

  • vii

    圖 目 錄 頁數

    圖 3-1 甲醇重組器系統-------------------------------------------- 10

    圖 3-2 甲醇重組器系統(包裹隔熱棉)--------------------------- 10

    圖 3-3 實驗配置----------------------------------------------------- 11

    圖 3-4 重組器本體組合實體圖----------------------------------- 12

    圖 3-5 熱電偶安裝示意圖----------------------------------------- 13

    圖 3-6 金屬擔體觸媒----------------------------------------------- 14

    圖 3-7 雙流體噴嘴------------------------------------------------- 16

    圖 3-8 單流體噴嘴-------------------------------------------------- 16

    圖 3-9 電子式空氣流量計----------------------------------------- 18

    圖 3-10 浮子式液體流量計----------------------------------------- 18

    圖 3-11 加熱塞-------------------------------------------------------- 19

    圖 3-12 熱電偶-------------------------------------------------------- 20

    圖 3-13 電源控制面板實體圖-------------------------------------- 21

    圖 3-14 溫控箱之溫度顯示器-------------------------------------- 22

    圖 3-15 Visi DAQ 擷取軟體---------------------------------------- 22

    圖 3-16 氣密袋-------------------------------------------------------- 24

    圖 3-17 冷凝器-------------------------------------------------------- 25

    圖 3-18 HORIBA-554JA 車用廢氣分析儀----------------------- 27

    圖 3-19 氣相層析儀需搭配化學工作站擷取分析軟體-------- 28

    圖 4-1 冷起動暫態過程中,各種甲醇進料率下於不同加熱

    功率對觸媒出口溫度達 200℃所需的時間------------

    33

    圖 4-2 暫態觸媒出口溫度對轉換效率的影響----------------- 34

    圖 4-3 暫態觸媒出口溫度對熱傳損失的影響----------------- 35

    圖 4-4 穩態下熱傳損失、熱效率、氫氣和 CO 產率的比較 36

  • 一、緒論

    1-1 前言

    能源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同時能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

    力,也是衡量综合國力、國家文明發達程度和人民生活水準的重要指

    標,不過隨著文明的進步使得能源的消耗日趨漸增。

    人類開發的能源與溫室效應有絕對的關係,因人類大量使用含碳

    氫化合物的燃料,這些燃料燃燒之後會排放二氧化碳就會造成地球的

    溫室效應,造成地球的氣溫變化異常,但這些碳氫化合物是我們不可

    獲缺的能源。在我們日常生活上最用的上的能源那就是石油,石油也

    隨著文明大量的開發造成環境的汙染,生態受到破壞,石油也漸漸的

    減少甚至短缺,目前如何節約能源與保護環境是我們重要議題。人類

    也開始在尋找替代能源,尋找一個乾淨又有效率的新能源如:水力、

    風力、火力、生質能、太陽能、氫能及核能發電【1】。其中以氫能為

    最值得我們去研究,因為氫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

    目前產氫的方式有很多種,例:燃料重組、光電化學、熱化學、

    生物產氫、水電解、生植物氣化。利用這些產氫技術產出來的氫做為

    燃料電池的燃料是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技術。燃料電池,是一種將化學

    能轉為電能,沒有噪音,震動的問題。但燃料電池用於車輛上,具有

    儲氫困難的問題,所以若將燃料重組應用在汽車上產氫,供給燃料電

    1

  • 池使用是最具有潛力的技術。

    1-2 國內文獻

    詹前歆【2】研究自行設計之甲醇重組器,針對冷起動暫態過程

    進行實驗研究,經實驗結果得知進料率 30.3cc/min、加熱功率 240W、

    加熱溫度 100℃、冷起動空氣供應率 80L/min、穩態 O/C 比 0.26 以及

    穩態模式切換溫度 100℃時可在最短時間內啟動,自冷起動開始,氫

    氣達最大穩定產率只要 150 秒,當觸媒出口溫度達 100℃時,開始產

    氫,並約於 380℃時氫氣最大濃度約 39.9Vol.%,氫氣產出流率

    22.3L/min,甲醇轉化效率可達 98%以上。蔡賢德【3】研究針對一小

    型甲醇重組器產氫之暫態過程進行研究,利用自發熱重組法從節能方

    向來進行探討,搭配廢熱回收方式提升產氫效果,經實驗結果發現進

    料流率 24.9cc/min,熱回收方式其熱效率比原系統平均提升 12%以

    上,且在此進料率下,S/C 比 1 時,最高熱效率達 77%。而吳國華【4】

    所設計之甲醇重組器則利用超音波霧化器將燃料霧化再導入重組

    器,實驗當中發現當進料設定在 S/C=1.8、氮氣攜行量為 8L/min、觸

    媒床溫度 350℃時、有較高之氫氣濃度、甲醇轉化效率及氫氣莫耳產

    率。王瑞翔【5】研究利用沈積沈澱法(deposition precipitation method)

    製備以氧化鋅為支撐物的鉑催化劑,並使用 TPR、XRD、TEM、ICP

    等方法來鑑定催化劑的物理與化學特性,也以不同的甲醇重組反應,

    2

  • 包括部分氧化(POM),蒸氣重組反應(SRM),氧化性蒸氣重組反應

    (OSRM)觀察製備鉑催化活性。希望催化劑能具備高的甲醇轉化率

    ( CM e O H ),氫氣選擇率(SH2)與二氧化碳選擇性(SCO2)。顏世偉【6】 針

    對由甲醇以水蒸氣重組反應製氫進行研究。挑選數種適合的觸媒,並

    以 XRD、TPR、BET、SEM 測定其基本物理與化學性質。接著做活

    性測試,在水與甲醇之莫耳比(S/C)為 1.5,氧氣與甲醇之莫耳比(O/C)

    為 0.3,反應溫度 300℃之條件下,測定甲醇之轉化率、氫氣之生成

    率以及副產物一氧化碳之濃度,比較這些觸媒的性能。陳永杰 【7】

    以金觸媒催化甲醇重組反應製造氫氣之研究。以沉澱沉積法將金顆粒

    分散在數個支撐物上,製備出高分散度的金觸媒,測試金觸媒對甲醇

    重組製氫反應的選擇性與活性,並比較金觸媒對四組不同重組之程

    序:甲醇分解(MD)、甲醇蒸汽重組(SRM)、甲醇部分氧化(POM)與甲

    醇氧化性蒸汽重組(OSRM)反應之催化特性。

    1-3 國外文獻

    Pan 及 Wang【8】研究一個緊密的平鰭式重組器,由緊靠的平板

    及鰭片構成,在吸熱及放熱反應下,將其放在一反應室,並利用平板

    及鰭片做為熱交換的基礎、利用熱氣促使重組器觸媒氧化。其亦模擬

    燃料電池中陽極氣體的排放,提供反應時所需要的熱供給重組器使

    用。Park【9】等人研究微流道甲醇水蒸氣重組,是提供純度較高的

    3

  • 氫氣供給燃料電池,主要有兩個形式包括利用蒸發霧化及氧化觸媒搭

    配水蒸氣重組。Lindstrom【10】等人發展微型甲醇重組器應用於 5kWe

    燃料電池起作用在甲醇結合重組(CRM)其結合蒸氣重組和部分氧化

    反應。利用反應後剩餘能量發展於燃料電池車輛,且結合系統在重組

    時使用觸媒產生的熱,汽化及氧化液態甲醇。Gu-Gon Park【11】研

    究微流道方式的重組器,以金屬片製成重組器與蒸發器為反應器單

    元,其製成的重組器與蒸發器尺寸不包含附帶配件分別約為

    70mm*40mm*30mm,而此反應器產生足夠的氫去供給 15We 的能量。

    J. Cunha. 【12】研究奈米觸媒 CuZnAl 和甲醇自發熱蒸氣重組法所產

    出的氫用在燃料電池上,並且研究三種參數 H/C、O/C、WHSV 來找

    出最佳的性能數值,最佳產率發約 575 mmol kg−1 s−1。S.T. Yong, 【13】

    研究由計算、模擬、測試各種數值來建立組合在燃料系統上的小型金

    屬板材水蒸氣重組器系統,並且模擬最佳化的曲線。Ya Xu【14】等

    人發現過濾鹼金屬的 Ni3Al 粉末對甲醇分解的高催化。氫氣產率增加

    反應溫度也隨之迅速上升,此外 Ni3Al 觸媒亦可抑制甲烷的形成和水

    氣轉移的反應,結果指出 Ni3Al 對於產氫有很好的發展。Tsutomu

    Terazaki【15】等人,研究多層薄膜微型反應器是用陽極接合製造,

    微型反應器是由 13 片薄膜組成,從測量與比較模擬的結果發現,甲

    醇重組器的熱損失與重組溫度相互接近,而重組溫度約在 280℃。

    4

  • 1-4 研究目的

    近年來燃料價格飆漲,眾多替代能源紛紛冒出頭,有感於現代趨

    勢,本專題小組決定從『氫』方面著手,經由歷屆學長的研究已經把

    甲醇重組器產氫方面已達到階段性的成效,故本組討論結果決定以探

    討熱傳損失對氫氣的產量是否會產生變化,藉此實驗來驗證減少熱損

    失是否會令其反應效率提升,進而使產量提升。

    5

  • 二、實驗原理及反應式

    2-1 甲醇重組反應

    一般甲醇重組反應簡單分為四大類,分別為部分氧化法(Partial

    Oxidation, POX)、水蒸氣重組法(Steam Reforming, SR)、自發熱重組

    法(Auto Thermal Reforming, ATR)、水氣轉移法(Water-gas shifting),

    SR 主要是工業利用甲烷或甲醇製氫,POX 常用於較高溫的重組器,

    而自發熱重組則結合前面兩組的特色。

    2-2-1 部分氧化法 POX

    原理為將甲醇燃料以及適當比例的氧做為進料依據,由於含氧的

    關係,因此重組過程會跟甲醇發生氧化作用,此氧化反應為放熱反

    應,會產生極大的熱量【16】,因此此方法不需要額外的加熱設備,

    即可自行進行重組反應,若以空氣做為氧氣來源,且不考慮甲醇燃料

    汽化所需熱量,其理論反應式【17】為:

    CH3OH(g)+1/2(O2(g)+3.76N2(g)) CO2(g)+2H2(g)+1.88N2(g)

    △H=-192.2kJ/mole……………(2-1)

    POX 的優點為暫態反應佳、反應速度快、不需額外提供熱量、冷起

    動較其它方法快,缺點則是一部份甲醇因氧化反應而燒掉,因此氫氣

    濃度比其它方法還要低、CO 濃度較高、容易積碳導致觸媒阻塞,影

    響反應。

    6

  • 2-2-2 水蒸氣重組

    水蒸氣重組則為一種吸熱反應,其最大優點是氫氣的產量高,缺

    點是屬強吸熱反應,需要一個傳熱面積較大的熱交換器,例用蒸氣與

    低碳之石化原料(甲醇)反應產生氫與二氧化碳其反應式如下:

    CH3OH(l)+H2O(g)→CO2(g)+3H2(g)

    △H 298 = 131.0KJ/mol…………...…(2-2)

    若未考慮甲醇水汽化時所需的熱量,則反應是可表示為:

    CH3OH(g)+H2O(g)→CO2(g)+3H2(g)

    △H298=49.5KJ/mole ………….…....(2-3)

    實際上這種反應含有兩個步驟:

    1. 吸熱的甲醇分解反應(Methano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CH3OH(g)→CO(g)+2H2(g)

    △H298=90.65KJ/mole………………(2-4)

    2. 放熱的水氣轉移反應(Water gas-Shift Reaction):

    CO(g)+H2O(g)→CO2(g)+H2(g)

    △H298=-41.16KJ/mol………………(2-5)

    水氣轉移反應則一般都利用添加水將一氧化碳轉換為二氧化碳。

    7

  • 2-2-3 自發熱重組法

    此反應係將放熱反應的燃料部分氧化,或將全氧化反應與吸熱蒸

    汽重組反應結合

    其反應式如下:

    CH3OH(g)+(1-x)H2O(g)+1/2{O2(g)+3.76N2(g)} →CO2(g)+(3-x)H2(g)+1.88N2(g)……….(2-6)

    此重組方式之優點為氫氣濃度高,熱效率也較佳,故若以自發熱重組

    法為較佳的選擇。

    8

  • 三、實驗設備與方法

    3-1 甲醇重組器

    甲醇重組器系統分為絕熱與未絕熱系統分別(如圖 3-1)、(圖

    3-2)、實驗配置圖(如圖 3-3 所示)、重組器規格(如表 3-1),甲醇重組

    器共分為重組器本體、燃料供應系統、溫度控制系統、氣體取樣系統

    等。而本研究的主要設備為甲醇重組器,研究方向主要是針對降低排

    放污染、節能去設計重組器。

    表 3-1 甲醇重組器規格

    本體

    不鏽鋼管

    反應室

    Φ82mm(內徑)

    Φ120mm(外徑)

    高度 600 mm

    噴嘴 甲醇、空氣

    加熱器 120W×4 支加熱塞(POX)

    加熱器電源 12VDC(POX)

    觸媒

    擔體 金 屬

    直徑 φ76mm

    9

  • 長度

    30 mm

    成分 Pt 與 Cu-ZnO/Al2O3

    孔數 230 cells/in2

    圖 3-1 甲醇重組器系統

    10

  • 圖 3-2 甲醇重組器系統(包裹隔熱棉)

    熱電偶式感知器

    加熱塞

    球閥

    流量計

    PumpFlow

    Meter

    TemperatureControl Unit

    PumpCondenser

    PC

    Methanol Tank

    Flow Meter Air

    GC

    觸媒

    圖 3-3 實驗配置

    11

  • 3-1-1 重組器本體

    本研究則以單管式為基本雛形,配合實驗需求而加以改良,重組

    器本體分為四個區段,分別是燃料霧化區、觸媒、餘熱回收區、氣體

    取樣區,而材料的選擇是採用耐高溫的 SUS304 不銹鋼材質,並在各

    個區段焊接上法蘭,以便日後配合實驗需要更換觸媒或是改良重組器

    之本體圖(3-4)。重組器的燃料霧化區上裝有四支 120W 的加熱塞及熱

    電偶,而加熱塞的功用為提供燃料氧化及觸媒升溫熱量,並使觸媒能

    快速達到工作溫度。而熱電偶是用來測量霧化區段間個別溫度的變化

    (如圖 3-5 所示)。

    圖 3-4 重組器本體組合實體圖

    12

  • PumpFlow

    Meter

    Methanol Tank

    Flow Meter Air

    T1

    T3

    T5

    T10 (

    T9

    T2

    T4

    T6

    T1

    T2

    T4

    T3

    T11 (

    圖 3-5 熱電偶安裝示意圖

    3-1-2 觸媒

    實驗用的觸媒是採用蜂巢式金屬觸媒(如圖 3-6 所示),由工研院

    材化所異相觸媒研究室提供,而採用蜂巢式觸媒的主要原因在於能夠

    有效增加觸媒之表面積、提升重組器反應之效果。觸媒主要成份為

    Pt 加上 Cu-ZnO/Al2O3 混合氧化物,觸媒直徑為 76mm 長度為 30mm,

    孔數為 230cells/in2,擔體材質使用金屬,優點為觸媒反應快速,熱傳

    遞效率高。

    13

  • 圖 3-6 金屬擔體觸媒

    3-1-3 燃料供應系統

    液體燃料供應系統功能依序如下:

    1. 燃料箱:用來儲存甲醇燃料。

    2. 電動燃料泵:將燃料加壓輸送到噴嘴。

    3. 過濾器:過濾甲醇燃料及水燃料中的雜質。

    4. 調壓器:利用控制回流到油箱中的回流多寡來控制管路中的管壓

    及流量大小。

    5. 浮子式流量計:依據實驗參數的需要來調整流量(流量計規格如表

    3-2)。

    14

  • 6. 燃油噴嘴:燃油噴嘴用來將進入重組器的液體燃料(甲醇及水)霧

    化成為小顆粒,再經由氣體溫度控制系統來將燃料汽化,以增加與觸

    媒接觸時的反應效率。本實驗所使用的噴嘴為思沛雅公司所代理的產

    品,甲醇噴嘴採用需氣體輔助霧化之雙流體噴嘴(如圖 3-7 所示),廠

    牌:PNR,型號:MWB2142T8B。水進料部分採用單流體噴嘴(如圖 3-8

    所示),廠牌:Hago,型號 0.60 45°BDFN,此噴嘴噴霧形狀為圓形實心,

    噴霧角度 45 度。

    表 3-2 流量計規格表

    流量計類型 廠牌 型號 規格

    空氣流量計 AALBORG GFM37 0~20 NL/min

    空氣流量計 AALBORG GFM475 0~100 NL/min

    水流量計 AALBORG

    P16A4-BAO-052

    -01-SA 0~34std.ml/min

    甲醇流量計 AALBORG

    P16A4-BAO-052

    -01-ST

    0~63.18std.

    ml/min

    15

  • 圖 3-7 雙流體噴嘴

    圖 3-8 單流體噴嘴

    16

  • 氣體供應系統,考慮到日後若將重組器裝於車上時的實用與方便

    性,故以空氣來替代氧氣作為重組器氧氣來源,其供應流程如下:

    1. 空氣壓縮機:用來加壓空氣,再將空氣輸送到過濾器。

    2. 調壓過濾器:調整壓力並過濾系統中空氣的雜質、水氣與油。

    3. 電子式空氣流量計:調整重組器重過程中空氣流量,(如圖 3-9 所

    示)。

    4. 浮子式液體流量計:調整重組器過程中甲醇流量,(如圖 3-10 所

    示)

    5. 空氣噴嘴:本研究所用之空氣噴嘴為自行設計之多孔噴嘴,將空

    氣平均分配至重組器內部,並產生渦流且與燃料充分混合。

    本實驗設備所使用的流量計共有 2 支電子式流量計,主要原因為

    重組器在進行甲醇燃料霧化粒徑對於冷起動之影響時,需供應較大流

    率,故同時搭配 2 支不同的空氣噴嘴來進行實驗,且電子式流量計使

    用上精準度也比浮子式流量計來得高。

    17

  • 圖 3-9 電子式空氣流量計

    圖 3-10 浮子式液體流量計

    18

  • 3-1-4 溫度控制系統

    本系統所採用之加熱塞型號為 HKT Model PT100(Kitahava

    CO.,LTD.,Japan)的產品(如圖 3-11 所示),加熱塞加熱功率每支為

    120W ,本系統共有 4 支,可提供 480W 之加熱功率,針對重組器在

    部分氧化法時對氣流溫度作適當的控制。用來測量溫度的 K-type 熱

    電偶(如圖 3-12 所示),量測範圍為 0~1200℃,分別裝置於燃料霧化

    區的前、中、後、觸媒入口、觸媒前段、觸媒中段、觸媒後段等。

    圖 3-11 加熱塞

    19

  • 圖 3-12 熱電偶

    溫度控制系統主要電路是自行依據系統需求建立而成的,而控制

    加熱塞加熱,主要決定於熱電偶量測到觸媒出口的溫度訊號,即當量

    測到的溫度低於加熱溫度設定值時,溫控箱即作動送出 110V 的交流

    電訊號,此交流電訊號即透過系統上的電源供應器轉為 12V 直流電,

    再經由加熱塞繼電器以小電流控制大電流之原理控制加熱塞作動加

    熱。另外在溫控系統安全性及監控方面,本系統設置了過載保護器、

    電源保險絲、多組電源開關、電流、電壓錶等,隨時監控各個加熱塞

    作動情況是否有正常,電源控制面板(如圖 3-13 所示)。

    溫度擷取裝置由溫控箱之溫度顯示器(如圖 3-14 所示),將熱電偶

    之訊號放大傳輸送至資料蒐集系統,由電腦加以擷取紀錄。並配合

    20

  • VisiDAQ 擷取軟體來控制整套數據擷取系統(如圖 3-15 所示),並將數

    據紀錄於電腦中,以便日後將溫度數據整理分析。

    圖 3-13 電源控制面板實體圖

    21

  • 圖 3-14 溫控箱之溫度顯示器

    圖 3-15 Visi DAQ 擷取軟體

    22

  • 3-1-5 氣體取樣分析系統

    氣體取樣分析系統包括氣相層析儀 (Gas chromatograph,簡稱

    GC,型號 Agilent 6850)、車用廢氣分析儀(HORIBA,MEXA-554JA)、

    抽氣泵、氣密袋(如圖 3-16 所示)、冷凝器(如圖 3-17 所示)。氣體從甲

    醇重組器產出後,氣體經由本實驗所自行設計之冷凝器,將重組器所

    產出氣體中的水分過濾掉,並且收集於集液瓶中,最後經過濾器再進

    行一次過濾,濾掉氣體中的水分與雜質,再利用抽氣泵抽取重組氣體

    輸送至氣密袋中並注入氣相層析儀中分析。另外一部分氣體則是用抽

    氣泵送至車用廢氣分析分析儀氣體。重組氣體必須利用冷凝去除水

    分,避免有水分進入儀器中,若水分進入氣相層析儀注入口汽化室

    時,會損傷氣相層析儀,故在分析重組氣體時,須特別防止水分進入。

    3-1-6 氣相色層分析儀基本原理

    其 GC 的原理是將樣品中混合物成份利用動向的攜帶流動經靜相

    後,每種樣品成分有不同的流速,因此在管柱(Column)中的流滯性相

    對的也不同,因此可將混合物分離,一般的靜相是指塗佈於管柱內壁

    上的高分子膜,而動相就是混合物與攜帶氣體(Carrier gas),一般的攜

    帶氣體都是惰性氣體,常用的惰性氣體有氮氣、氬氣、氦氣、氫氣等

    分析物經過管柱的移動速率再由動相與靜相之間配合的比例來決

    定。混合物的成分若在靜相間停滯愈久,則分析時間就會愈長。氣相

    23

  • 色層分析儀偵測器(Detector),一般都分為熱導値偵測器(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簡稱 TCD)與火焰離子偵測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簡稱 FID)兩種。在本實驗中使用的 Agilent 6850 是搭配 TCD

    偵測器使用。

    TCD 的特性為應用範圍廣、性能穩定、不破壞樣品等優點。FID

    的優點為結構簡單、靈敏度高、線性範圍寬、選擇性好、響應快速、

    干擾性低、堅固容易使用等優點,但缺點是當待測氣體通過 FID 時會

    遭破壞。本研究是配合化學工作站(Chem station)套裝軟體將 GC 分析

    結果呈現出來,功能包含設定 GC 相關條件、升溫、降溫等。

    圖 3-16 氣密袋

    24

  • 圖 3-17 冷凝器

    3-1-7 車用廢氣分析儀

    本研究所使用 HORIBA-554JA 車用廢氣分析儀,(如圖 3-18 所

    示)。利用非發散型的紅外線氣體分析儀(Non Dispersive Infrared

    Rays,簡稱 NDIR Analyzer)來量測,主要量測氣體有 CO、CO2、O2、

    HC、AFR(空燃比)與 LAMBDA(空氣過剩率)等,在實驗上 HORIBA

    也可將測得的 O2、CO、CO2、HC 與 GC 上測得的數值作比對。

    而為了車用廢氣分析儀日後測量之準確性,則必須要定期以標準

    氣體作較正。廢氣分析儀詳細規格(如表 3-3 所示)。

    25

  • 表 3-3 車用廢氣分析儀詳細規格

    廠 牌 HORIBA

    型 號 MEXA-554JA

    量測成分及範圍

    CO: 0.00 ~ 10.00% (Vol.)

    HC: 0 ~ 20000ppm (Vol.)

    CO2: 0.00 ~ 20.00% (Vol.)

    AFR: 10.0 ~ 30.0

    LAMBDA: 0.50 ~ 2.50

    O2: 0.00 ~ 25.00% (Vol.)

    量測最小刻度值

    CO:0.01% (Vol.)

    HC:0 ~ 2000ppm:2ppm (Vol.)

    2000 ~ 20000ppm:10ppm (Vol.)

    CO2:0.02% (Vol.)

    AFR:0.1

    LAMBDA:0.01

    O2:0.02% (Vol.)

    採樣流量 4 ~ 6 SLPM

    26

  • 圖 3-18 HORIBA-554JA 車用廢氣分析儀

    3-1-8 氣相層析儀檢量線製作

    氣相層析儀所分析出來的氣體成分多寡精準與否需要由檢量線

    來決定,而氣相層析儀也是本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設備(如圖 3-19)。

    檢量線的決定則必須將三種不同成分之標準氣體注入分析儀中求得

    檢量線,三種不同成分之標準氣體(由表 3-4 所示)。且 R2(相關係數)

    須達 0.999 以上。檢量線也必須定期的重新製作,因檢量線會因工作

    環境不同、管柱的老化而造成誤差,故必須定期更新。

    27

  • 表 3-4 GC 用之標準氣體之氣體成分 ( Vol. % )

    H2 CO2 CO CH4 N2 1. 20.1 15 15 9.9 Bal 2. 30.1 10 10 20 Bal 3. 40.2 2.9 5.1 29.9 Bal

    圖 3-19 氣相層析儀需搭配化學工作站擷取分析軟體

    3-2 實驗規劃

    當設備建構完成之後,接下來就是針對實驗作好完整的規劃及準

    備,本專題製作將實驗方向主要規劃兩個部份:第一部分為 POX 原

    系統冷起動;第二部份為 POX 冷起動使用熱回收,來進行熱傳損失

    28

  • 在不同條件下的影響,主要設定參數有不同的加熱功率、甲醇進料率

    不同的 O2/C 比,分別利用原系統與熱回收,操作以上不同的數據以

    POX 冷起動至穩態,以氣體產出濃度、產率以及熱效率,作為第二

    代探討冷起動熱傳的基礎數據,壁面熱傳溫度以第一代所設置的 T1

    外、T2 內、T3 外、T4 內、T5 外、T6 內、T7 外、T8 內之熱電偶作

    為依據,探討加熱功率對冷起動至穩態時的壁面溫度由冷起動低溫至

    穩態溫度的影響、壁面熱傳及冷起動溫度至穩態溫度所需時間的影響

    關係,並探討壁面熱傳和產出氣體濃度、產率之間的關係。最後再針

    對實驗結果做整理,與了解實驗的結果的情況,並且紀錄於本專題實

    作上。

    3-3 實驗參數設定

    本專題研究主要的參數有加熱功率,甲醇進料率與不同的 O2/C

    比分別使用原系統與熱回收,加熱功率分別有 120W、240W、480W,

    甲醇進料率分別是 10.00cc/min、14.56cc/min、20.50cc/min、24.90cc/min

    配合不同的 O2/C,詳細訂定如表 3-5 所示。探討其原系統與使用熱回

    收的熱傳損失之影響,以及加熱功率對冷起動至穩態時的壁面溫度、

    壁面熱傳的冷起動至穩態所需時間的影響關係,並探討壁面熱傳和產

    出氣體濃度、產率之間的影響關係。

    29

  • 表 3-5 甲醇進料率與 O2/C 比設定的範圍

    甲醇進料率

    (cc/min) 空氣供應率

    (L/min)

    氧氣量

    (L/min)

    10.0 14.56 20.50 24.90

    10 2.10 0.34 0.23 0.16 0.13 12 2.52 0.41 0.28 0.20 0.16 14 2.94 0.48 0.33 0.23 0.19 16 3.36 0.55 0.37 0.26 0.22 18 3.78 0.62 0.42 0.30 0.24 20 4.20 0.68 0.47 0.33 0.27 22 4.62 0.75 0.52 0.36 0.30

    3-4 實驗方法與步驟

    本專題製作主要採用原系統及熱回收等不同方式,配合部分氧化

    法探討甲醇重組器的冷起動暫態至穩態壁面熱損失之特性,主要的實

    驗步驟如下:

    1. 首先要先訂定實驗規劃與實驗參數(包括甲醇供應率、O2/C 比),

    並且把實驗設備調到所需要的參數設定值。

    2. 開啟氣相層析儀使達到可以測試的狀態下,約需 30 分鐘左右,

    並啟動資料的搜集系統,並且打開窗戶保持室內通風。

    3. 一切前置工作準備就緒後,立即開啟加熱系統,並導入空氣以加

    30

  • 熱塞先行使重組室預熱約 20 秒後,甲醇燃料供應系統即開始進

    料,(此時溫度每五秒擷取一次)同時利用氣體取樣泵,經由冷凝

    器,每隔 60 秒以氣密袋取樣一次。

    4. 立即以氣密袋注入氣相層析儀,分析重組氣體產出的暫態特性,

    直到氣體產出成分達穩定為止(每包氣密袋分析時間約 7 分鐘)。

    5. 分析並整理冷起動過程,重組器各點溫度與氣體產出等數據。

    6. 冷起動測試每次間隔至少 6 小時以上,待重組器本體各部位溫度

    均已回到室溫後才可再進行下一次的冷起動測試。

    7. 實驗完成之後,將氣相層析儀操作模式設定為降溫模式,直到爐

    溫與偵測器溫度下降至待機狀態後才能關機。

    8. 分析並整理冷起動過程,重組器各點溫度與氣體產出等數據。

    31

  • 四、結果與討論

    4-1 甲醇重組器性能測試

    圖 4-1 冷起動暫態過程中,各種甲醇進料率下於不同加熱功率對

    觸媒出口溫度達 200℃所需的時間,在圖中可以發現當甲醇的進料率

    設定於 10.0cc/min 時,T9 加熱到 200℃的時間隨著加熱功率的提高而

    縮短,主要是因為隨著加熱功率的提高,氧化放熱量也跟著提高,促

    使觸媒快速達到工作溫,而 480W 所提供加熱量較大,氧化放熱量較

    大,因此較 120W 快上許多,所以到達實驗中設定溫度的時間也跟著

    縮短。在甲醇的進料率為 14.6cc/min 時,以加熱功率為 120W 時最快

    達到實驗設定溫度,隨著進料率的提高,加熱功率對於觸媒出口溫度

    的提升速率趨緩,故其冷起動的時間差異並不明顯,但仍可看出 120W

    冷起動反應的時間較快。

    由以上的討論當中發現,在甲醇進料流率為 10.0cc/min 時,加熱

    功率對於冷起動時間的影響最明顯的,加熱功率越大,氧化放熱量越

    大,觸媒出口溫度就越快達到工作溫度。由此顯見,以冷起動暫態過

    程來看,加熱功率設定正確,可以大幅縮短冷起動的時間,進一步的

    減少在加熱過程當中甲醇的浪費以及加熱的能量損失。

    32

  •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Methanol supply rate: (Cold start air supply)Set Heating temp:100oC

    Tim

    e fo

    r T9 t

    o re

    ach

    200o

    C (s

    ec)

    Heating power(w)

    10.0cc/min 14.6cc/min 20.5cc/min 24.9cc/min

    圖 4-1 冷起動暫態過程中,各種甲醇進料率下於不同加熱功率對觸媒

    出口溫度達 200℃所需的時間

    4-2 不同操作條件對重組性能的影響比較

    甲醇重組器在不同操作條件,對於重組器會產生不同的特性,因

    此本研究針對重組器的特性進行探討。

    圖 4-2 為甲醇重組器在不同操作條件下暫態觸媒出口溫度(T9)

    對轉化效率的影響。甲醇進料率為 20.5cc/min,O2/C 為 0.37;操作條

    件分別為原系統及熱回收,可以看出原系統及熱回收的甲醇轉化效率

    都隨著觸媒出口溫度上升而提高,熱回收的轉換效率明顯的高於原系

    統,在熱回收冷起動的轉換效率比原系統要高出約 8~11%,主要原

    因是重組器的本體,因為熱回收提高了外壁的溫度,減少重組器內壁

    33

  • 熱量的散失,讓觸媒反應維持工作溫度。所以由圖可發現,熱回收對

    於冷起動暫態觸媒出口溫度高於原系統冷起動暫態觸媒出口溫度,故

    熱回收的部份具有較高的轉化效率,在達穩態後使用熱回收的轉化效

    率也比原系統高 2~3%。由以上討論發現使用熱回收之後,甲醇的

    轉換效率都有明顯的提升。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Methanol supply rate:20.5cc/minO2/C ratio:0.37

    Met

    hano

    l con

    vers

    ion

    effic

    ienc

    y (%

    )

    Temperature of catalyst outlet,T9 (oC)

    original heat recycling

    圖 4-2 暫態觸媒出口溫度對轉換效率的影響

    圖 4-3 為甲醇重組器在不同操作條件下暫態觸媒出口溫度(T9)

    對熱傳損失的影響。在圖中發現,操作條件為原系統時,由於能量不

    斷的從外壁散失到空氣中,內部的熱量在進行甲醇的轉化又要傳遞熱

    量到內壁,使整體達到觸媒對甲醇轉化的工作溫度。原系統在冷起動

    期間,大量的氧化放熱,造成重組器大量的熱損失,最高約為 214 kJ

    34

  • /min。而系統達穩態時重組器因壁面溫度穩定,所以熱損失趨緩,能

    量損失約為 84kJ/min。在操作條件為熱回收時,由於系統將熱量提供

    給重組器本體的外部,減少熱量逸散到空氣之中,減少熱損失,所以

    在冷起動暫態時發現熱回收的熱傳損失明顯的減少達到 177kJ/min,

    而在穩態時熱傳損失也趨緩到 78kJ/min 左右。整體看來,由於熱回

    收將熱量提供到重組器本體達到保溫的關係,重組器熱傳的損失比原

    系統還要來得少。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0

    100

    150

    200

    250

    Methanol supply rate:20.5cc/minO2/C ratio:0.37

    Hea

    t tra

    nsfe

    r los

    s (K

    J/m

    in)

    Temperature of catalyst outlet,T9 (oC)

    original heat recycling

    圖 4-3 暫態觸媒出口溫度對熱傳損失的影響

    圖 4-4 為甲醇重組器在不同操作條件下穩態熱傳損失、熱效率和

    重組氣體產率的比較,在圖裡面可以看到系統的熱效率隨著操作條件

    由原系統改變成熱回收而 提升,由於熱傳損失減少導致熱效率提

    35

  • 升,兩者之間相差的 5%,也可以發現熱回收在氫氣和 CO 產率的表

    現較原系統好,原系統的氫氣產率大約為 53%,而熱回收部份則為

    85 左右,約高於原系統 5%;在 CO 產率的部份,原系統的 CO 產率

    約為 41%,在熱回收時約為 44%,比原系統高約 3%。由以上可以發

    現,當操作條件設定為熱回收時,由於熱量對外壁的保溫效果,使得

    觸媒出口持續的維持在工作溫度,減少內部傳達熱量到內壁的熱損

    失,也由於熱損失的減少使觸媒工作溫度穩定,提高甲醇的轉化效

    率,所以氫氣與 CO 的產率也相對的提高。

    original heat-recycling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Exp

    erim

    enta

    l res

    ults

    Operating system

    heat transfer loss (kJ/min) thermal efficiency (%) H2 yield (%) CO yield (%)

    圖 4-4 穩態下熱傳損失、熱效率、氫氣和 CO 產率的比較

    36

  • 4-3 重組器反應參數之分析探討

    接著針對甲醇重組器在不同操作條件下,各個反應參數進行分析。由

    表 4-1 中探討甲醇重組器在不同操作條件下,從暫態至穩態期間,反

    應焓及熱傳損失以及氫氣產率的關係探討。從表中可以得知,當甲醇

    重組器採原系統時,其反應焓介於-101.51~-405 kJ/mol-CH3OH 之

    間 , 而 熱 傳 損 失 介 於 84 ~ 214kJ/min 之 間 ; 此 時 氫 氣 產 率 約 在

    1%~53%,而當甲醇重組器的操作條件改為熱回收時,其反應焓介於

    -85~-334 kJ/mol-CH3OH,而壁面熱損失則介於 78~177kJ/min 之間;

    氫氣產率也提升至 5%~58%。因此可由此表發現,當能量損失越多,

    也代表在重組過程中燃料的損失越多,使得導入重組器的燃料並沒有

    充分轉化成 H2 和 CO,有一部份直接氧化成 CO2 以及 H2O,亦即反

    應焓越高時表示能量釋放越多,重組過程的能量損失越大;反之,反

    應焓越低,重組過程的能量損失就越少。

    37

  • 表 4-1 重組器於不同操作條件下,原系統及熱回收暫態之反應焓及熱

    傳損失對氫氣產率的影響

    Methanol supply rate : 20.5 cc/min O2/C : 0.37 Original system Heat recycling

    Time (sec)

    △H(kJ/mol) Heat transfer loss (kJ/min)

    H2 yield (%)

    △H(kJ/mol) Heat transfer loss (kJ/min)

    H2 yield (%)

    60 -405.04 214.48 0.80 -334.63 177.54 4.66 120 -158.44 104.88 41.68 -126.03 87.47 52.53180 -103.54 83.57 54.65 -112.71 87.81 50.76240 -96.35 81.15 55.41 -94.61 80.00 56.23300 -101.51 84.48 52.72 -90.00 78.13 57.57

    38

  • 五、結論及未來方向與建議

    5-1結論

    本實驗針對不同操作條件下對於甲醇重組器進行部分氧化之重

    組法研究。探討原系統與熱回收等在進行不同操作條件下對冷起動

    時,重組器的熱量損失,而提升轉換效率的效果在熱傳損失方面,與

    原系統相較下,冷起動暫態之熱傳損失可減少37kJ/min 左右,而在

    達穩態後可減少4kJ/min~6kJ/min 左右。而甲醇轉換效率方面,在使

    用熱回收操作方式後,其轉換效率皆有明顯提升,在冷起動暫態時高

    於原系統約11%左右,而在穩態後則提升2~3%;熱效率在穩態時也

    比原系統高出約5%左右。而在有效利用熱回收之後,氫氣產率也明

    顯從原系統的53%提升至熱回收者的58%。因此可以發現在甲醇重組

    器使用熱回收後,可使本系統的整體效率明顯提升,但必須注意熱回

    收氣流的導入方向與位置。

    5-2 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不論使用何種重組方法,其最終目的就是產氫,現在環保議題氫

    產業已經是不可或缺的發展之ㄧ,我們未來有兩條路選擇,第一往燃

    料電池發展,第二往引擎燃料發展。

    一.燃料電池系統部份:

    (1) 現在重組器本體的體積是一大問題,要運用在交通工具或是其他

    40

  • 機器上是不切實際的,唯有縮小體積,達到輕便無負擔的目的。

    (2) 重組器作動時必定會產生熱損失,那麼就會影響到整體系統的效

    率,可往如何降低熱損失甚至幾乎沒熱損失之研究。

    (3) 我們希望可以把它使用在任何的電子 3C 產品上,例如:手機、電

    腦、電子儀器…等。

    (4) 現在雖然有攜帶型小型燃料電池出現,效果還是有限,發電量和

    持久力是非常重要的,未來可以突破這一層障礙,讓電池更上一層樓。

    (5) CO 產出濃度的多寡會直接影響到燃料電池,因此如何減少 CO 毒

    化電池就變得很重要。

    二.引擎燃料部份:

    現在汽機車多是採用內燃機,短時間不可能全部汰換其他環保動

    力裝置,如何降低污染,重組器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往後可以安裝

    在排氣管,利用廢熱讓重組器作動,進而產生氫氣供給燃燒室燃燒,

    而重組燃料部分可以用其他碳氫燃料,例如:甲醇、丙烷、乙醇…等,

    較無污染、產氫又高的燃料,以降低 CO、CO2 和 NOX…等污染物的

    產生。

    41

  • 參考文獻

    【1】曲新生,陳發林,呂錫銘編著,“產氫與儲氫技術",五南圖

    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7

    【2】詹前歆、郭宗欽、蔡賢德、邱韋丞、蘇志偉、洪榮芳,“甲醇

    重組器冷起動之實驗研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二十二屆全國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2005 年 11 月 25 日、26 日。

    【3】洪榮芳、周煥銘、蔡賢德、邱韋丞、廖奕瑋,“不同操作條件

    對於甲醇重組器自發熱重組法之研究”,第二屆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

    學術研討會,2008 年 1 月。

    【4】吳國華,“超音波霧化於燃料電池甲醇重組器製氫之研究”,碩

    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研究所,2003年7月。

    【5】王瑞翔,“鉑催化劑進行甲醇重組反應來製造氫氣”,碩士論文,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研究所,2005 年 7 月。

    【6】顏世偉,“用於甲醇蒸氣重組反應產製氫氣之銅鋅氧化物擔體

    觸媒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2002年7月

    【7】陳永杰、葉君棣,“以金觸媒催化甲醇重組反應製造氫氣之研

    究”,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研究所,物理化學組,2004 年

    7 月。

    【8】Liwei Pan, Shudong Wang.“Methanol steam reforming in a compact

    42

    https://etds.ncl.edu.tw/theabs/service/search_result.jsp?hot_query=%E8%91%89%E5%90%9B%E6%A3%A3&field=AD

  • plate-fin reformer for fuel-cell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Vol.30 (2005) 973-979.

    【9】Gu-Gon Park , Sung-Dae Yim , Young-Gi Yoon , Chang-Soo

    Kim ,Dong-Joo Seo , Koichi Eguchi “Hydrogen production with

    integrated microchannel fuel processor using methanol for portable fuel

    cell systems” Catalysis Today Vol.110 (2005) 108-113.

    【10】Bard Lindstrom, Lars J. Pettersson,“Development of a methanol

    fuelled reformer for fuel cell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

    118 (2003) 71-78.

    【11】Gu-Gon Park a, Dong Joo Seo b, Seok-Hee Park a, Young-Gi Yoon

    a,Chang-Soo Kim a, Wang-Lai Yoon b,“Development of microchannel

    methanol steam reformer" ,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Vol.101

    (2004) 87-92.

    【12】J. Cunha, J.L.T. Azevedo,“ Modeling the integration of a

    compact plate steam reformer in a fuel cell system” ,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86_2000.515–522.

    【13】S.T. Yong, K. Hidajat, S. Kawi,“ Reaction study of auto thermal

    steam reforming of methanol to hydrogen using a novel nano CuZnAl-catalyst”,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131 (2004) 91–95

    【14】Ya Xu, Satoshi Kameoka, Kyosuke Kishida, Masahiko Demura,

    An-pang Tsai, Toshiyuki Hiran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alkali-leached

    Ni3Al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methanol", Intermetallics Vol.13

    (2005) 151-155.

    43

  • 44

    【15】Tsutomu Terazaki, Masatoshi Nomura, Keishi Takeyama, Osamu

    Nakamura, Tadao Yamamoto, “Development of multi-layered

    microreactor with methanol reformer for small PEMFC",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145 (2005) 691-696.

    【16】E.S.Richard,B.Claus,J.V.W.Gordan等著,熱力學,林正仁,呂立

    鑫,蔡秉宏 編譯,全華,台北,2003。

    【17】W.W.Pulkrabek原著,內燃機,李冠宗,呂有豐 編譯,高立圖

    書,台北,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