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i 近年來,由於社會經濟環境快速變遷,民眾經濟水準提升,傳統由婆婆媽 媽坐月子的觀念逐漸轉變,再加上產婦對於產後保健日益重視,使得產後護理 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地興起,本市於 102 年度迄今即新立案 7 家產後護理之家, 目前轄內共有 33 家產後護理機構。 產後護理機構係由專業的醫護人員提供產婦所需的產後護理照護服務,除 了有護理人員提供 24 小時全天候護理照護,針對產婦產後及寶寶的健康狀況進 行護理評估及記錄,亦有醫師定期巡診,依據評估結果提供適當之處置,以維 護產婦及寶寶的健康,並提供產婦及產後家庭對新生兒照護所需的專業指導, 例如:母乳哺餵,以協助適應新成員的加入及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為提升本市產後護理機構照護品質及建置安全、優質的照護環境,特編訂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分別針對母乳哺餵指導、嬰兒辨識作業、感染管制、 嬰兒紅臀預防及照護、嬰兒嗆奶預防及緊急處理、緊急災害應變等 6 個章節, 邀請護產領域相關專家學者及歷年透過本市定期辦理督導考核成績優異之機構 代表進行討論及編撰,希望提供機構符合照護實務陎的作業規範,確保產婦及 寶寶的照護品質,為辛苦的媽咪及寶寶們營造一個優質、溫馨、安全的照護環 境,使產婦及寶寶於入住機構期間除了獲得專業的護理照護服務,亦能享受安 全、舒適的生活。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health.ntpc.gov.tw”¢後護理機構照護...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i 序 近年來,由於社會經濟環境快速變遷,民眾經濟水準提升,傳統由婆婆媽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i

    近年來,由於社會經濟環境快速變遷,民眾經濟水準提升,傳統由婆婆媽

    媽坐月子的觀念逐漸轉變,再加上產婦對於產後保健日益重視,使得產後護理

    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地興起,本市於 102 年度迄今即新立案 7 家產後護理之家,

    目前轄內共有 33 家產後護理機構。

    產後護理機構係由專業的醫護人員提供產婦所需的產後護理照護服務,除

    了有護理人員提供 24 小時全天候護理照護,針對產婦產後及寶寶的健康狀況進

    行護理評估及記錄,亦有醫師定期巡診,依據評估結果提供適當之處置,以維

    護產婦及寶寶的健康,並提供產婦及產後家庭對新生兒照護所需的專業指導,

    例如:母乳哺餵,以協助適應新成員的加入及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為提升本市產後護理機構照護品質及建置安全、優質的照護環境,特編訂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分別針對母乳哺餵指導、嬰兒辨識作業、感染管制、

    嬰兒紅臀預防及照護、嬰兒嗆奶預防及緊急處理、緊急災害應變等 6 個章節,

    邀請護產領域相關專家學者及歷年透過本市定期辦理督導考核成績優異之機構

    代表進行討論及編撰,希望提供機構符合照護實務陎的作業規範,確保產婦及

    寶寶的照護品質,為辛苦的媽咪及寶寶們營造一個優質、溫馨、安全的照護環

    境,使產婦及寶寶於入住機構期間除了獲得專業的護理照護服務,亦能享受安

    全、舒適的生活。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ii

    目 錄

    第一章 哺餵母乳指導作業規範 ................................................................................ 1

    第二章 嬰兒辨識作業規範..........................................................................................10

    第三章 感染管制作業規範..........................................................................................14

    第四章 嬰兒紅臀預防及照護作業規範 ..................................... 31

    第五章 嬰兒嗆奶預防及緊急處理作業規範 ..............................................35

    第六章 緊急災害應變作業規範 .............................................................................39

    附錄 答客問-護理機構篇 ......................................................................................92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1 -

    第一章 哺餵母乳指導作業規範

    一、目的

    (一) 協助建立親子關係,促進乳汁分泌。

    (二) 支持並協助產婦有效的哺餵母乳。

    (三) 提升產後哺餵母乳正確率及增強持續哺餵母乳意願。

    (四) 提升機構母乳哺餵率至 30%。

    二、評估

    (一) 入住評估:

    與哺餵母乳相關之入住評估,頇於產婦入住 8 小時內完成,其評估內

    容可參考 B-R-E-A-S-T-FEED 哺餵母乳觀察表(附件 1-1)。

    (二) 定期評估:

    每天至少觀察一次產婦哺餵母乳情形。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2 -

    三、作業流程

    產婦入住

    執行親子同室,產婦依

    嬰兒需求哺乳

    嬰兒留置嬰兒室

    嬰兒有哺乳需求時,將

    嬰兒送入產婦房間哺乳

    鼓勵持續哺乳

    依契約日期返家

    教導正確技巧 良好

    頇修正

    評估產婦意願

    進行親子同室

    以母乳哺餵觀察表評

    估哺餵母乳正確性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3 -

    四、照護措施

    (一) 迎接產婦(入住日):

    1. 產婦入住機構後,予以產後常規護理並評估產婦情況,同時告知嬰

    兒在嬰兒室將由醫師或護理人員予以身體檢查後,即依產婦意願安

    排親子同室。

    2. 評估產婦哺餵母乳的動機與意願,產婦已有充分資訊後,尊重其決

    定。如產婦不明白哺餵母乳對嬰兒及產婦的好處時,需予下列資料:

    (1) 哺餵母乳對嬰兒的好處:

    A. 母乳中所含免疫物質能幫助嬰兒抵抗疾病。

    B. 母乳對於嬰兒的腻部、中樞神經系統及視力的發展有很大

    的幫助。

    C. 母乳可降低嬰兒的過敏性疾病,如:濕疹、蕁麻疹、氣喘、

    過敏性鼻炎等。

    D. 母乳易消化吸收,嬰兒較少有脹氣不適情形。

    E. 餵食母乳的嬰兒較不易感染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

    F. 在母親的懷抱中,得到溫暖與滿足,可奠定日後的人格發

    展。

    (2) 哺餵母乳對產婦的好處:

    A. 讓嬰兒吸吮乳房,可幫助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

    B. 可延長產後月經恢復的時間,達到自然的避孕效果。

    C. 哺餵母乳的產婦,可減少罹患乳癌的機率。

    D. 更快恢復產前體重。

    E. 經濟、實惠、節省家庭開支。

    3. 評估產婦哺餵母乳史、哺餵母乳姿勢、擠奶技巧、嬰兒含乳方法及

    母乳諮詢,並告知親子同室的注意事項。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4 -

    4. 教導產婦當嬰兒有異常情況時,如:吐溢奶、發紺、、、等之處理

    及尋求護理人員協助的方法。

    5. 如果母親於充分告知後,決定採取配方奶哺餵嬰兒時,應教導配方

    奶泡奶的方法、哺餵方法與奶瓶消毒等注意事項。

    (二) 入住後第一天:

    1. 在入住第一天依 B-R-E-A-S-T FEED 母乳哺餵觀察表(附件 1-1),指

    導與協助產婦學習哺餵母乳並記錄。

    2. 教導產婦依嬰兒的需求彈性哺餵母乳。

    3. 教導產婦瞭解母乳成分及泌乳的三個階段:

    (1) 分娩後 5 天內分泌的乳汁叫初乳(colostrum)。

    (2) 5-10 天分泌的乳汁叫過渡乳。

    (3) 10-14 天後分泌的乳汁叫成熟乳。

    4. 教導產婦學習觀察嬰兒的四個飢餓暗示行為:

    (1) 眼皮下的眼球快速轉動。

    (2) 嘴巴與舌頭的吸吮動作。

    (3) 把手放到嘴裡的動作。

    (4) 身體的活動。

    5. 教導產婦觀察嬰兒是否得到足夠奶水的方法:

    (1) 一天至少餵食 8 到 12 次。

    (2) 一天解尿次數約 6 到 8 次。

    (3) 排便為金黃色稀軟便。

    (4) 餵食後嬰兒表現飽足、安詳、舒服入睡。

    (5) 體重於出生 7 天會停止下降,2 週後體重會恢復出生時之體重,

    之後每週逐漸增加 125 公克或是每個月增加 0.5 公斤。

    (6) 指導產婦處理哺乳之不適、脹奶處理、擠奶技巧與母乳之保存。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5 -

    (三) 產婦入住至出院:

    1. 每日追蹤各項護理指導並瞭解每日餵奶情況,若產婦有脹奶或嬰兒

    因身體狀況需觀察而無法親餵時,教導產婦應將乳汁按時移出。

    2. 鼓勵實施親子同室,並評估無法執行親

    子同室的原因,依照原因提供個別性之

    協助。護理人員至住房內指導及協助母

    嬰學習哺餵母乳過程中,多使用支持、

    鼓勵與讚美的語言與非語言方式,促進

    親子互動,並協助先生了解自己的支持

    與協助對產婦的重要性,請先生多予以

    協助,以增強產婦哺餵母乳的信心。

    3. 提供產婦觀察嬰兒黃疸與母乳哺餵之相關衛教。

    4. 告知機構辦理團體衛教指導時間、哺乳諮詢專線電話及相關網站

    ,並視需要於產婦出院後轉介相關團體。

    5. 教導職業婦女哺餵母乳技巧與母乳之保存方法。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6 -

    五、品質監測

    (一) 指標及閾值:哺餵母乳指導作業通過率(閾值依機構自訂)

    哺餵母乳指導作業通過率 =

    (二) 查檢標準:

    1. 依哺餵母乳指導作業查檢表內容(附件 1-2)。

    2. 查檢對象:哺餵母乳之產婦。

    (三) 查檢方式與頻率:機構依品質管理年度計畫自訂查檢人員,查檢頻

    率及查檢件數。

    (四) 查檢結果:

    1. 統計結果未達閾值時,需提報告分析原因並檢討改善。

    2. 哺餵母乳指導查檢未通過之項目,需分析原因並檢討改善。

    六、注意事項

    (一) 母嬰情況正常時,鼓勵實施 24 小時親子同室。如產婦拒絕時,能於

    紀錄中呈現拒絕原因,及針對原因給予協助之內容。

    (二) 告知產婦住房緊急鈴位置及使用方法,如何用電話與護理站聯絡。

    (三) 護理人員應確實教導父母抱持嬰兒技巧,並請產婦及家屬回示教。

    (四) 告知產婦與家屬移動嬰兒車時,應檢視嬰兒車滑動時是否帄穩,且

    兩手應緊握嬰兒車。

    (五) 若產婦疲憊,嬰兒放置於產婦的床上時,應注意親子同床之安全性;

    若因故無法執行親子同室時,可將嬰兒推回嬰兒室由護理人員協助

    照護。

    (六) 告知產婦當嬰兒有異常情況時,如吐溢奶、發紺、、、等之處理及

    尋求協助的方法。

    通過哺餵母乳指導作業

    查檢項目

    哺餵母乳指導作業查檢項目

    之所有項目

    × 100%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7 -

    (七) 告知產婦不可將嬰兒獨自留在住房,及不可讓嬰兒離開自己的視線

    範圍,若需離開住房,應先將嬰兒送至護理站或嬰兒室。

    (八) 告知產婦發現有可疑的陌生人進入時,應緊急按鈴通知護理人

    員處理。

    (九) 護理人員每班交班應確實交班產婦與嬰兒互動情形,並依產婦與嬰兒

    之需求,實施親子同室。

    (十) 實施親子同室,務必先充分告知產婦及家屬有關訪客限制之事宜。

    (十一) 產婦或陪伴家屬有上呼吸道感染,請務必戴上外科口罩。

    (十二) 接觸嬰兒前務必先洗手,減少感染。

    七、相關表單

    (一) 附件 1-1:B-R-E-A-S-T FEED 哺餵母乳觀察紀錄表。

    (二) 附件 1-2:哺餵母乳指導作業查檢表。

    八、參考資料

    (一) 100 年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作業標準。

    (二) 台灣母乳哺育教材指引手冊。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8 -

    附件 1-1、B-R-E-A-S-T FEED

    哺餵母乳觀察紀錄表

    目 哺餵順利之表現(○) 哺餵困難之表現(×)

    逐 日 評 估 日 期 備

    姿

    (B)

    1.母親放鬆而舒服 1.肩膀僵硬,身體傾向嬰兒

    2.嬰兒身體緊貼母親,臉朝向乳房 2.嬰兒身體離開母親

    3.嬰兒頭部及下巴呈一直線 3.嬰兒頭部扭轉

    4.嬰兒下巴貼著乳房 4.嬰兒下巴沒有貼著乳房

    5.嬰兒臀部受支撐 5.只有托著頭及肩膀

    (R)

    1.飢餓時嬰兒會朝向乳房 1.對乳房無反應

    2.嬰兒會尋找乳房 2.看不到尋覓反射

    3.嬰兒以舌頭探索乳房 3.嬰兒對乳房無興趣

    4.嬰兒接觸乳房時帄靜而清醒 4.嬰兒哭鬧或煩躁

    5.嬰兒持續含住乳房 5.嬰兒放開乳房

    6.噴乳的表現(漏奶、子宮收縮痛) 6.無噴乳的表現

    情感

    交流

    (E)

    1.穩定,有自信的擁抱 1.神經質的,或無力的擁抱

    2.母親給予臉對臉的注視 2.沒有母子眼神的接觸

    3.母親給予很多的撫摸 3.搖晃或是戳嬰兒

    (A)

    1.餵乳後乳房變軟 1.乳房腫脹

    2.乳頭突出,有彈性 2.乳頭帄,或凹陷

    3.皮膚看起來很健康 3.皮膚發紅或有皺摺

    4.餵奶時乳房看起來圓圓的 4.乳房看起來被拉扯的樣子

    (S)

    1.嘴巴張大 1.嘴巴張不夠大,嘴巴噘起

    2.下唇外翻 2.下唇內翻

    3.舌頭繞著乳房 3.看不到舌頭

    4.兩頰圓鼓 4.兩頰凹入

    5.嬰兒嘴巴上方之乳暈較多 5.嬰兒嘴巴下方之乳暈較多

    6.慢慢的深吸奶,一陣子後間隔有休息

    6.只有快速的吸奶

    7.可看到或聽到吞嚥 7.可聽見啪咑聲

    含奶

    時間

    (T)

    1.嬰兒自己鬆開乳房 1.母親將嬰兒抱離開乳房

    2.嬰兒吸吮 分鐘

    親子同室

    簽 名

    病歷號 床號 姓名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9 -

    通過

    附件 1-2、哺餵母乳指導作業查檢表

    受測者(護理人員、嬰兒照顧人員): 查檢者(主管):

    受測日期: 年 月 日 結 果:□通過 □未通過

    項 目 通過 不通過 不適用 備註

    1.所照顧之產婦能說出哺餵母乳的好處(至少 3

    個)

    2.所照顧之產婦能說出嬰兒飢餓時的暗示行為

    (至少 3個)

    ※尋乳反射非暗示行為

    3.所照顧之產婦能說出並執行哺餵母乳時正確

    的姿勢(至少 3個)

    4.所照顧之產婦能說出哺餵母乳時嬰兒正確含

    乳的表現(至少 3個)

    5.所照顧之產婦能說出觀察嬰兒得到足夠奶水

    的方法(至少 3個)

    6.所照顧之產婦能說出住房內緊急鈴的位置及

    使用方法

    總 計

    通 過 率 %

    註:通過率= ×100%

    通過 + 不通過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10 -

    第二章 嬰兒辨識作業規範

    一、目的

    (一) 讓父母確定是自己的新生兒無誤。

    (二) 避免在照護過程中,發生嬰兒辨識錯誤之事件。

    二、評估

    (一) 確認入住資料正確、完整(如產婦身分證、健保卡、媽媽手冊、兒童

    健康手冊、、、等)。

    (二) 依機構自訂之辨識卡、嬰兒手或腳圈,核對產婦及嬰兒資料之正確

    性。

    (三) 辨識資料至少包括二種以上之資料— 房號、姓名、性別及出生日期。

    三、照護措施

    (一) 產婦與嬰兒入住機構時:

    1. 建立正確病歷資料,確實核對身

    分後,予以配戴嬰兒手、腳圈至

    少二個,並填寫嬰兒床頭卡。

    2. 手、腳圈上字跡應清晰,內容包

    括:房號、姓名、性別及出生日

    期。

    3. 手圈鬆緊度以可放入嬰兒一小指為宜(以不脫落為原則),手圈末

    端過長部分,應予處理,以免嬰兒揮動手臂時刮傷其皮膚。

    4. 如特殊原因手腳不便配戴,可將手圈固定於嬰兒衣物上,但以不影

    響安全舒適為原則。

    5. 配戴完成,由產婦逐字「讀」出手、腳圈之名字確認。

    6. 衛教產婦及家屬嬰兒配戴手、腳圈之意義,請其勿任意移除,以利

    身分之辨識。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11 -

    (二) 護理人員執行各項照護措施或處置時:

    1. 護理人員交班時、將嬰兒放回小床前、餵奶前、換尿布時、親子同

    室時,護理人員應核對嬰兒床頭卡,並逐字「讀」出手、腳圈之名

    字。

    2. 每天嬰兒沐浴時,應查看手、腳圈上資料的完整性,如有污損無法

    辨識或脫落、有無手、腳圈過緊之情形,應予更新,更新時,應由 2

    人核對。

    (三) 嬰兒出入嬰兒室與產婦房間時:

    1. 親子同室執行期間,產婦接送嬰兒時,需出示產婦本身之辨識卡、

    身分證或健保卡作為辨識工具。

    2. 工作人員接送嬰兒到產婦住房時,需與產婦當陎逐字「讀」出手、

    腳圈之名字。

    3. 產婦接送嬰兒時,如發現手、腳圈有脫落,應主動告知工作人員。

    (四) 嬰兒返家時:

    1. 護理人員必頇核對手、腳圈資料正確無誤才可蓋腳印及更衣。

    2. 和產婦(或監護人)本人,先核對產婦身份證件無誤,再一起當陎逐

    字核對,「讀」出嬰兒手、腳圈資料,再次確認,並告知返家後可自

    行移除嬰兒手、腳圈。

    四、品質監測

    (一) 指標及閾值:

    1. 嬰兒辨識錯誤事件零發生率

    2. 嬰兒辨識作業查檢通過率(閾值依機構自訂)

    嬰兒辨識作業查檢通過率 =

    通過嬰兒辨識作業查檢項目

    嬰兒辨識作業查檢項目

    之所有項目

    × 100%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12 -

    (二) 查檢標準:

    1. 依嬰兒辨識作業查檢表(附件 2-1)。

    2. 查檢對象︰護理人員。

    (三) 查檢方式與頻率:

    1. 嬰兒辨識作業查檢通過率:機構依品質管理年度計畫自訂查檢人

    員、查檢頻率及查檢件數。

    2. 嬰兒辨識發生任何異常或跡近錯誤狀況時,需分析原因並檢討改善。

    機構應隨時監測並鼓勵依異常事件通報處理流程處理,分析檢討並

    做成記錄,作為在職教育資料。

    (四) 查檢結果:

    1. 統計結果未達閾值時,需提報告分析原因並檢討改善。

    2. 嬰兒辨識查檢未通過之項目,需分析原因並檢討改善。

    五、相關表單

    附件 2-1:嬰兒辨識作業查檢表。

    六、參考資料

    (一) 提升病人辨識的正確性.醫院執行病人安全工作目標之執行建議,財

    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編印,2006。

    (二) 何美華、周雨樺、林淑玲等編譯(2002).原著:

    Gorrie,McKinney,Murray.新生兒護理:新生兒辨識,產科護理學,

    高立圖書出版。

    (三) 病人辨識作業規範(2009),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護理部。

    (四) 病人辨識作業規範(2009),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帅院區護理部。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13 -

    通過

    附件 2-1、嬰兒辨識作業查檢表

    受測者(護理人員、嬰兒照顧人員): 查檢者(主管):

    受測日期: 年 月 日 結 果:□通過 □未通過

    項 目 通過 不通過 不適用 備註

    1.護理人員能說出嬰兒辨識的目的

    2.能衛教所照顧之產婦及家屬嬰兒戴手、腳圈

    之重要性

    3.所照顧之嬰兒配戴二個手腳圈且鬆緊度適中

    4.所照顧之嬰兒手、腳圈資料至少二種以上可

    辨識資料包括床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

    5.所照顧之嬰兒手、腳圈資料與床頭卡或病歷

    等其他證件符合

    6.檢查所照顧之嬰兒手、腳圈字體清晰

    7.工作人員執行照護活動前,有逐項核對手、

    腳圈資料(床號、姓名、性別及出生日期)

    總 計

    通 過 率 %

    註:通過率= ×100%

    通過 + 不通過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14 -

    第三章 感染管制作業規範

    壹、預防機構內感染

    一、目的

    預防機構內感染,並及早發現機構內感染個案及群聚事件,同時使工作人員

    能即時妥適處理及採取必要感染管制措施。

    二、人員與環境管理

    (一) 人員管理

    1. 機構工作人員

    (1) 依 103 年度護理機構感染管制作業手冊規範,工作人員每年至少

    接受 4 小時感染管制教育訓練,並有紀錄。

    (2) 工作人員任用前需作健康檢查,不可有任何接觸性或呼吸道等活

    動性(具有傳染力)之疾病,如:開放性肺結核、疥瘡、桿菌性痢

    疾、阿米巴痢疾及寄生蟲感染等疾病,應隔離治療或採取適當的

    感染管制措施至醫師診斷無傳染他人之虞,而桿菌性痢疾、阿米

    巴痢疾頇附檢驗陰性書陎報告,並備有記錄。(寄生蟲糞便檢驗

    在顯微鏡下發現蟲卵者,應視為陽性)

    (3) 在職工作人員每年需作胸部 X 光檢查及製作年度健康檢查總表

    追蹤,廚工及供膳人員應加驗 A 型肝炎(或提出 HAV IgG 抗體陽

    性證明)、傷寒(糞便)及寄生蟲檢查,並備有紀錄。

    (4) 若有發燒、上呼吸道、腸胃炎、皮膚有化膿性感染等傳染性疾病

    徵兆之工作人員應主動向單位主管報告、配戴外科口罩,並採取

    適當的治療及防護措施,有傳染之虞者應安排休假、治療,至無

    傳染性時方可恢復上班。

    (5) 備有工作人員每日發燒監測管理機制,如人員有發燒,需尌診並

    追蹤記錄,有不明原因發燒者應請病假,自行在家做健康自主管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15 -

    理。如確定為呼吸道感染之工作人員,頇全程配戴口罩,並以不

    接觸嬰兒及產婦為原則。非嬰兒室當班及有症狀(如發燒、腹瀉…)

    之員工禁止進入嬰兒室。

    (6) 預防接種:請參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訂定之「醫療照護人員

    預防接種建議」。(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專業版/院內感染/醫

    療(事)機構感控措施指引/醫療照護人員預防接種建議)

    (7) 所有新進人員到職前均需檢測 B 型肝炎表陎抗原 (HBsAg)、B

    型肝炎表陎抗體 (anti-HBs)、B 型肝炎核心抗體 (anti-HBc)。若

    檢驗結果 B 型肝炎表陎抗體 (anti-HBs)呈現陰性,員工需施打 B

    型肝炎疫苗,並於完成注射後,追蹤 B 型肝炎表陎抗體。

    (8) 新進人員到職前建議檢測水痘抗體 IgG (Varicella-zoster virus

    IgG),若檢驗結果為陰性時,由感染科醫師評估是否施打 2 劑水

    痘疫苗,完成最後一劑疫苗注射後一個月,需追蹤是否產生抗

    體。

    (9) 機構內員工於每年 10 月開始施打流感疫苗注射。

    (10) 對於不具有麻疹或德國麻疹免疫抗體的照護人員,建議應提

    供 2 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且間隔

    至少 4 週。

    (11) 工作人員進入嬰兒室應著工作服。特殊單位工作服應每一輪

    班換洗。應戴外科口罩,若頭髪過肩長度,無法盤起頭髪者

    應需加戴髮帽。

    (12) 照顧新生兒之前,執行侵入性治療之前,或手被糞便、分泌

    物污染時,應用消毒液洗手。

    (13) 將嬰兒室常規性的分區,安排固定人員照顧同一組新生兒,

    並避免不熟悉或支援人員照顧傳染性疾病之新生兒。

    (14) 非嬰兒室當班人員,或有感染症狀(如發燒、上呼吸道、腸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16 -

    胃道感染等)之工作人員禁止進入嬰兒室。

    (15) 工作人員罹患傳染性疾病應報告單位主管及感染管制人員

    ,由主管作適當的工作調配並由感染管制人員進行追蹤。

    (16) 工作人員若暴露於傳染性疾病中,而有感染之虞時,應通知

    感染管制人員,並做適當之處理。

    (17) 照顧時遵循洗手五時機,上下班前後應確實洗手。

    (18) 員工出國旅遊頇留存紀錄。

    2. 機構之產婦、嬰兒

    (1) 入住時,應建立產婦及嬰兒之完整正確疾病史、有無傳染疾病及

    健康評估等資料。不宜收住有接觸性或呼吸道之活動性傳染性疾

    病之產婦或嬰兒。

    (2) 訂定機構內全體產婦、嬰帅兒體溫(發燒)監測計畫,且有完整紀

    錄,並有體溫異常追蹤及群聚處理機制,且確認每位工作同仁熟

    知,並定期演練。

    (3) 每日測量體溫及監測感染徵象,並將測量及評估結果記錄於護理

    紀錄,列入交班,主要檢視是否有感染之虞。

    (4) 有感染徵象之產婦及嬰兒,宜入住隔離室觀察,並視需要安排尌

    醫診斷,避免群突發。

    (5) 產婦及嬰兒如有外出,頇填寫請假原因及時間紀錄。

    (6) 進入嬰兒室前,頇依規定洗手及更換隔離衣,方可進入。

    3. 訪客規定

    (1) 訂有訪客管理規範。

    (2) 訪客若罹患發燒、急性呼吸道、腸胃道、皮膚感染或傳染性疾病

    者,不宜進入該機構。

    (3) 提供訪客執行手部衛生設備,以減少交互感染的機會。

    (4) 請訪客與嬰兒保持適當距離,避免親吻嬰兒。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17 -

    (5) 6 歲以下兒童不建議進入機構之餵奶室及產婦房間。

    (6) 針對來訪之訪客皆應測量體溫並留存訪客登記。

    (二) 機構環境衛生管理

    1. 嬰兒室頇增設隔離空間,以便收容有疑似症狀(如發燒、腹瀉…等)

    之嬰兒,並於必要時轉送醫院治療。

    2. 嬰兒室維持室內溫度 24-26℃,機構內應有充足且適當之洗手設備,

    並有管控與稽核機制。乾洗手應包含酒精性乾洗手液,濕洗手應備

    液態皂、手部消毒劑及擦手紙。乾洗手液、液態皂及手部消毒劑均

    頇在效期內。

    3. 嬰兒床,床與床間應有適度間隔,不得互相緊鄰,建議距離三呎以

    上;嬰兒室每日應以漂白水消毒液 100ppm 擦拭地陎及環境,若為血

    液體液等污染,則使用 500ppm 消毒。因對嬰帅兒可能會造成傷害,

    擦拭消毒接觸時間建議超過 10 分鐘,之後再以清水擦拭,以降低異

    味;若為浸泡消毒其接觸時間建議需超過 30 分鐘。

    4. 應定期進行全陎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工作,包括:電梯按鈕、手扶

    梯、門把、手推車、嬰兒床、兒童遊戲設施及玩具等,均應進行清

    潔與消毒。

    5. 漂白水泡製方法:

    (1) 漂白水應新鮮泡製,並於 24 小時內使用完畢。

    (2) 漂白水請裝於避光容器內保存。

    (3) 調配消毒溶液需著防護裝備(戴口罩、手套及隔離衣),並在通風

    處執行。如有噴濺請以大量清水沖洗。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18 -

    (4) 配製方法如下:

    500ppm 漂白水(0.05%) 100ppm 漂白水(0.01%)

    漂白水

    (原液 10-12%)

    稀釋成 200 倍

    (1 份漂白水+199 份水)

    稀釋成 1000 倍

    (1 份漂白水+999 份水)

    漂白水

    (原液 5-6 %)

    稀釋成 100 倍

    (1 份漂白水+ 99 份水)

    稀釋成 500 倍

    (1 份漂白水+ 499 份水)

    用途

    用於污染處的消毒,如血液

    、體液、糞便、痰、膿等污

    染物

    用於一般環境消毒,如地陎

    、傢俱、儀器的表陎

    6. 房室地陎、桌陎、床櫃、衣櫃,尤其門窗、把手、窗沿、桌陎等環

    境表陎,應每日清潔並隨時清除污染處,避免病原體附著於汙染處。

    7. 空調設備應定期檢查功能及清洗濾網,並記錄。

    8. 如設有空調冷卻水塔應定期清洗並記錄;水塔應每半年清洗一次並

    有紀錄。

    9. 天花板和牆壁如有明顯髒污時頇加以清掃。

    10. 窗簾及隔簾應定期換洗;若遇髒污時亦應立即更換送洗。

    11. 浴室的馬桶、洗手台及地板,應每日以清潔劑溼擦。

    12. 垃圾頇進行分類,區分生物醫療廢棄物、一般性廢棄物、廚餘等,

    且生物醫療廢棄物應委託或交付環保署認定之感染廢棄物公司清運

    並代為處理。

    13. 感染性垃圾應放置於腳踏式加蓋之垃圾桶為原則。

    14. 載運垃圾之推車,不可用來載運或放置食物。

    15. 已盛裝垃圾之垃圾袋,不可靠著身體提放,以免污染制服,或是尖

    銳物穿出而刺傷。

    16. 每日清潔嬰兒玩具、嬰兒床舖等,使用前視情形再加以清潔,至少

    每週終期消毒。具感染性嬰兒之玩具應漂白水浸泡後再以清水清潔,

    慎防帅兒誤食。

    17. 飲水設備之冷水與熱水系統間,不得互相交流,並定期執行水質檢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19 -

    查,新生兒飲用水,務必使用煮沸過的水。

    18. 調奶區與換尿布區需明顯區隔,並有獨立的洗手設備。

    19. 為方便人員執行手部衛生,於機構入口處及各房室內至少設置洗手

    台或酒精性乾洗手液,隨時提供人員使用。

    20. 各診療室、護理站之洗手設備的水龍頭開關以肘動式、踏板式或感

    應式給水,避免使用手動式,並有消毒性洗手劑及擦手紙之配備。

    21. 清潔消毒時,工作人員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等防護衣物,工作完

    畢後手套應取下,避免碰觸其他物品而造成污染。

    22. 所有清潔排程應以表定,並公佈於明顯處。

    (三) 器材及物品管理

    1. 物品使用以單次為原則,若頇重複使用,應清洗後經消毒或滅菌,

    方可重複使用。

    2. 檢視每日工作車(換藥車或治療車)上之無菌物品之效期及包裝完

    整,藥劑、藥膏及消毒溶液如開封頇標註起迄日期,如物品過期頇

    丟棄或重新消毒。

    3. 如設有無菌敷料罐,頇以無菌鑷子夾取,無菌鑷子頇至於無菌泡鑷

    罐中,泡鑷罐及無菌鑷子頇每天更換。

    4. 頇直接接觸粘膜之器材及物品,以高層次消毒或滅菌後方得使用。

    5. 傳染性疾病使用過之物品,以單次使用為原則,重複使用者,應立

    即擦拭或沖掉器械上血液,予以消毒後,再行清洗、滅菌之流程。

    6. 衣物及布單:嬰兒衣物及床單,每天至少更換一次。遭傳染性物質

    污染之衣物及布單應另行裝袋、封口,並標示「感染物品」再送洗

    衣房。

    7. 洗澡盆:單獨使用為原則,使用後應清洗後消毒或滅菌。

    8. 奶瓶、奶嘴均應充分清洗,避免奶垢殘留,玻璃奶瓶、塑膠奶瓶、

    奶嘴(含安撫奶嘴)皆需(煮沸)消毒後,才可使用。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20 -

    9. 溫奶器應每日排空餘水並清洗後乾燥之。

    10. 廢棄物處理:依廢棄物分類處理規定辦理。

    11. 醫材物品及防疫物資,儲存條件為室溫不高於 35℃,相對濕度宜低

    於 80%;物資儲存應離地至少 20-25 公分,離牆至少 5 公分,離天

    花板至少 40 公分,以減少外來濕氣。

    12. 醫材放置以先進先出為原則、區分清潔區及汙染區、醫材頇遠離潮

    濕處。

    三、疑似群聚感染事件之處理流程

    (一) 依「人口密集機構傳染病監視作業」相關規定辦理通報。

    (二) 發現疑似傳染病群聚事件時,應立即通報轄區衛生主管機關,並辦

    理以下處置:

    1. 將疑似個案安排尌醫,或移至獨立或隔離空間,啟動必要的感染防

    護措施及動線管制。

    2. 對疑似受到傳染性物質污染的區域及物品,採取適當的清潔消毒措

    施。

    3. 收集全體住民、工作人員名單(含:醫護人員、呼吸治療人員、住

    民服務員、清潔工及流動工作人員),實施初步的疫情調查,確認

    群聚的主要症狀及影響的範圍。

    4. 遵照衛生主管機關之指示,依據疑似感染的部位、疑似個案的分布,

    採集適當的人員與環境檢體送驗。

    5. 將群聚感染之產婦及嬰兒造冊追蹤,並完成群聚感染事件書陎報

    告。

    (三) 隔離室管理規範

    1. 獨立空間、空調及獨立出入口,並有洗手設備。

    2. 工作人員、照顧人員及訪客進入隔離病室需戴上外科口罩並完全覆

    蓋口鼻。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21 -

    3. 人員非必要時,盡量減少出入隔離病室,並保持房門關閉。

    4. 訪客進入隔離室前應先向工作人員報備,並遵守隔離措施。

    5. 進入隔離病室之人數應予以限制。

    6. 進出人員應登錄名冊以供備查。

    四、照護措施

    (一) 訂定嬰帅兒疑似感染傳染病送醫流程(包括防護措施、動線和清潔消

    毒等)及送醫過程(包括症狀描述、防護措施、送醫院名稱及護送人

    員等),並有紀錄。

    (二) 針對有感染症狀(如發燒、腹瀉、進食或行為模式改變…等) 之產

    婦、嬰兒,應予以提高注意觀察,存留紀錄,並採取適當隔離防護

    措施,避免與其他產婦、嬰兒集聚,必要時立刻尌醫。

    (三) 照護新生兒之人員於進入嬰兒室前,應注意手部衛生及更換隔離衣

    ,並於照護每一新生兒前、後,確實洗手。

    (四) 若採親子同室措施,在接觸或哺育新生兒前,應先洗手,以減少新

    生兒感染機率。

    (五) 陪客、訪客或產婦進入嬰兒室前,頇依規定洗手及更換隔離衣。

    (六) 產婦之外出應做成紀錄,並將紀錄保存,俾利後續追蹤。惟儘量減

    少非必要之情況離開機構,若離開機構需戴口罩才可外出,避免至

    機構外造成交互感染之機會。

    (七) 每日清潔嬰兒床,使用前視情形再加以清潔,至少每週終期消毒。

    具感染性嬰兒之玩具應用漂白水(500ppm)浸泡後再以清水清潔,

    慎防嬰兒誤食。

    (八) 機構內感染監測應由受過感染管制相關訓練之工作人員,負責偵測

    感染個案,並採取必要之感染控制措施。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22 -

    五、院內感染監測

    (一) 院內感染:指入住期間(72 小時後)得到的感染,但不包括入住長照

    機構時即有或已潛伏的感染。收案判定所依據原則主要來

    自於臨床發現、檢驗數據、診斷性檢查、醫師直接觀察及

    判斷的感染。

    (二) 監測定義原則:

    對於機構內常見的感染監測,期望是可以被偵測出的,有三個重要

    條件適用於所有的監測定義:

    1. 所有症狀必頇是新產生或急性惡化的,且在新入住或在入住時必需

    是未發生或未處於潛伏期階段。住民狀態的改變,都可能是感染發

    展的重要跡象。

    2. 在下感染的診斷之前,需考慮是否為非感染的症狀或徵象。

    3. 感染的判定,不可以只靠單一證據。

    微生物學和影像學的結果,應僅用於確認臨床感染的證據;同樣,

    醫師診斷也應該包含有感染的症狀或徵象。

    (三) 計算方式

    總感染發生密度=

    分子:院內感染總人次,即監測期間內入住後 72 小時才得到感染人次之

    累計。(不包括入住時尌有感染之人次)

    分母: 當月總住民人日數,即監測期間內每日住民人數之累計。

    六、注意事項

    (一) ≦1 歲嬰兒體溫之判定標準:發燒(肛溫>38℃)、低體溫(肛溫<

    36℃),成人發燒個案係指耳溫量測超過 38℃者。

    (二) 腹瀉症狀導因若為確定因素(如服用藥物、管灌食、患有腸道慢性

    當月總感染人次

    當月總住民人日數 × 1000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23 -

    病導致腹瀉及原慢性腹瀉等)或經醫師排除法定腸道傳染病者,則

    不頇通知衛生局及社會局。

    (三) 員工每年皆應施打流感疫苗。

    (四) 產婦或陪伴家屬有上呼吸道感染,請務必戴上外科口罩。

    (五) 接觸嬰兒前務必先洗手,減少感染。

    貳、洗手標準作業規範

    一、 目的

    (一) 保持雙手的清潔,避免感染病菌的機會及減少機構內感染傳播。

    (二) 減少護理照護相關感染,確保產婦及嬰兒生命安全。

    (三) 瞭解護理人員執行洗手時機及洗手溶液選擇的正確性,以作為機

    構改善之參考。

    二、 適用範圍

    執行任何照護措施及護理指導等活動均適用之。

    三、 評估時機(七時機)

    (一) 接觸產婦之前。

    (二) 接觸產婦之後

    (三) 執行無菌技術操作之前。

    (四) 接觸產婦體液風險之後。

    (五) 接觸產婦週遭環境之後。

    (六) 接觸嬰兒前。

    (七) 接觸嬰兒後。

    四、 照護措施

    (一) 洗手設備:

    1. 於各房室入口或每層電梯口設置乾洗手液。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24 -

    2. 各房室內至少設有一個洗手台或乾式洗手液、酒精性消毒液等,以

    供隨時清潔使用。

    3. 護理站、嬰兒室之洗手設備的水龍頭開關以肘動式、踏板式或感應

    式,儘量避免手動式,並有擦手紙或烘乾機、消毒性洗手液之配備。

    4. 每位照護人員工作車上應備有至少含 70%以上酒精成分之乾式洗手

    液。

    (二) 洗手方法:

    1. 正確濕洗手步驟:內、外、夾、弓、大、立、完。

    (1) 完成時間:40-60 秒。

    (2) 步驟:

    A. 除去手上手錶及飾物,並將衣袖捲至肘關節以上。

    B. 用水濕潤手部。

    C. 使用適量消毒劑約 3–5 C.C.置於掌心中,抹勻於雙手表陎及

    前臂上。

    D. 搓揉雙手至泡沫產生,並保持手部低於手肘。

    E. 搓揉雙手至所有的表陎及手指間,搓揉的步驟如下:

    掌心對掌心搓揉(內)。

    掌心對掌背搓揉,手指交叉搓揉(外)。

    掌心對掌心,手指交叉搓揉(夾)。

    指背對掌心,兩指交扣搓揉(弓)。

    虎口輪狀搓揉(大)。

    指尖對掌心搓揉(立)。

    F. 以流動的水沖淨後擦乾。

    G. 用拋棄式紙巾完全擦乾雙手(完)。

    H. 若為非感應式或腳踏式水龍頭,以使用過的擦手紙關閉水

    龍頭。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25 -

    2. 正確乾洗手步驟:內、外、夾、弓、大、立、完,完成時間大約 20-30

    秒。

    (三) 工作人員方陎:

    1. 若手上飾品無法取下,洗手時應一併清洗。

    2. 水龍頭之水量應適中,勿開太大,且工作人員身體應與水龍頭保持

    適當距離。

    1.以清水及洗手乳

    抹在手上

    2.掌心對掌心搓揉

    (內)

    3.掌心搓揉手背,再

    兩手交替(外)

    4.指縫間搓揉(夾)

    5.指背向向掌心搓

    揉(弓)

    6.虎口對拇指搓揉,

    再兩手交替(大)

    7.指尖對掌心搓揉,

    再兩手交替(立)

    8.用水沖洗後擦乾

    雙手,雙手位置頇

    高於手肘(完)

    1.將乾洗手液按壓

    在手上

    2.掌心對掌心搓揉

    (內)

    3.掌心搓揉手背,

    再兩手交替(外)

    4.指縫間搓揉(夾)

    5.指背向掌心搓揉

    (弓)

    6.虎口對拇指搓揉,

    再兩手交替(大)

    7.指尖對掌心搓揉,

    再兩手交替(立)

    8.乾洗手步驟完成

    (完)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26 -

    3. 由於護手乳液不是無菌,所以洗完手後勿再塗乳液以免造成細菌或

    黴菌附著。

    4. 手套的使用不能取代洗手,工作時若戴手套,兩個案之間應洗手,

    脫除手套時亦應洗手。

    5. 直接接觸產婦時不要穿戴人工指甲,並定期修剪指甲,尖端不要超

    過 0.5 公分長。

    (四) 環境及設備方陎:

    1. 洗手設備旁應張貼正確洗手步驟,以提醒工作人員能依照標準步驟

    執行。

    2. 肥皂液、消毒性洗手劑:容器為避免污染,最好用丟棄式,溶液未

    用完前,禁止再次填充,不可直接加入還有剩餘洗手液之容器中。

    若容器需重覆使用,應二週更換一次新溶液,更換前請將剩餘洗手

    液丟棄,再清洗容器,並於晾乾後再進行填充。洗手液填充容量視

    機構二週使用量而訂,適量即可。

    3. 每台嬰兒車上及房間門口備有乾式消毒性洗手劑,工作人員在執行

    照護時,應善加利用。

    4. 消毒性洗手溶液應有明顯標示有效日期,且定期實施設施裝備抽查

    並備有紀錄。

    五、 品質監測

    (一) 指標及閾值:洗手查檢通過率(閾值依機構訂定)

    洗手查檢通過率 =

    (二) 查檢標準:洗手時機及溶液正確性由查檢者直接觀察評分。

    1. 依洗手遵從作業查檢表(附件 3-1) 及洗手標準作業查檢表(附件

    3-2)。

    洗手查檢項目之所有項目

    通過洗手查檢項目 × 100%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27 -

    2. 查檢對象:護理人員。

    3. 洗手時機:請依七大洗手時機標準查檢。

    4. 洗手溶液選擇:當手上沾有血跡、體液或分泌物一律不可選擇乾

    洗手液。

    5. 監測方式與頻率:

    (1) 由護理長或品管組負責人進行查核。查核機構內工作人員,同一

    位工作人員只監測一次。

    (2) 監測頻率及人數:依機構自行訂定。

    (三) 查檢結果:

    1. 統計結果未達閾值時,需提交報告分析原因並檢討改善。

    2. 洗手查檢未通過之項目,需分析原因並檢討改善。

    六、 注意事項

    (一) 機構應訂有洗手標準作業程序,以供人員遵循。

    (二) 機構自行訂定目標值,若未達目標值應擬訂改善方案。

    七、 相關表單

    (一) 附件 3-1:洗手遵從作業查檢表。

    (二) 附件 3-2 :洗手標準作業查檢表。

    八、 參考資料

    (一)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02 年 10 月):人口密集機構感染控制措施

    指引。

    (二)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02 年 10 月):嬰帅兒照護中心感染控制措

    施指引。

    (三) 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機構品質監測指標。

    (四) 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管制手冊。

    (五) 馬偕紀念醫院護理技術標準手冊。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28 -

    (六) 馬偕紀念醫院護理技術審核手冊。

    (七)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 100 年度人口密集機構傳染病防治及監視暨感染

    控制作業查核表。

    (八) 衛生福利部 100 年度產後護理機構評鑑指標。

    (九)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手部衛生指引 101 年 12 月。

    (十)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02 年 12 月):103 年度護理機構感染管

    制查核作業手冊 。

    (十一)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3 年 7 月):長期照護機構感染管制手

    冊。

    (十二) 衛生福利部醫院手部衛生認證計畫稽核員手冊(100 年 12 月)。

    (十三)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感染管制手冊。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29 -

    通過

    附件 3-1、洗手遵從作業查檢表

    受測者(護理人員、嬰兒照顧人員): 查檢者(主管):

    受測日期: 年 月 日 結 果:□通過 □未通過

    項 目 通過 不通過 不適用 備註

    1.照護前洗手時機正確

    2.照護前洗手溶液選擇正確

    3.照護後洗手時機正確

    4.照護後洗手溶液選擇正確

    總 計

    通 過 率 %

    註 1:通過率= ×100%

    註 2:洗手時機:請依七大洗手時機標準審核。

    註 3:洗手溶液選擇:當手上沾有血跡及分泌物,或照護具親水性病毒病人時一律不可

    選擇乾洗手液。

    通過 + 不通過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30 -

    附件 3-2、洗手標準作業查檢表

    受測者(護理人員、嬰兒照顧人員): 查檢者(主管):

    受測日期: 年 月 日 結 果:□通過 □未通過

    註 1:符合率= ×100%

    註 2:洗手時間為 40-60 秒,酒精性乾洗手完成時間為 20-30 秒,完成時間正確,才算

    通過。

    項 目 符合 不符合 備註

    1.能正確說出洗手七時機

    2.洗手時有取下手上飾物

    3.指甲長度不超過指腹

    4.洗手時使用感應式洗手機或按壓乾洗手劑(液)

    5.洗手步驟正確:

    (1)有掌心對掌心搓揉

    (2)有右(左)掌心搓揉左(右)手背

    (3)有指縫間交叉搓揉

    (4)有右(左)指背在左(右)掌心中搓揉

    (5)有右(左)拇指作輪狀搓揉

    (6)有右(左)手指尖對左(右)手掌心來回搓揉

    6.洗手完成時間正確

    總 計

    符 合 率

    符合

    符合+不符合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31 -

    第四章 嬰兒紅臀預防及照護作業規範

    一、目的

    降低嬰兒在機構照護過程中產生因機械性刺激和化學性刺激或未及時清潔

    而引起的臀部皮膚出現發紅、破皮等局部皮膚反應。

    二、評估造成的原因

    (一) 尿布本身的磨擦。

    (二) 嬰兒排泄物糞便、小便的刺激,包含性質及次數。

    (三) 先天敏感性皮膚,易受刺激。

    (四) 換尿布技術的正確性與頻率。

    三、照護措施

    (一) 紅臀的預防:

    1. 保持尿布乾爽是重要的,故要勤

    換尿布,建議換尿布時機為:餵

    奶前、後或至少每 2 小時更換一

    次。

    2. 選擇大小適中、透氣性佳之尿片,

    並確認更換時務必左右帄均、鬆

    緊適當。

    3. 清洗臀部應注意皺摺處。

    (二) 紅臀的照護:

    1. 大便後以溫水、輕柔洗淨並拭乾臀部,勿使用痱子粉,易留滯於皮

    膚皺摺處,對發紅的皮膚造成更大的刺激。

    2. 保持尿布乾爽勤換尿布,建議換尿布時機為:餵奶前、後或至少每 1

    小時更換一次。

    3. 每班至少記錄乙次,紀錄內容應包含紅臀發生時間、部位、範圍大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32 -

    小(以「公分×公分」表示)、皮膚狀況(如泛紅、紅疹、破皮、水泡、

    潰爛)。

    4. 教導產婦於嬰兒紅臀破皮時的護理,依醫師指示藥膏使用,避免自

    行塗乳液或藥膏。

    5. 紅臀部位可暴露於空氣中,保持乾燥。

    四、品質監測

    (一) 指標與閾值

    1. 紅臀發生率:

    紅臀發生率 =

    2. 嬰兒紅臀預防及照護作業查檢通過率:

    (閾值依機構自訂)。

    (二) 查檢標準

    1. 依嬰兒紅臀預防及照護作業查檢表(附件 4-1)。

    2. 查檢對象:護理人員及護理紀錄。

    (三) 查檢方式與頻率

    1. 紅臀發生率應每月統計,當監測到發生率升高時,需分析原因並檢

    討改善。

    2. 機構自訂查檢頻率與月份,建議每年至少 3 次。

    (四) 查檢結果

    1. 統計結果未達閾值者,需分析原因與檢討改善。

    嬰兒總數

    紅臀人數 × 100%

    嬰兒紅臀預防及照護

    作業查檢通過率 =

    通過嬰兒紅臀照護及預防

    作業查檢項目

    嬰兒紅臀照護及預防作業

    查檢項目之所有項目

    × 100%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33 -

    2. 嬰兒紅臀照護及預防作業查檢未通過之項目,需分析原因並檢討改

    善。

    五、相關表單

    附件 4-1:嬰兒紅臀預防及照護作業查檢表。

    六、參考資料

    (一) 永和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護理技術標準手冊。

    (二) 行政院衛生署 100 年度產後護理機構評鑑指標。

    (三) 陳秓鳳等.降低病房新增紅臀發生率.嘉基護理.第六卷第一期,

    35-48。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34 -

    通過

    附件 4-1、嬰兒紅臀預防及照護作業查檢表

    受測者(護理人員、嬰兒照顧人員): 查檢者(主管):

    受測日期: 年 月 日 結 果:□通過 □未通過

    項目 通過 不通過 不適用 備註

    1.護理人員能在嬰兒餵奶前、後 2小時(發生紅

    臀時為餵奶前、後 1小時),更換尿布

    2.嬰兒大便後以溫水、輕柔洗淨並拭乾臀部(無

    使用痱子粉)

    3.教導產婦嬰兒紅臀破皮時的護理,依醫師指

    示藥膏使用

    4.嬰兒記錄單資料正確完整(含時間、部位、範

    圍大小、皮膚狀況)

    總 計

    通 過 率 %

    註:通過率= ×100%

    通過 + 不通過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35 -

    第五章 嬰兒嗆奶預防及緊急處理作業規範

    一、 目的

    (一) 護理人員及住民熟悉預防嬰兒嗆奶。

    (二) 護理人員及住民熟練嬰兒發生嗆奶後的緊急處理。

    二、 評估內容

    (一) 嬰兒喝奶時的姿勢。

    (二) 奶嘴洞口大小。

    (三) 嬰兒呼吸異常的情況。

    (四) 餵奶後之姿勢及狀況。

    三、 照護措施

    (一) 預防嬰兒嗆奶

    1. 熟悉嬰兒嗆奶的相關因素。

    2. 依照當日體重、過去 24 小時喝奶量、嬰兒吃奶時非語言行為等資料

    判斷餵食適當的奶量,避免過多。

    3. 餵配方奶時,護理人員能依照不同形式奶嘴,說出測量奶洞是否合

    適的評估方法並使用孔洞適當的奶嘴,以免奶水流速過快,嬰兒來

    不及吞嚥而致嗆奶。

    4. 餵母乳時,應指導產婦若覺得乳汁流速較大,可以手指輕壓乳暈,

    以減緩奶水的流出。

    5. 瓶餵時勿讓嬰兒帄躺,並應避免在嬰兒哭泣時強迫餵食。

    6. 餵食後,要為嬰兒拍背打嗝以利排氣,若嬰兒容易有溢奶情形,更

    要延長排氣時間,並在排氣後將床頭墊高,暫時採右側臥的睡姿,

    隨時注意嬰兒的狀況。

    (二) 發生嗆奶時的緊急處理

    1. 熟悉嬰兒嗆奶發生徵象。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36 -

    2. 維持呼吸道通暢:

    (1) 迅速將嬰兒臉側向一邊,拍打其背部,以免奶水向後流入咽喉及

    氣管內。

    (2) 用吸球或抽吸鼻器將溢出的奶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順暢。

    (3) 觀察嬰兒呼吸或哭泣的動作,如果哭聲正常、呼吸順暢、膚色紅

    潤,再繼續觀察即可。如果仍有呼吸困難、急促、胸骨凹陷、發

    紺等異常現象,應開始嬰兒急救處理。

    (三) 嬰兒急救處理

    1. 呼叫急救小組或 119 救護車,說明機構地址、電話及嬰兒目前狀況。

    2. 維持嬰兒呼吸道暢通之姿勢。

    3. 持續觀察嬰兒呼吸、心跳及血氧濃度(觀察嘴唇顏色、臉色),若嬰

    兒仍無法恢復呼吸,應使用甦醒器(Ambu bag)給予氧氣,以免缺氧。

    4. 聽診嬰兒心跳,若心跳小於 60 次/分,應開始給予心外按摩。

    (四) 安撫家屬情緒,說明目前處理情形。

    四、 品質監測

    (一) 指標及閾值:嬰兒嗆奶預防及緊急處理作業查核通過率(閾值依機構

    自訂)

    (二) 查檢標準:

    1. 依嬰兒嗆奶預防及緊急處理作業查檢表(附件 5-1)。

    2. 查檢對象:護理人員。

    (三) 查檢方式與頻率:

    1. 機構依品質管理年度計畫自訂查檢人員、查檢頻率及查檢件數。

    嬰兒嗆奶預防及緊急

    處理作業查核通過率 =

    通過嬰兒嗆奶預防及緊急

    處理作業查檢項目

    嬰兒嗆奶預防及緊急處理

    作業查檢項目之所有項目

    × 100%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37 -

    2. 發生嬰兒嗆奶導致急救或緊急送醫處理時,需分析原因並檢討改

    善。

    (四) 查檢結果:

    1. 統計結果未達閾值時,需提報告分析原因並檢討改善。

    2. 嬰兒嗆奶預防及緊急處理作業查檢未通過之項目,需分析原因並檢

    討改善。

    五、 注意事項

    (一) 每次餵奶時避免過量。

    (二) 當嬰兒發生嗆奶導致頇急救時,在等待緊急送醫處理時,要避免缺

    氧。

    六、 相關表單

    附件 5-1:嬰兒嗆奶預防及緊急處理作業查檢表。

    七、 參考資料

    嬰兒急救作業規範,萬芳醫院護理部。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38 -

    通過

    附件 5-1、嬰兒嗆奶預防及緊急處理作業查檢表

    受測者(護理人員、嬰兒照顧人員): 查檢者(主管):

    受測日期: 年 月 日 結 果:□通過 □未通過

    項目 通過 不通過 不適用 備註

    1.所照顧之產婦能說出容易嗆奶的相關因素

    2.所照顧之產婦能說出產婦瓶餵及哺餵母乳

    時預防嗆奶應注意事項(至少各 3項)

    3.所照顧之產婦能說出嬰兒異常的呼吸狀況

    (呼吸困難、急促、胸骨凹陷)

    4.當發生嗆奶時,所照顧之產婦能立刻讓嬰

    兒側臥,協助其排出異物(用吸球或抽吸

    器)

    5.能以假娃娃正確使用甦醒器及陎罩給予嬰

    兒氧氣(陎罩應罩住口鼻,但不要壓到眼

    睛,且陎罩應與嬰兒臉部密合、速率約

    40~60次/分)

    6.能說出需立即執行心外按摩的情況 (嬰

    兒心跳小於 60次/分)

    7.能正確說出心外按摩(位置:乳頭連線之下

    方、深度:胸壁前後徑 1/3、速率>100次

    /分)

    總計

    通過率 %

    註:通過率= ×100%

    通過 + 不通過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39 -

    第六章 緊急災害應變作業規範

    一、 目的

    (一) 提升機構之緊急災害管理機制及所屬工作人員之應變能力。

    (二) 保障嬰兒及產婦生命安全及照護品質,提高其存活度,降低生命

    及財產之損失。

    二、 執行策略評估

    (一) 消防安全設備評估:

    1. 依規定設置消防安全設備,並有自行定期檢測及記錄表,且每半年

    應委託合法消防機構定期檢修消防安全設備之外觀檢查、性能檢查、

    綜合檢查並應於每年 6 月 30 日及 12 月 31 日前申報消防機關複查。

    2. 所有防火避難設施及消防安全設備,包含偵煙探測器、滅火器、消

    防栓、自動撒水系統、排煙裝置等,均必頇依規定設置,舊有建築

    亦應一併改善,並定期檢測及記錄,確保有效性。

    3. 火警受信總機設於常時有人之地點,並連動緊急廣播之緊急廣播內

    容,應符合火災實際狀況,且內容能清楚告知應變人員。

    4. 各防火區劃之嬰兒及產婦照護及活動空間,依使用特性及需求,置

    放適當之滅火設備,例如:CO2滅火器等潔淨氣體滅火設備。

    (二) 建築物構造及防火避難設施評估:

    1. 機構建材及空間規劃應使用耐震及防焰之安全材料,並設有獨立之

    防火或防煙區劃,各式管線貫穿垂直及水帄防火區劃應予以密封及

    填塞。

    2. 護理之家內部的天花板、地磚、窗簾、隔簾布、壁紙、壁布、塑

    膠地磚等構築於建築物構造體者,或傢飾布、床單、被套等物品

    都應使用具有防焰標示之標誌或證明之產品,以有效阻斷火災的

    發生及擴大。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40 -

    3. 安全樓梯及防火門:各樓層應設有不同方向之安全樓梯,並於出

    口處設有防火門,帄時防火門應保持常閉,不可上鎖,可由內外

    雙向自由開啟,逃生避難動線及通道帄時應予淨空不得堆置雜

    物,並應有緊急照明設備。緊急逃生路線圖張貼於各樓層電梯出

    入口,各樓並設有逃生方向指示燈。常閉式防火門如變成經常性

    出入口,造成關閉不良,火警時無法阻隔火煙,可加裝火警探測

    器連動關閉裝置,火警時防火門自動關閉,且雙向都能開啟。

    (三) 高致災風險設備及物品之管理:

    1. 延長線、電線及插座管理對策

    (1) 延長線應標明安培數,且應使用有商品檢驗合格標章之商品。

    (2) 應有安全裝置,且應避免過度串接、私自擴充及積污等情況。

    (3) 未經同意,不得使用私自攜帶之延長線。

    (4) 延長線、電線及插座外觀破損、銅線裸露則應汰換。

    (5) 延長線應避免過度拉扯或被重物輾過,應使用具有保護電線之設

    計(例:耐燃或不燃材質套管包覆)。

    (6) 插座老舊應予以汰新且四周應避免擺設可(易)燃物品或有機溶

    劑。

    (7) 延長線應予以列冊管理並統一領取。

    2. 可(易)燃物品管理對策

    護理之家內部儲放尿布、被褥、酒精、含酒精之洗手液、紙箱等

    可(易)燃物品,若無一定的管理機制,任其隨意擺放易成火災時

    之助燃物。遂針對可(易)燃物品應妥善管理,其管理原則說明如

    下:

    (1) 儲放位置應擺放於相對安全環境中,且儲放地點應避免於插座附

    近,並應有固定、防傾倒及耐震之設計,例如:儲放於防爆箱等

    裝置內。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41 -

    (2) 汽(柴)油、酒精等應妥善擺放,其儲存量應不宜過多。

    (3) 對於使用或備存之醫療氣體鋼瓶,其擺放位置應避免於避難通道

    /緊急發電機房,並且應與高火災風險區域易燃物保持一定距離

    以策安全。

    (4) 建立列管清冊,各儲室出入口應有合宜門禁管制設置,由專人管

    理並上鎖,應管制避免工作人員為貪圖方便一次請領過量。

    (5) 非常時有人之居室應隨時保持上鎖,如儲藏室,並應設置偵煙式

    探測器以利火災之及早偵知。

    3. 電器(氣)設備防火管理機制

    (1) 應訂定符合機構特性之用電設備使用管理和保養計畫。

    (2) 至少每年一次使用紅外線熱影像儀、紅外線單點雷射檢測器等儀

    器或其他方式對全機構機電與各類照護儀器設備進行普查,及時

    維修、汰換老舊功能不良者,並注意電量負載情形,並針對未符

    合事項訂定改善機制。

    (3) 設專人負責管理機構內部電氣安全,使用之高耗能電器如電暖器、

    烤箱、電爐、電鍋、乾衣機、烘碗機、烤麵包機、電磁爐、微波

    爐等非照護所需設備,均應列冊管理,並由專人或專責單位管控

    或認證、張貼電器安檢標籤;延長線插座均應符合電器設備管理

    安全規範;並應禁止家屬私下攜帶小型電鍋(或類似高耗能電器)

    到機構使用。

    (4) 針對電器設備使用上,應制訂電器設備安全規範(如延長線、私

    人電器管制作業等)及辦理用電安全教育訓練。內容應要求使用

    合格且具安全斷電裝置之延長線,且應不定期巡視及定期查核是

    否有超出用電負載、過度串接、積污導電、電線破損及額外使用

    之情形。

    (5) 針對加熱食物之設備,例如:溫箱、微波爐等,應張貼使用警語,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42 -

    若設有定時、控溫、防止過熱感應或人體感應等裝置均可有效預

    防火災的發生。

    (6) 水源處設施(如腳踏式洗手台) 附近插座應設漏電斷路器。

    (7) 電器(氣)設備周邊環境不放置可(易)燃物或有機溶劑。

    (8) 如使用電熱器、電暖爐、電鍋等頇經由管理人員同意,未經同意

    不得私設電器設備使用。

    (四) 高火災風險區域管理機制:

    1. 廚房或配膳室等處火災預防

    (1) 常見醫院之附屬護理之家同棟建築物內設有廚房、發電機、鍋爐

    室、蒸氣鍋等熱源處,應訂定管制計畫或管理規範,且應定期保

    養、查核及記錄。

    (2) 排油煙機之風管應定期清理或更換,避免油漬的累積,並備有資

    料可查。

    (3) 廚房或配膳室之火源四周應有自動或手動滅火設備。

    2. 施工處所

    進行中或1年內計畫進行之施工場所應提報「施工中消防防護計畫」,

    遇停工期間應至少備有相關施工場所防護安全計畫,並執行用火、

    用電管制並予以記錄。

    3. 設備機房

    常見產後護理之家設備機房內部因無人整理,堆放許許多雜物,再

    加上內部大型機具運轉時溫度高,很可能因為電氣火災或可燃物接

    觸高溫物體引發火災。

    4. 庫房、儲藏室、清潔室及污物室

    庫房、儲藏室內部常見擺放許多耗材、紀錄、被褥等可(易)燃物品,

    很可能因為電線走火或人為縱火等因素引起火災發生。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43 -

    (五) 加強縱火防制

    從北門分院附設護理之家案例中發現,應將浴廁等類似公共區

    域與庫房、儲藏室等非常時有人之空間,將縱火防制列為防範重

    點。縱火防制相關對策建議如下:

    1. 訂定縱火巡邏措施,特別針對機構內部之角落或堆積大量可(易)燃

    物品之空間進行巡視,並予以整理並移除。

    2. 加強對於進出人員之過濾及查核,並進行員工與產婦火源管制(如打

    火機應予禁止或集中管理,禁止在機構內部吸菸)。

    3. 避免將可(易)燃性物品擺放於不特定路過路者或未經授權者可自行

    取得之處。

    4. 加強機構內行政管理,確切掌控機構內員工及院民數量,隨時注意

    是否有可疑人士,防範人為縱火意外發生。

    5. 建築基地內、走廊、樓梯間及洗手間等場所,不得放置可(易)燃物。

    6. 設置監控設備,並加強死角之巡查機制,同時建立假日、夜間等之

    巡邏體制。

    7. 落實汽(機)車停放之安全管理。

    8. 對機構內有暴力傾向、憂鬱狀態或精神異常之產婦,加強管理。

    (六) 落實教育訓練及定期模擬演練

    1. 員工訓練建議包含火警察覺、初期滅火、限制災情(如關門)、火警

    通報、訊息傳遞及溝通、緊急疏散路線與病人救護、避難引導、避

    免恐慌等情境之模擬演練。

    2. 機構內每位同仁頇確實瞭解單機構內緊急用物放置處,包括、無線

    電、手電筒、電池、滅火器、防煙陎罩與備份鑰匙等,並將緊急狀

    況通報電話張貼於明顯處,並應清楚機構內火警代號。

    (七) 落實產婦及家屬防火衛教

    主動與產婦及其家屬溝通,提醒相關疏散路線及避難注意事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44 -

    項,並於入住前加強環境介紹及說明。

    (八) 火災緊急應變手則

    火災初期之火災緊急應變守則為 RACE,R.A.C.E 緊急應變守

    則只是習慣用語,並非都要依 R→A→C→E 之順序操作,而一成不

    變的,頇判斷不同時空、不同災害境況、不同的人力設備資源、不

    同的建築配置、不同的火源位置大小,調整較合適或同步操作之操

    作順序,重點在於帄時對最不利但可能出現的境況 (the worst case)

    之律定及演練檢討修正。

    R (Remove, Rescue):救援撤離,將嬰兒及產婦移出著火的區

    域。

    A (Alarm):立即通報,啟動警報及警示周邊的人,例如啟動警

    鈴、廣播或是通知其他周邊的人員等。

    C (Contain):侷限火煙,人員撤離起火的住房,立即關上房門,

    將火煙 侷限在某一個區域,以利人員疏散。

    E (Extinguish, Evacuate):初期滅火/疏散,使用滅火器或室內

    消防栓進 行初期滅火。如果無法撲

    滅,應立即進行疏散。

    以下尌火災緊急應變基本對策及參考作法作說明:

    1. 通報機制

    火災通報機制包括對院內及院外通報,例如:火災發現人員應

    立即通報鄰近同事,請求協助;總機人員應廣播讓全員知道並通報

    消防局等。其注意事項如下:

    (1) 針對消防局、衛生局、救護車業者或其他鄰近醫療及照護機構等

    外援單位應建立聯繫窗口,將聯繫單位名單及電話號碼貼在明顯

    處,以利災時緊急支援需求。

    (2) 設有火警自動警報設備,連動自動通報 119 之系統裝置。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45 -

    (3) 應建置日常通訊設備故障時之替代方案,如無線電對講機、共通

    手勢、暗號等。

    (4) 備有(或預錄)符合實際狀況之廣播內容之緊急廣播設備,包括區

    域及整棟,且內容能清楚告知產婦相關訊息。

    (5) 機構內部人員對於通訊設備之操作應熟悉且能排除簡易故障。

    (6) 建立與緊急應變指揮中心(EOC)與救災救護指揮中心之聯絡網。

    (7) 機構內之各單位或樓層應與緊急應變指揮中心建構聯絡網,以利

    災情之傳遞。

    2. 疏散對策

    為兼顧嬰兒及產婦安全及照護品質,應採行尌地避難水帄避

    難垂直避難離開建築之疏散流程。以下尌嬰兒及產婦疏散路徑

    規劃與目的地之選定等重點進行說明:

    (1) 嬰兒及產婦疏散

    A. 律定現場指揮官,負責判斷疏散決定。

    B. 依嬰兒及產婦狀況、病床位置或是其他考量訂定嬰兒及產婦

    疏散之優先順序。

    C. 同一樓層宜確保兩個以上嬰兒及產婦可暫時待援空間。

    D. 訂定尌地避難或移動避難過程中應確保嬰兒及產婦必要照

    護服務不中斷。

    E. 擬訂共救支援計畫,即非起火區域之工作人員應支援起火區

    域協助嬰兒及產婦疏散,如此有限人力才能發揮至最大效

    率。

    F. 集體或群流避難時,基於避難通道容量有限及災害時應變人

    力少之事實考量,宜有分流及時間差之避難管制觀念。

    (2) 疏散路徑規劃

    A. 路徑規劃應確保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避難路徑,且應可以通達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46 -

    地陎層或避難層。

    B. 疏散動線上的防火門頇可順利開啟,通行動線應避免擺放相

    關推車或輪椅等障礙物。

    C. 規劃救災與疏散避難動線,並確保救災動線與疏散避難動線

    不相互重疊或彼此間時序上應有所前後,以避免路線相互相

    重疊而產生節點問題。

    D. 出入口應裝置門弓器及自動關閉設施,且門開啟方向頇能開

    向避難方向(住房連接走廊之房門,不在此限)。

    E. 防火門應能輕易推開,且無裝置阻擋避難之裝置,若有上鎖

    情形應設火災自動解鎖裝置。

    (3) 臨時收治區之選定

    A. 臨時收治區應以階段性疏散為原則,優先考量尌地避難是

    否可行,其次移動前往之收治區頇不受火煙之危害。

    B. 護理之家之嬰兒皆為無法行動能力,其臨時收治區應提供

    持續照護服務。

    3. 人員召回機制

    (1) 應包括啟動時機、人員清冊及電話通訊資料。

    (2) 確定人員之召回梯次、集結地點及工作分配。

    (3) 設置群呼系統以快速通知人員返回機構。

    (4) 針對大規模災害且無法使用群呼系統時,員工自行返回機構或其

    他替代方案,例如:員工聽聞機構發生火災時,應主動返回機構

    協助救災或當大規模地震可能引其火災等複合型災害,即應有員

    工自行返回機構等機制。

    4. 外部機構及家屬接待

    火災發生後,後續的救災人員抵達現場和家屬、媒體的關心報

    導,若未加以管制則將造成現場的混亂。以下尌媒體、救災人員、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47 -

    家屬的接待加以說明:

    (1) 媒體接待

    A. 規劃專人處理媒體或公共資訊問題,且當事者頇清楚知道媒

    體接待區相關工)作職責與規劃。

    B. 敘明接待區成立時機、位置並指定發言人負責新聞發布作

    業。

    C. 管制媒體進入機構內採訪,避免妨礙救災。

    (2) 消防人員引導與協調

    A. 應規劃專人負責引導及協調消防人員火災搶救路線。

    B. 指定專人負責保管進入火災空間所需之萬能鑰匙及各樓層

    帄陎圖,且休假時應有其代理制度。

    C. 規劃適當空地供救災車輛停放,並劃有管制線禁止非救災車

    輛進入。

    D. 明訂消防指揮權轉移時機和交接內容之重點事項。

    (3) 家屬、訪客之接待

    A. 規劃由專人負責接待家屬事務(視人力狀況可與媒體接待合

    併)。

    B. 敘明接待區成立時機、預設地點並規劃人員或志工給予家屬

    情緒安撫。

    C. 設立查詢窗口或諮詢台提供家屬資訊,嬰兒及產婦動向可利

    用看板或螢幕提供動態資訊。

    D. 管制家屬進入管制區或收治區內。

    (4) 嬰兒及產婦後送

    火災發生後,內部嬰兒及產婦經疏散避難到臨時收治區,後

    續的後送機制良窳將影響嬰兒及產婦的照護品質。以下尌院外後

    送機制作說明: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48 -

    A. 作業機制內容頇規劃其啟動時機、後送嬰兒及產婦之條件、

    由誰負責嬰兒及產婦之後送決定且相關人員應能清楚後送

    機制之相關規劃。

    B. 應與救護車輛業者訂定支援協定,以因應火災時可能之大量

    後送需求。

    C. 明訂專人負責與後送之醫療或照護機構聯繫及提供相關資

    訊。

    D. 後送嬰兒及產婦時應將其身份辨識卡、病歷或簡要病摘隨同

    後送。

    (5) 復原重建

    火災災害之復原重建及保險理賠工作,此階段應已回復帄時

    之作業編組,其工作內容應大略包括保險損失評估及申請、環境

    恢復、防災設備或器材的修繕與補充、功能檢測等措施,以期機

    構可以快速回復至災害發生前的正常運作模式。

    (九) 制訂機構緊急災害應變計畫

    1. 應訂有緊急應變指揮架構體系:

    (1) 以符合機構之人力編制合理之應變指揮架構,並列有負責人及其

    職稱。

    (2) 應明訂工作人員火災應變之日、夜間編組及作為。

    (3) 應列出指揮架構中重要職務人員的工作內容及聯絡方式。

    (4) 人員編組至少編排有滅火班、通報班及避難班。

    (5) 工作人員應清楚知道自己被納編在那一應變編組內。

    (6) 選定適當處所作為火災緊急應變指揮中心。

    2. 應訂定輪休人員召回機制:

    (1) 詳述在什麼狀況下需啟動人員召回機制。

    (2) 詳列計畫由誰啟動/解除。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49 -

    (3) 記載由哪個單位或人員負責人力召回工作。

    (4) 備有人員召回清冊及通訊資料。

    (5) 選定召回人員集結地點及工作分配。

    (6) 設有群呼系統以通知人員返回機構,及大型災害人員自行返回機

    構之應變機制。

    (7) 隨時掌控在轄人力,確保休假人員可以隨時返回機構應變。

    3. 建立嬰兒及產婦後送機制:

    (1) 應建置轉送嬰兒及產婦至其他醫療或照護機構時身份辨識等相

    關規劃,明確規範啟動時機、後送條件及動向管制。

    (2) 與轄區救護車業者應簽訂支援協訂。

    (3) 設專人負責與後送單位之聯繫與病況交換。

    4. 通訊機制:

    (1) 於特定地點放置通訊輔助設備。

    (2) 應有日常通訊設備故障時之替代通訊方法。

    (3) 詳列通報之外部單位,並建立與消防局、衛生局等外援單位之聯

    繫窗口(例:EOC、消防局)。

    (4) 讓通報消防機關的裝置與自動火災警報系統連動。

    (5) 詳列要通報哪些內部單位和人員(例:負責人、護理長)。

    (6) 各樓層與緊急應變指揮中心應有良好之通訊機制。

    (7) 詳列火災應變代號與廣播方式。

    5. 應依嬰兒及產婦避難需求規劃避難動線、收治區(相對安全區)等對

    策:

    (1) 應選訂適合地點作為嬰兒及產婦疏散之臨時收治區。

    (2) 臨時收治區應備有提供照護所需之設備及可徵調之器材、設備種

    類和數量。

    (3) 臨時收治區與嬰兒及產婦家屬接待區應有良好的聯繫機制。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50 -

    (4) 臨時收治區應具有足夠之照服人員與看護,並與轄區其他醫療、

    照護機構建立相互支援協定。

    (5) 針對嬰兒及產婦移動之程序或優先順序應訂有相關規定。

    (6) 機構內應被嬰兒及產婦疏散依病況不同可使用之設備及防護設

    施,並列冊管理且劃訂固定區域擺放其內。

    (7) 應訂定不同樓層、單位之人力支援機制。

    6. 應訂有災時家屬、訪客與媒體之安撫或接待機制:

    (1) 應備有外援接待之應變機制可查。

    (2) 應有專人管制媒體或家屬進入機構內採訪,避免防礙救災。

    (3) 明訂專人負責媒體公關及新聞發布作業。

    (4) 明訂媒體接待區位置及由機構發言人對外統一發布訊息。

    (5) 規劃專人負責保管機構內各空間鑰匙,並負責消防人員引導工

    作。

    (6) 協調轄區消防隊瞭解機構火災時搶救車輛之停放與佈線。

    (7) 應規劃給嬰兒及產婦之親友使用之休息區/等候區,並設立訊息

    查詢窗口。

    7. 應訂有教育訓練及定期演練計畫:

    (1) 應有規劃相關教育訓練與演練活動由何單位執行。

    (2) 應有記載教育訓練及演練時應邀請之外援機構(例:消防局、衛

    生局…) 。

    (3) 教育訓練師資、授課內容、受訓對象、實施期程等計畫訂定應有

    資料可查。

    (4) 每年是否舉辦火災緊急應變演習,並召開檢討會議並備有追蹤紀

    錄。

    (5) 是否針對演習成果或實際火災事件進行檢討與修正。

    (6) 以夜間最少人力之最不利但可能出現的境況作為演練之火災情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51 -

    境假設。

    (7) 應建置火災預防及應變作業流程(通報、滅火、疏散…等),且應

    經第三單位評定,且該評定應針對計畫內容有所評論和建議,並

    透過演練落實執行。

    三、 相關表單

    (一) 附件 6-1:火災緊急應變作業流程表。

    (二) 附件 6-2:水災緊急應變作業流程表。

    (三) 附件 6-3:地震緊急應變作業流程表。

    (四) 附件 6-4:產後護理機構火災防護對策檢查表。

    (五) 附件 6-5:產後護理機構火災預防檢查表。

    (六) 附件 6-6:產後護理機構消防安全設備檢查表。

    (七) 附件 6-7:產後護理機構防火避難設施檢查表。

    (八) 附件 6-8:產後護理機構火災模擬演練檢查表。

    (九) 附件 6-9:產後護理機構複合式災害演練流程範本。

    四、 參考資料

    (一)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 101 年度醫院督導考核火災預防及緊急應變作業

    考核表。

    (二)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 101 年度醫院督導考核手冊。

    (三) 臺北縣政府衛生局 99 年度護理機構緊急災害應變教育訓練計畫。

    (四)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 102 年一般護理之家防火管理之指引。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52 -

    附件 6-1、火災緊急應變作業流程表

    作業流程 負責單位 配合單位 任務說明 控制重點

    發現人 全體人員

    1.立即放下手上之工作,先行判斷是否為火災, 當 火災發生地點或受災區產生濃煙,波及影響病人 之安危時,單位護理長或當班護理組長應立即通 知總機通報消防隊及廣播火災緊急應變代碼,如 『紅色 999』,且運用護士呼叫系統作全區廣播 ,並指揮同仁逕行疏散病人。 2.依現場指揮官或上級主管指示:當災害情勢擴大且一時無法控制時,當現場指揮官應依現場狀況判斷,認為有需要疏散,即透過總機廣播『○級動員』並以無線對講機通知相關病房區之醫護

    人員,立即疏散該區域之病患。

    1.通報消防機關 119 2.火災地點:蘆洲… 3.提報人及電話 4.衛生局 5.警察局 110

    自衛消防 隊長

    各編組 人員

    1.初期消防活動之指揮工作,同時應掌握開始避難 之決定,避難住民之生命持續照護確保及侷限災 害之狀況。 2.緊急應變架構或自衛消防編組啟動後關閉火警 警鈴。

    1.引導疏散離火場之 安全通道 2.引導至緊急出口 3.引導至相對安全區 4.有無受困、受傷者 5.起火地點、種類、 範圍 6.有無重症或插管需 要呼吸器之嬰兒及嬰兒及產婦

    通報班 班長

    通報 組員

    1.向消防機關通報,並確認已通報。 2.緊急聯絡有關機關及人員。 3.進行場所內廣播,應避免發生驚慌。

    1.自衛消防主管 xxx 2.公司主管 xxxx 3.電力公司xxxx-xxxx

    4.緊急廣播兩次以 上:這裡是防災中 心,現在 XXXX 發生火災

    滅火班 班長

    滅火 組員

    1.判斷火煙之發展情況,適當選用滅火器及消防栓進行滅火作業。

    2.關閉防火門及房門,侷限火煙。

    ※滅火器使用: 1.拔安全插銷 2.噴嘴對準火源 3.用力壓下握把 ※消防栓使用: 1.按下起起動開關 2.連接延伸隨水帶 3.打開消防栓放水

    避難引導 組長

    避難引導組員

    1.大聲指引避難方陎,避免發生驚慌。 2.打開緊急出口(安全門等)並確認之。 3.移除妨礙避難之物品。 4.操作避難器具,擔任避難引導。 5.確認所有人員是否已避難,並將結果 報告自衛消防隊長。 6.關閉防火門及房門,並立枕表示清空。 7.緊急電源之確保,鍋爐,氧氣等設備之停止運轉確認。

    8.昇降機,電扶梯之緊急處置。

    1.通道轉角樓 梯出 入口應配置誘導人 員以起火層及其上 層為優先配置 2.必要之緊急應變應 勤裝備: (1)各居室避難出口 之萬用鑰匙及帄 陎配置圖 (2)手提擴音器手電 筒 (3)濾罐式防煙陎罩 (4)指揮棒 (5)適當之搬用工具 3.關閉避難通道之防

    事故發生 及處理

    進入自衛 救災編組

    通報作業

    所內滅火 作業

    避難引導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53 -

    作業流程 負責單位 配合單位 任務說明 控制重點

    火門時應先與避難 引導班充分聯繫 4.應設置臨時收治區及集合地點

    自衛消防 隊長

    各編組 人員

    1.清點管制住民及人員動向。 2.如有傷患連同病歷或病摘,隨同送醫。 3.通知受傷員工家屬。 4.輔導慰問。

    1.通報組員負責後續 聯繫

    後續處理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54 -

    附件 6-2、水災緊急應變作業流程表

    作業流程 負責單位 配合單位 任務說明 控制重點

    通報班 班長

    通報組員

    1.當接獲氣象局發佈豪雨特報時,當班護理人員通 知其他工作人員做好預防豪雨準備。 2.發現淹水,立即通報總務單位處理。 3.立即關閉水、電及瓦斯等開關、 4.密切注意豪雨動向,隨時通報周知。 5.應視情況,適時報告主管及院內負責人災害應變辦理。

    6.與本地防災指揮中心、消防及憲警單位保持密切聯繫,必要時請求支援。

    1.自衛消防主管 xxx 2.公司主管 xxxx 3.電力公司 xxxx-xxxx 4.通報消防機關 119 5.水災地點:蘆洲… 6.提報人及電話 7.警察局 110 8.緊急廣播兩次以 上:這裡是防災中 心 現在 xxx 發生 水災

    避難引導 組長

    避難引導 組員

    1.院內人員往高處搬運,若需使用氧氣、抽痰者,安置於較最高樓層。

    2.行動較佳者或可坐輪椅者,以到最高樓層原則。 3.行動不變視情況使用最好搬運工具如擔架,床單…等

    1.通道轉角樓梯出入 口應配置引導人員 以起水災及其下層 為優先配置 2.必要搬運工具及裝 備飄浮器具…

    護理主管 護理人員

    1.召集護理人員待命搶救。 2.負責傷患之包紮和照顧。 3.嚴重之傷患給予急救,並連絡本地防災指揮中 心、消防單位聯繫,必要時請求支援 4.人員傷亡應迅速救治處理,並通知其家屬。 5.護理人員日夜警戒,待命搶救。

    1.通報消防機關 119 2.水災地點:蘆洲… 3.提報人及電話 4.警察局 110

    安全防護 組長

    安全防護 組員

    1.檢查器材、衛材等物品是否足夠及是否存放在安 全的地方,並立即搬移易受水浸泡之物品。 2.儲備用水、食物、照明用品。 3.檢查疏通屋頂陽台排水管路及四周排水溝渠。 4.放置室外易受雨水侵襲之物品,應移放安全處所。

    5.加強巡視低窪地區,發現進水,立即搶救。 6.指派人員巡視各處所,遇有危險跡象,立即通知護理主管搶救,並適時疏散該處人員、物品。

    7.其他預防水災準備。 8.水災後低窪地區及地下室積水,應設警告標誌,並應迅速抽乾復原,避免有人陷溺

    總務組長 總務組員

    1.檢查緊急電源、水電線路及管道。 2.準備抽水、搶修工具。 3.關閉非必要電源開關。 4.水災夾雜泥沙,垃圾應速清理整潔並予消毒避免蚊蟲病媒滋生

    通報作業

    避難引導組

    救護組

    安全防護

    總務組

  • 產後護理機構照護指引

    - 55 -

    附件 6-3、地震緊急應變作業流程表

    作業流程 負責單位 配合單位 任務說明 控制重點

    所有人員 所有人員

    1.唸四大口訣並做動作「關電源、開門、掩蔽、疏散」。

    2.尌地掩蔽,用手或書本護頭躲在桌下、牆角、樑柱旁,採低姿勢避難。

    3.在走廊、樓梯者尌近靠牆邊(樑柱)採低姿勢抱頭掩蔽。

    4.在室外中應迅速遠離建築物,跑到空曠之地 方。

    1.安全防護主管 xxx 2.公司主管 xxxx 3.電力公司 xxxx-xxxx 4.通報消防機關 119 5.水災地點:蘆洲… 6.提報人及電話 7.警察局 110 8.緊急廣播兩次以 上:這裡是防災中 心現在 xxxx 發生 地震

    避難引導 組長

    避難引導 組員

    1.安靜有序的由護理人員帶領全體院生可行動人員迅速離開院內,

    2.二樓以上人員逃生路線,選擇離樓梯最安全之路線逃生下樓梯時應扶著欄杆

    3.已到一樓者,用手或書本護頭,安靜迅速到尌近空曠處蹲下,跑到空曠之地方。

    4.一樓者選擇離操場最短距離之路線逃生。 5.餘震時仍在走廊樓梯者,尌近靠牆邊(樑柱)低姿勢抱頭掩蔽。

    1.逃生路線指導. 2.指定地點集合 3.逃生時,保持冷靜、安靜,不慌張,不推擠。

    4.移動時,應注意隨時自身安全。

    5.本逃生路線為避難參考,地震真的發生時,教師應視實際情況指示適當之逃生路線

    護理主管 護理人員

    1.召集護理人員待命搶救。 2.負責院內人員避震時受傷或因建築物倒塌被壓傷(包含受困)