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 广告 4 2017 8 6 日 星期日 主 编 佘小玉 组 版 李玉梅 总校对 王莉萍 本报地址:绵阳市经开区群文路 邮编:621000 广告许可证:001 广告部: 0816 2263777 2264777 发行部:2264919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订阅处:全国各地邮局() 印刷:绵阳市欣文印务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 任小军 郑植 联系电话: 15984671267 新书速递 新书速递 作者: 许化利 出版: 广东教育出版社 内容: “人之初,性本 善”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 根,而善更是中国传统文化 推崇的核心内容,《善的教 育:日行一善的108种方 式》详细阐述了善的重要性 以及应该如何日行一善。行 善犹如在银行存款,积善之 家有余庆。但是当今社会却 是感到人心越来越“冷 漠”,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 解决了从“穷”到“富”的问 题,现在需要解决的是从 “富”到“贵”的问题。仔细 品味这本书,将会让自己成 为品行的贵人。 日行一善,让生活更 加纯净,让自己更加幸福。 作者许化利近期在广东省 内各小学开展“日行一善” 德育实践活动,学生们组 成志愿者服务队,联手学 生家长、街道和居委会成 员共同开展亲子读书漂 流,就如何落实日行一善 献言献策。 《善的教育》 作者: 郑渊洁 出版: 浙江少年儿童出 版社 内容: 该书每个故事都 在颠覆大家对十二生肖动 物的传统认知,挑战孩子们 的想象力极限。动物们“八 仙过海,各显神通”:鼠王 “掌握了”控制时间的诀 窍;牛王脱掉了一身的牛 皮癣;虎王离开森林,来到 动物园“指点江山”;兔王 卖掉了自己的大耳朵;龙 王用计惩戒了妄图盗卖古 董的坏蛋;蛇王摇身一变 成为了人,来到人间淘金; 马王不费一兵一卒就能直 取他国领土……不过,他 们这么做的结果到底如何? 该套经典精选了郑渊洁作 品中关于十二生肖动物的 作品,共 12 册,也收录了郑 渊洁与父亲郑洪升在央视 “朗读者”节目中深情共读 的作品《父与子》。 《郑渊洁十二生肖童话》 微缩五十年时代变迁 微缩五十年时代变迁格非最新长篇小说 格非最新长篇小说 望春风 望春风 出版 出版 无可破解的乡愁密码 无可破解的乡愁密码 日前,“茅奖”作家格非年 度重头小说《望春风》在北京首 发。该书是继贾平凹《极花》之 后,“先锋五虎”之一的格非再 次用最新长篇关注农村话题, 是集其 30 年文学创作精华的成 熟之作。作品具有微缩中国乡 村当代史的意义,在创作过程 中备受文坛、媒体和读者关注。 近年来,巨变的乡村成为 文坛名家关注的焦点,如刘亮 程的《一个人的村庄》、韩少功 的《山南水北》等。格非谈及创 作动机:“当我回到老家的时 候,发现老家是一片瓦砾,坐在 家门口的废墟上,我就出现了 一种恐惧。假如我不来写这个, 我相信我们村庄里面也不会有 人来写。那么,所有的这些人和 事都将湮灭。” 格非老家在江苏省的丹徒,靠近长江 南岸,离镇江市大概二十多公里。格非说 原来要去趟镇江都非常不容易,是个典型 的村庄。后来老家说拆就拆了,但是到 2004 年的时候,格非弟弟带他去看了一 下,整个地方都变了,感觉有点陌生,所以 当时格非非常伤感:那么多人到哪儿去 了?格非说:“那个时候埋下一个种子,以 后有机会要写写消失的村庄。” 他说: “我在写《望春风》前几年,又有一 次机会回一趟老家,我的母亲提出,她已经 在城里住了几年,问我能不能把她带回去看 一下,我拗不过她,也带她回去,但是没想到 那个地方拆了几年以后都荒了,芦苇都长得 很高,还有小动物,野兔等等,我当时特别感 慨,我跟很多记者聊到这本书的时候都说 过,我不是蓄谋已久要写这个东西,而是不 写不行,不写的话没法对我的母亲、乡村的 人做一个交代。”格非说: “对于每一个中国 人来说,乡村是不可回避的精神源泉。”谈及 乡村文化裂变,格非说: “要从两个方面看, 一个是中国传统的礼仪纲常,一直到我小时 候,宗法制的东西都在;第二个是社会主义 产生的新风尚,我认为这两个方面都在衰落 了。我写这个村庄的历史,这两个东西都要 描绘,我希望我的作品就像一个时光机器, 重新回到那个场景,虽然很短暂。这个就是 文学的作用,文学可以让他们回来。” 不可回避的精神源泉 不可回避的精神源泉 近三十年来,格非既是文体优美、目 光如炬的作家,又是友善幽默的老师、严 谨睿智的学者。他既将西方先锋文学叙事 的巨大能量和无限可能带入作品,也传承 了《红楼梦》等中国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 《望春风》的故事发生在儒里赵村,江 南一座简朴而风景如画的乡村,号称祖先 是世代簪缨的高门望族。在这里,似乎天 大的秘密都能守得住。赵伯瑜从小没见过 母亲,与算命先生的父亲相依为命。上世 纪六十年代末的一个冬夜,他彻底成为孤 儿,未曾谋面的母亲却突然传来音讯。 小说以乡村里各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 居民的故事为切入点,刻写村庄由简朴内 敛逐渐衍变的复杂过程,通过个人命运、家 庭和村庄的遭际变化,描写江南乡村半个 多世纪的历史,并展现它可能的未来。《望 春风》让我们获得了一个重新审视现代乡 村伦理和历史变革的机会。格非在这部作 品中作了两方面的尝试,其一是将有性格 的人物增加到 15 个以上,其二是希望将司 马迁“本纪”和“列传”的结构方法做些“改 造”,用较短篇幅来讲一个较长的故事。 评论家王继军认为:相对于“江南三 部曲”,《望春风》的语言更加朴实,更加写 实,而从主体上讲又深具象征意义,于“壮 阔历程”的颓败中为读者打开一个小小的 山口,看过去, “仿佛若有光”。 重新审视现代乡村伦理 格非说,《望春风》的人物是虚构的。 但对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环境,格非预先 做过大量调查和走访,也使用了很多家 乡的真实地名。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在 家乡彻底消失之后,才开始追溯它的源 头,并描述自己对它的记忆。 相对于“江南三部曲”, 2015 年底完 稿的《望春风》更接地气,更加沉稳,在对 历史的沉思中,用宏阔又精致的结构,以 及极为老辣纯熟的文字,对半个世纪以来 的江南作了告别。这里有余韵悠长、值得 咀嚼的历史片段,有置于时代长河背景的 “桃花源”气象,也有如“清明上河图”般娓 娓道来的手卷写法。普通人的高贵品质得 以彰显,日常生活瞬间凝为永恒。 格非就新作表示:“在《江南三部曲》 最后一部《春尽江南》的结尾,当庞家玉 孤独地死去的时候,我觉得写得过于悲 观了。我当时就在想,她和端午还有没有 更好一点的命运?如果有,那会是什么样 的命运?所以在《望春风》中,我给他们安 排了稍好一点的结局。另外,《望春风》的 整体基调也比三部曲更多一些暖色,对 中国乡村的人情也更多地留意。”阅读 《望春风》,让我们在感受久违的汉语之 美的同时,更感受到不为世俗所左右的 求索,感受到一个时代最沉重的呼吸,以 及一种真正可能的希望。 (吴波) 江南的裂变与告别 《望春风》 格非 著 译林出版社

微缩五十年时代变迁,格非最新长篇小说《望春风》出版 无可 ...epaper.myrb.net/page/1/2017-08/06/04/2017080604_pdf.pdf · 2017. 8. 5. · 育:日行一善的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微缩五十年时代变迁,格非最新长篇小说《望春风》出版 无可 ...epaper.myrb.net/page/1/2017-08/06/04/2017080604_pdf.pdf · 2017. 8. 5. · 育:日行一善的

阅读·广告 4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主 编 佘小玉 组 版 李玉梅 总校对 王莉萍

本报地址:绵阳市经开区群文路 邮编:621000 广告许可证:001号 广告部:(0816)2263777 2264777 发行部:2264919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订阅处:全国各地邮局(所) 印刷:绵阳市欣文印务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 任小军 郑植 联系电话:15984671267

新书速递新书速递

作者:许化利出版:广东教育出版社内容:“ 人 之 初 ,性 本

善”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而善更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核心内容,《善的教育 :日 行 一 善 的 108 种 方式》详细阐述了善的重要性

以及应该如何日行一善。行善犹如在银行存款,积善之家有余庆。但是当今社会却是 感 到 人 心 越 来 越“ 冷漠”,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解决了从“穷”到“富”的问题,现在需要解决的是从

“富”到“贵”的问题。仔细品味这本书,将会让自己成为品行的贵人。

日 行 一 善 ,让 生 活 更加纯净,让自己更加幸福。作者许化利近期在广东省内各小学开展“日行一善”德育实践活动,学生们组成志愿者服务队,联手学生家长、街道和居委会成员 共 同 开 展 亲 子 读 书 漂流,就如何落实日行一善献言献策。

《善的教育》

作者:郑渊洁出版:浙江少年儿童出

版社内容:该书每个故事都

在颠覆大家对十二生肖动物的传统认知,挑战孩子们的想象力极限。动物们“八

仙过海,各显神通”:鼠王“ 掌 握 了 ”控 制 时 间 的 诀窍;牛王脱掉了一身的牛皮癣;虎王离开森林,来到动物园“指点江山”;兔王卖掉了自己的大耳朵;龙王用计惩戒了妄图盗卖古董的坏蛋;蛇王摇身一变成为了人,来到人间淘金;马王不费一兵一卒就能直取他国领土……不过,他们这么做的结果到底如何?该套经典精选了郑渊洁作品中关于十二生肖动物的作品,共 12 册,也收录了郑渊洁与父亲郑洪升在央视

“朗读者”节目中深情共读的作品《父与子》。

《郑渊洁十二生肖童话》

微缩五十年时代变迁微缩五十年时代变迁,,格非最新长篇小说格非最新长篇小说《《望春风望春风》》出版出版

无可破解的乡愁密码无可破解的乡愁密码

日前,“茅奖”作家格非年度重头小说《望春风》在北京首发。该书是继贾平凹《极花》之后,“先锋五虎”之一的格非再次用最新长篇关注农村话题,是集其30年文学创作精华的成熟之作。作品具有微缩中国乡村当代史的意义,在创作过程中备受文坛、媒体和读者关注。

近年来,巨变的乡村成为文坛名家关注的焦点,如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韩少功的《山南水北》等。格非谈及创作动机:“当我回到老家的时候,发现老家是一片瓦砾,坐在家门口的废墟上,我就出现了一种恐惧。假如我不来写这个,我相信我们村庄里面也不会有人来写。那么,所有的这些人和事都将湮灭。”

格非老家在江苏省的丹徒,靠近长江南岸,离镇江市大概二十多公里。格非说原来要去趟镇江都非常不容易,是个典型的村庄。后来老家说拆就拆了,但是到2004 年的时候,格非弟弟带他去看了一下,整个地方都变了,感觉有点陌生,所以当时格非非常伤感:那么多人到哪儿去了?格非说:“那个时候埋下一个种子,以后有机会要写写消失的村庄。”

他说:“我在写《望春风》前几年,又有一次机会回一趟老家,我的母亲提出,她已经在城里住了几年,问我能不能把她带回去看一下,我拗不过她,也带她回去,但是没想到那个地方拆了几年以后都荒了,芦苇都长得

很高,还有小动物,野兔等等,我当时特别感慨,我跟很多记者聊到这本书的时候都说过,我不是蓄谋已久要写这个东西,而是不写不行,不写的话没法对我的母亲、乡村的人做一个交代。”格非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乡村是不可回避的精神源泉。”谈及乡村文化裂变,格非说:“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中国传统的礼仪纲常,一直到我小时候,宗法制的东西都在;第二个是社会主义产生的新风尚,我认为这两个方面都在衰落了。我写这个村庄的历史,这两个东西都要描绘,我希望我的作品就像一个时光机器,重新回到那个场景,虽然很短暂。这个就是文学的作用,文学可以让他们回来。”

不可回避的精神源泉不可回避的精神源泉

近三十年来,格非既是文体优美、目光如炬的作家,又是友善幽默的老师、严谨睿智的学者。他既将西方先锋文学叙事的巨大能量和无限可能带入作品,也传承了《红楼梦》等中国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

《望春风》的故事发生在儒里赵村,江南一座简朴而风景如画的乡村,号称祖先是世代簪缨的高门望族。在这里,似乎天大的秘密都能守得住。赵伯瑜从小没见过母亲,与算命先生的父亲相依为命。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个冬夜,他彻底成为孤儿,未曾谋面的母亲却突然传来音讯。

小说以乡村里各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居民的故事为切入点,刻写村庄由简朴内

敛逐渐衍变的复杂过程,通过个人命运、家庭和村庄的遭际变化,描写江南乡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并展现它可能的未来。《望春风》让我们获得了一个重新审视现代乡村伦理和历史变革的机会。格非在这部作品中作了两方面的尝试,其一是将有性格的人物增加到15个以上,其二是希望将司马迁“本纪”和“列传”的结构方法做些“改造”,用较短篇幅来讲一个较长的故事。

评论家王继军认为:相对于“江南三部曲”,《望春风》的语言更加朴实,更加写实,而从主体上讲又深具象征意义,于“壮阔历程”的颓败中为读者打开一个小小的山口,看过去,“仿佛若有光”。

重新审视现代乡村伦理

格非说,《望春风》的人物是虚构的。但对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环境,格非预先做过大量调查和走访,也使用了很多家乡的真实地名。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在家乡彻底消失之后,才开始追溯它的源头,并描述自己对它的记忆。

相对于“江南三部曲”,2015 年底完稿的《望春风》更接地气,更加沉稳,在对历史的沉思中,用宏阔又精致的结构,以及极为老辣纯熟的文字,对半个世纪以来的江南作了告别。这里有余韵悠长、值得咀嚼的历史片段,有置于时代长河背景的

“桃花源”气象,也有如“清明上河图”般娓娓道来的手卷写法。普通人的高贵品质得以彰显,日常生活瞬间凝为永恒。

格非就新作表示:“在《江南三部曲》最后一部《春尽江南》的结尾,当庞家玉孤独地死去的时候,我觉得写得过于悲观了。我当时就在想,她和端午还有没有更好一点的命运?如果有,那会是什么样的命运?所以在《望春风》中,我给他们安排了稍好一点的结局。另外,《望春风》的整体基调也比三部曲更多一些暖色,对中国乡村的人情也更多地留意。”阅读

《望春风》,让我们在感受久违的汉语之美的同时,更感受到不为世俗所左右的求索,感受到一个时代最沉重的呼吸,以及一种真正可能的希望。 (吴波)

江南的裂变与告别

《望春风》格非 著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