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Content1第一章 ........................................................ 1-1 一、定義 ............................................................................ 17 二、案主 ............................................................................ 18 三、助人情境要件 .......................................................... 110 四、社會工作與慈善事業之差異 .................................. 112 五、目標 .......................................................................... 113 六、功能 .......................................................................... 114 七、方法分類 .................................................................. 115 八、社會工作實施方法的演進 ...................................... 117 九、社會工作實務模式 .................................................. 127 十、助人關係 .................................................................. 128 十一、社會工作員具備之知識 ...................................... 129 十二、社會工作才能 ...................................................... 130 十三、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的技巧 .................................. 131 十四、社會工作的法定義務 .......................................... 131 十五、社會工作員的角色 .............................................. 133 十六、專業 ...................................................................... 135 十七、社會工作的價值體系 .......................................... 136 十八、社會工作倫理 ...................................................... 137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Content〈1〉

第一章 緒  論 ........................................................ 1-1

一、定義............................................................................ 1-7

二、案主............................................................................ 1-8

三、助人情境要件.......................................................... 1-10

四、社會工作與慈善事業之差異.................................. 1-12

五、目標.......................................................................... 1-13

六、功能.......................................................................... 1-14

七、方法分類.................................................................. 1-15

八、社會工作實施方法的演進...................................... 1-17

九、社會工作實務模式.................................................. 1-27

十、助人關係.................................................................. 1-28

十一、社會工作員具備之知識...................................... 1-29

十二、社會工作才能...................................................... 1-30

十三、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的技巧.................................. 1-31

十四、社會工作的法定義務.......................................... 1-31

十五、社會工作員的角色.............................................. 1-33

十六、專業...................................................................... 1-35

十七、社會工作的價值體系.......................................... 1-36

十八、社會工作倫理...................................................... 1-37

Page 2: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Content〈2〉

十九、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與倫理.................................. 1-44

二十、社會工作倫理的困境.......................................... 1-46

二一、專業倫理判斷...................................................... 1-47

二二、專業倫理兩難...................................................... 1-49

二三、保密...................................................................... 1-53

二四、社會正義與均等.................................................. 1-56

二五、專業與工作團隊.................................................. 1-57

二六、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21 世紀的社會工作 ..... 1-61

二七、社會工作與現代社會思想.................................. 1-63

二八、後現代社會工作.................................................. 1-67

二九、後福利社會的社會工作處境.............................. 1-72

第二章 歷史發展 ........................................................ 2-1

一、緣起............................................................................ 2-5

二、英國伊莉莎白濟貧法................................................ 2-5

三、德國漢堡制與愛爾伯福制........................................ 2-8

四、英美之慈善組織會社................................................ 2-9

五、英美之睦鄰組織運動.............................................. 2-10

六、社會安全制度.......................................................... 2-13

七、蘭尼委員報告.......................................................... 2-15

八、中國社會工作的發展.............................................. 2-17

九、臺灣社會工作員制度的起源與發展 ...................... 2-22

Page 3: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Content〈3〉

十、開業社會工作問題.................................................. 2-23

十一、社會工作證照制度與演進.................................. 2-28

十二、多元文化觀點的社會工作.................................. 2-30

第三章 實務方法 ........................................................ 3-1

一、需求估量.................................................................... 3-5

二、評估............................................................................ 3-8

三、服務步驟.................................................................. 3-10

四、訂定助人契約.......................................................... 3-13

五、轉介(案).............................................................. 3-14

六、結案.......................................................................... 3-16

七、案主自我察覺.......................................................... 3-20

八、賦權.......................................................................... 3-28

九、倡導.......................................................................... 3-30

十、自我肯定訓練.......................................................... 3-33

十一、認知重建.............................................................. 3-34

十二、社會資源的運用.................................................. 3-36

十三、建立社會支持網絡分析...................................... 3-37

第四章 直接服務社會個案工作......................... 4-1

一、定義............................................................................ 4-5

二、起源發展.................................................................... 4-5

三、特性............................................................................ 4-6

Page 4: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Content〈4〉

四、過程............................................................................ 4-6

五、理論派別.................................................................. 4-11

六、社會個案工作的折衷主義...................................... 4-64

七、專業會談.................................................................. 4-66

八、記錄.......................................................................... 4-72

九、建立助人專業關係.................................................. 4-73

十、情感轉移和情感反轉移.......................................... 4-76

十一、家庭生態圖與族譜圖.......................................... 4-79

十二、個案管理.............................................................. 4-83

第五章 直接服務社會團體工作......................... 5-1

一、定義............................................................................ 5-5

二、歷史發展.................................................................... 5-5

三、目的............................................................................ 5-8

四、團體發展階段............................................................ 5-9

五、團體的種類.............................................................. 5-11

六、理論.......................................................................... 5-16

七、模型.......................................................................... 5-21

八、實施步驟.................................................................. 5-25

九、組織團體.................................................................. 5-27

十、團體結構.................................................................. 5-31

十一、注意事項.............................................................. 5-31

Page 5: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Content〈5〉

十二、團體工作者的角色.............................................. 5-36

十三、實施技術.............................................................. 5-37

第六章 直接服務社區工作與社區照顧 ........... 6-1

一、定義............................................................................ 6-6

二、組成要素.................................................................... 6-6

三、分類............................................................................ 6-7

四、功能............................................................................ 6-7

五、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 6-8

六、工作途徑.................................................................. 6-11

七、理論.......................................................................... 6-12

八、實務理論模式.......................................................... 6-13

九、模型.......................................................................... 6-16

十、社會行動.................................................................. 6-18

十一、實施步驟.............................................................. 6-21

十二、工作項目.............................................................. 6-23

十三、臺灣社區工作共同面臨的問題.......................... 6-24

十四、社區治理觀點的社會工作模式.......................... 6-24

十五、建構社區資源網絡.............................................. 6-26

十六、社區意識.............................................................. 6-29

十七、社區人力資源...................................................... 6-31

十八、社區工作者在賦權中的角色.............................. 6-32

Page 6: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Content〈6〉

十九、社區照顧.............................................................. 6-33

二十、社區總體營造...................................................... 6-39

二一、六星計畫.............................................................. 6-40

第七章 間接服務 ........................................................ 7-1

一、社會工作督導............................................................ 7-4

二、社會工作諮詢............................................................ 7-7

三、社會工作行政.......................................................... 7-10

四、社會工作教育.......................................................... 7-14

五、社會工作研究.......................................................... 7-17

六、社會工作管理.......................................................... 7-25

第八章 社會工作實務 ............................................... 8-1

一、兒童社會工作............................................................ 8-4

二、家庭社會工作.......................................................... 8-25

三、老人社會工作.......................................................... 8-33

四、企業社會工作.......................................................... 8-44

五、學校社會工作.......................................................... 8-50

六、矯治社會工作.......................................................... 8-57

第九章 志願服務與民間社會工作......................... 9-1

一、定義............................................................................ 9-4

二、各類相關名詞............................................................ 9-4

三、志願服務人員和專業社工人員之差異 .................... 9-5

Page 7: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Content〈7〉

四、特性............................................................................ 9-6

五、志願服務對社會福利的貢獻.................................... 9-6

六、志願服務人員倫理守則............................................ 9-7

七、志工的權利與義務.................................................... 9-8

八、志工的角色................................................................ 9-9

九、志工的動機................................................................ 9-9

十、有效激勵志工動機.................................................. 9-10

十一、志工管理.............................................................. 9-10

第十章 非營利組織.................................................. 10-1

一、定義.......................................................................... 10-4

二、分類.......................................................................... 10-4

三、特性.......................................................................... 10-5

四、臺灣非營利組織的分類.......................................... 10-5

五、臺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 10-6

六、角色與功能.............................................................. 10-7

七、董事會...................................................................... 10-8

八、發展階段................................................................ 10-11

九、倫理守則................................................................ 10-11

十、管理方法................................................................ 10-12

十一、發展趨勢............................................................ 10-12

十二、面臨問題............................................................ 10-14

Page 8: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Content〈8〉

十三、未來改進做法.................................................... 10-14

第十一章 社會福利.................................................. 11-1

一、社會福利.................................................................. 11-4

二、福利國家.................................................................. 11-8

三、福利社會.................................................................. 11-9

四、福利社區................................................................ 11-12

附錄一 名詞解釋 ...................................................... 12-1

附錄二 相關法規 ...................................................... 13-1

、社會工作師法.......................................................... 13-3

、社會工作師法施行細則.......................................... 13-9

、社區發展工作綱要................................................ 13-11

、社區營造條例(草案)........................................ 13-14

、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推動方案........................ 13-18

附錄三 精選試題 ...................................................... 14-1

附錄四 歷屆試題暨解答......................................... 15-1

Page 9: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第一章 緒 論 1-3

一、定義

助人專業服務活動,以協助社會各成員及單位恢復或增進社會功能。

二、案主

協助之焦點,產生求助行為,必要時予以轉介。

三、助人情境要件

案主。 社會工作者。

機構與設施。 干預行動。

專業關係。

四、社會工作與慈善事業之差異

基本觀念不同:權利義務相對人道、同情。

工作方法不同:講究專業方法相對憑個人主觀、偏好。

工作範圍不同:全體社會成員相對少數不幸者。

合作方式不同:國際合作相對各自為政。

人員參與不同:全員參與相對部分人服務。

功能不同:恢復、預防、發展三合一相對於恢復單一功能。

五、目標

目標 1:增強人們解決問題、抗衡與發展的能量。

目標 2:連結人與環境體系,以獲得資源、服務與機會。

目標 3:促進環境體系有效與人性的運作來提供人們資源與服務。

目標 4:發展與促進社會政策。

六、功能

恢復功能。預防功能。發展功能。

七、方法分類

社會工作的直接服務方法:

社會個案工作。社會團體工作。社區工作。

社會工作的間接服務方法:

社會立法與社會工作行政。 社會工作研究。

社會工作諮詢。 社會工作督導。

社會工作教育。 社會工作管理。

Page 10: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1-4 社會工作

八、社會工作實施方法的演進

歷史演進:1910 年代個案工作,1920 年代後出現團體工作,1930 年

代後增加社區組織。

實施內容:由傳統方法發展為綜融實施取向,以至專精實施取向。

九、社會工作實務模式

專業模式。科層模式。承諾的/激進的實務模式。

十、助人關係

影響因素分別是:

相互缺乏了解。

對其他文化採負面態度。

機會運用的差異。

社會與文化期望的衝突。

低社經地位案主少有價值感且不易改變。

性別。

其他因素。

十一、社會工作員具備之知識

人類行為的了解。臨床心理。統整性的知識。

十二、社會工作才能

分析。教導。估量。

十三、社會工作專業人員技巧

認知技巧。 行政技巧。

人際技巧。 決策技巧。

運用並管理資源技巧。

十四、社會工作的法定義務

照顧的義務。 尊重隱私的義務。

保密的義務。 告知的義務。

報告的義務。 提出警告的義務。

十五、社會工作員的角色

使能者。 中介人。

倡導者。 行動者。

調解者。 協商者。

教育者。 促動者。

Page 11: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第一章 緒 論 1-5

協調者。 研究者。

團體催化員。 公眾發言人。

十六、專業

特質論:系統理論、權威、社區認可、倫理守則及文化。

過程論:由有工作上的需要發展到成熟的專業。

權力論:具高度權威性。

十七、社會工作的價值體系

對人、對社會及對社會工作有不同的價值觀。

十八、社會工作倫理

對案主的倫理。 對同事的倫理。

對機構的倫理。 對專業人員的倫理。

對社會工作專業的倫理。 對社會整體的倫理。

十九、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與倫理

二十、社會工作倫理的困境

決策困境。結構困境。

二一、專業倫理判斷

充分了解法定義務。

確實了解社會工作的基本價值與倫理。

明確界定倫理與法律的運用。

二二、專業倫理兩難

處置目標與法律、規則或政策有所衝突的問題。

社工員面對案主之誠信或保密問題。

與同事關係方面的問題。

有限資源的分配問題。

與法律訴訟有關之問題。

二三、保密

為避免社會工作者違反保密原則,應:

訂定明文契約。 了解自己的性格。

要求機構訂定保密規定。 專業組織明訂保密守則指引。

取得法律認可。 改變媒體的觀念。

二四、社會正義與均等

堅守原則:

Page 12: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1-6 社會工作

平等分配。 需求強度。

弱勢優先。 貢獻多寡。

二五、專業與工作團隊

專業團隊模式:

多專業團隊模式。專業間團隊模式。跨專業團隊模式。

二六、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21 世紀的社會工作

二七、社會工作與現代社會思想

個人主義。 集體主義。

人道主義。 多元主義。

社區主義。

二八、後現代社會工作

二九、後福利社會的社會工作處境

多元主義。 參與。

績效。 去專業化。

短期僱用。

Page 13: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第一章 緒 論 1-7

一、定義

社會工作(Social Work)是一門助人專業,是幫助人、提供社會服

務、推動社會福利政策及改革社會的。莫勒斯與西佛(Morales &Sheafor, 1998)認為對人提供照顧(Caring)、治療(Curing)與改

變社會(Changing The Society)是社會工作者存在的三個主要使命或

宗旨(3C's)。1982 年美國社會工作人員協會(NASW)將社會工作

明確地界定為:社會工作專業在於提供人性且有效的社會服務給個人

、家庭、團體、社區與社會,藉此,社會功能得以增強,生活品質得

以改善。

Skidmore(2000)定義為:社會工作係一種藝術、一種科學及一

種助人的專業。透過社會工作實務,幫助人們解決個人、團體及社

會問題,以減少人際關係的困擾,並使人生過得更豐盛。

社會工作師法(1997)第 2 條明指: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家庭、

團體、社區,促進、發展或恢復其社會功能,謀求其福利的專業。

由此可知,社會工作是一項助人的專業活動,是以提供社會服務(

Social Services)為主。而社會服務的定義,依卡恩(Alfred J. Kahn)的看法,社會服務是達成下列三個目標的活動:

增強與修補個人與家庭角色扮演的功能。

提供一種新的制度設計,以協助、發展與社會化家庭變遷下的角色。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會功能的能量,以及創造有利於達成目標的社會條件的一種專業活動

。從上述定義可見:

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活動。

社會工作清楚地規範社會工作服務的案主體系(Client Systems),包括個人、團體(包括家庭或家戶、組織)、社區(包括鄰里、

大社會)。

社會工作的焦點在於「人與環境」的互動,幫助個人、團體、社區

Page 14: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1-8 社會工作

增強或恢復其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

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社會經驗裏達

成滿意關係的活動。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社會經驗是指個人、團體、社

區與社會體系間的互動關係。而滿意的關係,其實就是角色履行(

Role Performance)無障礙。因此,社會功能包含以下三個內涵:

與他人建立正向的關係。

滿意的生活角色扮演。

有自我價值感。

二、案主

案主(Client)是指社會工作者協助活動的焦點,可以是一個個人、

家庭、團體、社區、機構或制度,甚至是一個大的體系。在法律領域

裏,案主被稱為「當事人」。案主尋求社會工作的協助,通常有一定

的行為模式。總括來說,案主有五種類型:

自己認知有需求或問題,主動求助且被接受。

自己認知他人或體系有需求或問題,而求助社會工作者且被接受。

本人沒有求助,但社會工作者認為其已威脅或阻礙他人的社會功能

,例如:疏忽兒童的父母。

他機構轉介來的強制性或非自願性案主,例如:少年法庭轉介來的

保護管束少年,或家事法庭轉來的離婚配偶。

自己認知有需求或問題,但找錯機構,例如:單親媽媽要求社會工

作者幫她徵婚。

到機構求助的人,未必能稱之為案主,必須經過接案社會工作者評估

合格的求助者(或稱申請人)才能成為案主。那些申請人(Applicant)、被轉介者,或非自願性案主(Involuntary Client)屬於潛在案主

(Potential Client)。即使案主合乎機構服務的資格要件,也不一定

要由機構給予協助,因為資源的考量、關注焦點的考量都可能將案主

排除在機構案主名單之外。所以,真正的案主是必須簽訂服務契約(

Contracting)。由此可知,接案(Intake)不一定是申請人成為案主

身分的開始,簽訂助人契約才是案主身分的真正確立。

求助行為(Help-Seeking Behavior)是指一個人或體系有需求或有問

題時,向他人求助的過程。此求助行為模式具備文化異質性,案主意

識到問題或危機是個人的與社會的事件,以及本土的與專業的助人者

Page 15: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第一章 緒 論 1-9

的共存。求助者的次文化在求助模型中扮演重要角色。一般而言,求

助模型有以下四個要素:

案主定義與了解問題的經驗是產生求助行為的第一步:

有些案主所面對的情境是客觀的,例如:身心障礙、失業、家庭

失和、被強暴等。但是,文化在這客觀事實中占有很大的決定性

,例如:家中有精神病人不想被別人知道;失業是丟臉的事,不

該求助他人;家庭失和是家務事,不可外揚;被強暴讓人家知道

以後怎麼嫁得出去。如果案主及其家人有這樣的認知,案主不可

能求助。

通常影響案主認知最大的變數是他人,特別是重要他人(或顯著

他人)(Significant Others),例如:配偶、父母、子女。當人

們被顯著他人視為是案主時,就有高度的可能成為案主。

案主所生存的社會,有一套認定什麼是問題或困難的「認知圖」

(Cognitive Map),這圖像被同文化的社區成員所共享,形成其

解釋事物的準則,因此,案主對問題的認知可能與專業助人工作

者有很大的差距,例如:美國的亞洲移民對兒童管教的認知與美

國白人有很大的差別,「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會被

白人社會工作者認知為兒童虐待。

案主對問題的語意評估:案主認知自己有問題需要解決,問題意識

伴隨著種種社會壓力,驅使案主有接受協助的動力。但是,案主所

表達出來的問題是什麼,受到語言標籤與口語溝通的影響,例如:

有父母將子女吵鬧不好管教,當作是八字不合,加以毒打,或送人

收養,無意間已觸犯兒童及少年福利法。這種對問題的解讀不同,

發生在族群差異上最為明顯,不同族群對身體的看法不同,對疾病

的語意表達也不同。無論如何,回歸到案主的社會脈絡才能真正理

解案主對問題的語意評量。

問題解決的本土策略:

在初民社會最早就有求助的活動存在,現代的都市社區也不例外

,每個人遇到問題時最常見的解決方式是依賴行外解釋與非正式

諮詢的引導。行外解釋是指非專業的經驗式對問題的看法,例如

:在案主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中,有人曾有過相近的問

題,這些行外人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時會提供「偏方」給案主。

Page 16: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1-10 社會工作

非正式的諮詢者來自非正式的社會支持網絡(Informal SocialSupporting Network ), 又 稱 「 初級 支 持網 絡」 ( PrimarySupporting Network),是指家人、朋友、親戚、鄰居、同事、

教友等。這些人提供的建議可能包括節食、運動、信教、打官司

、忠告等。非正式諮詢提供的解決策略包括四個層面:對問題

的解釋;評估;轉介;本土處置。尤其在沒有正式支持體

系的社區,既沒有社會工作機構,也沒醫院或學校,本土助人提

供者的協助就很重要了。本土助人提供者也可能是社區中正式體

系的一環,例如:長老、廟祝、街坊組織等,其擁有社區所賦予

的法定裁判權,調解或仲裁婚姻、家庭、健康等事務,即使在現

代都市社區,專業助人工作者也只扮演最後的協助者。專業社會

工作人力絕對比不上本土的助人者的數量,專業社會工作者往往

是最後的手段。

文化敏感的問題解決:

指當專業助人者成為解決案主問題的最後手段時,專業助人者一

定要保有文化的敏感度。文化敏感是指以文化為基礎的溝通方式

,問題評估與文化價值相結合,使用本土資源,體會家庭角色的

複雜微妙,家庭或同輩的輩分與地位、聲望的體察,及行為模式

的理解等內涵。亦即站在案主的參考架構了解案主的人與環境。

社會工作者必須試著了解案主日復一日的家居、工作、社區生活

體驗。相信「他們的文化」與「我們的文化」都是一樣具有影響

行為的力量,千萬不要以「我們的文化」強加在他人身上。社會

工作者的文化一方面是來自「專業的次文化」,另一方面是個人

的社會史或傳記史,例如:出身白領階級的社會工作者面對低收

入家庭的案主時,文化敏感就是非常重要的思考。

三、助人情境要件

構成社會工作助人情境的基本要件有五項,分別是:

案主(Client):

又稱「當事人」、「福利受益者」或「福利使用者」,亦即是社會工

作服務的對象。案主依其來源可分為:

自願案主:指有難題之個人、家庭或小團體自動自發要求社工人員

協助。

Page 17: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第一章 緒 論 1-11

非自願案主:指有難題之個人、家庭、社團等並非主動要求社工人

員協助,而是由政府法院或有權力之機關要求其尋求社會工作之協

助,例如:受刑犯、假釋少年、酗酒、毒癮之患者等等。

社會工作者(Social Worker):

又稱「助人者」(Helper)或「社會福利專家」(Social WelfareSpecialist),是指受僱於公私立社會福利機構或設施中從事社會服

務的人。通常,社會工作者是專業的助人者,異於一般從事社會服

務的自願工作者。

要成為一位合格的社會工作者必須具備社會工作證照、專業教育背

景、受社會工作倫理約束,是社會工作師公會的成員,以社會工作

為職業生涯者。

機構與設施(Institution or Facilities):

是指社會工作服務提供的所在地,可能是工作場所、學校、鄰里社

區、醫院、住宅中心或治療室。社會工作員在此場所內與案主一起

工作,以改變案主的行為或解決問題。在此一場所中的設備、生態

環境,形成一種助人的結構、界限、符號意義、規範與路徑,以引

導互動的行為趨向。

所以,生態環境是產生助人關係的動力之一部分。而社會工作的機

構與設施包括設備、人力、規範、目標,以及保守的社會福利理念

等,都是影響社會工作服務成效的重要元素。

所謂「變遷媒體」(Change Agent)包括任何個人、團體、組織、

機構,其被賦予職責去改變個人、家庭、團體、社區,以及社會。

所以,社會工作機構與設施,實構成社會工作服務的主體。

干預行動(Intervention):

社會工作機構與社會工作者為了達成任務所投注的變遷努力,是為

社會工作干預行動。其實,也就是社會工作的過程中所進行的一切

活動,包括為案主所認可與建立契約、界定問題、建立工作目標,

以及執行改變的計畫。

通常,一個問題情境並非僅靠一套干預行動即可解決;有時候,需

要透過好幾套方案與活動才能達成一個社會工作的目標。總之,社

會工作干預行動是社會工作機構或社會工作者針對案主需求所採行

的一切服務過程。

Page 18: 第一章 緒 論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AH101108.pdf · 發展一種制度形式的新活動,以支持複雜城市中的個人、家庭與團 體。 另常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社

1-12 社會工作

除了以上四個助人情境中的主要體系外,構成社會工作助人情境內各體

系間維繫的力量,應歸功於「關係」的建立。

專業關係(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

專業關係有異於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其差別在於:

專業關係是為專業目的而建立,人際關係可能以自身的滿足為目標

,而專業關係是為了其所計畫之改變目標而建立。

專業關係的形成不以社會工作自身的利益為前提,而人際關係的建

立可能站在一己私利為出發點。

專業關係的形成立基於客觀與自我了解,工作者可以被允許跳出個

人的問題與情緒需求,而敏感地面對案主的需求。然而,人際關係

則涉及較多的主觀情緒與偏好。也就是說,在專業關係的建立過程

中,有袪除個人偏見的必要。

四、社會工作與慈善事業之差異

社會工作係源自慈善事業,但卻與慈善事業內涵大不相同。主要相異

點如下所述:

基本觀念不同:

昔日的慈善事業是以財物施捨、貧病傷殘救助或失業無依者的服務

為主,其出發點多是基於個人同情心、人道觀念、宗教信仰,服務

內容但憑主觀與自由,不承認受助者具備要求救助的權利,也不承

認社會對受助者有提供服務的義務和責任。

反觀,近代社會工作認為人人有生存權、工作權、有個人尊嚴,社

會對每一個人的生存與生活具有保障與扶助義務,國家更應保障與

扶助人民。對於不幸者提供各項服務是國家和社會基於保障個人尊

嚴與生活,履行其應盡的義務,個人針對不幸者提供捐助與服務,

也是盡社會一份子的責任。

工作方法不同:

以往慈善事業之基本觀念出自個人意願與自由,認為人人皆可做,

不講究工作方法。

反觀,現代社會工作應用科學知識與方法,摒除個人主觀。

工作範圍不同:

以往慈善事業出於個人意願,服務對象為社會上少數不幸之人,由

於個人偏好或一己偏見服務少數人。屬消極救助;少數個人或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