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前些日子,報紙新聞主打司法官收賄疑雲、 衛生署長對醫師開假刀,放話要將醫師撤銷執 照。個人身為醫療專業工作者,兩年前由成大科 技法律研究所畢業,冷眼看待這些與國人生活息 息相關的法律與醫療狀況,內心有些感觸,提供 給同仁參考。 我們都在追求社會充滿愛心,沒有自私貪婪, 人就是人,不是看不見的神,即使與上帝、神明最 接近的牧師、神父、和尚、尼姑也都會有犯錯誤的 行為。因此即使怎麼批判,這些人性的錯誤永遠 不會是我們社會最後一次發生,進步的文明社會 就更進而追求人類基本權平等的公平正義。司法 正義與醫學道德的高標準是大家追求的理想,但 是、現實社會的利益誘惑拉扯下,必然會出現與社 會觀感不一的脫軌行為。這些案件都不是單純個 案,是我們國家、社會、文化的產物,台灣社會願 不願意由其中過程得到經驗而再成長?大學教授 是社會精英,擁有知識與分析判斷的優勢,更應 該把握社會關注議題,適時提出見解與剖析讓社 會大眾省思與進步! 就法律層面的觀察,被收押的高院資深法官 卻依然有可能受到誘惑,司法判決的正義尺度可 有如此大的變化?台灣又有很多家族朋友因素在 內,要期盼司法人員完全擺脫社會人際關係的影 響真的很不容易。我熟識的資深高院法官朋友們 都很寂寞,與外界、同事都儘可能保持距離,如此 在審理案件做判決時,就能放空自己,單純以法律 公平為依歸。司法實務中,檢調系統有近乎無限 成大醫學院外科教授、台灣移植醫學會理事長 李伯璋 大學教授的社會責任 成功手術背後的「愛心與付出」與『器捐薪傳生命』的大愛精神:成大外科移植團隊執行腦死器官摘取的手術室實景 10 大學教授的社會責任

大學教授的社會責任 - NCKUir.lib.nck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1001/2/233-4.pdf · 爭議,過程中的變化是否能善盡注意義務也是家 屬最在乎的。個人以為這樣的數據當然必須主動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大學教授的社會責任 - NCKUir.lib.nck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1001/2/233-4.pdf · 爭議,過程中的變化是否能善盡注意義務也是家 屬最在乎的。個人以為這樣的數據當然必須主動

前些日子,報紙新聞主打司法官收賄疑雲、

衛生署長對醫師開假刀,放話要將醫師撤銷執

照。個人身為醫療專業工作者,兩年前由成大科

技法律研究所畢業,冷眼看待這些與國人生活息

息相關的法律與醫療狀況,內心有些感觸,提供

給同仁參考。

我們都在追求社會充滿愛心,沒有自私貪婪,

人就是人,不是看不見的神,即使與上帝、神明最

接近的牧師、神父、和尚、尼姑也都會有犯錯誤的

行為。因此即使怎麼批判,這些人性的錯誤永遠

不會是我們社會最後一次發生,進步的文明社會

就更進而追求人類基本權平等的公平正義。司法

正義與醫學道德的高標準是大家追求的理想,但

是、現實社會的利益誘惑拉扯下,必然會出現與社

會觀感不一的脫軌行為。這些案件都不是單純個

案,是我們國家、社會、文化的產物,台灣社會願

不願意由其中過程得到經驗而再成長?大學教授

是社會精英,擁有知識與分析判斷的優勢,更應

該把握社會關注議題,適時提出見解與剖析讓社

會大眾省思與進步!

就法律層面的觀察,被收押的高院資深法官

卻依然有可能受到誘惑,司法判決的正義尺度可

有如此大的變化?台灣又有很多家族朋友因素在

內,要期盼司法人員完全擺脫社會人際關係的影

響真的很不容易。我熟識的資深高院法官朋友們

都很寂寞,與外界、同事都儘可能保持距離,如此

在審理案件做判決時,就能放空自己,單純以法律

公平為依歸。司法實務中,檢調系統有近乎無限

成大醫學院外科教授、台灣移植醫學會理事長 李伯璋

大學教授的社會責任

成功手術背後的「愛心與付出」與『器捐薪傳生命』的大愛精神:成大外科移植團隊執行腦死器官摘取的手術室實景

10 大學教授的社會責任

Page 2: 大學教授的社會責任 - NCKUir.lib.nck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1001/2/233-4.pdf · 爭議,過程中的變化是否能善盡注意義務也是家 屬最在乎的。個人以為這樣的數據當然必須主動

成大巡禮合力寫校史榕園記事發現成大迴響觀點 生活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上綱的公權力可使用,偵查過程中,檢察官常以偵

查不公開的理由,沒能及時讓社會瞭解法律事件

的真相與思考邏輯。法官獨立性與自由心證的運

用下,學說與實務有諸多見解差異而有不同的判

決。一般人民百姓可能只是無奈,不同專長的大

學教授應該對司法系統太大歧異的判決,應該深

入分析,主動提問,要求法界回應,對社會做出說

明與交代,這才能落實法律生活化的教育,點滴

的努力,讓我們社會更文明與更理性!

報紙頭版曾報導「世界第一 每三個月 一醫

師定罪」,個人相信很多醫界同仁,法界人士與社

會大眾又陷入醫療與法律的迷失,醫療那麼危

險?現實社會中,法界與大眾

常自以為是醫療弱勢,對醫

護人員的過失很不易諒解,

情緒上要求依法論罰,覺得適

當懲罰是天經地義。誰在乎

醫界是法律的弱勢?當醫師自

覺是走法律鋼索時,必然會引

發醫療行為的自我退縮與設

限,相信真正受害的是那些須

要勇敢醫師的危急病人,如此

惡性循環的後果是需要相當嚴肅面對!

個人曾針對某醫學中心病人的醫療爭議個案

與醫療行為加以分析,很明顯地70%應該有醫療

行為與醫療損害的相關性,爭議事件中,有將近

70%病人或家屬感覺沒有被給予充份告知說明病

情,無法充份瞭解醫療行為的發展。以致於當有

損害發生時,無可避免地無法接受醫療結果而有

爭議,過程中的變化是否能善盡注意義務也是家

屬最在乎的。個人以為這樣的數據當然必須主動

提供給國內醫護人員參考,做為減少醫療過失的

原則。醫護人員的法學教育是無可逃避的課程,

因此,個人在『時報論壇』提出具體建議(如1.醫

療行為去刑化有助於醫師更「誠實」面對疏失、

2.由醫療專家實際參與醫療案件之審判、3.鑑定結

果應具體說明其意見的公平性及可靠性)與法界

溝通,相互瞭解醫療的極限才能突破相互心結。

臨床上,癌末病人最後一程的治療方式是大

學問,社會大眾如何理性與感性面對這疾病的生

死課題。因為、癌症的發生是不可預期,而且絕大

部分是以慢性病情的發展來表現,因此、我們會

努力抓住任何一線生機,不放棄任何寶貴生命。

但是、醫學依然有其極限,死亡必須被接受。醫師

不是神,無法確定生命終結的時間點。但是、我們

李伯璋教授(中排右四)與成大科技法律研究所師長同學合影

病人是醫師最好的老師是李伯璋教授行醫的信念(96.12.19 聯合晚報)

NCKU Magazine 233 11

Page 3: 大學教授的社會責任 - NCKUir.lib.nck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1001/2/233-4.pdf · 爭議,過程中的變化是否能善盡注意義務也是家 屬最在乎的。個人以為這樣的數據當然必須主動

已有大量的科學數據可以告訴病人與家屬,我們

有多少機會可以治癒或者延緩癌症的惡化。對於

醫療的極限必須誠實面對真相,給予病人虛渺的

希望,看起來似乎很「執著」為病人盡力,很多家

屬只能被動配合接受治療。我們尊重每位病人或

家屬都有追求活下去的權利,但是求活必須協助

病人或家屬在有足夠資訊下做自主選擇。

醫療技術的進步與醫學教育的改革下,我們

的醫學倫理往那裡走?這些相當積極的治療方式

的結果對於「存活率」是否有科學意義?這就必須

醫師秉著良心與擔當來做考量與選擇。我們必須

時時刻刻自問開這個刀或做這化學治療給病人的

意義與價值?而不是以增加自己臨床經驗為目的

在『時報論壇』、個人堅持以為醫者要有「視病如

親」的心境,能有擔當的與病人共同檢視醫療的

極限,尋找對病人身心靈最有品質的適當治療,

這些都是大學教授的人文社會教育責任。

個人開始學習腎臟移植已經進入第32年,可

以感受尿毒症病人生命的無奈,在已成型的醫療

利益分配架構中,如何爭取腎臟移植的重要性被

肯定是個人的志業與理念。洗腎病人團體期盼政

府與健保局提供

合理洗腎預算,來

維持洗腎的良好

品質是該被支持,

最可惜的是在他

們的文宣中,為何

完全看不到他們

有腎臟移植的治

療需求?病人是不

需要呢?還是不明

白腎臟移植的意

義與價值?個人一

直努力讓腎友們先有機會深入瞭解醫療結果的真

實數據,才不會再只強調洗腎多好,也才會主動向

政府爭取營造有腎臟移植的醫療機會,否則、政府

與相關單位怎能知道洗腎病人治療的何去何從?

個人的方法是先撇開錢的考量,以專業角

度,不斷的引述世界頂級醫學雜誌的科學數據告

訴醫界與社會大眾,就病人存活率而言(指病人

接受腎移植手術後是否存活):親人活體捐贈下,

國內5年是94%(美國是90%);移植腎存活率(指

病人接受腎移植手術後,移植腎是否仍有功能),

國內5年是87%(美國是80%)。台灣所有洗腎病人

的5年存活率是56%(美國是35%),所以大部份洗腎

病人只知道台灣洗腎成績比美國好,可是有被告

知腎臟移植存活率比洗腎好太多的真相?醫療的

成績在有科學數據下,沒有不可以討論與比較!

當把主軸再拉至健保現實財務面,我們完全

不能苛責洗腎病人使用的健保資原下,台灣門診

洗腎不得不用的302億餘元外。個人一再提醒洗

腎病人有太多伴隨的合併症必須住院,治療的費

用更是被忽略!這些數字一定要曝光,讓政府、

專家與民眾有機會思考器官移植相關課題。健保

台灣移植醫學會在成大校園舉辦2010台灣器官移植運動會,賴明詔校長(左二),附設醫院林炳文院長(右二)與器官受贈者共同合唱「感恩的心」,表達對腦死亡器官捐贈者家屬的敬意

12 大學教授的社會責任

Page 4: 大學教授的社會責任 - NCKUir.lib.nck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1001/2/233-4.pdf · 爭議,過程中的變化是否能善盡注意義務也是家 屬最在乎的。個人以為這樣的數據當然必須主動

成大巡禮合力寫校史榕園記事發現成大迴響觀點 生活校長的話主編的話

是所有國人的健保,那位健保專家又曾主動去碰

觸這課題?個人相信唯有讓政府由制高點思考腎

臟移植的推動是有投資報酬率,才會認同歐美各

國政府願意投入大量資源推動器官捐贈,台灣洗

腎病人才有腎臟移植的機會,台灣健保財務才有

救!在台灣根本無法預期等到移植機會(理論上

要30年),有些有錢或年輕病人不願意被洗腎束縛

下,早就會自行找門路到對岸接受腎臟移植。過

去10年,當我們的資料統計顯示有超過五成的台

灣腎臟移植門診追蹤病人是在對岸接受手術。三

年前,當對岸開始更嚴格審理死刑犯的執行後,

個人就已發出警訊,期盼政府一定要重視本土的

腎臟移植發展,否則、健保財務必然會與洗腎病

人權益衝突。果然、台灣尿毒症病人到對岸接受

腎臟移植人數由一年350人左右減少至不到60人,

台灣本土腎臟移植人數又持續在減少,突然增加

更多洗腎病人才會對健保財務產生更大壓力,而

且、這情況一定越來越嚴重。經過個人這幾年努

力呼籲下,目前、醫事處石崇良處長與健保局黃

三桂副局長在楊志良署長政策指示下,也已運用

公權力做各種整合與努力來推動器官捐贈的理

念,相信政府的用心會必然可提供尿毒症病人更

多移植機會,更好的醫療品質!腎臟移植是所有

器官移植的火車頭,如果腎臟移植做起來,其他器

官移植也不會出現瓶頸,也不會再有那麼多家庭

不得不承受活肝移植與長期洗腎痛苦的無奈。

台灣的社會要進步,要靠大家共同參與,大

學生可透過facebook、MSN討論相關公共議題。媒

體是最有影響力,雖然銷路壓力下,為滿足人性

而報導八卦,大學教授更有責任將事件分析提供

媒體真實報導,持續追蹤。公益團體更可以主動

舉行公聽會,邀約專家、學者討論,提出具體建議

給政府施政參考。前些日子,長庚醫院與醫師是

合夥人或僱傭人?署長放話要整頓長庚醫院,像

這樣見解差異如此大的情況,個人看到長庚醫院

繳交罰款後,就很有勇氣依法提出行政訴訟,與

衛生署就事件的思維做公開討論與辯論。法治社

會,沒錯就不必讓步,錯了就改,該受罰就受罰,

不是誰說了就算!

我們每個人都有智慧與想法,政府要多與民

眾溝通,期盼真理越辨越明,藉由民主方式,接

受多數人的共識,不要期望那位神主牌,就能幫

我們解決一切難題。國家制度的建立需要執政者

有寬廣視野,任何主管都不要在乎自己任期的長

短,也不要寄望自己生前都一定要能看到所有的

成果。大學教授有能力有責任關心愛這片土地,

將事件一樣一樣處理好,必然造福子孫,台灣依

然是最美好的國家!

李伯璋教授主動拜訪衛生署楊志良署長討論台灣器官移植的發展 成大外科移植團隊是台灣第一家醫院,執行一日兩例親屬間活體腎臟移植手術

NCKU Magazine 233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