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4 阅生活 2019年6月26日 星期三 的独处 个人去餐厅用餐,一个人看一场电影,一个人出门旅行……独 处,不是逃避这个世界,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其中。 当工作、学业的压力纷至沓来之时,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静一静, 身心“重启”一下?与其强忍着焦虑的情绪,不如适时地放松自己。这 也是你学会如何与自我相处的一个契机。独处,是向自己发出一次邀 请,通过了解自己和整理心绪,来获取新的能量。 《精致的独处》由未读·文艺家最新引进出版,作者斯蒂芬妮·罗森布 鲁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道出了独处的价值。她以优雅的笔触记录一年中 的旅行足迹,将自己的观察、思考与心理学、 社会学的研究结果相结合,并以自我的亲身 体验和艺术家、文学家们的生活为样本,剖析 了独处之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斯蒂芬妮·罗森布鲁姆是《纽约时报》资深专栏作家。罗 森布鲁姆了解到,自北美到亚洲,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自生 活,单人家庭在所有家庭类型中快速增长,可是,大多数人仍 旧不愿意“独自行动”。这种矛盾激发了她写作此书的灵感, 并开始反思独处与个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她希望借由此书去 除独处的污名,为独自生活的人,或者渴望享有独处时光的人 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方法建议。 “修心之学”小议 作者:九思 (南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读书法》云: “圣贤之言, 须常将来眼头过, 口头转,心头运。” 今悟: 修心之学, 须坚持在身上行, 足下立,胸中定。 眼观、口读、心记, 念念在兹; 身行、足立、胸定, 行行在斯。 朱子又言: “读书, 须是穷究道理彻底。 如人之食,嚼得烂, 方可咽下,然后有补。” 修心, 须是内明外朗通透。 如当其事,心如镜, 方引为鉴,其后可行。 编辑/张嘉 陈品 美编/路虓辉 责校/项战 下载北京头条 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人们多年以来一直认为,比独自用餐 更糟糕的事,就是在公共场合独自用餐。 借用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话说,你是 一个“孤单者”,不是“合群者”。他还说, 在公共场合, “合群者”比“孤单者”拥有更 多的保护、选择和自由。 在 1984 年的电影《纽约教父》中,史 蒂夫·马丁(美国电影男演员、喜剧演员, 《纽约教父》的男主角)走进一家热闹的餐 厅,告诉领班“我一个人”时,领班回问道, “一个人?”然后,音乐、刀叉碰撞的声音、 愉快的闲谈都消失了,整个餐厅瞬间鸦雀 无声。每个人都转过身来盯着他。经过 一段显得相当漫长的静止后,领班终于说 “先生,请跟我来”,一束冷光打在马丁身 上,追着他,直到他在人群中间的一张桌 子落座,周围的人依然目瞪口呆。 独自用餐的惨状在2015年的电影 《龙虾》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一个 人类找不到配偶就会被变成动物的世界 里,单身者聚集在酒店的舞会大厅,被迫 观看一系列宣传性的幽默短剧,其中包括 一段“独自用餐的男人”。剧中的男人喉 咙中卡了东西,窒息而死。在随后的短剧 “与女人一起用餐的男人”中,男人的喉咙 里又卡了东西,但是这次,坐在对面的女 人采用了海姆立克急救法,救了他的命。 观众鼓起掌来。 人们对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表现出 超乎寻常的焦虑,以至于研究人员为此专 门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焦点效应”,灵感 来自《纽约教父》中那段一人用餐的痛 苦。“人们会高估其他人对自己的行为和 外表的关注度,”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 托马斯·D·季洛维奇及同事在《性格与社 会心理学杂志》中写到。他们做了一系列 关于外表和行为的研究,最终得出了这个 结论。其中一个实验中,受试者穿上印有 好看图案或尴尬图案的T恤,并预测他们 会吸引多少人的注意。在另一个实验中, 受试者被要求参加小组讨论,预估他们正 面或负面的评论会对其他组员产生多大 影响。在关于T恤的一个实验中,受试者 穿上印有他们愿意与之关联的人像,比如 鲍勃·马利(牙买加唱作歌手,雷鬼音乐的 鼻祖)或马丁·路德·金。另一个实验中, 受试者穿上了印有令他们感到难堪的图 像的 T 恤,比如巴瑞·曼尼洛(美国创作歌 手)的头部特写。暂且不论曼尼洛先生是 否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研究人员发现,这 两个实验的受试者都因为过度关注 T 恤, 影响了他们对于自己会吸引多少注意力 的预测。 小组讨论的实验也得出了类似的结 果。在评估对于小组讨论的贡献时,受试 者高估了他们的陈述对其他组员的影 响。研究人员表示, “第一次约会时‘明显 的’失态,在队伍前笨拙地绊倒,或者在演 讲中误读了一段重要的话,每件事都看上 去非常丢脸,让我们难以释怀。但是很多 时候,其他人根本没注意。” 这一规律对于独自用餐是否适用呢? 社会科学家、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心理学与脑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贝 拉·德保罗已经在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了。为了评估人们对独自用餐者的看法, 她和位于夏洛茨维尔的弗吉尼亚大学的 几位同事,让四个二十多岁的人(两男两 女)和四个四十多岁的人(两男两女)去一 家餐厅,拍摄他们的照片。随后用PS将 照片处理成多种场景,每个人都被改成了 独自一人、与异性或与同性一起进餐。研 究人员用PS进行处理,而不是安排他们 在不同的场景拍照,是为了确保在每张照 片中,无论是独自进餐还是和他人一起, 每个人的面部表情和姿势都是一样的。 德保罗解释道,必须确保不会因为就餐者 的姿势和表情变化而影响人们的判断,这 一点非常重要。 随后,她和同事们带着照片来到当地 的一家购物中心,调查了上百名路过的成 年人,让他们通过看某位就餐者在特定场 景下的照片,判断那个人为什么会出去吃 饭。如果照片中的人在独自进餐,研究人 员就会询问那些路人,他(她)为什么这样 做。一部分人说“他很孤独”或“她看起来 很郁闷”,其他人则非常乐观,甚至有点向 往,比如“享受少有的安静时光”和“他生 活稳定”。 当受访者看到两人共同进餐的照片 时,出现了负面解读(这对夫妇一起吃饭 “是为了好好聊聊,因为需要修复他们之 间的关系”或他们想要“远离孩子们”)和 正面解读(男人想要“和他的妻子一起吃 饭,度过愉快的时光”和“他们喜欢在一 起”)。 德保罗是“单身生活”这个领域重要 的研究者和作者,但她从未在科学期刊上 发表上述研究发现。这是为什么呢?因 为结论显示,人们对于独自进餐者的看 法,与对有餐伴的客人的看法没什么不 同,德保罗称之为“无效结果”,她觉得科 学期刊并不会对此感兴趣。客人的年龄、 共同进餐者的数量、同性或异性,都不会 影响人们的判断。 “我们完全没想到,竟然没有发现任 何差异。”她解释道。在开始这项研究时, 她认为打算独自进餐的人会担心别人将 他们视为“失败者”。她说,“人们的确会 鄙视独自进餐者,但当人们看到两人共同 进餐的照片时,也同样会贬低他们。” 所以,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摄影/Tony Cenicola 歪理猫 编绘/尹戈

精致的独处 - 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19-06/26/B04/bjbqb20190626B04.pdf会心理学杂志》中写到。他们做了一系列 关于外表和行为的研究,最终得出了这个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精致的独处 - 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19-06/26/B04/bjbqb20190626B04.pdf会心理学杂志》中写到。他们做了一系列 关于外表和行为的研究,最终得出了这个

B4阅生活 2019年6月26日 星期三

精致的独处

一个人去餐厅用餐,一个人看一场电影,一个人出门旅行……独处,不是逃避这个世界,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其中。

当工作、学业的压力纷至沓来之时,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静一静,身心“重启”一下?与其强忍着焦虑的情绪,不如适时地放松自己。这也是你学会如何与自我相处的一个契机。独处,是向自己发出一次邀请,通过了解自己和整理心绪,来获取新的能量。

《精致的独处》由未读·文艺家最新引进出版,作者斯蒂芬妮·罗森布鲁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道出了独处的价值。她以优雅的笔触记录一年中

的旅行足迹,将自己的观察、思考与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结果相结合,并以自我的亲身体验和艺术家、文学家们的生活为样本,剖析了独处之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斯蒂芬妮·罗森布鲁姆是《纽约时报》资深专栏作家。罗森布鲁姆了解到,自北美到亚洲,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自生活,单人家庭在所有家庭类型中快速增长,可是,大多数人仍旧不愿意“独自行动”。这种矛盾激发了她写作此书的灵感,并开始反思独处与个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她希望借由此书去除独处的污名,为独自生活的人,或者渴望享有独处时光的人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方法建议。

“修心之学”小议作者:九思

(南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读书法》云:“圣贤之言,须常将来眼头过,口头转,心头运。”今悟:修心之学,须坚持在身上行,足下立,胸中定。眼观、口读、心记,念念在兹;身行、足立、胸定,行行在斯。朱子又言:

“读书,须是穷究道理彻底。如人之食,嚼得烂,方可咽下,然后有补。”修心,须是内明外朗通透。如当其事,心如镜,方引为鉴,其后可行。

九 思 随 笔

编辑/张嘉 陈品 美编/路虓辉 责校/项战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人们多年以来一直认为,比独自用餐更糟糕的事,就是在公共场合独自用餐。借用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话说,你是一个“孤单者”,不是“合群者”。他还说,在公共场合,“合群者”比“孤单者”拥有更多的保护、选择和自由。

在1984年的电影《纽约教父》中,史蒂夫·马丁(美国电影男演员、喜剧演员,《纽约教父》的男主角)走进一家热闹的餐厅,告诉领班“我一个人”时,领班回问道,

“一个人?”然后,音乐、刀叉碰撞的声音、愉快的闲谈都消失了,整个餐厅瞬间鸦雀无声。每个人都转过身来盯着他。经过一段显得相当漫长的静止后,领班终于说

“先生,请跟我来”,一束冷光打在马丁身上,追着他,直到他在人群中间的一张桌子落座,周围的人依然目瞪口呆。

独自用餐的惨状在 2015 年的电影《龙虾》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一个人类找不到配偶就会被变成动物的世界里,单身者聚集在酒店的舞会大厅,被迫观看一系列宣传性的幽默短剧,其中包括一段“独自用餐的男人”。剧中的男人喉咙中卡了东西,窒息而死。在随后的短剧

“与女人一起用餐的男人”中,男人的喉咙里又卡了东西,但是这次,坐在对面的女人采用了海姆立克急救法,救了他的命。观众鼓起掌来。

人们对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表现出

超乎寻常的焦虑,以至于研究人员为此专门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焦点效应”,灵感来自《纽约教父》中那段一人用餐的痛苦。“人们会高估其他人对自己的行为和外表的关注度,”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托马斯·D·季洛维奇及同事在《性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中写到。他们做了一系列关于外表和行为的研究,最终得出了这个结论。其中一个实验中,受试者穿上印有

好看图案或尴尬图案的T恤,并预测他们会吸引多少人的注意。在另一个实验中,受试者被要求参加小组讨论,预估他们正面或负面的评论会对其他组员产生多大影响。在关于T恤的一个实验中,受试者穿上印有他们愿意与之关联的人像,比如鲍勃·马利(牙买加唱作歌手,雷鬼音乐的鼻祖)或马丁·路德·金。另一个实验中,受试者穿上了印有令他们感到难堪的图像的T恤,比如巴瑞·曼尼洛(美国创作歌手)的头部特写。暂且不论曼尼洛先生是否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研究人员发现,这两个实验的受试者都因为过度关注T恤,影响了他们对于自己会吸引多少注意力的预测。

小组讨论的实验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在评估对于小组讨论的贡献时,受试者高估了他们的陈述对其他组员的影响。研究人员表示,“第一次约会时‘明显的’失态,在队伍前笨拙地绊倒,或者在演讲中误读了一段重要的话,每件事都看上去非常丢脸,让我们难以释怀。但是很多时候,其他人根本没注意。”

这一规律对于独自用餐是否适用呢?社会科学家、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心理学与脑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贝拉·德保罗已经在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了。为了评估人们对独自用餐者的看法,她和位于夏洛茨维尔的弗吉尼亚大学的几位同事,让四个二十多岁的人(两男两

女)和四个四十多岁的人(两男两女)去一家餐厅,拍摄他们的照片。随后用PS将照片处理成多种场景,每个人都被改成了独自一人、与异性或与同性一起进餐。研究人员用PS进行处理,而不是安排他们在不同的场景拍照,是为了确保在每张照片中,无论是独自进餐还是和他人一起,每个人的面部表情和姿势都是一样的。德保罗解释道,必须确保不会因为就餐者的姿势和表情变化而影响人们的判断,这一点非常重要。

随后,她和同事们带着照片来到当地的一家购物中心,调查了上百名路过的成年人,让他们通过看某位就餐者在特定场景下的照片,判断那个人为什么会出去吃饭。如果照片中的人在独自进餐,研究人员就会询问那些路人,他(她)为什么这样做。一部分人说“他很孤独”或“她看起来很郁闷”,其他人则非常乐观,甚至有点向往,比如“享受少有的安静时光”和“他生活稳定”。

当受访者看到两人共同进餐的照片时,出现了负面解读(这对夫妇一起吃饭

“是为了好好聊聊,因为需要修复他们之间的关系”或他们想要“远离孩子们”)和正面解读(男人想要“和他的妻子一起吃饭,度过愉快的时光”和“他们喜欢在一起”)。

德保罗是“单身生活”这个领域重要的研究者和作者,但她从未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上述研究发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结论显示,人们对于独自进餐者的看法,与对有餐伴的客人的看法没什么不同,德保罗称之为“无效结果”,她觉得科学期刊并不会对此感兴趣。客人的年龄、共同进餐者的数量、同性或异性,都不会影响人们的判断。

“我们完全没想到,竟然没有发现任何差异。”她解释道。在开始这项研究时,她认为打算独自进餐的人会担心别人将他们视为“失败者”。她说,“人们的确会鄙视独自进餐者,但当人们看到两人共同进餐的照片时,也同样会贬低他们。”

所以,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摄影/Tony Cenicola

歪理猫 编绘/尹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