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T AIWAN M EDICAL J OURNAL 文、圖 / 張藏能 侯勝茂 * 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內科 感染科 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骨科* 在過去的經驗中,已有一些人類新興傳染 病是由野生動物的致病菌傳染給人類所引起,如 2003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毒係由果子狸的SARS冠狀病毒(SARS-CoV) 所引 起,禽流感H5N1H7N9則已知由遷徙性的野禽 傳至家禽再傳至人類,另外伊波拉病毒(Ebola)可能由非洲蝙蝠或猿猴傳至人類。以上所描述的 這些病毒正好都是RNA病毒,這類病毒擁有無與 倫比的能力,可以適應新的宿主和環境,跨越物 種造成人類感染。SARS 經驗已經過了十七年, 由於無新病例被發現,似乎已逐漸被人們淡忘, 但在2012923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告有兩名曾 至沙烏地阿拉伯及卡達地區旅遊病人分離出新型 冠狀病毒,其中一名病人已經死亡,兩位病人臨 床均表現出急性呼吸道感染合併急性腎衰竭;此 感染症後來被命名為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 染症(MERS) ,疾管署將其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 病,此疫病的流行區域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尤其 以沙烏地阿拉伯報告案例最多,然而在20155 月,一名68歲男性南韓商人,因於同年4185 3 日曾至巴林洽談農作相關工作( 期間並曾 造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沙烏地阿拉伯) 5 4 日經卡達返國,511日發病就診,但因未能及 時診斷造成數家醫院院內感染,疫情在韓國漫延 數月之久,並造成186人感染MERS38人死亡; 近期研究發現自中東當地單峰駱駝(dromedary camel)可分離出MERS冠狀病毒(MERS-CoV),其 基因序列與自確診個案檢體分離出之病毒基因序 列高度相似 (1) ,至20191229日為止全球共累 計達2,494例確診,858例死亡(死亡率約34.4%)也是冠狀病毒繼SARS 之後跨越物種造成人類感 染另一例證。 然而冠狀病毒跨越物種造成人類感染的例 子似乎不斷重演,最近從中國大陸開始流行的新 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 ,俗稱武漢肺炎) 是繼MERS之後一個明顯的例證,隨著大陸疾病 預防控制中心公布武漢肺炎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 毒,疫情逐漸明朗;吾輩曾經歷SARS 慘痛經驗 者深深警惕,本文將深入瞭解,並同時將SARS 經驗作簡要回顧。 冠狀病毒分類學 冠狀病毒為一有莢膜之RNA 病毒,擁有巨 大的基因組(26-32kb),它是一個動物界的病毒, 可以傳染並導致動物致病,被傳染的動物包括蝙 蝠、鳥類、貓、狗、豬、鼠類、馬、鯨魚,甚 至是人類。在2003年以前只知有兩型的冠狀病毒 HCoV-229EHCoV-OC43會傳染給人類,主要 造成輕度的呼吸道感染。2003 SARS 病毒曾造 8,422 人感染,916 人死亡( 粗死亡率約11%) 且漫延超過30個國家。2004年及2005年又發現另 外兩株冠狀病毒HCoV-NL63HCoV-HKU1會傳 染給人類,而於2012年發現的MERS-CoV則是感 染人類的第六型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在病毒的分類學上可分成三型( 1) (2) ,第一型之冠狀病毒又稱為α冠狀病毒, 這一型之冠狀病毒會傳染給人類的,包括b群的 229ENL63 ;第二型之冠狀病毒又稱為β冠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VID-19) 與 SARS 經驗回顧 196 10 2020, Vol.63, No.4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與SARS經驗回顧上,不幸將SARS病毒傳給香港及一些來自其他 國家的旅客。這些旅客將被感染的病毒帶往其他 國家,包括加拿大、新加坡及越南等,其中越南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T A I W A N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學術

    文、圖 /張藏能 侯勝茂 *

    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內科 感染科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骨科*

    前 言在過去的經驗中,已有一些人類新興傳染

    病是由野生動物的致病菌傳染給人類所引起,如

    2003年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病毒係由果子狸的SARS冠狀病毒(SARS-CoV)所引起,禽流感H5N1及H7N9則已知由遷徙性的野禽傳至家禽再傳至人類,另外伊波拉病毒(Ebola)則可能由非洲蝙蝠或猿猴傳至人類。以上所描述的

    這些病毒正好都是RNA病毒,這類病毒擁有無與倫比的能力,可以適應新的宿主和環境,跨越物

    種造成人類感染。SARS經驗已經過了十七年,由於無新病例被發現,似乎已逐漸被人們淡忘,

    但在2012年9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告有兩名曾至沙烏地阿拉伯及卡達地區旅遊病人分離出新型

    冠狀病毒,其中一名病人已經死亡,兩位病人臨

    床均表現出急性呼吸道感染合併急性腎衰竭;此

    感染症後來被命名為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

    染症(MERS),疾管署將其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此疫病的流行區域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尤其

    以沙烏地阿拉伯報告案例最多,然而在2015年5月,一名68歲男性南韓商人,因於同年4月18日至5月3日曾至巴林洽談農作相關工作(期間並曾造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沙烏地阿拉伯),5月4日經卡達返國,5月11日發病就診,但因未能及時診斷造成數家醫院院內感染,疫情在韓國漫延

    數月之久,並造成186人感染MERS及38人死亡;近期研究發現自中東當地單峰駱駝(dromedary camel)可分離出MERS冠狀病毒(MERS-CoV),其基因序列與自確診個案檢體分離出之病毒基因序

    列高度相似(1),至2019年12月29日為止全球共累計達2,494例確診,858例死亡(死亡率約34.4%),也是冠狀病毒繼SARS之後跨越物種造成人類感染另一例證。

    然而冠狀病毒跨越物種造成人類感染的例

    子似乎不斷重演,最近從中國大陸開始流行的新

    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又是繼MERS之後一個明顯的例證,隨著大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武漢肺炎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

    毒,疫情逐漸明朗;吾輩曾經歷SARS慘痛經驗者深深警惕,本文將深入瞭解,並同時將SARS經驗作簡要回顧。

    冠狀病毒分類學

    冠狀病毒為一有莢膜之RNA病毒,擁有巨大的基因組(26-32kb),它是一個動物界的病毒,可以傳染並導致動物致病,被傳染的動物包括蝙

    蝠、鳥類、貓、狗、豬、鼠類、馬、鯨魚,甚

    至是人類。在2003年以前只知有兩型的冠狀病毒HCoV-229E及HCoV-OC43會傳染給人類,主要造成輕度的呼吸道感染。2003年SARS病毒曾造成8,422人感染,916人死亡(粗死亡率約11%),且漫延超過30個國家。2004年及2005年又發現另外兩株冠狀病毒HCoV-NL63及HCoV-HKU1會傳染給人類,而於2012年發現的MERS-CoV則是感染人類的第六型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在病毒的分類學上可分成三型(表1)(2),第一型之冠狀病毒又稱為α冠狀病毒,這一型之冠狀病毒會傳染給人類的,包括b群的229E及NL63;第二型之冠狀病毒又稱為β冠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與SARS經驗回顧

    196

    10 2020, Vol.63, No.4

  • 學術

    病毒,這一型之冠狀病毒會傳染給人類的,包括

    a群的OC43及HKU1,b群的SARS-CoV以及c群的MERS-CoV;第三型之冠狀病毒又稱為γ冠狀病毒,這一型之冠狀病毒主要是在鳥類間傳染,目

    前未傳染給人類。

    冠狀病毒具有高度的變異性,主要原因有

    三:第一、病毒複製時有較高之基因突變機率,

    在基因複製的過程中,由於RNA聚合酶較容易失真,每103至105就有一次核苷酸突變的機率;第二、冠狀病毒有高度的機率會產生基因重組;第

    三、此病毒擁有巨大的基因組,其基因組有高度

    可塑性可修飾基因以適應外在環境。第一型及第

    二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儲存宿主為蝙蝠,第三型冠

    狀病毒的主要儲存宿主為禽類。由於蝙蝠種類繁

    多,在已知的4,800種哺乳動物中占20%,鳥類的物種則高達10,000種以上,且鳥類及蝙蝠均具有遷移、群聚及集體棲息之特性,因此提供冠狀病

    毒有較高機會可作病毒的交流(2)。

    SARS起源SARS流行過後,科學家在廣東的活畜市場

    之果子狸、貛、貉等動物均找到和人類SARS病毒十分相似的動物SARS病毒,其基因組核苷酸的相似度可達99.6%。且進一步研究一些當地的活畜市場售賣商及動物屠宰工,分別在40%的活畜售賣商及20%的動物屠宰工之血液中,可以找到SARS病毒的抗體,當地的蔬菜售賣商也有5%的人可在其血液中找到抗體,實驗的控制組則無

    人有抗體存在(3)。依此證明,此次全球SARS群突發,乃由動物之SARS冠狀病毒跨越物種傳染人

    類所造成。後來科學家又在蝙蝠找到類似人類及

    果子狸之SARS病毒,而這類蝙蝠SARS冠狀病毒和人類SARS冠狀病毒整個基因組相似度可達88%至92%(4),且在病毒分類學上同屬於第二型冠狀病毒之b群。在一篇橫跨中國15個省的蝙蝠研究中,顯示約6.5%的蝙蝠可被找到冠狀病毒(5),香港地區的研究也發現在當地的一種蝙蝠―菊頭蝠

    (horseshoe bat)的身上84%可以找到蝙蝠SARS冠狀病毒的抗體,而後該研究團隊又發表這些蝙蝠

    也常感染另一型冠狀病毒CoV-HKU2(6),甚至於有些蝙蝠可以找到同時感染這兩種不同的冠狀病

    毒。此發現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兩種不同的冠狀

    病毒同時感染蝙蝠,可以促成冠狀病毒的基因重

    組。由於果子狸的SARS冠狀病毒一般只在活畜市場的果子狸找到,而野外捕捉的果子狸反而不

    易找到此冠狀病毒,所以香港的病毒專家提出

    假說,果子狸可能只是SARS冠狀病毒的放大宿主(amplification host),人類SARS冠狀病毒可能起源於蝙蝠SARS冠狀病毒,並經過若干年的時間,演化成較接近人類SARS冠狀病毒,然後再傳染給果子貍等野生動物,再經由活畜市場傳染

    給人類,並造成全球大流行(2,6)。

    根據以上證據,已有國外病毒專家在2010年提出:另外一次新的人類冠狀病毒的感染來

    自蝙蝠,已經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何時會發

    生的問題(7)。果真如此,在2012年另一新型冠狀病毒MERS-CoV傳染給人類已被證實,此一病毒為已知第6個感染人類之冠狀病毒,在病毒分類學上,屬於第二型冠狀病毒(β冠狀病毒)的c群,此病毒和第二型b群的人類SARS冠狀病毒並不相同,反而和另外兩種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

    BtCoV-HKU4及BtCoV-HKU5較為相似,並同屬於c群,而目前研究認為MERS-CoV來源為單峰駱駝,此病毒的祖先應和SARS-CoV同樣來自蝙蝠,而且可能是蝙蝠冠狀病毒跨越物種造成人類

    感染之另一例證。

    SARS的傳播SARS的源頭依後來研究學者發現,應來自

    於中國的廣東省。流行病學家發現,早在2002年的11月起,SARS病毒就已在廣東省的佛山、深

    病毒分類 儲存宿主 亞型 人類冠狀病毒

    第一型冠狀病毒 (α冠狀病毒)

    蝙蝠b HCoV-229E

    HCoV-NL63

    第二型冠狀病毒

    (β冠狀病毒)蝙蝠

    a

    bc

    HCoV-OC43HCoV-HKU1SARS-CoVMERS-CoV

    第三型冠狀病毒

    (γ冠狀病毒)禽類 無

    表1 冠狀病毒分類(2)

    197

    112020, Vol.63, No.4

  • T A I W A N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學術

    圳、河源、江門和中山等地區開始流行,最早的

    指標病例應該來自廣東省的佛山。研究發現,這

    些各地區流行的指標病例,很多都跟野生動物有

    接觸,其中包括飯店的廚師。廣東的疫情最後

    以廣州最為嚴重,於2003年2月21日一名來自廣州的腎臟科醫師因不知自己已從其病人身上感

    染SARS病毒,在香港九龍的M酒店住了一個晚上,不幸將SARS病毒傳給香港及一些來自其他國家的旅客。這些旅客將被感染的病毒帶往其他

    國家,包括加拿大、新加坡及越南等,其中越南

    的病例還將病毒傳染給第一個在越南河內市發現

    SARS病例的世衛組織官員義大利籍醫師厄巴尼(Dr. Carlo Urbani),並造成其死亡。其他罹病的旅客也因發病而住進香港的醫院,進而導致一些

    香港醫院的院內感染,其中一家醫院疫情較為嚴

    重,包括醫學生共有99位醫護人員得到感染,該院之一名腹瀉的洗腎病人,還將病毒帶往香港的

    陶大花園社區,並造成該社區超過300個病例的

    感染(圖1)(8)。台灣SARS的流行較其他國家為晚,流行的

    重要轉折點,應該是在2003年4月24日當時的台北市立和平醫院所爆發的嚴重群突發開始。經流

    行病學專家調查,指標病例是一名該院的洗衣

    工,他在2003年4月12日因發燒腹瀉曾在該院急診求診,4月16日因病情未改善住進該院一般病房,4月18日病情惡化並出現呼吸困難轉入加護病房,由於當時的臨床醫師對於SARS的病人會出現嚴重腹瀉並不熟悉,以致延誤防疫時機,

    而造成該院的嚴重群突發,並導致日後台灣的

    SARS流行(9)。該名指標病例的傳染源,可能和4月9日早上在該院就診後被懷疑感染SARS的47歲婦人有關,該婦人曾在和平醫院的急診室作短

    暫停留後中午即轉送至台北新光醫院。婦人在

    抵達新光醫院的負壓隔離病房後,當日下午6點30分即因嚴重肺炎出現呼吸衰竭,而接受氣管插管,由於該婦人並未有任何SARS接觸史及出國

    圖1 2003年香港M酒店旅客的SARS傳輸鏈(8)。

    198

    12 2020, Vol.63, No.4

  • 學術

    史,且當時台灣並無本土SARS病例發生,因此當時的國內疫情專家在次日迅速判斷排除該婦人為

    SARS病例,筆者當時為該婦人之主治醫師,由於當時該婦人插管後取得的痰液檢體之革蘭氏染色

    抹片,發現有許多發炎細胞,但並無法找到任何

    致病菌,且病情進展十分快速,筆者認為無法排

    除SARS感染之可能,因此堅持將該婦人繼續留置在負壓隔離病房照顧,直到4月16日方由疾管局告知該婦人之3套痰液檢體經由PCR方法檢驗,均呈現冠狀病毒陽性反應,並證實為台灣第一名

    SARS本土病例,4月16日婦人的先生及小孩亦同時發病住院,之後並證實均感染SARS病毒。該婦人在經過新光醫院治療後,於4月23日成功拔管,但隔日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卻爆發嚴重的SARS群突發,由於和平醫院的指標病例洗衣工,經調

    查常造訪該院急診室,推測可能與該婦人在和平

    醫院急診室待轉期間的床單及衣物有過接觸,因

    此被感染。後來國家衛生研究院病毒研究團隊也

    發表論文證實台灣在和平醫院爆發群突發後的所

    有SARS病例其病毒株均來自同一來源。此次S A R S的流行總共造成台灣6 6 4例之

    SARS可能病例,其中346個病例之PCR或抗體均呈現陽性反應,其中總共180個病人死亡(PCR或抗體陽性病例73個病人死亡)。SARS的慘痛經驗,讓我們學到幾個重要教訓,首先是在野生動

    物市場缺乏良好之生物安全管制措施,導致一個

    新的病毒跳越物種,從動物傳染至人類;其次由

    於對院內感染的認知不夠,導致此傳染性疾病在

    醫院迅速傳播;第三是現代的空中交通可輕易將

    某一地區的傳染性疾病,迅速帶往全世界各個角

    落。以上這些教訓,都將成為未來新興傳染病防

    疫之重要借鏡。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VID-19)流行病學

    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衛健委公告27例肺炎群聚病例,其中7例病情嚴重,經專家進行會診研判係病毒性肺炎且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聯,當

    局並在隔日(2020年1月1日)迅速關閉華南海鮮市場;而當時專家並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然而

    疫情不斷延燒並有醫護感染,1月23日北京當局

    決定武漢封城,美、日、德等國也紛紛從武漢撤

    僑,1月26日台灣疾管署發布旅遊警告,全面禁止湖北省陸人來台,而湖北省以外須配合自主健

    康管理14天。疫情後來擴散至整個中國大陸,除了湖北以外,廣東、河南、浙江、湖南、安徽及

    江西都是比較嚴重的省份,另外疫情也和之前的

    SARS及MERS一樣隨著現代空中交通不斷往外擴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考量中國疫情嚴峻且

    與我國往來密切,宣布自2月6日起,入境民眾如有中港澳旅遊史,需列入居家檢疫對象,但有申

    請獲准至港澳返國者,須自主健康管理14天,居住地在中國各省市之陸人暫緩入境。世界衛生組

    織(WHO)在1月31日史上第6度宣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近期疫情已擴散至全球,除中國以外,以義大

    利、伊朗、西班牙、韓國、德國及法國最為嚴

    重,依據台灣疾管署的最新資訊,截至2020年3月17日為止全球共有145個國家有確診病例,總共全球累積達179,588例,並導致7,086人死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會人傳人已是不爭的事實。世

    界衛生組織並於3月11日在日內瓦宣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大流行性疾病(pandemic)。

    近期一篇發表在新英格蘭雜誌的新型冠狀

    病毒肺炎流行病學調查,文中分析武漢市最早的

    425個確診病例的數據,作者依華南海鮮市場關閉的時間(2020年1月1日)將所有收集的病例分成兩個階段,結果發現華南海鮮市場關閉前的病例

    55%曾曝露華南海鮮市場,而市場關閉後的病例只有8.6%和市場曝露有聯繫;平均疾病潛伏期為5.2天,預估該流行病每7.4天增加一倍,每位感染者會傳染2.2個人(Ro=2.2)。文章作者依據他們的調查結果作出結論認為早在2019年12月的中旬親密接觸者之間的傳播已經在武漢發生(10)。

    致病源

    中國大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於2020年1月9日公布武漢肺炎疫情之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

    並解出全長基因體序列,隨後並公布病毒的電

    子顯微鏡照片(圖2)(11)。世界衛生組織也將此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2019-nCoV,國際病毒委員會則將此病毒命名為SARS-CoV-2,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並將武漢肺炎正式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

    199

    132020, Vol.63, No.4

  • T A I W A N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學術

    疾病(COVID-19);最近一篇由中國科學家(Lu R. et al.)發表在Lancet的文章指出2019-nCoV與兩種蝙蝠的SARS-like coronavirus(bat-SL-CoVZC45和bat-SL-CoVZXC21)有密切相關(圖3),其基因相似度達88%,和SARS-CoV相似度79%而和MERS-CoV相似度卻只有50%,2019-nCoV在病毒分類學上和SARS-CoV同屬於β冠狀病毒冠狀病毒之b群,和屬於c群的MERS-CoV則距離較遠;雖然演化分析(phylogenetic analysis)表明蝙蝠可能是這種病毒的原始宿主,但文章作者提出假說認為

    在武漢海鮮市場出售的動物可能是一個中間宿

    主,促成了武漢肺炎的出現;作者並對其假說提

    出四個重要的証據:第一,武漢肺炎爆發時間是

    在2019年12月下旬,而當時武漢大部分的蝙蝠物種均正在冬眠。第二,疫情發生時華南海鮮並

    無蝙蝠在市場被發現或販售,而同時華南海鮮市

    場也販售各種非海產動物(包括哺乳動物)。

    第三,基因相似度較高的兩種蝙蝠的SARS-like coronavirus與2019-nCoV基因序列同一性仍小於90%,這反映它們之間在演化分析處在相對較長的分支上。因此,這兩種蝙蝠的SARS-like coronavirus並非2019-nCoV的直接祖先。第四,無論是SARS-CoV和MERS-CoV,蝙蝠只是天然儲存宿主,與另外的動物如SARS-CoV的果子狸和MERS-CoV的單峰駱駝是中間宿主,而人類則

    為最終宿主。因此,文章作者根據目前的這些證

    據,推估造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群突發的2019-nCoV病毒最初宿主是蝙蝠,並且可能經由在華南海鮮市場販售的目前未知的野生動物傳播給了

    人類 (12)。臨床表現與預後

    依據最初臨床報告統計武漢金銀潭醫院確

    診的4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之住院病人,個案的收集從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2日為止,大多數感染的病人是男性(73.2%);31.7%病人有潛在疾病,中位數年齡為49歲。65.9%病人曾接觸過華南海鮮市場。發病時的常見症狀包括發

    燒97.6%、咳嗽75.6%和肌肉酸痛或疲勞43.9%;較少見的症狀是痰液產生28.2%、頭痛7.9%、咳血5.1%和腹瀉2.6%。55.0%的病人後來出現呼吸困難,從疾病發作到呼吸困難的中位數時間

    為8天,這個結果和筆者過去照顧SARS的經驗類似,病人的呼吸症狀通常在發病的第二週開

    始惡化;實驗室檢查發現63.4%病人有淋巴細胞減少症。全部41位病人均有肺炎,胸部電腦斷層表現異常且97.6%病人均出現雙側肺葉侵犯(圖4)。31.7%入住加護病房,29.3%病人有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合併症,死亡率高達14.6%(13),此數據顯然高出整個大數據的死亡率3.9%(7,086/79,588)許多,這也表示這些住院的病人都是當時比較嚴重的病人,而也反應出在新

    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的早期,許多較輕症的病

    人在當時並沒有被確認出來,進而導致後來疫

    情的惡化。一篇較新的研究,對象為武漢大學

    中南醫院確診的138位病人,個案的收集從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28日為止,發燒(98.6%)、疲勞(69.6%)、乾咳(59.4%)仍為最常見症狀,呼吸困難較低為31.2%,感染的流行病學則轉變為院內感染占所有病人的41.3%,其中醫護人員占29.0%,有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者僅佔8.7%,雖然仍有26.1%病人入住加護病房,19.6%有ARDS合併症,但死亡率較前一篇研究大幅下降為

    4.3%,文章並分析年紀大及合併潛在共病是入住加護病房主要危險因子(14)。另一篇為鍾南山教授

    收集來自中國大陸31個省/市、552家醫院的1,099病例,症狀表現發燒88.7%、咳嗽67.8%、呼吸困

    圖2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的電子顯微鏡照片(11)。

    200

    14 2020, Vol.63, No.4

  • 學術

    圖3 2019-nCoV系統演化分析(phylogenetic analysis)(12)。

    難18.7%、入住加護病房5.0%、ARDS 3.4%、死亡率更下降至1.4%,由於此研究平均一間醫院僅有不到兩位病人收錄,因此或許可視為醫療體系

    尚未像湖北、武漢一樣崩壞的地區,應對武漢肺

    炎的真實情況 (15)。以上三篇臨床研究的重要資

    料整理於表2。診斷與治療

    冠狀病毒不容易以組織培養方式分離出來,

    RT-PCR為檢驗首選。隨著中國大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武漢肺炎病原體新型冠狀病毒之基因

    體序列,各國實驗室也開始依據此病毒基因體序

    列,以RT-PCR方式來檢測此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例,初期主要以最近14天內曾至武漢旅遊病人為

    主。台灣CDC於1月21日公布首例確診病例,個案為居住南部55歲女性,在中國大陸武漢工作,1月20日由武漢搭機入境,因有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由機場檢疫人員安排後送就醫,

    X光檢查顯示有肺炎,經由RT-PCR檢驗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

    目前所有的冠狀病毒並無特定推薦的治療方

    式,多為採用支持性療法,疾病感染的初期尤其

    是第一周建議不要使用類固醇,最近世界衛生組

    織公告新型冠狀病毒(nCoV)臨床處理方針,其中包括以下8項重點:1. 檢傷及疾病分流,2. 立即實施適當的感控措施,3. 早期支持性治療和監測,4. 收集標本進行實驗室診斷,5. 低血氧呼

    201

    152020, Vol.63, No.4

  • T A I W A N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學術

    吸衰竭和ARDS的處理,6. 化膿性休克的處理,7. 預防併發症,8. 特定的抗新型冠狀病毒治療;然而該篇文章對於最重要的抗病毒治療表示目前

    尚無來自隨機對照試驗的證據來推薦任何有效的

    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治療。

    其實回顧SARS流行的後期是有一些抗病毒的藥物被提出,其中令筆者印象較深刻的藥物

    是抗愛滋病毒的藥物-lopinavir/ritonavir,此藥物曾在體外抗病毒藥敏試驗證明有效,並在臨床

    上發現在SARS流行的後期,一些使用此藥物的病人明顯降低ARDS及死亡率(16);最近更令人振奮的是一篇發表在新英格蘭雜誌治療美國首位

    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例報告,當病人在

    發病第10天,追蹤胸部X光出現明顯惡化且高燒至39.4°C,隔日傍晚主治醫師決定使用恩慈療法(compassionate use),幫病人靜脈注射試驗中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後,1天後病情明顯好轉,不但退燒、無需再使用氧氣,且無明

    顯副作用(17)。目前此藥物已在中國大陸啟動武漢

    肺炎三期臨床試驗,台灣政府已與藥廠接洽,將

    有機會取得該藥物,供國內需要的病人使用。

    感控措施

    台灣疾管署(CDC)也在1月15日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並稱之為「嚴重

    特殊傳染性肺炎」,醫師於臨床診治如發現符合

    通報定義之病例,應於24小時內通報衛生主管機關。疾管署已持續加強國內外疫情監測、國際及

    小三通港埠旅客之發燒篩檢、武漢直航入境航班

    執行登機檢疫,以及無預警抽查醫療院所感染管

    制,並籲請臨床醫師提高警覺,加強通報。另

    圖4 一名40歲男子在症狀發作後第15天出現雙側肺葉侵犯(13)。

    表2 三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臨床研究比較(13-15)。

    Huang et al. Wang et al. Guan et al.

    病例數 41 138 1099

    平均年齡 49 56 47

    男性 73.2% 54.3% 58.1%

    臨床症狀

    發燒 97.6% 98.6% 88.7%

    咳嗽 75.6% 59.4% 67.8%

    肌肉酸痛或疲勞 43.9% 69.6% 38.1%

    呼吸困難 55.0% 31.2% 18.7%

    腹瀉 2.6% 10.1% 3.8%

    ARDS 29.3% 19.6% 3.4%

    入住加護病房 31.7% 26.1% 5.0%

    死亡率 14.6% 4.3% 1.4%

    202

    16 2020, Vol.63, No.4

  • 學術

    2020年3月17日因應疫情變化修正公布通報病例之相關注意事項如下:

    一、臨床條件具有下列任一個條件︰ 1. 發燒(≧38℃)或急性呼吸道感染。 2. 臨床、放射線診斷或病理學上顯示有肺炎。

    3. 無明確旅遊史,醫師已排除可能病因並高度懷疑之社區型肺炎。

    二、檢驗條件具有下列任一個條件: 1. 臨床檢體(如咽喉擦拭液、痰液或下呼吸道抽取液等)分離並鑑 定出新型冠狀病毒。

    2. 臨床檢體新型冠狀病毒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陽性。

    三、流行病學條件發病前14日內,具有下列任一個條件: 1. 曾去過流行地區*,或曾接觸來自流行地區*有發燒或呼吸道症 狀人士。

    2. 曾經與出現症狀的極可能病例或確定病例有密切接觸,包括在 無適當防護下提供照護、相處、或有呼吸道分泌物、體

    液之直接接觸。

    3. 職業為醫療照護工作人員。4. 有群聚現象。

    *目前為中國大陸(含港澳)、韓國、義大利、伊朗、杜拜、英國、愛爾蘭及其他

    歐洲申根國家、東歐 13 國、中東 15 國與 1 地區、北非5國及中亞 9 國 (流行地區將隨疫情適時更新並公布)。

    四、通報定義具有下列任一個條件:

    1. 符合臨床條件(一)或(二)及流行病學條件(一)或(二)。

    2. 符合臨床條件(二)及流行病學條件(三)或(四)。

    3. 符合臨床條件(三)。 4. 符合檢驗條件。 至2020年3月17日為止台灣已有77例確診,

    其中50例屬境外移入感染,包括歐洲旅遊史16例、湖北武漢旅遊史11例、土耳其9例、港澳旅遊史5例(含香港轉機4例)、埃及4例、日本及菲律賓各2例、及鑽石公主號1例。本土病例27例,

    包括4例境外移入相關的感染及4起(共23例)群聚事件(案19-23、案24-26、案27-32及案34-38、41-42及45-46)並分述如下:第一起的案19為一死亡案例,該病例於1月27日出現咳嗽症狀,2月3日因呼吸急促赴醫院就醫、診斷為肺炎,當日收

    治於負壓加護病房治療,於2月15日晚間因肺炎合併敗血症死亡。個案是白牌計程車司機,主要

    客戶都有中港澳旅遊史,進一步追蹤發現,一名

    高度懷疑浙江台商被驗出血液有抗體,顯示曾感

    染新冠肺炎病毒,確認為白牌司機的感染源。此

    病人住院期間一直待在負壓隔離病房且進一步篩

    檢也未發現有院內感染,真是不幸中的大幸,不

    過該例因家族聚餐也造成另外4名家族成員的感染。第二起的案24為北部1名67歲女性,近2年無出國史,1月22日開始發燒咳嗽,於22日至29日曾四度至診所就診,29日至醫院急診就診並診斷肺炎,30日入住普通病房,因病情惡化,2月10日轉入加護病房,2月17日醫院配合指揮中心擴大篩檢,轉收負壓隔離病房並進行採檢,19日確診,指揮中心表示該女性病人平常大多在家看電

    視或到社區內運動,但該病人留院期間有19天未入住負壓隔離病室,所幸後續追蹤並無醫護人員

    感染,僅造成兩名家屬感染。第三起共6人感染(案27-32),最早確診為案27及案28為父子關係,兩人均沒有出國史,案29、案30、案31及案32分別為案27的小兒子、配偶、孫子及住院外籍看護,後進一步追查發現小兒子發病時間最早,加

    上又有中國工作史,且曾和有中國旅遊史的朋友

    聚餐,被指揮中心列為高度感染源。第四起案34為50多歲女性,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2月14日因低血糖、全身倦怠就醫住院,當時無呼吸道症狀,21日起出現咳嗽、喉嚨痛及發燒症狀,26日診斷有肺炎情形,由醫院通報不明原因肺炎送驗確診;這名病人無旅遊史,且平常

    都待在家中沒外出,同住家人也沒症狀,指揮中

    心表示依疾病潛伏期推算該案在社區被感染的可

    能性較高,感染源則仍需進一步釐清,但進一步

    追蹤該案除了傳染給兩名家屬(案41、46)以外,在留院期間還造成6名院內感染包括1名清潔人員(案35)、3名護理人員(案36至38)、一名已出院病人的陪病家屬(案42) 及一名已出院病人(案45)。

    203

    172020, Vol.63, No.4

  • T A I W A N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學術

    隨著疫情升高,台灣CDC於2月5日宣布自2月6日起,入境民眾如有中港澳旅遊史,須居家檢疫14天;2月10日起,並暫停小三通客運船舶往來,所有旅客經陸、港、澳轉機入境者,也須

    檢疫14天。2月16日疫情中心更宣布,凡是過去14天內曾出國且有發燒、呼吸道症狀的民眾均全面採檢。疫情指揮中心因應國際武漢肺炎疫情發

    展及近期境外移入個案不斷增加,大幅提升旅遊

    警戒,並宣布自3月19日起將中國大陸(含港澳) 、亞洲及歐洲大部分國家、北非、及美國華盛頓

    州、紐約州及加利福尼亞州等3州旅遊疫情均提升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此外美國除上述3州外,其他州之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第二級:警

    示(Alert);全球未列旅遊疫情建議的國家均提升至第一級:注意(Watch)。

    台灣自從經歷SARS慘痛經驗後,政府自2005年起開辦全國感染管制查核作業,全國地區級以上醫院均需接受一年一次的感控查核,雖然

    此政策帶給所有在醫院工作的感控同仁很大壓

    力,但卻也實質大大提升了台灣所有醫院的院內

    感染控制的水平,就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

    情來看,依據媒體的報導,大多數的醫院在這次

    疫情的早期就明顯的動了起來,而且很多醫院的

    防疫規格甚至高於政府的規定,筆者服務的新光

    醫院,在1月6日召開第一次防疫會議討論急診分流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因應措施,1月8日搭建3頂帳篷作為初期戶外發燒篩檢區,1月27日將帳篷擴增至12頂,並在戶外發燒篩檢區依疑似病人暴露風險程度作分流,新春年假期間在侯勝

    茂院長及高尚志醫療副院長的帶領下從1月25日(初一)至1月28日(初五),院長每天親自主持防疫因應小組會議,務必使新光醫院的防疫能做到滴

    水不漏。

    疫情發展至今,以兩岸這麼頻繁的往來,確

    診病例目前仍低於鄰近的國家,展現了不錯的防

    疫成果。不過筆者認此次疫情仍然未達到高峰,

    很可能還會繼續延燒數月之久,而這個傳染病和

    SARS最大差別是感染病人不一定會發燒,且無症狀也具傳染力。較新的一篇臨床研究統計,

    1099例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例只有975例(88.7%)在住院中出現發燒症狀(15),而最近的報

    導有一名女姓從武漢返回河南老家過年,19天都沒有發病,但她的周遭5名親友都相繼被感染確診;而日本政府最近包機赴武漢接回僑民,3人被驗出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其中有2人竟完全沒有出現任何症狀。最近一篇發表在新英格

    蘭雜誌文章報告一名來自上海的女性在1月19日至1月22日至德國開會,當時她並無任何不適,搭機回國才出現症狀並在回中國後確診,一起參

    加開會的德國生意伙伴也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並

    隨後將病毒傳給其他同事造成4人群聚(18)。台灣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教授

    也在1月29日表示,引起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有些許差異,雖然重症、致死率不如SARS,但是傳染力恐更厲害,甚至有症狀不明顯的情況可能傳染,如果變得類似流感,難以防

    範。

    過去SARS冠狀病毒的研究可在乾燥環境存活2至3天,在糞便中可存活2至4天,一篇研究以冠狀病毒HCoV-229E和第一型小兒麻痺病毒作比較,在20°C的條件下,冠狀病毒有明顯較長的存活率,在30%至50%的濕度條件下,冠狀病毒的72小時存活率超過50%(19)。而和平醫院SARS群突發的指標病例洗衣工,經調查推測可能與在和

    平醫院急診室待轉SARS病人床單及衣物接觸有關;而最近的報導,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在1名武漢肺炎病人家的門把上驗出新型冠狀病毒,而張上淳教授在3月6日疫情指揮中心的會議也提到,院內感染的指標病例案34的病室內採檢,包括床欄杆、座椅、床頭櫃、洗臉台、馬桶

    等也都檢驗到病毒存在,代表病人住的房間裡確

    實很容易有環境污染狀況,因此張教授特別強調

    手部衛生的重要性。由於此類病毒會在環境中存

    活較久,因此醫院中所有可能被冠狀病毒汙染的

    無生命物體,包括疑似感染病人使用過的衣物及

    床單等,均應選擇適當消毒劑作清潔及消毒,是

    感控措施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最後摘要一篇發表在Mayo Clin Proc之有關SARS的評論文章,將其針對疑似感染SARS病人住院的感染控制預防措施之重點提供大家參考(20):

    1. 病人應住負壓隔離病房。

    204

    18 2020, Vol.63, No.4

  • 學術

    2. 所有進入病人房間的人員應作紀錄。3. 應限制訪客。4. 應限制照顧病人之醫護人員人數。5. 所有進入隔離病房之醫護人員應穿著隔離衣、手套及注意手部衛生,並配戴眼罩及N95以上之口罩。

    6. 不可帶筆或病歷進入隔離病房。7. 病人所住房間的環境表面,應規則地做清潔及消毒。

    8. 應避免任何誘發咳嗽之醫療處置,如催痰、抽痰、氣管鏡檢查及噴霧吸藥治療等。

    9. 應避免使用非侵犯性的正壓呼吸補助器。10. 應使用封閉式抽痰裝置。11. 應教導照顧病人之醫護人員,必須警惕自己在接觸病人後10天內,是否有SARS的相關症狀出現。

    12. 對於所有工作人員在未著適當防護裝備的情況下,接觸會產生飛沫微粒之醫療處置

    (aerosol-generating procedure),如氣管鏡檢查、呼吸道插管、抽痰及噴霧吸藥等醫療行

    為,該工作人員均應做適當隔離。

    參考文獻

    1. Memish ZA, Cotten M, Meyer B, et al.: Human

    infection with MERS coronavirus after exposure

    to infected camels, Saudi Arabia, 2013. Emerg

    Infect Dis 2014;20:1012-1015.

    2. Woo PC, Lau SK, Huang Y, et al.: Coronavirus

    diversity, phylogeny and interspecies jumping.

    Exp Biol Med 2009;234:1117-1127.

    3. Guan Y, Zheng BJ, He YQ,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viruses related to the SARS

    coronavirus from animals in southern China.

    Science 2003;302:276-278.

    4. Ren W, Li W, Yu M, et al.: Full-length genome

    sequences of two SARS-like coronaviruses in

    horseshoe bats and genetic variation analysis. J

    Gen Virol 2006;87:3355-3359.

    5. Tang XC, Zhang JX, Zhang SY, et al.: Prevalence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coronaviruses in bats

    from China. J Virol 2006;80:7481-7490.

    6. Lau SK, Li KS, Huang Y, et al.: Ecoepidemiology

    and complete genom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train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related Rhinolophus bat coronavirus in China

    reveal bats as a reservoir for acute, self-limiting

    infection that allows recombination events. J

    Virol 2010;84:2808-2819.

    7. G r a h a m R L , B a r i c R S : R e c o m b i n a t i o n ,

    reservoirs, and the modular spike: mechanisms

    of coronavirus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J

    Virol 2010;84:3134-3146.

    8.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pdate: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worldwide, 2003.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03;52:241-248.

    9. Chen KT, Twu SJ, Chang HL, et al.: SARS in

    Taiwan: an overview and lessons learned. Int J

    Infect Dis 2005;9:77-85.

    10. Li Q, Guan X, Wu P, et al.: Early transmission

    d y n a m i c s i n W u h a n , C h i n a , o f n o v e 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N Engl J Med

    2020 Jan 29. doi: 10.1056/NEJMoa2001316.

    11.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的肺炎 Available at http://www.chinacdc.cn/

    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1811/202001/

    t20200127_211475.html.

    12. L u R , Z h a o X , L i J , e t a l . : G e n o m i c

    characterisa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mplications for virus origins

    and receptor binding. Lancet 2020;395:565-

    574.

    13. Huang C , Wang Y , L i X , e t a l . : C l i n i ca l

    f ea tu res o f pa t i en ts i n f ec ted w i 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Lancet

    2020 DOI:https://doi .org/10.1016/S0140-

    6736(20)30183-5.

    14. W a n g D , H u B , H u C , e t a l . : C l i n i c a 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 ized patients

    w i t h 2 0 1 9 n o v e l c o r o n a v i r u s - i n f e c t e 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JAMA 2020 Feb

    7. doi: 10.1001/jama.2020. 1585.

    15. G u a n W J , N i Z Y , H u Y , e t a l . : C l i n i c a 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 N Engl J Med. 2020 Feb 28. doi:

    205

    192020, Vol.63, No.4

  • T A I W A N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學術

    10.1056/NEJMoa2002032.

    16. Chu CM, Cheng VC, Hung IF, et al.: Role of

    lopinavir/ritonavir in the treatment of SARS:

    initial virological and clinical findings. Thorax

    2004;59:252-256.

    17. Holshue ML, DeBolt C, Lindquist S, et al.:

    F i r s t case o f 2019 nove l co ronav i rus i n

    the United States. N Engl J Med 2020;382:

    929-936.

    18. Rothe C, Schunk M, Sothmann P, et a l . :

    Transmission of 2019-nCoV infection from

    an asymptomatic contact in Germany. N Engl

    J Med 2020;382:970-971.

    19. Ge l le r C, Varbanov M, Duva l RE: Human

    coronaviruses: insights into environmental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d i t s i n f l u e n c e o n t h e

    development of new ant isept ic strategies.

    Viruses 2012;4:3044-3068.

    20. Sampathkumar P, Temesgen Z, Smith TF, et

    al.: SARS: epidemiology, clinical presentation,

    management and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Mayo Clin Proc 2003;78:882-890.

    206

    20 2020, Vol.63, 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