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張祝珊英文中學 敏行、正心、博學、日新 學校報告 (二零一二至二零一三年度) © 版權所有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 Upload
    others

  • View
    5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張祝珊英文中學

敏行、正心、博學、日新

學校報告

(二零一二至二零一三年度)

© 版權所有

Page 2: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甲. 學校簡介 1

乙. 管理與組織 2

丙. 學與教 5

丁. 學生支援及校風 7

戊. 學生表現 11

己. 成功與反思 15

庚. 財政報告 18

辛. 下學年主要關注事項 19

壬. 致謝 20

附錄一 21

附錄二 22

Page 3: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1

甲. 學校簡介

本校於一九六九年由五邑工商總會創立,為一間政府津貼的全日制男女中學。樓高八層,

設備先進完善。全校共有二十六個課室、兩個教室及四個科學實驗室,另設多媒體學習中心、

校園電視製作室、電腦室、地理室、音樂室、美術室、家政室、縫紉室、圖書館、禮堂、室

外運動場及室內操場。

教育抱負及辦學宗旨

張祝珊英文中學矢志成為一所奮力求進、追求卓越的學府,積極培育香港未來領袖。本

校致力提供最優質之教育,藉啟發學生邏輯及創意思維、灌輸高尚品德與審美價值、鍛鍊強

健體魄及堅毅意志、培養公民和群體意識,使學生成為博學能幹、盡責誠信、仁人愛物的青

年,懷抱終身篤學之志,自強不息之心,止於至善。

校訓 本校之校訓為「敏行、正心、博學、日新」,分別以校名英文縮寫的四個字母「CCSC」

為代表。本校希望學生在追求全人發展時亦能培養這四種不可或缺的特質。

班級編制及入學概況

班級 中一 中二 中三 中四 中五 中六 學生人數

班數 4 5 4 5 5 5 1014

本學年經由中學學位分配系統派至本校就讀之中一學生,成績卓越。由於校園面積小,

本校參加教育局的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由二零一零至二零一一年度開始隔年收取四班中

一。

教學語言 創校至今,本校一直沿用英語教學。本學年,除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國歷史、普通

話及生活教育外,其他科目均以英語授課。

Page 4: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2

學科小組

乙. 管理與組織

校務處

網上

校管系統

管理小組

教職員聘任

委員會

招生委員會

危機管理

小組

資訊科技

小組

圖書館

委員會

健康校園

委員會

全方位學習

統籌委員會

德育及公民

教育委員會

學生輔導組

訓導組

升學及就業

輔導組

聯招申請暨

獎學金及

獎項遴選

委員會

學生會

顧問小組

學校飯堂

監察委員會

優質教育

基金委員會

教職員培訓

統籌委員會

教職員

評核及晉升

委員會

校長

學校發展小組

法團校董會

管理與

組織 學與教

學生事務

及支援

質素

保證

學校行政架構

家長通訊及

家長教師會

通訊編輯部

舊生會

顧問小組

社會服務

小組

紅十字

青年團

通訊

及對外聯繫

教職員啟導

委員會

課本評審

委員會

實驗室安全

委員會 其他學習經歷

統籌委員會

Page 5: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3

法團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於二零零七年九月成立,共有十五名成員,由陳錦臺校監領導。本校舉行了

教員校董、家長校董及校友校董選舉,以不同界別的代表加入法團校董會。法團校董會制定

學校的發展方向及監察學校的運作。此外,該會亦致力改善教職員的福利。於本學年,法團

校董會繼續推行海外遊學團領隊教師的資助計劃及長期服務獎勵計劃,以表揚本校職員的工

作熱忱和努力。

教職員 六十三位教職員中(包括校長),六十二人持有學士學位,其中二十四人更持有碩士學位,

另有一人則畢業於師範學院。百分之九十六點八教師已完成專業訓練,另有五位教師修讀了

「照顧不同學習需要」課程。此外,為校服務三十六年的校長阮子琳先生光榮退休。

教師獲取的最高學歷百分比

已接受專業訓練教師的百分比

教學經驗

0%

10%

20%

30%

40%

50%

60%

70%

碩士或以上 學士學位 本地專上非學位

10/11

11/12

12/13

0%

25%

50%

75%

100%

10/11 11/12 12/1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0 - 2 年 3 - 5 年 6 - 10 年 10年以上

10/11

11/12

12/13

Page 6: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4

專業發展 本校一向注重教師的持續發展,並提供不同的專業進修途徑,幫助他們發揮潛能及達到

工作上的要求。

專業發展模式 內容

教師培訓日 舉辦教師培訓日,建立團隊精神及對學校政策進行諮詢和分享。

分享及反思 任教新高中課程教師討論有關學與教的議題。

教學啟導 啟導教師為新入職及只有一年教學經驗的教師提供支援及協助。

同儕觀課 透過同儕觀課,教師取得其他教師對其教學的意見,從而提升教

學質素。

其他 教師踴躍參與由校外團體舉辦的專業發展活動。

自我評估

自我評估機制對教育機構的持續發展甚為重要。本校的自評工作有系統地在學校、學科

及功能委員會的層面進行,所得的數據成為學校於計劃未來發展時的重要考慮因素。

除收集學校表現評量報告的數據,校方亦對舉辦的活動及周年學校計劃中推出的措施作

檢討。儘管校方採取「策劃—推行—評估」的模式,但仍有必要加強監察學校層面的措施,

以及時修正,改善不足。另一方面,各學科小組及功能委員會定期評估其工作,總結該年度

所得的經驗,有助調適推行中的計劃,並為小組及委員會定立未來的工作重點。然而,部分

學科小組及功能委員會的自評工作僅流於表面,未能為學生於學習及個人發展提供有力的支

援。

除針對學校層面外,校方亦要求所有老師進行科本問卷調查,收集學生對該老師教學上

的意見,從而提升教學質素。此外,所有老師均須填寫自我評估報告,檢視其於本年度之專

業發展及表現,評估其對學校各關注項目的貢獻,並說明其自我完善計劃如何配合學校將來

之發展。然而,校方可更有效地運用所搜集的資料以助識別學校發展中的優先事項。

校本管理非標準項目收費

除來自綜援家庭或接受全額資助的學生外,每位學生均須繳交三百元正以應付以下開

支:

項目 收入 開支

學生繳費 $255,000

購買供學生使用的設備及電器 $99,729

學校禮堂空調電費 $18,911

結餘: $136,360

0

100

200

300

400

10/11 11/12 12/13

教師平均持續

進修活動時數

校長持續進修

活動時數

Page 7: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5

丙. 學與教

教育改革 本校一向關注教育發展的最新趨勢,以提供優質教育。本地課程改革的元素—「從閱讀

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語文科老師教授學生閱讀技巧,而各學科均以不同的方法提倡閱讀。學校圖書館定期舉辦書

展,而推廣閱讀特別委員會不時舉辦閱讀分享活動。此外,資訊科技在學與教上廣泛使用︰

學生需以資訊科技完成作業,部分科目更提供網上習作;部分教師以平板電腦教學,增加課

堂上的互動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者,學生需完成不同的專題研習報告,以加強他們的

共通能力。最後,各科的教學計劃均引入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元素;班主任課及生活教育課則

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及態度。更重要的是,校方致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以助他們

從不同角度剖析問題。除正規課程外,各個興趣小組、紅十字青年團、學校早會及其他學校

活動均有助學生的性格發展。

本校一向致力為學生提供實習及發揮所學的機會。中五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科學生在

校內舉辦模擬年宵市場,各級學生可參加海外遊學團。此外,裝置於天台的自動氣象觀察站

提供的數據及由香港不同地區收集得來之天氣資訊可供地理科學生作考察之用;歷史人物扮

演大賽提供一個極好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戲劇,了解歷史人物的生活及與其相關的重大事件。

本校全力支持教師在教學上運用互動策略及資訊科技,並在課堂中加入不同類型的提問

及活動。此舉不但使不同程度及性格的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且能鼓勵他們突破自己。

校方又透過各種聯課活動來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並對其作進展性及總結性的評估。同級教

師緊密協作,發展教材及檢視教學法,以便更能照顧學生的需要。此外,同儕觀課繼續推行,

而校方亦鼓勵教師共同備課,讓教師接觸不同的教學法及提升教學效能。

本校亦善用教育局提供的撥款去協助推行新課程:使用由暫時凍結五個教席所得的整合

代課教師津貼聘請兩名英文科教師及三名數學科教師,而改善及額外高中課程支援津貼則用

於聘請兩名中國語文科教師、一名數學科教師、一名通識教育科教師及一名生物科教師。通

識教育科課程支援津貼亦用作聘請該科教師。隨著教師人手的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得以減輕,

能為學生在學習上提供更多的支援。

此外,本校積極發展校本課程。為更有效地配合初中學生的學習需要及中國語文水平,

本校編寫了一套校本教材,並收集中一及中二中國語文教師的意見,作適當的修訂。透過這

些課程,新學年的初中學生可以更靈活地學習中國語文。

再者,校方致力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英語能力。有鑑於本校學生優良的學術背景,以及

本校教師的能力和豐富的經驗,本校認為在教育局推行教學語言微調政策下,維持以英語作

為教學語言對本校學生最為有利。為進一步提高以英語作教學語言的成效,本校努力為學生

製造一個英語環境,除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英文學會所舉辦之活動,如「英語嘉年華」和「英

語角」,本校更安排一位外籍英語教師教授每班的創意英語或英語會話課。再者,本校更運用

「優化提升英語水平計劃」提供的撥款聘請一位教師,負責為來年中二的新科目「生活與社

會」設計含有英語學習元素的教材,以推行校本跨學科英語學習計劃,提升本校初中學生的

英語水平。通識教育及英文科之間的協作讓學生、有關科組及學校同時獲益。英文科教師憑

藉他們專業的語言知識,對學科中有關語言部分之有效教學策略和評估工具有重大的貢獻;

Page 8: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6

通識教師設計的學習活動,如討論和角色扮演,則為初中生提供更多提高英語水平的機會。

英文科教師認為學生在活動及評估中的表現對學科本身有寶貴的參考價值。此外,教材中重

點標示的概念和術語,讓初中學生熟習在新聞報導和評論中經常出現的詞彙,裝備他們在將

來成為通識教育及英文科選修單元—社會問題的自主學習者。

課程改革 本校開設了兩個新科目,協助初中學生作好應付新高中課程的準備。由於生活與社會科

能為通識教育科提供更多更廣泛的基礎知識,因此校方於中一級以其取代生活教育科。另外,

校方為中三學生開設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科,讓他們在中四選科前能對各選修科目有全面

的認識。

持續評估

為全面評估學生的表現及減低學習壓力,本校繼續實施持續評估計劃。此措施亦能幫助

老師識別同學的學習困難,及早提供援助。

藝術發展 本校著重學生的藝術發展,除了在初中設相關課堂外,更把音樂欣賞及藝術欣賞納入中

四課程,以豐富學生的生活。此外,各興趣小組舉行不同的活動,校方又不時提名學生參加

公開比賽,並設校內獎項,獎勵表現優秀的學生。此外,校園電視台學生攝製隊製作的學校

活動片段,既富娛樂性,又令人印象深刻,不但能讓同學一窺有關活動,更使他們可以分享

參與者的經驗。

上課日數

八個學習領域的教學時間分配 為使不同科目有足夠的教學時間,本校保留六天循環週。八個學習領域在初中教學時間

分配的百分比如下:

0

50

100

150

200

10/11 11/12 12/13

上課日數

實際上課日數

0%

5%

10%

15%

20%

25%

人、

10/11

11/12

12/13

Page 9: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7

丁. 學生支援及校風

迎新及新生適應 一. 中一迎新活動

日期 內容

二零一三年七月十四日 來屆中一新生親子開學日

二零一二年八月十九至二十二日 為來屆中一新生及其朋輩輔導員而設的德育營

二. 銜接課程

暑假期間,本校舉辦了英語同樂日及一個以《三國演義》為主題的中國語文銜接課程,

以鞏固新生的語文基礎。此外,為使中一新生儘快適應本校的主要教學語言,英文、數學、

綜合科學、地理及歷史科在每年學期初均推行銜接課程。課程的長短及內容各有不同,務求

迎合中一學生的實際需要。

三. 朋輩輔導計劃

計劃旨在幫助中一學生處理學習和人際關係的問題。朋輩輔導員亦協助識別有行為問題

及需要支援的中一學生,讓班主任、副班主任及學生輔導組進行跟進工作。

拔尖補底 除了部分學科提供的拔尖及補底班外,校方嘗試提供不同程度的網上練習以切合學生的

需要。資優教育計劃亦協助學生發展潛能。此外,英語、粵語和普通話水平出色的學生獲邀

接受特訓和參加公開比賽,而在其他學科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則獲選參加有關的奧林匹克比

賽。所有中一至中五學生可自由參加國際評估測試,以確認他們於英語、寫作、數學和科學

的才能。

學校發展津貼 學校發展津貼使本校得以推行各項新措施,以提高學生兩文三語的水平及全面發展。教

育局向本校撥款五十一萬六千六百一十六元,有關計劃的評估及成效詳列如下:

計劃項目 工作/服務 成效評估/證據

中國語文 中四中國文學寫

作坊、為不同級

別而設的閱讀及

寫作活動、中一

銜接課程和為粵

語辯論隊而設的

辯論技巧班

超過八成四中四參加者滿意寫作坊,他們從中認識了更多小說

及新詩的寫作手法,並提升了對寫作的興趣。而閱讀及寫作活

動亦獲得正面回響,參加者均能完成習作,並表示能從中獲

益,提交的寫生文學作品更達出版水平。此外,銜接課程讓學

生獲得初中中國語文課程的基本知識及學習技巧。最後,所有

辯論隊成員均認為他們從訓練及比賽中獲益良多,對辯論及批

判思考的興趣大增。

數學 為協助學生預備

全港性系統評估

而設的導修班

導師關注學生的反應,教材亦大致有用。學生認為導修班提供

機會,讓他們與同學及導師討論數學問題,對提升數學水平甚

為有效。然而,若導師能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會更佳。

通識教育 協助學生理解及

運用所學的概念

和技巧的學習小

組及多媒體分享

小組

參加者普遍認為學習小組加深他們對社會議題及時事的認

識。此外,各專家講者令參加者在不同範疇均有所啟發。負責

教師亦認同活動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有助學習本科。參加多

媒體分享小組的學生認為活動豐富其學科知識,名人的經驗分

享及多角度思維大大啟發他們。

Page 10: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8

計劃項目 工作/服務 成效評估/證據

普通話 中一至中三級網

上練習

大部分學生能完成練習,有助他們強化辨別普通話聲調的能

力。

個人成長 中一級德育及國

民教育營

根據問卷調查所得,百分之八十二點九及百分之九十二點三參

加者認同德育營有助提升自信及加強自律。所有參加者積極參

與活動,有助促進團結及紀律。

領袖訓練營及學

會主席與副主席

的領袖訓練

參加的教師及學生對訓練營的評價正面。超過八成參加者認為

訓練營有助提升領導才能和團隊合作能力;而超過九成參加者

對整體安排感到滿意。就領袖訓練課程而言,超過九成參加者

認同訓練環節可提高他們活動策劃、時間管理及人際溝通的技

巧。

中一及中二級社

會服務

調查顯示是項活動頗為成功:百分之六十九點九中一及百分之

六十五點六中二參加者認為探訪能加深他們對社會服務及弱

勢社群的了解;百分之六十六點七中一及百分之六十三點九中

二參加者對活動及其個人表現給予正面的評價。此外,所有中

一班主任及百分之九十三點三中二班主任對活動給予良好的

評價。最後,約六成五中二學生認為活動有助發展社交能力。

領袖生歷奇訓練

根據問卷調查所得,全部參加者均表示訓練營對其甚有禆益。

所有參加者認同活動有助建立團隊精神及增加他們對領袖生

團隊的歸屬感,而百分之九十六點七學生認為活動有助提升自

信。此外,負責教師、社工及導師均認為所有參加者皆投入活

動。

體育訓練 給予學生及校隊

成員的訓練

約七十名學生參加於柴灣游泳池進行的游泳訓練及約二十五

名學生出席於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進行的培訓課程。以上課程對

學社挑選代表參加學校水運會非常重要,並有助本校學生在學

界游泳比賽中獲得良好的成績。除課後的訓練時間外,田徑隊

成員的出席率令人滿意,部分隊員於校際比賽中更有出色表

現。由於教練和訓練場地問題,學生對羽毛球隊訓練有所不

滿,惟情況在下學期已有好轉。於學界羽毛球比賽中,男子組

的表現較女子組優異。乒乓球訓練的平均出席率超過八成,大

部分隊員表現積極,球隊於學界比賽中成績驕人。由於女子籃

球隊的最佳球員皆為中六同學,球隊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女

子籃球隊的整體成績下滑不少。射箭隊的訓練令隊員在校際比

賽中成績有進。此外,一群熱衷於打壁球的中三學生及以壁球

為「一生一體藝」活動的中一學生組成壁球隊,表現令人滿意。

最後,原先對舞蹈課程感興趣的學生因未能抽出時間練習,故

並未運用舞蹈課程的津貼。

音樂 「樂韻人生」計

本學年共開辦十九種樂器班,計有三百一十三名學生參加樂器

班、中樂團、弦樂團及銅管樂團,當中四十二名學生獲頒發出

席優良奬狀,一百五十二名學生獲出席嘉許狀。再者,十名學

生參加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考試,及格率為百分之一百,其中四

成更考獲優良成績,表現令人鼓舞。此外,本校同學於校際音

樂節參加了六十九項個人比賽及八項團體賽,共有九項獲取名

次,合共獲得五十六項榮譽獎狀、優異奬狀及良好證書。本校

銅管樂團在康樂及文化事務處屬下之音樂事務處舉辦的交響

Page 11: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9

計劃項目 工作/服務 成效評估/證據

樂團比賽中獲得銀奬。此外,初級合唱團及銅管樂團均參與校

際音樂節,並於所有項目中取得優異奬狀。最後,手鈴隊於亞

洲校際手鈴大賽中獲得銅奬。整體而言,學生於比賽中的表現

令人滿意。

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 為協助家境欠佳的學生提高學習效能、拓寬其學習經歷,以及提升他們對社區的認識與

歸屬感,本校共資助四十二名學生參加學校為他們舉辦的運動訓練、音樂班或美術班。有關

計劃的撥款已用罄,而計劃的成效可參考附錄二。

走出課室 除課外活動及聯課活動外,校方為學生舉辦不同的境外活動。二零一三年一月,校方為

四十名中四及中五學生舉辦南沙遊學團,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發展。在復活節假期間,

三十名中四及中五學生參加越南七天義工服務、少數民族文化及生活體驗之旅,另有十名中

五學生參加湖北武漢、宜昌文化、工業及三峽水利建設之旅。此外,十七名中四及中五學生

於二零一三年八月參加服務體驗之旅,到粵北岩背鎮教授當地學生英語及電腦運用。此等活

動不但擴闊參加者的視野,並讓他們加深對祖國的認識及為祖國服務,機會難能可貴。

學生關顧 一. 副班主任

所有中四班及由新入職教師負責班務的班別均設有一名班主任及一名副班主任。透過額

外的人手及班主任與副班主任的緊密合作,可讓學生獲得更多關懷及輔導,而新教師亦可在

行政工作上獲得更多支援。

二. 功能委員會

- 升學及就業輔導組

升學及就業輔導組舉辦多元化的活動以加強學生對選科、升學、大學生活及擇業方面的

了解。為求所舉辦的活動能滿足學生的需要,該組亦廣泛運用校外資源。

- 社會服務小組

社會服務小組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機會服務社會,以求在學校建立服務社會的文化。小組

與非政府組織合作為學生提供活動,如定期探訪弱勢社群、慈善活動、融合教育計劃及服務

學習之旅。小組亦負責營運張祝珊耆康長者學苑及監督社會服務學生小組的運作。

- 訓導組

訓導組不但處理學生的紀律問題,亦協助學生培養自律精神及責任感,並透過各項活動

改善他們的生活技能。訓導組亦負責監督為同學樹立榜樣的領袖生組織之運作。

- 健康校園委員會

委員會旨在為學生推廣健康校園生活。委員會統籌各學科小組及功能委員會舉辦之健康

教育活動及為學生提供相關活動,並特別著重於預防學生濫用藥物。

Page 12: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10

- 全方位學習統籌委員會

全方位學習統籌委員會監督四社及三十個興趣學會的運作,並提供訓練予在學會出任主

要職位的學生,協助他們培養領導才能。委員會亦負責籌辦中一至中三級的全方位學習日、

聖誕節目及試後活動,並分配「賽馬會全方位學習基金」、「校本課後學習基金」及「關愛基

金」予有經濟困難之學生。此外,委員會嘉許積極參與課外活動的學生。

- 德育及公民教育委員會

德育及公民教育委員會一直與其他功能委員會緊密合作,舉辧多元活動,培養學生的價

值觀及加強他們的公民意識;並預備班主任課的教材,大力協助班主任推行德育。

- 其他學習經歷統籌委員會

委員會統籌「其他學習經歷」,確保學生有均衡發展的機會,並為中四至中六學生建立有

系統的「學生學習概覽」,妥善記錄他們參與的活動。此外,委員會亦負責籌辦中四至中六級

的全方位學習日。

- 學生輔導組

輔導組為教師提供處理學生個案之建議及輔導面對複雜問題的學生,並因應學生的發展

需要而開辦專題小組。對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輔導組除監察其進度和規劃跟進工作外,

亦聯絡校內不同科組和校外機構,為學生提供支援。

三. 校友支援

- 舊生會

舊生會為學生提供有關升學及就業的資料,並動員舊生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公佈後

協助中六學生更改大學聯招的選科次序。此外,舊生會聯同升學及就業輔導組為中五及中六

學生提供學長計劃,除了讓他們從學長處取得感興趣行業的最新資訊外,還可以從各方面向

學長學習。

- 張祝珊英文中學校友會基金

除了為學生設有傑出服務獎、良好服務獎及張祝珊英文中學之星獎外,基金亦贊助有關

促進學生品德教育、服務學習、社會意識和全人發展的項目,如上述的粵北岩背鎮服務之旅

及敬師活動。此外,基金資助家境欠佳的學生參與課外活動,並設傑出英語大使獎及資助語

文學習計劃以助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家校合作 為實踐家校合作,家長教師會與學校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如講座及旅行,為家長之間及

家長與校方製造溝通機會。本校亦出版了兩份通訊,使家長掌握學校的最新發展。此外,校

方舉辦「中一新生親子開學日」,讓家長獲悉本校概況,並幫助他們在子女進入一個新的發展

階段時,調整親職技巧。

家長及家長教師會給予學校莫大的支持,除對學校政策及學生福利提出寶貴意見及改善

建議外,還在大型活動中提供協助。此外,家長教師會密切監察學校飯堂、校巴公司、校服

公司及教科書書商的服務。再者,為促進本校學生的全面發展,該會更設三項獎學金:年度

藝術家、年度音樂家和年度運動員獎。家長教師會的多方面貢獻令學生的校園生活生色不少,

並有助建立學校發展所需的團結和互信關係。

Page 13: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11

戊. 學生表現

本校學生不單學習態度積極,還擁有良好學術水平。大部分學生都表現有禮,樂於助人。

勤奮、聰穎、品行優異的學生更獲得各類獎學金及獎項,名單詳列於本校網頁

(http://www.ccsc.edu.hk)。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本校一百七十四名中六學生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共獲四百二十一個 5級或以上級別,

平均每位學生獲二點四二個 5 級或以上級別。十五個科目的及格率達百分之一百,十二科之 5

級或以上級別的百分比超過百分之三十。本校為英文科百分之一百及格率感到鼓舞,而百分

之三十九點一學生更考獲 5級或以上的成績。個別同學的成績極為理想,最佳者考獲五個 5**

級、一個 5*級、兩個 5級及一個甲等的成績。此外,百分之九十二中六學生考獲符合入讀大

學的最低要求(英文科 3 級、中文科 3 級、數學科 2 級、通識教育科 2 級、其中一選修科 2

級),而百分之七十三點六學生於五科中考獲二十分或以上。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5 級或以上

百份率

2 級或以上

百份率

科目 本校 全港考生 本校 全港考生

英國語文 39.1% 8.9% 100% 78.1%

中國語文 28.2% 8.2% 98.3% 80.3%

數學(必修部分) 42% 11.8% 99.4% 80.7%

數學延伸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 17.5% 17.4% 90% 87.2%

數學延伸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 46.4% 32.7% 100% 92.9%

通識教育 19.5% 7.7% 99.4% 88%

資訊及通訊科技 22.2% 7.4% 100% 78%

生物 41.2% 16.7% 100% 89.6%

化學 66.7% 22.5% 100% 87.5%

物理 53.3% 26.1% 100% 90.5%

組合科學(生物及化學) 33.3% 6.5% 100% 78%

組合科學(生物及物理) 55.2% 12.2% 100% 80.2%

組合科學(化學及物理) 33.3% 7.9% 100% 75.2%

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40% 11.2% 98.5% 88%

中國歷史 31.8% 10.3% 100% 86.9%

中國文學 0% 7.4% 100% 85.5%

經濟 42.9% 14.4% 96.1% 83.6%

地理 25% 9.4% 100% 83.8%

歷史 24.3% 12.8% 100% 92.2%

旅遊與款待 12.5% 2.8% 100% 65.7%

音樂 0% 16% 100% 95%

Page 14: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12

升讀大專院校 中六學生升讀大專的比率令人滿意,百分之七十五點三學生獲得本地或海外大學取錄修

讀學位課程,錄取情況詳見下圖,另有百分之二十一點八畢業生繼續進修非學位課程。

「其他學習經歷」及課外活動 本校學生充份利用各學科小組及功能委員會所提供有關「其他學習經歷」的機會,以發

展個人潛能,並為將來的發展作預備。

本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學會舉辦的活動及聯校活動,旨在啟發他們的創意及潛能、使

他們身心健康及時刻保持敏銳觸覺。學生所獲的獎項已詳列在本校的網址,據此獲獎名單可

見本校學生於各項活動中出色的表現。

本校舉辦各種小組、全級或全校參與形式的義工服務,讓學生透過不同種類的服務惠澤

社群。除籌募捐款外,本校學生亦為長者及弱勢社群提供社區服務,藉此了解其他少數社會

群體,及學習對他人產生同理心,乃非常寶貴的經驗。

聯校活動參與百分比

(香港學校音樂節、學校朗誦節及由香港學界體育聯會舉辦的體育活動)

香港大學

17%

香港中文大學

16%

香港科技大學

7% 香港理工大學

5% 香港城市大學

6%

香港浸會大學

5%

其他學位課程

14%

香港公開大學

3%

非學位課程

22%

香港教育學院

1% 嶺南大學

2% 其他

2%

0%

10%

20%

30%

40%

50%

60%

70%

中一至中三 中四至中六

10/11

11/12

12/13

Page 15: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13

學生參與制服團體活動百分比

為嘉許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及有出色表現之學生,本校設有課外活動及服務獎勵計劃。十

五名學生獲頒高級榮譽獎,另有一百零三名學生獲頒榮譽獎。

學生出席率

學生體能發展

各級別學生體重處於可接受範圍內的百分比 (男生)

0%

5%

10%

15%

20%

25%

中一至中三 中四至中六

10/11

11/12

12/13

0%

20%

40%

60%

80%

100%

中一 中二 中三 中四 中五 中六

10/11

11/12

12/13

0%

20%

40%

60%

80%

100%

中一 中二 中三 中四 中五 中六

10/11

11/12

12/13

Page 16: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14

各級別學生體重處於可接受範圍內的百分比 (女生)

0%

20%

40%

60%

80%

100%

中一 中二 中三 中四 中五 中六

10/11

11/12

12/13

Page 17: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15

己. 成功與反思

一. 主要關注項目: 淬志礪學 補苴拔萃

項目 策略/工作 成就

課程 為新高中課程調整

教學安排及進程

百分之八十八點二任教新高中課程的教師相信定

期在共同空堂或學科小組會議上進行有關教學策

略、資源運用、考試技巧、學生的常見錯誤及統一

評估標準等方面的分享或反思,有助提升教學效

能。一些老師亦進行同儕觀課,就教學問題交流心

得。

有關措施除了讓學生參與更多相關的學習活動和

獲得更多教師支援外,亦讓他們更容易掌握課堂內

容及獲得更多合適的學習材料。此外,校方對校本

評核進行微調,為學生提供更多支援以助他們完成

工作。

英語會話 每週舉行「英語會

話日」鼓勵學生以

英語與他人溝通

在一份相關調查中,百分之二十二點二初中學生和

百分之二十二點四中四及中五學生表示他們於「英

語會話日」主要以英語與他人溝通。

百分之五十三點一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的教師表

示學生普遍於「英語會話日」以英語與其溝通。

閱讀 增設閱讀課及舉辦

相關活動以推廣閱

讀文化

八成一閱讀課教師認為學生普遍在閱讀課時專注

閱讀。

百分之七十三點五學生認為閱讀課讓他們有機會

接觸不同的閱讀材料,對培養閱讀習慣有幫助。

百分之六十一點九學生認為舉辦的活動有助他們

培養閱讀習慣。

除推介書籍及安排書展外,學校圖書館亦與美術學

會及旅遊與款待科組共同舉辦與閱讀相關的活

動。整體而言,這些活動錄得令人滿意的參與率,

而學生的作品亦屬高水平。

學習差異 優化科本計劃以照

顧學習差異及為有

特殊教育需要的學

生進行課業及評估

調適

百分之八十三點一教師認同聚焦於在習作及正式

評估中加入不同能力層次的題目、編製額外練習、

為學生分組、改善提問技巧及教學模式、給予學生

回饋及舉辦聯課活動和補底班的優化計劃,可增強

學生的學習信心,進一步改善成績。

七成五相關教師認為調適有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學

生的學習。

多元學習津

策略性地運用津貼

推薦學生參加資優

教育課程及資助新

高中課程學生參加

其他語文課程

一名中四學生完成資優教育課程並獲優異成績。

一名中六、一名中五及八名中四學生分別報讀日

文、法文及西班牙文課程,表現均令人滿意。

Page 18: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16

反思

整體而言,由於推行合適的措施及教師盡心教學,學生在課業上獲得有效的支援,學

習自能更進一步。

校方雖已推行各項措施以緩和學習差異的問題,但部分措施需較長時間始見成效或有

需要作出修改,同時須進一步探討或實踐新方法以達到目標。因此,處理學習差異將

仍是學科小組於新一學年的主要工作。

課程的要求及學生愈來愈大的學習差異耗費教師大量時間及精力,校方有必要檢討教

師的整體工作量。

部分學生的主動性及教師的支持不足削弱了「英語會話日」對校園英語環境的影響,

校方應推行更有力的政策以強化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

二. 主要關注項目: 敦品進德 修己樂群

項目 策略/工作 成就

自律自信 為中一新生舉辦德

育及國民教育營、

記錄於課外及聯課

活動表現不負責任

的學生及優化收集

回條制度

據問卷調查所得,分別有超過九成及八成受訪學生

認為德育營有助提升自律及自信。有關教師亦表示

在學年初中一班級表現得更團結和有紀律。

只有百分之二點九學生因違反呈交回條指引而轉

介訓導處。此外,超過七成教師認同此項新政策雖

依靠他們收集回條,卻只輕微甚或沒有增加其工作

量。

沒有學生被活動主辦單位列為不負責任。

班級團結 舉辦不同活動以加

強中一及中四級的

班級經營

學生問卷反映八成三中一及八成四中四學生認為

班主任課有助提高他們對班級的歸屬感。此外,教

師問卷顯示七成五中一及中四班班主任相信班主

任課能帶來上述益處。

社交技巧 安排中二及中三學

生體驗社區服務、

為較不活躍的中四

學生報名參加「JA

成功技巧工作坊」

和為中五及中六學

生推行學長計劃

調查數據顯示約百分之六十五中二及百分之九十

一點二中三學生認為社區服務計劃有助他們發展

適當的社交技巧,而百分之九十三點三中二班主任

及所有社區服務小組的成員分別對中二及中三級

的活動給予正面的評價。

由於需要與其他學校的參加者合作完成不同的工

作,超過九成參加者認為「JA 成功技巧工作坊」

有助提升其社交技巧。

七成五學生認同他們通過學長計劃認識更多社交

技巧。

領導才能 為中三學生舉辦歷

奇日營

超過九成參與者認為日營有助提升領導能力,如合

作技巧及解難能力。

個人發展 為中五學生試行個

人導師計劃

根據所進行的問卷調查,只有五成四參與計劃的學

生認為計劃對支援其個人發展有幫助,而只有三成

八個人導師認為計劃有助學生的個人發展。

Page 19: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17

反思

由於德育及國民教育營有助提升中一學生的自律和自信,因此值得將其定為常規活

動。然而,老師發現其影響力在新學年開始後不久即逐漸減少。因此,除舉辦德育營

外,校方仍須推行其他措施以加強學生的紀律。

部分參加學長計劃的中五及中六學生在聯絡學長方面相當被動。校方除了需要加強教

導學生於學長計劃中之角色外,亦應提示他們注意在個人成長過程中應有的本份。

就個人導師計劃而言,有關老師的工作量甚為繁重,以致未能好好照顧參與計劃的學

生。再者,給予學生支援的關鍵人物應為班主任。因此,優化計劃時應加強與班主任

的合作,確保能有效協調對學生成長的支援。

現今學生除於生活中需要更多個別指導外,亦較為自我中心及缺乏自律能力,校方必

須推行新措施,協助他們融入校園及健康成長。

三. 主要關注項目: 推誠布公 廣開言路

項目 策略/工作 成就

溝通 讓基層教師出席學

校發展小組會議以

增加學校制定政策

的透明度、制定職

責分配的基本指引

及以不同渠道與教

師溝通

七成二教師認為學校的決策過程透明。

百分之八十點三教師認同他們有足夠的渠道與學

校溝通,而百分之七十八點七教師認為學校制定政

策前已進行足夠的諮詢。

邀請中層管理人員

參加家長教師會舉

辦的大型活動

三成六中層管理人員曾出席最少一個大型活動。

加強與學生會的溝

調查數據顯示,百分之七十二點二學生認同學生會

能向校方反映他們的意見。

反思

雖然校方已制定數套職責分配的指引,但仍可制定更多相關指引,讓教師更了解學校

分配工作時的考慮。

中層管理人員參與家長教師會舉辦的活動,可對家長的觀點作出迅速及恰切的回應,

亦可拓闊眼界,汲取寶貴的經驗。

學校與學生會內閣保持密切的聯繫,而內閣亦提供足夠的渠道讓成員反映意見。然

而,學生並沒有充分利用這些渠道,校方應鼓勵他們加以善用。

Page 20: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18

庚. 財政報告

科組 預算開支 實際開支 百分比

學校行政 $9,031,561.61 $8,545,608.30 94.6%

圖書館 $49,710.00 $43,813.27 88.1%

資訊科技教育 $639,524.00 $600,683.00 93.9%

英國語文 $28,700.00 $24,772.90 86.3%

中國語文 $107,300.00 $95,020.60 88.6%

普通話 $10,498.00 $1,568.00 14.9%

數學 $20,150.00 $18,105.20 89.9%

通識教育 $522,907.50 $517,139.30 98.9%

電腦教育 $17,250.00 $14,981.10 86.8%

綜合科學 $35,862.00 $34,771.40 97.0%

生物 $29,470.00 $29,624.75 100.5%

化學 $43,404.00 $38,533.30 88.8%

物理 $18,160.00 $15,786.80 86.9%

經濟 $6,200.00 $5,445.00 87.8%

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14,000.00 $12,369.99 88.4%

地理 $10,550.00 $11,464.00 108.7%

旅遊與款待 $8,600.00 $7,613.10 88.5%

中國歷史 $7,700.00 $7,114.60 92.4%

歷史 $5,900.00 $5,541.20 93.9%

視覺藝術 $24,100.00 $24,084.90 99.9%

家政 $47,100.00 $47,212.30 100.2%

音樂 $201,600.00 $187,616.13 93.1%

體育 $247,806.00 $243,731.30 98.4%

全方位學習 $595,400.00 $287,831.35 48.3%

社會服務 $73,500.00 $65,682.40 89.4%

其他學習經歷 $10,500.00 $8,817.00 84.0%

職業輔導 $152,499.00 $62,808.30 41.2%

德育及公民教育 $56,749.00 $49,367.60 87.0%

訓導組 $25,000.00 $19,793.00 79.2%

家校合作 $7,918.00 $7,827.00 98.9%

學生輔導組 $217,421.59 $199,883.09 91.9%

教職員培訓及教師入職 $6,000.00 $4,900.00 81.7%

總計: $12,273,040.70 $11,239,510.18 91.6%

Page 21: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19

辛. 下學年主要關注事項

學校發展小組在二零一三年五月開始規劃新學年學校發展重點,除了檢視二零一二

至二零一五年度的學校發展計劃與本學年的年度計劃,以及考慮各學科小組與功能委

員會的反思外,亦參照教育改革的趨勢及學生的需要。本校二零一三至二零一四年度

的關注項目仍然定為:

一. 淬志礪學 補苴拔萃

二. 敦品進德 修己樂群

三. 推誠布公 廣開言路

為達成上述目標,本校將引入新的或繼續推行現有措施,以促進學校內部和對外的

溝通及加強對學生於學業及個人成長的支援。首先,校方會繼續推行閱讀課,強化學

生的閱讀習慣,並全面開展英語校園政策,為學生提供一個濃厚的英語環境。學科小

組亦會深入探討解決學習差異問題的策略。校方希望通過以上的主要措施能讓學生持

續有效地學習。其次,本校將繼續舉辦德育營、實行班級經營及個人導師等措施,以

支援學生的個人成長。然而,為更有效地協調各功能委員會的工作及確保目標清晰,

來年校方將主力推廣關愛、自律和溝通這三種價值觀。最後,校方將通過正式及非正

式的途徑加強與學生、教師及家長的溝通,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並透過不同持份

者的緊密夥伴關係,確保學校的行政運作順暢。

Page 22: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20

壬. 致謝

校長阮子琳先生一直帶領學校成功地應付各種挑戰,不斷邁步向前,鞏固本校作

為香港著名學校的地位,我們對其退休深感惋惜。我們亦要衷心感謝校監陳錦臺先生

及法團校董會成員在過去一年的領導,以及本校全體教職員的衷誠合作和全情投入。

若非全體同寅的共同努力及教學熱忱,本校在以往一年必定沒有如此出色的表現。

此外,我們感謝循道愛華村服務中心駐校社工為本校提供輔導服務。同時,我們

亦感謝教育局同寅給予本校指導及協助、學生家長的合作、家長教師會、舊生會及張

祝珊英文中學校友會基金管理委員會的鼎力支持,以及其他有關團體與各界人士一年

來的協助。

Page 23: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21

附錄一

二零一二至二零一三年度中六畢業生名單

中六甲 中六乙 中六丙 中六丁 中六戊

陳晞桐 陳穎智 陳凱琪 陳惠琳 陳元緣 陳朗峰 陳朗天 陳麗儀 曾慧芯 陳家皓 陳得禮 陳隆 陳欐怡 陳詠詩 陳棋欣 陳詠珊 陳泰言 張凱維 鄭嘉誠 陳詠琪 張譯之 鄭以琛 周厚智 鄭苑澄 趙卓麟 趙艷華 程梓羲 周愷盈 張善恒 蔡煒莨 蔡芷瑩 蔡詠喬 陳靜嫻 張永業 莊凱揚 莊綺蓮 莊業豐 張翠兒 蔡毓晞 霍悅文 周梓濠 鄒潤興 霍嘉駿 周曉濼 侯嘉霖 馮芷翹 鍾君灝 關曉琳 周群雅 許嘉宝 薛皓文 馮卓然 郭銀漢 鍾秀文 許雅莉 郭卿婷 馮靖淇 羅雯倩 郭冠烽 黎的琛 鄺曉琳 許釗銘 李晞彤 林曉怡 劉瑤珈 黎沛豐 許淳智 梁羨彤 劉嘉悅 劉家明 林傑 楊賓曉 梁芷軒 劉錦彤 羅曉欣 梁逸濤 林欣 李正雯 李祈樂 羅康裕 李嘉華 劉仲謙 李明明 李庭軒 李嘉倩 廖家駿 李文博 柳培晶 梁迦瀅 梁卓穎 羅嘉詠 梁藹欣 馬靖祺 梁芷慧 梁嘉慧 羅文浩 李鍾海 吳芍穎 李柯 梁詠欣 莫楚詠 李民軒 伍曉銓 羅麗怡 李淳泰 蘇詠詩 盧駿祈 潘思諾 馬建鵬 盧綽雅 鄧筠澄 羅卓彥 岑日豐 莫蓓欣 吳偉熙 鄧梓瑩 雷軍 沈樂婷 戴曉晴 施美思 杜進珊 馬懿嘉 蕭允卓 曾國豐 蕭晴茵 湯震邦 顏若詩 湯子萱 黃樂琛 蘇蘊芝 蔡家駿 布廷雋 曾令婷 黃思嘉 蔡嘉榮 曹明志 岑芷樺 謝曉欣 黃紫玲 謝志霞 王俊熹 黃曦樂 崔文懿 胡世霑 黃錦興 黃飛 王加樂 王如意 黃詩融 黃錦 黃世沂 王婥媛 葉國倫 王藝旻 黃苑珊 黃嘉欣 黃逸雋 楊其樂 黃君豪 胡列信 葉永發 胡誠軒 楊禮名 葉永成 楊文敏 楊惠雅 姚詠芝 楊文叡 余厚騰 虞澤煜 袁翠遙

余彥澄 袁梓耀 袁麒軒

Page 24: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22

附錄二

二零一二/一三學年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校本津貼 - 活動報告表

甲、 本計劃受惠學生人數共 42 名(包括 A. 領取綜援人數: 5 名,B. 學生資助計劃全額津貼人數: 37 及,C. 學校使用 10%酌

情權的清貧學生人數 0 名)

乙、 計劃的各項活動資料

活動名稱/類別 參加對象學生人數

平均出席率 活動舉辦期間/日期 實際開支

($)

評估方法

(例如:測驗、

問卷等)

合辦機構/服務

供應機構名稱

(如適用)

備註(例如:

學生的學習及

情意成果) A B C

樂器班 5 29 / 超過八成 二零一二年九月

至二零一三年八月 63515

/ / /

美術班 / 6 / 超過八成 二零一二年九月

至二零一三年八月 5790

/ / /

體育班 / 9 / 超過八成 二零一二年九月

至二零一三年八月 2395

/ / /

奧林匹克數學班 / 5 / 超過八成 二零一二年九月

至二零一三年八月 1500

/ / /

活動項目總數: 4

學生人次 5 49 /

總開支 73200

總學生人次 54

Page 25: 張祝珊英文中學 -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融合於本校的政策 中。校方為各班於每一循環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讀不同類型的刊物。

23

丙、 計劃成效

整體來說活動對受惠學生的成效評估如下:

請在最合適的方格填上「」號 改善 没有改變 下降 不適用

明顯 適中 輕微

學習成效

a) 學生的學習動機

b) 學生的學習技巧

c) 學生的學業成績

d) 學生課堂外的學習經歷

e) 你對學生學習成效的整體觀感

個人及社交發展

f) 學生的自尊

g) 學生的自我照顧能力

h) 學生的社交技巧

i) 學生的人際技巧

j) 學生與他人合作

k) 學生對求學的態度

l) 學生的人生觀

m)你對學生個人及社交發展的整體觀感

社區參與

n) 學生參與課外及義工活動

o) 學生的歸屬感

p) 學生對社區的了解

q) 你對學生參與社區活動的整體觀感

丁、 對推行活動計劃的意見 在推行計劃時遇到的問題/困難:

(可在方格上超過一項)

未能識別對象學生(即領取綜援及學生資助計劃全額津貼的學生);

難以甄選 10%的酌情名額;

對象學生不願意參加計劃;

伙伴/提供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質素未如理想;

導師經驗不足,學生管理技巧未如理想;

活動的行政工作明顯地增加了敎師的工作量;

對執行教育局對處理撥款方面的要求感到複雜;

對提交報告的要求感到繁複、費時;

其他(請說明):

戊、 學生及家長有否對計劃提供意見?他們是否滿意計劃的服務?

(可選擇填/不填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