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责编 余麟 美编 朱艳春 制图 朱艳春 责校 李勇强 慢新闻深阅读 让生活慢下来 生活 ·健康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09 鱼刺扎手 易患类丹毒切莫大意 “要过年了,请各位亲朋好友注意防范鱼刺扎手。出现发高烧、伤口肿痛厉害等症状时,请 火速到医院治疗。”因被鱼刺扎伤导致严重感染的许女士,日前在医院病床上发出这条朋友圈。 今年61岁的许女士家住武昌,1月1日晚在清洗鳝鱼时右手拇指被扎了一下,见伤口很小 她根本没放在心上,不料2日晚11点多,她在睡梦中突发高烧,感觉全身无力,再看被扎的右 手拇指已变得又红又肿。第二天许女士前往武汉市第一医院看急诊,被收入骨科病房住院治 疗。管床医生杨林根据症状诊断她得了类丹毒,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是被带菌的鱼刺扎伤所 致。经过一周抗感染治疗,许女士高烧已退,用药膏外敷消炎后,右手拇指也已明显消肿。“不 是亲身经历,真不相信被鱼刺扎一下还能引发如此严重后果。”许女士说。 杨林介绍,类丹毒是由类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不及时就医可能全身感染,少数 人可能会有发热、关节痛、多器官损害等全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据新华社 十大威胁 “疫苗犹豫”名列其中 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近日列出了2019 年全球健康面临 的十大威胁,空气污染、“疫苗犹豫”等名列其中。 世卫组织认为,在2019年面临的十大健康威胁中,空气污 染是最大的环境威胁。世卫组织表示: “全世界十个人里有九个 每天在呼吸受污染的空气。”空气污染物含有可渗透进呼吸系统 和心血管系统的细微颗粒,会伤害肺、心脏和大脑,全球每年大 约有700万人因相关疾病而死亡,其中超过九成发生在中低收 入国家。 所谓“疫苗犹豫”是指,在可获得疫苗接种的情况下对接种 疫苗的犹豫或拒绝,这会使得人们在预防疾病方面已取得的成 果出现倒退。世卫组织说,近年来一些国家的疫苗接种情况不 佳,导致一些本已有效控制的疾病发病率再度上升。按照世卫 组织的说法,疫苗是“最划算”的疾病防控方法之一,目前每年可 预防 200 万至 300 万例死亡。如果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能得到 进一步提高,可额外避免150万人死亡。 世卫组织列出的其他健康威胁还包括:非传染性疾病、流感 大流行、脆弱和易受损的生存环境、抗生素耐药性、埃博拉等高 威胁病原体、落后的基础医疗条件、登革热以及艾滋病病毒。 据新华社 心脏骤停 下午几率略高于上午 心脏病专家长期以来认为工作日上午、特别 是周一上午是心脏骤停高发期。美国最新研究显 示,这一差别已经消失,心脏骤停可能发生在任何 一天、任何时候,其中下午几率反而略高于上午。 锡达斯—赛奈医疗中心研究人员分析“俄勒 冈意外突然死亡研究”2004 年至 2014 年记录的 2600余例心脏骤停病例,发现无法证实周一出现 心脏骤停的几率更大,唯一趋势是周日发生几率 较小。1535名死于心跳骤停的患者中,仅13.9% 死于早上 6 点至 10 点;死于 12 点至 18 点这一下 午时段的人最多,占比31.6%;死于上午6点至12 点 和 晚 上 18 点 以 后 的 人 分 别 占 比 27.6% 和 26.9%。 心脏骤停由心电活动异常引发,指心脏射血 功能突然终止,如不及时救治,死亡风险较大。美 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显示,大约70%至 90%心脏骤停患者尚未送至医院就已死亡。研究 人员猜测,发病高峰期近年之所以变化,原因可能 包括医学预防和救治技术进步以及人们精神压力 普遍增加。 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的新闻网站“尤里卡警 报”报道,美国每年大约30万人死于心脏骤停。 “俄勒冈意外突然死亡研究”针对波特兰、俄勒冈 地区大约100万人口、16家医院展开关于心脏疾 病死亡案例的全面、长年评估,迄今已坚持超过 15年,有助研究人员分析心脏骤停原因。 据新华社 关节疼痛 医生提醒别盲目用药 武汉一名患者髋部疼痛不去医院就诊,而是看广告自行购药服用,两年过去 疼痛没止住,还拖得股骨头消失不见了。专家提醒,关节疼痛盲目吃药不仅面临 无效风险,还会拖延病情。 今年 70 岁的彭婆婆家住汉阳,一周前因髋部疼痛剧烈、无法独自走路,被送 往武汉市第一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管床医生张麟检查发现,其左腿相较右腿短 3厘米,左侧股骨头已完全消失不见。医生询问得知,彭婆婆两年前左侧髋部出 现轻度疼痛、走路受限,当时看到一种广告药物正是针对这些症状,便自行购买 服用。服用不久她感觉疼痛减轻,一段时间后疼痛反而加剧,自以为是药量不够 就加量服用,谁知竟痛得路都走不了。彭婆婆最终被确诊为左侧股骨头无菌性 坏死,髋臼缺损,接受左侧髋关节置换术后,已出院康复。 张麟说,多种因素可造成关节疼痛,需医生检查判断后制定治疗方案,患者 切不可自行服用药物。股骨头坏死一二期时可保守治疗如吃药、功能锻炼,三四 期再行保守治疗效果往往较差,多需通过关节置换等手术去除疼痛,久拖不仅会 导致腿变短、走路困难等症状,还会导致后期手术难度增大、风险增加、效果变差 等严重后果。 据新华社 父母离异 7 岁至 14 岁孩子最受伤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7岁至14岁孩子较易受父母离异影响、出现 情绪或行为问题,而3岁至7岁的孩子似乎不受影响。 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分析 2000 年至 2002 年期间出生的 6245 名孩子的成长情况后得出上述结论。研究显示,相比与父母共同生活 的同龄人,7岁至14岁期间经历父母离异的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可能 性增加16%,包括焦虑和抑郁症状,行为失常的可能性增加8%。研究 显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论男女,均可能因父母离异而情绪低落、焦 虑,但男孩更可能因此变得行为不端。同龄孩子不论出身贫富对父母 离异的反应也比较一致,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症状。 3岁至7岁孩子的情况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和行为似乎完全不 受父母离异影响。在父母离异当时直至年满14岁,他们出现情绪和行 为问题的可能性接近父母未离异的同龄人。研究人员认为,不同年龄 孩子对父母离异反映不一,或许因为他们处于不同情感发育阶段。英 国《卫报》16 日援引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所教授、研究参与者之一埃 姆拉·菲茨西蒙斯的话报道: “童年晚期而非早期遭遇家庭破裂不利(孩 子)青春期精神健康,原因之一在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感情关系更为 敏感。” 据新华社 多吃蔬菜 确保人类和地球健康发展 多国营养和环保专家研究显示,人类大幅减少肉类消费才能拯救地球生态,相应 增加蔬菜、水果和坚果摄入能确保人类和地球健康发展。这份由英国《柳叶刀》周刊 的研究报告称,畜牧养殖业对环境危害极大,据估计造成全球18%温室气体排放,还 导致水资源短缺和林地减少等问题。由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 37 名专家组成的 柳叶刀饮食委员会因此展开上述研究,呼吁紧急改变全球食物体系,这样世界人口 2050年达到100亿时,才能既养活全球人口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水资源。 专家们还开出“星球健康膳食”清单,建议人均每天摄入禽类 29 克、鸡蛋 13 克。 这相当于每天吃一块半炸鸡,一周只吃1.5个鸡蛋。除此之外,人们每天摄入其他食 物的上限为:淀粉类蔬菜(土豆等)50 克、鱼 28 克、全面谷物 232 克、蔬菜 300 克、水果 200 克、奶制品 250 克、豆类 100 克、棕榈油 6.8 克、不饱和油脂(橄榄油、葵花籽油和 菜籽油等)40 克、猪油或牛油(包含于红肉饮食中)5 克,外加 31 克甜味剂。研究人员 说,这份膳食清单足够维持人体所需热量,提供人均每天2500卡路里热量,每年能预 防全球1160万人早逝。他们希望人们改变饮食习惯,视肉食为“特别款待”而不是日 常饮食, “一周只吃一次汉堡或一个月吃一次牛排”。 研究报告承认,合理膳食指南因地区而异。在北美地区,畅销的“足三两”汉堡单个 牛肉饼的热量就达450卡路里,每人日均摄入红肉50克至70克之间,而发展中国家有 8 亿多人摄入热量不够。 据新华社 流感高发 0-15 岁人群占 79% 记者昨天从陕西省卫健委获悉,根据陕西省疾 控中心流感监测结果显示,1 月 1 日至 14 日,陕西省 流感样病例占急门诊病例总数比例为3.96%,较前期有 所升高,低于北方省份平均水平。其中发病人群主要是 0-15 岁,约占 79%,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 H1N1,约占 95.2%。 陕西省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广大群众,要提高自身免 疫,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 风。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轻松的心情, 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传染机会,当前流感高发期, 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尽量佩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 清新和流通,尤其是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要加强室内空 气消毒。一旦发现有发热等症状,要尽早去医疗机构进 行诊断治疗,避免相互传染。及时接种疫苗,流感疫苗在 我国目前属于二类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60岁及 以上老年人、6 月龄至 5 岁儿童、孕妇、6 月龄以下儿童家 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属于 优先接种疫苗人群。有接种流感疫苗意愿的接种对象, 应到当地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向大众公布、具有疫 苗接种资质的接种点接种流感疫苗。 据新华社

生活...责编 余麟 美编 朱艳春 制图 朱艳春 责校 李勇强 慢新闻深阅读 让生活慢下来 慢生活·健康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09 鱼刺扎手 易患类丹毒切莫大意

  • Upload
    others

  • View
    1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生活...责编 余麟 美编 朱艳春 制图 朱艳春 责校 李勇强 慢新闻深阅读 让生活慢下来 慢生活·健康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09 鱼刺扎手 易患类丹毒切莫大意

责编 余麟 美编 朱艳春 制图 朱艳春 责校 李勇强

慢新闻深阅读 让生活慢下来

慢生活·健康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09

鱼刺扎手易患类丹毒切莫大意

“要过年了,请各位亲朋好友注意防范鱼刺扎手。出现发高烧、伤口肿痛厉害等症状时,请火速到医院治疗。”因被鱼刺扎伤导致严重感染的许女士,日前在医院病床上发出这条朋友圈。

今年61岁的许女士家住武昌,1月1日晚在清洗鳝鱼时右手拇指被扎了一下,见伤口很小她根本没放在心上,不料2日晚11点多,她在睡梦中突发高烧,感觉全身无力,再看被扎的右手拇指已变得又红又肿。第二天许女士前往武汉市第一医院看急诊,被收入骨科病房住院治疗。管床医生杨林根据症状诊断她得了类丹毒,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是被带菌的鱼刺扎伤所致。经过一周抗感染治疗,许女士高烧已退,用药膏外敷消炎后,右手拇指也已明显消肿。“不是亲身经历,真不相信被鱼刺扎一下还能引发如此严重后果。”许女士说。

杨林介绍,类丹毒是由类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不及时就医可能全身感染,少数人可能会有发热、关节痛、多器官损害等全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据新华社

十大威胁“疫苗犹豫”名列其中

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近日列出了2019年全球健康面临的十大威胁,空气污染、“疫苗犹豫”等名列其中。

世卫组织认为,在2019年面临的十大健康威胁中,空气污染是最大的环境威胁。世卫组织表示:“全世界十个人里有九个每天在呼吸受污染的空气。”空气污染物含有可渗透进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细微颗粒,会伤害肺、心脏和大脑,全球每年大约有700万人因相关疾病而死亡,其中超过九成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

所谓“疫苗犹豫”是指,在可获得疫苗接种的情况下对接种疫苗的犹豫或拒绝,这会使得人们在预防疾病方面已取得的成果出现倒退。世卫组织说,近年来一些国家的疫苗接种情况不佳,导致一些本已有效控制的疾病发病率再度上升。按照世卫组织的说法,疫苗是“最划算”的疾病防控方法之一,目前每年可预防200万至300万例死亡。如果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可额外避免150万人死亡。

世卫组织列出的其他健康威胁还包括:非传染性疾病、流感大流行、脆弱和易受损的生存环境、抗生素耐药性、埃博拉等高威胁病原体、落后的基础医疗条件、登革热以及艾滋病病毒。

据新华社

心脏骤停下午几率略高于上午心脏病专家长期以来认为工作日上午、特别

是周一上午是心脏骤停高发期。美国最新研究显示,这一差别已经消失,心脏骤停可能发生在任何一天、任何时候,其中下午几率反而略高于上午。

锡达斯—赛奈医疗中心研究人员分析“俄勒冈意外突然死亡研究”2004年至2014年记录的2600余例心脏骤停病例,发现无法证实周一出现心脏骤停的几率更大,唯一趋势是周日发生几率较小。1535名死于心跳骤停的患者中,仅13.9%死于早上6点至10点;死于12点至18点这一下午时段的人最多,占比31.6%;死于上午6点至12点和晚上 18 点以后的人分别占比 27.6%和26.9%。

心脏骤停由心电活动异常引发,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如不及时救治,死亡风险较大。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显示,大约70%至90%心脏骤停患者尚未送至医院就已死亡。研究人员猜测,发病高峰期近年之所以变化,原因可能包括医学预防和救治技术进步以及人们精神压力普遍增加。

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的新闻网站“尤里卡警报”报道,美国每年大约30万人死于心脏骤停。

“俄勒冈意外突然死亡研究”针对波特兰、俄勒冈地区大约100万人口、16家医院展开关于心脏疾病死亡案例的全面、长年评估,迄今已坚持超过15年,有助研究人员分析心脏骤停原因。

据新华社

关节疼痛医生提醒别盲目用药

武汉一名患者髋部疼痛不去医院就诊,而是看广告自行购药服用,两年过去疼痛没止住,还拖得股骨头消失不见了。专家提醒,关节疼痛盲目吃药不仅面临无效风险,还会拖延病情。

今年70岁的彭婆婆家住汉阳,一周前因髋部疼痛剧烈、无法独自走路,被送往武汉市第一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管床医生张麟检查发现,其左腿相较右腿短3厘米,左侧股骨头已完全消失不见。医生询问得知,彭婆婆两年前左侧髋部出现轻度疼痛、走路受限,当时看到一种广告药物正是针对这些症状,便自行购买服用。服用不久她感觉疼痛减轻,一段时间后疼痛反而加剧,自以为是药量不够就加量服用,谁知竟痛得路都走不了。彭婆婆最终被确诊为左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髋臼缺损,接受左侧髋关节置换术后,已出院康复。

张麟说,多种因素可造成关节疼痛,需医生检查判断后制定治疗方案,患者切不可自行服用药物。股骨头坏死一二期时可保守治疗如吃药、功能锻炼,三四期再行保守治疗效果往往较差,多需通过关节置换等手术去除疼痛,久拖不仅会导致腿变短、走路困难等症状,还会导致后期手术难度增大、风险增加、效果变差等严重后果。 据新华社

父母离异7岁至14岁孩子最受伤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7岁至14岁孩子较易受父母离异影响、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而3岁至7岁的孩子似乎不受影响。

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分析2000年至2002年期间出生的6245名孩子的成长情况后得出上述结论。研究显示,相比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同龄人,7岁至14岁期间经历父母离异的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可能性增加16%,包括焦虑和抑郁症状,行为失常的可能性增加8%。研究显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论男女,均可能因父母离异而情绪低落、焦虑,但男孩更可能因此变得行为不端。同龄孩子不论出身贫富对父母离异的反应也比较一致,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症状。

3岁至7岁孩子的情况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和行为似乎完全不受父母离异影响。在父母离异当时直至年满14岁,他们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可能性接近父母未离异的同龄人。研究人员认为,不同年龄孩子对父母离异反映不一,或许因为他们处于不同情感发育阶段。英国《卫报》16日援引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所教授、研究参与者之一埃姆拉·菲茨西蒙斯的话报道:“童年晚期而非早期遭遇家庭破裂不利(孩子)青春期精神健康,原因之一在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感情关系更为敏感。” 据新华社

多吃蔬菜确保人类和地球健康发展

多国营养和环保专家研究显示,人类大幅减少肉类消费才能拯救地球生态,相应增加蔬菜、水果和坚果摄入能确保人类和地球健康发展。这份由英国《柳叶刀》周刊的研究报告称,畜牧养殖业对环境危害极大,据估计造成全球18%温室气体排放,还导致水资源短缺和林地减少等问题。由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37名专家组成的柳叶刀饮食委员会因此展开上述研究,呼吁紧急改变全球食物体系,这样世界人口2050年达到100亿时,才能既养活全球人口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水资源。

专家们还开出“星球健康膳食”清单,建议人均每天摄入禽类29克、鸡蛋13克。这相当于每天吃一块半炸鸡,一周只吃1.5个鸡蛋。除此之外,人们每天摄入其他食物的上限为:淀粉类蔬菜(土豆等)50克、鱼28克、全面谷物232克、蔬菜300克、水果200克、奶制品250克、豆类100克、棕榈油6.8克、不饱和油脂(橄榄油、葵花籽油和菜籽油等)40克、猪油或牛油(包含于红肉饮食中)5克,外加31克甜味剂。研究人员说,这份膳食清单足够维持人体所需热量,提供人均每天2500卡路里热量,每年能预防全球1160万人早逝。他们希望人们改变饮食习惯,视肉食为“特别款待”而不是日常饮食,“一周只吃一次汉堡或一个月吃一次牛排”。

研究报告承认,合理膳食指南因地区而异。在北美地区,畅销的“足三两”汉堡单个牛肉饼的热量就达450卡路里,每人日均摄入红肉50克至70克之间,而发展中国家有8亿多人摄入热量不够。 据新华社

流感高发0-15岁人群占79%

记者昨天从陕西省卫健委获悉,根据陕西省疾控中心流感监测结果显示,1月1日至14日,陕西省

流感样病例占急门诊病例总数比例为3.96%,较前期有所升高,低于北方省份平均水平。其中发病人群主要是0-15岁,约占79%,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H1N1,约占95.2%。

陕西省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广大群众,要提高自身免疫,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轻松的心情,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传染机会,当前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尽量佩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流通,尤其是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要加强室内空气消毒。一旦发现有发热等症状,要尽早去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避免相互传染。及时接种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目前属于二类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属于优先接种疫苗人群。有接种流感疫苗意愿的接种对象,应到当地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向大众公布、具有疫苗接种资质的接种点接种流感疫苗。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