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2020.11) 1 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及 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 申请须知 ( 更新于 2020 11 ) 申 请 人 填 写 申 请 表 前 ,请 详 阅 本 申 请 须 知 。申 请 人 必 须 填 妥 申 请 表 所 有 部 分 ,并 连 同 所 需 证 明 文 件 一 并 提 交 。中 英 文 版 本 如 有 任 何歧异,概以英文版本为准。 1. 简介 由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 ( 创新办 ) 管理的公共政策研究资 助计划及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是政府专为促进及支持 本地公共政策研究而设的资助计划。两项资助计划每年合共拨款 约港币 3,000 万元,目的是推动公共政策研究及实证为本研究以促 进公共政策讨论。当中,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旨在支持 年期较长而又符合策略议题的公共政策研究,并藉此建立相关机 构的研究能力及推动院校/智库就策略议题的协作。 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全年接受申请,而策略性公共政策研 究资助计划则每年 ( 通常在第二季 ) 接受申请一次。 1.1 研究范畴 创新办为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建议了七大重点议题: (a) 土地及房屋;(b) 经济发展;(c) 民生议题;(d) 创新科技的应用;(e) 青年发展;(f) 环境保护;及 (g) 政制发展及管治,合共 21 个建议研 究范畴,载于附件 I 。虽然创新办鼓励申请人就这些范畴拟备计划 书,但申请人也可就其他研究范畴提交计划书。所有收到的申请 均会以同一评审准则进行评审。

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及 申请须知 更新于 2020 年 5月 · 件,如NVivo) ,但不可用作购买一般软件使用许可证 (例如微软视 窗及办公室) 。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2020.11) 1

    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及

    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

    申请须知 (更新于 2020 年 11 月 )

    申请人填写申请表前,请详阅本申请须知。申请人必须填妥申请

    表所有部分,并连同所需证明文件一并提交。中英文版本如有任

    何歧异,概以英文版本为准。

    1. 简介 由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 (创新办 )管理的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及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是政府专为促进及支持

    本地公共政策研究而设的资助计划。两项资助计划每年合共拨款

    约港币 3,000 万元,目的是推动公共政策研究及实证为本研究以促进公共政策讨论。当中,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旨在支持

    年期较长而又符合策略议题的公共政策研究,并藉此建立相关机

    构的研究能力及推动院校/智库就策略议题的协作。 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全年接受申请,而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则每年 (通常在第二季 )接受申请一次。 1.1 研究范畴 创新办为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建议了七大重点议题: (a)土地及房屋;(b)经济发展;(c)民生议题;(d)创新科技的应用;(e)青年发展;(f)环境保护;及 (g)政制发展及管治,合共 21 个建议研究范畴,载于附件 I。虽然创新办鼓励申请人就这些范畴拟备计划书,但申请人也可就其他研究范畴提交计划书。所有收到的申请

    均会以同一评审准则进行评审。

  • (2020.11) 2

    至于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创新办会每年订出策略议题,以供申请。不属策略议题范围内的提案,除非提案特别出

    色,否则一般不予考虑。创新办为 2020-21 年度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订出的 13 项策略议题,载于附件 II。创新办亦于附件 II 的附录列出有关策略议题下政府可能感兴趣的研究范畴,供申请人参考。创新办强调,申请人可提交任何属于 13 项策略议题范围内 (但不属于可考虑的研究范畴 )的研究提案。 评核计划书的主要准则,是其研究质素以及有关研究是否切合本港的需要。 2. 申请指引 2.1 申请资格 符合资格申请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及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资助者如下:

    (a) 下列 (A)及 (B)类别认可学位颁授院校内现正或合资格教授大学学位或以上课程的学者、教学/研究人员;

    (b) 下列 (A)及 (B)类别认可学位颁授院校内现正或合资格教

    授大学学位或以上课程的访问学者/客座教授/名誉

    教授/荣休教授;以及

    (c) 属下列 (C)类别本地非牟利公共政策研究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人员 1

    申请人的申请资格须经相关院校/智库查证和核实。

    首席研究员负责项目的整体管理和拥有权。与首席研究员一

    同进行项目的共同研究员,在人数方面不设上限。首席研究员可

    同时申请并参与多项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策略性公共政策研

    究资助计划项目。

    1 此类别的首席研究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公共政策研究经验。

  • (2020.11) 3

    (A) 八所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颁授认可学位的院校: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

    (B) 一所由公帑资助及13所自负盈亏颁授认可学位的院校: 明爱专上学院 明德学院 珠海学院 宏恩基督教学院 香港恒生大学 港专学院 香港能仁专上学院 香港树仁大学 职业训练局 -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 香港演艺学院 香港公开大学 东华学院 香港伍伦贡学院 耀中幼教学院

    (C) 本地非牟利公共政策研究智库

    智库必须是在香港注册的非牟利机构,并具有认可和公开发

    表的公共政策研究往绩。在此类别的首席研究员必须具有相关的

    公共政策研究经验。 2.2 申请限额 合资格院校/智库可提交的申请数目没有上限,但一般而言,同一首席研究员最多可同时参与两个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

  • (2020.11) 4

    /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项目。院校/智库在提交申请供

    当局考虑前,必须信纳申请项目具相当质素。 2.3 研究模式 欢迎申请人提出任何创新的研究模式进行公共政策研究,以促进政府与研究人员相互交流,让研究人员更了解政策制订,提

    高本港的公共政策研究的质素。 2.4 项目推行期 2.4.1 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 就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而言,研究项目通常为期六至 12个月,如能提供有力支持及充分理据,则为期到三年的项目也会

    获得考虑。 2.4.2 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 就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而言,研究项目通常为期三至五年。如能提供有力支持及充分理据,则为期较短的项目也会

    获得考虑。 2.5 资助 2.5.1 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的最高资助额 由于拨款有限,竞争激烈,因此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的项目拨款一般为每项港币 100 万元或以下,申请人须就费用高于港币 100 万元的项目提供有力理据。 2.5.2 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的最高资助额 每项成功申请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的研究项目一般可获港币 300 至 500 万元资助。 2.5.3 准许事项

    根据防止享用双重福利的政策,首席研究员及共同研究员如

    正收取任何形式由公帑支付的薪金/薪酬/酬金/车马费/津

  • (2020.11) 5

    贴,则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拨

    款不得用作支付他们的薪酬,或以任何方式资助其薪金 (包括车马费 )。

    协助进行研究工作而获支薪的研究支援人员,其薪酬可获资

    助。如研究支援人员获聘负责若干项目的工作,其薪金应由各项

    目分摊。防止享用双重福利的政策亦适用于研究支援人员的薪酬。

    基本原则是确保审慎运用公共资源。

    申请人如违反防止享用双重福利的规则,须向政府退还多付

    给他们的福利款项,并须缴付利息。

    创新办原则上同意,如有真正需要,可提供资助以聘用替假

    教师,让有关首席研究员能分配充足时间进行研究工作。为此目

    的而聘用的替假教师,旨在减轻首席研究员的日常教学工作量,

    以及与教学相关的行政负担。

    然而,善用资源是院校的主要职责,因此上述资助只在例外

    情况下才会发放,而首席研究员须提供详细合理的理据。详情请

    参阅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及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款项

    发放、账目及监察安排须知。 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拨款可用作支付项目的间接费用,最高比率为拨款的 15%。 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拨款也可用作支付项目的审计费用。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的项目

    审计费用不应超过港币 5,000 元,而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的项用审计费用不应超过港币 15,000 元。 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拨款不得用作特别用途设备开支 (文具、印刷及参考书籍等项目并不视作设备 )。拨款可用作购买专用软件使用许可证 (例如数据分析软件,如 NVivo),但不可用作购买一般软件使用许可证 (例如微软视窗及办公室 )。 就提供膳食,编辑、校对和翻译报告/刊物,以及在开放取用的期刊发表而提出的拨款申请不会获得受理。

  • (2020.11) 6

    2.5.4 外判研究工作 研究工作禁止外判或分判,但在理据充分的情况下,外判意见调查工作或可获评审委员会接纳。 2.5.5 在香港以外地方收集数据 原则上,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

    计划拨款应主要用于在香港进行的研究工作。首席研究员只有在

    必须和有充分理据的情况下,方可使用拨款在香港以外的地方收

    集数据。评审委员会 (请参阅下文第 3 章 )会在考虑首席研究员提供有关工作可取之处及理据后,按个别情况考虑有关申请。 2.6 提交申请 申请表 (包括研究计划书 )须: (a) 经有关院校/智库负责人批签,并盖上该机构的正式印章;

    以及 (b) 按规定方式填妥,并以电邮方式送交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

    及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秘书处 ([email protected])。 如有需要,申请人或须作出补充说明或提交补充资料。在收到所有相关资料 (包括提交补充说明或补充数据 )后,审核申请的工作才会进行。 2.7 取用政府数据和记录 如取用政府或官方数据和记录对拟议项目至为重要,有关申请人应在申请表上提供资料,证明已联络有关政府部门或官方机

    构,要求许可取用有关数据/记录,并在事后提供已获该项许可

    的确认。

    mailto:[email protected]

  • (2020.11) 7

    3. 评审机制 3.1 评审委员会 由创新办成立的独立评审委员会会考虑所有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及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申请,然后向创新办提

    出建议。评审委员会由具丰富经验的学者担任主席及成员。评审

    委员会的成员名单请参阅附件 III。 3.2 同行评审 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的申请除经评审委员会委员评审外,亦会由非评审委员会委员的评

    审员 (包括本地和非本地具丰富经验的学者和专家 )评审 2。为确保研究建议与政策相关,相关的政策局/部门也会获邀提供建议

    及意见供评审委员会参考。 (请参阅下文第 3.4 章 )

    3.3 评审准则 研究计划书的研究质素以及有关研究是否切合本港的需要,是评审计划书的主要准则。

    在评审研究计划书时,评审委员会会充分考虑:

    (a) 有关政策研究是否切合香港的公共政策发展需要,或会在何种程度上推动本港社会就相关政策议题进行有据可依的讨

    论;

    (b) 有关研究计划书是否切实可行;

    (c) 申请人的能力,包括学历、研究记录、以往的研究表现,以及以往研究项目的成果;

    (d) 有关研究计划书的推行时间是否妥善规划及切实可行,以及项目推行期是否合理;

    2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的申请由至少两名评审委员会委员及一名非评审委

    员会委员的评审员评审,至于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评审委员会

    会审核每份申请,初步入选的申请会由至少两名评审委员会委员及两名非

    评审委员会委员的评审员评审。

  • (2020.11) 8

    (e) 有关研究计划书的拟议开支预算是否审慎、切合实际情况及具成本效益 (须提供充分理据 );

    (f) 有关研究计划书是否有其他经费资助来源;以及

    (g) 有关研究是否或可能与其他团体曾经或现正进行的工作重迭。

    3.3.1 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 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的主要评审准则,是研究质素及在策略上是否切合本港的公共政策发展需要。在评审研究计划

    书时,评审委员会也会考虑其他因素,包括研究成果 (例如对政策的影响及建议、专题报告、专刊、工作坊、会议、期刊、博士后

    研究等 )、研究团队的能力、研究计划是否切实可行、研究的推行时间,以及拟议的开支预算等。除上述提到的评审准则外,院校

    对建立研究能力的支持 (例如基础设施或配对资助 ),及其他来自校外的资助及支持也会列入考虑。 初步入选的研究队伍或会获邀参加遴选面试,由研究队伍向评审委员会讲解其计划书。政府相关政策局/部门也会应邀派代

    表出席有关计划书的遴选面试。政府相关政策局/部门的代表可

    向研究团队提出问题,并向评审委员会提供政策观点和见解,以

    助进行评审。 3.4 评审过程 计划书均会经由评审委员会及非评审委员会委员的评审员(包括本地和非本地具丰富经验的学者和专家 )进行非常严格的评审。在决定是否推荐为申请提供拨款时,评审委员会会考虑个别

    评审员的评语及相关政策局/部门的意见。评审委员会会从全盘

    角度审视研究建议,并达至集体决定。资助会以竞逐方式分配 (某年度的成功率视乎评审委员会评定各计划书的整体质素及可供批

    出的资助额而定 )。除非出现重大程序失误,否则评审委员会不会考虑任何上诉。在适当情况下,有关申请人宜相应修改申请,以

    便重新提交。

  • (2020.11) 9

    3.5 避免利益冲突 为避免利益冲突,评审委员会的委员若与申请人有任何关连,例如曾经或现时同属某一机构,便应在会议上申报利益。此

    外,委员若与申请人关系密切,除申报利益外,也应在委员会商

    议有关计划书时避席。 若申请人为了避免利益冲突而不欲某人评审其申请,应另行向创新办提出书面要求,述明详细情况和充分理据。该项要求不

    应在申请表的任何部分提出,因为申请表会整份送交评审员评审。

    在任何情况下,创新办保留挑选评审员的最终决定权。 4. 监察和资助安排 4.1 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

    前期进度报告须于申请获批后三个月内提交,以证明项目进展良好。创新办会于项目获批和签署承诺书后发放 50%的资助,并于接纳前期进度报告后再发放 30%的资助,余下 20%的资助,则会于接纳研究报告后发放。至于为期超过一年的公共政策研

    究资助计划项目,首席研究员须于开展项目下半部分当日或之

    前提交中期进度报告。 4.2 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 半年期进度报告必须每六个月提交一次,以证明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项目进展良好。如尚余不足六个月即届所定的完成日期,

    则无须就该段期间提交半年期进度报告。 根据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获批的资助会分四期发放。创新办会于项目获批和签署承诺书后发放 40%的资助,并在须于整个项目完成 33%后提交的成果进度报告获接纳后,发放 30%的资助,再在须于项目目标完成日期前一年提交的成果进度报告

    获接纳后,发放 25%的资助;余下 5%的资助,则在接纳研究报告后发放。

  • (2020.11) 10

    4.3 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及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

    创新办会监察正在进行的项目。评审委员会会检视所有已完成的项目,把项目成果与项目计划书所载的原来目的和目标作比

    较,以评估项目的成效。

    首席研究员须于项目完成日期或之前,提交 (a)研究报告的电子文本一份 (包括 word 和 pdf 两种格式 );(b)研究报告的彩色打印装订印行本两份 (载有 (i)项目名称、(ii)研究摘要以及 (iii)研究项目对政策影响和政策建议的摘要,均须有中英文本 );以及 (c)项目完成日期起计三个月内,提交总结报告,该报告须载有研究所得的

    实征数据 (word/ excel 和 pdf 两种格式 ),并刪除个人资料,以免披露个别人士的身分 3 ),连同核数师报告 4 一并提交。

    至于上述 (c)项提及的研究所得的实征数据,创新办鼓励首席研究员以机器可读格式提供数据集 (如有 ),例如除了提供word/ exce l 和 pdf 格式档案,亦提供逗号分隔规格 (CSV)的档案,以便上载 5 到公共资料网站 (data .gov .hk 6 )。

    依时提交报告至为重要,此举反映首席研究员管理项目的能力和所作出的努力。如须延期提交报告,应事先取得创新办的书

    面批准。倘有理据,报告可延期三个月提交。只有在特殊情况及

    具备充分理据下,方可获准进一步延期。 如逾期仍未提交报告又没有给予充分理据,创新办会考虑终止有关项目,并把项目评定为「表现未如理想」,以作记录。创

    新办于考虑有关首席研究员提交的新申请时,或会一并考虑所有 3 任何载有个人资料的数据,或可直接或透过整合、重组或配对辨识个别

    人士身分的资料均不可对外公开。详情请参阅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公

    布的资料 (https://www.pcpd.org.hk/scindex.html)。 4 核数师报告应由独立的执业会计师拟备,声明项目所招致的一切开支均

    属项目的核准范围,并符合本申请须知和创新办就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

    划及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订明的款项发放、账目及监察安排须

    知。 5 请同时参阅本申请须知第 6 部最后一段。 6 政府已推出「资料一线通」网站,旨在让各政策局、部门和公营/私营

    机构免费发放各种机器可读格式的公共资料,作商业及非商业之用。公

    共资料网站便利广为发放和再使用公共资料,有助香港发展成一个知识

    型经济社会。

    https://www.pcpd.org.hk/scindex.html

  • (2020.11) 11

    评定为「表现未如理想」的资助项目记录,而不论该等项目是因

    逾期仍未提交报告还是其他原因而评为「表现未如理想」。 4.4 公布研究报告

    获评审委员会评定为「表现理想」的研究报告,将会上载至创新办网站,让公众阅览。至于评定为「表现未如理想」的研究

    报告,相关的首席研究员须在两个月内修改并重新提交报告,供

    评审委员会重新审阅。如经修订的研究报告获评定为「表现理想」,

    将会上载至创新办网站。然而,如经修订的研究报告仍评定为「表

    现未如理想」,有关项目的报告及其摘要均不会上载至创新办网

    站,而网站内有关项目的名称旁会载有注释,说明「评审委员会评定此研究报告并未按要求完成」。此外,相关个案会转告有关院校的校长/研究智库的主管。评审委员会在考虑该首席研究员

    日后的申请时,会考虑其研究报告曾评为「表现未如理想」的记

    录,亦可能在有必要时禁止该首席研究员申请拨款,最长为期三

    年。 5. 简报研究成果 创新办会按情况邀请首席研究员向政府简报研究结果。 6. 知识产权及项目数据的使用 为政府、其获授权用户、受让人和所有权继承人的利益,所有首席研究员和共同研究员均须给予政府及上述人士使用研究成

    果的特许;该项特许属不可撤销、非专属、永久、可转让、可转

    授、免版税和全球通用。该项使用研究成果的特许包括下列权利:

    (a)以任何格式和媒体复制研究成果;(b)把研究成果 (包括研究的研究报告 )上载至创新办的网站,供公众查阅有关文本;(c)向公众发放研究成果的文本,包括在报告、刊物及/或宣传物品刊载研究

    成果或其任何部分; (d)向政府政策局、部门及其他法定机构转传研究成果,以供参考; (e)向公众播出和展示研究成果或其任何部分;以及 (f)制作研究成果或其任何部分的改编本。首席研究员和共同研究员如未获赋权就研究成果的任何部分给予上述特许,他

    们须承诺为政府、其获授权用户、受让人和所有权继承人的利益,

    自费向相关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拥有人购买批予上述权利的特许。

    在所有情况下,有关方面均会妥为注明版权属首席研究员和共同

    研究员所有。

  • (2020.11) 12

    首席研究员及共同研究员须向政府保证: (i) 在进行研究项目期间所提供的成果,以及政府、其获授权用

    户、受让人和所有权继承人使用或管有该等成果或其任何部

    分,以进行申请表/申请须知内任何预期用途时,没有和不

    会侵犯任何知识产权及任何人士的任何其他权益。 (ii) 首席研究员及共同研究员在进行研究项目时所使用的任何

    材料,而所用材料的知识产权归属第三方时,首席研究员及

    共同研究员须已就本身、其获授权用户,以及政府、其获授

    权用户、受让人和所有权继承人,使用有关材料以进行申请

    表/申请须知内任何预期用途,取得各项所需批予的许可。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服务商标、商用名称、设计产权、版权、域名、数据库权利、工业知识权利、新发明、设计

    或程序,以及其他目前已知或日后创造 (不论性质如何及何处产生 )的知识产权;在每宗个案中,不论知识产权是否已注册,并包括

    批予任何这些权利的申请。 「研究成果」指根据本计划获批申请所产生的任何产品,包括文章、论文、简报、摘要、刊物、统计数字、视像资料及报告。

    在研究项目完成后五年,研究所得的实征数据会上载至创新办网站,以便制作数据档案。任何人士使用档案内的数据集,均

    须鸣谢研究团队及创新办。让公共政策研究羣体共享计划项目的

    数据,有助本港发展以实证为基础的公共政策研究。以 CSV 格式提供的实征数据集亦会于研究项目完成后五年上载至「资料一

    线通」。 7. 个人资料的使用及处理 关于个人资料的使用及处理,详情载于附件 IV。 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 2020 年 11 月

  • (2020.11) 13

    附件 I

    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

    建议研究范畴

    土地及房屋 代号

    1. 土地和房屋供应 B1

    1a. 房屋用地及住宅供应

    1b. 农业用地与农业活动前景 (复耕与休闲农业发展 )

    1c. 增加土地供应的可行性建议

    1d. 以过渡性房屋解决板隔间房/劏房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1e. 土地发展与保育平衡

    经济发展

    2. 国家五年规划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包括与内地的金融合作

    B2

    3. 大湾区/区域合作和发展 B3

    3a 大湾区

    3b. 大湾区以外地区

    3c. 香港与内地经济关系及前景

    3d. 配合国家「 走出去」 政策

    3e. 「一带一路」 倡议

    4. 经济发展,包括发展六大产业和巩固四大支柱行业 B4

    4a. 香港的经济定位

    4b. 与内地合作经营回收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4c. 再工业化

    4d. 创新科技发展

  • (2020.11) 14

    民生议题

    5. 贫穷与不平等 B5

    5a. 贫穷量度

    5b. 扶贫策略

    5c. 跨代贫穷

    5d. 新移民/少数族裔的教育不平等情况

    5e. 社会流动与不平等

    6. 人口老化 B6

    6a. 老年收入经济保障

    6b. 长者的经济及社会参与

    6c. 推动跨代支持及融和

    6d. 居家安老:政策与实践

    6e. 在家安宁:政策与实践

    6f. 建立长者友善居住环境

    6g. 银发市场

    7. 劳工与就业 B7

    7a. 法定最低工资

    7b. 妇女劳动参与

    7c. 年长人士劳动参与

    7d. 弹性工作安排及/或渐进式退休计划之实践

    7e. 发展教育及培育制度之接轨,减少就业市场之需求错配

    8. 人口及家庭政策 B8

    8a. 创建有助家庭建构及培育孩子成长的环境

    8b. 积极健康乐颐年政策

  • (2020.11) 15

    8c. 新移民及社会融合

    8d. 吸引优才来港工作及生活

    8e. 福利可携性

    8f. 家庭及家庭相关事宜

    8g. 绿色殡葬

    9. 新移民与少数族裔 B9

    9a. 新移民与少数族裔之社会融合

    9b. 支持少数族裔学生学习中文

    10. 医疗 B10

    10a. 长期护理融资

    10b. 基层医疗服务

    10c. 生命伦理

    10d. 生物科技发展

    创新科技的应用

    11. 科技与教育 B11

    11a. 网上学习

    11b. 使用教育新科技

    11c. 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12 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 B12

    12a. 信息及传意科技与社会企业

    12b. 企业社会责任与良好的实践方法

  • (2020.11) 16

    青年发展

    13 青年发展 B13

    13a. 有效的青年发展计划及评估

    13b. 建立多元教育及就业出路

    13c. 青年创业

    13d. 青年参与公共事务

    环境保护

    14. 空气质素 B14

    14a. 监察空气质素

    14b. 新能源汽车

    15. 废物管理 B15

    16. 绿色建筑 B16

    17. 生态保育 B17

    18. 水质 B18

    政制发展及管治

    19. 民主发展 B19

    20. 管治与行政 B20

    21. 新媒体对政治及管治的影响 B21

    其他 B22

  • (2020.11) 17

    附件 II 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

    策略议题 (2020-21)

    代号

    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SE01

    2. 「一带一路」建设 SE02

    3. 大数据/智慧城市 SE03

    4. 创新及科技/人工智能/再工业化 SE04

    5. 探讨大型基建项目的各种采购模式 SE05

    6. 在香港发展绿色金融 SE06

    7. 香港的城市品牌策略 SE07

    8. 巩固香港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地位 SE08

    9. 过渡性房屋 SE09

    10. 儿童、青年及家庭发展 SE10

    11. 人口老化 SE11

    12. 医疗系统创新 SE12

    13. 人力供应及发展 SE13

  • (2020.11) 18

    附件 II 附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可考虑的研究范畴 :

    2 0 18 年《施政纲领》宣布,特区政府会推动场外建造,尤其是在建造业界采用楼宇组件在工场/厂房生产,在工地装嵌的「组装合成」建

    筑法。该建筑法不但可以提升行业生产力及项目成本效益,而且能够

    达到加强工程监管目的,从而改善质量和工地安全。

    「组装合成」建筑法特别适用于某些非常划一,并需要大量装修和内

    部终饰的楼宇类别,包括宿舍、酒店和住宅等。扼要而言,该建筑法

    的好处如下:

    ( i ) 提升工地安全; ( i i ) 改善质量控制; ( i i i ) 缩短施工期、加快资本回报,以及提早受惠; ( i v ) 减少人力需求,有助纾减劳工短缺; ( v ) 降低项目成本; ( v i ) 减少浪费和临时工程,从而提升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

    表现;以及

    ( v i i ) 提高建造业的生产力。

    「组装合成」建筑法的成功,关键在于供应链的成熟程度,同时,为

    了在策略上推行《施政纲领》中的措施,从而鼓励在香港更广泛采用

    「组装合成」建筑法,政府关注可否进行研究,借助粤港澳大湾区 (大

    湾区 )将会带来的协同效应,以制订出为该建筑法而加强大湾区供应链

    的策略。

    若就此专题进行的研究能涵盖以下一个或多个范畴,政府会对相关研

    究感到兴趣:

    • 如何缔造有利营商的环境,吸引大湾区「组装合成」建筑法供应链上的业界参与香港发展,尤其是公营房屋/宿舍/医院的发展

    项目;以及

    • 借助政府购买力的方法,以有效连系业界,建立稳定的「组装合成」建筑法供应链。

  • (2020.11) 19

    「一带一路」建设

    可考虑的研究范畴: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经贸合作区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

    直接投资的跳板。经贸合作区有不同的发展重点,例如加工及制造、

    资源运用、农业、贸易物流和科技发展等。

    为全面发挥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角色和优势,特区政

    府在 20 17年 12月与中央签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关于支持香港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 」建设的安排》(《安

    排》 ),作为香港进一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蓝本。《安排》内其

    中 一 项 合 作 措 施 为 推 动 香 港 和 内 地 企 业 在 发 展 经 贸 合 作 区 / 产 业 园

    区方面的合作,即-

    进一步推动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地和香港企业、金

    融机构建立策略伙伴关系,联合参与项目投资和产业园区建设,

    降低企业赴相关国家投资的风险。

    为促进香港企业在经贸合作区开拓业务, 2 01 9年《施政报告》表示特区政府正寻求相关中央部委的政策支持,向香港有意的企业提供与内

    地企业相等的鼓励措施和便利政策。商务及经济发展局 (商经局 )正与

    国家商务部探讨政策措施,包括积极鼓励经贸合作区为香港企业提供

    入驻园区支持。

    为加深业界了解经贸合作区的投资政策和营商环境,商经局「一带一

    路」办公室支持/举办了多个交流会,例如 20 18年 8月 14日举行的「与央企共赢『一带一路』机遇-产业园区投资环境交流会 」,以及分别

    于 20 18年 11月 12日和 20 19年 11月 21日举行的两场「『一带一路』贸易投资 政 策 与 实 务 交 流 会 」。 商 经 局 亦 与 香 港 贸 易 发 展 局 (贸 发 局 )组 织 了

    多次商贸及专业代表团。此外,贸发局计划于 20 20年内设立「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区服务台,以搜集、整合和分享相关资料,为香港企业

    提供「一站式」支持。

    本 港 行 业 / 相 关 界 别 或 有 初 步 兴 趣 发 展 业 务 的 经 贸 合 作 区 见 附 一 览

    表 。

    若就此专题进行的研究能涵盖以下一个或多个范畴,政府会对如何更

    有 效 推 动 企 业 于 发 展 经 贸 合 作 区 方 面 (特 别 是 夹 附 一 览 表 载 列 的 经 贸

    合作区 )建立伙伴关系感到兴趣:

  • (2020.11) 20

    • 夹 附 一 览 表 载 列 的 经 贸 合 作 区 的 资 料 和 基 本 情 况 (例 如 中 央 人民政府/内地及当地政府的政策;引进的行业;运作模式 (涉及

    的各个单位和各自的权利及责任、财务安排、适用法例、纠纷

    调解机制等 );合作区现时状况和未来发展;提供的补助、风险

    评估等 ) 7;

    • 具潜力的经贸合作区 (须配合香港企业的产业情况、行业投资意向和需求 ),以及会有意助力发展经贸合作区/具竞争优势或正

    尝试开拓业务的香港行业/界别 (连同建议评估准则 );

    • 香港企业可采用的不同合作/发展模式,以及所需的政策支持(须参考一些已参与经贸合作区发展,或曾于投资合作区过程中

    面对困难的香港行业/界别的意见/建议 );

    • 为推动企业建立伙伴关系,而须联系的重要持份者/单位,以期落实以上第三点所述的合作/发展;以及

    • 建议跟进工作和未来路向。

    7 在研究或更新经贸合作区的资料和基本情况 (如当地政府政策、吸引

    的行业和主要补助 )时,可参考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于 20 1 9 年就 10 个东盟成员国出版的制造业发展指南,当中提供有关法治及发展环境 、

    税务、劳工和当地政府鼓励的产业的资料。该指南可在

    https://www.hkpc.org/zh-CN/about-us/hkpc-publication/industry-support 阅览。

    https://www.hkpc.org/zh-CN/about-us/hkpc-publication/industry-support

  • (2020.11) 21

    一覽表

    香 港不 同行业 /界别 可能 感兴趣 的经贸 合作 区

    1 . 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 ( K a w as a n In d u s t r i T e r p ad u In d o n es i a -C h i na )

    2 .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 ( S i h an ou kv i l l e Sp ec i a l E c on omi c Zone in C am bo d i a )

    3 . 泰中罗勇工业园 ( T h a i l a nd -C h i na Lu o yo n g In d u s t r i a l P a r k )

    4 . 越南龙江工业园 ( Lo n gJ i an g In d u s t r i a l P a rk i n Vi e t n am)

    5 . 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 C h in a - E g yp t TE DA S u ez E co no mi c a nd Tr a d e C oo pe r a t i on Zo n e )

    6 . 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 ( Le k k i F r e e T r ad e Zo n e i n Ni ge r i a )

    7 . 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 ( S i no -R us s i an Uss u r i ys k E co nom i c a nd T r ad e C oo pe r a t io n Zo n e )

    8 . 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 ( O r i en t a l In d u s t r i a l P a r k i n E t h i op ia )

    9 . 匈牙利中欧商贸物流园 ( C en t r a l Eu r op e an T r ad e an d Lo g i s t i c s Co op e r a t i on Zo n e i n H u n ga r y)

    1 0 . 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 ( V i en t i an e S a ys e t tha D e ve lo pm en t Zo ne in La o s )

    1 1 . 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 ( P en gs h en g In d u s t r i a l P a rk i n Uz b e k i s t a n )

    1 2 .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自贸区 ( G w a d ar Po r t F r e e -T r a d e Zo n e i n Pa k i s t an )

  • (2020.11) 22

    1 3 . 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 ( Po r t C i t y C o lo mb o in S r i La n k a )

    1 4 . 斯里兰卡汉班托塔工业园 ( S r i La n k a -Ch in a Lo g i s t i c s an d In d us t r i a l Zon e i n H amb an to t a )

    1 5 . 塞尔维亚中国工业园 ( S e rb i a -C h i na In d us t r i a l Pa r k )

    1 6 . 吉布提国际自贸区 ( D j i bo u t i In t e rn a t io n a l F r ee T r a d e Zon e )

    1 7 . 中国建材迪拜物流园 ( D u ba i Lo g i s t i c s Pa r k (Ch in a N a t io na l Bu i l d in g M at e r i a l ) )

    1 8 . 缅甸仰光新城 ( N e w Y a n gon C i t y i n M ya n m a r )

    1 9 . 孟加拉吉大港中国经济产业园 ( C ha t to g r a m Chi n a E c on om ic In d u s t r i a l P a rk i n Ba n gl a d esh )

    2 0 . 华夏幸福卡拉旺产业园 ( C FLD K a r a w an g Ne w In d u s t r y C i t y)

    2 1 . 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 ( M al a ys i a -C h i n a Ku a n t a n In d u s t r i a l Pa r k )

  • (2020.11) 23

    大数据/智慧城市

    可考虑的研究范畴:

    大 数 据 和 智 慧 城 市 是 提 供 公 共 服 务 和 发 展 创 新 及 科 技 方 面 的 重 要 课

    题。

    创 新 及 科 技 局 参 考 政 府 政 策 局 和 部 门 的 意 见 后 , 于 2 017年 1 2月 公 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 》。该蓝图提出 76项措施,涵盖「智慧出行 」、「智慧环境 」、「智慧经济 」、「智慧生活 」、「智慧市民」和「智慧政府」六

    个主要范畴。除了推行上述措施,各政策局和部门现正制订新措施以

    便推行。私人机构亦正积极在业务和运作上引进更多科技应用。

    若就此专题进行的研究能涵盖以下一个或多个范畴,政府会对相关研

    究感到兴趣:

    • 智慧城市方案和大数据应用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 因应香港情况和文化而优先采用智慧城市方案的范畴;

    • 智 慧 城 市 应 用 程 式 收 集 和 使 用 城 市 数 据 (尤 其 是 个 人 资 料 )所 引起的 私隐问题 ,以及政 府和商业 机构进行 大数据分 析所遇到的

    实际问题;以及

    • 香港 在大湾区 发展的地 位对大数 据和智慧 城市两方 面的长远人才发展需求。

  • (2020.11) 24

    创新及科技/人工智能/再工业化

    (i) 可考虑的研究范畴 :

    虽 然 香 港 的 整 体 职 业 安 全 与 健 康 (职 安 健 )情 况 持 续 改 善 , 但 建 造 业 的

    致命工业意外数字仍然偏高,尤其是涉及「人体从高处堕下」的意外 。

    因此,减低从高处堕下的风险对进一步改善香港的职安健表现非常重

    要。

    本地研究团体及大型建筑公司一直探讨如何利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

    有关研究现已完成,业界亦引进支持信息科技的装置及设备。例子包

    括具备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智能安全帽和安全带,以及用于建筑物外

    墙工程的机械人技术或无人驾驶飞机。然而,相关装置及设备的应用

    仍然非常有限,只有部分大公司采用及用于其部分工作程序。原因相

    信在于业界对可靠程度、可否适用于香港,以及广泛应用是否切实可

    行存在疑虑。

    若就此专题进行的研究能涵盖以下一个或多个范畴,政府会对相关研

    究感到兴趣:

    • 海 外 关 于 采 用 支 持 信 息 科 技 的 设 备 / 装 置 以 减 低 从 高 处 堕 下 风险的经验,以及就香港独特的建筑环境和业界风险状况而言相关

    设备/装置是否适用于香港;以及

    • 在香港广泛采用相关技术是否切实可行;如属可行,实施的策略如何。

  • (2020.11) 25

    (ii) 可考慮的研究範疇 :

    人工智能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前景乐观,但对现时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带来甚大挑战。政府除了制订数码及/或智慧城市策略外,研究人工

    智能策略亦同样攸关。

    若就此专题进行的研究能涵盖以下一个或多个范畴,政府会对相关研

    究感到兴趣:

    • 香 港 可 如 何 借 助 人 工 智 能 处 理 经 济 和 社 会 问 题 (如 教 育 、 医 疗等 )?

    • 人工智能对香港经济和社会有何中长期影响?

    • 制订政策可如何促进采用人工智能,以处理社会问题?

    • 香港 可如何为 劳动人口 作好准备 ,以全面 应用人工 智能而非被人工智能取代?

    • 香 港 应 如 何 确 保 人 工 智 能 的 应 用 发 展 属 负 责 任 和 符 合 道 德 标准?

  • (2020.11) 26

    探讨大型基建项目的各种采购模式

    可考虑的研究范畴:

    政府一直大力投资基建项目,以缔造一个优质宜居的城市,改善市民

    生活质素。 自 19 82年起,差不多所有政府公共工程项目均由基本工程储备基金提供资金。该储备基金的收入主要来自政府的卖地收入。 未来数年,政府每年在公共工程的平均开支预期达至 1 ,0 0 0亿元,而整体 建 造 业 每 年 的 工 程 量 亦 将 增 至 约 3 , 00 0亿 元 水 平 。 当 「 明 日 大 屿 愿景 」、 铁 路 网 络 扩 展 和 其 他 新 地 区 发 展 等 大 型 项 目 落 实 推 展 , 亦 将 涉

    及相当庞大的公共财政开支。为确保香港具有长远财政承担能力继续

    发展基建,若就此专题进行的研究能涵盖以下一个或多个范畴,政府

    会感到兴趣: • 研 究 当 今 不 同 基 建 项 目 的 采 购 和 融 资 机 制 , 例 如 设 计 - 兴 建 - 注

    资-经营、私营机构注资计划或成立特设公司等; • 如 何 善 用 企 业 价 值 、 商 业 思 维 、 创 新 和 数 码 科 技 并 透 过 私 营 机 构

    投资公共基建项目,以提升基建的推展和营运表现; • 为 各 种 项 目 采 购 和 融 资 机 制 的 主 要 表 现 指 标 进 行 国 际 基 准 比 较 ;

    以及 • 为香港基建项目的采购和融资制订策略方针。

  • (2020.11) 27

    在香港发展绿色金融

    可考虑的研究范畴 :

    《 粤 港 澳 大 湾 区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 规 划 纲 要 》 )支 持 香 港 发 展 为 大 湾

    区的绿色金融中心。因应《规划纲要》推动「绿色」发展,香港在大

    湾 区 绿 色 发 展 的 融 资 和 支 持 方 面 可 担 当 什 么 角 色 ? 有 何 政 策 可 以 促

    进香港成为区域绿色金融枢纽?香港作为大湾区的绿色金融枢纽,有

    何优势?香港与区内/国际其他金融中心比较,又有何优势和差距?

    若就此专题进行的研究能涵盖以下一个或多个范畴,政府会对相关研

    究感到兴趣:

    • 在大湾区和国际层面发展绿色金融的支持政策 (如诱因 );

    • 香港在成为绿色金融中心方面的优势和弱点;

    • 香港成为绿色金融中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

    • 如何 借助特区 政府现行 的绿色金 融政策以 进一步推 进香港的绿色金融行业发展?

  • (2020.11) 28

    香港的城市品牌策略

    可考虑的研究范畴 :

    现今城市之间竞争激烈,各地政府日益重视城市品牌的效用,并加强

    与本地市民配合和吸引海外人士,以彰显城市的身份、优势和竞争力 。

    若就此专题进行的研究能涵盖以下一个或多个范畴,政府会对相关研

    究感到兴趣:

    • 城市 品牌是否 有助于促 成政策决 定,支持 政策考虑 和鼓励市民参与?

    • 如城 市品牌确 实对管治 带来正面 影响,制 订成功的 城市品牌策略的主要工具/因素为何?

    • 是否 有良好做 法和重要 启示,让 香港在瞬 息万变的 环球形势中蓬勃发展?

    • 香港 可如何借 助过去的 城市品牌 工作,引 领未来发 展,巩固国际城市的地位?

    • 大型 活动如何 影响城市 的形象? 有助活动 政策和策 略成功的要素有何?

  • (2020.11) 29

    巩固香港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地位

    (i) 可考虑的研究范畴 :

    海 运 业 一 直 是 贸 易 和 物 流 业 的 重 要 支 柱 , 推 动 香 港 经 济 发 展 。 我

    们的优势在于悠久的海运传统,天然的地理位置,以及船东、船务公

    司和海运服务行业的汇聚。行政长官在 20 18年《施政报告》亦指出,香港必须善用独有的长处,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和大湾区发展带来

    的重大机遇,发展高增值海运服务。

    若就此专题进行的研究能涵盖以下一个或多个范畴,政府会对相关研

    究感到兴趣:

    • 内地发展及其对香港高增值海运业带来的影响和机遇;以及

    • 香港与内地在有关行业的合作策略。

  • (2020.11) 30

    (ii) 可考虑的研究范畴 :

    香港的空运物流业一直以来的良好表现,有赖于自 1 99 6年起获评为全球最繁忙国际货运机场的香港国际机场。事实上,香港地理位置优越 、

    其世界级基建及与全球紧密连系,使之成为国际企业和供应链巨擘设

    立区域分销中心的理想地点。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香港国际机场处理的空运货物按重量计,占

    香港总货物量不足 2 %,但按货值计,却占出口贸易额近 40 %。随着电子商贸持续发展,加上三跑道系统落成后,预期空运货物处理能力会

    有所提升,香港有潜力吸引更多高增值货物经香港机场运送。供应链

    巨擘如选择香港为区域分销中心,将为香港带来庞大的经济利益。

    然 而 , 特 区 政 府 注 意 到 香 港 面 对 邻 近 城 市 的 激 烈 竞 争 和 土 地 短 缺 问

    题。为维持物流业的竞争力,若就此专题进行的研究能涵盖以下一个

    或多个范畴,政府会对相关研究感到兴趣:

    • 巩固香港区域分销中心地位的方法;

    • 香 港 物 流 业 的 特 点 (包 括 但 不 限 于 此 行 业 主 要 由 市 场 主 导 的 事实 );

    • 物流业面对的问题,包括香港土地短缺;以及

    • 让物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电子商贸环境和顾客行为的方法。

  • (2020.11) 31

    过渡性房屋

    可考虑的研究范畴 :

    若就此专题进行的研究能涵盖以下一个或多个范畴,政府会对相关研

    究感到兴趣:

    澳 洲昆 士兰、 加拿大 温哥 华和台 湾推行 过渡 性房屋 的情况

    立 法 会 秘 书 处 资 料 研 究 组 为 房 屋 事 务 委 员 会 跟 进 本 地 不 适 切 住 屋 问

    题 及 相 关 房 屋 政 策 事 宜 小 组 委 员 会 20 19年 2月 1 9日 会 议 准 备 的 「选 定地方的过渡性房屋 」数据便览 FS 06 /1 8 -1 9,综述澳洲昆士兰、加拿大温哥华和台湾过渡性房屋的概况。三地近年均致力支持过渡性房屋项

    目。此外,荷兰和南伦敦为年轻人提供不同模式的过渡性房屋,亦可

    作为推行这些房屋的理想参考。

    香港无论在私营或公营过渡性房屋的经验均相对较少,尤其是获政府

    支持的大规模发展方面。上述海外例子皆涉及不同程度的政府参与/

    支持。若能借鉴这推行过渡性房屋的经验,参考推行模式 (例如温哥华、

    荷兰和南伦敦的组合房屋,以及台湾以折扣租金从私人市场分租出租

    单位予有需要人士 )、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程度和形式、租约安排、

    社会支持、小区反应,以及租金管制,将会有助政府制定政策。

    为 过渡 性房屋 的设计 和建 造制定 实务守 则

    有报导指出,香港在设计和建造过渡性房屋方面存在各种规管和技术

    困难,包括须遵循的现行消防规例,以及环境和建筑条例。现时对新

    建筑工程定立的行政要求,亦窒碍过渡性房屋的发展。现行按个别情

    况运用行政权力给予豁免的做法可能有欠一致,亦涉及大量行政工作

    和高昂成本。

    非政府组织通常不熟悉建造和物业发展。由特区政府和有意提供过渡

    性 房 屋 的 非 政 府 组 织 就 不 同 类 型 过 渡 性 房 屋 的 设 计 和 建 造 制 定 综 合

    手册或实务守则,对双方均有好处。

  • (2020.11) 32

    医疗系统创新

    可考虑的研究范畴 :

    香港的医疗系统与不少发达国家相若,皆面对人口迅速老龄化以及慢

    性疾病患病率增加所带来的重大挑战。政府有决心加强推动个人和小

    区的参与,统筹和协调各医社界别,加强地区基层医疗健康护理服务 。

    基层医疗面临重大转变,而政府亦已确定医疗为香港推动创新科技的

    目标范畴。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及纳米科技结合,能够提供更

    多预防、诊断、治疗和监察疾病的有效方法。医学生物科技的研发工

    作取得成功,不但会提升香港的医疗水平,更有助发展相关行业,为

    全球作出贡献。

    若就此专题进行的研究能涵盖以下一个或多个范畴,政府会对相关研

    究感到兴趣:

    • 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包括加强「医社合作」;

    • 可持续医疗融资;

    • 加强香港基层医疗的发展;以及

    • 如 何 利 用 医 疗 科 技 / 信 息 改 善 香 港 的 医 疗 服 务 ; 包 括 抗 疫 措 施(例如监察、追踪接触者和隔离 )。

  • (2020.11) 33

    人力供应及发展

    可考虑的研究范畴 :

    香港的人口挑战迫在眉睫,解决人口急速老化和劳动力下降问题成为

    政府首要的任务。行政长官在 20 17年《施政报告》中,为香港发展高增值及多元经济定立策略方向,并强调人才是推动这项发展的最重要

    元素。为配合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不断转变的需要,人力资本的质和

    量均需提升。我们需要多管齐下,释放本地劳动人口 (尤其是妇女和长

    者 )的潜力,并在有需要时输入所需的专才和劳工。

    若就此专题进行的研究能涵盖以下一个或多个范畴,政府会对相关研

    究感到兴趣:

    • 人 力 供 应 —消 除 障 碍 和 发 挥 工 作 人 口 (如 妇 女 、 长 者 、 少 数 族 裔和残疾人士 )潜能的方法;以及

    • 人力发展 —如何推广职业及专业教育和训练,并加深公众了解/接受程度。

  • (2020.11) 34

    附件 III

    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及

    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

    评审委员会成员

    主席

    1. 李行伟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高级顾问、广州霍英东研究院讲座教授、土木

    及环境工程学系及公共政策学部客座教授

    副主席

    2. 石丹理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社会科学讲座教授、协理副校长

    ﹙本科生课程﹚、利丰服务领导教育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

    发展学院顾问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委员

    3. 陈丽云教授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思源基金健康及社会工作学

    讲座教授

    4. 邹广荣教授

    香港大学房地产及建设系房地产及建设系主任兼讲座教授、科斯

    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5. 郑大昭教授工程师

    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冯尧敬─永亨银行工商管理教

    授、管理学讲座教授

    6. 张国华博士

    香港公开大学教育及语文学院院长

    7. 赵志裕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卓敏心理学讲座教授、社会科学院院长

  • (2020.11) 35

    8. 赵丽霞教授

    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系主任兼教授、城市研究及城市规划

    中心主任、一带一路城市研究社主任

    9. 周基利教授

    香港教育大学协理副校长 (研究 )、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社会政策讲座教授

    10. 钟剑修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经济系教授、商业数据分析与数码经济研究中心主

    11. 林群声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秘书长﹙副校长﹚、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主

    任、化学系生物学讲座教授

    12. 罗陆慧英教授

    香港大学学习科学战略研究主题联席召集人、教育应用资讯科技

    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学院教授

    13. 李立峰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教授 )

    14 . 李子芬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

    学赛马会老年学研究所名誉高级研究员

    15 . 梁兆辉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

    16. 李芝兰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教授、香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总监

    17. 罗康锦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极智慧城

    市中心主任

  • (2020.11) 36

    18. 吴恩融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姚连生建筑学教授

    19. 习超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 (研究 )、教授及杰出学人

    20. 叶健民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教授及副系主任

    21. 俞肇熊教授

    珠海学院副校长﹙研究﹚及经济学讲座教授

    22. 袁铭辉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

    荣休教授

    秘书

    冯浩贤先生

    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副总监﹙ 3﹚

    备注:评审委员会委员以个人名义委任

  • (2020.11) 37

    附件 IV 处理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及

    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申请表

    所载的资料及个人资料 收集资料的目的 1 . 申请表所载的资料及个人资料,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创新办 )会用作以下用途: (a ) 处理申请,包括但不限于决定申请人是否符合资格、核

    实申请表所提供的资料、避免重复资助、定出非评审委

    员会的评审员及其他与申请有关的用途;

    (b) 评审申请人为申请资助而提交的研究计划书有何可取之处;及

    (c ) 管理资助计划,包括但不限于编制定期报告及统计报表,

    以行与使用公帑有关的分析及研究、项目监察、推广、

    宣传及发布。 2 . 在申请表上填报资料及个人资料,纯属自愿。不过,如未能提供申请表内要求及符合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及策略

    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申请须知的足够及正确的资料及个

    人资料,有关申请可能无法处理。

    资料的转交及 /或披露 3 . 为达到上文第 1段所述之目的和为此而有需要时,申请表所载的资料及个人资料,或该等资料的副本,会转交予评审委

    员会、非评审委员会委员的评审员、政策局/部门、研究资助

    机构及相关人士或向其披露;并可能会在创新办网站及「资料

    一线通」网站上发布。 申请人资料的处理 4 . 创新办会小心处理申请人提交的研究计划书,包括计划书内的个人资料 (例如履历表 )。创新办人员、评审委员会委员、非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员,以及或会参与上文第 1段所述评审过

  • (2020.11) 38

    程的其他人士,会按照 「需要知道」原则,获准查阅有关资料,

    但他们须对创新办负有保密责任。创新办不会把这方面收集的

    资料作其他用途。申请人如不欲任何个别人士查阅其研究计划

    书,须在递交申请时另行通知创新办。首席研究员如把研究计

    划书列为 「机密」,该计划书将不获创新办接纳。如任何申请因

    申请人的要求而导致无法获得充分评审,创新办有权停止处理

    或拒绝有关申请。 5 . 创新办邀请非评审委员会评审员对申请人的研究计划书进行评审时,会请评审员留意香港的《个人资料 (私隐 )条例》。

    申请文件的存放地方 6 . 创新办会保存获资助项目的申请文件,俾能定期检讨进度,以及对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进行最终评估。

    查阅个人资料的权利 7 . 尽管有上述安排,本须知所载的事项并不影响申请人要求查阅创新办所持有其本人或研究计划书资料的权利,以及更

    新或更正有关资料的权利。不过,创新办有权就处理任何这类

    要求收取合理的费用。

    其他资料 8 . 凡要求查阅资料或更改个人资料,或欲了解创新办的政策、措施及所持有资料的类别,请以邮寄、电邮或传真方式,

    以书面向创新办提出:

    香港添马添美道 2 号 政府总部 26 楼 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

    电邮地址: [email protected] .hk 传真号码: 2537 9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