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费200多万元寻人 采访325个战俘家庭“幕后推手”方励A12 文化客 2019年1月21日 星期一 编辑/张雅娟 王岗 美编/王慧 责校/熊伟 下载北京头条 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纪录《里斯本丸沉没》 勘景发现 自费寻人独家定位“里斯本丸” 2013 年,方励与韩寒合作《后会无 期》时,到舟山的东极岛勘景,当地人告诉 他,这片海域曾经在二战时沉了一艘大 船,船上全是英军。方励乍一听有点不 信,但是之后,又有人说起了这件事。作 为战争迷的方励立刻开始在网上搜寻这 段历史,发现“里斯本丸”确有其事。 1941 年,日本攻占香港,英军鏖战数 月后在圣诞节投降,沦为战俘。1942年9 月,有 1800 多名英军战俘被日军送上“里 斯本丸”号商船,从香港前往日本,但在途 中被美军的鱼雷击中。日军撤走的同时, 把战俘用木条和帆布封死在船舱底部。 “里斯本丸”的沉没过程经历了25个小 时,有一部分英军战俘在最后一刻奋力逃 脱,中国舟山的渔民们也赶来奋力救起了 384 人,但有部分战俘未能逃出船舱,也 有一部分战俘在水中遭到了日军扫射而 身亡。最终,有 828 名英军“埋骨”于此。 东极岛之行让方励的脑海里始终萦绕 着“里斯本丸”的故事。2016 年,方励动用 了自己旗下科技公司的技术,独家定位了 这艘沉船的位置,十几天就完成了清晰的 3D成像。2017年,他率领团队再次出海, 确认了沉船是一艘钢铁船。这些证据都指 向了“里斯本丸”的真实存在。而方励也由 这个真相而睡不踏实了, “里斯本丸上的英 国人相当于驻守香港的英军的15%,英军 主力都在船上,而且大量是年轻人,跟我的 儿女一样的年纪,80%的牺牲者都没有后 代,他们难道就这样被世间遗忘了吗?” 2018 年,方励自费 200 多万元,在英 国三大报纸《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和 《卫报》上登“寻人启事”,寻找 1942 年“里 斯本丸”沉船事件中的英军战俘和他们的 后 人 。 这 部 名 为《The 828 Unforgot- ten》的纪录片也引起了英国人的关注,目 前已经有 325 个战俘家庭与摄制组取得 了联系。去年一整年,方励都在花大量的 时间和精力亲自采访这些家庭, “目前,纪 录片的采访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内容已 经足够了。但我们有一个承诺,凡是联系 我们的家庭,我们都会进行采访;所有人 的名字和影像都会出来。所以,采访工作 还在继续之中。”方励说。 “里斯本丸”事件的当事人目前只剩 下三位。一开始,方励找到了“里斯本丸” 上 99 岁的幸存者 Dennis Morley 和曾经 参加营救的 94 岁中国渔民林阿根。而之 后,又幸运地联系上了惨案的另一位亲历 者 William Benningfield,他住在加拿 大魁北克北部山区的小镇。 拍摄过程 “每天虐心” 如同亲身经历海难 方励说: “每天都在虐心,如同经历了 一场完整的战争,每天听到的都是悲欢离 合、命运的起伏和历史的厚重,如同我经 历了二战、经历了香港陷落、经历了一场 海难……而那些后人们所经历的痛苦更 是几倍于我。” 他对北青报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 “一 位老奶奶已经80多岁了,我们采访她的时 候,她的怀里抱着一个洋娃娃,那是她的父 亲在1941年被俘之前,从香港给他寄去的 日本洋娃娃,至今保存完好。我们同时看 到了一张照片,那是她5岁时抱着这个洋娃 娃拍的。而今天,在我们的镜头中,她已经 是80多岁的沧桑老人了,却依然怀抱着洋 娃娃思念和等待她的父亲……” “还有一位主炮手的小儿子接受采访 前刚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方励介绍, “在 跟我们讲述了父亲遇难的故事后,因为伤 口出血又去了医院。对于他们来说,亲人 的逝世是生命中根本无法愈合的巨创。” “里斯本丸”的英军战俘家庭对于逝 者纪念的方式是不过圣诞节,因为1941 年的圣诞节是香港英军的投降日,那是一 个魔咒般的起始—他们即将登上“里斯 本丸”这艘死亡之船。 未来设想 提供方案 沉船地或建纪念馆 英国媒体也关注到了方励和他的纪 录片,BBC 很好奇方励的动机,为此采访 了他,方励的回答是:“我没有动机,你们 死在中国的同胞被忘记了。我在英国街 头采访的时候,根本没有人知道‘里斯本 丸’这件事。但我不能释怀,那些年轻的 生命从此葬身海底,而且是在我们的家门 口,如果不做一些事情,我寝食难安。” 骸骨会打捞出来吗?方励说: “在采访 过程中,遇难者的家庭特别期望他们的亲 人能回家。但英国军队又有‘战争坟墓’的 传统,当这些战俘战死沙场的时候,死去的 地方就是他们的坟墓。这是两方的分歧之 处。我也提出了一个观点,战俘们死去时 是在监狱里,被囚禁在底舱,这并不应该是 他们安息的地方。所以,我们进行了一个 工程技术的设想,那就是在沉船区域做一 个海底围堰,在围堰之上做一个战争纪念 馆。我甚至已经做出了 3D 视觉仿真设计, 这个方案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但推动这 个方案实施的难度很大。目前来说,这部 纪录片就是最好的纪念碑。” 据了解,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将在 2020 年推出,与此同时,方励也已经在进 行这个题材的剧情片创作,“算是采访过 程中有感而发的吧,趁着情绪还在,我用 5 天5夜写完了2万多字的故事大纲,我记 得很清楚,我是在 1 月 9 日凌晨 4 点 41 分 停笔的。其中的细节和过程,我怕自己淡 忘了,所以就先写出剧本来。” 创作初衷 “要做电影 就做可传承的电影” 方励在今年 4 月份还将前往舟山海域 的沉船区域进行勘测, “这里水下能见度极 低,只有十几公分,涡流巨大,而且一个月只 有三天的平潮窗口期,我们之前一直没能成 功拍下舷号,再去就是为了把舷号拍下来。” 方励表示,在纪录片中,不仅有幸存 者、战俘家庭、救援者的真切讲述,还会 使用“情景还原”这样的手段呈现当时的 环境状态。“特别是海难部分,我们会还 原里斯本丸在漂流25个小时后,沉没全 过程,也会有特效和动画来辅助一些知 识和信息量,目前的成本在几千万,希望 不要过亿。” 一直以来,方励投资电影都给人以一 掷千金、不计后果的感觉。方励笑说自己 从来不会为商业做电影, “只要值得分享给 观众的,不管赔还是赚,我都会做,因为电 影首先是一种大众艺术。” 而方励也有一套独特的“价值观”, 这个价值观支撑着他40年来每天只睡 4个小时,手底下有诸多科技公司和一 家电影公司,白天设计智能机器人,晚 上谈创作、写剧本,偶尔还去客串个电 影角色。 在方励看来,生命才是最宝贵的财 富,“人的生命如此短暂,宇宙150亿年的 浩瀚历史中,我才拥有了不到100年的时 光,我们理工科的喜欢算概率,这么算起 来,成为人的可能性都绝无仅有。我要做 电影,就做可以传承的电影。”方励说, “因 为电影比我们活得长,做电影也是最幸福 的事情。” 文/本报记者 肖扬 统筹/满羿 供图/方励 没的“里斯本丸”已经在 浙江舟山群岛的海底躺 了76年。淤积的泥沙、 湍急的涡流和时间的消逝,掩盖 住了 1800 多名英军在这艘船上 所经历的屠杀、恐惧与惨痛。如 今,终于有人开始抚触这段被遗 忘的记忆创伤—正在拍摄的纪 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把发生在中 国人“家门口”的这段惊险的历 史,进行抢救式地“打捞”,让水下 的英国人骸骨得以“回到家乡”。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的“幕 后推手”是著名电影人方励,他曾 出品了《后会无期》《观音山》《苹 果》,更是为了增加吴天明导演遗 作《百鸟朝凤》的排片而“惊天一 跪”的那个人。1 月 18 日傍晚,方 励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餐具袋上作画外卖搭送“二次元” 如同 “亲历”海难 近日,一位外卖小哥因在外卖餐具袋 上绘画漫画人物而走红。北京青年报记 者了解到,这位外卖小哥姓区,从广州美 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水彩专业毕业后,热爱 美食的他想赚钱养活自己做喜欢的事情, 就在广州大学城附近和朋友合开了一家 饭馆。他既是这家饭馆的老板,又是厨 师,忙不过来的时候还会客串外卖小哥。 据他介绍,2018 年上半年,一个漫画 家点了外卖,区小哥像往常一样在餐具袋 上画了一个漂亮的小姐姐,没想到客人把 筷子包装袋发到了微博上,之后大家下单 的时候都会在备注里“点画”,比如“老板 求画新一和小兰最新一集(《名侦探柯 南》 —编者注)的合照!” “今天我能拥有 《杀破狼》的顾昀和长庚了吗?” “求一个偶 像运动会里的小樱花!加一句考试加油 哦!”“请老板画一个双马尾的 Jason Momoa(海王),救救还在复习的‘苦命’ 孩子吧!” 顾客的需求多种多样,多为二次元、 三次元人物图。区小哥说画一幅画一般 需要一分钟到十分钟不等。有时候遇到 冷门人物,就必须先去了解这个人物的相 关事迹,如此才能画得形神兼备。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顾客点了 六份外卖,并备注道:“我们想要企鹅、白 起、美国队长、柯南、张敬轩、夏目和猫咪 老师,辛苦!”当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区 小哥说这个顾客是提前下的单,“我到店 里后先把预订单画好再开始做菜。” 除了瞄准了外卖餐具袋的牛皮纸之 外,塑料袋包装也是区小哥的画画工具, “因为有的客人说塑料袋更容易保存。”记 者注意到,区小哥的微博上有一个《钢之 炼金术师》的外卖袋小动画,他说,为了这 个小短片,足足画了600个袋子。谈起创 作原因,他告诉北青报记者, “因为有个客 人经常点我们的外卖,就想给她一个小惊 喜表示感谢,最后做成了这样一本翻页动 画合集。” 区小哥直言到,虽然外卖单上画画确 实带来了营业额上的小幅增加,但是自己 店铺位置偏远, “真的没感觉火”。 文/本报记者 张恩杰 实习生 宋豆豆 方励和遇难者 Charles Brooks 的儿子 Ron Brooks 方励在 BBC Radio 4 接受采访 顾客在下单时“点画” 里斯本丸素描,小图为战俘Mon- tagueGlister,其后人最先联系剧组

纪录《里斯本丸沉没》 如同“亲历”海难epaper.ynet.com/images/2019-01/21/A12/bjbqb20190121A12.pdf · 作《百鸟朝凤》的排片而“惊天一 跪”的那个人。1月18日傍晚,方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纪录《里斯本丸沉没》 如同“亲历”海难epaper.ynet.com/images/2019-01/21/A12/bjbqb20190121A12.pdf · 作《百鸟朝凤》的排片而“惊天一 跪”的那个人。1月18日傍晚,方

自费200多万元寻人 采访325个战俘家庭 “幕后推手”方励——

A12 文化客 2019年1月21日 星期一

编辑/张雅娟 王岗 美编/王慧 责校/熊伟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纪录《里斯本丸沉没》

勘景发现自费寻人 独家定位“里斯本丸”

2013年,方励与韩寒合作《后会无期》时,到舟山的东极岛勘景,当地人告诉他,这片海域曾经在二战时沉了一艘大船,船上全是英军。方励乍一听有点不信,但是之后,又有人说起了这件事。作为战争迷的方励立刻开始在网上搜寻这段历史,发现“里斯本丸”确有其事。

1941年,日本攻占香港,英军鏖战数月后在圣诞节投降,沦为战俘。1942年9月,有1800多名英军战俘被日军送上“里斯本丸”号商船,从香港前往日本,但在途中被美军的鱼雷击中。日军撤走的同时,把战俘用木条和帆布封死在船舱底部。

“里斯本丸”的沉没过程经历了25个小时,有一部分英军战俘在最后一刻奋力逃脱,中国舟山的渔民们也赶来奋力救起了384人,但有部分战俘未能逃出船舱,也有一部分战俘在水中遭到了日军扫射而身亡。最终,有828名英军“埋骨”于此。

东极岛之行让方励的脑海里始终萦绕着“里斯本丸”的故事。2016年,方励动用了自己旗下科技公司的技术,独家定位了这艘沉船的位置,十几天就完成了清晰的3D成像。2017年,他率领团队再次出海,确认了沉船是一艘钢铁船。这些证据都指向了“里斯本丸”的真实存在。而方励也由这个真相而睡不踏实了,“里斯本丸上的英国人相当于驻守香港的英军的15%,英军主力都在船上,而且大量是年轻人,跟我的儿女一样的年纪,80%的牺牲者都没有后代,他们难道就这样被世间遗忘了吗?”

2018年,方励自费200多万元,在英国三大报纸《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和《卫报》上登“寻人启事”,寻找1942年“里斯本丸”沉船事件中的英军战俘和他们的

后人。这部名为《The 828 Unforgot-ten》的纪录片也引起了英国人的关注,目前已经有325个战俘家庭与摄制组取得了联系。去年一整年,方励都在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亲自采访这些家庭,“目前,纪录片的采访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内容已经足够了。但我们有一个承诺,凡是联系我们的家庭,我们都会进行采访;所有人的名字和影像都会出来。所以,采访工作还在继续之中。”方励说。

“里斯本丸”事件的当事人目前只剩下三位。一开始,方励找到了“里斯本丸”上99岁的幸存者Dennis Morley和曾经参加营救的94岁中国渔民林阿根。而之后,又幸运地联系上了惨案的另一位亲历者 William Benningfield,他住在加拿大魁北克北部山区的小镇。

拍摄过程“每天虐心” 如同亲身经历海难

方励说:“每天都在虐心,如同经历了一场完整的战争,每天听到的都是悲欢离合、命运的起伏和历史的厚重,如同我经历了二战、经历了香港陷落、经历了一场海难……而那些后人们所经历的痛苦更是几倍于我。”

他对北青报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位老奶奶已经80多岁了,我们采访她的时候,她的怀里抱着一个洋娃娃,那是她的父亲在1941年被俘之前,从香港给他寄去的日本洋娃娃,至今保存完好。我们同时看到了一张照片,那是她5岁时抱着这个洋娃娃拍的。而今天,在我们的镜头中,她已经是80多岁的沧桑老人了,却依然怀抱着洋娃娃思念和等待她的父亲……”

“还有一位主炮手的小儿子接受采访前刚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方励介绍,“在

跟我们讲述了父亲遇难的故事后,因为伤口出血又去了医院。对于他们来说,亲人的逝世是生命中根本无法愈合的巨创。”

“里斯本丸”的英军战俘家庭对于逝者纪念的方式是不过圣诞节,因为1941年的圣诞节是香港英军的投降日,那是一个魔咒般的起始——他们即将登上“里斯本丸”这艘死亡之船。

未来设想提供方案 沉船地或建纪念馆

英国媒体也关注到了方励和他的纪录片,BBC很好奇方励的动机,为此采访了他,方励的回答是:“我没有动机,你们死在中国的同胞被忘记了。我在英国街头采访的时候,根本没有人知道‘里斯本丸’这件事。但我不能释怀,那些年轻的生命从此葬身海底,而且是在我们的家门口,如果不做一些事情,我寝食难安。”

骸骨会打捞出来吗?方励说:“在采访

过程中,遇难者的家庭特别期望他们的亲人能回家。但英国军队又有‘战争坟墓’的传统,当这些战俘战死沙场的时候,死去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坟墓。这是两方的分歧之处。我也提出了一个观点,战俘们死去时是在监狱里,被囚禁在底舱,这并不应该是他们安息的地方。所以,我们进行了一个工程技术的设想,那就是在沉船区域做一个海底围堰,在围堰之上做一个战争纪念馆。我甚至已经做出了3D视觉仿真设计,这个方案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但推动这个方案实施的难度很大。目前来说,这部纪录片就是最好的纪念碑。”

据了解,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将在2020年推出,与此同时,方励也已经在进行这个题材的剧情片创作,“算是采访过程中有感而发的吧,趁着情绪还在,我用5天5夜写完了2万多字的故事大纲,我记得很清楚,我是在1月9日凌晨4点41分停笔的。其中的细节和过程,我怕自己淡忘了,所以就先写出剧本来。”

创作初衷“要做电影 就做可传承的电影”

方励在今年4月份还将前往舟山海域的沉船区域进行勘测,“这里水下能见度极低,只有十几公分,涡流巨大,而且一个月只有三天的平潮窗口期,我们之前一直没能成功拍下舷号,再去就是为了把舷号拍下来。”

方励表示,在纪录片中,不仅有幸存者、战俘家庭、救援者的真切讲述,还会使用“情景还原”这样的手段呈现当时的环境状态。“特别是海难部分,我们会还原里斯本丸在漂流25个小时后,沉没全过程,也会有特效和动画来辅助一些知识和信息量,目前的成本在几千万,希望不要过亿。”

一直以来,方励投资电影都给人以一掷千金、不计后果的感觉。方励笑说自己从来不会为商业做电影,“只要值得分享给观众的,不管赔还是赚,我都会做,因为电影首先是一种大众艺术。”

而方励也有一套独特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支撑着他40年来每天只睡4个小时,手底下有诸多科技公司和一家电影公司,白天设计智能机器人,晚上谈创作、写剧本,偶尔还去客串个电影角色。

在方励看来,生命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人的生命如此短暂,宇宙150亿年的浩瀚历史中,我才拥有了不到100年的时光,我们理工科的喜欢算概率,这么算起来,成为人的可能性都绝无仅有。我要做电影,就做可以传承的电影。”方励说,“因为电影比我们活得长,做电影也是最幸福的事情。”

文/本报记者 肖扬 统筹/满羿供图/方励

没的“里斯本丸”已经在

浙江舟山群岛的海底躺

了76年。淤积的泥沙、

湍急的涡流和时间的消逝,掩盖

住了1800多名英军在这艘船上

所经历的屠杀、恐惧与惨痛。如

今,终于有人开始抚触这段被遗

忘的记忆创伤——正在拍摄的纪

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把发生在中

国人“家门口”的这段惊险的历

史,进行抢救式地“打捞”,让水下

的英国人骸骨得以“回到家乡”。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的“幕

后推手”是著名电影人方励,他曾

出品了《后会无期》《观音山》《苹

果》,更是为了增加吴天明导演遗

作《百鸟朝凤》的排片而“惊天一

跪”的那个人。1月18日傍晚,方

励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餐具袋上作画 外卖搭送“二次元”

如同“亲历”海难

近日,一位外卖小哥因在外卖餐具袋上绘画漫画人物而走红。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位外卖小哥姓区,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水彩专业毕业后,热爱美食的他想赚钱养活自己做喜欢的事情,就在广州大学城附近和朋友合开了一家饭馆。他既是这家饭馆的老板,又是厨师,忙不过来的时候还会客串外卖小哥。

据他介绍,2018年上半年,一个漫画家点了外卖,区小哥像往常一样在餐具袋上画了一个漂亮的小姐姐,没想到客人把筷子包装袋发到了微博上,之后大家下单的时候都会在备注里“点画”,比如“老板

求画新一和小兰最新一集(《名侦探柯南》——编者注)的合照!”“今天我能拥有《杀破狼》的顾昀和长庚了吗?”“求一个偶像运动会里的小樱花!加一句考试加油哦!”“请老板画一个双马尾的 JasonMomoa(海王),救救还在复习的‘苦命’孩子吧!”

顾客的需求多种多样,多为二次元、三次元人物图。区小哥说画一幅画一般需要一分钟到十分钟不等。有时候遇到冷门人物,就必须先去了解这个人物的相关事迹,如此才能画得形神兼备。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顾客点了

六份外卖,并备注道:“我们想要企鹅、白起、美国队长、柯南、张敬轩、夏目和猫咪老师,辛苦!”当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区小哥说这个顾客是提前下的单,“我到店里后先把预订单画好再开始做菜。”

除了瞄准了外卖餐具袋的牛皮纸之外,塑料袋包装也是区小哥的画画工具,

“因为有的客人说塑料袋更容易保存。”记者注意到,区小哥的微博上有一个《钢之炼金术师》的外卖袋小动画,他说,为了这个小短片,足足画了600个袋子。谈起创作原因,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因为有个客人经常点我们的外卖,就想给她一个小惊

喜表示感谢,最后做成了这样一本翻页动画合集。”

区小哥直言到,虽然外卖单上画画确实带来了营业额上的小幅增加,但是自己店铺位置偏远,“真的没感觉火”。

文/本报记者 张恩杰 实习生 宋豆豆

方励和遇难者Charles Brooks的儿子Ron Brooks

方励在BBC Radio 4接受采访

顾客在下单时“点画”

里斯本丸素描,小图为战俘Mon-tague Glister,其后人最先联系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