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农历丁酉年十月廿六 第691期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79 邮发代号:1-192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教育报刊社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www.chinateacher.com.cn 值班主任:康丽 视觉总监:梁颖宁 校对:周玲玲 本版主编:康丽 新闻线索: [email protected] 纠错邮箱: [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010-82296669 社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邮编:100082 中国教师报官方微信 以少胜多 —记深圳市龙华区行知小学“1+1综合素养课程”哲学 本报记者 郭 瑞 宋鸽 教育部出台《义务教育学校 管理标准》 本报讯 12 月 7 日,教育部在山 西孝义召开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 标准》实施部署会,全面部署实施新 修订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之文 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贯彻落实《义 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一要推进教 育公平,维护学生平等入学权利,建 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满足需要特殊 关注学生的需求,实现学有所教、弱 有所扶。二要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 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 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素 养,培养学生生活本领,培养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三要引领教师专业进步,加强 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 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 持体系,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四要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建设适合学生发 展的课程体系,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学,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 系,提供便利实用的教学资源,努力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有质量的教 育。五要促进学生安全健康,建立切 实可行的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建设 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开展以生 活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健康教育,营造 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营造和谐美丽 的校园环境。六要突出依法办学,提 升依法科学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民主 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 区合作关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包括 保障学生平等权益、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引领教师专业进步、提升教育 教学水平、营造和谐美丽环境、建设 现代学校制度等六大管理职责、22 项管理任务、88 条具体内容,首次全 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 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内涵、基本框 架、基本要求,是提升我国义务教育 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的 重要举措。 (师闻) 8省份义务教育督导检查 意见发布 本报讯 近日,国家教育督导检 查组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陕西省、 河南省、西藏自治区、山东省、黑龙 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开展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督导 检查结果显示,各省份接受督导检 查的县(市、区)皆达到国家规定的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 标准。 此次督查发现,8省份在教师队 伍建设方面都形成了好经验。其 中,山东省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 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每3年核编 一次。建立中小学临时周转编制专 户,全省共列编 1.88 万个,用于满编 超编又确需教师的岗位补充。结合 小学科走教、师范生顶岗实习、“三 支一扶”支教等多种方式,解决学科 教师不足。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实施 退休教师、在职教师、高校毕业生支 教、农村教师安心工程等,努力解决 教师“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三 大问题。西藏自治区 15 个县均设立 奖励教师专项基金,全覆盖建设教 工之家,全面实行乡村教师职称评 定优惠政策,加大艰苦地区教师表 彰奖励力度,引导教师向艰苦地区、 高寒边远地区流动,安心从教。 同时,督查也发现,不少受检县 学校“大校额”和“大班额”现象依然 存在;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 技术等学科教师师资不足;部分地 区学校教育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 高等。对此,督导组提出了相应的 整改意见,并要求各地进一步研究, 及时布置整改工作,在3个月内将整 改情况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 公室。 (师闻) 新闻专递 中国教师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办好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西 湖区是南昌中心城区,作为区长,您如何理 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 黄小燕: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动新时 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有许多重要 论断,让我们备受鼓舞,进一步提振了信 心。西湖区是南昌市的中心城区,是南昌 历史文化代表区。西湖区历来重视教育 工作,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在上 层高位全力推动下切实做到了“六个优 先”:发展优先规划、投入优先安排、议题 优先研究、用地优先保障、问题优先解决、 人才优先引进。为此,我们制订了《西湖 区 推 进 义 务 教 育 均 衡 发 展 规 划(2010- 2020 年)》《西湖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等,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建立了 长效推进机制,逐步逐项缓解和破除了制 约均衡发展的瓶颈问题,为西湖教育发展 奠定了坚实基础。 举一个例子,2015 年和 2016 年,西湖 区财政对教育的总投入分别为4.3亿元、 4.9亿元,年增长12.5%,远高于同期财政经 常性收入的增长。2016年,我们投入1480 万元用于校舍维修项目, 111 万元用于改善 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202 万元用于教育装备 更新,投入6914.8万元保障教师待遇。 中国教师报: 这几年,西湖区大力推 进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教育事业实现了 跨越式发展,以全市第一的成绩通过全国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这背后有 哪些经验? 黄小燕: 作为南昌市唯一一个既有老 城改造又有新城开发的城区,我们以老城 新城大均衡为目标,大力扩充义务教育资 源,扩大城区学位供给,确保适龄儿童就近 入学。一是在老城区改造中坚持学校网点 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 争取土地为教育事业发展蓄势发力。二是 在新城区开发中坚持学校网点优先安排、 先期建设。建设了3所新校,新增学校用 地 193.5 亩 ,新 增 校 舍 建 筑 面 积 9.5 万 平 米。与此同时,我们本着“成熟一个改造一 个”的原则,将老城区相距不过 500 米,而 且生源失衡、办学水平不高的3所学校与 名校进行整合,有效提升了薄弱学校的办 学水平,扩大了优质教育的覆盖面。 在学区管理方面,我们采取“名校带 动,辐射提升”策略,以站前路小学等 6 所 名校为龙头,组建 6 个名校大学区,实现学 区内教师交流和教育教学工作同步,优质 资源共享。现在的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 是全市县区级第一个义务教育集团,与珠 市学校教育集团等优化了管理和资源配 置,促进了优质资源的有效供给。 中国教师报: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教师是关键,西湖区在加强教师队伍建 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黄小燕: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我们创新 教师培训方式,注重优秀教研团队建设; 加强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分层次、分步骤 整体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扩充教师培养渠道。区委、区政府按 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 5%足额用于教 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大力推进“名校长、 名师培育工程”,成立上海名师裴昌义教 授“英语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江西师范 大学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基础培训” “专题培养”“高端培育”三大系统项目,每 年参训教师达6800余人次,培养出省市学 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150余名。 扩大教师流动范围。建立校长定期 交流和教师柔性交流制度,2015年和2016 年共交流教师174人,交流轮岗教师占全 区符合交流轮岗教师数的13.9%。交流轮 岗骨干教师占全区符合交流轮岗骨干教 师数的 21%。 创新教师补充形式。在招聘、选调补 充教师基础上,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用人 方式有效缓解教师流动性缺额,采取公开 选调方式保证教师质量。2014年以来,全 区招聘教师 217 名,向全国、全省选调教师 47名,并采用劳务派遣方式及时补充动态 师资。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在全市率先设 立优秀教师专项奖励基金,区政府每年拨 出专款 100 万元作为原始基金表彰优秀教 师。从2014年起每年安排经费210余万 元用于教师体检,今年全区预计区本级教 育投入达到5.8亿元,努力保障教师工资 待遇逐年增长,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 心任教、开心施教。 中国教师报: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接 下来西湖区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计划? 黄小燕: 虽然西湖区在推进义务教育 一体化改革发展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 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相 比还有一定差距。 下一步,我们将正视问题,以时不我 待的紧迫感,全力推动“五大工程”:实施 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升级教育发展硬环 境;实施政校战略合作工程,形成合作发 展共同体;实施公办民办合作工程,引民 间资本扩充教育;实施高端名师工作室落 户工程,培育学科领军人才;实施横向教 育交流工程,互学互通促教育创新。着力 促进“五大突破”:立足西湖教育实际,实 现教育教研改革新突破;狠抓管理制度落 实,实现教育管理新突破;加强教师队伍 建设,实现教育人才培养新突破;结合全 局中心工作,实现党建工作新突破;切实 关注教育民生,实现教育投入新突破。 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因为反对过度 装饰,提出了“少即是多”理念,成为极 简主义代表人物。 今天,深圳一位普通校长因为反对 教育“过早催熟”、校本课程泛化,提出 了“以少胜多”理念,成为极简主义课程 观立论者。 现阶段,课程改革处于校本课程建 设的反思期。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 到,不要机械追求课程数量,不能追逐 标新立异的课程,不可盲目外聘师资引 进课程。 于是,有学校开始从“学生视角”给 校本课程“瘦身”,有学校以“乘法思维” 重构校本课程。而那些已经具有一定数 量校本课程,甚至为了个别学生“私人定 制”课程的学校,则更加注意加强校本课 程“必修”和“选修”的区分与管理,让校 本课程不断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 可以看出,校本课程建设反思期是 教育者对新时期教育本质的反思,是对 “学生视角”的仰视,是对“不增多”“可 以少”的高度认同。 在这样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行知小 学的“1+1 综合素养课程”“以少取胜”的 哲学思想,就显示出时代价值。 说到底,一所学校校本课程的数量 多或少,是育人理念的显性结果,多有 多的说辞,少有少的理由。但学校教育 不是教育者一厢情愿的证明,而是要从 教育不同学段最基本、最基础的功能和 任务出发,立足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思 考学生最适合学什么、怎么学,不需要 学什么、不能够怎么学,去追求学习的 真理。 这种学习的真理正是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的一个至高智慧—知止。知 止,则不轻易迎合教育“时尚”。 因为知止,行知小学的学生自然、快 乐、阳光,在进入初高中后发展后劲更足。 因为知止,曾经中途“转学”的学 生,没过多久又主动转回了行知小学。 好的教育,让学生形成强大的素养 和发展动力,这比学校获得的荣誉更有 说服力。好的教育,孩子用脚投票。 评论 知止,则不轻易迎合教育“时尚” 本报评论员 黄小燕:努力擦亮“学在西湖”品牌 周书贤 新改扩建5所幼儿园,收回20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落实随迁子女“零拒绝”;大手笔建立名师工作 室,充分发挥名师引领辐射功能……南昌西湖区以一系列暖心设计,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送上大礼包。日前,我们专 门对南昌市西湖区区长黄小燕进行访问,看这位区域负责人如何下好教育这盘棋,助力区域发展。 行知小学校长满小螺和画版画的孩子 行知小学校长满小螺和画版画的孩子 《厉害了,我的行知小学!》 一段时间,一篇以此为标题的文章, 在教育圈走红了。 原来,深圳市龙华区行知小学的“1+1 综合素养课程探索之路”案例入围了教育 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公布的 2016 年“课程改革典型案例”。 据了解,深圳市共入围5个案例单位, 其中3个单位为区级教育科学研究院,两 个单位为学校,另一所是深圳中学。 身处改革创新前哨的深圳,行知小学 的课程改革何以打动评委,获得此项殊 荣?他们改革的独特价值是什么? 日前,记者走进熟悉的行知小学,试 图找到答案。 “少”的本质不是简单 说熟悉,是因为两年前,行知小学校 长满小螺参加了本报主办的“2015全国小 学拓展性课程建设研讨会”。那一次,满 小螺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不仅是有趣的名 字,还有沙龙上的发言。 “在校本课程开发上,许多学校常常 以多取胜,有些学校的校本课程数量甚至 高达上百门。”满小螺的实践恰恰相反,她 坚持“以少取胜”的课程哲学,抓住基础性 学科最关键的部分,对其拓展和研发。 满小螺的话呼应了当时另一位嘉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的观点。关于课 程的满与留白,郭华说:“越是基础性课程 越具有拓展性,但拓展性课程绝不是装 饰,不要为了美丽而忘记本质,要从留白 的课程中发现新的价值。” 满小螺口中的“以少取胜”体现在行 知小学的“1+1 综合素养课程”体系,即一 门国家课程加一门校本课程,形成语文+ 阅读与演讲、数学+理财、英语+英语剧 场、音乐基础+校园舞、体育基础+毽球、 美术基础+版画、科学+酵素等12门学校 课程,并将校本课程植入国家课程,在不 增加课时的前提下,确保课程实施全员 化、常态化、系统化。 “1+1综合素养课程”体系涵盖了深圳 在全国率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 学生综合素养指导意见》提出的品德、身 心、生活、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等 八大素养。 “‘1+1综合素养课程’建立在教育的 可接受性上,注重以人为本、自主养成,依 据教育和儿童成长规律,面向的是全体学 生,加起的是人一生最基本、最需要、最关 键的能力,培养的是有格局的行知美少 年。”在满小螺看来,应该从 1 开始,做好最 基本、基础的教育,不随意拔高学生,不人 为增加知识难度,同步控制校本课程数 量,做到少而精,而不是多多益善。 与此同时,行知小学追求减负增效, 实行无作业日,控制 1 小时内作业时间,用 心在课余时间上的留白,让家庭和社区的 教育能量得到了释放。 这一课程逻辑,来自行知小学提出的 公平教育“每日三问”。 第一问:是否做到“儿童第一”? 第二问:是否让所有孩子受益? 第三问:会让孩子终身受益吗? “公平教育和素质教育不是由谁说了 算,应该有一把客观衡量的尺子。”满小螺 给行知教师团队量身定制了这把尺子,横 亘在每个教师心头,日夜自省。 为什么少能胜多? 行知小学的实践表明,“少”的本质不 是简单, “少”的背后蕴含着更大的智慧。 “1+1 n ”育人效应 音乐舞蹈不分家。 一毕业就在行知小学工作的周亚辉 是“音乐基础+校园舞”课程的导师,她介 绍,这门课程以奥尔夫音乐为底色,优势 是不需要基本功,任何儿童都可以伴随音 乐跟上节奏。当学生学到“7 次变”时,学 生又能根据个人对节奏的理解和想象创 编动作。 每天“课间操”时间,学生伴随中外音 乐的切换舞动身体,变化舞蹈动作,展示 “音乐基础+校园舞”课程的成果。在行知 小学,这样的校园舞有23套。 目前,一部以“问题学生”为原型的原 创音乐剧《钻石鼓》正在紧锣密鼓地创 作。周亚辉感慨:“我每天在编剧、导演、 演员、导师等不同角色中转换,对教育、学 习都产生了新的认知。” 通过对课程不断整合创生、提炼萃 取、升级融合的过程,学校开发的“音乐基 础+校园舞”课程,从课程教学出发,最终 铸就了课程育人模式。 在中小学,围绕语文学科拓展阅读课程 者多,但开发“阅读+演讲”课程的不多。 语文教师冼丽君直击语文素养应用 的痛点:“一个人在生活中可能不需要写, 但需要讲,传统语文教育往往忽视了讲。 而通过‘阅读+演讲’课程,学生把语文学 科‘听说读写’基本任务纳入其中,在公众 注视之下从容、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素质的锻炼。” 行知小学为学生搭建了许多演讲平 台:课前 3 分钟演讲、每月演讲日、国旗下 讲话等,深受学生欢迎。据统计,不包括 课堂发言,每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会有 75 次公开演讲的机会。 深入了解后记者发现,行知小学的读书 节、艺术节、英语节、毽球节、科学节等节日 课程是与演讲课程整合的,由此“1+1综合 素养课程”产生了“1+1 n ”的育人效应。 为了进一步落实课程,行知小学创立 了“先学后导”的课堂基本模式,实施“预 学—导学—拓学”动态教学三流程,采用 “大做样小学样”、小先生制、小组合作、体 验活动等学习方式。 (下转 2 版)

特别报道 以少胜多...2001/12/13  · 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开展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督导 检查结果显示,各省份接受督导检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特别报道 以少胜多...2001/12/13  · 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开展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督导 检查结果显示,各省份接受督导检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农历丁酉年十月廿六

第691期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79

邮发代号:1-192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教育报刊社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www.chinateacher.com.cn

值班主任:康丽 视觉总监:梁颖宁 校对:周玲玲 本版主编:康丽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纠错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010-82296669 社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邮编:100082

中国教师报官方微信

以 少 胜 多——记深圳市龙华区行知小学“1+1综合素养课程”哲学

□本报记者 郭 瑞 宋 鸽

特别报道教育部出台《义务教育学校

管理标准》本报讯 12月 7日,教育部在山

西孝义召开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部署会,全面部署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之文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一要推进教育公平,维护学生平等入学权利,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满足需要特殊关注学生的需求,实现学有所教、弱有所扶。二要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生活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要引领教师专业进步,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四要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便利实用的教学资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有质量的教育。五要促进学生安全健康,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建设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健康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营造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六要突出依法办学,提升依法科学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包括保障学生平等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进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美丽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六大管理职责、22项管理任务、88条具体内容,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内涵、基本框架、基本要求,是提升我国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师闻)

8省份义务教育督导检查意见发布

本报讯 近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陕西省、河南省、西藏自治区、山东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开展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督导检查结果显示,各省份接受督导检查的县(市、区)皆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

此次督查发现,8省份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都形成了好经验。其中,山东省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每3年核编一次。建立中小学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全省共列编1.88万个,用于满编超编又确需教师的岗位补充。结合小学科走教、师范生顶岗实习、“三支一扶”支教等多种方式,解决学科教师不足。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实施退休教师、在职教师、高校毕业生支教、农村教师安心工程等,努力解决教师“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三大问题。西藏自治区15个县均设立奖励教师专项基金,全覆盖建设教工之家,全面实行乡村教师职称评定优惠政策,加大艰苦地区教师表彰奖励力度,引导教师向艰苦地区、高寒边远地区流动,安心从教。

同时,督查也发现,不少受检县学校“大校额”和“大班额”现象依然存在;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师资不足;部分地区学校教育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此,督导组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并要求各地进一步研究,及时布置整改工作,在3个月内将整改情况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师闻)

新闻专递

中国教师报: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西湖区是南昌中心城区,作为区长,您如何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

黄小燕: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动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有许多重要论断,让我们备受鼓舞,进一步提振了信心。西湖区是南昌市的中心城区,是南昌历史文化代表区。西湖区历来重视教育工作,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在上层高位全力推动下切实做到了“六个优先”:发展优先规划、投入优先安排、议题优先研究、用地优先保障、问题优先解决、人才优先引进。为此,我们制订了《西湖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0-2020年)》《西湖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建立了长效推进机制,逐步逐项缓解和破除了制约均衡发展的瓶颈问题,为西湖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举一个例子,2015 年和 2016 年,西湖区财政对教育的总投入分别为 4.3 亿元、4.9亿元,年增长12.5%,远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016年,我们投入1480万元用于校舍维修项目,111万元用于改善

薄弱学校办学条件,202万元用于教育装备更新,投入6914.8万元保障教师待遇。

中国教师报:这几年,西湖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全市第一的成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这背后有哪些经验?

黄小燕:作为南昌市唯一一个既有老城改造又有新城开发的城区,我们以老城新城大均衡为目标,大力扩充义务教育资源,扩大城区学位供给,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一是在老城区改造中坚持学校网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争取土地为教育事业发展蓄势发力。二是在新城区开发中坚持学校网点优先安排、先期建设。建设了 3所新校,新增学校用地 193.5 亩,新增校舍建筑面积 9.5 万平米。与此同时,我们本着“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原则,将老城区相距不过 500米,而且生源失衡、办学水平不高的 3所学校与名校进行整合,有效提升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扩大了优质教育的覆盖面。

在学区管理方面,我们采取“名校带动,辐射提升”策略,以站前路小学等 6所名校为龙头,组建6个名校大学区,实现学区内教师交流和教育教学工作同步,优质

资源共享。现在的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是全市县区级第一个义务教育集团,与珠市学校教育集团等优化了管理和资源配置,促进了优质资源的有效供给。

中国教师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是关键,西湖区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黄小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我们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注重优秀教研团队建设;加强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分层次、分步骤整体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扩充教师培养渠道。区委、区政府按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足额用于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大力推进“名校长、名师培育工程”,成立上海名师裴昌义教授“英语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江西师范大学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基础培训”

“专题培养”“高端培育”三大系统项目,每年参训教师达6800余人次,培养出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150余名。

扩大教师流动范围。建立校长定期交流和教师柔性交流制度,2015年和2016年共交流教师 174人,交流轮岗教师占全区符合交流轮岗教师数的13.9%。交流轮岗骨干教师占全区符合交流轮岗骨干教

师数的21%。创新教师补充形式。在招聘、选调补

充教师基础上,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用人方式有效缓解教师流动性缺额,采取公开选调方式保证教师质量。2014年以来,全区招聘教师217名,向全国、全省选调教师47名,并采用劳务派遣方式及时补充动态师资。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在全市率先设立优秀教师专项奖励基金,区政府每年拨出专款100万元作为原始基金表彰优秀教师。从 2014 年起每年安排经费 210 余万元用于教师体检,今年全区预计区本级教育投入达到 5.8 亿元,努力保障教师工资待遇逐年增长,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任教、开心施教。

中国教师报: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接下来西湖区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计划?

黄小燕:虽然西湖区在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下一步,我们将正视问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推动“五大工程”: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升级教育发展硬环境;实施政校战略合作工程,形成合作发展共同体;实施公办民办合作工程,引民间资本扩充教育;实施高端名师工作室落户工程,培育学科领军人才;实施横向教育交流工程,互学互通促教育创新。着力促进“五大突破”:立足西湖教育实际,实现教育教研改革新突破;狠抓管理制度落实,实现教育管理新突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人才培养新突破;结合全局中心工作,实现党建工作新突破;切实关注教育民生,实现教育投入新突破。

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因为反对过度装饰,提出了“少即是多”理念,成为极简主义代表人物。

今天,深圳一位普通校长因为反对教育“过早催熟”、校本课程泛化,提出了“以少胜多”理念,成为极简主义课程观立论者。

现阶段,课程改革处于校本课程建设的反思期。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不要机械追求课程数量,不能追逐标新立异的课程,不可盲目外聘师资引进课程。

于是,有学校开始从“学生视角”给校本课程“瘦身”,有学校以“乘法思维”重构校本课程。而那些已经具有一定数量校本课程,甚至为了个别学生“私人定制”课程的学校,则更加注意加强校本课程“必修”和“选修”的区分与管理,让校本课程不断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

可以看出,校本课程建设反思期是教育者对新时期教育本质的反思,是对

“学生视角”的仰视,是对“不增多”“可

以少”的高度认同。在这样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行知小

学的“1+1综合素养课程”“以少取胜”的哲学思想,就显示出时代价值。

说到底,一所学校校本课程的数量多或少,是育人理念的显性结果,多有多的说辞,少有少的理由。但学校教育不是教育者一厢情愿的证明,而是要从教育不同学段最基本、最基础的功能和任务出发,立足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思考学生最适合学什么、怎么学,不需要学什么、不能够怎么学,去追求学习的真理。

这种学习的真理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至高智慧——知止。知止,则不轻易迎合教育“时尚”。

因为知止,行知小学的学生自然、快乐、阳光,在进入初高中后发展后劲更足。

因为知止,曾经中途“转学”的学生,没过多久又主动转回了行知小学。

好的教育,让学生形成强大的素养和发展动力,这比学校获得的荣誉更有说服力。好的教育,孩子用脚投票。

评论 知止,则不轻易迎合教育“时尚”□本报评论员

黄小燕:努力擦亮“学在西湖”品牌□周书贤

新改扩建5所幼儿园,收回20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落实随迁子女“零拒绝”;大手笔建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引领辐射功能……南昌西湖区以一系列暖心设计,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送上大礼包。日前,我们专门对南昌市西湖区区长黄小燕进行访问,看这位区域负责人如何下好教育这盘棋,助力区域发展。

行知小学校长满小螺和画版画的孩子行知小学校长满小螺和画版画的孩子

《厉害了,我的行知小学!》一段时间,一篇以此为标题的文章,

在教育圈走红了。原来,深圳市龙华区行知小学的“1+1

综合素养课程探索之路”案例入围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公布的2016年“课程改革典型案例”。

据了解,深圳市共入围5个案例单位,其中 3个单位为区级教育科学研究院,两个单位为学校,另一所是深圳中学。

身处改革创新前哨的深圳,行知小学的课程改革何以打动评委,获得此项殊荣?他们改革的独特价值是什么?

日前,记者走进熟悉的行知小学,试图找到答案。

“少”的本质不是简单

说熟悉,是因为两年前,行知小学校长满小螺参加了本报主办的“2015全国小学拓展性课程建设研讨会”。那一次,满小螺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不仅是有趣的名字,还有沙龙上的发言。

“在校本课程开发上,许多学校常常以多取胜,有些学校的校本课程数量甚至高达上百门。”满小螺的实践恰恰相反,她坚持“以少取胜”的课程哲学,抓住基础性学科最关键的部分,对其拓展和研发。

满小螺的话呼应了当时另一位嘉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的观点。关于课程的满与留白,郭华说:“越是基础性课程越具有拓展性,但拓展性课程绝不是装饰,不要为了美丽而忘记本质,要从留白的课程中发现新的价值。”

满小螺口中的“以少取胜”体现在行知小学的“1+1综合素养课程”体系,即一门国家课程加一门校本课程,形成语文+阅读与演讲、数学+理财、英语+英语剧场、音乐基础+校园舞、体育基础+毽球、美术基础+版画、科学+酵素等 12 门学校课程,并将校本课程植入国家课程,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确保课程实施全员化、常态化、系统化。

“1+1综合素养课程”体系涵盖了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指导意见》提出的品德、身心、生活、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等八大素养。

“‘1+1综合素养课程’建立在教育的可接受性上,注重以人为本、自主养成,依据教育和儿童成长规律,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加起的是人一生最基本、最需要、最关键的能力,培养的是有格局的行知美少年。”在满小螺看来,应该从1开始,做好最

基本、基础的教育,不随意拔高学生,不人为增加知识难度,同步控制校本课程数量,做到少而精,而不是多多益善。

与此同时,行知小学追求减负增效,实行无作业日,控制1小时内作业时间,用心在课余时间上的留白,让家庭和社区的

教育能量得到了释放。这一课程逻辑,来自行知小学提出的

公平教育“每日三问”。第一问:是否做到“儿童第一”?第二问:是否让所有孩子受益?第三问:会让孩子终身受益吗?

“公平教育和素质教育不是由谁说了算,应该有一把客观衡量的尺子。”满小螺给行知教师团队量身定制了这把尺子,横亘在每个教师心头,日夜自省。

为什么少能胜多?行知小学的实践表明,“少”的本质不

是简单,“少”的背后蕴含着更大的智慧。

“1+1n”育人效应

音乐舞蹈不分家。一毕业就在行知小学工作的周亚辉

是“音乐基础+校园舞”课程的导师,她介绍,这门课程以奥尔夫音乐为底色,优势是不需要基本功,任何儿童都可以伴随音乐跟上节奏。当学生学到“7 次变”时,学生又能根据个人对节奏的理解和想象创编动作。

每天“课间操”时间,学生伴随中外音乐的切换舞动身体,变化舞蹈动作,展示

“音乐基础+校园舞”课程的成果。在行知小学,这样的校园舞有23套。

目前,一部以“问题学生”为原型的原创音乐剧《钻石鼓》正在紧锣密鼓地创作。周亚辉感慨:“我每天在编剧、导演、演员、导师等不同角色中转换,对教育、学习都产生了新的认知。”

通过对课程不断整合创生、提炼萃取、升级融合的过程,学校开发的“音乐基础+校园舞”课程,从课程教学出发,最终铸就了课程育人模式。

在中小学,围绕语文学科拓展阅读课程者多,但开发“阅读+演讲”课程的不多。

语文教师冼丽君直击语文素养应用的痛点:“一个人在生活中可能不需要写,但需要讲,传统语文教育往往忽视了讲。而通过‘阅读+演讲’课程,学生把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基本任务纳入其中,在公众注视之下从容、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素质的锻炼。”

行知小学为学生搭建了许多演讲平台:课前 3分钟演讲、每月演讲日、国旗下讲话等,深受学生欢迎。据统计,不包括课堂发言,每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会有75次公开演讲的机会。

深入了解后记者发现,行知小学的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毽球节、科学节等节日课程是与演讲课程整合的,由此“1+1综合素养课程”产生了“1+1n”的育人效应。

为了进一步落实课程,行知小学创立了“先学后导”的课堂基本模式,实施“预学—导学—拓学”动态教学三流程,采用

“大做样小学样”、小先生制、小组合作、体验活动等学习方式。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