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1 新竹市測速照相器之民眾感知調查研究 劉鴻暉 楊舒涵 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 副教授 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 學士班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摘要 台灣超速行駛一直是交通違規的主因之一,而超速行駛會增加交通事故的發 生機率;因此台灣興起採用測速照相取締超速,來增加警方執法的效率。本研究 企圖了解新竹市民對於採用測速照相執法的認知、態度、行為,並透過認知的理 論與定義之探討檢視個人行為。研究方法使用量化的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進行 調查,以新竹市市民為母體進行抽樣,然後以 Robbins 的理論去設計電訪內容。 研究結果顯示駕駛人對於定桿及隱藏式測速照相機皆有高度的認知,但超過一半 的駕駛人不了解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且駕駛人對於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 機、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及本市路段之速限規定難以接受,進而影響遵守速限 規定行駛的守法行為。此外,駕駛者背景變項也會對測速照相機之看法、行為產 生差異性。 關鍵詞:測速照相、認知、態度、行為、新竹市 A Survey Research on Citizen’s Perception on Speed Camera in Hsinchu City Dr. Hung-Hwei Liu Shu-Han Yang Department of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Hsuan Chuang University Abstract Speed Driving has been one of the main causalities for the violence of traffic regulations in Taiwan which would finally result in higher rate of traffic accidents. Therefore, speed camera has been deployed to deter speed driving in Taiwan. This research tries to explore citizen’s percep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towards Speed Camera as a governmental instrument in Hsinchu City. A questionnaire based on Robins’s theory has been conducted through 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 (CATI) in this city. There are some findings in this survey research: 1.There is a high perception of drivers to the deployment of fixed and hidden speed camera. 2.It is over 50% of citizens who don’t realize the penalty criteria for speed driving. 3.Citizens can not accept hidden speed camera, current penalty criteria, and regulations governing speed limits which will eventually affect their driving behaviors. 4.Driver’s variables also lead to different perception and behavior. Keywords: Speed Camera, Perception, Attitude, Behavior, Hsinchu City

新竹市測速照相器之民眾感知調查研究 劉鴻暉 楊舒涵 玄奘大學公 … · 而市民也對於頻接到超速罰單大呼吃不消;儘管如此,根據96年警察交通執法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

    新竹市測速照相器之民眾感知調查研究

    劉鴻暉 楊舒涵

    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 副教授 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 學士班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摘要

    台灣超速行駛一直是交通違規的主因之一,而超速行駛會增加交通事故的發

    生機率;因此台灣興起採用測速照相取締超速,來增加警方執法的效率。本研究

    企圖了解新竹市民對於採用測速照相執法的認知、態度、行為,並透過認知的理

    論與定義之探討檢視個人行為。研究方法使用量化的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進行

    調查,以新竹市市民為母體進行抽樣,然後以 Robbins 的理論去設計電訪內容。

    研究結果顯示駕駛人對於定桿及隱藏式測速照相機皆有高度的認知,但超過一半

    的駕駛人不了解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且駕駛人對於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

    機、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及本市路段之速限規定難以接受,進而影響遵守速限

    規定行駛的守法行為。此外,駕駛者背景變項也會對測速照相機之看法、行為產

    生差異性。

    關鍵詞:測速照相、認知、態度、行為、新竹市

    A Survey Research on Citizen’s Perception on Speed Camera in Hsinchu City Dr. Hung-Hwei Liu Shu-Han Yang Department of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Hsuan Chuang University Abstract Speed Driving has been one of the main causalities for the violence of traffic regulations in Taiwan which would finally result in higher rate of traffic accidents. Therefore, speed camera has been deployed to deter speed driving in Taiwan. This research tries to explore citizen’s percep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towards Speed Camera as a governmental instrument in Hsinchu City. A questionnaire based on Robins’s theory has been conducted through 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 (CATI) in this city. There are some findings in this survey research: 1.There is a high perception of drivers to the deployment of fixed and hidden speed camera. 2.It is over 50% of citizens who don’t realize the penalty criteria for speed driving. 3.Citizens can not accept hidden speed camera, current penalty criteria, and regulations governing speed limits which will eventually affect their driving behaviors. 4.Driver’s variables also lead to different perception and behavior. Keywords: Speed Camera, Perception, Attitude, Behavior, Hsinchu City

  • 2

    新竹市測速照相器之民眾感知調查研究

    壹、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一、研究動機

    駕駛人不遵守速限規定(超速)行駛為國內外一種普遍行為,根據警政統計通報,96 年 1 月-7 月交通執法績效,前三項違規原因分別為違反速率規定行駛1821405 件(占 27.90%)最多、違規停車 1302286 件(占 19.95%)次之、闖紅燈及其他不遵守號誌 1164060 件(占 17.83%)再次之,美國聯邦公路局(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的資料指出,在速限為 55 英里/小時的洲際公路上,約有 70%的駕

    駛人行車速率會超過速限(陳弘霖 2004:1)。根據 91 年道路交通事故分析,臺

    灣地區 A1(死亡)及 A2(受傷)類道路交通事故肇事原因,超速失控占 2.42%,

    而肇事原因中受傷致死率,超速失控佔 11.20%,可見超速行駛為台灣交通事故

    主因之一,國內外研究也証實行車速率與事故率及其嚴重性有直接相關,故警方

    有必要就違反速限規定者進行嚴格取締。

    近年來台灣興起了採用自動測速照相執法的方式,以補充員警執法效率不足

    的缺點,其作法為在測速照相系統的上游配合測速照相警告標誌和測速顯示器,

    使用路人注意到自己的行車速率,並提高其遵守速限規定之機率,進而使該路段

    安全性增加;但此種執法方式,也引起民眾的質疑,認為測速照相器未通過中央

    標準局的檢驗標準,其適法性令人質疑。在新竹市方面,光是 93 年至 94 年,測

    速照相機就增設了 50%,共 26 支,使交通違規罰款大增,引起市議員的批評,

    認為是把處罰當目的,還有可能引發民眾不滿;根據新竹市警察局統計,新竹市

    交通違規的「黃金路口」在中華路五段香山火車站前、中華路與經國路口、光復

    路與忠孝路口,全市在 92 年測速照相有 31 萬多件,這三處就佔了十分之一強,

    而市民也對於頻接到超速罰單大呼吃不消;儘管如此,根據 96 年警察交通執法

    滿意度調查結果指出,民眾對於加強取締一般道路之嚴重超速違規支持度高達

    91.7%,可見民眾對於超速行駛的危險性有一定的認知,但此為官方的統計,事

    實是否如此?尤其新竹市曾首創數位式監視系統測速照相器,在測速照相後,會

    把影像自動傳輸到轄區交通隊的電腦內,經由電腦作業對超速車輛告發,無底片

    問題;其他縣市也陸續採用數位式測速照相取締超速,因此新竹市這個個案相當

    值得研究。

    此外,由於現代科技進步,許多新型車輛裝置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並將各地

    之雷達或雷射測速儀器固定桿照相設備位置輸入車上電腦,故在 2005 年 12 月

    10 日立法院三讀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案,其中包括刪除:原條例規

    定裝用測速雷達感應器,處一千二百元以上二千四百元以下罰鍰,並沒收感應器。

    由上所述,顯然測速照相器的相關問題已經影響公眾的日常生活,且為多數

    人所意識與察覺,成為一項公共事務;而公共事務涉及政府的決策活動,政府須

    以涉及此公共事務者的認知為依歸來做為決策參考,才能確保其採行「正確的」

    政策,進而增加執法的效率。

    二、研究問題

    本研究之研究問題有二項:

    (一)調查新竹市民對於採用測速照相執法的認知、態度、行為為何?

    (二)針對民眾認知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以供決策參考。

    貳、文獻回顧與探討

  • 3

    一、認知

    「認知」(Cognition)這個名詞的用法,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認

    知是指將認知解釋為認識或知道。它是屬於智慧活動的最底層,是一種醒覺狀

    態,只要知道有該訊息存在即可。廣義的認知是稱所有形式的認識作用,這些認

    識作用包括有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推論、想像、預期、計畫、決定、問題

    解決,及思想的溝通等等(鍾聖校,1990:1)。「認知」簡單地說就是知識的獲得

    和使用,這牽涉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知識在我們記憶中是如何貯存的,以及貯

    存什麼的記憶內容問題;一是知識是如何被使用或處理的歷程問題。前者強調的

    是心智結構,後者強調的是心智歷程(鄭麗玉,2006:2)。「認知」(Cognition)係

    指是一種透過察覺(awareness)發現,重新發現、認得(recognition)、回憶、思

    考與評估各種形相的訊息,進而形成信念(belief)的組合體系,屬於對人、事、

    物三者的理解和思想判斷等行為,所進行一切心智處理及活動的集合,其中包含

    這些心智處理及活動的運作(Guilford and Hoepfner 1971;Assael 1998;Ashcraft

    2002)。

    以下就感覺與知覺加以敘述:

    感覺這個名詞意指從外在世界接受的刺激,而知覺一詞是指較高層次的認

    知,即對感官所接受的訊息的解釋。感覺指刺激接受的開端;而知覺則是指我們

    對於感覺到的東西的理解(吳玲玲 譯 1998:83)。感覺這一術語是指對刺激的

    基本形式的最初體驗,而知覺則包括對感覺訊息加以解釋的高級認知(黃希庭、

    李文權、張慶林 譯 1992:25 )。感覺和知覺是我們與周遭世界接觸的管道。概

    括的說,所有的訊息都要經過感官(sense organ),進入我們的神經系統,藉由感

    覺(sensation)歷程,產生各種不同的感覺經驗。知覺(perception)歷程則是要

    將感官輸入的訊息做一種主動的結合、分析與解釋,如此,我們才清楚所感覺到

    的是什麼,了解外在世界發生了什麼事(鍾聖校 1990:69)。Robbin(1998)認為

    「知覺」(perception)是個人將自身感覺加以組織與解釋的歷程,使外在環境賦

    予某些意義。

    二、認知歷程

    人的各種認知現象可以用一個「認知歷程」來加以描述。認知歷程是一個很

    複雜的歷程,這個歷程始於感官接受到外在的刺激,簡稱「感官刺激」(sensation)。

    這個感官刺激經過選擇性的注意(attention)之後,部分感官刺激經過進一步的

    辨認(recognition)作用,最後產生「知覺」(perception),然後進入記憶(memory)。

    整個歷程稱之為「認知歷程」。這個歷程並非依個單向的歷程,而是一個雙向的

    歷程。當中任何一個步驟都有可能往回倒退。例如,當一個人無法辨認所注意到

    的一部分感官刺激時,他會回過頭來再去選擇其他的感官刺激加以注意,或是注

    意相關的情境脈絡,並再度設法加以辨認,直到成功地產生某種知覺為止。此種

    認知歷程是動態的,是來回往復的,而不是線性的,如下圖所示:(饒見維,1994:

    228)

    感官刺激 注意 辨認 知覺

    圖 2-1 人類的基本認知歷程

    記憶(經驗與知識)

  • 4

    資料來源:饒見維(1994)

    本研究綜合認知的意義,定義認知是(1)認知是對人、事、物三者的理解

    和思想判斷等行為,所進行一切心智處理及活動的集合,其中包含這些心智處理

    及活動的運作。(2)認知包括感覺與知覺,感覺是指從外在世界接受的刺激,而

    知覺是對感覺訊息加以解釋的高級認知。(3)整個認知歷程是始於感官刺激經過

    選擇性的注意(attention)之後,部分感官刺激經過進一步的辨認(recognition)

    作用,最後產生「知覺」(perception),然後進入記憶(memory)。

    三、Stephen P. Robbins 所提出的個人行為三要素

    (一)認知要素(cognitive component):係指個人對某一目標或事件的信念,此

    一信念來自其本身的思想、知識、觀念或學習。例如:您是否知道本市採用測速

    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 (二)態度要素(attitude component):指個人面對事物所觸發的一種情感上的反

    應;亦即對事物的喜惡、愛恨等感覺。例如:您是否同意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

    準為適當?

    (三)行為要素(behavioral component):係指對人事物表現某種特定行為意圖。

    例如:您是否同意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 本研究擬採用該學者之個人行為要素理論,主要原因為該理論內容可成為問

    卷調查的設計架構。

    四、法規探討

    依現行「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四十條規定:「汽車駕駛人,行車速度,

    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或低於規定之最低時速,除有第四十三條第一項第二款情

    形外,處新臺幣一千二百元以上二千四百元以下罰鍰」。第四十三條規定:「汽車

    駕駛人,駕駛汽車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二萬四千元以下罰

    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一、在道路上蛇行,或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二、行車

    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六十公里以上。三、拆除消音器,或以其他方式造成

    噪音。前項情形因而肇事者,並吊銷其駕駛執照........」。而詳細之裁罰基準則是依「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之規定,如下表:

    表 2-1 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 統一裁量基準(新台幣:元) 違反事件 法條

    依據

    (道

    路交

    通管

    理處

    罰條

    例)

    法定

    罰緩

    額度

    (新

    幣:元)

    或其

    他處

    違規車種類

    別或違規情

    節 期限內

    繳納或

    到案聽

    後裁決

    逾越應

    到案期

    限三十

    日內.繳納罰緩

    或到案

    聽後裁

    決者

    逾越應

    到案期

    限三十

    日以上

    六十日

    以內繳

    納罰緩

    或到案

    聽後裁

    決者

    逾越應

    到案期

    限六十

    日以上. 繳納罰

    緩或逕

    行裁決

    處罰者

    備註

    機器腳踏車 1200 1400 1600 1800 駕駛人行車速度超過規

    定之最高時

    速未滿二十

    公里

    第四

    十條 1200 ~ 2400

    汽車 1600 1800 2000 2200

    記違規點

    數一點

  • 5

    機器腳踏車 1400 1600 1800 2000 駕駛人行車速度超過規

    定之最高時

    速二十公里

    以上未滿四

    十公里

    第四

    十條 1200 ~ 2400

    汽車 1800 2000 2200 2400

    機器腳踏車 1600 1800 2000 2200 駕駛人行車速度超過規

    定之最高時

    速四十公里

    以上未滿六

    十公里

    第四

    十條 1200 ~ 2400

    汽車 2000 2200 2400 2400

    資料來源:交通部 此基準表適用違規日為 96.10.31 以後之案件。

    但此裁罰基準金額過高是否恰當?且相當於一般民眾二至三日的薪水,民眾

    是否認可?再者警方除了使用固定桿之測速照相設備,還採隱藏式測速相機取締

    超速,其執法方式是否合宜?皆值得探討。

    五、公共事務

    掌握「公共事務」一詞的內涵與意義,必須要把握「公共」(public)的精髓,站在政治和行政學者的立場而言,公共似乎都指的是「圍繞在政府決策範圍所做

    的活動」。也就是說,公共事務發生的原動力,乃在於個人私己的事務因為間接

    地或直間地影響了其他的社會成員,而促成政府須加注意與處理者。基於上述,

    公共事務有以下兩個重要關鍵:(一)公共事務指個人的作為企圖影響他人,以

    便形成某部份人或團體的作為。(二)公共事務的決策涉及部分人或大多數人的

    觀點或牢騷,那麼常常就需倚賴政府處理,才易獲得圓滿的解決(林鍾沂,1991:1-2)。學者亨利(Nicholas L. Henry)在一九七五年出版的著作《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將有關討論公共事務的部份以公共政策取代,推其主要原因是公共政

    策的研究,必然是以公共事務為對象;而公共事務的設計與執行過程,無非是公

    共政策的研究主題。因此,我們可似乎以將公共事務的界定,仿照公共政策的界

    說,再次定義為「政府當局在處理公共問題時所進行的一連串活動」(林鍾沂,

    1991:3)。 綜言之,公共事務指關係到眾人的事務.大部份都是由政府推動或掌管的;並且與公共政策難以加以分割。本研究個案之政策範疇所影響為所有的用路人,

    因此民眾的認知與行為的確值得吾人進一步探索,以臻政策決策與執行良善。 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途徑指運用數量方法蒐集資料、研究分析並觀察事物間的相互關係

    與互動狀況,進而從事推理與解釋(吳定,2003:29)。本研究因要測量民眾的認知、行為、態度,故採取計量的研究方式較為適當。

    (一)調查研究(Survey Research)採用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

    電腦輔助電話訪問(CATI- 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系統是軟

    硬體技術的結合,創造出調查訪問的新模式,其特性有(1)可以快速且低成本

    的完成調查,尤其是人力成本。(2)可以處理跳題、複雜的問卷調查。(3)CATI

    限制只能輸入有效的編碼,可以減少誤差。(4)可以迅速得知受訪者意見的輪廓。

  • 6

    CATI 因為軟體使用不同而有兩種基本形式:部分功能型,需要訪員打電話執行

    訪問;全功能型,不要訪員打電話,亦稱為語音調查系統或自動電話訪問。研究

    者任職與就讀之玄奘大學設有「商情與民意調查研究中心」,本研究利用此設備,

    請同學協助於夜間進行電訪,並以 CATI 系統中的新竹市家戶電話為母體,電腦

    隨機抽樣撥出,以避免人為抽樣誤差。

    (二)研究與問卷設計

    本研究希望能直接明確的了解新竹市市民對於採用測速照相執法的感知(認

    知)為何?進而了解市民的態度及行為,然後進行該執法方式的討論與建議。採

    用以電話訪問的方式來進行調查研究,其優點有二,一是金錢與時間上的好處,

    研究者可以不必花時間前往受訪者家中,利用手指頭來做這趟旅程;其次是受訪

    者未能親眼看見你的情況下,反而會更加誠實作答。(李美華 李明寰 李承宇等

    譯 2004:414)本研究將以 Stephen P. Robbins 所提出的個人行為三要素:認知要

    素、態度要素、行為要素,來作為電訪調查內容設計的架構;此外本電訪問卷以

    李克特量表作為測量標準,將受訪者的回答區分為:非常同意、同意、無意見、

    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問卷請見附件一)

    (三)統計分析

    本研究以 SPSS12.0 版本的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與分析,採用之分析方法

    如下:

    1、描述統計分析:以「平均數」的方式,也就是集中趨勢的測量,非常同意給

    1 分,非常不同意給 5 分,大致呈現每一道題中大多數人的看法。

    2、T 檢定:分析駕駛者「性別」在認知、態度、行為的差異情形。(由於 T 檢定

    之依變項要為連續變項,故題 1、題 2、題 3、題 4 及題 16 不進行 T 檢定分析。)

    3、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分析個人基本變項(除「性別」變項)

    在認知、態度、行為的差異情形;若達顯著水準,再進行薛費法(Scheffemethod)

    事後比較。(由於兩元答案及非連續的依變項不適合進行變異數分析,故題 1、

    題 2、題 3、題 4 及題 16 不進行變異數分析的探討。)

    4、交叉分析:利用交叉表了解在認知及態度構面中,何種變項為解釋及影響行

    為的結果。其關係如下圖所示:

    自變項

    中間變項

    依變項

    圖 3-1 三大要素關係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繪

    肆、實證調查結果分析

    本研究為達到 95%的信賴區間,誤差值為±5%,設定完成 400 通有效電訪。

    關於有效電訪的標準為:受訪者同意接受訪問,且沒有漏答的情形。電訪調查工

    作自民國九十八年一月六日起至九十八年二月二十四日止,共撥出 2638 通電話,

    認知要素

    態度要素 行為要素

  • 7

    始完成 400 通有效電訪,成功完成一通有效電訪的機率為 15.2%。本電訪問卷詳

    細測量標準如下:知道、不知道分別給 1、2 分;自己曾經被取締、親戚朋友曾

    經被取締、媒體報導、其他分別給 1、2、3、4 分;非常了解、了解、不了解、

    非常不了解分別給 1、2、3、4 分;非常同意、同意、無意見、不同意、非常不

    同意分別給 1、2、3、4、5 分;太高、偏高、無意見、偏低、太低分別給 1、2、

    3、4、5 分;是、否分別給 1、2 分。

    ㄧ、描述統計分析

    表 4-1 汽車駕駛者回答各問題之平均數 題目 平均數

    1.您是否知道本市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 1.18

    3.您是否知道全台感應線圈式測速器因無國家檢測標準已停止

    使用? 1.77

    4.您是否知道警方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 1.22

    認知

    5.您是否了解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為新台幣一千二百元至

    二千四百元? 2.65

    6.您是否同意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 2.52 7.您是否同意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是新台幣一千二百元至

    二千四百元為適當? 2.35

    8.整體而言,您是否同意本市路段之速限規定為適當? 3.22

    9.您是否同意採用測速照相機執法能有效減少超速行為? 2.41 10.您是否同意採用測速照相機執法能有效減低交通事故的發

    生? 2.55

    11.您是否同意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 3.84

    態度

    12.您是否同意全面取消測速照相機之設置? 3.41

    13.您是否同意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

    定行駛? 3.16

    14.您是否同意因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遵守速限規定

    行駛? 3.01

    15.您是否同意會特別記住測速照相機的設置地點? 2.82

    行為

    16.您是否為了避免超速違規而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 1.67

    在認知方面,由上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市民對於測速照相機有所認知,

    僅不到二成的市民不知道新竹市採用測速照相機來取締超速行為;而對測速照相

    機有所認知的市民主要是在道路上看見而得知(其他),其次是因為自己曾經被

    取締過,另外也有經由媒體報導、親戚朋友得知的。大多數的市民都知道除了定

    桿式的測速照相機外,警方有的時候會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但

    對於警政署宣布全台感應線圈式測速器停止使用,多數的市民卻不知道,可見駕

    駛者僅關注取締超速的方式,而較少去關心測速的方式。另外駕駛者對於超速違

    規的裁罰基準了解與否,約各佔一半。

    在態度方面,由上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市民同意採用一般定桿式的測速照

    相機取締超速行為,但對於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則多持反對立場,駕駛者認為測速

    照相機應配合上游警告標誌,況且警方是行使公權力的機關應光明正大執法,才

    可使人民信服。多數駕駛者認為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偏高,又正值經濟不景

    氣的年代,只要有達到處罰目的即可,裁罰金額不用太高,但是也有少部分駕駛

    者認為此基準是合理且可接受的,只要遵守速限規定行駛就不會被取締。此外有

    許多駕駛者提出速限路段的規定應配合時間來調整,因為一天中每個時段的車流

  • 8

    量都不一樣,有的地方在非上、下班時段車流量少,故速限規定會顯得太低,也

    有多數駕駛者指出高架橋的車流量少,速限規定太低為不適當,另外在同一條道

    路上速限規定不一致,駕駛者不能應變,甚至造成行車安全問題,應檢討改進;

    顯見大部分駕駛者對新竹市的速限規定不甚滿意。雖然多數駕駛者同意採用測速

    照相機執法能有效減少超速行為,但卻不認為能夠有效減低交通事故的發生,即

    便如此市民還是認為測速照相機之設置有其必要性,可見市民對超速的危險性有

    一定之認知。

    在行為方面,駕駛者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及

    會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的比例約各佔一半,但會隨時遵守速限規定之駕駛者稍

    微偏多。駕駛者在行車時有一半左右會去顧慮可能會有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

    遵守速限規定行駛,相對地也有一半的駕駛者不會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可見

    隱藏式測速照相機的嚇阻效果有限。多數的駕駛者會去記住測速照相機的設置地

    點,但六、七成的駕駛者不會為了避免超速違規而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駕駛者

    認為一般定桿式的測速照相機上游都有警告標誌,如此就足夠提醒自己注意行車

    速度,測速系統感應器的裝置並非非常必要。

    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一)性別T檢定

    表4-2 駕駛者「性別」對「認知、態度、行為」之T檢定分析表

    樣本數(n=400) 駕駛者性別/題項 男(n=239) 女(n=161) t p-value

    認知 Q5 2.59 2.72 -1.504 0.133 Q6 2.52 2.51 0.090 0.928 Q7 2.41 2.27 1.393 0.164 Q8 3.19 3.27 -0.844 0.399 Q9 2.49 2.29 1.881 0.001* Q10 2.64 2.40 2.220 0.001* Q11 3.94 3.68 2.311 0.024*

    態度

    Q12 3.28 3.60 -2.674 0.005* Q13 3.01 3.38 -2.898 0.004* Q14 3.02 2.98 0.315 0.447

    行為

    Q15 2.69 3.02 -2.512 0.012* *表示 P 值<0.05 在駕駛者「性別」中,男性與女性駕駛者在題 9:您是否同意採用測速照相

    機執法能有效減少超速行為?(p=0.001)、題 10:您是否同意採用測速照相機執法能有效減低交通事故的發生?(p=0.001)、題 11:您是否同意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p=0.024)、題 12:您是否同意全面取消測速照相機之設置?(p=0.005)、題 13:您是否同意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p=0.004)、題 15:您是否同意會特別記住測速照相機的設置地點? (p=0.012)具差異性。 女性駕駛者(M=2.29)及(M=2.40)較男性駕駛者(M=2.49)及(M=2.64)

    同意採用測速照相機執法能有效減少超速行為及交通事故的發生;男性駕駛者

    (M=3.94)較女性駕駛者(M=3.68)不同意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

    男性駕駛者(M=3.60)較女性駕駛者(M=3.28)不同意全面取消測速照相機之設

    置;女性駕駛者(M=3.38)較男性駕駛者(M=3.01)不同意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

    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女性駕駛者(M=3.02)較男性駕駛者(M=2.69)

  • 9

    同意會特別記住測速照相機的設置地點。 (二)年齡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4-3 駕駛者「年齡」對「認知、態度、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事後比較

    Q13 組間 29.370 6 4.895 3.155 .005*

    組內 609.708 393 1.551

    總和 639.077 399

    Q15 組間 43.387 6 7.231 4.457 .000* 2>4,5

    組內 637.653 393 1.623

    行為

    總和 681.040 399

    *表示P值<0.05

    由上表中可知:駕駛者「年齡」在題13(p=.005)、題15(p=.000)均達顯著水準;因此表示駕駛者對於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

    駛之行為及記下測速照相機設置地點會因「年齡」不同而有差異存在。 經Scheffe事後比較發現,21~30的駕駛者較41~50及51~60的駕駛者不同意會特別記住測速照相機的設置地點。

    (三)教育程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4-4 駕駛者「教育程度」對「認知、態度、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事後比較

    Q6 組間 13.367 5 2.673 2.541 .028*

    組內 414.543 394 1.052

    總和 427.910 399

    Q9 組間 20.937 5 4.187 4.256 .001*

    組內 387.641 394 .984

    態度

    總和 408.578 399

    Q13 組間 17.885 5 3.577 2.269 .047*

    組內 621.192 394 1.577

    總和 639.078 399

    Q14 組間 19.232 5 3.846 2.601 .025*

    組內 582.758 394 1.479

    行為

    總和 601.990 399

    *表示P值<0.05

    由上表中可知:駕駛者「教育程度」在題6(p=.028)、題9(p=.001)、題13

    (p=.047)、題14(p=.025)均達顯著水準;因此表示駕駛者對於採用測速照相

    機取締超速行為之看法、採用測速照相機執法能有效減少超速行為之看法、只有

    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之行為、因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

    機而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之行為會因「教育程度」不同而有差異存在。 經Scheffe事後比較發現,在變異數分析時達顯著水準的題項,再經嚴格的多重事後比較,沒有一組達到顯著水準,可見其顯著性不高。

  • 10

    (四)經濟狀況(月收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4-5 駕駛者「經濟狀況(月收入)」對

    「認知、態度、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事後比較

    Q5 組間 10.513 5 2.103 3.170 .008*

    組內 260.660 393 .663

    認知

    總和 271.173 398

    Q7 組間 17.684 5 3.537 3.590 .003*

    組內 387.193 393 .985

    態度

    總和 404.877 398

    Q13 組間 19.285 5 3.857 2.451 .033

    組內 618.450 393 1.574

    行為

    總和 637.734 398

    *表示P值<0.05

    由上表中可知:駕駛者「經濟狀況(月收入)」在題5(p=.008)、題7(p=.003)、

    題13(p=.033)均達顯著水準;因此表示駕駛者對於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的了

    解程度及看法、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之行為會因

    「經濟狀況(月收入)」不同而有差異存在。 經Scheffe事後比較發現,在變異數分析時達顯著水準的題項,再經嚴格的多重事後比較,沒有一組達到顯著水準,可見其顯著性不高。

    (五)駕車年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4-6 駕駛者「駕車年資」對「認知、態度、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事後比較

    Q13 組間 32.093 4 8.023 5.221 .000* 2>3,4

    組內 606.984 395 1.537

    總和 639.077 399

    Q15 組間 16.817 4 4.204 2.500 .042*

    組內 664.223 395 1.682

    行為

    總和 681.040 399

    *表示P值<0.05

    由上表中可知:駕駛者「駕車年資」在題13(p=.000)、題15(p=.042)均達

    顯著水準;因此表示駕駛者對於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

    行駛之行為及記下測速照相機設置地點會因「駕車年資」不同而有差異存在。 經Scheffe事後比較發現,駕車年資2年~5年的駕駛者較6年~15年及15年以上的駕駛者不同意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

    三、交叉分析

    本節將針對電訪所得相關數據,將認知、態度、行為要素做一交叉分析,即

    分成 A(認知→態度)、B(認知→行為)、C(態度→行為)三部份共 15 項來

    說明,分別為 1、「駕駛者對於測速照相機的看法」;2、「測速照相機之認知

    與速限規定之看法交叉分析」;3、「駕駛者對於隱藏式測速照相機的看法」;4、

    「駕駛者對於超速違規裁罰基準的看法」;5、「測速照相機之認知與駕駛行為

    (是否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6、

    「隱藏式測速照相機之認知與駕駛行為(是否因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遵

  • 11

    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7、「超速違規裁罰基準之認知與記下測速照相

    機設置地點之行為交叉分析」;8、「超速違規裁罰基準之認知與裝置測速系統

    感應器之行為交叉分析」;9、「測速照相機之看法與與駕駛行為(是否只有在

    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10、「超速違規裁

    罰基準之看法與記下測速照相機設置地點之行為交叉分析」;11、「超速違規裁

    罰基準之看法與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之行為交叉分析」;12「速限規定之看法與

    駕駛行為(是否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

    析」;13、「速限規定之看法與駕駛行為(是否因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

    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14、「隱藏式測速照相機之看法與駕駛行為(是

    否因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15、「全面

    取消測速照相機設置之看法與駕駛行為(是否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

    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 A、認知→態度 (一)駕駛者對於測速照相機的看法

    表4-7 駕駛者對於測速照相機的看法 Q6:您是否同意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 總和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知道 個數 35 188 30 60 15 328

    Q1內的 % 10.7% 57.3% 9.1% 18.3% 4.6% 100.0%

    不知道 個數 1 45 7 17 2 72

    Q1:您是否知道本

    市採用測

    速照相機

    取締超速

    行為? Q1內的 % 1.4% 62.5% 9.7% 23.6% 2.8% 100.0%

    總和 個數 36 233 37 77 17 400

    Q1內的 % 9.0% 58.3% 9.3% 19.3% 4.3% 100.0%

    本研究者將電訪問卷中第 1 題:您是否知道本市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

    為?與第 6 題:您是否同意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做一交叉分析表,發現知道本市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的人當中,近七成同意採用測速照相機

    取締超速行為,而不知道本市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的人當中,也有六成

    左右同意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顯示不論對測速照相機的認知如何,市

    民大致上都支持採用測速照相機這個方式來取締超速行為。 (二)測速照相機之認知與速限規定之看法交叉分析

    表4-8 測速照相機之認知與速限規定之看法交叉分析 Q8:整體而言,您是否同意本市路段之速限規定為適當? 總和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知道 個數 4 72 100 133 19 328

    Q1內的 % 1.2% 22.0% 30.5% 40.5% 5.8% 100.0%

    不知道 個數 1 26 21 23 1 72

    Q1:您是否知道本

    市採用測

    速照相機

    取締超速

    行為? Q1內的 % 1.4% 36.1% 29.9% 31.9% 1.4% 100.0%

    個數 5 98 121 156 20 400總和

    Q1內的 % 1.3% 24.5% 30.3% 39.0% 5.0% 100.0%

    本研究者將電訪問卷中第1題:您是否知道本市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

    為?與第8題:整體而言,您是否同意本市路段之速限規定為適當? 做一交叉分析表,發現知道與不知道本市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的人當中,不同意本

    市路段之速限規定為適當分別佔近五成及三成左右;相對地知道與不知道本市採

  • 12

    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的人當中,同意本市路段之速限規定為適當分別佔二

    成左右及近四成;相較之下,對測速照相機有所認知的人,不滿意本市速限規定

    的程度較高。

    (三)駕駛者對於隱藏式測速照相機的看法

    表4-9 駕駛者對於隱藏式測速照相機的看法 Q11:您是否同意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 總和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知道 個數 7 52 21 136 97 313

    Q4內的 % 2.2% 16.6% 6.7% 43.5% 31.0% 100.0%

    不知道 個數 2 15 4 42 24 87

    Q4:您是

    否知道警

    方採用隱

    藏式測速

    照相機取

    締超速行

    為? Q4內的 % 2.3% 17.2% 4.6% 48.3% 27.6% 100.0%

    個數 9 67 25 178 121 400總和

    Q4內的 % 2.3% 16.8% 6.3% 44.5% 30.3% 100.0%

    本研究者將電訪問卷中第 4 題:您是否知道警方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取締

    超速行為?與第 11 題:您是否同意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做一交

    叉分析表,發現不論是否知道警方會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皆有

    七、八成的人不同意此作法,顯示出市民對於隱藏式測速照相機的高度反對態度。

    (四)駕駛者對於超速違規裁罰基準的看法

    表4-10駕駛者對於超速違規裁罰基準的看法 Q7:您是否同意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是新台幣一千二

    百元至二千四百元為適當? 總和

    太高 偏高 無意見 偏低 太低

    非常了解 個數 11 3 14 0 0 28

    Q5內的 % 39.3% 10.7% 50.0% .0% .0% 100.0%

    了解 個數 34 29 76 6 3 148

    Q5內的 % 23.0% 19.6% 51.4% 4.1% 2.0% 100.0%

    不了解 個數 46 21 84 6 5 162

    Q5內的 % 28.4% 13.0% 51.9% 3.7% 3.1% 100.0%

    非常不了解 個數 25 6 28 2 1 62

    Q5:您是

    否了解現

    行超速違

    規的裁罰

    基準為新

    台幣一千

    二百元至

    二千四百

    元?

    Q5內的 % 40.3% 9.7% 45.2% 3.2% 1.6% 100.0%

    個數 116 59 202 14 9 400總和

    Q5內的 % 29.0% 14.8% 50.5% 3.5% 2.3% 100.0%

    本研究者將電訪問卷中第 5 題:您是否了解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為新台

    幣一千二百元至二千四百元?與第 7 題:您是否同意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是

    新台幣一千二百元至二千四百元為適當?做一交叉分析表,發現不論對於現行超

    速違規裁罰基準的認知程度為何,皆有四成至五成的人對於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

    準表示沒有意見,在這些人當中,有的駕駛者認為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是在可

    以接受的範圍,有的駕駛者則是對於超速違規裁罰基準不予置評,甚至認為政府

    根本不會去檢討修正,故抱持多說無益之心態。屏除表示無意見的人來觀察,不

    論對於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的認知程度為何,皆有四成左右的駕駛者認為現行

    超速違規裁罰基準太高或偏高,相對地只有二成左右的駕駛者認為現行超速違規

    裁罰基準太低或偏低;且對於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非常了解的人當中,沒有一

  • 13

    個人認為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太低或偏低,可見認知的程度高會使看法呈現極

    端性。

    B、認知→行為 (五)測速照相機之認知與駕駛行為(是否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

    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

    表4-11 測速照相機之認知與駕駛行為(是否只有在設

    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 Q13:您是否同意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

    定行駛? 總和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知道 個數 27 115 23 106 57 328

    Q1內的 % 8.2% 35.1% 7.0% 32.3% 17.4% 100.0%

    不知道 個數 3 26 4 34 5 72

    Q1:您是否知道本

    市採用測

    速照相機

    取締超速

    行為? Q1內的 % 4.2% 36.1% 5.6% 47.2% 6.9% 100.0%

    個數 30 141 27 140 62 400總和

    Q1內的 % 7.5% 35.3% 6.8% 35.0% 15.5% 100.0%

    本研究者將電訪問卷中第 1 題:您是否知道本市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

    為?與第 13 題:您是否同意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

    駛?做一交叉分析表,發現不論是否知道本市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同意自己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的人有四成,而不同

    意自己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的人有近五成;再經

    詳細分析,不知道本市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的人當中,會隨時遵守速限

    規定行駛的人數高於知道本市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的當中,會隨時遵守

    速限規定行駛的人數。經此一分析可知,駕駛者對測速照相機有所認知,有的時

    候反而會影響遵守速限規定行駛的守法行為。 (六)隱藏式測速照相機之認知與駕駛行為(是否因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

    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

    表4-12 隱藏式測速照相機之認知與駕駛行為(是否因顧

    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 Q14:您是否同意因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 總和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個數 25 132 23 97 36 313知道

    Q4內的 % 8.0% 42.2% 7.3% 31.0% 11.5% 100.0%

    個數 2 38 3 31 13 87

    Q4:您是

    否知道警

    方採用隱

    藏式測速

    照相機取

    締超速行

    為?

    不知道

    Q4內的 % 2.3% 43.7% 3.4% 35.6% 14.9% 100.0%

    個數 27 170 26 128 49 400總和

    Q4內的 % 6.8% 42.5% 6.5% 32.0% 12.3% 100.0%

    本研究者將電訪問卷中第 4 題:您是否知道警方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取締

    超速行為?與第 14 題:您是否同意因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遵守速限規定

    行駛?做一交叉分析表,發現知道警方有時候會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

    行為的人當中,有五成會顧慮可能會有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

    駛,另有四成不會顧慮;相對地不知道警方有時候會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取締

    超速行為的人當中,有四成會顧慮可能會有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遵守速限規

  • 14

    定行駛,另有五成不會顧慮。由此可知,隱藏式測速照相機雖會提高駕駛者隨時

    遵守限規定的行為,但效果不大。

    (七)超速違規裁罰基準之認知與記下測速照相機設置地點之行為交叉分析

    表4-13 超速違規裁罰基準之認知與記下測速照相機設置地點之行為交叉分析 Q15:您是否同意會特別記住測速照相機的設置地點? 總和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非常了解 個數 11 7 1 3 6 28

    Q5內的 % 39.3% 25.0% 3.6% 10.7% 21.4% 100.0%

    了解 個數 22 68 2 39 17 148

    Q5內的 % 14.9% 45.9% 1.4% 26.4% 11.5% 100.0%

    不了解 個數 10 81 14 49 8 162

    Q5內的 % 6.2% 50.0% 8.6% 30.2% 4.9% 100.0%

    非常不了

    解 個數

    11 15 1 16 19 62

    Q5:您是

    否了解現

    行超速違

    規的裁罰

    基準為新

    台幣一千

    二百元至

    二千四百

    元?

    Q5內的 % 17.7% 24.2% 1.6% 25.8% 30.6% 100.0%

    個數 54 171 18 107 50 400總和

    Q5內的 % 13.5% 42.8% 4.5% 26.8% 12.5% 100.0%

    本研究者將電訪問卷中第5題:您是否了解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為新台幣

    一千二百元至二千四百元?:與第15題:您是否同意會特別記住測速照相機的設

    置地點?做一交叉分析表,發現(非常)了解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的人當中,有六成會特別記住測速照相機的設置地點,另有三成不會特別記住測速照相機的

    設置地點;而(非常)不了解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的人當中,會與不會特別記

    住測速照相機設置地點的人各佔近五成。顯示對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有所認知,

    很少(三成)不去關心測速照相機的設置地點。

    (八)超速違規裁罰基準之認知與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之行為交叉分析

    表4-14 超速違規裁罰基準之認知與

    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之行為交叉分析 Q16:您是否為了避免超速違規而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 總和

    是 否

    個數 13 15 28非常了解

    Q5內的 % 46.4% 53.6% 100.0%

    個數 52 96 148了解

    Q5內的 % 35.1% 64.9% 100.0%

    個數 50 112 162不了解

    Q5內的 % 30.9% 69.1% 100.0%

    個數 17 45 62

    Q5:您是

    否了解現

    行超速違

    規的裁罰

    基準為新

    台幣一千

    二百元至

    二千四百

    元?

    非常不了

    解 Q5內的 % 27.4% 72.6% 100.0%

    總和 個數 132 268 400

    Q5內的 % 33.0% 67.0% 100.0%

    本研究者將電訪問卷中第 5 題:您是否了解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為新台

    幣一千二百元至二千四百元?:與第 16 題:您是否為了避免超速違規而裝置測速

    系統感應器?做一交叉分析表,發現不論對於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的認知程度

  • 15

    為何,選擇不會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的人皆高於會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的人;且

    對於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非常)不了解的人當中,有高達七成不會裝置測速

    系統感應器,而對於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非常)了解的人當中,則有六成不

    會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

    C 態度→行為、 (九)測速照相機之看法與與駕駛行為(是否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

    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

    表4-15 測速照相機之看法與駕駛行為(是否只有在設

    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 Q13:您是否同意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

    定行駛? 總和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非常同意 個數 4 11 3 5 13 36

    Q6內的 % 11.1% 30.6% 8.3% 13.9% 36.1% 100.0%

    同意 個數 20 77 9 90 37 233

    Q6內的 % 8.6% 33.0% 3.9% 38.6% 15.9% 100.0%

    無意見 個數 1 12 8 15 1 37

    Q6內的 % 2.7% 32.4% 21.6% 40.5% 2.7% 100.0%

    不同意 個數 3 37 4 26 7 77

    Q6內的 % 3.9% 48.1% 5.2% 33.8% 9.1% 100.0%

    非常不同

    意 個數

    2 4 3 4 4 17

    Q6:您是

    否同意採

    用測速照

    相機取締

    超速行

    為?

    Q6內的 % 11.8% 23.5% 17.6% 23.5% 23.5% 100.0%

    個數 30 141 27 140 62 400總和

    Q6內的 % 7.5% 35.3% 6.8% 35.0% 15.0% 100.0%

    本研究者將電訪問卷中第 6 題:您是否同意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與第 13 題:您是否同意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做一交叉分析表,發現(非常)同意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的人當中,有

    五成會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而(非常)不同意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

    的人當中,有四成會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顯示認同採用測速照相機執法的駕

    駛者,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的可能性稍微高,但基本上差異不大,也就是說也

    有許多駕駛者雖然認同採用測速照相機執法,可是也只在有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

    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

  • 16

    (十)超速違規裁罰基準之看法與記下測速照相機設置地點之行為交叉分析

    表4-16 超速違規裁罰基準之看法與記下測速照相機設置地點之行為交叉分析 Q15:您是否同意會特別記住測速照相機的設置地點? 總和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太高 個數 17 53 5 27 14 116

    Q15內的 % 14.7% 45.7% 4.3% 23.3% 12.1% 100.0%

    偏高 個數 7 32 0 12 8 59

    Q15內的 % 11.9% 54.2% .0% 20.3% 13.6% 100.0%

    無意見 個數 27 77 13 59 26 202

    Q15內的 % 13.4% 38.1% 6.4% 29.2% 12.9% 100.0%

    偏低 個數 1 7 0 5 1 14

    Q15內的 % 7.1% 50.0% .0% 35.7% 7.1% 100.0%

    太低 個數 2 2 0 4 1 9

    Q7:您是

    否同意現

    行超速違

    規的裁罰

    基準是新

    台幣一千

    二百元至

    二千四百

    元為當?

    Q15內的 % 22.2% 22.2% .0% 44.4% 11.1% 100.0%

    總和 個數 54 171 18 107 50 400

    Q15內的 % 13.5% 42.8% 4.5% 26.8% 12.5% 100.0%

    本研究者將電訪問卷中第7題:您是否同意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是新台

    幣一千二百元至二千四百元為適當?與第15題:您是否同意會特別記住測速照相

    機的設置地點?做一交叉分析表,發現認為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太高或偏高的人當中,有六成會特別記住測速照相機的設置地點,只有有三成不會特別記住

    測速照相機的設置地點;認為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太低的人當中,有五成不

    會特別記住測速照相機的設置地點。顯示對於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之看法會影

    響駕駛者對測速照相機設置地點的記憶程度;一般來說,認為裁罰基準太高或偏

    高的人記憶程度高,而認為裁罰基準太低的人記憶程度也相對降低。

  • 17

    (十一)超速違規裁罰基準之看法與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之行為交叉分析

    表4-17 超速違規裁罰基準之看法與

    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之行為交叉分析 Q16:您是否為了避免超速違規而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 總和

    是 否

    個數 33 83 116太高

    Q7內的 % 28.4% 71.6% 100.0%

    個數 25 34 59偏高

    Q7內的 % 42.4% 57.6% 100.0%

    個數 68 134 202無意見

    Q7內的 % 33.7% 66.3% 100.0%

    個數 4 10 14偏低

    Q7內的 % 28.6% 71.4% 100.0%

    個數 2 7 9

    Q7:您是

    否同意現

    行超速違

    規的裁罰

    基準是新

    台幣一千

    二百元至

    二千四百

    元為當?

    太低

    Q7內的 % 22.2% 77.8% 100.0%

    個數 132 268 400總和

    Q7內的 % 33.0% 67.0% 100.0%

    本研究者將電訪問卷中第 7 題:您是否同意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是新台

    幣一千二百元至二千四百元為適當?與第 16 題:您是否為了避免超速違規而裝置

    測速系統感應器?做一交叉分析表,發現不論對於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的看法

    為何,選擇不會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的人皆高於會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的人,且

    認為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太低的人當中,更有高達八成的駕駛者不會裝置測速

    系統感應器。

    (十二)速限規定之看法與駕駛行為(是否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

    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

    表4-18 速限規定之看法與駕駛行為(是否只有在設

    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 Q13:您是否同意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

    定行駛? 總和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個數 1 2 0 2 0 5非常同意

    Q8內的 % 20.0% 40.0% .0% 40.0% .0% 100.0%

    個數 4 40 4 39 11 98同意

    Q8內的 % 4.1% 40.8% 4.1% 39.8% 11.2% 100.0%

    個數 12 48 11 33 17 121無意見

    Q8內的 % 9.9% 39.7% 9.1% 27.3% 14.0% 100.0%

    個數 10 61 11 45 29 156不同意

    Q8內的 % 6.4% 39.1% 7.1% 28.8% 18.6% 100.0%

    個數 3 6 1 5 5 20

    Q8:整體

    而言,您

    是否同意

    本市路段

    之速限規

    定為適

    當?

    非常不同

    意 Q8內的 % 15.0% 30.0% 5.0% 25.0% 25.0% 100.0%

    個數 30 141 27 140 62 400總和

    Q8內的 % 7.5% 35.3% 6.8% 35.0% 15.5% 100.0%

    本研究者將電訪問卷中第 8 題:整體而言,您是否同意本市路段之速限規定

    為適當?與第 13 題:您是否同意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

  • 18

    行駛?做一交叉分析表,發現認為本市路段之速限規定不適當的人當中,同意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的人數最多(但只佔三成),

    故整體而言,認為本市路段之速限規定不適當的人當中,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

    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與會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的駕駛者各佔近五成

    左右;顯示只有少部分的駕駛者,會因為不認同速限規定而產生只有在設置測速

    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的行為。

    (十三)速限規定之看法與駕駛行為(是否因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遵守

    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

    表4-19 速限規定之看法與駕駛行為(是否因顧慮隱藏

    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 Q14:您是否同意因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遵守速限規定

    行駛?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總和

    個數 1 1 0 2 1 5非常同意

    Q8內的 % 20.0% 20.0% .0% 40.0% 20.0% 100.0%

    個數 6 53 5 29 5 98同意

    Q8內的 % 6.1% 54.1% 5.1% 29.6% 5.1% 100.0%

    個數 9 47 12 38 15 121無意見

    Q8內的 % 7.4% 38.8% 9.9% 31.4% 12.4% 100.0%

    個數 8 54 8 64 22 156不同意

    Q8內的 % 5.1% 34.6% 5.1% 41.0% 14.1% 100.0%

    個數 3 5 1 5 6 20

    Q8:整體

    而言,您

    是否同意

    本市路段

    之速限規

    定為適

    當?

    非常不同

    意 Q8內的 % 15.0% 25.0% 5.0% 25.0% 30.0% 100.0%

    個數 27 170 26 128 49 400總和

    Q8內的 % 6.8% 42.5% 6.5% 32.0% 12.3% 100.0%

    本研究者將電訪問卷中第8題:整體而言,您是否同意本市路段之速限規定為

    適當?與第14題:您是否同意因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

    做一交叉分析表,發現認為本市路段之速限規定不適當的人當中,有超過五成不

    會顧慮可能會有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而認為本市路段之

    速限規定適當的人當中,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與否各佔五成左右。顯示不認同

    本市速限規定的駕駛者,不會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的程度相對較高。

  • 19

    (十四)隱藏式測速照相機之看法與駕駛行為(是否因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

    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

    表 4-20 隱藏式測速照相機之看法與駕駛行為(是否因顧

    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 Q14:您是否同意因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遵守速限規

    定行駛? 總和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個數 3 1 0 5 0 9非常同意

    Q11內的 % 33.3% 11.1% .0% 55.6% .0% 100.0%

    個數 5 35 4 20 3 67同意

    Q11內的 % 7.5% 52.2% 6.0% 29.9% 4.5% 100.0%

    個數 0 9 6 8 2 25無意見

    Q11內的 % .0% 36.0% 24.0% 32.0% 8.0% 100.0%

    個數 3 96 9 62 8 178不同意

    Q11內的 % 1.7% 53.9% 5.1% 34.8% 4.5% 100.0%

    個數 16 29 7 33 36 121

    Q11:您

    是否同意

    採用隱藏

    式測速照

    相機取締

    超速行

    為?

    非常不同

    意 Q11內的 % 13.2% 24.0% 5.8% 27.3% 29.8% 100.0%

    總和 個數 27 170 26 128 49 400

    Q11內的 % 6.8% 42.5% 6.5% 32.0% 12.3% 100.0%

    本研究者將電訪問卷中第 11 題:您是否同意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

    行為?與第 14 題:您是否同意因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

    做一交叉分析表,發現一個弔詭的現象,對於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的兩個極端

    看法(非常同意、非常不同意)的人當中,都是不會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的人

    佔的多;而選擇同意及不同意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的人當中,都是會顧慮隱藏

    式測速照相機的人佔的多。可見對於隱藏式測速照相機的看法和顧慮隱藏式測速

    照相機的程度無一定的關係。

  • 20

    (十五)全面取消測速照相機設置之看法與駕駛行為(是否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

    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

    表 4-21 全面取消測速照相機設置之看法與駕駛行為(是否只

    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交叉分析 Q13:您是否同意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

    定行駛? 總和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個數 8 5 4 6 6 29非常同意

    Q12內的 % 27.6% 17.2% 13.8% 20.7% 20.7% 100.0%

    個數 5 47 2 23 6 83同意

    Q12內的 % 6.0% 56.6% 2.4% 27.7% 7.2% 100.0%

    個數 5 10 11 16 4 46無意見

    Q12內的 % 10.9% 21.7% 23.9% 34.8% 8.7% 100.0%

    個數 6 63 8 85 19 181不同意

    Q12內的 % 3.3% 34.8% 4.4% 47.0% 10.5% 100.0%

    個數 6 16 2 10 27 61

    Q12:您

    是否同意

    全面取消

    測速照相

    機之置?

    非常不同

    意 Q12內的 % 9.8% 26.2% 3.3% 16.4% 44.3% 100.0%

    個數 30 141 27 140 62 400總和

    Q12內的 % 7.5% 35.3% 6.8% 35.0% 15.5% 100.0%

    本研究者將電訪問卷中第 12 題:您是否同意全面取消測速照相機之設置?與

    第 13 題:您是否同意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做一交叉分析表,發現(非常)同意全面取消測速照相機設置的人當中,多數(超過

    一半)的人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而(非常)不

    同意全面取消測速照相機設置的人當中,則是多數(超過一半)的人會隨時遵守

    速限規定行駛。顯示不支持測速照相機設置的人,多半也只在有設置測速照相機

    之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即抱持一種應付的心態。

    伍、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發現 (一)超過八成的駕駛者知道本市採用(定桿式)測速照相機來取締超速行為,

    他們大多是在道路上看見而得知;而對於隱藏式測速照相機也有近八成的駕駛者

    有所認知。超過一半的駕駛者對於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不甚了解。一般來說,駕

    駛者僅關注取締超速的方式,而較少去關心測速的方式。

    (二)大多數的的駕駛者同意採用(定桿式)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但對於

    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則多持反對立場。駕駛者普遍認為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偏

    高及速限規定的不適當,且不認為採用測速照相機執法能夠有效減低交通事故的

    發生;即便如此,多數駕駛者還是肯定採用測速照相機執法能減少超速行為的效

    果,故認為其有設置之必要性。

    (三)近一半的駕駛者只有在有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

    五成的駕駛者行車時不會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可見隱藏式測速照相機的嚇阻

    效果有限。多數的駕駛者會記下測速照相機的設置地點,有的則利用測速照相機

    上游的警告標誌來提醒自己,故六、七成的駕駛者認為沒有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

    的必要性。

  • 21

    (四)由於問卷設計上的限制,「認知」層面在個人基本的五個變項中,所能呈

    現的差異情形較少,「態度」層面則是在年齡及駕車年資的個人基本變項中沒有

    顯示差異性,而「行為」層面在每個個人基本變項中都有差異性存在。進一步分

    析整理如下:

    1、女性駕駛者較男性駕駛者同意採用測速照相機執法能有效減少超速行為及交

    通事故的發生。 2、男性駕駛者較女性駕駛者不同意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及全面

    取消測速照相機之設置。

    3、女性駕駛者較男性駕駛者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的程度較高。 4、女性駕駛者較男性駕駛者會特別記住測速照相機的設置地點。

    5、21~30的駕駛者較41~50及51~60的駕駛者不會特別記住測速照相機的設置地點。 6、駕車年資2年~5年的駕駛者較6年~15年及15年以上的駕駛者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的程度較高。

    (五)不論對測速照相機的認知如何,駕駛者大致上都支持採用測速照相機這個

    方式來取締超速行為。一般來說,對測速照相機有所認知的駕駛者,不滿意本市

    速限規定的程度較高。研究發現不論是否知道警方會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取締

    超速行為,皆有七、八成的人不同意此作法,顯示出駕駛者對於隱藏式測速照相

    機的高度反對態度。不論對於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的認知程度為何,皆有四成

    左右的駕駛者認為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太高或偏高,且對於現行超速違規裁罰

    基準非常了解的人當中,沒有一個人認為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太低或偏低,可

    見認知的程度高會使看法呈現極端性。

    (六)研究發現駕駛者對測速照相機有所認知,有的時候反而會影響遵守速限規

    定行駛的守法行為;對隱藏式測速照相機有所認知,雖會提高駕駛者隨時遵守速

    限規定的行為,但效果不大;對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有所認知,很少(三成)不

    去關心測速照相機的設置地點;不論對於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的認知程度為

    何,選擇不會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的人皆高於會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的人。 (七)研究發現許多駕駛者雖然認同採用(定桿式)測速照相機執法,可是也

    只在有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一般來說,認為裁罰基

    準太高或偏高的人對於測速照相機設置地點的記憶程度高,而認為裁罰基準太

    低的人記憶程度也相對降低;不論對於現行超速違規裁罰基準的看法為何,選

    擇不會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的人皆高於會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的人;只有少部

    分的駕駛者,會因為不認同速限規定而產生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

    遵守速限規定的行為。

    (八)研究發現不認同本市速限規定的駕駛者,不會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的

    程度相對較高;隱藏式測速照相機的看法和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的程度無

    一定的關係;不支持測速照相機設置的人,多半也只在有設置測速照相機之

    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即抱持一種應付的心態。 二、建議 (一)取消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用路人指出警察是行使公權力的單

    位應光明正大的執法,且測速照相機應配合上游的警告標誌,才能讓人民信

    服;有的用路人認為他們在駕駛時突然發現隱藏式測速照相機會緊急減速,

    反而有危險性的問題。再者,研究發現對於隱藏式測速照相機有所認知,雖

    會提高駕駛者隨時遵守速限規定的行為,但效果不大,就算同意採用隱藏式

  • 22

    測速照相機執法的用路人也不見得會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遵守速限

    規定行駛,由此可見隱藏式測速照相機之嚇阻作用有限。

    (二)調降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並加強宣導。因研究發現不論對於現行超速

    違規裁罰基準的認知程度為何,皆有四成左右的駕駛者認為現行超速違規裁

    罰基準太高或偏高,尤其正值不景氣的年代,用路人認為只要有達到處罰目

    的即可,裁罰金額不用如此高。再調降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後,政府應

    加強宣導,以提高人民對於裁罰基準的了解與認知程度,進而使駕駛者去關

    心測速照相機的設置地點,再配合安全教育,以增加遵守速限規定行駛的行

    為。 (三)重新檢討本市速限規定。大多數駕駛者不認同本市速限之規定,他們紛紛

    指出本市多處道路速限規定太低不合理,例如高架橋的車流量少,速限不宜

    太低。研究者建議政府可對特定道路做不同時段的車流量統計,在非上、下

    班的尖峰時刻及車流量少的時段,可放寬速限之規定,如此執法才具有彈性。

    另外,全盤檢討及規劃本市速限之規定,因為不少民眾都有反應在同一條道

    路上速限規定不一致,駕駛者不能應變,甚至造成行車安全問題,應改進。 (四)加強安全教育的宣導。駕駛者普遍不認同採用測速照相機執法能夠有效減

    低交通事故的發生,也就是說不認同其執法效果,故政府應該提出可信、明

    確的數據資料,向社會大眾證實採用測速照相機執法確實能夠有效減少超速

    行為及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進而再加強宣導安全教育,使駕駛者是因為認

    知到超速行駛的危險性,而隨時遵守速限規定,並不是只在有設置測速照相

    機之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此外,在進行安全教育宣導及執法時,應

    特別注重「男性」及「駕車年資6年以上」的用路人,如此才可增加執法效率。 (五)駕駛人之政策建議:

    1、檢討本市測速照相機設置地點之適切性。『新竹市的測速照相機數量很多』這

    是外縣市市民在新竹市的觀感,而新竹市民似乎也有同感,故政府應對目前所有

    的測速照相機設置地點進行考核,不必要的地點可廢除測速照相機之設置,例如

    東大路一上高架橋就有設置測速照相機實在不合理,因為上橋會有衝力,速度當

    然也比較快,建議測速照相機不要設置在一上橋的位置。 2、超速違規裁罰金額依超速違規次數遞增。除上述建議應該調降現行超速違規裁罰金額外,在調整過後,政府有關當局可以設計一套新制度,使超速違規的裁

    罰金額因超速違規次數增加而提高。 3、解決測速照相機適法性問題。定期檢驗測速照相機系統,並將檢驗合格的資訊公開,如果可以附在罰單上一併寄給被取締者,就可解決民眾質疑測速照相機

    的適法性問題。

  • 23

    參考文獻

    一、網路資料 內政部警政署,http://www.npa.gov.tw/。 交通部,www.motc.gov.tw/。

    二、中文部份

    (一)學位論文

    吳志鵬、詹志偉、康健煜、鄭紹興、劉俊麟,2002,《機車退出騎樓、人行道

    政策滿意度研究-以世新大學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三甲學生。

    陳弘霖,2004,《測速顯示器之減速成效評估》,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

    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二)專書

    吳定,2003,《公共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鍾沂,1991,《公共事務的設計與執行》,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周文欽,2002,《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

    限公司。

    周文欽、高勳芳、王俊明,1996,《研究方法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至誠、葉立程,2001,《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榮泰生,2006,《SPSS 與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饒見維,1994,《知識場論-認知、思考與教育的統合理論》,台北:五南

    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三)譯著

    李美華等譯(Earl Babbie 原著),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第九版),

    台北:時英出版社。

    吳玲玲譯(SOLSO 原著),1998,《認知心理學》,台北:華泰書局。

    黃希庭等譯(Robert L. Solso 原著),1992,《認知心理學》,台北:五南圖

    書出版有限公司。

    (四)期刊

    施俊堯,2004,<警察雷射測速證據(上)>,日新,第三期。

    施俊堯,2005,<警察雷射測速證據(下)>,日新,第四期。

    三、英文部份

    (一)books

    Assael, Henry.1998.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Action. 6th ed. Cincinnati. USA.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Ashcraft, Mark. 2002. Cognition.. 3rd. ..Person Education.

    Fred N. Kerlinger.1986. 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search.. 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Guilford, J.P.and R.Hoepfner . 1971. The Analysis of Intelligence. New York:McGraw-

    Hill.

    Robbins, S. P.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Concepts, Controversies., Applications 7th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

  • 24

    附件一:電訪問卷 認知問題

    1.您是否知道本市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

    □知道 □不知道(答"知道"者請從第 2 題依序作答,答"不知道"者請從第

    3 題依序作答)

    2.您如何得知?

    □自己曾經被取締 □親戚朋友曾經被取締 □媒體報導 □其他______

    3.您是否知道全台感應線圈式測速器因無國家檢測標準已停止使用?

    □知道 □不知道

    4.您是否知道警方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

    □知道 □不知道

    5.您是否了解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為新台幣一千二百元至二千四百元?

    □非常了解 □了解 □不了解 □非常不了解

    態度問題

    6.您是否同意採用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7.您是否同意現行超速違規的裁罰基準是新台幣一千二百元至二千四百元

    為適當?

    □太高 □偏高 □無意見 □偏低 □太低

    8.整體而言,您是否同意本市路段之速限規定為適當?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9.您是否同意採用測速照相機執法能有效減少超速行為?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0.您是否同意採用測速照相機執法能有效減低交通事故的發生?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1.您是否同意採用隱藏式測速照相機取締超速行為?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2.您是否同意全面取消測速照相機之設置?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行為問題

    13.您是否同意只有在設置測速照相機的路段才會遵守速限規定行駛?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4.您是否同意因顧慮隱藏式測速照相機而隨時遵守速限規定行駛?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5.您是否同意會特別記住測速照相機的設置地點?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6.您是否為了避免超速違規而裝置測速系統感應器?

    □是 □否

    個人資料

    1.性別(訪員自行填寫)

    □1.男 □2.女

    2.請問您的年齡?

    □20(含)以下 □21~30 □31~40 □41~50 □51~60 □60 以上 □拒答

    3.請問您的教育程度?

  • 25

    □國小及以下 □國中 □高中、高職 □大學、大專 □研究所及以上 □拒答

    4.請問您的經濟狀況(月收入)?

    □20000 以下 □20001~30000 □30001~50000 □50001~100000 □100000 以上 □

    拒答

    5.請問您的駕車年資?

    □2 年以下 □2 年~5 年 □6 年~15 年 □15 年以上 □拒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