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黔数〔201769 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关于印发《智能贵州 发展规划(2017 2020 年)》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 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智能贵州发展规划(20172020 年)》已经经省人民政 府批复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 省人民政府关于智能贵州发展规划(20172020 年)的批复(黔府函〔2017182 号) 2. 智能贵州发展规划(20172020 年)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2017 9 30

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关于印发《智能 ... - Guizhoudsj.guizhou.gov.cn/zwgk/xxgkml/ghjh/201710/W... · 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麦肯锡公司预测,

  • Upload
    others

  • View
    1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黔数〔2017〕69 号

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关于印发《智能贵州发展规划(2017—2020 年)》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

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智能贵州发展规划(2017—2020 年)》已经经省人民政

府批复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 省人民政府关于智能贵州发展规划(2017—2020

年)的批复(黔府函〔2017〕182 号)

2. 智能贵州发展规划(2017—2020 年)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2017 年 9 月 30 日

— 2 —

智能贵州发展规划

(2017—2020 年)

二 O 一七年九月

目  录

前言……………………………………………………………… 1

一、发展形势与现状…………………………………………… 1

(一)全球发展形势 ……………………………………… 1

(二)我省发展现状 ……………………………………… 5

(三)SWOT 分析 ………………………………………… 7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0

(一)总体思路 …………………………………………… 10

(二)基本原则 …………………………………………… 11

(三)发展目标 …………………………………………… 12

三、主要任务…………………………………………………… 14

(一)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 14

(二)推进发展智慧能源 ………………………………… 22

(三)推进智能农业和智能服务业发展 ………………… 27

(四)推进政府、民生和社会智能化应用 ……………… 41

(五)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 ………………………… 58

(六)打造智能化新基础设施 …………………………… 67

(七)开发大数据新生产要素 …………………………… 72

(八)构建智能化安全保障体系 ………………………… 75

四、保障措施…………………………………………………… 80

(一)创新产业应用政策 ………………………………… 80

—1 —

(二)加大财税支持 ……………………………………… 82

(三)创新投融资机制 …………………………………… 83

(四)加强人才培育 ……………………………………… 84

(五)完善标准法规 ……………………………………… 85

五、组织实施…………………………………………………… 87

(一)加强统筹协调 ……………………………………… 87

(二)加强监督考核 ……………………………………… 87

(三)加强舆论宣传 ……………………………………… 88

— 2 —

— 1 —

前  言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新一轮科

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逐步进入智能化时代。从我省经济社会

发展全局看,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融合应用,

加快数字贵州向智能贵州发展,是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政

府治理现代化和民生服务普惠化的必然要求,是把握智能化时

代新机遇、培育大数据战略行动新动能、构建全省 “ 弯道取直、

后发赶超 ” 新支点的必然要求。

本规划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

通知》《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

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国家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意见》《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

于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

旨在为智能贵州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 2017 年至 2020 年,

展望至 2025 年。

一、发展形势与现状

(一)全球发展形势

1. 人类社会开始真正进入智能化时代

智能化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继数字化、网络化后

重要的发展趋势。在智能化时代,人类社会将逐步转向以智能

— 2 —

网络为新基础设施、以数据资源为新生产要素、以 “ 机器智能

+ 人类智慧 ” 为新型生产力、以智能经济体为主要经济形态、

人机物融合发展的社会形态,将构建一个万物互联、共享服务、

自主智慧、跨界融合和万众创新的生态系统。

2. 人工智能技术是推动智能化的战略性、引领性技术

自 1956 年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以来,经历了计算智能、感知

智能和认知智能三个发展阶段。计算智能阶段重点突破大规模

的逻辑计算,以机器代码模拟人的思考过程。感知智能阶段,

重点突破机器采集与识别,主要特点是让机器能看会认。认知

智能阶段,主要研究深度学习与智能机器人,主要特点是让机

器能想会做。近年来,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

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大数据

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

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受脑科学研

究成果启发的类脑智能蓄势待发,芯片化、硬件化、平台化趋

势更加明显,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世界主要国家高度重

视人工智能战略布局,2016 年美国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

发展策略规划》和实施计划,认为人工智能有可能彻底改变人

类生活、工作、学习、发现和沟通的方式,可以促进经济繁荣、

改善教育机会、提高生活质量,强化国土安全。2017 年 3 月,

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培育壮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

产业,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同年 7 月,国务院发

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上升为

— 3 —

国家战略。

3. 大数据成为智能化发展的核心要素

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

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

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发展人工智能系统、加速

创新的核心要素之一。例如,全球海量临床数据大幅促进了智

能医疗的发展。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大数据对智能化发展的核心

作用,通过建立并落实数据规范、向私营领域开放公共数据、

鼓励跨国数据交流来构建一个更为完善的数据生态系统,为智

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血液。

4. 信息基础设施向泛在融合智能化的方向演进

互联网发展日益呈现出网络软件化、功能虚拟化、硬件通

用化、能力平台化等云网深度融合趋势,以高速宽带、泛在移

动、天地一体、万物互联、弹性连接、智能交互、综合集成为

特征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正加速形成,其在智能化发展中的

基础性作用日趋突出,将构建起智能化发展的“高速公路”和“神

经网络 ”。世界各国积极出台新一代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支持政策,

加快网络空间探索和布局,加大信息普遍服务支持力度。

5. 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将向智能生产力升级

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现

实世界交互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扩大,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

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

— 4 —

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

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麦肯锡公司预测,

基于人工智能为中国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每年可贡献 0.8 至 1.4 个

百分点的经济增长。未来三十年,基于智能技术支撑的智能经

济体,将成为国家和市场经济竞争的关键力量,不断为三次产

业转型升级赋能,推进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能

投顾、智能医疗等模式和业态的创新,并带动智能运营、智能

软件、智能硬件、智能机器人等新产品发展。

6. 数字城市建设开启智能化发展新阶段

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交通、教育、健康医疗、公共安全、

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引领数字城市

进入智能化发展新阶段。2014 年 3 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 年 )》发布,将智慧城市建设与绿色、人文城市并列

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建设的范式。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应着眼服务

中国经济转型、城镇化矛盾预警防控、城市韧性增强、生态文

明制度表征、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模式创新和市民服务的改善等,

用智能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7. 智能化时代的网络安全形势愈发严峻

全球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安全和智能机器安全的挑战日

益复杂多变,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成

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焦点。2014 年 2 月,为提升国家关键基础

设施安全与恢复能力,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提出《美国

— 5 —

增强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框架》(V1.0)。2015 年 4 月,美

国发布新版网络安全战略概要,首次公开要把网络战作为今后

军事冲突的战术选项之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是把双刃剑,智

能化的网络安全保障是发展趋势,但智能技术本身也可能引入

更高级别的安全风险,人类必须有智慧面对和控制机器智能所

带来的威胁与挑战。

(二)我省发展现状

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 宽带贵州 ” 行动计划成效显著,关键网络能力提升明显,

出省带宽超过 6000Gbps。贵阳 · 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

建成投运,正式进入国家网间互联互通顶层架构。“ 满格贵州 ”

取得实效,全省 3G/4G 基站 11.94 万个,基本实现城区、乡镇

有效覆盖。“ 光网贵州 ” 加快建设,光纤到户覆盖家庭 2001.87

万户。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 20Mbps 以上。贵阳、

遵义、安顺实现通信同城化。省级互联网交换中心建成并投入

使用,实现了三大运营商之间本地互联互通。国家物联网重大

应用示范工程贵州省区域试点启动实施,在工业制造、旅游文

化、节能环保、商贸流通等重点领域实施了一批示范工程项目。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天网工程 ” 深

入推进,实现了视频网络在全省主要街道、路口及重点场所的

全覆盖,完成了全省视频监控图像全程共享联网。南方数据中

心建设加快推进,全省数据中心服务器承载能力达到53.12万台,

预计到 2025 年,将超过 300 万台。

— 6 —

2. 大数据应用加快扩大

“ 云上贵州 ” 系统平台建成运行,政府数据加快汇聚共享

开放,2016 年,精准扶贫、电子政务、工业、电子商务、智能

交通、智慧旅游、食品安全、环保等应用云中 615 个应用系统

迁入 “ 云上贵州 ”,37 个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在平台运行,聚集

220T 数据量,15676 个数据资源目录和 248 个数据集实现上云,

有效促进了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和民生服务的改善。涌现了 “ 数

据铁笼 ”“ 网上办事大厅 ”“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 精准扶贫大数

据支撑平台 ”“ 智慧环保 ”“ 智能交通 ”“ 智慧旅游 ”“ 云上贵州

APP” 等一批政府治理、服务民生大数据示范应用。两化融合加

快推进,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加快提升,2016 年

排名比上年提升了 2 位。“ 工业云 ” 提供 260 个云应用,服务企

业用户 1.6 万家。“ 农经云 ” 聚合省内 8 个主要涉农部门的数据

资源,提供涉农大数据服务和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智慧城市试

点加快推进,贵阳、遵义等 11 个城市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

试点。

3. 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

大数据全产业链加快构建,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交

易和运营等领域的一批企业形成较强核心竞争力,涌现出货车

帮、白山云、数联铭品等高成长的企业。2016 年,规模以上电

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 509.15 亿元,实现增加值 93.38 亿元,同

比增长 66.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 210 亿元,同比增长

35%,通信服务业业务总量 796.6 亿元,同比增长 65.8%。电子

— 7 —

商务蓬勃发展,2016 年交易额 1480 亿元,同比增长 25.41%。

4. 大数据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截至 2016 年底,全省建成大数据科研机构 28 个,其中院

士工作站 6 个,获批建设 “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 ”

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等。成立创业孵化和

投资机构 23 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 36 家,在孵企业 1899 家。

大量高科技人才、创业者、开发者涌入贵州创业创新,一批院

士领衔的团队和 “ 千人计划 ”“ 长江学者 ” 等高技术人才到贵州

创业。阿里巴巴《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显示,贵州名列大学

毕业生净流入地排行榜第七位;腾讯发布的全国城市年轻指数,

贵阳位居全国第二。

5. 发展环境与安全保障不断优化

相继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大数

据战略行动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意见》《中共贵州省

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

列政策文件,营造了大数据先行先试的良好发展环境,有力推

动了大数据跨越发展。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建立

了数据安全领导机制、防范机制、处置机制,建设大数据安全

靶场,开展大数据安全攻防演练,实施大数据安全示范工程,

为大数据发展筑起强有力的安全屏障。

(三)SWOT 分析

1. 发展优势

一是大数据领先发展的优势。我省率先建设国家大数据综

— 8 —

合试验区,通过开展七项试验探索,大数据发展的政策红利逐

步释放,“ 云上贵州 ” 系统平台建设成效明显,政府数据、国家

数据和互联网数据在贵州形成一个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池,大

数据政用、民用和商用逐步深化,涵盖大数据核心、关联和衍

生业态的大数据产业生态逐步健全,为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

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相对其他省市的比较优势。二

是大数据 “ 实验田 ” 优势。我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了鼓

励创新、宽容失败、容错试新的环境与机制,营造了全社会关心、

重视、参与创新产业发展的氛围,形成了全国大数据 “ 实验田 ”

的先行优势和智能化发展的创新环境优势。三是自然环境优势。

贵州冬无寒冬、夏无酷暑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远离

地震带的地质条件,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具备吸引新一代信

息技术企业和人才集聚的优势。

2. 发展劣势

一是智能化应用的支撑环境尚不健全。信息基础设施尚需

完善,城乡发展仍不平衡。二是经济发展滞后。产业基础薄弱,

两化融合的深度不够。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高等院校科研

机构少,新兴技术学科建设缺乏支撑,复合型中高端信息技术

人才紧缺。四是核心竞争力不足。人工智能处于投资风口期,

经济发达地区均积极谋篇布局,意图抢占发展制高点,与发达

地区相比,我省竞争力偏弱。

3. 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围绕数据

— 9 —

中心智能化升级、数据共享开放与挖掘分析、大数据与人工智

能创新应用等试验,为我省以大数据资源开发为核心的智能化

应用带来大好机遇。二是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经

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向智能生产力转移,为我省的三次产业转型

升级带来新动能,智能制造、智能电网、智能农业、智能服务

业面临大好发展机遇。三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新机遇。智

能化是继数字化、网络化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为我省大数据战略行动带来新方向、新动力和新机会。四是国

家政策带来新机遇。“ 十三五 ” 规划启动实施,国家出台《新一

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引导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明

确提出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加快谋划和布局人工智能

发展,体现了国家对智能发展的高度重视。

4. 发展挑战

一是新旧动能转换带来阵痛。我省仍属于经济落后地区,

部分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方式粗放,人才基础薄弱,

数字化、网络化处于起步阶段,智能化应用面临很大挑战,人

工智能对先进数字技能的需求增加和低端劳动力的剩余将可能

导致新的数字鸿沟。二是智能化应用可能引发新的安全威胁和

风险。人工智能模糊了物理现实、数字和个人的界限,衍生出

了复杂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人工智能对数据的广泛应用,

也会带来个人隐私保护与网络、系统的数据安全问题。

面对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启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启动 “ 智能

贵州 ” 建设,是大势所趋,也是深化贵州大数据发展的现实需

— 10 —

要。推动智能贵州发展,我省既面临大数据发展深化、实体经

济转型升级、新动能培育等机遇,也存在转型阵痛、安全威胁、

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但总体上机遇多于挑战,优势大于劣势。

发展中既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发展要素加

快集聚的优势,也要着力弥补产业发展和应用支撑不足、技术

创新和人才短缺等短板,全面开启智能贵州发展新征程,推动

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按照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局和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牢

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

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 “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 ”

的工作总纲,坚持主基调主战略,深入推进大扶贫、大数据、

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把大数据作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

引擎,发挥智能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以智能制造发

展为主攻方向,以智慧能源、智能旅游、智能医疗健康、智能

交通服务、智能精准扶贫、智能生态环保等领域为发展重点,

以智能化新基础设施、大数据新生产要素、智能安全新保障为

关键支撑,着力推进智能技术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经济

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政府、民生和社会智

能化应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民生服务水平;着力推进智能

产业发展,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推动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

“ 智聚贵州 ”,构建智能发展新格局,打造全省经济社会实现弯

— 11 —

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新支点。

(二)基本原则

1. 继往开来,创新发展

“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坚持在大数据战略行动

的统领下,结合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部署,持续夯实我

省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基础,充分利用大数据发展形成的平台、

产业和应用优势,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流通,深化大数据

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推动智能贵州发展,大力推进智能技术

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不断衍生智能化应用、

业态和服务,打造我省大数据发展新动能。

2. 聚焦重点,协调发展

“ 有所为,有所不为 ”。立足我省实际情况和发展特色, 集

中资源,优先布局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

的应用示范。加强统筹协调,正确处理领域与区域、城市与农

村、发展与安全、新动能与旧动能、数字化与智能化等关系,

发挥智能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促进新型工业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

3. 惠民为本,共享发展

“ 以应用带产业,以产业促应用 ”。坚持以惠民为宗旨,把

增进老百姓智能化应用 “ 获得感 ” 和助推转型升级作为智能贵

州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智能技术在政府治理、民

生服务、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应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公

共治理和服务水平,让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共享智能化发展成果,

— 12 —

使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 安全可控,包容发展

“ 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 ”,强化大数据与网络安全,

研究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带来新的安全问题,健全完善安全防

护体系,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安全可控。持续推进

大数据 “ 实验田 ” 的模式创新、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营造鼓

励创新、宽容失败、容错试新的智能技术发展环境和创新沃土。

(三)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智能贵州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初步建立智能

贵州发展框架,初步形成智能应用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产业链,

创建全国智能制造基地和智能应用示范区。

—— 智能制造能力明显增强。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达

到 75。同步实施工业企业数字化制造普及和智能化制造示范,

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发展基础

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在贵阳国家经开区、贵阳国家高新区、

遵义国家经开区、遵义新蒲新区、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基地等先

进制造业聚集区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在航空航天、电子信

息、高端装备、烟酒饮料等领域建成 35 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

业,支持 25 家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打造 60 条柔性化生产线,

培育 10 家重点服务型制造企业,围绕贵州工业云打造 8 个重点

行业的 “ 工业大脑 ”,全面打造 “ 贵州智造 ”。

—— 智能化应用示范取得成效。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开展

100 个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4A 级以上旅游景区 100% 建立智

— 13 —

能景区,建立 10 个以上采用大数据、互联网 +、远程医疗、居

民健康卡的智慧医疗服务模式的数字化 “ 医疗大脑 ”,城市道路

和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覆盖率达到 90% 以上,精准扶贫智能

化应用实现全覆盖,重点厂矿企业的节能减排智能化监测系统

安装率 100%。各地智能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建设 50 个

智能化园区、100 个智能社区和 50 个智能农业示范园区,政府

治理能力和民生服务水平快速提升。

—— 智能产业生态具备雏形。引入和培育 10 家大数据或

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初步搭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大力

建设贵阳—贵安—遵义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在贵阳国家经开区、

贵阳国家高新区、遵义国家经开区、遵义新蒲新区、贵阳综保区、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等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 1 家以上

国家级人工智能工程实验室,建设 10 个以上人工智能企业技术

研发中心、数据分析和算法研究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创新中心,

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创客空间,支持 3 所以上高校开设人工智能

相关专业。

—— 智能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基本建成。高速光纤网络基

本实现城乡全覆盖,贵阳、贵安和遵义三地开展智能网络试点

和 5G 商用试点,建立健全适应智能发展的安全保障体系,满

足城市和农村家庭依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多样化信息服务的带宽

需求,加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到 2025 年,智能贵州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智能制造能力处

于全国中等水平,智能化应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驱动力,

— 14 —

智能产业生态体系逐渐完善,智能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较为健

全。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基地和智能应用示范区。

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1. 构筑智能制造基础设施

加强全省智能制造基础设施顶层设计,构建智能制造标准

体系,统筹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等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加

快智能制造基地的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

推动重点制造企业开展工厂内网络升级改造,鼓励电信运营商

改良工厂外网络,推进工业设备安全联网。推进低时延、高可靠、

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建设试点,探索建设跨区域、跨领域、安

全可靠的工业互联网。针对信息物理系统(CPS)网络研发及

应用需求,开展工业物联网建设试点,鼓励航空航天、数控机床、

高端基础件等优势领域的骨干企业智能设备和终端接入工业物

联网,推进工业设备和应用互联。

2. 推动工业云智能化应用

加快升级贵州工业云,面向国防工业、装备制造、轻工食

品等行业开展云制造资源服务,推进生产服务众包,优化生产

资源配置。依托贵州工业云等平台,实施重点行业网络协同制

造示范工程,通过开展装备、化工、医药等优势领域协同制造,

实现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网络化,构建智能制造网

络化协同服务生态圈,带动提升全省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开

展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打造一批 “ 工业大脑 ”,推进在质量诊

— 15 —

断、产品检测、供应链等领域工业大数据应用。加快推动贵州

工业云商业化应用,完善贵州工业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打造

“ 企业云超市 ”,为工业企业提供 “ 端、网、云 ” 智能连接应用

的专家资源、云资源、云软件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以及工业

品供需交易、产能供需交易、工业大数据分析应用等云服务。

支持建立基于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平台的智能制造 “ 双创 ” 空

间,鼓励大型企业开放制造资源,鼓励工业企业利用工业互联

网、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进行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

造、经营销售、数据管理等环节的创新,推进基于工业互联网、

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的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网络制造、按

需制造、数据制造、云制造等新型生产模式。

3. 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为

智能化发展奠定基础。实施 “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 ”,围绕 “千

企改造 ”,深入推进自动控制、工业物联网、信息物理系统(CPS)、

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工业云、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等

智能技术在我省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汽车、医药、化工、

新材料等领域重点工业企业的应用。推进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

智能化,提升智能设计、智能生产和智能经营能力。积极开展

个性化定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柔性生产线试点示范,

推广流程智能制造、离散智能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研发智能

产品及智能互联产品,增强智能制造产业支撑能力,推进工业

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16 —

推进个性化定制和智能设计试点。在贵阳、贵安等地率先

建设一批省级互联网工业设计中心。充分发挥贵州工业云、3D

打印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的作用,依托行业龙头企业

在小型无人机、智能硬件、小卫星、纳米卫星、汽车制造、家

电生产、特色食品生产、智能家居制造等领域,开展个性化定

制服务应用示范,推进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个性化定制、网

络协同设计和众包设计,推动虚拟仿真设计、产品 3D 打印、

全息影像技术和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新设计等新型智能化研发设

计服务,培育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

组织方式。

推进智能生产制造试点。加快航空航天、电子、汽车、化工、

酒类、食品、能源、轨道交通等重点工业领域装备自动化、数字化、

智能化改造,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控制和智能化水平。加快

推进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流

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的普及。推进人机智能交互、

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智能技术在企业生产制造环节的应用,

发展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维护等特征的智能生产制造系统,

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生产线,促进制造

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

推进智能工厂应用示范,推广生产线重构与动态智能调度、生

产装备智能物联与云化数据采集、多维人机物协同与互操作等

技术应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建设工厂大数据系统、网络化分布

式生产设施等,实现生产设备网络化、数据可视化、过程透明化、

— 17 —

现场无人化,提升工厂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

推进智能生产运营服务试点。鼓励企业研发和应用大数据

分析、智能化软件等技术和产品,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采

集共享渠道,加快推动产品运行与应用状态报告自动生成与推

送服务,结合企业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升级,逐步建立企业智能

服务生态系统。加快全省民爆器材、特色食品、大健康医药、

白酒等行业智能检测监管体系建设,推进发展基于智能技术的

自动监测、预测预警、远程诊断、在线管理、产品质量安全追

溯等生产性应用服务,培育产品智能检测和全产业链追溯等工

业互联网新模式,提升制造业产品安全和服务质量,推进制造

业服务化。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

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

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经营管控。

4. 着力推进军民融合智能化发展

围绕我省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航空发动机四大军工制造

板块,大力争取国家重点型号、重点项目在我省布局。以军民

共享共用为导向部署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建立

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军工单位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促

进人工智能技术军民双向转化,强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指

挥决策、军事推演、国防装备等的有力支撑,引导国防领域人

工智能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重点推进军工系统集成

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和产业化,提升系统集成装备智能化水平,

强化系统级带动能力,培育智能系统集成装备产业。加快推进

— 18 —

军工企业智能化转型,发展智能设计、智能生产制造、智能工厂,

促进提升自主可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的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水

平。以军工项目为基础,面向市场需求,推进军工智能化技术

民用化,培育民用化的智能装备、产品和服务。

5. 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发展

提升我省数控机床企业的数控化、智能化水平,支持企业

研发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

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推

进发展智能生产线。大力引进工业机器人技术和企业,面向我

省重点工业领域,研发和应用在装备制造设备故障诊断与健康

维护、特色烟酒食品行业在线智能检测和罐装加工、镁铝自动

化生产、中药生产胶囊智能剔废、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工业机器人,

支持工业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

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专栏 1 智能制造工程

电子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推进富士康等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关灯

工厂试点,在基地建设工业互联网,引入智能感应装置、传感器网络、

智能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系统和云计算平台,实现生产制造无人化、

数字化和影像全记录化,汇聚设计、生产、物流等大数据,开展数据

分析,运用工业大数据驱动生产制造流程。到 2018 年,建成电子智能

制造示范基地,建成 3 家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项目。围绕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

重要零部件、燃油控制系统、军民两用电磁阀、军民两用大容量混合

— 19 —

动力发动机等生产智能化改造,建设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智能

工厂、智能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工业机器人和大数据应用,开展以中

小推力航空发动机为核心的网络协同设计与制造,打造世界一流的中

小推力航空发动机网络协同设计、智能制造、自动检测、智能维护示

范基地。到 2019 年,建成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成 2 家以

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航天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项目。强化防务装备总体及地面设备、舵

机与陀螺仪、精密微特电机、特种化学电源、引信等关键装备生产自

动化、智能化,建设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实现智能检测、全产业链

追溯,进一步提升伺服电机、精密传动齿轮及减速器等产品的智能制

造水平。到 2020 年,建成航天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成 2 家以上智能

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汽车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项目。加快推进贵阳吉利汽车产业园、毕

节智能汽车生产等项目建设,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在纯电动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城市物流车和环卫车等专用车、新能源

汽车配套产业和关键零部件的企业应用,开展智能设计、智能生产制

造和智能管理示范,建设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和智能工厂。到 2020年,

建成汽车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成 2 家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酒业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开展酒业智能工厂或车间、关键工序的

智能化应用示范,建设一批柔性化生产线,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

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开展基于大

数据的个性化定制和按需制造。加强酒类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

推进罐装加工、智能测酒机器人、智能检测等机器人应用。利用物联网、

区块链技术开展实时监测、预测预警、精细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增

值服务。到 2019 年,建成酒类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成 2 家以上智能

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 20 —

铝电解智能工厂示范应用项目。面向铝工业生产和供应链全生命

周期管理,研究物联传感技术、面向铝工业服务的网络架构及云平台

技术、智能管控技术和强磁、多尘、高温移动互联智能终端技术等在

电解铝企业的应用,开发智能管理系统、运营管理中心和特种智能装

备与机器人,通过基于模型驱动和大数据驱动的分析、推理、诊断、预测、

预警,以智能装备或机器人为手段,对生产过程、生产管理进行实时

智能管控与供应链的优化管理,实现铝工业企业的智能化生产垂直集

成、产业价值链横向集成,达到降低生产能耗和物耗、提高生产效率

和劳动生产率的目标。到 2020 年,建成铝电解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

成 2 家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民爆物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推进民爆企业采用智能制造新技术

提升民爆生产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机器人及智能成套装备在民爆生产

线的推广应用,研究开发火工药剂、工业雷管装配等危险作业工序的

人机隔离装备,研究开发民爆物品装卸机器人等自动化物流装备,进

一步减少危险操作人员。到 2020 年,工业炸药制药、装药等危险岗位

实现少(无)人操作,工业炸药危险等级为 1.1 级的工房现场操作人员

实现 5 人以下,工业雷管装压药等主要危险岗位实现人机隔离操作。

智能制造装备基地建设项目。推进工业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工业机

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等新产品、新装备,提高装备整机、

锻铸、零部件、标准件、机载设备、环锻件、精铸件、大型复合材料

和电机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到 2020 年,建

成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建成 2 家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贵阳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以贵阳经开区、高新区、综保区、

双龙临空经济区、观山湖区等为平台,推进贵州航天、贵州航空、中

烟贵州、中铝贵州、贵钢、贵州轮胎、奇瑞、开磷、百灵等工业企业

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发展 “ 工业大脑 ”,打造贵阳智能制造基地。

— 21 —

到 2020 年,建成 20 家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遵义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推进茅台酒厂、遵义卷烟厂、贵州

钢绳集团等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建设

遵义智能制造基地。到 2018 年,建成遵义智能制造基地,建成 5 家以

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贵安新区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以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

为平台,推进富士康等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推进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

造的智能化生产,发展智能制造。到 2018 年,建成贵安新区智能制造

基地,建成 10 家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智能制造众创空间建设项目。鼓励大型企业推进研发设计网络化、

平台化和开放化,集聚全球智力推进工业研发创新。到 2018 年,建成

2 个以上智能制造众创空间。到 2020 年,在重点领域培育 20 家智能制

造众创空间,活跃创客数量不少于 20 万。

贵州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试点建设项目。依托智能制造基地和园

区,开展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建设和应用示范。到 2019 年,分别

完成贵阳、贵安和遵义的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试点。

贵州工业云推广应用项目。依托贵州工业云,鼓励航天航空、装

备制造、轻工食品等行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加强工业云智能制造资

源建设,建设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

到 2020 年,培育登云企业使用贵州工业云服务资源。

贵州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支持制造企业利用国内

电商平台开展产品需求分析和原型快速迭代、优化供应链管理、开展

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等创新试点,打造 “ 工业领域的阿里巴巴 ”,构建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到 2020 年,开

展 100 家企业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试点。

— 22 —

贵州工业大数据开发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开展工业大数据在工业

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企业价值链

各环节的应用试点工作,研发工业大数据分析算法,加强机器学习等

技术应用,发展仿真模拟、数据制造、企业决策、精准营销、故障预

判等服务。到 2020 年,贵州工业大数据开发利用试点企业达到 50 家。

贵州重点行业智能检测监管体系项目。建设民爆器材、特色食品、

大健康医药、白酒等行业智能检测监管体系,加强产品安全检测和全

程溯源。到 2020 年,建成重点行业智能检测监管体系项目。

(二)推进发展智慧能源

1. 推进智慧能源平台建设

实施 “ 互联网 +” 智慧能源行动计划,构建能源监测预警与

规划管理系统,建设贵州省能源云和能源大数据平台,推进能

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对接,显著提高能源系统的智能化

水平和运行效率。推动能源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

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建立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和构建现

代新型能源工业体系,为全省发展提供战略性基础性支撑保障。

2. 推进智能电网发展

建设智能电网应用示范项目,支持贵州电网等电力企业加

快对现有电网、用电设施和发电设施智能化改造,构建智能化

电力运行监测、管理技术平台,支持企业为智能电网提供实时

数据库,推动电力设备和用电终端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实现

从电厂、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到用户终端的智能化管理。鼓

励电力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设备状态、电能负载等数据进

— 23 —

行分析挖掘与预测,开展精准调度、故障判断和预测,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和安全运行水平。加快智能电表普及,实现能源消

费的实时计量、信息交互。

3. 推进能源生产智能化

推进煤炭、煤电、水电等企业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利用

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全省煤炭、煤电、水电

企业节能减排和生产优化控制水平,促进能源产业机械化、自

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快推进煤矿企业智能机械化开采,

研发和应用综采工作面数字化测控与无人化生产技术、煤矿数

字化智能化监测与管理系统、基于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的矿山

智能预测和决策系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煤矿安全生产数据网

络传输技术体系、矿区遥感遥测生态环境信息化监测等,建设

智能矿井。鼓励煤电企业依托现有煤电机组,直接面向终端用户,

重点围绕具有电、热、冷负荷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和大型

城市综合体等,提供电、热、冷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多能互补,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能源供给与用户互动的综合智慧能源

供应业态。

4. 推进智能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

推进智能微电网建设试点,打造以太阳能、风能等多能源

协调互补的分布式智能微电网,突破智能分布式发电、智能储

能、智能微网等关键技术,建设绿色能源智能化电力运行监测、

管理技术平台,使电力设备和用电终端基于互联网进行双向通

信和智能调控,实现分布式能源的即插即用。探索利用人工智

— 24 —

能和区块链技术,逐步建成开放共享的智能分布式能源网络。

因地制宜建设新能源智能充放电站等基础设施。

5. 推进能源消费智能化

依托互联网及电网技术平台,建立电力交易中心,促进电

力在线交易。开展公交道路、城市广场、商业楼宇等智慧照明

试点。推进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即插即用和城市能源综合优

化利用示范,创新能源消费模式。鼓励发展基于分布式能源网

络的用户端智能化用能、能源共享经济和能源自由交易。加强

合同能源管理在家庭能效和公共照明中的应用,促进能源消费

模式变革。推进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在燃气网络中应用,整

合气源、管网、客户端等供应链数据,完善燃气智能监测、管

网预警、区域燃气供求实时分析等,实现燃气全网智能监测、

调度和平衡。深化燃气用户服务,拓展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

气表的燃气用户服务,挖掘用户端大数据资源,持续改进用户

体验。积极开展智慧供暖业务,推进电能替代,构建多能协同

的能源消费格局。

专栏 2 智慧能源建设工程

智能电网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加快贵州智能电网建设,完善覆

盖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各个环节的智能

电网监控管理体系,加强物联网技术在电网各环节的深入应用,推广

安装智能电表、网络电表,实现电网实时感知,精准调度、故障判断、

预测性维护。到 2020 年,80% 以上重点城市家庭安装智能电表。

— 25 —

贵州省能源监测预警、规划管理系统和能源资源大数据建设项目。

建设能源基础数据库,整合能源行业信息资源,建立覆盖能源供需各

环节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并与经济运行、交通运输、自然环境等数据

相接,配套建立数据积累机制。建设能源运行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全

省日度、月度、季度、年度能源运行重要指标,进行系统化分析,研

判能源形势,为能源战略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建设能源规划与项目

管理系统,对能源规划和项目信息进行实时化管理,加强规划对项目

实施的指导和约束,支持动态评估规划实施。建设能源预测预警系统,

基于监测 “ 大数据 ”,建立预测预警模型,对能源供需、价格走势、市

场变化等进行预测预警,为能源监管、应急处置等提供信息支持。到

2020 年,完成系统建设,并实现与全国系统对接。

贵州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项目。建设风电等新能源集控中心,实

现 “ 无人值班,有人维护及值守 ” 的运行模式。开发设备在线监测技术,

加强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制订设备巡检制度,并与传统能

源生产营销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到 2020 年,建设 50 家以上新能源集

控中心。

贵州省电力交易技术支持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利用大数据、区块

链等技术,建设电力交易技术支持信息平台,全面提升电力交易业务

支撑能力。支持和适应清洁能源平衡、交易、计划、结算的需求,推

进更多清洁能源加入跨省交易。平台具备支撑各类交易协调组织管理、

全口径市场结算和市场分析的能力,能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为

数量众多的市场主体提供高效、安全的市场服务。到 2020 年,完成平

台建设。

贵州省分布式智能微电网项目。突破分布式发电、储能、智能微网、

主动配电网等关键技术,打造以太阳能、风能等多能源协调互补的分

布式智能微电网,建立分布式能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

— 26 —

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实现自我控制、

保护和管理。加快能源互联网标准推广应用,加强能源物联网关键技

术和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到 2020 年,在全省 100 个工业园区、100

个重点小城镇、100 个机场、港口、码头建设智能微电网。

智慧矿山建设项目。建设矿山安全生产智能监测系统,实时采集

生产矿井的进尺、产量、微震、水文、瓦斯、粉尘、矿压、火区、视频、

人员位置和设备状态等信息,并通过可视化图表、声光报警等方式获取、

分析生产和灾变时期的各种信息。建设矿山生产智能化系统,主要包

括电力、采掘、运输、提升、供排水、压风、注浆、瓦斯抽放、通风防尘、

均压灭火、空调降温等自动化系统,推进采煤掘进、运输提升、通风防尘、

压风和注浆、输配电和防排水以及瓦斯抽放等环节的自动化和无人化。

建设灾害预警大数据系统,推进冲击地压、瓦斯、突透水灾、煤尘爆炸、

矿井火灾等分析计算、灾变过程仿真和预警。到 2020 年,建设 50 家

智慧矿山。

能源企业节能减排智能化试点项目。建设贵州省重点用能单位能

耗在线监测系统,通过智能终端实时对企业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实现

能耗监测、碳交易、能源基金整合。到 2020 年,开展 100 家企业智慧

能源和节能减排试点。

智慧照明试点项目。推进以安全、高效、绿色为内涵的智慧照明

工程,建设道路照明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推动公交道路、城市广场、

商业楼宇等智慧照明试点,实现对公共照明设备的精确定位、远程可

调可控、运行状态在线跟踪和故障报警等管理。推广节能环保新光源、

新技术及先进灯控模式等在道路照明管理中的应用,加强遥感等智能

感知技术的应用,提升对景观灯光、商业广告显示屏等光电设施的动

态监察能力。到 2020 年,80% 以上重点道路、城市广场、商业楼宇实

现智慧照明。

— 27 —

贵安新能源超级智能充电站和新能源一体化运营中心建设项目。

以贵安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为基础,通过 PPP 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投资

建设贵安以及全省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充电基础设施和服务等,整合互

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充电硬件技术、车联网及运营技术,打造

新能源超级智能充电站和新能一体化运营中心,为贵安及全省提供新

能源公交、通勤以及分时租赁等充电服务。到 2018 年,完成贵安新能

源超级智能充电站和新能源一体化运营中心建设。

(三)推进智能农业和智能服务业发展

1. 推进智能农业发展

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应用。组织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

推进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卫星导航、遥感、空间地理信息等

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建立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农业信

息遥感监测网络,支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物联网信息

平台,加强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信息采集和监测。推进农业生产

智能化作业,加强标准园(场)建设,完善标准化作业生产档案,

选择茶叶、刺梨、辣椒、火龙果、猕猴桃、马铃薯、薏苡、食

用菌、酒用高粱、蓝莓、肉羊 ( 牛 )、大鲵等优势产区及花卉苗

木生产基地,开展大棚种植、农作物大田种植、设施农业等领

域的农业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农机田间作业自主系统等智能

技术的应用试点,推动智能农场、智能化植物工厂、智能果园、

农产品加工智能车间、农产品绿色智能供应链等集成应用示范。

加快喷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冷链物流、产品加工设备等智

能化应用,推进智能化、自动化成套装备技术的集成应用,试

— 28 —

点农业智能机器人应用,推动农业机械设备和生产设施智能化

改造,推进农业用药、用水、用肥智能化控制,以及病虫害的

智能预测、预报和预警,发展精准农业。推进养殖智能化,建

设智能牧场,加大全省大型养殖场精确饲喂系统建设力度,推

动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等智能设备应用,实施互联

网信息采集、养殖档案管理及疫病追溯管理,加速绿色生态畜

产品生产和加工业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渔业养殖基地部署宽

带网络、传感器、视频监控等基础设施,建设智能渔场,实现

对基地生产全过程监测和智能操控,打造场随人走、全程监控、

远程诊断、远程操控的智能化新型养殖基地。加强现代高效农

业示范园区大数据分析研究,合理安排农产品生产结构,动态

管理农业园区生产和销售,逐步实现综合产出最大化。

推动农业管理智能化应用。整合涉农大数据中心和农业云,

开展三农数据挖掘分析,建立农业全产业链智能化监测分析预

警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管理智能化平台和农村集体

资产监管平台,提升农业服务智能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推进农

情调度、农业综合统计、蔬菜价格、物价成本、畜禽水产等数

据采集和分析,支持和鼓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

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农产

品生产计划和预测,提升农业市场波动、自然灾害、重大动植

物疫情的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能力。

推进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智能化。依托信息进村入户五级联

动体系,加强基层农村信息服务站智能化建设,推进智能移动

— 29 —

终端、智能语音、智能农业客服等新技术应用,完善全省农科

教信息调度平台、基层农技推广综合业务信息平台、智慧农民

在线培训教育平台、“ 智农通 ” 等系统,向农户开展农业政策、

农业技术、农产品价格参考、优质农产品推介、美丽乡村旅游

推介、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农民培训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

合信息服务。

专栏 3 农业智能化应用工程

农业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构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物联网

信息平台,在大棚种植、农作物大田种植、设施农业、畜牧水产规模养

殖等领域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试点,统一集成示范园区物联设备和采集

数据,构建远程可视化系统、无线智能化管理系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

追溯系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加强农业大数据分

析研究,实施设施农业和大田作物耕种精准化、园艺种植智能化、畜禽

养殖高效化、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粮食与经济作物储运监管、农资

服务等农业智能化应用示范。到 2020 年,开展 100 个农业智能化应用

示范。

贵州省农业大数据及应用体系建设项目。以贵州农业云为抓手,构

建贵州农业大数据及应用体系,建设贵州农业云大事记中心、统一综合

对外公共服务平台、统一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贵州农业 “ 一张图 ” 可视

化展示平台(以 GIS“ 一张图 ” 的方式提供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及八朵

农业专业子云(包括:种植业应用子云、畜牧业应用子云、农业园区应

用子云、综合应用子云、农机应用子云、土地确权(农村经济经营管理)

应用子云、农产品质量安全应用子云、农业科教应用子云)。结合现代

农业产业体系,整合、组合、融合云服务资源,开发相关应用,分析、

服务现代农业。到 2018 年,基本建成贵州省农业大数据及应用体系。

— 30 —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项目。围绕建设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大省

目标,建立农产品溯源信息服务共享平台,鼓励全省现代高效农业示

范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建设农产品质

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加快二维码、射频自动识别(RFID)、移动视频

监控等技术由流通经营向生产加工环节推广,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隐

患发现、过程追溯、结果处置查询等能力。每年选择 100 家茶叶、粮油、

蔬菜、水果、畜禽产品基地生产的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二维码

可追溯系统。建设屠宰电子监控及质量溯源信息平台,配置设施设备。

到 2020 年,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覆盖。

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加快建设贵农网、贵州农经网、

领略中国农产品大数据中心等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到 2020

年,建成并达到全国农产品数据交易运行规模。

畜牧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构建农村动物疫病监控网络体系信息平

台、养殖企业动物疫病监控体系信息平台、养殖业保险服务网点信息

平台、村级兽医室动物疫苗质量监控信息平台、屠宰企业电子监控及

质量溯源信息平台、兽药经营企业药品品质溯源体系信息平台、动物

产地检疫服务网点信息平台。

2. 推进旅游业智能化发展

加强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旅游咨询、预订、

购买、体验、售后等 “ 一站式 ” 网上服务。开展旅游景区智能

化应用试点,推进物联网、北斗导航、智能推荐系统、智能助

手、智能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智能技术在旅游

信息查询、旅游电商、旅游景区导游等环节应用。推进视频监

控、智能卡、射频识别、人脸识别、物联网等技术在旅游景区

— 31 —

的应用,实现从景区停车场、门禁系统到观景点、旅游餐饮点、

旅游购物场所的人员和物料全过程监测和管理。推动北斗系统

位置服务(LBS)应用,对旅游车、旅游船进行实时监测和定

位,为游客自驾或徒步提供定位导航服务。推进旅游信息查询

智能化终端、电子导游、自动翻译机等旅游智能终端产品应用。

推动智能机器人在导游导览、景点解说、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应

用。探索利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改进景区

旅客体验,提升景区服务效率。推动 VR(虚拟现实)、AR(增

强现实)等仿真技术在导游导览上的应用,增强游客的沉浸式

感官体验,丰富景点景区旅游产品内涵。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游

客数量、结构特征、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

为旅游市场细分、精准营销、旅游战略制定提供依据。加强对

旅游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优化旅游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为

景区流量控制及安全预警提供数据支持。建设一批智慧旅游示

范城市、智慧旅游小镇和智慧旅游景区,建成涵盖旅游产品推广、

个性化服务预定、旅游体验增强、产品预算和决算等相结合的

一体化智能服务体系,提升 “ 山地公园省 · 多彩贵州风 ” 的地方

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3. 推进物流服务智能化发展

构建智能物流云平台。鼓励货车帮等我省互联网物流企业

建设智能物流云,发展智能物流服务。加快建设国家交通物流

平台贵州区域交换节点(分平台),促进省级平台与物流园区、

货运枢纽场站、运政执法、工商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积极构

— 32 —

建全省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逐步将现有的第三方平台、物

流企业和政府机构开放的物流信息资源纳入物流信息平台,整

合仓储、运输线路和供需信息,实现交通货运、物流供需、网

上物流在线跟踪等信息互通共享,打造 “ 物流大脑 ”。推动智能

物流平台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构建与电子商务订单匹配的智

能物流调配配送网络,完善智能物流配送体系,推进电子商务

服务与物流服务协同发展。

完善智能物流配送体系。推动智能化装卸搬运、分拣包装、

加工配送等智能物流装备、智能导航、空车配货移动应用、智

能物流追踪与物资管理、物流无人机、无人驾驶货车、物流大

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等智能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显著提高物流

业服务效率。培育一批电子商务、快递业和货运物流联动发展

示范企业,加快构建智能物流调配配送网络,实现货运车辆与

城市、物流园区、仓储设施的信息网络无缝对接,实现人员、

货源、车源的智能化调度。鼓励物流企业整合社区现有便民服

务设施,发展定时配送、社区自提柜、冷链储藏柜、代收服务

点等新型社区化智能化配送模式。

推广智能仓储系统建设。在贵州快递物流园、贵阳传化智

能公路港、贵阳京东电商产业园等省内大型物流园区开展试点

工作,支持建设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推动智能物流追踪与

物资管理、智能调度与高效储运、无人搬运与智能码垛、物流

机器人等新技术应用。鼓励互联网企业开展网络仓库建设,整

合各物流园区库存信息,实现货源信息的高度共享和统一调度,

— 33 —

促进供需信息精准对接,提高货运调度效率。

4. 推进交通运输服务智能化发展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开展交通基础设施智能感

知体系建设,完善交通视频网络,推进交通物联网试点,利用

物联网技术加快高速公路监测设施、气象感知设备、交通流量

调查设备、桥梁隧道健康感知设备建设,开展国省干线重要路

段、主要航道、重要码头和Ⅰ、Ⅱ类客运场站智能监测设施建设。

推动运载装备智能化升级,利用车联网、船联网等技术手段,

在出租车、公交车、长途客车、危险品运输车上推广安装北斗

导航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射频自动识别系统(RFID)等智能

安全管理装置,在船舶中大力推广北斗导航系统、船舶自动识

别系统(AIS)等装置,提高运载工具的智能化水平。推进车联

网应用试点,在贵阳、贵安等条件成熟的地区探索建立智能网

联汽车试验场,推进建设安全、泛在、智能的云网端一体化智

能网联汽车典型应用。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计算机视听觉、

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导航定位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汽

车领域应用,加快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ADAS)和无人驾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推进车载智能操作

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预测式紧急刹车系统(AEB)、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盲区预警系统(BSD)、驾驶员

疲劳预警系统、自动泊车系统(AP)等新产品研发,配套发展

智能汽车芯片、车载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红外探头、

高精度地图及导航定位等智能汽车元器件产业,推进车车通讯

— 34 —

(V2V)、车路通讯(V2R)、车网通讯(V2I)等技术研发,

开展无人驾驶汽车试点,主动布局无人驾驶系统。

推进公共交通服务智能化。建设便捷高效的公共出行信息

服务平台,根据公众出行需求,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联网售票工

程建设,实现互联网、手机终端、代售窗口、自助售票机等多

元化联网售票,涵盖全省Ⅰ、Ⅱ类客运站点的客运班线。开展

公交、出租车信息化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各类出

行信息资源,打造 “ 交通大脑 ”。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面向

社会提供实时交通运行状态查询、出行线路规划、公交出行、

智能停车、汽车维修等信息服务。以全国 ETC 联网和市场信用

平台建设为契机,实现 ETC、运政卡和公共交通卡的融合,实

现公共交通 “ 一卡通 ” 应用。完善 ETC 服务体系,服务网点覆

盖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并拓展在旅游、教育、医疗、社区等公

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按照交通运输部要求,实现交通运输行业

服务监督电话 12328“ 一号通 ”。推进 “ 互联网 +” 交通大数据产

业建设,开放行业内数据资源和服务市场,引导智能技术企业

进入交通领域,推广大数据分析、移动出行应用、一卡通、电

子支付、智能交通设备等产品和服务。

推进交通运输管理智能化。进一步完善贵州交通云建设,

深化交通大数据资源在线聚集、开放和应用,建设复杂场景下

的多维交通信息综合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智能化交通疏导和

综合运行协调指挥,建成覆盖地面、轨道和低空的智能交通监控、

管理和服务系统。深化交通大数据在市场信用、经济运行分析

— 35 —

与决策、执法综合管理等行业重点业务领域应用,为优化交通

运输设施规划与建设、行政执法、交通运输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完善交通运输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加大市(州)级

平台建设,实现与公安、气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

分析,实现路网实时路况监测和运行特征分析,路网异常情况

成因分析及异常预警,使路网状况可视、可测、可控。完善交

通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实现执法业务的闭环管理和应用,实现

执法案件的大数据研判分析、挖掘与应用,提升执法规范性和

权威性。加强交通运输违章违规行为智能化监管,加快推动与

公安、环保、质监等部门的数据交换和监管联动,加强道路水

路运政、联网联控、综合执法等系统协同。

5. 推进金融服务智能化发展

实施 “ 互联网 +” 普惠金融行动计划,支持贵阳申请建设国

家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鼓励我省银行、证券、保险、基金、

信托和消费金融等金融机构加快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

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发展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

移动金融、区块链金融和智能金融等新金融业态。发展互联网

金融业务,规范推进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互

联网基金、互联网理财、网络消费金融、互联网借贷、网络股

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新业务发展。建立贵州省互联网金融云服

务平台,推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融资担保、股权众筹、

小额贷款、创业投资公司等投融资机构纳入平台,搭建线上线

下融资模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在线投贷保等金融综合服务,

— 36 —

并提供基于金融云服务平台的信用、认证、接口等公共服务。

发展大数据金融业务,支持贵阳建设大数据金融中心,建立金

融大数据系统,提升金融多媒体数据处理与理解能力,发展数

据网贷、数据信用、数据资产评估、大数据交易、数据银行等

新业态。发展移动金融业务,大力推进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

服务创新试点工作,加快贵州通 TSM 系统建设,发行移动金融

IC 卡,推动金融 IC 卡在交通、旅游、教育、医疗、社区等公

共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银行卡

清算组织、支付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在确保移动金融

账户介质的标准符合性的同时,推广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发展

区块链金融,加快贵阳区块链创新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央行法

定数字货币试点,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支付清算、票据、供应链

金融、资管、扶贫基金管理等领域应用,促进区块链金融发展。

开展农村金融扶贫工作,重点推广基于手机终端的信贷、征信、

理财、新农合新农保、转账缴费等应用,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发展智能金融业务,在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服务领域,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展客户精准营销、智能风险识别、

智能投资顾问、智能客服、智能理财师、智能监控等新业务、

新模式,建立金融风险智能预警与防控系统。

6. 推进商贸服务智能化发展

加强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

加快推进零售电商、行业电商、社区电商、农村电商发展,支

持构建线上电商和线下智能化商城一体化的新零售模式,推进

— 37 —

智能推荐系统、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导购、虚拟现实购物平

台、电商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建设涵盖地理位置、

网络媒体和城市基础数据等跨媒体大数据平台,支撑企业开展

智能商务,推广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商务服务与决策系统,促

进我省消费升级。

7. 推进专业服务智能化发展

在法律咨询、投资咨询、技术咨询、天文服务等领域,推

进大数据分析、知识图谱、深度学习、智能翻译、智能报告等

智能技术应用,提升专业化服务智能化水平,发展智能专业服

务新模式。

专栏 4 现代服务业智能化应用工程

贵州省旅游服务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深化全省 “一张网、一张图 ”

的智慧旅游应用,完善 “ 互联网 +” 旅游。发展旅游移动电子商务 O2O

服务,普及电子门票、在线支付和电子消费卡等旅游消费模式,建设

贵州省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旅游咨询、预定、购买、体验、

售后等网上服务;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旅游信息服务,加强移动互

联网在旅游娱乐消费等领域的集成融合应用,发展微博、微信等旅游

新媒体服务,促进旅游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到 2020 年,全省规模以

上旅游企业实现在线预订服务。

智慧景区建设项目。加快培育和布局智慧花溪、智慧黄果树、智

慧龙宫、智慧百里杜鹃、智慧荔波樟江等一批智能化旅游景区示范,

推进智慧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促进景区电子门票、客流监控、指挥

调度、导览讲解、人流疏导等系统的应用推广,推进智慧旅游景区智

— 38 —

能化管理示范,发展导游机、游客机、智能导游等智慧旅游终端,探

索推动自然景观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融合,提升智慧旅游互

动体验,实现景区全面、透彻、及时感知和可视化管理。到 2020 年,

完成 5 个 5A 级景区、30 个 4A 级景区智能化升级。

“ 物流 QQ+ 货车帮 APP” 物流信息平台综合项目。建设以云计算、

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的传统商品运输与流通业务的平台系统,

集信息资讯、电子商务、商品交易、物流服务、咨询服务为一体的供应

链集成网络,开发完善物流 QQ-PC 端、物流 QQ-APP、货车帮 -APP 系

统及平台。到 2018年,实现服务 300万货车会员的综合服务能力,构建 “互

联网 +” 公路货运车辆共享运力池,形成覆盖全国的基于公路运力智能匹

配,服务行业 “ 互联网 +” 金融、民生等领域的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体系,年节约货车燃油费近千亿元。

传化智慧物流大脑建设项目。加快建设贵阳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

和中国智能物流大数据(贵阳)中心,打造以贵阳为枢纽,以遵义、

六盘水、都匀、凯里等为基地,由物流大数据(贵阳)中心统筹调度

的贵州智能物流网络体系。到 2018 年,建成传化智慧物流大脑。

物流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支持我省骨干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智能

化应用示范,推进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物联网感知技术、

物流追踪与定位、物资智能调度与高效储运系统、无人搬运与智能码垛、

物流无人机、无人驾驶货车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建设物流信息共享

平台,整合仓储、运输和配送大数据资源,开展物流全程监测、预警,

推进精准物流,提高物流安全、环保和诚信水平,统筹优化社会物流

资源配置。到 2020 年,完成 100 家企业物流智能化应用示范,初步建

成西部地区重要的数字金融中心和数字化区域物流枢纽。

贵州智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大交通智能感知和管控设备的部

署,加强对公路、铁路、民航、港口等交通运输网络关键设施运行状

— 39 —

态与通行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推进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全

省覆盖,发展停车收费电子化和监管智能化应用。加大在火车站、公

交站点、旅游景点等重要交通换乘枢纽和人员集散地交通信息服务基

础设施建设,加快全省客运联网售票,实现人员无缝换乘和车辆智能

调度,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管理服务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

9 个市(州)和贵安新区中心城区 90% 区域基本完成车联网覆盖。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示范项目。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试点。推进计算

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等技术在汽车领域应用,加

快智能辅助驾驶、复杂环境感知、车载智能设备等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与应用。建设贵州无人驾驶汽车试验场,开展基于无人驾驶试验场的

无人驾驶试验,推动人工智能和北斗导航技术在无人驾驶领域的融合

应用,提升无人驾驶环境感知、自主决策和自动控制智能化,强化车

道保持、自动换道、自动调头和自主泊车等功能。到 2020 年,完成 5

个智能网联汽车重大产业示范项目。

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项目。推广 “ 通村村 ” 农村客运 APP,推

进运输企业和个体驾驶员的车辆信息、运行数据、图像数据等与村民

的出行数据共享,实现车辆实时定位、定制化叫车包车服务、车辆行

驶安全预警、手机购票等。加快开发智行公交 APP,为公众提供便捷

准确的公交出行服务。推进贵州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与

物流云、电商云互联互通,开展物流大数据分析。加快建设贵州公众

出行交通服务信息平台,给出行者提供全面多方式服务。开展贵州交

通建设投资领域 “ 数据铁笼 ” 工程,对交通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概

算执行、合同签订、计算支付等流程中的关键点、风险点和责任点进

行动态监控,进行违规分析并预警,为把控政府投资风险、动态跟踪

审计、廉政建设提供数据保障。推进省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

— 40 —

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省级交通运输执法案件的电子化、网上办理、线

上执法监察等,推动跨执法门类、跨区域执法协同,实现许可、执法

信息共享和协同。建设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覆盖全省范

围内重点一二类维修企业的维修数据采集网络和贵州省汽车电子健康

档案数据中心,实现对全省主要维修企业维修数据的真实、可靠采集

和存储。推进贵州省综合交通大数据集成与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全省

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实现对各类数据资源的交换、共享和集成,实

现大数据预测和决策支持。到 2020 年,完成 9 个市(州)和贵安新区

的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

金融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支持我省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开展金融智能化应用示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

等技术加强科技金融发展,发展互联网金融、量化交易、智能投顾、

大数据金融、加密数字货币、区块链金融等新服务,促进金融业产品

创新、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到2020年,完成20个金融智能化应用示范。

贵阳国家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建设项目。积极申请国家互联网金

融新业态政策试点,大力发展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稳步推进

P2P 小额借贷交易,积极鼓励众筹业务发展,鼓励开展融资、储蓄、

投资、保险、汇兑、支付和清算等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应用。2020 年,

互联网金融领域企业达到 50 家以上,初步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大数

据金融中心。

贵阳区块链创新发展基地建设项目。积极引进数字货币、区块链

技术、区块链应用企业,开展区块链技术研发、创业孵化、应用推广、

产品验证、培训等服务,打造国内重要的区块链产业基地。到 2020 年,

全省区块链领域企业达到 50 家以上,建成国家法定数字货币示范区。

— 41 —

商贸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支持我省商贸企业开展商贸智能化应

用示范,推进移动电商、移动支付、精准产品搜索、虚拟现实购物平

台、智能语音导购、智能推荐系统、电商大数据分析系统等技术应用,

开展线上电商和线下智能化商城相结合的新零售模式试点。到 2020 年,

完成 100 个新零售领域智能化试点。

现代服务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基地项目。在电商、物流、金融等行

业开展服务业大数据开发利用项目,创新大数据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

应用,鼓励服务企业利用大数据开展精准营销、O2O 服务、认证认定、

产业链协同、产业监测等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和业态。到 2020 年,建

成国家现代服务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基地。

(四)推进政府、民生和社会智能化应用

1. 推进政府服务智能化应用

推进公共服务渠道智能化,为百姓提供智能移动政务、

“12345” 智能语音政务、政务办理智能机器人助手等智能化公共

服务渠道,畅通政府与公众的交互渠道,促进实现民生政务服

务等候少、体验好。推进行政审批智能化应用,完善提升省网

上办事大厅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依托 “ 云上贵州 ” 系统平台数

据资源,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公共需求精准预测,推行人

口数据画像、法人数据画像等智能数据服务,减少市民和企业

的繁琐数据填报流程。探索跨部门、跨层级的审批、核准、备

案统一受理、并联办理的智能审批模式,大幅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推进政府决策智能化应用,加快建设我省宏观经济和运行监测

分析、城市综合治理分析等政府决策大数据分析平台,在复杂

— 42 —

社会问题研判、政策评估、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等重大战略决

策方面推广智能化应用,提升政府决策的智能化辅助水平。

2. 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应用

推进社会治安智能化应用,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网络,

扩大城乡重点区域物联网智能监控覆盖范围,加强多彩警务云

建设,探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语音、图像、视频、生物特征

识别的智能分析,提高对治安管理和维稳反恐支撑保障。推进

经济运行和市场监管智能化应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

块链等技术,加强对市场主体智能化服务和精细化监管,推进

智能工商、智能税务、智能国资监管、互联网金融智能化监管

等应用。推进社会信用服务智能化建设,依托 “ 贵州信用云 ”“ 云

上贵州 ” 大数据平台等,聚合企业法人、人口等诚信数据,推

动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融合应用,优化信用评估模型

和算法,提供精准的智能信用评分服务。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智

能化应用,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和省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监管

业务系统和数据库,覆盖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医

疗器械等监管业务应用领域,提升食品药品智慧监管能力。推

进安监智能化应用,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重大危险源

动态感知、实时监控和跟踪定位,建设集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事故处理、统计分析等于一体

的智能化安监管理系统。推进建设管理智能化应用,基于建筑

信息模型(BIM)技术,构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监管系统。

推进国土管理智能化应用,基于国土资源云,应用数据挖掘、

— 43 —

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多层级多维度的国土资源智能化监测技

术体系和应用平台。推进交通管理智能化应用,利用互联网、

大数据、定位导航、分享经济等新技术、新模式,分析整合实

时路况、公交动态、停车动态、车辆分享等各类信息,提供一

体化智能交通监管服务。

专栏 5 政府治理智能化应用工程

政府服务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加快推进 “ 互联网 + 政务服务 ”

试点示范省建设,完善中国 · 贵州政府门户网站、省网上办事大厅、省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电子系统等公共服务平台,逐步推进各部门政务数

据网络化填报,加快实现省市县乡政府行政事务 “ 一张网 ”。基于政务

内部计算机网络,建设政务窗口智能导视系统,实现智能排队叫号、

公共微信服务、桌面双屏交互、自助查询、申报人管理、信息发布等

各项功能。完善 “ 云上贵州 ”APP 平台,实现 “ 云上贵州 ”APP 平台与

电子政务云统一用户管理、全面互通共享,打造全国领先的政务民生

APP 品牌。完善提升省网上办事大厅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进以行

政审批为核心的政务数据汇聚、交换、共享和智能分析,探索 “ 智能

审批 ”,围绕 “ 放管服 ”,推动跨部门、跨层级审批、核准、备案的统

一受理、并联办理,实现 “ 单点登录、一次认证、多点互联、一网通

办 ”。依托 “ 云上贵州 ” 系统平台的数据资源,完善全省统一的电子证

照批文库、政务服务事项编码体系及事项目录库。到 2018 年,基本完

成政府服务智能化应用示范。

公共安全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整合,

利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处理视频数据,实现 GPS 坐标映射、

方位感知、视频联动等功能,增强实时图像与信息的结合,着力构建

— 44 —

覆盖全时空、智能化的科技防控网络,提升治安防控、侦查破案、社

会管理、服务群众等能力。多渠道采集并整合客流、交通、消防设施、

通信网络、环境要素、质量标准和水、电、燃气等涉及公共安全的城

市运行数据资源,构建公共安全大数据资源服务体系,实现公共安全

领域的数据深度共享和业务高效协同,满足全局性、跨部门、跨层级

数据共享的需要。到 2020 年,完成公共安全智能化应用示范。

食品药品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

充分发挥 “ 食品安全云 ” 作用,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大数据多元化采集、

主题化汇聚、知识化分析、智慧化利用,辅助实现监管事前预防、事

中控制、事后总结,推动省、市、县级监管业务信息化联动。到 2018 年,

初步完成食品药品智能化应用示范。

国土资源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基于国土资源云,充分应用数据

挖掘、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面向国土资源监测的全流程,构建

多层级多维度的国土资源监测信息化技术体系和支撑平台,全面提高

国土资源监测数据自动采集提取、安全传输汇集、远程操控核实、实

时更新入库和数据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有效提升国土资源监测的智

能化水平。到 2018 年,完成国土资源智能化应用示范。

综合治税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推进电子税务建设,建设 “ 电子

税务局 ”,强化政府部门之间涉税信用信息的共享和交换,探索利用人

工智能和大数据查逃税,开发 “ 互联网 + 发票 ”、“ 互联网 + 信息共享 ”、

“ 互联网 + 指挥系统 ”、增值税数据风险监控等应用。在贵阳市开展税

务机器人试点,推进纳税人与机器人互动,自助实现各类政策咨询服务、

重要信息获取等交互功能,向纳税人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涉税咨询

和引导服务。到 2020 年,完成综合治税智能化应用示范。

诚信贵州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进一步完善 “ 贵州诚信网 ”,加

强与 “ 信用中国 ” 的信息共享交换,整合诉讼、信贷、个人、法人等

— 45 —

诚信大数据,加强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推进诚信贵州建设,面向社

会公众、政府部门、专业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用户提供信用公示、

信用数据查询、社会信用代码管理、失信黑名单、统计分析等诚信服务。

到 2018 年,建成诚信贵州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

智慧城管示范项目。整合电子政务、应急指挥、城管监控、公用

事业监管、政府服务热线等信息系统,建设集信息收集、指挥协调、

监督实施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到 2018

年,完成全省 9 个市州和贵安新区的智慧城管示范。

3. 推进精准扶贫智能化应用

推动扶贫对象识别智能化。采集贫困户基本信息,建设全

省统一的贫困户数据库,全面掌握和分析扶贫对象贫困情况。

推动扶贫项目管理智能化。建设全省精准扶贫项目管理平

台,准确把握扶贫工作进展,推进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联网

审批、联网备案,实现扶贫项目全过程、全流程的精确管理。

推进扶贫帮扶智能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技术手段和网络即时通信工具,搭建扶贫信息发布与互动救助

平台,实现扶贫济困 “ 点对点 ” 供需见面,实现援助人与求助

人 “ 点对点 ” 精准帮扶。

推进扶贫资源配置智能化。建立健全贫困统计监测指标体

系,融合相关部门信息,动态监测贫困情况,为全省扶贫资源

精准配置提供决策支撑。

推进扶贫基金管理智能化。利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

能等技术,加强扶贫基金使用全过程监督,构建政府、金融机构、

— 46 —

扶贫市、县、乡等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扶贫基金的使用效率。

4. 推进生态环保智能化应用

推进资源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分析与物联

网技术,以水、大气、噪声、土壤、自然植被、核与辐射等各

类生态要素为监测因子,覆盖全省主要流域、所有市 (州 )、县 (市、

区 ),以及自然生态保护区等,构建具有喀斯特地貌特色的资源

环境承载能力立体监控系统,推进省、市、县三级资源环境动

态监测信息的互联共享。

推进生态环保智能化。利用智能监测设备、移动互联网、

GIS 及三维仿真技术,完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形成覆

盖全省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的全天候、多层次智能多源感知

体系,打造 “ 环保大脑 ”。加快建立省、市二级环境信息数据中

心和交换平台,推进污染物排放、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

等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开展 “ 互联网 +” 绿色生态大数据分析。

重点强化对企业环保信用数据的采集整理,建立企业环保信用

基础数据库,将企业环保信用记录纳入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共

享交换平台,逐步开展信用评价。建立环境信息公开查询平台,

整合贵州省环保云外网门户、政府门户网站、网上办事大厅微博、

微信公众号、手机 APP 应用等各类公众服务平台,促进公众参

与环境保护的方式更加多元、自主和开放。鼓励 “ 环境公众服

务平台 ” 建设,搭建环境治理供需方对接平台。重点推进全省

排污权储备信息和交易管理平台,汇聚挂牌交易、流拍、成交

公示公告挂网信息,监控全省试点范围排污企业的污染源工况。

— 47 —

加强环保监管和应急智能化建设。加强环保监管,实现环

保行政审批、建设项目监理监管、移动执法,总量控制管理、

水环境业务管理、机动车环保信息管理、环保科技项目管理等

重点行政监管系统和手机 APP 应用。完善环境预警和风险监测

信息网络,重点打造涵盖清洁生产、限期治理、城考创模等污

防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动态信息系统、环

境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和应急指挥体系及大气环境监测预警平台,

提升重金属、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风险防范水平和应

急处理能力。

推进固体废弃物智能化管理。完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展废旧资源信息采集、数据分析、

流向监测,强化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信息管理,构建网络化废旧

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推进废弃物在线

交易,推动现有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型升级,

推进行业性、区域性的产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在线交易,增强

主要再生资源品种的定价权,建立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发展新

模式。

5. 推进医疗健康智能化应用

加强医疗健康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高效共享、互

联互通的全省医疗卫生信息交换服务网络,推进卫生信息与人

口信息专网整合,建立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人口健康信

息专网。完善 “ 云上贵州 · 医疗健康云 ”,加强公共卫生、医疗

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

— 48 —

建设,促进医疗卫生计生工作全面协同联动。健全完善电子健

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卫生资源四大基础数据库,整

合医疗卫生计生信息资源,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大数据应用。运

用大数据挖掘分析和深度学习技术,加强药品集中采购的监督

管理、流行疾病预测和控制、医疗资源调度、临床辅助决策、

临床试验分析、个性化治疗、基因检测分析等领域的智能化分

析应用,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互联网 +”和远程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推广居民健

康卡发行应用。推行网上挂号、医疗 APP、医疗微信等服务,

探索建立互联网在线医疗服务新模式。利用物联网、视联网、

智能卡技术,推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互联网 + 医疗

健康服务,为用户提供在线监测、健康咨询、医疗保健、药品

配送等服务。加快发展远程医疗,建立健全远程医疗政策管理、

业务服务、信息技术和运营体系,形成全省规范协同的省、市、县、

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以省级平台为枢纽与国家和发达地

区优质医疗资源实现无缝对接,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

等远程医学服务,助推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

的分级诊疗模式在基层落地。

开展智能医疗试点。实施智能医疗健康重大产业化示范项

目,推进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阳第一医院、朗玛互联网

医院等重点医院先行先试、联合攻关,加强与全球知名人工智

能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推进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深度学

习等技术应用到医疗健康领域,开发智能医疗影像、智能医疗

— 49 —

问诊和分析系统、智能医疗机器人、智能医疗设备、智能药物

挖掘、智能医疗可穿戴产品等方面的新业态和新产品,打造数

字化的 “ 医疗大脑 ”。探索智慧医院建设,为用户提供智能健康

监测、智能问诊、语音健康咨询、智能医疗保健等服务,逐步

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推进智能医疗影像应用,在医

学影像中应用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医学影像自动

识别和诊断能力,提高早期病患的预报能力。推进智能医疗诊

断治疗系统应用,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临床、科研和疑难

疾病诊断等方面应用,开展人机协同临床智能诊疗方案应用试

点,推进基因芯片和测序技术在遗传性疾病诊断、癌症早期诊

断和疾病预防检测中的应用,开展智能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

智能多学科会诊。推进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应用,推进人工智能

技术在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加强健康风险识别、

虚拟护士、在线问诊、健康干预、精神健康咨询以及基于精准

医学的健康管理的发展。推进智能医疗机器人应用,开展陪护

与康复训练机器人在失能与认知障碍人群中的试点示范,开展

智能假肢与外骨骼机器人在行动障碍人群中的试点示范,开展

手术机器人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三甲医院智能手术中心

的试点示范,推进各类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助老助残、康复等

领域的应用。推进智能医疗设备应用,发挥我省军工企业优势,

重点研发和应用医用氧气加压舱、电动轮椅智能控制系统等数

字化、智能化医疗设备。发展智能药物挖掘,支持我省医药企

业智能化转型,推进深度学习等技术应用于药物临床前研究,

— 50 —

推动快速、准确地挖掘和筛选合适的化合物或生物,缩短新药

研发周期、降低新药研发成本、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发展智

能医疗可穿戴产品,支持朗玛等企业技术创新,推进智能血糖

仪、智能血压计、智能心电仪、智能胎心仪、智能温度计、智

能健康秤、智能孕表、智能肌肤检测仪、智能腕带、智能手表、

智能手环等智能医疗可穿戴产品应用,研发针对农村市场的便

携式智能健康检测设备。

6. 推进民生服务智能化应用

推进社会养老智能化服务。建设智能养老服务系统,推进

服务机器人进社区,开发视听辅助设备、物理辅助设备等智能

家居养老设备,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监护、情感陪护、娱

乐休闲和医疗资源对接等智能化服务。

推进教育智能化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

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

育体系。加快实施 “ 三通两平台 ” 工程,构建形式多样的智能

教育云平台,推进立体综合教学场、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

习教育平台等应用试点。开展智能校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

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推进智能教育助理试点,

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开展智能化的教育管理、

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建立以学习者为

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实现日常教育和

终身教育定制化。

推进社保、民政、就业的智能化应用。通过社保卡、智能手机、

— 51 —

智能助手等方式向个人提供快速医疗缴费、异地结算、投保、

就业和社会救助等服务。

推进文化智能化应用。完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多彩

贵州文化数据平台,利用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

智能化手段,推进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文化场

所的智能化建设,推出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服务,

为个人提供触手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

专栏 6 民生服务智能化应用工程

精准扶贫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完善 “ 精准扶贫云 ”,利用互联网、

指纹识别、图像识别、数据挖掘等技术,加强对贫困人口、贫困状况、

致贫原因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推进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扶贫方案和

扶贫资源的智能化配置。建设全省统一的贫困户数据库,实现对贫困

户、贫困村、贫困乡镇、贫困县、连片特困地区等扶贫对象大数据分析,

全面掌握每个贫困户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扶贫工作进展和脱贫情

况,分析贫困户的分布情况、贫困户数、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和需求

等。建设全省精准扶贫管理平台,推进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联网审批、

联网备案,实现全过程、全流程监管,推动扶贫相关部门数据资源广

泛交换共享,实现扶贫对象识别、措施到户、项目安排、资金管理、

退出机制、干部选派、考核评价、督促检查等方面的精准管理。完善

和推广精准扶贫 APP 应用,推进对扶贫对象的实时服务,实现对扶贫

数据实时查询、比对、统计、更新。搭建扶贫信息发布与互动救助平

台,实现扶贫济困 “ 点对点 ” 供需见面,实现援助人与求助人 “ 点对点 ”

精准帮扶。建立健全贫困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数据采集与分析体系,

融合金融、公安、民政、卫计、人社、国土、农业、林业、水利、工

— 52 —

商、统计等部门信息,动态监测贫困情况,强化扶贫资源的精准配置。

动态监测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环境、不同状况、不同原因的贫

困变化情况、变化特征、变化规律,提高对贫困数据多维度综合分析

的智能化水平,为全省扶贫资源精准配置提供决策支撑。到 2020 年,

实现精准扶贫智能化应用全覆盖。

医疗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完善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以全员人口、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共享为基础,积极推进 “智

慧医疗 ” 建设。建设医疗健康云,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

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人口健康信息共享与业务

协同,为全方位、全周期的全民健康提供信息化保障。推广居民健康

卡发行应用,大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建立覆盖省、市、县、乡四级

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医疗健康扶贫行动,促使优质医

疗资源下沉。开展网上预约挂号,推行分时段预约,合理安排患者就

诊和检查时间,尽量缩短在医院候诊时间。发展医疗健康移动终端应用,

推广健康移动应用等医疗健康云服务,推行线下医疗卫生服务与线上

远程医疗健康云服务的融合,探索建立互联网在线医疗服务新模式,

运用大数据精确预测医疗需求,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

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管理平台,

打通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经办服务渠道,便民利民,

实行 “ 一站式 ” 即时结报。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

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远程医疗、异地就诊、

费用结算等服务,加强智能诊疗、智能影像、基因监测等智能医疗服务,

每年从省市县选取 40 家医院开展智慧医院建设试点。建立慢性病管理

系统,推出病情监测、档案管理、个性化评估、趋势分析、诊疗建议、

异常预警、康复服务、紧急救助等服务。推进智慧健康服务,提供健

康体检、居家环境监测、远程看护、亲情关怀、健康干预、健康评估

— 53 —

反馈等服务。推动个性化健康管理,提供发展信息采集、健康计划、

健康教育、健康跟踪、病情诊断、风险筛查、健康信息查询等。到

2020 年,医疗领域普遍实现移动服务,实现医保跨省即时结算和社保

异地转移接续,医疗政策试点单位突破 150 家,电子病历共享单位突

破 70 家。

智能医疗健康产业示范项目。实施智能医疗健康应用示范,推进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阳第一医院、朗玛互联网医院开展智能医

疗健康试点,推进建立贵州省第三方影像中心、贵州省电子病历分析

中心、益佰肿瘤大数据信息云平台、贵阳康康慢病互联网医院等,推

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健康医疗有机结合,开发 “ 医疗大脑 ”,运用人工智

能、区块链、医用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改进医疗服务模式。到 2020 年,

完成 3 家三甲医院智能医疗健康试点。

智能医疗健康产业园建设项目。推进贵阳市乌当区建设智能医疗

健康产业园,培育和引进一批智能问诊、智能可穿戴、智能医疗机器、

基因检测等智能医疗健康企业,建设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智汇云锦孵

化基地、贵州现代医药物流智慧中心、KDL 医学检测中心、远程动静

态心电监护网络服务平台、天安大健康 B2C 商城平台、贵州大健康产

业交易网融平台等。到 2018 年,建成智能医疗健康产业园。

新型 O2O 智能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产业体系基础建设项目。建立

贵州省互联网医疗的基础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建设可穿戴与微型医疗

设备核心芯片技术研发及生产基地,医疗器械及药品电商物流园区,

建设 1000 个远程医疗接诊点,覆盖全省 4000 万人口。开发实体医院

信息化系统、远程医疗及健康管理平台、区域医疗影像平台和基层医

生工作平台。到 2020 年,建成新型 O2O 智能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产

业体系。

— 54 —

大数据民生工程服务项目。推进贵阳市按照 “1+N” 的技术架构,

搭建 “ 筑民生 ” 综合平台,整合社保、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服

务资源,使市民通过 “ 一张网 ”、“ 一个号 ”、“ 一个窗 ” 获得个性化、

便捷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到 2019 年,通过 “ 筑民生 ” 平台至少提

供 100 余项民生服务,贵阳市民生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养老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

术手段,推进智慧养老应用服务平台,对接各级医疗机构及养老服务

资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智

慧养老服务。推进社区和养老机构智能化服务,提供老年人的无线定

位求助、跌倒监测、夜间监测、老人行为智能分析、老年痴呆症患者

防走失、视频智能联动、门禁系统联动、移动定位、消费娱乐、智能

机器人助手等服务。发展养老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健康养

老大数据的智能判读、分析和处理,提供便捷、精准、高效的智慧养

老服务。到 2020 年,实现养老移动化、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应用率达

80%。

社保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建设 “ 智慧人社云 ”,加快建设社保卡

持卡人员基础信息库、用人单位基础信息库,推进数据向省级集中;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城乡居民社会

养老保险、公共就业服务、医疗保险智能监控等信息系统,实现就业、

社保、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业务领域跨地区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

同办理。推广社会保障卡,拓展社会保障卡在社会保险、公共就业、

人事管理、劳动关系等领域应用,实现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用。建设社

会保险跨区域业务系统,推动实现跨省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转移

接续及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完善社保网络业务办理平台建设,提供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网上综合查询服务、网上办事服务、自助式服务、

移动终端服务、12333 电话等服务。实施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行动,推动

— 55 —

社保经办业务服务下沉,加强基层乡镇(街道)、村(社区)社会保

险经办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推广移动互联网社保服务,提高社保城

乡均等化水平。到2020年,实现医保跨省即时结算和社保异地转移接续。

民政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加快 “ 民政云 ” 建设,推动城乡低保管

理、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业务网上申请办理,逐步实现各项民政业

务网上审批管理和民政对外信息服务,有效保障社会救助等工作公开、

公平、公正。到 2020 年,建成民政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推进教育城域网和无线校园建设,完善省级

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两平台,建设智慧校园,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

息化,实现教学科研、网络学习、在线交流、校园管理、后勤保障的

全面信息化管理。到 2020 年,实现 “ 宽带网络校校通 ”“ 优质资源班班

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完成率达 80%,形成辐射全国、协同服务、

全网互通的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

智慧教育云建设项目。探索 “ 互联网 +” 网络学习空间新模式,发

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

打造互动、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云服务平台,丰富网络课

程资源库和教学资源库,加大在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

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力度。推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教育服务。积极探索网

络教学模式,打造 “ 云教室 ”、虚拟在线社区,提供网络教学、在线

考试、网络辅导、互动教学等服务,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

的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培育慕课等网络教育新模式。鼓励互联

网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培训机构合作建立互联网开放大学,面向

不同层次人群提供各类形式开放式在线学习服务,探索线上线下相结

合的学分互认和转换机制,构建面向产业发展、成人职业教育的线上

教育服务体系,探索与职业成长、终身学习相匹配的互联网学习教育

— 56 —

模式。到 2020 年,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全省基础教育师生提

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覆盖率达 100%。

网络教育扶贫项目。加大农村地区、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和少数

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投入,发展网络远程教育,推广城市农村中小学

异地同堂上课的网络教学新模式。到 2020 年,全省 10% 以上的农村中

小学实现异地同堂上课的网络教学新模式。

文化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

书馆推广工程、文物信息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库、艺术

创作科研以及文艺演出数字资源、文化创意数字资源等各种文化数字

资源,进行全面数字化改造,建设和完善多彩贵州文化数据平台。强

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推进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

公共文化场所设备智能化建设,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展示中心、智能社

区图书馆、智能学子书堂、智能农家书屋等建设,改善访客的现场体验。

到 2019 年,完成文化智能化应用示范点建设。

环境智能监测平台项目。以传感器、视频监控、物联网、无人机

等技术为支撑,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等系统,构建实时、自适应

环境参数感知体系,加强环境数据采集,建立和完善水、大气、噪声、

土壤和自然植被环境智能监测体系。推动环保管理单位、环保志愿者

利用手机、传感器网络、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收集数据,传送到环境智

能监测平台。构建污染物排放在线防控体系,建立环境信息智能分析

系统、预警应急系统和环境质量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加强环保大数据

分析、预警和可视化展现,实现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污染源智能

化远程监测管理。开展废旧资源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强

化废旧资源回收利用智能化管理,构建网络化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建立集合多种统计预报模式、数值预报模式

于一体的空气污染预报、预警系统,实现对重点区域全天候、实时化、

精细化环境监督管理。到 2018 年,初步建成环境智能监测平台。

— 57 —

7. 推进智能城市建设

加强城市智能化协同应用。着眼于基础设施智能化、城市

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和生活环境宜居化,推进各市(州)

和贵安新区建设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新型智慧城市。加强新

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各领域智慧应用的协调推进、综合集成。利

用市民出行、交通流量等大数据资源分析和深度学习技术,建

设城乡规划智能化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智能化应用、

城市物联网示范应用及市政基础部件和设施的智能化网格管理。

推进网格化管理、联勤联动平台等城市综合管理系统与所在区

域内相关功能性机构的信息系统对接,促进信息资源的跨部门、

跨领域共享和对外开放,建设智能城市综合管理与决策系统。

推进城市指挥调度和应急智能化应用,完善智能化指挥调度和

应急指挥平台,结合传感器、图像识别等技术,加强城市突发

事件提前预警、高效协同、资源快速调度。

推进建设智能商圈。聚焦传统商圈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

以商业企业为主体,以商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强互联网和各类

信息技术与线下商业的融合,不断提升商圈服务和管理水平,

搭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消费者进行

精准画像,发展精准营销。

推进建设智能园区。支持智慧公共服务和园区智能管理系

统建设,推进智能化助力制造业园区高端绿色发展、服务业园

区宜居宜业发展,搭建物联网应用系统,提升园区智能化管理

服务水平,增强园区间联动发展。

— 58 —

推进大学城智能化发展。围绕打造功能布局合理的高校园

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社区、生态人文智慧的现代城区,开

展智能大学城建设,建设智能化的高校聚集区。加快大学科技

园升级,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智能技术创新研发平台,

建设一批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工程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研发智能技术。鼓励大学生创业园在智能技术领域的创新创业,

建设政府引导、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具有创业实训、微型企业

孵化、创业实践示范功能的创新基地。推进大学城产业园建设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

推进职教城智能化发展。推进职教城周边建设高科技产业

园和科技创新城。开展汽车研发、车身设计、铝镁加工、中铝

板带等优势产业的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培育智能制造产业工人。

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职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在职教城周

边发展呼叫中心与服务外包、数据清洗加工、智能机器人制造

等大数据产业。

推进建设智能社区。建设完善社区管理服务平台与社区综

合数据库,加强对社区内人、事、物的动态采集与管理,促进

社区服务集成化、社区治理人性化、家居生活智能化。

推进智能乡村试点。围绕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

推动农产品电商、乡村旅游和农家乐互动等平台建设,加强农

村信息服务,加快村委会电子台账建设,提升农村管理智能化

水平。

— 59 —

(五)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

1. 着力发展智能运营业

培育发展人工智能平台运营业。加快引进和培育人工智能

平台,依托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引进大型互联

网公司、人工智能孵化器等建设人工智能应用运营平台,鼓励

企业依托自身数据、算法、技术和服务器优势,为人工智能产

业生态提供计算能力和基础资源支持,并孵化人工智能通用和

专业应用领域的创新企业。

培育发展人工智能应用运营服务业。推动人工智能与三次

产业融合创新,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医疗健康、娱乐、

家居、物流、金融、安防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发展通用和专用

人工智能应用运营服务业。发展电商智能运营服务,依据电商

大数据提供精准搜索、推荐和导购。发展智能金融运营服务,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推出智能投顾、智能征信、

智能风控、智能高频交易等科技金融新服务。发展智能客服运

营服务,推进呼叫中心业务升级,提供智能语音、智能客服代

理等服务。发展智能教育运营服务,推出智能辅导系统(ITS)、

无监督学习、虚拟个人助理等智能教育服务。逐渐推进各行业

与人工智能融合,逐步实现智能化升级,不断衍生人工智能应

用新运营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和业态,发展个性化、专用化等

多元供给模式。

2. 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

研发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推进人工智能芯片技术研发,支

— 60 —

持华芯通等企业开发 GPU、FPGA 等高运算能力芯片。推进人

工智能计算技术研发,支持贵阳云计算企业加强核心技术跟踪

研究,引进分布式计算、内存计算、流计算、图计算等大数据

开源技术,开发支撑大规模深度学习的新型计算集群。推进人

工智能算法研发,跟踪国内外开源机器学习框架进展,支持企

业推进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增强学习等算法基础理论研究。

推进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加快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觉、

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新型人机交互、

智能决策控制等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人工智能应用技

术研发,支持贵阳、贵安等地加快智能医疗健康、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培育发展人工智能软件产业。培育发展智能语音,引进科

大讯飞、云知声等企业开发语音识别、声纹识别、语音合成等

新产品。培育发展图像识别,推进图像标注、图像分析、图像

识别等技术研发应用。培育发展生物特征识别,引进 face++ 等

企业,推进脸形、手形、指纹、虹膜、视网膜、脉搏、耳廓、

步态、静脉、声音、签字、DNA、皮肤芯片等技术的研发应用,

在安防、公安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产品。培育发展自然语

言处理,引进搜狗、拓尔思、海量等企业,推进文本语料深加工、

文本分析、特征提取等技术研发应用,发展网络舆情分析、智

能客服、智能翻译等产品。培育发展新兴人机交互,推进触摸、

模拟触控、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情景感知、情绪感知和情感

智能等技术研发应用。培育发展认知计算,推进自动推理与规

— 61 —

划、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研究与应用,开发认知智能产品。

建设贵阳、贵安新区等地人工智能产业创客空间、人工智能软

件产业园,引进和培育人工智能软件企业。

培育发展人工智能硬件业。加快智能硬件核心技术研发及

产业化,加快发展满足个人消费、家庭生活、汽车驾驶、医疗

健康、生产制造等需求的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发展智能机器人、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医疗终端、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可穿戴设

备、虚拟现实、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产品线。发展智能机器人,

实施智能机器人重大产业示范项目,支持我省军工企业开拓民

用市场,与国内外知名机器人企业开展合作,面向应用市场开

发智能工业机器人和服务型机器人。发展针对航空、航天、烟

酒、铝电等行业的智能工业机器人。支持小爱机器人等企业发

展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推动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

特定场景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应用。配套发展智能机器人零部

件,支持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

件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推进机器人视觉系统研发、伺服电机

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项目建设,发展智能机器人配套产业,打

造完整的智能机器人制造产业链。发展移动智能终端,推进传

感器、射频识别、多媒体采集、地理坐标定位、低功耗轻量级、

低功耗广域智能物联、人机交互等智能器件研发应用,提升车

载智能终端、新一代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智能化水平。发展智

能可穿戴设备,突破低功耗高性能芯片、柔性显示、高密度储能、

快速无线充电等关键技术,加快技术成果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

— 62 —

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发面向消费市场的新型智能可穿戴设备。

培育发展智能运载工具,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加强车载感知、自动驾驶、车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集成和配套,

开发交通智能感知系统,探索自动驾驶汽车共享模式。发展消

费类和商用类无人机、无人船,建立试验鉴定、测试、竞技等

专业化服务体系。培育发展智能家居,打造智能家居服务生态

圈,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家居建筑系统融合应用,提升建筑设

备及家居产品智能化水平,鼓励传统家居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

开展集成创新,开展以家庭网关为核心,集物业、智能电源控

制、家庭娱乐和远程信息服务等智能一体化产品,提升家电、

耐用品等家居产品感知和联通能力,支持智能家居企业创新服

务模式,提供互联共享解决方案。发展智能安防,支持安防企

业与人工智能企业开展合作,研发集成图像与视频精准识别、

生物特征识别、编码识别等多种技术的智能安防产品。推进贵

阳、遵义、凯里、毕节和贵安新区等地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建设,

打造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3. 加强智能创新体系建设

培育人工智能研发能力。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研究能

力,支持贵州大学等高校建立人工智能专业学科,联合北上广

等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人

机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等基础理论研究和共

性技术研发。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平台,争取国家人工智能

技术和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地贵阳,开辟

— 63 —

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共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新方向,重点

突破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群

体智能关键技术、混合增强智能新架构与新技术、自主无人系

统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智能建模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智

能计算芯片与系统。构建人工智能计算服务平台,依托国家大

数据综合试验区和中国南方数据中心,建立开放的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等智能计算需求的新型计算集群共享平台、云端智能

分析处理服务平台、生物特征识别基础身份认证平台等基础资

源服务平台,降低人工智能创新成本。构建人工智能算法服务

平台,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工智能企业,联合建设开源的人工智

能算法服务平台,推进开源人工智能算法的研发和产业化。构

建人工智能数据服务平台,支持贵阳、贵安新区等地加强人工

智能数据云研发,加快语音、图像、视频、地图及行业应用数

据等人工智能海量训练资源库和基础资源服务公共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机器人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科技资源

和研发力量,组建面向全行业的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政产学

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载体。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支

持企业建立人工智能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动

技术产业化。构建人工智能标准和专利服务体系,开展人工智

能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构建和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加快研究

制订产业急需的各项技术标准,支持评价标准研究和验证,积

极参与国际标准修订,推进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建立人工智能

产品检测认证体系,推进人工智能系统和产品测试、检测与评

定工作。

— 64 —

推进人工智能创业孵化。建设人工智能 “ 双创 ” 平台,组

建一批人工智能孵化器、众创空间,汇聚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创

业企业和人才。筹集人工智能 “ 双创 ” 基金,引进一批人工智

能创业投资孵化基金,联合成立智能贵州创业发展基金,投资

和培育人工智能领域的 “独角兽 ”企业。组织人工智能双创活动,

举办人机智能大赛、人工智能商业模式大赛、国际数据挖掘大

赛等活动,发掘一批人工智能优秀创意项目。强化人工智能创

业服务能力,推进数据中心企业和大数据企业为人工智能创业

企业提供计算能力和数据,推进企业在算法、应用等方面的创

新创业。鼓励领先企业或机构提供人工智能研发工具以及检验

评测、创业咨询、人才培养等创业服务。

专栏 7 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贵阳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项目。在贵阳高新区、综保区、南明区

等地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围绕智能

语音、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生物特征识别、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云、

超大规模深度学习新型计算集群、认知计算等领域引进一批人工智能

企业,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贵阳高新区建设科大讯飞语音云西部

数据与研发中心基地、贵阳智能云呼叫中心产业园、贵阳语音大数据

应用研究院、语音云创新创业平台、“ 互联网 +” 智慧教育、智慧医疗

研究和应用、智慧政务服务与社会管理应用创新、公共安全领域智能

语音技术应用平台。贵阳综保区引进小爱机器人等企业,建设服务机

器人生产基地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并在电子政务、旅游、

金融等相关领域进行推广应用。到 2018 年,建成贵阳人工智能产业园。

— 65 —

贵安新区机器人产业园建设项目。在贵安新区建设机器人产业园,

培育发展弧焊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

和双臂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产品,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到 2020

年,建成贵安新区机器人产业园。

军民融合智能机器人重大产业示范项目。依托军工企业,建设机

器人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推进智能机器人研发制造项目建设。加大人

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机器人产业中的应用研究,提升机器人能力,

丰富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品种类。加快研制高精度、高强度、

低成本、高环境承受力的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在物流、国防和制造

等领域。重点突破服务机器人智能感知、应变能力和智能决策等方面

能力,提升在家庭、商业、军用等领域的渗透率。到 2020 年,在航空、

航天等 2 个行业完成军民融合智能机器人重大产业示范。

智能码垛机器人基地建设项目。贵阳经开区建设智能码垛机器人

及输送系统的集成装备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示范工厂,延伸打造

机器人产业链,建立贵阳机器人产业园,并建设智能码垛机器人中国

总部基地。到 2018 年,建成智能码垛机器人基地。

贵安新区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围绕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

制造环节及重点信息技术产品,依托富士康、高通、浪潮、星瑞安、

纽戴尔等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一批智能终端产业链配套企业,推动智

能手机、智能穿戴产品、集成电路、服务器产业发展,建设西部重要

智能终端制造基地。2017 年底建成贵安新区智能终端制造基地。

遵义智能终端产业园建设项目。在遵义以新蒲新区为重点建设智

能终端产业园,重点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电、智能家居、

智能电子元器件、智能可穿戴等业态,打造中国西南地区智能终端产

品加工制造基地。2017 年底建成遵义智能终端制造基地。

— 66 —

国家人工智能技术和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建设深度学习技术及

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贵州分中心,引进大型互联网公司深度学习技

术研发团队,开展大规模密集型计算、海量数据训练、计算机视听觉、

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感知、新型人机交互、机器翻译、标准化服

务和深度学习知识产权等方向的研究,建立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研究

研发平台,产出专利、标准及工程产品原型,构建示范环境,提高技

术支撑能力,加强产业合作和人才培养。支持贵州大学联合国内外人

工智能科研实力强的院校,申请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技术实验室。到

2020 年,建成国家人工智能技术和工程实验室。

贵州(中关村)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贵州(中关村)

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利用中关村科研资源,开展面向智能搜索、智能

感知、智能语音、模式识别、深度学习等领域技术研发,推进研发项

目在贵州产业化落地。到 2018 年,建成贵州(中关村)人工智能研发

中心。

贵州(硅谷)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开展大数据驱动的类

人智能技术方法研究,突破以人为中心的人机物融合理论方法和关键

技术,研制相关设备、工具和平台,争取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类人智

能方向取得重要突破,推进研发项目在贵州产业化落地。到 2018 年,

建成贵州(硅谷)人工智能研发中心。

机器人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争取工信部、科技部支持,联合国内

外知名科研院所共建机器人研发中心,开展工业机器人整机和配套设

备的技术研发,推进研发项目产业化落地。到 2020 年,建成机器人研

发中心。

“ 贵州大脑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结合 “ 云上贵州 ” 大数据,研发

“ 城市大脑 ”、“ 工业大脑 ”、“ 医疗大脑 ”、“ 交通大脑 ” 的核心技术,

为我省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和智能健康医疗提供人工智能平台和大数

— 67 —

据人工智能分析。到 2020 年,建成 “ 贵州大脑 ” 研发中心。

贵州人工智能众创空间建设项目。引进中关村 AI(人工智能)大

数据加速器等创业基金和孵化器,在贵阳高新区、贵安电子信息产业

园等园区建设人工智能众创空间,培育孵化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创业企

业。到 2018 年,建成贵州人工智能众创空间。

贵阳人工智能海量训练资源库和基础数据资源服务云平台建设项

目。依托我省大数据内容中心的数据资源,引进创新工场等企业,建设

人工智能数据云,打造 “ 数据大脑 ”,为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深

度学习等技术研发所需要的训练资源库和基础数据资源服务。到 2018

年,建成贵阳人工智能海量训练资源库和基础数据资源服务云平台。

贵阳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以贵阳综税区为依托,

联合小爱机器人企业,促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整合并采

用诸多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为上层行业应用提供强大的智

能人机交互能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贵阳政府政

务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应用和传统产业智能升级等方面深度融合,

开展群工委 12345 自流程系统、贵阳工商 12315 智能调解机器人、观

山湖区世纪城智慧社区服务平台等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

升贵阳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到 2017 年,建成贵阳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

务平台。

(六)打造智能化新基础设施

1. 推进智能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 “ 光网贵州 ” 工程,加快 “ 百兆光网城市 ” 建设,全

面推进宽带普及提速。推进宽带普遍服务,实施基础设施建设

扶贫行动和 “ 宽带乡村 ” 工程,实现行政村 “ 村村通宽带 ” 并

— 68 —

向自然村延伸覆盖。加快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部署,优先

推动政府网站和大型商业网站开展下一代互联网应用示范。发

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加快全省广电网络双向化、数字化和智

能化改造,鼓励发展广电宽带网络服务,推进多彩贵州 “广电云 ”

村村通工程。推进三网融合,支持电信和广电业务双向准入。

实施 “满格贵州 ”工程,提升移动网络服务能力,构建高速、移动、

安全、泛在的网络接入条件。积极跟踪并适时申请 5G 试商用,

培育 5G 产业发展生态圈。推进城市公共区域无线 WiFi 热点建

设,基本实现全省中心城市公共区域无线 WiFi 热点覆盖。加快

内容分发网络(CDN)升级,推动内容分发加速服务应用。推

进智能网络建设,开展贵州电信等运营商智能网络省级试点,

适应云计算数据中心布局和海量内容分发需求,在 IP 网和传送

网引入软件定义网络(SDN),在核心网和城域网边缘引入网

络功能虚拟化(NFV),推进弹性连接和智能调度,构建软件化、

集约化、云计算化的新一代智能网络基础设施。

2. 推进物联网建设与应用

组织实施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在工业

制造、生态环保、旅游文化、商贸流通、农业、建筑等重点行

业开展一批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项目,推进贵阳、贵安等地开

展区域物联网应用试点。推进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物联网感知设

备规划和布局,推进传感器、仪器仪表、多类条码、射频识别、

多媒体采集、地理坐标定位等智能感知技术和设备应用,建立

安全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提升全方位实时监测和感知能力。

— 69 —

推进重点区域的智能停车场、多功能路灯杆、新能源充电桩等

智能感知集成载体应用示范。推进重点行业和区域建设无线传

感器网络、低功耗广域网(窄带物联网 NB-IoT)等物联网基础

设施,建立物联网接入管理与数据汇聚平台,推动感知设备统

一接入、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利用。

3. 推进北斗导航设施建设与应用

推进北斗地面服务设施战略布局,加强北斗地理增强系统

建设,率先在贵阳、遵义、安顺和贵安等地建设北斗多模连续

运行参考站网,实现增强系统信号有效覆盖,增强北斗卫星导

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能力,建设以北斗导航定位数据为主的空

间大数据贵州区域中心。大力推进北斗行业应用和产业发展,

推动北斗系统在交通、通信、广电、水利、电力、公安、测绘、

住建、旅游等重点领域应用部署,积极推进 “ 北斗 + 无线网络 ”

的泛在定位服务试点。推进北斗应用走出去,服务东盟等 “ 一

带一路 ” 沿线国家的导航和定位需求。

4. 加快建设智能化云计算数据中心

加快贵州 ·中国南方数据中心基地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布局,

整合一批分散的数据中心,推进建设绿色数据中心集聚区。面

向国家部委、中央企业等数据存储和容灾备份需求,建设国家

基础数据备份中心、容灾备份中心和企业数据灾备中心,发展

灾备中心服务。开展智能化数据中心建设试点,探索利用物联

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数据中心运营,降低能耗成本,

推进数据中心智能化预警、调度和运维。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

— 70 —

云计算平台企业入驻贵州 · 中国南方数据中心,面向政府和社

会提供云计算服务。

5. 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

推进地面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运用传感器、物联网

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在贵阳等城市开展城乡立交桥、井盖

设施、路灯、无线基站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试点,推进

市政基础设施的数据实时采集、在线监控和集中管理。推进地

下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在贵阳等城市开展智能地下综合

管廊建设试点,推进对通信、电力、燃气、供水、供热、排水、

排污等管网的智能化改造,促进共建共享和集约建设。

专栏 8 智能化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网络智能化试点建设项目。推进电信运营商开展网络智能化试点,

引入 SDN/NFV 等技术,从网络边缘智能云化部署、软件定义网络等

切入,向更智能、扁平、集约、开放、安全、低成本的目标网络演进,

大幅提升我省网络能力和性能。到 2018 年,完成贵阳网络智能化试点。

到 2020 年,完成贵安、遵义网络智能化试点。2025 年,完成全省推广。

5G 移动网络试点建设项目。在贵阳、遵义、贵安等地积极申请和

开展 5G商用试点。到 2019年,贵阳、贵安完成 5G商用试点。到 2020年,

在贵阳、遵义、贵安完成 5G 商用推广。到 2025 年,全省完成 5G 商用。

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贵州省区域试点项目。按照 “ 以产

业转型升级和生态节能环保为试点示范核心,以民生服务和社会管理

创新为试点示范重点 ” 的思路,开展物联网建设和应用试点,整合部

门物联网感知终端,推动各类感知终端和传输网络共建共享,构建移

— 71 —

动连接、无线传感网络连接、NB-IoT 连接、有线连接等物联网全连接,

建设完善各类物联网公共接入平台。以省重点特色行业为示范龙头,

大力推动以工业制造、旅游文化、节能环保、商贸流通、农业、建筑

等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和技术集成,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促进

节能减排,推动和支撑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到 2018 年,完成 5 个

行业物联网应用示范试点项目。到 2020 年,再完成 10 个行业物联网

应用示范试点项目。到 2025 年,完成 50 个行业物联网应用项目。以

贵阳作为物联网省级区域示范中心,大力推动城市管理、社会事业等

领域物联网整合协同应用与服务示范,促进基础资源和信息共享。到

2020 年,完成贵阳、遵义、贵安物联网省级区域示范。

北斗空间数据区域中心建设项目。依托省北斗导航位置服务中心

平台,努力争取国家北斗数据服务中心贵州分中心及高分辨率对地观

测系统贵州中心挂牌。推进国家数据服务中心的位置服务数据和高分

辨率遥感数据对贵州直接分发,为我省空间大数据、北斗位置服务云

应用及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推动西南地区北斗导航位置服务一张图基

础服务。到 2020 年,实现数据中心支持海量大众用户亚米级导航服务

需求。积极推动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备份中心落户贵州。

贵州泛在定位体系建设项目。结合 WiFi、蓝牙、超宽频(UWB)、

惯性导航等技术,率先建立可实现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服务的省域泛

在定位系统,参与国家泛在定位应用标准。积极推动建设以北斗为核

心的多系统兼容互用、室内外协同实时精密定位(CRP)服务系统基

础设施建设,构建导航与位置服务网,逐步形成泛在定位导航与位

置服务的综合体系,促进导航与位置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到

2020 年,建成泛在定位系统。

中国南方数据中心智能化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三大运营商数据中

心、华为全球数据中心、中兴以晴大数据中心、贵州射电天文台及

— 72 —

FAST数据处理中心等项目建设,争取国家交通运输行业数据灾备中心、

中科院上海贵安生物医药大数据中心等落地,发展应用承载、数据存储、

容灾备份等数据服务,加快数据中心智能化升级和改造。到 2020 年,

全省数据中心服务承载能力达到 200 万台,基本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

国家部委和行业数据资源中心,建成数字 “ 一带一路 ” 信息港,促进

国际数据资源汇聚和应用。

贵阳智能管廊建设项目。加强贵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统一规划、

建设和管理,优化地下空间利用,统筹各类管线设置,推进新建城市

综合管廊设施统建共享智能化管理。到 2019 年,完成贵阳智能管廊建

设项目。

(七)开发大数据新生产要素

1. 统筹推进政府和重点行业数据汇聚

实施 “ 数聚星空 ” 专项行动,加快全省政府数据汇聚,推

动全省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非涉密的应用系统接入 “云上贵州 ”

系统平台,推动数据资源在 “ 云上贵州 ” 系统平台体系下汇聚。

加快重点行业数据集聚,依托移动智能终端的人机交互、微型

智能传感器、RFID 等技术手段,推进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

交网络、物联网等各类平台采集各类行业数据资源。统筹推进

政府数据、国家各类数据、互联网数据等数据资源汇聚,构建

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大数据资源池,推进 “ 数聚贵州 ”。

2. 加快推进数据共享开放融通

完善 “ 云上贵州 ”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统筹建设人口、法人、

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加快建设健康

— 73 —

卫生、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公共信用、城乡建设、生态环保

等主题数据库,促进省、市、县三级政府跨部门、跨区域、跨

领域的数据共享共用。建设完善贵州省政府数据开放平台,面

向政府和社会提供开放接口,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依法有序开

发政府开放数据,探索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创新。推进政

府数据共享开放区块链应用,通过区块链对数据的共享、开放、

获取与使用的主体及其行为进行记录、验证和评价,打造可信

的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平台。

3. 加强数据资源挖掘分析应用

建设贵阳、贵安等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发展档案数字化、

网络数据清洗、图像视频数据标引、工业自动化数据整理等数

据加工服务,推进发展大数据分析、建模与可视化服务。推进

贵安超算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推动大射电

与大数据相融合,发展天文大数据采集和加工分析。建设贵阳

人工智能数据云,引入谷歌、阿里、百度等开源人工智能算法

平台,开发满足多样化智能化应用的丰富数据集,加强用户行

为分析、情感语义分析、社交媒体分析等,面向人工智能应用

需求提供各种数据资源服务。

专栏 9 数据新生产资源开发共享工程

“ 云上贵州 ” 数据资源共享开放项目。基于 “ 云上贵州 ” 数据共享

交换平台和数据开放平台,按照业务工作实际和综合应用场景,加快

开展供给侧改革、信用、健康、生态文明、数据铁笼、综合治税等跨

— 74 —

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应用示范,推进数据融合创新,开发满

足社会各领域融合应用的丰富数据集。建成 “ 云上贵州 ” 数据共享和

开放平台,到 2020 年,实现省级政府部门 90% 以上数据资源目录梳

理并上架。

贵阳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建设贵阳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

发展档案数字化、网络数据清洗、图像视频数据标引、工业自动化数

据整理等服务。2017 年底建成贵阳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

贵安新区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建设贵安大数据清洗加工

基地,发展档案数字化、网络数据清洗、图像视频数据标引、工业自

动化数据整理等服务。到 2018 年,建成贵安新区数据清洗加工基地。

百鸟河数字小镇建设项目。着力发展大数据应用产业,形成以数

据挖掘、清洗加工、组织管理、应用服务以及信息服务外包为核心的

产业集群,构建具有特色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形成大数据应用、

大数据教育和大数据康养互为支撑的 “ 三业 ” 互动发展模式,创新打

造 “ 互联网 + 大数据应用 ” 为引领的新型产业园区。

贵安新区超算中心建设项目。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关联分析、融合

分析、深度分析和预测分析等优势,全面建设面向多任务的通用计算

框架技术及流计算、图计算等计算平台,突破大规模异构数据融合、

集群资源调度、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大数据基础技术,支持深度学习、

类脑计算、认知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创新,提升数据

分析处理和知识发现能力。到 2019 年,建成贵安新区超算中心。

贵州射电天文台及 FAST 数据处理中心建设项目。采取一个分节

点和核心节点相结合的多点数据中心模式,建设 FAST 数据中心,建

立全球性天文科普网站,构建天文大数据国际活动中心,打造全球天

文云,开展天文应用软件与服务开发。到 2019 年,基本建成 FAST 数

据处理中心。到 2025 年,FAST 射电望远镜数据中心数据存储力争达

到 100PB。

— 75 —

贵阳人工智能数据云建设项目。引进人工智能企业,共建贵阳人

工智能数据云,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各类数据资源云服务。到 2018 年,

建成贵阳人工智能数据云。

(八)构建智能化安全保障体系

1. 加强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智能化安全保障

构建 “ 云上贵州 ” 系统平台智能化安全防护体系,加强云

安全风险智能化识别和防范,确保 “ 云上贵州 ” 系统平台物理

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加强重点行业公共信

息系统的智能化安全防护,提升威胁感知、智能分析、快速抵

御和持续防御能力。加强大数据安全靶场建设,开展大数据安

全攻防演练,针对发现的漏洞和威胁开展系统加固,加强关键

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大数据资源的安全防护。加强新型人工智

能平台的安全防护,提高系统的透明度和信任度,提升系统的

可解释性、可验证性与可确认性,防护智能系统免受攻击。加

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体制机制建设,健全网络安全风

险预警、报告、情报共享和研判处置机制,建立网络安全评估、

检查和责任分配机制。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产品与服务安全

审查制度,推进分类审查、检测和管理,加强对产品安全性和

可控性的审查。

2. 加强工业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安全保障

全面落实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相关规定,重点加强

能源电力、轨道交通、石油石化、钢铁冶金、先进制造、水利

— 76 —

枢纽、通航枢纽、城市供水供气等行业的工控系统安全管理,

确保连接、组网、配置、设备选择与升级、数据和应急管理等

方面安全可控,有效提升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加

强工控系统安全风险的源头控制,鼓励行业企业采购具有认证、

加密、授权机制安全性较高的工业控制设备,保证通信协议控

制命令和生产数据安全传输。开展重要工控系统安全检测检查,

对重点领域使用的关键产品开展安全测评,建立漏洞库以及完

善的漏洞安全补丁发布机制。加强工业控制系统行业、安全研

究机构与厂商合作,制订相关通信协议安全标准。加强重点行

业工业控制安全防控,建立智能感知、安全可控的工业控制系

统安全防范共享平台。加强军民融合安全智能化防护,为落实

军民融合战略提供安全保障。搭建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安全保

障系统与试验验证平台,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风险评

估、检查和信息共享机制。

3. 加强物联网安全保障

加强物联网架构安全、异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

息安全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强化物联网安全标准研制、验

证和实施,促进安全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满足公共安全体

系中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突发事件应对

等方面对物联网技术和产品服务保障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保

障体系,加强物联网安全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

安全评估和保障服务。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防护制度,开展物

联网产品和系统安全测评与评估。对工业、能源、电力、交通

— 77 —

等涉及公共安全和基础设施的物联网应用,强化对其系统解决

方案、核心设备与运营服务的测试和评估,研究制定 “ 早发现、

能防御、快恢复 ” 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重要系统安全可控。

对医疗、健康、养老、家居等物联网应用,加强相关产品和服

务评估测评和监督管理,强化个人信息保护。

4. 加强智能终端与移动应用智能化安全保障

加强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防护,针对移动互联

网、物联网与智能感知技术和业务的新特点,扩展延伸现有安

全监管措施,由点到面构建跨部门、跨行业的智能终端与移动

互联网安全防护格局。加强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等新型智能

产品的安全评估和防护。加强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

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区域性应急管理基础云平台,完善基础设

施安全保障措施,保障公共区域开放移动网络接入安全。加强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国家移动终端入网相关规定,

加强入网监测和个人身份管理,维护好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合

法权益。率先制定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等安全行业标准,加

强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安全应用程序测评和监管。

5. 加强网络空间态势感知和智能化治理

加强全天候全方位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智能感知能力,基于

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收集整合各类监测预警信

息,完成全域网络空间安全的情报搜集、处理、分析反馈,提

升感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

体制机制建设,确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安全风险信息共享机制,

— 78 —

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设备生产厂商、

安全企业和网络使用方等各方职责。完善网络安全检查、风险

评估等制度,加强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加强

全天候网络空间智能化治理能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安全管理,

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建设,规范管理综合性商业网站,构建积极

健康的网络传播新秩序和网络氛围。完善互联网站、域名、IP

地址实名管理等制度和机制,规范网络内容信息刊播,加强对

网络内容制作、发布等流程的监督和审核。加强虚拟社会空间

管控,构建网络空间监管快速反应与紧急处理机制,协调相关

部门联动,形成应对网络舆情焦点事件合力。完善网络文化服

务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大网络文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

执法力度,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广泛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大力培育 “ 贵州好网民 ”。

专栏 10 智能网络安全体系构筑工程

“云上贵州”平台安全智能化加固项目。构建基于 “ 云上贵州 ”

的云安全网络防护体系。建立统一的云安全基础服务平台,搭建形成“网

络安全自主创新中心、网络安全应用示范中心、网络安全政府监管中心 ”

三个中心及 N 个系统平台,实现身份信任、病毒防治、容灾备份、应

急响应等的集中管理。到 2018 年,基本完成 “ 云上贵州 ” 的云安全体

系建设。

重要公共信息系统智能安全防护项目。建立政务、金融、税务、能源、

交通运输、海关、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重要网站和信息系统的网

络安全维护体系。完善公共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 79 —

公共服务保障单位应急保障常态化机制,形成网站运行安全监测预警

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指挥平台,实现网络与信

息安全事件的统一接报、联合研判发布、应急指挥调度以及协同处置

和跟踪反馈。到 2020 年,基本完成全省重要公共信息系统智能安全防

护体系建设。

重点智能制造系统安全防控项目。针对能源电力、石油石化、钢

铁冶金、先进制造、水利通航、供水供气等重点行业建立智能感知、

安全可控的工控安全管理系统,构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监测和防范共

享平台。建立健全智能化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标准体系,制订重点

行业网络通讯的安全标准。形成工业控制系统产品检测和安全测评服

务体系,建立产品漏洞库以及完善的漏洞安全补丁发布机制。到 2020

年,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系统安全体系。

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建设项目。利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先行

先试的优势,通过搭建仿真平台、数据软件和硬件测试实验室、网络

和灾备数据中心等,围绕数据安全、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网络安全、

入侵和灾备等建立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研究、测试攻防的国家靶场,

为国防和军民企业提供网络安全攻防演练试验场。2017 年底建成国家

大数据安全靶场示范基地。到 2018 年,建成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

物联网安全防护示范项目。建设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安全监控管理

平台,全面提升突发事件自动发现和联动应急处理水平,并将重大基

础设施的健康监测纳入该平台,实现从治安管理到设施安全监控的全

方位实时管理。建设物联网城市热点监控系统,具备异常事件自动发

现和智能预警功能,覆盖主要商业区、娱乐区、主要交通路口和治安

事件多发区,与消防、公安、急救等部门联动,实现实时监控、应急

指挥和事后评估。在机场、重要场所等区域的周界建设基于多种传感

信息、低误报率的入侵检测系统。面向重要建筑物、桥梁、隧道等重

— 80 —

要基础设施建设物联网,对设施结构健康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到 2020 年,基本完成物联网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智能移动终端网络安全防护项目。建立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内置

软件评估、定期抽查和曝光机制,对金融、支付、电子商务等移动平

台进行合规性认证和检查,保障移动应用源头安全。加强从智能终端、

操作系统、应用商店、移动应用全链条的无缝安全管理。建立移动智

能终端应用软件开发者 “ 黑名单 ” 制度,加强对视频网站、应用软件

商店和移动客户端的监督管理。到 2020 年,构建起智能移动终端网络

安全防护体系。

网络安全态势全方位智能感知监测平台项目。全力建设网络安全

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平台和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室等平台。建设信息安全

监测与监控平台,提供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监测预警服

务。建设网络安全信息汇聚共享和关联分析平台,提高网络与信息安

全突发重大事件的应急监测预警、技术支持和服务。到 2020 年,基本

建成网络安全态势全方位智能感知监测平台。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产业应用政策

支持智能制造创新。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研发

和应用,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发展智能设计、智能生

产和运营,打造 “ 工业大脑 ”,全面提升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

鼓励为企业提供智能生产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租赁服务,

具体补助政策按我省技术改造政策执行。开展人工智能及相关

领域企业(含智能工厂(车间))示范项目,并进行评选活动,

— 81 —

对获评示范项目给予奖励。

支持智能应用创新。出台鼓励智能创新应用政策,支持智

能技术和产品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应用。加快政府及医疗健康、

交通、旅游等公共领域数据向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企业开放,

促进智能化应用。支持贵阳有条件的医院、医学院校、互联网

医疗企业等合作,推进智能医疗健康技术应用,建设 “医疗大脑 ”

和智能医院。支持贵阳、贵安等地划出专门路段和车道,为智

能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技术应用提供试验场地,出台智能汽

车、无人驾驶汽车等上路行驶的管理政策。支持人工智能 + 应

用示范,推出智能医疗健康、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能农业、

智能旅游、智能城市管理、智能教育、智能安防等一批人工智

能应用场景,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与政

府民生等领域的应用。对省市重点推进的智能应用项目的软件

研发设计、系统集成、服务功能提升等,给予适当补助。

支持智能技术创新。支持建设人工智能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和孵化器,通过孵化人工智能项目和公司,培养人工智能创业

创新人才和创业团队,对通过省级考核的人工智能创业创新基

地和孵化器,按照孵化创业团队或项目情况给予运营补贴。鼓

励贵阳、贵安新区和遵义建设运营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实验

室、数据中心、展示体验中心等。鼓励和支持建设服务于人工

智能技术研发型创业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知识产权、网

络支撑、数据服务、资源共享、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

经认定通过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平台,分别给不同程度的一

— 82 —

次性奖励。扶持创新型人工智能企业快速成长,鼓励人工智能

创新型企业上省统计平台,并给予企业法人奖励。通过政府购

买服务方式,为人工智能创新型企业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支持

科研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离职创业,可带科研项目和成果、

保留基本待遇离岗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兼职兼薪。

建立完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制定人才

入股、技术入股以及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提高科研人员特

别是主要贡献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收益比例。鼓励大学生

在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创新,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在校及毕业

5 年)给予一次性创新补贴。

支持智能产业创新。引进行业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示范

带动效应的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企业和项目,经认定后,可

以享受落户补助、办公用地用房支持、经济发展奖励、企业人

才奖励、创业奖励,优先享受人才、科技、住房等各项优惠政策。

对于特别重大项目,按照 “ 一事一议 ” 的方式予以支持。

(二)加大财税支持

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利用专项资金加大对智能化发展重点领

域、重大项目和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对大数据、“ 互联网 +”、

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发展要给予优先支持。各部门、各地区要结

合自身实际,综合运用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事前审核事后补

助等方式,建立无偿与有偿并行、事前与事后结合,覆盖创新链、

产业链的多元化政府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对于

人工智能相关创新成果,符合政府采购需求的,同等条件下优

— 83 —

先采购,推动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认真落实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各项税

收优惠政策,确保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符合条件的

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规定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加计扣除。开展首台(套)重大技

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工作。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的重大技术装

备符合规定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

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或产品,确有必要进口的

零部件、原材料等,可按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规定,

享受进口税收优惠。加大对信息服务企业重组兼并、投融资活

动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落实支持小微企业的各项财税政策,

切实减轻互联网小微企业负担。将信息服务企业宽带支出纳入

“ 营改增 ” 抵扣范围。

(三)创新投融资机制

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创业投

资、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投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及应用等关键

领域。发挥在黔金融机构科技金融事业部、科技支行引领作用,

创新科技信贷审批机制,推动商业银行建立科技贷款绿色通道,

完善授信尽职免责机制,提高风险容忍度,支持人工智能企业

创新发展。鼓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政策性担保公司、创业

投资公司、科技金融服务公司等开展 “ 投贷联动 ”、“ 投贷保联

动 ”、“ 保贷联动 ” 等服务创新。推进产融结合创新试点,探索

股权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

— 84 —

用保险保单融资增信等新型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信息通信类

高新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筹集资金。

规范有序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试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在具

有战略意义、投资周期长的重点领域,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

本合作(PPP)模式,建立重大智能化工程 PPP 项目库,明确

风险责任、收益边界,加强绩效评价,推动重大智能化工程项

目可持续运营。发挥省市企业上市支持政策的保障作用,构建

集证券公司、风险投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省

区域性股权市场等为一体的企业上市服务体系,支持成熟的人

工智能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的人

工智能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和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发展。支持

设立贵州四板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人工智能挂牌企业,支持企

业加快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育

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实施 “ 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 ”、“ 黔

归人才计划 ” 等,构建平台揽才、赴外招才、活动引才、项目

聚才的立体引才网络,支持引进和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引进的

国家 “ 千人计划人才 ”、百人领军人才、千人创新创业人才、高

级管理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等人工智能人才按规定享受子

女入学、人才公寓等各类优惠待遇。支持和培养具有发展潜力

的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运

行维护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重点

培养贯通人工智能理论、方法、技术、产品与应用等的纵向复

— 85 —

合型人才,以及掌握 “ 人工智能 +” 经济、社会、管理、标准、

法律等的横向复合型人才。通过重大研发任务和基地平台建设,

汇聚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在若干人工智能重点领域形成一批高

水平创新团队。鼓励和引导国内创新人才、团队加强与全球顶

尖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合作互动。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高校开设

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形成 “ 人工智能 +X” 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

重视人工智能与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

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加强产学研合作,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机构合作开展人工智能学科建设。

探索建立多方合作育人新机制,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立一批

联合实训基地,培养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型人才。加快信息化

人才职业化进程,逐步在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首席

信息官(CIO)制度。鼓励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建立信息咨询、

人才交流等合作机制,加强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人才

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信息技能培训。推进信息化专业技

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采用开班授学、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

建立对在职人员的信息技能定期培训机制。开展农村信息素养

知识宣讲和信息化人才下乡活动,实施信息扫盲志愿者行动计

划,为老少边穷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把信息

技能培训纳入 “ 三支一扶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博士服

务团等工作,探索信息化精准扶贫。

(五)完善标准法规

建立标准体系。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引导智

— 86 —

能发展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及推广。不断完

善智能化应用标准体系,增强在国内智能发展中的影响力。加

快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医疗健康、智能机器人等细

分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鼓励相关企业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制定人工智能技术测试基准,

评估人工智能系统的准确性、复杂性、信任和能力、风险与不

确定性、意外偏差、与人类表现的差距以及经济社会影响等。

促进由用户、行业、学术界和政府组成的人工智能社群参与标

准和基准的制定。

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导向,加强

融合领域关键环节专利导航,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储备

与布局。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企业和品牌,提升面

向智能化应用的专业服务能力,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加

强知识产权信息的分析利用,促进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运用,

推进专利基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支持在线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维权援助机制,加大对人工智

能创新成果保护力度。

完善法规制度。研究人工智能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

针对智能发展特点和需求,重点围绕数据权益保护、个人信息

和隐私保护、机器智能责任鉴定、机器违法惩罚等内容,率先

制订出台一批地方性法规或部门规章。对现有法规进行全面梳

理,及时修订完善不适应智能发展的相关条款,增加支持智能

应用和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对立法时机尚未成熟的,及时制

— 87 —

定行业管理规章制度,或对已有行业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调整。

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

联网等技术在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的应

用要求,推进相关行业管理规范制订。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统筹协调全省及各地区、各部门和其他社会资源,推进智

能贵州发展,重点支持本规划中明确的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

有关地区、部门要将推动智能发展列入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

工作,按照任务分工要求,做好与本规划的衔接,各司其责,

主动作为。按照规划要求,各市(州)、贵安新区要结合实际,

抓紧制定适合本地的智能城市规划和行动计划,务实有序推进

智能城市建设。贵阳、遵义和贵安新区要根据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布局,制定和实施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产业

三年行动计划。相关部门围绕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交通、

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等重点领域要抓紧制定本领域

的三年行动计划。各部门、各区域积极组织开展智能化应用试

点示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先行先试,探索适应智能化应用

新模式、新经验。

(二)加强监督考核

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制定科学具体的评估方案和评估

指标体系,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及时发现规划实施

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提出解决办法。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全

— 88 —

程监督和考评机制,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效益和安全。将智

能化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重要内容,按照规划

任务细化分解要求,对各部门、各地方、各园区的工作推进情

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

要参考。

(三)加强舆论宣传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综合利用报纸、广播、电视、

网站等传媒,通过开辟专题专栏等途径,广泛深入宣传智能贵

州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取得的成就。加强政策解读和各类示范试

点宣传推广,积极构建有利于智能贵州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办公室 2017 年 9 月 30 日印发

共印 500 份(其中电子公文 200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