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经络腧穴总论 浙江省台州医院针灸推拿科 李小军

经络腧穴总论 - tzhospital.com什么是腧穴? 腧穴又称穴位、穴道,是经气出入人体的 门户,是人体脏腑、经络的活动机能聚集 于体表的一些特殊部位,也就是常说的联

  • Upload
    others

  • View
    11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经络腧穴总论

浙江省台州医院针灸推拿科李小军

学习经络腧穴的重要性!

中医外治法的依据

内病外治的依据

经络系统

腧 穴

外治方法

理论核心

施术部位

操作手段

主要内容

经络腧穴概述:起源、概念、中医古老医术、经络研究

经络理论:命名、 组成、十二经巡行、奇经八脉

腧穴概论:概念、定位、命名、特定穴

经络腧穴的起源先发现穴位还是先发现经络?

宋王惟一在天圣年间铸造的,故也叫宋天圣针灸铜人。准确地刻画出了14条经脉和354个穴位

针灸铜人作为国礼送给世卫组织,把中华文明的智慧送给全球

经络腧穴的起源

原始物理疗法(古医术:砭、针、灸、导引按摩)

自然药物疗法(古医术:中草药)

生物药物疗法(胰岛素、各种激素)

化学药物疗法(大部分西药)

微创、移植、克隆、基因

古老医术之——砭石 砭石:早在远古石器时代,距今约50万年

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在生产劳动的同时,在长期与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开始保健医疗活动,出现了最早的医疗器械------砭石 (已失传,目前正在开发). 《说文》“砭,以石刺病也”。

考古发掘的砭石

新砭石疗法(流传于民间的刮痧疗法)

砭石刮痧用具(新砭石疗法)

古老医术——按摩和导引 按摩(即推拿,明以前称按摩):源于远古时期(三千多

年的历史),起源于日常生活,发展于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中出现各种疾病或各种伤痛,自己或同伴用手在局部进行抚摩以减轻疼痛,逐步发展各种手法。隋唐时期:按摩产生不同等级——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国富多按摩”“手摸之辄愈,人呼为摸先生” 。

导引:类似气功,运动体育疗法.一种主动运动.

导引图

古老医术——针 针:“砭而刺之”逐渐发展为针法,砭石是

针法的前生,作为古代最原始的针刺和切割用具逐渐有了较进步的石针、骨针、竹针等。目前人们普遍使用的是不锈钢针。

古代神医扁(碥)鹊,因为善用砭针治病故冠以碥(碥,与砭通),因其为鸟身人面故附以鹊名,又带有传奇色彩。

现代针具:毫针、三菱针、梅花针、芒针、火针和小针刀等数种。

方法:体针,头针,耳针等。

古代针具——金针、陶针、骨针

现代各种针具

古老医术——灸 灸:起源于原始社会火的应用。

身体某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烧烤而舒适缓解。灸:“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 .(药物灸)

灸法所用的材料: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 艾叶(艾绒)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艾灸,于体表某些部位点燃施灸,从而使灸法亦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

各种灸法

经络概念的形成

经络名称最早在《黄帝内经》论述,已上升为完整的中医理论重要的一部分。

脏腑气血→脉→经络气血——化生于水谷精微,行于脉道,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的基本物质,古人称之为生命的特征。

脉——指运行气血的通道。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将“脉”按大小、深浅不同

而区分,是对“脉”的进一步分析。经是直行主线,络是

网络。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

经络的现代研究

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

第三系统假说——筋膜系统

目前任然是个谜

什么是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桥梁作用

(内)脏腑 经络 躯干四肢(外)

管道作用:运行气血的通道。排毒的通道。治病的通道。

网络作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脉不通,则百病生!对于疾病的机体,经络通畅就是最好的治疗;而对于健康的机体,经络通畅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经络系统组成

经脉

络脉

连属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五络脉

浮络孙络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亦称十二正经。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 手厥阴心包经 手 手少阳三焦经

足 手少阴心经 足 手太阳小肠经

三 足太阴脾经 三 足阳明胃经

阴 足厥阴肝经 阳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左右对

称,其分布部位与

循行走向都有一定

规律

十二经脉左右对

称,其分布部位与

循行走向都有一定

规律

经络连属

内部连属 外部连属

十二经脉具有“ 阴

阳相配,表里相合,

脏腑属络”的关系

十二经脉在体表

都有穴位分布

十二经脉运行气

血并具有“环周流

注”的规律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阳经:督脉、带脉、阳跷脉、阳维脉

奇经八脉阴经:任脉、冲脉、阴跷脉、阴维脉

十二经脉 —— 运行气血

奇经八脉 —— 调节气血

阴 经(五脏经脉)

太 阴 (阴气极大旺盛)

厥 阴 (太少二阴相交)

少 阴 (阴气初生未充)

阳 经(六腑经脉)

阳 明 (太少二阳合并)

少 阳 (阳气初生未充)

太 阳 (阳气极大旺盛)

十二正经命名及分布规律

十二经分布规律

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

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记牢

手三阴

手三阳

足三阳

足三阴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

手少阳三焦

手太阳小肠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心包

大肠

三焦

小肠

膀胱

手太阴 手阳明

手厥阴 手少阳

手少阴 手太阳

足太阴 足阳明

足厥阴 足少阳

足少阴 足太阳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歌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乡

记牢

阴经(里) 阳经(表)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足太阴 配手、足阳明

六对同名经 六对表里经

手、足太阴

手、足阳明

手、足少阴 手、足厥阴 配手、足少阳

手、足少阴 配手、足太阳

手、足太阳

手、足厥阴

手、足少阳

记牢

手三阴经 —— 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 —— 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 —— 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 —— 从足走腹

经络的作用

联系内外,网络全身——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内溉脏腑,外濡腠理,营养全身,保持人体的相对平衡。

抗御外邪,反映病候(诊断)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泻其有余,补其不足,平复阴阳。循经治疗(针灸治疗)

药物归经(药物使用)

强化记忆!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乡

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

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 手厥阴心包经 手 手少阳三焦经

足 手少阴心经 足 手太阳小肠经

三 足太阴脾经 三 足阳明胃经

阴 足厥阴肝经 阳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记牢

什么是腧穴?

腧穴又称穴位、穴道,是经气出入人体的门户,是人体脏腑、经络的活动机能聚集于体表的一些特殊部位,也就是常说的联系内脏于体表的桥梁。穴位像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收费站;也像公交站、交通岗;前线的哨卡。

穴位的分类

经穴:十四经穴361个。

奇穴:未归经100多个。

啊是穴:未归经而不固定。以痛为腧

腧穴的定位方法:

⑴骨度分寸法

⑵体表标志法

⑶手指比量法

⑷简便取穴法

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

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如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外膝眼至外踝尖为16寸,肚脐到剑突8寸,肚脐到耻骨联合5寸

记牢

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

以人体自然标志如五官、毛发、关节、肌肉等定取穴的方法

<1>固定标志法:

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如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部、骨节的凹凸、肌肉的隆起等。如膻中、天枢、太溪、昆仑、两眉中间取印堂。

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

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2>活动标志法:需要采取相应的动作才能出现的标志。如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凹陷、皱纹 。如曲池曲肘纹头尽。

指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法)

以患者手指的某部折作一定分寸来定取穴位的方法

拇指同身寸:大拇指横度为1寸。

横指同身寸:四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为准,四指的横度为3寸。

记牢

①拇指同身寸法:

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用于四肢部取穴

②横指同身寸法:

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横度为3寸。又称“一夫法”。

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横寸

③中指同身寸法 :中

指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纹头之间为1寸。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

简便取穴法

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简便易行的取穴法。如列缺、百会、风市、合谷等穴均有简便取穴法。如风市垂手中指尽。

特定穴内容

四肢肘膝以下: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

胸腹背腰部:背俞穴、募穴;

全身:八会穴、交会穴;

阴经五输穴表

经脉名称 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少 商中 冲少 冲隐 白涌 泉大 敦

鱼 际劳 宫少 府大 都然 谷行 间

太 渊大 陵神 门太 白太 溪太 冲

经 渠间 使灵 道商 丘复 溜中 封

尺 泽曲 泽少 海阴陵泉阴 谷曲 泉

阳经五输穴表

经脉名称 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商 阳关 冲少 泽厉 兑足窍阴至 阴

二 间液 门前 谷内 庭侠 溪足通谷

三 间中 渚后 溪陷 谷足临泣束 骨

阳 溪支 沟阳 谷解 溪阳 辅昆 仑

曲 池天 井小 海足三里阳陵泉委 中

四总穴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应用:四总穴是治疗有关经络及所辖区域病症的要穴。如牙痛、面肿、口眼歪斜等症取合谷穴治疗

胸胁内关谋,酸痛取啊是

小腹三阴求,急救刺水沟

记牢

腧穴的作用?

穴位的治疗作用:

邻近作用:穴位所在,主治所在。

远治作用:经络所过,主治所在。

特殊作用:①双向良性调节;②经验用穴;

穴位(经络)的诊断作用。用来反映疾病:如足三里穴出现痛觉过敏,推断胃肠道疾病。

记牢

回答一个问题

中医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人不生病的道理 ——和(阴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