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5 2017年8月23日 本版编辑/李宝发 美术编辑/吕攀峰 有我 助学: 做孩子的灯塔,照亮前行的路 7 年时间,泊头市“爱心工程”通过 7 届活动资助家庭贫困大学生 756 名, 共发放资助金302.4万元。目前,第八 届“爱心工程”活动正在对提出申请的 学生进行资格审核,审核结束后,资助 金将及时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 泊头市绿色助学NGO也是一个 以资助贫困大学生为主的爱心组织, 他们的爱心就像是一股暖流,送更多 贫困学子跨进大学的校门,实现了人 生梦想。 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的宋同学签 约我国一家国有集团,目前在美国攻 读博士学位;就读于清华大学的马同 学在学校举办的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 名,还受邀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观摩 ……绿色助学NGO执行人李先生激 动地说,每位受助学子的成长都让志 愿者们感到骄傲和欣慰。 泊头市绿色助学NGO由当地4 个爱心企业发起,现已有更多的企业 和爱心人士加入,不但有稳定、雄厚的 爱心资金,还有一支高素质的志愿者 队伍,负责对受助学生进行精神关爱、 思想引导和跟踪帮扶。该组织不仅关 心受助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还由大 学延伸到学生参加工作直至结婚成 家。截至目前,该组织已经资助了沧 州118名大学生和一名初中生,辐射沧 州市 13 个县(市、区)。受助学生分别 就读或已毕业于全国 70 多所大学。 在泊头,像绿色助学NGO这样的 爱心组织还有很多,如三井公司、民政 局福彩中心、卫计局、团市委、总工会等 都有各自的爱心公益组织在开展爱心 助学活动,就像一座座灯塔,照亮了贫 困学子们前进的道路。 济困: 爱心扶贫济困,帮助弱者渡难关 一个13岁的孩子生命垂危,因爱 心得到救治。 2016 年夏天,泊头市金梦圆爱心 联合会成员窦亮亮从某村医处得知, 泊头市四营乡刘道口村村民刘五洲 13 岁的儿子患有恶性右胫骨上端骨肉 瘤,病情复发并恶化,在治疗期间花光 家中积蓄,家里还欠下7万余元债务。 金梦圆爱心联合会了解情况后,64名 爱心志愿者募集善款12万余元,并帮 刘五洲一家联系医院给孩子治病。 这只是金梦圆爱心联合会爱心公 益活动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泊头市金梦圆爱心联合 会自2014年11月成立以来,以关爱弱 势群体、保护大运河为主要职责,先后 开展了慰问特困家庭、资助贫困大学 生、圆梦儿童微心愿、捐赠衣服、义务植 树、义卖等丰富多彩的爱心活动,截至 目前已慰问了61个特困家庭,资助了 两名患重病儿童和 11 名贫困大学生。 扶危济困,奉献爱心。如今,在泊 头这座温暖的小城,有爱心公益协会、 蓝丝带文化公益组织、圆梦爱心社等 十几家爱心组织,他们一直用实际行 动、用爱心搭建着善的桥梁、捐赠生活 物资,帮助很多贫困家庭渡过了难关。 助残: 激发生活信心,引导自强自立 小手轻轻抚摸,小嘴儿低声呢喃, 脸上不时露出笑容,偶尔抬头看一眼 爱心人士,他们会欣喜并略显吃力地 说: “谢谢阿姨叔叔。” “我很难想象这些可爱的孩子是 残疾儿童,看到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睛, 听到他们说出谢谢,眼泪会在我们的 眼窝里打转……”读书社负责人赵红 云动情地说。 今年3月份,泊头读书社的爱心人 士带着精心挑选的 800 余册图书和期 刊,到泊头特殊教育学校进行爱心捐 助。泊头读书社成立于2009年7月25 日,一直遵循着“倡导文明风尚,传播健 康生活”的理念,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 到几十人,多年来坚持开展关注残疾 人、举办公益讲座、学雷锋等爱心活动。 还有泊头自强会、残疾人俱乐部 等爱心组织。在泊头,很多志愿者身 为残障人士,也一直在关心着其他残 障人士的生产生活。他们身残志坚, 虽然身体不便,却都有着一颗热爱生 活、追求自强自立的心,并以自身的言 行与奋斗,帮助引领受助者重新树立 起生活的信心,自强自立,让泊头这座 小城更加温暖和温馨。 圆梦: 小小“微心愿”,汇聚爱的暖流 点滴爱心也能汇成爱的暖流。 去年冬天,泊头市金话筒教育“小 雨点·微爱心”志愿者们慰问某学校的 贫困孩子。 “我问一个小姑娘,有什么心愿需 要实现。她听后,满脸喜悦,小手摩挲 着衣角,怯怯地说,‘阿姨,我的心愿并 没有写在心愿卡上,我的心愿会实现 吗?’我好奇地问,‘这么好的机会,你 就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梦想得到一 个文具礼盒吗?’”志愿者李老师回忆 说,还没等她说完,那个受助的小姑娘 就吞吞吐吐地说,“我只是,我只是 ……我只是想给爸爸添一件棉衣。” “当时,我再也不忍心听下去了, 像变戏法儿一样拿出一件成年人穿的 棉衣。”李老师说,那是一个很柔弱、很 乖巧的小女孩。经了解,她的爸爸得 了强直性脊柱炎,走路靠拄着双拐慢 慢挪,脖子也不能转动。她的妈妈受 不了家庭的贫困,在她很小时就离开 了。年仅 9 岁,她已是家里的小小“顶 梁柱”,洗衣做饭,样样上手。但是孩 子并没有觉得生活多么艰辛,反而因 为能在泊头市里上学感到很快乐。 像这样的“微心愿”爱心活动,在 泊头还开展了很多回。共青团泊头市 委、泊头市妇联以及爱心公社、梨城爱 心等多个单位部门及爱心组织,一直 以这样的活动帮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实 现各自的“微心愿”,让贫困孩子们感 受着来自身边的温暖。 黄文霞,华北油田第一采油 厂输油作业区站退休女工。34 年的工作中,她把青春和汗水挥 洒在岗位上;28年的家庭生活 中,她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 儿媳、好女儿,秉承中华民族孝 道,侍奉公婆、父母、大伯(公公 的大哥 )5 位老人,演绎了大孝大 爱的人间真情。 黄文霞刚刚年过五旬,看上 去比同龄人显老。但聊起对这 个大家庭的付出,她总说自己还 年轻。 1988年结婚至今,瘦弱的黄 文霞挑起了打理三个家庭的重 担,一条穿越大半个油田矿区的 三角形路线,成了她每天“不可 改变”的生活轨迹,特别是在照 顾 5 位老人的 7 年间。 黄文霞 84 岁的婆婆因患有 动脉硬化闭塞症,先后做过3次 大手术; 84 岁的公爹心脏做了支 架手术;92岁的大伯瘫痪在床, 每天给大伯接屎接尿、擦洗身 体,成了她的生活常态。今年的 大年初三,黄文霞卧床7年的母 亲在黄文霞等人的精心呵护中, 安详地走完了人生之路。 黄文霞丈夫的大伯一生经 历了两次短暂的婚姻,膝下无儿 无女。2015年,大伯因一场重病 卧床不起,吃喝拉撒就都在床上 了。黄文霞接下了照顾大伯的 重担,每天像照顾小孩子那样照 顾大伯。饭熟了,一边侍候公婆 吃饭,一边给大伯喂饭;每天坚 持给大伯翻身、洗澡,从未让瘫 痪的大伯长过褥疮。 黄文霞公婆家的老小区住 着80多户人家,说起她的孝敬和 照顾瘫痪大伯的孝心善举,大家 都是赞不绝口。 黄文霞 84 岁的公爹曾是任 丘市公安战线的一员,为保护油 田人员和财产安全做出了积极 贡献。黄文霞说,“老人这一代 为‘油地和谐’付出了许多。如 今,他们老了,我作为油田员工 和老人的儿媳,在这么有意义的 家庭里生活是我的荣幸,孝敬长 辈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 务。” 黄文霞的好,婆婆更是记在 心里,逢人便讲:“文霞有孝心, 整天围着我们几个老人忙,自己 连件像样的衣服也舍不得买,把 钱都花在我们身上了……” 黄文霞则时常夸赞自己照 顾的这些老人。 “老人们都站在别人的角度 考虑问题:在婆家,公婆时常嘱 咐我不要只照顾这边,要回去看 看父母;而到了娘家,父母则常 嘱咐我,婆家老人多,赶快回去 吧。”黄文霞说,是因为有着和谐 良好的家风,她才能在孝老敬老 的过程中做得那么好。 (省文明办供稿) “别着急,等亮绿灯再走。” 自柏乡县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来,每逢星期一,该县各个 路口都可以看到创城文明志愿者的身影。在交警的带领下,志愿 者们戴着小红帽,身穿小马甲,手握小红旗,规范引导过往行人文 明出行本报驻邢台记者卢玉辉、通讯员瑞芳/摄 小善积大善,小爱聚大爱。 在以“鸭梨之乡”而知名的泊头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 却通过一个个看似微小却又无比珍贵的善举,让家庭贫困的孩子看到希望,让 遭遇意外的家庭渡过难关,让身体残障的人实现梦想…… 他们就是泊头市热衷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们,他们让爱从个人传播到家庭, 从家庭传播到社会,凝聚起一股股感动人心的爱的暖流。 通讯员 田志锋 尚宇杰 张立梅 本报驻沧州记者 李家伟 等亮绿灯再走 石油女工黄文霞: 大孝大爱诠释好家风

爱的暖流滋润 - hebnews.cnyzdsb.hebnews.cn/pc/paper/att/201708/23/91236bb1-a... · 今年3月份,泊头读书社的爱心人 士带着精心挑选的800余册图书和期 刊,到泊头特殊教育学校进行爱心捐

  • Upload
    others

  • View
    2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爱的暖流滋润 - hebnews.cnyzdsb.hebnews.cn/pc/paper/att/201708/23/91236bb1-a... · 今年3月份,泊头读书社的爱心人 士带着精心挑选的800余册图书和期 刊,到泊头特殊教育学校进行爱心捐

052017年8月23日 本版编辑/李宝发 美术编辑/吕攀峰

有我

助学:做孩子的灯塔,照亮前行的路

7年时间,泊头市“爱心工程”通过

7届活动资助家庭贫困大学生756名,

共发放资助金302.4万元。目前,第八

届“爱心工程”活动正在对提出申请的

学生进行资格审核,审核结束后,资助

金将及时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

泊头市绿色助学 NGO 也是一个

以资助贫困大学生为主的爱心组织,

他们的爱心就像是一股暖流,送更多

贫困学子跨进大学的校门,实现了人

生梦想。

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的宋同学签

约我国一家国有集团,目前在美国攻

读博士学位;就读于清华大学的马同

学在学校举办的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

名,还受邀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观摩

……绿色助学 NGO 执行人李先生激

动地说,每位受助学子的成长都让志

愿者们感到骄傲和欣慰。

泊头市绿色助学 NGO 由当地 4

个爱心企业发起,现已有更多的企业

和爱心人士加入,不但有稳定、雄厚的

爱心资金,还有一支高素质的志愿者

队伍,负责对受助学生进行精神关爱、

思想引导和跟踪帮扶。该组织不仅关

心受助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还由大

学延伸到学生参加工作直至结婚成

家。截至目前,该组织已经资助了沧

州118名大学生和一名初中生,辐射沧

州市13个县(市、区)。受助学生分别

就读或已毕业于全国70多所大学。

在泊头,像绿色助学NGO这样的

爱心组织还有很多,如三井公司、民政

局福彩中心、卫计局、团市委、总工会等

都有各自的爱心公益组织在开展爱心

助学活动,就像一座座灯塔,照亮了贫

困学子们前进的道路。

济困:爱心扶贫济困,帮助弱者渡难关

一个13岁的孩子生命垂危,因爱

心得到救治。

2016 年夏天,泊头市金梦圆爱心

联合会成员窦亮亮从某村医处得知,

泊头市四营乡刘道口村村民刘五洲13

岁的儿子患有恶性右胫骨上端骨肉

瘤,病情复发并恶化,在治疗期间花光

家中积蓄,家里还欠下7万余元债务。

金梦圆爱心联合会了解情况后,64名

爱心志愿者募集善款12万余元,并帮

刘五洲一家联系医院给孩子治病。

这只是金梦圆爱心联合会爱心公

益活动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泊头市金梦圆爱心联合

会自2014年11月成立以来,以关爱弱

势群体、保护大运河为主要职责,先后

开展了慰问特困家庭、资助贫困大学

生、圆梦儿童微心愿、捐赠衣服、义务植

树、义卖等丰富多彩的爱心活动,截至

目前已慰问了61个特困家庭,资助了

两名患重病儿童和11名贫困大学生。

扶危济困,奉献爱心。如今,在泊

头这座温暖的小城,有爱心公益协会、

蓝丝带文化公益组织、圆梦爱心社等

十几家爱心组织,他们一直用实际行

动、用爱心搭建着善的桥梁、捐赠生活

物资,帮助很多贫困家庭渡过了难关。

助残:激发生活信心,引导自强自立

小手轻轻抚摸,小嘴儿低声呢喃,

脸上不时露出笑容,偶尔抬头看一眼

爱心人士,他们会欣喜并略显吃力地

说:“谢谢阿姨叔叔。”

“我很难想象这些可爱的孩子是

残疾儿童,看到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睛,

听到他们说出谢谢,眼泪会在我们的

眼窝里打转……”读书社负责人赵红

云动情地说。

今年3月份,泊头读书社的爱心人

士带着精心挑选的800余册图书和期

刊,到泊头特殊教育学校进行爱心捐

助。泊头读书社成立于2009年7月25

日,一直遵循着“倡导文明风尚,传播健

康生活”的理念,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

到几十人,多年来坚持开展关注残疾

人、举办公益讲座、学雷锋等爱心活动。

还有泊头自强会、残疾人俱乐部

等爱心组织。在泊头,很多志愿者身

为残障人士,也一直在关心着其他残

障人士的生产生活。他们身残志坚,

虽然身体不便,却都有着一颗热爱生

活、追求自强自立的心,并以自身的言

行与奋斗,帮助引领受助者重新树立

起生活的信心,自强自立,让泊头这座

小城更加温暖和温馨。

圆梦:小小“微心愿”,汇聚爱的暖流

点滴爱心也能汇成爱的暖流。

去年冬天,泊头市金话筒教育“小

雨点·微爱心”志愿者们慰问某学校的

贫困孩子。

“我问一个小姑娘,有什么心愿需

要实现。她听后,满脸喜悦,小手摩挲

着衣角,怯怯地说,‘阿姨,我的心愿并

没有写在心愿卡上,我的心愿会实现

吗?’我好奇地问,‘这么好的机会,你

就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梦想得到一

个文具礼盒吗?’”志愿者李老师回忆

说,还没等她说完,那个受助的小姑娘

就吞吞吐吐地说,“我只是,我只是

……我只是想给爸爸添一件棉衣。”

“当时,我再也不忍心听下去了,

像变戏法儿一样拿出一件成年人穿的

棉衣。”李老师说,那是一个很柔弱、很

乖巧的小女孩。经了解,她的爸爸得

了强直性脊柱炎,走路靠拄着双拐慢

慢挪,脖子也不能转动。她的妈妈受

不了家庭的贫困,在她很小时就离开

了。年仅9岁,她已是家里的小小“顶

梁柱”,洗衣做饭,样样上手。但是孩

子并没有觉得生活多么艰辛,反而因

为能在泊头市里上学感到很快乐。

像这样的“微心愿”爱心活动,在

泊头还开展了很多回。共青团泊头市

委、泊头市妇联以及爱心公社、梨城爱

心等多个单位部门及爱心组织,一直

以这样的活动帮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实

现各自的“微心愿”,让贫困孩子们感

受着来自身边的温暖。

黄文霞,华北油田第一采油

厂输油作业区站退休女工。34

年的工作中,她把青春和汗水挥

洒在岗位上;28 年的家庭生活

中,她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

儿媳、好女儿,秉承中华民族孝

道,侍奉公婆、父母、大伯(公公

的大哥)5位老人,演绎了大孝大

爱的人间真情。

黄文霞刚刚年过五旬,看上

去比同龄人显老。但聊起对这

个大家庭的付出,她总说自己还

年轻。

1988年结婚至今,瘦弱的黄

文霞挑起了打理三个家庭的重

担,一条穿越大半个油田矿区的

三角形路线,成了她每天“不可

改变”的生活轨迹,特别是在照

顾5位老人的7年间。

黄文霞84岁的婆婆因患有

动脉硬化闭塞症,先后做过3次

大手术;84岁的公爹心脏做了支

架手术;92 岁的大伯瘫痪在床,

每天给大伯接屎接尿、擦洗身

体,成了她的生活常态。今年的

大年初三,黄文霞卧床7年的母

亲在黄文霞等人的精心呵护中,

安详地走完了人生之路。

黄文霞丈夫的大伯一生经

历了两次短暂的婚姻,膝下无儿

无女。2015年,大伯因一场重病

卧床不起,吃喝拉撒就都在床上

了。黄文霞接下了照顾大伯的

重担,每天像照顾小孩子那样照

顾大伯。饭熟了,一边侍候公婆

吃饭,一边给大伯喂饭;每天坚

持给大伯翻身、洗澡,从未让瘫

痪的大伯长过褥疮。

黄文霞公婆家的老小区住

着80多户人家,说起她的孝敬和

照顾瘫痪大伯的孝心善举,大家

都是赞不绝口。

黄文霞84岁的公爹曾是任

丘市公安战线的一员,为保护油

田人员和财产安全做出了积极

贡献。黄文霞说,“老人这一代

为‘油地和谐’付出了许多。如

今,他们老了,我作为油田员工

和老人的儿媳,在这么有意义的

家庭里生活是我的荣幸,孝敬长

辈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

务。”

黄文霞的好,婆婆更是记在

心里,逢人便讲:“文霞有孝心,

整天围着我们几个老人忙,自己

连件像样的衣服也舍不得买,把

钱都花在我们身上了……”

黄文霞则时常夸赞自己照

顾的这些老人。

“老人们都站在别人的角度

考虑问题:在婆家,公婆时常嘱

咐我不要只照顾这边,要回去看

看父母;而到了娘家,父母则常

嘱咐我,婆家老人多,赶快回去

吧。”黄文霞说,是因为有着和谐

良好的家风,她才能在孝老敬老

的过程中做得那么好。

(省文明办供稿)

“别着急,等亮绿灯再走。”

自柏乡县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来,每逢星期一,该县各个

路口都可以看到创城文明志愿者的身影。在交警的带领下,志愿

者们戴着小红帽,身穿小马甲,手握小红旗,规范引导过往行人文

明出行。

本报驻邢台记者卢玉辉、通讯员瑞芳/摄

爱的暖流滋润﹃梨乡﹄泊头

小善积大善,小爱聚大爱。

在以“鸭梨之乡”而知名的泊头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

却通过一个个看似微小却又无比珍贵的善举,让家庭贫困的孩子看到希望,让

遭遇意外的家庭渡过难关,让身体残障的人实现梦想……

他们就是泊头市热衷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们,他们让爱从个人传播到家庭,

从家庭传播到社会,凝聚起一股股感动人心的爱的暖流。

通讯员 田志锋 尚宇杰 张立梅 本报驻沧州记者 李家伟

等亮绿灯再走

石油女工黄文霞:

大孝大爱诠释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