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足/ 球/ 时/ 重庆创作 A07 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主编 胡万俊 责编 钟斌 美编 李晓霞 制图 郭娟 责校 蒋国敏 李晓霞 晒稿会网址:http://www.cqcb.com/vote/2018wbsgh/views/index.php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重庆市渝中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让生活 下来 两江 不辨真假,不问男女,不管老 少。只要你眼盯赛场目不斜视, 手执遥控当仁不让,即使泰山压 顶也能岿然不动,那我恭喜你,你 就是一名铁杆球迷了。 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 你的梦,球队一旦出征,球迷其实 就已经失去了选择的权力。这时 候,球迷的心思便如奔腾之江河, 沛然莫之能驭。进球时,可以欢 笑;失球时,可以落泪。欢笑时, 可以手舞足蹈;落泪时,可以顾左 右而言他。 胜球的结果往往是相似的, 但球队的一举一动却深深地牵扯 着球迷的心。很多时候,为了心 仪的球队,球迷们往往一路陪伴, 越千山而不离不弃,转南北而风 雨兼程。球场上挥汗如雨,球场 下欢呼雀跃。鲜花和掌声总是在 荣光中最先抵达。 也许,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对 于缺席的中国足球来说,是不幸 的。但是,对于中国球迷来说,却 可以另当别论。同样是山呼海啸 的世界杯赛场,有人兴高采烈而 凯歌高奏,有人却捶胸顿足而暗 自神伤。没有国家队的出场,中 国球迷的选择就不会被锁定,球 迷的心思自然也就千差万别。有 人站在甲队,有人站在乙队;有人 看好甲队的甲队员,有人看好乙 队的乙队员;站在甲队的反而看 好乙队的甲队员,站在乙队的同 样可以看好甲队的乙队员;有人 起初站在甲队,中途却换成了乙 队。同样,有人起初站在了乙队, 中途却换成了甲队。就这样,本 来属于不同阵营的球迷,一场球 下来,却成了一个战壕里面共同 语言奇多的战友。如此等等,不 一而足。总之,要想从中国球迷 的表情上,去分析一场球的胜负, 大概率是不确定的。 球迷的心思你别猜。阿根廷 不敌克罗地亚,对于梅西的表现, 不管是独木难支,还是扼腕叹息, 争论始终不会产生结果,但球迷 们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比 赛结束,也许赛场上一地鸡毛,但 球迷们却可以收获小山堆一样的 段子。一句话,只要有比赛,就会 有话题,就会有共同的语言。 喝啤酒,切卤菜,再加一碟 花生米,然后嗨声一片,这是山 城球迷夏季看球赛的标配。当 然,豪华一点的,也可以进包厢、 烫火锅。但无论如何,绝少有球 迷愿意孤芳自赏。“一起看球”犹 如一道无声的电波,对年轻人来 讲,这也许是一个狂欢的理由, 但对中年人则很可能是一生中 非常重要的一次聚会。实在没 有同党相邀者,也只好厚着脸 皮,央求妻子陪看,弄得刚刚有 过小别扭的妻子,怎么也猜不出 丈夫的心思。 好东西要分享。在我看来, 这就是球迷们最明显不过的心思 了。即使只看录播,只看进球集 锦,激动要一起激动,欢呼要一起 欢呼。久而久之,足球成了真正 的一道菜了。无论是谁,只要是 进攻,一样的高呼加油,一样的呐 喊助威。因为真正的球迷,要的 就是那种声嘶力竭,要的就是那 种山摇地动。 然而,资深的球迷们,则从那 一场场险象环生、胜负难料的比 赛中悟出了人生的道理,领略了 世道的艰难与无奈。无论是0: 0,还是 1:1,在那一声声的长叹 中,该会滤去心中的几多浊气。 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 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 山、看水还是水,人生的转场几乎 处处可以与小小足球相连。点球 不进是遗憾,乌龙反进则更是遗 憾。沉舟侧畔也好,各领风骚也 罢,旧的未去,新的已来。只有传 递成了永恒。还是那句话,世界 哪有天才,不过是万次不停滞的 坚持。终场哨响,即使再怎么恨 铁不成钢,也有人会看到转机,有 人会看到机会,有人会看到奋力 一搏的力量。也许这时,球迷的 心思才是真正的别猜,猜也猜不 出来了。 (作者单位:万州区文化委) 已经下了好 几天的雨了。我 不知道那些参加 高考的孩子以及 家长们会有怎样 的心绪,我仿佛又 看到自己去年参 加高考的女儿。 “后面两天我 不想去上晚自习 了。”女儿晚自习 回家,对我说。“好,不想去就不 去吧,反正只有两天了,好好放 松休息。”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 变得温润、平和。“要不要再吃点 什么?”我再轻声问她。“不吃 了。”女儿显得有些疲惫。于是, 我便没再说什么了。还有一天, 女儿便要参加高考。十二年寒 窗,即为今朝一考。不想则罢, 一想,倒让我的心紧缩了一下。 其实高考这个词,我从未认 真地去思考过它的意义。我是 师范毕业生,我没有参加过高 考。我们那年月的中考虽然也 是众人挤独木桥,但终是没有经 历高考。本来,我并没有对高考 产生过多的情绪变化,对于女儿 的学习,就尽她自己的力量吧, 我总是宽慰自己。但这几天铺 天盖地的高考信息席卷而来,也 还像秋风一阵紧似一阵来袭,我 平静的心还是不由得紧蹙起来。 不记得多少个日子,女儿就 这样坐在书桌旁,或思考,或背 诵,或演算。从稚嫩的笔画到流 利的书写,从瘦小的身形到今天 的亭亭玉立。日子一天天过去, 女儿就在这书桌旁长成今天的 样子。回想起来,我都不知她是 何时长成的。前段时间二妹的 小孩子出生,看着襁褓中的婴 儿,想到我的女儿。当初她也一 样是这么大的一个小人儿,十几 年光景,弹指一挥间。而今,她 也已然要参加高考,迎接自己的 人生。对于她来说,人生就将要 在这里转折。这个我知道,她, 也知道。或许,女 儿并没有太多去 思考今后的人生, 但她一定会想,十 二年的光阴,总应 该要交上一份答 卷,对自己负责。 女儿已洗漱 完毕,又坐到了书 桌旁。已是快凌 晨了,我轻轻推开 她的房门,见她安静地坐着,拿 着笔,像是在思考什么。我没有 去打扰她,注视着她这些天已显 得愈发单薄的背影,心里有些 疼,却不容我说出。我知道,辛 苦与付出,泪水与坚强,都是她 自己必须去经历、承受,才能体 悟的。没有苦,怎知个中甘甜? 我相信女儿能明白。我默默地 关好房门退出,心却似被揪在了 一起,难以释怀。 在家,我不像以前那样很大 声地说话,和女儿间的谈话尽量 不谈高考,尽量不去触碰她敏锐 的心思。虽然她说她没事,不紧 张,但我依然发现她喜欢吃的东 西放在她熟悉的地方好久也还 在那儿,一天不离身的手机也被 远远地疏离,她喜欢的小仓鼠也 好久没去跟它逗趣。有时,我故 意把朋友圈里的一些幽默的段 子给她看,她也就是一笑,再无 多余的话。尽管我们努力地营 造着轻松的氛围,但这总是高 考,该有的严肃与紧张,亦然在 空气中流转。 时钟又敲了一下,窗外月 明星稀。很多房子里灯光依然 明亮。我不愿去猜度这些灯下 的莘莘学子,他们正伏案疾书, 或是沉默思索,我心里总是 明白。我相信,今夜无眠, 明天不会有阴雨。上天 一定会还给大家一张明 媚的笑脸。 (作者单位:万盛经开 区党工委宣传部) 起初,我们是 害怕母亲看到镜 子的。 最先发现母亲 对镜子着魔的是三 哥。他家卫生间的 面盆上方安了一面 大镜子。晚上,母 亲总要起夜若干 次。开始,三哥也 没发觉有什么异 样。一天晚上,他听到母亲在卫 生间里与人说话。他便支三嫂去 看,原来母亲已然没有镜子的概 念,正对着镜中自己的影子说得 十分热闹,怎么也叫不走。 从此,她就迷上了卫生间,起 夜更勤,常常吵得人睡不着觉。 三哥没办法,只好把镜子用纸糊 了。谁知,母亲似乎一下子清醒 了,不依不饶,说连个镜子都不让 她照,动手撕了纸。三哥把她带 到镜子面前,像幼儿园老师给孩 子启蒙,告诉她这是镜子,里面的 人是她自己。她似乎懂了。可一 到晚上,她又忘得一干二净,照样 对着镜子叽叽咕咕。三哥又小心 翼翼地把镜子糊上,母亲又撕。 如此几番,三哥彻底没辙了,只好 放弃。只在她起夜时让三嫂护 送,避免她在卫生间停留。 有了前车之鉴,我就提前做 好准备。我把家里大大小小的镜 子全部遮盖得严严实实。放眼望 去,墙上像打了一个个难看的补 丁。果然,母亲到了我家,对墙壁 上那些拙劣的“补丁”,她一点儿 也没有起疑心,从未有过要动手 撕的念头。担心她勾起对镜子的 记忆,我们负责给她梳头。 总之,我们想尽一切办法避 免镜子出现在母亲面前。 父亲去世,其实母亲并不清 楚。一到晚上,她就念叨,数落父 亲不落屋。父亲在的时候,虽然 她已不清醒,但她总归记得他的 名字,总有那么多好听的难听的 话可以对着他讲,她是不孤单 的。现在,一辈子陪在身旁的那 个人忽然不见了,她的不适应显 而易见。她的话越来越少。晴 天,我把她的椅子搬到客厅的玻 璃窗前,那里刚好可以晒到太 阳。常常是,我做 了事情过来,看到 她呆呆地坐在椅子 里,精神萎靡。我 不由想起以前,她 和父亲常常站在这 个窗户前,看桥上 来来往往的车子、 行人。 桥头立着一块 交通标识,白柱蓝 牌。她一直以为那是一个穿蓝衣 服的人。 “那个人天天站在那里,也 不晓得累!”坐困了,她就站起来, 走到窗子前,看看那个不知疲倦的 人。她曾经那么爱说话,但倾听者 的缺席,让她失去了说话的动力。 只有呆坐,不分白天黑夜地瞌睡。 或许镜子能够改变她。我揭 下镜子上蒙着的报纸,试着把她拉 到镜子面前。 “来,跟肖彩云摆龙门 阵!”肖彩云是她的小姨,儿时的玩 伴,之前她常常把镜子里的人当作 小姨。果然,她的眼神一下子有了 光芒,“嘿,幺姨娘,好久没看到你 啦!”她一下子找到了倾诉的对象, 高高兴兴地跟“肖彩云”摆起龙门 阵,家长里短,好不热闹。 母亲似乎又回到了从前,呆 坐的时间少了,精神状态也有所 好转。每当她想要瞌睡,我们就 把她扶到镜子前,让她跟“肖彩 云”摆龙门阵。姐姐家,外甥为了 方便她,还专门买了一块镜子支 在客厅,每天定时让她与“肖彩 云”见面聊天。她看到最喜欢的 小姨跟她一起喝水,一起吃水果, 一起梳头发,特别开心。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很少照 镜子。老家父母卧室的写字台 上,摆有一面镜子,镶在一个线条 简洁的木架子里。母亲很爱惜这 面镜子,平时用一块布从上到下 覆得严严实实。偶尔,母亲要赶 集或者走亲戚,才会扯下镜子上 的布,坐在镜子前面,梳头整理衣 服。做完这一切,她抖落布上的 灰尘,重新把镜子覆上。一年到 头,她都用不了几次镜子。 谁知到了晚年,却是镜子给 予她快乐。这两年,母亲怕是把 这辈子没照的镜子都补上了!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黄葛咏 陡坡峭坎危崖边, 春末叶黄秋叶鲜。 十里深根盘大地, 五丈扭干托云天。 烈烈酷暑耐奇热, 凛凛寒冬忍苦寒。 历经沧桑依旧在, 无边浓荫满人间。 天溪黄葛仙 天溪河畔石桥边, 但见垂垂黄葛仙。 绿发棕须造化手, 奇魂妙魄不老颜。 耕男织女齐朝拜, 懵懂耄耋皆仰瞻。 神木天生佑福地, 风调雨顺杨地湾。 黄葛晚渡 夜雨飘临老渡口, 晚风拂动新枝头。 悠悠黄葛盼归客, 江风起帆三五舟。 终场哨响,即使再怎么恨铁不成钢,也有人会看到转机,有人会看 到机会,有人会看到奋力一搏的力量。 球迷的心思你别猜 梅万林 考/ 试/ 故/ 我相信,今夜无眠,明天不会有阴雨。上天一定 会还给大家一张明媚的笑脸。 今夜无眠 吴凤鸣 黄葛咏 (三首) 华阳 谁知到了晚年,却是镜子给予她快乐。这两 年,母亲怕是把这辈子没照的镜子都补上了! 镜子 周玉祥 人/ 文/ 情/ 怀

球迷的心思你别猜 - epaper.cqwb.com.cn · 赛中悟出了人生的道理,领略了 世道的艰难与无奈。无论是0: 0,还是1:1,在那一声声的长叹 中,该会滤去心中的几多浊气。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球迷的心思你别猜 - epaper.cqwb.com.cn · 赛中悟出了人生的道理,领略了 世道的艰难与无奈。无论是0: 0,还是1:1,在那一声声的长叹 中,该会滤去心中的几多浊气。

足/ 球/ 时/ 刻

重庆创作A07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主编 胡万俊 责编 钟斌 美编 李晓霞制图 郭娟 责校 蒋国敏 李晓霞

晒稿会网址:http://www.cqcb.com/vote/2018wbsgh/views/index.php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重庆市渝中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让生活 下来慢 两江

不辨真假,不问男女,不管老少。只要你眼盯赛场目不斜视,手执遥控当仁不让,即使泰山压顶也能岿然不动,那我恭喜你,你就是一名铁杆球迷了。

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球队一旦出征,球迷其实就已经失去了选择的权力。这时候,球迷的心思便如奔腾之江河,沛然莫之能驭。进球时,可以欢笑;失球时,可以落泪。欢笑时,可以手舞足蹈;落泪时,可以顾左右而言他。

胜球的结果往往是相似的,但球队的一举一动却深深地牵扯着球迷的心。很多时候,为了心仪的球队,球迷们往往一路陪伴,越千山而不离不弃,转南北而风雨兼程。球场上挥汗如雨,球场下欢呼雀跃。鲜花和掌声总是在荣光中最先抵达。

也许,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对于缺席的中国足球来说,是不幸的。但是,对于中国球迷来说,却可以另当别论。同样是山呼海啸的世界杯赛场,有人兴高采烈而凯歌高奏,有人却捶胸顿足而暗

自神伤。没有国家队的出场,中国球迷的选择就不会被锁定,球迷的心思自然也就千差万别。有人站在甲队,有人站在乙队;有人看好甲队的甲队员,有人看好乙队的乙队员;站在甲队的反而看好乙队的甲队员,站在乙队的同样可以看好甲队的乙队员;有人起初站在甲队,中途却换成了乙队。同样,有人起初站在了乙队,中途却换成了甲队。就这样,本来属于不同阵营的球迷,一场球下来,却成了一个战壕里面共同语言奇多的战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总之,要想从中国球迷

的表情上,去分析一场球的胜负,大概率是不确定的。

球迷的心思你别猜。阿根廷不敌克罗地亚,对于梅西的表现,不管是独木难支,还是扼腕叹息,争论始终不会产生结果,但球迷们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比赛结束,也许赛场上一地鸡毛,但球迷们却可以收获小山堆一样的段子。一句话,只要有比赛,就会有话题,就会有共同的语言。

喝啤酒,切卤菜,再加一碟花生米,然后嗨声一片,这是山城球迷夏季看球赛的标配。当然,豪华一点的,也可以进包厢、

烫火锅。但无论如何,绝少有球迷愿意孤芳自赏。“一起看球”犹如一道无声的电波,对年轻人来讲,这也许是一个狂欢的理由,但对中年人则很可能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聚会。实在没有同党相邀者,也只好厚着脸皮,央求妻子陪看,弄得刚刚有过小别扭的妻子,怎么也猜不出丈夫的心思。

好东西要分享。在我看来,这就是球迷们最明显不过的心思了。即使只看录播,只看进球集锦,激动要一起激动,欢呼要一起欢呼。久而久之,足球成了真正

的一道菜了。无论是谁,只要是进攻,一样的高呼加油,一样的呐喊助威。因为真正的球迷,要的就是那种声嘶力竭,要的就是那种山摇地动。

然而,资深的球迷们,则从那一场场险象环生、胜负难料的比赛中悟出了人生的道理,领略了世道的艰难与无奈。无论是0:0,还是1:1,在那一声声的长叹中,该会滤去心中的几多浊气。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人生的转场几乎处处可以与小小足球相连。点球不进是遗憾,乌龙反进则更是遗憾。沉舟侧畔也好,各领风骚也罢,旧的未去,新的已来。只有传递成了永恒。还是那句话,世界哪有天才,不过是万次不停滞的坚持。终场哨响,即使再怎么恨铁不成钢,也有人会看到转机,有人会看到机会,有人会看到奋力一搏的力量。也许这时,球迷的心思才是真正的别猜,猜也猜不出来了。

(作者单位:万州区文化委)

已经下了好几天的雨了。我不知道那些参加高考的孩子以及家长们会有怎样的心绪,我仿佛又看到自己去年参加高考的女儿。

“后面两天我不想去上晚自习了。”女儿晚自习回家,对我说。“好,不想去就不去吧,反正只有两天了,好好放松休息。”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温润、平和。“要不要再吃点什么?”我再轻声问她。“不吃了。”女儿显得有些疲惫。于是,我便没再说什么了。还有一天,女儿便要参加高考。十二年寒窗,即为今朝一考。不想则罢,一想,倒让我的心紧缩了一下。

其实高考这个词,我从未认真地去思考过它的意义。我是师范毕业生,我没有参加过高考。我们那年月的中考虽然也是众人挤独木桥,但终是没有经历高考。本来,我并没有对高考产生过多的情绪变化,对于女儿的学习,就尽她自己的力量吧,我总是宽慰自己。但这几天铺天盖地的高考信息席卷而来,也还像秋风一阵紧似一阵来袭,我平静的心还是不由得紧蹙起来。

不记得多少个日子,女儿就这样坐在书桌旁,或思考,或背诵,或演算。从稚嫩的笔画到流利的书写,从瘦小的身形到今天的亭亭玉立。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儿就在这书桌旁长成今天的样子。回想起来,我都不知她是何时长成的。前段时间二妹的小孩子出生,看着襁褓中的婴儿,想到我的女儿。当初她也一样是这么大的一个小人儿,十几年光景,弹指一挥间。而今,她也已然要参加高考,迎接自己的人生。对于她来说,人生就将要在这里转折。这个我知道,她,

也知道。或许,女儿并没有太多去思考今后的人生,但她一定会想,十二年的光阴,总应该要交上一份答卷,对自己负责。

女儿已洗漱完毕,又坐到了书桌旁。已是快凌晨了,我轻轻推开

她的房门,见她安静地坐着,拿着笔,像是在思考什么。我没有去打扰她,注视着她这些天已显得愈发单薄的背影,心里有些疼,却不容我说出。我知道,辛苦与付出,泪水与坚强,都是她自己必须去经历、承受,才能体悟的。没有苦,怎知个中甘甜?我相信女儿能明白。我默默地关好房门退出,心却似被揪在了一起,难以释怀。

在家,我不像以前那样很大声地说话,和女儿间的谈话尽量不谈高考,尽量不去触碰她敏锐的心思。虽然她说她没事,不紧张,但我依然发现她喜欢吃的东西放在她熟悉的地方好久也还在那儿,一天不离身的手机也被远远地疏离,她喜欢的小仓鼠也好久没去跟它逗趣。有时,我故意把朋友圈里的一些幽默的段子给她看,她也就是一笑,再无多余的话。尽管我们努力地营造着轻松的氛围,但这总是高考,该有的严肃与紧张,亦然在空气中流转。

时钟又敲了一下,窗外月明星稀。很多房子里灯光依然明亮。我不愿去猜度这些灯下的莘莘学子,他们正伏案疾书,或是沉默思索,我心里总是明白。我相信,今夜无眠,明天不会有阴雨。上天一定会还给大家一张明媚的笑脸。

(作者单位: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

起初,我们是害怕母亲看到镜子的。

最先发现母亲对镜子着魔的是三哥。他家卫生间的面盆上方安了一面大镜子。晚上,母亲总要起夜若干次。开始,三哥也没发觉有什么异样。一天晚上,他听到母亲在卫生间里与人说话。他便支三嫂去看,原来母亲已然没有镜子的概念,正对着镜中自己的影子说得十分热闹,怎么也叫不走。

从此,她就迷上了卫生间,起夜更勤,常常吵得人睡不着觉。三哥没办法,只好把镜子用纸糊了。谁知,母亲似乎一下子清醒了,不依不饶,说连个镜子都不让她照,动手撕了纸。三哥把她带到镜子面前,像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启蒙,告诉她这是镜子,里面的人是她自己。她似乎懂了。可一到晚上,她又忘得一干二净,照样对着镜子叽叽咕咕。三哥又小心翼翼地把镜子糊上,母亲又撕。如此几番,三哥彻底没辙了,只好放弃。只在她起夜时让三嫂护送,避免她在卫生间停留。

有了前车之鉴,我就提前做好准备。我把家里大大小小的镜子全部遮盖得严严实实。放眼望去,墙上像打了一个个难看的补丁。果然,母亲到了我家,对墙壁上那些拙劣的“补丁”,她一点儿也没有起疑心,从未有过要动手撕的念头。担心她勾起对镜子的记忆,我们负责给她梳头。

总之,我们想尽一切办法避免镜子出现在母亲面前。

父亲去世,其实母亲并不清楚。一到晚上,她就念叨,数落父亲不落屋。父亲在的时候,虽然她已不清醒,但她总归记得他的名字,总有那么多好听的难听的话可以对着他讲,她是不孤单的。现在,一辈子陪在身旁的那个人忽然不见了,她的不适应显而易见。她的话越来越少。晴天,我把她的椅子搬到客厅的玻璃窗前,那里刚好可以晒到太

阳。常常是,我做了事情过来,看到她呆呆地坐在椅子里,精神萎靡。我不由想起以前,她和父亲常常站在这个窗户前,看桥上来来往往的车子、行人。

桥头立着一块交通标识,白柱蓝

牌。她一直以为那是一个穿蓝衣服的人。“那个人天天站在那里,也不晓得累!”坐困了,她就站起来,走到窗子前,看看那个不知疲倦的人。她曾经那么爱说话,但倾听者的缺席,让她失去了说话的动力。只有呆坐,不分白天黑夜地瞌睡。

或许镜子能够改变她。我揭下镜子上蒙着的报纸,试着把她拉到镜子面前。“来,跟肖彩云摆龙门阵!”肖彩云是她的小姨,儿时的玩伴,之前她常常把镜子里的人当作小姨。果然,她的眼神一下子有了光芒,“嘿,幺姨娘,好久没看到你啦!”她一下子找到了倾诉的对象,高高兴兴地跟“肖彩云”摆起龙门阵,家长里短,好不热闹。

母亲似乎又回到了从前,呆坐的时间少了,精神状态也有所好转。每当她想要瞌睡,我们就把她扶到镜子前,让她跟“肖彩云”摆龙门阵。姐姐家,外甥为了方便她,还专门买了一块镜子支在客厅,每天定时让她与“肖彩云”见面聊天。她看到最喜欢的小姨跟她一起喝水,一起吃水果,一起梳头发,特别开心。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很少照镜子。老家父母卧室的写字台上,摆有一面镜子,镶在一个线条简洁的木架子里。母亲很爱惜这面镜子,平时用一块布从上到下覆得严严实实。偶尔,母亲要赶集或者走亲戚,才会扯下镜子上的布,坐在镜子前面,梳头整理衣服。做完这一切,她抖落布上的灰尘,重新把镜子覆上。一年到头,她都用不了几次镜子。

谁知到了晚年,却是镜子给予她快乐。这两年,母亲怕是把这辈子没照的镜子都补上了!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黄葛咏

陡坡峭坎危崖边,春末叶黄秋叶鲜。十里深根盘大地,五丈扭干托云天。烈烈酷暑耐奇热,凛凛寒冬忍苦寒。历经沧桑依旧在,无边浓荫满人间。

天溪黄葛仙

天溪河畔石桥边,但见垂垂黄葛仙。绿发棕须造化手,奇魂妙魄不老颜。耕男织女齐朝拜,懵懂耄耋皆仰瞻。神木天生佑福地,风调雨顺杨地湾。

黄葛晚渡

夜雨飘临老渡口,晚风拂动新枝头。悠悠黄葛盼归客,江风起帆三五舟。

终场哨响,即使再怎么恨铁不成钢,也有人会看到转机,有人会看到机会,有人会看到奋力一搏的力量。

球迷的心思你别猜梅万林

考/ 试/ 故/ 事

我相信,今夜无眠,明天不会有阴雨。上天一定会还给大家一张明媚的笑脸。

今夜无眠

吴凤鸣

黄葛咏(三首)

华阳

谁知到了晚年,却是镜子给予她快乐。这两年,母亲怕是把这辈子没照的镜子都补上了!

镜子

周玉祥

人/ 文/ 情/ 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