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秘密€¦ · Web view《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正)》(1997.9.24);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2016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的通知》,内政办发〔2016〕113号,(2016.9.1);

  • Upload
    others

  • View
    2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秘密

赤峰市元宝山区原太平地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河北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赤峰市元宝山区原太平地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 概述

二〇一八年一月

19

概述

赤峰市元宝山区为产煤大区,因过去小窑的无序开采,治理区内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采空区的存在不仅造成地下积水、有害气体聚集,而且随着时间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地表裂缝、下沉,同时采空区内残留有大量煤炭资源,存在自燃发火的可能,这些危害和隐患存在,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危害影响和长期的威胁,同时对治理区现有煤矿正常生产构成一定威胁。因此,对采空区进行综合治理,彻底消除危害,不仅对于当前恢复治理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消除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社会意义,而且对于改善治理区煤矿安全生产环境,回收宝贵压覆煤炭资源量也具有一定经济意义。

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煤田原太平地煤矿灭火工程项目为2007年,由自治区政府(内政字[2007]234号),“原则同意赤峰市平庄煤田原太平地村煤矿采用露天剥离方式对采空区范围内煤层火区实施专项灭火工程”批复立项的,为自治区重点灭火项目;2009年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完成项目区地质灾害祥勘,2010年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同年11月通过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内煤局字[2010]515号)批复;经过一年的前期准备2012年6月赤峰市元宝山区安全不能生产监督管理局,元安监管字[2012]76号《关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平庄煤田原太平地村煤矿火区灭火工程开工申请的批复》批准,正式开工实施。当年4月,在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因平煤公司西露天矿依然在使用的排土线上的高压输电线路,以及坑下疏干水管线处于我方施工场地范围内,虽与西露天矿多次协商未能达成协议,后由建设单位申请,经元宝山区政府同意,确定灭火工程暂停,待西露天矿将高压输电线路及坑下疏干水管线拆除或迁走后再继续实施灭火工程。

201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内政办发[2012]97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煤田(煤矿)火区治理和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力度推进,2012年底全面完成火区治理工作。截止到2012年下半年开始,自治区不再进行火区项目的审批。从2013年开始要开展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工作”2013年9月赤峰市人民政府上报(赤政发[2013]48号)《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将平庄煤田原太平地村煤矿火区灭火治理工程开工重新规划列入赤峰市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项目的请示》,经自治区经信委研究,呈请自治区分管领导(自治区副主席)批准,该工程转为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项目。

2015年根据赤峰市赤峰市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批复要求,赤峰市元宝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委托内蒙古地矿地质勘察有限公司对项目区域重新进行实测,编制了《详勘报告》。

2016年10月赤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赤安监管煤炭字[2016]《关于关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平庄煤田原太平地村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祥勘报告的批复》予以批准。

2017年11月赤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了项目实施单位委托内蒙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平庄煤田原太平地村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

赤峰市元宝山区原太平地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土地复垦责任范围为34.1hm2,包括采空区、外排土场、外包基地。主要治理方式为露天剥挖方式,以露天剥挖方式对治理区进行煤炭资源回收后,通过绿化措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治理区周边生态环境。本工程总投资为8064.45万元,其中灾害治理工程5708.88万元,治理工程其他费用1396.2万元。

为弄清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有关文件精神,中加地环地质灾害治理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委托河北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单位)对赤峰市元宝山区原太平地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9.1)本项目属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应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但是由于本项目情况较复杂(一是项目所在地区较敏感,二是项目的建设对周边人群、地下水环境、哈尔脑干河、生态环境等影响较大),只做报告表不能较全面的评价项目的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经我单位与当地环保局请示,决定本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经现场踏查、收集资料及现场监测等工作,依据环评导则及有关技术资料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有效的解决了采空区沉降、塌陷的危害,消除了煤炭自燃的可能,改善了水土流失情况,并回收部分残余煤炭资源,达到了环境、社会和经济相统一的综合效益。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项目施工期间所产生的污染对项目区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次评价认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在采取本报告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总则

编制依据

任务依据

《赤峰市元宝山区原太平地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017年11月13日。

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01.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修订)(2016.9.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1.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修订)(2016.7.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1.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15.4.2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4.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4.29);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03.3.1);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正)(2004.8.28);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实施条例》(1997.1.1);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7.1.1);

15、 《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

1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82号令(2017.10.1);

17、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2.21);

18、 《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第152号 (2005.12.16);

19、 《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第592号令(2011.3.5);

20、 国务院国发[2000]38号文《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

21、 国家经贸委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文《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2000.10;

22、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2007.5.23);

23、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2011.10.17);

24、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25、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2013.5.1);

26、 《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4号(2001.1.8);

27、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文件;

28、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29、 《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30、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正)》(1997.9.24);

31、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2016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的通知》,内政办发〔2016〕113号,(2016.9.1);

3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6〕127号(2016.11.14);

33、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6-2020)的通知》(赤政发〔2015〕103号);

34、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2016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的通知》(赤政发〔2016〕61号);

35、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赤政发〔2016〕154号(2016.12.27)。

技术依据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采选工程》(HJ619-2011);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2.1-2016);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9.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

10. 《内蒙古自治区行业用水定额标准》DB15/T385-2015

1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17

12.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

13.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编制规范(试行)》( HJ 652-2013);

参考资料

1. 《赤峰市元宝山区原太平地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内蒙古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6月);

2. 《赤峰市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内蒙古地矿地质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6月);

3. 《赤峰市元宝山区原太平地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详细勘查报告》(华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8月);

评价目的

1、调查评价区域环境现状、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和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2、依据相关环境保护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工程施工和运行情况,系统分析工程施工、运行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重点是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

3、主要针对工程施工期对生态、大气等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预防或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提出施工期环境监理和环境管理规划,使工程建设尽量不降低所在地区及其周围区域的环境质量,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工程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4、从环境方面论证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为工程建设方案论证、环境管理和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

环境功能区划

1、环境空气

本项目位于农村地区,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本项目环境空气功能区为二类区。

2、地下水

项目区地下水属于III 类区,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

3、地表水

哈尔脑干河在项目区中部穿过,为老哈河一级支流,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水功能区划》,老哈河项目区段为老哈河宁城县农业用水区,目标水质III类,因此,哈尔脑干河项目区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

4、声环境

项目所在区域为城镇及农村结合地区,属于居住、商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综合以上情况,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规定,本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拟参照2类区执行。

5、生态环境

根据《内蒙古赤峰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报告》(赤峰市环境保护局,2003年6月),本项目区位于西辽河流域半干旱农田草原复合区。

评价标准

本次环评执行的评价标准如表2.3-1所示。

表2.3-1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要素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污染因子及其标准值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二级标准

年均值

日均值

小时均值

μg /m3

SO2

60

150

500

TSP

200

300

-

PM10

70

150

-

NO2

40

80

200

PM2.5

35

75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Ⅲ类标准

pH

6.5-8.5

——

嗅和味

肉眼可见物

色度

5

浑浊度

3

mg/l

总硬度

450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硫酸盐

250

氯化物

250

0.3

0.1

1.0

1.0

0.1

0.05

挥发性酚类

0.002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0.3

高锰酸盐

3.0

硝酸盐

20

亚硝酸盐

0.02

氨氮

0.2

氟化物

1.0

碘化物

0.2

氰化物

0.05

0.001

0.05

0.01

0.01

六价铬

0.05

0.05

0.0002

1.0

0.05

滴滴涕

1.0

六六六

5.0

μg /L

总大肠菌群

3.0

个/L

细菌总数

100

个/ml

总α放射性

0.1

总β放射性

1.0

Bq/L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III类标准

pH

6~9

——

溶解氧

≥5

高锰酸钾指数

≤6

化学需氧量(COD)

≤20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4

氨氮(NH3-N)

≤1.0

总磷(以P计)

≤0.2

总氮

≤1.0

≤1.0

≤1.0

氟化物

≤1.0

≤0.01

≤0.05

≤0.0001

≤0.005

六价铬

≤0.05

≤0.05

氰化物

≤0.2

挥发酚

≤0.005

石油

≤0.05

阴离子表面活性

≤0.2

硫化物

≤0.2

粪大肠杆菌群

≤10000

声环境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类标准

等效

昼间

60

dB(A)

声级

夜间

50

土壤环境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二级标准

pH

<6.5

0.3

mg/kg

50

250

200

0.3

150

总砷

40

pH

6.5-7.5

0.5

100

300

250

0.3

200

总砷

30

pH

>7.5

0.6

100

350

300

0.6

250

总砷

25

表2.3-2 污染物控制标准

环境要素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污染因子及其标准值

大气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表4

煤炭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原煤筛分、破碎、转载点等除尘设备排气筒颗粒物

80mg/Nm3或

设备去除效率﹥98%

mg/m3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表5

煤炭工业无组织排放限值

煤炭工业

所属装卸场所

颗粒物

1.0

SO2

煤炭贮存场所

煤矸石堆置场

颗粒物

1.0

SO2

0.4

噪声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场界噪声

昼间

夜间

dB(A)

70

55

废水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表1、表4的二级标准

pH

6-9

-

悬浮物

300

总汞

0.05

mg/l

BOD5

30

总镉

0.1

CODcr

150

0.5

氟化物

10

总铅

1.0

硫化物

1.0

总铬

1.5

六价铬

0.5

5.0

1.0

总银

0.5

石油类

10

2.0

总氰化物

0.5

氨氮

25

《煤炭工业污染物控制标准》

(GB20426-2006)表1、表2的标准

pH

6~9

石油类

5

COD

50

总砷

0.5

SS

50

总铅

0.5

氟化物

10

六价铬

0.5

总汞

0.05

总铁

6

固体

废物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2007)

PH

2-12.5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

总锌

100

总铬

15

mg/l

总镉

1

总铜

100

总汞

0.1

总砷

5

总铅

5

总银

5

六价铬

5

氟化物

100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注:pH无量纲

评价项目及其工作等级、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 2.1-2016、HJ 2.2-2008、HJ 2.4-2009、HJ 19-2011、HJ610-2016、HJ/T169-2004、HJ/T2.3-93、HJ619-2011,结合评价地区环境特征和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及对项目区环境影响初步分析,确定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均为三级,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对地面水环境影响进行简单分析,评价范围见图2.4-1。

评价等级

1、生态环境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总生态修复面积34.1hm2,工程占地面积均为本次生态修复范围,项目临时工程均位于修复范围内,待工程结束后即对临时占地进行修复,所以工程总占地34.1hm2,工程影响范围小于2km2,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不处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规定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属于一般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规定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2.4。

表2.4-1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工程占地范围

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

面积≥2 km2~20km2或长度50km~100km

面积≤2km2或长度≤50km

特殊生态敏感区

一级

一级

一级

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域

二级

三级

三级

本项目

占地面积34.1hm2,不属于生态敏感区

依据表2.4-1中的等级划分标准,本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环境空气

根据工程分析可知,项目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为施工期扬尘,大气污染源主要存在于施工期,持续时间较短,且在采取本次环评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其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少,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本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3、水环境

(1)地表水

项目区紧邻哈尔脑干河,为老哈河一级支流,现该河道已经干涸,本项目所产生的污水仅为施工期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租用西露天生活办公区居住,生活污水依托西露天原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生活污水不外排,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本次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低于三级,对地面水环境影响进行简单分析。

(2)地下水

①建设项目类型

本项目为煤炭开采类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附录A,本项目工程内容均属于Ⅲ类项目。

②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分级原则见表2.4-2。

表2.4-2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

分级

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

敏感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较敏感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

不敏感

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

经分析可知,本项目周围无集中式饮用水源准保护区以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水源保护区,周围村庄较多,存在民用水井,属于较敏感的地区。

③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级工作等级划分见表2.4-3。

表2.4-3 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

项目类别

环境敏感程度

Ⅰ类项目

Ⅱ类项目

Ⅲ类项目

敏感

较敏感

不敏感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4、声环境

本项目所在地位于项目所在区域为城镇及农村结合地区,功能区属于适用GB3096—2008规定的2类标准地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加量在3dB(A)以下,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显著。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

评价范围

根据导则要求,本项目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见表2.4-6,评价范围见图2.4-1。

1、生态环境

项目区建设后总占地面积为34.1hm2,按HJ619-2011的要求“露天开采项目一般以采掘场、外排土场边界外扩1000-2000m作为煤炭采选工程生态评价范围”,确定以治理范围向外扩展1000m取并集,面积约为8.48km2的范围作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2、环境空气

本项目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施工期扬尘。当地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二级,根据大气环境导则,以排放源为中心、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和一般直径或边长不小于5.0km的要求,确定以治理区域为中心,半径为2.5km的圆形区域为空气评价范围。

3、地下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进行计算。

项目四周无天然水文地质边界。因此,本次根据导则(HJ610 2016)“8.2.2.1中a)公式计算法”确定评价区下游和两侧外扩范围:

L=α×K×I×T/ne

式中:L—下游迁移距离,m;

α—变化系数,α≥1,一般取2。本次取2;

K—渗透系数,m/d,根据渗透系数经验值表,本次取细砂的渗透系数值:10m/d(当地地质资料);

I—水力坡度,无量纲,取0.5‰;

T—质点迁移天数,取值不小于5000d;

ne—有效孔隙度,无量纲,本次取0.10;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L=500m。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应沿地下水流向,下游以长度“L”为限, 场地上游距离根据评价需求确定,场地两侧不小于L/2。分别计算出各场地评价范围取并集为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

考虑到本项目治理范围为不规则形状且其距离较近,项目区地势较平坦,无明显地下水流向,因此,本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经适当外扩后,确定为治理区域800m范围内。

4、噪声

以治理范围为边界及运输道路外200米的区域。

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特点及周围环境特征,本次评价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程分析为基础,重点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合理性分析以及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角度分析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项目建设与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0

图2.4-1 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图

(五牛地) (上哈脑) (马架子) (二十顷地) (西露天) (项目区) (项目区) (太平地) (卧佛寺)

图2.5-1 治理区周边环境图

环境保护目标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拟建工程特点,施工期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施工扬尘,其影响范围在200m范围内,施工结束后,污染物也随之消失。项目运营期无工艺废气产生。本项目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为评价范围内大气环境及居住点,保护级别环境空气质量能达到二类功能区要求。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哈尔脑干河,保护级别为其地表水质量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III类水质标准。

声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项目规划范围和现场调查可知,评价范围内分布有村庄及居民区,保证区域声环境质量满足2类标准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项目区及周边1000m区域内的草地、林地、耕地等。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项目具体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5-1,环境保护目标图见图2.4-1。项目周边环境图见图2.5-1

表2.5-1 环境保护目标

境要素

保护对象

相对位置

环境特征

保护措施及目标

太平地村

太平地采空区北侧30米

639户2040人

项目区周围村庄的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内,不因该项目的建设而受到影响。

五支箭村

太平地外排土场西侧1300米

337户1078人

二十顷地村

太平地外排土场西侧2400米

167户534人

马架子村

太平地外排土场西侧1300米

75户240人

五牛地

太平地外排土场西侧1200米

64户205人

地下水含水层

评价范围内

浅层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

地下水水质等不因项目的建设而受到影响,地下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级标准。

太平地村水源井

太平地采空区北侧200米

地下水集中供水井,供水人口2040人

太平地村

运输道路两侧

639户2040人

当地的声环境质量不因该项目的建设而受到影响,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

生态环境

林地

太平地外排土场西侧

1.采取消减、避免、补偿、保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2.采用植物措施、工程措施;

耕地(非基本农田)

太平地村北侧及南侧

地表水环境

哈尔脑干河

在治理区中部穿过,为季节性河流

当地的地表水水质不因该项目的实施而受到影响。

污染控制

表2.6-1 污染控制指标

污染要素

污染控制指标

废水

生活污水不外排

大气

污染物

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排放的气体污染物(颗粒物)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二氧化硫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控制标准》(GB20426-2006)表4和表5的标准;道路运输产生的扬尘控制在最小。

噪声

项目区建设期产生的场界噪声值控制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范围内。

运输噪声控制在最低限度。

运营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级标准。

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按环卫部门要求妥善处理,不产生二次污染;建筑垃圾运至指定存放地点,随意排放。

环境风险

通过采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尽可能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

评价因子

通过工程污染分析及评价因素的识别,确定评价因子。

表2.7-1 评价因子一览表

环境要素

现状评价因子

预测评价因子

总量控制因子

生态环境

土地占用、水土流失,动植物种类、数量等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

土壤

pH、Cu、Zn、Pb、Cd、Hg、Cr、As、阳离子交换量

——

环境空气

PM10、PM2.5、TSP、SO2、NOx

TSP

——

地下水环境

K++Na+、Ca2+、Mg2+、CO32-、HCO3-、Cl-、SO42-;

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砷、汞、六价铬、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水位、水温

——

——

地表水环境

现状监测期间干涸,未进行现状监测

——

——

声环境

等效连续A声级LAeq

噪声等效声级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框图2.8-1。

图2.8-1 评价工作程序框图

2 总论

工程分析

项目概况

项目现状

赤峰市元宝山区原太平地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共分为采空区治理和土地复垦两部分内容。采空区治理采用露天剥挖方式剥离出剩余残煤,随后进行覆土恢复植被。

由于过去小煤窑的无序开采,治理区内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现在已造成不同程度的地表裂缝、下沉,同时采空区内残留有大量煤炭资源,存在自燃的可能。项目区已经进行了部分表土剥离工作,表土排弃至外排土场的表土堆放区域,堆存表土67.06万m3。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性质及投资

项目名称:赤峰市元宝山区原太平地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中加地环地质灾害治理有限公司

单位法人:马宗玉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投资:本工程总投资为8064.45万元,其中灾害治理工程5708.88万元,治理工程其他费用1396.2万元。

地理位置与交通

项目区位于赤峰市平庄镇西2km,行政区划隶属于赤峰市元宝山区管辖。治理区地理坐标:

东经: 119°12′59”-119°13′40”;

北纬: 42°01′51”- 42°02′09”。

治理区距赤峰55km,距叶柏寿92km,距朝阳177km,距锦州314km,距沈阳518km。铁路叶-赤线设置平庄火车站,赤峰-朝阳高等级公路与平庄镇通过,交通较便利。地理位置情况见图3.1-1。

(项目所在地)

图3.1-1 地理位置图

治理规模

本项目包括采空区治理工程及土地复垦工程。项目总占地面积34.1hm2。项目占地包括挖掘区14.5 hm2,外排土场16.96 hm2,外包基地0.4 hm2,工业场地0.69 hm2,交通道路1.55 hm2。项目恢复治理区为除工业场地及交通道路以外的所有区域共31.86 hm2。

治理区域范围情况见图3.1-2。

3.工程分析

(外排土场) (采空区)

图3.1-2 治理范围示意图

建设期限

采空区剥挖治理期为2年(不包括准备期0.5年),同时结合本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特点,以及当地环境现状特点,考虑设置3年的管护期,故最终确定治理年限为5.5年。

项目组成

本项目组成主要包括主体工程、储运工程及公用工程等,项目组成情况见表3.1-1。

表3.1-1   项目组成及建设概况一览表

项目名称

新增占地(hm2)

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情况

主体工程

采空区治理

采空区剥挖

14.5

采空区治理采用主要采用露天剥离的方法剥除采空区煤层,回收残煤20.2万t,采用单斗-卡车工艺,剥除的土石前期堆放至外排土场,后期堆至内排土场。

原有场地待治理

土地复垦工程

剥挖区

14.52

剥除采空区后进行覆土,恢复植被,恢复后植被类型为人工牧草地。

外包基地

0.4

采空区剥挖结束后,拆除地表构筑物,恢复植被,恢复后植被类型为人工牧草地。

外排土场

16.96

表土用于项目覆土,岩土覆土恢复植被,恢复后植被类型为人工牧草地。

储运工程

道路工程

1.55

运输道路为治理区工业场地及剥挖坑至赤凌一级公路之间道路。道路长约1290m,路面宽12m,路基宽13.5m,砂石路面

依托原有

公用工程

工业场地

0.69

工业场地位于剥挖坑东部约120m处,主要功能满足治理工程现场调度、管理及员工生产、生活的要求。场地布置有治理工程综合办公室、浴室、食堂、职工宿舍、给排水及供电设施等,以上设施租用西露天已有建构筑物。

依托原有

维修车间

本项目工程机械维修均依托平庄镇内原有设施

外委

合计

34.1

 

治理区概况

勘查区概况

一、勘查范围

原太平地煤矿采煤形成的采空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范围由18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3.1-2。

表3.1-2 原太平地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坐标表(1980西安坐标系3°带)

点号

直角坐标

地理坐标

X

Y

东经

北纬

1

4655335

40435898

42°01′51”

119°13′33”

2

4655371

40435390

42°01′51”

119°13′11”

3

4655425

40435407

42°01′53”

119°13′12”

4

4655381

40435100

42°01′52”

119°12′59”

5

4655519

40435100

42°01′56”

119°12′59”

6

4655566

40435460

42°01′58”

119°13′14”

7

4655512

40435501

42°01′56”

119°13′16”

8

4655621

40435543

42°02′00”

119°13′18”

9

4655722

40435691

42°02′03”

119°13′24”

10

4655778

40435758

42°02′05”

119°13′27”

11

4655901

40435857

42°02′09”

119°13′31”

12

4655904

40435899

42°02′09”

119°13′33”

13

4655817

40435959

42°02′06”

119°13′36”

14

4655789

40435998

42°02′05”

119°13′38”

15

4655740

40436014

42°02′03”

119°13′38”

16

4655699

40436068

42°02′02”

119°13′40”

17

4655599

40436060

42°01′59”

119°13′40”

18

4655549

40435986

42°01′57”

119°13′37”

面积0.2632km2

二、勘查区与相邻煤矿的关系

原太平地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勘查区南部采矿活动较为频繁,紧邻西露天煤矿,区内小煤窑已全部关闭,矿界清晰,无矿权纠纷。

图3.1-3 勘查区相邻矿权关系图

三、区域地质概况

(一)地层

矿区周边有前震旦系古老的变质岩存在,矿区内沉积地层为白垩系的陆相沉积地层,区域自下而上为九佛堂组、阜新组。含煤地层为九佛堂组的杏园段、阜新组的元宝山段和水泉段。这些地层组成了平庄煤田的含煤层系。

水泉段之上为不整合接触的产状近于水平的新近系中新统的哈尔脑组(N1)和上新统的玄武岩(N2,区域上称为赤峰玄武岩)。哈尔脑组为一套分选较好,胶结较差,层理发育的页岩和砂岩组合。上更新统的玄武岩,区域上多分布于各河流的两岸,形成较高的山脊,具有层状构造及气孔杏仁状构造。

区域上还分布有第四系地层,主要为:

下更新统(Q1):灰绿色砂砾石层及绿泥层,为辉绿岩及玄武岩残坡积的风化产物,多呈带状分布于山角、低洼处,有的覆盖在煤层露头之上,厚度0~19.7m,平均厚10m。

中更新统的赤峰黄土(Q2):区域上大量分布。根据地形差异,其层数和厚度都不一样,多为土黄色和棕红色,土黄色的颗粒较粗,棕红色者为粘土和亚粘土,内含钙质结核,二者互层交替出现,厚度0~30m,平均15m。

上更新统马兰黄土(Q3):为灰黄色黄土,具柱状节理,大孔隙,也含有钙质结核,底层含有砾石及卵石,厚度0~30m,平均15m。

全新统(Q4):为现代的冲洪积砂砾石,主要分布于干河的河床、沟谷之中。

(二)构造

矿区实见的大断层3条,皆为正断层。

⑴ F3断层:为边界斜交正断层,走向N26°E~N40°E,到1700断面以南,走向南北。倾角26°~33°,倾向SE,铅直地层断距大于300m,其下盘即为杏园段。F3在井田内延展3000余m,为区域性大断层,为控矿构造,向南延展不清,向北延展15km以上。

⑵ F1断层:走向N25°E~N60°E,倾向SE,倾角43°~55°,铅直地层断距大于0~90m,南大北小,在3600剖面与F3断层相交。为实见断层。

近年来在山顶玄武岩中,出现一条大裂缝,以N50°E方向延展1000余m,不与露天边缘平行,推断可能是F1盲露头位置。

⑶ F01断层:浅部非工作帮实见,走向N35°E,倾向NW,倾角66°,铅直地层断距10m左右。

新近系小断层,都是一些断距小于10m的层内小断层,延展不远,方向多变,除个别外,都不切穿下伏地层,是由于上覆玄武岩重力作用的结果。

另外,近几年来,在工作帮轴线附近上侏罗系阜新组,出现了几条断距只有几米的断层,均位于辉绿岩顶板以上砂岩、砂泥岩地层中,应是岩层中的节理裂隙在外力作用下贯通而成。

(三)岩浆岩

平庄煤田岩浆活动分为两期,即老新近系侵入辉绿岩及新新近系喷出玄武岩,称为“赤峰玄武岩”。

⑴ 辉绿岩(βμ):黑色致密块状,柱状节理发育,成岩床状平行侵入2煤顶板之上。在3800线以南,距2煤顶板3~5m,在3800线以北,距2煤顶板5~24m。分布于2100~4800线之间,走向长约2.0km,倾向宽约0.7km。最厚点为3900线39-4孔,垂厚80.82m,向四周变薄尖灭。

⑵ 喷出玄武岩(N2β):为新近系上新统喷出的玄武岩熔岩流。在赤峰地区分布广泛,名赤峰玄武岩。岩石为黑褐色及紫灰色,气孔发育,有的被方解石充填,形成杏仁状构造。边缘部分有碎块状及角砾状结构。

玄武岩覆盖于前期地层之上,形成山丘盖帽,分布于4700线以南,一直向南延续到五家煤矿以西。在露天矿延展1700m,宽度230~1040m,平均宽800m,厚度以75-5孔为最厚96.4m,底板有起伏,呈分水岭形。鞍部大致沿3600线在+612标高东西向延伸,向南北两边倾斜。

四、勘查区地质概况

(一)地层

自下而上的地层为:

1、下白垩系九佛堂组杏园段(K1)

该段地层主要由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灰黑色页岩及少量灰白色砂砾岩所组成。灰黑色页岩致密,较坚硬,水平层理发育,页岩内含银杏等植物化石及淡水动物化石。该段厚度不祥,大于405m。

该段上部在4300剖面以北,1煤底板之下18~35m普遍赋存一可采煤层,厚度0.39~3.6m,平均2m左右,共18个见煤点。

2、 下白垩系阜新组元宝山含煤段(K1)

该段厚度97~186m,平均140m,可分为3个小层段。

下部砂岩层段:以灰白色细—中粒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该层段南厚北薄,厚度2~26m。该段组成煤层的底板。

中部含煤层段:含有1、2-1、2等3个煤层,其中1煤及2煤为特厚煤层,2-1煤为薄煤层(仅分布于矿井南部)。煤层之间夹层以灰白色砂岩及灰色泥岩为主,含少量灰白色砾岩,本层段厚50~100m。

上部砂泥岩层段:为灰色砂岩、砂质泥岩,夹1—6个薄煤层,局部可采,本层段厚度45~60m。本层段下部,2煤顶板之上夹有侵入辉绿岩岩床,厚度0~80m。

3、下白垩系阜新组水泉段(K1)

灰绿、棕黄色砂岩、砂砾岩、灰绿色砂岩泥岩互层,以有数层棕色砂砾岩为其特点。砾石成分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石英岩等,砾径一般2~10cm,分选不好,胶结松散。厚30~170m,平均103m左右。

4、 第四系(Q)

勘查区煤层露头处,有沿低洼地区带状分布的下更新统的灰绿色砂砾石层及泥岩层。中更新统的赤峰黄土(Q2)和上更新统的马兰黄土(Q3)都覆盖,厚度都在0~30m之间。

(二)构造

勘查区内有断层1条,F3断层:为边界斜交正断层,走向N26°E-N40°E,到1700断面以南,走向南北。倾角26°-33°,倾向SE,铅直地层断距大于300m,其下盘即为杏园段。F3在井田内延展3000余m,为区域性大断层,为控矿构造,向南延展不清,向北延展15km以上。

五、煤层

区域煤层、煤质

(一)煤层

区域上煤层构造形态弧形单斜。煤层走向在0线以南为N60°E,在0线以北为南北,倾向NW—W,倾角:露天部分27°~12°,南陡北缓,平均20°。深部井22°~12°,平均16°,也是南陡北缓,深部10°左右。2煤、1煤为特厚煤层,全区发育;2-1煤仅分布于南部,为薄煤层。1煤2煤煤层结构非常复杂,一般含有10~20层夹矸,2煤最多由25个分煤层和24个夹矸层组成,常含有2~3层大于1m的大夹矸。大夹矸位置出没不定,不能分层对比。煤层厚度在4200线以南煤层稳定,厚度大,含煤率高,向北含煤性降低。2煤、1煤夹矸层增厚,含煤率降低,特别是2煤,北部出现不可采点。

1、含煤性

本区共有2个可采煤组,即1、2煤组,煤系地层总厚度平均为168m,可采煤层总厚度平均为40.12m,井田含煤系数平均为15.32%,由南至北含煤系数有逐渐增加趋势。

2、煤层

井田煤层赋存于上侏罗系阜新组元宝山段(J35-1),煤层底板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夹薄层泥岩,从其下伏的杏园段中含有植物化石及淡水动物化石上看,杏园组应为内陆湖相沉积,而到元宝山段(J35-1)则逐渐演化为沼泽盆地,形成了1煤、2-1煤和2煤。

(1)1煤

厚度23.75~38.26m,平均32.37m,煤层较稳定,全区可采。结构复杂,夹矸1~26层,夹矸厚度0.35~7.79m。煤层变化规律,南区分叉变薄,北区增厚;浅部薄,深部厚。

(2)2-1煤

分布于井田南区,北区缺失,煤层不稳定,厚度0.09~0.98m,平均0.57m,全区不可采。

(3)2煤

2煤全区分布,厚度1.65~12.94m,平均7.75m, 煤层较稳定,结构复杂,夹矸1-8层,夹矸厚0.06~2.56m。煤层特征见表3.1-3。

表3.1-3 煤层特征表

煤层

厚度(m)

间距

夹矸厚度(m)

最大

最小

平均

最大

最小

层数

2

12.94

1.65

7.75

2.49-18.25

2.56

0.06

1~8

2-1

0.98

0.09

0.57

0.32

0.19

1

0.91-13.6

1

38.26

23.75

32.37

7.79

0.35

1~26

(二)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颜色为黑褐色-黑灰色,油脂光泽,煤岩组分由镜煤、亮煤、暗煤组成,夹丝炭,属半亮型煤,具贝壳状断口或块状断口,视密度ARD:1.28t/m3,透光率PM:48%,煤层中含黄铁矿及方解石等矿物杂质。

2、煤的化学特征

通过精查和生产补勘采样,经辽宁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煤质化验所化验:本区煤层具有挥发分高、中热值发热量、不粘结等特点。

原煤煤质特征见表3.1-4。

表3.1-4 原煤煤质特征表

项 目

1煤

2-1煤

2煤

Mad

%

极值

7.01-18.97

7.52-15.58

6.07-19.32

平均

13.79

10.86

13.07

Ad

%

极值

10.46-25.80

18.61-31.61

13.49-37.39

平均

16.71

20.50

23.44

Vdaf

%

极值

39.84-45.43

41.16-45.43

40.13-47.22

平均

42.98

43.29

43.66

Qb,ad

MJ/kg

极值

18.25-27.89

18.95-23.91

16.91-22.21

平均

21.11

19.72

19.63

Qb,daf

MJ/kg

极值

28.14-32.10

28.81-30.39

27.76-31.77

平均

29.97

29.61

29.23

Sd,t

%

极值

0.14-1.55

1.17-2.25

平均

1.30

1.51

Cdaf

%

极值

71.85-77.57

71.52-73.56

平均

73.86

72.58

Hdaf

%

极值

3.64-5.37

3.64-4.40

平均

4.26

4.10

Ndaf

%

极值

0.92-1.33

1.12-1.62

平均

1.17

1.39

DT

极值

1240-1245

平均

1353

ST

极值

1255-1475

平均

1397

FT

极值

1320-1500

平均

1442

3、商品煤煤质特征。

综合2001-2003年商品煤化验结果,灰份(Ad):21.62%、水份(Mad ):24.87%、挥发份(Vdaf):42.3%、硫份(St,d):1.29%、发热量(Qnet,d):16.19 MJ/kg。详见表3.1-5。

表3.1-5 商品煤质量情况表

年度

销售煤量

万t

灰份

Ad %

水份

Mad %

挥发份

Vdaf %

硫份

St,d %

发热量

Qnet,d MJ/kg

2001

118

20.52

25.11

42.0

1.30

16.49

2002

94.0

21.66

24.83

43.0

1.30

16.12

2003

107.5

22.67

24.67

42.0

1.28

15.95

综合

319.5

21.62

24.87

42.3

1.29

16.19

勘查区煤层、煤质

勘查区煤层为一南宽北窄的三角形,煤层构造形态近似单斜。煤层走向为N80°E,倾向NW,倾角10.5°。

1煤为特厚煤层,全区发育,煤层结构复杂,一般含有10~20层夹矸, 区内煤层含煤率: 1煤平均70%。

根据原精查地质报告煤质分析和生产中所采取的煤样分析资料,煤炭挥发性高、不粘结等特点,煤质牌号确定为二号褐煤(HM2)。

可采煤层特征如下表3.1-6。

表3-6 煤层特征表

煤层

厚度(m)

夹矸

煤层稳定情况

最大

最小

平均

层数

厚度

1

39.40

3.06

11.22

10-20

0.19

稳定

煤的工业分析如下表3.1-7。

表3.1-7 煤质化验成果表

项目

煤层

工业分析

Qb.ad

MJ/kg

St,d

(%)

Pd

(%)

透光率(%)

Mad

Ad

Vdaf

1

7.01-18.97

13.79

10.46-25.80

16.71

39.84-45.43

42.98

18.22-27.85

21.08

1.30

0.004

31

六、回收残煤量

1、计算范围

本次采空治理区范围内参与煤量计算的煤层为1煤。

2、煤量计算

(1)治理区内储量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平庄煤田原太平地村煤矿火区灭火专项初步设计》和《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太平地煤矿老采空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开发利用方案与设计》及本次勘查工作,原太平地煤矿灾害治理区,采空区内资源储量39.02万吨,采空区外围资源储量30.45万吨。计算结果见表3.1-8。

表3.1-8 资源储量估算表

煤层

位置

资源总储量(万t)

回采率

剩余资源储量(万t)

1煤层

CK1采空区内

27.40

70%

8.21

CK2采空区内

102.70

30.81

小计

130.10

39.02

采空区外

30.45

30.45

总计

69.47

②治理区可回收残煤量

表3.1-9 治理工程可回收煤量

采空治理区

治理区范围内查明资源储量(万t)

可回收

煤量合计

储量(333)

可信系数k

回采率(%)

1煤层

采空区内

36.4

0.9

30%

9.8

采空区外

12.1

0.9

95%

10.4

总计

111.9

20.2

主要建设方案

采空区治理工程

一、采空区境界及可回收残煤量

1、采空区境界

设计将勘探范围内采空区划分为一个治理区进行治理,采空治理区境界圈定结果如下:

(图2-2勘查区相邻矿权关系图)北部境界:与北部居民房留取一定的安全距离确定治理区北部的地表境界,并以确定的最终帮坡角下返至1号煤层底板,确定治理区北部深部境界。

东部境界:东北部以煤层隐伏露头为深部境界,并以确定的最终帮坡角上推至地表确定治理区东北部的地表境界;为保证东南部工业场地的安全,与工业场地留取一定的安全距离,确定东南部的地表境界,并以确定的最终帮坡角下返至1号煤层底板,确定治理区的东南部深部境界。

南部境界:南部以勘探界为地表界,并以并以确定的最终帮坡角下返至1号煤层底板,确定治理区的南部深部境界。

西部境界:西部以1号煤层的460水平底板等高线为深部界,并以确定的最终帮坡角上推至地表确定西部的地表境界。

采空治理区地表境界拐点坐标见表3.1-10,采空治理区深部境界拐点坐标见表3.1-11。

表3.1-10 采空治理区地表境界拐点坐标表

序号 坐标

X

Y

B1

4655829.78

40435877.16

B2

4655752.50

40435944.80

B3

4655732.32

40436025.26

B4

4655564.22

40436008.40

B5

4655481.97

40435957.99

B6

4655332.10

40435943.60

B7

4655355.66

40435600.17

B8

4655454.33

40435600.92

B9

4655463.27

40435612.50

B10

4655582.92

40435606.74

B11

4655589.24

40435594.34

B12

4655638.39

40435586.54

B13

4655658.19

40435707.36

表3.1-11 采空治理区底板境界拐点坐标表

序号 坐标

X

Y

S1

4655716.85

40435875.10

S2

4655701.12

40435902.71

S3

4655694.84

40435981.64

S4

4655601.31

40435972.59

S5

4655585.33

40435943.20

S6

4655500.49

40435889.48

S7

4655406.53

40435880.46

S8

4655464.98

40435711.88

S9

4655539.89

40435708.27

S10

4655549.06

40435741.75

S11

4655664.29

40435842.49

S12

4655686.22

40435850.02

采空治理区境界特征见表3.1-12、3.1-13。

表3.1-12 采空治理区地表境界特征表

治理区

地表东西最大长度(km)

地表南北最大长度(km)

最大深度(m)

帮坡角(°)

治理区面积(×104m2)

采空治理区

0.42

0.5

80

28°~37°

14.5

表3.1-13 采空治理区底板境界特征表

治理区

地表东西最大长度(km)

地表南北最大长度(km)

底板界面积(×104m2)

采空治理区

0.27

0.31

4.4

3、剥离量

根据确定的治理区境界,采用水平分层法计算治理区范围内剥离总量为404万m3(已去除原灭火工程剥离量67.06万m3表土,现堆存在外排土场,项目总剥离量为471.06万m3),共回收残煤量为20.2万t。计算结果分别见表3.1-14。

表3.1-14 治理区范围内工程量汇总表

矿井采空治理区

合计

剥离量(万m3)

404

回收残煤量(万t)

20.2

平均剥采比(m3/t)

20

二、治理方法

根据《赤峰市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总体规划》(2015.6)及初步设计确定的治理方法为露天剥离为主,对边帮压覆及深部未治理的采空区进行封堵覆盖为辅的治理方法。治理工艺采用“单斗-卡车工艺”。对于端帮和深部未实施剥挖治理的采空区,在本次治理工程中应对其进行填充、覆盖,其工艺为覆盖工艺。

(一)治理方法比较

房柱式采空区对环境的影响是隐性、持续的。随着时间推移,由于地表的移动与变形,已导致采空区范围内出现地面不同程度沉陷、裂隙塌陷等采空区地质灾害,对各生产煤矿、当地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很大。

煤矿开采形成的“三带”致使地下水向采空区流泄,破坏了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逐渐减少甚至枯竭。同时,导致采空区内淤存大量积水,对地层稳定及周边矿井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井下积聚的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也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隐患、对周围环境形成了隐性危害。

采空区煤层煤尘存在爆炸性危险;同时由于煤层的易自燃属性,含空气的采空区易自燃发火形成火区,采空区自然发火不但导致环境的严重污染,还将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目前治理房柱式采空区的方法主要有充填法和剥离法。充填法主要通过钻孔专用管道向采空区内充入黄泥浆、有机黄土复合胶体、全砂速凝固结浆体等充填材料,以填充采空区;剥离法则是采用露天剥离的方法,挖除回收采空区内煤柱、残煤后回填复垦。

由于老采空区采掘不规范,加之历史久,基本无资料,采空区分布情况不明,顶板基岩赋存不稳定,采用充填法治理房柱式采空区从地面无法准确布置钻孔,同时井下由于煤层不稳定,开拓、开采系统与老采空区联系困难,井下直接与采空区进行管道联通不仅工程量大,且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此外充填法具有工艺复杂,费用高,速度慢、充入的浆体脱水后对矿井生产易造成安全影响等因素,更无法对采空区内压覆煤量进行回收。

露天剥离方法可对房柱式采空区的压覆煤炭资源量进行回收,能从根本上解决遗留煤柱在矿压作用下大面积顶板突发跨落引发的采空区灾害问题,消除井下残煤自燃发火导致的污染环境问题。而且,以露天剥离方式对灾害治理区进行残煤回收后,通过整治土地再造良田,原有的丘陵地段变为平地;通过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可以彻底改善水环境;通过绿化措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灾害治理区周边生态环境。同时,采用剥离法工程实施安全、速度快、易于吸收社会化力量,与周边现有生产矿井易于协调,影响小。

(二)推荐治理方法

经过实地调查,矿区各煤矿采空灾害治理区为丘陵地貌,耕种条件差,适宜进行露天剥离和生态恢复建设,故本总体规划主要采用露天剥离的方式进行采空区灾害治理。但由于各矿是生产矿井,有些治理区附近有正在生产的井巷工程,按《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要求,重要建(构)筑物与采掘场地表境界的安全距离,当开采深度小于200m时,安全距离不宜小于最大开采深度,当开采深度大于200m时,安全距离不宜小于200m,因此按正在利用的井筒位置预留出安全距离之后,有些采空区不能全部通过露天剥离的方式进行治理,同时对于较深的采空区,从技术经济等条件不适合采用露天剥离方式进行治理。

对于不进行露天剥离方式治理的采空区,对其地表出现的地表塌陷、地表裂隙等,利用剥离物或粘土填充措施。如果较深的采空区必须进行治理时,应采取其他合理有效方式方法,如重要建筑物下的注浆充填治理、大面积采空区的崩落治理等。采用非剥离方式治理采空区的方案在具体设计时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三、治理工程

项目治理区面积较小,设计不对治理区进行分区。划为一个治理区进行治理。拉沟位置沿着治理区南部的西露天煤矿北端帮拉沟,向北推进。

根据剥离物物理力学性质与其埋藏条件,依照采掘设备规格,设计确定剥离高度10m,水平分层划分台阶,残煤台阶水平划分台阶,台阶高度为10m。根据本治理区的煤层实际赋存情况,新水平降深方式采用沿煤层顶板分层降深。

剥离台阶最小工作平盘要素见表3.1-15。

表3.1-15 剥离工作平盘要素表

符号

符号意义

单位

要素值

H

台阶高度

m

10

A

剥挖带宽度

m

12

α

台阶坡面角

°

70

Lb

爆堆伸出距离

m

5

T1

安全距离

m

3

T2

坡底安全距离

m

3

T

运输通道宽度

m

12

Bmin

最小工作平盘宽度

m

35

项目采剥过程

(一)剥离方式

1、表土剥离

该治理区表土层土质松软,不需爆破可直接挖掘,设计采用1.5m3液压挖掘机采装,20t自卸卡车运输。剥离方式采用全段高端工作面、之字走行、水平装车作业方式,12m采掘带宽一次采掘完成。

表土台阶最小工作平盘宽度由采掘带宽,平盘道路占用宽度、辅助设施占用宽度及距台阶破顶与坡底线安全距离等构成。设计最小工作平盘宽度为35m。

2、岩层剥离

剥离方式与表土台阶基本一致,设计采用端工作面、之字走行、水平装车作业方式,12m采掘带宽一次采掘完成。

最小工作平盘宽度由采掘带宽,平盘道路占用宽度、辅助设施占用宽度及距台阶破顶线安全距离等构成。设计最小工作平盘宽度为35m。

剥离运输通道采用工作帮移动坑线。自卸卡车自剥离工作面经工作平盘运输通道至工作帮移动坑线,经地面矿山公路去外排土场排弃,排弃土石时按土层分层分区堆放,待土地复垦时按剥挖顺序逆序分层回填。待可以内排时,部分剥离物经端帮运输道路运至内排土场进行排弃。

流程为:端工作面采装剥离物至自卸卡车,经运输道路到排土场排弃。顶部台阶高度大于10m时,不超过2m则用推土机降段,超过2m时分为两个台阶开采。煤层顶部剥离台阶随煤层的起伏会出现一定的台阶超高或降低,降低的情况可维持正常推进。超高时,为了保持剥离台阶10m则会出现小三角台阶,这样仍需推土机或装载机降段,处理的方法为:上部台阶推开一定宽度(35m以上)后用推土机(装载机)堆起,然后用装载机或液压铲进行装车。

(二)煤炭回收方法

1、煤层开采方法

根据推荐的工艺设备规格与类型,结合煤层赋存条件,水平划分台阶,台阶高度为不大于10m。设计采用1.5m3单斗(液压)铲采装,20t自卸卡车运输,采煤方法采用全段高端工作面、之字走行水平装车作业方式。

煤层台阶最小工作平盘宽度及要素构成与岩石台阶一致。

2、煤层露煤及选采

本治理区可采煤层由两个煤层构成,为了提高煤层的回采率,设计选用T-220履带式推土机与ZL50轮式前装机等必要的辅助设备等配合主采设备选采。

利用液压挖掘机下挖进行煤岩分层选采,由推土机或前装机辅助清理煤层顶底板,前装机也可辅助装车。

(三)矿山运输

治理区在不同生产时期随着工作帮的推进及开拓方式的变化,其运输系统的构成也不同。现对治理工程第一年开拓运输系统叙述如下:

1、剥离运输系统

剥离物由1.5m3液压挖掘机装载,20t卡车运输,运输系统如下:

治理区内的土、岩采用自卸卡车由各水平工作线经移动坑线,运至外排土场进行排弃。

其剥离物的运输系统为:

工作面—平盘道路—出入沟—地面运输道路—外排土场

2、残煤的运输系统

治理区的回采残煤经坑内采煤工作面装入运煤卡车,经坑内移动坑线、地面运煤公路外运至马架子储煤场。

残煤的运输系统:残煤回采工作面——工作帮折返坑线——西侧端帮运输平盘——地面运煤道路——马架子储煤场。

3、运输量

根据治理进度计划安排,治理准备期末剥离和采煤运输量见表3.1-16。

表3.1-16 治理区剥离和采煤运输量表

生产时期

原煤量

剥离量(万m3)

(万t)

表土

岩土

合计

准备期(0.5a)

0

24

31

55

治理期第一年

0

53

125

178

治理期第二年

20.2

51

120

171

合 计

20.2

128

276

404

(四)穿爆工程

本治理区地层抗压强度变化较大,考虑到提高治理工程的铲装效率,本设计设穿爆环节。为了对采空区充分治理,本治理工程北部与一些地面建筑的安全距离按照采深留设,如进行穿爆工程,安全距离不足。故该在治理区北部不进行穿爆工程,采取机械破碎的方式进行开采。

依据选定的工艺设备,设计决定采用垂直穿孔爆破方式,进行岩层松动爆破,根据本矿煤层特征,煤层不爆破。岩层爆破选用CS100L型潜孔钻机作为本工程的穿孔设备。

(五)排土场

本项目剥离物前期外排,后期内排。根据治理区周边地形特点及近距离排土的要求,设计一处外排土场,位于治理区的西南侧,其中表土排放至排土场的北部,岩土排放至排土场的南部。排土场拐点坐标见表3.1-17。

表3.1-17 外排土场境界拐点坐标表 1980年西安

序号 坐标 

X

Y

P1

4655180.28

40435104.13

P2

4654652.25

40435103.62

P3

4654653.02

40434703.13

P4

4654779.96

40434698.10

P5

4654904.94

40434794.08

P6

4655038.92

40434806.63

P7

4655171.82

40434918.22

1、排土场技术参数

(1)排弃方式

自卸卡车—推土机排土方法。

自卸卡车排土场由推土机推排,排土台阶为水平分层,采用边缘式排弃。根据排弃物性质、气候条件,卡车尽量靠近台阶坡顶线卸载,残留部分由推土机推下。排土台阶坡顶面做成不小于3%的反坡,坡顶处由推土机推成高度不低于车轮直径2/5的安全车挡。

(2)排土参数

①排土段高

治理区所排物料由地表黄土与各种岩石构成,考虑排土作业安全、排土线数目、排土工作面数量及排土能力等要求,排土段高设计取为20m。

②排土台阶坡面角

排土台阶根据排弃物料的组成,结合临近类似矿山的实际情况,设计台阶坡面角取为33°,排土场整体帮坡角取18°。

③最小排土工作平盘宽度及要素构成

平盘排土作业采用边缘排土与场地排土相结合的排土方式,其最小排土工作平盘宽度由落石滚落安全距离宽度、卸载宽度、汽车长度、调车宽度、道路通行宽度、卸载边缘安全距离等构成,最小平盘宽度为50m。

外排土作业技术参数表见表3.1-18。

表3.1-18 排土作业技术参数表

符 号

符号意义

要素值

H

排土台阶高度

20

α

排土台阶坡面角

33º

F

安全挡堤

5m

T

路面宽

25m

G

大块滑落距离

20m

Bmin

最小排土工作平盘

50m

④排土场容积

Ⅰ、 外排土场

外排土场面积16.96×104m2,台阶高度20m,最大排弃高度20m,排土场现标高在532.5m—548.9m,最终排弃标高590m,现在外排土场已经堆存表土0.6706Mm3,项目还需排弃表土1.28Mm3,排弃岩土1.45Mm3,按1.05的松散系数、1.1的备用系数,外排土场需要容积为3.15Mm3,该表土排土场容积为3.2Mm3,满足排弃需求。

Ⅱ、内排土场

内排土场台阶高度20m,最大排弃高度80m,最终排弃标高540m,排弃剥离物1.31Mm3,按1.05的松散系数、1.1的备用系数,内排土场需要容积为1.31Mm3。通过测算,内排土场容积为2.55Mm3,因此内排土场可以满足需求。

2、排土计划

根据治理进度计划和剥离工程发展,本次设计以年度为单位编制了排土场排弃进度计划,见表3.1-19。

表3.1-19 项目排土计划表

时期

外排土场(104m3)

内排土场(104m3)

合计(104m3)

累计(104m3)

准备期

55

0

55

55

治理期第一年

178

0

178

233

治理期第二年

40

131

171

404

合 计

273

131

404

四、采场防排水及地下水控制

1、采场地下水涌水量

据调查,项目区南侧紧邻西露天露天采场,西露天现正在进行封场治理工程,西露天采坑标高在+311.4m—+714m之间,西露天采坑内现状无地下涌水出现。西露天西部采区正在由瑞安公司进行深度开采,开采方式为井工开采,标高在+350m水平,对地下涌水进行疏干处理。本项目治理区在+460m水平,故项目在施工期无地下涌水产生。

2、采场排水

采场排水采用坑底贮水排水方式。在坑底最低处设集水坑,安装排水泵进行排水。

排水系统:由集水坑底安装潜水电泵,在端帮敷设一条正常排水管路和一条暴雨排水管路。正常降雨通过排水管路排至地表储水池;暴雨时期通过排水管路将水直接排至治理区东北侧的河沟内。

3、采空区积水的排水

治理区范围内存有大量的采空区;治理过程中,应对到界位置已揭露的采空区使用泥浆砌护封闭,同时对采坑坑底的集水坑加宽、加深,增加其储水能力,防止雨季时地表汇水汇入采空区内。

五、防洪工程

老哈河支流哈尔脑干河流经治理区的中部通过,旱季干涸无水,只在雨季有少量汇水流过。由此势必导致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期间无法满足行洪要求,因此只能在非汛期完成灾害治理工程开挖及回填,并完成土堤填筑,以确保灾害治理工程实施后能满足河道行洪要求。建设单位于2017年10月做了《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原太平地村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专项防洪工程》,并取得赤峰市元宝山区水利局批复。批复见附件一。

本次防洪工程的任务是:在赤峰市元宝山区原太平地村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回填至设计河底高程后筑堤,灾害治理工程的实施在非汛期,施工期为第一年汛期结束后至第二个汛期来临前对采空区河道进行剥挖、回填、筑堤。

该治理工程范围自采空区西边界与河道交汇处(4655593.540,435532.575)至采空区东边界与河道交汇处(4655656.496,436070.018)止,对568m河段进行防洪工程设计。

(一)工程规模

本次专项防洪工程工程等级为Ⅳ级。该治理工程范围起点自采空区西边界与河道交汇处(4655593.540,435532.575)至采空区东边界与河道交汇处(4655656.496,436070.018)止,对568m河段进行防洪工程设计。本设计沿河道左右岸各布设一条堤防,左岸堤防起始于河道桩号0+200处,终止于河道桩号河道0+568,设计长度375m,右岸堤防起始于河道桩号0+000处,终止于河道桩号0+550处,设计长度530m。按标准过洪流量拓宽,左岸保持原堤线,河道中心线右移,河道平均拓宽平均40m,设计河道底宽75m。堤防起点、终点与现状堤防、土坡衔接时采取1:10坡度进行平顺链接。设计堤距95.5m,设计堤高为4.3m,堤顶路面0.2m。工程布置简图见下图。

图3.1-4 防洪工程平面布置简图

(二)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1、防洪标准及工程级别

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GB20197-2015),本次设计防洪标准选20年一遇,校核防洪标准选取50年一遇,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工程为Ⅳ级。

2、工程布置

(1)防洪堤工程

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左岸新建堤防长375m,右岸新建堤防长530m。

(2)新建堤防防护工程:左、右岸新建堤防防护,主要是对堤顶、临水坡面、坡脚进行防护。堤防起点、终点与现状堤防、土坡衔接时采取1:10坡度进行平顺链接。

3、主要建筑物

本次防洪工程主要是新建堤防、堤防护砌和护脚组成。

(1)堤防

新建堤防:新建防洪堤形式为斜坡土堤断面形式为梯型。顶宽5m,内外边坡1:2.5。堤身采用梯形断面均质土堤。土堤内外边坡均为1:2.5。筑堤土料岩性为低液限粘土,堤防压实度不应小于0.92。

(2)堤防护砌

新建堤防护砌:5m宽堤顶用20cm厚泥结石铺筑。

临水坡:采用30cm厚格宾网石笼防护,15cm砂砾垫层和450 g/m2土工布,背水坡为草皮护坡。坡脚处为5.0m长、30cm厚格宾网石笼防护,下设15cm砂砾垫层和450 g/m2土工布。

(3)堤顶

堤顶宽度5m,采用泥结石路面。厚度20cm。路面排水比降为1%;路肩石采用C20预制混凝土块结构,每15m设一个排水孔,孔径11cm。

4、堤基处理

采空区开挖后,按照筑堤填筑标准进行堤基回填,回填土料为砂性土,相对密度不小于0.65,确保基础满足工程承载力要求。堤基处理为矩形换填,底宽和顶宽均为31.5m。堤基处理两侧综合治理回填土方应与堤基处理换填同时进行。

5、土石方

主要工程量为筑堤土方填筑55762m3,基础换填1140300 m3,砌石4282 m3,土工布9747.2 m2。该工程工程量详见表3.1-20。

表3.1-20 工程量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

数量

1.1

堤防工程

 

1.1.1

右岸堤防530m

 

1.1.1.1

土堤填筑

m3

31800.00

1.1.1.2

砂砾石护坡垫层

m3

856.00

1.1.1.3

格宾网石笼护坡厚30cm

m3

1712.00

1.1.1.4

格宾网石笼护底厚30cm

m3

795.00

1.1.1.5

背水面草皮护坡

m2

5708.00

1.1.1.6

泥结石路面20cm

m2

2650.00

1.1.1.7

复合土工布(450 g/m2)

m2

5708.30

1.1.1.8

C20预制混凝土路缘石(0.5*0.5*0.7)

m3

148.40

1.1.1.9

PVC排水管DN110

m

18.00

1.1.2

左岸堤防375m

 

1.1.2.1

土堤填筑

m3

22500.00

1.1.2.2

砂砾石护坡垫层

m3

606.00

1.1.2.3

格宾网石笼护坡厚30cm

m3

1212.00

1.1.2.4

格宾网石笼护底厚30cm

m3

563.00

1.1.2.5

背水面草皮护坡

m2

4039.00

1.1.2.6

泥结石路面20cm

m2

1875.00

1.1.2.7

复合土工布(450 g/m2)

m2

4038.90

1.1.2.8

C20预制混凝土路缘石(0.5*0.5*0.7)

m3

105.00

1.1.2.9

PVC排水管DN110

m

12.50

1.2

基础填筑工程

 

1.2.1

左右岸基础填筑

 

1.2.1.1

砂砾石基础换填

m3

1140300.00

五、施工设备

治理区施工期施工设备见下表。

表3.1-20 项目采、运、排主要设备数量表

序号

编号

设备名称

性能与规格

单位

数量

1

剥离设备

自营

外包

合计

2

1

液压挖掘机

斗容1.5m3

4

4

3

2

自卸汽车

载重20t

13

13

4

3

钻 机

CS100L

1

1

6

5

轮式前装机

ZL50

1

1

7

残煤采选设备

8

1

液压挖掘机

斗容1.5m3

1

1

9

2

矿用自卸汽车

载重20t

2

2

10

3

履带式推土机

T-220

1

1

11

4

轮式前装机

ZL50

1

1

12

排土设备

13

1

履带式推土机

T-220

1

1

14

地面生产系统

15

1

轮式前装机

ZL50

2

2

16

辅助设备

17

2

加油车

载重10t

1

1

18

道路修筑及养护

19

1

平路机

PQ190

1

1

土地复垦工程

一、工程设计

赤峰市太平地环境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复垦区面积由已损毁土地、拟损毁土地和永久建设用地组成。其中拟损毁土地包括挖掘区(占地面积14.50hm2);已损毁土地包括外排土场(占地面积16.96hm2),其中表土排土场占地面积6.13hm2;永久性建设用地为工业场地(占地0.69hm2)、外包基地(占地0.40hm2)和交通道路(占地面积1.55hm2)。因此本环境治理项目损毁土地总面积为34.10hm2。

本项目中复垦区范围内的土地除工业场地和交通道路留续使用外,全部进行复垦,因此本环境治理项目土地复垦责任范围为31.86hm2。挖掘区、外排土场、表土排土场和外包基地复垦为人工牧草地。复垦后的土地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的作用下,土壤质量将会逐步提高,植被覆盖率达到复垦标准,使复垦后的用地符合当地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标准。复垦前与复垦后的土地复垦结构调整表3.1-21。

表3.1-21 赤峰市太平地环境治理工程土地复垦结构调整表 ( hm2)

序号

损毁土地分区

损毁土地面积

损毁地类

复垦分区

复垦面积

复垦土地类型

1

挖掘区

14.50

天然牧草地其他草地

挖掘区

14.50

人工牧草地

2

外排土场

16.96

工矿用地

外排土场

16.96

人工牧草地

(1)

表土排土场

6.13

工矿用地

表土排土场

6.13

人工牧草地

3

外包基地

0.40

工矿用地

外包基地

0.40

人工牧草地

二、土地复垦方案设计

赤峰市太平地环境治理工程治理期为2年,管护监测期为3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此期间将会有很大的变化。根据项目区土地损毁程度分析结果,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并借鉴其他建设项目损毁土地的复垦情况,对赤峰市太平地环境治理工程损毁区提出如下复垦方案。

1、挖掘区复垦工程方案

赤峰市太平地环境治理工程挖掘区占地面积14.50hm2,损毁土地类型为天然牧草地和其他草地。对挖掘区进行部分回填。对挖掘区进行土方压实、覆土改造和恢复植被等措施。根据挖掘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挖掘区复垦为人工牧草地。

(1)挖掘区表层土壤是土地复垦时进行再种植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妥善就近储存并与底土分别堆放(为防止表土被风刮走,利用沙袋进行维护),防止岩石混入使土质恶化,尽可能做到回填保持原有的土壤结构,以利种植。土壤剥离表土30cm,表土分层就近集中堆放表土存放区。待挖掘区施工结束后将表土进行覆土,尽量保持原有土壤结构,以恢复种植。

(2)挖掘区的工程技术措施

对挖掘区进行部分回填后,对土地进行平整,平整深度为0.50m,平整工程量为72500m3。挖掘区剥离的土层条件好、有机质含量较低,待挖掘区施工结束后进行回填覆土。其中覆土厚度0.30m。

表3.1-22 挖掘区土地平整和覆土工程量

复垦单元

面积(hm2)

平整(m3)

覆土规格

覆土量(m3)

挖掘区

14.50

72500

0.3m

43500

(3)挖掘区生态恢复措施

在工程结束后,根据挖掘区土地形状、周边地形条件及占地类型,对挖掘区土地进行土地平整、覆盖表土改造的基础上,植物措施设计遵循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的原则,挖掘区复垦为人工牧草地。复垦总面积为14.50hm2。

① 立地条件为土地平整、覆土后的挖掘区;

② 种草设计:草种选择:蒙古冰草和披碱草。

表3.1-23 挖掘区种草技术指标

复垦区

复垦面积

(hm2)

草 种

种植

方式

播深(cm)

种苗

等级

播种量(kg/hm2)

总需种量(kg)

挖掘区

14.50

蒙古

冰草

1.5:1

2-3

一级

种子

11.25

163.13

披碱草

混 播

7.50

108.75

③种子与播种

种子在播种前必须清洗,并做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检查使其达到播种品质标准要求。根据赤峰市元宝山区的气象条件,应选择在雨季进行播种,有助种子的发芽率。

④管理利用

出苗后雨季可适当追肥、第二年对缺苗段进行补播,同时要采取必要的抚育措施。

⑤病虫害防治

在牧草整个生长期,如有病虫鼠害,要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和药物进行防治。

⑥管护

项目区管护年限为3年,管护主要是根据种植植被后当年和第二年。牧草在苗期根系不够发达,遇旱则严重影响生长发育,有条件的地方,在出现旱象时应及时灌溉。牧草在苗期对肥的需求量不多,一般不需要施肥。但当出现明显的缺素症状时,亦应及时追施。

⑦监测

为保证复垦质量,拟采取随机调查样方的方法对复垦效果进行监测。

2、外排土场复垦工程方案

(1)外排土场工程设计

本生态治理工程将剥离物排弃到外排土场,根据地形地势,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选择在挖据区南部,利用相邻露天煤矿形成的采坑作为外排土场。外排土场占地面积16.96hm2,最终边坡角18°。

排土过程平台形成是逐层堆垫、逐步压实的过程,排土过程中注意对土壤粗细粒径的合理搭配,减少后期非均匀沉降,增强平台稳定性。具体做法是采取土石混排-粘土-砂壤-表土层从下至上分层排弃,既保证了土壤水分的入渗,防止地表径流形成,又保证了土壤的通透性,易于植物生长。

平台堆垫过程中利用剥离深层粘性土壤在平台周围修筑挡土墙。待平台基本形成以后,首先用大型推土机推平、压实,然后进行分区分块,之后进行表土覆盖。排土场修整后,对排土场平台进行整平和覆土,根据外排土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外排土场复垦为人工牧草地。

外排土场恢复植被前,对外排土场表面进行整平和覆土。对土地进行平整,平整深度为0.50m,平整工程量为84800m3。对外排土场进行覆土,其中覆土厚度0.30m,覆土量为50880m3。

表3.1-24 外排土场土地平整和覆土工程量

编号

面积(hm2)

平整(m3)

覆土规格

覆土量(m3)

外排土场

16.96

84800

0.3m

50880

2)外排土场生态恢复措施

在工程结束后,对外排土场土地进行土地平整、覆盖表土改造的基础上,植物措施设计遵循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的原则,外排土场复垦为人工牧草地。

① 立地条件为土地平整、覆土后的外排土场;

② 种草设计草种选择:蒙古冰草、披碱草。

表3.1-25 外排土场种草技术指标

复垦

单元

复垦

面积

(hm2)

草 种

种植

方式

播深(cm)

种苗

等级

播种量(kg/hm2)

总需种量(kg)

外排土场

16.96

蒙古

冰草

1.5:1

2-3

一级

种子

11.25

190.80

披碱草

混 播

7.5

127.20

④种子与播种

种子在播种前必须清洗,并做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检查使其达到播种品质标准要求。根据赤峰市元宝山区的气象条件,应选择在雨季进行播种,有助种子的发芽率。

⑤管理利用

出苗后雨季可适当追肥、第二年对缺苗段进行补播,同时要采取必要的抚育措施。

⑥病虫害防治

在牧草整个生长期,如有病虫鼠害,要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和药物进行防治。

⑦管护

项目区管护年限为3年,管护主要是根据种植植被后当年和第二年。牧草在苗期根系不够发达,遇旱则严重影响生长发育,有条件的地方,在出现旱象时应及时灌溉。牧草在苗期对肥的需求量不多,一般不需要施肥。但当出现明显的缺素症状时,亦应及时追施。

⑧监测

为保证复垦质量,拟采取随机调查样方的方法对复垦效果进行监测。

3、表土排土场复垦工程方案

(1)表土排土场工程设计

①表土清运

为满足环境治理工程结束后复垦所需,将外排土场北部一部分做为表土排土场。表土排土场占地面积为6.13hm2.。环境治理工程结束后,将表土存放区的表土清运至挖掘区等复垦区进行覆土。

②平整土地

在环境治理工程结束后,将表土堆放区清运后,对表土存放场地进行土地平整,平整深度为0.50m,然后对表土存放区采取条播草籽恢复植被的复垦措施。复垦后的土地利用类型为人工牧草地。

表3.1-26 表土排土场土地平整工程量

复垦单元

面积(hm2)

平整(m3)

表土排土场

6.13

30650

(2)表土排土场生态恢复措施

在工程结束后,对表土排土场土地进行土地平整改造的基础上,植物措施设计遵循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的原则,表土排土场复垦为人工牧草地。复垦总面积为6.13hm2。

① 立地条件为土地平整后的表土排土场。

② 种草设计草种选择:蒙古冰草、披碱草。

表3.1-27 表土排土场平台种草技术指标

复垦

单元

复垦

面积

(hm2)

草 种

种植

方式

播深(cm)

种苗

等级

播种量(kg/hm2)

总需种量(kg)

表土

排土场

6.13

蒙古

冰草

1.5:1

2-3

一级

种子

11.25

68.96

披碱草

混 播

.7.5

45.98

③种子与播种

种子在播种前必须清洗,并做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检查使其达到播种品质标准要求。根据赤峰市元宝山区的气象条件,应选择在雨季进行播种,有助种子的发芽率。

④管理利用

出苗后雨季可适当追肥、第二年对缺苗段进行补播,同时要采取必要的抚育措施。

⑤病虫害防治

在牧草整个生长期,如有病虫鼠害,要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和药物进行防治。

⑥管护

项目区管护年限为3年,管护主要是根据种植植被后当年和第二年。牧草在苗期根系不够发达,遇旱则严重影响生长发育,有条件的地方,在出现旱象时应及时灌溉。牧草在苗期对肥的需求量不多,一般不需要施肥。但当出现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