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73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 王照宇 十六、十七世纪书画鉴藏家专题 十六、十七世纪的中国无论从思想变迁、文艺创作、商业发展等方面来讲,都呈现出活跃的气象。书画 作品作为传统的“可宝之物”成为公、私收藏的首选。书画收藏风气之盛也造就了许多杰出的书画鉴藏家。 本期专题着重研究明代中晚期集创作与鉴藏于一体的文徵明父子及少有人知的清初鉴藏家王鹏,通过他们 的事迹管窥此时期鉴藏之兴盛。 ·史论评 CHINESE PAINTING & CALLIGRAPHY 明嘉靖、万历年间(1530—1605),古代书 画作品大量涌入江南地区的太湖一隅,鉴藏家 群体和书画掮客们频频参与书画交易活动,他 们不仅在书画藏品上留下了大量的题识文字, 而且刊行了数量极为丰富的鉴藏著述,形成了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比较成熟固定的品 鉴思路与述评概念。文徵明(1470—1559)和他 的儿子文彭(1498—1573)、文嘉(1501—1583) 就是其中的卓异代表,其父子三人在书画鉴定 方面都堪为“具眼”。 从“书画鉴藏”的视角研究文徵明,故宫博 物院肖燕翼①、中央美术学院博士陈怡勋以及南 京艺术学院博士黄朋着力尤多②,其重点在于研 究文氏的代笔问题,虽也着眼于鉴藏的视角,但 是都显得不够充分,如文家的书画收藏情况和 鉴定特点等都显得不够深入。有明一代,文徵明 就有“大法眼”和“具眼”之称,万历年间著名书 画鉴藏家詹景凤(1532—1602)曾在其《东图玄 览》一书中记载了这么一段对话: 项(元汴)因谓余,今天下谁具双眼者? 王氏二美(按:即王世贞、王世懋兄弟)则瞎 汉,顾氏二汝(按:即顾汝和、顾汝修兄弟, 嘉靖时期人)眇视者尔。唯文徵仲具双眼,则 死已久。今天下谁具双眼者?意在欲我以双 眼称之,而我顾徐徐答曰:‘四海九州如此 广,天下人如此众,走未能尽见天下贤俊,乌 能尽识天下之眼’。项因言:‘今天下具眼唯足 下与汴耳’。余笑曰:‘卿眼自佳’。乃走,则不 忍谓己独有双眼,亦不敢谓人尽无双眼。嗟 夫,赏识亦难矣,一荆璞也,此以为宝,彼以 为石。一燕石也,彼以为宝,此以为石,然独 一物耳③。 项元汴(1525—1590)看似狂人诳语,实却 [元]赵原 陆羽烹茶图 27cm×7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73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 王照宇 十六、十七世纪书画鉴藏家专题 十六、十七世纪的中国无论从思想变迁、文艺创作、商业发展等方面来讲,都呈现出活跃的气象。书画

  • Upload
    others

  • View
    1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73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 王照宇 十六、十七世纪书画鉴藏家专题 十六、十七世纪的中国无论从思想变迁、文艺创作、商业发展等方面来讲,都呈现出活跃的气象。书画

73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 王照宇

十六、十七世纪书画鉴藏家专题十六、十七世纪的中国无论从思想变迁、文艺创作、商业发展等方面来讲,都呈现出活跃的气象。书画

作品作为传统的“可宝之物”成为公、私收藏的首选。书画收藏风气之盛也造就了许多杰出的书画鉴藏家。

本期专题着重研究明代中晚期集创作与鉴藏于一体的文徵明父子及少有人知的清初鉴藏家王鹏沖,通过他们

的事迹管窥此时期鉴藏之兴盛。

·史论评CHINESE PAINTING & CALLIGRAPHY

明嘉靖、万历年间(1530—1605),古代书

画作品大量涌入江南地区的太湖一隅,鉴藏家

群体和书画掮客们频频参与书画交易活动,他

们不仅在书画藏品上留下了大量的题识文字,

而且刊行了数量极为丰富的鉴藏著述,形成了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比较成熟固定的品

鉴思路与述评概念。文徵明(1470—1559)和他

的儿子文彭(1498—1573)、文嘉(1501—1583)

就是其中的卓异代表,其父子三人在书画鉴定

方面都堪为“具眼”。

从“书画鉴藏”的视角研究文徵明,故宫博

物院肖燕翼①、中央美术学院博士陈怡勋以及南

京艺术学院博士黄朋着力尤多②,其重点在于研

究文氏的代笔问题,虽也着眼于鉴藏的视角,但

是都显得不够充分,如文家的书画收藏情况和

鉴定特点等都显得不够深入。有明一代,文徵明

就有“大法眼”和“具眼”之称,万历年间著名书

画鉴藏家詹景凤(1532—1602)曾在其《东图玄

览》一书中记载了这么一段对话:

项(元汴)因谓余,今天下谁具双眼者?

王氏二美(按:即王世贞、王世懋兄弟)则瞎

汉,顾氏二汝(按:即顾汝和、顾汝修兄弟,

嘉靖时期人)眇视者尔。唯文徵仲具双眼,则

死已久。今天下谁具双眼者?意在欲我以双

眼称之,而我顾徐徐答曰:‘四海九州如此

广,天下人如此众,走未能尽见天下贤俊,乌

能尽识天下之眼’。项因言:‘今天下具眼唯足

下与汴耳’。余笑曰:‘卿眼自佳’。乃走,则不

忍谓己独有双眼,亦不敢谓人尽无双眼。嗟

夫,赏识亦难矣,一荆璞也,此以为宝,彼以

为石。一燕石也,彼以为宝,此以为石,然独

一物耳③。

项元汴(1525—1590)看似狂人诳语,实却

[元]赵原 陆羽烹茶图 27cm×7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Page 2: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73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 王照宇 十六、十七世纪书画鉴藏家专题 十六、十七世纪的中国无论从思想变迁、文艺创作、商业发展等方面来讲,都呈现出活跃的气象。书画

74

书帖不仅是真迹,而且认为它是林氏存世的一

件孤本墨迹。由于《深慰帖》在入藏严氏之前

曾被文徵明的诗文老师吴宽(1435—1504)所

收藏,文徵明得以多次观看该书帖,并对之进

行了详细考辩:

右唐林藻深慰帖,元人跋者五。李倜

士弘,河东人,官待读学士,谥章肃。张仲寿

希静,本内臣,带学士承旨。邵亨贞复孺,陆

人,寓华亭。袁华于英,昆山人,国初郡学训

导。张适子宜,长洲人,终宣课大使。按诸

跋谓此帖即宣和书谱所载,今验无祐陵印

记,惟有绍兴二小玺,似为思陵所藏。盖南

渡后,购收先朝书画,民间藏者,或有内府

印记,即拆列以献。又当时多属曹勋、龙大

渊审定,二人目力苦短,往往剪去前人题语。

此帖或民间所献,或经曹、龙之手,皆未可知

也。又有柯九思、陈彦廉名印,柯字敬仲,天

台人,官奎章鉴书博士。此帖印记特多,且有

秘笈字,盖其所藏也。而仲寿所题,亦云尝

藏之。彦廉名宝生,泉州富商,元末居太仓,

家有春草堂,所蓄书画极富,袁、张二人尝

主其家。此帖又为陈氏题者,则此帖经三氏

所藏无疑,后归吴江史明古,而吾师匏庵得

之,故某数获观焉。今疏本末如此,其详则

俟博雅君子。⑩

在诸多考辩书画的题识中,笔者以为上述

文字最能体现文徵明鉴定书画的思想与方法。

除去林藻的《深慰帖》,文氏对《黄庭经(不全

本)》、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帖》、虞世南《汝南

公主墓志铭》、赵孟頫《二体千字文》、李建中

《千字文》、佚名《玉枕兰亭》、李怀琳《绝交

书》、江贯道《画卷》、赵孟頫《书洪范并图》、

李公麟《孝经相》等书画的考辩 ,也都能体现

出系统、综合验证的鉴定特点。结合文徵明存

世的书画题跋文字,可以对其书画鉴定特点进

沈周家和文家在藏品上的来往,肯定不止

此一件,限于文献不足,我们无法在数量上进

行推测。还有一部分藏品则来自藏家们彼此之

间的书画交换,如原藏朱存理之手的《米芾临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墨迹,就是文徵明用

家藏的《孔子庙碑》换来的⑦。由是,我们大抵

可以归纳出文家书画收藏的三个途径:祖上庋

藏(数量极少)、市场购得、师友之间的相互交

换与买卖(数量最多)。

根据笔者的统计,文徵明父子先后收藏的

书画作品,其总数当在一百幅左右,至于过目并

留下题识的作品则更是数目繁多,如唐晚期诗

人林藻的行书《深慰帖》,原系北宋徽宗御府

旧藏,《宣和书谱》卷十曾著录如下:

林藻,不知何许人也,传记莫得而详其

行贯,作行书,其婉约丰妍处得智永笔法为

多。有唐三百年书者特盛,虽至经生辈其落笔

一自可观。盖唐人书学自太宗建弘文馆为教

养之地,一时习尚为盛,至后之学者随其所得

而各有成就,如藻之于智永是也。初,永刻意

学书于王羲之,颇得其妙,所乏者风神,议者

谓其章草入妙,隶书入能,于是一字之出可直

五万,其为当时所慕如此。藻之步骤盖出入智

永之域者,惜乎不能究永之学,亦交一臂而

失之也。今御府所藏行书一《深慰帖》。⑧

林藻书法主宗智永和尚,属于“二王”系统,

墨迹《深慰帖》早已佚,幸今有拓片存世,可

观其字体结构严谨,章法舒缓,气息婉约,笔

划饱满丰妍,确有“婉约丰妍”之气。明嘉靖

乙丑年(1565)五月,文徵明次子文嘉查阅严

嵩(1480—1567)被抄私人藏品时,看到了这

件墨迹,他在《钤山堂书画记》中写到:“林藻

《深慰帖》一,吴文定公家本,乃宣和内府所

藏。别本云匏庵先生家物,宋宣和御府录藏,林

公书仅此帖耳”⑨。揣摩文嘉的语气,他认为该

言之成理,因为他原本就是明代最大的商人收

藏家和鉴定家。严格来讲,有明一代的书画鉴

藏界,收藏丰赡且眼力过人者,无锡华夏、苏州

王世贞、昆山张丑以及华亭董其昌等都堪为东

南之冠,项氏唯独推崇文徵明为“天下双眼”,

虽有主观偏颇之嫌,但也算言之有因。诸多文

献都曾记载文徵明是一个极为勤奋的人,他不

仅勤于研习书画,而且经常参与书画鉴藏的实

践活动,当时吴地的许多书画家、收藏家以及

文人士大夫等都曾聘请他鉴定家藏书画,诸如

沈周、唐寅、华夏、项元汴、聂双江、陆宗瀛、沈

润卿、史明古、黄应龙、邹光懋、张鳌山、张秉

道、王直夫等。这些文人士大夫,或在朝为官,

或耽于书画,他们大多不是专门的私人藏家,

文徵明和他们相互交游酬唱,并将部分寓目过

的书画藏品记录下来,留下了自己的鉴考意见,

它们主要集中在文氏的书画著作和大量古书画

作品的题识文字之中,构成了后世学人研究文

氏鉴考古书画的重要文献。

除书画创作和鉴定以外,文徵明及其儿子

们也收藏书画,但传世的书画作品和相关文献

中都没有关于文徵明父辈文林(1445—1499)

和文森(1462—1525)的题识,仅知他们曾从龙

游一不知名的士绅手中购得一帧王献之的书法

《地黄汤帖》④,以及不知从何处得到的赵孟頫

《临智永千字文》和赵雍《临李公麟马图》⑤。

实际上文家真正成规模的收藏当从文徵明父子

开始,其书画藏品来源,一部分自购于书画市

场,詹景凤在《东图玄览》有多处记载了文徵明

买卖书画的记录。另外,文家的藏品亦有部分

来自文徵明的老师沈周,《东图玄览》载:

文休承家藏梅花道人古松,根盘绝壁,

诘曲轮囷,下架石峰,而枝复上青天,其势如

龙。笔法古劲,下有数石峰,峰下作大棘刺乱

叶,墨汁淋漓,原沈石田家物。⑥

[晋]王献之 洛神赋 拓本

Page 3: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73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 王照宇 十六、十七世纪书画鉴藏家专题 十六、十七世纪的中国无论从思想变迁、文艺创作、商业发展等方面来讲,都呈现出活跃的气象。书画

75

行归纳:

一是谙熟古代书画著录文献,并善于运用

著录文献来考证作品的“名实”关系,如文氏对

《黄庭经(不全本)》《杨凝式草书》《石本汝

南帖》《争座位帖》《送梨思言二帖石本》《林

藻深慰帖》等的考证 。

二是注意依凭藏品的印章来推断其流传

过程,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杨凝式《神仙起居法

帖》(纸本,纵27厘米,横21.2厘米),文徵明首

先考辨该帖不曾著录于《宣和书谱》《书史》以

及《东观余论》等书。书帖上的印章和题识残

缺不全,文氏认为可能是曹勋和龙大渊剪裁所

致。根据印玺情况,文氏又认为该帖历经南宋

高宗、贾似道、元李谦等人递藏,大体理清了它

的流传过程 。

三是对于书画本身,乃至本身以外的题

识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文氏都一一考订其行

贯,这对于考究书画本身的内容,梳理藏品的

流传过程,补缀相关史志等方面都具有实际

意义。这一特点在《跋赵魏公马图》《跋林藻

深慰帖》《题赵松雪千文》《跋沈润卿所藏阎

次平画》以及《题七姬权厝志后》等文字中都

可以看到。

六朝以来,中国古书画的收藏与鉴考渐成体

系,书画鉴考中详审作品使用材质、梳理作品流

传过程、品评作品高下、探究作品师承家数等内

容都能在刘宋虞龢的《论书表》中找到源薮 。

文徵明对《深慰帖》等古代法书绘画的鉴定,其

方法与思路完全承继了六朝以来中国古人的鉴

定思致,文氏详细考证了书帖跋文作者的行贯、

鉴藏印记、著录文献、流传过程以及书帖所具有

的切割嫌疑等。这一系列讲究逻辑,注重经验,

内外结合的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被徐邦达称

之为“目鉴”与“考订”:

“目鉴”,常常还需要结合文献资料考

订一番,以补“目鉴”之不足⋯⋯某一书画家

传世作品较多,能作充分的对比时,“目鉴”

的确能够解决问题,并不一定要靠考订的帮

助。考订则不然,它先要靠“目鉴”来辨别哪

件书画是“依样画葫芦”的摹、临本,还是没

有依傍的凭空的伪造本,在这基础上才能进

一步加以考订和探索,达到比较全面的理解

和认识⋯⋯考订次于目鉴。

这种被称作“鉴考结合”的古书画鉴定方

法,是当今古书画鉴定界最常用的套路。从这

个意义上来讲,文徵明的古书画鉴定方法,现

在看来其实质应是一种系统的、比较综合验

证的方法,它代表了中国古书画鉴定方法的成

熟。明末的顾复(17世纪)就曾说“文徵明小楷

长跋,考订评论甚精” ,安岐也说他“考据精

详” 。宋元以来称得上“具眼”的鉴定家,诸

如米芾、郭天锡、周密、赵孟頫、柯九思、华夏、

王世贞、韩世能、张丑、詹景凤、项元汴、董其

昌、顾复、吴其贞、吴升、孙承泽、梁清标、高士

奇、安岐等,真正能够做到集创作、收藏、鉴定

三位一体的唯有米芾、赵孟頫、柯九思、文徵

明、董其昌五人。他们将书画创作、收藏买卖与

鉴定紧密结合,不同于商人鉴定家和文人鉴赏

家,若从中国书画的文化内核来说,上述五人

方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画鉴藏家。20世纪以

来的谢稚柳、张大千、王己千、徐邦达等就具有

这个特点。基于这个标准,文徵明可以称得上

是有明一代唯一一位堪与董其昌相颉颃的真

正学术意义上的鉴藏家,他的鉴定方法表明了

16世纪中国古书画鉴定方法已经形成了“鉴考

结合”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在明清以来的古书

画鉴定界广为流行。董其昌的影响较大,以至

于他曾得意洋洋地夸自己是“三百年来一具眼

人”,照他的说法,自元初到明末(1271—1644)

的众多鉴藏家中,他的鉴定水平是最高的。董

其昌具有广泛的阅历,过目古书画甚夥,这对于

其鉴定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文氏则不具备这

个优势。但元明以来,能称得上“具眼”的鉴藏

家绝不仅仅董氏一人,也有许多人终生把玩字

画,惜未有著作存世,他们渐渐地就会被画史

所淘汰,历史对人的选择自有其一套铁律。华

夏、项元汴、王世贞、詹景凤、张丑等都比文徵

明年轻,而且在书画创作上的建树也远不及文

徵明,在全面性方面更是逊色于文氏。就米芾、

赵孟頫、柯九思、文徵明、董其昌五人而言,严

格来讲有书画鉴藏文献存世者也只有米芾、文

徵明、董其昌三人,这从中国古书画鉴定体系的

成熟来看,文氏无疑是一个重要人物。

文家收藏书画,其目的在于创作,与商人

性质的藏家不尽相同,从相关文献来看,其藏

品多来自于他身边的师友,而文徵明和他的儿

子们又有所不同,文徵明很少参与带有射利性

质的书画买卖,文彭和文嘉则不然 。据刘金

库研究,项元汴家族和文家在藏品上的来往最

多,项家的许多藏品就直接来源于文家 。惜

文家未有收藏著录存世,我们对其藏品的具体

情况也难以了解清楚。谢巍认为文徵明的《莆

田集》“所载其过目之古书画名迹,已有百数,

若计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诸名家书画,

当有数百。其于嘉靖二年至五年在翰林待诏任

上,内府所藏亦必有过目者,以及收藏家、好事

者送请鉴赏亦不少。且其家于嘉靖年间搜求书

画不遗余力,所刻《停云馆帖》已可见收藏法书

之富” 。文家究竟收藏了哪些法书绘画,今天

已难很难考证清楚。

文徵明的两个儿子文彭和文嘉都承继了

[晋]王献之 地黄汤帖 25.3cm×24cm 纸本 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Page 4: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73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 王照宇 十六、十七世纪书画鉴藏家专题 十六、十七世纪的中国无论从思想变迁、文艺创作、商业发展等方面来讲,都呈现出活跃的气象。书画

76

大名以提升画价而已。和他的父亲一样,文彭

也经常在书画作品上题写鉴定品评文字,这

在《东图玄览》一书中记载颇多,存世的书画

藏品中亦有为数不少的文彭题识,鉴于文彭

没有专门的书画著录文献存世,兹不做详细

研 究。

集书画创作、收藏与鉴定为一体的文徵明

父子,其文化意义远超过了他们作为“吴门画

家”和“吴门书家”的身份,这一点不仅是文氏

父子超越同侪的卓越之处,更是明中叶以来具

有真正书画鉴藏学意义上的“具眼”典范。

(作者单位:无锡博物院)

责任编辑:刘光

注释

①肖燕翼《陆士仁伪作文徵明书法的鉴考》,《故宫博

物院院刊》1997年第3期;《陆士仁、朱朗伪作文徵明绘

画的辨识》,《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第1期。

②黄朋《明代中期苏州地区书画鉴藏家群体研究》第

30—59页,南京艺术学院2002届博士论文,未刊。

③詹景凤《东图玄览》,《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第54

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

④孙承泽《庚子销夏录》,《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第

752页。

⑤黄朋《明代中期苏州地区书画鉴藏家群体研究》第

31 页。

⑥詹景凤《东图玄览》,《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第

23 页。

⑦周道振《文徵明集》第52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 版。

⑧《宣和书谱》卷十,《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第

31 页。

⑨ 文嘉《钤山堂书画记》,《中国书画全书》第三

册第829页。

⑩文徵明《文待诏题跋》,《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第

772页。

文徵明《文待诏题跋》第770—782页。

周道振《文徵明集》第518—532页。

文徵明《文待诏题跋》第770页。

张彦远《法书要录》,《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第

37—39页。

徐邦达《古书画鉴定概论》第5—6页,文物出版社

1981年版。

顾复《平生壮观》,《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第

907 页。

安岐《墨缘汇观》,《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第

352 页。

封治国《与古同游——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第174

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年版。

刘金库《南画北渡——清代书画鉴藏中心研究》第58

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第316页,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8年版。

文嘉《钤山堂书画记》第834页。

CHINESE PAINTING & CALLIGRAPHY

很复杂的事情,而给予作品一个准确的时空坐

标则十分困难,从这一点来看,文嘉的眼力自有

其过人之处。

1565年夏,文嘉在《钤山堂书画记》的结

语处写道:“嘉靖乙丑五月,提学宾涯何公,檄

余往阅官籍严氏书画,凡分宜(严嵩)之旧宅,

袁州(严世蕃)之新宅,省城诸新宅所藏,尽

发以观,历三阅月始勉毕事。当时漫记数目以

呈,不暇详别。今日偶理旧箧得之,重录一过,

稍为区分,随笔笺记一二传诸好事,明窗净几一

时一展阅,恍然神游于金踶玉躞间也。” 此

段题记解释了书中所录书画没有详加考订的

因由,这也使得我们无从推断文嘉鉴定古书

画的思致。有意思的是,文嘉也像他的父亲一

样,经常在古书画作品上题写鉴语,留下了许

多有关书画鉴定的文字,以至于后世许多“好

事者”多伪造他的笔迹,题写在书画的贉纸或

裱边处以求高价。如现藏无锡博物院的清宫

旧藏丁云鹏《应真渡海图卷》(纸本设色,纵

667.5厘米,横32.2厘米),画幅整体艺术水平

不低,其后贉纸却有文嘉的手写楷书《般若波

罗蜜心经》,比对传世文嘉墨迹,此跋文显系

伪迹,无疑是某位古玩商出于射利,借助文嘉

其父的鉴定专长,且尤以文嘉成就更为卓荦,

那是因为文嘉有一本著录文献存世。文嘉作于

1568年的《钤山堂书画记》,并不是严格的书

画著录,充其量只是一本粗略的“抄家物资账

单”而已,其中的部分书画文嘉对之略有考订,

如现藏上海博物馆的王献之法书《鸭头丸帖》

(绢本,纵26.1厘米,横26.9厘米),文嘉考订如

下:“上题永和真迹,内附献之十三行鸭头,亦

绢本真迹,别本无此帖。”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

院的唐人孙过庭草书《书谱》,“上下两卷,上

卷费鹅湖本,下卷吾家物也。纸墨精好,神采焕

发,米元章谓其间甚有右军法,且云唐人学右

军者,无出其右。则不得见右军者,见此足矣。

别本云,真本,惜不全” 。也许是当时情况所

限,文嘉的品评显得不是很严谨,带有美学式

评论性质,但还是可以看出文嘉深湛的鉴定功

夫。王献之的《鸭头丸帖》未必是真迹,若视作

唐人摹本却是时下书画界所公认的。孙过庭的

《书谱》则是没有争议的唐人法书。文嘉认为

颜真卿的《争座位帖》是北宋米芾的摹本,由

于该帖真迹早已佚失,我们无法推断文嘉所见

的法帖的母本,也就无法做进一步的评论。在

古书画鉴定中,辨别出作品的真伪有时并不是

[元]赵雍 秋林远岫图

Page 5: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73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 王照宇 十六、十七世纪书画鉴藏家专题 十六、十七世纪的中国无论从思想变迁、文艺创作、商业发展等方面来讲,都呈现出活跃的气象。书画

77

王鹏沖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明末清初第一

代重要的书画鉴藏家。因为流传至今的举凡顾

恺之《列女仁智图》及《斵琴图》、张萱《虢国

夫人游春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关仝

《关山行旅图》、无名氏《溪山无尽图》、东汉

《西岳华山庙碑》宋拓本(长垣本)等大名鼎

鼎的名作都曾收入他的囊中,但他同时也是一

位几乎被遗忘的书画鉴藏家,因为提到上述名

作时,人们大多只提它们为孙承泽、王铎、梁清

标、宋荦等人鉴赏或收藏过,提到王鹏沖的不

多。而事实上,这些名作多是先由王鹏沖所收

藏,然后才有孙承泽、王铎、梁清标、宋荦等人

的鉴赏或收藏。

尽管早在1955年,美国艺术史家李雪曼与

华裔美术史家方闻就曾以被王鹏沖收藏过的

无名氏《溪山无尽图》为个案,合作写出了著名

的《溪山无尽—一帧北宋山水手卷及其在前

期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①一文,但是遗憾的

是该文中并没有提及有关王鹏沖的具体情况。

直到今天,学界也还没有人对他进行过专题研

究,对他的生平认识也相当模糊,且众口一辞,

说他的传记缺失,略有提及的主要是傅申《王

铎及清初北方鉴藏家》②、2004年台湾林婉瑜

硕士论文《儒士、贰臣、收藏赏鉴家—孙承

泽(1592—1676)之生活、绘画品味与影响》等

文,2005年中央美术学院刘金库博士论文《南

画北渡—梁清标的书画鉴藏综合研究》则没

有提及其人。

王鹏沖(1609—?)的生平,目前学界大多

仅限于这样的认识:王鹏沖(一作王鹏冲),字

文荪(一作文孙),直隶长垣人,明崇祯吏部尚

书王永光(1561—1638)之子,明末清初人,富

收藏。他的收藏书斋名“墨浪斋”(见现藏故

宫博物院的宋人摹顾恺之《斵琴图》王鹏沖题

款)。因与王铎是亲戚,他的藏品多有王铎题

字。对他的其他情况则知之甚少。不过,即便是

这样寥寥的认识,也有错误之处。说王鹏沖与

王铎是亲戚,没有错。王铎在王鹏沖的藏品上

多有“文荪王老亲翁”的题字可证。但说王鹏

沖是明崇祯吏部尚书王永光之子(林婉瑜文就

持此说),则是错误的。这一错误应来源于王

士禛(1634—1711)著《池北偶谈》卷一:“銮

仪卫:本朝銮仪卫銮仪使,秩二品。朝制,武臣

不乘肩舆,康熙六年銮仪使王鹏冲上疏陈请,

奉旨:王鹏冲著与尚书等。遂张盖肩舆,视六卿

矣。鹏冲,精鉴别书画古器,直隶长垣人,前冢

宰永光子也。”③事实上,王鹏沖不是王永光之

子,而是王永光之孙。这一情况,王鹏沖好友孙

承泽辑《山书》卷十一“慎重恤典”条已经有清

楚的交代:“(崇祯十一年)八月,锦衣卫佥书

王鹏沖为其祖永光请恤。帝曰:‘王永光已削加

衔闲住,王鹏沖何得借修城渎请?’”④当然还

不只孙承泽这一条材料提到了王鹏沖是王永光

之孙的情况。

关于王鹏沖的生平及家世等情况,目前最

为详细的文献见于清康熙年及嘉庆年官修的

《长垣县志》卷四:“王鹏沖,字文荪,冢宰少

保公孙,以荫仕为大金吾,奉职清谨。甲申之

变,被执不屈,时公父在里,为伪令执而入秦,

公请随征觅父,世祖壮之,诏掌卫所,家人随军

代寻其父而归,人称其孝。旧例缇骑,借缉访

以煽虐,公疏其弊,得旨革除末著为令,士论快

之,赉子甚厚,丁父丧赐祭会。今上即位,论功

赐禄,縀予官荫,旋以疾请,上温旨慰留,有品

行纯朴效力多年之褒,再赐貂衣煖帽,以覃恩

明末清初的书画鉴藏家王鹏沖◇ 彭飞

·史论评CHINESE PAINTING & CALLIGRAPHY

[明]王铎 跋韩熙载夜宴图

Page 6: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73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 王照宇 十六、十七世纪书画鉴藏家专题 十六、十七世纪的中国无论从思想变迁、文艺创作、商业发展等方面来讲,都呈现出活跃的气象。书画

78

复予晋阶一品,未几,加赐有舆仪,□与六卿

等,盖异数也,久之,因病告归,其情词甚恳,

上鉴其……(此处原文有两行约30余字模糊不

清,笔者注)之荣。司农梁公清标铭其墓曰履让

迹和,茀禄臻令名夺称完人,盖寔录也。”又卷

十一:“王鹏沖,字文荪,明尚书永光孙,以荫

授锦衣卫指挥同知。顺治初,掌卫印缇骑,向借

缉访煽虐,疏革其弊著为令,士论快之,晋都督

同知銮仪使。康熙元年覃恩予荫锡赉,与六卿

等。盖异数也,久之以病告归。”

其父王鏷(1583—1660)是王永光长子。康

熙版及嘉庆版《长垣县志》卷四也有详细的记

载:“王鏷,字贵真。少保公长子也,生而岐嶷

端重,博闻强记,文名藉甚。未几,母卒,哀毁

逾礼,当少保秉铨,门阀贵盛,公泊然如寒素。

时贵宦眷属往来京邸,得乘传,公独御款叚一,

二羸仆,敝蹀,旅店人不知为贵公子也。以次,

当袭金吾,公竞不就。独以明经仕为合肥广文,

多方诱掖,文风赖以增盛,庐守聘修府志,雅有

典则,以荐迁广灵令,广,故边邑,兵燹凋敝,公

加意拊绥,期年而改观,以思亲坚辞归里。亡

何,少保捐馆,哀毁遂至失明,人以孝称。甲申

逆贼破垣,被执而西,公子大金吾迎归邸中,

欢如更生,目重明。还里,益殚心经史,绝口不

问家人生产。以覃恩封公为荣禄大夫。卒之日,

犹口诵唐人诗数章,谈笑而逝,年七十有八,赐

祭葬如制,崇祀乡贤。”又卷十一:“王鏷,字

贵真。明尚书永光长子,博闻强记,文名藉甚。

时门阀贵盛,独泊然如寒。素往来京邸,御款

叚从羸仆,人不知为贵公子也。以次,当袭锦

衣,不就。由崇祯三年岁贡授合肥训导,庐守聘

修郡志,雅有典则,以荐迁广灵知县,告归,遭

父丧,哀毁至失明,人称其孝。甲申,流寇破长

垣,被掠而西。子鹏沖迎归,目重明,益殚心经

史,国朝顺治十七年卒于家。以子鹏沖官,封荣

禄大夫,荣葬祀乡贤。”

至于王鹏沖的其他至亲,如祖母(孔氏、胡

氏、李氏)、母亲(陈氏、耿氏,张氏),兄弟(王

还沖、王浩沖)、儿子王樟、孙子王延熹等,嘉

庆版《长垣县志》也有明确的记载。如卷四:

“王永光,鹏沖祖,明尚书,国朝赠都督同知銮

仪使;孔氏、胡氏、李氏,鹏沖祖母,国朝累赠

一品夫人。”又,“王鏷,鹏沖父,封荣禄大夫都

督同知銮仪使;陈氏、耿氏,鹏沖母,赠一品夫

人;张氏,鹏沖继母,封一品夫人。”关于其子:

“王樟,鹏沖子,生员,以荫任光禄寺良酝署署

正,食五品服俸。王延熹,鹏沖孙,袭荫生。”

又:“王鹏沖,永光孙,鏷子,袭锦衣卫同知,国

朝升都督同知銮仪使。王还沖,鏷季子,生员,

袭官生,国朝任贵池知县。王浩沖,鏷第四子,

生员,袭官生,国朝任沔阳知州。”又卷十一:

“王还沖,明尚书永光孙,广灵知县鏷季子。明

季流寇乱劫邑绅西去,还沖扶掖父母至陕之汧

阳,樵于山,以为养。贼平,奉亲归里。后以官

生授沔阳知县三年,乞养归,亲殁,泣之见血。

终贵池知县,工诗赋,所著有意草二卷。”

王鹏沖死后安葬于故里,与其祖及父的墓

地在一起。“少保吏部尚书王永光墓在县南十

里木掀店”“封銮仪卫都督同知銮仪使王鏷墓

在县南十里木掀店,銮仪卫都督同知銮仪使王

鹏沖墓在县南十里木掀店”(嘉庆《长垣县志》

卷五)。

木掀店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南蒲办

事处东北部。王永光墓原来位于孟岗乡木掀店村

东头约100米,1958年迁移到孟岗王楼村,现在的

墓址准确说应该是封丘县起重工业园区木掀店

村。王永光墓志现保存于长垣县文管所,不过,梁

清标为王鹏沖所写墓志铭,笔者未曾亲见。

关于王鹏沖的生年,我们从一份明朝崇祯

九年(1636)二月的官方档案,可以推出其生年。

“崇祯九年二月廿三日郎中贺鼎,为缺官事照得

锦衣卫堂上佥书李自浴员缺,从公推举得南镇

抚司佥书,署指挥同知王鹏冲为正南镇抚司佥

书,署指挥同知,叚晅为陪,俱各堪任,伏乞圣

明简用谨题。……王鹏沖,年二十八岁,直隶长垣

县人,系恩荫正千户,历升署指挥佥事。崇祯六

年二月推南镇抚司佥书,署指挥同知。”⑤崇祯

九年(1636),王鹏沖是年28岁,由此上推,其生

年为1609年,至于其卒年,无法确知,梁清标死

于1691年,从梁清标为王鹏沖写墓志铭来看,至

少1691年前王鹏沖已不在人世。

从上述王鹏沖的传记可见,王鹏沖是明

朝政府官员,崇祯六年(1633)二月推南镇抚

司佥书,署指挥同知,后投降清朝,受到了顺

治、康熙等皇帝的重视。据史料记载,顺治元

年(1644),多尔衮定京师,骆养性与御马监

太监张泽民迎降于城外,旋与锦衣卫都指挥

同知王鹏沖等率旗尉陈设仪仗,导引入武英

殿 ⑥。王鹏沖也曾为顺治皇帝的登基大典费尽

心力,当时顺治皇帝尚在迁都赴京的途中,京

城已开始紧锣密鼓地为他的登基大典准备一

切礼仪:定郊庙及社稷仪式中所用乐章,改定

历法等等。北京大学图书馆现藏有王鹏沖就此

事于顺治元年(1644)八月初十日所上的奏请

设卤薄仪仗,恭迎圣驾的启本⑦。此外,顺治

元年(1644)十月初五日,身为锦衣卫都指挥同

知王鹏沖还曾向顺治帝上奏本⑧说,李自成委

任的官员,在长垣县就任后,“招练乡勇三千”,

“阖县之马骡丁壮,悉归掌握”,请求清剿。由

此可见王鹏沖显然是由于他的功劳而受到了

顺治、康熙等皇帝的赏识。他与孙承泽、王铎、

梁清标、龚鼎孳、曹溶等人一样都应是所谓的

“贰臣”,只不过王鹏沖没有入清国史馆编纂

的《贰臣传》。

王鹏沖与龚鼎孳、曹溶、王鉴、刘体仁、张

[宋]郑望之 向过帖 34.3cm×47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Page 7: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73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 王照宇 十六、十七世纪书画鉴藏家专题 十六、十七世纪的中国无论从思想变迁、文艺创作、商业发展等方面来讲,都呈现出活跃的气象。书画

79

学曾等人的交游。目前仅见刘体仁撰《七颂堂

识小录》:

江贯道《长江万里图》,张尔唯学曾所

藏。顺治甲午赴苏州太守任。孙北海、龚孝

升、曹秋岳三先生偕王元照、王文孙于都门宴

别,各出所藏名迹相较,诸公欲裂而分之,尔

唯大有窘色,北海集古句戏之曰‘剪取吴淞

半江水,恼乱苏州刺史肠’。一座绝倒。⑨

顺治甲午,即顺治十一年(1654),张尔唯

即张学曾,孙北海即孙承泽、龚孝升即龚鼎孳、

曹秋岳即曹溶,王元照即“清初四王”之一的著

名画家王鉴。

此外,曹溶文集《静惕堂诗集》⑩中也有

《王文孙大金吾招饯》(描绘他们于梅花初绽

的冬天,两人一起在香炉前展画作词的情形,见

《静惕堂诗集》卷十五)、《清明前一日同孙北

海、王文孙过许氏宅看花,用骑字三首》、《王

文孙新构书斋两首》(记录王文孙新落成的书

斋,均见《静惕堂诗集》卷十六)等三首诗文提

到他们之间的交往。

王鹏沖与孙承泽、王铎的交往最多。他们

之间的交往,多与王鹏冲的书画收藏有关。这

两人比王鹏冲大17岁,也算得上是忘年交了。王

鹏沖和王铎是亲戚,他的藏品多有王铎题字。

目前所见至少有十件藏品上有王铎的题字,且

时间多集中在顺治六年(1649)。分别为:1.晋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卷(“顺治六年春王铎

观,主人文荪老亲翁善藏之,世世宝重”);

2.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文荪王老

亲翁家藏,善护持之”);3.宋燕文贵《溪山行

旅图》(“文荪老亲翁韫之、观之不厌,顺治

六年三月初五日王铎识”);4.燕文贵《溪山匡

庐清晓图》(文荪先生世宝,顺治六年上巳后

三日观,王铎初识。己丑八月席上再观……王

铎又识);5.宋徽宗临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文孙老亲翁道契善珍,己丑秋八月王铎观

题);6.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王铎为文

老亲翁,己丑十二月初三日”);7.宋人《溪山

无尽图》(文荪亲翁博雅,文诗鸿畅);8.米友

仁《云山图》;9.薛稷《信行禅师碑》(冬仲,同

路若公两奉若过文荪亲翁斋小饮,览信行禅师

碑……己丑岁社弟王铎题);10.《华山碑》拓本

(长垣本)。

王鹏沖与孙承泽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上述

刘体仁和曹溶的文中已有所记录。王鹏沖不仅

与孙承泽一起收藏书画,还让孙到自己家观看

书画藏品,交换书画藏品,此外还借、赠书画

藏品给孙。这些情况都详细地记在孙承泽所著

《庚子销夏记》一书中。在该书中孙一律称王

鹏沖为王长垣,长垣是王鹏沖的籍贯,如此称

呼,显然是尊敬之意。

孙承泽在其书中这样描述因甲申年(1644)

李自成起义而导致文物流散后被他们收购的情

景:“甲申后,铜驼既在荆棘,玉盌亦出人间。

二三同好,日收败楮断墨,以寄牢骚。予有墨缘

居,在室之东,或有自携所藏,间相过从,千秋

名迹,幸多寓吾目焉,追忆纪之。”这“二三同

好”中就有王鹏沖。

在《庚子销夏记》中孙承泽详细地记载

了王鹏沖收购到的书画作品达十件,分别

为:1.“《顾恺之列女传仁智图》:……图今

在王长垣寓。”2.“《燕文贵山水卷》:文贵

画极工致,此卷尤为属意之作,藏王长垣家

……。”3.“《顾闳中夜宴图》:《熙载夜宴

图》,凡见数卷,大约南宋院中人笔,王长垣

一卷甚佳……。”4.“《赵千里桃源图》:桃源

图凡见数本,王长垣家一本系刘松年笔,纸

已黯落……。”5.“《黄山谷书阴真君诗》:此

卷乃山谷正书,极其端劲。……此卷予借王长

垣。”6.“徐浩《题经记》:徐季海书名最噪,

……闻王长垣文荪有《题经记》,因借观,指

顶正书端凝而有风骨,墨宝也。帖为贾似道

家物,乃世彩堂装潢,恐世无二本。”7.“李成

《寒林图》:……又于王长垣寓见《观碑图》,

林木绝佳,一人策蹇观碑,传为王晓笔,画上

落其欵。”8.“宋徽宗《柳鸦芦雁图》:……

又王长垣所藏宣和所临张萱虢国夫人图,亦

佳,丰姿策鞚,极其明艳,所谓‘画里犹能动

世人,何怪当年走天子’者也。”9.“宋搨《绛

帖》:……余又于王长垣寓见方楷所藏第九、

第十,二卷,而第九卷首叶断损处,与单炳文

所考吻合……。”10.“柳公权书《崔太师碑》:

碑为刘禹锡文,柳公权书,字法较他碑稍小,

而深厚不露风骨,柳碑之仅见者,上有河东郡

图书及翠微印,乃薛道祖家物也。元人有跋,

称其温厚精严,故足宝重得之矣。此碑薛道

祖装为二册,沧桑后,自大内流出,下册在王

长垣寓。上册有人携往三韩。丁酉之夏,三韩

本复还京师,长垣买得之。”不过这件作品最

后被孙承泽“以古觚及米氏《英光堂帖》易得

……。”

孙承泽也曾在王鹏沖的藏品上留下印章。

方楷藏宋搨《绛帖》上就有孙承泽印(也有张

学曾印,王鹏沖自己也钤有收藏印),现藏日本

大阪市立美术馆的李成作品《读碑窠石图》上

也有“孙承泽印”一方,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宋人

摹顾恺之《斵琴图》上也钤有孙承泽的三方印

章(“孙承泽印”“思仁”等三印)。

此外,在孙著《庚子销夏记》一书中,还记

载有王鹏沖赠其最喜爱的明代画家沈石田画的

《煮雪图》及唐代诗人冷朝阳的书法碑刻作品

的拓本情况。书中卷三载:“沈石田《煮雪图》:

石田画传世者多,然真伪相半,当石田晚年时,

自收其画,间有伪者,亦自误收之,况至今耶!

余最爱先生画,沧桑后,世家所藏尽在市贾手,

余见辄购之,然亦每为同好者携去,今存者无

几,皆真本妙品也。煮雪图是纸画大幅,峰峦

树木,全用北苑而带荆、关之峭拔,茅屋数楹,

土墙环之,后竹前林,云深境寂,四人围一炉

而话,宛然岩村景色,此石田得意之笔,上题一

诗:‘人间有雪寻常事,座有嘉宾雪亦奇,羔酒

[宋]赵佶摹 虢国夫人游春图 51.8cm×148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Page 8: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73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 王照宇 十六、十七世纪书画鉴藏家专题 十六、十七世纪的中国无论从思想变迁、文艺创作、商业发展等方面来讲,都呈现出活跃的气象。书画

80

党家何足问,一炉活火试茶时。’此帧旧在孙汉

阳家,陈眉公重装于墓田丙舍,后入淮抚李修

吾家,上有其印,王长垣赠余,为沈画之冠。”

又如卷七载:“吕秀岩书景教碑:……又王长垣

送冷朝阳所书碑,字法秀颕,亦甚完好,俱可珍

也。”王鹏沖所赠之画是孙最喜爱的画家画的,

而所赠作品又是最好的,可见孙、王二人感情

之深。

梁清标小王鹏沖11岁,从梁清标为王鹏沖

写墓志铭的情况来看,王鹏沖与梁清标的关

系也应不错,虽然目前没有见到更多的文献记

载,不过可以确认的是,王鹏沖死后其藏品不

少归梁清标收藏。梁清标均在这些作品上钤

有自己的收藏印。目前所见有:1.顾恺之《列女

仁智图》;2.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3.宋徽

宗临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4.黄山谷书《阴

真君诗》;5.燕文贵《溪山匡庐清晓图》卷;

6.米友仁《云山图》;7.宋人《溪山无尽图》;

8.关仝《关山行旅图》;9.李成《读碑窠石图》;

10.宋搨《绛帖》;11.《赵孟頫尺牍一册(共八

通)》 等。

宋荦小王鹏沖25岁,目前还没有见到两人

交往的直接证据。不过,和梁清标一样,王鹏沖

的藏品上也有不少钤有宋荦的收藏印。有一种

说法,梁清标死后,其藏品不少归宋荦收藏。王

鹏沖的藏品上钤有宋荦收藏印的主要有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等。

最值得称道的是宋荦于康熙三十八年

(1699)在苏州购得王鹏沖所藏《华山碑》拓本

即长垣本(今藏日本),朱彝尊评其为“汉隶第

一品”,声名大振。由于宋荦是商丘人,所以这

一拓本也称商丘本。宋荦购得长垣本后,非常

高兴,还专门写了《延熹华岳庙碑歌》:“迢遥

太华参金天,虞周廵幸禋祀虔,集灵宫建炎汉

代,饰阙载纪延熹年,望仙门下耸赑屃,隶书壮

伟蛟螭缠,经始者谁袁太守(袁逢),市石者谁

从事迁(杜迁),郭香察书义莫辨,徐洪考究终

茫然(徐浩古迹记以为蔡中郎书,洪适隶释云

郭香察书者,察莅他人之书也)。端严自可配白

帝,奇古直欲追周宣。无论《史晨》与《韩勅》,

撇画巴开光和先,桓灵秕政令人恨,斯文颇盛千

秋传,片石不随钟簴改,精光奕奕射岳莲。后来

好事录金石,上絜斯邈邕随肩。有明中叶遭掊

击,神物消灭同飞烟。关中秘藏或一二,剥落那

得骊珠全,此本宋搨缺仅十,一字可博一金钱。

河北金吾(王文荪鹏冲)老爱此,摩挲珍比琼琚

璇,何幸鸿宝入我箧,虹光顿压书画船。寄语郭

髯赵崡二子道:于今好古应让西陂专。”其喜悦

心情由此可见一 斑。

以上所述即为王鹏沖与当时书画鉴藏界名

流孙承泽、王铎、梁清标、龚鼎孳、曹溶、王鉴、

刘体仁、宋荦、张学曾等人的交游情况。通过孙

承泽、王铎、梁清标、宋荦等人在王鹏沖藏品

上的题跋、鉴藏印章以及孙承泽等人的著述记

载,结合存世作品情况,我们可知王鹏沖曾收

藏的书画大致有:

1.顾恺之(晋)《列女仁智图》(现藏故宫博物

院)

2.柳公权(唐)书《崔太师碑》拓本(藏地不详)

3.徐浩(唐)《题经记》(藏地不详)

4.薛稷(唐)书《信行禅师碑》拓本(现藏日本

大谷大学图书馆)

5.冷朝阳(唐)书碑拓本(藏地不详)

6.顾闳中(五代)《韩熙载夜宴图》(现藏故宫

博物院)

7.关仝(五代)《关山行旅图》(现藏台北故宫

博物院)

8.李成(宋)《读碑窠石图》(现藏日本大阪市

立美术馆)

9.宋人摹顾恺之《斵琴图》(现藏故宫博物

院)

10.宋徽宗(宋)临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宋]欧阳修 灼艾帖 25cm×18cm 纸本

Page 9: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73 文徵明父子的书画鉴藏 王照宇 十六、十七世纪书画鉴藏家专题 十六、十七世纪的中国无论从思想变迁、文艺创作、商业发展等方面来讲,都呈现出活跃的气象。书画

81

11.燕文贵(宋)《山水卷》(藏地不详)

12.燕文贵(宋)《溪山行旅图》(藏地不详)

13.燕文贵(宋)《溪山匡庐清晓图》(藏地不详)

14.刘松年(宋)临赵千里《桃源图》(藏地不详)

15.米友仁(宋)《云山图》(现藏美国克利夫兰

美术馆)

16.无名氏(宋)《溪山无尽图》(现藏美国克利

夫兰美术馆)

17.东汉《西岳华山庙碑》宋拓本(长垣本)(现

藏日本)

18.宋搨《绛帖》(方楷本)(现藏故宫博物

院)

19.米芾(宋)《英光堂帖》(现藏故宫博物

院)

20.黄山谷(宋)书《阴真君诗》(藏地不详)

21.赵孟頫(元)尺牍一册(藏地不详)

22.沈石田(明)《煮雪图》(藏地不详)

以上统计,应该说还只是王鹏沖书画藏品

的一个大概,很可能不止这些,因其少钤鉴藏

印,也没有藏品著录,故而目前已很难全面了解

他的书画鉴藏情况,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从上表

可见,曾被王鹏沖收藏过的书画作品留存至今

的至少还有十多件完好地保存着,且多是名作。

王鹏沖在中国古代书画鉴藏史上有着独特

的价值,虽然今天的我们对他了解并不多。以目

前笔者所见的资料来看,王鹏沖的藏品并不算

多,但其收藏以精著称则是可以肯定的。王鹏沖

眼光独到,他的书画收藏多是北宋及北宋以前

的高古之作。从笔者整理出的王鹏沖书画藏品

可见其品位。虽然只有二十余件,但却多是重要

作品,因此,说王鹏沖是明末清初第一代重要的

书画鉴藏家显然不为过。

王鹏沖的书画鉴藏并不以私利为重,古代

书画收藏家多将藏品深藏不露,秘不示人,可

王鹏沖没有如此。从上述他与王铎、孙承泽、

梁清标、龚鼎孳、曹溶、王鉴、刘体仁、张学曾

等人的交往可以看出。本来,王铎长王鹏沖17

岁,可其在王鹏沖的藏品上多题“文荪王老亲

翁”,显示出王铎对王鹏沖的尊敬之意。与王铎

同岁的孙承泽也同样对王鹏沖充满敬意,可见

王鹏沖的人品是不错的。

研究中国古代书画鉴藏的历史,我们一般

记住的是大鉴藏家,对于像王鹏沖这一类的鉴

藏家关注的较少,或者根本就是漠视。

作为出身于书香世家的贵族子弟王鹏沖,

王铎称他“博雅,文诗鸿畅”,可见其绝非不通

文墨之人,可他在自己的书画藏品上却极少大

张旗鼓地钤印盖章、题跋。比较显目的仅见现

藏故宫博物院的宋人摹顾恺之《斵琴图》,前隔

水有其祖父“王氏永光”印,引首有王鹏沖篆书

“斵琴图”三大字,款书“墨浪斋题”,并钤有

“王鹏沖印”。不像其后的梁清标、清朝诸帝等

人大幅地钤盖多方印章。虽然大幅地钤盖多方

印章能让今天的研究者明了作品的流传脉络,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如果像清朝诸帝那样在

作品的画面部分钤盖大量的印章,是会对作品

起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的。

当然,不随意在藏品上钤盖收藏印章,并

不表明王鹏沖对自己的藏品没有感情。恰恰相

反,与众多收藏家一样,王鹏沖对自己的藏品

也是充满了宝爱之情,仅仅从一个《华山碑》

宋拓本(长垣本)就可见一斑。王鹏沖的孙子名

王延熹,笔者认为应该体现了王鹏沖对《华山

碑》的宝爱之情。因《华山碑》是东汉延熹八年

(165)的碑刻,碑在陕西华阴县华山,明嘉靖

三十四年(1555)乙卯毁于地震,王鹏沖藏有这

一作品的碑文字数最全且最古的宋拓本,为孙

子取名王延熹,显然应出于对自己收藏的这一

《华山碑》宋拓本的宝爱情感。

学界有人专门提出明末清初“南画北渡”

的问题,笔者认为还值得商榷。中国历代书画

收藏的最大藏家无疑是历朝皇室,特别是一些

高古时期的重要作品。王鹏沖的藏品大多来源

于明朝大内散出,从上述孙承泽在其书中描述

因甲申年李自成起义而导致文物流散后被他们

收购的情景,可见王鹏沖与孙承泽等人一样,在

兵荒马乱之中对文化的保护尽了自己的心力。

我们现在一般不提大量的书画名作曾在明末清

初之际,首先多是由王鹏沖收藏,然后才分别

归孙泽承、梁清标、宋荦等人鉴藏,显然是不太

公正的。中国古代书画鉴藏史上既有孙泽承、

梁清标等或因长篇著录,或因大幅钤盖多方收

藏印章而名世的大收藏家,也有像王鹏沖这类

低调但踏实的重要收藏家,他们都应该得到我

们的尊重与重视。即使在今天,王鹏沖的艺术

品鉴藏的品格也是值得肯定的。当我们欣赏宋

人摹顾恺之《斵琴图》、宋徽宗临张萱《虢国夫

人游春图》等时,面对这些曾由王鹏沖重新装

裱而保存至今的名画时,更没有理由遗忘 他。

(作者为广东湛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光

注释:

①洪再辛《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第

167—209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②《朵云》总第28期,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出版。

③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第1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④孙承泽《山书》第292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 版。

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中国明朝档案

总汇21》第277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⑥《贰臣传》卷十二《骆养性列传》,《清代传记丛刊

名人类16》第761页,明文书局影印1985年 版。

⑦严勇《清史图典·顺治朝》第2册第84页,紫禁城出版

社2002年版。

⑧《明清史料·丙编》第五本第452页,商务印书馆1936

年版。

⑨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第606页,上海书画出

版社1992年版。

⑩《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98第126、135页,齐鲁书

社1997年版。

[宋]蔡京 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